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设计课程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设计课程总结范文1
课程设计是每一个大学生在大学生涯中都不可或缺的,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实习又是对每一位大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一种拓展手段,它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不仅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增战了自己的见识,也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我们走向以后走向工作岗位的奠基石。
一、实习目的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针对于此, 在经过相应的课程如《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等课程的系统学习之后,可以说对计算机网络已经是耳目能熟了,所有的有关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都基本掌握了,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我想我肯定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自认为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在这里只能成为空谈。于是在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认为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际的网络设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
二、实习的过程
计算机网络的设计是一个要求动手能力很强的一门实践课程,在课程设计期间我努力将自己以前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程设计期间能够遵守纪律规章,不迟到、早退,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一共完成了11个实验,分别是1.制作直通电缆和交叉utp、2.交换机console口和telnet配置、3.交换机端口和常规配置、4.虚拟局域网vlan配置、5.路由器console口 telnet配置方法和接口配置、6.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7单臂路由配置、8.动态路由协议配置、9.ppp协议配置、10路由器访问控制表(acl)、11.网络地址转换(nat)。
在制作直通电缆和交换utp的实验中,我起初不能完全按照要求来剪切电缆,导致连接不通,后来在同学的帮助下,终于将实验完成。
在做到单臂路由配置和动态路由协议配置的实验,由于自身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忘掉了一些理论知识,在重新翻阅课本和老师的指导之下,也成功的完成了试验。
从抽象的理论回到了丰富的实践创造,细致的了解了计算机网络连接的的全过程,认真学习了各种配置方法,并掌握了利用虚拟环境配置的方法,我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完成实验,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学习网络电缆的制作等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实践技能。
设计课程总结范文2
【关键词】职业能力;商业银行;柜台业务;课程设计
“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是金融类专业在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专业改革中从商业银行会计课程中分离出来的一门核心课程,课程的目的是在学生掌握初步的金融理论知识和经过基本的财经技能训练的基础上,通过在仿真的商业银行工作场景中运用仿真的商业银行业务软件进行仿真的商业银行业务操作,训练学生熟练从事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的能力。我们在设计该课程时,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原理,消化吸收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企业项目课程”的开发方法,将原来“商业银行会计”课程中混淆在一起的“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两种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进行分离,以柜台业务人员实际从事的“业务核算”和“柜台服务”工作为基础进行系统化的设计和安排,最终形成了一门学习过程与模拟工作过程一体化、教室与实训室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省级精品课程。
一、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1.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
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岗位是高职金融类专业毕业生进入商业银行工作的初始就业岗位,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原理,该课程应该以完成商业银行综合柜台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岗位的工作内容作为教学内容,以商业银行综合柜台岗位处理业务的工作顺序来组织教学过程,以具备商业银行营业部工作环境并配备商业银行营业部相同的设备和软件的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实训室作为上课场所,以有商业银行柜台工作经历的教师参与的“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作为课程教学团队,采用教、学、练三者结合以练为主的教学方式,以对处理商业银行柜台业务速度和准确度的检验作为成绩考核的主要方式,考核标准参照银行评定柜员等级的标准制定,最终目的实现基本不需经过任何其他培训直接上岗。
2.课程设置的依据
本课程设置的依据是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岗位工作任务对职业能力的需要,教学项目设计的依据是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岗位的工作项目,学习性工作任务设计的依据是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岗位工作任务,教学场所建设的依据是商业银行基层营业场所的业务环境,课程开发的主体是在学校与商业银行合作基础上的行业专家和专职教师共同组织的团队,课程开发的全过程自始至终贯彻基于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工作过程的思想,课程开发的立足点是广泛的行业岗位调研和行业专家岗位工作任务分析。
3.课程内容的确定
课程教学内容根据完成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岗位工作任务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以及行业发展的需要来确定,具体内容涵盖银行柜员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根据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完成存款、贷款、银行卡和各种中间业务的柜面操作等工作任务的需要,本课程设置了相应的教学项目。在每个教学项目中,再根据工作步骤或业务类别设置相应的模块,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全面地模拟综合柜台岗位的业务操作。课程的全部内容就是完成根据八个工作项目设置的教学项目,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学习性工作任务就是按照真实业务工作同样的要求完成每一笔具体的柜台业务。每一个教学模块都是对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和态度的培养三者的有机结合,在讲授操作过程的同时进行动手操作训练,在训练的同时强化风险防范的意识和优质服务的理念。课程中的理论、法律、规程等知识点分别与对应的实践相结合,分解到相应的操作过程中。
4.课程内容的组织
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工作内容的逻辑顺序为依据,在项目顺序上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并由简单业务到复杂业务循序渐进地编排,在每个项目的模块安排上根据柜员接待顾客的工作顺序的时间先后来确定教学内容的先后,同时也适当考虑了教学规律的要求。在具体操作训练上,根据柜台业务工作场景设置教学场景,根据柜台业务操作规程来设置学习性的工作任务。
二、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1.依据银行综合柜员的岗位工作任务选取课程教学内容
商业银行综合柜员的工作特点是面向客户处理大量重复的业务,我们根据工作任务将这些业务归纳为8个工作项目,并根据这些工作项目将课程内容划分为8个教学项目,即日初处理、个人储蓄业务、对公存款业务、贷款业务、银行卡业务、结算业务、中间业务、日终处理。为实现课程目标,我们把完成岗位工作任务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融入8个项目之中。在课程标准中根据工作内容确定的课程内容见表1。
2.依据银行综合柜员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和教学的规律组织与安排教学内容
首先,根据银行临柜柜员的工作内容来组织教学内容。从行业岗位的实际情况看,日初处理、个人储蓄业务、对公存款业务、贷款业务、银行卡业务、结算业务、中间业务、日终处理等是银行柜员最重要的工作项目,这些工作项目有一些是有工作顺序上的先后继起性的。如:日初处理是柜员早上第一件处理的事情,日终处理是柜员下班前最后处理的事情。有一些项目在时间上可能相互交叉完成的,如:个人储蓄业务与银行卡业务,但是同一个项目的操作步骤必然有先后的顺序。因此,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一方面要考虑实际工作中项目完成时间的先后,另一方面要考虑每一个项目中各子模块工作步骤完成的先后。
其次,按照柜员服务于客户的操作流程来组织和安排教学过程。实际工作中柜员要面对不同的客户,而不同的客户需要提供的服务各有不同。我们在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时将不同的业务类型归入不同的项目,将相似的业务归入同一个项目的不同模块,每个模块按照银行柜员的业务操作流程来安排教学内容。例如,银行柜员为个人客户开立活期账户业务,我们将其归入项目2“个人储蓄业务”,安排在模块1“活期储蓄业务”中,按照业务操作流程组织的教学流程是:提请客户填写开户申请书――审核客户身份证件和资料――点收现金――系统操作――打印凭条――客户签字――打印存折并签章――送别客户。
第三,按照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操作技能相融合来安排和组织教学内容。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理论知识都是体现在各个操作模块中的,如果按照传统的做法先讲理论后讲实践,学生由于没有感性认识,很难深入理解这些理论。如果将实践技能全部学完再讲理论,则学生在做实践项目时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们的做法是将相关理论教学的内容嵌入各个相关工作项目中,穿插到具体业务办理中。例如:我们在讲述银行柜员为客户办理个人储蓄业务时,针对不同的储蓄类型(例如普通活期、整存整取、定期、定活两便、通知储蓄、教育储蓄等),分别介绍该类型的储蓄的特点、适用范围、业务流程及相关规定,在穿插介绍(上接第316页)理论知识的同时,我们让学生进行大量的模拟业务操作,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三、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
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是一门与银行柜员实务操作紧密联系的课程,由于银行柜员的业务操作过程具有较好的可模拟性和可移植性,这为我们在教学中实现工学结合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本课程通过模拟的项目教学、真实的项目操作和半年顶岗实习的完整的教学过程,较好地保持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初步形成了以任务驱动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第一,将工作项目移植到课堂,实现课堂与实训室一体化。根据银行柜员每天从日初处理、日间处理到日终处理的业务流程,我们将涉及的工作项目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组织到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每一次课堂教学安排上,也依次要进行日初处理、日间业务办理和日终处理操作。课堂教学的过程主要就是做的过程,这就决定了这门课程不可能在普通教室完成,因此,本课程全部安排在“银行综合柜台业务的实训室”组织教学。这也就决定了建设专门的实训室是开设本课程的必要条件。
第二,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主导教学过程,保证教学与工作的一致性。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过程中,学生需要面对的是每一个工作项目,是完成工作项目的工作任务,课堂推进的主导力量是学生对完成工作任务的方法的寻求,教师只是学生的引导者和课堂的组织者,是导演而不是主演。对每一个具体项目,老师只作基本的讲解,给定与实际工作岗位相同的工作任务,指出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方法和过程,让学生自己动手,把每一项任务完成。
第三,通过模拟项目与真实项目之间、课程教学和社会实践之间、工作与不同课程之间的工学交替,实现教学向工作岗位的迁移。通过模拟的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项目课程、金融项目中心实训及半年的顶岗实习之间的交替,实现课程教学与真实工作项目的交替。为了实现真实项目教学,我们在模拟实训室的基础上成立了“金融项目中心”、“项目工作室”等做真实业务项目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学生通过“金融项目中心”为全校师生服务各项银行业务,可以在完成真实的银行工作岗位任务中得到锻炼,学生在这里进行的是“真项目真做”或者利用复制项目进行的“真项目假做”,这种真实项目教学是与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的模拟项目教学同步交替进行的。该课程完成以后,后继的半年顶岗实习及其他的实践活动的交替是在三年的周期中进行的工学交替。
四、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的特色与创新
得益于我院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被列入国家示范建设院校重点建设项目的机会,本课程得以进行系统的设计和全面的改革,本课程的改革和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课程改革经过了系统的设计和整体的推进。课程教学项目设计、配套的实训室建设、教材建设、金融项目中心运作、教学方法的改革等是在围绕学生适应初始就业岗位(柜面业务)需要的一个统一目标下整体协调推进的,没有实训室的建设就没有一体化的课程,没有项目化教材的支撑就难以将项目教学落实到课堂,没有项目中心的运作就没有真实的柜台业务的开展。在课程改革中为了保证改革的整体推进,不少工作在国内是属于开创性的,例如:实际工作中的银行柜台都是可以现场为客户开办银行卡的,我们在实训室建设过程中发现当时国内没有一家软件公司的教学用柜台业务软件支持读卡器,为了保证在这个环节仿真教学的实现,我们与深圳智盛软件公司合作,在2个月之内很好地解决了在B/S结构的软件上实现对终端读卡器的支持和与数据库的衔接问题。
二是课程开发体现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思想。在本课程开发之前,柜台业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分散在商业银行会计、商业银行业务等课程之中,似乎很多课程都讲到这个岗位,但是没有一个课程能够完整地训练学生从事柜台工作的能力,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初始就业岗位的需要。为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我们从岗位调研入手,以与岗位零距离对接为目标。最终实现了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极大提升。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行业调研、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工作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换、课程标准的制定、教学项目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资源的组织、教学效果的检验等环节虽然不一定符合国外标准的课程开发模式,但是都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原理,并且结合了本专业和本地的实际。课程开发“基于工作过程、高于工作过程”,积累了适应本专业和本地特色的课程开发经验。
三是课程开发和教学过程中从多个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工学结合的尝试。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围绕工作岗位要求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岗位工作内容确定教学内容,根据岗位工作过程组织教学过程,参照岗位考核标准确定学习成绩检验标准等都体现了教学与工作的结合;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广泛吸收行业专家参与,尤其是一线业务骨干的参与,保证了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理念的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场所不拘泥于课堂,学生和老师走进社会走进市场,行业专家走进校园,课程与工作实际联系非常紧密;为实现课程教学中的工学结合,我们在课程开发期间从银行引进了两位从事过综合柜台业务的专业人员作为专业教师,她们虽然学历不高、职称较低,但是,其丰富的柜台工作经验正是本课程所急需的。
四是课程教学形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场景训练”的特色。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场所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实训室从外面看仿佛是一家商业银行的营业场所,但从内部布局看又是一间便于组织教学活动的一体化教室。配备的软件从教学角度看是一个训练工具,从实操角度看与商业银行柜台正在使用的软件高度仿真。教学活动进行时,从外面看仿佛是银行工作人员在忙碌地工作,从里面看则是教师指导学生按照工作过程组织教学过程。本课程根据银行柜员的工作任务确定工作内容,依据工作内容确定学习内容,根据学习内容确定教学项目,依据教学项目设置情景训练。在总结提炼各家银行基本柜台业务规程的基础上,设计编制了银行一线业务操作流程图,依托流程图进行实训环节教学。本课程教学所使用的存折、银行卡、凭证和账簿、印章,是课程组专程到商业银行进行实地考察后进行设计的,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同时跟踪银行业务的变动,及时作相应的调整。在场景训练的实施过程中,老师是组织者,学生是实施者,学生根据仿真的银行柜面业务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步骤来进行模拟实训。与其他金融专业课程比较,本课程的教学已经形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场景训练”的特色。
注:本文是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院校重点建设项目”的成果之一,文章基于国家示范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项目、广东省精品课程“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建设项目的建设实践。
作者简介:
设计课程总结范文3
【关键词】装焊夹具;一体结构;双V型滑轨;定位夹紧
1 选题理由
SY1041双排座驾驶室焊接总成是由地板焊接总成、前围总成、后围总成、中门柱总成和顶盖总成五大部件装焊而成。驾驶室装焊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前围板左、右总成,前、后车门总成的装配,门缝间隙的大小和驾驶室的外观质量,因此说驾驶室焊接总成的装焊是驾驶室生产的关键工序。长期以来,由于双排座驾驶室焊接总成的装焊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造成驾驶室门口尺寸超差,影响驾驶室焊接总成的装焊质量。而造成这一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现双排座驾驶室焊接总成装焊夹具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而且随着产品产量的逐年增长,这一问题就更加突出,故需对现双排座驾驶室焊接总成装焊夹具进行改进设计。
2 现双排座驾驶室焊接总成装焊夹具存在的不足:
(1)由于装焊夹具前、后门胎分开,各用有一个气缸推动,造成装焊过程中,中门柱总成装焊偏移不正,驾驶室门口尺寸超差;
(2)由于装焊夹具滑轨短和滑轨的结构型式(见附图),夹具推进后前、后门胎发生向后倾的现象,造成装焊夹具本身定位不准;
(3)由于装焊夹具上装焊前围总成时,前围(中)没有定位装置,造成装焊时前围(中)偏移,影响前围板左、右总成的装配;
(4)装焊夹具采用的是手动夹紧方式,不仅工人劳动强度大,而且夹紧工作后效果不佳;
(5)由于装焊夹具气缸行程小,夹具回位后,夹具宽度与双排座驾驶室焊接总成宽度相差不大,造成驾驶室焊接总成装焊后,在吊出装焊夹具时有时碰到装焊夹具上。
3 双排座驾驶室焊接总成装焊夹具的改进
(1)装焊夹具左前门与左后门,右前门与右后门均采用一体结构,用一个气缸推动;
(2)装焊夹具上的滑轨加长,滑轨的结构型式采用双V型;
(3)采用气动夹紧方式;
(4)增设防止前围(中)偏移的定位装置。见附图;
(5)地板焊接总成与中门柱、后门柱下端搭接处增设弹簧压紧装置;
(6)在装焊夹具上前围总成风挡口处增加定位、夹紧装置;
(7)增大装焊夹具回位后宽度。
4 双排座驾驶室焊接总成装焊夹具改进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4.1 从装焊夹具结构型式上看
装焊夹具采用左前门与左后门,右前门与右后门均为一体结构,用一个气缸推动的方式,可保证中门柱总成装焊位置的正确和驾驶室门口尺寸,提高双排座驾驶室焊接总成的装焊质量。这种结构对保证驾驶室的前、后门门口尺寸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2 从装焊夹具滑轨的结构型式上看
现双排座驾驶室焊接总成装焊夹具推进后,夹具前、后门胎发生向后倾的现象,造成装焊夹具本身定位不准,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装焊夹具滑轨短和滑轨的结构型式造成的。故改进后的装焊夹具需把轨道加长,滑轨的结构形式采用双V型。这种结构定位准确、可靠,可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是切实可行的;
(1)从装焊夹具夹紧方式上看
装焊夹具采用气动夹紧方式,不仅可以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对保证双排驾驶室焊接总成的装焊质量至关重要。气缸可采用江都气动元件等厂家生产的气缸,这种气缸体积小,安装方便,灵活可靠,故装焊夹具采用气动夹紧方式是切实可行的;
(2)从地板焊接总成与中门柱、后门柱下端搭接处增设了弹簧压紧装置,以及增设防止前围(中)偏移装置上看:
在装焊夹具上增设此种装置,可解决在装焊过程中前围(中)偏移,及门口尺寸超差现象。这一点在现双排座驾驶室装焊夹具上试验已经得到证明;
(3)从在装焊夹具前围总成风挡口处增设定位夹紧装置上看
现双排座驾驶室焊接总成装置夹具由于在前围总成风口挡出没有定位夹紧装置,故在装焊过程中需用钩子把前围(中)往下拉,使之与地板贴合时造成前围风口挡变形,影响风口挡玻璃的装配。在装焊夹具上前围总成风挡口处增设定位、夹紧装置。这样在装焊时,虽然用钩子把前围(中)往下拉,但由于前围总成风挡口处有定位装置,风挡口就不会变形,这样起到了保证前围总成风挡口尺寸的作用,是切实可行的;
(4)从增大装焊夹具回位后宽度上看
增大装焊夹具回位后宽度,可以保证驾驶室焊接总成在装焊后吊下装焊夹具时不发生磕碰划伤现象。
5 预计经济效益
(1)装焊夹具采用前、后门为一体结构,改变装焊夹具滑轨结构型式及采用气功夹紧方式后,可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双排座驾驶室焊接总成的前、后门门口尺寸。预计装配前、后门总成每台车可节约修整工时0.3小时,按年产量3万台双排座驾驶室计算,年节约价值为:0.3×8×30000=7.2(万元)。
(2)在装焊夹具前围总成风挡口处增设定位夹紧装置后,保证了前围总成装焊后前围(中)不偏移,使装配前围板左、右总成每台车预计可节约工时0.25小时,按年产量3万台双排座驾驶室计算年节约价值为:0.25×8×30000=6(万元)。
(3)在装焊夹具前围总成风挡口处增设定位夹紧装置及增大装焊夹具回位宽度,可以起到保证驾驶室风挡口尺寸,防止驾驶室磕碰划伤的作用。具体节约的修整工时这里就不做计算了。
设计课程总结范文4
一直以来,许多教师认为“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的“任务”应该由任课教师根据当前教学主题或目标设计提出,并针对所提出的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分析任务并给出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步骤和结果。其实,这种理解不全面,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任务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任务的设计过程中应该转变思维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任务的设计。在教学开始前可以与学生代表进行探讨,综合考虑专业教学的需要、课程本身的需要、社会职业岗位技能培养的需要,了解学生知识结构层次现状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使任务具有探究性、创造性和生活性。
二、农业推广课上师生共同设计任务
1.农业推广课程性质。
农业推广学是一门建立在心理学、行为学、经济学、营销学、传播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基础之上的一门边缘性、交叉性、应用性学科,主要研究农业推广人员如何对农民进行组织、教育、咨询、服务,使其改变行业,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传播扩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学科。农业推广对于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实现,提高我国农业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高等职业院校开设农业推广课程的专业。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的农学、茶叶栽培、设施农业、作物栽培、园艺等多个专业均开设农业推广课程。
3.职业院校开设农业推广课程的目的。
农业推广课程主要包括农业推广的涵义、发展史,以及农业推广的原理和方法、组织管理等。高等职业院校开设该课程旨在培养农业推广机构基层推广及管理工作的高等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可以使得农业院校的学生可以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在实际农业生产中,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教学目的是通过系统的多种教学活动和手段,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农业推广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加深对我国农业推广理论和实践的理解,学会灵活改变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提高基层实际推广工作水平和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工作能力。
4.农业推广课上师生共同设计学习任务。
(1)教师设计部分。综合考虑农业推广学科性质、高等职业院校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学生所在专业、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特点及教学任务设计的原则,笔者在农业推广课程授课过程中采取了师生共同对教学任务进行设计的方法。即教师将整门课程的知识点设计为一个符合课程需求的、规定了教学范围但不指定具体名称的综合性较强的教学任务(×××地×××项目的推广),这一综合任务又下设若干子任务:①农业推广人员角色认识;②×××地农业推广项目的选择与确定;③×××农业推广项目的实施;④×××农业推广项目的总结评价;⑤×××农业推广项目成果报奖。整个学科的知识点分别穿插于若干个子任务中。(2)学生具体设计任务及实施。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农业推广人员角色扮演的身份及工作性质与程序;然后结合社会岗位需要、个人兴趣爱好、农业专业知识掌握情况、本课程知识点、当地自然与社会条件等综合分析选择确定农业推广项目,并撰写推广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确定了具体推广项目后的工作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自选项目的复杂程度、当地农民素质条件,以及硬件设施等选择确定项目的推广模式与方法,并撰写推广项目实施方案,模拟推广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农民的采纳情况随时应变使用多种方法,并锻炼学习人际交往及演讲的沟通、交流、语言技巧;项目推广演练结束后,学生需要进行双重总结与评价,一重总结为对自身所选项目及推广情况进行专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综合总结评价,并撰写总结报告,二重总结为学生之间相互对课堂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总结在评价过程中相互取长补短;最后,学生们需要撰写推广项目成果请奖申请书,学习推广项目的报奖流程。
5.师生共同设计学习任务的学习效果。
设计课程总结范文5
关键词:工程案例教学;机械设计;应用
作者简介:于克强(1978-),男,黑龙江海林人,黑龙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陈国辉(1979-),男,山东烟台人,黑龙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2)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科技大学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Y13-6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9-0080-02
机械设计课程是高等工科学校机械类本科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是学习专业课程和从事机械产品设计的必备基础。它对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程以机械系统设计为主线,打破传统机械原理课程和机械设计课程的界限,从认知规律出发进行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的整合与提高,使基本机械设计知识完备,突出创新设计和现代机械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的训练。机械设计课程的培养目标是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机械设计课程和其他先修课程最显著的区别是实践性非常强,绝大多数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因此很多内容只有结合工程实际的案例讲解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一、工程案例教学的特点
工程案例教学的最显著特点是利用工程实际、日常生活实际中典型机械或典型机械的零部件作为讲解相关机械设计内容的一种案例,然后通过案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达到使学生牢固掌握相关内容的目的。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成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以教定学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探索创新的新型的学习模式。工程案例教学的特点总结起来有三个特点,即:直观性、典型性、系统性。[1]
二、工程案例教学在机械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1.机械设计课程工程案例教学的步骤
(1)工程案例教学前期准备阶段。前期准备阶段包括教师的准备工作和学生的准备工作两个方面。教师的准备工作是精选工程案例,认真了解学生的背景与学习状况,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营造适于讨论的教学气氛,制定工程案例教学进行的计划,并且对于工程案例教学法进行的模式、应该注意的事项以及学生可能会有的反应应事先做好充足的准备与规划。另外,教师应提前给学生列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准备工作。学生的准备工作是学习前熟悉案例相关的知识点、阅读案例材料,查阅指定的资料和读物,搜集必要的信息。学习中要参与案例的讨论,积极思索,初步形成关于案例中的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学习后要能与同学分享学习的心得。
(2)工程案例教学讨论阶段。讨论阶段包括班级小组讨论和班级集中讨论两个过程。班级小组讨论是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小组成员要多样化,这样他们在准备和讨论时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就多些,学员对案例的理解也就更深刻。通过小组讨论明确小组成员各自的任务,小组成员以自己有效的方式组织活动,教师不进行干涉。班级集中讨论是工程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一般按摆事实、找问题、查原因和做决策这几步进行。[2]班级所分的几个小组各派出1个代表陈述本组对案例的分析和结论,发言时间控制在10分钟,每个小组发言后都应该解答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在课堂讨论结束前,教师要结合课程教学的内容说明该案例所涉及的课本理论,还应就教学目的进行讲解说明,并就有关要点归纳总结。
(3)撰写总结报告阶段。总结报告是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和教师最后总结的内容写一份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内容一般由设计思路、基本步骤、得出的结论等构成。
2.机械设计课程工程案例教学的应用
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之一。案例选择要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和专业培养方向,并考虑学生的现状和特点。[3]下面就以机械设计课程中的锥齿轮部分教学实例说明工程案例教学在机械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齿轮传动部分内容是机械设计课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在以往内容的讲解过程中直齿轮和斜齿轮部分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容易一些,但是锥齿轮部分由于应用相对较少,而且结构相对复杂,所以学生对锥齿轮的内容掌握有些困难。
(1)前期准备阶段。案例选用以往完成的项目中升降机部分为例。该装置是摇动手柄通过锥齿轮将水平运动变为竖直运动,然后通过梯形螺旋机构来使上端转台上升或下降。升降机部分平面图见图1。
授课班级为机电1班,班级共35人。班级大部分学生学习很认真,中等生占70%左右。根据班级学生学习情况将班级分为5组,每组7人,让学生主要针对机构中锥齿轮的工作情况讨论锥齿轮的结构、特点、定位、安装注意事项以及轴交角的作用等内容。在讨论前给学生提出两个思考题:若由安装或制造误差导致两轴心线不垂直即两锥齿轮轴交角∑≠90゜怎么处理?水平轴为什么设计成锥齿轮轴的形式而不是设计成用键联接的形式?另外,让学生预先了解该装置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以及锥齿轮在装置中的作用,并准备好工具进行拆卸升降机。
(2)讨论阶段。首先进行小组讨论阶段,每个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管理,小组里每个成员都要发表意见,针对不同意见进行讨论,然后由组长再进行整理总结拿出最后意见和结论。班级集中讨论阶段主要是将班级的这五个小组集中在一起,让他们每组的组长阐述本组的意见和结论,找出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于不同点再进行讨论得出最后的结论,并记录讨论过程。讨论后教师针对讨论情况作出归纳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详细讲解有关锥齿轮传动的理论知识。
(3)撰写总结报告阶段。学生根据讨论的过程记录、讨论的结果和教师最后总结的内容写一份包含设计思路、基本步骤、得出的结论等内容的总结报告。
3.工程案例教学方法应用注意事项
(1)好案例是提高工程案例教学效果的基础和前提。在选择案例时一定注意案例的内容和机构要与授课内容紧密相关,且原理和结构简单,学生容易理解,最好是能使学生感兴趣的案例,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工程案例讨论要注重过程。学生由于学习成绩的好坏或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所以对案例的分析程度和结论会有很多不同点,教师应做好启发、引导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消除紧张心理,使学生大胆参与案例分析、讨论。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过程中,即使学生的分析、回答是错误的,教师也不应急于纠正,而是尽量让学生自己通过讨论、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3)要针对讨论过程进行评价。案例分析过程的评价要主要针对讨论过程进行评价,而不能只从最后的结果得出评价结论。主要是针对学生讨论过程中发言次数、认真思考程度、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最后总结报告等内容进行分项打分,最后得出总成绩。
三、工程案例教学在机械设计教学中的意义
工程案例教学引入很多科研项目和工程上的一些应用实例。这些都是和所讲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通过案例分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活学活用所学的知识。
工程案例教学提供了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陈述和表达自我思想和观点的机会。学生们在所有案例讨论中了解到所学知识的一些工程应用,无疑对他们将来的职业生涯会有很大帮助。
工程案例教学改变了以往教师一言堂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教学实践表明,工程案例教学缩短了理论教学与生活实际的差距,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并可实现三方面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的能力。通过在黑龙江科技大学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表明工程案例教学的融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和实践动手能力,在学校举办的慧鱼大赛中学生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金晓怡.机械设计课程案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机械制造与研究,2011.6(3):73-76.
设计课程总结范文6
1.农业推广课上的任务驱动教学。
师生共同设计任务。(1)教师设计部分。综合考虑农业推广学科性质、高等职业院校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学生所在专业、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特点及教学任务设计的原则,笔者在农业推广课程授课过程中采取了师生共同对教学任务进行设计的方法。即,老师将整门课程的知识点设计为一个符合课程需求的、规定了教学范围但不指定具体名称的综合性较强的教学任务(×××地×××项目的推广),这一综合任务又下设若干子任务:①农业推广人员角色认识;②×××地农业推广项目的选择与确定;③×××农业推广项目的实施;④×××农业推广项目的总结评价;⑤×××农业推广项目成果报奖。整个学科的知识点分别穿插于若干个子任务中。(2)学生具体设计任务及实施。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明确农业推广人员角色扮演的身份及工作性质与程序;然后结合社会岗位需要、个人兴趣爱好、农业专业知识掌握情况、本课程知识点、当地自然与社会条件等综合分析选择确定农业推广项目,并撰写推广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确定了具体推广项目后的工作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自选项目的复杂程度、当地农民素质条件,以及硬件设施等选择确定项目的推广模式与方法,并撰写推广项目实施方案,模拟推广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农民的采纳情况随时应变使用多种方法,并锻炼学习人际交往及演讲的沟通、交流、语言技巧;项目推广演练结束后,学生需要进行双重总结与评价,一重总结为对自身所选项目及推广情况进行专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综合总结评价,并撰写总结报告,二重总结为学生之间相互对课堂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总结在评价过程中相互取长补短;最后,学生们需要撰写推广项目成果请奖申请书,学习推广项目的报奖流程。
2.农业气象课上的任务驱动教学。
(1)教师单独设计任务。教师将学生所学专业目标与农业气象课程目标充分结合,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为基础,对整门课程设置了总体目标任务“×××省农业种植业区域规划”,课程总任务下设支撑典型任务共7个:①×××省各地农业气候资料及代表性农作物种类资料搜集;②光照对农作物生产的作用及影响;③温度对农作物生产的作用及影响;④水分对农作物生产的作用及影响;⑤风对农作物生产的作用及影响;⑥×××各地农业气候资料及代表性农作物种类资料分析;⑦观测不同作物的农田小气候特征。(2)任务实施过程。教师在第一次课上对任务的实施过程、学习过程中使用的参考资料、学习提示等简要向学生进行说明,学生课下个人完成并小组汇总分析,第二次课上时间一分为二,前半部分时间为学生对课下学习结果进行展示,老师随时点评指导,后半部分时间由教师下达下一个任务,依次类推,直到学期结束,完成全部的典型学习任务。最后,师生共同汇总各典型任务结果并分析,完成课程总任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通过中国期刊网、中国优秀硕博士论文文库、高校图书馆期刊资料室资料进行检索,收集相关文献资料。
2.问卷调查法。
两门课程在学期结束后都对该班36名同学发放了调查问卷表,两次共收回问卷调查表72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3.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图表制作和统计。
三、教学效果对比分析
两门课程结束后,都对该班学生进行了课程学习效果问卷调查,发放问卷调查表内容完全一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资料查阅能力、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掌握全面程度、综合素质提高程度等方面入手调查。
1.学习兴趣有无对比。
农业推广课程:学生有学习兴趣问卷36份,比例100%;无学习兴趣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学生有学习兴趣问卷28份,比例77.8%;无学习兴趣问卷8份,比例22.2%。
2.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提高对比。
农业推广课程: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问卷34份,比例94.4%;没提高问卷2份,比例5.6%。农业气象课程: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问卷26份,比例77.8%;没提高问卷8份,比例22.2%。
3.资料查阅能力提高对比。
农业推广课程:提高了资料查阅能力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提高了资料查阅能力问卷34份,比例94.4%;没提高问卷2份,比例5.6%。
4.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对比。
农业推广课程:提高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提高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
5.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对比。
农业推广课程: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问卷24份,比例66.7%;没提高问卷12份,比例33.3%。
6.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农业推广课程:提高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提高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问卷30份,比例83.3%;没提高问卷6份,比例16.7%。
7.专业知识掌握全面程度对比。
农业推广课程:专业知识掌握全面问卷36份,比例100%;不全面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专业知识掌握全面问卷30份,比例83.3%;不全面问卷6份,比例16.7%。
8.综合素质提高程度。
农业推广课程:提高综合素质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提高综合素质问卷29份,比例80.6%;没提高问卷7份,比例19.4%。农业推广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与自觉性、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掌握全面程度、综合素质提高程度明显优越于农业气象课程;查阅资料能力与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相差不明显。可见,虽然任务驱动教学的优越于传统填鸭式教学,但应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根据课程需要、专业需求、社会岗位需要、个人兴趣设计任务的教学效果又比单纯由教师根据课程目标设计任务的教学效果优越。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