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行业发展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利水电行业发展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利水电行业发展现状

水利水电行业发展现状范文1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照明电器 产业转型 低碳消费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044-01

在“绿色经济”涤荡全球的今天,从节能、循环、低碳等来说作为耗电大户之一的照明产业如何降低污染和能耗,实现产业转型,做到真正的绿色照明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照明电器产业是指电光源、照明灯具和灯用电器附件及其他照明器具产品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上虞市是国内照明电器行业起步较早的区域之一,目前上虞市照明电器产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但在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时代要求逐渐转变的情况下,日益凸显出如整体产业经济效益较低、企业管理模式相对落后等一系列问题。

出于该背景,契合照明电器产业面临转型与改变这一关键时期,实地考察灯具生产企业,走访相关事业单位,辅之以问卷,对照明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作了剖析。

一、居民低碳消费现状

居民低碳消费现状,可以说是通过是照明行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引导与参考。在对上虞市城镇居民关于照明电器使用倾向的调查中,考察了“低碳消费”在民众生活中的践行现状。

经问卷分析,可知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上虞市民照明电器消费倾向有以下几点转变:第一,居民对于“低碳生活”等环保理念的关注度日益高涨;第二,居民购买照明电器时,是否“节能环保”这一因素愈显重要;第三,居民对于节能灯的认识仍停留在“含汞节能灯”等传统节能灯阶段,对于新型节能灯“LED”照明缺乏了解。

二、照明行业发展现状及其转型趋势

1.上虞市照明行业发展存在问题

根据阳光照明集团、晨辉照明有限公司等企业相关人员的访谈,以及上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等单位提供的资料,对上虞市照明行业发展现状进行了以下概括总结:

第一,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但外向依存度相对较高。从统计数据来看,上虞市照明电器产业的出货值占比达到了28.1%,可见其过于依赖国际市场,国际市场的波动和外贸政策的调整都会对行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

第二,企业规模总体偏小且管理模式相对较落后。相关资料显示,目前上虞市照明电器产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02家,其中,大型企业仅世纪阳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一家,成为领军企业。但总体来说,上虞市照明电器企业规模依然较小。根据2008年规模以上企业的统计数据,照明电器产业中年销售收入在3000万元以下的中小企业占据了一半以上。

2.上虞市照明行业发展面临新形势

2.1打好节能高效的牌 抓住LED这支潜力股

LED照明作为战略新兴产业,与十提出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都密切相关。LED照明被公认为21世纪“绿色照明”,具有高节能、寿命长、多变幻、利环保、高新尖等特点。自2008年以来,LED照明的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在近几年急速增长。这种新型节能灯有可能成为节能灯市场最大的潜力股。

2.2环保淘汰含汞灯 品牌选拔占主流

现有灯具中不少含有对人体有害物质,特别是含有大量汞的传统节能灯,其废弃后将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由此,生产推广“低汞”、“微汞”节能灯即是一个技术难题又是一种存在巨大市场潜力的商品。再者,消费者在选择灯具时,品牌效应的重要性日趋显现。而上虞市照明企业主要以制造为主,创造为辅。打造自主品牌,由运营向品牌自主发展可以说是上虞市产业转型必须迈向的一条道路。

三、对策及建议

1.处处节能:居民低碳生活的建议

作为能源消费中最零散的消费群体,居民能源消费有着不可统一的现实,要想在这一方面实现节能,主要在于居民从自身做起,让低碳生活的理念深入生活的行动,这样才能积少成多,实现节能的新要求。对此政府也要不断的进行宣传和教育,提供各种节能的方式,让居民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节能生活新模式。

2.迈向“后节能时代”:企业低碳发展的建议

企业作为灯具生产的源头,材料的选择绝对是环保的最重要的要求。在“节能环保”时代的今天,照明灯管的微汞、低汞是生产的最核心环保标准,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做好废旧灯管的回收工作,更要努力搭建创新平台,在政府的协助下,加强企业自主创新的研发能力,也要做好LED进一步推广,打造好后节能时代的绿色照明。

四、结语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上虞市照明行业所面临的产业转型之路,虽然仍充满崎岖坎坷,但只要以国家政策为指导,以人民需求为目标,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定能实现真正的突破,为社会节能减排贡献一份沉甸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翁茂源. 浙江照明电器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 浙江统计,2009,07:4-6.

[2]郁聪,康艳兵. “中国绿色照明工程”实施――“十一五”回顾与“十二五”规划建议[J]. 建设科技,2010,14:14-17.

[3]韩瑜. 低碳照明:我国城市照明发展的必然趋势[J]. 科技信息,2010,23:478+448.

[4]沙之杰.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中国节能减排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5]鲍健强,苗阳,陈锋. 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 中国工业经济,2008,04:153-160.

[6]杨,郝洛西,蔡烨震,邵荣镝. 节能降耗――城市照明规划的新视角――对《杭州市“十一五”绿色照明规划》的实践研究[J]. 照明工程学报,2008,03:12-17.

水利水电行业发展现状范文2

关键词:园林工程;发展现状

国外园林工程建设表现为美式园林、欧式园林与东方风格,分别以美国、法国与日本为例介绍下国外的园林工程项目。中世纪以来,法国一直是欧洲地理和文化中心之一,各种文化在这里交织汇合,成了各种新事物、新思维的发源地。因此,法国园林景观的发展也与欧洲的大背景具有紧密联系。大部分欧洲国家具有两种景观概念,形成了具有两种倾向的景观思维。这种现象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是来自于"景观”这个词语的产生和演变。在近30年时间里,欧洲大陆国家要比英美国家更关注景观的历史性问题。而景观的另一个印象,是作为地域的一部分的物质普遍性形成了地理学科等学科领域的重要特点之一。

美国园林相比我国而言,比较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有着完善合理、高程度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化体系,在新材料、新优品种、和新产品开发运用上有着相对成熟的经验。在园林行业市场化运作上日渐成熟和完善,比如,园林工程建设产业已成为美国绿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美国园林苗圃协会的可靠推算数据,美国园林景观的产值2007年到了582亿美元,其中,有58%的产值产生于园林养护,35%的产值产生于园林工程建设,7%的产值产生于园林设计。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日本园林建筑相对少,体量小,也弱化了人造的痕迹,极力尊重自然营造的风格。较少用围墙等,即便使用,也以“虚”和“薄”为特色,体现出人与自然的亲近。在山水营造方面,空间和尺度都相对偏小,一般都用草皮覆盖土山,而不一定用假山,水系也更贴近自然的溪流和沼泽,人工味较少。在植物运用方面,日本大部分绿化使用低等级植物及草地的方法则显出日本人的相对谦虚和谨慎。

一,我国园林工程的发展现状

为加强对园林工程的管理和控制,我国《园林法》及《园林法律法规》明确了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对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起监督作用,并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其目的在于保证工程项目质量,保证园林项目的使用安全及环境质量。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各地区的质量监督机构按照有关部门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对本地区的园林工程进行管理。

目前我国园林业虽然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得到了稳步的发展,但是仍有问题和不足,需要改进:

(1)行业法制及技术标准体系起步相对较晚

我国的园林行业法制和标准化建设工作起步相对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才着手开始制定风景园林技术标准,较早的标准主要有:1991年,建设部修订了《城市园林绿化行业技术标准体系表》,列出了百余项拟编制执行的技术标准,并颁布了《公园设计规范》、《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和《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等近十项标准。1992年,建设部又颁布了《城市园林绿化条例》,2002年又颁布了《城市绿地管理办法》。据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城市绿化专业委员会的统计,建设部已经颁布的城市绿化技术规范、规程和标准有了26项等。这些法规和标准在我国园林绿化行业建设中逐渐建立并巩固和推广,在组织生产、指导生产、规范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我国园林行业提高质量管理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些法规和标准的建立实施,为推动我国整个园林行业系统的高度协调统一,并使我国园林行业的管理逐步向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的方面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行业迅速发展,内容不断扩大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园林绿化的进程突飞猛进。1991年12月,在召开的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第一届理事会上提出,“九五”期间的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应该有总体的量化指标,比如人均公共绿地、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等,并提出了创建“花园城市”和“园林城市”的设想。到了2010年,城市规划简称区绿地率达到3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均供给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以上,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6平方米以上。建设部开展“园林城市”的创建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各城市绿化建设的积极性。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进步,园林行业的结构也不断变化,内容也不断丰富扩大。

(3)缺乏专业化的行业协会和中介咨询机构

在市场经济运行中,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作为政府、市场、企业之间联系的纽带,具有政府行政管理不可替代的作用。协会可以利用自身组织优势和组织效率,为政府提供可靠的行业信息,帮助政府实施园林相关的扶持政策,行业协会还可以通过与国内企业的联系,协调园林产品的市场价格,加强与国际联系,帮助行业开拓国际市场,拓展生存空间。从我国园林行业看,目前还缺乏能整合各方面的实力,能代表各方面利益与诉求的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园林企业的发展要依赖整个行业的进步,我国有待大力培养和发展更加专业化的行业协会和园林中介机构,协助政府帮助园林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难题,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4)注重园林建设,轻视养护管理

“三分种,七分养”,养护管理是园林v化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一种长期、反复的工作,园林施工完毕并不代表园林建设的完成,只有高管理、高质量的园林养护,设计意图才能逐步得到体现。在我国很多城市园林建设中,“重建轻养”现象非常严重,用上亿元的建设投入,却不考虑建成后的日常养护,使罢花一现的国际或国内“一流”,维持不了多久,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5)与国际相比,相对滞后

我国现代园林行业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对较晚,尽管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节奏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就现在的规模与发展程度看,同国外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二,我国对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研究

我国对工程质量管理的研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不但有工程质量的管理与控制研究,比如晓光著《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2011年,人民交通出版社);刘伊生著《工程项目进度计划与控制》(2008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等。而且细分到专业工程质量与控制的研究,比如:刘绪明著《钢结构质量管理与控制》(2012年,机械工业出版社);郑霞忠著《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2011年,中国电力出版社>;王宗波著《道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与管理指南》(2005年,黄河水利出版社)等。

随着园林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园林工程质量研究领域,对园林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研究文献大量涌现了出来,而且有了明确的施工内容和工种的划分,比如:孟兆祯著《风景园林工程》(2012年,中国林业出版社);王良桂主编《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2009年,东南大学出版社)等等,以上众多文献专著大部分作为大中专院校的教材使用,作为园林工程施工的忮术性指导和规范。但从园林施工企业管理的角度对工程质量进行管理和控制的研究偏少,将管理与施工技术相结合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水利水电行业发展现状范文3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建筑技术水平越来越高,逐渐的将建筑行业发展成为世界前沿的、可持续发展型的建筑。这样绿色的建筑成为了世界建筑的主题和未来建筑的主导。本文分析了我国建筑技术的现状,并对以后的发展策略做了描述。

所谓绿色建筑,就是指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人类社会的每次发展,都需要对能源进一步的利用与消耗。如今,我们已经面临着全球性的能源危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科学研究表明,总体环境污染(空气、水、光、电磁和固体垃圾)中有45%与建筑业有关,并且建筑业也是一个耗能大户,全球有49%的能量消耗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建筑作为能源消耗最大的行业,最近几年,正逐步走上大力发展高效环保节能的绿色建筑之路。

1. 我国建筑技术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逐步走上了绿色建筑的尝试之路。2005年,建设部出台《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这一系列绿色建筑的技术规则、评估体系及评估规范陆续的出台,不但给绿色建筑明确的定义,而且针对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技术要点也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得益于绿色建筑理论研究的成果,中国很多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结合本身特点积极开展绿色建筑关键技术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创造出了诸如节能示范小区、生态小区,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建成的节能建筑,从“九五”初期刚超过1000万m2发展到 “九五” 末期的 5000万 m2,到 2000 年我国已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1.8亿m2,建成太阳房1000多万 m2,太阳能热水器拥有量3.6万m2,并以每年平均35%的速度增长。

当前我国在发展绿色建筑方面已接近高端技术研究领域的先进水平。我国的绿色建筑具有超低能耗、健康空调、自然通风、天然采光、绿色建材、再生能源、资源会用、智能控制、生态绿化、舒适环境等十大技术特点。还包括了真空玻璃、光导采光系统、双层玻璃幕墙、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等在内的一系列绿色建筑技术,并达到了国际的先进水平。

从目前我国的现状来看,除过自己在不停的开展新技术,进行自主创新之外,也在全面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和已成型的产品。例如年我国都在举办“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会议上除过展示国内外建筑节能、绿色建材以及绿色建筑等的最新研发的技术成果之外,还有产品应用实例的展示,同时还提供了一个引进技术、交流技术的合作交流平台。绿色建筑现在不仅是我国建筑技术的一个现状展现,也给传统的建筑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促进了相关落后技术进行进步、改革的同时,也让我国的建筑业逐渐的摆脱了浪费、污染的大盖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绿色产业时代。从资源上来看,我国有太阳能、水能、风能等各种可以利用的可再生资源,目前国内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规模,在国内的占有量来看,可再生咨询逐渐的占领到了总消耗能源的接近百分之十。相信在未来的十年中,这个比例还会大幅度的上升。

2. 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策略

对于全球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在逐步的赶超国际绿色潮流,但是对于如何能引领绿色潮流,将我国的绿色建筑技术发展到顶尖水平,是目前存在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我们应该从各方各面来考虑这个问题,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少的投入,设计出最好的绿色技术。

2.1 绿色建筑的建设必须符合国家对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实现经济、环境以及社会效益的统一。发展绿色建筑技术应着重以下几点:

(1)由于我国处于经济快速法杖的阶段,建筑业是大量消耗能源与资源的产业,所以我们要改变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建筑模式,加强发展绿色建筑,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方针。

(2)我们要倡导城市紧凑型空间发展模式以及循环经济的理念。全民参与挖掘发现绿色建筑的潜力,可以很好的处理满足建筑功能和节能、节水、节材以及环保之间的关系。

(3)我们要坚持技术创新,选择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以及科技为先锋的新型绿色建筑道路。

(4) 我们应当综合核算建筑的效益以及成本,适应地方的经济状况,正确引导市场的发展需求,注重经济性。

(5) 我们应当在发展绿色建筑的同时,尊重地方的民族习惯,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等,遵循建筑理念,建筑出同时具有时代气息以及地域风格的绿色建筑,注重其地域性。

2.2 绿色建筑的发展策略应该侧重于环境保护方面

(1)绿色建筑的能源观:绿色建筑的能源观是节能和环境,能源对于大量使用机械空调以及人工照明的老式建筑就意味着生命,他们对资源的高耗,是直接导致能源稀缺的重要因素,也是大气污染的创造者。为了减少能源的消耗,绿色建筑改变设计观念,依靠高科技节能技术,从而提高能源的使用率和开发出新的能源,从而来实现能源使用上的自给自足的效果。

(2)绿色建筑设计观和环境气候之间的联系:随着现今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实现了用机械空调改善生活以及工作环境,但是它们的污染性以及高能耗,使得我们人类付出了经济和能源以及环境污染的巨大代价。为了克服它的弊端,绿色建筑的设计按照人体的舒适要求以及环境气候等条件来设计的。他注重地方性气候与建筑之间的关系。其实,我们对于环境舒适以及健康的要求,往往不需要空调也能够得到满足,就行我国北方的窑洞,即使室外温度是零下20度,室内温度却仍然保持在14度左右的舒适气温。所以,从绿色建筑的设计观来看,辅助设备系统是其次,最主要的是大自然,它是主要的供给者。因此,照明可有太阳光来提供,采暖从人体或者办公设备中获得。考虑地方性气候特点的设计,它可以在任何技术层次上面使用,因为绿色建筑中,气候包含的格格因素是当做资源来考虑的。提高气候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充分利用是考虑地方性气候特点的设计本质。我们将他的原理和未来的科技智能技术,控制技术等各种节能技术结合在一起,一定会构成丰富的绿色建筑前景。

(3)绿色建筑在技术与环境上,体现环境保护的特点:绿色建筑要求建筑的外层材料和结构,它是要作为能源转换的界面的,必须具备能够调节气候的能力,让室内的气候稳定。随着信息、自动化、新能源等技术的日益发展,在绿色建筑中,这些高技术都将得到有力的运用,例如建筑表面安装太阳能电池。可以提供照明等需要的能源等。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承包公司.中国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建科[2005]199号.绿色建筑技术导则.

水利水电行业发展现状范文4

[关键词] 节能建材新型建筑材料 使用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材料费用在基本建设总费用中占50%以上,具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建筑材料的品种和质量水平制约着建筑与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此外,建筑材料直接影响土木和建筑工程的安全可靠性、耐久性及适用性(经济适用、美观、节能)等各种性能。

目前, 全国新型建材企业星罗棋布在市场需求的带动下, 已经形成了全国范围的新型建材流通网;大部分国外产品我国已能生产, 星级宾馆所需的新型建筑材料国内已能自给;不同档次、不同花色品种装饰装修材料的发展, 为改善我国城乡人民居住条件、改变城市面貌提供了材料保证。我国已经形成了新型建材科研、设计、教育、生产、施工、流通的专业队伍。。

一、发展新型建筑的意义

发展新型建材、推广节能建筑是保护耕地资源的需要。中国房屋建筑材料中70%是墙改材料,其中粘土砖仍占据主导地位,而生产粘土砖的粘土资源则又是相对较优质的粘土。从中国耕地资源条件看,全国耕地只占土地面积的13%,目前人均耕地1.43亩,为世界平均值的约1/3。耕地资源紧张,且优质耕地少,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已是不争事实。开发建材新产品,为推广节能建筑开辟了一条可行之路。

发展新型建材、推广节能建筑是缓解能源紧张的需要。建材工业是和建筑业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行业,两者已一并列入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从市场角度看,建筑业是建材业的最终用户,建材行业产品的77.3%用于建筑业。目前,中国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高达16亿-20亿平方米,但新建筑中95%以上仍属于高耗能建筑,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气候相近发达国家的3倍左右,中国建筑能耗已占全国能源消耗的近30%。如果建筑节能工作仍维持目前状况,到2020年建筑能耗将达到10.89亿吨标准煤,仅空调高峰负荷将相当于10个三峡电站满负荷发电。因此,大力发展建筑节能刻不容缓。

发展新型建材、推广节能建筑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建筑材料行业是利用各类废弃物最多、潜力最大的行业。发展循环经济为建材行业赋予了新的生机,目前,中国建材工业消纳了大量的工业和建筑废弃物,如利用煤炭行业的煤矸石烧砖,用电力行业的粉煤灰作为水泥的生产原料与混合材,生产粉煤灰砖和纤维水泥外墙板,脱硫石膏生产石膏板,用冶金产业的各种高炉矿渣生产矿渣水泥、制成矿棉吸音板等,另外,建材产业还能处理相当部分的城市垃圾,甚至部分有毒有害废弃物都能得到有效的消纳和利用。据统计,目前全国建材业每年消纳和利用的各类固体废弃物数量在4亿吨左右,约占全国工业部门固体废弃物利用总量的80%以上。实践证明,建材行业成为整个社会实现资源循环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产业。

发展新型建材、推广节能建筑是改造传统建材和建筑的重要前提。以矿业加窑业为产业特征的传统建材业,目前尚属资源、能源消耗型产业。中国建材行业万元产值耗煤2.7吨、消耗矿山资源逾100吨,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5倍-2倍;年能源消耗总量为2.4亿吨标准煤,矿产资源消耗近40亿吨,居全国各行业前列。就总量平均而言,主要建材产品单位能耗高于世界先进水平150%。目前,煤、电、油以及原材料的紧张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如何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减排降污,保护环境,使建材产业和建筑业成为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产业,已成为各级政府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

近几年来,建筑施工企业为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积极推广应用三新技术成果,努力在加大建筑产品的技术含量上下功夫,这对提高质量、降本增效取得了显着的效果。但部分施工企业,常常因缺乏经验操作不当造成新的质量通病。给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结合目前工程应用新技术、新材料的实践,就轻质墙体材料、粉煤灰、UPVC水管的应用谈几点体会:

1、轻质墙体材料

轻质墙体材料的应用轻质墙体材料砼空心砌块、加气砼砌块等,是目前广泛推广应用的多功能新型墙体材料,它的优点是:容重轻(均为粘土砖的1/4-1/3)、导热系数小(约为粘土砖的1/5)、保温性能好(200mm厚加气块墙体的热阻相当于700mm厚粘土砖的热阻)、

防水、隔音、吸湿和易加工(可刨、钉、锯、钻),同时由于容重轻,可以大幅度降低建筑物的自重,减少材料和能源消耗(加气块生产能耗为粘土砖的69.2%),提高运输效率。对于施工企业来说,砌块不需砍断或敲碎,平均每人每天完成工作量约200块,相当于1923块标准砖,工效提高30%;同时,砌块几何尺寸比标准黏土砖大10倍,砌筑砂浆可节省50%。对于用户来说,砌块可按200mm建筑模数确定建筑尺寸,所以住宅建筑采用加气砼块墙体比使用标准砖时使用面积可增大3%-5%。从而能获得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由于轻质墙体材料大都采用工业废料加工而成,且组成墙体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如导热、导温和强度等的差异,在环境温度变化较大时,将在砌体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压应力,导致抹灰面易开裂、空鼓。因此,轻质砌块墙体抹灰包括接缝处理、管线槽封补、基层处理、分层整平等,从技术措施、施工方法、检查验收等各方面必须制定和遵照相应的施工技术方案。

2、粉煤灰

粉煤灰砼技术的应用粉煤灰是一种人工火山灰材料,是从煤粉炉中收集到的细颗粒粉末,用粉煤灰配制的砼,可以达到改善砼性能,保证工程质量和降低成本的目的;应用粉煤灰还可以保护环境,降低建筑能耗,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粉煤灰在砼的浇筑过程中改善了砼的和易性。从而提高了砼的强度、抗渗性、抗冻性和耐久性。

虽然粉煤灰对砼具有优良的增强作用,但使用量不当往往会适得其反。过量掺用粉煤灰会降低砼碱度,使抗碳化能力和对钢筋的保护作用降低,同时由于水泥含量的降低,二次水化作用迟缓,砼的早期强度较低,强度增长缓慢,抗渗性、抗冻性、耐久性也变差。由于粉煤灰具有缓凝作用,应根据工程的工期要求和施工季节正确选择外加剂。粉煤灰砼在低温条件下强度增长缓慢,故在冬季施工时不宜采用粉煤灰砼;在炎热的干燥地区使用粉煤灰砼,应注意覆盖和浇水养护,防止风干和晒干,以保证砼的强度。

一般要采用粉煤灰与外加剂相结合,能有效提高砼的早期强度。粉煤灰的掺入量,应依水泥的标号高低而确定,控制在10-30%为宜。

3、UPVC水管

UPVC排水管的应用聚氯乙烯(UPVC) 塑料管与铸铁管相比具有重量轻、耐酸耐碱、阻流小、不结垢,价格便宜、运输和安装轻便、表面不用涂漆等优点,在正常的条件下作为建筑排水管于户外使用,寿命可达40年以上。是取代铸铁管的理想的排水材料。

但由于UPVC排水管与铸铁管相比,存在机械强度低,抗老化性能差,线性膨胀系数大等缺点,故在施工中必须加以注意:第一、UPVC管不得暗设,也不得半明半暗安装,以防止挤压破裂引起渗漏。第二,UPVC管耐热性能差,故安装时不得穿越烟道,同时与家用灶具边的净距应大于400mm。第三,为防止断裂变形,影响排水效果,UPVC管不得穿越建筑物沉降缝。第四,因其外壁受环境影响会产生凝结水,管子不宜穿越储藏室,以免影响使用功能;冬季施工时,应采用防寒防冻措施,以保证胶粘剂的粘结质量。第五,由于UPVC管的线性膨胀系数比铸铁管要大得多,为解决管道的伸缩问题及立管连接不产生伸缩应力,伸缩节的设置部位及设置的间距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参考文献

[1] 杨静.建筑材料[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2] 赵鸿铁.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3] 张光磊.新型建筑材料[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杨娟 出生年月:1982年10月

性别:女籍贯: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 学历:专科

职称: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工程 从事工作:建筑工程

水利水电行业发展现状范文5

关键词:新能源;地方政府政策

一、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内涵

(一)新能源的界定

新能源一词是相对于传统能源,即石油、煤炭等常规化石能源而言的,世界各国、各组织说法不一,目前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如最早在1981年联合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会议中明确提出,新能源是以新技术和新材料为基础开发利用的可以持续更新的,实现永续再循环的能源,以不产生大规模的污染和不损害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循环为其根本特征;可再生能源是使用之后又产生的能源,传统生物质、水力发电等都属于新兴可再生能源范畴。可见,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在内涵上存在着交叉部分,就广义的概念而言,它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是一个整体,英文原义为“New Energy Resources”。本文认为新能源是传统能源以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属于广义的概念,即新能源等同于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的新强调的是相对于工业时代的石化能源利用而言,不仅指新的能源种类,还包括了利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出现的新的能源利用形态,指的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进一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由此实现能源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能源。

(二)新能源产业的特征分析

新能源产业作为一种新兴战略产业,主要是基于除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以外的各种能源形式的发现和应用的一种高新技术产业,具体包括新能源形式产品和技术的研发、实验、推广、应用以及生产等活动。一方面新能源产业具有供给性与创造性,人们可以从新能源产业中得到社会生产生活中所需的能源,同时形成于技术创新的新能源产业,源于以新技术、新方新途径为基础的科学研究、实验的推广应用以及生产;另一方面新能源产业具有可持续性与发展性,新能源是可再生能源,能保证产业的持续性,同时随着产业的逐步完善,经济增长对产业的依存度也会极大提高。

(三)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 从供应需求来看,传统石化能源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并且带动了制造业、建筑业、化工等行业的发展,但是它不可再生,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过度开发利用也加速了它的枯竭。

2. 从生态环境方面来看,传统能源效率低,开发利用所引起的直接环境污染问题就是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量过高。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减轻环境保护的压力。

3. 从能源结构方面来看,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存度,改变能源的结构以及经济发展模式,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着重要的意义,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现状

多年来,新能源产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地位显著提高,出现了从国家各部委到地方产业政策相互配套的局面,从“十一五”时期开始相继出台了一些系列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法规、政策,受到了高度的重视,《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中制定了刚性指标,这些刺激政策加速了新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能源产业规模得到迅速提高。但是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陷入了“强位弱势”的境地,多项刚性的约束指标对我国粗放密集型的能源发展方式是一个极大的挑战,2013年我国就消耗了世界 22%的能源,我国能源发展方式必须要转型发展,必须要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在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过程中,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等法律法规、规划性文件,明确了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地位。这些政策刺激了产业规模的迅速提高,规模化已经成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地方政府也相继制定相关政策促进新能源产业政策的发展,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如广东省佛山市推出《佛山市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以及《佛山市发展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制定《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2015-2016年佛山最新补贴标准》等政策文件,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生态系统的相互和谐,从而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5年佛山市在市经济科技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节能专项资金共650 万元,奖励和补贴范围涵盖节能、资源综合利用、电能替代、节能公共服务、能管中心、能源体系建设、清洁生产和节能考核等共 83 个项目(企业)。根据国家和省十三五规划对新能源装备发展的要求,结合佛山市现有产业基础,制定《佛山市发展新能源装备产业三年行动计划》,促进新能源装备本土化生产和应用。重点发展新一电技术、清洁生产等能源改造和智能电网等技术,大力发展光伏电池专用设备、光伏电池及组件、能源改造设备以及逆变器、控制器等产品。在公共交通领域推广新能源汽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已经基本实现了环保绿色、节能经济的格局(如图1、2)。

(二)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地方政府行为支持障碍

新能源产业目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逐渐显现出在技术、装备、政策和相关体制等诸多问题,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瓶颈制约。

1. 新能源产业体系薄弱,市场机制缺失

基于能源供求不足,环境恶化的压力,政府出台各种政策文件加以推进新能源的发展,但始终都是处于被动地位,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产业目前没有形成一个产业链,领域内大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衍生企业少。如前所述,新能源面临着“强位弱势”的尴尬局面,资金投入不足,受制于国外先进技术、工艺的垄断,在关键技术上又缺乏竞争力,仍严重依赖进口。可见,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并非政府的单方面意愿,必须要建立一个完善且规范的市场。

2. 地方政府行为与新能源产业发展之间缺乏协调

新能源产业发展需要多部门、行业和地区之间的协作,但是行业管理松散,政企之间、企业之间缺乏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和有效的沟通渠道,导致新能源企业很难进入现有行业,企业之间各自为阵,相关联技术之间投资也不平衡,这种恶性竞争现象的发生,使得企业缺乏实力进行研究生产,制约了产业的发展,造成了新能源企业的昙花一现。此外,新能源产业的监管部门又分属于不同的职能部门和企业,各自利益不同导致难以做到统一协调,理顺政府职能和市场的关系,合理定位政府职能,不过分参与领导市场。

3. 新能源产业政府补贴政策与税收政策不完善

针对新能源发展的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地方政府制订了相关的补贴政策,但是目前新能源补贴程序不完善,政府的补贴行为不单纯是补贴者与被补贴者之间的单一关系,同时缺乏对资金的有效监督,导致补贴资金的使用混乱;对于涉及到新能源的发展只有一些税收的政策规划,缺乏完整的税收政策体系,比如对于新能源装备的进口关税优惠政策只是偏向于新能源的利用。

4. 缺乏立法规范,实际操作性差

现行新能源立法是以调整某一能源行业法律关系的能源单行法为主,缺乏涵盖能源战略、宏观性的调整各能源行业关系的基础性法律,且法律条文可操作性、实施性较差。地方政府也与之配套制定了许多实施细则,也过于空泛。

三、欧洲新能源政策比较对我国新能源的启示

作为新能源发展的先行者,欧盟将促进欧洲新能源的发展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从《全球可再生能源统计报告2012》中可以看出,欧洲新能源所占能源的比例居于世界领先水平,虽然《2014国际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中显示,欧洲新能源增长势头减弱,但是政策调整和创新进程加快。比如德国着手修订法律计划从“固定电价”转向“固定补贴”,英国也开始实施电力市场改革,对新能源发电引入差价合约。这些对于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的新能源行业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首先完善的法律体系作为支撑,比如新能源的运输、发电等有专门的立法;其次,利用政策引导和促进新能源的发展,必须逐步建立相关补贴制度,避免投资、生产、消费补贴政策的结构失衡;最后,明确新能源发展目标,借鉴国外成熟发展模式,设立试点循序渐进推广试验,构建适合自身实际的新能源发展模式。

四、地方政府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优化

政府在发展新能源的过程中需从被动地位变主动地位。基于常规能源供给不足和生态环境污染导致被动地发展新能源,政府将新能源的发展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则是被动的发展新能源产业,将新能源补充能源地位提升到替代能源地位,最后到主导能源地位,实现新能源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 构建平衡各方利益的市场机制

公平分配新能源发展中的环境利益及其相关各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地方政府职能要培养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利用市场调控机制在灵敏的价格调节机制、优胜劣汰机制方面的优势可以更全面地体现新能源除了本身经济价值以外的外部规模经济效益与生态价值,因此地方政府可以从资金、政策、税收、补贴等各方面保证新能源有效实施,同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新能源产业中去,支撑其他相关产业、企业的发展。

2. 完善新能源项目的投融资机制

当前,新能源行业发展的技术水平较低,资金投入缺乏,对国外的技术和资金依赖较大,加快新能源投资领域的市场化,创造各种条件鼓励商业银行、股票、民间资本等进入新能源发展市场, 新能源发展融资来源多元化的机制是未来新能源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

3. 制定灵活的财税政策,调整新能源补贴机制

新能源产业是一个依靠政府扶持而成长起来的产业,应尽量减少对国外市场的依赖,加快完善鼓励新能源发展的财政补贴制度,加大财政对新能源发展的投入,并持续提供政策引导与财政支持,在项目开发运营成本仍然较高的情况下,使企业能够有长期稳定的合理回报,从而吸引投资人的积极参与,进而推动行业的发展。

4.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晰各个市场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促进新能源科学、高效地发展,优化投资、生产、消费三大补贴政策,避免补贴结构失衡,制定更为细致的法律法规,逐渐促进补贴政策法律化。

参考文献:

[1]杨名舟.中国新能源[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

[2]张钦,周德群,张力菠,闾浩.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研究[M].科学出版社,2013.

[3]任东明.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和制度创新[J].中外能源,2011(01).

[4]刘叶志.关于新能源界定的探讨[J].能源与环境,2008(02).

[5]徐绍峰.中国能源状况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分析[J].经济论坛,2005(04).

[6]李艳芳.我国《可再生能源法》的制度构建与选择[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02).

[7]黄速建,郭朝先.欧盟发展可再生能源的主要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管理・新管理,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