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园传统文化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园传统文化建设范文1
1. 符合时展的要求。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卫校校园文化中是时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信息交流变得越来越便捷、快速,卫校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越来越向多元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卫校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因此,我们要大力宣扬中华传统文化,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卫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让学生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增强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言论自信。
2. 推动卫校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卫校学生的成长。同时,因为中华传统文化与医学理念相辅相成,认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将极大程度的帮助学生理解医学理论体系,并潜移默化的影响卫校学生的一言一行,极大程度地帮助卫校学生增强综合素质能力,变成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二、在卫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方法
1. 增设宣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课程,让中华传统文化走进课堂。在我国中华传统文化中,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在卫校护理相关专业的教育工作中,可以向学生介绍“仁者爱人”理念,让儒家思想慢慢地去影响学生的理念,并带入到护理工作中,以“精神障碍护理学”为例,该专业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经常会接触各类精神疾病病人,这些精神疾病病人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便是受到其他人的关爱。如果学生在校园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受过儒家思想的教育,便能做到“仁者爱人”,用一颗包容、大爱之心去关爱病人,帮助病人早日康复。学校可以广泛开设中华文化相关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甚至可以结合各专业形成新的教学思路,从而增进卫校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使卫校学生建立民族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落实到平时的一言一行。
2. 在卫校校园环境中引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学校可以利用卫校学生的生活环境,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代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来。例如,可以在教学楼或者宿舍楼的附近放置石雕,在雕刻上刻字宣扬中华传统文化,并介绍中医理论。在卫校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物质载体上都融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元素,让卫校学生时刻的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展现中华文化的艺术的同时,也可以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校园环境的文化高度,不断提高中华文化的艺术高度,让卫校学生成长在充满中华文化的摇篮中,使中华文化深入的融合到卫校校园文化中。
3. 通过卫校校园媒体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宣传。可以借助网络社交平台,在信息交流平台上大力宣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例如,在“人人网”、“微信平台”上设立专门的宣传账号,定时定期向学生发送手机报,弘扬中医学理论与中华文化的联系,用电子信息技术使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医理论体系。使用这种方式能够更好的被学生所接受,卫校学生在自己熟悉的交流平台上也更容易接受中华传统文化,使得中华传统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校园传统文化建设范文2
关键词 传统文化 育人优势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Based on Traditional Cultural Superiority
NIE Yuanhe, YANG Liping, FAN Gongli
(Liaoning Vocational College, Tieling, Liaoning 112009)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but also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appropriate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in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s, in addition to teaching level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has also made a very great progress. Therefore, this paper conducted a detailed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school education based on traditional cultural superiority, hope through this study, to further promote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s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work.
Key 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superiority; vocational college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1 传统文化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价值
1.1 传统文化在高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的价值
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传统文化育人的优势首先表现在物质文化建设当中,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观点,与现今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中的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是统一的。①人类的生存与社会的发展是相互作用的关系,人类可以根据自然的发展变化,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调整和规范;同时两者之间还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社会的发展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在高职院校建造和谐生态的校园中传统文化对其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高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的理念相结合,不仅能促进高职院校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还能在传统文化理念的影响下使校园师生的审美观念有所提高,为陶冶高职校园师生文化情操起到了重大作用。高职院校担任着为社会培养人才以及教书育人的重任,学校的核心是学生。②因此,高职院校建设发展过程中,需要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文化理念,物质文化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建设发展的过程中物质文化应展现出它的人格化的特点,这样才能促进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
1.2 传统文化在高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的价值
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具有很大的优势。传统文化育人中强调“礼”的思想教育,“礼”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代表着制度和规范,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制度和规范的思想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国家的政策法规以及教育部门的相关制度的指导,利用传统文化在高职校园中建立校园制度文化,不仅能提高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质量,还让校园制度文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充分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因此,在建立校园制度文化过程中,必须要体现出制度文化的感召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性。
1.3 传统文化在高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的价值
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具有重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传统文化体现的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精神是建立积极进取的高职校园精神文化的主要动力,在高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可以充分体现出传统文化育人的优势,将学生的消极情绪扼杀,并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人生观价值观;二,传统文化体现的担当大任的能力是建立爱国主义的校园精神文化的主要力量,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主要是要表现出崇高的责任感,这对我国未来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作用;③三,传统文化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圣外王思想有利于建立校园精神文化的道德观,传统文化中对人格以及修养是非常重视的,将这种观念渗入到高职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以及人格的培养。
2 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实践
2.1 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的实践
在高职院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主要体现出传统文化的高雅、人性化等两个方面。其一,高雅的校园文化,校园是培养学生品位、个性的地方,而有这高雅的校园环境不仅对学校的学生有着一定的感染力,同时对教师也产生熏陶的作用,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文明气息。建立良好的校园环境文化要从各方面进行建设,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只有在良好的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才可以对校园文化进行科学的规划以及合理的布局,同时,还要体现出校园文化环境的人文性和科技性,这样才能实现人文和自然的有机结合,然后再对校园环境的绿化和美化进行设计,校园环境可以采用园林化环境或公园化环境对学校师生的心灵进行净化,有效提高师生自身修养和人格;二,人性化物质文化的建设,在高职院校物质文化的建设中,主要涉及到的物质文化设施有教室、食堂、图书馆、宿舍以及运动场所等,这些物质文化设施在满足师生的审美需求的基础上,体现出各个物质本身所特有的文化意蕴,彰显人性化特征。
2.2 传统文化在高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的实践
校园制度文化的建设在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中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充分体现出传统文化育人的优势,高职院校建设校园制度文化大致可分为两部分。第一,建立校园制度文化要突出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师生是学校存在的根本,在建立校园制度文化时,要站在师生的立场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以及管理条例,要以维护师生权利为己任,并且要保证高职院校的整体利益以及秩序的正常运转,另外,还需要具备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规律。校园制度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出传统文化将制度管理作为体现出师生的人格化手段,实现对师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创造性的调动作用,教学制度文化最重要的是具有目标清晰、科学合理、引导方向明确等特点才更易于师生接受;第二,校园制度文化应符合实际的发展并需要不断的改革、完善、创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立主要是为了培养人,而不是制约人,因此在建立校园制度文化时,需要将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及高职院校发展的需求作为依据,对校园制度文化进行不断的调整,进而实现将校园制度文化内化的效果,使师生自觉履行制度,主动参与教学、科研等教学任务,进而提高高职院校的综合实力。
2.3 传统文化在高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的实践
传统文化在建设高职院校校园精神文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传统育人的优势应用到高职院校办学理念,高职院校要明确办学目标、院校的特点以及历史传统的基础等相互结合,进而组建具有自己院校特色的办学理念,传统文化育人的优势将体现在办学理念中,通过传统文化的特色指导下,使得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继承了传统文化的优势,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奠定基础;二,传统文化育人优势体现在校风建设中,校风建设是呈现一个学校的校园氛围,引入传统文化中的创新精神、和谐精神、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等优势,可以使校园精神文化充分发挥出传统文化育人的优势,将高职院校的校园气氛渲染成积极进取、发奋图强、和谐交往的氛围。
基金项目:2012年度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传统文化育人优势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实践》研究成果
注释
① 王凤荣.校园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对接和碰撞[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
校园传统文化建设范文3
在造园手法不断改革创新,造园艺术不断继承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园林文化也逐步形成。与西方园林艺术相比,中国古典园林突出地抒发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和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与热爱。其中,江南园林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一个类型,园主多是文人学士出身,能诗会画,善于品评,园林风格以清高风雅,淡素脱俗为最高追求,充溢着浓郁的书卷气。既然园林文化可以指导造园家们更好地设计园林,那么在适当修改后,其同样可以指导我们更好地进行“文人空间”设计,以营造一个“园林式”的高校校园。
1.1因地制宜的思想宅园多是因阜掇山,因洼疏地,植以树木花草的“城市山林”。这也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精华所在,它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和人生观。
1.1.1适宜的场地设计在中国,传统园林分布广泛,数量巨大,但各个园林之间都有所不同。在园林的设计中,往往由实际的地理条件出发,根据现有的土地面积、水域分布等环境因素进行设计,使园林能充分利用现有环境中的有利条件,也使园林与周围环境互相协调、融为一体,如怡园占地较小,故引入假山、池塘等元素来体现其灵动,颐和园面积广阔,故采用真山、湖泊突出其宏伟。以上便是因地制宜的思想在园林设计中的体现,同时,其也能应用在大学校园的设计中。大学校园的设计同样需要充分考虑到校园周围的地形、湖泊等环境因素,并以此为设计依据。以厦门大学本部为例,校区占地167hm2(约2500亩),用地压力较小,故校园中常见大面积的绿化及水域。校园地处亚热带,雨量充沛,故在校园中央设置了“芙蓉湖”,既能涵养水源,又能供游客与师生游玩。晴朗的清晨或午后,在湖边总是聚集着三三两两的学生在讨论问题、交流想法,或是父母带着孩子游玩嬉戏,抑或是来闽旅游的游客们谈论着厦门的风土人情、所见所闻。芙蓉湖已成为厦门的旅游景点之一。在绿化方面,由于学校西部地势平坦,植被以成片的棕榈树与大草坪为主,如芙蓉湖边的大片草坪与棕榈林,棕榈树干挺直,树形优美,美化了校园,也表达了厦门大学对各地游客的热情。校园东部位于狮山脚下,地势渐高,植被种类繁多。在规划中保留了大部分狮山脚下原有的植被,使校园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在坡地上行走时,周围绿树掩映,微风习习,让人恍如在山间穿行。(图3)与厦门大学占地167hm2(2500亩)相比,河海大学鼓楼校区的占地面积不到66.7hm2(1000亩)。作为清凉山的一部分,校园内地势起伏较大,坡地较多。然而,在合理的规划下,山体坡地很好地起到了调节空间的作用。校园内的低洼处、平坦处、地势较高处分别安排了足球场、教学楼、科技馆等各具特色的建筑。在校园中行走,时平时陡的道路也为师生增加了一分惬意和悠然。同时,校园内多变的地形很好地切割了视线,增加了校园的层次感。以校园内的友谊山为例,国际教育学院被安排在了友谊山的山顶,山坡四周种植着茂盛的植被,其间只有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通向山顶。走出友谊山,山顶的建筑便隐藏在了植被的遮蔽之间。视线的分割让校园各个功能区相对独立,使其特点更加鲜明集中,从而让校园更有“看头”。
1.1.2“廉价”的植被选择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花草树木的映衬同样“着眼在画意”:首先花草树木栽种的良苦用心:既讲究树木的错落有致,又顾及到季节的变化;其次花草树木的修剪技巧:取法自然。与“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形成强烈对比,说明传统园林花草树木的栽种与修剪符合中国画的审美观。大片的草坪每年的灌溉、养护都需要很大的成本,却没有很高的实际使用价值,造成了较大的浪费。与大片草坪的高额养护成本和较低的使用效益造成的浪费相比,河海大学本部的绿化则体现出了较高的价值。作为清凉山的一部分,河海大学本部校园内的植被品种较多、较杂,但大多来自当地耐以生存的自然植被,平时并不需要过多的养护,师生也可以自由地在绿化中学习、放松,由此实现了绿化的低成本维护与高效益使用。且植被高低错落,结合起伏的地形、自由的道路,加上季节变化带来的不同景致,妙趣横生,总会带来意外惊喜。
1.1.3特色的景观文化塑造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图画,即以这些园林而论,它们的建筑、山水、花木各不相同,各有特点,这些名园也从而具有了各自的风格与生命力。如:狮子林因园内石峰林立,形状多似狮子,故名“狮子林”,狮子林主题明确,景深丰富,个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独具,一草一木别有风韵;留园中部以山水为主,是全园的精华所在,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智慧;网师园的亭台楼榭无不临水,全园处处有水可依,各种建筑配合得当,布局紧凑,以精巧见长,具有典型的明代风格……园林尚且如此,作为专业性极强的高校理应特色鲜明。在这方面,一些高校的校园建设则比较成功,在校园设计中体现出了极强的专业性,如河海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南京艺术学院。以河海大学江宁校区为例,河海大学的校园文化很大程度上便在其校园内的水景观中体现了出来。在校园的东北、东南、西南3个位置分别设置了东湖、廉池、西湖3个人工湖,在面积最大的东湖沿岸安排有长椅,可供学生休闲放松,或是进行户外学习。每天早上在湖边都有学生朗读或是背诵英语。东湖不但有观赏作用,同时也具有其实用性。在雨季,校区内的雨水可以排入东湖并储藏在东湖内,在降水比较少的时期,东湖内的水便可以被水泵抽出用来浇灌草坪、树木等。此外,校园内还有三峡广场、小浪底音乐台等充满水利特色的景观和建筑,从这些特点鲜明的元素中我们便可以感受到河海大学最具代表性的校园文化———水文化。又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全国航空航天类排名第二的大学,在将军路校区的规划设计中更是把学校的航天特色充分凸显了出来。观察其教学区的俯视图,可以发现其布局形似一个直升机。校园中心的草坪修建成了螺旋桨的图案,四周的教学楼围成了机身的形状,校园东部马路上横跨过的天桥组成了机尾。在四周绿化的映衬下,整个校区就像一架即将从停机场上升起的直升机。同时,校内还有直升机模型等标志性元素。在校园的整体布局与细节安排的共同作用下,其航空航天特色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
1.2含蓄的空间布局规划
空间的延伸、渗透与层次,空间的延伸对于有限的园林空间获得更为丰富的层次感具有重要的作用,空间的延伸意味着在空间序列的设计上突破场地的物质边界,它有效地丰富了场地与周边环境之间的空间关系,即“流动空间”。江南园林主要通过对空间的分隔与联系的关系处理,古典私家园林的内部空间通常按照功能关系划分区域和院落,其中包含了若干个空间层次和主要景物。主要的构成元素则有山石、水、植物、声音、光线乃至气味。2.2.1组景手法由于文化传统与审美趣味的差异。中国人多倾向于取含蓄隐晦的方法使艺术作品引而不发,显而不露,江南园林的造园艺术每每采用欲显而隐或欲露而藏的手法把某些精彩的景观或藏于偏僻幽深之处,或隐于山石、树梢之间,避免开门见山,一览无余。组景手法是指把一些景象重新组合成新的景象,从而产生新的意境与趣味。古人总结出的组景手法多种多样,接下来本文将从在高校校园设计中较为常见的廊道与亭台、景象的显隐性两方面展开讨论。廊道,其目的是为行人遮风挡雨,是行进过程中的景。亭台,其目的是让人驻足小憩,是静止时的景。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廊道中行走的师生往往是在去教室、或是完成某项工作的路上,正如我们在人生路上前行。廊道告诉我们生活应该向前迈进。而亭台,往往是我们思索的地方,我们在这里驻足思考,思考我们的大学生活抑或是我们的人生。亭台象征着我们应该时不时停下脚步想一想,望一望。两者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为师生遮挡了风雨和烈日,提供了支持与保障。廊道与亭台的组合,象征着每一所大学对师生的庇护与关爱,以及对他们人生的建议:思考与奋斗。正如在河海大学江宁校区东湖两侧的凉亭与廊道遥相对应,相印成趣。对景象显隐性的处理可以很好地避免校园空间过于“直白”的问题,师生或游客在校园中行走时,眼前的景象会随着所处位置的不同而不断改变,从而达到移步换景的效果。高校校园在处理显隐性时最常用的手段是通过绿化的安排来达到不同景象的“露”与“藏”。如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将建筑隐藏在高耸的乔木与茂盛的灌木之间,在路上行走只能从缝隙中隐约看到建筑的轮廓,而再向前走几步越过这片植被,整幢建筑便一览无余了。通过对景象显隐性的利用,可以避免“硬对景”,从而增加校园景色的趣味。(图6)
1.2.2放大了的空间效用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往往并不是由单个建筑来体现,而是通过创造建筑的群体空间来展现。换句话说,传统建筑通过抑与扬,大与小,曲与直,内与外相结合等手法,将各单个景象联系起来,达到1+1>2的效果,从而营造出了丰富的景观画面。抑与扬的结合是一种为了前后形成反差,从而收到强烈艺术效果的一种艺术上手法。以河海大学本部为例,刚进大门是一条狭长的道路,两侧分布着闻天馆、研究所等建筑。而沿着窄道走了400m之后,空间突然空阔起来,便看见了清凉山遇难同胞纪念碑广场,广场上种植着数百棵参天的梧桐。在道路的行走时的压抑之感与广场的开阔相对比,将广场的旷大衬托得淋漓尽致,让每一个经过的师生都能感觉到此处的庄严肃穆,生出敬畏之心。抑扬结合的手法往往可以让景象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加深游览者的印象。大小对比常指在较小的空间内营造出阔大的意境,以苏州园林最有代表性。一些学校的校本部由于地处市中心,用地面积非常有限,于是众多高校的校园设计都力求既满足教学需求,又避免校园给人过于拥挤的感受,如河海大学校本部,通过借助地形、空间分割等手法营造了内涵丰富的校园空间,让师生在校园的不同部分有截然不同的感受。曲与直的对比,其重点主要在曲,通过曲的构造,可以让画面更有层次。厦门的鼓浪屿上建筑密布,道路大都是曲折的小路,而曲折的小路尽头,往往便是热闹的集市或是空旷的海滩。南京师范大学北门入口处的规划与其相似,初入大门便是一条蜿蜒的林间小路,沿着小路翻过一个小山坡经过图书馆,看似已经没有路,而继续向前走才发现原来树林旁便是篮球场与足球场。校园需要幽静的场所,一方面为了营造宁静治学的氛围,另一方面也为同学提供了户外学习的去处。曲折的林间小道很好地创造了一个比较隐秘、寂静的空间,满足了同学对户外学习场所的私密性、安静的要求。内与外的交流最直接的体现便是透过窗子看到窗外的风景。内外空间的交流需满足一些最基本的要求例如便于室内采光、过滤室外杂音等。同时,学校的特殊性要求室外环境还应该为室内的师生提供绿色景观,以供师生在课间远眺、放松。内外空间交流最理想的情况体现在苏州园林中,即室外的景象通过窗户如同画一般成为室内景观的一部分。在苏州留园中,透过长廊古色古香的花窗可以看到长廊另一侧树木的虬枝,两者互相映衬就像是画框里的一幅画。
2如何营造内涵丰富的校园空间
上文分别从3个方面论述了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中可以用来指导校园空间设计的主要思想和手法,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校园任何一处空间的设计往往是众多思想、手法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了解相关手法后,应该思考如何把这些手法的优势融合起来,综合运用到校园各部分空间的设计中,以设计出内涵丰富的校园空间。下面,本文将从灰空间与室外园林式空间两个部分的设计来讨论如何将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综合运用到校园空间的设计中。
2.1灰空间的利用灰空间,是指从室内到室外的过渡空间。它的存在消除了室内空间与室内空间的隔阂,使两者互相融合,形成一个有机地整体,这也符合传统“阴阳调和”的思想。在校园内广泛使用灰空间可以避免现性主义建筑过于棱角分明的形象,把校园打造成一个更柔美、更和谐的学习场所,有利于避免在新校区中普遍存在的环境与人的距离感这一问题。灰空间的思想在很多设计中都有体现,其中最典型的便是廊结构。在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中,廊结构得到了最大化的使用。校园中的宫殿式建筑建于民国时期,在相邻建筑间用长廊相连接。长廊的作用很多,一方面,在刮风或下雨等恶劣天气时,长廊为来往的行人与在教学楼之间穿梭的师生提供了很好的遮挡,蕴含着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另一方面,长廊作为相邻建筑之间半封闭、半开敞式的通道,也加强了建筑之间的联系,使建筑群更有整体感。此外,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的灰空间设置中,体现出了灰空间的设置也可以借助植被等自然元素来完成。利用已有的环境资源,将教学楼前的古树的树阴作为室内外空间的过渡,既营造了贴近自然的校园氛围,也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课间休息放松的场所。
2.2室外园林式交流空间的营造与中学相比,大学教育强调自主学习。这意味着仅有传统的教室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为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新的场所。为了帮助大学生将学习场所拓宽到教室外,大学校园内需要设置户外学习场所,这也满足了部分同学在户外学习的习惯。此外,现阶段在各高校内普遍存在老师和学生缺少沟通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引导师生思想改变的同时,为师生提供优美的交流空间也至关重要。因此,下文将主要从户外学习场所和交流场所的安排来讨论校园室外空间的设置。在河海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大多数学生都倾向于在僻静的自然绿化空间内进行户外学习。同时,在户外学习场所应该具备的条件中,支持人数最多的是安静,其次是有舒适的座椅。为了营造安静的氛围,可以通过绿化带将空间与周围的建筑、道路分隔,树木的遮挡同时还具有在夏天遮挡阳光,减小风速等功能。在桌椅方面,既不能设置过于密集使同学之间互相影响,也不能过于稀疏造成“一座难求”的情况。以南京师范大学为例,在会议楼西侧是一个人工湖,湖边布置着长椅与石桌石椅,在四周被枝叶茂盛的乔木遮蔽,把它与周围的人行道分隔。由于环境清幽安静,并且设置了便于学习的桌椅,经常有学生在此进行户外学习。交流空间的设置应同时达到其实用性与美观性。为了达到其美观性,交流空间仅仅是一块空地显然是不够的,可以将其安排在草坪或是树荫中,与周围的建筑、道路等环境融合。一方面能让师生有一个较为平和的心情,有利于达到更好的交流效果,另一方面,交流空间本身也成为了校园环境的一部分,在校园内营造了宁静治学的氛围。在实用性方面,为了便于师生在课后进行交流,宜把交流空间设置在教学楼附近,而一般用于学生之间或是休闲放松时使用的交流空间则无此限制。综合考虑到实用性与美观性,理想的师生交流空间可以在教学楼附近设置一片草坪或树林,在其中安排座椅,以南京大学鼓楼校区为例。而学生之间的交流空间形式比较多样,可以是一小片树林,或是小巧的建筑小品形式展现。道路作为连接校园各部分的工具,也有其重要作用。如果校园内普遍采用比较狭窄的人行道,不利于车辆便捷到达校园的各个部分,在高峰时期也不利于人流及车流的顺利疏散。而如果普遍采用较为宽阔的车行道,则会影响校园各个功能区相对独立性与整体性的体现,并且使校园显得空旷、直白。因此,在道路规划中,需要将主干路,次干路与人行道有机结合,即保证校园各部分之间交流的便捷,也有利于校园人文气息的养成,正如图12中长江大学的交通规划。
3结语
校园传统文化建设范文4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核心价值观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价值体系和伦理规范,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基因和识别码,校园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离不开传统文化。因此,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有利于夯实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当前形势下,利益追求的多元化带来大学生价值追求的多元化,这在一定程度上给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许多新的挑战,结合我们的调查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存在这样几个问题:
1.重现代、轻传统,对传统文化认知不足
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有很强的自我中心倾向,中华文化中注重人格、注重伦理、注重利他、注重和谐的人文精神遭到冷落。高职学生对传统伦理秩序、传统道德内容、国学经典知之甚少,而对现代大众文化、快餐文化却津津乐道。我们在高职学生中发放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0%的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不感兴趣,仅有30%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感兴趣,并对传统文化经典有一定的了解。
2.重视举办活动,忽视育人功能和理论研究
当前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举办活动,但是在活动中存在一个问题,即过于重视活动的形式,忽视活动要达到的实际效果,忽视活动的育人功能和价值功能。比如在调查问卷中问学生“在我校正在开展的各类社团活动、艺术活动中,你是否受到良好的教育”,45%的同学认为“不能”,“你对活动的效果是否满意”,40%的学生说“不满意”,这说明活动方式与所要达到的效果与学生的期待还有很大的差距。
3.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学生伦理道德教育资源不足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体现在“德”“善”“和”三方面,是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宝贵资源。从调查中我们发现,高职院校虽然都比较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在吸收传统文化优秀道德资源,在传统文化和教材内容的融合上明显不足。
4.缺乏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存在传统文化践行危机
我们的一项调查显示,45%的受访大学生崇拜西方文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缺乏认同。他们认为圣诞节一类的西方节日比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更加重要,他们崇尚美国大片、韩剧、日本动漫,甚至对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也非常崇拜。另外,大学生中还不同程度存在价值观扭曲、缺乏爱心、道德冷漠、信仰迷失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传统文化缺乏认同感,高校存在传统文化践行危机。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1.尊重文化经典,重视传统文化教育
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用传统文化洗涤大学生的心灵,把传统文化的精髓有效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真正让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在课堂教学中,高职学校理论课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有针对性地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把传统文化的内容和经典案例自然地渗透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中,通过提炼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操的教育。也可以在各班级创设“读书伴我成长”主题活动,配备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教师,定期组织学生阅读国学经典,开展相关的阅读和征文比赛,用经典开启智慧,洗涤心灵。
2.重视校园文化设施建设,营造文化氛围
良好的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发展的重要平台,建筑设施条件的完善是建构良好校园环境的重要基础。在校园建筑设施建设过程中,恰当规划,凸显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有助于在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提升校园文化的整体品位。比如在校园文化设施建设中,设置文化长廊、历史名人的塑像、名言警句、传统节日活动场所的设置等,对于弘扬传统文化,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具有重要的作用。
3.重视本土传统文化资源,增强民族自信心
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应立足本土文化,充分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如以丹东本土文化为依托,可以充分发挥本地区的教育资源和优势,以虎山长城文化为切入点,通过对虎山长城历史和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依托本土文化,是构建特色校园文化发展模式的一条重要渠道,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校园文化实现自身的特色化、品牌化。
4.推陈出新,整合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
高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要不断拓展传统文化在高校校园里的应用范围、空间和形式,要以现代化的理念和模式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不断增强传统文化的时代性。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开展一些具有导向性的文化活动,比如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对学生进行抗战斗争史和抗战精神的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时代的责任感、使命感。
校园传统文化建设范文5
把校园文化活动办成了单纯的文娱活动,结果不但没有发挥校园文化应有的教育功能,反而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此外,在活动主体方面,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普遍存在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参与程度不高的问题,高校科研机构和教师对校园文化建设价值的探究还缺乏正确的认识,高校校园文化作为师生间“亚文化”的功能还无法全面发挥出来。一些高校对内开展的封闭性活动较多,忽视了与社会文化和地方文化的融合,即使走出了校园,也难免流于形式,成为一些具有文艺特长学生的表演,而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只能沦为“听众和看客”,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内容和形式严重脱节,影响了广大学生对国情、民情和社会风土人情的深入了解。重视创办学生组织,忽视对学生组织的管理大学生组织的兴办,对以自学、自主、自律为主体的大学生而言,加强对学生组织的引导和教育,有利于其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然而,当前相当一部分大学,尤其是一些新建本科院校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认为学生组织数量的多少代表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程度,因此,在缺乏一套完善的组织管理方法的情形下,创办各类学生组织,最终必然导致“问题多于成绩”的局面。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社团组织发展过滥,组织管理混乱,不少学生将社团当成其交友挣钱、谋求功利的一个平台的现象越发严重,严重违背了中华民族提倡的和谐互利的思想理念,对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无疑是致命一击。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整体上呈现出了多色彩、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趋势,但仍有诸多弊端,高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进一步明确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找准目标,对症下药,更好地以切实可行的策略实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
传统文化教育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在历史长河的洗礼中,这些都内化为传统的民族精神,建构成传统文化的深邃内涵。这种传统的文化内涵有着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和丰厚的人文文化积淀,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奋进崛起,无比强劲的精神动力。高校校园文化理当成为弘扬和培育传统文化精神的主要载体。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再现,营造出具有浓厚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从而在耳濡目染中促进大学生人文意识的养成,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大学生道德情操的提升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我们强调素质教育的首位是思想品德教育。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历史上逐渐形成的,具有承前启后,推陈出新的作用。人类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许多优良的传统,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正在于以历史的诸多事实为蓝本,通过无数杰出人物所表现出的优秀道德品质和种种优良传统,比如重义轻利、精忠报国、尊老爱幼等等来达到教化的目的。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与宣传,通过积极健康的方式,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有助于促进大学生认知能力的拓展和道德情操的提升。
校园传统文化建设范文6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21―0026―01
学校作为育人的主阵地,应该特别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以良好的的文化氛围来影响和塑造师生美好的心灵,健康的情趣,进取的信心,向上的品格,健全的人格和勤奋、敬业、乐学的精神。受应试教育影响,当前学校教育过多地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品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导致学生行为出现偏差。如何才能有效补上这个短板,笔者认为应从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做起。
一、要高度重视传统文化
学校文化建设主要分为整体建设和分别针对教职工和学生的这三部分,关键在教师,但核心却在学生。因为他们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所在,因此,作为学生呆的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班集体,自然成了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阵地。传统文化是人类进步所创造的灿烂文化遗产,它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得以强大、中国人民建设自己国家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传统文化涵盖了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内容极其广泛。
在校园进行传统文化教学不仅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演变及其丰富内涵和魅力,使学生获取在当今生活中依然充满活力的传统文化和文化现象等方面的知识和信息,更重要的是借此使学生更深地了解我们祖国的文化传承和优良传统,从而加以继承和发展,进而消除当今弥漫在校园甚至整个社会中的负面消极、低靡颓废等情绪,使学生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建立正确的文化观,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感,从校园到社会,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从而促成和谐社会。这样看来,传统文化教学对校园文化建设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不但如此,对社会也将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
二、要重视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
学校文化其内涵极为丰富,优秀的学校文化应该包含爱心、科学、民主、个性、责任、奉献、创新、和谐、自信、诚信、关怀等有关人类和谐发展的文化因素,其表现形式更是复杂,从时间上看包括历史、现在和末来的发展序列;在空间上看有校园环境文化、走廊文化、墙壁文化,教室文化、学生寝室文化、教师办公室文化等;从存在方式上看有外显与潜藏两种不断转化的动态形式;从文化层次上看,有“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四个相互渗透的内容,其中“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是建设的基础,“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是发展的根本。精神文化集中体现了一所学校师生共同价值观的形成,校风、教风、学风的成熟与发展,是学校文化中最为核心的因素。
三、要重视激励教育和文化活动
当前,由于网络文化的多样性,特别是网络上一些消极的东西的传播和网络游戏对学生的影响,导致一大部分学生,尤其是青少年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抵抗消极诱惑的能力较弱,使得这些学生对本来枯燥的学习更感到厌倦进而逃避。而作为班主任和科任老师面对这些只能是采用耐心的说教和引导,效果还往往不尽如人意。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解决这些问题,实践证明:适合青少年年龄特征而又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的开展,尤其是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体、美方面的文体活动,不仅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参与和运动的美感体验,还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积极文化的沁润,还会自觉转移学生沉迷网络和电子游戏的注意力,而且还能起到抵制各种消极腐朽文化的影响。
四、要注重培养和挖掘各类先进典型
榜样的正能量能引领班级文化建设走向更高层次,在每一个班集体当中,只要是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能够用心去观察,就会发现各方面的积极典型,比如品德优秀的、学习刻苦的、热爱劳动的、积极锻炼的、乐于助人的、积极探索的,热爱环境的积极典型等。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只要不把眼睛紧盯在学习优秀的学生身上,也多关注一下这些学生。相信班上的学生一定会朝着全面发展的路线健康发展的。
五、要注重评价体系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