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劳动教育的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劳动教育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劳动教育的建议

对劳动教育的建议范文1

檀传宝:劳动教育对于今天的中国非常重要,它的重要性大体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去考虑。

第一,从社会问题的角度考虑。你会发现如今在中国,很多社会的病态都与劳动教育开展的成效不高有密切关联。比如,一些人为富不仁,一些人一心想赚快钱,还有很多人喜欢炫富,等等……这些社会乱象背后的逻辑,其实都是不劳而获或是少劳多得。或者,我们从特定角度看,很多社会病态都可以归因于与劳动有关的价值观的偏差,需要通过在全社会确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去克服。

第二,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正如你在问题中所说的,现在咱们国家的GDP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很快将会成为第一。我们的人均GDP也已超过7,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可以说整个社会包括我们的教育都处于一个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那么,当我们告别了以体力劳动为主导的旧时代之后,有一些课题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比如,随着社会越来越发达,脑力劳动的比重会不断增加,但最基本的体力劳动的成分依然存在。那么,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应该怎样去定义劳动教育所说的“劳动”呢?究竟怎样的社会安排才更有利于让人们在诙中获得尊严、拥有劳动的光荣?应当怎样让青少年乃至整个社会看到体力劳动、脑力劳动的价值与意义?直面、回应这些课题,在这个时代已经非常迫切、重要。从更积极的角度看,一个能够拥有劳动意义感的劳动者可以更愉快地生活在这个世界。让全体国民特别是少年儿童认识到劳动的意义,从而愉快地劳作在共和国的大地上,这对于新时代中国人生存质量的提升更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三,从教育本身的角度考虑。我们强调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一方面,根据马克思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念和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社会主义教育本来就特别重视劳动教育;另一方面,一个最根本的理由,社会主义运动说到底是为劳苦大众主张权利的,是以承认劳动和劳动者的价值为非常重要的价值原则、教育原则的。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原则,让劳动者克服劳动异化状态,摆脱剥削压迫、过有尊严的生活,这本来就是整个社会主义运动最为根本的一个诉求。从价值体系上讲,无论是十月革命后的苏联还是今天的中国,崇尚劳动价值、追求劳动创造、尊重劳动创造的主体――劳动人民,都一直是最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在教育体系中,这可以说是社会主义教育明显区别于资本主义教育形态的标志性特征之一。所以,如果我们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办真正的社会主义教育,按照讲的“不忘初心”,劳动教育就应该引起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劳动教育的内涵可以说是十分广泛的,内容也很丰富,包括了劳动技术、社会公益劳动、家务劳动等等。在您看来,当前我国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主要应该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檀传宝:你提到的这些都是劳动教育的具体形态,但是形态的划分标准不一样,比如说以场域划分的话,就包括家务劳动、学校劳动活动、社会公益劳动等等。我更多的是想谈另外一个标准,我觉得无论是在学校、社会还是家庭中,劳动教育的内容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外显的部分,比如说在劳动过程中学一些劳动技能、产出一定的劳动产品等等;另一方面,我认为之所以要开展劳动教育,在外显的部分里面隐含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的培养。劳动教育固然要学劳动技术,应该有劳动产品的产出,但是对于学生发展来讲,最根本的目标不是要生产多少产品,而是确立劳动价值观。在的价值理论里,非常崇尚和强调的一些原则,比如说历史唯物主义学说所强调的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创造历史;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强调劳动是一切价值的基础,以及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分配原则;教育理论强调体力、脑力的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原则,等等。开展这些劳动价值观的教育对于孩子的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就是说:劳动教育要特别注意让孩子通过参与劳动实践,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学会珍惜劳动果实,尊敬劳动人民。我认为当前我国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最根本的出发点应该是这个。

:您认为劳动教育最根本的是进行劳动价值观的教育,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呢?

檀传宝:真正要把劳动价值观、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建立起来,当然是要靠学校来进行相关的教育。但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我觉得还有非常关键的一点是社会风气和家长的观念要有所改变。如果社会本身风气就不好,比如我们在网上经常看到“富二代”炫耀其不劳而获的生活,居然还有很多人羡慕不已,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想要有效开展劳动价值观教育,肯定会遇到重重阻力。另外,很多家长在心底其实并不认为劳动观念是重要的,认为只要学习好,孩子在家里就可以什么都不干。在这种情况下,谈怎么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就会很困难,因为在家庭生活中根本没有加强劳动教育的土壤。

对学校教育来讲,我觉得有两点很重要。第一,劳动教育本身要在学校的活动课程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第二,在整个学校文化中确立崇尚劳动的价值观应该成为当前学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如果学校文化里本身就存在大量不尊重劳动的现象,那就算是学校有劳动课,作用也会很有限,因为在日常生活里学生根本体会不到劳动的意义与价值。所以,我认为社会氛围的改变,包括学校文化环境的改变,在孩子成长的环境中形成一种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风气,比开设多少劳动课程更为重要。

:当前在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被弱化、被边缘化也是不争的事实,甚至还有老师将劳动作为惩罚学生的一种手段。您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改变劳动教育被边缘化、被异化的现状呢?

檀传宝:目前可以说劳动教育的异化和边缘化非常厉害。我认为主要有三种表现:

第一,把劳动看成是一种惩罚,比如迟到了罚做一周的值日等等。劳动本身是非常美好的一件事,但是当劳动和惩罚等负面心理体验建立联系的时候,就是反劳动教育而不是劳动教育。这是劳动教育的第一种异化。

第二,把劳动教育异化为学习一种技能。设想一下学生花很长时间只是学会怎么剪纸,若这一学习经历对他的课业成绩、身心健康没有太大作用,这样的劳动教育肯定会被边缘化。通过劳动生产和实践的确应该、也有可能学到某种技能,但是劳动如果仅限于技能的学习,而有些技能高考又不需要,这样的劳动教育怎么可能不被边缘化呢?

第三,把劳动教育异化为一种娱乐,比如一些毕业班学生平时学习很辛苦,所以学校会组织他们去参观一下工厂、农村,当作生活的调剂,这就更没有意义了。现在很多学校每年都会有一些劳动安排,认为这就是带着学生开展劳动教育了。其实所谓的“劳动安排”,基本就是一学期甚至一学年用一天或半天时间带学生“活动”一下,而这就同时意味着平时学生都不会做这些“劳动”的“活动”……这样的劳动教育,效果当然会极其有限。我们可以看到,上述这三种思维或异化、或窄化了劳动教育的功能。

这就回到了刚才的问题,劳动教育在学校里边缘化,甚至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劳动教育,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大家对劳动所蕴含着的最重要的教育价值没有清醒的认识。劳动教育其实有时候只是要还原某些人生的常识。例如,如果所有人都不种庄稼,面包从哪里来呢?这是常识,但问题是现在很多人会忘记,一心想着不劳而获,不愿意通过辛勤劳动去创造价值。其实,劳动教育也可以有使人愉悦的功能。但劳动教育真正的愉悦,应该是对劳动过程、劳动果实的欣赏带来的那种精神性愉悦。在帕夫雷什中学,曾经有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叫面包节。孩子们种的头一茬麦子收获以后,磨成面粉做成面包,苏霍姆林斯基会让孩子们请自己的家长来品尝。这个时候孩子们的愉快真正是劳动的喜悦――由他们亲手种植的小麦做成面包的那种芬芳,是劳动的芬芳,能够鼓励孩子以后再去进行新的劳动,而不是肤浅的认为,劳动就是我学习累了、去放松一下,那不是真正的劳动的愉悦。

:虽然一直以来学校都有开展劳动教育,比如开设劳技课、组织劳动实践活动等,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面对这种情况,您认为中小学的劳动教育究竟应该如何开展,才能够真正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呢?

檀传宝:学校劳动教育的效果不好,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教育工作者对劳动教育的本质不清楚。教师可能模糊地知道劳动教育很有必要,然后就M织学生开展几个相关的活动,但可能还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实际上劳动与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方方面面都有关系。以劳技课举例来说,如果认真去安排的话,可以大大促进孩子各科学习的内在动机。教师要让劳技课变成孩子日常学习生活的一个综合应用的领域,思考孩子在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等这些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有哪些在劳技课可以用得上?这样就既有劳动教育,也强化了孩子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内在关联。劳技课的设计应该是这样的思路,而不是只学一个剪纸或者陶艺就叫劳技课了。因此,我是主张劳技课更多的应该是校本的,学校根据孩子每个阶段的学习情况,思考哪些知识可以应用,再去设计劳技课,才是正确的思路。

学校开展劳动教育,专门的活动和课程肯定是必要的,但是不能仅仅通过这一种渠道去实现劳动教育所有的任务。如果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真正意识到劳动教育的意义,就会明白并不一定非要花很多专门的时间去完成某一个专门的活动,道德与法治、历史课、语文课、班团活动、师生交往中,都可以渗透劳动教育的理念。

除了开展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和活动,在这里我还想强调两件事。

第一,教师的教育观念要跟上去。比如现在很多老师本身已经没有劳动光荣的观念了,甚至有些老师特别羡慕那些不劳而获、挣快钱的生活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够指望他对孩子有正面的劳动价值观的引导呢?所以,教师一定要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观,这对劳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相关课程的建设要跟上去。比如说历史课,过去的历史教育特别强调劳动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那现在我们是不是也要考虑到这一点?如果历史课就只讲帝王将相,而劳动者在历史中的意义完全被人忘记,那肯定是不对的。无论是历史或其他课程,都要注重挖掘劳动教育的素材。

这两点非常关键,因为如果教师本身没有确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或者劳动教育的价值观不能渗透到学科教学里,只是偶尔带学生去专门劳动一下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是那样,可能劳动课甚至都带有反劳动的性质了――因为大家体验到的只是劳作的辛苦,却感受不到其中的价值,孩子们就更不愿意劳动了。所以归根结底,整个教育系统要确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各科教学都应该配合,再加上专门劳动教育的课程安排,才是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有效路径。

:您谈到教师对劳动教育的正确认识十分关键,那究竟如何才能够让广大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的价值和重要性,进而实践您刚才所说的劳动教育的有效路径呢?从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角度,您又有哪些建议

檀传宝:要让教育工作者对劳动教育的价值有正确的认识,我觉得应该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劳动教育要从保障社会主义教育性质这个角度去看。所有中国的教育工作者都要清楚地意识到,劳动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是保证社会主义教育性质的非常重要的方面。

第二,劳动教育要从孩子的健康人格成长这个角度来讲。如果孩子从小就抱有不劳而获的想法,他将来必定会非常自私,那样是不会真正幸福的。如果一个人一生都没有体会到劳动的意义,人生将是非常悲哀的。而引导孩子过有创造性的、充实的人生,能够拥有健康的精神人格,是不能离开劳动教育的,教师也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

第三,劳动教育要从社会改造的角度去重视。正如我刚才说的,现在有那么多社会病态其实是因为人们看待劳动的观念出了问题。要保障社会的良性发展,有良知、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就应该责无旁贷、高度重视劳动教育。

对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我也有两个建议。一方面,现在很多老师,尤其年轻老师,并不清楚究竟什么是劳动价值观,这就好比数学老师不知道数学,那你怎么教?所以广大教师需要去了解什么是劳动价值观,了解劳动价值观的内容和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当教师明白了劳动教育的价值,具体要去实施的时候,要考虑有创造性地去推进劳动教育,不能把劳动课又变成另外增加的“课业负担”,而是要思考如何把劳动教育和其他科目的学习联系起来,形成综合学习的课程形态,让劳动教育成为激发孩子学习动机、巩固学习成果的重要渠道。这种创造性不是异想天开,要与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的提升联系在一起才能够更好实现。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通力协作,但如今很多家长不重视培养孩子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习惯,“家里的活儿不用孩子做,只要好好学习就行”是很多家长仍然持有的观念。您认为应该如何改善这种局面?

檀传宝:首先还是要明确,劳动价值观教育是劳动教育的精神内核,这是一个大前提。具体到家长要做哪些改变?我认为有两点。

第一,不要把学习跟劳动看成是对立的。在我看来,其实学习也是一种劳动。家长完全可以通过鼓励孩子学习,来帮助孩子确立付出努力才能够有所收获这样的“劳动”观念。正如大人要通过劳动去创造世界,儿童要通过学习去获得成长,我们完全可以把劳动和学习建立内在联系,而不是将勤奋学习看成跟劳动没有关系的一个活动。在某种意义上,孩子如果认真学习,也可以视之为勤劳的一种表现,也是值得鼓励的。

第二,家长不能把劳动,尤其是体力劳动,看成是与儿童生活没有关系的。你所说的很多家长在家里不让孩子劳动,一方面是家长没有意识到劳动的教育意义,另外一方面是在这个少子化时代,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许多家长不舍得让孩子去做家务。那么这个时候家长就需要问自己,到底什么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如果爱自己的孩子却不考虑教育意义的话,有可能就只是一N溺爱,反而会害了孩子。所以我觉得让孩子适度地参加有意义的家务劳动,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培育儿童的责任感、主人翁意识等等。他如果什么事都不做,那怎么学习做主人呢?这就需要家长在教育观念上进行变革。一旦家长的教育观念改变了,就会自觉去考虑哪些劳动方式对孩子是合适的。我觉得安排力所能及的劳动、把学习跟劳动联系起来,是一个最为可行的选择。

:还有另一种情况,有一部分家长已经能够意识到劳动对孩子的重要性,也会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但他们是采取以劳动换取奖励的方式来鼓励孩子做家务,请问您是怎么看待这种教育方式的?

对劳动教育的建议范文2

这个思考触及的是劳动的价值实现问题。通常意义上说,学校组织的劳动,主要关注三个方面的价值实现:其一,要引导每一个劳动者,重视个体劳动价值的实现。积极的劳动态度、基本任务的完成、在劳动中体验到的成就感和个人价值实现的满足感,以上这些都是劳动所赋予个体劳动者的重要收获。其二,要在集体劳动中,进一步增进集体荣誉感,引导学生构建合作意识,善于用积极态度帮助别人。中国传统教育非常重视“合”的教育,也就是要把学生融于集体之中,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的观念。其三,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劳动实践之于自己的生命成长和适应未来生活需要所具有的长远意义和社会价值实现的必要性。

案例中教师的思想纠结点,主要是要个体价值实现,还是要集体价值的实现。以教育的眼光看,案例中劳动教育的实践存在两个或许不妥当的地方,由此造成了劳动中“个体、集体、社会”三重价值实现上的冲突性。简要说明如下:

1.班级劳动任务个体均等分,由学生独立完成,这种组织方式是否合适?

教师在活动中,较为重视的是劳动任务的完成本身,而忽视的则是这是一个教育实践活动。这或许是潜意识行为。

这次劳动分工还有第二种组织方案:把学生根据自愿和能力均衡原则分为若干劳动小组,三五人为宜。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切分劳动任务。

与个体分工比较,小组为单位的组织形式具备几个优势:(1)减缓教师在该劳动中的管理压力,提高管理效率。试想,一个班级几十人,每一个人都等着老师划分拔草的区域,这个过程是比较耗时的,客观造成怠工。(2)小组编制,容易形成小组内的个体分工,兼顾到每一个人的能力。而且便于形成互助机制,会干的可以教不会干的,形成带动力。(3)教师的监控和评价相对容易。教师一人对几十人,监控过程,这非常困难;而以小组单位劳动,教师的关注点就减少了。在个体化劳动组织中,在教师发现问题时,做出纠正和补偿,例如让快的去帮助慢的,看到态度不积极的还要进行思想教育,这让教师工作负荷很大,照顾不过来。(4)在小组内,客观形成一个教育体,在其中有人消极怠工,也会被同学指正、批评。这似乎兼管了教师的教育工作。教师一定要认识到,教育工作不是他一个人的事,形成一个教育共同体是非常重要的。

小组劳动分工的方式,主要的意义在于让个体劳动价值与集体劳动价值的实现统合在一起了。之前教师存在纠结的问题迎刃而解。

2.怎么看待学生在等分劳动任务之后的差异化表现?

案例中教师看到的个体化差异主要体现在:态度上的差异和能力上的差异。

教师最耿耿于怀的是,劳动态度比较消极的学生,他们的表现是“溜奸耍滑”。要看到,劳动教育的重点关注,也是这部分学生,以及他们好逸恶劳的思想改造。

思想的形成总是有特定的环境养成,学校教育应该营造普遍热爱劳动、热心助人的集体环境,以此来感染学生,激发其积极的心理因素。主要实现途径,建议如下:

(1)在劳动之前,应该赋予本次劳动以充分的积极的意义诠释,让学生认识到,他们的劳力付出对于全校师生享有一个美好的校园环境,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的。于是,在学生心理激发起劳动的热情,以及他们对于建设美好校园的责任感。这件事就是劳动教育,把这件事做好很考量教师本事。一定不要空洞地说教,需要以生活里有说服力的事实来阐释。

(2)劳动分工时教师刻意把劳动任务有轻重差异体现出来,以小组招标的方式,让学生以多为班级作出贡献为荣。这就是劳动竞赛的组织方式。应用好的话,可以激励学生争先劳动,不计较分工的不均等。在劳动过程中,也要做好鼓动和宣传工作,形成劳动竞赛的热潮。这有助于引导大多数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劳动中。

(3)劳动教育是一个全过程,在劳动之后也一定要有针对本次劳动的个人和小组评价、总结,对于在劳动中表现良好、乐于助人的,要以班集体的名义给予表扬。如此,让一次劳动从前期动员到过后总结成为一个教育流程,发挥最佳的教育效益。

案例中,教师思想上还有一个焦灼的地方是,现在的孩子普遍缺乏劳动观念,“溜奸耍滑”的现象不是个例。

这是现实社会环境与教育价值偏离共同造成的结果。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还属于关门经营,与社会的联系很少,社会提供给教育的资源,包括生产劳动的机会不多。现实条件下劳动教育的开展自然带有局限性,学生很难走出校门,服务社区。

国外在解决相类问题的时候,有两个基本做法:

一是,教育与社区是文化共同体,学校有责任要服务社区。因此,社区会提供很多公益性劳动机会,或有生产实习的岗位。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深入到生产一线,或者在劳动实习中增加生活体验。这一类劳动价值的实现,是不讲回报的,强调奉献精神。

二是,学生利用假日,到适宜的岗位上打工。这是一种最为真实的参与社会化劳动的形式。学生需要考虑的是,用自己的劳动来赢得相应的回报。这个价值实现是看得见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以及在劳动中需要建立的良好的人际关系等。这种独立处境下的劳动对于学生的教育是必要的。

社会化劳动,凸显出劳动的服务社会的价值。本案例中,劳动为学校环境里的劳动,与社会化劳动不同。

教师在思想中,顾及到未来学生的劳动态度的形成,以及是否可以发展出社会需要的劳动能力等,其实还不是以学校集体劳动可以实现的。而且以一次或偶然的劳动组织难于实现带有稳定基础的劳动观念和行为习惯。

对劳动教育的建议范文3

摘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认识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增长才干、完善自我、全面发展。同时,使学校的德育途径呈现多样化趋势。

关键词:社会实践;学校;德育途径

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思想的影响下,中小学普遍只重视智育而轻德育,社会实践活动更加没有地位。为了探求富有特色的社会实践之路,我们积极寻求社会的广泛支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开设劳动技术课程,成立各种兴趣小组

劳动技术课是加强劳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校更好地与社会生活、工农业生产相衔接的有效措施,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需要,也是使中学教育从“升学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特定的社会环境也要求我们改变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大力开展劳技教育。

同时,开展劳技教育,又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学校工作中,德、智、体、美、劳都是重要的,他们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有机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配合着。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各方面的和谐发展,而劳动教育就是架起德、智、体、美的桥梁。一方面,通过劳技课,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形成劳动习惯。同时,从心理学角度看,劳技教育能促进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是因为人的认识发展与技能发展是相互统一的。动作技能是心智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也是它的经常的体现者,心智活动又是外部动作的调节者,两者相互渗透。在完成比较复杂的活动过程中,不仅需要心智技能,还需要动作技能。动作技能的不断熟练,有助于心智技能的发展,可以使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得到升华。劳动教育还能满足不同层面上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是他们充分发挥才能的舞台。

我们从落实双重任务,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出发,克服了一无劳技教师、二无劳技教材、三无劳技设备、四无劳技基地的困难,经过认真的准备,在全校各年级分别开设了中英文打字、植物栽培、工艺美术、计算机操作、电气维修等六门劳动技术课。学校自筹资金两万多元,建立了专门的劳技教学和活动基地,并购置设备,选聘兼职教师,逐步做到了师资、教材、基地和经费的四落实。

劳动技术课的开设,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既磨练了思想,掌握了一些劳动、生活的本领,同时也开发了智力。由学生自己栽培管理的学校植物园,不仅美化了校园,而且向外提供优良花卉苗种,创经济效益十多万元;工艺美术组制作的根雕等艺术品受到外省兄弟单位的高度赞扬;中英文打字、电子计算机和家用电器维修技术课同样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这些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还使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之美。通过系统的劳动教育,使学生学到了不少生产知识,受到了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养成了热爱劳动、热爱科学、勤俭节约的思想,为毕业后的就业打下了基础。

每学期末,学校对劳动技术课同其他课程一样进行理论与实践的考试、考核并对劳动态度、劳动技能、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术等进行成绩的综合评定;规定劳技课成绩不足80分不能评为“三好学生”,成绩不及格者不予毕业。劳技课已成为名符其实的必修课。学生在这样活跃的环境中成长,个性、兴趣和爱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对学生中学阶段的素质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开辟校外教育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寻求社会的广泛支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引导他们走与工农相结合、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道路,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

两年前,本校与巴陵石化公司锦纶厂建立了厂校共建对子,成立了校外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厂校长期稳定合作的联系制度。我们动员工厂企业参与学校管理,采取“定地点、定时间、定任务、定目的”的“四定”方式,营造全厂重视、全民动员、全社会办教育的局面,对学校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号召力与生命力。我们聘请工厂领导、工人、技术员为校外辅导员,经常与学生一起参加活动,参与学校有关教育教学会议,深入课堂听课,并就办学情况向学校提出咨询、批评和建议。每逢节日和重大活动,厂校互派代表共庆。每年暑假,工厂帮助学校在营地举办各种主题的夏令营,组织学生定期到工厂参观、学习、劳动,熟悉化学工业的工艺流程,听取厂史和劳动模范事迹介绍。工人师傅忘我的工作精神、严明的劳动纪律、娴熟的操作技能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是最好的教育。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自发地与工人师傅结成了朋友,他们互赠礼品,互通书信,相互激励,并肩奋进。

三、创建劳动基地,提供社会实践场所

根据实际,我们在学校植物园、临近的荷花村和巴陵公司锦纶厂短丝车间建立了三个劳动基地,引导学生热爱工农群众,热爱劳动,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我们按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劳动教育序列,原则上安排一个年级参加一个基地的主要劳动。这些基地平时由学校教师和农民、工人代表共管,再由他们确定劳动内容,保证了基地平时有人管、活儿大家干。大家为学校植物园栽花种树,挖坑掏沟;到农村积肥除草、割稻;到工厂搬运货物。一个学期后,到劳动基地参加生产劳动的学生达3500多人次。在劳动过程中,学生了解到一粒种子经过劳动者的播种、育苗、锄草、灌溉而丰收的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亲自体验到了粮食从粗糙的原料变为精美的产品所经过的几十道工序,不仅懂得了要珍惜劳动成果,珍爱劳动人民的道理,而且体验到了人类驾驭大自然的神奇之美。有的同学在作文中写道:“生产劳动虽然是艰苦的,但所获劳动果实是甘甜的,它给人们带来喜悦,使人们感受到辛勤劳动就是美,不劳而获就是丑。”这些活动使他们充分认识到那些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人类美好生活的人是美的,那些能够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人也是美的。有的同学激动地说:“劳动不仅能创造人、锻炼人、美化人,改造人的形体,改造人的思想,美化人的形体,美化人的心灵,这就是古往今来人们讴歌劳动神圣的理由。

在办好三个基地的同时,学校还给学生每人发了家庭劳动联系卡,记载家务劳动情况。通过这种自我服务劳动和家务辅助劳动,大大地克服了当前学生中的娇、骄二气和好逸恶劳的恶习,既培养了他们从小吃苦耐劳、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美德,而且训练了他们自己,培养了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如自己收拾床铺,打扫屋子,洗换衣服,为家庭买菜、购粮,做简单的饭菜。这些劳动不仅美化了学生自己的生活,而且还美化了他们的心灵,从小培育了一种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每年暑假,我们还要求学生参加“当一个星期家”的活动,培养他们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良好品德和自治能力。把“在学校当个好学生,在家里当个好孩子,在社会当个好青年”的教育活动系统地结合起来。

四、组织校外小队活动,丰富假期教育内容

鉴于学生会在寒暑假中出现教育间断状况,学校以生活区为单位组织起“快乐的校外小队”20余个。每学期末,在教师的分头指导下,要求队员们以主人翁的精神,自订计划,自定内容,自聘校外辅导员,开展形式多样的有益活动。

他们到农村、机关进行社会调查,参观在改革开放中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工厂,调查劳动致富的农村专业户等等。耳闻目睹的事实,使学生对社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写出了大量有思想、有水平的考察报告和小论文,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之情在活生生的事实面前油然而生。一位学生在参观一个纺织工厂后在日记中写道:“平时我只知道衣服要穿得好看,不知道生产一件衣服要经过多少人的辛勤劳动呀!今天工人师傅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使我体会到了工人为四化建设付出的艰苦劳动。今后,我要更加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人民……”一名学生在考察了工厂计算机指挥中心后,大开眼界,在作文中写道:“我进一步懂得了国家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千百万有知识的普通劳动者,同样需要具有高等文化科学知识的高层次劳动者。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从现在开始就要打下扎实的文化基础,掌握为人民服务的过硬本领。”同时,在假期中学生们自发组织联欢会、智力竞赛、法制讲座、理想畅谈会、学雷锋服务队,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假期生活。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学生亲自体验到了党的各项改革开放政策和措施的生命力,激发了他们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情,同时也大大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每学期开学初,我们针对假期举行的活动,举办了“家乡新闻会”、“寒暑假调查报告评选”、“‘祖国在前进’摄影展”,让学生在亲自经历的事实面前坚信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对劳动教育的建议范文4

 

随着国力不断发展,人民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国家政策不断变化,我们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等方面得到了不断进步。

 

但现在出现的“421”家庭(即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及一个子女),给八零、九零后新生一代的成长教育带来了很多不足,体现在家庭对孩子的溺爱,使孩子从小就有了很强的依赖性,独力生存能力较差,学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这种家庭教育的影响,教师遇到问题不太敢管,又不得不管。这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困难,特别是给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要搞好教育,就要严加管理,在此笔者对班主任如何从严教育教学提出一些看法。

 

一、严格制定班规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对本班学生做大量而细致的工作。在学校的《日常行为规范》《校规校纪》的基础上还要结合本班的具体情况,制定一套符合本班实际情况的班规。

 

班规必须是由班委会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的,班主任再加以完善即可。由学生自己来制定班规,有助于今后班规的实施,有助于班主任的规范管理。

 

二、严格抓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

 

这里讲的养成教育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例如,仪容仪表、卫生习惯、个人的语言和品行等方面的习惯养成和综合素养的提高。早读时笔者经常守在班级门口,对仪表仪容不符合学校规定的学生提出建议,对迟到的学生问清楚原因后给予提醒,平时和学生相处时,自己的语言和行为给学生树立一个标准的形象和范例,在讲评作业、班会课时,灌输正确的意识和世界观。

 

在班级管理中,笔者体会到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处理班级事务时,要用一些必要的手段,只要是对学生有良好发展的,哪怕是善意的谎言,也是可以的。

 

三、严厉处理学生的违纪行为

 

在班级管理规范中对学生的违规行为班主任要严格监督执行。班委能处理的事情就让班委独自去处理,教师最好不要去参与,让班委会管理班级有一定的权利,否则班委的工作就难以开展,班规也难以实施。如果不听从班委会处理的,教师就亲自来处理,在班级管理中一定要“严”,特别是对违规的处理要严格公正、以德服人,在学生心目中树起真正的威信,也给班委增强自信心。

 

四、对违纪学生严厉中还要注意批评的艺术

 

学生是否接受批评,跟教师批评艺术的高低有直接的关系。教育者要学会“赞美中的批评”“个别批评”“启发式批评”“对事不对人的批评”“直接批评”等批评艺术的运用。

 

批评中还应注意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严”管相结合,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从严教育要经过班主任认真细致的调查

 

笔者就遇到这样的一名学生张某,是个后进生,为了帮助他,笔者进行了家访才知道,他小时候父母就离异了,一直跟着母亲过,母亲就把他当做全部,事情不让做,要啥就给啥,不问原因,到了高中阶段,他的母亲一点都管不了他了。他要钱就必须拿到,不然就不上学、不回家。当他们母子发生矛盾时,他母亲常常打电话给笔者,让笔者帮忙做孩子的思想工作,叫他快回家,只要回家,什么条件都答应他。为人父母的到这样的地步的确可悲呀。经过详细了解,笔者决定从“心”下手,和他交朋友,不谈问题,只聊兴趣,在交流中慢慢地感化他,在班上让他当劳动委员,树立他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最后他考上了大学,人也变好了。这可能就是平时所说的——爱孩子要用“心”去爱,否则不是爱而是“害”。

 

六、教师要注意以爱为从严教育的基础

 

我国近代教育学家夏丏尊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有诚心、有爱心、有真心,才能换取学生的热心,赢得学生的信心。

 

所以,在此谈到的“严”必须是在爱的基础之上“严”,处罚手段也要注意以“爱”为基础。例如学生违纪除了批评教育外,还要处以写3000字的检查,要求检查必须写得有文采才行。此做法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的错误,还可以提高其写作能力。还有对于一些好逸恶劳,拈轻怕重,做值日马马虎虎、敷衍了事的学生就应该进行劳动教育,让他们在劳动中接受教育,直到改正坏毛病。

 

其实劳动教育也是一种重要的德育工作方法,它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我校定期组织大扫除目的就很明确,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靠他们自己来创造舒适整洁的校园环境。我们虽然给予了学生一定的处罚,其实都是在进行不同方式的教育,让学生能健康、快乐、良性地发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班主任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而且要注意育人为先,用高度的责任感和无私的爱,为社会培育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对劳动教育的建议范文5

2019年以来,我校扎实开展办学规范大落实、突出问题大整改、教师全员大家访活动(以下简称“三大活动”),有效提升了教育群众满意度。为进一步巩固提高我校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更好的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按照市、县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经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将继续开展2021年度“三大活动”,为使活动卓有成效,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促进教育系统干部职工、教师队伍作风转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获得感,努力办好更加公平、更有质量、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规范办学。将2021年定为办学行为规范提升年,将基本办学行为作为立校之本。依据教育部、省教育厅办学行为规定,逐条逐项对照标准找差距、改问题、促提升。

2.坚持问题导向。多渠道听取民意,查实找准突出问题。自始至终着力解决问题,以整改行动开局起步,以问题整改完善提升注入动力,以整改成效交出答卷。

3.坚持精准发力。聚焦工作细节,精准提升,分类包保要精准、逐人施策要精准、家访备课要精准、问题整改要精准、家访成效要精准、学生信息要精准、家校沟通要精准。

4.坚持领导带头。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参加活动,亲力亲为,上级带下级、主要领导带班子成员、领导干部带一线教师,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三、主要内容

(一)、办学规范大落实

认真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教学管理规范,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落实国家和地方课程方案,落实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和管理规章制度。

1.严格落实免试就近入学政策。严格落实《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1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意见》(鲁教基函〔2021〕9号),科学划分学校招生片区范围。对于招生片区范围有调整的,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提前进行研判分析,综合制定工作方案预案。严格按照公布的招生片区或范围进行登记入学,不得通过笔试、面试、面谈、考察或擅自附加其他任何条件招生,不得跨区域、跨范围招生,不得在开学前后采取考试方式分班。

2.严格落实办学条件标准。通过均衡师资配置,实现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全面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消除大班额。严格按照规定班额招生,坚决杜绝新入学年级产生新的大班额现象。

3.落实五育并举。坚持德育为先,将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全过程,建立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的筛查、识别和干预机制,健全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提升智育水平,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实施教学,确保全部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加强因材施教。强化体育锻炼,保护学生视力健康,每年至少举办1次学生运动会,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校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确保学生达到体质健康合格标准,掌握1至3项运动技能。增强美育熏陶,每年至少举办1次学生全员参与的校园艺术展演活动,培养每位学生学会1至2项艺术技能。加强劳动教育,落实劳动教育课时,开展劳动教育和劳动实践,建立学生值日制度,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4.严格规范日常考试。一律不得组织入学分班考试,严禁划分重点班、普通班或快慢班,全面推行零择班、阳光分班。每学期不超过2次统一考试。全面实行等级评价,不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成绩及排名。

5.加强作业布置管理。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分年级统筹作业布置。平均不超过90分钟,初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教师要对布置的学生作业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强化作业批改与反馈的育人功能,通过作业精准分析学情。

6.加强学生手机管理。落实“济宁市学生手机管理规定”,学校应当告知学生和家长,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校应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建立班主任沟通热线,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

7.加强学生睡眠管理。初中生应达到9 小时;初中一般不早于8:0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个别学生经努力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作业的,教师应有针对性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加强学业辅导,提出改进策略,如有必要可调整作业内容和作业量。教师要关注学生上课精神状态,对睡眠不足的,要及时提醒学生并与家长沟通,指导学生统筹用好回家后时间,坚持劳逸结合、适度锻炼。指导家长营造温馨舒适的生活就寝环境,确保学生身心放松、按时安静就寝。

8.规范教材教辅和进校园读物管理。坚持在国家和省定目录内选用教材和教辅,坚持“一科一辅”原则,不以任何形式强迫学生订购教辅材料。不使用未经审定的教材。不得强迫学生和家长购买课外读物,严禁问题读物进入校园。

9.严格规范课程开设。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课程设置要求,开齐课程,上足课时,要保障开全开齐音乐、体育、美术、综合实践、安全教育、传统文化等课程。

10.严格学校安全管理。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建立健全风险防控、隐患排查、应急处置等机制,严格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深入开展校园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完善学校安全责任清单,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防范措施,及时整改各类问题隐患。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开设安全教育课,落实“每日一提醒”“1530”安全警示教育制度,每月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推进“法治进校园”,加强预防欺凌宣传教育,持续开展防溺水安全宣传教育,并通过家访、家长会、家校微信群等形式,经常向家长宣传学校开展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的情况。完善人防物防技防,推动专职保安员、封闭化管理、一键报警和视频监控配备、护学岗建设“4个100%”达标。

11.严格治理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将教师签署的《拒绝有偿补课责任书》在学校、班级醒目位置公示,在学校门口设置有偿补课举报电话公示牌。对所有在职教师进行全面排查,一经发现,立即制止,严肃处理。对认识不到位、工作不力、出现严重问题造成恶劣影响的,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

(二)、突出问题大整改

1.整改教育公平方面的问题。农村学校管理水平落后,教师流动性大,师资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2.整改教育精准扶贫方面的问题。对适龄儿童失学辍学的,要及时有效地组织劝返;严禁残疾儿童教育关爱工作不到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未资助或未资助到位的现象发生。

3.整改学校管理方面的问题。严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乱收费、强制或变相强制、指定订购教辅材料,收取赞助费或赞助物品、对转出学生收取管理费等现象发生。根治学校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

4.整改家校沟通方面的问题。整治学校、教师未按规定进行家访,或以电话访、到校访代替登门访,沟通方式少、频次低、态度差、实效性差,家校沟通机制不畅通,家长的意见、建议得不到及时反馈、教育政策和学校工作未能及时充分地传达给家长,家长对学校和教育工作存在误解等现象。

5.整改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整治学校存在的安全“一岗双责”责任制不完善,安全制度及安全档案还不标准、不健全、保安配备不足,物防、技防配备不达标,防火、用电、校车隐患整治不彻底。

6.整改教师管理方面的问题。在职教师组织或参与有偿补课、对学生尊爱关爱程度不够、敬业心不强、备课不充分、上课不认真、课后辅导不及时、作业批改不全面、教育理论素养和教学技能水平有待提升。

7.整改教师纪律约束的问题。学校对教职工纪律约束不严,教师通过课堂或网络等公开发表不当言论。

(三)、教师全员大家访

1.健全工作制度。学校要建立“校长带头、中层示范、育人导师为主体、全员参与”的家访工作机制。落实家访工作方案,开展家访培训。结合全员育人导师制建设,推动非班主任教师对所联系学生和所任教学科学习困难学生进行家访。明确家访工作的周期和次数,实现每名学生每学年内至少接受一次入户家访。

2.做好访前准备。要根据学生个体情况,明确家访目的,精心设计家访内容。要通过任课教师及班级同学,广泛收集学生在校情况,包括课堂表现、完成作业、参与活动、学业成绩、同学相处等日常表现。对于特殊情况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家访策略。根据家长的工作和居住状况,提前与家长商定家访时间。

3.科学设计内容。家访时要全面了解学生在家表现、家庭情况和家庭教育情况,给予学生发展指导和家庭教育指导,特别是对学生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勤俭节约、体育锻炼、劳动教育等方面进行引导,形成家校共育合力。要对学生在校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向家长介绍学生取得的成长与进步。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与不足,从关爱学生的角度出发与家长一起商讨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

4.落实普遍家访。家访方式应根据实际,尊重家长意愿灵活确定,注重集中家访与日常家访、全面家访与重点家访相结合,加强家校沟通。在此基础上,灵活选择家校沟通方式,班主任每年入户家访一次。

5.突出重点家访。在对全体学生有基本了解的基础上,筛选重点家访对象,“一生一案”制定重点家访工作方案。对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家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失学辍学学生家庭、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家庭、对学校有个性化诉求的家庭等,要列入重点家访对象,每学期至少入户家访1 次。必要时,应邀请相关部门人员进行联合家访。

6.客观做好记录。家访记录是学生成长档案的组成部分,反映教师育人的痕迹,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基础。家访人员要及时整理家访记录,通过多种形式对家访效果进行持续追踪,评估家访效果是否明显、改进措施是否落实,并及时调整和改进培养方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家访管理、创新家访形式、做好家访记录,努力实现家访高效化、实效化、科学化。

7.保护家庭隐私。家访是对学生和家庭的深入了解,对于学生身心疾病、家庭收入、父母婚恋等相关隐私必须严格进行保护,不得在任何场合随意议论学生家庭隐私。在作为家访案例介绍或典型经验交流时要隐去学生家庭隐私信息。

8.守好廉政底线。家访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延伸,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合作的重要内容。家访工作人员要带着真心、爱心和耐心走进家庭,让学生和家长感受到学校和教师的关爱。家访教师要廉洁自律,不得向家长推荐、推销教辅材料或其他收费服务,不得收受或索要财物,不接受家长的吃请,时刻保持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

9.落实全员育人责任。各校要认真制定全员育人导师制方案,以育人导师为主体、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分组,明确家访注意事项、时间节点、责任分工和家访内容,提高家访质量,覆盖学校所有学生。

四、实施步骤

活动共分四个阶段。

(一)启动实施阶段(6月16日-7月6日)

结合我校教育实际,制定“三大活动”方案,召开全校“三大活动”动员会,对“三大活动”全面安排部署;制定全员育人导师制,指导家访培训;开展自查自纠,制定问题台账,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整改时限等。

(二)整改落实阶段(7月7日-8月31日)

“三大活动”推进家长教育和家庭教育,凝聚家校合力;加快学校建设,均衡配置学位资源,确保招生入学工作有序进行,不产生新的大班额,做好家访工作。

(三)集中冲刺阶段(9月1日-10月31日)

以育人导师为主体,以学科老师为补充,分类别进行重点家访,进一步细化措施,家访前充分备课,确保家访对象信息精准。

(四)巩固提升阶段(11月1日-12月31日)

进行查缺补漏、完善机制,从根本上解决突出问题,形成一系列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学校管理的制度性成果。同时,制定下一年度家访方案,完善全员育人导师制方案,助推家访工作常态化的进一步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切实担负起对本单位“三大活动”的领导责任。

(二)精准制定方案。结合校情、生情,细化落实措施,明确办学规范,精准制定活动方案,确保每项工作有人负责、每个学生都有老师包保、每个问题都能跟踪到底。

(三)加强宣传引导力度。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级各类新闻媒体、网络、微信等载体,积极宣传推广学校在落实办学行为、整改突出问题、开展家校共育等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传播正能量,树立新风尚,扩大活动的社会效果。

对劳动教育的建议范文6

然而,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校园劳动值日这门“必修课”却备受社会和学生家长的质疑。迫于现实压力,我们很多学校都改由教师或是聘请专职校园保洁人员代替学生劳动值日……

学生的劳动技能从何而来?校园劳动值日是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的重要途径和必不可缺少的步骤。对此,我们每一位育人者都必须给予重视、珍视并上好校园劳动值日这门“必修课”,让其有效地融入校园课程,尽展其应有的课程效应。

首先,必须从思想入手,引导家长正确认知校园劳动值日的意义与价值。校园值日劳动为什么会受到家长和学生的抵触?其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的家长和学生都对校园劳动值日缺少正确的认知,没有明白学校安排孩子进行校园劳动值日的目的。所以要想学生、家长真正认可并接受校园“劳动值日课”,我们必须要强化思想引领:一是要通过适当的方式,如专题会议等,向学生家长阐明学校开展校园值日劳动的目的与意义。要在思想上彻底纠正家长们的认知偏差,让其认识到,学校开展校园劳动值日的初衷是通过这一形式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训练他们的自理能力,帮其掌握一些基本的必备的劳动、生活的本领。二是开展校园劳动值日之前,我们还应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学生、家询意见和建议,要在思想上引起学生家长的共鸣,通过校园劳动值日让学生学到课本所没有的知识,掌握课堂教学所难以传授的技能。只有如此,校园劳动值日才会被家长所认可,并放心地让孩子参与其中。

其次,要精心“备课”,赋予“值日课”鲜明的教育功效。一是精备“内容”,安排校园值日劳动之前,我们必须要对所属班级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要切实根据班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以及身体状况等,选择一些学生力所能及且又不会对其造成伤害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如:扫地、摆放桌凳、擦拭黑板等。二是巧备“方法”,想让值日劳动教育取得理想效果,我们教师还必须讲究一定的策略和方法,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可以先尝试让学生做一些简单而有兴趣的事情,随后再逐步提高难度。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他们会因无法完成或完成得很不像样而丧失信心,进而厌恶值日劳动。三是细备“保障”,值日劳动之前,我们教师要预先做好各项保障工作:要向学生讲清从事该项劳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劳动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劳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意外问题以及问题的应对措施和方法,尽可能排除各类安全隐患……只有这样,我们的校园值日才会让家长真正放心、安心,并积极督促学生参与其中,接受锻炼、教育。

再次,要用心“引导”,切实提升孩子的“学习”热情。一是学校教师要做好宣传发动,要及时把劳动的好处和重要性通过生动的故事或是有趣的表演等形式告知学生,并在日常学科教学中巧妙引导、渗透值日教育,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值日劳动教育氛围。二是教师要积极投身于校园劳动值日的行列,把校园值日劳动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不仅要在校园办公区给自己安排一定的值日任务,而且还要在班级学生的值日任务中给自己安排一定的值日岗位并承担相应的工作,并和学生一样高标准、高质量地去认真完成。看到老师都如此重视校园劳动,学生们自然会备受感染和激励,参与值日的兴趣与动力也必然会大增。三是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值日劳动做好跟进指导与评价,当学生由于主观原因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时,必须给予督促,并由其承担相应的责任;对不能胜任工作的教师要及时更换;而对由于客观原因造成工作无法顺利完成的必须给予适当协助;同时在跟进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优异表现也要及时进行总结、表扬,让学生产生劳动成就感。如此,学生必将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今后的值日劳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