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势头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发展势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发展势头

农业发展势头范文1

一、科技投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理论探讨

(一)经济增长相关理论

亚当•斯密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合理的分工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增长,通过分工,可以加强工人对该环节的熟悉,从而加快了产品生产的进度,减少因为技术能力的差异而造成的损失,从而达到资本的积累。李嘉图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收入分配的合理性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经济的增长有着促进作用。他在结合收入分配的基础上,认为经济增长的源泉要依靠于利润的实现。新经济增长理论的代表阿罗提出了干中学理论,他认为技术的进步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通过学习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了资本的积累。在此基础上,卢卡斯提出了人力资本积累增长模型,进一步完善了新经济增长理论。他认为在现实条件下,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的积累和人力资源的高效利用对国家经济的增长有着重要的推动力。

(二)科技投入相关理论

马克思的技术发展理论提出,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要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投入,从而保证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肯定了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实际意义,这有利于维持经济的长期发展。

(三)科技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

科学技术的发展体现在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随着科技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利用好科学技术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显得格外重要。科学技术的进步要依靠与国家对实验设备、人力的投入,除此之外劳动者的素质,劳动工具都对科技活动的过程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科技的投入对经济增长起到间接作用,在科学研究这项活动中,科研人员作为主体发挥着主观能动性,资金和设备作为必要的物质基础,辅助科研人员的工作进行。

二、农业经济增长现状和问题

(一)农业经济增长的现状

我国的农业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在2004—2014年的数据中,我们认为农业的发展与我国的农业政策息息相关。从农业结构来讲,农业所占的比重为50%,其次为畜牧业,达到近32%的比重,渔业和林业则分别占有11%和7%的比重。然而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动,农业的内部结构也出现了波动的情况,但总体来看是基本稳定的。针对农业经济的效益情况,2004—2014年各个指标都在上升。第一产业的总增加值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浮,增长速度达到了14%以上。同时,我们还发现,在我国从事农林牧渔的人数逐年下降,由曾经的49%到现在只有30%左右的,这一现象的出现,也将推动我国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外加我国在科技上的投入力度不高,科研能力水平难以促进农业的新发展,面对新形势下的严峻考验,使得我国农业发展陷入困境。

(二)农业经济增长的问题

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出现了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各个区域由于环境特征、技术水平的影响,差异较大。在我国东部地区,农业的发展始终保持着自身的优势,在农业结构上也优于中西部地区。另外,我国农业结构并不合理,这并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增长。由于农业科技相对的落后,在成果的转化率上呈现出自己的弱势,农产品的附加值远远达不到人们的期待,对于多元化农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阻碍。除此之外,我国农业的高消耗,低产出,对农业的发展十分不利。同时,我国还面临着农业资源的不足,机械化程度低的问题,在传统的农业耕作中,浪费了很多有效的资源,对环境也产生了新的威胁。

三、科技投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在静态实证分析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得出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有着十分重要的贡献。因此,我国想要实现农业的新发展必须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向量自回归模型对研究科技投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有着很好的角度,他通过改变系统内部的变量来对所有的滞后函数进行模型的构造,将单一变量的自回归模型应用到多元时间序列中,组成向量回归自模型。从实证分析的方法来看,很多研究人员直接从农业科技投入和总产值进行对比,通过对因果关系的检测得出结论。实证分析首先要进行的就是单位根检验。由于变量具有比较平稳的特点,而误差向量满足白噪声序列向量假设,因而我们要对时间序列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在此基础上,我们将通过协整检测,对农业科技的投入资金进行变量的排序,发现变量序列的水平值,在检验过程中寻找出滞后阶数。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误差模型的建立有利于反映时间序列之间均衡情况,能够将短期偏离长期的均衡做出及时的显现出来,从而进行修正。因此,构建我国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科技投入序列,对我们研究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发展,以及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有着深远的影响。最后,我们要做的是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它可以进一步地为我们解释经济间的相互影响和对冲,因此我们认为农业科技投入变量是具有随机性的,变量的不确定性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最终也会反馈到自身上。

四、结论和建议

农业发展势头范文2

【关键词】 红塔区 农业产业化 龙头企业

农业龙头企业是依托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建立的,规模较大,辐射带动作用较强;具有引导生产、深化加工、服务基地和开拓市场等综合功能;与基地农户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利益机制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流通企业、专业批发市场或合作经济组织。玉溪红塔区在2012年,重点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达32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0个,市级龙头企业18个,全年总资产478554万元,固定资产132148万元,年利润41854万元。但目前这些龙头企业仍存在发展水平不高,辐射带动作用不强,资源和发展空间有限,出口创汇总额不高和企业融资难等突出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本文采用走访、问卷和统计数据等方式,对玉溪红塔区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历程、主要特征、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分析研究。

一、发展历程

红塔区龙头企业的类型多以食品、花、果、蔬、生物制药为主的产业发展模式,相应的加工营销企业也不断在发展壮大中。其具体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1998—2002年)。1998年,玉溪就率先在云南省出台了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制订了扶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措施。

第二阶段:产加销一体化阶段(2003—2010年)。2003年,政府确立了“围绕增收调结构,依托烤烟建产业”的发展思路,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前提下,着重抓好烤烟、畜牧两大产业,同时逐步发展油料、蔬菜、甘蔗、花卉、水果、生物药等。通过引进、整合、技改等方式,现已培育发展了一批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的龙头企业。

第三阶段:规模化、基地化、品牌化阶段(2011—2013年)。到2011年和2012年,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0个,市级龙头企业18个,从业人员9495人,全年总资产478554万元,固定资产132148万元,年利润41854万元,上缴税金17954万元,出口创汇3914.1万美元,带动农户418725户,户均增收111989元。同时玉溪烟叶被认定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品种,烤烟、丽都玫瑰等7个作物品种完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制订。发展至今,企业规模在不断扩大,类型更为丰富,企业集群开始形成。

二、主要特征

从玉溪市红塔区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其龙头企业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龙头企业逐渐向主导产业集聚

几年来,多数龙头企业围绕主导产业,区域特色和规模基地来发展企业,加快了龙头企业向主导产业的集聚,逐步形成了一体化为主体的六大农业龙头企业群。粮油及饲料加工方面,形成了以“滇雪粮油”、“国家粮食储备库”粮油加工和以“新广家禽”、“快大多”饲料加工龙头企业群;在食品加工方面,形成了“甜馨食品”、“达利食品”等食品加工龙头企业群;在畜禽加工方面,形成了“滇绿”、“滇龙农牧”等畜禽加工龙头企业群;在花卉加工方面,形成了以“明珠花卉”,“联合花卉”等花卉加工龙头企业群;在果蔬类加工方面,形成了以“西格玛农业科技”、“兴田科技”蔬菜加工龙头企业群;在生物制药方面,形成了以“维和药业”、“滇红药业”等企业群。此外,还有“云溪”香精香料加工龙头企业和“思创科技”精制有机肥加工龙头企业。

2、龙头企业逐渐形成产加销一体化

各龙头企业在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加快了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批以“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等联结较为紧密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据统计,全市28家市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总资产达454261万元。如:玉溪滇雪粮油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它依托玉溪油菜籽产业和云南木本原料两项巨大优势,按国家保护价敞开收购油菜籽,逐步走出了一条“基地+公司+农户”一体化的经营新路,截至2012年,年加工9万吨油菜籽,带动农户25万户,农民户均增收500元以上,确保了种植户的利益。产品“滇雪”牌、“菜家村”牌食用油系列产品是云南名牌、绿色食品。

3、实施“特色+基地+品牌”发展战略

农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同时也是农业竞争力的标志。近几年玉溪市红塔区多家农业龙头企业以办工业的理念,着力打造属于自己的农业品牌。许多农副产品都已在市场中打响了自己的品牌。如云南省玉溪市甜馨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运用国际化的管理标准,工艺和设备均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其主要产品“猫哆哩”的包装和独特的口味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公司产品先后通过绿色食品认证,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和QS认证。因为质量有了保证,“猫哆哩”商标被认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

三、主要问题

1、发展水平不高,辐射带动作用不强

玉溪市红塔区的农业龙头企业小规模的多,产品互补的少,规模不经济现象突出,农业产业化起步较晚,发展过程较短,所以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发挥最大辐射带动作用。龙头企业“散、小、弱”问题依然存在。而且,由于企业规模小,标准化体系不健全,研究开发能力不强,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不高,检测检验设施滞后,以技术竞争力为主导的企业屈指可数,科技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明显。

2、资源空间有限,出口创汇总额不高

首先是资源总量与发展要求不匹配。资源开发利用不足问题严重,人多地少的矛盾特别突出。发展以规模经营为重要特征的龙头企业,受到来自各方面参与者小、分散,利益要求多样,意见难以统一等多个方面的制约。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占用的耕地面积有所增加,农业用地面积随之减少,2012年,全区农作物总播面积比2011年减少6485亩。企业能利用的资源空间“先天不足”的局限性已凸显。最后是在进入国际市场中步伐落后,在全区28家龙头企业中,仅6家创造了3658万美元的出口外汇。

3、企业融资难等问题突出

目前,就玉溪市红塔区龙头企业的基本发展而言,大部分还处于发展初期,因此,需要不断加强资金投入和扩大原料基地的建设以便能够实现大规模化生产,另外,由于原料收购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导致在资金使用上出现季节性,而产品销售收入的回收又有分散性和长期性特点,所以,农业龙头企业在资金方面需求迫切且相对集中,但贷款难、招商引资难等问题也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四、对策建议

1、壮大实力,推进带动作用

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是纽带、是桥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在玉溪市红塔区扶持和培育一批有实力、有技术、市场开拓能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农业龙头企业,不仅要优化社会资源环境还要积极培养高素质的企业家,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优化企业组织结构,着力创新人才竞争和激励机制,使各方面的人才都投身到企业发展建设中,还要充分重视农业科技,它不仅决定着农业发展的后劲,而且还发挥着对农业的推动作用。

2、培育资源,抓好原料基地建设

农产品基地建设是发展龙头企业的前提和必要条件,立足于原料基地的建设,才能夯实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为企业经营提供原料支撑,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最多的资源,从而解决资源总量与发展要求不匹配等问题。在基地建设中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在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设施时注意良种化,要结合实际情况诸如土地环境,气候条件等,选择高质高产的品种。二是要把传统的“种(养)什么—加工什么—卖什么”的模式,逐步改变为“市场需求什么—加工什么—种植什么”的现代农业新模式,并引导农户改变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生产模式,加大土地流转,提高基地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市场化经营水平。

3、创造条件,提供资金支持

龙头企业应当着力塑造利于企业发展的内外环境,为融资创造良好的条件基础,还应依托本土优势,进行两方面的建设:一是建设国际农产品物流中心,利用玉溪市的区位优势,打造一个以面向东南亚、南亚国家为主的农产品物流中心,不仅可以发展经济,还可以引进外资,增加融资机会。二是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即把好的项目引进玉溪,营造一个招商引资的好环境,并配合出台优惠政策,用好的项目、好的效益来吸引实力雄厚、技术先进大企业的投资。同时,也要把红塔区龙头企业的特色农产品推出到全国乃至世界去,利用外力提升企业经营水平。

(注:本文属云南农业大学第六届创新创业基金项目,编号:2013RW048。)

【参考文献】

[1] 顾掌根、王国峰:嘉兴市农业龙头企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03(6).

[2] 刘琳琳:江西省玉山县农业龙头企业现状与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20).

[3] 向俊玲:关于云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现状的分析及发展建议[J].时代金融,2010(5).

农业发展势头范文3

下步工作思路的汇报

济宁市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5年5月20日)

各位领导,各位常委:

根据市政协安排,现就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作如下汇报。

一、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着眼市场需求,立足本地优势,努力做好结合文章。特别是进入2003年后,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按照产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整合优势产业和产品资源,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作出了《关于培育壮五大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并制定了与《意见》相配套的《任务目标分解落实方案》和《考核办法》,在全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责任目标体系、组织领导体系、政策支撑体系、服务保障体系、督导推进和考核奖惩体系。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服务保障等一系列措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全市“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

一是培育发展了一批骨干龙头企业。为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不断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产品,从引导企业加快科技和管理体制创新、择优择强进行贷款贴息、鼓励龙头企业开展招商引资和产品推介、支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积极申报省和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等多方面采取措施,进行重点扶持,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特别是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发展到647家,比2003前增加181家,从业人员10.2万人,年销售收入276.6亿元,出口创汇2.46亿元,实现利税20亿元。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规模以上龙头企业298家,比2003年前增加110家,年销售收入192.7亿元。在规模以上龙头企业中5000万元以上的58家,过亿元的36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50家,其中省级7家,国家级2家;农贸市场发展到582处,年经营额150亿元;带动和辐射种植基地320万亩,养殖基地4500万头只,带动农户76万户,全市已有40%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44%的农户纳入产业化经营。

二是培植壮大了一批与龙头企业配套的主导产业和规模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围绕市场需求、立足资源优势,加快农产品种养产业的培植和生产基地的开发建设。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全市初步形成了以瓜菜、林果、畜禽、水产品、优质专用粮食、油料、甜叶菊、芦笋、中药材以及劳务经济等10大区域性主导产业格局。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纵深发展,主导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逐步发展,特别是以绿色无公害瓜菜、苗木花卉、奶牛、中药材等为主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亮点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生产基地规模不断膨胀。种植业形成了以金乡为中心的100万亩大蒜基地,以鱼台为中心的30万亩圆葱基地,以泗水为中心的15万亩优质西瓜基地,以邹城为主的10万亩土豆、150万平方米食用菌种植基地,以任城喻屯、金乡胡集、嘉祥金屯为主的10万亩甜瓜基地,以任城为主的3万亩甜叶菊基地,以曲阜、泗水为中心的6万亩中药材和以微山为主的5万亩芦笋特色种植基地;养殖业建成了1300余处规模养殖小区,年出栏千头的肉牛基地达到33处、年出栏万只以上禽场562处,年出栏千头的养猪场345处,百亩以上的水产养殖基地539处;林果业建成了100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90万亩干鲜果品基地和23万亩苗木花卉基地;劳务产业形成了以泗水、梁山、汶上为主的30万人劳动力输出基地。

三是扶持发展了一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围绕构筑农业产业经营的有效载体,大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把扶持发展以农业专业合作社、协会、研究会为主的各类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经营的重要举措。市政府专门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农村经济协会的意见》,明确了农村经济协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全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呈加快发展趋势。目前,全市农村专业协会、研究会等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200多个,其中管理比较规范、运作效果比较好的农村专业协会达到1010个。

四是健全完善了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近年来,着眼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持续健康发展,积极探索完善农业产业化利益连接机制的有效途径。通过引导发展合同农业、订单农业、建立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建立风险金制度等多种形式,引导农业产业化经营各利益主体之间逐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营共同体。像兖州的绿源肉鸭公司、嘉隆公司,邹城的呱呱鸭公司,曲阜的圣地药业公司等龙头企业,大都采取了合同订单种养、种苗供给、技术指导、保护价收购等契约化合作,建立了与农户较为紧密型的利益连接关系。

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和农业产业经营水平的提高,有力带动和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2676元增加到2004年的3648元,年均增加243元,增长8.1%。2004年比上年增长14.8%,其中直接来自五大产业的收入达到2264.9元,占62.1%;增加351.9元,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4.9%。

回顾总结近年来全市农业龙头企业的建设发展,我们深刻认识并体会到,加快龙头企业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中必须切实做到:一是必须坚持规划引导。制定符合本地发展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规划,参加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按照适应市场需求、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制定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目标,并通过配套完善的政策措施落实下去,这是龙头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二是必须坚持加快科技和体制创新。引导组织龙头企业加快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和应用,并建立健全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这是龙头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动力。三是必须坚持政策扶持。农业是弱质产业,农产品加工增值率低、效益差,必须按照“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要求,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扶持特别是资金扶持和金融服务,这是龙头企业发展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四是必须坚持不断完善利益联接机制。为保证龙头企业获得充足和符合质量标准的批量原料,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和农户必须逐步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接机制,形成松散或紧密型经济利益共同体,这是龙头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先进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能力弱。2004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为298家,而我省的潍坊、烟台分别有1054家和874家;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仅36家,而潍坊、烟台过亿元的分别有109家、101家;带动各类生产基地320万亩,参与产业化经营农户76万户,而潍坊、烟台产业化生产基地分别达到953万亩、520万亩,参与产业化经营农户分别达到147万户、201万户。我市的农业龙头企业除了太阳纸业、绿源公司、菱花和雪花等企业规模较大之外,总体上看规模小,水平低,带动力差。象临沂的金罗、烟台的龙大、潍坊的得利斯、寿光蔬菜集团等规模大、实力雄厚、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很少。

二是农业龙头企业产品链条短、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从横向看,企业产品研发能力低,新开发产品少,农产品专用程度和品质不能满足加工业发展的需求;从纵向看,绝大多数龙头企业缺少精深加工技术和设备,加工增值链条短,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低,应对国际市场的能力比较弱。在全市298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中粮棉油加工型企业132家,占43.6%,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禽、肉、渔、果、菜精深加工企业少,带动力不强。

三是农业龙头企业档次低、水平差,市场竞争力弱。我市龙头企业的生产基地和产品生产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低,品牌和质量意识不强,企业产品注册商标和取得认证的产品为数不多,市场占有率低,竞争力不强。我市的龙头企业,虽然也有一些品牌,但知名度高的少。另外,在产品质量上也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出口。全市农产品出口创汇占全省农产品出口创汇额的比重多年来一直在1/42左右。而我省的潍坊和烟台分别达到8.7亿美元和11.5亿美元。全市298家龙头企业中达到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标准的仅9家,占全省188家的4.8%,而潍坊、烟台分别有30和29家;国家级的仅有菱花味精集团和兖州绿源公司2家,潍坊、烟台分别有6家、5家。

四是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与农户关系不紧密。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和农民的关系松散,不同程度地存在产销脱节,没有真正结成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合同农业、订单农业、保护价收购仅在种植业、林果业和畜牧业少数产品中实行,且时常发生违约行为,在其它产业产品中刚开始破题,覆盖应用的范围和数量少。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持续健康发展和水平的提高。

五是合作经济组织发育缓慢,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村各类中介组织发展缓慢,目前加入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仅占全市农户总数的8%,而且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没有产权关系的松散型自我技术服务性团体;农产品行业协会较少,现有的行业协会大都带有一些行政色彩,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也制约了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的健全和完善。

三、下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思路和重点

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都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年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幅度地增加对龙头企业的投入。加快龙头企业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已成为新阶段、新时期实现农业现代化、国际化的客观要求和促进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措施。按照“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工作措施,促进龙头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着眼于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支持和保障,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两个重点”、把握“三个结合”、加快“五个创新”、实现“六个突破”。

一个目标”就是把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通过三年左右努力,力争实现农业龙头企业大发展、大突破、大提高,全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400家以上,争取有更多的企业进入省级、国家级行列,50%以上的农产品实现加工增值,优质农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销售额有较大幅度增加,70%以上的农户纳入产业化经营,农民来自产业化经营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

“两个重点”就是突出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铺天盖地”扩总量,加快龙头企业发展;“顶天立地”上规模,加快龙头企业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主要靠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

“三个结合”一是宏观调控引导与微观放开搞活相结合,逐步建立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企业带动基地、基地连接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二是点上局部突破与面上整体推进相结合,抓好骨干龙头企业、出口创汇重点龙头企业和成长型新建龙头企业发展和局部突破的同时,及时总结推广点上经验和模式,推动面上龙头企业的建设发展;三是长远规划与当前工作相结合,着眼长远搞好规划布局,立足当前抓好扶持政策措施落实。

“五个创新”即围绕增强龙头企业规模、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扶持保障制度创新;围绕提升龙头企业产品质量、档次水平,加快科技创新;围绕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和产业化经营方式,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围绕增强市场开拓能力,加快营销方式创新;围绕完善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利益连接机制,加快合作经济组织创新。

“六个突破”就是按照谋划长远、立足当前的要求,工作中努力实现“六个突破”:

(一)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在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上实现突破。围绕不断增强龙头企业对生产基地和农户的带动能力,加快膨胀龙头企业的规模和实力。按照一手抓量的扩张,一手抓质的提高的要求,“铺天盖地”扩总量,加快龙头企业发展,“顶天立地”上规模,不断提升龙头企业档次水平,尽快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要通过扩大开放引进、抢抓项目新上、发展民营经济培植等多种形式发展一批“大高外”龙头项目;通过改制重组、高新技术嫁接改造壮大规模培强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对进入全国重点龙头企业行列的,有关部门和企业要做好工作,创造条件,争取上市,加快融资;对规模以上龙头企业,特别是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和出口创汇型企业,要加大帮扶力度,组织工作组,研究发展规划,落实帮扶措施,加强与国内跨国集团的联合与合作,迅速膨胀规模,打造一批能够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超大型骨干企业集团,力争今年全市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40家,省级龙头企业达到15家。对有发展潜力的成长型中小企业,要搞好引导和扶持,促其尽快上规模上水平。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建立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投资保障机制上实现突破。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必须尽快构建起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撑和投资保障机制。一是认真落实好中央和省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资金和优惠政策。二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增加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的投入。市财政将继续安排专项资金,选择扶持100家辐射带动能力强、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重点龙头企业,特别是要对5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0家出口创汇重点企业给予重点扶持。根据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实际,择优选择一批重点龙头企业特别是5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进行扶持。各级要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性作用,通过贷款贴息、技改扶持、建立经营风险基金等多种方式对龙头企业进行扶持。逐步提高农业龙头企业基本建设投资在整个基本建设投资中的比重,特别要增加对骨干龙头企业的技改投放。财政支农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以及其它有关开发项目,实行捆绑使用,要重点支持龙头企业的基地建设、科研开发、质量标准、检测体系和信息网络建设。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支持龙头企业联合组建形式多样的农贷担保机构,加强对成长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扶持。三是尽快制定出台关于扶持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着重解决当前制约龙头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用人、用水、用电、用地和融资、税费减免等方面制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让企业真正得到实惠。

(三)加快推行标准化生产,在基地建设上实现突破。农业龙头企业外联市场,内联基地和农户,是推行标准化生产的重点。要按照出口农产品国际标准和国内大城市准入的要求,抓紧建立健全标准化体系,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加快市、县两级农产品检测监督体系建设,为提高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质量提供可靠保证。引导企业积极争取ISO9000以及国际相关组织的质量认证和安全卫生认证,千方百计获得国内各大城市“准入”许可,为产品进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奠定基础。引导群众逐步淘汰分散的种养模式,下大气力抓好标准化种养小区建设,把种养生产向小区集中,不断扩大标准化生产规模。

(四)完善利益联接机制,在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上实现突破。当前,龙头企业与农户间普遍缺乏长期稳定、密切相关的利益联结关系,导致企业生产加工没有稳固的原料来源,农户生产的农产品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而受损失。要引导龙头企业从企业长远战略出发,拿出资金、拿出人员,发展订单农业,建设合同基地,把企业的产品需求与农户的生产经营通过契约合同固定下来,与农户建立起紧密的利益关系;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建立风险基金、制定最低收购保护价、按农户出售产品的数量适当返还利润等多种方式,与农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企业与农户的“双赢”。同时,要积极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户与企业间的对接,组织农户按合同生产,并严格监督,有效规避市场经营风险和同行业恶性竞争。

农业发展势头范文4

关键词:农村公路;产业发展;吸附效应;投弹效应

Abstract: Rural highway construction possesses the adsorption effect and bombing effect for rur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efinition of rural highway, the basic situation and construction scale of the rural highway in Hangzhou, and futher analyzes that the accomplishment of rural highways in Hangzhou has the contribution to promote the local and overseas resources, element gathered to the highway along and intersection, change the production, life layout, and then integrate, evoked the creative demands to pull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along;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furthe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industries, and directly promoting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and structure upgrade of the local industry.

Key words: rural highway; industry development; adsorption effect; bombing effect

中图分类号:[U4-9] 文献标识码:A

交通运输产业与农村经济的关系,是近期引人注目的课题。如何直接利用对经济影响巨大的“交通产业”,尤其是同广大农村发展联系紧密的“公路产业”与农民、农村、农业发展的关系,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研究其长效的、根本的、稳定的机制,是一个崭新的交叉研究领域。在扶持发展经济顾问迈克尔•M•塞尼(1998)在对农村公路项目的研究中,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公路对农村社会结构的影响,但尚未对其经济影响和关系进行分析。

2003年开始实施“乡村康庄工程”以来,杭州农村公路建设得到快速发展,为促进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经济建设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交通运输基础。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农村公路产业对启动当地经济所产生的多重效应,进而解释公路与产业发展的关联机制。

1 农村公路定义

农村公路的概念是随农村的发展而发展的,在交通部2000年底的《农村公路发展规划说明及编制方法指南》中指出,农村公路主要分两个层次县道系统和乡道系统,具体包括县道、乡道、村道(乡通行政村)。因此我们可将农村公路定义为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按照国家规定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修建,经县级以上交通主管部门验收的县道、乡道和村道。

县道是指具有全县旗、县级市政治、经济意义,联结县城和县内主要乡镇、主要商品生产和集散地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国道、省道的县际间的公路。

乡道是指主要为乡镇内部经济、文化、行政服务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县道以上公路的乡与乡之间及乡与外部联络的公路。

村道是指经县交通主管部门批准,直接为一个或几个行政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并且与乡道以上公路相连接的公路。

2 杭州农村公路基本概况

目前,杭州基本形成了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截至2011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为15417.793公里,其中农村公路里程为 13893.087公里(县道3961.348公里、乡道2259.526公里、专用道60.173公里、村道7612.04公里),农村公路里程占公路总里程比例为90%。乡镇公路通畅率为100%,行政村公路通达率为100%。

2011年全市农村公路技术等级分布

3杭州农村公路建设规模

2003年~2011年,杭州市共建成农村康庄工程路基3246.9公里,路面3982.5公里。农村联网公路1430公里。总投资达30多亿元,覆盖4340个行政村,等级公路通村率从2002年的62%提高到100%,通村公路硬化率从2002年的53%提高到100% ,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和省交通厅提出的“村村通公路”目标,被农民们喻为“农村脱贫路、农业致富路、农民小康路”的农村公路,惠及全市400多万农民群众,为杭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升全市城乡居民的生活品质做出了应有贡献,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评价和广大群众的交口称赞,被农民亲切的称为农村的“第四次革命”。

4 农村公路建设规模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

根据研究资料,农村公路建设规模影响着农村经济发展,继而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随着时间推移呈“鱼嘴型”变化趋势,在一定时期内公路建设规模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保持超前发展特征(如图1所示),公路里程曲线上凸,增长速度递减,GDP曲线下凹,增长速度递增,这说明在一定时期内,农村公路建设应该先行,在发展速度上适度超前于经济发展。由此可见,杭州市农村公路发展规模对国民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的推动作用是显著的。

图1农村公路建设里程与国内生产总值关系曲线图

5 农村公路建设对产业经济发展的吸附和投弹效应

5.1吸附效应:诱导经济单元的空间集聚,创造需求

农业发展势头范文5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日益提高,人均收入不断增多,但是城乡差距不断加大。为了缓解这一现状,刺激国民经济发展,扩大内需,就要想办法增加农民收入。

要解决农民低收入问题,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使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改善三农问题,加大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投资力度。在这种趋势下,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迅速,贷款余额逐年增加。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方式决定了它的发展趋势。但是运营期间容易出现资金不足的问题,这会使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处于瓶颈期。

二、内蒙古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模式

(一)内蒙古小额贷款公司的受益对象及资金流向

内蒙古小额贷款公司最大的受益对象就是农户和急需资金流动的小型企业。这种小型企业在得到资金支持的条件下能有效的缓解农村就业压力,解决了低文化劳动人群的就业问题。比如农村中普遍可见的养殖业,餐饮业和建筑业。

(二)内蒙古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来源

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特点是只能使用自己本身所具有的资金或者从金融机构融资,并且不能超过两家。小额贷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大型民营企业,这是一种新的民间投资渠道。使资金分配合理化和利益最大化,对各个行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一系列的调控作用。

(三)内蒙古小额贷款公司的担保方式

内蒙古小额贷款公司的担保方式主要以信誉保障为主,有部分小额贷款公司通过抵押住房、土地的方式来贷款。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一些公司创新了新型的担保方式,在保证公司收益的同时,为贷款人员提供了方便的条件,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内蒙古小额贷款公司的还款方式

现阶段内蒙古小额贷款公司采取一次性还款和分期还款的方式来进行还款,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还款方式。一次性还款顾名思义,用户要在贷款到期之后将本金和利息一次性还给贷款公司。分期还款可以按照月、季、年的方式来进行还款,期间农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改变还款日期。

三、内蒙古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与现状

(一)小额贷款公司

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多种扶贫方式成为世界潮流。小额信贷采取了一套完全不同于政府扶贫的方式给农户以信贷支持,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小额贷款并不是起源于中国,最早起源于孟加拉国。

(二)农村贷款的特点

我国现阶段金融投资主要存在供求上的问题。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主要存在下列几个问题:农村产业在国家的支持下迅速发展,发展中的农业和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支持,这就需要小额贷款公司加大金融总量;小额贷款公司意在开展小额贷款模式,但是现阶段农村金融存在小规模、多次数、高频率的一系列问题;农村对贷款的需求量不稳定,直接影响了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贷款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性。

(三)内蒙古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与现状

近几年来,内蒙古经济发展迅速,农牧业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占重要地位。内蒙古作为早期试点省份,经历了从福利性小额贷款转变为商业型小额贷款的重要过程。内蒙古人口众多,全区共有1138个乡镇,村镇人口高达1260万人,占全部人口的52.8%,而农业贷款仅占各项贷款的7.8%。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农牧业发展并未得到原有金融组织的良好支持,原有的农村金融体系受众面小。接下来我们将用数据的方式来给大家展示内蒙古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趋势。

全国小额贷款公司的数量呈加快上升趋势,而内蒙古小型贷款公司的数量始终稳定在一定的数量范围内。内蒙古作为早期试点省份,经历了从福利性小额贷款转变为商业型小额贷款的重要过程,从早期注重数量的发展转变为了现阶段重视企业的质量发展。据可靠数据统计,2013年,内蒙古小额贷款从业人数逐步加大,带动了内蒙古就业率的提高,引进了大批的外来人才。内蒙古小额贷款公司的蓬勃发展为农业运作、农业设备的更替和水利设施的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内蒙古小额贷款公司的蓬勃发展也缓解了就业和生活压力,为农民的创业项目和一系列惠民政策提供了有效的资金保障。内蒙古小额贷款公司在试点过程中,收益良好,无不良贷款现象。小额贷款公司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主要是由于其利率低,资金灵活,解决了农村供求不匹配的问题。

四、内蒙古小额贷款公司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内蒙古小额贷款公司遇到的问题

内蒙古凭借其良好的地域和能源条件,在小额贷款公司的帮助下,当地的经济呈现良好发展的势头。但是在内蒙古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棘手的问题。由于其融资的特点(即不能吸引散户资金,只能使用自己本身所具有的资金或者从金融机构融资,并且不能超过两家)造成了小额贷款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资金短缺的问题。并且现阶段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模式是只贷不存,这就无法实现民间融资,贷款资金短缺这一问题就无法解决。小额贷款公司的出现虽然缓解了农牧业生产中资金短缺的问题,但是小额贷款公司的利润低,成本高,长久下去,这种模式必定会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制约。

内蒙古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情况与区域的分布也有一定的关系。经济发展相对迅速的区域,民用资金较为活跃。比如鄂尔多斯相对于内蒙古其他地区来说,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小额贷款公司的本金相对较多。地区的差异严重的影响了小额贷款的发展势头。

(二)解决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的方法

1、可以采用银行为发展势头良好的小额贷款公司提供资金支持的方式,缓解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压力。银行可以将资金定量拨给小额贷款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将资金贷给中小型企业和个人,银行可以从中获取一定的利息并省去了前期的调查和后期的回收贷款的过程。

2、对小额贷款行业的从业者要定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要有良好的经济知识,管理能力,对小额贷款的业务流程要做到熟记于心。对于表现良好的职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奖励措施,对于业务能力不合格的员工要及时开除。

3、国家可以针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现状提出一系列的政策规定和法律规范。这样有利于巩固小额贷款公司在社会中的地位,规范行业发展,为缩小城乡差距提供良好的保障。

农业发展势头范文6

1.1有机农业在多数地区仅处于起步阶段

有机农业生产体系的建立需要一个有机转换过程,过程完成后必须进行有机产品论证,取得有机产品标识,才能大规模地发展。宜春市除万载县外,其他县(市)有机农业目前仅处于起步阶段,大多停留在绿色食品的发展过程之中,有待进一步深入发展。

1.2生产者对有机农产品的概念认识不清

一是对有机农业强调建立持续的生产体系不清楚,把有机农业仅看成是不用化学合成物质的传统农业,把发展有机农业简单地当成走回头路。二是把有机农业转换期出现的情况

当成整个有机农业,认为有机农业的作物品质低、营养差、产量低。三是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三者概念混淆,用无公害农产品或绿色食品替代有机农产品。

1.3农民的短视行为影响有机农业的长远发展

农民讲究实惠,而有机农业需要3~5年的有机转换期,有机转换期收入较低使一些农民难以接受。在生产过程中,一些农民也受短视行为影响,不诚信行为时有发生,从而影响有机农业产品的品牌发展。如万载县有机农业发展源地茭湖乡尽管有机农业已深入人心,但据调查,一些农民受利益驱动时常有施用农药、化肥以增加产量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有机农业的发展。

1.4政府、社会、农民三方未形成合力

万载县明确提出“生态立县,有机富民”,靖安县提出将该县建设成为全国闻名的有机农业县,其他县(市、区)也有一些提法和思路,但各县之间协作较少。宜春市高度重视有机农业发展,成立了有机农业办公室。虽然办事机构齐备,但上下齐动、各方形成合力不够。

2宜春市有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2.1建立与完善有机农业生产的管理体制

发展有机农业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政府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相关部门要齐心参与,必须建立与完善有机农业生产的管理体制,对有机农业的管理应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规范认证、稳步发展。如加强有机农业、有机产品生产的组织和归口管理;制定和完善法规标准,严格实施有机质量控制;出台扶持政策,实行政策引导和支持;加强有机生产技术的科研、开发和推广;加强有机生产的配套产业开发,为建设高标准有机基地创造条件;建立宜春市的有机产品认证认可体系等。

2.2与生态农业相结合走综合开发之路

宜春市有机农业发展有下列有利条件,①生态优势,宜春市自然生态条件好,有利于发展有机农业;②有机农业发展的基础好,目前有机农业发展面积达6667hm2,为有机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③政策优势,宜春市政府把有机农业作为农业的四大重点产业来推进,在人、才、物方面给予了重点倾斜。利用生态优势可发展生态有机农业。例如该市竹材加工和利用历史悠久,在80、90年代竹产业的加工产品基本是“三板一筷”(竹地板、竹胶板、竹模板、卫生筷),通过对竹产业的技术引进以及科技创新,目前该市的竹产品已经发展到竹键盘、竹鼠标、重竹地板、侧压板、竹纤维以及航空航天高分子材料等[3-5]。利用资源优势发展有机农业。硒元素是人体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微量元素,它具有增强免疫力、防癌、抗癌、防衰老、排毒解毒等功能。宜春市的袁州区和丰城是富硒地区,丰城富硒农业产业园中富硒蛋、富硒大米及袁州区的富硒矿泉水已有一定名气。将有机富硒农业策划好、宣传好,提高其知名度,从而提高产品价格和市场占有率。

2.3培植壮大农业龙头企业

将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与发展宜春市优势产业基地相结合,扶持壮大一批龙头企业。选择发展势头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进一步增强其核心竞争力,打造名牌产品,使之成为农业产业化的支柱;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龙头企业。

2.4形成各县(市、区)有竞争力的有机农产品产业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