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

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范文1

关键词:设计;品牌;文化;发展趋势;时代背景

找到品牌的目的才有可能更好地解决品牌传播中存在的问题。有人糊里糊涂地活着,同样也有人糊里糊涂地做着设计。不明白设计的目的好比不知道为谁而战斗一样,没有目标性。因此做事情前,笔者建议大家有必要清楚知道做这件事情的意义和目的,当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设计的目的时,就能找到许多做好设计的方法。

1品牌设计需要与与时俱进的思考

时间推移到今天,我们不得不去反思,我们的老师、前辈传授给我们的关于品牌设计的经验。人若只凭经验做事情,其结果将会是平庸而乏味的。口渴了可以喝水,同样可以喝果汁。仔细地想想,当这个世界充满了标志,你还想过用什么方式来寻求个性吗?当你通过固定的色彩和统一的方式来强化你的品牌印象,却越来越觉得自己被同化时,你还想过用什么更好的方式来识别传播你的品牌形象吗?当路上只有一台车的时候,人们也许会将目光投向它,但现在路上充满了车,哪怕是你开宝马也没人去关注,原因很简单,同样的事物多了,其个性自然会被同化。品牌设计也是一样的道理,当所有的人都在用前辈和老师教导的几乎同样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你还会对他解决问题的方法表示赞赏吗?答案是否定的,否定的并非其方法的可行性,而是其方法缺乏与时俱进的思考。现在很多设计师在做设计的时候,将目光过多地投射在机械性的教条公式中,而严重缺乏对设计目的和方法的思考。

1.1“气质”的塑造将成为品牌设计有力的手段

设计最有效的方式将不再是通过固定的色彩、统一的风格来强化品牌印象,而应该是一项综合的品牌传播体系,那就是塑造品牌的“气质”。这种传播的方法应该基于品牌设计的“目的”之上,整合更多的资源和新颖的方式来解决品牌的识别和传播,具体点讲,就是在未来标志将不再是引导受众识别和传播品牌形象的核心(其实原本就不是,只不过我们很多的设计师和客户是这么认为的),它只不过是镶嵌在整个品牌设计中的一个环节。不同的品牌应该具备不同的“气质”,同样,也应该具备不同的塑造方法。毫无创新的设计方法最终会被时代无情地淘汰。笔者发现很多设计难以控制的一个环节,就是受到客户需求的影响。只有为客户创造有市场价值的设计,才容易打动客户,也就是所需要的谋全局者。

1.2设计就是谋略,设计就是圈套,设计就是陷阱

什么是设计?简单点理解,设计就是谋略,设计就是圈套,设计就是陷阱。设计是一种对生活、对环境加以假设并力求实现的方式。单就平面设计而言,我们很多设计师在理解设计这个词时过多将目光聚焦在了画面的表现上,这是不正确的。表现只不过是设计者用来诱惑人们关注并作出反应的视觉产物,是放在陷阱前面的那片漂亮的野花。好的设计,可以用一个字来描述,那就是“妙”,心甘情愿地被俘虏,并脱口而出“妙哉”。这样的设计,才有资格称之为上善设计。设计需要理性的分析而绝非狭义的创造和改变。笔者喜欢那种一直不断地改变自己属性,用改变属性的方式来寻求突破与获得更多机会的设计。但设计是件需要智慧与理性并存的工作,设计不需要盲目地寻求改变,有时候不变反倒是最好的变化。这绝非狭隘的观念,而是充满了哲理与智慧的创造。

1.3品牌是一种气质,一种被“设计、管理并不断传承、变化的气质”

品牌研究:品牌是一种气质,一种被人“设计、管理并不断传承、变化的气质”。从“品牌定位”“理念”“命名”到“品牌形象的建立”以及“未来品牌的管理”,一系列的过程中,“气质”一直是被推崇的。为什么需要强调“气质”?品牌林立的时代,所有的品牌都会存在一定的共性,而唯一不同的是品牌之间的“气质”。如何能够让你的品牌在众多的品牌中脱颖而出?塑造其品牌独特的“气质”将成为新时期新的品牌形象设计的新锐思想与方法,这个理论在国外品牌的建设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每个人的理解与实践不同,而以上三小部分是笔者对设计需要与时俱进浅谈的个人意见。

2别老打着“传统文化”的幌子来绑架“设计”

可以说一个人没文化,但是没有必要总是强调“传统文化”与“设计”的关系,曾经在一本杂志上看见一个有独特见解的设计师曾说过:“传统文化与设计并不是说文化和设计的关系,这跟爱不爱国是两码事。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但不是单纯地依靠设计。商业设计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传播文化而存在。文化的发扬和传播可以依靠其他手段来进行,比如文化年、世博会等。”听到一些朋友一再强调“传统文化”与“设计”的关系,笔者认为是将设计狭义地解释了。你是不是觉得设计就是平面设计那点东西?如果你回答是,那只能说明你对设计一知半解;如果不是,那么设计跟文化到底有多大的关系呢?日本人和德国人能够做好设计,不是在于他们的风格有多么的民族,而是他们的民族性格决定了他们在设计一些产品的过程中做到了理性和思考以及严谨的工作态度,而非国内一些设计师理解的表现方式。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其民族文化,而民族文化能够与设计相关联,也仅仅是对某些产品,绝大多数的设计跟传统文化没有关系。设计一台日常使用的洗衣机需要传统文化吗?设计一个电话机需要传统文化吗?同样一个款的电脑产品,全世界卖的一样,一个洗衣机如果不标上商标,也很难知道它是哪一个国家制造的。那些隐藏在所谓文化背后的其实并不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问题,而是其他诸如“人体工程学”“行为学”“美学”等综合因素的理解。我们不能说“设计”跟“传统文化”没有关系,但至少没有必要让“传统文化”绑架“设计”,这无疑是可笑的。现代社会,我们不能忽略商业设计在整个经济中所产生的价值,也可以说商业设计的目的最终还是要还原到为企业创造价值。而作为设计师,我们的目光如果仅仅是停留在本民族文化的研究上,那就是局限的。记得老师和我们说过:“让你做个粽子的包装你可以轻松搞定,让你做个非洲的什么传统产品,我看你就傻眼了。”这样的设计师怎么能够让企业的产品卖到世界上去,又谈什么走向世界?日本人的传统文化元素之所以被人称道,是因为其表现方式上存在的个性,是风格!而影响日本人产品设计的根本原因是由日本的民族性格决定的,日本是个资源匮乏的国家,整个民族都懂得无论是在生活或是设计上要做到节俭,于是设计也自然得到了升华。

3结语

找到设计的目的,才是正确的设计表现方法。将你的设计还原到环境中,是评判你的设计是否是适合标准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在世界文化大融合的时代,设计更需要与时俱进。一个国家若只希望保留文化而忽略经济的发展,最终就会像玛雅文化那样穷途末路。作为新时代的设计师需要用新的审视世界态势的胸怀来看待设计,别那么鼠目寸光!最后笔者也只能说,在以后设计的道路上,我们都会从不同的角度成长、蜕变,对设计的理解也会更加透彻。

作者:刘利娟 单位:辽宁财贸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小莲.我国企业品牌国际化经营战略策略探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06).

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范文2

关键词:传统文化活动 新价值 高中历史 新思路

【分类号】G633.51

随着“汉语热”的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古代传统文化,也提出很多将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相融合的创新点。传统文化活动是我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并保护传统文化活动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除开传统的封建帝制以及礼教,传统文化中还有很多有营养的成分需要我们汲取。例如“仁、义、礼、智、信”,是古代人为人处世的信条,但加入现代的一些新思想,仍旧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历史学科与传统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科内容虽然囊括了古今中外,但是学习我国历史文化是重中之重。要以新思想、新观念来看待传统文化,巧妙的将传统文活动融入高中历史课堂。所以,笔者主要从两个方面来阐述:即传统文化活动与历史课堂结合的意义以及如何发掘传统文化活动新价值和开拓高中历史教学新思路。

一、 传统文活动与高中历史课堂融合的意义

1.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在高科技盛行的当下,人们的娱乐活动举不胜举,相比之下,传统文化活动很少有人青睐。很多同学对传统文化活动并不是很了解,也很少关注类似活动的举办。传统文化活动不仅仅是古代人悠闲娱乐的活动,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学习历史学科,需要近距离的感受并倾听历史的声音,真正走进历史,了解历史。通过对传统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宣传,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历史学科的印象,也有利于传承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需要一代人一代人的努力与坚持。传统文化只有去其糟粕与时俱进才能够真正融入新时代,才能充分发挥新的价值。

2.有利于提高历史课堂的效率

历史学科属于文科性的学科,需要大量的背诵与记忆,有的学生难免产生厌倦的情绪,也有的学生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略对历史文化的探讨与发现。若是在课堂上引入传统文化活动,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添课堂的乐趣。高中学生学习压力比较大,总是忙碌于各科的作业与任务之间,适当的组织传统文化活动,可以缓解学生学习的压力。也可以促进学生对历史学科的了解,有助于理解历史学科内容。同时,传统文化活动的举办,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可以更好地沟通与了解,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 传统文活动与高中历史课堂融合的建h

1.引导学生树立学科新思想,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活动

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接触的是快餐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只有零星半点。要将传统文化活动与历史学科教学融合在一起,首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传统文化,不能片面评价,要学会去粗取精。传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与封建帝制与礼教息息相关,但也并不能否认传统文化自身所具有的价值。其次是要通过传统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史实观念。很多学生所了解到的传统文化都是受到电视剧以及电影的影响,但其中很多细节是经不起推敲的。例如“夜市”的出现,有的电视剧中唐朝也出现有夜市的场景,但实际上唐朝只有上元节这一天夜市开放,有的还认为“夜市”是起源于北宋东京,在两宋时期经济繁荣,夜市发达,商品琳琅满目,有各种各样的商业服务。最后是教师要补充知识储备,尤其是传统文化知识。要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就应该全力以赴的备课,完善教学内容。

2.以传统文化活动为契机,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传统文化活动没有现代活动的喧嚣与杂乱,更多的是恬静与和谐。传统文化活动,不仅仅是休闲娱乐,更重要是陶冶情操,在欢快中感受文化的气息。传统说教式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历史学科的魅力,也很难真正培养起学生的人文精神。要将课堂大胆的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去了解传统文化活动,与大家一起分享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的感悟与体现。教师应该及时进行点拨与评价,让学生们在活动中逐渐寻求积极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与团结合作的精神。

3.多种方式组织传统文化活动,活跃课堂气氛

要将传统文化活动与历史学科紧密的结合起来,需要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既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解,宣传传统文化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印象。例如播放关于祭祀的视频,祭祀在夏商周时期的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华夏礼典中的一部分,是儒家礼仪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礼有五经,莫重于祭。也可以组织学生形成历史爱好小组。例有的学生比较喜欢汉文化,尤其是汉式服饰,可以在教授汉代文化思想时,让学生分享汉式服饰的知识。也有的学生比较喜欢古代的思想文化,例如主张仁爱的儒家、主张兼爱非攻的墨家、一切讲究自然的道家等等,可以组织学生分为各派代表,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辩论,感受当时百家争鸣的氛围。还可以设立历史普及文化角,让学生在课堂内外都能够感受到历史的魅力,例如历史上的今天,既能够让学生铭记历史,也能够使学生时刻体会到历史的重要性。传统文化节日的普及与传播,近两年来外国文化节日不断地涌入,很多年轻人争先恐后的去过节,而把我国传统文化节日抛在脑后。例如“二月二龙抬头”,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雨”,在二月二这天最重要的事情是祭祀求雨,要“剃龙头”辞旧迎新,保佑平安。

结语

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文化中的瑰宝,虽然有封建迷信的成分,但要以新时代的眼光对待并且挖掘传统文化的新价值,使得传统文化在新时期发挥重要的作用。高中历史课堂要与时俱进,适应教育改革的新潮流,需要开拓学科发展的新思路。传统文化与历史学科是紧密相连的,将传统文化活动引入历史课堂,既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效率。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的对待传统文化,树立新思想新观念,教师要重视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其次是要通过传统文化活动的开展,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培养优秀的现代型人才。最后是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将传统文化活动与历史课堂密切结合起来。

参考书目:

[1]董劭伟.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研究论丛(第1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

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范文3

[关键词]传统艺术 传承 创新 创作团队

《刘海砍礁》作为花鼓戏精品剧目曾红极一时,但戏剧的境况与观众的需求却随着时代日益变迁,传统花鼓戏慢节奏的表演形式已难以迎合年轻人追求感官刺激的需求,令它在戏剧舞台中活跃的生命光环渐显暗淡。然而魔幻音乐剧《新刘海砍樵》的上演则令我看到了花鼓戏在崭新艺术环境下所能释放的大能量与大魅力,本文通过由魔幻音乐剧《新刘海砍礁》切入和对话,探讨《刘海砍樵》从传统到创意走出的探索之路。

湖南花鼓戏具有浓郁生活气息和独特地方风味,因为形成一种鲜明的艺术特色,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内容个性突出、演唱生活自然、旋律流畅悠扬、生活气息极浓令观众感受到真实切实的艺术魅力。湖南花鼓戏表演融合戏、乐、舞于一台,将戏曲歌舞化、歌舞戏曲化的进程提升到一定层次,从而适应观众的审美情趣。《刘海砍礁》作为花鼓戏精品剧目曾红极一时,《刘海砍樵》作为湖南的本土艺术,其内核自然积淀着深厚的湖南文化底蕴。随着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和艺术审美水平的不断提升,许多曾经盛极一时的艺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更迭挑战,曾经辉煌的花鼓戏在内容不断丰富多彩和手段不断翻新的繁荣艺术市场的今天,却是日渐式微。

面对花鼓戏日渐式微的现状,为了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创作者们几经思考和实验,经过多年实践与积累,我们终于欣喜的看到大型山水实景音乐剧《天门狐仙· 新刘海砍樵》在2010年横空出世,为舞台上几近没落的花鼓戏注入一针强心之药。《天门狐仙· 新刘海砍樵》立足于湖南本土的文化底蕴和自然山水的清雅俊秀,中心舞台搭建在溪谷之上,如同一颗横卧的古树浮于涓涓溪流之上,与周围的天然山石完美相融,从而将营造一幕幕令人惊异的奇幻场景变成自然而然的境界。整除剧目用骄人的成果昭示着一种突破,一种焕发生命活力的再生,一种在精英化、市场化、本土化创造性综合下的艺术传承的成功。《天门狐仙· 新刘海砍樵》正式进行市场化运作以来,开创了有史以来的世界首台以高山峡谷为真实背景的音乐剧的艺术先河,集合中国著名山水实景演出的极具影响力的创始人梅帅元以及享誉全世界的著名华人作曲家谭盾两位艺术大师之力,将中国传统的音乐艺术的精妙空前成功的展现在世人面前,大声的告诉这个世界花鼓戏的魅力在这个时代将继续延续并日益焕发更灿烂的光芒。

该剧的成功可以谓是传统艺术与旅游经济成功结合的典范,此举令花鼓戏这一传统艺术在实现自身传承发展的同时,更好的宣传其魅力与特色,扩大综合影响力,真正实现了艺术传承与旅游经济的双赢,这是传统艺术在传承中探索的结晶,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保护手段投石问路而激起的浪朵涟漪。

在借鉴大型山水实景音乐剧《天门狐仙· 新刘海砍樵》的成功模式后,从市场经济和文化共融的角度进一步改良和完善,加之极具创造实力与影响力的策划团队,挖掘本土传统文化精髓并结合市场需求,让创新艺术表演形式与传统戏剧内核紧密融合,当这一切都凝聚为一体时,我们终于看到一部演绎出集民族性、科幻性、艺术性、震撼性于一身的舞台艺术的视觉盛宴,这便是魔幻音乐剧《新刘海砍樵的诞生。其剧本在尽可能忠实原著艺术精神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社会的价值观,突出神话性和民间性,而精英化的创作团队更是令人眼前一亮:导演名家陈蔚担当总导演、总政歌剧团国家一级编剧冯柏铭任导演,60年国庆担任音乐总监的张魏承担音乐总监,周正平担当舞美灯光设计师,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蓝玲任服装设计……再加之以高达3000万元的资金投入,如此具有现代审美需求的创作模式配合符合市场化运作的商业运行,无一不令这部魔幻音乐剧成为见证花鼓戏时代大突破的又一标杆。

1、 传承精髓,创新形式

就以上例子来看,中国传统艺术与旅游经济挂钩,确实是为自己的发展传承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两个《新刘海砍礁》都继承了《刘海砍礁》这种珍贵的民族精神,所以他成功了。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也必须保留和发展民族艺术素材,传达美好的感情和民族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在历史传承过程中永葆青春,永放光芒。

中国传统艺术离不开传承,但也离不开突破,山水实景音乐剧《天门狐仙· 新刘海砍樵》和魔幻音乐剧《新刘海砍礁》的艺术精神都没有变,但是它的形式却发生很大的变化,它是在国内最顶尖队伍的精心策划与创造下,创设出了美轮美奂、气势磅礴的艺术形态,给观众呈现一顿丰盛无比的艺术大餐。传统的花鼓戏《刘海砍礁》失去活力的原因便在于形式上被拉扯于过去和当下间而未有相应的改变,而《新刘海砍礁》敢于突破,敢于创新,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正是与时俱进的力量。

2、 精心包装,扩大宣传,建立高水平的艺术文化创作团队。

其次,两部剧的敢于包装、大力宣传确实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无论一个艺术形式的内在多么高深与优雅,只有由一个高水平文化创造创作团队运作,才可能创造出如山水实景音乐剧《天门狐仙· 新刘海砍樵》如此空前的成功,才有魔幻音乐剧《新刘海砍礁》作为新时代标杆的精彩战果。在市场经济下有投入才有回报,我们并不是讲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一定要有如此大的投入,才能保证其传承,而是讲一定要重视中国艺术文化,要善于对它进行包装,扩大宣传,使更多的人走近它,关注它,真正爱上它。

3与市场经济接轨,与本土文化发展相结合,以达成共赢。

推动中国传统艺术的最大动力来源于本地经济发展提供的经济支持,作为上层建筑的艺术文化离不开经济基础;艺术的发展必须与经济挂钩,特别是要与旅游经济挂钩,力图在实现自身传承发展的同时,更好的宣传自己,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达成双赢的目的。“刘海砍礁”这种传统的花鼓戏形式之所以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就因为他推行了市场化运作模式,与本土文化融合,与旅游结合,这是一种综合的享乐,是一份艺术的智慧,更是对艺术和传统、经济与文化发展与综合的大视野。

中国传统艺术唯有立足于时代浪潮跌宕之中,理清自我发展的真正适合的道路,从这个新的时代与国际化的背景中寻求突破和理解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与“时”之时。而所谓进步,则需要契合观众审美品味并融入发展的趋势当中,不断在发现了的时代之路中兼容并蓄完善自身,这才是我们所说的与时代同“进”之进。只有兼顾“时”之契机,把握“进”之步伐,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中国的艺术拥有如此深厚的底蕴内涵,并且能够汲取来自这个时代中各类最优越的艺术形式,我们相信艺术与文化的魅力不曾消退,更坚信中国传统艺术将在时代的打磨下愈发光彩辉煌。

参考文献

[1] 李墨丝,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制研究 华东政法大学 2009

[2] 陈刚, 关于湖南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思考[J]. 艺海 2010.05

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范文4

关键词:新形势;文博工作;长期可持续性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有着数不胜数的珍贵文物。保护文物、开展有效的文博工作、继承传统文化成为文博工作者矢志不渝的信条。需要指出的是,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社会进入以市场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社会转型时期。在此情形下,文博工作者要与时俱进,转变思想观念,建立起与时展相一致的文博工作新体制,从而确保文博工作长期可持续性发展。

1 文物的含义

文物是时代的产物,是历史留下的遗产,其存在有着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它蕴涵着历史、艺术、科学等多个方面的价值,其价值可以分解为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对它们加以研究、挖掘、利用和开发,能够使它们化腐朽为神奇,古为今用,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文物折射出一个特定时代的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信息,保护好文物,使它们以完整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具有传播科学知识、开展社会教育、弘扬文化传统、陶冶人文情操等多方面作用,其所内具的特质和外在的形式美,给人以知识和美的享受。

随着我国经济长期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生活得到了较大提升,文物收藏成为时下人们的投资热点,但是也要看到,受利益驱使,不少人对文物的认知停留在 “古董”“雅玩”“艺术品”层面,“就物论物”、“以物识物”,把文物看做一个可以投资赚取经济利益的“物”,而置其学术价值、历史价值于不顾,忽略对其科学保护。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者,我们只有以历史的、客观的、科学的、正确的观念才能认识文物及其价值,对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人类文明精华加以珍爱和保护。

2 文物价值的认定

文物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不一而足。就文物所处历史时期的文化、社会而言,文物具有内在的固有价值,它涵盖着科学、历史、艺术以及文化、社会、宗教等多种信息,可以说丰富而广泛。这就要求文博工作者深入研究,本着客观、全面的原t,采用正确合理的科学方法;如果把文物的信息和价值置身于当今社会研究,文物具有更多的现实意义和功能,如社会教育功能、文化旅游功能、对外交流功能。文物的价值是多方面决定的,其中包括文物本身所拥有的历史意义、价值,人们的认知水平及开发利用程度。可以说,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文物的有效信息和价值是相对固定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文物市场也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文物有了价格,需要说明的是,文物价格的高低与价值的大小并不完全成比例,价值未必随价格的高低而变化,价格不完全取决于价值大小。文博工作者担负着认识文物、研究文物、保护文物的职责和使命,要深入挖掘和发现文物丰富的信息和价值,加以保护、开发和利用。

3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举

文物只有展现在世人面前,才能发挥其最大的社会效益。文物免费开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公民特别是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时代需要。国家要着眼于长远,加大文博设施的投入,加大文物免费开放的力度。但也要看到,文物免费开放不等于无偿服务。文物和博览馆部门提供更多的精品展览和丰富的服务产品,实现最大社会效益,面临着展览水平、内部管理、接待能力、软硬设施诸多方面的考验和挑战,这需要雄厚的资金作支撑。为此,文博工作者要树立新理念,采取新举措,改变坐等国家财政拨付资金的观念,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相协调,积极探索自身造血功能,通过文物及文物复制、仿制品的经营、拍卖和开发副产品、提供有尝服务等多种渠道,增加自身经济收入,谋求自身扩张和发展。

4 加快数字化建设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人们进入了数字信息时代,实现文物资源数字化和展示传播网络化,是文博事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文博工作者要有效使用高科技的数字化技术,使博物馆成为大众进行文化交流的场所,从而陶冶人民的精神和情操进行陶。文博工作者陈列文物要突破传统模式,革新陈列内容方式,使用数字化和多媒体技术,使大众方便清楚的了解文物知识;要建设博物馆网站,与其他部门展开有效合作,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及时更新内容信息,强化文博知识传播及社会教育功能,将文物资源信息传送到人民群众手中,使所有公众都能共享人类文化遗产。

5 提升队伍专业素质

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范文5

【关键词】中国画 发展 继承传统 现代融合

当今,中国画艺术家立足东方,中学为本,传承传统文化,不拘一格融合西方文化,大大拓展中国画多元化、综合化的发展空间,走出了一条兼容发展之路。

一、中国画当今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中国画在继承民族绘画的文化环境中融入西方美术的表现形式与艺术观念,形成了流派纷呈、名家辈出、不断创新、市场繁荣的局面,呈现多元化、综合化发展态势,中国画内涵丰富、形式多样,适应开放的时代需求,成为东方文化的艺术代表,辉煌于世界艺术之林,然而,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当前中国画呈现丰富多彩的面貌,向着多元空间发展,许多画家对画什么、怎么画、标准评价创新以及中国画走向和发展趋势感到迷茫。有的画家说着创新、发展,作品却又处于“古不出新意、新不出古意、古不出古意、新不出新意”的平庸状态,有的画家陷进材料创新泥潭,研究纸张、颜料等的改变,争相树立个性化形象,作品是中国画还是中国画式油画及其他都难以界定,令人困惑。

一些高等艺术院校在中国画教育别强调中国画的写实而忽视写意,并存在中国画创新误区,认为用西方绘画艺术及其表现技法来绘画中国画就是创新,或者在宣纸上进行素描就是创新。同时,在传授西方绘画艺术时,忽视优秀的民族传统和中国画强调艺术的意象性。

市场经济思想意识也冲击着中国画领域,现代拜金主义、急功近利的心态正影响着中国画画家,多数画家对作品进行局部改良,或者运用西方的油画技法,或者美其名曰“现代”或“前卫”,忽视作品质量,这就充分显露画家们的浮夸急躁心态与急于求成心理,这也导致画家艺术功力、艺术才能和综合修养不断衰弱,导致当今中国画时代被戏称是画坛群星灿烂、大师寥寥的时代。

二、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

(一)传统与创新

所谓传统,是相对创新而言的,传统是事物在创新发展中形成的,今天的艺术,只要存在价值和发展前景,不断创新发展之后,就成了传统艺术,有理论依据的创新就能够成为后人继续发展的基石。既要有理论基础,不脱离中国文化本质,又要在表现技法和表现形式上创新,赋予时代特点,适合时代需要,这样创造出的作品才是真正的优秀作品。中国画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得到新的发展,才能提高其艺术价值。

(二)如何实现创新与发展

万事万物都在飞速发展变化,中国画家必须要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具有新思维、新意识,要对文化有新认识、对艺术有新感悟、对生活有新体验以及思维形式有新变化,走继承优秀传统,吸收先进文化,融进时代精神的自主创新之路,促进中国画发展与创新。

要在理性基础上形成创新意识。中国画的创新,要在继承中国传统优秀的文化艺术中寻找答案,中国画的民族传统不能丢,要深入研究中国文化,深入研究中国画发展历史,画家在创作中要有现代意识、要融入时代精神,要把自己的创新意识和所要表达的艺术内涵充分体现在作品中,作品越有艺术内涵就越有持久的生命力,对画家的要求也就越高,要求画家必须具备现代的创新意识、丰富的文化素养、良好的创作心态,这就要求画家必须勤奋学习,博览群书,学习民族文化,学习现代科技,学习西方文化,兼收并蓄,融会贯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就具有时代感、有新的内涵和气度,这才是当今中国画家为之努力的方向。

要在绘画技法与艺术风格上创新,建立新的更加完善的艺术体系。绘画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绘画的艺术价值就在于创新。在符合中国画发展的艺术体系与艺术思维的框架下,绘画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与新的技法表现方面的创新,能给人们带来全新的感官刺激,其深刻的艺术内涵能使人们心灵碰撞、产生震撼人心的效果。

三、中国画之发展趋势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每一幅作品都能体现画家“意象”思维方式与“写意”的造型观,也能体现画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中国画艺术魅力的核心。

综观中国画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中国画在继承中发展和创新。中国画的再发展也是在坚实传统基础上的发展,再创新也是在厚重历史积淀上的创新,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离开中国的传统文化,作品表达的文化内涵就不是中国的文化内涵,作品的艺术风格就不是中国画的艺术风格,中国画就会失去其艺术生命与艺术价值,中国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中国画的发展与创新就是要在写意画上有所创新,突出融入现代意识。画家在深刻体验现实生活时,要体现与时代相适应的艺术形象和思想感情,要吸取民间美术的质朴与刚健,形成深邃意境,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形式新颖的独特风格,使中国画作品具有应有的艺术魅力。

中国画的创新还要追求表现语言上的创新,要求作品要有时代感,要有新的内涵和气度。中国画画家要遵循历史传承和发展规律,要提高艺术修养,坚持艺术创新。

结语

中国画的创新发展是时展的需要,是历史的必然,中国画画家应“法自我立”,在创造方法上,以古开今、中西融合,鼓励用探索、试验的方法探索水墨和重彩,继续延伸文人水墨的传统,大力拓展工笔重彩新的生存空间,多元化、综合化是中国画的发展趋势,大一统不是中国画的出路,“兼容”才是当今中国画发展的一条好路。

参考文献:

[1]蒋采苹.走出低谷的思索[J].美术,1991(6).

[2]郭怡综.观第三届全国画展对中国画发展的思考//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作品集[C].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范文6

【关键词】新形势 群众 文化

党的十以来,群众文化的发展,呈现出百舸争流的局面。在新的形势下,令群众生活得更有质量,是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使命,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群众文化工作要寻找发展和生存空间,还要开展公益化为目标工作,必须认识新形势下群众文化怎样的开展和加强。

一、创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容的群众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全社会道德的核心力量是兴国之魂,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在整个和谐文化体系中是文化建设中的一元主导地位,既是一种文化自觉又是一种价值自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彰显“中国特色”是中西古今各种价值观念的碰撞与融合、冲突与消解、传承和超越历史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其历史发展内容博大精深、厚重凝练,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时代精神包含了丰富的科学内涵、与时俱进,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社会基本道德颂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往开来。这些内容熔铸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和传承已久的人格力量,其社会故事和生动的画面时刻在鼓舞教育着人民,在颂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让人民群众追求的理想变为现实,其内容不仅仅大大地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也时刻陶冶了人们的情操。群众文化的繁荣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理论指导,才能达到为和谐社会服务。在文化上满足了人民的需要,才能真正做到物质与文化同步,达到实现“中国梦”的真正目的。

文化是衡量幸福的指数和重要尺度,文化创造与创新的源泉来自于人民群众,群众文化的发展对推进社会的整体进步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文化是民族的血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w系是统领。文化创新必须坚持以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准,只有群众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不良的社会习气才能摒弃,其文化的先进性才能彰显。

二、开展多样的文化活动,各种文化相互融合

过去,我们的文化过于单调,现在我们可以让多种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不一样的文化。新形势,流行有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街头文化,商业文化,餐饮文化,老年文化等,还有各民族的特色文化活动。我们还要结合国外的一些先进具有特色的文化活动,比如,舞蹈艺术,可以发展为街舞,芭蕾舞,交谊舞等舞种。我们还应该传承传统文化,在传统节日中开展相关纪念活动,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还是保护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传统文化是我国几千年历史的瑰宝,保护它们的完整,我们责无旁贷。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加以利用的新形势下的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这些文化应该有机结合,互相利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新形势下的新文化。

群众文化从其特征上来讲,不仅具有广泛的社会性,而且是以满足群众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理想信念的源泉,是被广大人民群众能够自觉接受和践行的文化,起着巨大精神支柱的作用。大力发展和传承我国优秀的群众文化艺术,需要与时俱进,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要求,群众文化不仅是传统文化发展的组成部分,也是和谐社会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因素。

当今社会步入的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世纪,计算机网络占据了很大的空间。我们可以利用电子网络来推动群众文化活动工作的顺利进行。网络具有信息量大,传播快,内容全等特点,利用其来快速有效传播群众文化,令我们的群众文化活动工作更加顺利进行。开展文化工作,互联网是一个好帮手,可以将群众文化活动的视频照片信息传上网络,利用网络,可以让全国各地的人民了解各地方如何进行文化活动,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活动。还可以跟全国各地的人民进行交流心得体会,对新形势下的文化活动进行讨论,交流。

三、针对不同群体,不断丰富群众文化工作的内涵

群众文化的受众群体,虽然可以定义为普遍群众,但是实际上又可以细分为很多不同类型,要想做好群众文化工作,必须针对不同的人群开展不同的工作,不断丰富群众文化工作的内涵。主要有,发挥群众文化的和谐功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给人以情绪上的激动、感觉上的快适以及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以达到心境平和,人际和睦;发挥群众文化的精神调剂功能,调控参与者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方面所产生的效能;发挥群众文化的宣泄情感功能,通过群众文化活动为人们宣泄情感提供表现方式和途径,体现人的自我价值;发挥群众文化的娱乐功能,即通过人们参与群众娱乐活动,在娱乐中得到积极的休息并调剂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