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程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生课程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生课程总结

学生课程总结范文1

【摘 要】 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阶段, 其课堂教学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同时又要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如何在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开展综合性学习,培养语文素养。本文就小学语文综合性有效课堂的生成进行解析,供广大同行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综合性;有效课堂;生成策略

随着社会与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将高效率作为追求的目标之一。对于教育教学而言,如何生成高效率且综合性强的课堂教学更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同时也指出:“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因此,如何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实现最大的知识积累,生成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重要途径。但就目前而言,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因此,分析并解决小学语文综合性有效课堂的生成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一、巧妙设计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课题,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认知能力相对比较薄弱,知识迁移能力不强,教师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教学活动,让教学活动变得更有活力、内容更加丰富,而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学习到新的知识,同时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综合性的有效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学生为直接体验主体,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立足于社会锻炼的课题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以自由行动为主,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可以体现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并学会科学性总结。这种实践课题的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其一,基于学生兴趣的激发,从生活中选取主题与内容。进行实践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生活和体验生活,从生活实践中寻找一些符合学生兴趣的主题与内容,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下开展综合性学习课题活动,从而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热爱生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课题活动中。将语文教学的目的与教学内容、语文知识转化为内在的需要,引导学生健康、愉悦的生活,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所学的知识并学会灵活运用。

其二,基于学生视野的拓展,从生活中开展实践与探究。小学生对于未知的事物都是睁大着双眼,想探寻个究竟。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以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为基础,引领学生了解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然环境。同时,适当的将课堂做合理的延伸,使得学生的生活经历得以扩展,激发其对自然对社会生活问题的求知欲,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去认识身边发生的现象,从而扩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加强对自然、社会与自身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得到发展。

二、创设并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展开自己的想象力, 敢于标新立异,提出自己的的新观点、分析问题的新思路及解决问题的途径,遇到问题能够独立进行思考,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去求证。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改中“综合性有效课堂”学习的目标之一。同时,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被开发,探究性的思维能力也正待开发,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注重学生亲身经历获得实际的体验,这些是在探究及探索过程中生成而获得的。因而,在综合性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结合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内容, 设计探究式的课题,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思考、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的建构起对问题的深层次理解,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逐渐发展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学生学习了《秦兵马俑》和《埃及的金字塔》等课文后,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世界七大奇迹”为主题的学习活动。首先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收集关于七大奇迹的图片、文字资料,让学生自主了解各国的历史及创造这些伟大工程的历史背景,并明白当时为什么要建造这些工程,有什么作用,对所造国家与世界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在现代又有什么意义等。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资料、网络、咨询等多种方法去思考去探究,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正确的方法。教师在学生进行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可以给予一定的引导和点拨,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入口,然后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科学处理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最为直接的实践体验,养成热爱阅读、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组织学生参与合作式学习互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语文综合性有效课堂注重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养成乐于进取、善于交际的良好品质。合作学习的开展是以教学集体为出发点的,针对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着眼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合作交流,建立以学生合作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的个性及集体性得到和谐发展。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互的合作学习模块, 为学生营建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良好合作关系的形成,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这将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四、结束语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不少的进步,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多借鉴其他学科的成功教学经验,并用诸于自身的语文教学中。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活动引导,让学生在综合性的课堂中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 为后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做准备。

参考文献

[1]吕波.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J].中国科技财富.2011(03)

[2]黄键.浅议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6)

[3]黄幼香.四个“强调”,把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尺度——兼谈“难忘小学生活”的教学构想[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05)

[4]王晓红.试论当前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1(15)

学生课程总结范文2

[关键词]教学改革 综合能力 体系结构

一、研究的意义:

数据结构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形成于70年代中后期。而它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在国外从1968年开始设立。《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的核心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数据结构》的研究不仅涉及计算机硬件(特别是编码理论、存储装置和存取方法等)的研究范围,而且和计算机软件的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无论是编译程序还是操作系统,都涉及到数据元素在存储器中的分配问题。在研究信息检索时也必须考虑如何组织数据,以使查找和存取数据更为方便。可以认为《数据结构》是介于数学、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三者之间的一门核心课程。图1表明了《数据结构》课程在计算机科学中所处的地位。

从2009年开始,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的专业课由以往的各高校自主命题改为全国统一命题,专业课涵《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四门课程的内容。《数据结构》部分在前三年的考试中分值均为30%,所占比重较大(平均应为25%)。

研究生入学考试公共课(英语、数学、政治)实行全国统考已有多年的历史,针对研究生入学统考的公共课辅导班在全国各地有很多,每年都有新的考研资料推出。但专业课统考还是一个刚刚起步的新鲜事物,理工科电类专业中目前只有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实行全国统考。专业课实行统考以来,我校报考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学生中,有很多人公共课成绩合格,只因计算机专业课成绩不合格而导致考研失败,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事。

面对《数据结构》课程改为研究生入学统考的新形势,对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如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进行研究,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而且使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效果在统考中得到检验,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进入更高层次继续深造。

综上所述,对《数据结构》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现状分析:

《数据结构》课程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课程建设在国内各高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中受到高度重视。

目前我院《数据结构》课程教学还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内容与考研要求脱节,目前我校《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还是针对期末考试,教学内容随机性强,系统性差。对于准备考研的学生来说,还有很大一部分内容需要自学,这无疑大大增加了考研学生的复习工作量,降低了复习效率;

(2)任课教师多,教案和课件不统一,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我校《数据结构》课程的任课老师涉及计算机系、软件系及办公室几个部门,没有固定的时间来讨论教学内容,各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有很大差别,所以急需组建课程组,在学思想、保证教学观念一致的基础上,综合教学内容 ,使教师之间主动协商与沟通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数据结构》课程的理论性强,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对于程序设计的能力要求高。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畏难情绪,班级的整体学习情况参差不齐,因而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虽采取了一些方法,但是还需在个性化教学的措施上多动脑筋,多想办法。

三、改革与研究实施方案

针对我院《数据结构》课程存在的以上问题,遵循“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宗旨,我们课题组老师决定对该课进行改革,希望通过对《数据结构》课程内容不断更新来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同时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 选择并研究经典教材, 不断改进教学内容, 优化教师队伍, 改善教学手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使学生真正在教学改革中受益,我们制定了具体的改革方案,内容涵盖从课上到课外各个环节。具体措施如下:

(1)对《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研讨,结合考研大纲中的考点,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更多的引入研究生入学考试内容。

以往我们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针对期末考试,考虑到我院学生整体素质不是太高,授课过程中遇到较难理解的内容,任课老师大多会一带而过或只要求学生了解,这直接导致了近几年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我院学生通过率极低的情况。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对《数据结构》课程讲授内容的重点和比例做出适当调整,既照顾到全体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和接受能力,同时兼顾考研中高水平内容的渗透,以期提高我校的考研通过率。

(2)研究《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模式,在做好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基础上,针对参加考研的学生,开设考研辅导班,安排固定时间答疑。

考虑到《数据结构》课程安排在大二上半学期,而多数考研的同学真正开始复习专业课在大三下半学期,甚至是在大四上半学期,从学完这门课到考试要放置近两年的时间,大部分的同学很难记住 的知识点和解题思路,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在临近考试前给专门考研的同学安排辅导课和答疑。

(3)对于重点章节,开展教师集体备课,案和授课内容;开展教学研究,加强教学经验的交流,不断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以现有讲授《数据结构》课程的老师为主要成员组建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高水平《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团队。

我院讲授过《数据结构》课程的老师有多名,虽然大家的授课内容都是按照教学大纲来组织,但各任课老师之间交流很少,基本都是各自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讲授,侧重点并不统一,到期末很难整理出一份能考查所有任课老师讲过的重点的试卷,所以对于重点章节,开展教师集体备课,案和授课内容是很有必要的。

《数据结构》课程在我院已经开设多年,有一批经验丰富的教师,教学团队成员均已担任五年以上的教学工作,对教学事业倾注高度热情,具有很高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团队结构合理,有各个层次的教学骨干,其中有教授1名,副教授1名,讲师5名,其中有博士学位的3人。团队成员具有精诚合作精神,积极参与,肯于奉献,一定能够很好的完成此项教学改革课题。

(4)研究真题,对历年研究生考试的《数据结构》试题进行命题分析研究,了解命题趋势,掌握最新的考研动态。

(5)本项目组对要完成的任务进行详细分解,在以学生为本的研究型教学、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四、改革的具体目标

(1)不断完善和优化《数据结构》课程内容和知识体系结构,贯彻“少而精”的教学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精排和优化,做到精讲多练,突出重点;

(2)搜集整理出一份题型全面、难度适中、知识点覆盖较全的校内考研习题资料。

(3)改变本科教学内容与研究生入学考试要求脱节的现状;

(4)提高学生全面掌握《数据结构》课程内容的能力。

(5)团队负责人潜心研究教学规律,通过言传身教,充分发挥带头人的领先、表率和指导作用,培养了一批中青年教学骨干教师;

[参考文献]

[1]王森.数据结构教学改革的研究.办公自动化杂志.2011,207:4-6

[2]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C语言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10.

[3]高岚.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数据结构”教学方法探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4(8):49-51.

学生课程总结范文3

关键词:ERP沙盘课程;教学效果;课堂控制;教学思考

《用友ERP沙盘》课程是以学员6~8人分组的方式,通过对模拟企业从研发、生产到销售的6年经营,使学员达到从全局的角度理解企业经营过程、理解现金流、物流以及信息流对于企业的重要性,理解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团队协作的重要性的一门实践课程。因为该课程跨专业、知识综合度广、有较高的模拟性而在高校普及率较高。近年来,商战沙盘的加入使得原有的手工沙盘在诸如市场的容纳度、竞争的激烈程度以及课程的趣味性方面有了显著提高。

笔者因长期致力于此课程的教学,现将自己的体会总结如下,愿与各位同仁分享经验教训,共同提高。

一、课程准备

沙盘课程的备课与其他课程的显著区别是更注重课堂控制与课堂设计,更加注重如何让每一节课都变得更加吸引学生,如:开课时沙盘课程的案例引入;后续课程时,如何激励在遇到困难时坚持不下去的学生;课程阶段性总结时,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经营自己的得与失。

二、课程引入

沙盘课程的课程引入阶段非常重要,如果一门实训课程的引入不够精彩的话,会导致后续课程无法顺利开展。我个人采用的案例有很多,如:“一位母亲在上午9点时分别接到儿子和丈夫的电话,要求其在11:30时做出一些菜品,包括鱼香肉丝、西红柿炒鸡蛋、红烧鲤鱼等。此时,这位母亲查看了冰箱,她要开始计划如果做出这么多菜品,需要哪些食材?现在冰箱里有哪些食材和辅料?需要去菜市场买回哪些食材和辅料?买多少?如果现在出去买时间是否来得及?如果来不及是否需要打电话送菜或打电话订餐?另外,需要花多少钱?如果菜品需要自己做,如果现在只有一个电磁炉可以用,应该先做哪一步,后做哪一步呢?”

总之,案例越能够让学生理解,越能让学生直接进入情境越好。

三、课堂控制

沙盘课程的课堂控制基本不可以做到井然有序,但又不能太过散乱,否则,有的同学就会浑水摸鱼,自己学不到东西还会影响别的同学。个人建议如下:

1.基本做到不要有闲置的岗位与闲置的同学。因为每个班级的人数不一定都是5的倍数,所以,建议在排课时,尽量做好班级重组人数为5的倍数。如果人数少的话,可以进行岗位合并,但如果人数多的话,教师一定要安排好多出来人的工作岗位和任务。

2.教师授课时注意授课内容的有效整合。如:教师在介绍完规则之后,进行岗位培训前,可以就岗位进行临时的人员集中,让其他成员在CEO的带领下制作预算表;在财务总监做财务报表的时候,可以安排生产总监做下一年的生产计划,安排CEO带领其他成员做下一年的预算。

3.对于经营效率高、经营结果准确的组,可以安排新的任务或者对经营总结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每个组经营过程的效率,经营方案选择的难易度,经营过程中的成员默契程度都不同,对于经营效率高的组一定要提出更高的要求,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

四、课程“经验分享与总结”和“现金预算”环节思考

“课程经验分享与总结”在沙盘教学中的作用很大,个人建议以学生总结为主,学生在总结前,教师需要给学生一个提纲,并允许自己发挥。但因为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教师不能只做简单点评即可。教师需要在整个经营过程中对场内各组进行观察,并记录重要信息,在学生总结完以后,做出精辟的、精彩的点评,在总结时引入管理学的相关知识,如:“SWORT分析、差异化经营、杠杆效应”等原理,将总结提升到一个层次。

很多学生在“现金预算”方面缺乏兴趣,总认为“空想千条路,不如干出一条路”。实际上,如果预算出问题的话,企业经营随时有可能处于悬崖边缘。教师要对“现金预算”环节进行细致的指导和“预算”的分工,在课程开始时,不能交给CEO一个人完成预算。必要时,可以对每个组的预算进行检查后再允许各组开始经营。

学生课程总结范文4

1以学生为主

在新时期,国家教育部门对于教学的新的要求中就包括要以学生作为主体来教学,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对于传统教学中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式进行深入的改革,要以学生作为主体,老师在一旁起到辅助和引导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也应不断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启发学生意识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重要性所在。只有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才能够培养出综合素质型的人才,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电子教学中才能够发挥其效应。

2以科学为主

项目教学法在进行教学课程设计与实施等的整个过程当中都要秉承着科学性的原则,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具有全面性,要充分的考虑到学校的硬件设施的情况,最重要的是要对于学生的情况进行仔细的分析,来制定出对于学生来说,最为有利于他们发展的教学课程。课程推广的时候要懂得循序渐进,每一个阶段的教学进程都要有具体的规划以及要有充分的规划依据来作为保障。在课程最后评价的时候也要以客观和公平的态度来进行,以保障对于课程能够做出正确的判定,从而帮助课程能够进一步的得到完善。

3以实践为主

项目教学法的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项目教学要以市场经济作为参考,对于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强化教学,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实践课程,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有效的应用到实践当中去。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学生能够更好的巩固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能够在动手能力上面得到很好的锻炼,从而在学校就能够开始积累实践的经验,从而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使得学生在今后的就业当中更具竞争能力。所以说实践的力量对于项目教学法来说是不可小觑的。在课程设计当中也要作为一项重点考虑的方面。

二.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电子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项目准备阶段

任何课程设计都要经历准备阶段,项目教学法也不例外,在课程的准备阶段,首先要对于社会上的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当今社会发展的速度是日新月异的,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的更新速度更是快得惊人,所以为了让学生们接收到最新的信息和技能,老师在课程设计的初期要对于市场中电子方向的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了解到电子方面对于人才的取向,从而着重的培养学生在该方面的能力。然后就是要深入的贯彻好教育部门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在如今新课改运行的时期,主要需要注重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接着是在项目的选择上面,要考虑到学生的特点与实际的需求,选择与电子方面有关联的内容。最后是要对于在项目进行的过程当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估,并且拟好相应的应对策略。

2项目实施阶段

在项目实施阶段,教师更应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要着重强调学生的主导地位,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在项目的实施阶段可以让学生们自主的成立项目小组,成员根据教师制定的项目活动计划当中的内容来实施,各成员分工合作平摊任务,项目内容应包括任务的名称、项目的内容及目标、进度计划表、成员工作任务分配等。在实施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在此过程中给予学生方向和指导,并注重随时调动学生的特长优势,而成员可以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计划调整。当学生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和计划不合理的地方,需要及时记录下来,以便完成下阶段的活动总结工作。同时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老师要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以确保学生能够更好的完成项目。

3项目评价阶段

项目的完成并不代表一个课程的完结,最后的评价和总结的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是学生要进行总结,老师要与学生一起对于项目进行当中实际的问题进行分享和总结,对于项目进行的过程当中遇到的没有预估到的问题进行集中的整理,对于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当中的表现要让学生进行自己总结,这些内容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小型的总结会来进行讨论,然后让学生各自梳理一下,以书面的形式写出各自的项目总结报告。然后学生总结之后,老师要对于项目进行的情况来进行更进一步的总结,结合学生的项目总结报告,老师要对于学生在项目进行过程当中的优点给予鼓励和表扬;对于学生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薄弱的地方要一一的记录好,在今后的教学当中要予以重点的强化教学;在项目进行中出现的意料之外的问题,也要对于原因进行总结,吸取其中的教训,为下一个项目的实施总结经验。

4项目教学法的实例研究

下面对于项目教学法的教学理念,以《无线电装接工技能实训与考核指导》为例进行课程的说明。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让学生以分组的方式来进行项目,在进行分组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各方面的能力、性格方面的因素以及学生自己的意愿等都要作为参考的依据,让每组的学生水平都较为的均衡,这样更有利于项目的进行。每组人员为3-4名,每组设立组长,每个小组的成员明确的分工,组长采用轮换的制度,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进行分工的时候老师在一旁辅助,让学生发挥各自的优势,理论强的负责电路的设计,动手能力强的负责电路的焊接,共同对电路进行调试与测量。该项目分成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涉及的知识点包括led发光二极管、单向晶闸管、电位器、毫安表和定值电阻的识别与检测,以及焊接装配。项目的任务并不是固定的,学生自己可以根据资料的查阅等自己制定更感兴趣的任务,只要能够利用现有的元器件设计出使单向晶闸管触发导通即可,这样在原有任务的基础上就衍生出了另外的任务。而且是学生自主研究的成果。任务完成之后,在进行进一步的总结和讨论,对于无线电装接工技能的掌握会更加的扎实。

三.结语

学生课程总结范文5

【关键词】电大;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实施过程

电大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高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正规大学”)一起承担培养各类专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任务。电大属于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培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急需的专门人才。它所实施的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实践性是其的基本特征之一。

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中部分课程的实践性较强,故实践教学是计算机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使学生动手能力得到培养。而课程设计是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课程设计是专业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学生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基本知识,融合贯通,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次尝试,也是培养应用性人才的重要手段,,课程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指导”的协作学习环境。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围绕某一实践设计题目,按照课程设计任务书的具体要求,通过查阅资料、分析资料、确定方案,掌握相关课题的原理、设计、调试技术并撰写设计报告,进行一次综合性、系统性的“练兵”。可以说,课程设计为学生毕业设计乃至将来毕业后的实际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甚至可以把课程设计看成是一个小型的毕业设计,所应用到的知识应略高于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教师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而不是单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通过课程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计算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创造性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

对于我们电大的学生来说,由于教育目标和和正规大学本科生教育不一样,所以教育方法也不能把对本科生的要求、规范生搬硬套过来,必须针对这样一群学员建立自己的体系,

为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课程设计当前存在的问题

经过对往年课程设计工作计划及相关材料的审阅,发现我校实践教学环节中的课程设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电大的培养计划中普遍都是以一些考试课程为主,学生也主要重视这些课程。而课程设计环节多为考查课,学生认为“不出意外,都能通过”,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部分学生不太重视或有畏难情绪,互相抄袭现象严重。

2.课程设计计划内容不合理。课程设计计划目标不明确,没有明确的计划实施细则,往往由教师布置具体设计内容及要求,设计选题也没有专门的要求。

3.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不规范。没有对课程设计教学过程的管理提出明确要求,教师上课和课程设计的考核规范不明确,从而使课程设计教学过程缺乏规范,极大地影响了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

4.课程设计课效果不明显。由于没有明确的课程设计教学计划和教学规范,直接导致课程设计教学效果不明显,使课程设计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没有起到良好的支持作用。

5.时间安排上,通常没有安排在课程教学完成之后,与课程教学内容在时间上有脱节现象,导致时间长了学生再进行相关设计时又必须重温之前学习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耽误了真正设计的时间。

二、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

针对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应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召开课程设计说明动员会,进行有关课程设计实践教学重要性的教育,端正他们对该教学环节的正确认识,使学生明确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及方法步骤,课程设计的纪律、要求及评分标准,课程设计任务,使学生对课程设计做到胸中有数,能自觉、积极、认真地着手进行课程设计。学校应组织相关人员在深入研究课程设计与本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适应性基础上,制订专业、详细的课程设计工作计划,确定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总体要求、时间安排、主要内容、教学任务安排、考核标准、质量控制措施等内容,让教师有据可依,认真按照具体要求并结合教学实际来组织设计过程并最终完成设计、进行考核,学校安排人员进行组织监控、意见反馈和成绩考核。

三、课程设计实施的具体过程

1.选择合理的、有吸引力的课题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是课程设计成功的首要条件。首先,题目要符合教学实际,既要尽量覆盖相关课程理论知识,又要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这样,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内容上要富于现化科技色彩,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这样的题目对学生的吸引力大,可激发学生设计与创造的激情。如《图像处理》课程可让学生自己设计的影集、楼盘出售的楼书等。其次,课程设计的题目范围要广,应保证每个学生的设计内容有所不同;题目的难易度要适中,要形成一定的梯度,同时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课题的难易使学生在选题时量力而行,基础好的学生可选择难度较大的题目,原则上应由二至四名学生选择一题,分工合作,使每个学生都有需要独立完成的内容,这样可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动手进行课程设计,减少不认真设计和盲目抄袭的现象,使课程设计真正达到锻炼和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基础一般的学生可选择较为简单的题目。这样既可满足学有余力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又不会使基础差的学生感到太难以致出现厌学情绪,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也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与之相配套的措施是在成绩评定时可根据课题难度的不同,适当提高或降低评分标准。

2.课程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合作精神

课程设计是一次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机会,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的任务在于引导和启发。教师在整个实践课程的实施阶段应该做到全程跟踪,才能切实得到效果。全程跟踪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督促和检查学生,而在于参与到学生的设计当中,了解学生的思路,解决学生的困难,提供给学生更多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在老师引导下的主动探索性学习。当学生在设计中遇到问题时,指导教师应鼓励他们多方位、多角度地去思考,尽可能找到比较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只是在必要时妥善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又可以培养他们敢于创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通常的课程是以向学生传授知识为主,采用的是“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学习积极性得不到充分调动。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应以“启发式”替代“注入式”,由传授知识转为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自主、主动地获取知识。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的及时跟踪,不仅仅是针对技术层面引导学生,通过跟踪,还可以监督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是否做到了积极协助他人和独立完成任务,是否在课程设计中保持了做人的诚信,而没有投机取巧甚至是剽窃他人的成果。

课程设计进行时,可对学员分组合作来共同完成设计任务。每个小组安排3-4人,将设计内容分解,小组中每人安排一定的工作量,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各成员承担的工作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必须认真完成各自的任务,又要及时和小组其他成员经常沟通,获得有用信息,才能完成全部工作。这样会调动小组中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增强他们责任感,从而既激发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又在团结合作中感受到了合作的责任和乐趣。

3.提交课程设计成果,典型作品点评,按评价方案进行认真评价总结

我认为,对学生的测评应该由终结性评价走向过程性评价,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学生完成设计后向教师提交设计成果,提交的方式采用个人总结展示并自我评价来完成。自我评价主要让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和收获;在此基础上,听取小组对小组各成员的评价,可以让大家了解小组成员与其他成员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对本组课程设计的贡献;然后再最后进行总结性评价。主要通过3个方面来评定:课程设计报告(含课程设计总结)的质量、成果的演示及自我评价的效果以及课程设计过程中的态度及小组合作的表现,分别占教师评价的60%、30%、10%。随后,教师从学生的作品中选取3到5个典型设计进行点评,重点分析该设计的优点和不足,并详细说明理由,最后指出改进方法和措施。

前面谈到过,在提交设计成果时主要是学生自己讲述设计的特点。这虽然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但学生的总结很可能比较片面或者不成熟,因此需要教师最终给出一个更为科学的总结。总结是对课程设计的归纳、提高和深化的过程,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通过总结,学生和教师都有机会反思整个课程设计的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更有利于师生各自今后的学习。

四、结束语

课程设计是涉及一门课程甚至几门课程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该课程基本理论与工程和科研实际相联系的训练,它包含了对理论知识的复习深化,也结合了对科研和工程设计的方法、程序的初步尝试,是培养应用性人才总目标的有相当影响的一个步骤。所以,不断探讨课程设计的内容和形式,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则是每位教师必须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只有联系本校实际,不断创新,才能使课程设计达到更好的效果,为社会培养真正有用的人才,这方面仍有许多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问题需要研究探讨,可谓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实践、总结、研究,为实现教育目标多作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敦文,沈志男.创新教育与高校课程设计教学创新[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6).

[2]刘素平.实践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学生课程总结范文6

农林高职院校农业推广与农业气象两门课程的授课班级为同一班级,授课时间分别为同一学年的春季学期与秋季学期,授课的方法都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对学习任务的设计和学生学习方法略有不同。

1.农林高职院校农业推广课上的任务驱动教学。师生共同设计任务。

(1)教师设计部分。综合考虑农业推广学科性质、高等职业院校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学生所在专业、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特点及教学任务设计的原则,笔者在农业推广课程授课过程中采取了师生共同对教学任务进行设计的方法。即,老师将整门课程的知识点设计为一个符合课程需求的、规定了教学范围但不指定具体名称的综合性较强的教学任务(×××地×××项目的推广),这一综合任务又下设若干子任务:①农业推广人员角色认识;②×××地农业推广项目的选择与确定;③×××农业推广项目的实施;④×××农业推广项目的总结评价;⑤×××农业推广项目成果报奖。整个学科的知识点分别穿插于若干个子任务中。

(2)学生具体设计任务及实施。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明确农业推广人员角色扮演的身份及工作性质与程序;然后结合社会岗位需要、个人兴趣爱好、农业专业知识掌握情况、本课程知识点、当地自然与社会条件等综合分析选择确定农业推广项目,并撰写推广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确定了具体推广项目后的工作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自选项目的复杂程度、当地农民素质条件,以及硬件设施等选择确定项目的推广模式与方法,并撰写推广项目实施方案,模拟推广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农民的采纳情况随时应变使用多种方法,并锻炼学习人际交往及演讲的沟通、交流、语言技巧;项目推广演练结束后,学生需要进行双重总结与评价,一重总结为对自身所选项目及推广情况进行专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综合总结评价,并撰写总结报告,二重总结为学生之间相互对课堂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总结在评价过程中相互取长补短;最后,学生们需要撰写推广项目成果请奖申请书,学习推广项目的报奖流程。

2.农业气象课上的任务驱动教学。

(1)教师单独设计任务。教师将学生所学专业目标与农业气象课程目标充分结合,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为基础,对整门课程设置了总体目标任务“×××省农业种植业区域规划”,课程总任务下设支撑典型任务共7个:①×××省各地农业气候资料及代表性农作物种类资料搜集;②光照对农作物生产的作用及影响;③温度对农作物生产的作用及影响;④水分对农作物生产的作用及影响;⑤风对农作物生产的作用及影响;⑥×××各地农业气候资料及代表性农作物种类资料分析;⑦观测不同作物的农田小气候特征。

(2)任务实施过程。教师在第一次课上对任务的实施过程、学习过程中使用的参考资料、学习提示等简要向学生进行说明,学生课下个人完成并小组汇总分析,第二次课上时间一分为二,前半部分时间为学生对课下学习结果进行展示,老师随时点评指导,后半部分时间由教师下达下一个任务,依次类推,直到学期结束,完成全部的典型学习任务。最后,师生共同汇总各典型任务结果并分析,完成课程总任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本研究通过中国期刊网、中国优秀硕博士论文文库、高校图书馆期刊资料室资料进行检索,收集相关文献资料。

2.问卷调查法。两门课程在学期结束后都对该班36名同学发放了调查问卷表,两次共收回问卷调查表72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3.数理统计法。采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图表制作和统计。

三、教学效果对比分析

农林高职院校两门课程结束后,都对该班学生进行了课程学习效果问卷调查,发放问卷调查表内容完全一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资料查阅能力、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掌握全面程度、综合素质提高程度等方面入手调查。详细数据如下。

1.学习兴趣有无对比。农业推广课程:学生有学习兴趣问卷36份,比例100%;无学习兴趣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学生有学习兴趣问卷28份,比例77.8%;无学习兴趣问卷8份,比例22.2%。

2.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提高对比。农业推广课程: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问卷34份,比例94.4%;没提高问卷2份,比例5.6%。农业气象课程: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问卷26份,比例77.8%;没提高问卷8份,比例22.2%。

3.资料查阅能力提高对比。农业推广课程:提高了资料查阅能力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提高了资料查阅能力问卷34份,比例94.4%;没提高问卷2份,比例5.6%。

4.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对比。农业推广课程:提高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提高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

5.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对比。农业推广课程: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问卷24份,比例66.7%;没提高问卷12份,比例33.3%。

6.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农业推广课程:提高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提高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问卷30份,比例83.3%;没提高问卷6份,比例16.7%。

7.专业知识掌握全面程度对比。农业推广课程:专业知识掌握全面问卷36份,比例100%;不全面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专业知识掌握全面问卷30份,比例83.3%;不全面问卷6份,比例16.7%。

8.综合素质提高程度。农业推广课程:提高综合素质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提高综合素质问卷29份,比例80.6%;没提高问卷7份,比例19.4%。由上图可以看出,农业推广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与自觉性、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掌握全面程度、综合素质提高程度明显优越于农业气象课程;查阅资料能力与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相差不明显。可见,虽然任务驱动教学的优越于传统填鸭式教学,但应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根据课程需要、专业需求、社会岗位需要、个人兴趣设计任务的教学效果又比单纯由教师根据课程目标设计任务的教学效果优越。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