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医药的基本理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医药的基本理论范文1
论文摘 要:加强车辆技术管理工作,降低运输成本,是当今道路运输企业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如何做好车辆技术管理工作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运输企业的车辆技术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其目的在于为运输生产提供安全、优质、高效、低耗、及时的运输力,保证车辆运行安全,确保车辆在使用中的良性循环,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放,道路运输的发展空间大大提高,但是有些道路运输企业只注重车辆的更新,轻视车辆技术管理工作;只注重眼前的营运收入,轻视运输成本的核算;只注重新型车辆的使用,轻视车辆维修技术人员的培养;这些传统的运输组织方式和管理方法必须从根本上加以改变,否则就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1 车辆技术管理是降低运输成本的重要途径
在道路运输企业运输成本中,运行材料(燃油、材料、轮胎)的消耗占很大比重,在实行了费税改革后,汽车运行消耗费用占汽车运输成本40%左右,其中燃料费在运输成本中约占25%~30%,材料的消耗费用占汽车运输成本1%~3%,轮胎消耗约占10%~15%。车辆技术管理工作在降低燃润料、轮胎等运输材料费成本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不容忽视。
(1)汽车的性能和汽车的使用是影响燃料消耗的两大因素。汽车的技术状况是节油的技术基础,只有在良好的技术状况下,才能充分发挥汽车的燃料经济性。因此,在使用中应特别重视汽车技术状况的检查与调整,使其处于最佳状态。
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是节约燃油的根本。无论是节能方针、政策的贯彻,还是节油技术、设备的改进和节油方法的落实,最终都要通过驾驶和改善管理工作来实现。
(2)合理使用材料,不仅可以降低材料本身的消耗,而且还可以提高机件的条件,减少摩擦和磨损,从而减少功率消耗,降低燃料消耗,延长机件使用寿命。
(3)轮胎的管理工作是汽车运输企业技术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合理使用轮胎,提高轮胎的使用寿命,对降低运输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保持轮胎良好的技术状况对确保行车安全,降低行驶阻力,减少油耗也有较大的影响。运输企业应配备专门的轮胎管理技术人员,负责轮胎的全面管理;建立轮胎技术记录卡片,考核轮胎实际行驶里程和使用情况。
2 汽车维修技术管理工作不容忽视
我国交通部所颁布的《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中规定“车辆维护应贯彻预防为主,强制维护的原则”及“车辆修理应贯彻视情修理的原则”。
所谓“视情修理”就是根据车辆检测诊断和技术鉴定的结果,视情按不同作业范围和深度进行的修理。其目的在于防止拖延修理造成车况恶化,又防止提前修理造成浪费。为此,运输企业应积极创造车辆检测诊断和技术鉴定的条件。
在车辆维护和修理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维修标准,把好检验质量关,提高汽车的维修质量;同时,要不断地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维修质量好,车辆的技术状况好,这样不仅可以降低燃料的消耗,还可以减少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的维修时间,减少维修费用。
3 落实车辆技术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车辆技术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不容忽视的工作,是道路运输企业深化管理,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为此要做好以下几项基础工作。
一是建立激励机制。车辆技术管理工作要严格而规范,实行一车一档的定额管理标准台帐,驾驶员行驶里程与用油指标挂钩,燃油实行百公里油耗定额管理,轮胎按规定的里程使用,节超奖罚分明,公开透明。车辆定期维护保养,人为造成的机械事故按规定处罚。
二是健全各种台帐,加强成本核算。车辆技术管理是对运输车辆实行择优选配、正确使用、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合理改造、适时更新和报废的全过程综合性管理。要真正做到择优选配,适时更新和报废必须建立在基础资料的完善上。不但要按常规做好车辆技术档案一车一档,另外还可以建立综合性的车辆技术状况台帐,及时反映各车及总成的维修情况、维护频率,便于分析各车型、总成的使用寿命,合理编排车辆的各级维护计划,做到既不提前维护而造成工时材料浪费,又不延误维护使车辆带病行驶,反而造成维修成本增加。
三是要重视车辆的一级维护。目前汽运企业对车辆的一级维护可有可无,对车辆的二级维护则普遍比较重视,这是因为运管部门抓得较紧。孰不知,一级维护是二级维护的补充,车辆在一个二级维护周期内运行,各机构连接件不可能不磨损,随着行驶里程的增加,有些零部件可能会松脱,部位出现缺油和漏油,影响汽车的操纵安全,所以说,定期进行一级维护是必做的工作。
四是安全例检不放松。车辆的例检也是车辆各级维护的补充,是车辆技术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在车辆的各级维护之间的时间间隔里,车辆各安全部件的连接,像横直拉杆球头、传动轴连接螺丝等会产生松动,如不及时进行检查调整,将会引发交通事故。由此,整个安全例检工作的重点应放在车辆进站及回场的检查上,让例检人员有充足的时间对汽车的方向、制动、传动、悬架、灯光信号等安全部件进行仔细检查,这不但减轻例检人员对车辆出站检查的压力,一旦发现会影响出车的问题,还可提前作好准备,及时调整车辆。
五是完善经营管理制度,实行成本控制。加强对节油的管理,收集和记录汽车燃料消耗的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节油制度,并组织实施;同时把好维修配件品质关,建立完善的维修配件进出渠道和台帐管理制度;对报修的车辆要求车辆检验员故障诊断准确,维修技术人员准确确定配件是否更换,汽车维修工准确排除故障,减少返工,节约维修过程用料等成本,将维修的各项成本费用控制指标和责任落实到车间、班组、人和车辆。
六是培养车辆技术人才。一种是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管理者;另一种是维修技术人才,既有丰富的汽车维修理论知识,对现代汽车结构和新技术有一定了解,又有很好的维修实践经验。这些人才是企业的宝贵财富,要加强培养、选拔,人尽其才,防止人才流失。同时注重后续人才的培养,通过开展劳动竞赛、技术比武等活动,不断提高专业维修技术人员的综合技能。
七是提高驾驶员操作技术水平。开展各种培训,提高驾驶员的节能意识,改变不良的操作习惯。推广节油经验,每个驾驶员都要养成正确使用和驾驶车辆的习惯,缓启动、不踩急刹车,练就过硬的“脚下功夫”。做到“中速运行、减速提前、避免刹车、停车熄火”,每天都认真保养车辆,发现问题及时排除,确保车辆处在最佳的节能运行状态。
降本增效,提高企业竞争力是道路运输企业管理的永恒主题。实践证明,车辆技术管理在降低运输成本过程中尤为重要,只有提高车辆技术管理工作的水平才是道路运输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中医药的基本理论范文2
该系共有教师192人,其中正高12人,副高83人,中级59人,初级39人。
我院中医系专业为全省唯一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中医学本科专业,以中西医临床医学、中医学、国际交流等为主,使祖国传统医学特色与现代医学新知识新理论相结合,把中医学科与信息科学。生命科学。人文科学相融合,发展新兴交叉学科,拓展专业口径,优化培育计划。有较宽的学术领域和良好的科研基础,有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分呼吸。肾病。消化。心脑。血液。内分泌。脑瘤及中西医结合急诊等7个三级临床学科,其中呼吸。肾病。中西医结合急诊等三科室为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
中医内科学为江西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学科,中医专业是江西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
科研项目共194项,其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8项,省级14项,厅级65项,院级83项。获得省卫生厅技术创新一、二、三等奖各1项,南昌市科技进步奖1项。
中医学(国际交流方向):
(五年制、文科,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1、课程设置:
公共英语,医学英语,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医学基础,中医古典医著,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等。
2、特色与优势:
中医学是祖国传统医学,为人类提供了健康的保障,具有独立的、科学的医疗体系和行之有效的诊疗技术。该专业既继承保留了传统医学的理论方法,又教授现代医学新成就、新技术。随着中医药学被世界各国所瞩目和接受,顺应中医药进入世界医疗主流体系的趋势,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西医理论的同时,着重加强对英语的学习。
3、就业前景:
学生毕业后,能够掌握中西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在各级医疗机构、医药研究所、医药情报所从事医疗诊治及对外交流工作或在高、中等医药院校任教。
中医学:
(五年制、理科,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1、课程设置:
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医学基础,中医古典医著,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等。
2、该专业经历了4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形成了独到的专业特色和优势,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业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博士研究生导师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3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本专业教师60%。加入wto后,中医学已被世界各国所瞩目和接受,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就业前景:
学生毕业后,具备扎实的中医学理论知识及特殊的中医医疗方法,能够到医药卫生行业从事医疗、科研、教学、社区保舰卫生防疫、卫生行政事业管理等工作。
中西医临床医学:
(五年制、理科,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1、课程设置:
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医学基础,中医古典医著,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针灸学等。
2、特色与优势:
面向新世纪,该专业在传授传统中医学理论的同时,加强了对西方现代医学新成就、新技术的学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顺应中医药进入世界医疗主流体系的趋势,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3、就业前景:
该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掌握中西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可以从事医药卫生行业的医疗、科研、教学、社区保舰卫生防疫、卫生行政事业管理等工作。并且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量较大,可继续求学深造。尤其是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确立,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在广阔的医疗市场中可大有作为。
护理学:
(四年制、文理兼收,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1、课程设置:
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理学、中医学概论(中基中诊)、中医护理学、护理学基储护理心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康复医学、营养与保舰健康评估、传染病护理学、医学美容学等。
2、特色与优势:
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等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具备常见并多发病护理知识和技能。熟悉急、难、重症护理的基本原则、操作技术及监护技能。熟悉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熟练应用;学习一门外语,借助辞典能够阅读本专业相关书刊。掌握扎实的护理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护理实践技能等方面能力,能在各级中医院、综合性医院从事高级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工作及卫生保健工作。
部分知名校友
吕爱平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所所长
吴浈江西省药监局局长
刘晓庄江西省药监局副局长
陈明人江西中医学院副院长
左铮云江西中医学院副院长
何玉信美国澳斯汀东方医学院教授(博士后毕业)
张跃荣美国纽约中医学院院长
管飞私营企业总裁(个人资产超亿元)
程昭擐中国中医研究院教授。主任医师
针灸骨伤系
该系共有教师57人,其中正高4人,博导1人,副高28人,中级20人,初级4人。
针灸推拿专业以针灸为住,结合各项先进治疗技术在痛症。瘫症。功能障碍等方面形成了医。教。研整体模式特色,是江西省卫生厅领先专业。
中医骨伤学科是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特色学科。其理论和学术即继承了传统中医伤科的特色,又吸取了现代医学理论。现代科学技术及新的诊疗手段和方法,充实丰富了伤科学的内容,使之培养的学生更适合社会的需要,学生毕业后既能担负临床医疗工作,又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出事学科理论研究能力。目前,为全省骨伤病治疗中心组长单位。
针灸推拿专业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重点专业,也是江西省高等学校的品牌专业。科研项目共54项,其中省级7项,厅级25项,院级21项,获得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中医学(骨伤方向):
(五年制、理科,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1、课程设置:
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正骨学,中医骨病学,针灸学,中医内科学,创伤学急救,现代医学基础,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等。
2、特色和优势:
该专业充分利用附属医院即省骨伤医院的临床高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了一大批骨伤科专业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专门人才。院系合一后,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业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注重素质教育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依托附属医院4000余万元先进的医疗科研仪器设备(螺旋ct、双能x线骨密度仪、x线c臂机及闭路电视手术观摩室等),可进行直视手术教学及常规骨伤手术,还能开展前沿的先进骨伤手术。
中医药的基本理论范文3
【关键词】《中药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异同
【中图分类号】11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1-0045-01
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近10年时间里,笔者既教授了《中药化学》,也教授了《天然药物化学》。就理论层面而言,两者分属于不同的理论体系:中医药理论体系与西医药理论体系。但两者研究的内容有很大的相似性,主要都包括提取、分离、结构鉴定三个方面。同时,两者都扮演着十分特殊的角色,它们都属于沟通中西医学的重要学科。之前还未见有对两者本科教材的对比分析,在此笔者对此进行了一简要的比对。
肖崇厚主编的《中药化学》是经典教材,目前仍在使用。书中首先就对中药化学进行了明确的定义,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中药基本理论,运用化学原理和方法来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又组织了一批专家编写了一期《中药化学》教材,这就是匡海学主编的《中药化学》。同样的,这本书也首先就对中药化学进行了明确的定义,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它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从两者定义的差别,可清楚的看到学科的发展。两本书的内容也有较大变化,肖崇厚主编的《中药化学》教材中有较多的中药研究实例,包括比较详细的提取分离流程图等。而匡海学主编的《中药化学》中减少了中药研究实例,同时减少了实例中的流程图;但增加了生物合成的内容。并在最后增加了一章新的内容: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在这一章,作者明确提出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可搭建中西医结合的纽带和桥梁。对于中药的研究,妥帖的办法是在正视中药复杂性和整体性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细致而又提纲挈领的办法对其药效物质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既不要让复杂性、整体性搞得昏头昏脑,又不要过分追求简明清晰而顾此失彼。
同样的,吴立军主编的《天然药物化学》教材开篇也对天然药物化学学科下了定义: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并对我国的中医药事业做了简要的介绍。各章节的内容基本能反映最新的研究状态,提取分离与结构解析并重,在阐述基本原理的同时,适当的举一些研究实例。最后一章是天然药物的研究开发,首先介绍了从天然药物或中药中开发新药的五种形式。这五种形式涉及药物研发的各个层次,当然也包括中药复方的开发研究。
由于《中药化学》与《天然药物化学》属于不同的理论体系。一般而言,选择《中药化学》作为研究方向的同仁一般中医药方面的知识要强一些;而选择《天然药物化学》作为研究方向的同仁一般化学方面的知识要强一些。《中药化学》偏重于对于一些传统、重要的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天然药物化学》偏重于提取分离手段、结构鉴定方法的研究、新化合物的发现等。
中医药的基本理论范文4
一、教材名称
目前,综观中医院校本科各个专业使用的教材,有《中药学》和《临床中药学》两种。代表性的有成都中医药大学张廷模教授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供中医七年制使用的《临床中药学》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临床中药学》;另有北京中医药大学高学敏教授主编,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临床中药学》(专著),其余无论是教材,还是执业医师、执业药师考试指南,均使用《中药学》名称。张廷模教授在其主编的精编《临床中药学》教材中指出:“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应用知识和技能以及各种中药的品种来源、药材鉴别、种植(或养殖)、采收、贮存、加工炮制、制剂、性能、功效、应用、药理、化学成分等一切与中药有关的一门一级学科”,又将其称为“广义的中药学”。由于学科不断分化,将专门研究中药基源、鉴定、化学、炮制、制剂、临床应用等作为二级分支学科。狭义的中药学既是中医学的一门二级学科,也是中药学的一门二级学科。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拟定的专业学科目录中,中药学与中医学并列属于一级学科,为符合逻辑层次,避免名称混淆,故将临床中药学作为中医学和中药学学科项下的二级学科。临床中药学,是以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为目的,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药临床应用的一门二级学科,其与狭义中药学的内涵类似。倘若使用《临床中药学》名称,既与学科目录吻合,又与专业研究方向吻合。可见,随时展,学科分化,教材名称也有必要进行规范和统一。建议在中医药界组织行业专家进行深入研讨,反复论证,达成共识,对其进行规范、统一。若按二级学科目录定为《临床中药学》,则有利于教学和学科建设,乃至人才培养。
二、教材内容有待规范
迄今,狭义的《中药学》与《临床中药学》教材名称虽不同,但内容构架大体相近,大致分为总论与各论两大部分。但仔细观其内涵结构上,也有不少差异。
(一)内容构架与载药味数
各高等中医药院校常用的《中药学》或《临床中药学》教材,其总论与各论章节数以及收载药味数方面不尽一致,应试类指南以及专著,也存在差异,如表1所示。而且,总论部分涵盖内容结构、组合方式存在差异,如表2所示。由常章富教授主编,2008年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执业药师《中药学》应试指南,其载药360味,按大纲要求掌握180味,熟悉120味,了解60味。表1显示,教材记载的药味数多寡不均,三级要求药味数亦不尽一致。迄今各院校开设《中药学》或《临床中药学》课程学时数有限,通常在54~108学时之间。由于学时数限制,三级要求药味过多,势必加重学习负担。再者,应当考虑到所选药物和所载的药味数应为其后的临床应用以及执业医药师和研究生应试奠定学习基础。表2显示,除高学敏教授主编的《临床中药学》专著外,其余总论大同小异。有学者提出《中药学》课程的教学改革重要的是规范教学内容,并强调应突出学科特色,关注其研究核心,即中药的理论与临床应用。教材既是传授知识的载体,也是指导其后“运用”、“应试”的工具,虽可突出教材特色,但也应相对规范。倘若依据二级学科,名称统一为《临床中药学》,那么教材内容应当与其研究核心吻合,重点突出中药的基本理论与“性———效———用”特点,充分反映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合理性。建议:①总论突出中药基础理论特色,以中药性能、功效、配伍应用理论为核心,增加“辨证用药原则与规律”,适度反映常用有效“药对配伍用药特点”,以突出临床用药特色;引入中药不良反应与用药警戒思想以及“中毒解救”等基本理论和知识,以反映“安全用药”特点。②各论纳入药物,应在具有广泛性的基础上,突出适用性,收载药味数应适中。对于不常用,仅属地区用药,不宜放在正药的三级要求中。③药物分类,应依据药物的实际使用情况予以改革、调整。如麻黄现今多用于治疗各种喘咳,而用以发汗解表频率相对较少,可将其归入止咳平喘药。再有厚朴,其主要功效是行气消积,即便有“燥湿”之功,但主要通过行气以改善湿滞中焦、脘腹胀满之症,故建议将其归入“行气药”为妥。
(二)功效术语
不同版本《中药学》对具体中药的功效术语表述上不尽相同,欠规范之处颇多。为此,成都中医药大学张廷模教授专门培养两名博士生,对中药功效术语进行研究,拟予以规范。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生陈蛹于2004年撰著“中药功效术语规范化初步研究”,重点对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教材《中药学》(第6版)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00版)的功效术语进行了统计调查,根据术语应用的广、频程度从众多的功效术语中,选取了部分术语进行规范研究,提出了建议术语。2008年,曾祥发博士撰著的“部分常用中药功效规范化表述的初步研究”,从历代本草文献、历代方剂研究、药理研究及现代临床报道四个方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中华本草》(精选本)及七版《中药学》教材中记述不规范的部分中药功效进行了研究,并提出规范化建议。此外,王绪前发表学术文章,对《中药学》五版和六版教材中的部分药物功效术语进行了评述。还对中南五省教材载桂枝的功效就有三种:“发汗解表”、“发汗解肌”、“解肌发汗”;“温经通阳”“、温通经脉”、“温阳止痛”;“助阳化气”、“化气利水”、“温助阳气”、“通阳化气”、“通阳”,以致桂枝的功效出现了多样化。综上可见,中药功效术语既是联系和反映性能的重要语言基础,也是与主治密切关联的重要内容。教材中功效术语的规范应用,不仅便于学生正确认知和把握药物特点“性———效———用”特点,而且对今后的应试也有帮助。建议:在中医药界应当专门对中药功效术语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研究,也为走向国际奠定基础。
中医药的基本理论范文5
【临床医学】
读研比例42.7%
临床医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专业。它致力于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医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对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作出分类鉴别的能力。
就业方向
主要到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科研等方面工作。
就业前景
随着高等医学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医学院校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大大提高。但是在全国总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临床医学领域高校推荐
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山大学、四川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第二军医大学。
【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
读研比例40.4%
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研究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转化为电力、热能等二次能源的生产和利用过程;研究人工环境、制冷空调、低温生物医学等领域的科学技术问题;还研究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伴随能源转换与利用过程排放的有害物质将造成环境污染,能源的生产必须高 效、清洁。能源与环境系统专业不仅对自动化控制十分依赖,而且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集合了热科学、力学、材料科学、机械制造、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自动 控制科学、系统工程科学等高新科学技术。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具有很宽的专业知识面,是一个能源、环境与控制三大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专业。
就业方向
从事清洁能源开发、电力生产自动化、能源环境保护、制冷与低温、空调和储能、空调与人工环境等领域的设计、研究与管理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院校推荐
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河海大学、吉林大学。
【工程力学】
读研比例37.1%
工程力学专业本专业培养具备力学基础理论知识、计算和试验能力,能在各种工程(如机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船舶、水利、化工等)中从事与力学有关的科研、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力学教学工作的高级工程科学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
可到土木水利、机械控制、微电子技术、能源交通、航空航天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应用等工作;由于具备较为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计算机应用能力,也可到有关的高新技术领域工作(如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新型材料等),还可从事教学工作。
推荐院校
北京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福州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中医学】
读研比例33.3%
本专业培养具备中医药理论基础、中医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中医临床医疗技能,具备一定自然科学和现代医学的知识,受到中医临床技能和现代医学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具有中医各科疾病的临床诊疗和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
推荐院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暨南大学、延边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读研比例31.4%
本专业培养具备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知识,能在无机非金属材料结构研究与分析、材料的制备、材料成型与加工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的生产过程、工艺及设备的基础理论、组成、结构、性能及生产条件间的关系,具有材料测试、生产过程设计、材料改性及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设备及技术管理的能力。
中医药的基本理论范文6
摘要:从方证相关基本理论、客观化规范化、分子生物学水平、交叉学科理论与方法等方面对方证的现代研究进行了简要综述。认为方证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尤其与复杂系统理论结合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并由此可以加快中医现代化的进程。
关键词:中医方证; 基本理论; 分子生物学; 客观化; 规范化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疾病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在辨证论治的理、法、方、药这个体系中,方证占据着核心地位。方证研究一直都是中医发展的重要命题,并且已经积累了大量知识。随着对中医研究的深入和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的日益发展,近年来方证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现作一简要综述。
1 方证相关基本理论
1.1 方证对应 《伤寒论》第317条曰:“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伤寒论》第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 ”。唐・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对《伤寒论》病脉证并治体系进行了整理,采用“方证同条,比类相附”的方法,建立了方证对应的“方证”体系。到清代柯琴“以方名证”思想和日本汉方医家吉益东洞“方证相对说”[1],说明方证相应理论在中医学历史上影响深远。方证相应说也为现代许多医家所推崇,现代名医胡希恕[2]也认为,临证有无疗效,决定于方证对应与否。著名医家邓铁涛[3]说:“证变则方亦随之变,证不变则效不更方。当然若对慢性病,服药时间较长,根据患者的证情,加减一二味,亦每每有好处,但治疗之大原则未变。”现代研究对方证对应的认识有:方证相应指的就是一个方剂的功效和方剂内的药味及其配伍关系与其所对应的“证”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统一性和针对性,亦即解决问题的方法“方”与矛盾问题“证”之间的高度一致性[4]。方证对应是方剂与主证相对应;方证对应指证不变方亦不变,方随证变,随证加减 ;方证对应是方证间病势、病位、病情、病性相对应;方证对应是一个动态对应;方证对应中方剂是有证而为,无证而不为;方证对应可以是一方多证[5]。
1.2 方证从化学说及其研究 方证从化学说包括[6]:所谓“从方化证”即指“方”对“证”的授予、攻击作用过程;所谓“从证化方”即“证”对“方”的亲和选择作用过程。在方证这种“耦合过程”中,方证以互为主客体的“主体选择”和“引导”,构成不可分割的互溶、互化的交互关系。把一个辨证论治过程的对应方证,分解为从化前的“方证对应”,从化中的“方证耦合”和从化后的“方证符合”三个阶段,进行多元、多级化“方”“证”互补式的阶段研究,从而提出了“方药有效实体 成分组合模”的概念。一方可以多“模”,一“模”可以多方。方证从化学说理论框架的形成,无疑对阐明理法方药各个环节的内涵,提供了新的突破口[7]。又有研究认为[8]方证从化学说与受体学说有一致之处,中药有效成分在体内的分布是药物归经理论的重要依据。同一处方,施之于同一病人,应用时间有先后,其通过机体及证所授受的有效成分就不同;更由于证的从化递减,造成了方药的利用率的必然下降,形成了方变;同一个病证的不同患者,用同一方剂治疗也会发生同样的问题。
2 方证相关的客观化规范化研究
方证的客观化规范化研究也是现代中医研究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虽然研究起来有些困难,但近年来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如在妇科研究中发现[9],活血化淤法对妇科血淤证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以下诸多方面来实现的:雌激素相关作用;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主要指标,消除血液浓、黏、聚的状态,改善子宫微循环;调节凝血系统、纤溶系统功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功能等。又如杨丁友等[10]研究显示冠心病心虚证患者血小板明显活化,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 及CD63 表达明显较健康对照组增强(P
3 方证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带头学科,应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在中医方证研究中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3.1 对中药复方的研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中药复方的分子机理进行了探讨。如用细胞培养的方法研究发现[13] :复方补益剂(四君子汤、四物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对细胞生长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且不同补益剂对同种细胞的促生长作用明显不同,同种补益剂对不同细胞或同种细胞的不同生长时期作用也不完全相同。贺双腾等[14]运用Northern杂交检测到加入补肾醒脑解毒复方中药煎液后,感染神经元NGF和BDNF表达较正常海马神经元明显提高并且能持续增加,维持潜伏感染神经元存活达10周以上。凌云彪等[15]利用核素掺入试验、流式细胞术观察到通过两种不同途径制备的中药复方“肝纤方”可以抑制大鼠肝星状细胞(HSC)的增殖及其胶原合成量。孙饶鸿等[16]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发现消瘤饮(根据益气解毒抗癌的原则组成的中药治疗肿瘤方剂)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可促使bax基因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3.2 对证的研究 蛋白质是人体功能表现的物质载体。当内外环境变化时,人体“应变系统”产生各种应变活动,包括各种症状表现,这些反应实质上是人体蛋白质正常或异常功能的宏观表现形式。证的初始内涵其实为各种症状归纳、综合而来,这些症状集中体现了证的功能性[17]。21世纪的生命科学将由人类基因组计划和后基因组时代、蛋白组计划、生物信息学、生命科学数字化等部分组成[18]。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开始启动,预计将在2005年以前完成人类基因组全部序列的测定,认识人类全部基因编码及功能[19]。所以理论和技术上蛋白质组学都可以用来研究"证"。如有实验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心梗后心衰心气虚证大鼠模型心脏梗塞区能量代谢功能基因表达谱的特征[20]。
3.3 对方证的研究中国的人类基因计划自1993年开始,1999年正式启动以来,已取得了显著成绩[21]。杨焕明在199101的中医学与基因组学术会上指出,弘扬具有特色的中医药,尤其是在已知中医疗效功能的基础上反推基因功能组,如“哮喘中药”的基因表达谱,利用人类基因组多样性探寻证的“遗传标记”,探讨“养生祛病”来修饰、改善基因功能的机理等[22]。王米渠等对中医“恐伤肾”与补肾药在基因水平作了研究[23],首先用SMART技术逆转录扩增,以分别获得各组同一只小鼠造模前后的血液总cDNA;通过抑制消减杂交(SSH)方法获得各实验组造模前后差异表达基因SSH 图谱。结果显示,造模肾虚组小鼠与药物治疗组同对照组的基因表达有较大差异,从所得到的l0个基因图谱,可以初步理解与肾虚证可能相关的基因,补肾药物治疗组在基因图谱与造模组的差异,显示补肾药治疗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4 方证研究的新理论
4.1 熵理论与方证研究“熵”是19世纪60年代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作为热力学的概念提出来的。爱因斯坦(A.Einstein)将熵理论在科学中的地位概述为:“熵理论对于整个科学来说是第一大法则。” 熵方法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中已经被广泛应用,它对具有随机性、多维数性、多关系性、多判据性以及定性描述多于定量描述等特点的因素处理具有信息全面、可靠性高、能进行定量比较等优点。研究证候与方剂的相关性,涉及到的信息也具有随机性、多维数性、多关系性、多判据性等特点。对于这么复杂的信息,可以尝试用熵理论分析。杨洪军等[24]对中风病证候进行了长期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中风病中医证候学研究资料,量化标准基本成熟,因此,他们在病的框架内研究证、熵、方三者相关联的科学规律。研究思路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收集证候、中风病、方剂的临床信息,建立数据库;第二,基于熵方法的证候、中风病、方剂综合演化模型的建立;第三,证候、中风病、方剂三者相关科学规律的提取。以中风这样一个具体的疾病为模型,进行相关问题的探讨,证实熵理论是研究证侯与方剂的相关性的一个有效的理论工具。
4.2 复杂系统理论与方证研究复杂系统理论是21世纪最具有生命力的科学之一。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混沌理论、人工神经网络和混沌同步与控制理论在复杂系统理论发展历史中都起了重要作用[25]。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研究方法其实就是把大量定性认识、点滴知识、专家意见汇集成一个整体结构,从不完整到完整的定性,完成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26],通过大量积累,达到更高层次的认识和飞跃。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一致是中医治疗的根本,既然临床用方(药)离不开证,那么方证之间就会存在一种特殊的对应关系 。从科学发展及临床治疗要求来看,中医学的确需要构筑一种全新的方证论治体系。这个体系应是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从定性到定量,从模糊到精确的辨证论治体系。这一要求,与复杂巨系统所特有的科学理论、专家经验(历代医家的临床有效治疗)和定量分析方法不谋而合[27]。复杂系统理论将会破解中医方证体系中目前尚未可知的系统。著名的复杂系统研究者、遗传算法的发明人霍兰教授认为,许多的复杂系统存在着杠杆支点一个小的输入会产生巨大的、可预期的直接变化,它提供我们改变系统行为的机会[28]。本项目组王建红等从肾阳虚引起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生殖内分泌功能改变入手,将典型方剂与证候右归丸与肾阳虚证联系起来,建立方证系统的动态模型,观察右归丸对肾阳虚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生殖内分泌功能的影响,在这个动态模型中,分析中药复方中各组成药物在调整病证机体中的相互作用与地位,发现配伍规律,优化配方;又借助中药的信息载体作用,获得肾阳虚证本质的认识,通过“证”解析“方”,又通过“方”解析“证”,建立了中医方证研究的新方法。
5 小结
方证是中医辨证体系的核心问题,从古至今都是医家比较重视的理论。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方证研究取得了很大进步。方证相关性研究的基本理论在不断发展完善;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在客观化规范化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使中医的方证更加具体明确,也丰富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内容;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日益进步使方证和生命科学更加有效地结合、促使尽快实现中医现代化;熵理论、复杂系统理论等理论的成熟将会为中医方证研究提供新的方法论的指导,揭示其深层次的科学内涵。以方证这样一个有着长期积累和深厚理论基础、有希望在新的条件下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中医基本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将会加速中医药的发展和创新,为中医药现代化打开一个崭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俞雪如.柯琴 “以方名证”思想对吉益东洞“方证相对说”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15(2):12.
[2] 李国臣,王冠民,崔文艺.胡希恕方证辨证说略[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3,37(10):39.
[3] 邓铁涛.再论辨证论治[J].新中医,1999,31(4):8.
[4] 金海浩.中医学的方证相应论[J].黑龙江中医药,2005,1(1):45.
[5] 张兰凤,王 阶,王永炎.方证对应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1):8.
[6] 司端圣,尚海峰,石洪超.方证从化学说理论探索[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7):25.
[7] 司端圣,尚海峰.方证从化学说理论与实践探索[J].泰山卫生,2001,25(2):32.
[8] 刘丽娜.浅议受体学说与方证从化学说[J].光明中医,2004,19(2):42.
[9] 骆欢欢,邓高丕.妇科血瘀证治疗的客观化研究[J].中国医药卫生,2005,6 (1):64.
[10] 杨丁友,段学忠.冠心病心虚证不同证型与血小板活化分子CD62P及CD63表达的关系[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1,8(5):293.
[11] 徐 征,吴承玉.中医肺系证的规范化研究探讨[J].吉林中医药,2004,24(7):1.
[12] 李瀚曼,张六痛,梅家俊,等.“肝肾精血亏虚”大鼠动物模型的建立[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4):51.
[13] 刘红林,程牛亮,赵建滨,等.中药复方补益剂对不同细胞生长影响的实验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36(3):312.
[14] 贺双腾,蒋士生, 蔡光先,等.补肾醒脑解毒方对培养神经元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后NGF和BDNF基因的调节[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0,4 (6):22.
[15] 凌云彪,邱万寿,褚忠华,等.不同途径制备的中药复方“肝纤方”含药血清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的不同影响[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4 ,10(21):1165.
[16] 孙饶鸿,蔡 宇.消瘤饮的抑瘤作用及其诱导凋亡和b a x基因表达影响[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3,3(16) :1152.
[17] 余宗阳,杜 建.蛋白质组学与中医证实质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9):844.
[18] 谭文斌,朱定尔.迎接21世纪生命科学的新时代基因组与蛋白组计划时代[J].医学与哲学,1998,19(9):499.
[19] 植瑞东,何夏怡.人类基因组计划简介[J].中国检验医学与临床,2004,5(1):35.
[20] 于成瑶,王硕仁,赵明镜,等.心梗后心衰-心气虚病证大鼠模型梗塞区能量代谢功能基因差异表达谱的特征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6):422.
[21] 骆建新,郑崛村,马用信,等.人类基因组计划与后基因组时代[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3,23(11):87.
[22] 王米渠,许锦文,林 乔.中医研究与基因组学及基因芯片技术[J].江西中学院学报,2002,14(3):1.
[23] 王米渠,许锦文,林 乔.分子生物学新技术在中医学研究中的运用[J].成都医药,2002,28(5):293.
[24] 杨洪军,赵亚丽,刘艳娇,等.“熵”在中医方证研究中的运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9):17.
[25] 刘曾荣,李 挺.复杂系统理论剖析[J].自然杂志,2004,26(3):149.
[26] 钱学森,于景元,戴汝为.一个科学新领域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J].自然杂志,1991,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