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合规与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银行合规与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银行合规与发展

银行合规与发展范文1

强化合规管理及监管已经成为国际银行业界的新潮。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一些国际性大银行基于“合规应从高层做起”这一基本理念,高度重视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和完善,逐渐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合规文化,从而为健全银行内控体系、提高市场竞争力奠定了基础。随着国际银行业对合规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到位,合规作为一门独特的风险管理技术,已得到全球银行业的普遍认同,合规风险已与银行其他风险一道被纳入到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之中。全球银行业合规职业队伍开始崛起并正日益发展成为一个专业化的职业阶层,合规人员占银行从业人员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加强合规文化建设应主要着力的几个方面:

(一)提高合规意识,树立合规创造价值的理念。好“规”的形成过程本身就是对业务和管理流程的整合和优化,可以给银行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通过主动合规,银行可以与监管部门实现更为有效的互动。良好的合规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银行的品牌价值,有助于银行吸引更多优质客户。合规的银行将增强持续竞争力,而这恰恰是给银行带来财富收入和提高声誉价值的不竭源泉。因此,银行不应该将合规管理看作单纯的成本负担,严格履行合规义务和责任,为实现银行的战略发展目标保驾护航。

(二)积极倡导和培育“人人合规”的合规文化。合规绝不仅仅是合规部门或者合规人员的事情,合规工作与银行的各个流程、各个工作环节和每个银行员工都息息相关。银行要让合规的观念和意识渗透到每个员工的血液中,只有这样才是全员合规、人人合规,这样才能有效控制合规风险,从而确保银行的经营不偏离目标,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

首先,合规文化建设要求领导应率先垂范。从一定程度上说,银行的文化往往取决于银行领导者的核心理念和价值取向。作为银行的高层管理人员,积极主动倡导合规文化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后,工商银行将考虑通过适当方式对所有新上任的部门和支行负责人进行上任前的合规培训,通过培训使其充分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分行的各项主要规章制度和其所在部门的全部规章制度,对工作中可能涉及到的“规”做到了然于胸。

其次,“合规”更是银行每一位员工的责任。工商银行要在全行上下推行诚信和正直的道德观念,强化“合规人人有责”、“主动合规”、“合规创造价值”等合规理念、意识和行为准则,有效防范合规风险。

(三)正确处理合规与发展及与创新的关系。许多事实证明,不注重合规而取得的一些业务发展是比较脆弱的,是经不起时间检验或环境考验的。合规不仅是满足外部监管的需要,而且是促进银行自身业务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合规管理不仅是防范声誉风险的手段,也是实现银行战略发展规划的重要前提。合规经营并不是僵化、保守、教条的代名词,合规也是在实践中动态发展和不断创新的。在处理合规和创新的关系上,既要立足合规,也要鼓励创新。事实表明,在合规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平台上达到更高质量和更有效益的合规,合规和创新是可以互补和共容的。

(四)建立严谨规范的制度体系,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执行力。一是结合总行《业务操作指南》的推广应用,对现有制度继续进行清理,制订统一的合规操作规程,清楚界定各业务与岗位的合规要求与责任;二是要求业务部门在出台和修改制度前充分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基层行也要及时向业务部门反映执行制度的情况,实现上下联动,避免制度因脱离实际情况而朝令夕改,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三是对制度进行后续评价,及时发现并弥补制度设计和执行上的缺陷,不断完善和改进制度体系。

银行合规与发展范文2

关键词:商业银行 合规管理 重要性 现状 措施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170-02

合规风险管理是指银行主动规避违规事件发生,主动发现并采取适当措施纠正已发生的违规事件的内部控制活动,它是构建银行有效的内部控制的基础和核心。城市商业银行由于起点低、规模小、人员素质不高等特殊因素的制约,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相应的规章制度还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与监管,对合规风险认识淡薄。尽管近几年来,城市商业银行在合规风险管理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但与现代商业银行的合规风险管理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加强和完善城市商业银行的合规风险管理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城市商业银行加强合规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1.合规经营是促进银行自身业务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国内外许多实践证明,严重的合规缺陷会给银行生存造成致命的威胁,而健全良好的合规管理可以增加企业的竞争力,提高银行业务效益,提升银行声誉。在银行内部,各业务条线制定的相应政策、程序、操作手册或操作指南组成了满足整个银行正常运作的行为准则,是实现银行发展目标的具体要求与措施。如果无视这些行为准则而违规经营,轻则给银行自身带来经济、声誉的损失,重则会影响到银行的生存发展。因此,银行要健康发展必须做到合规经营。

2.加强合规风险管理是强化银行内部治理、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的需要。一家先进的银行必须有良好的合规文化做支撑,否则银行想确定恰当的战略目标很困难,而实施好这些战略难度就更大。事实上,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团体、员工的具体行为,如果商业银行的从业人员对银行内部规章视而不见,很容易导致重大违规事件甚至违法案件的发生。因此,合规要从高管做起,银行高层率先垂范,在全行形成良好的合规经营氛围和合规文化。

3.合规风险管理是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的良性互动的需求。合规管理是银行内在的需求,而不是应对外部的监管。银行只有具备良好的合规管理制度的安排,又有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准确理解与贯彻法律、法规与准则的精神,才能通过持续关注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的变化和最新发展,建立并保持与监管者之间的和谐互动,就可以全面提升机构的风险管理质量。

二、城市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现状

1.合规文化尚未形成。目前,城市商业银行的合规文化尚未真正形成。“合规从高层做起”,“合规人人有责”的合规管理理念尚未转化为管理层和员工的自觉行动,“主动合规”的意识和习惯较弱。合规文化建设还未系统化,宣传和培训力度不够,“合规创造价值”的理念还未得到很好的落实,在实践中还不能很好处理好合规风险与业务经营活动紧密结合。尚未建立完善可行的合规风险管理程序和考核体系,使合规控制与经营活动紧密结合。由于对合规风险管理的认识以及合规风险理念上的偏差,部分管理人员和员工合规经营意识淡薄,主动管理合规风险的意识缺乏,把合规经营与高效快捷的竞争力相对立,以原有的习惯做法代替规定的流程,抱着旧认识指导业务行为的现象仍然存在,弱化了制度执行力。

2.合规风险管理组织框架有缺陷。健全的合规风险管理体系是实现全面合规风险管理的前提。但从实际情况看,城市商业银行在合规风险管理上仍存在不足,有效的合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一是完善垂直的合规风险管理体制没有完全形成。城市商业银行虽然大多数已经成立了专门的合规管理部门来对合规风险进行统筹管理,但还没有形成横到边、竖到底的全方位合规风险管理架构。二是合规部门的合规管理职责尚待完善。合规风险管理不能有效地独立于经营职能,合规风险管理与有的部门职能重叠,形成重复管理,有的职责不清,出现管理真空,甚至将合规部门的工作职责简单定位成检查部门或接待检查和管理检查的部门。由于经营的压力,利益的制衡,管理上存在盲点等各方面的原因,合规管理有效性打折。

3.合规风险管理机制不规范。目前,城市商业银行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不能适应银行审慎经营和金融监管的需要。内部缺乏统一完整、全面科学的合规风险管理法规制度及操作规则,制度制定粗略化、大致化、模糊化现象突出,缺乏可操作性。同时合规风险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比较欠缺,褒奖和惩罚措施都较轻。一般情况下,只要没有损失,处罚都不够严厉,惩戒作用有限。而城市商业银行各个业务部门各自为政的合规管理体制,未将全行合规风险纳入大风险的视角予以全面管理,尚未制定全行统一的合规风险政策。这导致各个业务部门和各级分支机构对于合规风险存在不同的理解和偏好,全行的合规风险缺乏统一控制。

4.合规专业人才匮乏,队伍建设有待提高。合规管理人员与履行合规职责相匹配的资质、经验、专业技能和个人素质尚存在较大的差距,缺乏专业、专职的合规风险管理队伍。银行合规管理人员应当是复合型人才,不仅要熟悉银行的内外政策、制度和流程,而且要具有丰富的业务工作经验和法律专业知识,但目前合规管理人员有相当一部分尚不具备这样的综合素质,严重制约了合规管理发挥高效作用。

银行合规与发展范文3

一、合规风险管理的内涵及作用

所谓合规,是指使银行的经营活动与法律、规则和准则相一致。合规风险,是指银行因没有遵循法律、规则和准则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合理风险管理是指银行主动避免违规事件发生,主动发现并采取适当措施纠正已发生的违规事件的内部控制活动,它是构建银行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的基础和核心。因银行业经营风险的特点,在吸取大量银行案件的教训后,银行业合规问题日益引起监管者和银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合规管理作为专门的银行风险管理技术也日益得到全球银行业的普遍认同。合规建设在银行管理中的作用是指银行主动识别合规风险,持续修订合规管理制度,采取惩戒措施,避免违规事件发生,持续管理合规风险的动态过程。加强合规建设,建立和完善合规管理工作体制、机制,对于银行业市场化改革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合规管理是银行一项核心的风险管理活动。银行应综合考虑合规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其他风险的关联性,确保各项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的一致性。合规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建立健全合规风险管理框架,实现对合规风险的有效识别和管理,促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确保依法合规经营。首先应加强合规文化建设,并将合规文化建设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合规是银行所有员工的共同责任。

二、邮储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国内监管机构和银行自身的情况看,我国邮政银行在合规风险管理的系统建设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合规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合规风险管理在我国邮政银行中是一个较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是具有长期性和全局性的工作。做好合规风险管理就必须使合规成为所有银行从业人员自觉的行为,并使之真正融入到业务操作和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和领域中去。但近年来我国发生的银行业大案要案无不显示了银行业部分职员甚至高层的管理人员的合规意识非常淡薄。在现实工作中,一些银行工作人员特别是基层职员,对于什么是合规,为什么要合规,怎样才能合规,还存在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和做法:有的把合规作为一句时髦的口号,喊在嘴上,写在纸上,钉在墙上,却没有统一的规划和措施,始终没有落实到行动上;有的把合规同业务发展对立起来,一味强调经济利益,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借口,逃避或抵制合规;有的长官意志严重,习惯于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轻制度管理重主观行事。如果对合规风险管理内涵和重要性的认识依然无法满足形势的要求,必然会导致合规风险管理工作形式化,为邮政银行的运行和发展埋下风险隐患。但由于有关人员对合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合规风险管理意识薄弱,导致规定形同虚设。

(二)部分“规则”不规范。

中国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认为合规中的“规”是指适用于银行业经营活动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经营规则、自律性组织的行业准则、行为守则和职业操守。虽然邮政银行对外部规则如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规则没有制定的权力,但对于自身内部的经营规则,邮政银行可以自主确定。这些内部规则,保证了邮政银行的正常运行。但是,在这些邮政银行内部规则中,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内容不规范。有的内容空洞,缺乏可操作性;有的为获取更多的利益,违法或者超越职权设立多收费、高收费事项,与外部规则或法律精神相抵触;二是对内部规则的执行不到位,或者根本不执行,而对这种不执行规则的行为又缺少对相应的惩罚补救规则,使得规则仅仅成为一种装饰、一种摆设;三是备案审查工作不到位,表现在对规则制而不备或备而不审,制而不备逃避了外部监管部门和上一级银行的监督,备而不审导致监督流于形式。

(三)合规风险管理能力不强。

第一,近年来,我国邮政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发展较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我国邮政银行合规风险管理能力总体上仍然不高,尤其是对合规风险的识别和评估上未实现动态监测和量化管理,对合规风险管理的创新和发展后劲不足,这与国外发达国家的邮政银行相比还有相当差距;第二,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新的合规风险不断产生,而有的邮政银行对合规风险管理的经验积累尚且不足,导致其对合规风险的应对和处理能力较弱;第三,我国有的邮政银行的风险管理架构还不完善,对合规风险的管理活动仍集中于传统信贷领域,还不能做到对银行整体经营业务的全面覆盖,离全面合规风险管理体系的要求相差甚远;第四,我国邮政银行合规风险管理人才缺乏,合规风险管理队伍能力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邮政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发展。

三、加强和改进我国邮政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对策

针对以上我国邮政银行合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金融市场和外部监管部门对邮政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要求,笔者认为,加强和改进我国邮政银行合规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合规文化建设,塑造深厚的合规文化。

合规是银行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现实基础,也是银行稳健运行的内在要求。要进一步倡导“合规从高层做起”、“合规人人有责”、“合规创造价值”、“主动合规”、“合规与监管有效互动”等合规文化理念、意识和行为准则。通过加强宣传教育,让员工了解和掌握合规知识,提高对合规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以确保合规风险管理切实有效。

(二)注重“规则”研究,确保规则制度的规范性。

邮政银行的规章制度建设是合规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和核心。为了更好地使邮政银行各项业务经营活动能够正常开展,确保银行经营行为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邮政银行首先应加强对有关法律、法规的条文及其内在精神的研究,提高相关理论水平,特别是应重点研究与金融业务方面相关的法律知识、金融监管规定,跟踪关注外部规则的变化,积极参与与银行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制定。

(三)建立合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落实合规风险管理工作。

邮政银行高级管理层应贯彻执行合规政策,按照独立性、权威性和全面性的原则建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合规风险管理组织,并配备充分和适当的的资源。合规风险管理部门应在合规负责人的管理下,与各业务部门加强联系,有效发现和管理合规风险。

(五)建设合规风险管理队伍,提高合规风险管理能力。

银行合规与发展范文4

中国银监会上海监主席助理管局局长王华庆博士曾经指出:“就中资银行而言,违规经营、道德风险是长期困扰和制约银行稳健发展的主要因素,根源就在于银行一直没有将合规视为风险管理的一项活动,更没有将合规作为一个重要的风险源来管理,长期以来合规一直不是银行重点关注的风险领域。”目前,全球银行业已普遍认同合规是一门独特的风险管理技术,且有了相当快的发展,各国监管机构均倡导银行建立一个有效的合规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培养自身的合规文化,以提高防范风险的有效性。

美国Teresa T.Kennedy等人在《关于合规:建立并评估有效的合规制度》一文中的研究表明,美国从2002年索克斯法案出台到2004年,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有关合规及其管理的指南就像从一个大型百科全书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大量藏书的图书馆。再看我国,有关合规方面的理论研究至今屈指可数。然而,与匮乏的理论研究极不相称的是,实践中却出现了“凡事必合规”的热闹场面。似乎银行一下子找到了灵丹妙药,只要建立了合规管理部门,风险便不会找上门来。这种现状,恰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内同业在合规理论研究与实践管理方面的薄弱。

当然,我们不能幻想国内银行业一开始就具备了较高的合规管理水平,我们期待同业能够高度重视合规研究,切忌一哄而上、盲目搞合规。那么,究竟合规及其管理的目标是什么呢?银行对合规管理的定位如何?现阶段,合规管理部门又该如何开展工作?

根据中国银监会的《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所谓“合规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因没有遵循法律、规则和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因此,合规管理就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设立合规部门,配备合规人员,采取各种方式和手段使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符合法律、规则和准则要求的一项管理活动。

尽管当前业界对合规管理内涵和外延的认识尚未取得一致,但根据《指引》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制定的《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所有合规管理都应围绕两个目标进行:一是塑造企业的合规文化,培养员工的合规意识,使“合规人人有责”的观念深入人心,避免发生恶性违规事件;二是能够及时识别、监测、量化、评估合规风险,进而避免风险,做到“合规创造价值”,从而为银行业务的平稳、健康、快速发展保驾护航。然而,合规并不是一剂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能防范所有的风险;合规管理也不是一个敞口大筐,什么风险都能管;因此,根据实际情况,不同的银行应该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合规管理模式,并确定合规防控的重点。

在现阶段,商业银行至少应开展以下几项基础性工作,才能促进合规管理的有效性及其健康发展:

明确切合实际的合规管理模式及其组织架构

合规管理的模式主要有三种:即内控模式、委员会模式和法务部模式。国内同业银行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种模式,并以此为基础组织合规管理的架构。

在内控模式中,合规部门是一个独立的部门,直接向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合规顾问深入到各业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员工一起工作,但直接向总部合规顾问报告工作。内控模式的优点在于合规顾问能够在业务部门的日常工作中培养敏锐的洞察力,更易于发现合规风险点。缺点是合规顾问直接向董事会负责,公司管理层一般不让首席合规顾问参与战略性决策或其他领导机构,合规顾问开展工作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一般来说,内控模式更适合大型企业采用。

在委员会模式中,委员会由各个职能部门的代表组成,合规职能与法律职能合并于同一个部门,公司总法律顾问或首席合规官担任部门负责人。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充分运用现有的知识和人力资源,不必花费巨大的精力建立新的有效合规部门。缺点是个人不对合规工作负责,委员会成员均假设他人正在处理合规问题,成员缺乏开展合规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责任心。一般而言,委员会模式适合于各类规模的企业。

在法务部模式中,合规工作是法务部工作的一部分,受总法律顾问的领导。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现有人员,节省新部门设立的成本。但是,由于合规管理和法律事务的关注点以及思考工作的方法并不相同,因此,这种模式下的法律顾问更习惯于从个案角度出发来思考合规问题,容易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此外,这种模式下,合规工作往往得不到重视。一般而言,法务部模式更适合于规模较小的企业。

明确合规定位,理顺合规部门的工作职责

“合规人人有责”,是合规管理的基本理念之一。管理实践中,“人人有责”容易异化成为“人人不负责”。因此,明确定义每个部门,甚至每个岗位的合规职责是至关重要的。合规是整个银行所有人的事,不是合规一个部门或者一个岗位的事。这一点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否则,一旦形成“人人不负责”的局面,单靠合规部或者合规岗人员来完成合规工作,难免捉襟见肘、疲于应付。

在明确职责时,尤其要理顺合规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由于合规部门往往是新设部门,而合规管理又是一项较新的风险管理技术,因此科学、合理、明确地界定合规部门的职责对于合规部门开展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合规部门的职责,《指引》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中均有所涉及,但银行在具体执行时不能照抄照搬。银行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合规部门职责的大小。同时,应注意两点:一是明确合规部门与其他风险管理部门之间的职责界定,尤其要明确合规管理部门与操作风险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二是明确合规部门和内审部门之间的关系,避免合规部门集裁判员与运动员于一身,造成管理上的错位。

科学核定合规部门的人员编制

从国际同业经验来看,银行从事合规的专职人员占全体员工的1%左右,是比较正常的现象。但现阶段,国内同业银行合规部门的编制数量差异很大。银行应该坚持定责、定岗、定编的工作方法,根据自身合规部门职责的大小,合理确定合规岗位及人员编制。既要避免合规部门设立初期事多人少的现象,又要防止合规部门建立之后事少人多的现象。

加强合规人员培训与国内外同业交流

要加强对合规人员的培训。首先,让合规人员掌握合规的本质。如前所述,合规管理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国内同业大多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现有合规人员通过培训,尽快掌握合规的本质至关重要。其次,合规部门还承担着培育银行合规文化、提高员工合规意识的重要职责。因此,合规人员的重要工作之一便是对其他部门员工进行合规培训。作为培训师资,合规人员必须技能过硬。

此外,合规是一项较新的管理技术,国内银行应当加强同业之间的交流,尤其是向外资银行或者国外银行学习。银行应该立足长远,舍得投入成本,培养一批精通合规管理的人才。

加大信息技术投入力度,提升合规管理的技术水平

合规部门应当第一时间掌握国家法律、法规及监管规定,并尽快做出合规分析与提示。因此,银行拥有一套法律法规网上查询系统至关重要。这既可避免人员手工查询的耗时耗力,又不会由于人员的疏忽而遗漏重要的法律法规和监管信息。

银行还应重点开发一套识别、监测合规风险的系统,初期阶段可以在现有业务系统中增加合规管理模块。目前,外资银行大都有一套比较完备的合规风险管理系统,其日常合规性风险的识别、监测、评估大都由这套系统来完成。合规风险管理系统的建立,可以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节约银行的人力资源成本,有效避免人工识别造成的挂一漏万现象。同时也有利于银行将有限的合规人力资源投入到更能发挥合规管理效用的地方。

建立合规部门与合规人员独立的考核机制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第二十九条指出:“如果合规部门职员的薪酬与其履行合规职责的业务条线的盈亏状况相挂钩,他们的独立性有可能被削弱,但是将合规部门职员的薪酬与整个银行的盈亏状况相挂钩通常是可以接受的。”

基于此,很多外资银行对合规部门采取独立的考核机制。即其他部门无权评价合规部门工作,不能给合规部门打分;合规部门直接由高级管理层甚至董事会考核。当银行发生违规行为时,管理层一般也会具体分析合规部门的尽职情况,进而评价合规部门是否承担责任。

银行合规与发展范文5

关键词: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监测

中图分类号:F8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1

一、合规风险监测体系的构成

合规风险监测是指持续追踪已识别的合规风险、监测残余的合规风险、识别新的合规风险。其监测体系主要包括:合规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测、控制和报告五个构成要素。

二、建立合规风险监测体系对完善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合规风险监测体系是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风险管理框架要求有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全新的风险管理方法和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二)合规风险监测体系建设是正确分析和把握合规风险,从而有效应对合规风险的重要手段和核心环节。合规风险的管理过程,是一个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的循环过程,通过科学系统的方法来识别、评估和监测合规风险,才可能对合规风险有一个总体的、综合的认识,才能合理地选择控制和应对合规风险的措施和方法。

三、合规风险监测体系的设计原则

(一)体系建设IT化。国内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监测体系应结合目前商业银行自身业务发展的特点,积极探索和开发符合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现状的合规风险监测系统。通过信息系统来实现数据取用、统计、分析、预警的自动化,一方面保证指标数据收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合规风险监测的实施成本。

(二)指标收集渐进化。为使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监测指标的设计更加符合经营管理的实际,确定监测指标时应当在商业银行各业务部门或条线的各个层面的支持和配合下,深入调查研究,在掌握大量的、准确的统计数据和资料的基础上,对所有的合规风险点进行盘点、收集和整理,合规风险指标的收集是一个不断完善、动态积累的渐进过程。

(三)指标设计科学化。一是指标数据要有可靠和及时的来源。二是所设计的指标要尽可能量化,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风险因素或用量化数据难以满足管理需要的风险因素,还应做必要的定性分析。三是必须积极地探索和开发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合规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方法及模型等,使合规风险监测指标的设计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目标紧密结合,与商业银行的内控环境相匹配,更好地服务于商业银行的发展。

(四)监测与分析同步化。合规风险监测体系的设计要突出合规风险监测结果的应用功能,合规风险识别和监测的目的在于能够运用监测结果,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或缓释合规风险。因此,在设计合规风险监测体系时,要尽可能利用先进的IT手段,保证监测与数据分析的同步,增强监测的时效性,使监测体系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五)过程控制优先化。对于后台基于工作流的业务系统,进行实时监测。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截断有严重问题的工作流程,在风险控制系统处理以后,恢复原来工作流程。不仅实现分析的同步,还能实现对合规风险过程的及时阻断,运用过程控制措施,对合规风险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的应对。

四、合规风险监测体系的设计思路

(一)识别合规风险点,建立合规风险指标库。合规风险指标主要由衡量是否遵守监管规范、行业准则等“外规”而形成风险指标和衡量是否遵守规章制度等“内规”而形成的风险指标。主要分为几大类:1.资本充足率等外部监管要求的指标。主要是指根据《商业银行法》等外部监管规范,要求商业银行遵守的合规性指标。2.良好公司治理机制要求的指标。主要是董事会、高管层组织体系和监督制衡机制是否符合良好公司治理机制要求的定性指标。3.运营合规性指标。主要是指商业银行日常经营管理中的各项合规性指标。4.制度或流程因素的指标。制度或流程因素是指由于业务制度或流程设计不合理而造成损失的风险。业务流程设计不合理不仅会影响业务的执行效率,其中的漏洞还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给商业银行带来风险隐患。

(二)对已识别的合规风险进行评估。在识别合规风险的基础上,根据合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频率及其对商业银行影响程度大小,可以将合规风险分为高危高频、高危低频、低危高频、低危低频四类,分别制定不同的风险管理政策。

(三)确定合规风险指标数据收集路径。对于定性指标结论收集主要有以下路径:1.监管部门等外部机构出具的监管意见、现场检查意见书、各种风险提示等。2.专业检查和稽核检查发现的合规风险问题。3.主动报送的合规风险问题。4.本行或他行曾经发生过的合规问题和案件。

五、合规风险监测结果应用

(一)实现按专业条线、按单位、按合规风险严重程度、按合规风险发生频率等进行归集分析。(二)合规风险监测结果及基础分析结论可根据需要报告总、分、支行管理人员。(三)根据合规风险监测数据绘制合规风险分布图,作为制定控制合规风险措施的依据。(四)根据合规风险监测历史数据绘制合规风险趋势图,据以作为合规风险预警的依据。

六、合规风险监测体系建设难点

银行合规与发展范文6

关键词:流程银行;战略认知;合规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7)06-0004-05

一、引言

流程银行是当前国际商业银行普遍采用的经营管理模式,它按照为客户提供最方便、最优质服务的原则,根据客户类别,将银行业务分设成一系列能以最快速度反应和满足客户不断变化需求的业务流程,在业务流程中建立控制机制、规避风险,以流程为基础设计组织结构和配置资源,确保各种业务在银行内部顺畅、高效地完成。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不同的场合都强调,中资银行的业务流程存在重大弊端,仍只是“部门银行”而不是“流程银行”,中资银行必须对自身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进行改革,尽快建立“流程银行”。“流程银行”的提出,得到了我国银行界的认同,成为商业银行在实践中发展的方向之一,但在学术界对此研究较少,本文尝试从流程的角度对流程银行的战略内涵进行探讨,并对流程银行的合规风险管理进行了研究。

二、流程银行的战略认知

从本质上看,商业银行就是一个为最终满足顾客需求、实现投资者价值最大化而运行的一系列有密切联系的业务流程和作业的集合体。银行提品或服务的过程,即是承担风险、消耗资源使得价值从一个业务流程/作业转移到下一个业务流程/作业的过程,最终产品或服务既是全部业务流程/作业的集合,也是全部资源、全部风险的集合。

(一)流程的战略启示

Porter(1985)的价值链模型为商业银行价值与客户导向的战略级流程集成提供了参考性的思考框架。[1]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战略分析的焦点从企业外部逐步转向企业内部,以Teece D T (1997)等学者为代表的动态能力理论侧重于对流程和管理模式的研究,并认为将信息技术与流程相结合可以极大的增强组织的学习能力和竞争优势。[2]波士顿顾问咨询公司的斯托克(Stalk G, 1992)和舒尔曼(Schulman L E, 1992)等指出成功的企业需要把改善流程作为首要的战略目标,他们认为: 公司战略的基础不是产品和服务, 而是业务流程;竞争的成功取决于将公司的关键流程转换为能为顾客提供较高价值的战略能力。[3]

同期,Michael Hammer等提出了业务流程重组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的思想。[4]BPR要求重新审视过去曾经代表着高绩效、被沿用多年的流程逻辑,通过分拆原有流程组件的逻辑交织关系进行创造性重新组合,以价值增值为目标,删除不利于整体价值增值的环节,增添新型流程联结机制和新的流程组件业务逻辑,寻找解决流程失效的新方法。以BPR思想为代表的现代流程管理理论的提出,是对以往以劳动分工理论、职能制管理模式的突破,它以IT技术为支撑,以积极应对全球化的商业竞争和快速变化的外部市场为出发点,发展了传统的流程管理理论。

随着流程理论和IT技术的发展,现代商业银行实际运作在以流程为基础的价值网之内,运行在网状的金融机构协作环境下。[5]新的流程管理技术使得业务流程可以实现快速设计、布置、重用、互联,具有跨越部门、企业、地域、异类系统本体(ontology)、差异的互操作能力,以及更强的即插即用、随时可变、可扩展等能力。[6]而这些能力的发展,为流程银行的出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曾经在《财富》杂志上宣称:传统的商业银行是要在21世纪灭绝的一群恐龙,未来10年,微软将用自己的应用软件系统取代银行的清算系统承担起全球的资金清算业务。虽然比尔・盖茨的说法看似过于夸张,但从侧面说明流程、基于流程的商业银行重新设计的重要性。因为只要对商业银行业务流程进行科学设计,并充分应用IT技术,即可以在网络上实现商业银行的大部分功能,而根本不需要传统意义上的商业银行。

(二)我国提出流程银行的背景

从2006年12月11日起,外资银行办理中资企业人民币业务不再有地域和客户的限制而享受国民待遇。开放的金融市场将使我国国内银行业的竞争格局发生变化,由过去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国内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与跨国银行的竞争。根据2006年7月英国《银行家》杂志对世界1000家大银行的最新排名,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按一级资本分别排列第11、16、17、60位。然而若从税前利润、平均资本回报率或者资产回报率来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均排名落后,属于经营最差的银行之列。

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很多,如风险管理水平落后、盈利能力差、公司产权制度不明确、资产质量差等,但我国落后的“部门银行”模式,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我国的银行体系,脱胎于计划经济模式下的行政分权体制。在这一体制下,按行政权力和行政区划分,银行业务和客户完全被割裂于各级分支机构;与之相适应的资源配置方式、法定授权形式,也都只能服从和反映着总分行模式的要求。这种体制的弊端,不仅仅是缺乏集中的风险控制要求和集约化经营效率,其本质是一个统一法人下的银行机构被分割成无数独立的板块。这种由无数分行叠加的银行,谈不上法人治理和现代企业制度。与这种板块分割、行政分权式的总分行模式制度安排相呼应的银行业务流程处理方式,当然也只能是分散、割据的,这种分割使银行的经营成本过高,效率低下,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金融市场和满足与国外银行竞争的要求。同时导致针对客户需求的服务、创新受到人为限制,银行内部相互制衡的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包括合规风险在内的各种风险控制困难。因此,改造“部门银行”,打造流程运行流畅、高效的“流程银行”就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战略选择。

三、流程银行的内涵与特征

(一)流程银行的内涵

随着IT技术的飞速发展、流程理论的成熟以及银行界愈来愈激烈的竞争,以业务流程重组为标志的变革运动在国际银行界轰轰烈烈开展起来,这场变革涉及到股权结构、经营业务、组织模式、管理模式、运营机制、经营理念、企业文化、人力资本等。这场运动的实质,就是改变传统的以部门、职能为主的银行运行机制,打造以流程为主线、以客户为核心、以IT技术为支撑,以组织创新和流程优化、变革和再造、以全方位的资源整合为主要特征的流程银行模式,它体现现代银行层次扁平、责权明确、团队合作以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柔性能力和竞争能力。

Paul(1997)统计,在1980年到1996年间,美国每年平均有13家大银行实施了BPR,而1996年底,美国的主要大银行总共才270家,这意味着,流程银行成为美国银行界不约而同的选择,流程银行模式成为银行界的趋向。[7]美国银行实施流程银行获得了显著的效益(如表1所示)。

流程银行,正是根据以上所总结的战略管理理论、流程管理理论、IT技术应用的背景和我国商业银行的战略发展需要所提出的。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银行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传统银行模式、打造流程银行的尝试,它们聘请国际著名咨询公司设计整体规划,然后诊断银行薄弱环节,根据我国银行具体情况提出BPR方案,重视信贷流程的再造,强化风险管理。在再造时,重视成本管理,进行了人力资源的再造和组织结构的再造,还有一些银行引入国际战略投资者后改变银行原有体制。但从总体上看,我国银行打造流程银行的努力有限。银行变革的范围主要在业务部分,缺乏对银行资源进行基于流程的全方位深度整合,这种变革是在部门银行模式上的改良,离真正的流程银行模式还有距离。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强调“流程银行”的意义和作用就在此,他以“部门银行”和“流程银行”的创新提法,从我国银行业的现实情况出发,用“流程银行”这个概念来揭示银行界创新发展的核心内涵。虽然从流程银行的内容看,它并不是全新的东西,但“流程银行”的提出,为我国银行业的创新和发展指明了更加清晰的方向。

(二)流程银行的特征

参照国际先进银行模式和前面论述,可以总结流程银行具有如下特征:

1.流程和战略有效对应。流程具有跨越多部门运行的特性,流程是组织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与银行战略目标有着密切关系。基于战略的流程设计和基于流程的战略目标分解、实施都有效地支持了流程银行中流程与银行战略的有效对应。

2.以客户为中心。当一笔业务需要涉及不同的部门和不同层次的机构,客户只需面对一个部门,而部门之间高度分工合作,即对内分工严密,对外是一整体,上下流程以客户为中心进行设计。

3.合规部门地位突出。流程银行是基于规则运行的银行。在流程再造过程中,流程的划分和边界的界定,流程之间的协调,都必须有详细的作业规程和要求,也非常程式化,通常在业务条线之外,单独设有合规部门。

4.机构扁平化。由于先确立银行的业务流程和报告路线,然后根据流程的要求进行相应的业务模块划分、人员配置和职能设定,因而理顺了流程之间的关系,减少了不必要的环节,流程银行机构呈现扁平化的特点。

5.业务垂直化。银行的各项主要业务以流程为中心纵向开展,而不是在专业职能部门之间横向进行。在流程银行中,各业务模块在其内部实行系统垂直管理,统一核算利润,单独向银行高级管理层报告业绩,对本单元的损益负责。

6.IT技术的充分应用。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己经深刻改变着银行业的经营环境,信息技术在流程银行中的充分应用,是流程银行的一个重要标志。

四、流程银行的合规风险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2005年4月的《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中,明确合规风险“是指银行因未能遵循法律、监管规定、规则、自律性组织制定的有关准则,以及适用于银行自身业务活动的行为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8]简单地说,合规风险是银行因为未能遵守相关的行为规范而承担的法律上或事实上的不利后果的可能性,主要由种种违规作业所导致。由于我国银行业一直忽视合规风险,缺乏有效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致使银行合规意识淡薄,高管人员违规违法案件时有发生,基层违规操作普遍存在。仅2005年,四大银行违规金额就达1226亿元,被处罚机构103家,受处罚人员779人。商业银行对合规风险的管理涉及到银行的方方面面,包含组织设计、制度建设、文化培育、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流程规范等等。而流程银行的建立,为合规风险的管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落脚点,即将合规风险的管理建立在对作业(流程的组成单位)的合规管理上。

(一)作业、流程与银行

作业是为了取得结果而执行的某个或某一系列任务(task),或者企业内部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活动。[9]可以看出作业的本质在于“任务或者活动”,它以人的操作为核心,接受某种输入,在某种规则的控制下,利用某种手段和方法,经过变换转化为一定的输出(如图1所示)。作业包含以下要素:作业={输入,目标,处理规则,手段,输出,反馈}。

作业通过一定的逻辑关系组成流程,作业是流程的最基本要素,图2显示了流程银行内资源、作业、流程、服务/产品及客户的关系。

商业银行作业具有以下几个最基本的特征:作业是投入产出因果连动的实体;作业贯穿于银行经营的全过程,构成了包含银行内部和连接银行外部的作业链(流程);作业是可以量化的基准,通常具备可以计算的产出量;银行内部所有的工作都可以划分到各种作业中;同一个作业可以发生在多个职能部门;作业既可以使用人力资源,也可以使用非人力资源。以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为例,其典型的作业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的作业活动组成不同的流程,不同的流程提供不同的产品或服务,如存款受理和客户服务。由于合规风险的发生都依赖于某项作业活动,因此,作业作为商业银行的微观基础活动,其合规风险管理水平决定着商业银行的整体合规风险管理水平,通过对作业合规风险的有效管理,并通过流程逻辑进行优化集成,就形成了银行的整体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路。同时流程银行的打造过程,也是重新审视作业是否科学、规范、合规的过程,利用对作业的合规评估,来达到规避合规风险、精简企业流程、降低成本、提高商业银行运作效率的目的。

(二)基于业务流程的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框架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各项改革的持续推进,银行治理结构不断完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再造逐步深入,为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创造了最为有利的时机。在我国商业银行打造流程银行的转变中,需要及时制定合规政策,设立合规部门,建设和培育有效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科学梳理并修订各项业务的操作规章,使依法合规经营原则真正落实到业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乃至每一位员工。将合规贯穿于业务的每一个作业、流程和步骤,做到 “无缝结合”(Seamlessly Integrating Compliance in Day To Day Business),通过对银行微观活动的有效合规管理,达到整体规避合规风险的目的。

从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合规风险的定义可以看出,合规风险的动因主要有:违反法律;违背监管要求;不遵守相关准则及规范。而合规风险主要是由于违规的操作所致。因此,将合规管理耦合于作业管理中,通过对作业合规的有效评估及风险防范,可以极大地降低合规风险的发生。流程银行中,流程和作业得到清晰的划分,因此基于作业的合规风险管理成为可能。对银行作业分解的越细,就越容易找到具体的合规风险动因,从而越能对合规风险进行准确评估与管理。

由图3可以看出,合规风险管理流程作为一项支持性的经常活动,对其它流程有着监督的作用。[10]因而可以将风险管理流程和银行业务流程作为整体来考虑,即对流程的作业进行分析,包括作业中包含的人员、资源、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对每个作业进行合规风险评估,做到每一个作业的合规风险管理。因此,流程银行中的合规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规范、监视和分析组织内的各种流程的作业,将人和系统的因素考虑到作业之中,特别是在对跨银行业务流程的作业合规风险管理中,可以将难以控制的外部因素综合考虑进去。

由此可以看出,流程银行的建立,从根本上将合规风险的管理通过流程这条主线联结起来。将原来分散化、弱关联的合规风险评估、识别、量化、缓释和监控通过作业集中了起来,使流程银行的合规风险管理成为一个反应及时、动态敏捷的立体网络(如图4所示)。

图4中,基于作业的合规风险评估和业务流程将形成一个立体的网络结构。通过对每一个作业的分析,确定几种主要的风险因子,然后针对具体风险采取有效管理,这种微观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通过打造规范、良好的流程来实现了银行运作的整体合规。“产品/服务依赖于流程,流程消耗作业,作业产生风险”,依据作业成本法计算原理,可以通过对所有作业进行合规分析,评估每种作业存在的合规风险,然后循着流程的逻辑关系将风险集成管理,形成银行总体的合规风险管理框架。特别是对作业合规风险的有效管理中,可以通过人与事项的结合,能够培育良好的合规风险文化。

同时,通过确认作业和各种合规风险因子还可以将银行合规风险暴露分解,度量合规风险所造成的损失,为准备金计量提供参考。

五、结论

流程银行是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组织和经营体制落后的现状提出的战略选择,它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解决和回避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存在的问题。流程银行的构建过程,也是整体合规的审视过程,建立在作业层次的合规风险管理,将通过流程的链接和集成实现全面的合规风险管理,从而将合规的理念、技术和文化面向对象地统一了起来,也同每一个员工的日常操作紧密联系起来。在打造流程银行的同时,需要将合规风险的管理体系相应地建立起来,在作业和流程的层面形成两者的深度融合,更好地发挥流程银行的优势。这种微观层面的有效管理和宏观层面的指导与监管通过流程或跨组织流程形成有利的传导和互动,实现了流程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内外统一和整体协调。

参考文献:

[1] Poter M E, Competitive Advantage[M],New York, The FreePress,1985.

[2] Teece D J , Pisano G, Shuen A. Dynamic capabilities strategic management [J]. Strategic Management, 1997,18, ( 7) : 23-36.

[3] Stalk G, Evans P, Schulman L E Competing on capabilities: the new rules of corporate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2, 4 (5) : 35-45.

[4] Hammer M. Re-engineering work: don't automate, obliterate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

[5] Adrian Slywotzky,Profit Zone[M],John Wiley & Sons press, 1998.

[6] William Koff, Paul Gustafson. The Architecture Evolution: Exploring the Network Effect on Infrastructure, Applications and Business Process [C]. http://省略

[7] Paul.H.Allen, Introduction in reengineering the bank[J] .McGraw-Hill Compunies,1997

[8] 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Compliance and the compliance function in banks [EB /OL]. Basel, Switzerland:(2005 05 29) [2006 4 28]. http:// bis. org/publ/bcbs113. pdf.

[9] 王志辉.西方银行新成本制度:银行实施作业成本制度的规则与方法[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

[10] 胡衍强,刘仲英,邵建利.流程视角下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研究[J]. 新金融,2006,(9).

Research on Strategic Cognition and Compliance Risk

Management of the Process-oriented Commercial Bank

HU Yan-qiang

(Economics & Management School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1209,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