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icu优质护理服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icu优质护理服务范文1
本次研究中,为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2月我院ICU收治的260例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观察组应用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取得理想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2月~12月我院ICU收治的130例患者行ICU基础护理设定为对照组,再选取2015年1月~12月我院ICU收治的130例患者行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设定为观察组。对照组男68例,女62例;年龄15~70岁,平均年龄(40.5±4.8)岁;观察组男69例,女61例;年龄15~70岁,平均年龄(39.8±5.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ICU基础护理,护理人员为ICU患者行常规的护理措施,例如:监测患者呼吸、血压、脉搏等各项生命指征的变化等。对ICU基础护理流程展开,对护理流程中每个环节进行分析,经过讨论分析,找出护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优化解决方案,应用优化后的解决方案后,与优化前基础护理进行对比,具体优化基础护理流程如下:
1.2.1加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 ICU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关于优质护理内容的学习,对ICU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要求所有护理人员充分重视起来,投入到护理服务中。同时要进一步完善ICU护理流程,使ICU临床护理质量得到保证。优化护士排班,评估护士工作量,从而科学的、合理的对护士资源进行分配,使ICU护理质量得到保证。根据我国ICU管理规定,ICU床位和护士比例是1∶3,床位高最峰时也不得超过1∶2.2,实际上,ICU床位对护士的需求量根本无法满足。需要将护士岗位与护士职责重新调配,细化护理职责也护理流程,充分评估护士工作能力与护龄等情况,选出组长,合理搭配各护理小组的组员,采取弹性的排班方式,以固定小组搭配加强班的排班方式,使每个护理班组、每个时间段都能保证人员充足,充分满足ICU的护理工作,17项ICU基础护理工作得以实现[1]。
1.2.2完善护理流程 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需要为ICU护理人员加强培训和教育,帮助护理人员建立起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使护理人员充分了解ICU基础护理是一切护理工作的基本构成,及时观察患者病情进展,对17项基础护理加强学习,分析基础护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护理小组组长要控制好ICU温度和湿度,准备好护理物品,ICU基础临床护理要根据规范操作,固定好各种导管,使导管时刻保持通畅。每周都要对护理服务质量进行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优化措施,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性改进[2]。
1.2.3优化护患间的沟通 护理人员要加强护理服务的每个步骤,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学习护患的沟通技巧,定期发放护患沟通调查满意表,通过调查了解到护理人员和患者间的交流和沟通情况,掌握患者病情进展、用药、饮食及检查结果等,指导患者家属配合需要注意的事项,及时解答患者家属的问题。应用绩效考核的方式,实行多劳多酬的方法,其中绩效薪酬包括岗薪与绩效两部分,绩效薪酬由护理工作量和护量满意度等指标统计,使ICU护理人员薪酬的分配实现公平和公正[3]。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医院感染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χ2检验计数资料,以P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 观察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96.0±9.2)分,对照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86.7±7.5)分,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2.2比较两组医院感染率和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医院感染率9.2%,对照组医院感染率30.8%,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9.2%,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8.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3 讨论
ICU基础护理服务的优化需要从基础上了解护理流程,从而对护理流程进行分解、简化和增加,使基础护理流程进一步完善,从而可以为ICU患者提供优化的护理服务,提高ICU护理质量[4]。优化ICU护理流程可以提高护理质量,预防医院医源性感染发生,为ICU患者临床抢救创造条件。本次研究结果与报道一致[5]。可见,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规范护理人员不良行为,改善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等优化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使临床护理工作实现最优化服务。
综上所述,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为ICU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从而提高ICU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可以更好的创建ICU优质护理服务,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邱丽红.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7):590-592.
[2]马俊涛.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J].吉林医学,2014,35(3):645.
[3]刘晓辉.基础护理流程的优化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0):654.
icu优质护理服务范文2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理念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ICU收治的59例患者以及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期间ICU收治的5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前59例患者为对照组,后59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96.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86.44%),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8.31%)明显高于对照组(84.7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理念在ICU护理管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抢救的成功率,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
优质护理;ICU护理管理;应用研究
医院ICU病房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临床护理环境封闭,接受治疗的患者病情危重,家属难以陪护,患者的所有护理工作全部由护理人员完成。优质护理理念是指护理人员要加强基础护理,将护理责任落实到个人,不仅要完善护理专业的工作内容,还要提升护理的服务水平。本次通过对比研究的方式,分析优质护理理念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和临床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ICU收治的5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象,该组未采用优质护理理念;以及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期间ICU收治的5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象,该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理念进行护理管理。所有118例患者均符合2008年《全球急救重症学会制定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标准》,其中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50例,患者的年龄分布为46-90岁,平均年龄为68.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疾病等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具体护理实施方法主要包括五点:第一,加强护理人员教育,树立优质护理理念。通过院系的健康教育,对ICU护理人员进行统一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服务的认识,形成护理价值观和护理行为标准,调动护理人员参与优质护理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和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告知患者注意事项以及治疗事项,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难处,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护患关系;第二,改善ICU的护理模式。ICU患者大多呈现危重、昏迷状态,护理人员不仅要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同时要从患者家属着手,在探视时间热情的接待每一位家属,告知家属ICU的探视制度以及患者情况,让患者家属了解患者的治疗情况;第三,尊重并且理解患者。护理人员要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尊重患者的意愿,同时为患者提供更加舒适、安全的护理服务,从而获得患者的认可。护理人员从接待患者及家属时,要告知患者ICU的准则,告知患者主要治疗方式和护理措施,建立良好的信任感。对于不能言语但神志清醒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准备笔盒写字板,了解患者的想法,从而为患者更好的服务;第四,加强医院护理人员的排班工作,优化排班模式。ICU护理工作非常繁重,护理人员承受巨大的压力,因此要合理的进行排班。将年轻护士与经验丰富的护士结合排班,每组设立组长职位,责任护士要带领小组成员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第五,加强医护合作,主管护士要与主管医生交流沟通,护理人员要及时的将患者病情变化告知医生,医生根据患者的特点,告知护理人员相应的注意事项,从而更好的为患者进行护理服务。
1.3观察指标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向患者及家属发放护理满意度的调查问卷,了解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情况。其中,满意度指标包括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其中护理总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和不满意;另外,统计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ICU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1.4统计学处理
整理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数据和护理满意度数据,采用SPSS21.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采用X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59例患者中,共有57例(96.61%)患者抢救成功;58例(98.31%)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对照组59例患者中,共有51例(86.44%)患者抢救成功;50例(84.75%)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ICU护理管理中树立优质护理理念,并且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优质护理服务不仅能够提高护理的质量,还能够实现和谐的护患关系、医护关系,减少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护理管理中采用优质护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服务得到医院、患者以及社会的认可,既能够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还能够树立良好的榜样。
综上所述,ICU护理管理中,应该大力推广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从而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作者:周娇莹 单位:台州三门县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杨辉,宁卓慧,康凤英.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体系的构建及其实践[J].护理研究,2012(03).
icu优质护理服务范文3
方法:将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0例颅脑损伤的患者以优质护理服务为分界点,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
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自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
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显著提高神经外科ICU的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优质护理神经外科ICU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1-0095-02
颅脑损伤是比较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其起病急、病情重、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降低致死率和病残率是临床上治疗颅脑损伤的重要目标。除了正确的治疗方法,护理干预也对颅脑损伤患者的转归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提高神经外科ICU的护理质量,我院神经外科从全面了解、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出发,在工作模式、排班模式进行积极改革与探索,自2011年12月以来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70例颅脑损伤患者,均为闭合性损伤,头颅损伤时脑组织不与外界相通。均经临床、影响学诊断确诊,CT显示脑挫伤或脑干损伤,但无明显占位病灶;除颅脑损伤外,其他部位外伤没有致命伤。无高血压,脑血管病史。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计分(GCS)≤11,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其中男36例,女34例,年龄12~65岁,平均42.5±4.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42例,跌伤12例,打击伤6例,坠落伤7例,其他原因损伤3例。外伤后持续昏迷时间>6h;保守治疗36例,手术治疗34例。将该组患者以优质护理服务为分界点,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神经外科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小组包干责任制。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科学的划分责任小组。责任组长一名由主管护师担任,每个护士负责3~5个患者,做好患者入院开始到留观期间的护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健康教育、所有基础护理、出院后的随访工作及病历质控等工作。制定三级护理人员工作职责,一级护士休息时由二级护士责任组长,履行职责。二级护士和三级护士参加病区晚夜班轮转,病情相对较重的患者护理组长由护师以上职称人员负责,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由年资相对较低的责任护士负责,责任组长负责对同班的低年资护士进行护理业务指导[1]。
1.2.2优化排班模式。根据每天患者数、护理工作量、难易程度增减上班时数,护士长上行政班,实施责任班相对固定,大小夜班双班制[2],严格实行8h在岗,24h负责制。增派早晚班次,加强晨晚间护理的人力,保证晨、晚间基础护理质量。11∶00、17∶00主班有半小时的就餐时间。
1.2.3无缝隙护理服务。对日常护理服务、疾病护理等制定标准流程,实现全程服务无缝隙;以患者健康为中心,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细化服务,实现主动服务无缝隙;重视患者知情权和参与权,将治疗方案和护理内容及时告知,实现透明服务无缝隙;增强骨科护士的应急处理、临床观察及沟通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实现专业技术无缝隙;对不同病种及人群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和心理问题进行有步骤、有技术的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实现心理干预无缝隙。
1.3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风险事故的发生率、并发症(呼吸道感染、皮肤受损、泌尿感染等)、后遗症(肌肉萎缩、关节强直、静脉血栓等)以及自理能力(完全自理、部分自理及不能自理)。
1.4统计学处理。用(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用频数描述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以P
2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自理能力分别97.7±5.2、85.7%(30/35)为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5±4.6、60.0%(21/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神经外科ICU的患者常合并有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及神经系统等慢性疾病,病种复杂,住院时间长,病情不稳定,康复时间较长,护理起来难度较大。常规的护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该类患者的需求,必须转变护理模式,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将优质护理应用于35例神经外科ICU颅脑损伤的临床护理中,采用的主要措施有小组责任包干制、优化排班模式和无缝隙护理服务,其中责任包干制对各级责任护士的职责进行细化,工作责任到人,责任护士从患者入院就开始收集其资料,住院时又完成其治疗、护理、病情观察、护理记录、健康教育[3]。排班模式的优化有效地消除了传统排班制度的弊病,不仅确保了护士的休息,而且保证了各班护士与患者收治情况的匹配,提高了工作效率。无缝隙化护理保证护理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不断在护理过程中查找漏洞,通过消除服务中的缝隙,达到适合个人最佳服务的目的[4]。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自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谭莉萍.优质护理示范病区实施整体护理责任包干制效果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04(27):97-98
[2]洪艳,周文胜.APN派班结合小组责任包干制在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中的实践与体会[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11):179-180
icu优质护理服务范文4
【关键词】 基础护理;ICU;护理质量
基础护理是既涵盖丰富的科学知识又具有操作性的一门技能,护士必须将知识、智慧、技术技能结合并用才能完成高质量的基础护理。
ICU收治危重症患者,实行24h特别护理制度,患者病情及护理等级都要求高标准,高质量的基础护理,不仅在治疗、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医疗安全、治疗效果和医护患间的和谐与融洽。因此ICU高质量基础护理在ICU护理工作中占有重要意义。
1 高质量基础护理是对护士道德水平的检修
基础护理质量体现护士职业责任心,护士的职业责任是“保留生命,减轻痛苦,促进康复”。在护理工作中需护士仔细观察、发现问题、解决患者的需要,护理人员提供的每一项技能操作都必须谨慎,以“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为己任,本着患者生命高于一切为目标进行的,充分体现了护士吃苦、耐劳的精神。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护士才会无论有人或无人监督的情况下都能自觉自愿的为病人提供全心全意的护理,充分体现护士的“慎独”精神。在业余时间虚心好学、刻苦专研,积极参加继续教育,重视“三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四新(新业务、新理论、新技能、新知识)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业务技能,提供高质量护理,更好为患者服务。因此高质量的基础护理是对护士道德水平的检修,是对护士履行职业责任的客观评价。
2 高质量基础护理有利树立护士形象
护士在患者及家属心目中形象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完成基础护理的质量,尤其在ICU无陪护的情况下,当护士为患者剃胡须、剪趾甲、洗头、做口腔护理、会阴护理时,不但增加了护患感情交流,使患者觉的护士“不是亲人,胜是亲人”,做到患者“三短六洁”(头发短、胡须短、指(趾)甲短;头发、口腔、皮肤、指(趾)甲、会阴、床单位清洁),使家属安心、放心,同时树立了“白衣天使”的形象。因此护士形象的树立正是在优质的基础护理过程中自动体现。【1】
3 高质量基础护理体现丰富科学内涵
基础护理有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内涵,涵盖了生活护理、病情观察、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临终关怀、书写护理文书等护理工作,对病人康复、提高危重病人的救治率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是至关重要的。走向临床护理工作岗位的每位护士,不论学历、职称,基础护理技能为不可忽视的基本功。
3.1 基础护理存在技术操作个体化,【1】在不影响病人的身心安全的前提下因人而异,如心理护理,因患者的文化层次、身份背景、不同而不同。
3.2 基础护理存在技术操作专职化,【1】护理危重病人的护理责任重大,经过专业培训过护士才能胜任。在英国,政府拨出专款用于培训重症监护护士及其重症护理助手(CCAs),专门为后者建立了2年NVQ培训课程,由SouthBanK大学最终贯彻【1】。
4 高质量基础护理能营造良好工作环境
4.1 高质量基础护理有利于创作良好医疗氛围,在ICU患者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患者及家属易出现恐惧、焦虑、易怒,通过高质量基础护理使患者身体清洁舒适,心情放松,对护理工作人员充满信赖,有利于增进情感交流,治疗工作开展。
4.2 高质量基础护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在ICU不确定因素和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病人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千差万别,需要护理组织及时快速的做出反应,不断调整服务策略,改进护理质量,为患者提高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而这仅靠一、两个护士是远远不够的,需护理人员紧密合作,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发挥团队精神。有对ICU护理人员调查发现,85%护士希望与其他护士配合完成危重病人的护理【1】。
5 高质量基础护理是患者基本需求
5.1 ICU的患者大多为生活无自理能力,需要帮助翻身扣背、做口腔护理、会阴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给予营养支持、肢体功能锻炼、生命体征的测量、静脉输液、中心静脉的维护等等,这些都是护理病人的根本,生活无自理能力的患者基本需求。
5.2 基础护理工作是连续性的,不间断的,随时存在的,无论医学科技如何高速发展,患者的低层次需求都永远存在的,需护理人员来帮助满足的。【2】
6 治疗离不开高质量基础护理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体现了基础护理是治疗的根本,患者治疗过程中许多动态信息需要通过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细心观察、发现问题,结合扎实理论知识、丰富临床经验来提供的,如颅脑外伤患者的意识、瞳孔观察,注意“两慢一高”,术后患者24小时生命体征检测,引流液形状、量、颜色观察等等,为医生治疗、诊断、护理提供了依据。昏迷患者营养支持,需注意鼻饲液温度、速度、浓度,进食及营养支持效果观察,并发症防治;各种疾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都离不开基础护理,如果没有掌握熟练的基础护理,则无法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会产生不利于患者的严重后果。【3】因此高质量的基础护理与治疗是相辅相成的,密不可分的。
基础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质的基础护理质量不仅与患者康复息息相关,而且也体现医院的整体护理水平。因此作为ICU护理人员应在护理学习园地中不断充实自己,在护理科研领域中不断创新技术,在护理工作中做到“真心、细心、爱心、用心、耐心”,为危重症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基础护理。
参考文献
[1]乔晖 王欣然 ICU基础护理重要性的研究进展 现代护理 2005,11(17):1397-1398
icu优质护理服务范文5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 ICU; 清醒气管插管; 应用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4-0105-02
doi:10.14033/ki.cfmr.2016.24.059
人性化护理作为目前临床中广泛应用的护理模式,在为患者服务时除了提供优质的诊疗技术以外,还关注患者精神层面与心理层面的诸多需求,让患者享受优质到位的全面服务,从而促使患者早日康复,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1]。气管插管作为ICU危急重症患者的常见治疗举措,患者由于处于特殊治疗环境且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身心都承受较大压力,且容易出现心理与生理层面的诸多不适,尤其是清醒气管插管患者还备受病痛困扰,在护理方面就更需要人性化护理理念的介入。为探究人性化护理在ICU清醒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选取笔者所在医院ICU清醒气管插管患者100例为对象研究,报道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1月-2015年12月ICU清醒气管插管患者100例为对象研究,所有患者插管通气期间均神志清醒、无严重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排除机械通气期间应用镇静剂、意识障碍等患者,均签署研究同意书。100例患者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65~90岁,平均(70.2±5.1)岁,鼻气管插管37例,口气管插管6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增加人性化护理。常规护理即确保患者呼吸机正常运转,根据患者病情与身体变化及时调整呼吸机运行参数,做好血气分析与监测,做好患者个人气道护理以预防气道炎症、相关性肺炎等,做好患者的心理安抚与干预,避免意外拔管或堵管等情况。人性化护理以护理人员培训教育、护理环境优化、护患沟通、健康宣教、护理指导等内容为主,具体如下。
1.2.1 护理人员培训 ICU清醒气管插管患者护理中要积极融入人性化护理理念,围绕人性化工作需求积极提升工作人员职业素质,以全新的生命价值观关注患者需求与治疗体验,尊重患者及其家属的人格与身心需求,转变护理工作的职能与内涵,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践行满足患者需求的优质服务理念。要重点对ICU护理人员做好宣传、教育与培训,着重进行人性化理念与护理技巧的培养,丰富其专业护理知识,提升技能水准,确保在护理工作中做到尊重、理解、关爱患者,提供令其满意的人文关怀。护理人员在着装、仪表、谈吐语言等方面要加强注意,提倡使用礼貌用语、多做换位思考,要恰当使用语言与非语言沟通方式辅助沟通,与患者做平等和谐交流。
1.2.2 护理环境优化 人性化护理理念在ICU清醒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要从打造良好病房环境开始。要营造充满人性化的护理环境,保持病房安静、整洁,提升患者心理舒适度,提高睡眠休息质量,减轻患者身心承受压力,适当采取一些手段放松患者紧张、焦虑、躁动情绪,以降低患者对病情的担忧、对治疗的恐惧感与抗拒感,确保病房内各类设施配备齐全,避免过多使用约束措施引发患者精神紊乱以减少各类意外及对抗反应,避免患者出现皮肤损伤、自行拔管等意外。
1.2.3 护患沟通 要应用人性化护理理念做好护患沟通工作,对待ICU患者要做好双向沟通,在双方之间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与沟通渠道,通过准确把握患者病情及需求为其提供相应人性化护理举措,给予患者全面且到位的人性化关怀。要着重结合沟通情况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对受消极情绪困扰的患者做心理疏导,应用沟通技巧掌握患者反馈信息,了解其病情控制情况与进展,做好气管插管期间清醒患者的身心护理,同时配合家属做好患者心理安抚与身体照顾工作。要做好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协调,提供心理支持与社会支持,减少因沟通不畅造成的护患矛盾,积极发挥患者家属的护理支持作用,利用家庭支持系统为患者提供帮助,发挥心理应激作用及家庭支持促进患者病情转归,做好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配合做好患者日常预防性护理工作。
1.2.4 健康宣教 患者进入ICU前后都要提供全面且到位的健康宣教,帮助患者了解治疗的目的、重点与禁忌须知,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提升治疗依从性,在患者病情许可的情况下要联合家属一起做好沟通教育,并且就有关ICU治疗环境、探视制度、日常护理、气管插管须知等事宜做好宣传,以确保患者及时了解个人病情治疗进展与气管插管治疗的必要性,减少对抗反应。要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结合治疗计划、护理计划、病情变化等定期安排健康教育内容,坚持个体教育、群体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让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与注意事项。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躁动、非计划拔管、皮肤损伤、人机对抗等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对比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患者满意度评价内容主要以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服务技能水平、护理差错发生情况、护理沟通情况与健康教育组织情况等为主。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躁动、非计划拔管、皮肤损伤、人机对抗、护理纠纷发生率分别为12%、6%、2%、20%、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22%、10%、58%、12%,患者满意度1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临床ICU收治患者多以危急重症患者为主,人性化护理比起常规护理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症状、并发症等有着更好的了解与掌握,便于护理中及时减轻患者身心压力与痛苦,确保患者获得较为理想的全面治疗,也因此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高,有助于融洽护患关系,对于全面提升护理工作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重要意义[2-3]。
ICU清醒气管插管患者由于治疗过程备受痛苦困扰,身体压力较大,在长期卧床治疗期间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导致情绪过于躁动而出现对抗反应或者自行拔管,干扰治疗进展与康复进展,人性化护理的介入通过对患者实施优质的护理管理、贴心护理服务、情绪抚慰、护患沟通教育与指导等有助于提升患者认知水平与治疗配合度,减轻焦虑抑郁与躁动情绪的困扰,极大改善患者护理体验,对于减少护理风险、改善患者预后等有积极效果。人性化护理的融入有助于提升ICU清醒气管插管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疾病意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4-5]。
临床报道中对某院ICU清醒气管插管患者做常规护理与人性化护理对比,结果实施人性化护理患者满意度为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护理前后研究组SAS评分与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减少了约束带的使用,患者在护理期间各类不良反应出现概率也较低,证实了人性化护理在ICU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于改善患者情绪躁动、减少对抗反应、提升护理期间患者依从性有显著效果。某院选取126例ICU清醒气管插管患者做护理实践研究,常规护理组同采取心理疏导、饮食护理、健康宣教、贴心护理、并发症预防、护患交流等人性化护理组进行对比,后一组患者心理负担明显减轻,心理疏导效果显著,临床治疗效果、患者依从性与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恢复状况更佳,提示人性化护理在临床患者康复护理中的显著应用效果[6]。本次临床实践中人性化护理在ICU清醒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极大地降低了患者躁动发生率、非计划拔管、皮肤损伤、人机对抗与护理纠纷率,患者满意度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证实了人性化护理在提升患者满意度与护理服务质量、减少护理纠纷与不良反应方面的优势。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在ICU清醒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可显著提升患者满意度与护理服务质量,减少护理纠纷与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郭素云,叶德琴.ICU气管插管清醒病人应用非语言沟通宣教图册的效果[J].护理研究:下旬版,2014,12(4):4567-4568.
[2]祁玉玉,张丽.95例ICU气管插管清醒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4,6(2):101.
[3]罗放灵,孙翠萍,钱兴萍.鼻塞式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道窘迫综合症的观察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7):64.
[4]卢梅.重视人性化服务理念对临床护理水平提高的促进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4,14(4):269-270.
[5]刘小丽.中风患者鼻饲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5):73.
icu优质护理服务范文6
作者单位:511500清远市清远市清城区人民医院
李凤英:女,大专,主管护师
摘要目的:浅谈护理风险管理在提高ICU护理质量和职业认同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7月起,本院ICU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模式,比较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2013年1~6月)与实施后(2013年7~12月)护理质量考核评分以及护士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人员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护理人员对护理职业认同感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后,不仅提高了ICU的护理质量,还提升了护理人员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
关键词 ICU;不良事件;风险管理;护理质量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6.057
重症监护病房(ICU)作为医院危重病患最集中的地方,也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的场所,加强护理安全工作模式的管理、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成为当下研究的焦点话题[1]。护理质量不仅取决于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更依赖于护理质量管理水平。据相关报道提出[2],ICU的护理管理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率高达18%,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本研究为增强护理人员抗风险能力,以ICU为示范科室,于2013年7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收到良好的临床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ICU开放床位15张,本科室护理人员30名,年龄18~43岁,平均年龄(26.5±3.8)岁。学历:在读硕士2名,本科24名,大专4名。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13名,护士15名。护士与床位比例为2:1。
1.2方法
1.2.12013年1~6月采取常规责任管床制,即由小组长根据患者人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上班护理人员数,分配1~2名护理人员对1例患者实施全面的整体护理。责任护士对所管患者的生活起居进行照料,遵照医嘱准确完成治疗,并配合医师完成各种诊疗。根据患者患者病情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如各种管道的护理、吸痰护理、呼吸机使用护理等。
1.2.22013年7~12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旨在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1.2.2.1提高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建立预警机构。由护士长和资深的护士收集科室不良风险事件,并对其进行归类处理。每周三下午由护士长对科室所有护理人员进行护理风险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通过分析科室既往所发生的风险事件,并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相关原则进行讲解,使护理人员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
1.2.2.2建立三级护理质控网,防范于未然。三级质控由护士长、责任小组长和责任护士组成。责任小组长在护士长的指导下制定科室月护理质控计划,并根据当下工作重点对计划进行微调,质控每月有必查项目和重点检查项目,设置质量控制审核表[3]。责任护士根据护理质控计划每周进行护理质控,小组长每月检查2次,根据检查结果组织护理质量分析会议,并将分析结果汇报于护士长,护士长根据现存问题提出改进意见,让护理人员都能遵守各自职责和义务,并能及时掌握相关信息,不断发现和总结新的安全隐患,明确防范措施,确保护理活动优质高效。
1.2.2.3规范护理文书书写要求。护理文书是重要的法律文件,客观记录了患者病情发展和治疗护理的过程[4]。根据《医疗事故条例规定》患者有权复印护理记录,若发生护理纠纷,护理记录将被依法封存。ICU的工作性质是拒绝家属陪护,为此家属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流程缺乏相应了解,从而增加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护士长定期对护理文书的书写格式、内容和要求进行培训,对科室护理人员易犯错的共性给予提出并纠正,保证护理记录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和规范。
1.2.2.4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增强服务意识。ICU配设先进的仪器种类繁多,大大增加了仪器故障的发生率。护士长通过制定各种紧急预案,以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如模拟紧急停电呼吸机的应用、各种原因导致微量泵报警等,使护理人员遇事临危不乱,确保护理安全。同时,加强护患间的交流,认真听取患者主诉,对行人工气道、失语的患者提供写字板,便于及时解决患者现存问题。为患者服务时做到“四轻”,及时处理仪器报警故障,夜间将仪器报警声音调至最小 ,减少仪器设备噪声,努力为患者创造舒适安静的治疗环境。
1.2.2.5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护士长将《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各项法律法规打印放置在排班本首页,提醒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过程中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说话办事严谨、科学。
1.2.2.6完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奖励制度。建立非惩罚性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提倡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不应隐瞒,应坦然面对,分析其中发生的原因,在错误中吸取教训并提升自我[5-6]。同时,建立奖励制度,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积极性,对每月表现最佳的护理人员或搭档应予以适当奖励。每月末进行工作总结,对于没有发生事故的月末我科进行聚餐活动,犒劳大家的辛勤付出,同时也能加强团队间的交流;对于发生事故的月末我科进行讨论及检讨学习,以便督促大家相互提醒,弥补工作中的缺陷,避免重蹈类似的护理差错。
1.3观察指标分别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由护理部质控人员对ICU病房护理人员进行考核:(1)护理质量考核内容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分级护理、病房护理、消毒护理、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及技能操作7个方面,每项满分均为100分[7]。(2)护士职业认同感。参照陈艳等[8]设计的护士职业认同感问卷进行评价,此问卷共有职业认同、职业目标、职业态度、职业价值观、职业自我概念5个维度,每项最高20分,满分为100分,所得分值越高表示护士对职业认同感越高。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30名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考核情况比较(表1)
3讨论
“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这一热门话题已成为医疗界的共识,尤其是ICU病房。因为ICU病房患者病情急重,病种繁多且错综复杂,加之各种侵入性治疗操作多、仪器设备使用率高,导致护理风险随之增大。随着人们应用法律武器保卫自我的意识愈发增强,面对当下紧张的医患关系,除了强化护理人员的急救知识、应急能力外,还应就整体环境着手整改,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应对措施[9]。风险管理作为管理学的一部分,从上世纪80年代被欧美企业管理者引入医疗卫生行业,逐渐演变成现今的医疗风险管理模式[10]。本文通过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有效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防止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维护了患者的安全,有效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升,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
本研究通过针对ICU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归纳,并采用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对策,妥善处理各种干扰因素,确保护理安全,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三级护理质控网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护士长1人管理整个科室的现象,使科室护理人员都参与到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中,切实做到自我管理、层层管理,积极调动了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根据研究结果可知,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后科室护理人员在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分级护理、病房护理、消毒护理、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技能操作7项考核中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提示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促使护理人员自身强化训练,提高自我能力,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当然,护理质量的显著提高离不开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同时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职业认同感亦有所不同,实施后护士职业认同感分值均高于实施前(P<0.05)。由此得知,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护理人员将患者的需求和利益摆在首位,以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促进了患者的身心康复,并满足了护士自身职业认同感。
综上所述,ICU护理不良事件因素较为复杂,通过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从根源解决医疗体制管理缺陷,加强护理人员责任意识及自控意识,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也满足了护士自身职业认同感。然而,如何更细化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更好地防微杜渐,仍需医护人员共同努力及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乔人立,Phillip H Factor.如何建立合理有效的重症监护病房[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6):469-471.
[2]田欢欢.北京市护士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意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2011.
[3]董应兰.浅谈三级护理质控在提高ICU护理质量中的作用和体会[J].全科护理,2012,10(1C):242-243.
[4]何美琴.护理风险管理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3):106-107.
[5]尹小兵,钱瑾,梅秋瑜,等.医院安全文化与护理人员不良事件上报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2C):546-549.
[6]孙晓,施雁.护士不良事件报告行为意向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1):22-24.
[7]刘丽.骨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理念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3):100-101.
[8]陈艳,汤琪春,谭祥娥.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中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6):451-453.
[9]罗跃全,王庆梅,郭继卫,等.ICU护理风险管理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4):442-444.
[10]成守珍,汪牡丹,陈利芬,等.ICU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3):270-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