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作品的时代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艺术作品的时代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艺术作品的时代性

艺术作品的时代性范文1

关键词:声乐艺术;实践;表演技巧

1在声乐艺术实践中表演技巧的要求

1.1真实

真实指的是声乐艺术表演的时候,演唱者需要正确地掌握与理解原作品,这样才可以很好地表现出演唱者的体会与理解分析水平,彰显表演者的较高艺术素养。在进行声乐表演练习时,演员必须揣摩并表现出丰富的情感,熟练掌握声乐作品的词曲与作者的思维。进行声乐艺术实践的时候,艺术作品里语调的起伏、语气的急缓、旋律的高低、举止的多样化均可以表现出来。如果可以完成合适的布局、精妙的词曲、有效结合肢体动作等内容,这非常有利于演唱者表演。

1.2想象力

在声乐艺术实践过程中对表演技巧进行艺术分析,会受到作曲家创作作品时心理状态的影响,还有创作者或者表演者的思维与感情,要进行有效的融合才可以真正理解表演技巧。声乐艺术实践的时候,需要表演者通过熟练的表演技巧来完成艺术想象。因而声乐演员的想象力十分重要,在表演中往往需要演员充分发挥想象力,将其想象中的情感更好地融入表演,从而进一步升华的丰富表演内容。演唱者通过充分的艺术想象,结合实践,把自身想象与艺术表演相互融合,真正表达出作家所需要的情感,向观众传达出作品的情感及内涵,达到完美的演出效果。

1.3时代性

声乐表演的技巧具有时代性特征,在一部分声乐艺术家看来,著名的艺术作品是可以跨越时间的,不过作品的演出方式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生改变。声乐艺术能够重现历史和时代性,对表演技巧进行研究的时候历史和时代性都很重要。其中包含非常精巧的内部构造,还有很多声部配合,比如在莫扎特的时代,声乐艺术构造比较注重其连续性及逻辑性,而舒伯特的时代就比较重视自由创造,提倡在声乐表演中加入更丰富的情感。在时代的发展与更替中,声乐作品的表演方式和技巧也有极大的变化。对声乐作品与表演技巧做出时代性研究的时候,必须重视历史,把新的活力加入历史作品中,在作品里找到美的感受,与时代精神有效融合来促进艺术作品的进一步升华,进一步迎合时代需要,赋予声乐作品更具时代性的内涵,从而激发声乐表演者的艺术创造力与表达力。

2声乐艺术实践中表演技巧的培养策略

2.1注重自身情感的应用

声乐艺术表演者应将自己体会到的复杂人物情感融入作品中,也就是说表演者在演出时,要做到准确丰富的情感表达。这种情感并不是生搬硬套的,关系到表演时的情感体验传递。通常表演艺术者在表演时,都会有或大或小的心理压力,要弱化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设身处地地体会人物感情,才能将自己代入角色,并实现作品所需要的情感表达。作为一名合格的声乐表演者,首先,要熟练掌握地演唱技巧,大部分的表演者在舞台上进行表演的时候,都会有很大的压力,这种情况下,他们经常就会忽略情感的展现。这个问题如果想要解决,就需要表演者在训练的时候下苦功,尽可能熟练地掌握演唱技巧。在进行声乐艺术表演的时候,表演者必须要灵活掌握表演技巧,在表演技巧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将更多的情感表达出来,表演者的演唱不仅需要唱功,也需要情感,这对于演唱者的考验是非常大的。其次,声乐作品是有灵魂的,表演者要深入了解作品,才能将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准确掌握作者创作时的想法,结合自身体验,将个人情感融入演唱中去,促进作曲家、表演者与听众三方之间的情感交流。表演者要以原声乐作为重要基础,通过表演将自己的真实情感与作品作者之间的思想完美结合在一起,在声乐作品的表达中,通常遵循时代性的原则。无论是哪一个时代的声乐作品,都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演奏者在表演过程中,可以结合作品自身的时代背景进行演绎,加深对作品创作者的理解,传递出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因此在声乐表演中,表演者需要与作品本身进行完美的融合。

2.2注重表演者角色的变换

在声乐艺术的实践过程中,需要表演者进行角色的转化,一般来说在戏剧或者影视方面,表演者所承担的角色是固定不变的,每一个表演者都有符合自己的定位和角色,但是在声乐作品中,并不是这样的,有的表演者一个人需要扮演多个角色,角色的分配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变动性,角色与角色之间具有较强的兼容性[1~3]。在声乐表演中,声乐艺术作品开始之前,前奏中出现的表演者与他自身扮演的角色并不完全相同,前者主要是一个登台之初的演员,而后者则需要演员抛开自己表演的环境,将自身充分融入艺术作品角色中来进行演绎,不管是演唱者还是演奏者,表演效果都必须借助于表演者的情感抒发,使得声乐艺术作品塑造的角色与表演者的神情动作保持一致。

2.3注重表演中手势动作的培养

声乐艺术实践中,表演者不仅可以充分展示高湛的声音控制与技巧,还可以运用各种肢体语言为表演增色。如手势动作等肢体语言由于没有声带、口齿等传统语言器官的参与,又被看作一种外部语言。而在声乐表演中,外部语言是指演员利用四肢、整个身体等做出的能向观众传达某种情绪与意思表达的动作。在声乐表演中,由于舞台上聚集在演员身上的光束,观众即使坐在台下,也可以充分看到表演者的肢体动作及表情。因而,演员的表演应该是由内而外遍及全身的,手部动作等肢体语言的编排与练习也就极为重要。只有表演者的肢体语言与背景音乐、声乐表演和谐统一、相互协调,才能得到更好的舞台效果,才能保证艺术作品情感的有效传达,才能使观众获得更好的观赏体验。反之,若演员不做手势动作或者肢体僵硬缺乏美感,不仅无法起到加强表演情绪的作用,还可能会影响演出的实际效果。在一场声乐演出中,演员可以使用多种类型的手势来为声乐表演锦上添花。其中,表演者较常使用的手势动作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指示性手势,目的是向观众表示方向与指令,或者指明位置;情绪性手势,是表演者传递并加强喜怒哀乐等情绪的辅动作;象征性手势,是为了深化情感表达,借助有力的手部动作体现出演员的激烈感情;模仿性手势,是指表演者通过模仿某种物体,借以向观众表达其意思的手势。

2.4注重面部表情的培养

声乐艺术的表演技巧包括肢体语言的培养、面部表情的把握和控制,这些都是演出中不可或缺的表演元素,对表演的整体效果与情感传达具有重要作用[4~6]。在声乐艺术作品的培养过程中,除了表演者需要较大幅度的肢体动作以外,面部表情的管理和应用也是表演者必须具备的技能,表演者可以通过微妙的面部表情,传递出肢体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情感,增强整个声乐作品的感染力。表演者可以利用面部表情的变化来表现人物心理的变化以及各种情绪的有效表达,以此更好地传递出作品本身需要表达的情感,达到更好的表演效果。在实际的声乐艺术作品的演绎过程中,如果手势动作难以表达出人物的心理变化,可能面部表情更加有助于情感的传递,比如一个皱眉的表情,就可以传递出人物心情苦闷的特点,挑眉的面部表情可以传递出人物放浪不羁的性格特点,因此在实际的声乐表演过程中,表演者要更加注重面部的表情管理,让艺术的表达更加生动鲜活。

3结束语

在声乐表演过程中,我们要牢牢把握艺术表演的三“性”,即时代性、丰富性、真实性。声乐艺术的演出过程也是演员表演实力的检验过程,在实际的表演过程中,表演者要将面部表情、肢体动作、情感表达融为一体,针对不同的声乐作品,要准确地把握不同类型的声乐作品的特征,在表演过程中做到收放自如,此外,每一个声乐艺术作品的实践者都应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弥补自己在表演方面的一些不足,要把声乐艺术作品表达得更加完美,如此一来,学习者就会更加注重磨炼自身表演技巧,也为更多优秀声乐艺术作品的诞生提供了基础条件及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1]庞忠海,王茜.声乐艺术实践中表演技巧的艺术探究[J].黄河之声,2018(2).

[2]张智群.声乐艺术实践中表演技巧的培养分析[J].戏剧之家,2017(22):79.

[3]秦北涛.声乐艺术实践中表演技巧的培养分析[J].当代音乐,2017(4):42~44.

艺术作品的时代性范文2

关键词:舞蹈作品;分析;舞蹈创作

0 引言

舞蹈是凭借人体动作抒感的一门表演艺术,同时作为人类最早创造的无声的符号语言系统,它承担着两种史前艺术功用,简单地说即是符号学家口中的两种符号:理智符号及情感符号。而在史前生活中,人们往往利用舞蹈来进行传达、叙事、表意以及自我表现。同时还通过舞蹈与自然界、神灵进行沟通。舞蹈表达了人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形态下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自我展示了对自然界的发现以及超越的意义,同时,人们又通过舞蹈表达了所获取的某种物质或精神利益。

1 舞蹈作品分析

1.1 《敦煌彩塑》

如同舞蹈作品《敦煌彩塑》一样,富于精神的舞蹈作品,不仅能够催人奋进、积极向上,还能够鼓舞人们的斗志。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从敦煌石窟中取材,对一群少女舞蹈的形象进行塑造来代替对英雄任务的直接歌颂以及对某种崇高品质的特别赞美。表现过程中,并没有从表面上体现其中的深意,而是紧紧抓住了女性恬静、委婉、端庄、温柔的特质,刻画出了令观众映像深刻的动人活泼的东方少女群像。这一舞蹈作品的作者是基于两个层面的目的来进行创作的,一方面通过对女性独特魅力的展示,而更深层次的目的则是通过舞蹈造型、动作、姿态同舞蹈意境的有效融合,以及舞美灯光氛围的营造,来反映艺术造型的精美以及祖国文化的灿烂,从而进一步激发观众的爱国情怀和爱国意识。

1.2 《春蚕》

而另外一部优秀舞蹈作品《春蚕》的创作题材则是来源于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使干”的名句,着重体现了春蚕、蜡炬的献身精神。编导为了更好地塑造及体现春蚕的心灵美和造福人类的品格,设计了一片硕大透明的桑叶,充满曲线美的“春蚕”则密布在桑叶的背后。而演员们通过优美的双臂动作和手中缥缈的纱巾,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春蚕吐丝作茧自缚的过程以及“丝方尽,情不断”的意境。在给观众表达出以春蚕丝尽至死无憾的深刻思想内蕴的同时,实际歌颂了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1.3 《浪里人》

《浪里人》的创作来源则是作者通过长期对渔民劳动生活如织网、拉网、撑篷、摇橹的仔细观察,掌握了渔民两腿分开站立,走路步伐沉稳有力等特点,突现出渔民勇敢、豪爽、憨厚、直率等性格特征所创作的优秀舞蹈作品。通过对这些素材进行典型化的表现,作者创造出了生动丰满的舞蹈形象。由此可见创作舞蹈不仅需要娴熟地运用人体动作,还要通过其他艺术手段,来更加丰富地呈现出作品所要表达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以及主题精神。

2 舞蹈创作注意要点

2.1 从生活中学习并创造

优秀的艺术创作都来源于生活,经典的舞蹈作品及舞蹈形象同样如此。要创作出真正打动人心的舞蹈作品,那么创作者就必须要善于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细节,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并切身体验生活所带给人们精神的力量,这样才能在理解、熟悉生活素材的前提下,筛选出典型的、具备象征意义的“材料”,进而创作出成功的舞蹈作品。

2.2 深入群众的重要性

舞蹈的发展离不开群众的认可,群众既是舞蹈作品的观众,也是优秀舞蹈作品的体现。正是长期以来对市民阶级和工农群众的依赖,舞蹈才能取得今天的大好局面。但需要指出的是,对群众的一味迎合并不能真正地体现出群众性,而舞蹈作品真正的群众性在于通过作品自身质量的提高来指引群众的审美观。

2.3 富于精神地创作舞蹈

所有优秀的艺术作品都具有时代性,时代既是孕育优秀艺术作品的温床,也是艺术作品需要展现的重要依托。因此,如果跟不上时代的主旋律,那么艺术作品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而大量民族民间舞蹈得以传承到今日,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们在顺应人民大众一贯变化的审美追求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引入时代的元素及符号,从而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价值。而完美表现出的主题能够紧紧抓住人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不断提高理想化的作品形式,也造就了无数的经典舞蹈作品。因此,文艺工作者应该用大量蕴含着民族崇高精神品格的艺术作品去感染人,鼓舞激励人,从而达到弘扬民族文化这一目标,进而使得全民族的文化水平和精神素质得以提高。

3 结语

对舞蹈作品进行科学、积极的分析有利于推动和升华舞蹈的创作。此外还能有效地开拓和发展创作者的创作思想,同时也能提高舞蹈创作者与表演者的素质。在对优秀舞蹈作品进行赏析和理解的过程中,需要深入完全地感受舞蹈的气韵与美感,然后再经过学习思考,反复提炼、领悟、探究并升华舞蹈的表现技法,从而为舞蹈创作汲取丰富的营养。这样能很好地培养舞蹈创作者的艺术构思与表现能力。那么创作出的舞蹈作品也更具时代性和艺术感染力。

参考文献:

[1]姜涛.舞蹈文化及舞蹈创作之我见[J].改革与开放,2009(10).

艺术作品的时代性范文3

1中国写意画与西方写意油画的技法的比较

1.1中国写意画的与西方写意油画的造型特点

在中国的传统绘画里面,写意画的意向造型,就是根据客观的事物进行作画,但是作画又和真实的事物有所区别,这就是中国写意画的最为主要的特点。写意画的主要特点就是在似与不似之间。通过比较中国和西方的写意画,我们会发现,在西方的写意画中,首先是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主要是认识和理解真实事物上,然后进行客观性的表达,我们就称为写实性油画。然而另一种就是抽象性的油画创作了,所谓的抽象性的油画就是指的是完全抛弃自然中的客体,然后主观进行表达。在西方的写意画,就是指的是在这两者之间的创作,写意油画既没有写实油画中过于追求客观性,同时也没有抽象油画中完全的抛弃对自然的认识而限于主观表达。

1.2中国写意画技法的特点

在中国,写意画作家在进行写意画创作的时候,很是讲究意、力、韵、趣的用笔。所谓的意就是指的要有一个意境,这样就能在脑海里面很快的就能想象出图像的大体的样子,然后在用笔的时候是根据意向进行用笔。这样画家就能根据心里想象的东西,然后运用腕劲,然后在根据自己当时的情感,进行作画,这样就能因意成像。这样作家就能深深打动人心,这样就是因为作家在作画的时候将自己的感情深深的融入到激情和易趣。笔力就是指的是作家的力度感,这个是形式美感的最为重要的原因,这个能使作品拥有力量感还有厚重感。所谓的笔韵就是指的是韵味和韵律,在创作画的时候,韵味就是指的是通过用笔的一些过程,能让作画表象出轻重、虚实等变化。这样就会使画能够表现出统一和协调,这样就能犹如音乐一样,有一个基调。所谓韵律就是指的是在用笔的时候要能有运动感和节奏感,这样画就能表现出生动性。在用笔的时候还要讲究笔趣,这样主要表现在意趣和天然趣味。在用笔有趣味,才能使观察者能够赏心悦目,获得美感,这样中国写意画的特点就能够说明出来。

1.3西方写意油画技法的特点

在西方的写意画中,画家们往往是根据自己在物象的神韵和瞬韵的动态,往往就是抓住了事物的一个瞬间,这样再根据自己的想象出来进行处理绘画。画家在画的时候是写出了自己的感受。这样写意油画能够画面清晰,对物体进行写作的时候能够造型简洁,生动自然。这样画面就会浑然一体,一气呵成。写意油画的特点就是一幅作品能够一次画完,这样能够一次性的表现出作者的意图。在画的创作中,一幅画可以使画面需要写意油画同时还能够很好的表现出创作画家当时的创作心里。同时还有创作者在对对象与光源色彩之间的微妙变化和立体与时空关系。这样画家就能在情感上也能表露出自己当时的情感,在画面的流露出自己的主观意见和情感,同时情感是一种自己的表现,这样画面中的各式各样的线条和用笔就会将画面进行样式和色彩等方式的变化都能够表达出来。

2写意油画出现的意义

2.1艺术的时代性

在当时的艺术,有可能现在看来就是不可思议的,这样艺术是有时代性的。在当时的创作过程中,艺术是可以很好的表现出当时的风土人情,这样就要求现在的画家或者是艺术评论家在评论的时候,要根据当时的风土人情,根据当时的所在的环境进行评价或者创作。这样艺术的时代性才能表现出创作者的心情还有时代性。艺术家能够根据他们当时的心情和经历进行创作出符合当时世代的美术作品,样就能表现出当时代的情况。在西方的绘画史上,写意油画就是一种很好的时代性的表现方式,在整个欧洲的油画发展过程中,绘画是一种社会的历史世代性,有的时候是不能和当时的经济基础所同步或者平行的,有可能绘画是一种脱离当时所处的经济世代的关系。在不同的绘画创作过程中,绘画是能够反应出当时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各式各样的艺术流派之间的发展,画家都想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强调画家的个性和主观意识,然后最大程度的表现自己的艺术形象,这样从根本上否定绘画艺术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辩证关系,否定绘画艺术同本民族的艺术传统和人民群众的欣赏习惯的关系。

2.2艺术家个性的表现

在绘画的过程中,人不是天生的创作加,艺术家也不是脱离他们当时所在的社会而超然的存在,同时进行超然的艺术创作。这样就说明了艺术家是生活在当下,是对当下自己的表现。同时作为艺术家,他们的生活内容、生活上的思想情感、文化的氛围还有审美的情趣都会受到他们生活的各种各样的环境的影响。艺术家就是为社会服务的,艺术作品就是艺术家对社会的直接或者间接的反应,是艺术家在对社会各种现象的认识的过程。由于每个艺术家的生活方式还有生活内容上的不一样,艺术作品就呈现出来了不一样的艺术个性,在家庭里面,艺术家是生活中的一个部分,他们会对艺术家的初步的认识是比较深刻的,影响也是最为大的,这样艺术家的创作就会深深的受到当时代额环境的影响。在艺术家从家庭向社会的转变过程中,他们的创作过程就会受到当时所在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影响,艺术家创作也与现在所处的环境进行创作。艺术家在实践中所获得的经验,创作的灵感和冲动等等都各不相同,因此,对社会生活在艺术作品中的反映也千变万花。

艺术作品的时代性范文4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美术;美术鉴赏教学;教学方法

当前新课改对高中美术课程所提出的课程理念是“拓展美术视野”“满足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要“讲究学习方法和过程,以培养学习能力”等。而基于这一教学理念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应该怎样实现新的发展与创新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发现现行的美术鉴赏课程大多只注重课本知识的讲解,而且讲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大多占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听讲,以至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率也大打折扣。因为,笔者认为新课改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应该从培养学生自主欣赏的能力出发,有效拓展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发掘美术鉴赏课的真正价值。

一、精选教学内容,从中西方文化经典中汲取教学精华

为了保障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美术鉴赏课上所教的内容能够充分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该结合教材和丰富的网络资源、教学设备以及教具等,向学生展示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的选择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能够符合当代文化环境下青少年的审美标准,能够彰显出强烈的时代气息。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审美文化就给当代青少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开展美术鉴赏课时,教师完全可以从中国的美术作品入手,引导学生结合书法的艺术来领悟中国画中关于线条的力度、美感和格调等的鉴赏。教师也可以结合诗歌中的“意境”来引导学生体验传统绘画作品的“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的艺术特征。通过实施多样化的鉴赏手段,能够给学生带来生动形象的审美体验。

同时,教师也不能忽视西方文化中的经典艺术作品。鉴于西方美术本身是一个较为庞大、复杂的艺术体系,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西方艺术作品时,不必过分贪求数量的广而杂,也不必过度追求形式的花哨和视觉效果的强烈冲击;而是应该精选富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向学生提供作品创作背景和创作者的基本信息,鼓励学生调动自己的审美经验对这些作品进行鉴赏。以人美版高一第6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的教学设计为例,教师可以出示罗丹的《欧米艾尔》和《行走的人》等作品,让学生阐述各自对这些作品的心灵体验和审美震撼,并用自己的话总结这些作品代表着一种怎样的美感?由此引入教学课题,漂亮、好看一定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这种区别于传统审美艺术的教学内容,必定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对审美标准的看法。

二、创新教学手段,利用网络平台推动师生间的交流互动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不断普及,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课程资源也逐渐变得丰富起来,教学方式也从传统的黑板板书改为课件展示,而以互联网为支撑的网络空间更是给师生提供了多样化的交流平台,让师生之间能够自由分享美术鉴赏方面的观点和看法等。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学生平时难以接触和欣赏的艺术作品,对课本中有限的教学资源进行补充和拓展等。教师也可以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中的音频和视频功能,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艺术情境,让学生在更快地步入艺术世界中,并且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欣赏艺术作品。此外,教师也可以在学校建立的网络交流平台上,和学生一起分享美术鉴赏的相关文章、视频资料等,让学生离开课堂之后也能和教师保持鉴赏学习上的密切交流。

以人美版高一全册第8课《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为例,本课是一堂美术鉴赏的理论概说课程,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美术作品的时代性和地域性以及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不同角度等。在设计课堂导入环节时,教师可以在课件上出示中国古代画家马远和夏圭的作品,让学生充当临时的艺术评论家对他们的作品进行艺术判断,并且将明代皇帝的观点和学生的看法进行对比,以此说明美术鉴赏的角度存在差异性。

又如,在讲到“美术作品的时代性和地域性”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又可以创设一个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想象自己正身处七八十年代,进而深入理解罗中立的《父亲》所创作的意蕴内涵,明白这幅油画的真正艺术价值。在课程结束之前,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开放性的探究作业,让学生选取一幅比较具有年代感的艺术作品,从不同角度对作品展开鉴赏,并且将自己的鉴赏语言发表在师生交流的平台上,和大家共同分享。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的高中美术鉴赏课程要想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就应该从教师的角度精选教学内容,充分挖掘中西方文化中的经典艺术作品,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也要求教师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调动学生在鉴赏课堂的参与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艺术鉴赏的观点和看法等。

参考文献:

艺术作品的时代性范文5

关键词:舞蹈 创作 探讨

舞蹈的本质是,它的创作题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群众,它的本质已决定了它的群众性,它是人民大众共同的艺术;因此舞蹈艺术创作,有它的共性,人们易于学习创作,人们只要学会基本的舞蹈创作方法和掌握正确的创作途径,把握舞蹈艺术创作的各种表现手段,不断的进行实践,改善,那么舞蹈精品就会从我们的手中产生。实践才是最重要的途径。

我们要想创作出符合群众审美观念的舞蹈精品,那我们就要有正确的舞蹈艺术创作途径。个人不仅要有专业的艺术文化修养,还要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入手,强化自己的艺术水平。

(一)体验生活,认知生活,熟悉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很多舞蹈作品都是从生活中取材。舞蹈编辑者必须要热爱生活,并且能够细心的观察生活,才能够积累一些素材,并筛选那些能够运用到舞蹈中素材,结合自身的感受融入到舞蹈中去,这样的舞蹈才是能打动人的成功作品。

艺术作品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并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出来,艺术源自生活,但艺术美和生活美是两个层次的,艺术美更加的纯粹凝练,因为它是从生活美概括而来。舞蹈艺术作家要想创作出舞蹈精品,就要对生活中各种美好的事物进行挖掘概括,将物品的美好一面进行提炼升华,就好比蜜蜂吸取花蜜一样,将生活中各种美好的营养,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进行高度额概括,最后通过舞蹈这种大众的表现形式,给观众一种美好的艺术熏陶。

(二)舞蹈作品要歌颂崇高品格,富于时代精神。

所有的舞蹈作品都有时代性,都能反映出所处时代的特征,不然创作出来的舞蹈就不能引起共鸣。而我国的民间舞蹈能够长期的流传于世,也正是因为它能符合大众的审美要求,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很多优秀的舞蹈作品,正是由于它们表现出来了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给人们以希望,并且弘扬了民族文化。任何一件艺术作品的诞生,都是和它所处的那个时代是息息相关的,跟不上时展的艺术作品是没有任何生命力可言的,就没有它的生存价值,因为它不符合时代群众的审美观念。现阶段来看,舞蹈要不断的得以发展传承,那它们在历史长河中就要不断的适应人民群众审美需求,只有舞蹈本身的品质得到群众的认可,才可以继续生存。许多的舞蹈精品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它们所表现的主题,抓住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并在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上不断的进行优化,使之能够满足人们心中理想化的追求,使它蕴含着民族开拓进取、不畏艰险、创新踏实等众多高贵品质精神。从而潜移默化的提高全民族的文化修养和精神生活。

综上所述,舞蹈作品的品格必须是崇高的,不管它是通过什么样的主题和表现手法去创作。不管它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和角度去反映生活,但它最终都能给人们一种启迪,一种享受,一种熏陶,只要舞蹈达到这些要求,那它们就是符合时代的要求,能够更好的为群众服务。

(三)熟悉积累专业素材,全面提高专业修养。

1、多看多学舞蹈语汇。

舞蹈语汇(动作)的丰富只能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只有舞蹈语汇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在创作舞蹈作品时,素材才会素手拈来。舞蹈动作要不断的实践练习,才能找出它们演变的规律,再根据它们的规律对舞蹈动作进行优化发展。另外,在闲暇时间,要多去关注人民群众的劳作生活,或许,我们针对他们的劳作等其他动作进行分析,能够得到一种动作规律,再进行提炼美化,使之成为舞蹈精品。

2、对各艺术门类的综合学习。

众所周知,舞蹈艺术创作对人体动作要求是很高的,所以,舞蹈作家不仅要能够协调控制人体动作,还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为作品表演添砖加瓦,给予人民群众一种艺术熏陶。

(1)首先,舞蹈作家要对各种风格的音乐有很强认知。只有熟悉每种音乐的韵律,节奏,情感等元素,在舞蹈创作中,才能够利用音乐,让其成为舞蹈创作推波助澜的辅助元素。

(2)要对构图、画面的基本知识进行学习。

舞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构图和画面,二者都非常的重要,在舞蹈创作中,一个好的构图能让这个舞蹈显得更加的生动,群众的体验更加的丰富深刻。死板,墨守陈规,毫无创新的构图会让人民群众感到审美疲劳,毫无艺术价值;

(3)了解灯光、服饰的综合运用

一个舞蹈作品要想深入人心,舞蹈灯光的配合是不可缺少的,灯光对舞蹈氛围不断的进行浓烈的渲染,将群众带到本次舞蹈所要表达的意境当中。

舞蹈服装是由设计师来完成的,但是舞蹈作家要针对舞蹈服装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和见解,只有这样才能告知设计师设计出符合本次舞蹈作品风格的服装,给舞蹈表演起到渲染的效果;这个要求一般要考虑两点:其一是所设计的服装要符合舞蹈的风格,让观众看到服装就能知晓本次的舞蹈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其二是所设计的服装要能够符合舞蹈意境当中任务的身份和特征。此外,服装设计要充分考虑人的表演艺术,好的服装,可以给予群众明朗的任务形象,可以得到不可思议的表演效果。

艺术作品的时代性范文6

“地域性”的基本概括及其形成原因

1.地域性的基本概括

通常来说,在同一种“地域”之内会很容易形成一个具有相对比较稳定和统一性特征的“文化群体”。在这种“文化群体”当中又再次受到人文环境因素以及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之后,“美术”便随之产生了一定的比较类似的“地域相似性”特征,也由此形成了比较类似的风格,而对于这种风格来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及稳定性的特征。著名的法国人――布歇,曾经说过:“风格即是人”,而从艺术社会学的相关角度来说,“风格不仅仅指的是人,同样也指的是一个社会”。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属于自己的风格特征,则显得自身的艺术品位底下。因此在水彩画家所绘画的每一幅作品当中,应该体现出其应该具有的“独特性特征、不可重复性以及唯一性”等新的美学秩序。

2.“地域性”的形成原因

歌德曾经说过:“不管你们的心灵或者是头脑有多么的宽广,都应当将你们的那些具有时代性的心想感情装满。”如果你们被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或者是现实的生活基础所抛弃,你们的艺术作品则都会显得尤其的空泛无味,不能够是欣赏着感到震撼和惊讶。

石涛也曾经提过“笔墨应当追随时代”。记载在中外美术史当中的一些具有非凡成就的艺术家,其作品则都是主要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因此所创作出来的作品往往与生活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由此可以看出“时代性”的特征对于“地域性”的形成和发展走向起到一定的内在关系。

而对于“地理”特征来说,则是形成“地域性”特征的外在原因。这里我们所说的地理特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环境;②文化。顾名思义,其中的环境则指的是气候特征以及地理区域特点,而文化则是指的是民族中所存在的文化和本土文化。

具相关统计数据得出,人在特定的环境当中会产生某种本能的心理倾向以及心理特征。因此在一定的特定环境当中,其特定环境不仅仅成为了我们生活的基础特征,同时也能够成为我们对上层建筑当中所存在的文化艺术进行进本的物质文化分析。而在不同的地域当中,文化以及人情风貌也会有所不同,因此不同的地域文化就会形成当地所具有的独特的性格、精神、气质以及文化等固有的审美观念。

不同地域当中“水彩画”的起源及其发展

在不同的地域当中,所存在的文化与时展的趋势都会产生某种具有独特性的精神风貌、精神状态、艺术形式以及艺术作品。“水彩画”因其所需要的时代及其地域性的应用发展而产生,然后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壮大起来。

“十八世纪以前,在欧洲的水彩画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这种绘画模式,二十通过毛笔或者是钢笔进行绘画,然后用淡彩进行渲染而形成的绘画作品。指导后来才慢慢开始用色彩进行直接的描绘。”

而是的水彩画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画种”则主要是由于英国的水彩画家不断的努力而完成的结果。在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的中期,英国的水彩画逐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十八世纪则是英国的风景画逐渐建立的世纪,同时也是水彩画进行建立的世纪,知道十八世纪的中期,英国工业革命的时候,“水彩画”从此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二十世纪的时候,印象主义逐渐传入英国,同时也将英国的水彩艺术逐渐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而在美国,二十世纪则开始了“水彩画王国”。在这个时候,水彩画成为了美国最受欢迎的一种画种。美国的著名艺术家斯蒂芬・奎曾经说过:“在以前的任何一个时期,画协、画家以及水彩画都没有如今这么多,整个绘画领域都显得膨胀起来。”其中“美国水彩画会”作为美国最有权威性的也是最大的水彩绘画组织,其建立于1866年,这个组织在美国每年都要举行一次的会年展出,用以推动美国水彩画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在中国,“西方的水彩画在英国逐渐形成一个比较独立的画种之后,由传教士向外界不断的传播,在明清时期,水彩画也随之传入了中国”。而水彩画真正在中国开始的时候则是从“士山湾绘画馆”开始的。西方的水彩画传入我过之后,在我国吸收了深厚的传统古老文化,也由此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民族特色的水彩画种――中国水彩画。

中国水彩画家的绘画风格受地域性的影响

英国著名的H・里德在《艺术的真谛》当中曾经提到过:“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会和中国一样,享有丰富多样的艺术财富,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比得上中国艺术所才来的卓越成就。”在中国,其本土文化特征围棋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创作素材。虽然中国的水彩画发展时间比较短,但是我们不难看出其在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地域性特征。由于独特的地理文化特征、地域环境特点使得中国画家在水彩画创作当中所隐藏的理念、内容以及表现手法上面都显现出独特的个性特点,形成了具有地域性的中国水彩画特征。

对于东北水彩画的发展来说,其之所以能够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地方格局以及独特的创作风格,这与老一代的水彩画家进行相关绘画方面的传授及影响具有很大的关系。由于老一代画家对学生的绘画造型、色彩、光影的对比、用笔及画面所呈现出来的效果进行了细心的传授,是的其绘画方法影响了几代学生。

如何继承和保留水彩画的“地域性”特征

随着社会的不断高速发展,科技不断的更新变化,我们有必要再次审视在当今时展进程当中的水财艺术。“对西方化的实施有点操之过急,这一做法仅仅只在西方文化的表面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却忽视了其民族所遗留下来的宝贵东西,忽视了本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赋予艺术和思想上所存在的情感。除了这些之外,一无所成。”这是远藤利克曾经对日本当代美术现状进行描述时所说的。李格尔,奥地利的著名艺术史学家曾经也说过:对于视觉艺术来说,其也具有其自身发展的自律性特点,因此艺术家在选择艺术形式的时候同时也对其本身的发展方向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也由此,一些优秀的视觉艺术作品不可能与文化进行脱节,这些同样也是水彩画进行创作的时候收到关注的问题所在。

水彩画所存在的地域性特点的保存和今后的发展主要需要通过纵向历史观的研究、传承与发展观的探索,这样才能够在吸收和消化之后创作出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地域性”所指的并不是要将所有的艺术家统一捆绑在一个特定的风格之上,而是要通过艺术家对于艺术作品的创作和探讨进行个性化的完成以及汇聚,最终呈现出各类风格不同的艺术,并在这些艺术当中有存在某种共同的风格特点。同时,呈现出色彩个亿的艺术家风格多样的艺术繁荣。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