农村产业发展的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产业发展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产业发展的问题

农村产业发展的问题范文1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历史特点;问题;对策;福建福安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8-0305-02

Abstract Based on the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 Fu'an City, the paper analyzed the constraints in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 Fu'an City. And som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 Fu'an City were analyzed. In order to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 Fu'an City, the paper put forwar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such as increasing financial revenue, and guiding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relying on leading construction base,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relying 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leading the production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dozen brand, expand marketing, promote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grasp innovation, transfer mode, and promote social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Fu'an Fujian

福安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是闽东北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被称为“中国茶叶之乡”“中国南方葡萄之乡”“中国绿竹之乡”“中国油茶之乡”等。近年来,福安市因地制宜,深入实施现代农业发展战略,使产业得到发展,形成了茶业、果蔬、水产、畜牧等农业主导产业。目前,全市农业产业化已初步形成,农业结构在调整中走向优化,多项规模农业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名列全国、全省前茅。为了提高福安市农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现就其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进行探讨如下。

1 福安市农业发展现状及历史特点

福安市现有茶叶种植面积2.00万hm2,其中生态茶园6 666.67 hm2。葡萄种植面积3 333.33 hm2,其中设施栽培面积1 666.67 hm2,仅赛岐镇象环、苏阳连片设施葡萄就达到666.67 hm2,形成了“万亩设施葡萄带”。此外,还种植水蜜桃1 333.33 hm2,晚熟龙眼1 000.00 hm2,芙蓉李3 000.00 hm2,脐橙近666.67 hm2,农业产业呈现种养加多元化发展、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发展局面。

纵观福安农业产业的发展历程,先后出现几次关键的历史转变阶段,如19世纪80年代以前,福安农业的主要功能是解决温饱,其产业主要是水稻、甘薯、小麦;19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科技的发展,粮食产量逐年增长,温饱问题得到解决,进而发展经济作物,因此福安提出抓“两水(水果、水产)、两菇(蘑菇、香菇)、两茶(茶叶、油茶)、两竹(绿竹、毛竹)”,建立水果、水产、蘑菇、香菇、茶叶、油茶、绿竹、毛竹基地,全面推进8个产业发展;基地的建设取得实效,把福安市农业产业推向一个历史的鼎盛时期,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20世纪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农业生产则更胜一筹,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福安市农业生产从温饱型转为以品质优良和结构优化为核心,以追求高效益为目标的效益型农业,顺应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符合福安农业发展实际,是实现福安农村经济稳步增长的有效途径[1]。

2 福安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福安市农业投入逐步与市场成功对接,推动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来看,全市农业投入依然不足,产业发展不够均衡,产品滞销比较严重,还无法顺应市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

2.1 财政农业支出不稳定,农业科技项目经费投入少

从2014 年开始,市财政每年安排4 100万元用于扶持发展现代农业,有力地促进了福安农业产业发展。但从2001―2012年财政农业科研经费支出来看,虽然财政科技支出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从2010年开始增长较快。但从增长的结构上分析,农业科研经费支出增长速度较少,且不够稳定。如就福安市农业科技计划项目经费来看,2014―2016年分别是269万元(其中省上160万元)、129万元(其中省厅40万元)、121万元(其中省厅55万元),科研项目经费投入较少,并且呈下降趋势。研发资金不足,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2.2 农业产业发展不均衡,部分产业产品出现滞销

目前,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农业龙头企业114家(省级10家、宁德市级36家),从事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的企业占农业企业的30%;从事京东、当当、天猫、淘宝等网络经销的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有2 000多人,年销售逾8 000 t,产值逾4亿元,电子商务销售收入约占总收入的15%,但是农业产业发展不均衡,部分产业产品出现滞销。如芙蓉李产业,3 000 hm2的芙蓉李产品,原来仅靠潭头蜜饯厂、新嘉食品有限公司、新味食品有限公司3个企业加工,近些年来,受金融危机等影响,造成潭头蜜饯厂、新嘉食品有限公司都已先后停产,仅存新味食品有限公司企业在生产加工;由于企业的加工能力有限,3 000 hm2的芙蓉李鲜果仅靠民众自已加工李干,自营自销,效益低下;另外还有政府财政投资较多的葡萄产业,2016年在晓阳、松罗、范坑等高山晚熟地区也已出现滞销现象,许多种植大户葡萄鲜果烂熟在田里;穆阳水蜜桃面积在666.67 hm2时产品非常热销,价格很好,现在发展到1 333.33 hm2,几乎全部靠鲜销,穆阳水蜜桃鲜果难贮运,因此市场需求与产品需求量已经成为问题。此外,近666.67 hm2脐橙也存在类似情况,其鲜果农历正月十五在福安市场上售价3元/kg;溪潭芹洋一带桔柚严重滞销,后来只能通过媒体促销。

2.3 缺乏农业科技与市场嫁接平台

现阶段,农业技术推广和科研管理体制基本上是以政府为主导,存在“重项目、轻市场,重研究、轻效益;生产与科研项目结合不紧”的现象[2-3]。政府部门往往是依据行政目标对具有政绩效应的农业科技成果进行推广应用,而农民或农业企业则倾向于经济效益好的农业产业,这使得政府部门提供的农业科技成果与农民实际需要存在差距,从而导致许多科研成果经不起市场的考验,或者许多科研成果束之高阁。

2.4 农业品牌的市场效应不佳

虽然福安市每年会下拨一定的金额用于加强农业公共品牌宣传,形成区域农业品牌体系,提高特色农产品知名度,但农业品牌的市场效应不佳,其主要原因如下:农产品品牌一是申请多,宣传少,造成品牌知晓率低,市场效应低;二是企业私有多,公共品牌少,品牌发挥不了作用,没有产生市场效应。

3 进一步推进福安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对策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百业之基、安定之本。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有助于推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长远发展,一方面,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农业投入,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另一方面,要摒弃急功近利、舍本求末的观念,加大基础性农业科研投入,实施长期性、战略性的重大农业科研项目,保持农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后劲。

3.1 增加财政投入,引导农业产业化发展

首先是发挥财政投入的导向作用,在预算安排上要突出重点,将发展现代农业思想贯穿其中,适度集中财力办大事,坚持以政府为引导的无偿服务,加大对农业科技成果的投入力度,创造一个由政府主导的科技成果引导农业产业,最大程度发挥其社会效益。其次是优化财政贴息政策,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探索财政资金的金融化运用,通过补助、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来。通过贴息降低企业科技投入的融资成本,充分发挥少量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吸引商业资本进入农业产业化建设上来[4]。

3.2 依托龙头建基地,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充分发挥福安的地理、气候优势,围绕福安特色产业,积极引导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资源重组、资本集聚、品牌整合等途径做强做大,形成一批富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群[5]。依托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带动福安农业产业化发展,形成一批具有福安地域特色和市场竞争优势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并持续拓展壮大。因地制宜,推广“林+果”“林+药”“林+禽”“林+蜂”等种养模式,建立连片百亩以上的示范点及特色产业示范基地。

3.3 依靠科技创新,引领农业产业化生产

截至目前,福安市先后出现了不少科技创新技术,如19世纪60年代的银耳栽培技术创新、19世纪80年代的茶叶新品种选育和对虾养殖技术创新、穆阳水蜜桃的品种提纯复壮、“八五”期间的大黄鱼养殖技术创新、“十一五”期间的弹涂鱼养殖技术创新等,带动了产业的飞速发展。因此,一是要以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或科技示范园区为“样板”和“基地”,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实现技改升级,以此带动农业产业的发展。二是加强与科研院所建立战略联盟,大专院校和龙头企业联姻,推行分工协作、成果共享、优势互补,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产业联盟,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三是全面推广科技创新成果,充分展示科技引领农业发展的神奇力量[6]。

3.4 打品牌、扩营销,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目前,制约福安市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缺乏一批有市场开拓能力、加工增值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的龙头企业和品牌,很难起到外连市场、内连基地的作用。因此,应从以下几点来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在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有选择地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农业科技创新型企业作为龙头,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实现技改升级,以此带动农业产业的发展[7-8]。二是深入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加强农业公共品牌宣传。为了支持农业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踊跃参加省部级组织的各类农业推介会、展销会和博览会,市政府必须增加市本级每年预算安排农业品牌创建奖励资金,支持农企争创各类品牌,提高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全市农业领域现有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名牌产品14件、省著名商标18件、省名牌农产品10多种、“三品一标”企业33家49个产品,潭头芙蓉李获全国优质果评比金奖。围绕福安市国字号品牌,继续加大对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如“坦洋工夫”“穆阳水蜜桃”“巨峰葡萄”“岳秀脐橙”“苏阳杨梅”等品牌的推介力度,逐渐树立和创造本地的拳头产品和名牌产品,发挥优势品牌的带动效应。

3.5 抓创新、转方式,推动农产品社会化经营

一方面,通过实施农业企业提质工程,推广“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鼓励农民土地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农企与农户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同时,积极引导经营主体广泛参与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形成农资供应、农机作业、果蔬保鲜、精深加工及营销配送等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体系[9]。另一方面,重视发展电子商务新型业态。目前,电商已成为福安市扩大销售收入和实现品牌推广的重要渠道。为了扩大覆盖面,减少流通成本,福安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加大重视发展电子商务新型业态,把信息化植入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引领农产品探索现代营销新模式[10]。

4 参考文献

[1] 金敏.立足优势 凸显特色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J].海峡通讯,2015(8):30-31.

[2] 汤旖G.加强政府引导型科技投入力度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J].辽宁经济,2011(8):44-46.

[3] 巴瑞苹.包头市九原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增刊1):187-189.

[4] 高杨菲,徐晓波,沈利明.苏州市吴江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4(3):303-305.

[5] 王东.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以湖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为例[J].改革与战略,2011,27(10):92-94.

[6] 范德成,胡钰.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障碍因素与策略设计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20):68-71.

[7] 王慧芳.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4(22):19.

[8] 赵保海.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业经济,2015(7):52-54.

农村产业发展的问题范文2

【关键词】乡镇农业;产业化;问题;对策

1.农业产业化概述

1.1农业产业化

所谓农业产业化,就是利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合同、入社、入股等模式,通过一定的科学技术以及管理技术,在传统农业中融入现代工业、商业、保险以及信息等内容,实现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种、养结合,慢慢形成一整个系统化的农业一体化经济共同体。农业产业化,可以围绕农业活动中的某个或者多个农业产品,根据该产品的供销状况,建立起一条龙的工、农、货、运等一体化农业模式。通过农业一体化,可以实现农业在产前、产中以及产后各个环节的协作,将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联合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经济运行体系,可以让传统农业实现更高层次上的价值,真正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将农业经济中的产供销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并且统一到同一个经济模式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农业规模经济的目标,促进了农村经济效益的提升。因此,农业产业化将成为未来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方向。

1.2实行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性

我国长期实行的,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曾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随着现代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模式需要进行变革,实行农业产业化,是对农村生产力以及生产关系的变革,农业产业化变革的深度以及影响力,对未来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实行农业产业化,我国农业从传统的生产部门逐渐向现代产业方向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型组织结构逐渐转变为新型产业组织结构,主要体现在多元主体自由联合这一层面上;此外,农业产业化还将传统农业技术结构发展为现代农业技术结构,也促进了农村社会面貌朝着现代化方向转变。

2.乡镇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农业产业化是当前乡镇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但是受到我国基本国情的影响以及我国农村的农业发展的现状。在乡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农村现有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不够成熟,一些乡镇地区的合作经济组织存在产权不清晰、管理混乱的状况,直接导致了合作经济组织体系下农民家庭实际利益的损害。其次,一些乡镇地区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农民的思想观念以及农业技术相关知识,直接影响着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农民的思想观念落后,对农业产业化这一未来农村经济发展趋势认识程度不足,不能完全接受,因而也无法对农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判断,直接导致地区农业发展水平滞后。此外,一些乡镇地区的农业服务体系相对落后,对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力度不够。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完善的服务体系进行支持,在市场化的经济条件下,没有完善的服务体系,农业产业化发展所需要的信息、技术、资源等条件无法有效的得到满足,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了乡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最后,乡镇地区的土地经营规模比较小,信息比较闭塞,都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诊就是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一些乡镇地区用作农业生产的土地比较狭小,无法实现大面积、高效率的产业化经营。同时,乡镇地区的农业信息渠道不畅通,农业科技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作物灾害以及病虫信息等无法及时传播,都会给农业产业化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是灾难性的。

3.促进我国乡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针对我国乡镇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需要采取一定的对策,对产业化发展中的问题进行解决,促进我国乡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3.1促进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

乡镇地区农民思想观念的进步程度直接影响着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农民的思想观念进步,对农业产业化这一未来发展趋势更加的理解和支持,更能够积极的投身到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中去。因此,需要在乡镇地区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促进弄明思想观念的转变,同时需要做好教育培训工作,促进乡镇地区农民整体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例如,在乡镇地区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农科专业协会、农村广播电视教育以及成人教育等,通过各种形式的农业宣传教育活动,让农业产业化深入人心,逐渐在乡镇地区建立起完善的农业教育培训体系,全方位的促进新型农村,新型农民的发展,促进乡镇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

3.2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建设和完善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产业化的得力助手,巩固和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才能更好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进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首先需要对组织财产进行划分,将组织财产归全体社员所有,对财产利润进行分配,同时,也需要建立规范的组织管理制度,让经济合作组织的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促进经济合作组织工作的规范化,促进乡镇地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3.3适度推进土地规模经营

乡镇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离不开规模经营,在一些条件有限的乡镇地区,达不到很大的经营规模。可以有条件的,逐步的进行适度规模的土地产业化发展。根据乡镇农业产业化发展实际情况,发展一些乡镇企业,同时结合户籍制度、小城镇发展政策等,让农民真正意义上同土地脱钩,实现土地的集中化、产业化发展。此外,还可以对乡镇地区的耕地制度进行变革,采用耕地流转制度,从而促使一些拥有耕地却不用来进行农业发展的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实现乡镇耕地的有效利用,逐步实现小规模的产业化经营。

3.4推进乡镇地区农业信息化建设

农业信息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需要在乡镇地区不断推进农业信息市场建设。建立有效的农业信息系统平台,借助信息平台在乡镇地区对农业信息资源进行传播,对有效的农业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和加工,最终将农业信息转化为乡镇地区的农业收入。通过农业信息化建设,可以改变乡镇地区农业信息闭塞的现状,为乡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必要的科技信息,产品信息以及灾害病虫害信息等,使弄明能够真正依托市场,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在农业产业化的基础上,实现规模生产,进而获取更大的农业经济效益。此外,信息化建设还能够让农产品在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获取更大的价值。同时,信息化建设还可以促进农业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促进广大农村地区农业信息的交流和学习,促进我国乡镇地区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4.结语

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可以促进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针对我国乡镇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各地区需要开动脑筋,积极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发展新思路,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促进乡镇地区以及整个农村地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亮.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资本问题探析[J].理论动态,2013(25).

农村产业发展的问题范文3

关键词:集中连片 农村产业 转型升级 武陵山区

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加快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是提升发展质量与竞争力的重要着力点。武陵山区等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增长相对粗放,传统农村产业升级相对缓慢,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其产业发展转型升级问题值得深入探究。

一、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农村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背景

农村经济发展是农业科技不断进步,农村产业不断转型升级的过程。19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减贫放缓的重要原因在于增长质量下降与收入分配不公平导致的贫困人口受益比重下降以及获取收入机会的减少。中国经济过去30年增长有其特点,收入差距扩大带来的问题及挑战需要通过实现共享式增长构建和谐社会的政策选择。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面临产业发展有关农业核心技术欠缺、资源环境约束等诸多问题,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其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中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政策与宏观经济背景密切相关。当前全国正以农村工业化为重心,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进一步促进工农业协调发展,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区域层面转型升级的关键是优化发展环境与平台。学者们在以下方面达成一致:只有提高中国农村产业整体效率,关注不同区域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才有可能使农村产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和观念创新的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创新战略的实施将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在国外,许多国家在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都有一个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法、德、韩、日取得了一定成效。法德从土地、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农村劳动力培训等方面建立了强有力的制度与运行机制;日韩充分激活农村的各种生产要素,调动农民积极性,农民主导农村内源性发展逐渐壮大。而巴西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中,过分依赖市场机制,简单地用牺牲农业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此类问题值得深入思考。

武陵山区国土总面积17.18万平方公里,2011年国务院批复的《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明确行政区域范围为湘鄂渝黔4个省市的71个县(区、市)。该区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于一体,是跨省交界面积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2011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把武陵山区等11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今后十年新一轮扶贫攻坚主战场,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并在武陵山区率先开展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这种形势下,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选择武陵山区作为分析重点,深度探究武陵山区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进而探索中国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农村产业转型升级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二、 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农村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热点关注

以武陵山区农村为分析重点,探讨我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农村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实质、原因、主体、特征,关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注包容性增长,并提出相应的路径选择,成为关注的热点。具体研究过程中,以中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农村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问题为主线,以武陵山区为研究重点,分析该地区农村产业发展的历史进程,解读农村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实质,并通过国内外的比较,验证研究的理论预设,提出相应的应对路径。

农村产业转型升级非一日之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及其要素空间演化具有时空差异。产业转型升级的非农化、服务化响应强度及其空间绝对差异都呈扩大趋势,非均等化程度高。西部大开发推进,地处西部的贵州产业面临大发展和大调整。产业承转对农村经济和农业产业发展产生影响,需要采取政策措施来应对。传统农村产业不断根据当地及外界市场变化和国内外产业政策导向,进行转型升级。随着要素价格上升、资源和环境压力增大等推动农村传统产业新一轮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农村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解决城乡发展不协调的一系列突出问题。实践中,将其置之于经济增长的视域中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构农村的组织载体等,形成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长效机制,彰显包容性发展新要求。

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农村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有其近中远期目标、发展重点、路径选择、政策支持等,需要系统探究当地农村产业的演变、转型与升级,并认识其基本特征。武陵山区作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其农村产业发展态势不同于中东部地区,需要探索农村产业发展科学道路进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具体如下:一是从体制机制、资源环境、地理区位、各级市场等方面,对当地农村产业转型升级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一系列相应的措施;二是针对武陵山区这一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特殊性,积极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产业化,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利用好武陵山区独特资源,积极培育农村合作社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倡导产业特色化、产品品牌化,实现武陵山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三、 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农村产业发展转型升级路径的宏观探究

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农村产业发展转型升级路径需要宏观上的探究,其转型升级的实质是整体贫困环境下的城乡良性互动中的产业发展与农村发展耦合运作的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其原因在于农村产业发展与城市产业发展存在不统筹协调,农村一、二、三产业不协同发展等问题。就武陵山区来说,其转型升级关键在于构建现代农村产业体系,需要处理好可持续发展与包容性增长、科技支撑上的资源配置与产业特色结合、城乡统筹与良性互动的关系。其转型升级的主体在于农民,需要政府主导、市场推动、社会的多元参与。具体实践过程中,加快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变,增强农村产业发展的协调性;推进农村产业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增强农村产业发展的可持续 性;推进农村产业整体素质由低端型向高端型转变,增强农村产业发展的竞争性,提升农村产业高附加值,凸显当地特色。具体涵盖加快以农业品牌创建、乡村旅游产业提质增效为重点的农村产业转型;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绿色食品、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凸显生态、安全、养生特点;外力推动内力,用好财政增量资源,鼓励社会资源进入农村,激活农村闲置资源;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专业技术协会,发挥各种合作组织、农村致富带头人、经纪人等在带动贫困农户和协调企业方面的纽带聚合作用,促进企业和贫困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共同发展;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构建具有武陵山区特色、富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农村产业体系等。

总之,立足武陵山区为代表的中国集中连片贫困农村地区实情,着眼十二五规划与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审视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史,关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注包容性增长,在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的视域中把农村的一二三产业与城市产业衔接,破解农村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性难题,构建可持续发展与包容性增长、科技支撑上的资源配置与产业特色结合、城乡统筹与良性互动的现代农村产业体系。

参考文献:

[1]林毅夫,庄巨忠,汤敏等.以共享式增长促进社会和谐[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2]胡鞍钢,胡琳琳,常志霄.中国经济增长与减少贫困(1978—2004)[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

[3]熊勇清,侯玲玲.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政策的变迁及特征分析——政策文本计量分析视角[J].软科学,2013(5).

[4]温军.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述评[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

农村产业发展的问题范文4

关键词:农村非农产业;多途径;农民收入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3.019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与社会经济结构产生了深刻的改变。这种历史性的变化,既为我们提供了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及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业用地被大规模征收,导致大批失地农民产生,失地农民面临一系列就业难、无保障、生活苦等困惑,由此,非农产业成为拉动农村经济增长的“亮点”,是整治失地农民问题的重要手段。

1 当前我国农民收入增长途径单一

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分别是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自2001年至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366元增长到10772元。各组成部分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从大到小依次为: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农民经营性收入相比于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所占比重虽然逐年下降,但从整体情况来看,依旧占农民全部纯收入的近一半左右。农民经营性收入对农民收入的贡献很大。说明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的来源依旧以依靠农业生产为主,收入增长途径较为单一。

2 发展r村非农产业提升农民收入

农村的非农产业是农村第二、三产业部门的统称,指的是农村里农业以外的工业、商饮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及服务业等。农村非农产业是我国农村经济中占最大比重的构成部分,亦是加快我国国家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农村非农产业作为一种发展的新生力量,对加促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增长农民经济收入的作用不可小觑。

2.1 我国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潜力突出

2.1.1 产业结构逐年优化,非农产业发展劳动力充足

近十年来我国三大产业总值得到较大提升,特别是二、三产业发展迅猛,吸纳了大量剩余劳动力,非农就业比重得以提高。随着农村非农产业的兴盛,农村的农业产值会有所降低,农村工业化与商业化的发展卓有成效,对农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农村市场经济趋于非农化,部分农村劳动力资源流向第二、三产业,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从事非农产业的机会。

2.1.2 农村非农产业发展上升趋势明显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经济发展的稳步增长时期,在农业发展上不断以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相对而言,非农产业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另一有效途径,依赖农村各类私营企业、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非农产业的迅速发展。以现代物流、农村特色旅游,以及为农村生产配套的服务业已成为非农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发展势头强劲。农村非农产业已进入全面调整时期,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具备有利条件和环境,将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竞争激烈、前景广阔。

2.1.3 市场需求与政策指引促使非农产业发展

近些年我国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民生活也有所改观。但由于农业人口多,可耕种土地面积有限,且农业发展要受气候环境等因素制约,发展相对其他产业较为缓慢,其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竞争力不强,农业效益低下,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持久带动性日趋削弱。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政府扩大财政支持,基础设施不断夯实,科技和教育总体水平上升,劳动力素质得到提升,为非农产业发展奠定根基。农村政策的不断完善,对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2.2 实现农村非农产业发展

2.2.1 优化非农组织结构

在市场机制下,遵循优胜劣汰原则,然而农村非农产业中的绝大部分企业属于中小型企业,面对大企业的强烈竞争和扩张活动的压力,受到极大威胁。调节和优化组织结构已变成保障农村非农产业稳定、健康、持续发展的首要前提。我们要通过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改善农村非农产业的组织结构,进一步创新组织体系,改变非农产业以家户为主体的发展模式,通过强强联合等方式,大力发展股份合作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多种形式的协作与联合,建立更多的非农工作场所,增强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水平。

2.2.2 增加非农产业投入,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

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数量比较充裕,但劳动力的知识科技素质普遍较低,这对现代农村非农产业的生产形成一道障碍。要推动农村非农产业的持续发展,就要增加对其教育和劳动力培训方面的投资,优化农村的教育质量,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改善农村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非农收入与非农产值成正相关,要大力增加非农产业的投入,提升非农收入,吸引更多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员,从而提高非农产值。非农就业人数与非农产值成负相关,那么应该加强教育和培训,增强农村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提高生产率和现代化水平,精简专业人才,增多非农产值。

2.2.3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调整非农产业发展战略

针对农村各项产业的弱质型,以及农村产业经营将面临的种种挑战,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强化对农村非农产业的优惠补助体系,可以采用直接资金支持、利息补贴、财税政策优惠和差别准备金政策。我国政府应加大重视程度,利用财政资金和政策性贷款资金引向农村非农产业流动,积极订定、完善有利于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和繁荣的各项措施,产生正向激励效果,增强非农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10).

[2]胡宝贵,邓蓉,张志强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产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04).

农村产业发展的问题范文5

(一)乡镇要突出抓好蚕桑、生猪两大重点产业

乡镇在产业发展上不能病急乱投医,在目前尚不具备条件大规模发展二、三产业的情况下,必须立足乡情、镇情,着眼全市、全国大市场,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扶贫开发进程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因地制宜做好区域规划,明确发展重点持之以恒抓出成效,努力形成规模效应,切忌“猴子掰苞谷”,见一样做一样,到头来都做不大、做不强。当前,蚕茧、生猪市场行情好,国家扶持力度大,我区这两大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也都有龙头企业带动发展,相对而言更有条件做大做强。

1、蚕桑产业要积极推行大户承包带动发展的模式。**年至**年,黎水镇长平村主任张胜兵按照“退耕还林政策以他个人名义申报、农户政策由他负责兑现、桑园由他个人负责管理、养蚕效益归他个人所得”的方式,承包了村里无人管理的250亩桑园。经过精心管理,这250亩桑园发挥出了较好的效益。村民看到了栽桑养蚕的好处,纷纷要求收回桑园自己养蚕。张胜兵又以“必须具备养蚕配套设施、按要求对桑园进行管护”为条件,把桑园还给了村民,并以手中掌握的退耕还林政策促使村民进行管护。通过张胜兵的带动,现在长平村的蚕桑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我们沿途看到的其它一些地方的蚕桑就要差很多。究其根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大户示范和带动发展。各乡镇、区级相关单位要注意发现、总结、推广张胜兵式的“大户承包带动模式”,把培植大户与解决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后土地撂荒问题、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结合起来,积极探索用好、用活退耕还林等支农促农政策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力争用一两年时间使我区蚕桑基地达到10万亩以上,做成全国品牌。在推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赢”。

2、生猪产业发展要充分发挥能人带动效应。黎水镇华阳居委生猪产业发展逐步走上科学养殖的道路,就是因为有秦敦康这位养猪能人带动。秦敦康**年初从购买10头架子猪饲养起家,边探索边扩大规模,发展到现在已出栏生猪100余头、圈存100余头,还养起了一头杜乐克纯种公猪、几十头母猪,实现了良性循环,他本人也成为了一位养殖专家。在自己走上致富之路的同时,秦敦康义务当起了生猪养殖技术指导员、科学养殖宣传员,不但无偿传授养殖技术,还向群众赊销仔猪和饲料。通过秦敦康的示范带动,当地生猪养殖逐渐从传统养殖走上了现代养殖的路子。我区生猪产业要实现突破性发展,尤其需要象秦敦康这样的能人来带动。各街道镇乡要选择好、培育好、宣传好秦敦康式的能人典型,注意发挥其带动力、影响力和凝聚力,把专业合作社建起来,提高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促进全区早日实现年出栏200万头生猪的目标。同时,各乡镇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地发动,要引导农户量力而行、滚动发展,不要不切实际的发展发动而引发新的矛盾。

(二)干部要带头到农村去发展产业

在产业发展的起步阶段,干部带头是实现我区农村产业迅速做大做强的有效途径。为此,区委、区政府积极鼓励干部到农村去领办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全区一批干部也率先带头到农村去发展产业,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区政府办调研员陈伦坤同志回到老家石家镇关口村领办生猪二级良种繁育示范养殖场,带动周围数十户群众规模养殖生猪。黄溪镇副调研员李绍林同志承包桑园280亩,今年春季养蚕65张,全年计划饲养270余张。全区各级各部门要在保证正常工作运转的情况下,为干部申请到农村去发展产业创造条件。乡镇党委、政府要对产业未发展起来的村干部进行调整,可以选派有能力的乡镇干部到村任职带头发展产业。对到农村去发展产业的干部,要按照在职职工标准发放福利待遇。各级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要把产业发展作为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总之,要通过干部带头发展产业,推动全区形成全民创业的热潮。

(三)各级各部门要积极为农村产业发展服好务

区级部门一是要有为基层、为农村服好务的意识。那些不愿意到边远乡镇去指导服务的部门干部,凭此一点年终考核就不能评优秀。今后凡是区级部门招录的干部,都要安排到乡镇、特别是边远乡镇去工作一段时间,以此加深对农村的了解、对农民的感情。二是要围绕产业发展配套资金、政策。比如新农村建设资金要由配套建设基础设施转向重点配套产业发展,退耕还林补植补造计划要与栽桑养蚕相结合,等等。三是要积极为农村产业发展搞好技术指导服务。各职能部门要深入到乡镇、农村、田间地头,带头服务、带头指导、带头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帮助乡镇、村培养技术骨干。同时,乡镇党委、政府要针对性的举办一些技术培训班,干部要主动与秦敦康式的农村养殖能手交朋友,邀请他们来给群众讲授养殖技术。全区要通过各个层面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为农村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二、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一)农村基础设施要围绕产业而建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效益。竹元村通过区级部门帮扶建了不少路,但通畅率很低。问题的表面是失养失修,但其根源在于产业缺乏,经济发展落后,没有大量的农产品、生产资料运输,公路发挥的作用不大,导致镇、村对养护都不重视,即使重视了也因经济落后而无能为力。为了合理配置资源,鼓励乡村大力发展产业,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的作用,今后全区乡村基础设施要重点围绕产业而建。哪个村、哪个乡镇发展产业积极、产业发展得好,就优先考虑这个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全区要形成这样一种机制。

(二)农村基础设施要建管并重

全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如何做到建管并重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索。在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方面,我区已探索出“先建机制、再建工程”的模式,很好的解决了“管理难”问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全可以借鉴、推广这一模式,先把管护机制建立起来,再实施工程建设。同时,要积极探索其他能够把建设与管理结合起来的模式。区级部门要认真落实农村基础设施管护的相关配套政策。如乡、村骨干道路,要根据有关管理办法落实好养护配套经费。

(三)集镇建设要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集镇建设展示一个地方的形象,体现地方党委、政府的能力,乡镇党委、政府要作为一项重点、难点工作来抓。首先,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抓集镇建设。其次,要积极探索集镇建设的新模式。如在解决集镇建设用地方面,可用房屋拆迁户分散的宅基地集中置换集镇建设用地,通过集镇土地储备融资解决集镇建设资金问题。第三,要把上级支持集镇建设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拔千斤”的作用。

农村产业发展的问题范文6

关键词:山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对策

文章编号:1005-345X(2016)02-0019-02 中图分类号:S664.1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山核桃产业的经营面积不断增加,山核桃的产量、质量不断提高,消费市场也正在稳步提升。然而,在山核桃的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山核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合理引导农村山核桃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山核桃这一非木质林产品的产业化经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这对于实现农民群众致富增收,保护改善我国森林资源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山核桃产业发展现状

1.1 种植状况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山核桃种植业迅速发展,山核桃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山核桃的种植方式也逐步由原来的粗放、分散的种植方式转变为集约、精细的种植经营,规模、产量不断提升,但是在整个山核桃产业中存在着品种混杂、良种普及水平不高的问题,这也是制约目前山核桃产业品质提升的关键因素。

1.2 加工状况

种植面积的增加以及产量的提升,拉动了山核桃加工产业的发展,从整个产业来看,山核桃加工企业的数量、规模以及产品多样化方面,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着山核桃深加工水平不高的问题。山核桃加工仍然停留在核桃仁、核桃油等初级加工上,对于青皮、核桃壳等方面的研究利用不够精深,加工发展力度不足,而且整个山核桃加工产业的品牌化经营意识不强。

1.3 市场现状

在我国市场经济以及农产品流通体制不断发展完善的背景下,山核桃市场越发活跃,销售网络不断拓展,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山核桃产业发展上存在着销售渠道较为单一的问题,专业化的销售市场建设不完备,尤其是专业的合作社在营销管理方面经验欠缺,对山核桃的市场认识分析不够,这也是目前制约山核桃产业发展最主要的问题。

2 影响山核桃产业的主要因素

2.1 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是影响山核桃产业发展的基础因素,气候条件是否适宜山核桃种植,是否有气象灾害发生,土壤条件是否有利于山核桃的增产等等,这些基础的因素都会对山核桃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带来影响。

2.2 种植技术因素

山核桃种植无论对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还是整形修剪等,都有一定的技术要求,种植技术会直接影响到山核桃的产量与质量,单产低、品质不高,产品价格自然难以提升,难以在市场上形成收益,势必会影响山核桃种植的积极性,从而制约山核桃产业的发展。

2.3 市场因素

影响山核桃产业发展的市场因素主要有山核桃种植户、加工企业与消费者。山核桃种植户作为山核桃的供给方,其自身的生产、技术能力以及成本收益情况,都会影响到种植山核桃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山核桃产业发展。对于加工企业而言,产品品牌效应、产品质量、产品多元化程度等,都会影响山核桃的产业发展。在消费需求方面,对山核桃产品的消费能力、品质及种类的要求等,会对山核桃产业的发展形成引导。

2.4 政策因素

产业政策的扶持是对山核桃产业发展最有效的带动,产业政策具有非常强的市场导向功能,在配置山核桃产业资源以及弥补市场缺陷方面起很大作用。要促进山核桃产业的平稳发展,必须具有相应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对山核桃产业结构进行优化,提升整个产业的发展活力。

3 发展建议

3.1 加强山核桃产业发展的技术扶持

要实现山核桃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必须在山核桃的种植管理、产品加工等方面增加技术扶持力度,特别是在山核桃的良种引进、果实采摘、去青皮、包装以及后期的精深加工等方面,推广应用新技术,不断地提高山核桃种植与加工的效率,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山核桃产业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同时,应该对山核桃种植户加强技术培训力度,特别是在山核桃的整形修剪、土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花果期管理、采收贮运等方面,开展针对性的技术培训,提高种植户的精细化种植管理水平。

3.2 拓宽山核桃产品市场

市场是影响山核桃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要促进山核桃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必须进一步拓宽山核桃产品的市场流通渠道。首先,应该加大对基层山核桃产业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尽可能将山核桃产业的品牌塑造起来,以品牌战略形成市场竞争力,逐步扩大市场份额。其次,林业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在山核桃的市场交易供需信息、产品流通价格波动、互联网销售、连锁经营等方面加强扶持力度,以推动山核桃销量的提升。

3.3 提升山核桃产品的附加值

要促进山核桃产业的持续稳步发展,在产业发展方面必须重视产品的精深加工,依靠山核桃产品的多元化以及附加值的提升,推动整个产业的全面发展。在具体实施方面,应该加快对各种山核桃加工新工艺、新技术的引进应用,创新丰富核桃精油、脱皮核桃仁、核桃营养粉、核桃乳饮料、核桃休闲小食品、高档保健品和药物等产品,依靠多元化的产品发展策略,提升山核桃产品的附加值。

3.4 加强对山核桃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

林业主管相关政府部门应该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山核桃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特别是在山核桃产业发展规划、示范基地建设、科技保障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技术扶持以及财政补助政策,在核桃产业发展规模基地建设以及提质增效上出台相应的技术、资金扶持措施,带动整个山核桃产业健康发展,促进林农增收。同时,基层林业管理部门应该着力引领发展山核桃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的方式集中人力、物力与财力,提高基层山核桃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实现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

4 结语

山核桃作为我国常见的山地丘陵区林业产业,只有规模化、产业化的经营才能带来较高的效益收入。因此,农村基层的林业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山核桃产业发展的引导,在政策技术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逐步推进我国山核桃产业的规模化与生态化的经营发展,以山核桃产业来带动农村经济增长,真正实现我国农村林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高宇列.天目山区山核桃产业成长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