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形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发展形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发展形势

农业发展形势范文1

这样看来,发展生态农业势在必行。发展生态农业,能够缓解农业资源过度消耗、农业生产过度开垦、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捕捞等,对于适应气候变化有着明显优势;能够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包括化肥农药、畜禽粪便、作物秸秆、农用塑料薄膜等;能够降低农业生产对化肥、农药的依赖性,治理农产品生产加工以及农产品消费带来的污染;能够改善广大农民居住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生态农业的发展,是全面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能够推动相关领域产业循环发展,使农业融入一个良性的循环经济之中。

1 生态农业利于提高综合效益

发展生态农业,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找到一条根本途径。生态农业吸取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和国外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从我国国情出发遵照生态学的原理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进行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战略的转移和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发展生态农业,可以避免对自然资源掠夺式经营和滥用,对农业的可更新资源注意增殖,对不更新资源注意保护和利用,使自然资源能得到持续的利用,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为农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地发展生态农业能大大提高经济效益。生态农业能充分合理地利用、保护和增殖自然资源,加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它又能为社会创造数量多、质量好的多种多样的农产品,满足人们对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因此生态农业的发展,必将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

2 发展生态农业利于资源利用

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农业是遏制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退化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资源短缺矛盾日益突出,一些地区农业环境污染相当严重,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立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的可持续农业生产体系。生态农业建设是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

生态农业,适应市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活动,调整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并结合地区优势和产业特点,确定农业发展主导产业,培育龙头企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措施。同时,通过生物链加环和产业链延长,形成了以种值业——养殖业——加工业的良性转化增值的“农户+公司”的模式和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为主的龙头企业,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业为龙头,产加销贸一体化的格局。可见生态农业不仅保护生态环境,而且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持续高效发展,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有效途径之一。

生态农业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当前和今后生态农业建设长期追求的目标。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不以破坏农业可再生资源、降低环境质量为代价换取农业的发展,把保护环境和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与满足人类需要相结合,达到生态合理和持续发展之目的。把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和现代农业技术按照生态优化的规律加以集成,建立起具有生态合理、经济高效的现代化持续农业发展模式,使农业经济的增长与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结合起来,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这是生态农业长期追求的目标。

3 生态农业建设 区域布局是关键

针对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生态农业建设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从我国国情出发,寓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之中,有效遏止农业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实现资源培育和高效利用,逐步达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要按照“重点突破,稳步推进”的原则做好区域布局,在巩固和提高全国生态农业试点、示范的基础上,有重点、分区域地全面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向纵深发展。一是要立足于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艺措施,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快速发展提供生态安全保障;二是着眼于质量和效益,解决农产品地区性和结构性过剩,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三是解决农产品污染问题,保障国民消费安全,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无公害粮食生产是我国粮食生产区生态农业建设的重点。从全面提高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角度分析,畜牧业、蔬菜和水果、水产等产业要保持持久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确保将其发展纳入生态合理的轨道,建立起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为基础的生态型技术保障体系。

4 发展生态农业 完善发展机制

农业发展形势范文2

关键词:新形势;农业经济;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136

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大背景下,已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摒弃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转型为现代农业已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农业转型过程中,既存在诸多的困难与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本文就如何发展我国的农业经济为切入点,浅谈新形势下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1 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1.1 农业经济基础较为薄弱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阻碍最大的原因之一,便是薄弱的农业经济基础。在新形势下,农业经济的发展首先面临的第1个问题便是基础设施的落后。例如,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尚存在很多“木犁牛耕”现象。不要说使用大型的耕种、收割设备,即使小型的收割机、打谷机也没能得到全面普及;很多农村地区的水利设施陈旧、老化,甚至是没有。水利设施的不健全,导致许多农民依旧“靠天吃饭”。如果不改变农村农业的基础设施,形势下的农业经济又如何取得良好的发展?

1.2 农业生产方式较为落后

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另一因素是较为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生产方式虽然基本绝迹,但不可否认“牛耕人种”的情况并不少见。沿用了上千年的耕作方式依然存在广大农村地区。这种农业生产模式规模小、效率低、收入少。一言以蔽之,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严重存在技术含量不足的情况。直接导致了农业生产与规模化的生产标准线不合等问题的出现,使得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受到严重的影响。此外,我国经济落后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缺乏现代农业的生产、销售、经营、管理意识。

1.3 农业资金技术短缺

农业的生产离不开资金技术的投入,但在实际的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业经济投入严重不足以及农业资金技术含量低下等原因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发展,进而使得农业经济的发展没有有效的保障。就当下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的形势来看,我国对稳定型农业投入的相关机制建立并不是很完善,各级相关部门在对农业经济基础的投入上并没有做到严谨,仍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并且资金投入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2 新形势下我国发展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2.1 加强农业经济基础建设

加强农业经济基础建设,是发展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手段。如何加强农业经济基础建设,乡镇领导需加强农村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因为只有农业经济取得长足的发展,城镇经济才能取得明显的发展。此外,乡镇领导应重视农业科技的推广使用,加大农业科研创新能力;乡镇农业经济想要发展还可以通过鼓励企业投资的方式,改变乡镇的农业科学技术水平,将良好的技术水平加以推广利用,我国的农业经济才能得到有效提升;微型农业企业。政府鼓励、引导农村建立微型企业,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众所周知,加工后的农产品,市场价格约在“原产品”的3倍以上,利润高且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实属一举两得。

2.2 全面转变农业生产方式

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农民经济利益的重要支撑。如何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多元化发展。就目前农业的发展方式而言,存在很大的弊端,朝着集约化方向发展。在农业经济改革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不可盲目的跟从,而是要始终将农业发展目标定位为多元化,有效的将农业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态发展做到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机械化生产。机械化生产速度快、时间短、投入少、产量高。政府应对农民加强力度宣传、推广、使用机械化生产方式。以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高效、快捷的生产方式取代传统的生产方式,积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3 加大农业发展的投资力度

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全面加大对农业经济的投资力度。现阶段加大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投资力度想要得到落实,需要政府有效的落实强农惠民的相关政策,做好角色定位,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要重视,采取多元化、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模式,对农业资金进行全方位的支持。此外,政府在对农业投资过程中,应遵循“密集化”原则。农业资金如果过于分散,必然导致各地区、各工程“捉襟见肘”,难以达到预期理想的效果。应该集中有限的资金,投入建造高质量、高性能的农业基础设施,工程量虽少,但是具有长远的使用性、高效性。

新形势下农业经济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携手努力。需要加强农村地区的农业基础实施;需要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需要进一步扩大对农业的经济投入。如此,我国的农业经济才能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健鸿.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的有效途径[J].农技服务,2015(1):7.

农业发展形势范文3

关键词:改革开放;农业经济;人均收入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133147

我国近年来科学技术、经济实力发展迅猛,以往小农式农业经济形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今社会对农业经济的需求,人们必须把如何才能更好的发展农业经济作为现阶段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研究和探索的重点和焦点,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做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向对推动我国整体经济的进步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重要的意义。

1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生产方式落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大大加快,但在我国现今的农业经济现状中,仍存在经济基础欠缺、生产方式落后、农业资源严重缺乏、国家对农业投入的资本资金严重不足等一系列问题[1]。在我国,虽然整体农业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C械化生产的影响范围正不断加大,但仍有部分地区的农民采取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投入较多但收入却差强人意,这种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传统生产方式不但严重污染我们的生产生活环境,而且浪费生产资料资源的现象屡见不鲜。

1.2 国家政策有待完善

现今我国对农业经济发展方面的相关政策还有待扩充和完善,政府企事业单位对农业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及经济、技术支持还明显不足,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导致我国农业方面的各组织成员之间经济来源呈不稳定发展趋势,资本生产资料等方面的积累和累积严重不足,往往会导致农业经济发展态势欠佳,困窘现象接二连三发生。

2 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途径的探索

由上述对我国现今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探究中可以发现,我国现阶段农业经济的发展问题诸多、困难重重,有各种各样阻碍经济发展的因素正不断呈现出来。由此可以了解到,想要更好更快的发展农业经济,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2.1 加强政府政策支持

加强完善政府、企事业单位的政策管理制度,加大我国农业从业人员的竞争和危机意识,并为其提供良好的监督保障机制,加大对农村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农村经济落后,发展前景缓慢,导致进城求学务工人员数量不断增加,留守在村屯的人员中孤寡老人居多,这些留守人员中普遍存在知识水平较低,对科学技术、新兴生产方式方法的学习应用能力较差,劳动力低下、农业生产速度迟缓,这对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无疑是有坏无益的无限制恶性循环。为此政府有必要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科技人员的培养回流,努力提高乡村人民的科技知识水平,促进农业经济的科技化高水平持续稳定发展,有针对性的开展农业科研探究工作,加大农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额及竞争力。让国家对于农业的完善和发展而做出的经济投入、政策支持、人员的下派都能够用之有度并真正用到实处,给农业经济发展奠定一个稳定坚实的根基保障。

2.2 完善农产业结构

我国农业经济长久发展以来一直存在东西经济发展不平衡严重,南北经济发展进度差异较大的突出问题,这都需要国家通过改善农产品产业结构来逐渐缓解解决,必须以不断创新的精神,以科学技术生产水平的进步为前提不断优化我国的农业生产结构,改变传统农业种植技术中的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的单一产业布局,高效结合并利用各地域种植经济特色的同时根据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随时调整应对策略,促进农产业经济的持续有效增长[2]。

2.3 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开发利用水平

在机械化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下,农村土地人均占有率不断增加,剩余劳动力的数量不断上升,调查显示,今年来我国的城镇人口比重正以平均每年近10%迅猛增长,国家对此现象应着重加以重视,开放政策管理,扩大劳动力就业市场,让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走进城镇接受更先进的生产环境和生产技术的熏陶,在为城市工业发展需要提供必不可少的劳动力资源的同时,促进科技人才的城乡循环利用,避免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城镇过多吸收农村中的精英知识型人才而造成农村科技落后,人口素质不断下降的现象发生。更好的提高农业从业劳动人民的文化素质及文化水平,为推动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创造优越前提条件[3]。

3 结论

我国现阶段的农业发展形式虽然问题重重、不容乐观,农业经济的发展态势欠佳,但只要政府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投入力度、放远目光,把农业经济的发展看成一个系统可循环的整体,正面认清其复杂性,针对新形势下农业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有针对性的解决和处理农业经济发展道路上涌现的问题,相信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段月琴.试论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的有效途径[J].现代经济信息,2013(1):10.

[2]卢健鸿.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的有效途径[J].农技服务,

农业发展形势范文4

一、国内,农业发展相对滞后

在工业化发展中如何保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供给,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其说中国当下是一个农业大国,不如说中国是一个工业大国更准确。但是在工业大国的背景之下,怎样保护我国农业资源,怎样保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在这个方面,任何时候都不要大言我国农业过关,供给充裕。1996年说过粮食总量平衡,丰年有余,担心出现阶段性结构性区域性的矛盾。2003年判断改变,总量平衡,长期紧平衡,结构性短缺,现在则是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所以,如何在工业化背景下,保证13.54亿人的吃饭问题事关重大,对此认识必须清晰。我们正在经历人类社会上最大规模的农民变市民的城镇化过程。是农业要素转变为非农要素的一个过程,更是农民变市民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保护农民的利益,十八届三中全会说的非常透彻。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理念之下,将“三农”问题讲了四个方面:构建新型农业经济主体系、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实现资源的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完善健康的城镇化体制机制。农民的财产权利特别是土地权益、劳动权益、资本权益在城镇化过程中如何体现,也是面临的新的形势。

二、国际,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带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利益大于挑战。但在农业发展方面,在WTO框架之下,受到的冲击和挑战远远大于我们所获得的利益。在工业化、城镇化、全球化背景下,对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来说,如何提升中国农业的竞争力,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基本特征是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四个定位。市场竞争力强如何表现,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同美国、加拿大甚至南美一些国家在资源性产品竞争中,确实是没有绝对竞争力,粮食、棉花、大豆无论从劳动生产效率还是土地资源配置上绝对竞争力也是不存在的。如果说与北美南美这样的资源性国家相比,我们的绝对竞争力是欠缺的,那么与东亚的日本韩国相比,我们不仅具有相对竞争力,还应该具有绝对竞争力。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对于东亚、南亚这样的资源短缺性国家,无论是粮棉油这样的大宗农产品生产,抑或是园艺蔬菜、畜牧水产这样的产业产品生产,我们都应该保持绝对竞争力和相对竞争力。面对全球一体化,我们要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这个过程中,更要注意到,怎么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保持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的供给能力,除了我们自给以外,怎么样有效地利用国际资源。这就存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利用问题。我们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到2004年,我们的农产品贸易开始出现异常,贸易逆差40亿美元,到2012年,农产品贸易总额1757亿美元,在整个进出口贸易量里面微不足道。中国去年前11个月进出口贸易量3.8万亿美元,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只占3%多;农产品出口633亿美元,进口1125亿美元,逆差492亿美元。从产品角度来讲,全世界大豆贸易量大概9000万-1亿吨,我国前年进口5838万吨,需求量的80%都是靠进口来支撑;我国棉花总需求量大概1100万吨,2012年进口540万吨,占到我们需求量的一半;我国糖的常年需求量是1100万吨,2012年进口375万吨。特别值得关注的是,2012年玉米、水稻、小麦三种谷物净进口1196万吨,加上计算到粮食口径里面的大豆,我们进口量超过7100万吨,2012年我们的粮食自给率跌到了88%。事实上我们已经利用了海外7亿亩播种面积,来生产我们的棉花大豆油料。在这种态势下,出现两个问题:第一,稳定的大宗农产品供给资源,稳定的国家是哪些,稳定的渠道如何;第二,在新的态势之下,走出去的方式,走出去的技术路线,这两个问题都是需要认真思考的。

作者:佚名

农业发展形势范文5

东成镇座落在儋州市中部,是儋州市典型的农业大镇,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种养业。今年以来,我镇按照“工业强镇、商贸活镇、项目带镇、产业富镇、和谐兴镇”的工作思路,以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化为切入点,以农民增收为重点,全面促进镇域经济发展,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并结合本镇地理优势、产业优势,积极稳妥地推进全镇农业产业化发展。

一、积极推进2000亩现代农业基地项目。为推动项目的有序发展,我们成立了现代农业基地项目推进领导小组,负责指导、检查、督促工作。把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作为我镇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高认识,把思想统一到市委的决策上来,全面落实责任,深入宣传发动群众,引导群众,扶持群众,目前,已完成群众的宣传发动和田块的确定工作,争取在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时间内完成工地的定界、规划工作,彻底改变我镇农民粗放型的经营方式,使长坡洋2000亩基地真正成为现代农业基地,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示范基地。同时,在市农技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拟增加了大茅坡村150亩的设施农业种植小区,拟投资1050万元,已上报省农业厅待批。

二、突出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冬种瓜菜品牌,实现农民增收。今年以来,我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完善企业与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民种植瓜菜,增加收入。常年种植瓜菜4.7万亩,同比增长13.3%,其中冬种瓜菜2.5万亩,同比增长12.3%。去年建成的东成瓜菜冷藏库,为发展壮大我镇瓜菜深加工业,拉长产业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们成立了儋州市第一家瓜菜协会——东成瓜菜协会,使农民种植瓜菜吃了定心丸。曾多次被市评为瓜菜生产发展先进单位和瓜菜协会先进单位。

农业发展形势范文6

关键词:设施农业发展历史现状思路

设施农业是知识与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集成了现代科学领域如信息、电子、能源、建筑、材料、机械、生物、品种、栽培、养殖、管理等现代科学技术,是最具活力的现代农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设施农业应该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火车头”,现代农业建设的先导区、示范区,农业持续增长的“增长极”。面对当前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农业从业者队伍日益萎缩、农民增收日益艰难、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现实,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低下、效益微薄、农民增收困难的现状,就势必要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走技术密集型道路,促进农业持续高效发展,促进农民持续稳步增收,因此,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就是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

一、国内设施农业发展历史及现状

我国设施农业历史悠久。据记载在汉代就有了以油纸作为透光盖层的原始温室。到清代末期,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温室,其结构形式为一面坡式,以玻璃作为透光材料,夜间采用草帘保温。20世纪50年代,从前苏联引进保护地栽培技术,但由于设施条件和技术手段原因,设施农业发展十分缓慢;60年代末,由简单覆盖、风障、阳畦、温室等构成的一整套保护地生产技术体系在北方城市郊区出现。70年代,从日本引进地膜覆盖技术,温室很快得到推广,对保温、保墒、保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80年代,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遮阳网覆盖栽培为代表的设施园艺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塑料棚为主的与风障、地膜覆盖、阳畦、温室等相配套的保护地蔬菜生产体系。90年代以来,我国较大规模地引进国外大型连栋温室及配套栽培技术,设施农业以设施园艺作物生产为主迅猛发展。到2000年,我国以蔬菜栽培为主体的设施园艺面积已达210万hm2,按绝对面积计算为世界第一。在设施园艺研究领域,我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试验研究出比较适合我国气候条件与国情的园艺设施,在保护地栽培、节水灌溉、机械化育苗以及无土栽培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就,部分研究成果已逐步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目前我国设施农业不仅包括园艺作物,也广泛地用于大田作物、林果生产、畜禽饲养、水产养殖等领域。

二、**省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2.1认识程度不够

**省农业科研、农技推广人员知识老化、年龄老化、后继乏人问题十分突出,绝大部分科技人员对设施农业相关的知识和技术了解不多,有的农技推广人员这方面的技能还不如专业大户,更谈不上提供优良有效的服务。自2002年乡镇农技服务体系改革以来,农业大市兴化市全市至今没有新增一个大学农学专业毕业生。其他地方农业部门也反映,现在高校农学专业学生离农倾向十分严重。

2.2生产队伍素质不高

目前市县乡级农技人员学历层次偏低、知识陈旧、结构老化、思想僵化、丧失学习能力、靠吃老本的经验主义种田,已不适应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需要,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青壮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队伍日益萎缩、老化,部分地区出现“劳力荒”、“老龄化农业”。

2.3相关政策不配套

**省设施农业起步较迟、规模不大、水平不高,要加快发展,亚待政策扶持。同时,设施农业是典型的高投人、高效益的产业,一栋占地667时的普通简易日光温室,建设成本需要1.2万元以上。政府补贴一般每667m2只有1000元,普通农户想要投人往往力不从心。设施农业的大棚、内部设施等不能作为固定资产抵押,无法向银行贷款。如何解决农户发展设施农业前期投人资金不足的难题,促进农民增收,已成为全省设施农业发展中一个重要课题。

2.4设施农业规模不大

设施农业是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复合型产业。发展设施农业需要一定规模的连片土地,**省从事设施农业基本上是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农户无力高投人发展设施农业,大户迫切希望扩大生产规模,又遇到土地流转难度大的问题,导致设施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较低。

2.5设施技术研究不够

**省设施农业起步晚、发展不快,技术研究与生产需要严重脱节的问题,巫待引起高度重视。目前设施农业主要涉及花卉、苗木、蔬菜、菌菇、养殖等方面,种养技术和设施装备的研究开发方面,特别是工厂化高效农业设施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全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开展研究很早,目前第五代日光温室已大量应用生产,而**省至今还没有自主研发的、适合本地情况成熟完善的设施类型。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三、加快**省设施农业发展的思考

3.1提高对设施农业重要性的认识

要从战略高度去认识设施农业,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助推现代农业发展。既不能“一窝蜂”式扩大设施农业的规模,也不能“蜗牛式”发展设施农业。省委梁保华书记在苏南工作会议上指出,苏南地区农业比重较低,但地位重要,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依靠科学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重点是发展高效、特色、设施、生态、观光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因此,要正确认识设施农业,要结合实际,要用发展眼光、超前意识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积极引导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

3.2加强生产队伍素质建设

设施农业对从事设施农业生产和开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先进设施和技术只有由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高素质生产者运作,才能充分发挥设施和技术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巨大的增产潜力。因此,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大力引进、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现代农业思想、熟悉现代农业理论、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并且具备创新能力的精干的技术、经营管理和研究开发人才队伍,提高生产队伍的素质。

3.3制定优惠政策

要制订扶持设施农业发展的产业、人才、金融等优惠政策,对苏北、苏中和苏南三类地区实行分类指导,分层次推进;要设立发展设施农业专项资金增加投人,解决农民的资金投人问题。对于苏南地区,大力引导和鼓励“三资”投向设施农业,重点发展钢架大棚,鼓励发展连栋大棚、智能温室,大力推广遮阳网、喷(滴)灌等辅助设施;对于苏中地区,给予政策和资金适当支持,重点发展温室、大棚,积极发展大中棚;对于经济薄弱的苏北地区,要给予更大政策倾斜和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同时引导和鼓励经济发达地区“三资”投向设施农业,重点发展标准化节能型日光温室、竹木大中棚,鼓励发展钢架或钢架、竹木混建温室、大棚。

3.4推进设施农业规模化

连片成规模,规模出品牌,品牌出效益。设施农业投人高、产出高、效益高,只有进行规模化生产才可能形成品牌效应,占领市场,使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的优势得到有效的开发与持续利用,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要培育一批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中扶持和培育规模化的设施农业基地,加快设施农业企业的发展。

3.5培育专业合作组织

实践证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开辟农产品销售渠道、有效增强农民市场竞争力的基本手段,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个体农民的市场力量较弱,缺乏竞争力。要引导那些具有近乎相同的产品、相同的利益、相同市场地位的农户组成利益共同体,大力培育适合市场竞争的共同利益集体,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同时,建立相应的政策与法规,规范各类型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健康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