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管理相关课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采购管理相关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采购管理相关课程

采购管理相关课程范文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6.085

1 《生产与采购管理》的重要性

1.1 《生产与采购管理》是其他核心课程的先导课程

《生产与采购管理》作为物流管理专业基础课程,是物流专业《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和《配送管理》等核心课程的先导课程,为其提供基础知识。该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生产计划制定、生产作业控制、生产过程组织、车间布局、采购计划制定和供应商管理的能力,是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1.2 与《生产与采购管理》匹配的工作岗位多

通过《生产与采购管理》课程的学习,为很多工作岗位提供适配能力,例如生产计划员、生产助理、生产调度员、采购专员、招标采购主管、供应链专员等。而且这些岗位相对物流同等级别的其他岗位来说,薪资、工作时间和工作环境要好,学生对这些岗位更有兴趣。

2 《生产与采购管理》教学现状

2.1 课程内容设置缺乏针对性

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大多仍注重生产和采购的理论知识,用大量的课时讲生产理论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实践内容。例如在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制定时,只讲制定计划的方法,但是并不叫如何利用这些方法来真正的制定采购计划和生产计划。这样学生学习后仍然不知道如何制定计划,甚至不知道计划长什么样子。

2.2 课程实训场地不能满足课程需要

《生产与采购管理》课程中很多实训任务离不开车间、生产线和生产现场,但高职院校在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场地的投入有限,大多集中在第三方物流中常用的仓储、配送等方面。这种情况下,教师授课时更多地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所授知识理论性强,实践性差,学生毕业后适岗能力差。

2.3 教学评价缺乏创新

目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所开设的生产管理类课程的考核大多采用期末试卷考试的形式进行,缺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平时表现的考核,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生产与采购管理》课程改革

3.1 课程改革的思路

《生产与采购管理》课程改革采用项目化教学的形式进行,根据适配岗位的工作内容设置工作任务和项目。以公司实际的工作案例作为情景,让学习融入其中完成任务,掌握知识。

本课程根据生产和采购各设置一个情景,生产情景为某汽车座椅有限公司业务遍布全??,员工总数2670人。工厂分布在长沙、珠海和哈尔滨3个城市,2017年公司准备在重庆新开分厂,该公司销量一直不错,现需要就公司其中的两种产品普通座椅和豪华座椅,设计车间和库房布局、编制生产计划等工作。其中普通座椅和豪华座椅的BOM表见表1。在实际授课时,通过销售计划来启动生产计划的制定。

采购情景为某校委托系学生会负责采购教师用文具(书、打印机、墨盒、笔、剪刀、笔记本、计算器,封笔,U盘,电脑,托盘),学生会需要根据学校的日常消耗制定采购计划并进行采购,期间的采购方法选择、供应商选择和采购计划都由学生会完成。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根据需要再详细给出其他情况,课程选择两个情景的主要原因在于,让学生直接去采购生产座椅要用的安全气囊、调角器等难度大,因此重新设置学生经常接触,较为了解的文具。另外这样的情景设置,让学生实际地完成任务,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也在一定程度让弥补了学校没有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不足。

3.2 课程内容安排

通过行业调研和行业人事经理访谈确定与《生产与采购管理》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进行细化形成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细分后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作为每次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归纳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情境,形成项目。本文将《生产与采购管理》课程划分为四个项目,分别是生产车间设计、生产计划制定、供应商管理和采购计划制定。生产车间设计包括车间布局、库房布局、生产过程组织和流水线设计四个任务,共8课时。生产计划制定包括认识物流需求计划(包含ERP)、认识能力需求计划、制作BOM表、生产计划制定步骤和生产计划制定五个任务,共14课时。供应商管理包括供应商选择标准、供应商调查、采购谈判、供应商选择和供应商维护五个任务,共14个课时。采购计划包括认识采购计划和采购计划制定两个任务,共6课时。

3.3 课程考核

本课程摒弃传统的期末试卷考试的形式,采用过程化考核,每个项目结束后设置考核任务,每个任务根据重要程度给定比重。学生的课程成绩计算方式为每个任务的得分乘以任务比重后求和。本课程生产车间设计比重为0.2,生产计划制定比重为0.3,供应商管理比重为0.2,采购计划制定比重为0.3。

采购管理相关课程范文2

关键词:物流;职业岗位;学习领域;学习情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2-0090-03

所谓“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就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以现代职业工作整体化分析为基础进行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与学科课程教学体系相比较而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更适合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含中职与高职)。职业教育强调的是获取自我构建的过程性知识,强调工作过程专业能力尤其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即获取专业知识、积累经验、获取职业能力。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首先要进行整体化的职业分析,抽取典型工作任务,再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本专业学习知识领域,最后在各知识领域中设计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相对真实的情境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

莱职院(全称为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成立于2008年,2012年被山东省教育厅审定为省财政重点支持专业,为莱芜市及山东省周边地区培养了大批营销人才。在教育部16号文件的指导下,大力推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通过对《采购管理实务》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整合,把采购管理课程内容分解为若干个典型任务,设计相应教学情景,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更贴近企业管理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具体设计过程如下。

一、采购管理工作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本课程以山东力创科技有限公司实际采购业务为载体,教、学、做合一,理、实、训一体;以W生的适岗能力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构建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以采购人员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养成教育培养为核心,设计项目训练;以企业真实的任务或项目为导向,设计教学情境,构建单元教学内容。

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指导思想,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性发展,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关注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通过模拟谈判、情景教学、流程模拟、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任务驱动等训练手段,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项目设计以山东力创科技有限公司采购的业务流程为主线,主要包括采购计划、采购方式与成本管理、供应商选择与管理、采购谈判、采购合同管理、采购绩效管理等模块的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如表1所示。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的确定

进行高职《采购管理实务》课程学习领域设计时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职业教育直接决定学生的职业生涯,所以,要注意学生向上的职业发展空间;第二,注重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第三,教学的组织要围绕采购工作过程进行,以真正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具体设计过程中,课题组首先对《采购管理实务》从学习目标、内容、方法、双师型教师的配备、学生所具备的能力以及考核和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具体内容见表2。

三、采购管理学习情境设计

在学习情境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确定每一个学习情境的目标,选择相应的工作内容,设计工作环境,融合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整合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于工作过程中。按照这个总体思路我们课题组对《采购管理实务》的学习情境进行了设计,部分内容如表3所示。

结语

采购管理实务课程只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先导课,要想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采购人才,需要有完整的课程体系的支撑,包括各门课程教学情境设计合理、教学领域分析准确、契合职业能力需求,才能使学生对从事采购工作的各岗位充满浓厚的兴趣等,才能真正体现物流管理课程改革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梦,葛宏翔.现代采购管理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3,(21).

[2] 刘晓博.浅谈企业强化采购管理之途径[J].中国外资,2013,(3).

采购管理相关课程范文3

关键词: 工作过程 《采购业务实训》课程 教学设计

1.引言

《采购业务实训》是继《采购管理》理论课程之后的实践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实训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实训教学的设计必须依托真实的企业采购情景来进行。在教学改革前,我校实训的内容安排都是用企业案例来进行分析,学习案例中采购经验,但这种方法不能体现真实的岗位工作过程,同时,教学方式也比较呆板,和理论课堂教学差不多,不能体现高职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在现代高职教育理念指导下,物流专业教学团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优化设计,按照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建立项目式教学课程,并通过实践,取得一定成效。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2.课程定位

《采购业务实训》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实践课程,主要面向生产企业和商业流通企业,培养能够从事物料采购管理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该实训课程帮助学生形成坚实的物流岗位群职业通用能力,同时作为物流岗位重要的节点技能课程,该实训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重要职业岗位技能。职业教育课程的重要特征就是工学结合,即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本课程通过“工学结合”的项目化教学,培养学生工作过程中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能力。具体如表1所示。

3.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整体设计思路

在课程设计中,教学团队到相关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及要求,并与企业的专家和业务骨干一起探讨、分析物料采购管理相关岗位职业需求。课程以“助理物流师职业标准”为依据,围绕企业采购岗位的职业需求,以企业采购工作流程为逻辑主线,以物料采购的真实活动任务为载体,进行内容的选取与组织。课程设计突出工作过程,使学生通过“做中学、学中做”,“边学边做、做学结合”,掌握工作任务中需要的知识和实践技能,最终达到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教学设计的总体架构是:采购管理岗位群工作过程及职业能力分析—课程能力目标—够建实现课程目标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组织方式—建立多主体、多指标、多样式的过程性考核评价体系。

4.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任务设计

在课程设计中,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完全基于工作过程来设计,以适度够用为选取原则。在教学内容的排序上强调针对工作过程的行动顺序来安排相关的知识内容,通过选取行动领域,选取若干个基本工作任务,通过设置不同学习情境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与技能,进而实现熟练掌握将来所从事岗位所需要的岗位能力的要求,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一体化。《采购业务实训》教学任务设计如图1所示。

5.“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过程设计

注重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把握教与学的关系是高职教学改革中的很重要一部分。高职学生初次就业为基中层岗位,这种就业特点决定了学生毕业后要有较强的实践即动手能力,而不是掌握大量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一些问题,比如:培养学生技能;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有效地组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只有既注重教又注重学,才能真正做到教为学服务。教师所要做的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开阔学生的思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反思,调动潜能,引导学生讨论,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寓教于学。只有把握好教与学的关系,才能优化整个教学过程。

《采购业务实训》课程是在《采购管理》课程之后的实训课程,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因此更强调实践和实际操作。《采购业务实训》课程在物流专业教学团队的共同参与下,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并通过实践教学,取得良好效果。下面以“任务5签订采购合同”为例进行教学过程的说明,见表2。

6.多主体、多指标、多样式的过程性能力考核评价体系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是基于能力的课程,但基于能力的测试似乎是能力教育的弱点,也是我们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设计与建构能力的培养是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核心所在,但是能力本身是知识、技能及态度的组合体,因此能力表现在课堂的方方面面。过去老师通过试卷成绩来考核学生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能力课程的需要,采用多主体、多指标、多样式的过程性考核是能力课程的考核改革方向。下表3是本课程的能力考核评价体系。

通过多主体、多指标、多样式的过程性考核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同时,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技能的具体情况,准确地评价每个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人才。由于学生全程参与,各工作过程学生都能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提高了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项目设计及过程式考核,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的热情与兴趣,培养了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通过专业项目的实训,学生学到了未来工作所需要的核心技能,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7.结语

《采购业务实训》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设计,通过一年的实践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以工作过程为主线,进行教学内容的重组和安排,以任务驱动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以能力培养为目标进行多主体、多指标、多样式的过程性考核评价指标的设计,适合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充分体现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特色。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1).

[2]纪雯,张云芳.基于工作过程对《物流采购管理》课程设计的认识与实践[J].经营管理者,2011(04).

[3]王莉方.对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几个问题的思考[J].江苏教育,2011(15).

采购管理相关课程范文4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课程设计;课程改革

课题项目:本文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院级课题“基于项目化教学的《采购与库存控制》课程改革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12月6日

长期以来“重生产,轻流通”的理念一直存在于我国的经营观念中,所以作为物流重要环节的采购活动的重要性也一直长期被企业所忽略。但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采购的作用日趋突显,逐渐被企业管理者视作重要的利润源。实践证明,伴随着合理的采购行为的计划与实施,企业可以大幅度降低采购成本,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作为企业中坚力量的高级技能型专业人才的重要培养单位——高等职业院校,加强采购管理相关课程的研究,对于提升学生采购计划、实施、组织能力,满足社会对高层次采购人才的需求,具有重大意义。

项目化教学方法强调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入实际项目的实施过程,使学生可以直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完成能力训练和自主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将项目实施作为载体的新型教学方法。《采购与库存控制》课程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培养具有高技能、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对本门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采购计划、组织、实施、考核等相关知识与技能,初步具备物流采购助理等岗位的核心能力。将项目化教学方法作为本门课的主要教学方法,将教学与实际采购项目进行无缝对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完成具有现实意义的采购项目。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团队精神等重要的能力与素质,为学生清晰定位未来的职业规划。所以,《采购与库存管理》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采购与库存管理》课程项目化教学的目标

根据教育部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针对于物流管理专业,其所培养的人才既不是一般的装卸搬运工、物流业务员,也不是高层次的科技研发人员,而是既具有一定实际操作技能与一定管理能力,又拥有良好的个人职业素养的物流基层管理人员。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采购与库存控制》的项目化教学的基础是在对采购相关工作岗位的充分分析与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展开的,同时借鉴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采购与库存控制的基础理论、采购组织和管理的技术与操作规程、采购计划与预算编制、采购谈判和风险控制、采购过程管理等基本业务知识。重点培养学生分析商品或服务采购环境的能力、分析采购与库存关系的能力、采购计划与预算的运用与编制的能力、采购谈判技巧与风险控制的能力、实施招投标采购的能力,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二、《采购与库存控制》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理念

《采购与库存控制》课程项目化教学的设计理念是彻底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单纯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教学模式,采用基于采购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用实际的采购管理项目作为对象,让学生通过完成这些采购项目来培养采购职业素养和相关的业务知识。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重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理论知识的学习融合到要完成的采购项目中进行。所选择和设计的采购项目要充分考虑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对采购理论知识学习的要求。在实施项目化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采用校内外实训基地、网络调研、校企合作等多种方法,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与实践环境。

三、《采购与库存控制》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

《采购与库存控制》课程的项目化设计遵循“以任务为驱动,以项目教学为导向,以培养职业技能为核心”的原则,优化课程设计结构,合理选取教学内容。本文根据采购业务基本流程,将课程分为4个项目、12个任务,,模拟企业采购业务流程,兼顾一般性采购与特殊采购形式,在采购任务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表1)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过程考核与期末理论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既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又不忽略知识理论水平的提高。考核成绩方式如下所示:

(1)考核成绩由12个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小计得分(A)、期末理论考核得分(B)两部分构成;

(2)A=各工作任务得分×权重之和×70%;

(3)B=理论考核成绩×30%;

(4)总成绩=A+B。

具体的考核内容:主要考核以每个项目(或任务)完成的情况作为考核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的主要内容。具体包括:完成项目的态度、完成项目的质量、资料查阅情况、问题的解答、团队协作、表述能力、外语应用等。

同时,为了更准确地考核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设置了不同的考核表,如表2、3、4、5所示。同时,教师和学生进行身份的转化,教师转为采购主管,学生转为采购员,每组的组长同学转为采购小组长,模拟企业真实场景。(表2、3、4、5)

四、《采购与库存控制》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教学方法

《采购与库存控制》课程主要采用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法、案例分析法、课外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方法合理地使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五、总结

在《采购与库存控制》课程中实施的项目化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采购管理相关操作技能及职业素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完善了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实现学生的“零距离”上岗。实践证明,在《采购与库存控制》课程中实施项目化教学符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对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借鉴意义,应当逐步加以推广。

主要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路海萍.课程项目化: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走向的选择[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3.

采购管理相关课程范文5

[关键词] 企业物资采购;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B

一、引言

采购是企业从外部获取起源的最重要方式,也是企业所有运营业务的起点,只有做好采购业务管理才能保证企业的平稳运行。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采购业务所占用资金占到整体资金占用量的60%以上,特别是制造企业物资采购的成本占到企业总体运行成本的80%以上。企业采购成本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总体运行成本的高低以及企业最终利润额的高低,企业采购物资的效率及质量直接决定着企业生产产品的效率和质量,企业的采购活动日益成为企业管理者所关注的焦点。与企业其他业务相比,企业的采购业务不仅仅需要涉及到内部的财务、采购、制造等各部门,还涉及到外部的银行、供应商等,只有建立起严格的采购内部控制体系才能保证企业采购活动的高效性和廉洁性,有效的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率和整体市场竞争能力。本文作者将分析在当前竞争形势下我国企业完善采购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并结合作者多年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和研究的经验为我国企业完善采购内部控制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和对策。

二、完善企业采购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

(一)完善企业采购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规避采购风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也日益复杂,企业的采购活动将会面临着更多的外部风险。完善企业的采购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加强对企业采购活动每一环节的监督和控制,有效地规避企业带来的市场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采购风险。

(二)完善企业采购内部控制可以有效防止采购腐败

企业的采购活动是企业资金占用量最大的业务,也是企业管理最敏感最容易出现腐败的环节,是企业管理活动的重中之重。完善企业的采购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加强对采购各环节的审批,加强采购信息的透明程度,最大限度的预防采购腐败现象的产生。

(三)完善企业采购内部控制可以有效提高企业采购效率

从近几年权威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大部分企业的采购成本占到企业总体运行成本的60%以上,企业采购成本的控制和采购效率的提升对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完善企业的采购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规范企业的采购行为,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的采购效率,保证企业物资供应的及时性,降低企业整体运行成本。

三、当前部分企业采购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采购部门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

强烈的内部控制意识是企业完成内部控制业务的前提和基础,要完善企业采购内部控制企业的采购从业人员必须时刻牢记企业内部控制的理念。但从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采购人才队伍多是由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或者是市场营销等专业背景的人员组成,采购部门很少配备专业的财务人员或者专业的内部控制人员,员工所接受的教育和培训大多和市场变化及商务谈判等有关,企业很少对员工进行内部控制等方面内容的培训和教育,这就会直接导致企业采购人员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认识不足,不能主动地遵守企业规章制度,配合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也就破坏了企业采购内部控制的完整性。

(二)规章制度建立不完整,职权分配不合理

完整的规章制度和科学合理的职权分配是内部控制的重要保障。但目前我国部分企业的采购管理还处在起步探索阶段,很多企业尚未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仅仅是依据不同采购业务管理的需要制定了不同的采购制度,不能有效地形成管理体系,也就不能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形成很好的支撑。另外,科学的职权分配也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保障,但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采购业务的流程以及职权分配不合理,没有依据内部控制的原则将不相容的岗位进行有效地分离,导致部分采购人员拥有过高的职权,破坏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完整性。

(三)内部监督不严格,采购绩效考评不合理

严格的内部监督以及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是企业强化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我国大部分企业都能够意识到采购监督以及采购绩效考评对采购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强化内部监督和完善采购绩效考评工作。但也有部分企业对于采购的内部监督不严格,没有对采购工作执行严格的审批流程,部分企业为了工作的便利,甚至简化签字审批流程,让企业的采购监督流于形式。另外,部分企业采购绩效考评工作过于简单,仅仅考虑采购价格、采购成本、货物质量以及供应及时性等指标,没有将内部控制的各项指标加入到绩效考评之中。

(四)采购预算控制不严格,供应商管理不合理

采购价格和供应商管理直接决定了企业采购成本的高低以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都执行相对较为严格的采购预算控制制度,也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供应商管理机制。但仍有部分企业采购预算控制不严格,对采购价格和数量的控制不力。另外,部分企业的供应商管理机制不健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供应商管理机制,也没有严格的供应商准入制度,这就会给企业的采购带来一系列的风险,不能有效地形成与供应商的战略合作,也不利于企业的采购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四、完善我国企业采购内部控制的建议与对策

(一)强化对采购内部控制的认识

采购管理在我国目前还是一个很新的管理理念,很少有高校开设专门的课程培养采购管理的相关人才,大部分的采购从业人员都是物流、贸易以及销售等专业背景,企业的采购部门也缺乏专业的内部控制人员,这就会直接导致我国企业的采购人员较为缺乏内部控制意识。针对这一情况,我国采购部门的管理者首先需要意识到内部控制对采购管理的重要作用,积极带头执行企业的内部控制措施。另外,企业还需要加强内部控制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培训,让现有的采购人才队伍能够及时的补充内部控制相关知识,能够理解内部控制的理念。我国的部分高校也需要在开设的采购管理相关课程之中加入内部控制等方面内容,为企业培养具有综合技能的高素质采购管理人才,提高我国企业整体采购队伍的水平,完善企业采购内部控制体系。

(二)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合理的分配采购职权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采购内部控制的基本保障。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都意识到了规章制度对企业采购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也能够依据实际的采购工作经验总结制定一些科学的规章制度。但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规章制度大多是对实际工作经验的总结,很少有企业能够制定出一整套完整的采购规章制度。因此,我国企业在强化采购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同时,需要从更高的角度系统的制定一整套采购规章制度,用来引导和规范采购行为,保证内部控制体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另外,合理的职权分配可以有效的实现采购管理权的制约平衡,企业必须将不同采购岗位按照不相容岗位分离的原则合理的确立采购职权分配,保证各岗位的职权制约和权责对等。

(三)强化采购内部监督,完善采购绩效考评体制

严格的内部监督和完善的绩效考评体系是企业强化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于采购内部控制而言,只有强化内部监督才能有效的制约采购权力,规范企业的采购行为,防止采购腐败的产生,保证企业的所有采购活动都是依据国家法律和企业的规章制度进行。同时,企业还应该完善采购绩效考评体系,在对企业采购活动进行绩效考评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设立质量、成本、交货期等与采购活动紧密相关的考评指标,还需要设立采购活动操作规范性、是否严格遵守企业规章制度等并与企业内部控制紧密相关的考评指标,利用绩效考评过程及时发现企业采购内部控制所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强化企业采购内部控制,引导员工遵守企业规章制度,防止违规操作行为的出现。

(四)严格执行采购预算,科学管理企业供应商

严格的预算控制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采购成本,预防企业采购腐败事件的发生。目前我国部分企业的采购预算编制过于粗糙,预算的执行也不太严格,整个采购预算编制和执行都流于形式。要改变这一现状,企业必须在每年采购活动开始之前组织生产、财务以及采购等各部门人员编制科学合理的采购预算方案,并在实际的采购工作中严格执行采购预算。另外,企业还需要强化供应商管理,每年都需要对所有供应商进行严格的考评,淘汰一批不合格的供应商,并通过严格的供应商准入体系为企业的采购工作选取最合适的供应商,防止因供应商管理不当所发生的采购腐败,保证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参 考 文 献]

采购管理相关课程范文6

关键词:物流课程;过程考核;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1-0132-02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

《物资采购与库存管理》是物流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物流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对未来的就业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因此,该课程在物流教学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它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学,内容广泛,与实际操作结合性较高,课时较少。对于未出校门的高校学生来说,理论很空洞。教师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如果还是按照传统教学方式,必然付出很多,效果还不好。物流教研室对《物资采购与库存管理》这门课进行了课程改革,目的在于让学生轻松、有效率地接受知识,让教师的教学有成效,能够达到应用性学科的教学目标。

二、课程改革的内容与目标

1.课程改革的目标。建立一个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物资采购与库存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既要提高教学质量,又要在满足理论“必须和够用”的前提下,增加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完成教改课题要求。

2.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具体目标。在深入研究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前提下,坚持“理论够用、注重实训”的原则,对本课程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进行调整,建立一个既能做到通俗易懂,又能引起学生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热情的教学方法体系。同时建立一个既体现核心理论教学成果,又注重过程考查和学生综合能力评价的综合考核体系。

三、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

独立学院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学生入学分数在本科院校中属较低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智力水平低下,只是智力类型的不同,组成人体智力是多元的,各有所长。独立学院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弱,注重实际应用,不研究高深理论。在学校中普遍情商较高,喜欢与实际密切相关的课程。因此,《物资采购与库存管理》教学就抓住这些特点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人才培养目标。

1.课程概况。《物资采购与库存管理》是物流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讲解物资采购的基本知识,库存管理的基本概念、应用及发展状况。使学生理解现代物流的实际内涵,以及采购和库存管理在现代物流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课程共32学时,2学分,是一门考查课。学生主要是物流工程专业大三学生,开设时间是学生接受理论教学的最后一个学期(第六学期),因此对其大四的实习和就业都有理论指导作用。

2.教材改革。此课程未改革前教材为《采购与库存管理》,作者为杨赞,蹇令香。出版社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8年05月。该教材理论性较强,在借鉴和吸收国内外采购管理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介绍了采购管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采购管理的前沿问题,旨在帮助学生较为系统、全面地了解采购管理理论。本书的特点是:第一注重基础性,第二注重实践性,第三注重前沿性,尝试多方面知识的融会贯通,注重知识层次的递进,同时在具体内容上突出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总的来说比较适合一本院校本科教学使用,对于独立学院学生来讲理论层次较高,不易消化。因此,秉承“理论够用、注重实训”的原则,我们使用了实务性较强的教材《采购与供应管理实务》。该书由种美香主编,于2012年8月出版,出版社为清华大学出版社。该教材以项目导向引领、以任务驱动开篇、以测试考核总结,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工作过程为学习任务的教学新理念,注重实际运用与操作技能的培养。该书全面阐述了采购基础知识、选择采购模式、采购市场分析与采购计划等内容,使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采购工作各环节的操作技能。此教材因其注重实训,设置了大量的实训环节,非常适合在课堂上做实训训练。有利于学生的对采购操作技能的培养,也方便了教师对教学内容与教学考核过程的设计。

3.课堂改革。传统的课堂上是教师的“一言堂”,虽辅助多媒体和适当的案例讲解,但学生的接受状态不好,积极性不高。尤其是独立院校学生,会在失去学习兴趣后选择逃课或者扰乱课堂秩序等方式来干扰教师教学,此情况已成为让教学工作者普遍头疼的问题。

针对这一现状,应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为思路进行改革。因此,在《物资采购与库存管理》这门课上,采取了教师教学讲解与学生小组PPT汇报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课程的推进。通过实务、案例、问题为主,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强化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的培养。具体实施步骤如下:①开展实训课。采购组织构建是此门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属第一章内容。本章理论讲解由教师完成,共4学时。在最后一个学时布置实训任务。依据学生人数,将学生划分成6到7人一组,进行采购组织设计。可以虚构企业也可以实际调研企业,进行企业组织结构分析后作出一个采购组织框架图,制作成PPT课件。然后小组内选出代表进行PPT汇报,讲清楚小组内分工,说明具体内容,并阐述此组织结构的优缺点。准备时间为一周,汇报时间全班总共两个学时,每个小组10分钟左右。在采购项目中,制作招标公告也是重要技能。依然是教师进行理论讲解,将制作招标公告的任务提前一周下发给各小组,但要求是不仅要小组PPT汇报,每个学生都要上交一份作业,并注明招标公告的要素。汇报时间10分钟左右。两次实训课覆盖了采购内容的重要技能培训,同时制定了过程考核方式。实训课成绩每次10分,占期末总成绩的20%。②课堂案例讲解。在实际教学中,在明确理论后,都采取用案例说明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所讲知识点。所用案例比较前沿,贴近生活,最好是最新的行业资讯。同时,将案例引导至学生较熟悉的领域,如熟悉的地域或熟悉的行业,激发学生课堂听课效率和兴趣。③增加课堂练习的时间。在采购这门课中,涉及许多定量方法的应用。由于学生在课下基本不花时间在考查课的学习上,同时也不注重对定量计算方法的研究,因而改在课堂上留出适当时间,通过例题演练让学生熟悉定量计算方法。

4.考核方式改革。传统考查课的考核方法简单单一,设平时分40分,期末最后一次开卷考试,折合60分构成总成绩。这样的考核使学生平时不注重学习而是将精力都放到了最后考试,突击学习,囫囵吞枣,不能真正掌握知识。在教改项目的思路引导下,《物资采购与库存管理》采用过程考核模式。首先将成绩分为三大块,考试设为两次,若按每周2学时,共十六教学周计算,成绩分为以下三个部分:①平时成绩:在平时进行考核。上课出勤10分+课堂表现10分。占总成绩比重各为10%。②实训课:第三周和第六周分别进行两次实训课,各为10分。占总成绩比重为10%。③考试:期中考试(30分)+期末考试(30分),分别在第十周和第十六周进行,占总成绩比重各为30%。这种考核体系,使学生前十周的精力放在实训操作上,后六周的经历主要是消化课程中大量的定量计算方法等知识。将原来只有一次的期末考试设置为两次,可以让学生随学随理解,印象深刻。同时激励学生在各个阶段都有学习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对课程的知识掌握立体化全面化。

四、课程改革的成效

此次课程改革在物流2010级两个班上进行了实施。从实施的效果来看非常可喜。学生上课的出勤率和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都大幅提高。实训课的推出,使学生们对学习的态度上都有了提高,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认真积极地参与,并在实训课上迸现了让教师惊喜的创意和新意,学生和教师同时都感受到了课堂的快乐。学生大大改善了未改革前松懈怠慢的学习态度,收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