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农业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化农业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化农业发展范文1

――以购置大型农机为重点,助推农业机械化。过去,黑龙江省100马力以上的拖拉机仅占全省农用拖拉机的0.5%。大部分耕地不能深松整地,跑水跑肥、土壤板结,成为粮食持续增产的严重障碍。对此,该省农业综合开发采取农发项目资金按比例补贴的方式,调动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购置大型农业机械的积极性。2007年以来,共投入购置农机资金5.59亿元,其中中央、省财政农发资金3.13亿元,购置各类农机具11402台套,其中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1011台。在大型拖拉机的带动下,项目区耕地做到了每三年深翻一次。据统计,通过大型农机深松整地表土层每加深1厘米,每亩可增2吨蓄水能力,粮食单产提高15%以上,抗旱防涝能力明显增强。此外,运用大机械实现了自动化、信息化和多功能复式作业,节约了大批农村劳力。如2010年组建的肇东市胜平农机合作社,投资2000多万元购置大型农业机械44台套,项目区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从事农业的劳力由4600人减少到400人,加快了农村劳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重点,助推农田水利化。五年来,农业综合开发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投入水利设施建设资金31.28亿元,共打机电井8766眼、开挖疏浚沟渠14907公里、建设干支斗衬砌渠道1910公里、修建小型水库及塘坝32座,有效提高了项目区抵御旱涝自然灾害的能力和粮食生产能力。在西部松嫩平原重点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在东部三江平原重点实施“以稻治涝工程”也取得了良好成效。如依兰县10万亩提水灌溉“旱改水”示范项目,总投资1.1亿元,其中中央、省财政农发资金8100万元,项目建成后新增粮食生产能力8000万斤。

――以良种良法综合组装为重点,助推农业科技化。五年来,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措施和省级集中安排科技示范推广项目资金2.77亿元,共引进或繁育新品种167个、示范推广种植新技术262项,推广应用新设备和新材料87项。项目区科技含量比非项目区高出20%以上。如农业综合开发在肇东、望奎、大庆等地推广的大型喷灌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和膜下滴灌项目,玉米平均亩产不仅比常规种植玉米亩增产一倍以上,同时节水、节肥、节能、省工。膜下滴灌一亩地仅需水30立方米,用水量是喷灌的50%、是漫灌的15%,同时节肥30%、节油40%、省工80%。

――以扶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重点,助推农民合作化。2007年以来,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共投入资金5.5亿元扶持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252个,活化了生产要素,探索了一种适应大型农机作业和规模化经营的新的生产方式。如农业综合开发2008年扶持的桦南县泓源水稻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273户,规模经营土地15000亩。合作社实行水稻生产标准化作业,在全省首获GAP(良好农业规范)一级认证。2011年合作社亩收益达1514元,比入社前增长64.9%,人均收入达到23343元,比非社员高出9637元。

农业综合开发助推黑龙江省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成功实践,给我们以深刻启示:

――农业综合开发应坚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战略取向,成为领跑现代农业的生力军。高标准农田建设较之中低产田改造,在建设标准上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就是“土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合理、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只有坚持这个标准,才能不断积累和壮大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为现代化大农业奠定坚实基础。

――农业综合开发应坚持机械化带动的战略取向,加大农机资金投入,走出一条依靠大农机推动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新路子。特别是像黑龙江省这样具有耕地连片条件的地区,更应向世界农机高端靠拢,重点装备大马力拖拉机、大型播种机、收获机。大型高端农业机械不但节油、节种、节肥、节水效果明显,而且还蕴含着一系列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可实现卫星定位、自动导航、深松整地、精密播种、高标准插秧、收获即时测产等作业,带来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

――农业综合开发应坚持科技化领先的战略取向,站在现代农业科技的前沿,通过引进高新农业品种、应用和示范高新农业技术、应用推广信息管理技术,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现代化农业发展范文2

1.农机标准化管理的内涵

机车手在农业种植及收获均按照农机标准化作业,通过合理的组织安排标准化的管理手段,采用标准的机械工具,按照标准化的规范和恰当的农艺要求,严格执行各项作业规程,实现优质、适时、低耗、高效、安全的各项田间生产作业,最大限度地克服不利因素,并且利用气候土壤等有利因素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有力支持。

实行农机标准化管理是先进的农业生产措施和技术措施得以顺利实现的保障,是现代化农业生产向深度发展并且保证高效、高产、优质、农业生产的基础。

2.鹤山农场农机标准化管理采取的措施

2.1坚持加大更新换代力度,提高农机装备水平

农机基础建设是农机标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优惠政策扶持下,鹤山农场累计投入资金1.84亿元,引进了国际最先进的数字遥感和信息化农业机械设备,主要有迪尔、凯斯、克拉斯等大型轮式拖拉机85台,大型联合收获机50台,自走式变量喷药机10台、进口自走式割晒机12台、自走式玉米摘棒机30台、经杂作物全程机械化种管收机具150台、GPS全球卫星定位和自动驾驶导航系统85套以及大型联合整地机、精密播种机等新型农机具1855台套,农机总动力5.2万千瓦。

2.2坚持信息化及远程控制管理,提高农机管理现代化水平

2010年至今,农场投入5120万元在场直地区建设了占地面积10.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88万平方米的农机管理服务中心。中心通过应用GPS卫星定位系统、GIS农田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技术、农业网络化技术、农业多媒体技术,对农场的农业机械进行智能化管理,在农机信息中心管理人员通过视频远程遥控技术可完成机车的统一调度与指挥,通过大屏幕显示的信息实时监控机车的地理位置、作业速度、作业方式。

2.3坚持农机“六统一”管理,提高机务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鹤山农场农机工作坚持“六统一”管理, 即:统一管理、统一调动、统一供应、统一收费标准、统一验收、统一核算。 即,农机具统一停放在管理区农具场;农机具由管理区农机助理统一调动和安排作业;油料和零配件由农场物资部门统一供应;全场农业机械作业统一执行《鹤山农场农机作业收费标准》;全场建立质量检查验收制度,对农机作业的过程进行质量监控;管理区按季节对车组进行结算,机械作业纯收入年终一次结清。

2.4坚持农机标准化作业管理,提高农机作业质量

农机作业质量是关系农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农场始终坚持农机、农艺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各作业项目的质量验收标准和操作规程,规范作业层次,严格执行农机作业质量验收制度和作业质量标准,加强农机作业质量监督检查,实现适时、优质、高效、低耗、安全作业。

2.5坚持推广应用农机新技术,提高科技含量

为提高农场的经济效益和种植户的收入,增加科技含量,积极推广应用了农机新技术,为有机户服务。几年来,农场重点推广应用了原垄卡播和深施肥技术;收获机和拖拉机上用油料净化与节油设备 ;保护性耕作技术;各作物播种的立体施肥技术;玉米气吸式精量点播技术;青储饲料收获技术;小麦宽苗带改装;大豆深窄密平播等新技术。

3.鹤山农场在提高农机标准化管理方面的努力方向

只有不断强化管理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实现管理创新,才能使农机管理标准化水平再上新台阶。

3.1加大农机更新投入,适应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按照压麦豆、增玉扩经饲种植结构调整思路,坚持农机与农艺措施的有机结合,实现农机更新与耕作制度、农艺措施匹配。所以,要积极争取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加大农机更新投入,实现农机装备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同时,以现有的农机管理服务中心为载体,计划成立一个集农机管理、维修、配件供应、技术支持、市场开发于一体的现代化农机专业经营服务组织。

3.2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重点推广应用六大农机新技术:一是继续推广应用精密播种机械化技术;二是继续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重点是与大马力拖拉机配套的联合整地机,深松机,免耕播种机,实施好原垄卡种技术。三是继续应用农业信息管理系统和GPS卫星定位导航技术,实现农机管理中心智能化管理和机车卫星导航作业的普及。四是玉米灭茬机械化技术。五是农作物秸秆还田与收集、打捆机械化技术;六是植保机械化技术,提高全场植保机械装备水平。

3.3加强人员管理,提高农机全员素质

从选人入手,选择思想进步,工作认真负责,工作积极性高的人员配备到农机队伍中。抓好农机人员培训工作。根据新机具的使用情况以及在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有针对性的举办各类农机培训班,提高农机人员的业务理论水平和驾驶操作技能。抓好农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全年不定期组织培训、学习,各管理区之间形成强烈的比、学、赶、帮、超氛围。

3.4全面加强农机作业管理,进行提高作业质量

具体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抓好农机田间作业方法的培训工作,增强作业人员驾驶操作技能、责任意识。二是狠抓农机田间作业标准的执行。农机作业过程坚持标准,代班领导要检查标准,种植户要验收标准。三是加大农机田间作业标准化考核力度,实行重奖、重罚。四是农机作业实行优机、优价政策。全年实行一、二类机车制度。五是理顺种植户和有机户服务与被服务之间关系。六是作业收入结算,由管理区统一按收费标准结算。

现代化农业发展范文3

1.农业机械化是促进生产发展的关键要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范围很广,农业机械化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而建设新农村中,发展生产力是第一要务,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在新起点上的生产发展,不是沿袭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发展,而是改造传统农业生产,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的生产发展。传统农业的生产要素主要是文化程度不高、主要凭经验和体力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和土地、水等自然资源,劳动资料是传统的人、畜力和生产工具,生产方式落后,生产力低,经济效益差,对人力、水、土地等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很低,对自然的依赖大。而现代农业的生产要素则发生了显著变化,劳动者数量大幅度减少,受教育程度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转变为应用科学技术和先进生产装备进行生产,农业机械化代替了传统手工工具,生产能力、效率大幅度提高,科学技术、信息管理等新兴生产要素的作用增大。目前在农村的农机户,尤其是农机大户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和新型农民的代表,一些有文化、有知识、年富力强的新型农民已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由于农业生产要素的变革,现代农业生产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几十倍、上百倍,因此,推进农业机械化已成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农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2.农业机械化是实现科技进步、农民富裕的重要保障

生活富裕要靠收入增加,农民增收必须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机械化提高生产率,是减少农业劳动力投入的根本途径和有效手段。

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民生活不富裕,是农村贫困的根本原因。实践证明:农业机械化的装备水平和应用程度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关键因素,是保障和实现农民增收和生活富裕的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过程是新装备、新科学知识和手段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的过程,由传统农民变为掌握现代化农业机械的新型农民,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提高,新知识、新装备、新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加快了科技的进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投资效益。由此可见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农业机械化,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对农业、农村经济的长期高效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有了生产经营自,农民主动加大对农业机械的投入,现在的农机户、农机手已成为农村发展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和勤劳致富的带头人。

现代化农业发展范文4

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在几十年的进程中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稳定农民收入及减轻农民灾害损失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一直以来我国农业保险业务总量和规模较小,覆盖面较窄,一直无法满足当前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需要继续加大农业保险的发展力度,使农业保险最大程度地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保驾护航。

农业保险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

我国地域辽阔,地理生态环境多变,有着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的生态条件,农业生产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所以大力推进农业保险的发展,可以有效的转移农民的生产风险,确保农民收入的稳定性,为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当前农业保险险种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给农民带来了切实的保障和实惠。现阶段,部分金融机构也开始在业务中涉足农业保险,并借助于互联网金融平台与农业实现有效对接,为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在当前农业发展过程中,为了促进农业科技化和产业化的发展步伐,需要重视现代科技的引进,但农业科技的开发和应用存在较大的风险,这种情况下,通过农业保险为农业生产者引入新的技术和新的生产方式,来有效降低农民在农业科技投入上的风险意义重大。一直以来我国农业经济相对滞后,造成农民Y信条件较差,制约了农业金融的发展。通过发展农业保险,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缓解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也有利于促进农村金融的快速发展。大力发展农业保险,通过事前保险保障使农业风险得到了有效转换,降低了政府在灾害救济方面的支出。同时在大力推广农业保险过程中,农村社会保险体系也会得到不断完善,可以有效增强农民风险保障能力,为我国农村社会的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农业保险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策略

加快农业保险的转型升级。在当前农业保险工作中,可以通过构建农业保险+农业信贷的综合运营体系,使金融机构与农业信贷资金管理平台实现有效结合,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信贷保障,为现代化农业的实现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持。同时还要充分依托互联网,在农业保险工作中引入互联网理念,将其与农业保险实现有效结合,如为在线农产品提供安全品质保险等,以此来降低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等环节的风险。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运作规范性。针对于当前农业保险严重滞后的问题,政府部门还需充分发挥基层协保员及驻点员的宣传、引导作用,加大对农民进行农业保险相关知识和政策的宣传,使农民充分认识到农业保险的重要性。同时还要进一步对农业保险运作管理进行规范,在服务标准、监管要求上加大力度,使广大农民能够积极参保,降低农业生产的风险。

提供特色产品,加大农业保险的有效供给。农业保险如果想在广大农村全面推广和普及,还需进一步开发设计出与农村实际情况相适应的产品,从而使广大农民对农业保险由潜在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各保险公司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深入了解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开发出适应农民经济能力又具有较好应急功能的保险产品,特别是要针对当前农村规模性养殖户、龙头企业及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生产提供特色保险产品,进一步对保险服务领域进行延伸。另外还需进一步简化农业保险条款和手续,使农业保险产品条款更加简单和通俗,适应农民需求。要重视低收费、广覆盖的新险种的开发,将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病虫害及疫病等全部纳入到农业保险责任范围中来,以此来更好的满足广大农民及农村各类经营主体对农业保险的需求。

创新农业保险业务和营销方式。农业保险既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也要有弹性和灵活性,要根据农村实际和农作物的规律制定险种。要优先推广经济价值高的农作物、大牲畜和已形成规模的农业经营户保险。对于普通农户可以考虑推行强制保险政策,如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一样,收取的资金由相关职能机构统一调拨。要将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商业性农业保险进行有效结合,更好的满足农民不同层次的需要。要统一理赔标准,增加理赔的透明度,缩短理赔时间。要重视农业保险人才的培育,鼓励优秀的营销员深入农村基层,与农民沟通交流,建立互相信任的良好关系。政府对农业保险市场要加强规范,避免承保公司发生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促进农业保险的健康发展。

现代化农业发展范文5

一、新时期农机事业肩负的使命

(一)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是农机事业的使命

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历史阶段,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要素中影响现代农业进程的关键因素,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载体,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方向,关系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农业机械化的水平,关系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形成农业竞争力的核心能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和农业竞争力的强弱。世界农业的发展历史证明: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过程,是农业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所以,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过程。没有农业的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

(二)服务新农村建设是农机事业的使命

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科学技术的重要载体,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发展生产方面需要农业机械技术和装备来支撑;农业机械作为先进生产工具,在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农民生活宽裕方面需要农业机械化来实现;农业机械化作为工程措施,在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乡村道路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服务村容整洁方面需要农业机械化来推动。

(三)构建和谐社会是农机事业的使命

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增机、减人”的趋势不可逆转,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将广大农民从繁重的农业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共享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也将有力地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有利于缩小城乡、工农差距,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促进农机事业发展的建议

(一)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农机事业的支持

近几年,中央对“三农”工作非常重视,党的十七大对我国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三农”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战略思想和工作措施,特别是关于“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是我国农村发展的理论指南。农机部门要以此为契机,积极主动争取当地政府的理解和支持。

按照我市农机化发展规划,从现在起到2012年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关键时期,应因势利导,把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摆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上,充分认识农机化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着力研究解决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中的突出问题。建立农业机械化领导小组,组织协调计划、财政、金融等综合部门做好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扶持和服务工作,研究、制定和完善农业机械化的配套政策,解决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要加大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扶持力度,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以农民和农村集体投资为主体,各级财政资金为导向,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的农业机械化资金投入机制,保障农业机械化稳定健康的发展。

(二)创新农机事业发展体制和机制

要建立与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制定农机事业发展规划,并纳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发展农机事业要以服务农业生产为切入点,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应以民营、社会化为主,发挥市场作用,坚持政府引导,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社会公益性设施,由政府负责维持;经营性产品和服务应提供市场平台,明晰权责,放开经营管理权。

每年安排必要的扶持资金,大力扶持农机大户、专业户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在丘陵地区和农业大县,把培育农机大户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纳入每年工作目标考核。把分散的农机户联合起来,组织跨区作业和农机社会化服务,通过农机社会化服务切实帮助农村中的“留守”农户解决劳力缺乏的困难。

(三)加强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建设

把发展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作为解决农机化发展问题的突破口,在巩固提高原有服务组织的基础上,新扶持发展各类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同时积极组织开展承包服务、订单作业等多种形式的农机服务。提高农机服务的组织程度,实现了农机资源的共同利用。有效提高了服务组织的服务能力,拓宽了服务路子,提高了经营效益。所以,在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思路上,要立足“引导不干预,扶持不包办”的原则,坚持以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协会、农机服务队、农机专业大户为主体,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引导发展;坚持围绕区域优势和主导产业发展,提高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增收;坚持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以自我发展为主,引导服务组织规范管理制度,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扶持他们向实体化方向迈进,向产业化方向融合。

现代化农业发展范文6

韩长赋指出,都市农业是伴随现代都市的发展而发育成长起来的新型农业形态,上世纪90年代在我国开始起步。新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为满足城市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城市优势,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功能拓展、科技应用和管理水平提高,逐步培育出具有鲜明特色的都市农业,为支持城市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推动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为探索“三化同步”路径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这些年积极实践,我国都市现代农业建设迈出了重要步伐、展示了广阔前景,初步成为以服务城市、繁荣农村为导向,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载体,以现代科学技术、物质装备、人才队伍、经营方式为保障,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为目标的新型农业形态,并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的“先行者”、“排头兵”。

韩长赋强调,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的历史时期,城镇人口比重持续上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工农城乡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城市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积极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是保障大中城市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市场稳定的客观需要,是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是改善城市生态人居环境的客观需要,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客观需要,是实现“三化同步”的客观需要。实践证明,都市现代农业在服务城市、繁荣农村、富裕农民、保护生态、传承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韩长赋指出,要进一步明确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发展都市农业,要按照《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要求,遵循现代农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都市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基本方略,把保障主要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把聚集先进生产要素作为重要手段,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强大动力,不断优化布局结构,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争取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十二五”总体目标是,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把都市农业建设成为城市“菜篮子”产品重要供给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农业先进生产要素聚集区、农业多功能开发样板区、农村改革先行区,大幅提升城市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粮食生产基础好、产能高的大城市,要稳定面积、提高单产,不断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处于粮食优势区域的中等城市,要发挥资源优势,加快新技术推广,提高粮食生产科技水平;一些特大型城市,要加大投入力度,保护优质高标准粮田,稳定粮食产能。大中城市发展粮食生产,要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上下功夫。二是大力抓好“菜篮子”建设。确保主要“菜篮子”产品供应数量充足、品种丰富、价格合理,关键是要认真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建好“菜园子”,管好“菜摊子”。要稳定提高自给能力、加快健全市场体系、不断改善市场调控。三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不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是都市农业的基本要求。要大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提高本地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外埠调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四是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和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等多种功能,是都市农业发展的潜力所在。要根据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需要,加快开发农业多种功能,率先实现优质产品、优良生态、优美景观一体运行。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生态农业,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五是持续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带动周边现代农业发展,是都市农业的功能所在、使命所系。要发挥展销平台的辐射作用、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农业园区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