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儿推拿中医基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儿推拿中医基础范文1
种类:医药卫生
编号:32010415100041
项目名称:朱金山推拿疗法
姓名:周华龙,南京市中医院推拿科。
从艺情况:1978年南京市中医院卫校中医专业毕业后随师学习。1982、1983年由市政府、市卫生局组织二次盛大的拜师仪式,并有师徒协议,定为朱金山学术、学业继承人。在朱老学术流派基础上独创“平衡推拿疗法”,在全国推拿学术流派中独树一帜,享有较高声誉和影响。
流布区域:目前在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街道流传。
历史沿革:据《南京市中医院院志》载,著名老中医朱金山在14岁时就随安徽无为县武术、气功、推拿大师马德友先生学习。专修武术、正骨、推拿3年。1939年至1945年分别参加重庆中国国医学会、忠县国医馆、涪陵中央国医馆,1951年毕业于南京中医学校。1955、1960年分别结业于江苏省中医学校、上海中医学院推拿师资班。1956年起在南京市中医院工作,至1987年退休,期间学术成就显著。为首批国务院特贴享受专家,为江苏省名老中医。
1962年,由朱金山老先生正式组建推拿科,分别设有普通门诊和干部特约门诊。普通门诊以腰腿痛、肩周炎、颈椎病、肩颈综合征、胃脘痛与月经不调等疾病为主;干部门诊以高血压、心脏病、肩颈综合征、胃肠功能紊乱及腰脊柱肥大性病变为主。
1979年,在助手周华龙等医师的协助下,开展了过敏性结肠炎、习惯性便秘、急性腰扭伤、面神经瘫痪及小儿腹泻、小儿遗尿、小儿斜颈等多种常见病的治疗。1980年治疗急性腰扭伤,经200例系统观察治愈率达96%。1982年后广泛开展多种急性外伤的治疗,其中踝、膝关节的挫伤疗效尤好。1983年。进一步将推拿与正骨手法结合起来治疗疑难病症,对久治不愈的肩关节脱位取得满意效果,同时开展腰椎牵引与颈椎牵引术治疗腰颈椎退行性病变。并对中老年与小儿保健及体育运动员的保健医学进行了研究,开展了保健治疗与指导,深受群众的欢迎。1984年,在传统手法基础上创立了具有朱老治疗风格的四应六法与五步法,以治疗多种疾病,进一步发展了推拿的手法。同年又开展了先天性小儿肌性斜颈的治疗,2A136例疗效分析,有效率达到100%,痊愈率为93%。1985年重点对推拿疗法的理论展开了研究,总结出了推拿手法的三个联系与三个特点对临床治疗取效的理论依据,并引进红外线气功治疗与磁疗一至此朱老推拿治疗的手法,已确立了26个大法60多个小法。治疗病种也从建科初期的9种,扩大到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等近40个病种二日均门诊量上升达83人次,是建科初期的3.3倍。有些患者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及国外友人,其中有中央、省、市领导干部及意大利、印度、英国等国友人,享有较高的治疗声誉。
1973年以来,带教进修医师131人次,实习医生530人次,其中主治医师122人,医师(士)408人,他们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已有半数以上的人员成为该地区的医疗技术骨干。
总结了在全国具有独特的学术流派《朱金山四应六法推拿法》。其流派在70年代英国剑桥传记中心记载和介绍过,在日本谷口书店出版的专著介绍中国100个当代中医大师之一朱金山推拿流派。在1983年出版了专著《朱金山推拿集锦》。
其学术继承人周华龙主任,系中国名医疑难病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中国推拿学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康复医学会理事、江苏省推拿学会副主任委员、南京针灸学会副理事长、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南京市名中医。他1978年中医专科学校毕业后,即被领导和朱老选为弟子,专修正骨、针灸、推拿。由于刻苦努力、学习领悟,尽得真传,颇受朱老器重,以为续其绝学之人。他积极参与江苏省推拿学会的组建和成立,1983年4月成立了江苏省推拿学组,并担任学组的秘书。1983年2月23日他写了《我的一点意见:建议出版中国推拿医学杂志》给中央卫生部,后卫生部将该文转发给《健康报》,并在1983年6月16日刊登了该文,随即在1984年5月在湖北东湖宾馆召开会议,会议决定由重庆市科委成立《推拿医学杂志》。1985年成立江苏省推拿专业委员会,担任秘书,积极倡导创建全国推拿学会,并出席了成立大会。
中医专业毕业后随师研习正骨推拿,又继续到北京中医函授学院和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班学习、深造,北京科技干部管理局及江苏省卫生厅组织的科研管理研修班学习,为以后的工作打好了坚实的基础。由于他的专业理论基础深厚,分别被南京中医药大学和南京市中医院多次派遣去香港、马来西亚等地讲学和专家门诊,深得学员及病人的一致好评。周华龙主任不负使命,在朱老的学术基础上推陈出新:
一、独创“平衡推拿法”。
二、推拿镇痛法的临床应用与研究。
三、推拿心血管部分疾病的临床应用于研究。
四、脊柱平衡推拿法的临床应用与研究。
五、补患泻健推拿法治疗面瘫的临床研究。
六、平衡推拿法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研究。
七、五点推拿法治疗腰突症的临床研究。
八、心理推拿法的临床应用与研究。
九、独创教学的“悟”。
十、善治疑难杂病。
综上所述,周华龙主任经过几十年的潜心研究,在朱老学术的“四应六法”基础上,创立了“平衡推拿疗法”,并于2009年9月出版了专著《周华龙推拿集锦》(周伟主编)。
主治病症:呼吸系统的咳嗽、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循环系统的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心血管神经官能症;消化系统的胃脘痛、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腹泻、便秘等;生殖泌尿系统的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炎、痛经、月经不调等;神经系统及运动系统等多系统疾病及亚健康及保健等多方面的作用。
诊断与治疗方法:医者通过各种不同的手法,按仰卧位、俯卧位、坐位等进行施术。
原则:以中医“阴阳平衡”为总则,以疾病“阴阳失衡”为主来辩证,以手法“调整阴阳”来施治。整个方法贯穿上病下治、左病右治、前病后治、内病外治的平衡法则。
相关药材、器具:
一、《牡丹透骨散》是一种外用方,曾参加全国运动器械、药械展评会,并获奖。
二、自制的活血丸,调气丸,损伤丸等,一直运用于临床。
三、拔火罐。
传承现状:“平衡推拿疗法”是继朱金山的师傅马德友先生的正骨、武术、推拿等坚实的基础和源流,到1923年朱老随马德友先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紧密的结合,将其精华发扬光大。朱老还吸取全国王子平、尚天裕,陶甫、卢英华等正骨、推拿大家经验,集自身60年的临床,总结出“四应六法推拿流派”。
1978年周华龙等学术继承人,在朱老“四应六法”的基础上,取各家之长,随朱老拜访了尚天裕、罗有明、施和生等老一辈大家,从理论到临床,再从学院(大学)到实践,反反复复,总结出“平衡推拿疗法”;继2000年在周伟等学术接班人的奋发努力下,“平衡推拿疗法”正在朱老先生毕生经验的基础上,逐渐走向―个新的学术平台。
根据普查了解,目前有周华龙、周伟2名传承^。
相关实物遗存:因朱老已于1995年9月仙逝,现存著作《朱金山推拿集锦》(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及当时朱老用的拔火罐等遗存。
另有传人周华龙保存的相关资料:
一、周华龙曾主编10本学术专著,其中包括《神奇的指压疗法》由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
小儿推拿中医基础范文2
[关键词]小儿推拿;创新;手法;疗效
中图分类号:R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7-0394-01
小儿推拿是中医推拿学的分支和重要组成部分,它又与中医儿科息息相关[1]。它是推拿与中医儿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它以中医辩证理论为基础,通过手法刺激穴位、调节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方式来改善小儿体质,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的一种治疗和保健方式[2]。小儿推拿是纯绿色疗法,可代替部分化学药品,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强孩子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小儿推拿已被越来越多的家长喜爱和接受。
近年来,小儿推拿发展迅速,每当小孩生病了家长第一选择就会考虑到小儿推拿。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观察,自己创立了一套独特的小儿推拿手法“燕子衔食”,该手法在目前的所有教材和古籍上都未曾有介绍和记载。通过在临床中的运用,笔者将体会分享如下。
1 理论探讨
1.1 具体操作:
①医者端坐,用双腿夹住小儿双腿,让小儿屈膝屈髋90度侧向(小儿的额状面与医者的额状面垂直)坐在医者腿上,医者两手相对,五指张开,分别置于小儿的前胸和后背,两手相对用力缓缓挤压小儿胸廓,以患儿能忍受为度。当挤压到一定程度时,医者两腿分开的同时用两手屈肘,将两肘尖分别置于两髌底处并以此为支点(亦可用双手直接举起小儿)将小儿整个身体悬在空中做振颤[3]手法,每次连续振颤3--5秒钟,双手由胸部逐渐移动到腹部共操作24次。
②医者端坐,让小儿屈髋伸膝坐在医者大腿上,同向而坐,医者两手相对,五指张开,分别置于小儿的双侧腋下,两手相对用力缓缓挤压小儿胸廓,以患儿能忍受为度,当挤压到一定程度时,医者用两手将小儿举起使小儿双脚站在医者两腿上(也可以使小儿整个身体悬在空中),然后医者深吸气再用口对准小儿腰、背和胸腹部缓缓吹气,重点对准背部双侧肺俞、脾俞、胃俞、肾俞及命门处和腹部膻中、中脘、神阙(此穴只能吸不能吹)关元、气海(根据小儿病情可以加减穴位),每次连续吹气5―8秒钟,每个穴位吹气3次。
1.2 操作要领:
1.2.1①医者双手尽量分开以最大面积接触小儿的前胸和后背。②医者双手尽量分开以最大面积接触小儿的胁肋部。
1.2.2 ①在做振颤手法时,一定要让小孩的整个身体悬在空中,让小孩的身体处于拉伸放松状态。②对准穴位吹气时要隔一层衣服,不能直接对准小儿皮肤,神阙不能吹气,只能吸(还可以喝一口白酒在嘴里对准神阙吸)。
1.2.3 ①振颤的频率每分钟200―300次。②在吹气之前必须深吸一口气再对准穴位吹气5---8秒。
1.3功效:①治疗小儿咳嗽、呕吐、腹痛、便秘等肠胃疾病。②治疗小儿咳嗽、哮喘、厌食、腹痛、腹泻、呕吐等病。
2 手法解析:
2.1该手法名来历:燕子衔食本意是比喻养育子女的艰辛。本手法以此命名是该手法的操作类似燕子(禽)保护幼子的动作而创立的。东汉医家华佗曾创立了养生气功五禽戏,他精心研究了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生活习性,经过对五种动物各自的象形、取义、仿生,最终融会贯通,直至超载它们。达到一种刚柔相济,阴阳互补,无懈可击的天人合一的境界。该手法类似五禽戏中鸟伸动作(主要借助手臂的上举和下按,身体松紧交替)起到吐故纳新,疏通任督二脉精气的作用。该手法的动作形态主要就是参照五禽戏中的鸟伸和燕子保护幼子的动作而设立。
2.1 理论依据:
2.1.1整个操作过程包括两种不同的,两种均能使小儿身体处于完全放松状态,者符合推拿的基本操作要求。
2.2.2操作主要以振颤、吹气和吸气(吹气和吸气是目前所有推拿教材不曾记载,它的产生源于明间,此法经常用在患咳嗽、腹痛、腹泻、呕吐等病的小孩身上,效果非常好。因此笔者认为此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2.2.3吹气是医者口腔吹出来的气体,温度比较高,对小儿能起到相当于灸法的温补作用,这对于小孩受寒引起的咳嗽、腹痛(《针灸大成》第十卷―保婴神术:“腹痛多因寒气攻”)、腹泻等病能起到温补阳气、发汗散寒的作用。
2.2.4吹气法虽然不像我们平常用手操作,而是用嘴,但是嘴也是医者身体的一部分,并且这种吹气法非常深透。两种的操作无论是振颤还是吹气都符合推拿十字诀:均匀、柔和、有力、持久、深透[4]。完全体现了中医推拿的精髓。
2.2.5大量的临床经验是此法的重要依据。
3 创新点:
3.1此法搜集了明间的传统治疗小儿疾病的方法,临床疗效显著,操作看似简单,实则很困难,它不光要求医者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推拿基本功,还要求患者必须具备深厚的内力和体力才能完成此法的操作。
3.2此法弥补了一般振颤小儿胸腹部不足的地方,常见的方法是医者用胸部和腹部贴住小儿的后背用双手重叠振按小儿胸腹部,那么医者的胸部和腹部不能对小儿振颤,而此法是两手相对用力振颤,这样振颤的力度会更均匀和深透。小儿坐在医者腿上没有将小儿悬在空中放松,将小儿悬在空中,小儿的身体由于重力牵伸的原因会很舒展,小儿的肠胃等脏器处于自然下垂的放松状态,振颤法作用于肠胃等脏器更有利于里面的腑气通畅,从而达到以通为顺。
4 意义及前景
此法是治疗小儿相关疾病的结束手法或者可以说是补充手法,可以用在抱肚法的前面也可以用在抱肚法的后面。由于其他手法对于小儿疾病的治疗已经有疗效,再加上此法定能起到顺水推舟的效果。此法操作方法简单易学,疗效显著,有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苏树蓉.中医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7
[2] 廖品东.小儿推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8―31.
小儿推拿中医基础范文3
推拿治疗学是一门专业性、操作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临床学科,也是一门对理论与实践融合要求很高的临床学科。学生对推拿治疗学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决定着他们走向工作岗位后的实际工作能力。课堂教学是临床实践教学的基础,如果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推拿治疗学中相关理论知识,那么他们在紧接下来的临床实践课上就会更加迷惑。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使培养出来的学科接班人更有利于推拿学科的发展,是每一位推拿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和不断总结,现将这些体会和经验总结如下。
1 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分配课时
推拿治疗学中涉及到的临床病种较多,骨伤科、内科、妇科、五官科及儿科病症均有所涉及,但从推拿临床实际情况或者从各医院推拿科收治病种来看,骨伤科疾病尤其是其中的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占绝大多数,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引起的颈、肩、腰腿痛则是该科的主要病种,这些病人占就诊病人总数的70%以上,因此,从这一实际情况出发,教学时就应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这些疾病的讲解上。因此,有必要跳出教学大纲重新安排课时。例如,笔者在教学中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以及小儿推拿中的泻泄、发热、疳积等临床常见病在课时安排上均会给予重点倾斜,而对于推拿科临床中内科与妇科中极为少见的病症如腹泻、月经不调等在课堂上可不必作为重点讲解。
除了上述的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合理分配课时外,笔者还根据学生对书本上每个病种不同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来重新安排课时与教学重点。因为学生在学习推拿治疗学时就已经在其他相关学科中学习了内科、妇科、儿科及五官科病症的概念、诊断与鉴别诊断、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等相关知识,如果教师仍在课堂上讲述这些内容,将是教学内容的不必要重复。因此,有必要减少或删去对这些内容的讲授,将这部分内容的课时扩充到推拿临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的治疗篇中去。
2 重视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推拿治疗疾病主要是依靠双手来进行的,对于外行人而言,看似简单,其实不然,例如,推拿治疗引起的临床意外并不少见,不同的推拿医生对同一疾病或同一病人的治疗疗效可能相差甚远。因此,在推拿治疗学的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推拿临床思维习惯的培养主要是表现在临床诊断思维和治疗思路这两个方面能力的培养上。因为诊断不明常常是引起推拿临床意外的重要原因之一,治疗思路不明朗则是推拿临床疗效不好的直接原因。例如,笔者为了启发学生在诊断上的临床思维,就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来提问学生:一个以肩痛为主诉的前来推拿科就诊的病人,我们应该想到患者患有哪些病症的可能呢?笔者会启发学生:对于上述病例,在临床诊断时如按大多数临床医生的习惯与定势思维判断认为,凡来推拿科就诊的肩痛病人八九不离十就是肩周炎患者,这显然是错误的,应该知道,临床上引起肩痛的病症较多,如:急性肺炎、胆囊炎、心脏疾病、糖尿病、肺癌及颈椎病、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等都有可能引起肩痛,并通过临床病例的例证教学法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启发其临床思维。
3 强调中医理论对推拿临床的指导意义
目前推拿临床医生与科研工作者受到解剖学、生理学及生物力学等现代医学的影响较大,这些西医学知识的渗入在推动了推拿学发展的同时也淡化了传统中医理论对推拿学的指导意义。学生学习期间,通过对其它西医课程的学习,通过对教材中有关推拿学现代研究进展内容的学习,以及临床见习时临床带教老师的指导等方式,使得他们逐渐形成了更容易被他们接受的西医学思维模式与习惯,如他们往往更喜欢用西医学知识去理解推拿治疗疾病的作用机理。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远没有象学习《针灸学》、《中医内科学》那么有中医思维习惯。事实上,推拿学这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从其一产生就一直深深地根植于经络腧穴理论、脏象理论等传统中医理论。因此,有必要在教学活动中强调中医理论对推拿临床的指导意义。教师在讲授每一疾病、哪怕象腰椎间盘突出症这样的骨伤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时,都应该把中医的经络腧穴理论、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思想渗透其中,使我们的教学课堂散发出中医气息、充满着中医氛围。
4 注意相关知识点的引入和补充
教材作为教学和传授知识的载体有其自身特点和优势,但由于限于篇幅,其中的有关某些疾病章节中的内容与临床实际需要相隔甚远,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日后工作的需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除了遵循教材外,完全有理由和必要对推拿科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中与临床紧密相连的相关知识进行补充和讲授。例如,对于推拿病房中收治最多的病种之一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一疾病的治疗,单单讲授教材上的内容笔者认为是远远不够的。此时,授课教师就应该增加有关各推拿流派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法治疗要点、中药外治法及腰椎牵引疗法,以及西医的脱水消炎、改善微循环及止痛等药物治疗与物理治疗等内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讲授,学生就有一定的了解,为他们进入临床实习作好准备。
5 不忽视对小儿推拿的教学
相对于成人推拿,目前小儿推拿的临床与科研均开展得不好,鉴于此现状,很多教师在教学时都忽视了小儿推拿的教学。笔者认为,忽视与丢弃小儿推拿而单靠成人推拿单足跛行的推拿学发展趋势绝不利于该学科的发展,教师应该从今后的学科发展方向的高度去认识这一问题。本文在前述内容中强调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合理分配课时以突出骨伤科疾病尤其软组织损伤性疾病这一教学重点,但并不意味着就不重视小儿推拿的教学。历代推拿典籍中就有相当数量的小儿推拿著作这一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小儿推拿在推拿学中占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在临床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推拿对部分小儿病症具有理想的临床疗效,小儿推拿有时甚至能取得比成人推拿更好的临床疗效。因此,在教学中,仍应重视小儿推拿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小儿推拿的学习兴趣。
小儿推拿中医基础范文4
关键词 推拿学 理论系统 学科特点 学科定位
推拿学是中医学中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学科,因历史原因,这一学科除小儿推拿外并没有象中医其它学科一样具备理、法、方、技相统一的理论体系,建国后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因其理论上的不完善,造成目前推拿临床过分倚重现代医学的某些学说和检查手段,特别是推拿学的主阵地筋伤领域,已逐渐形成了以现代医学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为基础,手法与生物力学相融合的发展模式,这是否会造成推拿学的学科发展偏离中医理论体系的轨道,值得我们深思。如何继承与发展这一中医学的特色学科,如何与现代医学结合、发展,壮大自己而不失其特色,就需要我们对中医推拿学的学科特点与学科定位进行重新审视。
推拿学作为中医学的一个分支,中医理论是其学科发展的源泉,以中医理论指导临床实践,这在推拿学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是一以贯之的。推拿学存在以通经络,行气血为基本原则,以手法和功法为基本治疗手段,存在以筋伤为主的肢体疾病、脏腑疾病与儿科疾病分治的临床特点。明确了这些,才能明确推拿学理、法、方、技各系统的内涵,才能明确推拿学发展的正确方向。
1 推拿学是按摩与导引相结合的学科
唐代之前,按摩与导引一直是联系在一起来称谓的,王冰日:“导引,谓摇筋骨,动支节。按,谓折按皮肉。蹯,谓捷举手足。导引按蹯,中人用为养神调气之正道也。”唐代・慧琳在《一切经音义》中指出导引是一种“自摩自捏,伸缩手足,除劳去烦”的方法。从古代先贤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按摩包含手法操作和被动运动两方面的内容,导引包含自主锻炼和自我按摩两方面内容。
按摩与导引在形式上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在作用上是相互补充,不可分割的。医者通过练功所获得的功力并在手法操作过程中体现出来、也就是说推拿手法的操作所用的力是结合了意、气、力、形的力,是配合呼吸和补泻方法的力,是随机而动,随心而发的力。这是按摩与导引相结合的结果,这是中医推拿手法区别于其它按摩的最显著特征。患者的自主锻炼在某些疾病的治疗过程中甚至起到了主要作用,比如肩周炎以及腰背肌的劳损,专项的功能锻炼才是保证和巩固疗效的关键,如能将工间操和自我按摩进行推广,在预防保健领域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眼保健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2 推拿学本在经络、治在五体、调在气血、通于五脏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内外上下的通路。《素问・调经论》说“五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经络学说是推拿学的理论根源,是推拿学诊断和治疗的关键,通经络行气血是推拿最基本的治疗法则。推拿疗法道循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运用手法开通闭塞,疏通经络,导引阴阳,补虚泻实,强筋健骨,滑利关节,调五脏之道而疗疾的方法。张志聪日:“故必先使五脏之精气皆胜,而后疏其气血,令其调达,致使五脏之气平和,此之谓神工也。”
推拿是一种作用于体表的外治法,是运用手法直接作用于形体皮、肉、筋、脉、骨,五体既与脏腑经络的机能状态密切相关,又与五脏有着特定的联系。形体的状态,准确地反映着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情况,犹枝叶之与根本。所以,从形体外部的异常变化,可以把握人体内部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盛衰和邪气的居留,从而确定病位、病性,推拿治疗的直接作用就是通过调整五体的状态治疗五体本身疾病,进而调整脏腑的功能。
《素问,举痛论》言:“百病皆生于气。”《景岳全书》又云:“夫百病皆生于气,正以气之为用,无所不至,一有不调,则无所不病。”《素问。调经论》说:“血气以并,病形乃成。”外感或内伤之于人体,不外乎伤于脏腑,中于经络,客于肢节,总在气血失和。推拿学以通经络行气血为基本法则,经络通,血气和,则五体强健。故《灵枢,本脏》云:“是故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经络通,血气和,则五藏安和;故王冰曰:“居其中间,疏其壅塞,令上下无碍,气血通调,则寒热自和,阴阳调达矣。”
3 推拿学有其独特的诊断模式
3.1 赋予特征的四诊合参 望、闻、问、切四诊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随着科技的进步,四诊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一些新的检查手段成为了四诊的延伸。在筋伤等肢体疾病中,除了沿用中医学五体经络定位诊断外,又借鉴了现代医学肌肉、肌腱、韧带等解剖学的准确定位,并参照了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等特殊检查,以及运用x线、CT、MRI等现代医学诊查手段作为望诊的延伸和补充,达到了与现代医学接轨的目的。在脏腑疾病与儿科疾病中,必要的理化检查是诊断和治疗的现实需要。
3.2 触诊是推拿学具有代表性的诊断方法 在推拿学别注重触诊与按诊的应用,按经络触局部是推拿诊断的重要部分,触诊在推拿学的诊断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说:“以手扪之,自悉其情”,“摸者,用手细细摸其所伤之处,或骨断、骨碎、骨整、骨软、骨硬、筋强、筋柔、筋歪、筋正、筋断、筋走、筋粗、筋翻、筋寒、筋热,以及表里虚实,并所患之新旧也。先摸其或为跌扑,或为错闪,或为打撞,然后依法治之。”
推拿学的诊断主要依靠手法在五体皮肉筋脉骨的操作,以手触摸感知推断形气之常变,查找各种阳性反应,借以辨经络、明脏腑、定虚实。比如气血亏虚就会形气不充,指下按之柔软,肌肉张力弱;痰浊壅盛则肢体肥胖,肌形不显;寒邪客脉则局部痉挛疼痛;气滞者易胀闷走窜而痛;血瘀者刺痛拒按;气虚血瘀则条索细小而成片状;气滞血瘀则出现点状刺痛而呈线性走窜。从而确定疾病的病位、病性、明确病机。
3.2.1 循经诊断:根据四诊获得的信息,得出的结果,确定诊查的经络,用点按、推捋等方法,由浅入深进行诊查,其阳性反应,如疼痛、麻木、冷热等感觉异常,条索、结节等病理反应物。不同的疾病和疾病的不同性质其阳性反应也不相同,根据其反应物的经络经筋归属,以确定相应的经络经筋疾病。
3.2.2 穴位诊断:循经走穴,见塞通塞,见虚调虚是推拿疗法显著的治疗特点。《灵枢.百病始生》云:“察其所痛,以知其应。”在手法操作过程中穴位上所表现出的异常变化就是病理变化,如患者感觉异常,如压痛、麻木、敏感、迟钝、舒适等;医者感觉异常,如坚紧、松软、结节、条索、凹陷等,如《素问,刺腰痛篇》提到的“在郄中结经络如黍米”。这些反应尤其在特定穴上尤为明显,如俞募穴上的病理反应常提示相应
脏腑疾病。根据这些反应点反应物对应相应经脉,进行论治,而这些病理反应点反应物也同样是推拿治疗的关键。故王冰曰:“夫按摩者,所以开通闭塞,导引阴阳。”
3.3 推拿诊断与治疗同步 触诊是推拿学最主要的诊断方法,触诊的开始也是治疗的开始。《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所强调的“一旦临近,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从触诊中找到了病理反应物,也就明确了病性病位,也就确立了治法,随之进行手法调整,这在局部病证的治疗中尤其明显。推拿学的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诊断和治疗结合,治疗随着诊断的深入而调整变化的特点。
4 以经络气血辨证为主,各系统有别的辨证治疗模式
在推拿学辨证论治体系中,是以经络辨证为核心,脏腑气血辨证为基础,以八纲辨证为纲领,在整体观念下,将不同证侯结合整体与局部相参的思想,将各种方法紧密联系,融汇贯通,而不拘于某一固定的辨证模式。疾病有整体和局部的不同,有筋伤等肢体疾病和脏腑病证的不同,其辨证治疗模式也不尽相同。所以推拿临床上存在两套辨证治疗模式:
1、针对筋伤等局部气血郁滞的肢体病证,以局部治疗为主,整体调理为辅,以通经络,行气血,顺筋骨,利关节为法。《圣济总录》云推拿能够“斡旋气机,周流营卫,宣摇百关,疏通凝滞”。
2、针对脏腑疾病的治疗遵循经络学说和针灸学的取穴方法,循经走穴,以指代针,补虚泻实。按照近治远治和各种配穴方法补虚泻实来治疗疾病。如急救常以掐人中以回阳救逆(导引阴阳)。补气血常取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等。
临床上疾病不可能是单纯的,整体和局部,治标与治本要分析运用,所以治疗时这两套模式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始终相互配合运用的。
5 相对独立且较为完备的小儿推拿体系
小儿推拿经过古代先贤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明清两代的总结,形成了中医推拿中具有独特临床体系的重要部分,具有独特的经穴、独特的手法,形成了独特的治疗模式。
5.1 符合小儿特点的经穴理论 小儿推拿具有适宜小儿特点和推拿操作特点的穴位,并且具有独特的位置和名称,形状上不仅有“点”状,还有“线状”及“面状”。它们多集中在头面和上肢部,以两手居多,正所谓“小儿百脉汇于两掌”。且在经穴方面提出了五指经穴通联的观点。
5.2 符合小儿特点的诊治方法 除了中医儿科中符合小儿特点的四诊以外,还发展了胸腹诊法,重视揣虚里以候先天之盛衰,诊脐以候原气之虚实,从而确定手法之攻补,并总结了蛔虫、疳积、疝气、水肿等病证,以及寒热等症和各科危重证侯的胸腹诊断。在辨证论治方面,重视运用归经论治和五行生克的基本法则来指导选穴与操作。小儿病生理特点决定了小儿外易感时邪,内易伤饮食及病易化热,故临床上常用解表,清热和消导等手法。
5.3 符合小儿特点的手法操作 ①强调轻柔深透,平稳着实的手法特点。形成了“按摩掐揉推运搓摇”小儿推拿八法为主的一整套小儿推拿手法和复式操作法。手法操作要求先轻后重,操作一般遵循先头面,次上肢,再胸腹、腰背部,最后下肢的顺序。选用上肢部穴位治疗时,一般只在一侧操作即可,多取左上肢;选用下肢部穴位治疗时,需双侧均操作。②强调手法的治疗量和补泻。一般手法的操作时间以次数计算,其操作时间、疗程长短和操作力度可以体现治疗量;操作力度、频率及方向体现补泻思想。③重视膏摩的应用和使用葱汁、姜汁、滑石粉等介质进行推拿,这样既可保护娇嫩皮肤不致擦破,又提高疗效。
6 不断吸收现代医学知识完善自身
现代医学在病因病理学、诊断学上所呈现出来的优势,我们不可能视而不见,所有现代医学病理学、生理学和诊断学研究进展都可以作为推拿学自身发展的参考、为我所用。可以将现代医学的x线、CT,MRI等手段作为中医四诊的延伸,利用现代解剖学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定位的精确性,以及治疗的针对性。可以帮助筛查不适宜手法操作的骨折和占位性疾病,明确症状与检查的相关性。在临床上我们都应该注意到x线、CT、MRI等检查手段所呈现出来的征象与实际症状是不尽相同的,治疗后症状的消失并不预示检测上的解剖学改变,这当中是有出入的,所以我们不要太过依赖先进技术,并一味追求改变解剖学位置来达到治疗目的,而是用辨证论治的观点来看待这些问题。
在与现代医学的结合问题上,如何借鉴它的优势来打造和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如果我们过分依赖解剖学、病因病理学、生物力学,放弃我们四诊合参、辨证论治这两大法宝,就会失去学科的自身特点,而成为现代医学的附庸。
7 推拿学具有广泛的诊疗范围
《素问・血气形志》曰:“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指出了属于经络不通的疾病可以通过按摩来治疗。《素问・举痛论》云:“百病生于气也。”清代《修昆仑证验》认为:“不论大小内外病证,果能揉之,使经络气血通畅,则病无不愈者。”可见推拿的治疗范围非常广泛。凡属气血经络有关的疾病皆可以用推拿论冶,但推拿毕竟是一种外治法,有其局限性。其治疗范围有以下几条:
7.1 肢体疾病中属气血经络致病相关者,疗效显著。张志聪曰:“按踽者,按摩导引阳气之通畅于四肢也。”不论外伤、内伤引起的筋伤、痹证,痿证或中风后遣症等属气血闭郁不通,阻滞经络关节的,皆可用推拿开通闭塞、疏通经络进行治疗。
7.2 内科疾病以调脾胃、行气血见长,如头痛、眩晕、胃脘痛、便秘、腹泻等;妇科疾病以调月经,调气血见长。如月经周期改变、痛经、产后身痛等;外科病中与经络致病相关,病势较缓者,如胆囊炎、阳萎、早泻、不孕不育等皆疗效可靠。
7.3 小儿病证以清外感、调脾胃见长。小儿推拿的对象,一般是指6岁以下的小儿,特别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其治疗范围比较广泛,如泄泻、呕吐、疳积、便秘、脱肛、发热、咳喘、惊风、遗尿、肌性斜颈、斜视、小儿瘫痪等证。宋代《苏沈良方》记载用掐法治疗脐风撮口等证。目前虽然在推拿临床上已经很少见到这类急症,但将推拿用于急症仍不失为中医的特色疗法而继续存在。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中说:“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临床上不论哪类疾病,在疾病初起阶段,属于初中经络,病位轻浅者,是推拿治疗的最佳时机,是防止病邪深入流传脏腑的有效方法。
小儿推拿中医基础范文5
小儿便秘的常见原因多是饮食不节,或是经常过饱伤及胃气,或是挑食营养搭配不当,如蛋白质(如肉、蛋、奶)摄入过多。而纤维物质(蔬菜及水果)摄入过少,或是喝水较少等,都会引起大肠干燥,导致便秘。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按时进餐,不过饥过饱,每天保证蔬菜、水果的摄入及一定量的饮水,可从根本上防止小儿便秘。但是如果已经造成了便秘,再调整饮食,多吃蔬菜或水果,则往往达不到理想的通便效果;而长期使用药物通便,不仅会造成药物依赖,还会造成小儿本身排便习惯的紊乱。推拿可帮助小儿排便,也是中医治疗小儿便秘常用的方法,且简便安全。
1、揉脐。首先手的温度要合适,不能使孩子感到手凉。将手掌掌根部放在孩子肚脐上,沿顺时针方向轻柔揉动,速度保持在1分钟20次左右,揉2分钟。力度不宜过大,以孩子感到舒服的力度为宜。揉脐可以帮助肠蠕动,促进大便排出。
2、清大肠。大肠是儿科推拿的主要部位,其穴位在食指的桡侧缘,也就是从虎口到食指尖的距离。用拇指按着孩子食指,从虎口处向食指尖轻轻推动,2分钟为宜。食指桡侧是大肠经的循行部位,由虎口向食指尖推动,是逆着大肠经的循行方向,因此可起到清大肠实热的效果,
3、推下承山。承山位于小腿后面小腿肚的位置。用拇指按住小腿肚,从上向下推动,推向脚踝,约1分钟左右。
小儿推拿中医基础范文6
这位学员来自陕西,是一名专业的儿科护士,她本身有基础,学的很快也很用心,回到单位后立即就运用上了,效果很不错。
我的表妹也是一名护士,也有这样的体会,每次看到孩子扎针哭闹、长期不愈的时候都非常心疼,可是苦于没有其他的办法能解除孩子的病痛。
小儿推拿是一门疗效很明显的中医外治技术,只要认真跟老师好好学习,基本都能够掌握,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临床医护人员能够加入小儿推拿的领域,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受益。
这里再次感谢这位学员,感谢将小儿推拿带给更多的孩子,孩子更健康,世界才能更美好,谢谢你!
我是一名儿科护士,2013年8月份我有幸得到了去石家庄爱婴一生推拿按摩保健有限公司学习小儿推拿的机会,石家庄爱婴一生是专注于小儿推拿的一个专业培训机构,有自己的实习基地,专业的师资力量,我在那里受益匪浅,学习并了解了小儿推拿。
在我没去学习儿推以前,也听说过这方面的信息,只是一直没有一个机会去专门的了解它、学习它。我在临床工作这么多年,看着这么多的孩子整天为扎针而哭闹,家长为输液而犯难,护士为穿刺而犯愁,我是深有体会的,输液过后孩子们都不好好吃饭,脸色很差,免疫力越来越差,西药对孩子们的脾胃刺激很大,有的时候因为血管不好,孩子一天扎数针的多得是,我就想有没有一种办法可以不输液,让孩子的疾病康复痊愈的呢,在学习了儿推以后,我的眼前豁然一亮,原来还有更好的办法来解除孩子们的痛苦,是家长心理得到一丝安慰。儿推是一种自然疗法、绿色疗法,是我国的传统医学,而且还有很好的疗效,尤其是消化道疾病、慢性病是推拿的强项,效果很好,我深有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