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影视艺术概论笔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影视艺术概论笔记范文1
一、汉语言文学意义
汉语言文学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是传统文化和民族意识的有机载体,代表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文明,同时也是后现代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注重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理论建设,出发点是为了建立健全学生的道德体系。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价值不在于创造多少经济效益,而在于创造无法用数字统计出来的社会效益,我们应看到的是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定期待。
汉语言文学是文学、文化的遗产,是通过人们对过去的各种认识来进行当前社会现象分析的过程,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效果是毕业后的学生在各种工作和生活中都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一个社会发展过程中最为普遍的教学模式。当代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开设的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外国文学,当代文学,现代文学,古代文学,文学概论,语言概论,影视概论,美学概论,写作学等课程。
教学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要使用当前社会发展的过程和流程,通过对社会发展的认识来加深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趋势问题。对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来说,出现应用性改革是当前教学发展的前提与基础。
二、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本文由
收集整理
2.1教学模式陈旧
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许多教师仍采用灌输式,学生多是“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导致“教”与“学”的效率难以提高。久而久之,在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逐步削弱,甚至出现厌学情绪。无法实现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真正目标,不利于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素质。
2.2教学手段单一
以往教师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时,基本采用的都是填鸭式的教学手段。由于教学手段过于单一,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加之教学中欠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三、汉语言文学优化教学
3.1更新观念、多种手段教学
传统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进程中,教师被视为整体课堂的操纵者与控制者,而学生则只能处于被动地位,接受教师传授的各类知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埋没,仅能成为被动吸收者,丧失了学习的主体地位。传统教学模式忽略了师生双向的教学互动过程,没有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完善结合。为改变这一不良现象,教师要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全面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教学理论,充分了解基础课程教育改革状况,激发、鼓励教师深入教学一线全面了解实践教学改革进程、状况,才能真正促进教学思想的革命性、根本性变革。
我们可充分的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汲取传统形式课堂教学优势,发挥教师科学引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定期聘请汉语言文学专家来校开展学术系列讲座、知名学科专家交流讲学,在全校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引导师生科学探索汉语言文学教研、学习之道,提升全员文化素养。另外,还可在校内定期举办演讲、朗诵、征文、书法、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和社会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与学习热情,进而令其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全面提升汉语言文学学习水平。
3.2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网络技术合理支撑汉语言文学教学,促进学生完善构建知识体系、提升学习效率、挖掘学习潜能,充分满足各类个性化、自主化学习需求,形成学习实践的良好主观能动性。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搭建名著书库,令学生通过自主网络化学习汲取文学精华,合理拓宽知识面、激发阅读兴趣,全面提升研究与文学鉴赏能力。
3.2渗透审美教育
文学作品是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养分。大家都知道,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本来就是一种美的享受,因为收录在汉语言文学教材中的作品一般都是享誉中外的名作,完美浓缩了各国名家的思想和人品,有利于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程中,必须充分注意文学作品的艺术境界审美因素的挖掘,这需要我们在引导学生鉴赏课文所描绘的美的同时,积极引导他们对其内部结构的情感渗透以及外部结构的表现形式加以分析,不断使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得到培养,真实的去体会作品的境美。
3.3加强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实用性
汉语言文学教学要以学生的就业为指向,增强实用性。汉语言文学的学生就业岗位大多集中在政府机关、教育科研、新闻出版、企业公司等单位,还有少数人涉足律师、房地产、金融外贸等新兴行业。由此可见,汉语言文学具有较宽的职业适应性,但同时,由于相关行业存在文秘、新闻、广告、公共管理的毕业生,造成了对他们较大的冲击力,因此汉语言文学教学要注意实用性。实用性教学应体现在培养学生古今各种文体的阅读能力;现代各类文体的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语文教学能力;信息调研能力等五项能力培养上。
学校和教师必须精心设置课程体系,安排教学内容,形成本课程的应用模块,通过系统的应用技能课程的设置,以保证学生在学校能够提高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获得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应用能力成为汉语言文学的应用型人才。
影视艺术概论笔记范文2
关键词:公共音乐;教育教学;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4-0084-02
达尔文说过:“世界上如果没有音乐,那么世界也就不存在了。”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及音乐家孔子非常重视“乐”的作用,在他开设的“礼、乐、射、御、书、数”六门课程之中,“乐”位居第二;而在古希腊,音乐作为七艺之一,也备受重视。
一、民办高校开展公共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1.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公共音乐教育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它可以使学生们与音乐产生共鸣,充分体验到蕴含于音乐中的丰富情感,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的智慧得到启迪,从而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2.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现在,各大院校均提倡素质教育,德育工作是校园建设的重中之重,要想实现全面的素质教育,我们必须将德育工作做好。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以往的德育工作的开展都是说教式的,让学生感到乏味不堪。然而,有了公共音乐教育,德育教育将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因为公共音乐让学生们自由自在的去享受艺术的美好,而不是强迫型、被接收的教育,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人愉快自愿地去接受这种教育;不仅如此,它还可以帮助学生明辨是非,让学生更有公德心、更加善良。公共音乐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所起到的作用是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是独一无二的。
3.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的有效途径。高校是培养和造就人才的摇篮,这个时期也是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形成和性格塑造的关键阶段。公共音乐教育用其独特的教育方式,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们更加乐于去了解其中的魅力和文化内涵,使学生的道德水平得到提高,让他们更加热爱校园、热爱生活,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同时也是大大提高校园整体文化品味的有效途径。
4.对于培养人的想象力、创造力,也有着其他教育所不及的功能。在高等教育中加强艺术教育,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开发,通过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
二、公共音乐课程现状分析与教学改进对策建议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的五年制大专、本科生的选修音乐课、艺术团都是公共音乐教育的一部分。首先,针对五年制大专的情况,笔者详述如下。
1.五年制大专。课时:五年制大专的音乐课,针对课程时间的设置,笔者认为两节课比较合理,即90分钟,每周一次,十六周或十八周课时。教材:配备材,笔者建议使用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编写,五年制专科层次小学教师培养教科书《音乐基础》,虽然此教材为小学教师培养教科书,但同样适用五年制大专学生。上课地点:上课地点需要配备钢琴,笔者认为可以设置一间固定公共音乐教室,钢琴不需要搬来搬去,老师音乐设备也不需要移动,对音乐教具也具有保护作用,利于教学资源合理有效利用。这样,一来课程既规范,又可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二来学生有了钢琴后会学到基本的音准、节奏,甚至合唱等音乐基础知识,学到的内容更为丰富,而不仅仅只是在课堂上听听音乐而已。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还是很渴望学习一些音乐知识的,而现在的音乐课成为了学生的休息课或者自习课,这样就失去了音乐课的本身价值。
2.本科。笔者认为,本科学生音乐选修课的设置很有必要。现在,大部分学校对学生进行公共音乐教育主要是通过选修课来进行的。公共音乐教育的课程分为三大类型:(1)知识类:如音乐理论基础、中国音乐简史、艺术概论等;(2)赏析类:如音乐欣赏、交响音乐赏析、民乐欣赏等;(3)参与类:如声乐、器乐、合唱艺术等。结合各门课程的特征,开展实践教学的形式可分为四类:表演实践、鉴赏评论、音乐创作、演出观摩。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刚升本,很多课程是初办,学生生源有限,师资力量也有限,课程类型不一定要开设这么多。笔者认为,知识类可以开设音乐理论基础,赏析类可开设音乐欣赏课(可分为民族音乐及当代流行音乐,还可组织学生观看音乐影视电影,欣赏其中经典音乐),参与类可开设声乐、器乐、合唱艺术。
3.艺术团。湖南交通工程学院艺术团刚刚成立,现成立了歌咏队、舞蹈队、礼仪队、舞美队等专业队伍,其中大部分是艺术特长生。笔者有幸成为合唱指挥艺术指导,但有很多艺术老师由于课时太多,没有时间来排练,不愿参与进来。笔者认为学校研究生艺术老师不应以上课为主,因研究生教师在科研、艺术活动的开展上面也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要想做好艺术活动、科研等其他事情,上课的课时量必须减少。
三、关于公共音乐课程课内的改革
影视艺术概论笔记范文3
关键词: 新疆少数民族民间工艺美术 二维动画创作 可借鉴性
一、国内动画发展现状
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动画在世界上是最强的。大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动画以其针对性强、情节紧凑、角色表现比较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和审美的特征,慢慢地赢得中国包括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在内相当数量的忠实观众。夸克市场研究公司在2000年对京、沪、穗三地的14―30岁青少年进行卡通及卡通消费调查,结果显示:喜欢日本动画的人占60%,喜欢欧美动画的人占29%,而喜欢中国原创(包括港台地区)动画的占11%。现在距离这个调查已经过去10年的时间了,国内动画正在发生变化。以前世界上许多动画片的动画部分都是在中国加工完成的,比如《死亡笔记》,它的动画部分就是由北京的动画公司和上海的南旭动画公司完成的。《死亡笔记》已经在百度贴吧中盖起了讨论的“高楼”。目前为止有9万多个相关主题、200多万的跟帖,可见该动画传播范围之广,受欢迎的程度之深。另外还有《柯南》、《网球王子》、《功夫熊猫》等相当一部分漫画也是在中国制作的。近年来,随着2005年《喜洋洋与灰太郎》、2008年《风云决》的上映,一大批中国原创动漫在国际市场走红,中国动漫业已经不满足于加工外国动漫。自国家广电总局在2007年推出《关于促进中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以来,动画产业表现出强劲的势头。据悉,2007年一年的中国原创动画产量,比1993年到2003年这11年间原创动画产量的2倍还多,达到186部,时长超过10万分钟。目前,制作规模已经超过日本。
2007―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广电总局与国家新闻出版署联合发起“优秀国产动画原创展播”活动,2006年和2009年两次举办“中国文化遗产动漫大赛”,以及自2005年起每年举办一届国家级、国际性动漫盛会――“中国国际动漫节”,中国国际动漫节甚至已被列入中国《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政府的这些举措目的无非是为了推进中国动漫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巩固中国国产动画和原创剧情在动画界的地位,在丰富广大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也为动漫产品创造巨大的市场需求提供平台。
二、由现状引发的思考
我国于1999年出品的《宝莲灯》、2001年出品的《我为歌狂》、2003年出品的《隋唐英雄传》、2004年出品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动画片,从角色造型到故事情节,都有明显的日、美动画片的痕迹,过多地模仿外国动画片,从而日益失去自我。随着大批原创动画日趋成熟,动画设计师也逐渐找到了动画发展和创作的途径。国外动画制作先进的技术可以借鉴,但是成功的动画必须有中国元素,体现中国文化内涵的整合。正如国家文物局办公室主任刘曙光于2006年7月7日举行的首届中国文化遗产动漫大赛新闻会上所言:“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是孕育和传承中华文明重要载体,是我们今天跻身世界民族之林知识和力量的源泉,也应该成为中国动漫产业和动漫产品独特优势与鲜明特色的所在。”将文化遗产与动漫创作结合的目的是唤起国内外及社会各界对中国文化遗产的了解与热爱,使文化遗产更加贴近观众,深入人心,同时也为推动国产动漫产业做大做强,走向世界。
三、新疆少数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对二维动画创作的可借鉴性
国内目前虽在如何融会民族特色的动画设计方面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但是新疆由于动画设计发展落后,本土动画设计师数量有限,疆内为大家熟知的动画形象几乎只有阿凡提。具有新疆少数民族特色的动画产业开发及研究,尤其是将新疆少数民族工艺美术作为二维动画设计风格和题材借鉴的研究在疆内乃至全国尚属空白。除了原创意识的觉醒和人才策略优先之外,如何在当下新疆处在一个经济大发展的机遇下,使二维动画设计在新疆这个处女地上开花结果并能进入一个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在这里我有几点设想和建议。
1.题材设想
二维动画制作成本相对较低,由于其能够借助网络传播,因此传播范围广,宣传力度大。除去政府制定一些激励措施鼓励发展动画创作之外,主要有以下几点可供借鉴。
新疆具有动画创作的土壤,有极为丰富的创作资源,如神秘的传说、美丽的风景、异域风情等,能为动画设计师提供数不尽的创作题材。尤其是新疆少数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对二维动画的创作更是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体现在表现题材的可借鉴性――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开发互动。将新疆少数民族工艺美术品的制作过程作为二维动画表现的题材,如英吉莎小刀、新疆土陶、维吾尔族花帽、和田地毯的制作等,一方面可宣传新疆的民风民俗,另一方面可让想来新疆旅游的人对新疆有更全面的认识,这样不仅能产生经济效益,而且能产生社会效益,同时对新疆旅游业的发展也会起到促进作用。尤其对像土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作进一步挖掘,不仅能提升动画的品位,而且能借助动画的形式发扬我们的民族文化。这类动画集知识性和审美性于一体,具有很强的宣传和教育意义。现将该种动画片制作的看点列举如下:
(1)英吉沙小刀
看点:造型多样的小刀艺术。中国传统打造刀的方法,锻造形体、淬火打磨、刀柄制作。小刀刀柄制作工艺,如铸花工艺、金属雕刻工艺、镶嵌工艺。
(2)新疆少数民族民间刺绣
看点:形式多样的刺绣艺术。现代新疆民间刺绣常见的几种刺绣技法:平绣、十字绣、辫纹绣、串珠绣、雕绣、补花绣、植绒绣等。新疆各少数民族民间刺绣的特点与有代表性的绣品。
(3)和田地毯
看点:有关的传说故事、和田地毯的类别、和田地毯的织造工艺、和田地毯的鉴赏、传统染色方法演示。
(4)工艺葫芦
看点:工艺葫芦的制作方法及加工工序:雕刻、镂刻、烙、拼接等,工艺葫芦装饰图案的类别。
(5)新疆维吾尔族土陶
看点:土陶的历史发展及现状。土陶的制作工艺,包括陶土加工、成型技术、装饰技术、釉陶上釉技术及烧制。土陶的形制和纹饰。
(6)新疆维吾尔族帽饰
看点:帽饰的类别及名称,包括适合的季节、年龄、性别和人群。不同类别花帽的式样及其艺术特征,花帽的装饰色彩、图案与配饰的讲究。花帽与的关系。
(7)其他还可以用当地的神话传说、地名由来、民族风俗、节日庆典场面、民间故事作为创作题材。通过二维动画的形式表现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2.表现形式设想
现代许多成功的二维动画设计作品,包括一些被国际设计界认可的、代表中国风格的佳作,如《大闹天宫》《哪吒传奇》等成功的原因,都与立足本土、吸收民间艺术的营养是分不开的。一个国家动画设计艺术的发展,应以本民族文化底蕴作为背景。具有本土文化特征的民间工艺美术的审美思想、造物原则和造型方法能够成为现代二维动画设计的表述语言。新疆少数民族民间工艺美术造型属于独立的视觉符号系统,它是在原始实用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带着人类原始的思维特点。民间工艺美术深受民俗意识影响和心理制约,其表现方法采用“直抒胸臆”、“自由时空”、“象征寓意”、“阴阳观念”、“移花接木”等方式别出心裁地传达主题思想。花帽的装饰变形法、土陶的几何造型法和工艺葫芦中的文字表现法等多元的造型方式都有可以借鉴运用的,可以丰富二维动画的设计表现形式。
3.造型设计设想
动画的造型设计包括人物造型设计、镜头造型设计和场景造型设计三部分。人物造型和场景造型设计具有少数民族装饰风格才能体现出地域特色。人物取材于当地少数民族人物,场景可以应用有代表性的地域风光,尤其要注重细节设计。如新疆维吾尔族图案就具有鲜明的特点,类别上主要是植物纹样和几何纹样,如巴旦木、石榴花、葡萄藤与几何多角纹样等,都能作为动画造型中人物衣着、场景配饰的装饰。在用色上,新疆维吾尔族是信仰伊斯兰教却使用浓烈的对比色和鲜艳的色彩并置做装饰的民族之一,这种用色习惯与阿拉伯国家的用色有着明显差异。掌握这些特点是做好有新疆特色的二维动画设计的重要一步。
4.内涵挖掘设想
新疆面积166多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面积的1/6,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一个省区。新疆是47个民族聚居区,是多宗教地区,主要宗教有伊斯兰教、喇嘛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和萨满教,其中伊斯兰教为维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孜、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撒拉、东乡、保安等10多个民族所信奉。伊斯兰教在新疆社会生活中有较大的影响。二维动画设计的审美和情节要符合少数民族的,体现真、善、美和一定的教育意义,这对加深各民族间的相互认识和了解,促进民族团结会起到积极的宣传作用。国产动画必须坚持走原创的路线,彰显民族特色,才能真正制作出有独特文化内涵的动画。因此,新疆的本土动画必须融会新疆少数民族特色才能迈出新疆,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和喜爱。都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动画设计也不例外。
四、结语
将新疆少数民族工艺美术的制作作为动画题材,融知识性于其中,一改以往动画为小朋友而做的特点,动画设计风格借鉴少数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的艺术风格体现其艺术性,可吸引更多的观众。相信借着动画设计业发展的强劲东风,新疆的动漫产业必将迎来春天。到时会有更多的人了解、认识新疆的民族民间工艺美术,以便更好地保护和开发,以期在达到娱乐和宣传作用的同时带动新疆旅游业的繁荣,并以此促进新疆经济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玺.国产动画如何在国际竞争中赢得先机.青年记者,2007,(18).
[2]周著.文化符号在动漫中的共享与异化[J].电影评介,2008,(20).
[3]王昊.由《喜羊羊与灰太狼》引发的思考――试析“中国学派”动画造型的嬗变.装饰,2010,(07).
[4]王晶.关于中国动画发展的若干思考.装饰,2009,(01).
[5]孙立军.动画艺术辞典[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3.
影视艺术概论笔记范文4
关键词:跨媒介,数字影像,媒资管理;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206-F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介传播产业也发生了革命性巨变,数字传媒技术应运而生,传媒方式也由纸质传媒发展到现在的数字传媒。随着生活节奏的变快,人们的信息获取途径也变得复杂多样,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手机、笔记本、移动网络、公共场所宣传牌、宣传屏幕等媒介对信息传播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在为了抢占更多的广告市场和媒介地位,媒体竞争激烈。为了更好的发展,跨媒介合作方式成了媒体发展的主流。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数码产品和广播电视设备成为了城市家庭的必备产品。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影像制作技术朝着简单、精美等方向发展。许多传媒公司开始组建自己的数字制作团队,加强数字短片和影视的拍摄和后期制作。许多传媒公司开始大量拍摄数字短片、制作数字专题片或微电影,独立电影人的投资也开始向传媒公司拍摄制作的低成本电影、电视剧和微电影方向倾斜,这无疑给数字传媒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
1 数字媒体时代的跨媒介的发展
在数字技术的推动和数码产品的技术革新,传统的传媒方式和观念在不断的转变。传统媒介的优点就是内容丰富和真实,陶冶着我们的精神情操。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受人们的喜爱,改变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时间和空间性不受控制,但是信息量太大,虚假信息和信息垃圾较多。目前,媒体的多重跨界复合成为了媒体发展的主流方式。数字媒体的跨媒介也影响着非传媒机构的工作方式,以往的会议现场会议和面对面交流,对于大型集团来说,分厂于总产距离远,会议精神通过文件或电话进行传达,现在,数字技术可以实现实时视频会议的召开,企业文化也由传统的口号变成了现在的立体动画。企业宣传也由相片和文字介绍发展到现在的影像宣传。使得企业办公效率进一步提高,同时也使得企业内涵和文化进一步深入内心。很多非传媒机构利用运用数码设备、后期制作软件及技术制作宣传片、专题片。而随着科技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应用,非传媒机构可以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引入到其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他们采用数字化影像设备、数字编辑软件,结合工作和生活特点采集图像,经过简单的后期加工处理制作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媒体产品。
2 媒介融合的趋势下媒资系统对数字作品的影响
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传播渠道的呈现多元化走向,空间的增大从客观上导致了市场数字影像作品内容需求的增多。由于市场上数字影像作品的增多,作品给人们带来了烦恼,如作品内容肤浅、空洞、重复率多,不能给人们带来视觉的冲击。因此如何提高作品的市场占有率成为了媒体研究的重点。对跨界数字影像作品开发,成为了市场的占有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如近期,国内各大卫视台,为提高节目收视率,纷纷扩大节目资源的利用率,暑期播放经典老电影和影视作品,同时开发新的娱乐节目,如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开办了第三季选秀节目,正是该卫视有一套完整的媒体资源数据管理平台,根据收视率和调查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对于收视高的节目和影视作品和广告进行分析,实现对数字影像的管理。该媒体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平台,实现数字作品的存储和处理,对前期和后期制作以及管理进行分类。同时对同期国内外先进的制作技术和内容进行分析,开发新的数字作品,迅速抢占国内市场的收视率。
众所周知,以往电视媒体大多以采编人员所生产出的内容本身为重心,这一工作模式在媒资系统建成后将转变为以具有策划性质的新闻信息收集为基础的,以资源集成为中心的生产流程。因此,如何高效地组织资源、整合资源、调动资源,成为跨媒介数字影像制作过程中的关键所在。采编人员的工作思路也应由生产一条好素材转变为尽可能地采集到更多可使用的信息,因为这些信息被集成中心采用的频率将成为衡量他们工作优劣程度的标准。这种增强合作、集中管理的模式降低了内容生产的成本和周期,使内容产品进行市场重新定位和制作所需的时间和工作量降至最低,达到高效率与高质量的统一。熟练使用这种生产模式的媒体除了能轻松生产出所有媒体都有的现场报道、分析和评论之外,还能迅速从媒资系统中检索到与该作品相关的所有内容,并利用数据库平台据此进行详尽、快速的编排,第一时间传达给受众,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从而提升作品自身的品牌效应,并集聚受众对于品牌的忠诚度。而这一切的实现则有赖于媒资系统的完善建立,正是它实现了跨媒介数字影像作品内容的多维度开发,也是它,在内容产品形成的各个过程中实现了大规模存储、大规模处理,使各类信息的汇聚、共享和增值利用成为现实,从而最终把从内容资源推向了大规模流通的产业化之路。
3 跨媒介数字影像制作下的媒资系统管理策略
3.1 媒资系统的管理建立的方法。媒资系统建立的目的是对数字影像作品进行更好的管理和开发。跨媒介数字影响作品涵盖媒介、设备、摄制、后期制作、技术处理和策划等多方面的内容,范围广,环节多,不论那个环节出现问题,数字作品都将是失败的作品。因此米子系统管理方法首先在建立前应该进行充分的设计与规划,建立数据平台,提高了员工的效率。同时应该加大技术投资,设计出更合理和更方便快捷的管理系统和数据库,通过数据库进行查询时可以很快捷的查询出要想要的结果,根据作品的特点和内容进行分类,方便数字影像制品的查阅和处理,如果在制作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的根源,进行补救。
3.2 媒资系统的管理加密处理。市场上的数字影像作品珠目混杂,加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同行业竞争加剧,数字影像作品容易复制,只有增强其神秘色彩才能提高作品的吸引力和提高作品的市场占有率。因此,保密环节尤为重要。对媒资管理系统进行加密处理,可以设置口令、员工身份认证、水印处理、技术加密和终端加密相结合,增强员工的保密意识,这样在作品在制作过程中就可以完全掌控,提高了作品的神秘色彩和竞争能力。
3.3 媒资系统的管理人才培养。媒资管理系统是更合理的配置资源,人才是其核心,要想使得企业在市场上拥有核心竞争能力,就应该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媒资企业充分保护和利用科技人才的科研成果,并为其提供良好的科研和经济条件,将会吸引更多更又创新能力的人才,从而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核心竞争作品。媒资管理和影像制作人才一般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目前,我国对于这方面人才需求日益加大,国内相关人才极其匮乏。媒体可以通过员工技术交叉任职、相关院校和媒体交流培训和猎头公司全球范围内选拔人才等措施来增强媒资管理和影像制作人才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毕翔.跨媒介数字影像制作与媒资管理研究[J].传媒论坛,2014(380):91-92.
[2]卢硕.跨媒介的时尚摄影表现研究[M].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13.
[3]宋毅.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内容生产的转型路径[J].媒介研究,88-92.
[4]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4.
[5]马歇尔・麦克卢汉(加拿大).何道宽,译.理解媒介[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6]百度百科.跨媒介传播的定义[OL].http:///view/2169262.htm
影视艺术概论笔记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 人文公选 有效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7-0291-02
公共选修课作为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增强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等重要作用,人文类公选课更应当成为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精髓、积淀人文素养的“必修”课程,其对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能力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在高职院开设一些提高学生人文修养的公选课,对于实现个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现代教育的最高目标,有着积极的意义。我院近五年来共开设公选课141门,其中人文类公选课71门,占到50%以上,随着人文类公选课的管理改进,课堂教学也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但相比而言仍存在着较大问题,本文就如何提高人文类公选课有效课堂教学提出几点思考。
一、教学目标应强调“以人为本”,突出人文精神和价值理念
由于高职院校本身所具有的教育“职业性”的特点,加上导向上的市场性和功利性以及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环境,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偏重强调学生的专业岗位技能的培养,体现在课程的开发上就是随意删减文化素质课。但木桶理论告诉我们:木桶放水的高度不取决于最高的那块板,而是最矮的那块板。毕业生能否顺利地为社会所接纳,并不取决于其纯粹的专业核心技能,而取决于建立在专业核心技能之上的综合职业能力水平,许多已走上工作岗位的高职毕业生告诉我们:社会和企业首先选择的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其次才看重学生单纯的应用性的工作技能。所以当下人文类公选课作为锻炼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阵地,在使学生成长为和谐发展的人,以适应多元社会的需要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人文类公选课的教学目标应突出人文精神和价值理念。以人文知识、人文态度和人文精神为其构成要素的人的素养称之为人文素养。“所谓人文素质,是指人文科学知识在个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气质、人格、修养等方面的内化” [1] 。人文素质是人文精神和价值理念,强调的是内在品质修养与外在精神气质的统一。这才是我们人文素质类公共选修课最终的培养目标。无论才艺也好,知识也好,都只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其中一环,不是它的最终培养目标。“教育的历史使命和终极任务是使人在与自然社会和睦相处的文化背景中,领略生命的意义,感悟人生的幸福,达到内心的充实和满足。”[2]人文类公选课程是实现这一终极目标的最有利的载体。人文素质教育通过知识传授和环境熏陶等方式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通过人文类公选课这一载体,使学生变成历史意义上、文化意义上、情感意义上、道德意义上的人,从而使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二、将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结合融入人文类公选课
高职学生的素质能力结构除了完成职业任务所必需的基本技能或动手能力外,更多体现在适应岗位变动的能力、学习能力、与人交往、合作能力以及技术应用中的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等综合素质。“宽厚的素质修养基础能力模块、普适各类职业的关键能力模块和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专业核心技能模块相互融合渗透,共同构建出高职人才培养的能力模块集群。” [3] 虽然能力并不等于素质,但素质并不是虚空的,它必须贯穿于能力培养过程之中,也可以通过培养能力的同时培养素质,一旦这种能力内化为一种修养和外化为一种精神那就成为一种人文素质。我院人文类公选课注重将人文精神与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能力和人文应用能力:如文史地理类公选课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文字运用能力,吸收传统知识能力;培养对民族、国家、历史认识的能力(开设有《中国文学精粹》、《西方文学名著鉴赏》、《中国近现代名人讲评》、《地球环境与生命》);哲学类、思维类的可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哲学思辨能力,培养较强的认识社会能力和社会思想能力(如《哲学与人生》,《创新思维与创造力开发》);心理类主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解决学生切实存在的心理问题(如《心理健康教育》);艺术类主要拓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如《音乐鉴赏》、《色彩顾问》、《影视鉴赏》等);而《应用文写作》、《现代礼仪》、《职场礼仪》、《修德成功学》、《创业与成功》等课程则是培养学生的人文应用能力,培养他们与人沟通、与人合作以及走向承购必须具备的能力。因此,要切实提高高职人文类公选课的有效课堂教学,必须将人文精神与综合职业能力结合起来,否则的话,人文类公选课就会成游离于高职教育之外的“独角戏”。
三、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应该与时俱进,灵活操作,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当下这个视觉化、图像化的时代,作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大学生,对人文类公选课的期待已经不是老师们滔滔不绝的理论阐述,从头到尾压抑、无趣的课堂氛围了,他们更多的需要是图像化、视觉化、感性化的一种教学方法,这就给教师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如何将教学内容现代化,将教学手段趣味化。
公选课课堂是全院范围内各个专业、学科学生的随意组合,这对于教师的要求无疑会更高。教师除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之外,还要具有有跨学科的知识,才能从容应对来自不同专业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但笔者认为,除了以上所说,人文类公选课教师要提高有效课堂教学,以下几点值得关注:一是务必加强自身的学习修养,传达给学生以前沿信息和知识;二是本身要加强人文修养,使自己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三是在传递人文知识时,课程的内容除了具有知识性之外,还要看是否具有足够的智慧和对现实生活的启示意义,“《百家讲坛》中的经典系列之所以能够被广为认同,关键就是把握好了这一点――在让观众享受精彩故事的同时还能满足他们的伦理诉求。”[4] 四是教师要自编一套完整的讲义:这些自编讲义要注重对原有知识材料有机地重新组合,注重增加学科前沿信息,引入新的教学范例,开拓新的讲授视角,充分体现出“与时俱进”的原则。
在教学手段上,人文类公选课教师更应该与时俱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变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内容要直观、形象,简单有趣易于理解,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事物、具体场面的创设和有效再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能有效地缩减教学时间,减轻他们的疲劳程度,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采用启发式、开放式、讨论式、游戏式、学生讲授式等多种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巧妙安排,达到最佳课堂效果。笔者多次听过我院公选课《心理健康教育》,该课程教师经常采用游戏和互动式教学法,所举实例和参与的游戏对学生的现实人生有极大地指导作用,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上课热情,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效果。学习应该是一种自主化的认知过程,是学生将外在的知识观念内化为精神财富的过程,若离开积极、主动的内化过程,教师任何主观的注入或灌输都是徒劳无益的。
四、有效的课堂管理、多样化灵活的考核方式
课堂管理一直是公选课管理的一大难题。目前,据笔者调查得知,公选课出勤率达到90%以上的几乎很少,主要原因是实习、实训,社团活动,补课等与之冲突,学校管理部门对公选课的重视程度不够也是导致学生逃课的原因之一。在一时无法解决诸多矛盾的当下,公选课教师应该坚持原则克服困难,加强课堂管理,从一开始就要告知学生出勤与考核之间的关系,如果无故三次不来就取消考核等等,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自己签到、全部点名、分段点名、对经常缺席的学生点名等方式来控制学生出勤率,教师重视了学生自然也就不敢怠慢,反之如果连人数都保证不了,上课也就只是流于形式而已,更妄谈有效课堂教学了。
此外,在人文类公选课的考核上,教师可采用多样化灵活的考核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比如我院每年都要举办许多技能大赛,获奖的学生可以用证书换取相应的有效学分。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样一个有利条件,围绕课程开展技能大赛,让班上的学生参与,并且与期末考核成绩挂钩,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有效课堂教学。事实上,近两年来,我院人文类公选课教师已举办了《应用文写作》技能大赛、《文明礼仪》技能大赛、《军事理论知识》技能大赛等业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师还可以采用课堂笔记考核、课堂提问考核、课堂讨论考核、期末笔试考核、论文考核等多种形式的考核,与自己课程的内容相结合,达到最佳考核效果。实践证明,“科学地利用课程考核机制,充分发挥考试的评价、反馈、激励、引导等功能,能让每一个学生热爱公选课,主动学习,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尝试成功,逐步成材!”[5]
总之,要提高人文类公选课有效课堂教学,必须在人文类公选课的教学目标中突出人文精神和价值理念;将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结合融入人文类公选课;同时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应该与时俱进,灵活操作;教师还要采用有效的课堂管理、多样化灵活的考核方式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人文类公选课在高职院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功能!
参考文献:
[1]张岱年,方克立.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
[2]赵志英.大学语文・前言[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8:6.
[3]焦丹琳.高职公选课课堂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实践阵地[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