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理解范文1
虽然很多的应用型高等院校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有了更好的认识,在教学内容上也安排了实践教学环节,但是由于实践内容缺乏新颖度,对于新知识、新材料以及新设备的运用很少,大部分使用效率不高。另外,实验室的管理不是很先进,学校内部各个实验室之间的交流很少,各个学校之间的交流就更少,这样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
二、进行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措施
(一)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实践教学
在学校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要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特别是针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因为土木工程专业进行的教学专业性与使用性很强,会广泛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所以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强化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适应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人才,将实践环节融入到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保证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能力教学一起进行,甚至可以在实践操作时进行理论知识教学。这样就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从而建立一个完善的教育体系,保证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二)设置完善的课程体系
现代社会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要求越来越高,那么,也就要求各个高校建立起更好的课程体系,并及时关注现代建设的需求变化,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3]。各大高校可以对现有课程进行更新,调整课程体系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既要包含土木工程专业必备的专业知识领域,又要突出土木工程专业的独有特点,保证所学知识的广泛性与实用性。比如,对建筑设计、建筑经济与建筑施工等方面的课程体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专业课程进行学习,使其符合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要。
(三)努力培养专业人才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交叉现象也越来越明显。土木工程专业与其他学科专业之间相互联系与交叉,这样也使得土木工程专业趋向综合性,从而对于学生的要求也就更高。学校要将培养普通学生与培养专业人才结合起来,在平常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专业优势与兴趣,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有足够的兴趣,才可以更好地钻研与创新,并对其进行特长培养,保证学校培养出符合公司与企业需要的人才,培养出有一定的特长与技术的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四)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现在,大多数高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只是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这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很大的帮助。要进行创新人才的培养,就要保证学生自身具有创新意识,所以学校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4]。这就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形成创新的文化环境,让学生一进入学校就可以有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可以在不断地讨论与科学研究中发现自己的潜能。在与同学、导师以及科学人才进行交流的同时,可以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了解公司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便于学生在好的学习氛围中去学习、听课、研究与创新。
(五)建立学校与社会、企业联合机制
为了更好地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学校要积极与企业、社会建立联合机制,学校与学校之间可以加强联系与交流,让学生有一个讨论与交流的机会。运用这样的机制,可以让学生有机会进入企业以及社会部门进行学习与实践,通过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土木工程的理解,也进一步明确自己要选择继续学习与研究的方向,有利于培养出符合企业与社会需要的专业型人才,有利于学校及时改进教学内容,将专业知识融入到土木工程施工工作中去,真正为培养土木工程创新型人才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结束语
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理解范文2
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建筑行业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特别是知识结构合理、技术与经济管理能力兼备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据统计,近5年59%的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居学校前列[1],工程管理专业日益成为各大高校的热门专业。对于普通高校工科教育定位,教育界一直存在争议。学术界在参照发达国家的基础上,认为工程科技人才除精通本专业外,还必须具备深厚的工学基础知识,并对相邻学科有所了解;业界则认为,高校专业设置范围广,重点不够突出,毕业生缺乏相应的专业实践能力,进入企业之后需要重新学习才能胜任工作要求。据笔者了解,一些实践性强的行业(如工程造价行业等)甚至更青睐高职高专学生。培养模式的争议长期困扰高等学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生。对实践性极强的工程管理专业而言,冲突尤其严重。一方面,专业化、复合型的专业知识结构是其职业规划与未来成长的基础;另一方面,对社会和岗位的适应能力以及在其所从事的工作中是否可以尽快独当一面,是其顺利就业的关键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土木工程施工作为实践性极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其地位尤其重要。统计表明,虽然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分布广泛,涵盖施工、监理、咨询、房地产等诸多行业,但其就业重心仍然集中在施工领域[1-2]。以浙江理工大学2007级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为例,超过70%的毕业生毕业之后从事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相关工作。因此,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定位及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必须予以重视。
土木工程施工是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目的是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建筑施工技术、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组织与管理问题的初步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知识和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基础。从课程目标中可以看出,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在强调施工技术的同时,也注重施工组织与管理,要求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根据施工技术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施工方案,这不同于一般的土木工程本科专业。与开设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高职高专的建筑工程管理、工程监理等专业相比,本科专业的属性又决定了其不可能根据实际岗位问题进行课程组织,也不可能弱化学科知识逻辑体系而强调具体岗位技术或技能的熟练操作。因此,对比土木工程专业和一般高职高专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具备如下特点。(1)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并重。工程管理专业的“土木工程+管理”的专业特色决定了工程管理专业必须同时注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以及土木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的教学与实践工作。这一点在课程学时分配上体现较为明显。通常,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教学大纲中,土木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学时占总学时数的35%以上,这一点迥异于土木工程专业。(2)注重章节之间的联系。除了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等局部性规律外,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注重章节之间的联系,努力研究土木工程施工的全局性规律,着眼解决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同分部分项工程的组织与部署、施工方案选择等问题。(3)“行业能力导向”特征明显。不同于高职高专的岗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本科专业将“职业岗位”扩展至“行业领域”。也就是说,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不仅是为施工岗位设置,而是为建筑行业设置,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初步具备在建筑行业不同岗位(如工程估价、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工程监理、施工技术、施工管理等)工作的能力。(4)与其他经济、管理课程联系更紧密。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要求学生初步具备技术经济、项目管理等基础知识,能够在施工方案设计、施工部署、施工组织过程中熟练应用其相关原理。
二、当前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课堂讲述,学生课后复习,课程结束后再通过对应的课程设计加深和巩固所学知识。在教学实践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课程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脱节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综合性、实践性极强。对操作性强的施工工艺、施工机械或技术,单纯的课堂理论学习远远不能达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的目的,以讲述、投影、幻灯片为教学手段不如在施工现场的教学效果。然而,目前中国本科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本科院校的学生不能像高职高专学生一样通过顶岗实习等手段获取施工过程的感性认识。因此,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脱节成为土建类专业亟待破解的一大难题。
2.课程学时偏少,不足以涵盖完整的项目工艺
与组织程序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内容庞杂繁多,涵盖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两大部分共计16章,且每章节内容均不可或缺。以知识层面而言,课程知识结构涵盖力学、材料、测量、施工技术、网络技术、施工组织等多个方面。为满足教学要求,提升教学效果,必须科学组织教学内容,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据分析,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合理学时(包含实践)应为80学时以上。然而,在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中,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多为4学分,64学时[3],课程学时偏少,难以涵盖完整的项目工艺与组织程序。
3.重施工技术、轻施工组织与管理
长期以来,国内高校土建类专业的教学体系多以土木工程技术为主,存在重技术、轻管理的人才培养误区,工程管理专业亦不例外。具体到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课程本身所具备的工科特性使其“重施工技术,轻施工组织与管理”。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多数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中施工组织与管理模块课时在16学时以下,有些甚至只有6个学时。究其原因,一方面,国内建筑行业长时间处于粗放式的增长模式下,建筑行业的快速增长导致行业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迫切,进而影响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高就业率的光环下,工程管理专业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并重的复合型培养模式进展缓慢。另一方面,我国高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师大部分出身于土建类工科专业,如土木工程等,专业教师的学缘结构也导致工程管理专业教学“重施工技术,轻施工组织与管理”。
4.不同模块之间脱节严重,相互关联少
与基础课不同,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章节之间跨度大、联系少,具有模块化、专业化的特点。例如,土方工程与混凝土工程之间几乎没有知识上的联系。然而,工程建设的复杂性特征使这些原本毫无关联的知识被放到同一课堂进行讲授。因此,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同模块之间联系较少,脱节现象严重。然而,工程管理专业的复合型、全局性培养目标使学生必须注重不同施工工艺或者分部分项工程之间的联系,进而统筹安排,达到建设项目“质量一流,工期、成本合理”的目标。
三、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针对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所在团队申报了2011年度浙江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并获得了校内立项和科研经费支持。经过课题组一年多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改革措施,并应用于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初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与时俱进,合理优化专业培养计划
随着建筑业的国际化,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土木工程+管理”的培养模式,复合型的知识体系日益成为相关企业引进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以2012版人才培养模式修订为契机,经过广泛调研,积极修改、优化工程管理专业培养计划。一方面,增加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学时,理论与实践教学(课程设计)共计96学时(理论学时64,实践学时2周、2学分),基本涵盖该课程的所有章节与内容;另一方面,调整部分实践课程的授课方式,使其易于进行模块化、专业化教学改革与实践,如分散课程设计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等。
2.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并重,凸显专业管理特色
为凸显工程管理专业特色,在优化工程管理专业培养计划的基础上,通过修改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大纲,调整了章节、模块之间的学时分配,做到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并重。首先,在学时分配上,经过调整,工程技术模块共计40学时,施工组织与管理模块共计24学时,实践模块2周,在学时上保证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的教学效果。其次,在施工技术教学模块,穿行相关的施工组织与管理类相关知识的教学与实践,由点到面,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结构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在实践环节(课程设计)中,除传统的施工专项方案制定,要求学生进行施工组织与施工部署,按照要求进行流水施工组织与进度计划编制,设定相应的边界条件,引导学生进行施工组织优化与施工平面图布置,最终按小组完成完整的施工组织设计。例如,将两个班60位学生分成10个课程设计小组,每个课程设计小组负责编制一个建设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包含4个施工专项方案,施工总平面图、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表等6项主要任务,分别对应6位学生)。每位学生的课程考核成绩由团体成绩和个人成绩两部分组成,团体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质量给出,个人成绩由课程设计小组成员讨论后投票确定。最后,将课程实践环节(课程设计)分散在理论教学中,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理论教学伊始,指导教师同步下发课程设计任务书,组织学生开始进行课程设计,并定期进行课程设计的指导与点评工作。分散课程设计的初衷有三:一是避开学期末实践性教学的高峰,避免因为课程时间冲突而导致课程设计质量下降,确保课程设计教学时间;二是与理论教学同步,便于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三是利用团队作业(团队设计)的思想,利用课程设计小组促使学生进行交流、合作,进而加强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
3.以案例为主线,实训为手段,进行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为适应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知识点零散、跨度大等模块化特点,课题组以实际工程案例为主线,借助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实训为手段,进行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讨论,课题组首先按照课程内容将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分解为土方与基础工程等六大模块。其次,以一个施工工程案例为主线,分别针对上述六大模块设计课程实践环节,模拟案例项目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全过程,通过施工方案设计、施工组织、施工部署等实训任务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经过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学生反响强烈,效果较为显著。
4.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实践环节一直是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建设的薄弱环节。一方面,教师“粉笔+黑板”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难以适应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另一方面,集中式走马观花的实践性教学模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基于此,课题组构建了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根据上述模块化划分,分散完成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实践性课程,即在完成某一模块理论教学之后,立刻安排专题训练、现场参观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教学内容和实际工程的紧密结合,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理解范文3
关键词: 理论力学;土木工程;民办高校;教学改革;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7-0242-02
0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巨大变化,作为全国第一所民办本科院校黄河科技学院针对自身办学条件和人才需求现状,正确定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应本科理论课程的教学培养方案等也要相应发生变化,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理论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与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一起组成土木工程专业三大力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学好三大力学。就理论力学而言,新的教学大纲,要求加强学生实践环节,相应缩减理论环节,因此原先需要120学时的理论课时,现在缩减到60学时,如何让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学好理论力学?本文从教材改革和土木工程专业案例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1更新教材内容,编制适合民办院校土木工程学生使用的教材
针对民办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有三点需要注意,第一,黄河科技学院是一所民办本科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具体来讲,主要是培养技术性人才,不是研究型人才。第二,三本院校的学生理论基础与二本、一本的学生相比较低,与重点大学的学生更是没法比;同样的学时教学,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截然不同。第三,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不同。黄河科技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主要从事的职业是施工、监理、预算等技术人员,也有少数同学从事设计工作;随着我院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考研风日益浓烈,考研人数也逐年递增。因此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技术型,一种考研型。
另外,针对两种不同层次需求的学生,要求教学大纲和学时应有差别,技术型的学生应该缩短理论学时,加强实践学时;考研型的学生,应该加深理论教学,为考研做好准备。可以将理论力学教学分为A、B两个班:A班,主要对象是考研学生,约占四分之一;B班主要对象是毕业工作的学生,约占四分之三。这种做法我院结构力学教学已经试用,效果明显。
目前我们选用的教材基本内容都一致,机械专业和土木专业都用同样的教材,很显然是不合理的。针对学校定性,编制适合民办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使用的教材,教材一定要具备以下特点:降低教材难度,学生容易接受;与土木工程专业联系紧密相连,摒弃非专业的内容;更新与专业相关的例题;另外配套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教材,组成三大力学体系,这样可以避免教学内容重复,充分利用学时,例如:理论力学有虚位移原理的内容,结构力学内容也有虚位移原理内容,在理论力学讲了,就不要在结构力学中再重复。并且针对两种类型的学生,A、B班学生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具体在教学大纲中体现。这样使学生在有效的理论学时内,更好的掌握理论力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又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2理论力学案例教学法在土木工程专业中的应用
理论力学中静力学研究对象是刚体,所谓刚体就是在外力作用下不发生变形的物体,在土木工程中,房屋建筑中的梁、板等,在荷载的作用下产生的变形很小,在计算时通常忽略其微小变形,简化为刚体,建立计算模型,简化计算又不影响计算结果。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理论力学应该加强静力学部分的学习并更新教学内容。结合土木工程实际,让同学们在工程实际中应用理论力学的知识,这种就是理论力学案例教学法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比如在理论力学静力学中有关约束的学习,介绍各种常见的约束类型及计算简图。掌握各种常见的约束类型后,让学生结合土木工程实例,运用所学约束类型特点,建立合理的结构计算模型,例如房屋建筑中的雨棚和阳台,结构计算模型简化为悬臂梁,一端悬空,另一端固定端约束;混凝土结构中单向板的计算结构简图,通常简化为两端悬空的简支梁,即一端固定铰支座,另端活动铰支座,可让学生抬头看教室房楼板,结合实物进行结构简化。再例如教室中主梁的计算模型简化,通常也简化为简支梁的结构模型进行计算。在水工建筑中的高架水渠的渡槽计算模型简化,也可以简化为简支梁计算;新型支挡结构抗滑桩在土木工程中广泛应用,其结构模型的简化更为复杂,可让学生更深入讨论和思考。
结合土木工程实例,让学生思考工程结构的计算模型,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扩展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面。
3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实验教学在理论力学教学中的地位凸显,也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根据我院长远发展,未来培养目标由应用型人才向研究型人才转化,实验教学是关键。作为理论力学的任课教师,弄清形式,积极开展理论力学实验教学。实验课是理论力学的实践环节,其目的是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加强理论力学的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实践一定要结合土木工程专业,从而培养、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提高培养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标准。
科技迅猛发展,计算机普遍应用,应该把利用现有科技成果与理论力学的学习结合起来,传统的手工计算与计算机、数学工具结合起来,更好更快解决土木工程实际问题。因此,大力推广电子实验,利用现有的软件程序例如ansys等有限元分析软件,matlab等编程软件,结合实际土木工程结构尺寸,建立正确的力学结构模型,施加约束和荷载,通过程序计算。自己动手通过工程案例建模分析,更牢固掌握理论知识并灵活运用工程实际,这也是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4充分利用现代技术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室已经在校园里广泛应用,在教学中扮演重要角色。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直观生动,比如,在工程案例教学中,可以通过照片和视频来清晰展现工程现场,让学生身临其境,在课堂上就能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运动学中三种运动的分析,可以利用动画技术,一步步分解,让学生更清晰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制作优质的多媒体课件是备课环节的重点之一。目前互联网络发达,课件在学生中传阅方便,便于学生相互交流,达到资源共享。
然而,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节奏快,向学生一味地灌输理论知识,学生无暇消化知识,最终学习效果不佳。传统的板书教学使学生更清楚理论的推导,知识的层次更清晰,让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思维一致,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老师亦可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掌控教学主次和快慢。但是传统的教学,也有很多弊端,对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实例的描述,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费时费力,课堂气氛单调。比如在讲空间力系时,一些空间图形,手绘起来时间长而且缺乏立体感,多媒体课件的空间图形立体形象,更有利于学生解题。
因此,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协调两者比重,扬长避短,合理把握课堂节奏,使学生轻松学习理论知识,扩充学生知识面。
5结语
民办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出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大胆地对老一套的教育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实践活动和实验技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吴云芳等.理论力学·土木工程·现代科技[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5).
[2]杨开云等.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8,24(3).
[3]谢群丹.土木工程专业理论力学教学改革初步研究[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3,17(5).
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理解范文4
实践教学的形式
1实验土木工程专业的基本实验有物理实验、材料力学实验、土木工程材料实验、结构实验等。从基础实验开始,逐步过渡到专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此基础上,还设置了各种学科竞赛。如数学建模,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实习无论什么时候,实习这一实践教学环节在我们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体系中都扮演中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实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因此,对于实习课的探索和改革是永无止境的。实习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得学生能够较快的适应社会,并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目前,大多数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习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三种。
1认识实习认识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也是理论结合实际,增强学生的实践知识的手段之一。认识实习主要是参观一个具体的建筑、厂房、工厂或工艺流程等,在指导老师的讲解下,使学生能初步认识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了解专业概况,并将已学的理论知识与实习内容结合起来,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分析和讨论,从而使学生对本专业的知识有进一步的感性认识,并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生产实习生产实习也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生产实习主要是参观一个具体的建筑、厂房、工厂等的现场操作过程。在现场技术人员的具体解说下,使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通过生产实习,学生可以将课堂中所学到的各种理论知识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和相互拓展开来,并将这些经过转化和拓展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同样,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组织能力也有很大的提升,学生的个性,修养等都有很大的提高。同时,通过生产实习,学生对本专业的工作性质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能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热爱之情,并为毕业以后的出路指明了方向,增强了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3毕业实习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做毕业设计前期,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毕业实习,能更好的掌握整个毕业设计的设计过程,并能更好更全的收集到毕业设计的设计资料。毕业实习主要是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在指导老师联系到的实习地点,由一些高级工程师或其他高级设计师向学生介绍整个设计过程、设计方法、设计手段以及可能用到的设计规范等设计资料,使学生能更好的完成毕业设计。
3课程设计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主要有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课程设计、结构设计原理、管道工程课程设计、水利工程课程设计、建设监理课程设计、桥梁工程课程设计等。课程设计的指导老师一般由专业课教师来担任。也可由学校聘请的高级工程师或其他高级技术人才来担任。课程设计是一门必修课,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实践,做好从收集设计资料,收集参考书籍,方案确定,计算过程,用软件绘图的全过程。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和巩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并为毕业设计做好准备。
4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必要的一个实践性环节,也是衡量专业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做好一个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将四年所学的基本知识、专业知识系统地结合起来用来分析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工程技术问题。做好毕业设计,对于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专业知识、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有着重大的作用。做好毕业设计也是认定学生的毕业资格和学位资格的重要标准之一。然而,毕业设计作为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在真正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4.1毕业设计的题目与实际工程脱节毫无疑问,一个好的毕业设计题目,不但可以成为学生做好毕业设计的动力,而且也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元素之一。然而,国内很多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还没有校外的实践基地,这样,使得我们的实践教学缺乏支撑。指导老师给学生布置的毕业设计题目大多都是缺乏工程实际背景或者是涉及的工程实际背景较少。这样,学生做出来的毕业设计就会显得很空洞,出现理论与实际相脱离,毕业设计与实际工程相脱离。学生做这样的毕业设计题目就会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不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要求。
4.2毕业设计题目单一化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开展校外实践的难度越来越大。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都认为只有高学历才能有好出路。在这种形势下,很多高校都在扩招。学生的人数也随之大幅度的增加,而实践性教学的场地严重短缺,这样,使得每位带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所指导的学生人数在不断增加,就会出现几个同学一个题目的现象。用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高要求标准。4.3毕业设计缺乏挑战很多高校老师,尤其是年青教师,实际工程的经验本身就不足,甚至有些年青老师都没有接触过实际工程的训练,因此,在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过程中,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用理论知识来分析实际工程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过程中就会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对于那些老教授,由于忙于科研,也很难做到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来“差别化”的进行指导。无论是对指导教师而言还是对学生而言,毕业设计都缺乏挑战机制。
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目前,真正做到实践教学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1)理论教学已成为一种习惯性的教学模式,这就使得实践教学很难做到与理论教学一样的普及,而且,实践教学很依赖理论教学,并且是建立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之上的,这更加加大了实践教学成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教学体系的难度。(2)由于国家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教育投入的资金严重不足,导致实践教学严重落后于理论教学,使得土木工程专业更加理论化。(3)学生的实际工程训练也是严重不足,也加大了土木工程专业知识的理论化。(4)国家或学校没有意识到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使得实践教学的比重越来越低。(5)实践教学的形式单一,教学方法相对不成熟。(6)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不够重视,目前,学生找实习单位,一般都是通过教师或家长的关系来联系的,实习单位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拒绝让学生进入工地学习,更不用说让学生参与实际操作工作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本身就不够全面,而且学习的时间较短,再加上实践经验也不足,导致了学生在土木工程建设上存在很大的缺陷。(7)实习指导教材也非常短缺。教科书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文件之一,对于实习指导书,目前还没有较完整较实用较全面的教材,这也使得实践教学难以全面发展。虽然很多高校在社会需求的逼迫下,不断进行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但是效果都不是很明显,并没有真正解决实质性的问题。
提高实践教学的对策
(1)加大对实践教学的认识。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要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先进技术,必须通过实践来实现,没有实践,理论教育只是一句空话。因此,我们应在更高层次上来认识实践教学。(2)加大对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3)加强学生对实际工程的训练。(4)增加实践教学体系的课时量。(5)改革实践教学的旧形式。(6)学校应多与实习单位沟通,使得实习单位更加重视学生的实习。(7)加快实践教学教材的建设。
结论
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理解范文5
一、翻转课堂简介
所谓的翻转课堂指的是将可内外的学习时间重新进行调整,改变以往在课堂上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而变成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内进行项目的研究和学习的教学方式,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教师本来需要在课堂上对学生传授的知识,通过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学生在课外对其进行了解和分析,这样能够有效的节省课堂的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有效的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非常有利。
二、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很多,文章主要从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方面分别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土木工程专业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土木工程专业的理论课主要可以分为理论力学、结构力学和材料力学和测量工程等,其中前三者属于土木工程专业理论课的主要方面,同时也是较难学习的三门课程,实践证明,学生在这三方面理论课程的表现是最差的,究其原因,便在于这三门理论课程在教学方面的难度。
以结构力学课程为例,在对结构力学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采用板书和多媒体教学两种方式的结合,但由于结构力学中需要计算的数据有很多,因此就算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必要的时候也是需要教师在黑板上演示计算过程的,这就给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例如在讲解结构力学中的超静定结构的力法方程时,多媒体教学已经远远无法表达整个方程的演算过程,这时教师便需要通过板书来对这部分知识进行讲解,但板书仍然具有局限性,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同时会出现很难听懂的状况,同时理解这部分知识便变得更加困难,由此可见,必须要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对这种状况进行改善。
(二)土木工程专业实践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课主要可以分为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三方面,在土木工程开设实践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在以后步入社会时能够更快的适应,但目前我国土木工程专业实践课的教学是存在一定问题的。
以毕业设计部分为例,毕业设计主要需要学生在大四的最后一学期进行,毕业设计时间为三个月,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讲,毕业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对道路情况的勘测以及对桥梁的设计等,然而学生在实际的毕业设计过程中,根本无法真正的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这就使得毕业设计失去了价值,而变成了演算公式堆积出来的没有实际意义的东西。
三、基于翻转课堂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阶段的实践尝试
(一)翻转课堂在土木工程专业理论课改革中的实践尝试
将翻转课堂应用在土木工程专业理论课改革中,能够有效的解决目前其中存在的问题。“微课”作为一种与翻转课堂有着密切联系的一种教学方式,提倡的是使教师对于某种讲解起来非常浪费时间的问题,利用15或20分钟,甚至更少的时间讲解清楚。“微课”之所以能够起到这种效果是因为它强调的是学生要在课外观看授课视频,要反复的看,直到理解了其中所讲解的知识为止,只样便大大的节省了课堂上的时间,避免了时间的浪费。在课堂的其余时间,教师所要做的便是对学生仍然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例如在学习结构力学的超静定结构的力法方程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观看教学视频,并对视频中的内容进行分析,直至能够理解视频中所讲的超静定结构的力法方程解决步骤和解决思路,这样在课堂上,学生便能够通过教师在黑板上的演示,对超静定结构的力法方程得到更深的了解。
(二)翻转课堂在土木工程专业时间课改革中的实践尝试
在过去教学模式下的土木工程实践课开展的情况并不是十分乐观,尤其是毕业设计方面,往往会由于学生缺乏真正的实践,而出现毕业设计没有实际意义的状况,将翻转课堂应用在其中会很好的改善这种状况。
例如在进行毕业设计时,由于生产实习与毕业设计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可以将生产实习与毕业设计安排到同一个时间一同进行,这样不仅能够节省两者完成的时间,同时还能够使毕业生在生产实习中产生毕业设计的思路,加强毕业设计的实际意义,这对毕业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知识的运用都十分非常有帮助的。在最后一学期,要对学生开展相关的专业课,以使毕业生能够在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以后,理论知识也得到巩固,从而使其能够更好的完成毕业设计。
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理解范文6
1.1增设专业汉语学习环节少数民族学生入学初期,汉语水平距离土木工程专业学习所要求的汉语理解水平还很远。因此,增设少数民族学生专业汉语课程的学习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专业汉语课程主要是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开设的,介绍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词汇,为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专业汉语课程的学习会避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遇到专业词汇不了解而阻碍专业课程的正常学习。
1.2创造语言环境应建立学习汉语的语境:①可以尝试安排有意愿的民汉学生合住,这样吃、住、行都在一起的环境氛围,有利于不同民族语言的相互学习,更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能力。②组织各种学习活动,加强民汉学生之间的专业交流,改变学习相对封闭的环境,为课堂互动和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土木工程专业民族班级可以组织本专业的专业汉语演讲比赛,通过选择本专业的演讲题目,让民族同学们大胆用汉语来说,通过比赛来不但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促进汉语水平的提高。
1.3扩大学习交流范围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校园环境中,可交流的对象较少,社会交际面窄,信息相对缺乏。因此需要少数民族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利用与外界信息交流的各种渠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创新教育
2.1专业课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师授课应从少数民族学生实际出发,考虑到他们现阶段的汉语水平和对汉语的理解能力。专业课基本理论的讲解尽量通俗易懂,可采用由浅入深的方式,使学生易学易懂,授课内容直观、形象、利于理解。作为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多表扬,多鼓励,激励学生不断努力学习。
2.2引入教学模型、多媒体等辅助方法课堂教学方法从传统的板书教学到视频教学、投影仪教学、教学模型教学和多媒体教学,采取这样的方式能够将复杂的专业知识直观展现在学生眼前,便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消化。
2.3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多提供实践教学的机会,锻炼少数民族学生的实践能力,加深学习印象。用典型工程实例来讲解专业课程,这样便于学生学习应用,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实际应用和创造能力,最终引导民族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自行得到相应的结论。并且可以验证已学专业课程理论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2.4教学中增加互动交流除了课堂教学以外,教师还需要督促学生重视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环节,同时加强课堂互动环节,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课余时间,任课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学生加强交流,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方法。
2.5加强专业实验课的教学实验课可以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多动手,这是学习专业课程重要的环节。通过实验可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充分理解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基本技能操作和实践动手能力。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