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连锁企业采购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连锁企业采购管理范文1
近年来,随着各地药店数量的增加和医药电商的冲击,药品零售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在新的竞争态势下,医药连锁零售企业加强采购管理将势在必行,采购的综合能力对于连锁药店核心竞争力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采购管理是供应链管理中重要的一环。优秀的采购部门能保证企业的正常经营,降低缺货风险。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有能力对市场需求作出快速反应,及时满足市场需求,这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表现。
2.采购管理可降低质量风险。严格的采购管理制度,可以避免采购活动中的舞弊行为,同时通过加强对采购供应过程的管理,建立严格的采购验收制度,保证产品质量,以保障企业的信誉和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
3.采购管理是成本控制的关键。采购成本通常占医药连锁零售企业总成本的50~80%,采购管理是医药连锁零售企业成本管理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优秀的采购部门可有效降低供应链总成本。
二、医药连锁零售企业采购管理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1.医药连锁零售企业采购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合理制定采购计划,建立采购申请制度,明确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和审批程序。
(2)合理选择采购方式。企业应当根据市场情况和采购计划合理选择采购方式,在尽快满足经营的同时,最大化的降低供应链成本。
(3)加强供应商的管理。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评估和准入制度,确定合格供应商清单,建立供应商管理信息系统,对供应商的质量、价格、交货及时性、供货条件及资信、经营状况进行实时管理和综合评价,从而合理选择和调整供应商。
(4)建立采购商品的定价机制,采取协议采购、招标采购、谈判采购、询比价采购等多种方式合理确定采购价格。
(5)加强对上游资源引进的谈判和管理,如促销支持、动销保障、消费者教育等等,并将此资源整合利用到门店营销活动中,以降低整体运营成本。
(6)加强对采购付款的管理,完善付款流程。付款条件、进度、方式符合合同约定,审核预付款的真实性,采购发票的真实性、收货签收手续的完整性等,避免出现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
2.医药连锁零售企业采购管理的特点
(1)符合药品质量管理要求。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规定,连锁经营企业必须通过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企业必须围绕保证药品质量,从药品管理、人员、设备、购进、入库、储存、出库、销售等一切建立一套完整质量保证体系,通过层层把关,有效杜绝假劣药品的进入和质量事故的发生。
(2)品类繁多,类别多样,通常需通过英克、时空等业务系统进行管理。采购时需对药品的品名、规格、生产批号、生产单位、批准文号、购销对象、效期等信息作详细地记录,以便于药品的后期跟踪管理。
(3)与供应商的结算因经销方式的不同而不同。按产品的结算方式不同可将商品分为经销商品和代销商品,经销商品通常按购进进行结算,而代销商品则通常采用时销时结方式,按实际销售进行货款结算,对医药连锁零售企业来说,此类商品购进不占用采购成本。
(4)采购发起包含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合理组合。一种是根据供应商的产品政策,进行战略性商品购进,由总部发起采购,然后向各门店进行铺货;另一种是由各门店根据实际库存,结合市场需求,自下而上的提出采购申请,由总部汇总后进行购进,按需进行配送。两项采购需有机结合,达到总体供应链成本的最低化。
三、医药连锁零售企业采购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1.采购模式比较单一,缺乏战略规划。传统零售企业的采购在供应商的选择、价格的确定上,多半是通过比价、商务谈判来完成,既使有招标,也会因供需双方各怀目的,处于非信息对称的博弈状态,难以达到双赢的效果。传统模式下,供需双方的关系是临时的、短期的合作关系,采购中更多的时间消耗在讨价还价中,过多地?碜非蠖唐诶?益,没有时间来做长期预测和市场分析,同时因缺乏及时的信息反馈,采购方无法根据供应方的价格政策变化,及时调整采购计划,也会在需求增长的情况下,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因采购模式单一,采购行为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从而造成采购成本的上升。
2.采购信息化程度较低,采购成本数据库没有形成,无法对采购品种进行分类管理,无法及时准确地了解产品动销情况、存货周转率、成本变动情况、存销比情况,也就无法为采购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3.对供应商关系没有进行科学管理。当供应商流失或变更时不能主动应变,影响企业生产运作;与关键供应商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尚停留在交易层面,未注重深层次合作关系培养;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采购活动盲目性强。采购商和供应商之间不能进行有效沟通,互相封锁供应商信息、生产情况和市场行情。供应商的评估体系、供应商激励机制和淘汰机制还未形成。
4.采购人员的综合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采购人员的选用,过去一直比较重视的是“防止作弊,杜绝收授回扣”的观念,因此“忠厚老实”是非常重要的条件。但是随着采购的重要性逐渐提高,采购的复杂性也日益上升。它不再是拿钱买东面那么简单的事情,而变成了一门专业,采购工作不再是那些只具备忠厚老实品质的人就能够胜任的。
采购人员必须具备与工作复杂性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要通过专业化的工作和能力培训,达到甚至超过与企业和市场要求相适应的水平。
四、优化医药连锁零售企业采购管理的建议
1.优化采购模式,降低采购成本。(1)通过商商结盟进行联合采购,以降低采购价格。在与上游厂商的采购议价中,中小连锁药店因没有规模和资金优势,往往没有压价的筹码,难以在谈判中取得价格优势,通过商商结盟,达到规模效应,实现商商共赢。同时还可以更有效地争取到厂家的返利政策,促销支持,进一步提高利润空间。(2)厂商联盟。很多不具备价格竞争力的药品企业,或没有广告宣传的企业,他们暂时不会进入大的医药流通,而非常希望直接与连锁药店签订合作协议,以维护其价格体系,并达到一定销量,而企业在满足厂家基本条件下,亦可获得一定比例的返利金额,从而达到成本的降低。(3)与大医药物流建立合作。大的医药物流,如中国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各地都有分公司,规模大,可以形成经济采购批量,采购成本低,可以给零售连锁企业提供较低地采购价格;同时这些大的流通企业流通能力强,产品齐全,各地均有分公司,与这些大供应商合作,可以产品调配运输成本,也减少库存,从而降低整体采购成本。
2.加强信息化建设,为采购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使采购更合理、更有效。采购是联系生产与市场的纽带,需紧跟客观环境的变化,及时作出反应。引入ERP系统,通过处理流程规范化,实现按需采购,保持合理库存,降低采购及储存成本。
连锁企业采购管理范文2
[关键词]连锁企业 营运管理 实践教学体系
一、引言
连锁企业营运管理课程是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连锁营运管理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是整个课程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因此,在连锁营运管理课程的教学中如何构建实践性教学环节和内容,设计实践性教学大纲和实践性指导书,采用丰富多样的方法来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效的相结合起来,将是十分必要的。
二、实践教学目标及关键点
实践课程体系构建的意义体现在:通过对连锁营运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并将多种实践性教学方法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将有利于提高连锁管理的整体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实践教学主要通过案例分析讨论,连锁情景模拟和企业调查访谈的方法,期望达到三个目的:一是使学生能够对企业连锁企业营运管理理论有一个总括的了解和认识;二是能够使学生 全面了解与掌握连锁企业营运管理中计划、组织与控制的方法;三是能将这些原理和方法应用于解决企业连锁企业营运管理过程中的管理问题。
实践课程体系研究的具体内容:通过对目前国内外商科院校在连锁管理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调查研究,分析和比较其它院校在连锁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方面的特点和成果,探讨和构建连锁营运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和方法,设计连锁营运管理实践性教学大纲和实践性教学内容,并应用于连锁营运管理课程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在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并总结经验。
实践课程体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借鉴国内外其它院校在连锁营运管理课程实践性教学方面的特点和成果基础上,研究和构建连锁营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和方法,设计连锁营运管理课程实践性教学大纲和实践性教学内容,并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对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之效果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经验,为连锁营运管理的实践性教学提供完整的方案。
三、研究实施方案及落实措施
(一)调查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
调查研究国内外商科院校在连锁企业营运管理课程中实践性教学方面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分析和比较其它院校在连锁企业营运管理课程实践性教学方面的特点和成果,探讨和构建连锁企业营运管理课程实践性教学体系和方法,
(二)网上资源研究法
过网上查阅和研究国家精品课程、市级精品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网站,分析和比较其在连锁营运管理课程实践性教学方面的特点和成果,改革和完善我院连锁营运管理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
(三)实践探索与验证法
项目的研究成果分别应用于连锁营运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追踪研究,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实践性教学内容和方法在实施效果方面进行分析,并总结经验。以实践验证课题的研究成果。
四、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与方法运用
(一)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
培养高等应用性人才,必须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教学方法强调实践性,这既是应用性本科教育的教学特色所在,也是培养技能性人才的基本保证。连锁企业营运管理实践教学,应与连锁企业的实际营运管理工作密切结合,根据连锁企业具体营运管理工作的项目与任务,设计实践教学的目标与任务,组织学生设计具体实施方案,并指导学生实施完成。这样既可让学生了解连锁企业营运实际工作,又可使学生学习更具有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加强实践教学的实际应用性,一方面应聘请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另一方面让学生直接参加连锁企业实际运作的某个工作环节,进行上岗实际培训,这样效果要好。
(二)实践教学的体系设计
课程设计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第一、让学生了解连锁运营管理的概念内涵,明确运营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定位。
第二、从“总部-门店”维度训练学生对连锁企业的运营管理的知识与技能。
第三、从“采购-促销”维度训练学生对连锁企业的运营管理的知识与技能。
因此,整个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为五个模块进行,内含不同的具体的训练项目,在每个项目上明确规定要训练的学生能力。
【模块一】连锁营运认知模块
1.能力训练要点:
能力一 连锁企业营运管理认识能力;
能力二 连锁企业运营管理研究能力;
2.实践训练方式:
项目一 连锁营运体系认知训练
【模块二】连锁采购管理模块
1、能力训练要点:
能力三 采购计划与谈判能力
能力四 供应商管理能力
2.实践训练方式:
项目二 连锁采购流程调查训练
项目三 商品采购谈判情景模拟
【模块三】连锁企业总部营运管理
1.能力训练要点:
能力五 组织结构设计方法
能力六 连锁营运标准订立
2.实践训练方式:
项目四 连锁总部结构调查与营运标准设计
【模块四】连锁企业促销管理
1.能力训练要点:
能力七 促销策划与方案能力
能力八 消费者行为分析能力
2.实践训练方式:
项目五 顾客购买心理行为分析
项目六 连锁企业促销方案设计
【模块五】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
1.能力训练要点:
能力九 门店作业流程及质量改进方法
能力十 门店价格管理及经营业绩控制
2.实践训练方式:
项目七 连锁企业门店营运调查与分析
如图所示:
(三)实践教学的方法运用
本课程针对管理学的核心知识点,设计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形式:案例教学、团队练习、情景模拟、管理游戏、角色扮演、管理(专题)辩论等方式,为学生们创设高度拟真的管理情景,使他们处在管理者的职位上思考问题,调动自身的所有知识和潜能解决问题,获得未来企业环境中所必需的知识结构和管理技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与协作精神。
五、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及实施建议
(一)考核方式的基本思路
《连锁企业营运管理》改革“期末一张卷”的传统考核方法,以运营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考核为主线,采取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可运用开卷、闭卷,笔试、口试、企业实践策划活动等灵活形式。
(二)考核方式及标准
《连锁企业营运管理》是一门考试课,课程考核采用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最后按理论60%、实践40%比例计入该课程最终成绩。实践考核实行百分制,每一次实践活动给出具体的成绩,最后给出平均成绩。具体考核标准如下:
1.实践准备工作,包括学习态度、出勤、职业行为养成等(15分);
2.各学习小组对本次实践的组织、分配、管理等过程(20分);
3.各学习小组提交调查分析报告,并进行汇报;(35分)
4.学习小组的协作沟通的能力、团队合作的精神(20分);
5.同学互评,教师点评(10分)。
(三)实践教学具体实施建议
1.本课程整体设计贯彻以能力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活动为导向,进行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设计
2.教学内容安排以够用、实用为原则,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对实践教学内容作了适当的取舍处理
3.本课程十分注重教师的教学引导和学生的课外拓展,将一部分技能实践活动安排在课外进行,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控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实战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课程考核采用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最后按理论考核60%实践考核40%的比例计入该课程最后的课业成绩
5.为避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师可根据上课情况灵活调整安排,以保证实践课程的顺利进行。
六、实践教学的效果评估
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了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学生决策判断、设计组织与计划、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协调等素质能力,加深了对课程中理论、概念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强化了职业管理者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思维等非智力因素得以激发,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主动学习能力等智力因素也得以培养。
本实践教学体系及实践方法在上海商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051班、052班、053班、054班171个学生进行组织教学。教学实践中,综合运用了案例教学、多媒体技术、情境模拟练习、无领导小组讨论、指导式自学、角色扮演、现场考察、课堂讲授等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
结果显示,教学效果显著。使学生对连锁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的采购计划和采购组织,采购谈判和采购合同,采购控制和供应商管理;促销管理和促销策略及促销办法连锁企业总部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程序,以及连锁企业总部营运标准;连锁门店的质量管理,作业管理和价格及经营绩效管理等环节不仅有了理论体系上的框架理解,更有了实践的丰富认知。教学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评价。课程满意度达到了90%以上。
同学们认为,实践课程体系设计上“这门课程有利于我们学习掌握有关领域的理论”,使“我们基本掌握了这门课程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实训有指导,操作要求规范;实训与理论衔接。操作示范熟练、明了,注重与学生互动,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操作机会”。教学中老师“灵活使用论述、举例和设问、提问等方法,鼓励我们对学习中的问题进行思考;能很好地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注重了我们的学习方法与能力的培养”。
连锁企业采购管理范文3
【关键词】农资连锁;特许经营;发展战略
农资连锁经营是指经营农用生产资料、使用统一商号的若干门店,在同一总部的管理下,采取统一采购或授予经营权等方式,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一种现代商品流通方式,主要有直营连锁、特许(加盟)连锁、自由连锁等类型。这种现代流通方式在发达国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近几年在我国也迅速发展起来,各地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农资连锁企业,实践证明,农资连锁经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分销商品与服务的方法,同时还对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一、农资连锁企业的SWOT分析
(一)优势
1.先进的连锁经营模式。农资连锁企业竞争优势在于其是省内同行唯一采用特许连锁加盟经营模式进行分销的流通企业。规范统一的市场形象和价格,有利于在消费者中树立品牌形象和迅速建立起全国市场营销网络和服务体系,也有效避免了困扰其它同行产品的假冒侵权现象。农资连锁企业公司开安徽农资连锁之先河,构建起新的游戏规则。实行“统一品牌、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营销、统一服务、统一核算”的“六统一”连锁经营,规范农资营销的各个环节,不仅做到商品质量有保证,同时也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成本,保证农资连锁企业的农资连锁经营在较高的平台上运营。该种经营模式把乡镇连锁店作为分销终端,通过牢牢掌握终端市场,以低成本和服务来创造品牌,做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
在连锁店的设立上,公司从各乡镇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进行合理布局。一般在每个县设立一个人、财、物完全由公司统一控制的销售中心,成为本地区的控制系统,把连锁店设在乡(镇)或村上,最大限度地与消费者拉近距离。通常这些连锁加盟商大部分都是过去的乡(镇)农技推广站或供销社的从业人员,具有多年经销农资产品的行业背景,不但与农民有广泛的联系,而且还有场地、人力资源的优势,基础非常好,有利于农资连锁企业开拓本地市场。
2.完善的品牌推广体系。以往农资销售一直不讲品牌,徽商农资连锁企业进入农村市场后,投入近百万元进行农资连锁企业品牌宣传,拥有一批十分精通流通领域、农村市场、农资产品营销的各类专才,具有先进的营销理念和营销技术,并制订了富有创意和可操作性的营销行动计划,设计并注册了徽商“农资连锁企业”徽标,通过电视广告、广播、报纸、助学活动、农资连锁企业报、配送车、墙体广告、访销员和连锁店等多层次、多渠道宣传“农资连锁企业”的品牌。安徽电视台、安徽日报、安徽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对农资连锁企业公司进行专访,称赞“农资连锁企业”连锁店是农民的放心店。据最近调查,不到一年时间,农资连锁企业品牌无为县知名度达到70%以上,巢湖(含山)和庐江县达到50%以上,农民普遍认同,农资连锁企业公司农资商品质量可靠、价格公道、服务又好,买农资连锁企业商品就是买放心。
3.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公司拥有功能强大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前台POS系统和后台MIS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决策支持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业务分析系统、采购管理系统、仓储管理系统、配送管理系统、客户管理系统、加盟商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不仅实现全部业务流程的动态监控和远程管理,更可实现与生产厂商、结算银行及公用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联通。
(二)劣势
1.管理与技术人才短缺。农资连锁企业自成立以来,在不长的时间内,迅速引进一批农业专家与管理人才,他们对于商品的了解、市场判断等具有很强的实力,为公司的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公司规模的迅速扩大,区域市场的不断拓展,以及市场竞争的不断变化,需要更多的管理专才、营销专才与行业专家,现有人手明显不足。公司不可能在短期内自行培养出紧缺人才,从市场上也很难一下子招聘到合适人员,因此,人才短缺问题已成为农资连锁企业发展的一道“瓶颈”。而这道瓶颈如不能及时解决,无疑会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
2.短期内融资压力较大。连锁经营是规模经营,因此对企业的融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农资连锁企业正处于高速扩张期,急需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与流动资金,对公司的实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公司正与银行、投资机构、农业部门广泛接触,有望在年底前获得1~2亿元的贷款或投资,暂解部分资金压力。
3.缺乏强势的企业文化。农资连锁企业从成立至今不到三年时间,员工来自四面八方,其中大多数人都有过从业经验,思想观念千差万别。有人戏称公司现在正处于“井冈山”前期,各路人马各有神通,但却是未经整编的散兵游勇。农资连锁企业急需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强势企业文化,并运用这套文化对这批人马进行“三湾整编”,从而将各种力量整合起来,形成一支有战斗力的企业团队。
转贴于
(三)机会
安徽农资市场长期处于无序的竞争状态,正规的生产企业和农户都深受其苦。农资连锁企业的入场无疑给政府、企业与农户带来了希望。而相关利益者的这种期望又反过来促成了农资连锁企业品牌的快速成长。安徽农资市场需求总量每年约为200亿元,至今尚无一家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超过10%,也就是说,农资连锁企业拥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四)威胁
尽管农业部农市发[2003]3号文件明确要求积极推动农资连锁经营发展,但地方特别是县乡基层行政执法部门地方保护主义严重,非正常行政干预与处罚各地时有发生,大大增加了公司市场进入成本和经营难度。就农资市场现状来看,许多企业不规范的竞争行为依然威胁着农资连锁企业的发展。对于农资连锁企业而言,未来几年最大的威胁不是来自现有的市场竞争,而是外资企业的进入。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三年之后外资企业就能直接介入中国的农资流通企业,这些外资企业都十分看重中国农业这一极具增长潜力的市场。(1)从今年开始,在分销服务方面,对于佣金服务和批发服务,中国将允许外国服务提供者从事农药和农膜的分销服务,将全面放开佣金服务和批发服务;对于零售服务,除了不允许外资进行化肥零售(入世后5年内取消限制) 外,中国将取消对零售服务的限制;另外,中国还取消对特许经营和无固定地点的批发或零售服务的限制。(2)加入WTO五年即2005年后,允许外国分销服务商从事国内化肥的批发零售业务。
二、企业战略设计
(一)企业愿景设计
让更多的中国农民享受到我们的优质服务。
(二)企业使命
造就农资行业顶尖的管理与技术人才;做传统行业新价值的发现者与创造者。
(三)经营理念
农资连锁企业的经营理念归纳起来共16个字,即货真价实、量足诚信、专业技术、服务三农。长期以来,我国的农资生产与销售环节相脱节,市场交易主体分散,经营规模小,服务水平差,效益不高,造成了农资市场无序竞争、市场秩序混乱,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坑农害农事件屡有发生。面对这样一种混乱的局面,政府部门虽有整顿之心,却无控制之力。农资连锁企业公司以服务三农、造福农家为己任,欲藉市场之手解决固有顽疾,通过向市场提供货真价实、保质保量的农业生产资料,规范市场,平抑物价,从源头杜绝假冒伪劣;通过向农户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引导农民科学种田,调整种植结构,快速致富奔小康。
(四)企业目标
成为中国最优秀的农资分销商,以农资连锁经营为载体,不断拓展农资经营范围和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市场范围,逐步把农资连锁企业发展成经营规模化、市场网络化、服务多元化、跨地区、跨行业的现代农资流通企业;办成集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办成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服务的综合服务组织。并逐步拓展物流配送、农技推广服务、农业技术开发、农产品收购、农产品加工、自由品牌商品开发,乃至农村金融服务等多项业务。
(五)总体战略
1.差异化战略。差异化战略最突出的表现是,为顾客带来价值的是企业产品/服务独特的属性与特征,它是个性化的,而非共性的。从理论说,企业能为顾客创造价值的一切都可以作为差异化的基础。企业可以通过不计其数的方式实现产品/服务的差异化。迈克尔·波特也说过,战略的本质就是差异化。但难点在于,如何识别能为顾客创造价值的特征。农资连锁企业公司从研究农户的潜在需求及竞争对手入手,结合自身的能力条件,找到了自己的差异化路径,即产品差异化与服务差异化。
2.快速反应战略。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快的速度响应客户并满足他们的需求是全球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农村市场竞争的发展趋势。反应速度已成为反映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成为企业增强竞争力的核心。对组织内部的快速反应与对组织外部的快速反应是农资连锁企业的快速反应战略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对组织内部的快速反应要求组织扁平化,组织的各个环节分工明确、信息畅通、协调一致、执行有力;对组织外部的快速反应则要求组织建立与上下游间信息、物资、资金的快速通道。企业要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就有必要进行一番变革,将生产过程、营销过程、管理过程重新整合为统一高效、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业务流程,从而创造更高的顾客价值和企业价值。
参考文献
[1]丁立言,张铎,吴清一.物流基础[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郭冬乐,等.以创新上规模用规范促发展[J].财贸经济,1998,(2).
连锁企业采购管理范文4
关键词: 物流配送 对策 零售连锁
有着百年历史的连锁经营,是提高零售连锁企业经营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在发达国家普遍获得成功的零售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连锁经营实现了商品销售的“最少环节、最短路径、最低费用、最高效率”,降低了商品的零售价格,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随着国内外零售连锁超市间竞争格局的展开,配送体系成为他们的竞争焦点。物流配送的好坏是零售连锁超市经营的重要保证,关系到企业能否获得规模效益以及能否给供应链上企业带来价值增值。
一、我国零售连锁超市的现状
1.自建配送中心偏多,自营配送模式占主导
世界零售业巨头沃尔玛认为,只有在一个配送中心能够支持100~120家分店的时候,才能够体现出它的规模效益,但我国零售连锁超市不论大小都青睐于自建配送中心自营配送。据相关资料,到2007年底,我国零售连锁超市的配送中心已近2500家,其中自建的就达1500多家。很多超市没有考虑到自身的规模原来就小,没有充分的资金来建设和运作配送中心,从而导致许多配送中心根本不能达到超市配送的需求。不仅导致配送效率低,统一配送率不高,还浪费了许多的物流资源。笔者对身边的部分零售连锁超市进行了调查,结果也实证了这一结论(见下表)。
2.商品种类多,配送要求高,配送效果不尽人意
零售业连锁超市销售的商品的品种繁多,涉及食品、日用品、家居装饰等,决定了对配送的要求高。如对于冷冻食品在运输和仓储过程中要有严格的卫生和保温措施——食品冷链物流。据统计,上海的超市的冷链商品占销售额的20%以上。由于供应商的实力和地区不同,导致供应商所能提供的配送服务有所不同,很多服务都不能达到超市的需求。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水平参差不齐,物流配送的整体水平偏低。所以,超市也难以选择到比较适合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从而导致选择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的超市很少,物流配送的标准也不高。总之,不论供应商直接配送模式还是第三方物流模式,因企业实力与配送服务水平偏低,致使配送效果大多不尽人意。
3.统一配送率低,运作难度高,传统物流资源难以适应
零售业连锁超市的配送量波动大,订货频率高,时间要求相对也比较严格。物流零售企业的销售量受随机因素和其他人为因素(如促销)影响较大,造成门店的配送量波动大。对于仓储空间等资源有限的门店,一般要依靠提高配送频率来满足需求,有些小型便利店甚至要求一天送货两次,而且配送过程有时间窗限制,如限定某个时段到货。同时,目前零售业连锁超市,统一配送率低,缺乏高效率的物流配送,导致物流成本高,商品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在百分之十几甚至更高。运作难度的增大,使传统的以单一运输和仓储为主业的物流企业难以适应。
二、目前常用配送模式的分析
1.自建配送中心的自营配送模式
零售业巨人沃尔玛在配送方面的成功说明了配送中心的重要作用。在我国商业连锁经营中,具有一定规模的超市、综合商场等,也都十分重视配送环节,相继建立了配送中心。实力较强的连锁超市自建配送中心,主要是为本企业的连锁分店进行配货,同时也可以为其他企业提供货物,能够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这种做法也符合企业的长期利益和战略发展需要。连锁企业都各有自己的经营特色,自建配送中心有利于协调与连锁店铺之间的关系,保证这种经营特色不受破坏和改变。
如果各家零售连锁超市都各自建立配送中心,会造成大量配送中心资源的浪费和人员的闲置,使得配送中心的费用和物流运营成本偏高。只有分店规模扩大使配送中心正常运转所取得的数量折扣和加速资金周转的效益,足以抵偿配送中心建设和设备所花费的成本,才能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
2.供应商直接配送模式
在中国连锁店发展初期,许多连锁店都采取了把供应商直送方式简单地组合成物流配送体系,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有许多弊端。在导入期的中国连锁店,业态上大多选择了超市形式,而且是规模不大的第一代传统食品超市,连锁店规模扩大需要发展更多的店铺来实现。供应商的运输系统适应不了多店铺、广地域发展的要求,配送不到位,缺货断档,时间衔接不上,会制约连锁超市的发展。
3.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
这种配送模式中,连锁企业的物流活动完全由第三方的专业物流公司来承担。社会化物流的优势在于专业物流公司能提供更多的作业和管理上的专业知识,可以使连锁企业降低经营风险。在运作中,专业物流公司对信息进行统一组合、处理后,按客户订单的要求,配送到各门店。用户之间还可交流供应信息,从而起到调剂余缺,合理利用资源的作用。社会化的中介配送模式是一种比较完整意义上的配送模式,国内多数物流配送企业也正在积极探索。
三、适合我国零售连锁超市的配送对策探讨
1.对于大型连锁超市,可构建以第四方物流为核心的零售连锁超市配送模式
零售连锁超市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主要有四个。第一,最为重视的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即采购什么样的商品,既能给超市带来利润,又能满足消费者需要。第二,供应链上的采购管理。即向哪些供应商采购商品,更经济合适。第三,供应链上的库存管理。做到消费者需要的商品能适时适量的供应,不能因经常性缺货影响消费者的忠诚度,也不能采购过多,使库存成本增加。最后,供应链上的运输管理。即对连锁分店进行配送时,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的决策。
第四方物流的引入,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既可以辅助连锁超市选择合适的第三方物流,解决供应链上的库存、输送问题;还能帮助解决采购问题,协助管理超市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以第四方物流为核心的配送体系,不是单纯的外包模式,而是将外包与自营配送结合在一起,是一种混合策略。通过第四方物流企业,超市资源、供应商资源、第三方物流企业,以及其他社会物流资源能以整合,其间密切合作,在统一的指挥和调度之下,以最合适的模式达到最好的服务和最低的成本。
埃森哲公司认为第四方物流有三种可行的运作模式:一是协助运作型,由第四方物流为第三方物流提供其缺少的资源,并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共同开发市场,而具体的物流业务实施则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第四方物流的指导下完成,它们之间是商业合同或者战略联盟的合作方式;二是方案集成型,由第四方物流为客户提供运作和管理整个供应链的解决方案,并利用其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为客户提供全面、集成的供应链管理服务;三是行业创新型,第四方物流通过与资源、技术和能力的服务商进行协作,为多个行业的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笔者以为零售连锁超市应以第二种运作模式为主,揉合其他两种模式,建立以第四方物流为核心的配送体系(如下图)。
连锁企业采购管理范文5
关键词:物流配送对策零售连锁
有着百年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连锁经营,是提高零售连锁企业经营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在发达国家普遍获得成功的零售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连锁经营实现了商品销售的“最少环节、最短路径、最低费用、最高效率”,降低了商品的零售价格,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随着国内外零售连锁超市间竞争格局的展开,配送体系成为他们的竞争焦点。物流配送的好坏是零售连锁超市经营的重要保证,关系到企业能否获得规模效益以及能否给供应链上企业带来价值增值。
一、我国零售连锁超市的现状
1.自建配送中心偏多,自营配送模式占主导
世界零售业巨头沃尔玛认为,只有在一个配送中心能够支持100~120家分店的时候,才能够体现出它的规模效益,但我国零售连锁超市不论大小都青睐于自建配送中心自营配送。据相关资料,到2007年底,我国零售连锁超市的配送中心已近2500家,其中自建的就达1500多家。很多超市没有考虑到自身的规模原来就小,没有充分的资金来建设和运作配送中心,从而导致许多配送中心根本不能达到超市配送的需求。不仅导致配送效率低,统一配送率不高,还浪费了许多的物流资源。笔者对身边的部分零售连锁超市进行了调查,结果也实证了这一结论(见下表)。
2.商品种类多,配送要求高,配送效果不尽人意
零售业连锁超市销售的商品的品种繁多,涉及食品、日用品、家居装饰等,决定了对配送的要求高。如对于冷冻食品在运输和仓储过程中要有严格的卫生和保温措施——食品冷链物流。据统计,上海的超市的冷链商品占销售额的20%以上。由于供应商的实力和地区不同,导致供应商所能提供的配送服务有所不同,很多服务都不能达到超市的需求。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水平参差不齐,物流配送的整体水平偏低。所以,超市也难以选择到比较适合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从而导致选择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的超市很少,物流配送的标准也不高。总之,不论供应商直接配送模式还是第三方物流模式,因企业实力与配送服务水平偏低,致使配送效果大多不尽人意。
3.统一配送率低,运作难度高,传统物流资源难以适应
零售业连锁超市的配送量波动大,订货频率高,时间要求相对也比较严格。物流零售企业的销售量受随机因素和其他人为因素(如促销)影响较大,造成门店的配送量波动大。对于仓储空间等资源有限的门店,一般要依靠提高配送频率来满足需求,有些小型便利店甚至要求一天送货两次,而且配送过程有时间窗限制,如限定某个时段到货。同时,目前零售业连锁超市,统一配送率低,缺乏高效率的物流配送,导致物流成本高,商品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在百分之十几甚至更高。运作难度的增大,使传统的以单一运输和仓储为主业的物流企业难以适应。
二、目前常用配送模式的分析
1.自建配送中心的自营配送模式
零售业巨人沃尔玛在配送方面的成功说明了配送中心的重要作用。在我国商业连锁经营中,具有一定规模的超市、综合商场等,也都十分重视配送环节,相继建立了配送中心。实力较强的连锁超市自建配送中心,主要是为本企业的连锁分店进行配货,同时也可以为其他企业提供货物,能够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这种做法也符合企业的长期利益和战略发展需要。连锁企业都各有自己的经营特色,自建配送中心有利于协调与连锁店铺之间的关系,保证这种经营特色不受破坏和改变。
如果各家零售连锁超市都各自建立配送中心,会造成大量配送中心资源的浪费和人员的闲置,使得配送中心的费用和物流运营成本偏高。只有分店规模扩大使配送中心正常运转所取得的数量折扣和加速资金周转的效益,足以抵偿配送中心建设和设备所花费的成本,才能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
2.供应商直接配送模式
在中国连锁店发展初期,许多连锁店都采取了把供应商直送方式简单地组合成物流配送体系,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有许多弊端。在导入期的中国连锁店,业态上大多选择了超市形式,而且是规模不大的第一代传统食品超市,连锁店规模扩大需要发展更多的店铺来实现。供应商的运输系统适应不了多店铺、广地域发展的要求,配送不到位,缺货断档,时间衔接不上,会制约连锁超市的发展。
3.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
这种配送模式中,连锁企业的物流活动完全由第三方的专业物流公司来承担。社会化物流的优势在于专业物流公司能提供更多的作业和管理上的专业知识,可以使连锁企业降低经营风险。在运作中,专业物流公司对信息进行统一组合、处理后,按客户订单的要求,配送到各门店。用户之间还可交流供应信息,从而起到调剂余缺,合理利用资源的作用。社会化的中介配送模式是一种比较完整意义上的配送模式,国内多数物流配送企业也正在积极探索。
三、适合我国零售连锁超市的配送对策探讨
1.对于大型连锁超市,可构建以第四方物流为核心的零售连锁超市配送模式
零售连锁超市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主要有四个。第一,最为重视的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即采购什么样的商品,既能给超市带来利润,又能满足消费者需要。第二,供应链上的采购管理。即向哪些供应商采购商品,更经济合适。第三,供应链上的库存管理。做到消费者需要的商品能适时适量的供应,不能因经常性缺货影响消费者的忠诚度,也不能采购过多,使库存成本增加。最后,供应链上的运输管理。即对连锁分店进行配送时,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的决策。
第四方物流的引入,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既可以辅助连锁超市选择合适的第三方物流,解决供应链上的库存、输送问题;还能帮助解决采购问题,协助管理超市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以第四方物流为核心的配送体系,不是单纯的外包模式,而是将外包与自营配送结合在一起,是一种混合策略。通过第四方物流企业,超市资源、供应商资源、第三方物流企业,以及其他社会物流资源能以整合,其间密切合作,在统一的指挥和调度之下,以最合适的模式达到最好的服务和最低的成本。
埃森哲公司认为第四方物流有三种可行的运作模式:一是协助运作型,由第四方物流为第三方物流提供其缺少的资源,并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共同开发市场,而具体的物流业务实施则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第四方物流的指导下完成,它们之间是商业合同或者战略联盟的合作方式;二是方案集成型,由第四方物流为客户提供运作和管理整个供应链的解决方案,并利用其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为客户提供全面、集成的供应链管理服务;三是行业创新型,第四方物流通过与资源、技术和能力的服务商进行协作,为多个行业的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笔者以为零售连锁超市应以第二种运作模式为主,揉合其他两种模式,建立以第四方物流为核心的配送体系(如下图)。
2.中小型连锁超市,通过组建横向物流联盟重建他们的物流配送体系
物流联盟(LogisticsAlliance)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组织为实现特定的物流目标而采取的长期联合与合作。其目的是实现联盟参与方的“共赢”。连锁企业与专业物流服务提供方的长期合作会形成一种战略性的纵向物流联盟关系,而解决目前连锁超市的配送问题,除了纵向联盟,另一个关键就是要组建连锁超市企业间横向物流联盟,可以使连锁超市企业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资源、降低风险和运营成本,实现物流合理化。
按交易费用理论,物流联盟的建立减少了交易的不确定性和市场的多变性,有助于物流合作伙伴之间在交易过程中减少相关交易费用。从组织角度看,联盟企业双方在相互合作,组织协调交易的同时,仍保持各自的相对独立性,组织成员间仍存在着竞争,可以维持较高的市场效率,是有效利用组织和市场双重优势的一种组织创新。连锁超市可以灵活的采用物流共同化的联盟方式,即通过组建企业间的共同化的物流体系,来处理企业营运中有关物品流动的相关作业,解决单一企业对物流系统投资的不经济或低效率等问题。物流共同化,囊括了物流资源利用、物流设施与设备利用及物流管理的共同化,横向联盟的一种典型形式就是共同配送。如2000年物美超市与北京粮食集团组成战略联盟,共同打造中国零售业的航空母舰;随后物美又携手北京麦当劳公司,将连锁超市发展与餐饮业相结合。
3.对供应链分析重构,采取精益供应链管理策略
精益供应链(LeanSupplyChain)就是把精益生产(LeanProduction)的概念引入供应链的优化策略中去,其本质思想就是为了以最小的成本和消耗向顾客提供各种价值,对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和重构,消除任何不必要的环节,从而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效益。很显然,这需要在信息管理技术支持下,与节点企业形成信任、开展合作,对供应链中的采购、配送、库存等各种业务进行流程重组(BPR)。
供应链的运行是建立在供应链成员企业间信息、物质资源共享的基础之上,这需要各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和信任态度。连锁超市企业与供应商要共享存货、生产能力计划、生产进度、促销计划和需求预测等信息。超市企业可以将销售网点数据通过网络在第一时间传递到供应商,作为他们分析市场需求、设计产品和安排生产的依据。在开展合作时,供需双方要建立不同层次,包括业务员、业务经理、高层领导几个层次的对话机制。供需双方在合作方式上还要集思广益,共同探索新型合作模式。
连锁超市企业实施精益供应链管理,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对各种业务进行分析和重组。如配送业务可以由配送中心集中处理、部分商品的库存可以由供应商负责,部分商品的采购可以直接由分店自行决策,这些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率。连锁超市企业要强化操作规范和业务流程,并建立相应的考评体系,确保系统的高效运行。它的实施涉及到观念、组织和经营过程的转变,企业在开展重组的时候应该分层次、逐步进行。
参考文献:
[1]李春琳:连锁超市配送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
[2]吴聪: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物流运作模式选择研究[J].物流技术,2005,(4)
连锁企业采购管理范文6
【关键词】大型连锁超市 发展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f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7-0-02
1 哈尔滨市超市连锁发展现状
1.1 哈尔滨超市零售业发展的特点
1.1.1 市场类型发生转变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宏观总供给超过总需求,卖方市场逐步转向买方市场,导致连锁经营企业在整个商品流通环节的功能和经营重点发生根本性转变。在哈尔滨,随着消费者购物需求的多样化及消费选择性的增强,超市连锁企业的竞争开始在购物和服务水平上展开。
1.1.2 消费需求个体化、多元化
随着居民购买力增强,消费结构和行为呈多元化倾向。哈尔滨的消费者选择商品的标准逐步由注重价格转向注重质量、功能和感性印象,由注重物质逐步发展到同时注重时间、空间、服务和附加价值,消费者开始追求购买的舒适性、便利性。因此消费市场正在向多元化发展。
1.1.3 超市连锁业态多样化,使竞争日趋激烈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是超市连锁发展时期,也是经营竞争激烈的开始。超市连锁经营的竞争不仅表现为大型连锁超市同中小型超市、连锁超市的竞争,而且还表现为大型连锁超市之间的竞争。
1.1.4 国外连锁超市对哈市连锁超市的冲击强烈
外资零售企业的资本实力及经营管理水平都是哈市超市连锁企业无法企及的。外资连锁超市如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的大量涌入,对哈市超市连锁企业的打击是灾难性的。
1.2 哈尔滨超市连锁业存在的问题
1.2.1 运行机制不灵活
哈市大型连锁企业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经营观念落后,经营思想僵化,经营体制陈旧,不适应新的市场经济环境。其中中央红连锁超市,虽然为了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做出适当调整,但由于其经营观念、经营机制、经营思想的落后,市场份额逐步被国外大型超市所吞没。
1.2.2 管理运作不规范
哈市一些大型零售企业的迅速衰落,其中管理水平不高是一个重要因素。主要表现为:大部分零售企业营业场所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不规范,有法不依;员工素质不高。隆马特量贩店1998年在哈尔滨开业曾红极一时。2001年在中央大街开了第二家店,然而几个月后就草草关门。第二年,位于开发区的隆马特也关闭。
1.2.3 连锁经营业态单一
超市连锁业态是针对特定消费者的特定需要,按照一定的战略目标,有选择地运用商业经营结构、店铺位置、店铺规模、店铺形态、价格策略、销售方式、销售服务等经营手段,提供销售和服务的类型化经营形态。哈市大型连锁超市企业的业态模式基本沿袭传统的百货店模式,满足不了当前消费者购物需求。
1.2.4 连锁业态组织化程度低
连锁店的网点规模至少要发展到20家以上,年销售额在1亿以上才会有盈利,但目前哈尔滨市连锁公司很多都没有达到这一规模,连锁优势没有发挥出来,许多地方的连锁店没有真正做到统一配送、统一核算和统一管理。哈客隆等最早一批探索连锁经营的商业企业已关门谢客。
1.2.5 企业规模小,市场份额低
哈市最大的超市连锁企业中央红超市以哈市为中心在周边地区大庆、牡丹江等地开设分店,不能形成强有力的销售规模,在国外大型连锁超市的不断轰击中,已经没有优势。
1.3 哈尔滨市超市连锁发展趋势
哈市超市连锁目前正在国内、国外双重压力下的夹缝中生存。国内方面,超市连锁的管理体系尚未成熟,运作不灵活,管理不规范,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国外方面,发达国家超市连锁管理成熟,经营理念强,市场占有率高,制度合理,具有更大的名声等优势。因此哈尔滨地区的超市零售业的发展趋势应朝着连锁规模化、品牌自有化、管理现代化、市场国际化方向发展。
2 哈尔滨市超市连锁发展的策略研究
2.1 规模化实施的策略
规模除了指连锁网点的数量外,也包括单店的销售规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品供应的日益丰富以及消费者消费心理、购物方式的改变,对营业面积大、商品种类多、销售价格较低、能满足消费者“一次性购足”便利的大型综合超市或仓储式商场的需求迅速上升,发展单店面积几万平方米以上的现代大型综合超市是连锁超市发展的趋势。单店的销售规模的扩张主要是从营业面积、销售品种、价格等方面做文章。
2.1.1 企业扩张的原则
企业规模扩张要体现效益优先原则。追求的是通过规模而实现效益。确定连锁超市经营的规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各个单店都盈利的原则。整个连锁经营企业的发展是各个门店共同发展的结果,任何一个门店出现效益下降甚至亏损都会影响整个企业的效益。有的连锁经营企业以为扩大整个企业规模就会弥补一些不盈利门店的亏损,其实这种做法只能加重整个企业的负担,所以若发现某个门店亏损时,应该及时调整经营战略或关闭亏损门店。
二是规模化发展与规范化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有的连锁企业为了追求发展规模,有时却忽视了加强管理,其结果是规模的扩大不仅没有提高经营效益,反而造成管理混乱,不利于进一步发展。规模经营是与规范管理紧密相连的,企业规模越大,对规范管理的要求就越高。连锁企业如果不能在制度与技术方面实现高水平、规范化的管理,就无法实现规模化发展。
三是连锁企业规模发展的阶段性原则。连锁企业规模发展是有阶段性,一般在连锁店发展初期要迅速实现规模突破,然后应该进行阶段性修整,为下一轮规模发展做准备。企业由于销售量的利润上升、企业声誉良好,可以采取以店养店政策,开始进行吸收加盟店或兼并其它门店,形成连锁经营的规模强势。
2.1.2 门店选址的原则
对零售商而言,谁赢得了终端,谁就赢得了顾客,就赢得了市场,因而“圈地运动”在零售业尤其是靠规模发展的连锁业已经全面展开。然而终端网点选址是零售商战略组合中灵活性最差的要素:终端选址的决策过程复杂,而且成本很高,店址一旦选定,不易改动,同时位置特点对企业整体战略影响较大,因而网点位置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在哈市人会记得普尔斯玛特、诺玛特等多家大型卖场(专营店)、新一佳这些当时烜赫一时的名字,这些超市在哈相继关闭,除资金问题外,布局过于扎堆也是主要病根。在大商圈内往往可以看到一条街上有几家毗邻的大型超市,当一家超市打出优惠价时,另几家超市也同时做出相应的反应,否则就会失去原本不多的顾客来源。这样的布局会造成几大超市零售业商家背离其运营的正途,被迫进行低价策略以取悦顾客,最终导致恶性竞争循环,造成多败的局面。在相对不发达的地区,虽然各大超市针对此问题已经采取了免费班车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顾客对于超市的热衷,但是高额的出车维护费用为使超市的利润额大幅度下降。
2.2 自有品牌发展策略
2.2.1 自产自销
实力雄厚超市企业独资建立自己的生产加工基地,走工、商一体化之路。这种组织形式对企业来说投入较大,风险比较大,同时期望收益的回报要求相应也较高。适合于人才、规模和信誉等条件具备的大型商业企业。如上海市食品集团的“上食”品牌,创建之初就实施了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的品牌发展战略,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流水线,改造企业原有设备,开发出全国著名的猪肉升级的换代产品“冷却肉”。哈市超市也应逐步开发自己的品牌,例如中央红超市的中央红饮用水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2.2.2 厂商合作利用资本运作,采用参股合营、控股兼并等方式同有关生产厂家合作生产自有品牌产品。
优点在于可以为超市经营立名的同时不增加自身的运营成本,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援。
2.2.3 战略联盟方式开发自有品牌
零售商可以和具有过剩生产能力的生产商结成战略联盟,共同开发自有品牌。这是一种适应性比较广泛的组织形式。商业企业其优势在零售领域,其劣势在生产领域。因而商业企业可以和生产企业形成战略联盟,形成优势互补来开发自有品牌。对于实体企业而言,战略联盟的优点是灵活性,当战略联盟完成战略任务或由于条件的变化导致预期的目标难以实现时,可以予以解散,使企业在市场中以最低的成本退出,降低了企业转换成本。
2.3 规范化管理的策略
规范化管理既是连锁企业的特征之一,也是连锁企业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哈尔滨市连锁业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加强规范化管理。
2.3.1 国家的法规保障
法律是规范管理的依据和保障。健全的法律可以把连锁企业的经营纳入到法制轨道,以保证其合法权益,以促进连锁经营的健康发展。
2.3.2 加强内部管理
连锁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制定和完善连锁企业的各项运营规范;(2)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手段;(3)加强对员工的专业化培训;(4)指标量化管理;(5)重视营销策略和手段的统一性;(6)实施配送中心的现代化。
2.4 国际化发展的策略
国际化策略分为“引进来”策略和“走出去”策略。改革开放之初,哈市企业国际化主要走的是引进来的道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今后要特别强调的是走出去,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发展壮大自己。
首先要坚持市场的本土化。一个国家、城市的文化背景、历史沿革、商业人口、生活水平、购物习惯、交通工具等都具有独特的地域化特征,跨区域经营的连锁性超市零售业要想打入市场就必须因地适宜,在详细了解当地市场特殊性的同时还保持高度敏锐性,确定哪些需要本土化,哪些必须彻底改变的,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其次,发展国际营销战略联盟将有助于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占领一席之地。营销联盟的主要形式有一揽子销售和公用商标产品的交叉销售;共用市场经营部门、销售力量、服务、维修网点和物流系统。由于哈市的超市连锁业与西方跨国连锁公司的相比差距较大,企业要进入国际舞台,就必须借助别人的力量,加强合作意识,发展营销联盟,从而赢得市场竞争优势。
总之,连锁经营不仅是一种经营形式的改革,而且也是商业管理的创新。核心在于规模效益和现代管理,只有着眼于不断降低总成本,扩大销售额来获取利润,才是推动连锁商业真正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衡量连锁经营成功与否的指标。哈尔滨市零售企业的连锁发展除自身的因素以外,还需要外部环境的配合与支持。一方面,政府应制订和实施大力发展连锁企业的产业政策,为连锁企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连锁经营与制造、包装、运输、信息、金融、服务等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相互促进,这需要相关产业的进步和提升来实现哈尔滨市零售业连锁经营的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