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媒艺术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媒艺术研究范文1
数字创意产业是信息时代的先导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最为典型的产业形态,它是建立在文化资源基础之上,以人类的精神创造为动力,以技艺才能为手段,运用现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现代通讯技术进行文化价值创造、传播的活动。发展数字创意产业可以提升产业结构,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适应黑龙江垦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传媒艺术人才的需求,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于2011年8月成立了计算机与艺术传媒分院,开设主持与播音、新闻采编与制作、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电脑艺术设计、动漫设计与制作、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形成了艺术传媒、电子信息两类互为支撑,与现代传媒和数字文化创意产业紧密相关的高职专业群。多年来,各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上做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如何优化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培植传媒艺术类专业群,培育新的专业增长点,更好的为垦区艺术传媒行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只有建立适应数字信息时代的“艺术与技术交融,学训一体,2+1人才培养模式”,合理构建课程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 构建面向数字信息时代的“艺术与技术交融,学训一体,2+1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1.1 解决传媒艺术与信息技术融合度低的教学问题
数字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日益渗透与融合,传媒艺术的表现越来越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来实现,现代传媒艺术以现代数字技术为表现手段,以现代传媒信息为表现内容,以视听艺术化为表现效果。将人才培养与时展需求有效对接,培养既具有较高艺术素养和媒介素养,又掌握现代数字艺术作品制作和传播手段的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新型传媒艺术人才,这需要很好的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树立什么样的传媒艺术人才培养理念;二是怎样构建适应培养规格的教学体系;三是如何改进教学方式与方法,实现新型传媒艺术人才培养目标。
1.2 培养面向数字信息时代的传媒艺术人才的意义
1.2.1 更好的体现时代的特征
在数字信息时代,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内容形态丰富,现代传媒艺术的创作和传播高度依赖现代数字技术手段。社会需要大量既具有较高艺术素养和媒介素养,又掌握高超现代数字技术、信息传播技术,进行有效地艺术表达和处理的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新型传媒艺术人才。
1.2.2 更好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
现代传媒和文化艺术产业的迅速崛起,信息产业领域的不断拓展,数字文化创意产业经济的迅速升温,特别是第三代移动通讯(3G)的运用,必将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新的产业群的崛起,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以信息内容创作为核心的人才竞争将成为现代传媒发展的一个新热点。现代传媒涵盖了包括书籍、报刊杂志、广告、招贴、广播电视、通讯、计算机、网络等一切可视、可听的载体,从静态到动态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动、静相容,平、立同构,声、画兼容的现代传媒体系。支撑这个体系的已不单纯是艺术或技术层面上的单一人才,而是二者兼容相济,综合发展的新型传媒艺术人才。
1.2.3 更好的发挥学院强大的信息技术优势
我院传媒艺术类专业植根于学院强大的信息技术资源优势,依托校企合作企业在信息科学方面的优势和特色,以信息技术与现代传媒艺术的交叉融合为突破口,将现代传媒艺术与数字技术高度融合,面向信息产业发展,致力于培养IT产业链终端信息内容的策划、制作与传播的新型传媒艺术人才。
2 面向数字信息时代的“艺术与技术交融,学训一体,2+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1 践行“艺术与技术交融”的人才培养理念
强化“传媒艺术与数字技术交融”的人才培养理念。既注重艺术素养、媒介素养和创意方法的培养,又注重现代数字制作、传播技术的培养,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践行这一理念。
2.2 构建“重交叉、大平台、多模块”的课程体系
针对人才培养要求和教育对象的特点,制定适应学年学分制要求的教学计划,计划中集中体现“重交叉、大平台、多模块”的特点,即:在传媒艺术教学中融入信息通讯技术和数字媒体技术的内容,注重艺术类课程和技术类课程内容交叉配置;公共课和职业基础课以“必修课”的形式构筑大平台,确保学生的基本理论、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达到“宽口径”、“强基础”的要求;在专业方向课程中,设置相同学分的多个方向模块,组成包括“限选课”、“方向课”、“实践课”等不同性质课程群在内的“多模块”,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其中一个模块修读,增强课程体系设置的合理性,做到知识的系统性与专业性并重。
引导、激励教师编著艺术创意和技术运用并重的教材,如《影视编辑技艺》、《计算机艺术设计基础》等,注重选用艺术分析和技术讲解均具有特色的教材,有力地支撑“重交叉、大平台、多模块”的课程体系。
2.3 建立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基础实验、专业实训、创新实训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实验实训室与课堂、项目与工作室、社会实践与上岗训练有机融合的实验实训、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将专业职业基础课与职业技术课的教学安排在实验实训室,将理论与实践、艺术与技术的教学融为一体。校企共建“影视艺术工作室”、“动画工作室”、“网络技术工作室”、“数码艺术设计工作室”,将创作实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促使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循环上升,递进式发展(详见图1)。
为了培养艺术与技术相融合的新型传媒艺术人才,将采取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的策略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建立较先进的集数字化素材采集、作品制作、作品输出于一体的现代数字传媒实验实训教学平台。新建“影视艺术工作室”、“动画工作室”、“网络技术工作室”、“数码艺术设计工作室”、“影视观摩厅”,完善演播厅功能。
2.4 实施创意与制作并重的知性人才培养方式
倡导“以创意见长、拿作品说话”,培养知识结构合理,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较高的创意思维能力,又能熟练运用现代数字技术进行作品创作和信息传播的知性人才。将课堂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课外创作等环节紧密衔接,“教学、创作、展演”三位一体,形成课程体系与项目紧密结合,工作室、实训室和课堂互为延伸,理论与实践、艺术与技术教学同步的教学组织形式。
实行项目制教学和工作室教学方式,以项目为引导,课内外结合,突破年级和专业界限,由不同职称、职业背景和专业方向的教师组成“导师小组”,共同指导“学生团队”进行课内外创作实践,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而且弥补单个教师往往学术方向单一、“艺术”与“技术”无法全部精通的局限,优化教师的学术结构,提高教师整体的教学水平及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实现教学相长。同时实现“理论与实践能力、艺术与技术素养兼备”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项目组通过定期举办学生阶段作业展播、主题作品展、课程设计展、毕业作品展播、创办院刊、参加各类大赛作品展播等,搭建师生学习交流的平台,使学生始终处于“职场”状态,在激发创造展示欲望的同时,也激发其理性思考,对进一步的创作起到助推作用,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叉融合、良性循环。通过“课堂――实验实训室――工作室――校内实习――校外实习基地――课堂”环节,将创意与制作并重的知性人才培养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之中。
传媒艺术类专业“艺术与技术交融,学训一体,2+1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我院长期办学积淀过程中逐步积累形成的,还需进一步完善,以期更好地指导专业人才培养,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曹坤.用“跨界思维”打造传媒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以中国传媒大学为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03).
传媒艺术研究范文2
达斡尔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北方民族之一,因诸多原因于乾隆年间西迁新疆,从而形成了达斡尔族以内蒙古、黑龙江、新疆为主要聚居地的“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状况。在新疆这样一个以多元文化为主的文化背景下,新疆达斡尔族文化的地域性越来越显著。随着新疆达斡尔族语言、宗教、习俗的变迁和发展,其传统的工艺美术也有了鲜明的民族地域特征。
二、达斡尔族特色的雕刻艺术
达斡尔族特色的雕刻艺术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具有现代气息的雕塑,主要以圆雕和浮雕这两种形式为主,大都是建在城市的街心、公共建筑前面、或者公园里,以及具有纪念意义的场所,不同地点所设计的雕塑作品也不同。以新疆塔城地区阿西尔达斡尔族民族园为例:一个形体高大威猛的达斡尔族男子骑着一匹身体矫健朝天仰望咆哮的骏马,它的名字叫做“守望”建于1998年,表达的是达斡尔人热爱家园,解甲而耕的达斡尔人已经不在骑马驰骋沙场,载旗归农后与邻里和睦相处,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世无争的日子,辛勤的付出换来了达斡尔人幸福的生活。这座铜像意为老一辈达斡尔人始终守望者,祝愿彩云之乡的儿女们继续发扬勤劳淳朴、开拓创新的精神,过上更加和谐、幸福、美好的生活。这种雕塑作品对于美化达斡尔人的生活、教育和提高达斡尔人民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另外一种是最典型的具有新疆达斡尔族特色的手工艺品的雕塑那就是达斡尔族早期使用的家具和布和伍板凳。和布和伍板凳无论从材料上以及雕刻手法上都不同于具有现代气息的雕塑作品,和布和伍板凳外观上跟木古书架非常的相似,都可以收可以放,但不同的是和布和伍板凳是家具它可以坐,而且它的雕刻手法也非常的独特。和布和伍板凳是选用一整块木头然后用雕刻刀加上精湛的雕刻技术一点一点的把整块木头雕刻成中间相互穿插可以起支撑作用的两块木雕。所以其外观上跟木古书架很相似,但其实是家具可以用来休息用。这种传统的手工艺品雕塑以及其雕刻手法强调实用性、艺术性和功能性三者的统一都非常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但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达斡尔族年轻人对本民族传统的手工艺文化并不了解,达斡尔族传统手艺正在慢慢消失。
三、达斡尔族服饰装饰艺术
我国民族服饰具有多样性、民族性、地域性以及传承性等特点。同样达斡尔族服饰也有着其本民族的民俗风情和地域特征。达斡尔族在清代和清代以前基本上都穿皮衣,从清代开始有一些姑娘开始穿布衣。
但是无论是男装还是女装,无论是衣服的布料还是皮袍的吊面布,达斡尔族人都喜欢选用蓝色,年长一点的多用深蓝色或黑灰色,年轻人则会选用浅蓝、天蓝或鸭蛋青色。到了民国,随着达斡尔族人口和经济的发展,皮料的穿戴基本上被布料服装所取代了,样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四十岁以下的女子、男子普遍穿起短衣和下装,只有四十岁以上的农妇还在穿传统的长袍。因此,在达斡尔族悠久的服饰文化历史中,有很多宝贵的文化资料和历史遗产。具体的达斡尔民族服装主要包括达斡尔男子服装、达斡尔女子服装以及萨满着装。达斡尔男子服饰又分为老年服装、青年服装以及男童服装,女子服装又分为老年服装、青年服装以及女童服装。达斡尔族的帽饰及鞋饰等也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比如男性帽子有:大耳朵帽、礼帽以及皮帽等,他们会根据不同季节不同的环境选戴不同的帽饰。相对于达斡尔男性帽饰来说达斡尔女性的帽饰并没有那么多,因为达斡尔妇女一般不戴帽子,春夏季喜欢用白毛巾包住头部,或用帽套盖住整个头部,只留脸部露在外面。鞋饰主要有:达斡尔男性布鞋、皮靴、皮袜等,达斡尔女性的刺绣布袜、绣花布鞋等。
在服饰方面,达斡尔族人们喜欢在衣服、帽子、鞋靴、手套、烟荷包上等等都或多或少的缝有花边和图案,图案的色彩丰富多样。达斡尔族服饰同其民族悠久的历史以及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和白然环境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所以达斡尔族服饰在达斡尔族不同的历史时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其文化艺术和精神内涵。虽然服饰装饰的细节发生着或多或少的变化,但其整体的服饰都还保持着达斡尔族的自身特色。达斡尔族服饰特别爱用连续式花边或者对称式刺绣等等去装饰。无论是连续式的花边或者对称式的刺绣都给人均衡感以及节奏感。
四、达斡尔族萨满宗教造型艺术
萨满文化作为残留于现代文明世界中少有的原始文化遗存,是构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而达斡尔族主要信仰萨满宗教。达斡尔萨满宗教造型艺术丰富多样,主要有:萨满服饰、萨满面具、萨满绘画、萨满刺绣等等,这些萨满宗教的造型艺术都共同具有神圣性、象征性、群居性、历史性、等这样鲜明的民族性特征,并且萨满宗教造型艺术不仅有学术性价值更具有巨大的经济发展价值。比如把这些萨满宗教造型艺术进行大力的宣传的推广不仅可以弘扬先进的民族文化而且可以带动当地达斡尔民族的经济效益。
五、结束语
传媒艺术研究范文3
1基于P2P网络的UDP穿透
由图1可以看出,网络传输模块在系统中占用重要地位。网络传输模块的稳定性、实时性,直接影响着用户体验。因此,网络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实时性,是每个互联网络应用需要重点关注并解决的问题。由上述系统分析可知,网络模块主要包含两部分:(1)信令传输模块。信令传输模块完成用户注册、登录、邀请、P2P穿透信息的传输。这些协议与相应的业务流程有着密切关系,因此要求传输可靠性,但实时性可以适当放宽。因而这一模块采用TCP协议完成。(2)媒体数据传输模块。媒体数据传输模块完成双方音视频数据交互。用户建立通讯连接后,对媒体数据的实时性就有很高的期望,而稳定性可以适当降低(即容忍一定丢包率)。而由于TCP协议本身特性限制并不能满足实时性的要求,因此UDP传输则成为媒体数据的首先传输协议。而两个客户端在通讯前一般处于各自的内网环境(NAT),通讯时需要经过各自的路由器到达外网,然后传送到目的地。如果两端的路由器通过某种方式可以直接连接并通讯,即为穿透。穿透的主要工作是客户端在两端的路由之间建立彼此的映射,传输时直接通过路由发往至另一端的路由。
1.1NAT[1]简介随着互联网络及各种联网终端的迅速发展,绝大多数家庭及企事业单位的用户都有上网需求,导致IP地址及路由急剧膨胀。但是,现行的IPV4协议使用公有的32bit的IP地址空间(虽然IPV6标准早已提出,但总体推进进度却依然缓慢),使得公有IP地址远远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网络需求。NAT技术的合理使用能够在在IPV4协议的基础上,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NAT的最初设计目的是用来增加似有组织可用地址控件和解决将现有的私有网络(通俗的讲就是大家熟知的局域网、内网)连接到互联网上的问题。互联网拨号机构(IANA)将地址划分为公有IP地址和私有IP地址,公有IP地址是指在因特网上全球唯一的IP地址,而私有IP地址是指只能作为内部网络拨号使用,不能在互联网络上直接使用,因此可以不必向ISP或注册中心申请。RFC1918为私有网络预留除了三个IP地址段,如下[2]:A类:10.0.0.0~10.255.255.255;B类:172.16.0.0~172.31.255.255;C类:192.168.0.0~192.168.255.255
1.1.1NAT原理简单的说,NAT(NetworkAddress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是将IP数据包头中的IP地址转换为另一个IP地址的过程,它可以在路由器、防火墙或者单独的NAT设备等多种网络设备上进行配置,能够有效解决IP地址不足的问题。如图2.1所示,NAT的工作流程简单大致有四个步骤[3]:第1步:网络终端设备的网关设定为NAT主机,当其需要连上Internet的时候,网络终端设备上的协议包就会被发送到NA主机,这个时候的协议包头的源IP地址信息为10.0.0.172:80;第2步:透过NAT主机,将网络终端设备的对外协议包的IP地址信息(10.0.0.172:80)修改成NAT设备所具有的公共IP地址信息,因为是公共IP,所以这个封包就可以连上Internet了,同NAT主机并且会记忆这个协议包是由哪一个(10.0.0.172:80)终端设备传送来的;第3步:由Internet传送回来的协议包,由NAT主机接收到了,这个时候,NAT主机会去查询原本记录的IP地址信息,并将目标IP信息由公共IP改回原来的10.0.0.172:80;第4步:最后则由NAT主机将协议包传送给原先发送封包的网络终端。
1.1.2NAT的分类根据NAT对内转发数据限制程度来看,可将NAT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完全锥形(FullCone):在一个完全锥形NAT中,所有从同一个内部IP地址和端口过来的请求都被映射到同一个外部IP和端口,此外,任务外部主机可以通过映射在NAT上的外部地址发包给内部主机。(2)受限锥形(RestrictedCone):在一个受限锥形NAT,同样所有从同一个内部IP和端口发出的请求都会被映射到同一个外部IP和端口,但有完全锥形NAT不同,只有内部主机向其发送过包的外部主机才可以对这个内部主机发包。(3)端口受限锥形(PortRe-strictedCone):与受限锥形NAT类似,但是增加了对端口的限制,如内部主机向一个IP为X和端口为P的外部主机发送过包,那么只有从这个主机的IP为X端口为P发出的包才能被发送到内部主机上去。(4)对称(Symmetric):在一个对称NAT上,从同一个内部主机的IP和端口发送到某个目标IP和端口的所有请求会被映射到同一个外部IP和端口上,如果同一个内部主机从同一个源IP和端口发送到不同的目标主机时,会被映射到不同的外部端口上去。另外,只有收到过包的外部主机才能发送包给内部主机。
1.2基于UDP的P2P传输限制由3.1节分析可知,处于不同内网间的用户之前需要通讯,其地址必须通过各自NAT设备转换成公有IP。然而,如图2.2,NAT设备之间也并不知道目标设备的内网IP地址对应的公有IP地址信息,因此还是无法直接将发给对方,因此,通常的设计还会有一个具有公有IP的中转服务器,双方的数据有NAT发送给中转服务器,由中转服务器分发给双方。因此,由NAT的分类介绍及图2.2分析可知,限制基于UDP的P2P传输的原因无外乎两个:(1)终端设备A和终端设备B之间在连接建立之前,并不知道对方的公有IP信息(NAT转后的公有IP信息)。(2)NAT设备对内转发数据限制。
1.3UDP穿透方案实现要实现处于两个不同内网之间用户之间的UDP直连,就必须突破3.2节中所提到的限制:获取公有IP信息及规避NAT对内转发数据限制,这一过程通常被称作UDP穿透或者UDP打洞技术,其系统流程如图2.3。流程说明:(1)NAT端口映射:在NATA,NATB路由上建立客户端音视频的端口,以此端口进行P2P传输,共包括音频和视频两组数据。(2)附带的NAT映射信息包括:客户端IP地址及音视频端口。客户端NAT的IP地址及在NAT上映射的音视频端口。(3)连接测试:客户端向对方发送测试信息,对方收到后立即返回给发送方。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收到自己的测试信息并且收到对方的测试信息,测试通过,否则失败。
1.3.1UPnP及STUNUPnP是即插即用技术在网络环境中的扩展,他通过用户控制点向NAT设备发送控制信息添加端口映射的方式实现NAT穿透。UPnP不需要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但要求集成NAT功能的网关或路由器支持UPnP功能。目前大多数网关都支持UPnP,因而我们可以首先尝试UPnP方式进行穿透,但也不排除部分网络环境下不支持UPnP,所以还需结合其他穿透技术才能达成目标[4]。miniupnpc[5]是基于UPnP开发的开源项目,其实现了搜索局域网中所有的UPNP设备、根据指定设备和外网端口获得内网信息、根据指定设备获得外网IP地址、根据指定设备,获取连接类型等功能,非常方便基于UPnP穿透应用。STUN(SimpleTraversalofUDPoverNATs)采用另外一种死了实现NAT穿透:内网中的主机通过位于外网具有公有IP信息的穿透服务器预先获取自己出口NAT上对应的外网IP信息,然后在与其他节点通讯时直接使用该外网IP信息自己的通讯地址[6]。RFC3489详细介绍了STUN协议及处理流程,当然,人们也可以根据STUN思想自行实现穿透流程。
1.3.2UDP穿透测试由NAT分类可知,外部网络终端需要访问处于NAT内的网终端,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因此,当内网终端获取到NAT出口公有IP信息后,必须相互发起UDP穿透测试,以满足NAT向内转发数据的要求。NAT分类中的完全锥形、受限锥形和端口受限锥形都属于静态端口分配类型,即所有同一个内网IP和端口的请求都会被映射到同一个外部IP和端口,不同的只是NAT在向内转发数据时是否需要由内网终端首先主动发起连接。而对称型NAT则是动态端口分配类型,即同一个内网IP和端口发往不同的IP和端口时,会被映射到不同的外网IP和端口。UDP穿透测试流程如图2.4。
1.3.3UDP穿透实现由于目前大部分NAT设备已经支持UPnP,因此我们采取UPnP及STUN双重方案,以提高UDP穿透成功率,具体实现流程如图2.5。(1)UPnP检测接口。1)首先调用upnpDiscover启动搜索局域网中所有的UPNP设备;2)然后调用UPNP_GetValidIGD()在UPNP列表中查看有效IGD设备,其返回值含义为:=0没有IGD设备;=1有一个连接;=2有设备但没有连接;=3有UPNP但不是ICG设备;3)如果返回1,则调用UPNP_AddPortMapping将内外IP,port在路由器上做一个映射;4)映射成功后,则UPnP检测流程结束。(2)UDP穿透实现流程。1)用户登录控制服务器并向控制服务器发送UDP心跳包,服务器收到后将映射信息通过TCP转发给对方;2)在收到对方映射信息前,必须保持向控制服务器发送UDP包,以维持映射信息;3)收到对方映射信息后,开始向对方Port及Port+1端口发送UDP测试数据,并通知控制服务器已经开始UDP测试,控制服务器将该信令转发给对方;4)当对方也启动UDP测试后,启动超时定时器;5)在超时时间内,是否收到对方UDP响应,如收到,则测试成功,否则测试失败;6)UDP穿透测试过程中,一般需要双方同时向对方发送UDP测试包,为避免因映射信令通过TCP传输而造成的启动UDP测试不同步,我们在收到双方的启动测试通知后,才启动超时定时器,以避免一方已经测试超时,而另一方则还没有开始测试的问题。具体流程图如图2.6。
2UDP+CDN中转
虽然UDP穿透技术能够解决大部分NAT直连障碍,但是依然存在穿透失败的可能,尤其对于这三种情况不能直接用P2P穿透,它们分别是通信两端都是对称路由,通信一方是对称路由另一方是端口限制路由,或者通信两端在同一个路由下,而路由不支持回环。因此,在UDP穿透失败情况下需要服务器转发。在中转模式下,大部分延时时间发生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中,由于跨IDC运营商等问题,可能为中转模式带来更大的传输延时。因此,从客户端到中转服务器之间,我们仍然使用UDP传输协议。而在跨IDC之间,则使用TCP转发模式。跨IDC间的TCP转发,理论上可以在每个运营商机房建立一个中转服务器,但是这样所带来的资源消耗非常巨大,因此我们目前较为成熟的CDN(ContentDeliveryNetwork,即内容分发网络)技术,以解决不同地区、不同IDC之间传输不稳定的问题。CDN是一种新型网络内容服务体系,其基于IP网络而构建,基于内容访问与应用的效率要求、质量要求和内容秩序而提供内容的分发和服务。而从广义的角度,CDN代表了一种基于网络而构建的高质量、高效率、具有鲜明网络秩序的网络应用服务模式。CDN系统能够实时地根据网络流量和各节点的连接、负载状况以及到用户的距离和响应时间等综合信息将用户的请求重新导向离用户最近的服务节点上。其目的是使用户可就近取得所需内容,解决Internet网络拥挤的状况,提高用户访问网站的响应速度。UDP+CDN中转模式如图3。
3结语
传媒艺术研究范文4
关键词:传统雕塑;审美艺术;雕像艺术
中国传统的雕像是实用性和审美艺术的完美结合,在对其进行审美艺术分析的时候,不能忽视其整体的特征与其作用,我国传统雕塑的审美艺术主要表现在雕塑材质取自自然、表达含蓄注重意象美以及雕刻手法的多样灵活使的其具有独特的审美艺术。
一、取材于自然,蕴含自然美
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支配之下,与自然界始终保持着和谐的关系,人民依附自然、顺应自然、尊重自然,创造出一系列取材于自然的中国文化。因此,我国传统的雕像也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特点,无论雕像材料的选择还是雕像内容的创造,都离不开人民生存的自然环境因素。与西方以石雕为主的雕像艺术不同,我国的雕像则是以土、木、石、金属、竹等自然材料为主,在以农耕经济为主的基础之上,我国人民对土的特点了如指掌,因此,土不断地被人民加工、淘洗、雕塑成型,与水混合,成为秦砖汉瓦的主要材料,同时也制成了许多精美的陶器,成就了辉煌灿烂的陶瓷时代。木制的雕塑在古代的雕塑中也最为常见,古代的房屋多为木质结构,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木是“五行”元素之一,具有独特的精神意义,木制雕塑受到人们的欢迎,经久不衰。石材相比较土木较难雕凿,汉代以后大规模的进行雕凿,雕凿出许多的佛像,但后来逐渐被小型的石雕代替。金属的雕造艺术以青铜为代表,雕造出许多像《马踏飞燕》这样传神的作品。同时,传统雕像的内容大多是对自然物象的再现,体现出清新自然的自然美,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对动物的雕造,从早期的陶器时代开始,到青铜时代以及后代各代帝王的建筑雕塑和居民的房屋建筑都有栩栩如生的动物雕塑,将人与自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些活灵活现的动物形象为这些器物房屋添上了诸多的灵气,使其更具有自然美,如雄狮、猛虎、烈马、飞龙、忠狗、以及各种奇异的灵兽等,这些雕塑是自然与人类的完美结合。
二、注重写意空间,具有含蓄美
中国美学向来注重“意象”的创设,这一审美理论影响了诗歌的创作,同时也影响着雕像的雕凿,中国的雕像更加注重对想象空间以及象征艺术的处理,让观看者可以产生无限的联想与想象。如,《马踏匈奴》就是一件注重写意空间的大型石雕,用一整块巨石雕刻成人和马,马的胸部特别的宽大,肋骨的位置也不正常,马头也特别的大,但是四肢却是非常细小,马的其他的部位也只是近似于真实的马。但是,当我们站到这个巨大的雕塑前时,却不禁被其雄浑的气势所震撼着,巨大的马头似乎诉说着胜利者的威严,正好与马下缩成一团的匈奴人形成鲜明的对比,整个雕像看起来活灵活现,将一代英雄霍去病的英勇表现的恰到好处。再如盛唐时期的舞俑,这些人物雕塑或者有宽大的蝴蝶型翅膀的衣袖,或者有轻薄绚丽如霓虹一般的裙裾,她们衣袖有的翻飞有的舒展,裙裾也是各不相同,有的旋转有的摇曳,在这些形态各异的舞俑所着的衣袖间就仿佛看到了许多的舞者在眼前翩翩起舞。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极具含蓄美,使得雕像如诗如画。
三、多种手法并用,极具灵活美
我国传统的雕像艺术中注重多种手法的并用,极具审美价值与灵活美。其中与彩绘的结合,以及浮雕圆雕以及线刻等手法的并用更为雕像艺术增添了无限的审美魅力。与绘画的结合是以土质作为材料的雕像的典型特征,新石器时代辉煌的彩陶艺术就是两者的完美结合,陶器上绘有各种的花纹,有的还绘有人头像,五官和胡须栩栩如生,同时,影塑作品也是两者结合的完美体现,如北周时期的伎乐天雕塑就十分的典型,该雕像将其衣带用平面彩绘而成,而其头、手、足等露在外面的肉体部分却用浅浮塑的方法表现出来,微凸的肉体部分将飞动的立体感淋漓尽致地呈现了出来。另外,中国的许多大型石雕整体为圆形,但是在局部会有浮雕与线刻的部分,这种情形在一些石雕佛像中最为常见,人像的手和头这些部位是圆雕,但是,大部分的身躯则是以高浮雕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其是依靠在岩石上的,而衣服和装饰部分使用极细的线条勾勒刻画出来的,同时还融合了镂空和镶嵌等雕刻手法,这些手法的多种运用不仅仅是雕刻艺术的完美结合,更是构思精巧的外现,是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表现方式,具有丰富多样的审美艺术,对现代雕像的雕造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与意义。
总之,我国传统的雕像具有独特的审美艺术,与西方的雕像艺术有明显的区别,对我国传统雕像审美艺术的研究对于我国现代雕像的创作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于提高全人类的雕像艺术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代琳丽,刁秀国,卢瑶.中国传统雕塑审美意识对当代雕塑的影响———以巴蜀一带传统石雕为例[J].艺海,2012,08:92-93.
[2]王静.中国传统雕塑审美取向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08,12:168.
[3]常慧.探究我国传统雕塑艺术与现代雕塑艺术的审美变迁[J].大众文艺,2015,17:68.
传媒艺术研究范文5
[关键词]医学美容;手术;乙型肝炎病毒;传播;职业危险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3)05-0529-03
乙型肝炎病毒(HBV)对医务人员构成了严重的职业性威胁,特别是外科医师处于HBV经手术感染的危险之中,感染来源主要为HBV携带者。因此,有关部门规定对手术患者常规检测HBV血清学标志(HBVM),对具传染性者采取特殊的预防措施。这一规定在普通外科手术中执行较好,但在美容外科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鉴于HBsAg为HBV感染的特异性血清学标志,HBV DNA是受检物存在HBV并具有传染性的直接指标,缝针刺伤是HBV经手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我们以此为依据,探讨美容受术者中HBV携带状态及其传染性、HBV经手术传播的可能性,以提高美容外科医师对HBV经手术传播危险性的认识水平及防范意识。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连续接受美容手术的受术者(美容手术组)291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267例,年龄17~58岁,平均28.5岁。连续住院的普通手术患者(外科组)992例,其中男性605例,女性387例,年龄4~85岁,平均41.0岁。
1.2 标本采集与试验方法
1.2.1 标本收集:对连续入院的普通手术患者于入院次日晨留取空腹静脉血3ml,美容受术者的静脉血在手术前留取。标本检测HBV标志后,将HBsAg阳性血清于-40℃冰冻保存备用。
1.2.2 HBVM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液标本的HBsAg和HBeAg,试剂盒购自上海科华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按说明书操作。
1.2.3 HBV DNA 检测: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检测HBsAg阳性血液标本中的HBV DNA,试剂盒来源、引物特点和操作方法见参考文献[1]。
1.2.4 n-PCR极量稀释法检测HBV感染剂量:将n-PCR检测HBV DNA的低限作为一个HBV感染剂量,以PBS液将HBsAg和HBeAg阳性血液作10倍系列稀释,直到n-PCR检测HBV DNA阴性,将终末阳性的稀释倍数作为HBV感染剂量的数值,以此数值作为HBV传染性和病毒浓度的指标。
1.2.5 针刺损伤接种模拟试验确定手术中HBV感染阈值:取使用n-PCR极量稀释法确定HBV浓度为100~109HBV感染剂量/ml的HBsAg阳性血液各一份,将8×24、3/8弧的圆形缝针依次在上述血液中浸泡30s后取出,其后穿透放在2%琼脂表面的一层医用手套并刺入琼脂0.5cm。使用塑料钻孔器切割每个穿刺点,切割部分放入0.9ml PBS液中,加热溶化后以n-PCR检测HBV DNA,阳性切割物对应血液所含的最低HBV感染剂量/ml确定为HBV经手术传播的感染阈值。
2 结果
2.1 两组受术者的HBsAg阳性率比较:美容手术组291例中26例(8.9%)HBsAg阳性,外科组992例中156例(15.7%)HBsAg阳性,两组患者的HBsAg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8.52;P
2.2 两组HBsAg阳性者的HBeAg阳性率比较:美容手术组26例HBsAg阳性者中10例(38.5%)HBeAg阳性,外科组156例HBsAg阳性者中31例(19.9%)HBeAg阳性,两组受术者的HBeAg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4.41;P
2.3 两组HBsAg阳性者的HBV DNA 阳性率比较:美容手术组26例HBsAg阳性者中24例(92.3%)HBV DNA阳性,外科组156例HBsAg阳性者中115例(73.7%)HBV DNA阳性,两组受术者的HBV DNA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4.27;P
2.4 HBV经手术传播的感染阈值:HBV经针刺损伤传播的感染阈值为105 HBV感染剂量/ml。
2.5 HBVM与传染性的关系:美容受术者中,10例HBsAg和HBeAg双阳性者HBV DNA全部阳性(100.0%),传染性范围在102~109感染剂量/ml,7例(70.0%)在针刺损伤的感染阈值之上;15例HBsAg阳性、HBeAg阴性者中10例HBV DNA阳性(66.7%),传染性范围在0~106HBV感染剂量/ml,2例(13.3%)在针刺损伤的感染阈值之上。
3 讨论
本资料显示8.9%的美容受术者HBsAg阳性,这一比率虽显著低于普通手术患者,但并不表明其传播HBV的危险性较普通手术小。这是因为,HBsAg仅是HBV感染的病毒学标志,我国部分HBsAg阳性血液可不含有HBV,因此可无传染性,而HBsAg阴性血液又可含有HBV,因此又可有传染性,说明HBsAg携带者血液并非均可经围手术期传播[2]。大量研究显示HBV DNA才是HBV复制和传染性的直接指标,接种物所含HBV数量是其传染性的决定因素,PCR检测HBV DNA的低限与HBV的感染剂量相当,其阳性即可表示血液具有传染性[3-4]。为此,我们比较了两组HBsAg阳性者的HBV DNA阳性情况。结果显示,美容手术组HBsAg阳性血液的HBV DNA阳性率明显高于外科组,表明美容手术组中有更多的HBsAg阳性患者血液携带完整的HBV,是HBV的传染源,在手术期间对这样的血液应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以阻断可能发生的HBV经手术期传播。
HBeAg是HBsAg携带者HBV复制并具有高度传染性的血清学指标,其阳性血液的传染性可较阴性者大1亿倍[5],是医务人员针刺损伤后发生HBV感染的主要来源[6]。本组资料显示美容手术组HBsAg携带者的HBeAg阳性率显著高于普通手术组,表明美容手术组HBsAg携带者的数量虽少,但所携带的HBV浓度更高,其传染性更强,这对手术医师职业性感染的危险性更大,更应该采取确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与普通手术相比,多数美容手术规模相对较小,手术持续时间较短,出血量少,这些都有利于预防HBV经手术传播,也可能是更多的美容外科医师对HBV经手术传播危险性认识不足的原因所在。然而,正如本资料所示,缝针刺穿单层手套模拟试验的结果显示HBV经针刺损伤传播的感染阈值为105 HBV感染剂量/ml。70%HBeAg阳性血液可经手术传播,其传染性可高出感染低限104倍,而HBeAg阴性者血液只有13.3%可经手术传播,其传染性仅高出感染低限10倍。美容受术者中存在着HBV传染源,由于年龄较小、从业特征、性活跃等原因,他们的病毒携带状态可能正处于自然感染病程中HBV高度复制和传染性最强时期。虽然缝针损伤接种血量在10-4 ml以下[2],美容手术所用缝针等器械更为精细,但受术者血液携带HBV的浓度峰值可达109感染剂量,这样的血液传染性极强,10-9 ml血液所含的HBV数量即可达到传播HBV感染的水平;尽管几率很小,但完全会有可能经过手套破损[7]、器械损伤或污染环境等多种方式传播。因此,对HBV经美容手术传播的危险性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杨岁虎,杨双旺,孙佩,等.套式PCR极量稀释法评价外科HBsAg携带者血液的传染性[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5):396-398.
[2]杨双旺,杨岁虎,孙佩,等.乙型肝炎e抗原作为乙型肝炎病毒围术期传播监控指标的可行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4):244-246.
[3]杨双旺,杨海平,姜旻岚,等.HbeAg作为HBV经手术传播监控指标的实用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0(8):1066-1068.
[4]Ulrich P,Bhat R,Seto B,et al.Enzymatic amplifica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DNA in serum compared with infectivity testing in chimpanzees[J].J Infect Dis,1989,160:37-43.
[5]Shikata T,Karasawa T,Abe K,et al.Hepatitis B e antigen and infectivity of hepatitis B virus[J].J Infect Dis,1977,136:571-576.
[6]Werner BG,Grady GF.Accidental hepatitis-B-surface- antigen-positive inoculations:use of e antigen to estimate infectivity[J].Ann Intern Med,1982,97:367-369.
传媒艺术研究范文6
关键词:传统工艺美术;艺术元素;教学体系
1 动漫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动漫应用于教育教学方面的主要指动画。随着动漫行业发展,动漫人才与市场的供需问题日益明显,国内动漫教育存在的问题也是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动漫院校的人才培养与行业的市场需要产生严重的脱节,内容同质化严重,学生创新意识薄弱。同时,高职高专教育更多的是停留在技术层面的教育,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成为薄弱环节。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我们发现,国内将动漫应用于教育教学的相关研究几乎没有。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现代 动漫的产业化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动漫的开发制作仍不能跟上市场的需求, 而充斥于国内动漫市场的主要是美 国与日本的动漫产品, 但由于在动漫进口方面是以市场盈利为导向的, 因此大部分进口动漫的教育功用并不明显。
1.1 课程体系
动漫专业课程体系分布中,包含《装饰设计》、《三大构成》等普通艺术设计类学生的专业课学习,也包含《原动画设计》、《分镜头设计》等专业基础课程和相关二维三维软件教学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先修后修课程有理有据,但真正的教学环节中并未做到环环相扣,装饰设计中传统装饰纹样、传统工艺未能与接下来的动漫专业课相衔接,造成了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断桥。
1.2 真实项目引入
高校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只重视动漫理论、基础知识、动漫设计及制作的基本技能的教育,缺乏对学生的创作、创造、创新能力和艺术素质的培养,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导致学生的专业能力没有得到全面的发展。高职教育动漫教学过程中最忌讳的是纸上谈兵,所以一直沿用的都是真实项目引入的教学方法,但因学生素质以及教学条件限制,在真实项目引入后,只是在做一些技术层面的工作,无法锻炼学生的创意创新能力,学生思想局限。
2 传统工艺美术中艺术元素在动漫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工艺美术包含的内容广泛,织锦、印染、陶瓷、金银器、漆器和木工等,传统工艺美术首先从实用基础开始发展,当满足实用基础后慢慢过渡到审美需求,从古至今,传统工艺美术中的艺术元素应用领域广泛,涉及服装、雕塑、建筑、设计等各行各业,将其引入到动漫教学领域,融入高校的教学课堂上去,将会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作用:第一,培养有创意创新能力的高技术人才,提升动漫创作的文化内涵,进而去改变我国一味地模仿国外动漫发展的局面。第二,传承传统文化,大力弘扬区域特色文化。日照发展到现在传统工艺如农民画和黑陶工艺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高职院校对于大师工作室的建设,鼓励了对于文化传承的支持,与此同时更有利于我们将这些当地特色艺术融入动漫教学中去。
高校教学的重点就是能够将职业教育出来的学生直接输送到用人单位,能够与企业对接。这不仅仅包含着技术的掌握,还有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课堂教学,应当注重树立的民族性、原创性的艺术价值观。在保证技术的前提下,发散学生思维传承传统美术精华的同时直接应用于动漫制作。
2.1 课程应用
艺术元素应用的主要几门课程有:原动画设计、场景设计、FLASH、影视后期、三维动画这几门课程。
2.2 教学方法探索
(1)案例教学法是在高职教育中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分析优秀案例,讲解这些案例是如何借鉴传统艺术,提炼其中的造型元素和艺术风格,通过对于案例的整个设计过程的理解,把握设计的流程。
(2)影像资料分析,影像资料的应用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之一。较之传统的板书式或以文字为主的PPT教学,影像资料的恰当应用,可有效改善课堂气氛,分别从视觉、听觉等感觉领域给学生以刺激,增强对知识点的记忆。清晰的解剖刀传统艺术的精华,拓宽学生的视野,能够发散学生的创作思维。
(3)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引入真实项目,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有直接的关系。通过企业完成项目流程的学习,让学生熟悉项目从立项到结项的全部过程。有明确而且清晰的成果展示。毕业后让学生轻松的和企业接轨。这种教学方法有一定的难度,不仅要求学生有理论和技术的职称,还需要学生有很强的团队合作意识,运用新的知识,技能去解决在项目制作过程中所有的实际性质的问题。
2.3 教学实践分析
(1)市场调研,让学生深入到民俗乡村,深入的了解传统工艺美术中区域民俗工艺的艺术特点和艺术文化,当代与传统工艺美术之间已经出现了断层,在高校教学中,利用民俗馆、大师工作室、民间艺人等资源,以实践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学、多想,将这些艺术风格沉淀下来,作为创作的一手资源。
(2)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民俗工艺的艺术特点多种多樱如何巧妙地结合实训课程,做出来符合市场需求的影片,就需要学生在每一门课程中把握课程的重点,如《分镜头设计》如何将镜头组接到一起,符合艺术风格的节奏等。
2.4 教学成果
鉴于学校有大师工作室以及相关选修课的开展,提高了学生学习动漫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将竞赛引入课堂,以赛促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地域文化有效的引入课堂也获得了学校的一致好评。
3 与当代动漫教学体系的融合
中国动画事业的原创性和本土化进程,需要从中国传统、本土文化中吸收养分,忽略民族文化特点,一味地追随国外动画的设计风格,是不可能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作品。因此,在本土动画的原创性和特色方面考虑,需要不断探索传统工艺美术与动漫产业的融合之处。高校动漫专业教师,如何有效的引入传统工艺美术特色,如何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上面下功夫。这样融合不仅有利于弘扬地域特色文化同时也促进地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加深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各行业发展的地位,继续传承传统工艺美术中的精华。
参考文献:
[1] 张之益.现代动漫技术与“大动漫”[N].中国文化报,2010.
[2] 李文晓.中国动漫产业落后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探讨[J].四川大学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15.
[3] 段小聪.从《火影忍者》看日本卡通片对传统文化的结构和重组[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
[4] 杨晓林.论宫崎骏的生态观和人文困惑[J].电影评介,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