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范文1
在现代幼儿教育中,钢琴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其对提升幼儿智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幼儿早期教育中,钢琴教学不仅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而且幼儿在钢琴弹奏过程中能学会充分利用手指、耳朵、眼睛与大脑,利于幼儿更好协调多种感官,在塑造幼儿健全人格方面钢琴教学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长期的教学实践显示,实际的钢琴教学活动中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很多教学方式有待创新,这些因素严重地制约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正常开展。本文试图从这些实际因素出发,探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方法和方式的创新,以期能够对相关专业教学有所裨益。
一、制订科学合理的幼儿钢琴教学计划
钢琴教学的宗旨是帮助孩子能灵活使用演奏钢琴的基本技巧,而不是追求高深内涵的演奏技巧,因此,科学合理地制订钢琴教学计划是非常必要的。钢琴教师在教学前需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征,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钢琴教学时,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幼儿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解的能力,要掌握孩子喜欢什么、能听懂什么、最终能否掌握,要对相关教学语言进行优化进而对幼儿进行启蒙,激发幼儿对学习钢琴的兴趣;其次,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如何让幼儿识别琴键,可以充分利用幼儿耳濡目染的儿歌来实现认知方面的加深;再次,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如何让幼儿掌握基本的弹奏手型例如:手心里要像握了一个鸡蛋,指关节要保持饱满,不要折指;最后,弹奏钢琴要有正确的坐姿,幼儿教师的示范显得非常重要,这才能对孩子产生良好的影响。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过于追求“教”,应该了解孩子的接受能力。
二、幼儿园钢琴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高校教师要广泛收集当前幼儿园钢琴教学现状的实际资料,分析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别注意这些问题,最大限度减少可能给幼儿钢琴教学带来的不良影响。
1.教会学生如何调节幼儿钢琴弹奏中的紧张情绪。
当前幼儿园教育,教师与孩子之间的真诚友谊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孩子学会了如何去尊重老师,如何去听老师的指导。而且很多孩子遇到不懂的问题还敢于积极发问,非常愿意将自己的快乐与教师进行分享。在这种教学环境中,教师才能对班上孩子的心理状态、性格爱好、智力条件以及身体状况进行充分的了解与掌握,才能较好地实施相关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要保持真情实感,以正确的方式来教导孩子,在孩子与教师的心灵之间搭建一座友谊之桥。
高校学前钢琴教学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如何培养教师与幼儿和谐无障碍沟通技巧及逐渐消除施教过程中幼儿紧张情绪的技巧。促使教师在今后的施教过程中善于构建轻松愉快的钢琴教学环境,保障孩子们能轻松愉快地学习钢琴弹奏,在这种模式下通常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指导学生如何激发幼儿学习钢琴弹奏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培养是施教的关键,没有兴趣的学习很难有理想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幼儿对钢琴弹奏有了兴趣,便能促使自己去积极学琴、练琴,尤其是愿意用自己的真实情感去弹琴,而这种状态则是孩子内心真正喜欢的趋向,而不会成为只是应付教师的规定的一些任务而去学习弹琴。幼儿在兴趣持续高涨的情况下,能充分通过自身的听觉与视觉,去对钢琴弹奏的精妙之处进行领悟,这样不仅能在原有的钢琴训练水平上有所提升,而且还会很好地处理弹奏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消极被动问题,最终孩子们愿意积极主动地去弹奏钢琴。孩子们只有从内心去喜欢,才不会在实际的练习过程中感到过分枯燥,因为,在孩子们眼里弹钢琴或者就是一次游戏,而在游戏中幼儿的思维速度会更快,更加容易记住钢琴弹奏的相关技巧。
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尝试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因为游戏本身就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在教学中合理开展游戏活动,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通常以游戏为向导进行教学,当然钢琴教学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手段。以游戏的形式为基础教幼儿进行钢琴弹奏,对于激发幼儿的兴趣更是具有优势,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学习。幼儿园钢琴教学本身属于一种启蒙教学,因此,重点应该放在激发幼儿学习弹琴的兴趣上,幼儿一旦产生了学习兴趣,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参与,而这种积极情绪在持续的保持过程中,能培养孩子的主动意识,进而对于什么样的活动,幼儿都愿意积极加入。
3.让学生学会如何合理安排一堂课的内容。
每一名教师都会有自己的教学特点与规律,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个人拙见:首先,要对幼儿的实际练琴情况进行了解与分析,然后加强基本功的训练。例如:弹音阶、弹手指的练习等,基本功巩固的目的是让孩子将手活动开来。复调乐曲是非常费神的一件事,教师应该先通过轻松愉快活泼的乐曲来缓解疲劳,另一目的,也是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然后在进行复调乐曲的教学。相同类型的训练课题技术曲目,教师可以抽去其中一首或者一段,如:回旋曲这类大型曲目,就可以将重点提炼出来进行教学。在每一堂课已经达到原有基础进步目标之后,还需要针对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并解决,通过反复强调鼓励学生在琴上加强练习,直到家长与孩子都明白回家该怎么练习为止。
启蒙阶段就是打基础的最好阶段,练习曲比例也会大些,不仅要考虑到选择提升能力的曲子,而且也要适当选择一些不仅动听并且简单的曲目进行弹奏,进而将学生的音乐视野拓宽,加强对音乐的感受,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4.指导学生如何培养幼儿正确的弹奏姿势。
幼儿钢琴教师应培养正确的弹奏姿势。有人认为姿势不对是小事,这是不对的。常言道:苗栽得正,树大才容易长得直。只有孩子从小学会用科学的弹奏姿势,才能逐步体会到正确地运用身体的重量和力量来触键和发声,提高弹奏的准确性,并促进与弹奏有关生理功能的发育。
幼儿钢琴教学中,正确姿势的训练和学习当时首要任务,因为它关系着孩子学琴的成效,日后的进步和提高。然而在幼儿园钢琴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姿势的纠正,不能正确地监督引导幼儿采取正确的弹琴姿势,进而影响到孩子正确弹琴姿势良好习惯的养成。在钢琴教学中,幼儿应在自然、放松的基础上取得坐势、脚支点、于支点三个重力支点的平衡、协调。以求最终服务于手在弹奏时力量运用的准确和力度色彩变化的敏锐,有利于演奏技巧的发挥和艺术表现的自如。在幼儿坐稳放脚之后,教师应视其大腿根到膝盖处略呈坡状下斜。琴凳和踏脚凳的高度还应根据孩子发育成长的变化,腿、脚、臂长的变化做相应的调整,以保持正确的坐姿。在钢琴教学中所有弹奏中的不良姿势和不良动作习惯,都会直接影响正常的弹奏,因此,在学前教学阶段,教师应坚持培养幼儿正确的弹奏姿势。
5.引导学生注重情感施教,培养幼儿积极的学习心态。
情感教学在教育学研究领域的定义是指,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充分考虑相关的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引导发挥情感因素的感化作用,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增强教育教学效果。笔者在多年来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情感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知识和智慧是力量,积极的心态蕴涵着知识和智慧的催化剂,学习心态越是乐观,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信心倍增。良好积极的心态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教师应着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大都是突击学习才考入大学,音乐素养和钢琴基础十分薄弱,再加上平时文化课程繁多,练习钢琴的时间非常少。一旦学生学习主动性变差,老师往往会对学生缺乏耐心,甚至斥责学生,这样不但不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会适得其反。相反,如果老师站在自身的角度思考如何改善师生关系,使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地接受教师的教诲,这就需要应用情感教学。在幼儿园教学中,情感教学是施教者首先具备的素质,因此学前教学专业教师应引导学生注重情感施教,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以为其以后的幼儿教学提供基础。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经常鼓励和引导学生,让学生更多地体验成功的感受,使学生在以后的幼儿园教学中,能够寓教于乐,注重情感施教,培养幼儿的学习心态。在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学生往往以教师的认同感来衡量自己的学生能力,如果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将教学目标设置得太高,让学生很难体验和证明自己的能力,时间久了必然会导致学生产生自卑的心理,不利于正常教学;相反,如果教师适当的把握教学目标设计,积极主动地鼓励学生,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与赞誉,必能强化学生的自信心,使其热爱学习。如在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遵循金晓丹提出的“跳一跳,摘一桃”的原则,多选用学生力所能及,便于完成的曲目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在评价语言上,多使用肯定性的鼓励语言,如多讲些“你真行”,“你可以,再试一下”等;在教学方法上,要确保教学方法的趣味性,恰当地使用语调、语速、表情、目光等,以便绘声绘色地表现教学内容,阐释音乐概念和弹奏技巧,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对高校学前教学专业钢琴教学中的情感教学的培养,会使学生在以后的幼儿教学施教过程中同样利用情感教学激发幼儿学习热情,培养幼儿的主观学习愿望。
总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为了指导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顺利进行教学,钢琴教学需从培养幼儿钢琴教师入手,要学生明确幼儿钢琴教学的重要性,促进钢琴教学健康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小洞.对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J].青海大学学报,2010.4.
[2]朱利.巧学巧练巧施教谈:职高幼师钢琴课的教学[J].科技信息,2009(9).
[3]李和平.《钢琴集体课课程》在中国师范教育的发展[J].2004(12).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范文2
>>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探析 新形势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思路初探 论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改革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初探 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课教学改革浅析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改革 学前教育专业生物教学改革探索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初探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的探索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初探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改革初探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集体课教学改革探析 基于学前教育专业探析文学欣赏课教学改革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韶关学院韶州师范分院2014年招生简章[EB/OL].(2008-03-14).http://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20130301067);韶关学院第十五批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SYJY20141546);2013年度韶关学院科研项目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范文3
【关键词】学前教育;舞蹈;教学;问题
舞蹈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学生可以通过一定的舞蹈基础和对幼儿的舞蹈训练中来练习自身的自然形态,使舞蹈的节奏感、灵活性和视觉性得到全面的提升和发展。学前教育是幼儿的启蒙阶段,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个人素质直接关系到幼儿未来的发展。就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看,大多数学生的舞蹈水平都比较薄弱,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及时的解决。面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水平,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课时少
舞蹈是一门技能课,有着不同的舞蹈分类,每一种舞蹈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其表现的形式。因此,每一种舞蹈有着独自的课程和训练方法。只有经过科学的训练,才能是不同的舞蹈得以充分的表现。作为一名学前教学工作者,应该具备全面的了解舞蹈知识,了解不同舞蹈的表现风格和舞蹈特征。然而,大多数高校每周的舞蹈只有一、两个课时,想达到预期的效果远远不够。开设的课时少,自然使训练时间大大的缩短,致使教学内容大量的压缩,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不断提高,这是我们一直关切的问题[2]。
2.学生基础差
目前,我国高校在招生方面没有特别的要求,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舞蹈基础,对于舞蹈的理论知识更少缺乏,严重的阻碍了教学的顺利开展。从舞蹈训练的角度而言,没有舞蹈基础的学生在训练中的可塑性大大降低。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学生在训练的过程遇到很大的困难,反复练习的效果也不理想,久而久之,学生会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致使舞蹈教学质量无法提高。
3.教学目标不明确
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的开设是必然的。目前,专业艺术院校的舞蹈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前教育的舞蹈课程,但是,这些课程并不完全的适应学前教学,盲目的借鉴,使的学前教学专业并不能很好的适应幼儿教学。学前教学的舞蹈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舞蹈教学能力和编排能力,和专业的舞蹈专业有着很大的区别。如果舞蹈老师还是以艺术院校的标准来教学学生,最终出现学生只会跳不会教的现象。
4.课程评价单一
课程教学的评价单一,高校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是老师单一的评价学生,而学生缺乏对自身的评价,老师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没有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大大降低了学生对于舞蹈的创造能力。另外,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是重要的评价标准,而不只是单纯的依靠成绩做以评比,这样会严重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对策
1.因材施教、因业选材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专业基础都比较差,有的甚至是零基础。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自身的水平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由于学生年龄特点的原因,身体的可塑性大大降低,在舞蹈练习的过程中,老师把握好教学进度,不能急于求成。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便更好的提高学前教育水平。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不同于专业的艺术院校,专业的艺术院校是以培养学生表现力为目标,而学前教育以培养学生教学能力为目标。因此,在课程安排上,不需要高难度的舞蹈技巧,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巩固舞蹈理论知识,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理解儿童舞蹈教学的本质。
2.加强儿童舞蹈知识的学习
学前教学专业的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是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对于幼儿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极其重要的。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舞蹈课程的教学与其他院校的训练是有很大区别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面对的群体是幼儿,因此,要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培养,以便学生能够更好的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应加强学生对幼儿舞蹈知识的学习。具体设置的课程有:学习儿童舞蹈、在民族舞蹈的基础上结合儿童的特点进行教育、组织学生设计儿童舞蹈等等。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不仅自身要掌握舞蹈,更重要的是能够把舞蹈准确的应用到教学中[3]。
3.加强实践练习
实践联系是舞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编排节目进行各种舞蹈比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舞蹈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另外,学校可以适当的开设学生的实习活动,让学生走进幼儿园,进行学习和观摩,使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去感受和领悟,这对他们将来更好的适应岗位有着积极作用。同时学校还可以请有相关经验的幼儿园教师进行指导和教学,使学生增加更多的幼儿教育工作,以便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结 论
总而言之,幼儿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希望,为了教学更多优秀的人才,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我国高校开展学前教育专业的主要目的之一,而舞蹈作为学前专业的必修课程,自然不可忽视。因此,舞蹈课程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就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教学现状而言,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在教学中,老师要全面的了解教学对象和教学目的,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培养优秀的学前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刘芸.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几个问题[J].艺术研究,2011(4):144-145.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范文4
社会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完整发展,为个体一生幸福奠定基础。然而实践中的社会教育却处于边缘地位。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60名学生的社会教育实习笔记进行分析,辅之访谈,整理出学生在社会教育实习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对高校社会教育课程教学提出几点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推动社会教育课程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社会教育实习;问题
一、前言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以培养和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促进其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为核心目标,引导幼儿成为一个适应社会的、完整而幸福的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幼儿发展指南》对社会教育的地位、目标与内容以及实施给出了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教育建议。然而,相比于健康、语言、科学、艺术四个领域而言,社会领域教育的实践依然被认为是最为复杂,最为繁难的。[1]目前关于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研究对象多集中于入职后的幼儿园老师,学校二年级的中期实习,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环节,为三年级的顶岗实习和未来入职提前做好准备。[2]对这一阶段社会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分析,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
二、社会教育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社会教育必需的人文社会科学常识
幼儿园社会教育与许多相关学科,相关知识有密切联系,主要涉及社会学、伦理学、地理学、经济学、文化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所以,除了掌握适合领域的学科特点和基本知识之外,它还要求教师要具备宽广的通识性知识。在新制定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中,在职业道德与基本素养方面,同样规定了幼儿教师要了解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的一般知识以及具有较好的文化修养。[3]可以说,具备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常识,是一名幼儿园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然而,实践中却发现,学生的社会常识性知识比较欠缺。比如一节社会课《各地名胜》上,当问孩子们假期里父母带自己去了哪些风景名胜区的时候,有孩子回答说去了自己家附近的小公园,也有的孩子回答游乐场等等,这是因为孩子不清楚风景名胜的概念,需要实习生进行很好的语言转换才可以。
(二)社会领域与相关课程领域相混淆
幼儿园五大领域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能力的发展,然而社会领域作为一个独立的课程领域被提出,同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由于学生对社会领域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这些基本知识掌握的不够深入,导致实践中社会领域很容易与其他领域相混淆。从实习反馈中明显看出,学生普遍认为社会教育是一个很难把握的课,稍不注意就会上成其他领域的课,造成实践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的偏离。除此之外,部分学生将社会教育活动简单地理解为讲故事给孩子听。先给孩子讲一个故事,然后总结一下其中的道理。这些都反映了学生对社会领域的认识不清晰。
(三)对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的理解不全面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几乎涉及了幼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研究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分为四个方面,即自我意识、人际交往、社会环境与社会规范和多元文化[4]。然而由于幼儿园社会教育实践的薄弱,导致学生对社会教育内容的认识很不完整。如有学生在实习笔记中写道“平时很少看指导老师给他们上社会课,所以在我的印象中,社会教育应该就是对他们一日常规的指导吧”;也有学生在实习日记中写道,社会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性格等等;对师幼互动以及同伴互动的意义缺少认识;对多元文化也仅仅理解为认识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等。这些都是对社会教育内容的片面认识。
(四)随机教育意识欠缺,家园沟通能力需要提升
研读学生的实习笔记和反思不难看出,部分学生已能通过随机教育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但只是纯粹出于偶然。对随机教育的理解比较肤浅,使用比较随意。在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方面,学生已经意识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意义,但是对家园沟通的技能技巧却显得非常欠缺。这些都严重地削弱了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效果。如何与家长沟通是一门学问,这是我们学生所欠缺的东西。
(五)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的能力欠缺,社会教育活动形式单一
社会教育的方法分为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一般方法包括以语言引导为主的方法,以情境教学为主的方法和以直接直觉为主的方法。在实践中发现,学生社会教育活动上所用的方法基本是以讲解法、谈话法为主。而角色扮演、移情训练、行为练习等方法学生极少使用。由于学生缺乏有效使用多种社会教育方法以及对社会教育目标的认知不到位,社会课很容易就变成了讲某个道理的讲故事活动。学生在社会教育教学中教学方式方法的单一,进而导致社会活动的枯燥无味,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
(六)社会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有待提高
具有初步的社会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是幼儿园社会技能的其中一项重要内容,然而由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经验的欠缺,导致学生在设计教育教学活动的时候,不能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另外在教学实施中,缺少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在教学活动设计方面,很多学生没有分清楚重难点,盲目以为社会认知才是活动的重点,而没有意识到良好行为能力的养成和幼儿情感的激发;在活动实施过程中,面对孩子的反应,老师缺少灵活应变的能力。
三、对高校社会教育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有针对性地巩固学生的幼儿园社会教育知识
1.透彻理解和掌握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
学前儿童社会领域教育目标的制定,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开展的起点和归宿。[4]只有明确。而适宜的目标,才有可能选择恰当的内容和方法。实践中学生对不同领域之间相互混淆、将认知目标作为活动的重点,而忽视社会情感的激发以及社会行为技能的养成,这些正是源于对社会教育目标的认识不到位。在教学中,应通过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关于社会领域教育目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幼儿在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方面的学习和发展目标进行重点解读;通过列举实例、课堂练习的方式把社会领域与其他领域相区分,使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社会教育与相关课程领域之间的关系;另外掌握不同年龄段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从而制定的适宜的目标。
2.立足于幼儿生活选择社会教育内容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源于儿童生活的教育,也是为了儿童生活的教育。“社会课要想把他上好,就必须贴近幼儿的生活,便于幼儿理解,在熟悉的程度上理解,进而产生社会情感。”这是其中一位实习生的实习反思。大量的社会教育活动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只有将社会教育的内容真正来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才能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活动的进行才会更加顺利。当然,社会教育不是单纯对适应孩子的生活,而是对孩子生活的引领。这也需要老师能够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补充和修正。
3.提高有效使用社会领域教学方法的能力
在一个社会教学活动中,是否能够正确的选择和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活动质量的高低,因此有效使用多种社会教学活动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要组织学生学习优质的社会教育活动设计,进行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练习,尤其是社会教育活动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学生采用分组的方式同课异构,模拟上课。活动要特别注意使用社会领域教学活动的特殊方法如行为练习法、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等,重点引导学生学生对活动方法的使用情况进行讨论分析;也可以通过优质课观摩等方式,学生从中学习活动更加有效地活动组织和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见习和实习实践课程,掌握和提升社会教育活动技能。
(二)丰富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常识
在社会常识方面,学生需要具备关于人与自我、他人、社会的基本常识以及具有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所必须的人文社会科学常识。幼儿教师首先要具备自信、乐观、坚韧的性格和个性,另外,学生自身要不断提高与人沟通和交往的能力,具有开阔的眼界和知识面。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通过家园合作、随机教育、领域渗透等多种途径来提高社会教育的效果。作为高校教师,应鼓励学生养成反省的习惯,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然后通过上选修课、听讲座;博览群书,加强经典阅读;积极投身各种实践活动等方式和途径来丰富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人生阅历。
(三)高校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社会性发展水平
社会教育是一门身教重于言传的课程。对教师自身的社会性发展也有一定的要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样作用,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要格外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用真善美来影响和熏陶幼儿。作为高校教师,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寻求自身和学生社会性水平的共同发展。
(四)引进一线的幼儿园社会教育名师
邀请幼儿园社会教育名师来高校授课,或者采用开设讲座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就幼儿园社会教育实践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如何有效使用社会领域教育教学方法等问题,通过呈现幼儿园真实的案例,现场教学等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学生通过教学观摩,案例评析等方式进行讨论思考,从而掌握社会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的技能技巧。另外,高校的教师要积极和幼儿园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充分利用学生到幼儿园见习、实习的机会,到幼儿园进行听评课的指导,与幼儿园指导教师就社会活动展开交流;积极参加幼儿园公开课、研讨会、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比赛等,积极参加社会教育活动实践,和幼儿园形成良好的合作沟通机制,真正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作者:袁丽娟 秦东方 单位: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刘晶波.不知不觉的偏离,关于当前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困境的解析[J].幼儿教育,2013,(10).
[2]秦东方,王方,杨永刚,钱结海.创新教师教育专业“一见二实三顶岗”见实习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范文5
高校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职业认同感的培养,是培养未来幼儿教师对自身职业价值观正确趋向与认同、并辅之以“职业献身”精神养成的一个重要职业教育环节,是职业长成的重要起点,还可以促进学生提升专业课学习效率,从而形成专业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高校学前教育;职业认同感;有效教学
随着国家对学龄前教育事业的不断重视与发展,社会上出现了对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高的学龄前幼儿老师短缺的现象。师范类高校肩负着培养未来高质量幼儿教师的重任,首先应对进校大学生进行“职业认同感”的培养,是培养未来幼儿教师对自身职业价值观正确趋向与认同、并辅之以“职业献身”精神养成的一个重要职业教育环节,是职业长成的重要起点。
一概念界定
在本文中“职业认同感”是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于自己将来所从事的幼儿教育工作的目标、社会价值等其他因素的看法,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的一致程度,即个人对他人或群体的有关职业方面的看法、认识完全赞同或认可。”通俗地讲,就是对于自己或他人所从事职业的心里认识及赞同接受程度。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选专业时对本专业并不了解,甚至在学习后的一两年内对本专业也没有清楚的认识,从而很难拥有对本职业的认同感以及对专业的热爱,导致学生在学校盲目度日,久而久之,产生厌学情绪,教学效果也不明显。因此,对新大学生进行职业认同感的教育与培养,帮助学生对所选专业在心理上有一个彻底了解,让“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在学生心目中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使她们对未来自己所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有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为将来职业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这对学生在校有效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二培养职业认同感,促进教学效果
高校对新大学生进行职业认同感的培养来促进教学效果,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开展职业认同教育
学校应在每届学前教育专业的新生入学不久后,进行职业认同教育,提高新生对本专业以及幼儿教师职业的认识与理解。一方面,普及本专业的历史背景,展望专业发展前景。通过对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的了解,使他们认识到学前教育对提高我国教育质量的重要性,增加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另一方面,向学生介绍国内外的学前教育专家,比如:中国学前教育史上名垂青史的陈鹤琴、陶行知等前辈;西方的蒙台梭利教育法创始人玛利亚•蒙台梭利。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幼教机构的表彰大会,让学生与幼教行业的精英进行交流,让学生明白幼儿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高尚的,从根本上增强学生从事幼教工作的信心。进行职业教育,形式力求多样化,可以是专业教师讲座、聘请有所成就的校友作报告、见习等形式,可邀请在岗位上有突出贡献的幼儿教师现身说法;也可通过观看录像和纪录片,将幼师良好的职业形象与现场教育现状呈现给大家,激发热情提高他们从事职业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促进目前的学业学习。
(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认知和良好的职业价值观
目前,社会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认识不足且存在片面看法。他们认为幼儿教师就是简单的看哄孩子,教授的知识也是最简单的,是不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或经过简单的训练就可以胜任的工作(误导来自农村私人办的幼教机构),甚至认为上过学的人都可以胜任,没什么可学的。这种看法严重影响我国幼教事业的顺利发展,对学生认识学前教育这个专业也有负面影响,更不可能产生职业认同感。通过开展职业教育,使学生可以纠正对幼儿教师职业的片面看法,并且引导学生更加关注幼儿教师职业发展的内涵。据调查资料显示,个体的职业价值观对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很大,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则更注重对金钱与地位的追求。目前,幼儿教师这一职业还不是学生希望的“高待遇、高社会地位”职业,这对于引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价值观是一个大挑战。在教育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价值观,不能只关注金钱、地位等外在因素,更应培养职业上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等精神层次的追求。
(三)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使其获取积极的职业情感体验
幼儿教师的性格特点就是活泼开朗、敢于表现,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性组织各种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比如:专业技能汇报演出和手工绘画作品展览,五项技能比赛和教学技能大赛,给学生展示的平台并且能够强化学生的技能,激发学习兴趣,也促进了教师教学的效果;主题班会,让学生交流经验与心得。还可以组织学生进幼儿园进行实地参观、教育见习,与幼儿进行亲密接触,在真实的环境中获取正面、积极的职业情感体验。
(四)帮助学生发展扎实的职业技能,树立专业信心
个体职业技能的强弱将直接影响个体能否无阻碍进入职业角色、多大程度进入职业角色、多快进程实现职业角色的内化,影响个人的职业情感体验,从而影响职业认同感的高低。笔者从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技能课教学已有六年,在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交流沟通中发现,由于生源问题,学前教育的学生专业技能一般,90%以上的学生没有专业技能的基础,给从教者带来极大挑战,同时也发现,这些学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为是一张白纸,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发育成熟,理解与领悟力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依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法,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并引导其深入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在交流中发现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表示技能是自己的短板,对自己专业技能不自信,对职业产生了恐惧心理。学生在幼儿园实习中,觉得自己的技能有很大的欠缺,对应用技能的教学感觉力不从心,比如:幼儿舞蹈即兴编舞等;在幼儿教师应聘中,对幼儿老师的专业技能要求都比较高,需要准备民族舞,钢琴则需要弹大曲子,歌曲要演唱完整流畅。学生职业技能表现薄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成就体验低,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从事幼儿教师职业的信念。对于这种情况,学校应积极配合老师加强专业课实用性的教学。首先就是调整课程体系结构,调整好理论课程和技能课程之间的关系,增加技能课程的课时。让学生勤练、深入学习;其次改变教学模式,教师上课不能让学生只作为听讲者,这样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应以学生为主体,多给学生展示自己的空间,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同时,让学生多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充分体验当老师所带来的快乐与成就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以此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尴尬局面,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实际教学能力。
(五)以就业为导向,明确培养目标,合理设置专业课程
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问题是课程侧重理论,疏于对职业技能和教学能力的培养,致使大部分学生在校学的理论知识不能在幼儿园的实际教学工作中灵活应用,在学校所练习的专业技能程度不能胜任幼儿园的教学要求。学校对幼儿园教师能力的培养没有清晰的标准,所以在培养的过程中出现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影响学校就业率提升,对在校学生幼教师职业的认可度也产生极大影响。当然也导致一部分就业学生在工作初始阶段不能快速适应工作环节,从而影响工作热情和自信心。为了使学生能更快适应幼儿园教学的方法与节奏,做好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换,学校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应加以调整,贴近幼儿教师实际工作中的要求,明确培养目标。在提高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适当增加技能课程的比例,多开展实践活动,为学生的技能练习提供展示平台,久而久之,专业基本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磨练中得到提高,教学效果也明显提高,学生职业自信心增强,高质量的就业率也提高了。
三结语
总之,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是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进校后应上的第一门最重要的思想基础课,也是学好学前教育专业各门课程的催化剂,只有处理好这种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链”,我国高质量的幼教人才才不会严重缺失,业余幼教机构热会逐渐降温,社会对幼教工作者片面的认识会得到改善,学龄前教育的生态环境就会持续良性循环下去!
参考文献
[1]秦向阳,孙涛,李瑜.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因素与教育建议[J].潍坊学院学报,2013(4):108-110.
[2]童安.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培养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2):179-180.
[3],隋立国.学前教育专业高职生职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新课程(下),2015(18):165-166.
[4]常瑞芳.职业认同: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J].教育导刊:下半月,2008(7):37-39.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范文6
【关键词】高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戏剧传播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191-01
一、场景:从场景模拟到沉浸式环境的创造
舞蹈剧的场景设置在舞蹈教室的封闭式环境内,是对剧中要求设置日常生活场景的模拟。如:2013年暑假期间播放的《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是一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剧目,该剧因其寓教于乐、轻松活泼的风格获得了家长和孩子们的一致青睐。其场景锁定在民国时期香兰镇的一家私塾。据介绍,该剧拍照场景中,墙皮是暂时制造,一切家私、门窗都是老物件。整部剧为我们讲述了学识渊博的教书先生大智是怎样带领一群孩子读书、识字、明事理的。在高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我们组织动员学生积极改编甚至创造创新这些优秀剧目,用舞蹈的形式来表现剧中的人物情感,并且自己亲手制作舞蹈剧的道具和摆设,全情投入。
二、表演:从严格执行剧本到现场的即兴发挥
舞蹈剧的表演,演员要严格执行剧本的规定,不能随意更改台词和动作。情境秀的表演,演员可以和现场的观众进行即兴互动表演。其表演是没有剧本可执行和遵循的,只有提前设置好的互动流程和规则,演员和观众只要在这个框架下表演就可以了。如《溪口民国文化风俗情境秀》,以“穿越百年”为主线,用民国民间百态、民国服饰、民国戏剧和“民国诗社雅集”“长亭外古道边”等12个情境表演秀,展现民国文化。游客或者当地市民可以与演员互动,参与表演,成为表演的一分子。而这些都是没有固定章程可以遵循的,是演员和游客或居民之间的一种随机性的表演,更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戏剧表演方式。
三、叙事:从第三人称叙事到第一人称参与式体验
情景剧的叙事,是围绕着具体事件展开,剧中人物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之间要有冲突、有磨擦,经过协调,达到一种暂时的人际关系间的和谐。情境秀的叙事,是在现实场景中演员和观众之间的即兴对话。这种对话只要围绕着一定主题进行,不必按照某一件事展开完整的叙事。这种叙事是一次性叙事,是不可重复的,因为每次不同的观众和演员之间的对话都是不同的。如《溪口民国文化风俗情境秀》,该剧为观众提供了12个主题的情境秀表演,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加入到情境秀的演出中,以此体验民国时期的民俗风情。观众参与戏剧表演,体现了第一人称视角的运用。观众是作为主体的“我”和演员对话,这与情景剧的第三人称视角的叙事是完全不同的。在情境秀中,观众也成为了演员,这种体验彻底打破了演员和观众之间的“第四堵墙”,演员和观众之间能够实时互动。
四、媒介:从单一媒介呈现到多媒体综合运用
舞蹈剧从早期的封闭式空间现场表演,到后来借助于电视媒介进行传播,从媒介的使用来说是单一的。现在互联网发达的时代,舞蹈剧可以借助于各种新媒体进行传播。但是就拍摄的封闭式环境和对现实生活场景的模仿上来说,它也不需要利用多种新媒介来设置现场环境,现场环境只要保有自然状态上的真实就可以了。虽然说《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运用了真人加卡通的形式,但是就现有的情景剧总体情况来看,媒介使用相较于情境秀来说无论是拍摄还是传播都要少得多。情境秀的打造和传播通常需要综合使用多种媒介。
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学生在毕业就业后即将面对幼儿园的教学,舞蹈剧和情境秀无疑会对学前儿童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但在这之前,学前教育的大学生们就要打好舞蹈基础,为就业后的舞蹈剧和情境秀的编排和教学做好准备。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中,我们以舞蹈剧和情境秀的戏剧传播方式进行探索,不仅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且也体现出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习中为弘扬传统文化而不懈努力的奋斗精神。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创新来说,我们也要因地制宜、适时而变。在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也要敢于并善于运用新的传播媒介,传承发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从舞蹈剧到情境秀,利用戏剧在高校学前教育这块阵地上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徐俊.教育戏剧――基础教育的明日之星[J].基础教育,2011(03).
[2]毛厌草.校园戏剧对提升校本文化建设品位和内涵的积极影响[J].文教资料,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