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音乐艺术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音乐艺术研究范文1
什么是简谱简谱是一种简捷的记谱法,它用1、2、3、4、5、6、7代表音阶中的7个基本音级,用0来代表休止,通常在数字的上面或下面加点表示高八度或低八度,在数字的后面或下面加短横线表示时值的长短。简谱是我国常用的记谱方式之一,通常用来记载民族乐器和歌曲。但是简谱并不是由我国创造的,它的雏形初见于16世纪的欧洲,到了17世纪时由法国人改进后用来演唱教会歌曲。18世纪中叶,法国文学家卢梭再将它加以改进,并编入《音乐辞典》一书中。直到19世纪,经过加兰、帕里斯和谢韦三人的继续改进和推广,才在群众中得到广泛使用。20世纪初,简谱在学堂乐歌时期经日本传入我国,经过早期音乐教育人士的大力推广及30年代抗战救亡歌咏运动的开展,在我国迅速普及,成为国内音乐教育、表演、传播的主要记谱方式。
二、舞蹈初窥
作为世界艺术之一的舞蹈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它是由各个不同种类、不同样式、不同风格的舞蹈形式而组成的。本文将从舞蹈与人类生活、艺术密切联系的角度出发,对舞蹈学科中的两大分类“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
(一)什么是生活舞蹈
所谓生活舞蹈是指人们为了自己的生活需要而进行的舞蹈活动。主要包括:习俗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娱舞蹈、体育舞蹈、教育舞蹈等等。在这里,笔者重点介绍一下习俗舞蹈与教育舞蹈。
1.习俗舞蹈:
通常人们把习俗舞蹈又称之为节庆舞蹈、仪式舞蹈。这种习俗舞蹈大多传承久远,根植于本民族,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又进行不断的发展。在全世界的各个国家,习俗舞蹈都占有一定的比重,它展现了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社会风貌、文化传统与民族性格特征。
2.教育舞蹈:
从名字中我们不难看出,教育舞蹈大多来自于学校,主要是指学校、幼儿园等进行审美教育与日常艺术教育的舞蹈活动,主要通过开设舞蹈课程来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目的是希望陶冶和美化青少年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从而增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更好地学习文化知识。
(二)什么是艺术舞蹈
艺术舞蹈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思想性、技巧性。大多由专业或业余的舞蹈家,通过自身多年的艺术修养与实践,创造和表演出主题思想鲜明、情感丰富、形式完整,具有典型化的艺术形象。艺术舞蹈主要类型有:古典舞蹈、民族民间舞蹈、现代舞蹈、当代舞蹈。
1.古典舞蹈:
古典舞蹈的艺术性较强,是根植于民族民间舞蹈,同时又对民族民间舞蹈进行不断发展的艺术舞蹈。古典舞蹈是历代专业的舞蹈工作者在长期艺术实践中的结晶,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例如:西方的古典舞蹈代表形式为芭蕾舞。
2.民族民间舞蹈:
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不断积累、发展而形成的,并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种舞蹈形式。它直接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理想和愿望。
音乐艺术研究范文2
1.音乐艺术与电影艺术的存在形式
电影艺术中的电影作品则是一个具体的事物,通过镜头的运用达到一种具体形式的存在。电影是借助演员的表演对情节进行动态的表现,让人们有一种面对面的交流的感觉。音乐艺术与电影艺术相比,音乐艺术最突出的特点是间接性,只能让人们在聆听音乐时通过自己的想象来理解和感受;而电影艺术则是直接性的,人们只需观看一部片子就可以明白它想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
2.音乐艺术与电影艺术的构成形式
电影艺术中通过创造者用一个个不同拍摄手法的镜头来表现艺术作品。而这些镜头远非一般人所想象的那么简单,每一个镜头中都寄存着创作者的情感,不是给人表面上的视觉效果,而是使作品中的艺术感染力更浓厚。
3.音乐艺术与电影艺术的创作形式
每个能发声的物体都有自己的形式,通过它们各自不同的声音形式来表现各自的特征。不同的声音形式,可以表达出不同的内在感情。音乐艺术中声音不仅有形式的不同,而且还有民族、地方风格的不同。不同民族、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形成不同的风格、音调、特色。这些声音状貌又可以表现不同的事物、不同人的感情。这样一些外部现实被音乐艺术塑造出来,体现了音乐艺术的创作性。电影艺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划分。按内容题材,可以分为故事片、动画片、美术片、舞台艺术纪录片等等;按媒介形式,可以分为无声电影和有声电影、黑白电影和彩、标准电影和宽银幕电影,还有立体电影、全景电影、香味电影。[4]这些不同题材不同媒介形式的作品,体现了电影艺术的创作性。
二、音乐艺术与电影艺术的作用
1.音乐艺术与电影艺术对人能力培养的作用
音乐艺术通过的旋律来传达给人们一个轻松愉快的心情,在这个过程中使人们的心灵得到陶冶,情感得到升华。在陶冶情操的同时,提高了人们的音乐审美能力。电影艺术运用镜头剪辑和画面创造美,展现美。人们在观影时,可以忘却生活中的琐事,使人们的感情得到陶冶和升华。在欣赏电影艺术作品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在影片中寻找到生活中的点滴,是我们情感得到释放。
2.音乐艺术与电影艺术都具有提高爱国情操的作用
音乐艺术可以提高我们的爱国情操。通过爱过歌曲的欣赏和演唱,对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增强了我们的群体认同感,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充分发挥了音乐艺术的功能,无形中起到了培养爱国情操的作用。电影艺术学习都强调艺术作品的内容和题材。由于电影艺术涉及的技巧比较多,所以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因此电影艺术要不断学习,来增强作品中思想与情感的表达。目前我国的爱国主义电影发展势头很好,让我们观看到了很多优秀的电影作品,通过对这些电影作品的赏析,使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不断增加,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的爱国情感。
音乐艺术研究范文3
关键词:表现内容 表达手段 欣赏体验
莫奈(Monet,1840-1926)作为印象派绘画大师与德彪西(Debussy,1862-1918)作为印象派音乐大师都在各自的艺术领域开启了一个艺术的新起点。印象派绘画与印象派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二者有着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一、表现内容的相似性
印象派这一名称产生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绘画艺术领域。而印象派音乐可以说是在印象派绘画和象征主义文学的影响与促进下诞生的。印象派音乐也是从绘画艺术中借用过来的。由此看来,印象派绘画与印象派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相似性是毋庸置疑的,而这种相似性首先体现在表现内容方面。
印象派绘画与印象派音乐都以追求自然、自由之美为宗旨,以熟悉的生活场景和客观物象为主题。印象派摆脱了古典主义时期绘画艺术一度表现宗教、神化、历史的绘画内容,把视角转向自然随意地表现生活和主观化了的客观事物,标志着与传统的艺术观念、艺术表现的决裂,也预示着一个新的绘画时代的到来。印象派绘画大师把生活中人们熟知的场景、不引人注意的平凡事物纳入绘画创作中,给普通的事物增添了新的色彩,比如:莫奈的作品《午餐》、《火鸡》、《圣・拉查儿火车站》等都是截取了生活化的平常场景作为绘画的主题,使这些作品多了一份生活的气息与自然情趣。
同样,德彪西以表现自然之美为内容的作品比比皆是。比如:德彪西的代表作《月光》、《大海》、《版画》中的第三首《雨中花园》等。在这些作品中德彪西并没有象浪漫主义那样借景抒情,而是着重用音乐的语言刻画自然的神奇之美,带人们进入一个物我相忘的境界。
二、表达手段的相似性
德彪西的音乐之所以借用印象派绘画的称谓,是因为他的音乐创作手法与印象派绘画技法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光、色与音响、音色。印象派绘画热衷于追求光的变化,在创作中要求迅速捕捉到光的“瞬间印象”。他们把绘画创作从室内搬到室外,仔细研究在阳光照耀下景物的光色变化,并迅速准确地将观察到的颜色铺满画面,他们的笔触虽长短不齐但及其灵动,色彩虽让人诧异但真实活泼。莫奈在进行绘画创作时,总会在“等太阳”,描绘出不同时间光影下的物象,抓住色彩之间互相渗透与转化的关系。他画过许多不同时间的谷堆:《正午的谷堆》、《冬天的谷堆》、《落日中的谷堆》、《两个谷堆》等。正是这种真实记录光与色印象的绘画创作,造就了印象派绘画独特的艺术风格。
正如印象派绘画追求光与色一样,德彪西在作品中也突出了音响与音色,用音响的强弱和独特的钢琴音色表现了绘画中光与色的变化效果。比如:德彪西早期钢琴曲《月光》,虽然总的来说全曲都是极轻的力度演奏,但是,中间渐强部分与开始、结束时的音响组合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是这种音响的交织与变化组合进而刻画出月光照射着水面,光影闪烁、波光粼粼的律动画面。正是由于德彪西对钢琴的驾轻就熟,使钢琴独具变幻的音色展露无遗,制造出柔和、闪烁的音响效果,让人难以忘怀却无以名状。
含蓄的轮廓线与模糊的旋律线。印象派绘画在处理边线轮廓时非常含蓄,较古典派清晰的轮廓线有着明显的区别。在莫奈的作品中这一点也表露无遗。比如:莫奈的成名作《印象・日出》,整幅画面中无论是远景还是近景,乃至人物都是模糊的,形体与形体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线条都消失在网状的结构中。
象征主义诗人强调诗句的声韵,为此常常失去意义的明晰。印象派音乐也显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失去清晰分明的旋律线,进而将旋律渗透到全部织体的线条运动中。比如:德彪西的《为钢琴而作》,这部作品中印象派音乐特有的钢琴语汇开始逐渐成熟,不再有带伴奏的明显旋律线,开始逐步追求朦胧、飘逸的意境。
彩色阴影与和声色彩。印象派绘画结束了传统的酱油缸(即棕褐色调)时代,还原了不同颜色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所产生的色彩变化,突破了传统观念中“暗部即是黑或褐”的绘画观念。印象派对于黑褐色的不常使用,并不是武断地抵制黑褐色的出现,而是还原了暗部色彩的真实性。这种真实性描绘完全出于画家的切身体验与真实感受。比如:莫奈的系列作品《中午的鲁昂大教堂》、《鲁昂大教堂》、《暮色中的鲁昂大教堂》、《落日中的鲁昂教堂》。不难发现,这一描绘鲁昂教堂的系列作品中时间不同、光线不同,所产生的背景阴影效果就不同。
同样,德彪西擅于用和声色彩展现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或许德彪西对于和声大胆的丰富与创新的灵感就来源于印象派绘画中的色彩变化,这些和声的变化就是为了描述印象派绘画中的色彩变化。比如:德彪西于1903年创作的《版画》中第三首《雨中花园》,作品中将和声的色彩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从开始对沥沥细雨的模仿到最后雨过天晴后花园的描绘,使整个过程充满了动感的律动与丰富的色调变化,让人不得不对德彪西对和声的巧妙运用赞叹不已。
三、欣赏体验的相似性
印象派绘画与印象派音乐展现出相似的艺术意境。印象派绘画与印象派音乐一样,并不旨在向人们传达深刻的历史或表现神化的教义,而是将我们自然而然地带入朦胧、飘飘欲仙,宛如梦幻一般的意境中。比如:莫奈的《印象・日出》、《秋天的河岸》、《韦特伊的田园》,德彪西的《大海》、《意象集》、《欢乐岛》。作品内容简单明了,但这些或烟波浩渺或萧索清新或生机盎然的意境却是妙不可言的。在印象派的国度里,语言似乎总显得苍白了一些,让我们对作品中意境的体会是那么地明了却又无从说起,而这就是印象派,就是印象派留给后人最伟大的财富。印象派教会我们把忽略的、习以为常的事物注入艺术的雅致情趣。无论是莫奈还是德彪西都像生活中的魔术师,是他们打开了新的视野,唤醒了沉睡的耳朵,点燃了我们生命、生活中的艺术之光。
欣赏印象派的绘画与音乐都需要发挥想象的力量。想象是指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想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离开了想象,这一活动将无法正常进行。印象派的绘画与音乐由于自身独特的艺术性,更需要人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才能步入印象派艺术的殿堂。有人说,要理解印象派绘画最好采取音乐的态度。同样,我们要理解印象派音乐也可以采取绘画的态度。当我们听到德彪西的《大海》进而想起莫奈作品中波光粼粼的水面,这种音画交汇的欣赏方式对我们走进印象派的绘画和音乐又近了一步。可以说,欣赏印象派的绘画与音乐虽为视觉和听觉的不同体验,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产生的共鸣是相似的。
总之,印象派绘画与印象派音乐同开启了一个艺术的新时代,将印象派绘画与印象派音乐相互融入的相似性研究将有利于我们走进印象派艺术,走进印象派大师。无论是印象派绘画还是印象派音乐,留给我们的不仅是视觉和听觉上的体验,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教会我们艺术化地看待世界,享受生活,自由表现艺术的态度。
参考文献:
[1]杨贤艺:《论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色》,《艺术教育》,2006.4。
[2]马栋梁:《德彪西音乐创作理念之探索》,《广西艺术学院学报》,2006.12。
[3]沈 旋:《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的生平及作品介绍》,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
[4]苏文婷:《从印象派绘画看艺术创新精神》,《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5.11。
[5]张晓叶:《环球美术家视点系列――法国 莫奈》,吉林美术出版社,2005。
音乐艺术研究范文4
【关键字】素质教育;音乐;艺术;审美
一、音乐教育的特点
(一)聆听与演奏是教学基本形式
以聆听和演奏为基本形式进行教学内容的展开是音乐教育的最主要的特点。当然,音乐教学也有基本音乐理论的讲授过程,但是更多的展现形式是通过声音传递进行的。该特点主要是由学科教育内容所决定的,音乐教育主要是通过歌曲学习或者是乐器演奏展开的,学生聆听特定节奏和音符,实现音乐鉴赏能力的塑造和提升。因此,音乐艺术表现形式的独特方式是该学科教育有别于其他教育的突出表现,音乐教育应围绕其学科特点进行有效的实施。
(二)音乐教育以培养情感价值为主要目标
除了音乐的表现形式的特点之外,音乐教育的另外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其教学目标侧重于对学生情感价值的培养。音乐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基本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音乐创作以及音乐鉴赏等方面的综合讲授,使得学生能够形成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能够感受音乐艺术带给人们独特的价值感受,并且在品读艺术魅力的同时,能够获得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价值情感,这是音乐教育实施的主要目的,也是素质教育对于音乐教育的要求。
二、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一)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重要的意义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综合发展。音乐教学使得学生大脑能够从长时间的文化课程学习获得适度的调节,这符合大脑接受知识以及学习的规律,避免了大脑由于长时间超负荷学习引起的学习效率低下、厌学、记忆力衰退等现象的出现,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都有所帮助。音乐教学有着丰富多彩的展现形式,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完成相关学科内容,并获得积极健康的情感价值体验,为再一次全身心的投入文化学科学习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同时,通过音乐教育,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获得一定的音乐艺术鉴赏能力。可见,无论是对于其他文化学科、还是音乐学科自身和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提升,音乐教育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二)音乐教育是审美艺术的重要方面
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方面,音乐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缺失成为我国社会意识形态同步发展的巨大阻力,为有效应对价值观的多元化的意识形态问题,音乐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音乐教育,将学生的情感价值进行科学的引导,使之与社会的主流意识相适应,例如,通过学习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不仅仅学习其激荡昂扬的旋律,更要获得对于生命不屈精神的敬畏之情。审美教育,不仅仅是对外在美的要求,也是对积极乐观情感美的要求。从这个意义来看,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乏重要的艺术审美教育。
三、加强音乐教育艺术审美研究
(一)提升学生对于音乐元素的基本感知能力
音乐元素基本感知能力是指学生应具备基本的音乐艺术素养,能够分辨音乐展现形式,了解音乐表现手法,并且能够进行一定的乐器识别、演奏等基本的音乐素养。提升学生的音乐元素基本感知能力是保障和提升学生音乐审美教育的必要手段,如果缺乏基本的音乐素养,学生就不可能对于音乐节奏、音乐表现以及乐器等诸多方面有深入体会,也不可能获得音乐艺术审美能力的素质和发展,更不会体验蕴含在音乐背后的情感价值。因此,要加强学生音乐教育艺术审美能力,应该从提升学生基本的音乐素养做起,保障学生有一定的音乐知识结构,进而加强其音乐情感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二)提升学生对于音乐情感的领悟力
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素养之后,音乐审美教育的侧重点应放在音乐情感的领悟能力。学生能够根据音乐的节奏快慢舒缓、音调的高低起伏,获得音乐情感价值的体验,例如,在聆听激荡起伏的《黄河大合唱》以后能够感受到革命战士奋斗不息的激情,在倾听阿炳的《二泉映月》以后能够获得充满辛酸和曲折的人生感悟,在品味节奏欢快的《欢乐颂》时能够收获人们对自由幸福的生活不懈追求。可见,音乐情感领悟力也就是对音乐所包含的情感价值的感知力,学生音乐情感领悟力的提升对于音乐教育艺术审美发展起到了升华的作用。
(三)促进学生多层次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
学生由于其特定的年龄阶段,生活经历和艺术鉴赏水平等因素因素,做到音乐教育审美鉴赏能力的全方位同步提升是不太现实的。因此,多层次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应该成为今后素质教育发展的方向,一方面,应保障教学内容多样性,不仅仅局限教材所提供的音乐教学内容,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中国古典音乐、近现代西方音乐等内容进行教学内容的多样性补充;另一方面,应针对不同层次音乐素养学生进行差异化培养,学生对于音乐教育存在一定的偏爱和接受能力的差异性,因此音乐教育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保障音乐教育层次化的发展。
四、小结
文章通过简要分析音乐教育的学科特点以及音乐教育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从提升学生音乐元素的基本感知能力、音乐情感的领悟力和促进学生多层次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三个方面提升音乐艺术审美教育水平的思路,为促进我国音乐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贺婉莹.如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开展音乐审美教育[D].重庆师范大学,2013.
[2]龚莹.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音乐审美教育[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3:125-128.
[3]李爱国.音乐教育在普通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及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音乐艺术研究范文5
关键词:贝利尼;艺术歌曲;音乐特征;演唱实践
贝利尼是歌剧艺术史上不可多得的作曲家,是19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浪漫乐派重要人物之一。他创作的歌剧旋律较为细腻,给人一种忧郁的感觉。他的作品继承了意大利美声传统,但是又不拘泥原有美声的曲式和声织体的编排,而是融入了自己的音乐特征,从而把意大利歌剧发扬光大。贝利尼的音乐以抒情为主,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因此他的作品被称为优美华丽的艺术歌曲。
一、贝利尼的生平及创作经历
贝利尼•温勤佐出生于1801年的意大利,从小就受到歌剧的熏陶,也在儿时就展现了自己音乐才华。在六岁时创作了人生中第一首作品,之后进入那不勒斯音乐学院深造,也在这个时候接触了和声、视唱练耳课程,为日后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贝利尼受到了罗西尼风格影响,曲目中有了罗西尼音乐风格,但是内心仿佛还有与这种风格相反的情绪,因此他的音乐有了多面性的情绪,这样的风格是当时没有的,而这种风格一直出现在他的作品中,直到贝利尼生命的终止。贝利尼先生在短短的几年时光里都在从事音乐的创作,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如《比安卡与费尔南多》、《阿代尔松与萨尔维娜》、《海盗》、《清教徒》等等,前两部作品使贝利尼先生崭露头角,在《海盗》时大获成功。这些作品在多地进行演出,也让贝利尼的名字在意大利歌剧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贝利尼的艺术歌曲创作手法较为丰富,具有超强的感染力,并且剧本透入很强的戏剧性。特别是在声乐演唱部分,延续了美声唱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而且他的艺术歌曲适合不同性别、不同声部的演唱者进行技巧训练,是特别适合声乐教学素材,影响力较为深渊。
二、贝利尼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
艺术歌曲是音乐与诗歌相结合的表现形式,是人声与旋律的共融体,带来一种具有诗意的美感。贝利尼的艺术歌曲正是延承艺术歌曲的特色,利用传统美声的线条,搭配忧郁的旋律,不仅提高歌者的演唱技巧,更是提高了歌者的音乐修养和艺术表现力。作为浪漫主义时期的杰出代表,贝利尼的艺术歌曲音乐具有非常独特的艺术魅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浪漫主义风格色彩
贝利尼是浪漫主义时期的著名作曲人,因此他的音乐透露出很强的浪漫主义色彩。他的艺术歌曲大多以爱情故事为主,但是与其他爱情音乐不同的是,贝利尼的爱情歌曲并不是通篇展现浪漫活泼的,而是浪漫中略带忧伤。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有些相似,在展现浪漫的同时,有具有戏剧性的情节。浪漫的定义有很多种,贝利尼的这种浪漫是比较少有的。他在乐曲中展现了他对爱情的看法,同时也巧妙的运用音乐,将甜蜜与悲伤更好的结合,让故事的情节发展更加戏剧性。贝利尼的艺术歌曲继承了传统的浪漫派风格的同时,又可以找到贝式创作独到之处。他把浪漫的古典格调和音乐,与自己的情感相结合,从而把优美与忧愁巧妙的融合一体。贝利尼之所以有这样的创作理念也是受到新思潮运动的影响,当时由于资产阶级爆发大革命运动,提倡自由民族,封建统治。作曲家们开始在自己的创作中回应新思想,并且创作强调个性和自由。贝利尼就是其中一位,在吸取传统音乐元素外,在创作大胆创新,用自己特有的形式去宣泄情绪,从而使音乐更具浪漫主义色彩,声音与旋律的融合更打动观众。他的很多曲目都被收入到教科书中,是浪漫主义乐派中具有代表性和说服性的音乐。
2.歌剧调式的运用
贝利尼艺术歌曲中运用了很多歌剧的写作手法,如浪漫曲、咏叹调、宣叙调以及叙咏调等等,丰富了艺术歌曲的情感,增强了艺术歌曲的戏剧性。(1)咏叹调叙咏调是作品家常用的写作手法,但是与其他作曲家不同的是,贝利尼没有过于迎合大众的口味,舍弃华丽的装饰音,运用了较为自然的旋律,在自然柔美中,展现取悦的激情。贝利尼在歌曲的创作中大量的运用了级进音阶,一般选择运用二三四度,不会选择具有大幅度的大跳音程。这也与他的作品的音乐风格有关,因为贝利尼的音乐较为柔和,大跳音程过于激进,不适合他的作品。如《我衷心喜悦》就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咏叹调,是一首难度较高的曲目,要求演唱者不仅要更好的展现剧中阿米娜人物的性格,还要注意咏叹调的发声。处理时要突出乐曲的细腻,并且与乐曲的旋律更好的融合。(2)宣叙调宣叙调也是贝利尼常用的歌剧手法,像说词一样,但是表现却不苍白,仿佛有很多话要说,很多情感要表现,更加贴近观众的心理。如《玫瑰寄情》,运用了宣叙调常用的单三部曲式,并且在连接段中大量的运用同音反复,从而展现出宣叙调的效果,仿佛在如歌版的讲述玫瑰花因为主人将其佩戴胸前伤心的情绪。(3)浪漫曲浪漫曲是艺术歌曲中惯用的写作手法,贝利尼自然也常用这种手法,体现艺术歌曲的浪漫情怀,同样也是更好的展现浪漫主义乐派的音乐特点。贝利尼艺术歌曲非常丰富,演唱时要分析其调式,从而在展现技巧,并且合理运用情感。如《啊,有过好几次为你向上帝祈祷》就是由朱丽叶演唱的浪漫曲,优美的旋律展现朱丽叶思念罗密欧的情感,演唱时,音阶的走句展现了要柔情,气息要饱满,从而使情绪增加的饱满。
3.完美的旋律线条
贝利尼艺术歌曲的旋律是音乐最大的特点和亮点,在秉承着传统意大利美声音乐的旋律风格同时,大量的运用歌唱性的旋律线条,呈现出较为抒情、优美的情感,具有很强的浪漫情趣。贝利尼之所以对于旋律的安排那么细致,同样是受到肖邦、威尔第等音乐大师创作的影响,他对于每首歌曲的旋律都非常用心,展现了他忧郁的情感,也因其对旋律的编排,他也被称为“意大利的夜莺”。在对于艺术歌曲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贝利尼常用拱形旋律线,是由低音向高音的递进,旋律呈现出渐强的走向,走到顶端之后,旋律并没有结束,而是再由顶点逐渐向下走,再回到开端,这样的一来一回仿佛在说故事,同样这样的线条是贝利尼先生自创的,也被称为“贝利尼式声乐旋律”。这样的旋律总是给人华丽、端庄、悠长、柔美且忧伤的情绪。在其很多的艺术歌曲中都也可以看到拱形旋律,如《多无情,你无视我的哭泣》、《悲斯费丽!吾爱!》等等。除了拱形旋律外,贝利尼的艺术歌曲中还长出现音阶式的旋律线和长线条的乐句,这样的旋律编排更好的展现了音乐的舒缓感觉。长乐句的运用也是更好的展现贝利尼在音乐创作中,注重的如歌般的情绪特点。如《尽情欢乐》中,作者就运用了长音阶的搭配,上下行的走向,使旋律线条更长,调性的编排展现出淡淡的忧伤,给人一种崇高的感觉。
4.独特的伴奏织体
贝利尼艺术歌曲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钢琴伴奏,在钢琴的辅助作用下可以很好的引导听众快速融入歌曲所描绘的意境中,而且钢琴乐曲能够融合在歌曲的旋律中,起到相互呼应的作用。贝利尼艺术歌曲主要以抒情为主,在浪漫柔美的旋律中带有一些忧郁,他的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就像他的旋律创作一样,具有非常独特的作用,在作者精心设计和细致的构思中,凸显出艺术歌曲的简洁和流长的旋律。作者利用一些精致、简单的和弦将钢琴伴奏和歌词演唱紧密的联合在一起,从而利用钢琴伴奏烘托出演唱者的演唱特点。进而共同表现出歌曲说要表达的艺术情感。贝利尼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大部门采用的是主和弦和属和弦,或者是二者交替运行的和弦方式,依据歌曲情绪的发展形式出现一些变化音和弦和少量的重属性和弦,提高歌曲的感染力,是歌曲更加富有戏剧性特点;歌曲在伴奏织体类型的选择方面一般会利用反复出现的固定分解和弦或者是三连音等节奏形式丰富合身、衬托出更优美的旋律。这些创作特点在艺术歌曲的应用都比较成功,充分表达出歌曲的艺术感染力,贝利尼艺术歌曲中的这种旋律线条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简洁而有效的伴奏织体,从而表现出歌曲的清晰优雅,增加歌曲的美感,发挥演唱者的声乐技巧,从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三、贝利尼艺术歌曲的演唱实践
1.人物的塑造
艺术歌曲的表现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歌唱技巧,同时也要人声合一,在炫技的同时,更好的刻画歌曲的人物性格,如果只是把注意力放在歌唱技巧上,忽视了作品的人物情感,那么展现的就不够完整。贝利尼艺术歌曲中,重点之处在于每部作品都具有贝利尼的创作理念,蕴含着他的思想感情,想要表达的故事情节,并且设定的情节部分都展现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很强的独特性。歌唱的重点就是人与歌的融合,找到人物的独特性,从而更好的进行二度创作。如《我的忧郁是为你———温雅的女神》,是贝利尼为自己朋友波利尼和其妻子玛莉安娜创作的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歌曲,歌曲在展现爱情的同时,曲调温婉忧郁,温婉柔和中略带不安。这首作品源于欧洲的神话故事,天神为了能够与爱人相爱不惜贬入凡间,被困山林。从神话故事中,就可以看出情感的纠葛,在歌曲中,贝利尼也采用了情感的走向,展现了很强的叙事性。在演唱时要先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情感走向,从而展现出乐曲的情绪和抒情性。在展现内心的悲情时,不能过于激动,而是慢慢推进,但是很多演唱者在演唱时过分激动,那么就会违背贝利尼的创作想法,处理时要谨慎,气息要平稳、流畅,注意节奏,多听一些音响资料。
2.气息的运用
在演唱贝利尼艺术歌曲时,要注意控制气息,从而才能展现出悠长的旋律。贝利尼创作以悠扬的长线条旋律为主,这对歌者的演唱是种考验,很多时候歌者没有找到合理的换气位置,从而使演唱断断续续,无法展现歌曲的完整性。在演唱时首先要放松,演唱者要处于一个稳定的情绪状态中,打开鼻腔,从而使声线更加的平稳。经常建议自己的学生在演唱之前多加强身体的训练,多吹气球,这样气息能够更充分。此外贝利尼艺术歌曲很多同度音程、长乐句和级进音程,演唱时要对这部分单独练习,一句一句的反复练习,特别是音阶型的乐句,要从沉着的气息开始,逐渐上扬,并且每个字要均匀,从而使整个乐句流畅。如《我的忧郁是为你———温雅的女神》的第三个乐句,演唱的时候要注意休止符,气息要注意流动性,要在声音之前,使声音更加的饱满。此外在这个乐段中还有一处大跨度的五度音,在日常的实践中发现很多人演唱时候音量过大,过于激动,这样的处理时错误的。正确的气息处理方式是用鼻腔慢慢带动,气息要稳且扎实,慢慢推进,使音响渐渐上升。换气的时候一定要平缓,不能大口大口地换气,这样演唱过于笨重,贝利尼的音乐注重的就是清新,因此要多练习。
3.技巧的训练
贝利尼艺术歌曲继承了传统美声的演唱,技巧自然运用了大量的美声技巧,在演唱实践中药注重训练,从而发挥自身的特点,并且把每个音展现到极致。贝利尼艺术歌曲常见的技巧包括级进音程、同度音程、音阶、长乐句等等。(1)级进音程训练级进音程在处理时要循序渐进,速度要慢,演唱时要控制好呼吸的力度,特别切记不能用力过猛,要戏剧性的导入,从而使旋律更加平缓和悠扬。训练时要注意一字一音的配合,意大利语要注意咬字的动作,吐字要清晰,演唱时要打开口腔,不能混沌,控制好声音。(2)同度音程训练在贝利尼的艺术歌曲中运用了很多同度音程的技巧,演唱时要求演唱者发生时口腔状态要积极,歌词、字头、韵尾的不同会使发声的口腔状态要有变化,演唱时要注意发声口腔状态的稳定,从而使声音位置和音色都保持统一,要运用胸腹合一的呼吸方法进行呼吸,从而使气息更加的平稳,声音更加的持久,音色更加饱满,吐字更加的均匀。(3)音阶走句在演唱实践中,发现贝利尼的音阶旋律控制较难,很多时候会发现学生在处理时气息不够,或者过于激动。建议音阶部分先分句练习,上行音阶要不断升高音响,气息用量逐渐递增,每个音的发声都要均匀,侧重训练气息,吸气要沉着稳定,呼气要控制均匀。下行音阶的处理要设定一个相对高度的音,在根据这个音逐渐下落,一定要放松。第一个音的吸气特别重要,歌者一定要放松,特别自然的进行大口吸气,要给予自身充足的气息,从而把高音利落的展现出来。下行音阶一般展现悲伤的情绪,这时歌者首先要进入一个特定的状态吸气要深,位置要低一些。总结下来演唱要用叹气或者悲伤的状态进行歌唱,这样才能使音乐进入一个特定的状态,声音也更加饱满,旋律更加的自然流畅。(4)快速长乐句快速的长乐句要注意平稳,不能心急,不能表现的过于夸张而是要在平缓的情况下加入小激动,从而增添演唱的感染力。气息的控制特别重要,不能唱着唱着就没声音了,而是要把整个声线拉长,从而使旋律线条更加绵长。贝利尼艺术歌曲是声乐演唱中不可多得的,也在声音训练上具有一定的价值。在其短暂的34年人生里,贝利尼的每一首艺术歌曲都留下具有个性的旋律,它的音乐特点对于演唱者的训练都有极大的帮助。通过对贝利尼艺术歌曲的分析,可以改变自己多浪漫主义乐派音乐有了新的认识,也打破了传统声乐单一的旋律特点。在演唱实践中,每一个演唱者都是多思考,分析贝利尼创作的内涵,每首乐曲的创作背景,从中不断的训练,找到二度创作的源泉。贝利尼一生都在为浪漫主义乐派贡献,是一个值得尊敬的歌者,对于演唱者来说,扎实、稳定的训练才是最终成就演唱的关键,要慢慢的联系,无论是发声、气息还是技巧,都要一步一个脚印,从而慢慢的提升自己,为听众带来更加绝美的视听盛宴结语贝利尼是上世纪末欧洲著名的浪漫主义歌剧作曲家之一,他利用自身的才华和魅力谱写了很多具有革新的音乐旋律,他的歌剧具有独特的音乐特征,他的歌剧创作突出表现了浪漫主义风格色彩、巧妙的运用歌剧调式、旋律线条完美,同时利用独特的伴奏织体为人类创作出充满艺术感染力和精神内涵的歌曲,成为人类宝贵的音乐艺术遗产。贝利尼利用他具有特色的音乐语言来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人们只有深入的分析贝利尼的音乐风格,才会真正的体会到其艺术歌曲价值所在,进而更加真实的理解其音乐内涵,为人们在歌曲演唱、教学、研究等方面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丰富人类艺术世界,更好的促进人类艺术的进步和发展。
作者:宫妮 单位: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徐小倩.贝利尼艺术歌曲的特点及演唱分析[J].云南艺术学院,2014(2).
[2]王岑.贝利尼艺术歌曲研究[J].温州大学,2012(5).
[3]王大燕.艺术歌曲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音乐艺术研究范文6
一、音乐教师课堂语言的标准美
1.语音的标准
在实际教学中,虽然语言并不是音乐课的主要内容,但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切记夹带家乡方言,甚至通篇使用方言。教师在讲解和范唱时,如果不能做到语音标准、字正腔圆,就不能准确注释歌曲或乐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不能给学生带来听觉上的美感享受,甚至降低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要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教师才可于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规范的语言发音,为发声练习歌唱的字正腔圆打下扎实的基础,还可以烘托艺术的美,使学生受益终身。
2.语义的标准
音乐艺术来源于生活。在音乐教学中,自然离不开生活语言,但必须按照音乐的要求运用语言。在表述音乐中的“节奏”与生活中的“节奏”时,所使用的后缀是不同的。生活中常用“快”“慢”来表示,而在音乐中严格地表达语义,则应该用“紧凑”“疏缓”来表示。因为“快”与“慢”在音乐中表示速度,而节奏则是长短时值的组合。
教师语义表述的完整性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些关键词或一些限制条件不能忽视。如涉及休止符时,应表述为“休止”几拍而不是“唱”几拍。又如:音程的概念“两个音的距离叫做音程”,教师不能只强调音高上的距离,却忽视了“同度旋律音程”只有时间上的距离,而没有音高上的距离。所以教师在讲解这个概念时,要注意语义的准确和全面。
另外,在一些类似概念中,也存在混用或曲解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一定力求自己做到“咬文嚼字”,语义标准。比如在讲解力度概念时,对学生讲“力度”就是“强弱关系”的交替。其实,在音乐作品中,力度是作品进行中音量的变化,它可能在某一片断中需要弱唱或弱奏,或在某一片断中需要强唱或强奏。它是由作品内容的艺术表现来决定的;而“强弱关系的交替是节拍规律的体现”,两者内涵截然不同。又如关于拍号与拍子,拍子是拍号的上位概念,表示作品的强弱规律或强弱之间的关系,而拍号不过是拍子的一种表现形式,即以几分音符为一个单位拍,每小节有几拍。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讲清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准确地表达音乐作品的创作意图。音乐作品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学生对它的理解能力不是与生来的,更谈不上按照艺术规律进行再创作。音乐课上教师有责任把艺术语言以导语或解说等形式转换为标准的普通话,而且教师的言语要准确、有分寸,让学生在正确的思想引导下有充分想象的空间,增强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
二、音乐教师课堂语言的文学美
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生动、形象和富于感染力的。音乐本身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也相应地要生动形象、精确凝练,把音乐作品中所蕴涵的艺术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教师的课堂语言还应富于感染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能真正地融入音乐中,接受艺术的感染与熏陶,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达到美育的目的。
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还应该是组织有序的。课堂教学的组织,除了完整有序的教学环节外,体现在教师身上就是课堂语言的组织。因此,课堂语言组织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堂好的音乐课,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紧扣教学内容。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到带领学生遨游于音乐的海洋,应该环环相扣,富于逻辑,引人入胜。
音乐教师虽然并不是专业的朗诵艺术家,但应朝这个方向努力,提高自身的口头表达水平,语速、语调的均衡在讲课过程中至关重要,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应做到缓急一致、高低一致、轻重一致,使语言氛围和音乐氛围相互交融、浑然一体。
三、音乐教师课堂语言的韵律美
音乐的流动是富有韵律的。如何用语言为这韵律增光添彩,也是音乐教师的基本能力之一。对音乐作品的韵律感把握得好,应用得恰如其分,能使音乐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更加鲜明、更加丰满,对学生理解作品内涵、表达作品思想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用眷恋、古典、舒适并充满依恋之情的声音朗读李叔同的《送别》,用坚定、昂扬、自信的声音朗读光未然的《保卫黄河》,让学生理解“音乐有韵则生、无韵则死”的深刻道理。
四、音乐教师课堂语言的幽默美
幽默的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剂,师生在课堂上的沟通更是如此。教师恰当运用幽默的语言,像一只魔法师的妙手,可以春风化雨,点石成金。课堂上的笑声会制造积极的气氛,使教与学变得轻松而有效。
在唱歌教学时,有的学生情绪急躁,在自己不熟练的情况下,张口乱唱,破坏秩序,与其他同学的声音不同步、不和谐,出现“先现声”,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能粗暴制止,用希望每一位学生的声音都是和谐的、优美的来暗示他们,用幽默的语言以褒代贬。
五、音乐教师课堂态势语语言的美
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肢体动作及丰富的眼神、口型和面部表情是必不可少的。态势语使用恰当,会给音乐课带来锦上添花的效果。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利用眼神与学生交流,是音乐教师应该学会的一项本领。当教师对音乐作品理解深刻时,这部作品的音乐情绪应该可以从教师的眼神中流露出来。当音乐响起时,或欢喜、或忧伤、或激昂、或悲愤,教师的眼神对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作品起到了一种辅助作用。在控制课堂气氛方面,眼神更有其重要作用,对唱歌走调、分神等课堂不利因素,语言往往会打断教学环节甚至破坏课堂气氛。而一个恰到好处的眼神既能提醒学生,又能保证学生的愉快心情,保持教学过程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