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范文1

一、社保业务档案的概念及特点

2009年7月23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档案局以部门规章的形式联合公布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它专门规范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维护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真实、完整和安全,发挥了档案的服务作用,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社会保险相关法规制定的档案规章。这一规定,从2009年9月1日起施行,对我们社保部门和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工作者来说,是最为直接的一个关于档案管理的规范性文件。《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第三条规定,本规定所称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是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办理社会保险业务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专业性文字材料、电子文档、图表、声像等不同载体的历史记录。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具有其独特的特征:一是数量庞大,随着我国社保制度的改革,全民参保的实现,社保业务档案数量会出现爆炸式增长;二是动态变化,随着个人工作单位、工资数额等情况出现变化,社保业务档案也必须时刻跟随具体情况而不断变化;三是以人为本,社保业务档案是个人参与社保的原始凭证,也是维护个人利益的重要凭证;四是规范性强,从产生的过程到形成的材料,从办理程序到缴费标准都具有固定的标准和规范,不能随意改变。

二、当前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社保业务档案工作是社保体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涉及内容多、范围广、政策性强。社保业务档案是做好社保工作的最基础的前提,它不仅是参保人员维护其合法权益的重要凭证,同时也是社保部门进行科学管理、提高工作水平的必要条件。

1.当前在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不够重视。主要是对社保业务档案的管理缺少相应的投入,人员配备、经费不到位等。有些部门没有专门的档案室,部分档案室不符合标准,档案随意保存、丢失的情况比较严重,部分业务人员存在概念不清、档案意识淡漠的问题。二是档案多头管理,缺乏规范标准。社保业务档案由于涉及的面比较广泛,有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不同类别,不一样的类别的档案分别归属不一样的部门管理,造成一个人的保险资料分别保存在不一样的机构。虽然2009年7月23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档案局以部门规章的形式联合公布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我省社保系统也于2010年2月25日起施行了《吉林省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制度》,但其他类别的社保档案管理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造成水平参差不齐,运行机制和工作秩序缺乏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三是业务素质不强,信息开发滞后。社保管理机构对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较少,开展经验交流不多,档案专业人才很少,兼职档案工作者业务水平偏低,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不能有效地开发社保业务档案的信息资源,社保管理部门缺乏全局意识和长远意识,没有充分认识到社会保险档案的信息开发对推动社会保险改革所起的重要作用。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范文2

关键词: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策略分析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主要指对社保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分类、装订,以及之后的移交、保管、坚定等一系列工作,社保档案的管理工作是社会保险经办管理工作中的基础部分,但却对社保工作的顺利展开有着重要影响作用。现阶段,我国具有较为庞大的社保档案库,这给档案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而我国社保档案管理工作存在较多不足,并已经影响到了社保工作的高效展开,因此必须对其展开深入研究,不断提高我国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管理水平。

一、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

(一)缺乏先进的档案管理手段

目前,大多数的社保档案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并没有采取电子信息化的管理手段,这给档案的查阅带来了极大困难。许多社保经办机构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没有设立专门的档案存放室,许多档案资料被分开保存,不仅给档案的保存与查阅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同时也加大了档案泄露的风险。而具有专门档案室的机构,其档案管理手段也较为落后,软硬件设施极度缺乏,同时也缺少专业的管理人才,因此也无法达到较好的档案管理效果。

(二)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缺乏科学性

社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其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多个类别,这就造成一个人的保险资料被分别保存在不同的经办机构,这种分散管理方式给保险人的资料查询带来了极大困难,也极易出现管理纰漏,管理方式缺乏足够的科学性。

(三)社保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相对较低

同时,社保档案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专业人才缺乏的不足,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相对较低,无法满足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许多社保经办机构缺少专业的管理人员,其管理员工缺少足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术,因此也无法较好的进行档案管理工作。同时,经办机构也缺少足够的员工培训工作,没有充分意识到培养专业档案管理人员的重要性,这也极大的限制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二、加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策略分析

(一)促进社保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

在加强社保档案管理工作时,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与管理程序,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发展。依据《档案法》、《保密法》等相关政策,加快档案管理工作相关制度、标准的建设,同时构建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逐步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二)加强社保档案管理软硬件设施建设

加强社保档案管理软硬件设施建设主要是指对档案库“八防”建设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为了保障社保档案管理室的环境安全性,必须加强档案室防火、防光、防尘以及防高温等方面的管理,同时还应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与业务信息系统的完全对接,从而达到对档案管理的全面控制。

(三)重视社保档案的动态化管理

保险人的社会保险业务将具有多个环节,因此必须重视对社保档案的动态化管理,从而实现对个人保险业务的全过程管理。为了达到对个人业务档案的全过程管理,必须要对保障对象的个人变动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定期进行档案信息的调查核实,从而保证档案信息的真实有效,从而能够充分发挥社保档案的证据价值。

(四)促进社保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社会保险业务的办理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纸质材料,而纸质材料在保存与移交过程中将极大的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且将给工作人员带来极大的工作量,因此必须尽快促进社保档案的信息化管理,通过将纸质档案存录为数字档案、数据备份以及建立社会保障号码发放制度,从而实现对档案内容的信息化管理,从而极大的提高档案管理效率与安全性。

(五)加强社保档案管理人才培养

档案管理人员的对提高社保档案的管理水平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对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在机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社保经办机构可以成立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并积极招聘专业档案管理人员、计算机人才以及法律人才,并定期展开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工作,从而确保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与素质水平。同时经办机构还必须重视提高管理人员的政策解读能力,确保工作人员能够依据法律政策,进行科学、合理、合法的档案管理工作,从而真正实现社保经办机构的档案管理目标。

(六)重视社保档案的保密性管理

社保档案含有参保人的大量私密信息,而个人信息的泄露将给参保人带来经济损失以及名誉损失的风险,因此必须重视社保档案的保密性管理工作。首先,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足够的信息安全与防范意识,严格按照档案管理标准与流程进行操作,从而最大可能的降低信息泄露风险;同时社保经办机构也必须建立完善的档案保密管理制度,严格限制档案个人信息的使用,并对不规范、不合法的档案管理操作进行惩戒,从而确保参保人档案信息的保密性。

三、结束语

本文首先探究了我国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包括缺乏先进的档案管理手段、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缺乏科学性以及社保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相对较低这三个方面的不足,并针对这些不足进行了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策略分析,认为政府部分必须从促进社保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加强社保档案管理软硬件设施建设、重视社保档案的动态化管理、促进社保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加强社保档案管理人才培养以及重视社保档案的保密性管理这六个方面展开社保档案的管理工作。

作者:刘威 单位:松原市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赵巧霞.刍议新时期该如何做好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J].明日风尚,2016,11:222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范文3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规范管理概况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是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办理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保险等“五险”业务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电子文件等不同门类和载体记录的总和,它真实地记录了各级社保经办机构从事社保管理与服务工作的过程。实践工作中,社保业务档案的收集、整理与保存管理内容,也主要包括社保经办部门所从事的“五险”业务。其主要特点有下述“五性”:

    一是广泛性。随着社会保险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近几年新农合、新农保制度的推行,我国参与社会保险的对象已从城镇职工延伸拓展到广大农村和城镇居民,并最终惠及到社会所有成员。而每个人在办理社会保险时都会形成社保业务档案。社保对象的广泛性决定了社保业务档案的广泛性。

    二是动态性。每个社会成员参与社会保险后,社保档案都会随着人员的流动而发生关系转移,各项险种的缴费情况也会依据人员收入的增减而发生相应变化,这些情况都要在其社保档案中形成相应的记录。这种动态变化决定了社保档案的动态性。

    三是权益性。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是对参保单位和个人权益的真实记录,是确定参保人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依据,是实现为参保人“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目标的必要条件,也是维护参保对象个人权益的重要依据,因此具有明显的权益性。

    四是规范性。社保档案是按国家的有关规范要求来办理的,即各类社会保险都有统一的办理程序、统一缴付费标准、统一的表册,不论是哪个单位的职工,其形成的相关材料必须具有很强的规范性。

    五是共存性。随着社会保险业务管理信息化的推行,社保经办机构通过社保业务信息系统随时掌握参保对象的各种情况和动态信息,完成各类报表生成和管理。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规范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不够重视。长期以来,相当部分社保经办机构领导“重业务经办,轻档案管理”现象较为突出,总认为档案工作是抄抄写写、保管的事务性工作,不是单位的主要工作,不能给单位增形象、创效益,只要守好摊,不丢失,不泄密,能应付外调、查档就行了。这些轻视档案工作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社保档案规范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二)机制不够健全。目前相当部份社保经办机构没有健全职责明晰的档案工作机制。表现在具体工作中履职不到位,对本单位的档案未实行统一管理,各门类档案分散保管于各个部门,形成多头管理等问题,且管理方法各异,没有一个完整的档案信息中心能够查询到一个人的全部社会保险档案信息。

    (三)管理手段滞后。档案管理是一项政策性、规范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而实际工作来看,目前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中能专职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很少,且多数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对社保业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分类、归档、装订等业务不够熟悉,日常档案收集整理意识比较薄弱,存在该归档的没有归档、档案随意保存、甚至丢失等情况,没有按《规定》要求及时规范整理归档,严重影响了档案归档质量。

    (四)设施不够完善。受经费与场地等条件限制,许多社保经办机构无法配备专用的档案室,导致“七防”(防火、防盗、防潮、防鼠、防虫、防尘、防光)措施跟不上,时间一久,不仅造成业务档案材料霉变、虫蛀等现象时有发生,而且也影响了社保业务档案的美观、整洁及完整。

    加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联合颁布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为契机,加大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工作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和宣传渠道,广泛宣传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规范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全社会的社会保险意识。

    (二)加强培训,提高素质。社保业务档案规范管理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其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

    (三)健全制度,规范程序。社保经办机构在工作中形成的相关材料,构成了社保业务档案。这些档案材料关系到参保对象的权益记录与待遇享受,与他们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各级社保经办机构要严格按照《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的相关要求,本着既方便归档管理,又方便检索利用的原则,建立健全业务档案收集、整理、统计、保管、利用、保密、鉴定、销毁等各项基础管理制度,严格分类方法,合理划定保管期限,确保社保业务档案的真实、准确、科学、完整和规范,实现社保业务档案规范管理“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的最终目的。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范文4

一、新形势下的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

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的档案管理已经进行了多方面的改善。之所以对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不断地进行完善,是因为最终的目的是要避免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的不真实、不完整和不安全性。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是提高养老保险保障性功能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为参保个人及社会有关方面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来促进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的发展,其肩负重任。近年来,有数据资料表明,在档案服务工作趋于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必须要对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改革,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需要。因此,在新形势下,为了不阻碍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适应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必然要对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缺少规范化的档案管理制度;二是信息化档案管理水平较低;三是档案管理人员管理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新形势下做好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完善和规范档案管理制度。在社会养老保险相关业务范围内,其原始资料包括参保人个人信息账户、缴费资料、养老金的发放资料以及业务有关的书面资料等,这些都是社会养老保险档案需要进行管理的资料。完善和规范档案管理制度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规范化的档案管理首先要确保实用性和长远利用价值的资料档案在归档存档时,不会出现混淆的问题。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确保明确分类,还应该做好归类档案的记录。档案管理部门在完善和规范档案管理制度时,需注意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全面性以及具体化。合理性主要是指有关档案管理方式方法符合现实应用要求;有效性和全面性是指所建立的档案制度要涵盖所有工作环节;具体化是指档案管理具体流程和档案资料分类方式等都必须明确。此外,完善和规范档案管理制度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相关法律为依据。在档案管理制度的要求约束下,档案管理部门对社会养老保险档案进行科学分类、集中、规范有序地管理。

(二)提高信息化档案管理水平。在新形势下,信息科技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其已经惠及到各行各业,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也不例外。信息化档案管理与完全人工方式的档案管理相比,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信息化档案管理改变了以纸质书面记录与个人档案的堆放与存放方式,既缩短了工作时间,又避免了占据了较大的空间进行资料的存放。信息化档案管理实现了档案管理电子化,有利于档案的查询与检索,大大地降低信息检索的不准确性。人工进行档案资料原件的查找与翻阅既费时又耗力,工作效率较低,而由计算机检索与扫描获得信息既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又提高了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另外,信息化档案管理在分类与管理时,不可忽视科学的归档与提高工作质量。针对普通类型的业务文件、退休记录、审计等的存档时间要明确记录。对于影音资料与照片等资料档案,在选取、收集与初步的记录时,要注意归类方式的选择。总而言之,信息化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减少档案管理工作的无序现象。

(三)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档案管理人员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着档案管理所有环节。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目标是服务社会,因此,档案管理部门不可忽视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新形势下,随着档案管理工作要求的提高,与之相应的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也应该提高。为此,档案管理部门需注意管理任务和责任的分配。通过明确工作职责与标准的方式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才能更好地让档案管理服务于社会。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范文5

[关键词]社会保险;管理模式;创新;计算机信息化;业务档案简化;综合柜员制

[中图分类号]G2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0-0142-02

长春社会保险为促进本地经济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为了更好地服务大众,这是社会保险管理模式需要不断创新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讨论长春社会保险管理模式创新就是要简化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手续、简化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试行综合柜员制、社会保险财务简化基金缴费票据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这需要计算机信息技术提供支撑,积极推进社会保险业务,进行档案信息一体化建设。

一、简化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手续,简化社会保险业务档案

(一)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定义及在民生服务中重要价值作用

首先,2009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国家档案局联合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提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办理社会保险业务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专业性文字材料、电子文档、图表、声像等不同载体的历史记录”,确立了档案在社会保险经办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其次,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价值在于为社会提供利用服务。随着我国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参加社会保险意识不断增强,常常要通过查询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来确认一些问题。社会保险档案直接关系到广大参保职工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如由于多种原因中断养老保险多年要求继续参保的人员,这种情况就需要查询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只有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完整保留过去的参保记录、职工养老保险缴费情况,提供原始的缴费凭证,才能确认以往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记录情况,确定缴费事实,才能保障参保职工的切身利益。

(二)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手续、业务档案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对外服务上,意见集中在服务态度、服务效率、网络经办、服务设施配备等方面,对进一步简化经办程序和手续要求比较强烈。其次,办理社会保险业务规定不统一。经办业务的各分局自己规定,办理业务手续要求不一致,造成办事繁琐。再次,经办社保业务繁琐、手续多,需要留存纸制业务档案繁杂,造成工作效率不高。最后,社会保险纸制业务档案多,占用大量库房资源,占用大量人员、占用大量分拣整理档案时间,造成工作效率不高。

(三)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

首先,强化服务意识。加强业务培训和业务指导,提高经办人员的业务素质。工作作风的问题和服务态度的问题必须马上无条件整改。其次,工作方式、方法,要有新思路。办理社会保险业务也应与时俱进,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社会保险工作面临的新问题。适应新形势采取新措施,通过学习,提高综合驾驭局势的能力和本领。再次,加强调查研究。从利于管理、利于服务、利于事业的角度研究解决问题。将调研结果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当中,提出明确、具体、可操作的意见和建议。对于业务流程,结合窗口职工提出意见和建议进行梳理和分类。直面困难和矛盾,遇到问题,主动研究办法、采取措施。我们有一些工作之所以问题得不到解决,主要原因是不调查、不干事、不想事,凭经验研究问题、指导工作。最后,抓好落实。缺乏主动性,不愿意抓落实,应付了事。缺少担当,不敢抓落实,患得患失。有了认真的态度,部门领导对工作认真负责。有了责任心和工作的主动性,工作能抓实、抓细,不当甩手掌柜的。

(四)提高工作效率,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首先,简化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手续。社会保险业务规定统一,明确标准,统一口径。它是简化业务档案留存的前提。简化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手续,重新明确经办流程。业务经办上要尽量简化,能不要的就不要,能内部传递的要实行内部传递,能不跑的就不要让服务对象来回跑,减少服务对象的麻烦,利于我们规范管理。如办理单位人员新参保业务取消填报参加社会保险人员基础信息呈报表。办理社会保险卡业务不再留存社会保险卡缴费协议。其次,简化业务档案手续。简化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手续是前提。简化了业务经办手续,没必要的纸制档案不留存,制定统一档案电子化留存规范。如,个体业务类别中自由职业者、灵活就业人员新参保。电子存档:身份证原件、户口簿原件、外地户籍人员还需留存居住证或暂住人口信息登记表或房屋所有权证。纸制存档:无。再次,改流程。对业务档案管理的流程进行梳理,按照业务管理类别分类整理业务档案的方式,重新明确经办流程,在业务经办窗口收集档案信息、高拍业务资料。事后大量业务档案集中扫描改为事中业务档案由业务经办人员分散扫描。再次,设立参保单位大客户接待室。对具有规模的单位,通过大客户接待室疏导分流。最后,增加事后考核管理。服务问题表面上是服务态度和效率问题,实质上是管理问题。服务监管到位,考核部门对分局业务部门纸制档案留存是否规范进行考核。

二、试行综合柜员制

(一)社会保险综合柜员制,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模式创新

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模式创新就是构建服务平台。服务平台是办理社会保险事务环境的统称,由人(柜员)和计算机技术(软件、硬件)构成。目前,各银行普遍实行柜员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也明确要求积极推进专管员制向柜员制转变。社会保险部分单位开始实行,卓效显著。

(二)试行社会保险综合柜员制原因

社会保险专管员制将经办的业务,划分为业务环节,对应业务环节设置管理机构、人员岗位和经办窗口。办理业务时,到多个窗口排队,排队的时间比办事的时间还长。推行柜员制管理,这意味着今后凡参保企业或个人可以在任何一个柜员窗口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申报、人员增减、缴费等业务,实现一个窗口接待、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办结。社会保险柜员制体现以人为本,解决参保人员重复排队、排队长的问题,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社会保险经办模式创新向柜员制转变是大势所趋,社保需要培养有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社保业务知识和信息管理技术知识的复合人才。长春社会保险简化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手续,试行综合柜员制。明确窗口业务经办人员责任。将业务材料收集整理和立卷归档工作自然融入业务经办各个环节,实现档案整理与业务紧密相连。

(三)试行社会保险综合柜员制采取的措施

首先,借鉴经验、积累实践经验,实现完善柜员制的目标。借鉴经验,可以少走弯路。先有近期目标,再有长远目标,不断逐步完善实现,积累实践经验。实现柜员制不是一蹴而就的,流程再造需要依据一定的基础和保障条件,才能不断地达到阶段性目标,逐步达到实现柜员制的最终要求。其次,设立专门业务咨询窗口。为办事人员答疑,分流减少柜员窗口的不必要工作的压力,保证柜员窗口顺利受理业务。再次,建立业务大厅分管局长、处长轮流值班制度。领导轮流值班工作中体现带头性和示范性。遇到重要问题可以及时化解矛盾,及时沟通处理解决。再次,制作粘贴清晰的指示引导牌,增设滚动大屏幕。滚动大屏幕播放业务指南,显示办理每项业务所需的各种要件、流程等信息,方便引导群众办事。再次,在业务大厅设立引导员。招聘引导员进行培训,加强服务,对不熟悉流程的办事人员正确引导,方便群众办事。最后,柜员窗口设评价器,将柜员的工作情况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三、社会保险财务简化基金缴费票据的管理

简化基金缴费票据的管理,提升了社会保险财务系统服务水平。以便民服务为根本宗旨,规范社会保险基金结算管理体系。通过参保单位存款填写征集流水号、银行、社会保险局、邮局邮寄票据联合来实现批量自动对账、实收分配、实行由邮局统一打印票据并统一邮寄,邮寄地址非常重要,方便参保对象,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险的管理服务水平。改变了原有的企业到窗口取发票的模式,而是以通过邮局邮寄发票的模式。这样,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提高了我们的服务水平,提高了社会保险财务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四、计算机信息技术提供支撑,发展社会保险业务、档案信息一体化建设

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社保业务档案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实现档案管理功能融入社保业务系统,发展社会保险业务、档案信息一体化建设。

(一)简化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手续,简化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加快社会保险业务档案信息化管理

发现档案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完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扩大其功能范围和操作的实用性,使我们的社会保险档案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更好地服务民生。首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核心平台三版是基于B/S/S的多层架构设计而成。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系统采用此技术架构开发,为了与社会保险核心业务系统的技术架构以及工程形态上保持一致,便于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和业务的有效整合。其次,简化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制定统一档案电子化留存规范,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软件程序设计编程实现。社会保险档案系统与业务系统接口,实现了与业务对接,能双向数据交换、共享。最后,随着改进简化业务程序,配置扫描设备如高拍仪、扫描仪,为扫描工作提供充分的硬件设施。在我们能力范围内的,能配备的服务硬件尽量配置齐全,暂时配备不到位的积极协调,尽量争取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早日配备到位。在硬件配备上,充分发挥二维码在档案扫描、归档中的优势,在扫描工作中引进高拍仪、扫描仪、扫描抢,节省人员录用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二)综合柜员制要求更好服务民众,建立一套适合柜员制业务经办模式的计算机档案、业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就突显重要

目前,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模式创新由专管员制向柜员制转变是大势所趋,计算机信息技术有效运用为之保驾护航。实行综合柜员制需要,真正让参保对象方便、满意需要,快速提供档案查询,经办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需要,大力推进档案计算机信息化进程。

(三)财务简化基金缴费票据的管理同样需要计算机信息技术提供支撑

信息部门负责对业务处室的需求进行分析、讨论、程序开发、系统测试及完善、系统运行。简化基金缴费票据的管理,提升了社会保险财务系统服务水平,提高了社会保险财务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以便民服务为根本宗旨,规范社会保险基金结算管理体系。随着网络信息的迅猛发展,广大群众对社会保险需求的提高,社会保险服务工作也要随之发生变化。通过社会保险管理模式创新,简化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手续,简化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试行综合柜员制,社会保险财务简化基金缴费票据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社会保险服务工作更贴近社会、贴近群众,社会保险工作更好服务民生。此外,通过不断完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扩大其功能范围和操作的实用性、便捷性。加快社会保险计算机信息化建设步伐,发展社会保险业务、档案信息一体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田景.中国保险业及保险监管的信息化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

[2]李艳霞.社会保险信息一体化建设研究——以东营市为例[D].山东师范大学,2013.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范文6

一、社保业务纸质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优点

(一)标准统一,要求规范

将社会保险业务纸质档案的范围、分类、收集、立卷、归档、使用等要求以软件的形式编制在社会保险档案电子管理系统中,不按规定流程整理便无法归档,从而使社会保险业务纸质档案化管理标准统一,要求规范。解决了目前纸质档案管理中的标准不统一、内容不齐全,整理的规格不统一、质量不高等问题。

(二)即时采集,随时归档

实行电子档案管理可以在参保对象业务办结后立即将纸质资料扫描录入微机,不仅避免了手工录入造成的差错,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解决了有些单位平时不注意纸质资料的收集整理,造成资料散失遗漏的问题。同时,电子档案不需要装订,因此可随时编号归档,解决了纸质资料平时无法归档,必须等到年底才能整理归档的问题,保证了纸质资料的归档率和完整率。

(三)易于管理,查阅方便

电子档案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储纸质档案资料,几百甚至几千本纸质资料用一张光盘便可轻而易举地容纳下,而无需固定的库房、档案架、防霉防虫等设施,节约了人力和财力,管理起来十分方便。联机后凡是在经过授权的微机上,都可以方便、快捷地查阅自己想要的各类社会保险档案资料,提升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基础管理水平,解决了多年来传统档案管理一直处于封闭式的局面,提高了资料档案利用价值。

(四)监控前移,方便考核

由于采用高清晰度扫描,参保人的签名、章印、审核人意见、文书中的法律条款等,每一个细节你都看得清清楚楚,在微机中审核社会保险业务资料,可以方便地找出哪些申报表未审核签字,哪些报表审核不认真,哪些登记表填写或资料不全等,将监控工作前移到受理录入环节,有效地提高了各项基础工作的质量。同时为内部考评提供了新的途径和依据,想查书面资料情况直接在计算机上就可实现,无需再到业务员或档案室调取资料检查。

二、实现社保业务纸质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可行性

(一)取材容易,采集便捷

对于社会保险业务纸质档案数字化管理来说,需要的是将纸质资料转换成电子数据。纸质资料可通过扫描仪扫描进入微机,只需要设计出实用的社会保险业务资料档案管理软件将它们组合、分类、存储起来,再配以适当的查询应用系统便可顺利运行。

(二)投资不大,技术不难

社会保险业务纸质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难点是软件的编写,虽然一般单位缺乏熟练的程序员,但通过“借脑”的办法,结合本身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工作的要求,借助外部技术人员的力量,可以成功地解决这一难题。同时,高速扫描仪的价格不高。

(三)容易普及,实用性强

软件的前台应用十分简洁,通俗易懂,先用扫描仪将纸质档案扫描进计算机保存,再用档案管理软件将已保存的电子资料进行整理归档,然后便可按使用者的需求检索资料,使用方法十分简单。同时,网络版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软件,通过授权可以实现系统内网中的任何一台计算机都可以方便地检索和查阅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资料,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根本不需要再到指定的档案室去,十分实用而又容易普及。其中工作量最大的是初期资料的扫描录入,但使用高速扫描仪可解决这一问题。

三、实行社保业务纸质档案数字化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加强纸质资料审核

资料整理是档案数字化工作中的一个基础环节,准备不充分会造成数据录入内容与名称不对应或资料残缺不全等现象。这要求在档案扫描前,必须加强审核,对装订物影响扫描工作进行的档案,应拆除装订物,拆除装订物时应注意保护档案不受损害,不允许裁切档案纸张。破损严重无法直接进行扫描的档案,应先进行技术修复;折皱不平影响扫描质量的原件应先进行处理(压平或熨平)后再进行扫描。

(二)加强数据质量控制与管理

对于扫描好的数据信息,由质量检查人员把关,检查扫描数据质量是否符合最终存储归档标准。对在高速扫描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数据,做人工处理。如果发现漏页、重张等问题,要求及时补扫或在系统中删除重张那页。对于扫描数据不清晰的,在数据信息问题记录单上记录并重新扫描。当发现不符合规则的数据,利用系统提供的功能,对扫描好的数据进行修改或更正。

数据档案信息虽然不怕虫蛀、霉烂,但也有其缺点,一旦发生中毒、计算机硬盘损坏等情况,将会造成数据的丢失。因此要加强对已录入的数据的保存,在加强对计算机安全管理的同时,可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确保数据不丢失;还要加强数据的保密处理,防止人为破坏。

(三)加大相关人员的培训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档案管理由过去的劳动密集型转变为以现代化办公设备为依托的知识密集型的工作模式,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与新知识、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密不可分,所以,人才队伍是关系到档案数字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应加大有关人员的岗位培训力度,重点学习与信息化相关的系统开发与维护、数据化加工与管理、数据库运行管理等,以适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