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趋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统文化的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统文化的趋势

传统文化的趋势范文1

论文关键词:跨文化广告 传播模式 表层文化 深层文化

虽然20世纪80年代.国际广告就已经进入中国大陆,但只有在2000年以后,中国大陆的广告才真正进入全球化传播的时代.跨文化才成为广告传播的一个很重要的话题。

一、问题广告

2003年第12期《汽车之友》杂志刊登的丰田陆地巡洋舰、霸道广告,2004年9月国际广告》杂志刊登的一则名叫”龙篇的立邦漆广告,2004年11月下旬,耐克在央视体育频道和地方电视台播出的”恐惧斗室广告片,2005年6月美国快餐巨头麦当劳在我国播出的”下跪篇电视广告等都引起了很大的广告风波。

这些问题洋广告不符合我们的社会道德规范也不适应我们的文化背景和特征引起了中国人的反感。如立邦漆广告拿龙做文章,将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的龙滑落成一堆,将其任意解构“霸道”的广告让石狮子向丰田汽车致敬,引发了一种不安的联想:石狮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古老符号,让石狮子向日本的汽车致敬意味着要中国文化向日本的商业文明俯首称臣石狮子又很容易让人想到卢沟桥于是,霸道的广告就这样被”解读”,从而激发了广泛的愤怒情绪。

二、国际品牌,本土传播

国际广告传播中的问题广告并非只在中国出现这种现象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它也引起了广告的跨文化传播的研究。虽然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广告批评就涉及到了洋广告和广告的崇洋问题,但真正对跨文化广告传播进行研究则在加入WTO之后。对跨文化广告传播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第一是对跨文化广告的制作模式的研究和介绍第二是跨文化广告传播中的中西文化问题。

关于跨文化广告的制作模式.李永、肖建春和陈绚分别做了介绍.他们指出.有三种基本模式:翻译式广告.模板式广告和指导式广告。

翻译式广告是根据在某国使用过的广告,用广告国的语言翻译过来。图像、音乐等部分基本保持不变。这样做不仅保持了广告的原汁原味,而且通过语言上精心的翻译,适合当地的语言特点和美感,更加让人易于接受。例如.可口可乐公司20世纪80年代推出了一个以“Can’tbeatthefeeling“为主题的广告,这一口号在我国翻译成挡不住的感觉“,日文的译文大致为我感觉到Coke”.意大利的译文为独特的感觉“,智利的译文为”生活的感觉“……电视画面同样都是一群青春活泼的男女在跳舞的情景。但是.由于各国语言表达的差异.有时仅仅靠文字的翻译难以把广告的信息准确的表达出来。

模板式(样品式)广告是公司总部根据消费国市场调查发现的共性,设计出一种广告的模式,最终由广告公司根据各地的情况具体制作。如2001年足球世界杯亚洲区十强赛期间,在中国各地电视台上播出的阿迪达斯公司的广告中,画面是两支由世界各国明星组成的足球队在进行激烈比赛.最后射门的任务是由中国的足球明星完成的。其实在不同的国家播出的这则广告,都是由该国的足球明星完成最后的射门动作,而其余的广告画面基本上是一致的。这种广告的成功之处在于它牢牢地抓住了当地顾客的消费心理通过某种他们所向往事物的表述引起共鸣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博得了消费者的好感。

指导式广告是由总部对广告的策略、运行.预算及目标提出指导性意见,然后由地区经理或广告公司遵照执行。在执行过程中,这些地区经理和广告公司有很大自由度,他们可以根据总部的要求自主的设计符合当地文化风俗习惯的广告,比样品式广告有更大的灵活性。例如,柯达总公司为它在世界各地的子公司提供一个中心的广告策略,由公司在当地确定媒体,而总公司会一直关注、监视着广告的策划与质量.只是涉及到一些特殊的活动.如奥林匹克运动会等大型活动时总部才会派人亲自出马。如壳牌石油公司曾要求其广告宣传应围绕”壳牌帮助你””壳牌是驾驶员、摩托车手的好帮手”的主题,各地可以依据当地的情形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广告创意策划、表现。指导式广告为子公司提供了更大余地的自由度,各子公司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制定出更能适合当地需求的广告,最大限度发挥广告宣传的作用,只要不与总公司制定的广告主题相违背。

上述”创意标准化.表现当地化或国际品牌.本土传播”的广告制作模式考虑到了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广告的传播.即它所负载的使命.二是传播的目标地域的相关情况.包括社会道德规范、文化艺术特点和消费者的利益等。因此.这些模式的选择和运用,实际上要考虑传播者和受传者的不同文化背景.就中国当前的情况来说,是中西文化的差异和如何沟通的问题。

在中国出现的一些问题洋广告,之所以引起中国消费者的反感和愤怒,主要是广告和中国的文化背景及社会道德不相适应。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国际品牌,本土传播“的传播模式来进行广告的跨文化传播,让国际广告能充分适应当地的文化环境.用能表现当地文化特色的表现方法,将国际品牌的标准化创意表现出来,从而突破文化隔绝之屏障,达到广告传播的目的。

三、文化的趋同化与多元化

在跨文化广告传播的策划和创意中.要充分考虑到两种文化的差异性和共享性,更好地实施”国际标准.本土传播”的方略。但是在实际的广告跨文化传播中,文化的冲突和交流是在所难免的。当代中国的学者们似乎过多地强调了;中突的层面。张殿元《文化宰制辨析一种广告传播的视角》指出.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冲动力”主宰了社会的前进发展.自20世纪初开始的和分期付款、信用消费形式的出现.使享乐主义观念大行其道。他把以消费的行为过程和经验的商品化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对全球进行的整编称为文化帝国主义。

霍志坚、夏盼认为文化发展状态的不同,必然导致在文化对话中的强弱关系结构。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的巨大差异与差距.国家之间完全平等的对话并不可能.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显现着一种不平等关系.制造了一种特殊的知识话语权利.并在以经济和政治为后盾的文化全球化进程中愈演愈烈。跨国传播中的广告是负载了民族形象文化精神和意识形态图景的文化载体.在一定意义上具有文化渗透倾向和攻击性。他们认为.这主要是由其传播的内容所体现的:其一.发达国家已进入后工业阶段.形成了高度发达的大众消费社会.培育了与这种社会经济发展形式相适应的消费主义的商业文化.并通过广告、运用媒体将这种理念向发展中国家倾销。其二.发达国家在倾销商业文化的同时也在改变输入国人民原有的生活形态.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和生活态度.甚至价值观念、意识形态.以达到文化渗透与拆解作用。

孙顺化通过对”跨文化传播学”的历史考察指出.在跨文化传播学形成之初.国家权力和利益都是最受关注的.无论是进行跨文化传播的研究者还是从事跨文化传播的实践家都受国家权力的影响和操纵。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政治、经济上的强势更使得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不仅把经济触角伸向全球.而且通过文化传播输出西方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孙顺化认为.”恐惧斗室”的广告创意、广告表现有着鲜明的美国特征。基于美国在国际上政治、经济的强势地位.美国人心目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观念美国要战胜而且能够战胜让它恐惧的所有异类.”恐惧斗室”中勒布朗·詹姆斯的战无不胜即传达了这种观念,由此我们看到隐藏在广告背后的国家权力的作用。

这些对跨文化广告传播中的文化;中突的观念.显然是从文化的角度.特别是站在民族文化的立场上,对跨文化广告传播进行的批评。在他们的批评话语可以看到对我们的民族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中的命运的深深忧虑:西方广告通过媒体的传播,在无形中输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对中国的青少年正在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代中国的青年一代个性的张扬、个人主义的思想正在逐步取代中国传统的含蓄和谦逊.青少年正在受到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耐克和阿迪达斯.麦当劳和肯德基的同化.在这种形势下,我们的民族文化还能剩下多少?还能保持多久?我们是否应该对于西方广告的文化扩张造成的民族文化的流失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回应?

这实际上是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问题,即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能否引起全球文化的同质化.能否引起文化殖民化”和”文化霸权主义”,经济全球化能否消融”民族文化”。

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正反映出当今的人文学者对我们民族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命运的关注。一般来说,有两种可能的观点,其一是肯定的答案.即经济的全球化,必将导致文化的同质化.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我们并不是经济上的强势民族,我们的民族文化的处境和命运也就堪忧了,这正是大多数人文学者所担忧的问题。其二是经济的全球化并不能导致文化的同质化.因为当今世界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经济基础.更没有形成统一的上层建筑,也就不会出现全球文化的一元化。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中出现的貌似文化全球化的现象.不过是文化的表层现象,而一个民族的深层文化是不会被同化的,正如中国人吃麦当劳,喝可口可乐并不会变成美国人一样.美国人用中国生产的瓷器,美国的少年儿童用中国生产的玩具也不会因此就变成中国人。

传统文化的趋势范文2

Abstract: Based on Shijing traditional villag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non-historical famous village in undeveloped areas. Then it analyzes several forces on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and reveals the difficulty and issues in the plan.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pecific measures to solve these difficulties, which will be helpful to other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undeveloped areas.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非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

Key words: undeveloped areas;non-historical famous village;traditional village;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plan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2-0153-02

0 引言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农耕文明历史的国家,我国广袤的国土上遍布着众多形态各异、风情各具、历史悠久的传统村落。传统村落是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传承中才得以逐步形成,凝结着历史的记忆,反映着文明的进步。

欠发达地区是指经济条件落后,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科技水平还不发达的区域。欠发达地区的传统村落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国家级、省级、市级历史文化名村,它们往往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有国家制定相应的保护条例。另一类传统村落没有被列入历史文化名村,但其中很多村落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但是近年来,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传统村落迅速消亡,在这样的历史时期,亟需加强传统村落的保护,避免因错误的观念、短期的开发利益等各种原因破坏传统村落,使传统村落在传承历史文化、振兴旅游业、促进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 师井村村落环境现状

师井古村是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深山中的一个贫困白族聚落,历史悠久,因盐而兴起,其早年为云龙五大盐井之一,是滇西盐马古道①上的一个村寨。师井古村是典型的山地白族聚落,四周山脉环绕。聚落形状呈有机块状分布,其建筑布局多平行于等高线进行。和绝大多数普通传统村落一样,师井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落后,但也正是因此,使师井古村的传统山地白族建筑风貌得以保存。

2 村落保护发展规划难点

2.1 村落保护发展的各方力量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最主要力量是村民和基层干部。由于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民居已经不能满足村民的生活需求,村民们从自身条件出发,对民居进行改建、重建,师井村近10年来的新建建筑均是现代砖混建筑,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师井古村的整体风貌。师井村委会基层干部缺少保护传统村落的意识,为整治村落环境,将村内原有石板路、土路全部铺设为硬质水泥路;并在短期利益的驱使下拆除了古盐厂等历史建筑,砍伐周边山体上的树木。当地县政府和旅游部门则希望把师井古村纳入旅游资源,以旅游开发作为村落的发展的终极目标。但师井古村在旅游开发上存在着很多难点,比如地理位置太过偏僻、公共卫生环境差等。

2.2 村落保护发展难点 ①经济因素的制约是影响村落保护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便利的交通,成熟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是开展传统村落旅游项目的必要前提。像师井这样的欠发达地区村寨,经济的制约显得尤为突出。②师井位于滇西北“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旅”游线路相对偏僻的位置,且相对同在云龙县的诺邓、宝丰两个历史文化名村也毫无地理优势可言,师井的盐井文化也不及这两个村落那么突出。在村落的传统资源要素方面,师井村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没有申遗成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建筑方面,虽然师井现存的传统建筑很多,但是绝大部分是民居建筑,历史建筑较少,仅有一县级文保单位关帝圣君桥。显然像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的普通传统村落要发展旅游产业是不能靠历史文化来吸引人的,必须谋求另外的方式。③由于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出于对新住房环境的要求,很多村民渴望对传统民居进行重建。在师井,越来越多的老建筑被改建、重建,现代建筑取而代之,村里的街巷道路也变成了水泥路,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传统村落的消亡。④村落的保护并不是单纯的保护村庄中的构筑物,而是要保留一个活化的村落,即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要一并保存下来。然而村民的意愿是住在生活环境良好的现代化新居,这个难点在传统村落的保护中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3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策略

3.1 对于村落的保护,要采用整体保护的原则。对村落整体风貌和格局进行保护,保护村庄道路网络、建筑群体空间、建筑布局风格、体量以及周边自然环境,只有在不破坏村庄整体风貌的前提下,村庄保护才有更为坚实的基础和强大的依托。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不能只限于村庄内的保护,还要对村落自身与周围环境所形成的几近完美的协调关系的保护。只有在不破坏村落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关系的前提下,才真正具有实际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师井村环境秀丽,山环水绕,清新和美的田园风光、自然和谐的奇山秀水、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都是师井有利的环境资源优势。村落保护更重要的文化的保护,强调其非物质文化中的关于民风、民俗及等方面的保护。重在继承与发扬,保持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师井古村是虽无申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较好的保留了白族特征,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都与当地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

3.2 把发展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目标,是我国传统村落的普遍发展模式。考虑到很多欠发达地区的传统村落的地理区位,单独一个村落发展旅游业前景不甚乐观,可结合附近周围其他古镇一起发展旅游产业,形成组团式旅游干线,从而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对于旅游发展的定位,像师井这样基础条件较差的传统村落发展历史文化旅游是行不通的,“文化牌”很难打响可,从实际出发,发展具有山地白族文化及乡村田园特色的生态旅游村。以乡村生活体验、生态农业深度体验、民俗风俗体验、康体养生、乡村特色饮食为主的综合服务型“都市农庄”,通过有效的利用一、三产业的相互渗透特性,组织建构产业联动经济产品。

村庄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强调以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为目标;其次,关注村庄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村落污染物的处理,村落经济的发展,产业的引导;同时,强调文化资源、景观资源的延续发展。传统村落的保护,要把居民的需求摆在首位,以提高居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为最终目的。在此过程中,避免冻结式保护和过度旅游开发两个极端,以传统特色饮食经营为主题开发适当的当地传统文化旅游主题。

3.3 对于传统民居的改造和保护,要充分征求村民对居住条件的意见,改善卫生基本条件,给水排水问题,用技术的手段对民居室内环境进行改造。同时积极鼓励更多的民众参与到传统村落的保护中去,提高他们的自觉性和自豪感,减少对传统村落的人为破坏。事实证明,只有为广大人民带来真实的利益,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结语

欠发达地区普通传统村落是建筑文化保护中的弱势部分,也是难度较大的部分。在目前的发展趋势下,只有合理的开发利用传统村落,才能使村落的文化得以继承。不同的地区、条件下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势必要走不同的道路,本文只是从实际案例出发,对欠发达地区的非历史文化名村村落保护发展提出意见。

注释:

①参见:赵敏.滇西盐马古道.大理文化,2013(9):100-108。

参考文献:

[1]曾娟,林琳.欠发达地区非文保民居思考[J].新建筑,2011:33-35.

传统文化的趋势范文3

当前高校视觉传达设计课程的内容构建和课程设置

视觉传达设计是通过视觉媒介表现并传达给观众的设计,其领域随着科技的进步、新能源的出现和产品材料的开发应用而不断扩大,并与其他领域相互交叉,逐渐形成一个与其他视觉媒介关联并相互协作的设计新领域。在高校艺术设计课程设置中,视觉传达设计一般是基于平面设计在数字时代的发展而来,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标志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插画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网页设计等。 目前我国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主要沿用了西方“包豪斯”平面设计的教学模式,以西方的理念和审美为基础。但民族文化的国际化是设计发展的必然,在中国的视觉传达教育中,具有民族特色的高校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体系仍未完全建立。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中汲取与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当前我国政治影响力的提升和经济实力的提高,使得我们能够重拾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饱经风霜的传统文化也越来越受到整个社会的重视。政府不断加强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力度。而传统文化的复兴和西式设计观念的打破迫切需要从教育本源和具有民族文化力量的艺术设计人才来做起。高校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中汲取与利用中国传统文化首先可以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层理解,使得传统文化可以通过视觉传达教学得到传承和发展;同时能够帮助学生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源源不断地汲取创作营养,丰富设计意识、设计风格,更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设计态度的塑造。为我国未来的专业艺术设计人才真正走向国际,走在行业的前端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促进我国民族设计特色的形成。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中渗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措施

1.对教学思想的渗透

教师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理念的教学引导和渗透,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对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纷繁的现代设计潮流中找到属于本土特色的设计方向,培养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崇敬。教师也应该充分学习和认识到只有吸纳传统文化为基础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教学,才能完整地建立起中国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完整体系。在具体的教学课程中,应先引导学生树立起用本民族语言来建立现代设计风格的学习目标,在这个前提下再进行具体设计课程的学、创作等,就可以把对传统文化吸纳的学习逐渐变为自觉主动的学习。

2.对课程内容设置的渗透

(1)首先在具体专业课程作业练习中结合传统文化命题,设置有关传统艺术或技艺研究、体验的教学内容。比如在《图案设计》、《图形创意》等课程中,让学生做关于传统图案的由来、内涵、形式原理、科研论文等方面的调查,形成图文并茂的调查报告在课堂发表,大家相互学习讨论,最后老师来做总结,让学生意识到美妙有趣的图形不仅是当代的存在,其实早在千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运用的出神入化。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师也应鼓励学生尝试结合传统技法来完成现代设计的创意方案,在大胆的尝试中摸索传统文化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结合的方法,也使得课程作业的呈现方式更为多元。

(2)视觉传达设计是要服务于社会事务的,与社会发展和大众审美的密切结合,因此课程学习与实战的结合不可分割,带领学生参与有关传统文化命题的赛事或项目等社会实践,是十分必要的事。用实践来验证学习的同时,让师生们可以在学校之外的领域里对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有更广泛、更深入的学习了解。师生们也能够由此将对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研究成果及时带入社会,服务社会,对中国本土设计风格的形成起到推动作用。

(3)在高校的视觉传达课程学习中,应针对专业方向争取更频繁的文化考察活动,也可以请文化传承人、专业研究人员来校开设相关任选课、讲座、展览等互动活动,为师生创造更多直观学习与交流传统文化的机会。

3.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渗透。

按照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目标优化培养方案,将我们一直沿用的西方现代设计教学体系与中式传统美学体系相结合,甚至更加重视对本民族设计的学习,以逐渐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体系。比如在基础课程设置中,素描、色彩等课程是高考筛选美术生的必考科目,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就已经具备了基础,大学就可以缩减这类课程的比重;像国学、书法、民间艺术、传统工艺等传统文化相关的基础课程在大多数高校视觉传达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是偶尔做为公共选修课出现,甚至没有,学生在接受设计教育的过程中难以学到与本民族价值观统一的设计观念,自然也不会形成强烈的民族设计意识。因此务必将传统艺术技法与审美方面的基础课程纳入培养方案。

综上所述,在世界经济逐渐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迫切需要优秀的设计人才创作出具有本土设计风貌的优秀设计作品,将中华文化风采借由视觉产达等媒介展现给全世界,影响世人的审美与价值观,影响民族的复兴。需要借助教育本源培养具有民族设计观念的优秀设计师;需要在高校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中汲取与利用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趋势范文4

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和为贵的管理方式和以德服人的人格魅力。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的重要影响之一。在旅游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的思想是一致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贵民”亦即“重民”的民本思想启迪我们要重视“人”的作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而旅游管理置“人”的管理于重要的位置沿袭了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

(二)以和为贵的管理方式

“以和为贵”的思想源自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以和为贵的管理方式对旅游管理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现代旅游企业管理中,现代旅游企业重“人和”的企业凝聚力恰恰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的重要性。除此之外,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也是“以和为贵”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对旅游管理而言,在服务管理上从“条规约束”向“无为而治”的转化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三)以德服人的人格魅力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儒家主张“内圣外王之道”,就是说内有圣人之德,外行王者之政。在这里,圣人的人格魅力起了很大作用。简而言之,就是要做到“以德服人’,。旅游企业管理者在进行旅游管理的时候,应注重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自身的人格魅力,以道德榜样来影响他人,尊重员工,处处为员工着想,注意树立自己的人格榜样,这样可以赢得员工的信任与支持。

二、旅游管理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策略

为进一步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的促进作用,在旅游管理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策略,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一)科学规划旅游地区的文化

科学规划旅游地区的文化,是旅游管理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关键。在旅游企业管理中,我国的旅游资源因地域不同而不同,科学规划旅游地区的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优越性,在突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基础上调整优化老城区,是在旅游管理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旅游文化的重要举措。所以旅游管理必须在政府主导下,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做好旅游地区的规划。

(二)做好文化旅游基础性工作

做好文化旅游基础性工作,是旅游管理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对旅游管理而言,在文化旅游理念的实施过程中,要广泛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工作,对全体社会成员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科学知识、价值功能、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强化中国传统文化在旅游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性,提高公众的传统文化意识,做好文化旅游基础性工作,促进文化遗产永续传承。

(三)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旅游管理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也至关重要。传统文化旅游是一种全新的、知识含量高的旅游形式,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进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新时期的旅游活动不会局限在观光旅游的初级层次,而是一种多方位多层次的旅游方式,旅游区必须结合我国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开发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化旅游新产品,创造和凸显本地旅游的特色,使旅游业的发展拥有持久的生命力。

(四)丰富传统文化的旅游形式

丰富传统文化的旅游形式,开展多元化、多样性的旅游方式,是现代旅游的必然要求。旅游管理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发展参与式与体验式的我国传统文化旅游形式来实现。旅游作为需要用心灵感悟的精神文化产品,要求旅游管理者为旅游者提供身心参与的进入方式,在旅游中经历心灵震撼。如红色旅游的兴起,就是一种精神文化产品,有其独特的精神价值。

三、当代旅游文化研究的发展趋势

当代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冲击,旅游文化呈现出冲突与整合相交织的发展趋势。这种旅游文化的冲突与整合,势必对旅游文化学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我国旅游文化学应当顺应这一趋势,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做出积极的回应。当代旅游文化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应用化趋势旅游文化学从形式上看是一门理论色彩很浓的基础学科。从其研究目的、特点和作用上看,它又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学科。旅游文化的研究从一开始就确立了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因此,它必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而且这一特点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2.扩大化趋势

一方面,将迅速扩展自己的研究范围,把触角伸向旅游活动中的广大领域,形成自己的分支,如旅游消费文化学、旅游审美文化学、旅游企业文化学等,另一方面旅游文化学将不断汲取各学科的研究成果,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理论系统,然后再用自己的理论方法重新认识旅游经济、旅游心理、旅游管理活动中的现象和行为,发掘出其中深层的东西,促使其向纵深方向发展。

3.科学化趋势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旅游文化研究将逐渐大量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它们直接应用于旅游文化的调查研究之中,快速简捷地处理各种复杂的文化现象,使过去只能做定性分析的问题定量化,解决过去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

4.学科化趋势

传统文化的趋势范文5

关键词:传统文化;室内设计;影响;元素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2-0079-01

室内设计与文化背景是分不开的,设计师要完成创造具有民族的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室内设计,就要对传统文化有深入的研究,结合历史文化和时代文化,扬长避短。

文化是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人类思想的产物,是精神文明的体现。现代室内空间里各种造型、装饰、陈设等无一不表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愿望。这些不同风格的现代室内设计以科学技术为依托、以文化艺术为内涵,它的发展往往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时代的发展有其基本的脉络,需要设计注入新的灵魂与血液。因此,很有必要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完全的融入在当今的室内设计中。如今也得到了印证,中国传统文化对室内设计产生了不同效果的影响。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室内设计产生影响的原因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对室内设计之所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其直接原因、深层原因和社会原因。

(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室内设计产生影响的直接原因

设计的主要用途在于宣传。无论是产品包装、广告设计,还是其他宣传品,都直接用于向被宣传对象传达信息,并使之接受所宣传的内容。中国传统文化植根于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人们也习惯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因而,带有传统文化因素的宣传,更加容易打动国内的受众,使之对所宣传的内容产生认同感。例如,国内知名化妆品品牌“佰草集”的外包装,全部使用民间传统绘画中的花草纹样,能使消费者产生一种庄重、朴素、可靠的感觉。

(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室内设计产生影响的深层原因

设计不仅仅是设计师谋生的手段,更是一种艺术的形式。当代设计在追求时尚与国际化的同时,还肩负着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荣使命,因而,当代设计之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不仅是吸引眼球的光环,更是中华文明传承的符号。

(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当代设计产生影响的社会原因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有大量的国外设计作品涌入我国,带来了不同风格的文化元素和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同时也为我国的设计打开了“走出去”的大门。“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时髦的话确实没错,国外的设计也在积极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例如:意大利著名服装品牌皮尔・卡丹曾有一款女式春秋居家服,采用了鲜艳的中国红色作为底色,并印满了“福”字的各种字体与写法。由此可见,带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设计作品越来越受到国际设计界的关注。

二、室内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一)室内设计反映了传统文化:室内设计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无论是何种风格的设计,它都有着特定的精神和文化心理结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展开和完成,反映出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体现当时的文化风貌。因此设计形式来源于文化,并且反映现实文化。

(二)传统文化影响了室内设计:设计从来就不是可以任意作为纯个人行为。从媒介、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的显性传统到对设计认识的文化心态、思维方式、审美观点等隐性传统,都影响着每一位室内设计师,即使是任何一个宣称“反传统”设计师都不可能完全的抛弃传统,不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室内设计无时无处不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三、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室内设计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设计思想对中国当代室内设计中有着方方面面的影响及应用,其中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朴素平淡、自然真实、返璞归真,以质为美的简约的审美思想和审美情趣为重。重朴素、简洁之美,反对奢华和铺装堆砌,注重事物的本质之美,重视设计实用功能,强调实用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反对为了形式而形式。这一思想对当代室内设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与当代流行的简约室内风格思想遥相呼应,是简约主义在中国的现代设计中得以迅速流行的重要思想基础。

四、结语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室内设计中的民族文化传统与现代文化并不是孤立和对立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互动的过程。当前,几乎所有的设计师都看重于中国设计与国际的接轨,都在重视中国设计的国际化趋势,而忽视了其本土化的特征。每一个民族都有一个总体文化特征,这一特征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一个民族总体文化相貌特征的体现。就是因为这一特点,使世界各民族文化呈现出如此的多姿多彩。21世纪的今天,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表现出越来越多的融合和包容。中国当代设计,作为整个世界设计领域越来越强大的一支力量,应当更清楚的认识到本土化的重要性。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室内设计也将得到迅猛发展,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影响是始终存在的,不管是在现今还是在将来,中国传统文化将始终伴随着其不断发展,为室内设计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促进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传统文化的趋势范文6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文化交往;茶文化

1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逐渐走向世界。一方面,以孔子学院、中外文化年等形式为基础的沟通渠道进一步完善,中国文化交往进入空前发展时期。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国家知道中国文化,而中国文化的传播途径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这为中国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提供了重要基础。另一方面,中国自身经济发展迅速,政治文化等各项生活要素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们愿意了解中国文化。

2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背景与方向分析

教育是育人的过程,也是文化传播与知识掌握的重要阶段。以往在接触世界教育时,更多的了解到的是以英语文化为核心欧美发达地区文化,中国的汉语文化事实上缺乏一定的影响力,属于东亚地区的区域性语言。在以往,对汉语这门语言来说,无论是其传播地区,还是掌握人群,实际上都较为有限。教育是一种以文化为核心的意识影响,了解文化的前提和基础是语言,无论是听,还是看,都需要用语言做保障。同时随着语言交往范围的逐渐扩大和语言体系化的不断成熟,文化的魅力和认同感也进一步明显。事实上,文化在传播过程中,语言是保障,但经济沟通才是重点。只有国家强大了,发展了,才会有地区和国家愿意去了解你的文化。如果你自身经济发展落后,基本没有对外沟通和交往,那么文化交往基本上就没有开展的土壤和先天要素。正是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提高,经济实力进一步加强,社会发展不断成熟,使得中国的吸引力逐渐增强。在这一背景下,汉语作为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纽带,作用更加明显。随着我国文化建设不断完善,如今对外沟通、文化交往已经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考量。我国逐渐完善对外文化交往的渠道和途径,无论是文化年建设,还是向全球多个国家开设孔子学院,加大留学生选派及交往人数,完善留学服务政策,丰富对外汉语人才培养等等,都是国家针对汉语教育发展趋势所作出的重要举措。从其发展方向来看,在未来,汉语教育的国际化、复合化程度将进一步明显。而这一过程也将是让世界各地区了解和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过程。同样正是汉语国际教育日益成熟,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更有保障和基础。这就为我们丰富普及中国茶文化的相关知识内容、完善茶文化研究体系提供了重要帮助。

3以茶文化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可行性———基于二者融合点分析

茶文化并不是一种独立于传统文化的文化元素,其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中对做人、处事的相关要求和规范,对人们掌握道德、礼仪规范的客观约束等等,实际上都在茶文化中有所涉及。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其落脚点只能是文化内容的宣贯与传播,通过充分发挥汉语的工具性指导作用,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而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时,选择以茶文化为切入点,实际上是可行。

3.1文化缩影———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是人类活动的集中反映,也是一个地区几千年传承发展的宝贵继承。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也是唯一一个文化传承未出现断层的国家和地区。在今天,随着文化传播形式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要想将我国传统文化有效、体系化的成功推出,需要我们选择有效的切入点进行推广和宣传。而在这一背景下,茶文化就可以充分代表中国传统文化被有效传播。究其实质,则是因为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茶文化是几千年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也是对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过程中,必须要了解的内容。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成熟发展,如今通过茶文化,就能从客观上清楚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整体内容。

3.2核心涵盖———茶文化有效融入了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之所以说茶文化可以代表传统文化进行传播,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和要点都在茶文化中得到一一体现。我国是礼仪大国,传统文化中,所提倡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我国是礼仪典范,无论是客人,还是亲属,以及各种事物的处理规范都做了相应的要求。这就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传统文化所提倡的谦让、静心,也在茶文化中被良好继承和成熟应用。同时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对个人的要求与约束,包括个人性格、喜好、正确的处事方式,如何做人与做事等等,这些都在茶文化中有具体的体现。茶文化所倡导的生活理念与我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理念,从本质上看是一致的。正是茶文化对传统文化的核心涵盖,恰恰说明了因为茶文化融入了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因此通过推广茶文化,可以很好阐述中国传统文化。

3.3实质一致———两者都是中国文明的集中反映

实质一致,是评判两个内容是否一样的重要标准。对于茶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来说,茶文化能否代替传统文化,其依据和前提就是两者的实质与根本是否一致。在文化交往高度开放的今天,想要向全世界推广传统文化,就必须选择能够集中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集大成之反映,也是能够代表中国精髓的重要元素。而茶文化也是如此,茶文化是我国几千年文明的重要集合,是不断发展的中国文化的见证。正是二者都是中国文明的集中反映,才使得在文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可以以茶文化为传播的接入点。通过充分融入汉语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和背景,在传播茶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发展。

4结合汉语国际教育背景有效实施茶文化研究的思路分析

文化是其他地区和人们了解该地区风俗、风情面貌的基础,也是展示一个地区形象的窗口。通过文化展现,能让人们对该地区形成相应的直观了解。如今,随着汉语国际教育发展不断成熟,传播茶文化,推广传统文化的机遇日趋完善,这也使得我们需要充分结合时展的客观变化,调整传播形式,丰富茶文化研究思路。通过变革茶文化的认知方式、认知思维,从而实现对茶文化的深度研究。

4.1以更加开放的思维———构建茶文化传播的新高度

所谓开放的思维,实质上讲的就是任何文化都是可以相互融合、互相贯通的。要打破传统的旧观念和封闭思维。我们必须清楚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文化之间的隔阂与界限逐渐模糊,文化的融合与互通可能逐渐明显。所谓开放的思维,实际上是一种理论认知基础和前提,也是处理茶文化传播的基本思维。随着汉语国际教育日益成熟,如今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核心,对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念也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这是时展的必然要求。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实质,想要达到茶文化传播的新高度,就必须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思维来看待这一文化传播与沟通过程,实现文化的融合发展,通过汉语国际教育这一渠道,为茶文化的“国际化”打下坚定基础。

4.2以中外结合的方法———构建茶文化研究的新渠道

事实上,中国的茶叶很早以前就已经先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个地区,曾经一度,茶叶是我国重要的出口产品,为我国贸易顺差做出了重要贡献,而随着茶叶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事实上,在国外,也形成了相应的茶文化,而这也应该属于茶文化的一部分。此外,如今孔子学院这一汉语教学渠道的出现,使得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可以在本国家、本地区了解中国文化。而人们在接触中国茶文化的同时,也必然会形成相应的理论认知和体系化感受。而这些认知也属于研究茶文化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因此在研究茶文化时,必须融入这一新渠道,通过将中外研究思路相结合,实现对茶文化研究渠道的有效延展。

4.3以互动、沟通的形式———构建茶文化研究交往的新思维

任何文化都不是单纯的讲解,却不接受反馈的过程。讲解与反馈,互动、沟通才是文化交往、沟通发展的重要桥梁。一直以来,我们在进行文化传播时,由于语言沟通存在一定障碍和困难,使得整个交往过程并不彻底,但随着文化沟通进程不断加快,想要发展自身文化,加深文化研究理解,就必须重视其他人和地区对该文化的理解和认知,通过文化沟通的不断深化,实现茶文化研究的升华与发展。

4.4以长远、前瞻的战略思维———构建茶文化推广的新格局

茶文化的研究与推广要充分结合汉语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和特点,通过充分融合,实现茶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而想要做好茶文化的推广与发展,就需要我们树立长远发展思维,超前布局。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使得我们在进行文化继承和推广发展过程中,必须以“超前量”的思维来对外自身发展。只有超前布局、提前谋划,才能为茶文化成功推广奠定坚实基础。而梳理长远前瞻的战略思维,也是在文化沟通交往程度不断提升的基础上所作出的客观要求。而这正是时展的必然所在。

5结语

随着文化沟通与交往形式的不断发展与变化,我们可以充分认识到当前已经进入国际化文化沟通、交流时代,而汉语的国际教育也成为趋势和方向。在这一大的背景下,如何进行茶文化的传播,就需要我们在对茶文化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结合汉语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潮流,实现其传播与推广。而深度研究茶文化,也需要对国外茶文化的内容进行了解。正是语言沟通障碍的有效解决,实现了茶文化交往的创新与发展,成功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革新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林海.汉语国际教育与茶文化传播[J].传播科学,2012,8(15):36-39

[2]范存智.全球化时代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思路[J].文化论坛,2013,4(7):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