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的艺术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皮影的艺术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皮影的艺术特点

皮影的艺术特点范文1

本课是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10册15课的学习内容《皮影》。现代社会卡通、漫画、可口可乐、麦当劳等外来视觉文化正在不断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而学生对传统艺术知之甚少。皮影戏对绝大多数城市的学生来说是一种陌生的艺术,璀璨古老的民间艺术需要他们传承和创新。

本课研究就是笔者对于弘扬民间传统艺术的美术课程开发的一点探索。

【教学目标】

1.感受皮影艺术魅力,了解皮影造型及表演特点,初步掌握皮影制作方法及表演。

2.通过合作探究来学习艺术造型特点及皮影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实践能力。

3.通过鉴赏皮影、制作皮影、表演皮影,提高学生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兴趣,弘扬中国皮影艺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了解皮影的艺术造型特色及制作方法,感受皮影艺术的魅力。

难点:设计制作皮影人物。(通过皮影材料和制作方法的创新,解决制作皮影的难点。)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皮影实物、皮影作品、教室环境的创设。

学生:塑料膜片、马克笔、剪刀、塑料线、电热熔枪等。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文化探访 走近皮影

老师利用春假带着同学们走进了中国美术学院皮影博物馆,对中国皮影艺术进行了一次文化探访。参观时学生完成相关的调查笔记,初步了解皮影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博物馆。皮影博物馆丰富的藏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中国皮影的独特艺术魅力。通过文化探访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光影游戏 导入新课

师生玩手影游戏。教师在投影下跳皮影舞蹈,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游戏导入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调动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让学生知道了皮影戏是利用光和影的原理来制作的,所以被称为“光影间跳动的精灵”。】

三、实物探究 认知皮影

1.观看皮影戏视频短片。让学生进入皮影艺术的情景中去,提高学生学习皮影的兴趣。

2.欣赏两个实物皮影作品。通过学生摸一摸,猜一猜来探究皮影是什么材料做的?

3.请学生上来玩一玩,其他学生观察,来一起探究皮影是怎么“动”起来的?通过同学非常仔细的观察,学生自己发现皮影是靠在关节处的活动节和装上的操作杆活动。

4.教师总结:皮影戏是我国集戏曲、音乐、美术、文学为一体的古老的综合艺术。它通过雕刻创作出各种形象,钉上活动节,装上操作杆,由操作者在灯光透射下,贴着银幕演出,效果颇似小电影,故被西方电影史学者称为“有声电影的鼻祖”。而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称之为皮影。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我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通过对皮影实物的探究,让学生从看到摸再到玩,让学生对皮影有了一个全方面的感触,最后对皮影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参与实践的欲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赏析皮影 感受艺术特色

1.让学生欣赏皮影中的生、旦、净、丑头部造型和戏曲人物中角色造型。鉴赏皮影各种角色的不同造型特点。(生角:平眉细目、安详沉着;旦角:弯眉线眼、秀丽文静;净角:立眉圆眼、威武刚烈;丑角:额头凸起、鼻翼张开、龇牙咧嘴、滑稽有趣。)

【设计意图:对比感受视觉上给学生一种冲击,从内心感受皮影头部设计的精美,同时了解皮影不同的造型特色。不仅皮影戏说唱的表演形式很多是按戏曲的模式进行设计的,皮影中的各种脸谱和行头的造型,都源于戏剧。】

2.小组讨论:学生探究皮影为什么大多采用侧面形象?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由于皮影是在平面布幕上演出,只能左右动作,所以一般采用侧面表示。教师再补充,有时也在身段的造型和衬景道具处理会出现正面造型,这种多角度的综合表现,是为了弥补剪影造型的单调和不足。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教学的难点,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克服学生畏难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以皮影人物哪吒、孙悟空和它们的动画形象进行比较观察,分析皮影具有哪些艺术表现特色?(皮影具有装饰性的特点。人物外部造型表现得非常夸张,而且十分概括和简练。)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中教师选择了学生们所喜欢的皮影人物,如哪吒、孙悟空等动画形象进行比较观察。这些人物的造型很独特,学生一看就喜欢,有助于学生了解皮影造型的特点。】

4.赏析皮影人物的装饰图案,学生观察分析皮影都常用哪些图案进行装饰?(皮影图案中会大量使用短线、月牙纹、圆点;经常会出现龙、凤、鸟、鱼、麒麟等中国的传统吉祥图案来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皮影中图案运用是非常大胆灵活的,皮影中的图案可以是植物、动物、自然物、几何图形等各类纹样。)

5.感受具有不同地方特色的皮影。皮影在图案设计上还会受当地民间剪纸及传统戏曲的影响,富有强烈的地方特色。皮影的绘制形式多样,有重雕镂,少彩绘的;也有少雕镂,重彩绘的等等。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从造型、纹样、色彩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赏析皮影的艺术特色,通过对比欣赏、自主探究、观察分析发现感受皮影艺术的美,从而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开阔想象空间。】

五、传统皮影 现代制作

1.了解传统皮影制作的方法。主要四步完成①制皮;②雕镂:将描好图样的皮料进行镂刻;③着色:雕镂完毕后,压平着色;④订缀:在皮影人关节点处,用线订起来,最后在脖领前订上一根作为支撑皮影人的主杆,在两手处各拴一根耍杆,插上皮影人头后,一件完整的皮影人就完成了。通过了解传统皮影艺人是怎么制作皮影的,学生从中感受到整个皮影艺术活动过程的辛劳。

2.老师向学生介绍一种用磨沙塑料片制作的皮影方法,即环保又方便。简单讲解制作过程:①确定人物外轮廓,根据外轮廓分别剪出各个部位;②在关节处定好活动节;③设计花纹,然后雕刻出花纹或是用记号笔画上花纹装饰,再用水溶油画棒上色;④最后装上操作杆。

3.通过小组讨论确定皮影戏的内容和皮影人物的设计。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喜欢设计皮影人物,如富有现代感的人物、动漫人物等等。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制作两三个皮影人物,并进行展示表演。(设计皮影要有美感有创意,体现人物特点。)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小组合作、自主探索和寻求方法,充分体现团队协作精神。这种皮影制作的新方法,让皮影艺术真正走进了课堂,让学生真正亲身感受了制作过程,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六、表演皮影 体会乐趣

1.欣赏皮影艺人幕后表演的视频短片。让学生走进幕后,去欣赏皮影艺人是怎样表演皮影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皮影是说唱的艺术,充分认识皮影的综合艺术特色。皮影从制作到表演都凝结着民间艺人的智慧和文化追求。】

2.学生作品展示及皮影表演。让学生小组合作,为自己的皮影设计台词、设计动作和情节,到舞台上演一演,做一回真正的皮影艺术家。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要求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人人参与。让学生在充分的交流中表述自己的想法,大家齐心协力来完成,互帮互助;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真正感受皮影的乐趣及皮影的艺术魅力。】

七、课后拓展 尝试创新

欣赏皮影社团同学创新的多种方法制作的皮影作品。

(1)用刮画纸制作的皮影;(2)用宣纸和塑封机制作的皮影。

【设计意图:以上是这节课的拓展提高部分,鼓励学生尝试多种方法,不同材料去表现皮影。使学生更加深刻领悟皮影艺术的造型特点,进一步激发学生继续创作的欲望。】

八、了解现状 传承发展

1.目前,作为“皮影的故乡”――中国,皮影艺术正在消失,艺人老年化,后继无人。中华皮影正濒临灭绝的危险。中国皮影己成为“断崖上舞蹈的文化精灵”。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为拥有如此灿烂的民族文化而自豪,更有责任保护和传承这份民间传统艺术。

2.现在皮影艺术的表现形式也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曾获得2006年央视春晚歌舞类一等奖的舞蹈《俏夕阳》,更是将古代皮影艺术和现代舞蹈精华巧妙结合。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中教师让学生了解皮影的价值,让学生知道皮影艺术存在的危机,从而感知我们所承担的责任。最后又让学生展望未来,知道皮影正在不断改革创新,走向多元化的艺术形式,让学生对传承这份民间传统艺术充满信心。】

案例的启示:

创新为传统美术提供了发展的渠道。皮影戏是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有人说已被人们遗忘,有人认为皮影戏的制作要求高,演出场景特殊,不适宜在学校教学中推广。许多人认为皮影戏是一种传统技艺,而“创新”就会失去传统的美。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皮影戏的创新并不代表背弃传统,反而是一种蜕变。将皮影引入美术课堂,让孩子们在想象中创作,在创作中游戏,在游戏中快乐。通过教学,也为皮影的发展开辟更多的新生代群众,对传承我国优秀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将是一次有现实意义的教学尝试。通过这样的教学尝试,是否让我们把目光还可以投向剪纸、刺绣、泥塑等更多的民间艺术,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创造新的艺术形式?美术课堂也需要走进传统,从传统中寻找创新的灵感,探索将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与现代的教学手段相结合,使其成为学生更易接受和喜欢的课程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弘扬我国传统的民间文化艺术,让学生更多地接触中国本土的文化,让学生更好地建立民族的自信心,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

(注:本课曾代表下城区参加杭州市小学美术教学评比,并获一等奖。)

(杭州市永天实验小学 浙江杭州)

王卫华(下城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美术研究员)点评:

1.教师教学精神可敬可佩。面对当下小学美术教师工作量繁重、教学资源不足等现状,胡老师为上好一堂中国民间艺术皮影的课,积极面对,积极开发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利用春假期间,亲自带领学生走进了中国美院皮影博物馆,进行文化寻访活动开展教学。

2.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让学生去博物馆完成探究学习调查笔记,在这基础上进行教学,就是很好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去感受、鉴赏皮影博物馆丰富的藏品,了解皮影的材质、皮影的造型艺术特点、皮影的表演、皮影的传统制作方法等一些皮影的相关知识,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中国皮影的独特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学习传统皮影艺术的兴趣。

3.课堂教学体现教师的创造力。面对传统皮影特殊的材料和技术,及学习民间皮影制作的途径较少,可供参考的资料不多,这些因素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简单选择欣赏课而结束。但胡老师为了让学生“热爱”皮影艺术,深切感受皮影艺术的魅力,达到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真切欣赏与热爱,积极开拓思维。不但利用开发好的地方文化资源,还积极利用现代材料,寻找适合学生创作的材料与技法,仿真变通,进行理想有效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处理能力具有创造性。

4.传统艺术与当下怎样对接与延续,胡老师能站在当今学生的角度来审视,进行有效的教学。皮影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和戏剧巧妙结合而成的综合艺术形式。传统皮影的人物形象大多是以戏曲人物为主。通过实践,教师总结并创作出皮影艺术造型的新形象,将传统人物的造型拓展到现代卡通造型上。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题材和内容创编皮影戏设计皮影人物,使古老的民间艺术换上了时代的新面孔,激励了学生学习皮影的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皮影的艺术特点范文2

关键词:历史文化遗产 龙江皮影 明珠

近年来,随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全国掀起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有着自己的特色,他代表了一个民族的痕迹。中国的皮影艺术更是如此博大精深。特别是龙江皮影将引领皮影戏从传统的民间艺术上创新,独具特色。在过去中吸取创新,诞生了“荧光皮影”、“机器人操作皮影”让我们对未来的皮影事业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我坚信在全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龙江皮影皮、全中国皮影将得到最灿烂的发展。

一:龙江皮影的历史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皮影戏是拥有着两千多年文化历史,标志着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伟大成就是历史的祭奠。 “皮影戏, 虽最早诞生于西汉但发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的陕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皮影戏自清朝传入黑龙江后,成为黑龙江的一种民间艺术。通过对老艺术家于九闻先生等人的采访得知黑龙江皮影始源于双城;地处松花江口中游为栗米所迁的渤海之辖区。居住在那的满族旗人,管皮影叫“照条儿“;相信这应该是最早龙江皮影的称呼。直到上个世纪初河北皮影的传入;使得两地文化交融发展。龙江皮影才由最初的“照条儿”,改称为“皮影戏”。1115年女真族完颜阿骨打攻打到白城(现今的阿城)迁都上京府史;定国号为金。当时双城居于上京宁会管辖,是满族人的居住地。直到明万历年间,河北的滦洲皮影发展迅速,传到了辽宁一带;这对当时双城皮影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当时黑龙江的双城、阿城、肇东、太平川、乌拉布(拉林)、已经都有了皮影戏;称为“流口影”但当时的艺术水平不是很高;直到1850年,有几个河北来的皮影艺人来到双城;其中有一个叫张振口和冯兆祥的在双城的正白五屯落户。开始用影倦唱戏,形成了双城西派影。还有郭武生、王大嗓等艺术家没有用影倦称“流口影”,活动于双城东府一带。由于受到多方面文化的交流;双城皮影进步很快。艺术水平也不断的提高。为龙江皮影如今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后双城皮影的发展主要分成了几个阶段。第一阶段:1850-1919年,第一阶段的皮影戏除了博老中堂留下的八旗皮影戏外,还有带领河北滦洲皮影传入的张振口和冯兆祥,这些老艺术家是双城最早的一代皮影艺人。第二阶段是1919-1948年;这以期间的双城皮影得到很大的发展。除了皮影艺人到处传唱外、一些农民也会简单的哼唱、有钱人家的孩子还专门去学习皮影艺术。其中最著名的是三清(王连青、王品青、王尚青)三广(郑广成、郑广福、郑广和)和温家三父子(温得发、温玉成、温长淮)。由此可见当时双城皮影的繁荣与鼎盛。这可以称为双城皮影的一个黄金时期。1948年之后,皮影戏的发展更加全面发展并且传往黑龙江省各地。使其蓬勃发展至今;龙江皮影已经有很长的一段历史了!从过去的“照条儿”到皮影戏、再到于九闻老艺术家发明的“荧光皮影”和“机器人控制皮影”!龙江皮影的历史已经形成一颗绚丽的宝石,镶嵌在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库中。也正是民间艺术那犹如浩瀚星河,成为艺术创作极为丰富的资源宝库。皮影是中国动画最早的表现形式,包藏了中国人造型的智慧、编故事的智慧。如果把这种智慧应用到现实的生活当中,我们现代的动画艺术是会有着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然而现在民间艺术面临着失传的可能,很多民间皮影艺术的老艺人都找不到接班人;在国家强烈倡导保护文化遗产的大的前提下,民间艺术也即将称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象。

二:龙江皮影戏的创新和发展

这样的岌岌可危的皮影艺术正在需要我们的挽救和重视。近年来皮影戏主要是以湖南、河北、唐山、黑龙江为主要发展。而湖南的皮影主要以动物戏为主、而河北主要以演唱为主,年代久远、唐山则是以独具特色的唱腔见长、然而黑龙江皮影它不仅传承了老一代皮影的特点,又能够与现代相结合。同时还深受满族旗人皮影的影响,所以故又有人认为满族旗人皮影是龙江皮影的始祖。黑龙江皮影以独特的唱腔造型为今人民所喜爱,在聚集其他皮影的特点之后还敢于开拓创新。从最开始的荧屏后从出来,发明了与现代科技动画相结合的“荧光皮影”。荧光皮影是于九闻老艺术家在2002年广州皮影木偶金狮奖比赛上开拓创新的参赛作品;成为当时参赛作品的一大亮点。在2003年于老艺术又带领学生远赴加拿大比赛;开创了“机器人操控的皮影”这在历史上也是一个突破点;使皮影艺术从人的操控过度到现代化的机器人操控;为龙江皮影史、乃至中国皮影皮影史又增添了绚丽的一笔。

综上所诉,龙江皮影的未来与发展。它传承了最开始的皮影艺术,也在最开始的皮影艺术上开拓创新。黑龙江各大高校即将把皮影戏引入课堂和各地区剧团和剧院,同时还有众多皮影爱好者和皮影老艺人齐力开办皮影艺术工作室。我相信龙江皮影;乃至全中国的皮影将会有一个星光灿烂的未来。

皮影的艺术特点范文3

[摘要]皮影是一门结合了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手段的表演形式。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原理以及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先导作用。皮影戏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人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始祖”。皮影在灵宝也叫“影戏”“灯影戏”“土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镂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戏曲故事的一种表演艺术,它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之花。本文追溯了灵宝皮影的起源、发展及现存的问题。

[关键词]灵宝;皮影戏;继承;发展

起源于中国的皮影戏,它运用的幕影演出原理、表演艺术手段等,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早在汉代,中国就有了皮影戏。唐宋时期,皮影戏很流行。从南宋开始,中国的皮影戏传入东南亚诸国,此后又远播欧美等地。如今,德国柏林博物馆等至今还收藏有中国古代的皮影。皮影融有古代壁画、帛画、画像石、戏曲脸谱、戏曲服装、民俗装束、剪纸等艺术精髓,当下皮影收藏和研究热在一定范围内兴起。而灵宝的皮影戏在业内具有较典型的艺术特点,可以说是我国电影早期的雏形。

一、灵宝皮影源流

灵宝皮影表演艺术起源于清代中叶,关于起源说法有二:一说从陕西传入;一说从京城传入。据岳渡村的李建如(79岁)、程彦时(80岁)、阎立竟(80岁)讲,清代岳渡村艺人阎鹏远、许顺洛曾唱过道情。岳渡村从山西引进皮影后,就组织戏班,四处演唱。阎没有后代,许迁居五亩乡,二人早逝。又据祖传六代的皮影老艺人刘金才和祖传五代的剪纸老艺人杨仰溪讲,道光年间岳渡村一位姓阎的和沟东村一位在京城做官姓杨的,他们告老还乡后从京城带回了皮影,和阎谢村一些退职官员地方绅士组班结社,招收流散艺童学演,轮流在各家举行堂会,自演自娱。由于受当时的条件限制,演唱时乐器伴奏仅有三叉板、笛子和四弦,演出的场所也大都在达官贵人或绅士富户的庭院。到了清末民初,这种庭院演唱艺术已发展成为灵宝县民间娱乐的主要形式,特别是民国初年,灵宝一度出现十几个戏班几百人的皮影演唱队伍,遍及涧河两岸和焦村原几十个村子。

建国后,国家十分重视这一民间艺术,村里最盛时有五个皮影班,1954年灵宝县成立皮影剧团开始在舞台表演,并新增音响设备,布影道具;1955年参加省文艺调演,获演出二等奖,老艺人刘金才也获个人演出奖;1959年改为“灵艺剧团”,全体演职员工转为全民工;1961年3月由于国家经济暂时困难,“灵艺剧团“被迫解散之后,他们自发组织起来继续在民间演唱,“”期间,这种艺术被当作“四旧”批判,把皮影及道具全部没收。使其一度中止,许多艺人偷偷收藏才使部分皮影艺术得以保存下来。

二、灵宝皮影的特点

(一)属道情皮影戏

灵宝靠近华山、亚武山和永乐宫道教圣地,深受道教影响。皮影艺术与道情说唱密切结合是灵宝皮影的显著特点。道情又名“道经”“八仙乐”是道教的宣传工具,它的特点除内容宣扬道教宗义外.使用的乐器都是以八仙的法器命名,如:

鱼鼓,简板传说为张果老所传。

月琴,形如琵琶传说为汉钟离芭蕉扇所传。

碰钟,形如铁笊篱传说为何仙姑所传。

竹笛:传说为韩湘子玉箫所传。

四弦:传说为铁拐李火葫芦所传。

云阳板:传说为兰彩和所传。

道情和皮影结合后发生了两个显著变化:一是艺人们的地位提高。道情艺人被尊为“八仙弟子”,其祖师在“上九流”的一流佛祖、二流仙中高居第二把交倚,群众不称道情艺人为“戏子”而尊称为“先生”,演出一般都安排在中堂,艺人演出必须是衣帽穿戴整齐,坐姿端正,以示对道教八仙的尊敬信奉;二是皮影表演艺术也更丰富,更吸引人,很快形成广泛雄厚的群众基础。为了适应幕影表现,灵宝皮影戏吸收其他艺术的一些技巧,采取了抽象和写实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及场面景物进行艺术化、卡通化、戏曲化的综合处理。它的脸谱与服饰造型形象而生动,夸张而幽默,雕工细致、流畅,四肢灵活,使人赏心悦目。在色彩上,灵宝皮影以红、黄、绿、黑为主,比较简洁明快,同时也喻示人物的个性特征,如黑脸的骁勇、红脸的精忠、黄脸的狡猾、白脸的奸诈等。刻制的皮影人物头、四肢、躯干等各自独立,而又用铁丝连成一体,并绑上竹棍,由艺人们操纵。一般来说,一个皮影人物要用五根竹棍操纵。用来演皮影的屏幕,多是白纱布做成的。白纱布经过鱼油打磨后,变得透亮轻盈。在白幕布后面,艺人们贴近幕布操纵各种皮影人物,不仅要手指灵活,还要说、念、打、唱,同时还要响动锣鼓。

皮影是一种庭院艺术,道具轻巧演出方便,往往一二人操作皮制戏曲人物,外兼配道白说唱白,乐队除吹笛人外亦兼说唱,故一台戏只需十人左右,五六人也可进行演出。近年来随着科学发展,皮影戏的伴奏换成录音配乐,也有两人合伙演出的。由于皮影小巧玲珑,道具轻便。行动方便,不需舞台和车辆拉送,风雨寒暑无阻。适应山区僻乡群众观看,灵宝广袤的山区为皮影的生存、发展创造了条件,皮影也成为山区人民文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艺术轻骑。

(二)品种多样、形式各异

皮影的制作最初是用厚纸雕刻,后来采用驴皮或牛羊皮刮薄,再行雕刻并施以彩绘,风格类似民间剪纸,但手、腿、头关节是分别雕刻后再用线连缀在一起,表演时能够活动自如。皮影以河北一带的驴皮和西北的牛皮较为著名。

皮影的艺术特点范文4

关键词: 唐山皮影戏 保护 创新 内冷外热

一、唐山皮影的保护

伴随老辈传承人、表演人的逝去,薪火难续,皮影工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情况,这严重威胁了其传承和发展。因而,对唐山皮影的传承与保护是十分关键的,而这种传承、保护只有与“内冷外热”的现状紧密结合,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具体而言,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

1.基于政府的皮影保护

政府应将皮影的知名度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唐山皮影空有“外热”,却没有将其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成果,内部反而不断衰竭。所以,政府的保护不是仅仅以“不让皮影消亡”为目的,而应以“大力建设皮影”为目的。政府应把文化、经济政策向皮影倾斜,加强皮影建设,刻意渲染皮影气氛,让唐山皮影名副其实。

首先,唐山市政府应为皮影演出提供更好的环境条件。皮影演出对环境是有较高要求的,市内的剧场并不适合皮影演出,所以市内的皮影演出越来越少,政府应为皮影演出搭设专门的舞台,配备相应的灯光设备,为皮影的发展提供最基础的条件。

其次,政府应提高皮影从业人员的待遇,加大对皮影教育的投入,重视对皮影传承人的保护。“人在艺在,人亡艺亡”。据我们实地考察得知,国有剧团中皮影从业人员薪资水平较低,皮影培训体系极不完整,皮影传承人散落各地,技艺根本没有用武之地,这些直接导致了唐山皮影的“内冷”,而解决问题应当以政府为主导。

最后,政府应施行产业化政策,将其与旅游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外热”,将皮影办成一个成熟的产业,让居民、游客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皮影的熏陶,这样才能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2.基于剧团的皮影保护

首先,唐山影响力最大的国有剧团——“唐山皮影剧团”应开展更多演出,同时制定完善的皮影战略,剧团内部应该分出不同的档次,针对不同的观众群体应有不同对策,如对国外的演出有特定的策略,对社区演出有特定的策略,等等,这样才有利于生存发展。

其次,皮影的保护更多需要民间剧团、爱好者的支持。应联系众多的皮影票友,成立更多的民间剧团,他们可以在博物馆、广场、社区等地演出,这样可以更好地普及皮影。当然,民间演出是需要相应设施的,这就需要政府的扶持。

3.基于传承人的皮影保护

对唐山皮影制作、演艺传承人应该建立翔实的档案,档案中应包含传承人的详细情况。我们实地调研发现唐山的传承人偏于“清高”,往往散落各地,各自行动,与实际联系不紧密。所以可以由官方部门出资,邀请年老的传承人,向年少的从艺者进行专业指导。如果有生活困难的传承人,国家就应给予补贴,鼓励、资助传承人更广泛地收徒传艺。

4.基于技术的皮影保护

既然“内冷”很大程度上是传统消亡的问题,那么运用高新技术解决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思路,“数字信息技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结合是一个实用且具有创新性的思路,就目前现有的技术资源可以支持皮影的数字化保护。”[1]数字化是指将现实生活的文字、图像、语音及可视世界的各种信息通过编码转移到计算机上,需要时从计算机上解码提取的过程,由于其具有真实度高、易储存、易流传等优点,十分适于传统艺术的保存与传承。

首先,应对唐山皮影的相关资料做完整的数字化的记录、保存。首先,应对唐山皮影戏的历史变迁社会、艺术价值等信息进行翔实的整理,形成详整的数字化文本资料保存;其次,利用录音等技术记录保存唐山皮影特殊的唱腔、口音;最后,利用高端的数字摄影等技术对于其雕刻制作工艺、舞台布景、影人形象等做真实记录,全方位实现制作和表演信息的高精度采集与保存。

其次,应建立数字化的素材库。就是将组成皮影的各个元素,如造型样式、纹理、色彩等分类归整成数据库,这样在使用时就可以通过计算机提取,创作时也可以通过计算器快速组合,一目了然,极大地提高了效率,也对皮影艺术的创新提供了便利。

最后,应建立数字皮影艺术展览馆。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人们真实接触皮影的机会少之又少。数字化的影音资料可以通过网络传播,建立虚拟的数字皮影艺术展览馆可以方便人们跨时间、空间地观赏到最全面的唐山皮影艺术,在保存的同时也推进了唐山皮影的发展。

二、唐山皮影的创新与发展

虽然面临着不少问题,但唐山皮影并不是停滞不前的,而是不断创新发展的。为了适应时代的前进,唐山皮影内部一直在进行革新,同时也催生了“俏夕阳”、唐剧等新生艺术。此外,皮影相关副业也在蓬勃发展。

1.唐山皮影内部的创新

第一,持续了几百年的只有男子才能登台的演艺传统被打破。第一代唐山皮影女演员中的佼佼者,就是被誉为“皮影界梅兰芳”的高荣杰。原来的皮影都是男唱女声的,因而才有了“掐嗓”等技法。而女演员则不需要掐嗓就能把唐山皮影唱得韵味尽致,抑扬顿挫,清丽婉转,字眼清晰。高荣杰之后,唐山皮影中的女演员逐渐增多,她们甚至不仅专攻演唱方面,还在操纵领域有所建树。

第二,唐山皮影影窗、灯光、材料等在不断变化。皮影一度被称作“电影鼻祖”,但随着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普通银幕逐渐变成了宽银幕,这反倒给予了唐山皮影极大的启迪。为了尽量适应在剧场演出(虽然剧场的确不适合皮影演出,会极大影响效果),适应观众众多的情况,唐山皮影不得不扩大之前6尺的影窗到了6公尺,增大7寸的影人到1.2尺和2.5尺等;紧接着,唐山皮影还改进了灯光,由原来的“七捻灯”变成了多排的管灯;随着现代戏的繁盛和人们对“写意”的不适应,唐山影人的造型更贴近真实,且制作的方式由原来的驴皮雕刻变为用塑料板喷绘。

其三,在操纵技艺上产生了新的特技,诸如“眼珠会转动、嘴会张合、抽烟、点火、机枪扫射、投弹轰炸……”。[2]这些技艺在继承传统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大胆突破,带给观众新鲜感,适应了时展的需要。在剧目上要有所创新,如熊猫、鹤与龟等动物剧目,都是针对青少年的创新。

其四,皮影乐队文场由四胡发展成小民乐队,武场由“双跨”改成了四人分奏,这就大大丰富了皮影的音乐形式。

虽然这些创新的优劣还有待讨论,但不能否认这些都是唐山皮影艺术为自身发展和生存所做的努力尝试,其中是有积极意义的。

2.与歌舞的结合——以“俏夕阳”舞蹈队为例

新时期皮影还尝试与歌舞结合,更好地适应时代变化。其中“俏夕阳”舞蹈队就是最突出的代表。

“俏夕阳”舞蹈队由多位志趣相投的退休老人发起并成立,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曾于2006年登陆春晚。她们本着继承与创新的艺术原则,辩证地吸取了皮影艺术中一切值得借鉴的东西,以资创作。她们注意将传统的皮影艺术与新时期的时代氛围紧密联系,并将程式化的影人姿态与现实生活相互融合,对皮影艺术进行了大胆的开拓、创新和提升。经过长期不断的实践,剧目《俏夕阳》最终定型,成为一种独具风格的皮影舞蹈。

那么“皮影人”的动作究竟是如何转变成真人演出的呢?我们注意,其实皮影人在屏幕上并没有复杂的动作,单纯按照影人创作的皮影舞蹈的势必会有很大的局限。首先,皮影人只有肩(头)、胳膊、手腕、跨、腿五个部分是可以活动的,而且只能前后行动,所有动点都是用操纵杆撑的。其次,皮影人的关节不多,操纵杆多连接上躯,故双臂动作比较多,而下身大都没有操纵杆,俱为一体,所以影人走的姿势都是机械的磋步和跟脚步。根据以上发现,在学习了普通舞蹈的手位、脚位之后,“俏夕阳”形成了独特的舞蹈姿态:舞蹈者采用侧面表演的形式;舞蹈者胳膊是伸直的,但手腕却是下垂的;舞蹈者头部是前后移动的;舞蹈者的腿脚多是绷直的;舞蹈者动作机械化明显……在这个基础上,“俏夕阳”又设计了多个独特的皮影动作,如小蛙跳,小叉小跳等。这些动作强化了皮影舞蹈的时代生活气息和艺术美学特征。这种舞蹈将皮影中部分不适合老年人的动作加以融合和提炼,使之更为个性化、简易化、生活化,适应老年人的律动规律。“俏夕阳”一反皮影悲调,更具有喜剧色彩,表现“老来俏”的审美观,使之更加幽默。于是,经过巧妙的融合、借鉴、发展、创造,“俏夕阳”成了一种独特的舞蹈形式,形成了幽默、新奇、俏丽的艺术风格。

皮影本是模仿人的艺术,而“俏夕阳”继承创新,反过来模仿皮影,而事实上,她们对皮影也是有反作用的。仿照她们的舞蹈姿态,皮影产生了新的人物设计。这些皮影惟妙惟肖地体现出了“俏夕阳”的特点:从动作样式上来说,更加突出关节部位,机械感、跳跃感十分强;从头茬来说,突出了“老年女性”的特点;从色彩来说,红色的选用体现了朝气与生命力,与“俏夕阳”本身“老来俏”的特点十分符合。

3.皮影基础上发展出的新剧种——唐剧迅速发展

唐剧,又名影调剧,是20世纪60年代初诞生在河北省唐山市的新剧种。它的唱腔音乐源于唐山皮影,而它的表演艺术则融合了我国戏曲的优秀传统并吸取借鉴了唐山的民间舞蹈及部分皮影影人的动作。唐剧的念白大都使用唐山话。唐剧就是在唐山皮影戏唱腔、音乐的基础上,吸收京剧等表演艺术而形成的新剧种。

唐剧进一步丰富、发扬了皮影的优点,皮影的板腔调,如“悲调”、“花调”、“平调”、“吟腔”和“三赶七”等,都得到了丰润和发展。较之皮影更凸显了立体感及亲和力。这些特点都符合群众的审美情趣,深受群众的喜爱。唐剧的每次演出都十分火爆,观众掌声雷动。这就是唐剧生命力的所在。唐剧还继承了唐山皮影的行当,分为“小”、“生”、“髯”、“大”、“花生儿”(丑)。各行都有自己的基本唱腔,有男、女腔之别。

皮影是唐山艺术的基石,唐剧是保留了皮影的唱腔及部分的乐器,是用剧目的方式在演绎皮影,而前文所述的“俏夕阳”则保存了皮影的动作,用歌舞的方式在演绎唐山皮影。由此可见皮影对唐山艺术的辐射是很广泛的。

4.工艺皮影的产业化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无法完全欣赏皮影本身唱词腔调魅力的“新时期”观众理所当然地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皮影人精致的外观上,这就促进了皮影工艺品的发展和产业化。这些工艺品大部分是制作精美的影人及饰物,但他们与实际演出的影人物件却有很大差距。皮影工艺品同是拿驴皮雕刻制作,却非常薄,因为它们是用来看的而不是用来演的。这些工艺品制作时将多层驴皮叠放雕刻,一作多份,很有复写纸的意味。这些“样子货”制作完成之后,往往用镜框裱起来以防损坏。普通的工艺品往往源于一般的作坊,而有些制作精良的作品就是来自传统的皮影雕刻师。有些精品需要一个月的制作周期,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当然是价格不菲的。当然无论是精品还是普通品,都是游客在唐山旅游的首选纪念品。这种产业的形成不仅在经济上补贴了皮影行业,更对外宣传了皮影,一举多得,是皮影在新时代的重要突破。

此外,唐山皮影还新开发出了许多音像制品,它们便于携带,价格便宜,易于保管,很好地记录了皮影的腔调和动作,具有学术性的同时也可作为旅游的纪念品。这些音像制品往往选用优秀的剧目、演员,制作精细,有的还配有文字说明,如剧团演员介绍、剧情简介、主要唱段、声腔说明等,促进了皮影的产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皮影的艺术特点范文5

唐山皮影艺术是冀东民间艺术的典型代表,受到冀东地区尤其在唐山地区及周边群众的喜爱。皮影是一种集戏剧、音乐、演唱、绘画和雕塑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形式,流传时间非常久远。皮影艺术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其表演形式,但是受地域不同,艺术风格也各具特色,在冀东地区的民间艺术形式中,唐山皮影因其表演细腻和人物造型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虽然唐山皮影艺术在冀东地区独具特色,但是受到现代艺术形式的冲击,在最近几十年唐山皮影艺术却逐渐被人们所淡忘,在艺术保护和传承上出现了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皮影剧团的生存空间逐渐缩小。唐山皮影剧团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政府资助的皮影剧团,另一类是民间自发组织的皮影剧团。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政府资助成立的皮影剧团已经非常少了,从事专业皮影艺术演唱的人数也在逐年缩减。现在仍然存在的政府资助的皮影剧团主要有北京皮影剧团、上海皮影剧团、四川木偶皮影艺术剧院等,而在这其中演出最为积极活跃的就是唐山皮影剧团了。而那些民间自发组织的皮影剧团,由于无法获得政府的经济资助,表演形式也缺乏创新,观众数量较少,很多都出现入不敷出的的情况。

第二、皮影艺术爱好者人数逐年减少,皮影艺术传承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由于皮影艺术的内容主要是传统民间文化的演绎,年轻观众并不感兴趣,加上当前文艺形式呈现出百花争艳的特点,皮影艺术这种传统民间艺术更是缺少观众。冀东地区喜爱皮影艺术的观众主要是老年人,年轻人和中小学生很多都对皮影艺术缺乏了解,很多人甚至都没有看过真正的皮影表演。正是由于缺乏观众,皮影艺人的数量也越来越少,现在从事皮影艺术表演的艺术界和民间艺人大部分都已经年迈,在皮影艺术的表演上缺乏创新,这就使皮影表演的观众更加少。

二、冀东民间艺术的传播与发展建议

冀东民间艺术大部分都是从传统艺术发展而来,与唐山皮影艺术一样都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因此从政府到个人都应该加强对冀东民间艺术的传播与发展工作,使这些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可以继续传承下去。

首先,政府应当加大对冀东民间艺术的资金投入,专门制定冀东民间艺术传承与保护的相关政策。冀东民间艺术的传播与发展,单纯的依靠民间团体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冀东地区的各级政府可以加大对民间艺术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的扶持基金,加强对冀东民间艺术人才的培养,这样皮影艺术等冀东民间艺术人才才可以后继有人,也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冀东民间艺术的创作之中。各级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可以与教育部门合作,定期向大中小学生介绍冀东民间艺术的相关知识,并将那些经典的民间艺术表演剧目引入校园,培养学生对冀东民间艺术的兴趣;在大学中,可以引导组建皮影艺术社团等民间艺术社团,通过开展各种社团交流活动使在校大学生了解皮影艺术;可以在艺术院校中设立与冀东民间艺术相关的专业,或者将民间艺术的相关内容设置成选修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之余也有机会学习到这些民间传统艺术。这样就可以使冀东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有了人才保障。

其次,除了加强在人才开发方面的投入以外,还应当积极开拓冀东民间艺术的演出市场。以唐山皮影为例,一直以来皮影艺术一直属于草根文化的代表,皮影演出大部分都是自发组织的,因此在皮影表演的创作、演出宣传等方面缺少市场化运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皮影表演难登大雅之堂,传播和发展受到了阻碍。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将皮影艺术与冀东地区的旅游业相结合,将皮影艺术打造成为冀东地区的名片,这样就可以在发展旅游文化的同时带动皮影艺术的发展,其他冀东民间艺术也可以进行这样的规划。这就需要政府在政策上予以重点扶持,聘请专业的文化开发团队来精心打造冀东民间艺术表演节目,并结合冀东地区的文化特色加以开发。

三、结语

唐山皮影艺术等冀东地区的特色民间艺术形式的传播和发展要依靠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政策指导,并与教育部门和学校进行合作,加大对冀东民间艺术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同时,要积极培养冀东民间艺术的观众群体和挖掘潜在观众。目前社会的主流艺术元素主要是现代流行艺术,包括音乐和美术等大多都是来自于外来文化,对充满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往往缺乏传播和普及。所以还应当加强对冀东民间艺术的教育和普及,在大中小学教育中加重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比重,将皮影艺术等冀东民间艺术引入教学活动中。

皮影的艺术特点范文6

当前,国外动画正在大肆冲击国内市场,国产动画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随着观众对这一产业的认识的不断加深,国产动画如何立足于传统的民族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画作品,这一任务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也愈来愈突出。因此,本文以下就皮影艺术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期会对国产动画的设计,提供创设性的建议。

皮影艺术与动画艺术的设计的相似

皮影艺术是中国独有的传统的民族文化艺术形式,而动画则是一门新兴的借助媒体支持的艺术门类。虽然是两种历史渊源不同的艺术形式,皮影艺术却和动画具有很多相同之处,以下笔者就两者存在相似之处进行简要分析:

1.皮影艺术与动画作品的表现形式异曲同工。

我们从皮影艺术和动画作品的播放原理可以看出,皮影艺术和动画作品的设计基础都是源于受光学原理的运用和绘画手法制作的影响。皮影艺术一般都是采用传统的幕影表现形式,借助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来对人物及人物所在的场景进行了大胆的平面化、艺术化、卡通化、戏曲化的综合处理;而现代动画作品所利用的幕布和其具有异曲同工的效果。

2.皮影艺术与动画作品的设计创作流程的相通。

皮影艺术作品的一般创作流程是:故事―台词剧本―选皮制皮―画稿、过搞―雕镂―上彩―发汗熨平―订锥―影人动作演练―乐队伴奏、艺人演唱、念白具体操作等。动画的创作流程是:故事―剧本―人物造型―原画―动画―描线―上色―拍摄―后期、配乐、对白等。我们从皮影艺术作品和动画作品的创作流程和创作环节上可以看出两者都有剧本原创、形象造型设计、角色行动设计的流程,都有语言、配音、配乐、角色动作设计等诸环节;其主要的不同在于皮影艺术作品的表演运用的是视角固定的舞台语言,而动画作品运用的是视角可变的镜头语言。

3.皮影艺术与动画作品的创作思想和理念相似。

皮影艺术作品和动画作品都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基于这一点,使得两者在艺术思想上,都要求有娱乐性、喜剧性,并且都要求有一定的正面意义、教育意义,都需采用寓教于乐、寓庄于谐的方式来讲故事。

皮影艺术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

1.皮影的艺术造型在动画中的运用

作为一种独特的传统民族文化艺术,皮影艺术以其华丽的纹饰、丰富的色彩、强烈的性格特征以及独特的造型特征等特点,为我们动画造型的设计提供了更多的有利条件。在皮影艺术中,皮影人物角色的造型,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1)人物造型平面化 2)人物造型艺术化: 3)人物造型卡通化: 4)人物造型戏曲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方式、思维方式在近年来兴起的动画设计中有很多很好的表现,特别是皮影造型艺术更对现代动画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国早期动画作品如《猪八戒吃西瓜》、《人参娃娃》、《金色的海螺》、《济公斗蟋蟀》、《渔童》等, 在人物造型方面,都曾借鉴过皮影的人物造型。因此,在现代动画的设计中,我们应该把皮影造型与现代动画结合,既可以创新动画,又可以传承民间造型艺术。另外,我们还要结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创造出适合现代人的皮影艺术与动画艺术。

2.皮影艺术在动画中场景设计中的应用

动画场景作为动画角色活动与表演的场合与环境,对动画作品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的动画作品中,往往是借鉴了皮影戏中的光影效果和皮影色彩的运用。比如动画片《桃花源记》,与以往传统动画片不同的是,它借助现代电脑三维技术将皮影艺术巧妙地糅合在其中,在制作时,动画创作者借助皮影特有的光影效果,使得整个画面使传统的艺术符号,得到新的视觉体现,细节逼真且动感十足。作为一种大胆的尝试,不仅仅是增添了动画作品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中国传统的表现方式给动画设计注入了新的内容。

3.皮影艺术在动画音乐创作中的应用

我国的皮影艺术音乐,大部分都是在不同地区,分别融会当地的民族器乐、民间曲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使得皮影艺术的音乐具有唱腔丰富,韵律优美,板式灵活多变等的特点。这使得它在我国音乐领域里自成一体。中国动漫音乐的灵感大多来自传统戏曲音乐和民间音乐,运用这种独特的民族艺术,同时融入富有本土风格的电影,使音乐与画面完美地契合,从而建立动漫语言的民族风格,这是中国动漫音乐在视听语言上达到民族化的主要内容。目前动画作品主要是借鉴皮影艺术的唱腔以及独特的乐器、音效。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