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监督管理机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采购监督管理机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采购监督管理机制

采购监督管理机制范文1

摘 要 构建并推进财政预算的绩效管理是政府管理的一种变革。可以很好的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还可加强外界对政府的制约,从而提高动作效率。只有提高了政府财政预算绩效才能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以,要将构建推进政府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作为改革的关键才能发挥社会公众的舆论作用。

关键词 财政预算 机构改革

一、构建并推进财政预算绩效管理需要以建立相应的绩效评价为中心

1.财政预算绩效评价的概念解析

财政预算绩效评价指是结合统计学、运筹学的基本原理,套用一定的指标系统制定出相应的标准,按照原有的程序得出一个定量的值。这个定量值可以公正、客观、准确地对政府的财政预算支出发挥效益及取得的成绩做出综合的判断。

2.构建财政预算绩效评价的意义所在

构建财政预算绩效评价是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中心内容。建立与财政预算绩效评价是对于政府管理理念的一次变革。其关联的预算分配和政府绩效之间的相关联系,切实并可行的提高了政府行为的有效性,从最根本上促进了政府决策过程中的规范化,决策形成的民主化,以及决策水平的科学化和部门职责的透明化。这其中,财政预算绩效评价又是以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为核心。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从上个世的中期就开始了关于财政预算绩效评价的探究。代表国家有新西兰,该国家是这方面变革的领导者,因为改革的效力非常大,新西兰非常成功的消减了严重的财政赤字。而美国在财政支出评价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也积累了非常好的经验,因为美国本国内对财政赤字和政府效率有着非常统一的共识,在国会与政府的统一合作的努力之下,上个世纪的末期美国也成功的解决了财政赤字的问题。

二、我们国家构建及推进财政预算绩效评价管理的实践情况

我们国家在05年时提出了要构建财政预算绩效评价,财政部门在同年的5月25日颁布了《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试行)》,同一年的9月9日印发了《中央级教科部门项目绩效考评管理办法》并开始在一部分省市进行试点。通过对于相关政府部门财政支出绩效的综合性的考评,让政府可以更科学、合理的配置财政资金,优化其支出的结构,提高了资金的使用率。

经过多年试点实践,我们国家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将原来传统对财政预算绩效的考核重点从执行过程转变成执行结果,让财政支出管理的变革得到了更深层次的优化;

2.在评价的体系当中,以成本的核算替代了收支的核算,最大限度的降低了财政的运行方面的成本;

3.每一个部门的积极性被大大地调动起来;

4.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与传统的考核方式相比,具有更加客观及公正的特点,从而优化了对于财政收支的监督方面的作用。

此外,在十二五时期我们国家将更着手建立起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的绩效评价体系,这对于国家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我们国家在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将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作为关键点

在总结了之前政府机构在改革上效果不理想的基础上,我们国家开始探究构建财政预算绩效评价来帮助财政预算绩效的管理,并作为促进政府改革的目标。要构建起科学的评价体系不单要加强有关行政管理的理论研究,同时还需要向西方或亚洲一些发达的国家学习,学习他们行政改革的实际操作的经验,以及应用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2.要依法构建并推进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

一定要注意重视好相关的绩效管理的法规方面的建立,只有这样,政府的财政绩效的管理才能有构建并有序推进有法可依。财政预算绩效评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性的工程,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之中,一定会涉及到一些其他部门的相关利益,会不可避免的损害到部分的利益者,同时也一定会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从而影响了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所以,如果单单只是依靠财政部门的部分规范性的文件是非常难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实施的,一定还需要有更加权威的法律给予相应的保障才可。

3.要发挥人民群众的公众监督作用

透明的预算体制是可以加强责任的落实。对于政府部门来说,财政支出是不是已达到了原来设定的目标,又或是说实现了原来承诺的结果,人民群众才是最有发言的权力的。人民群众的公众监督是推进政府机构变革最重要的外部力量。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这样的监督,政府机构的改革才能真正的进行下去,才不至于改革到一半后草草了事。将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同样归入至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体系当中,让预算绩效更加的公开和公正的进行。通过信息的透明、程序的公开、人民群众的参与、第三方实行的方式,将监督权赋予给广大的人民群众,才能让绩效管理体现出人民的意愿。

4.完善相关的责任问责制度

要想让问题的溯源成为可能就一定要明确相关的责任制度。责任到人才能保障其监督发挥最大的效力。政府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要和行政机构的业绩、人员的职业、待遇等相挂钩,从而让财政资金的运用者在使用每一项资金的时候都将个人的利益和政府联系在一起,从而做到思考后再行动,实现做到利益、责任、权力三者的有机结合。在这样的激励制度下,我们国家的政府才有可能实现由管制型转就成服务型。所以,构建并推进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过程之中,建立起相应的预算责任制度,要在给予人员审批资金使用权的同时明确其应该承担的法律和相应的行政职责。如果当执行的结果出现了一些较大偏差的时候,就需要为了这种结果而负出相应的责任,必要的时候还要进行严格的处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构建并推进政府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完善其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近些年来中央以及地方的财政都积极开展了财政预算绩效评价,在预算绩效管理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大幅度地提升了财政科学化、合理化、精细化的管理水平,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但是,我们国家仍需要进一步完善预算绩效的管理制度,才能实现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的管理。

参考文献:

[1]洪淑琴.关于稳步推进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若干思考.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01).

[2]朱旭央.浅谈推进财政绩效评价的基础工作.经济师.2009(11).

[3]郭伟,张建斌.准确把握科技事业单位特点进一步完善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河北农业科学.2009(07).

采购监督管理机制范文2

自改革开发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各大医疗机构想要跟上时展的步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定健康的发展,构建医院财务管理平台的工作刻不容缓。根据新的财政制度对于医院以及医疗机构的要求,医院以及医疗机构需要有完整的医院财务管理体系,对于预算等方面的成本进行严格的核算和控制,增强医院的财务管理能力,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一、新财会制度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缺乏完善的?务管理

目前大多数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属于医院各项管理工作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医院的任何科研项目及其他科研活动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医院财务管理方面的人员往往都是由医疗方面的专家人员来担任,这些人员对于财务管理缺乏一定的专业性。在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情况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改善和提高,医院运营过程中的外部环境也更加的复杂化,因此,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向着更深层次的方向去发展。新财会制度要求财务人员必须要掌握专业的财务知识技能,能够高效的完成预算、成本核算、财务报表等方面的工作,才能为医院的各项决策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提高政策制定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二)医院在经济核算方面缺乏统一性

在医院内部绩效管理方面,现阶段已经有了以科室为单位的成本核算项目,但是在实际的核算单元划分方面还存在多种划分标准,比如说门诊科、住院科、科研、诊疗等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各个科室的经济核算较为混乱,导致之后在进行科室总成本、病人单相成本等方面存在非常大的难度。正是因为医院经济核算方面缺乏统一性,导致之后的各项财务管理工作都难以高效、顺利的进行,影响医院财务管理水平。

(三)资源管理手段过于陈旧

在经济飞速发展情况下,产业不断优化升级,现阶段信息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新财会制度背景下,医院必须要做好对现有管理制度的改革工作,帮助医院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虽然目前医院已经开展了EPR项目,在资产管理方面,已经将固定资产管理纳入到管理系统中,实现了对设备的物联网管理。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科室来进行固定资产的划分,改变其中的分类方法,使得整个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对折旧年限以及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方面的工作有着非常复杂的特点,以往的资源管理方式很难有效的完成这方面的工作。

(四)部分会计应用系统面临着升级改造问题

之前的财务系统来自于传统的财务制度,在功能方面有着较大的局限性,在新财会制度中,对于成本核算以及会计核算有了新的要求,之前的财务系统已经无法满足做这方面的需求。原有的信息系统中,在科室的管理方面,管理缺乏细致性,对于材料、药品以及物价方面的划分不符合现有的制度标准,需要重新考虑。在收费报表方面要重新进行设计,在药品报表方面要进行适当的调整,还需要重新配置大多数医生工作台,还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重新的划分,在新财会制度下,这一系的问题都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解决处理。

二、新财会制度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平台构建策略

(一)增强财务管理力度

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对于医院的经济以及财务管理有着新的要求,需要建立总会计师制度,选择大量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保证医院财务专业化管理。在设立总会计师之后,还需要根据实际的考核项目建立相应的经济管理人员,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医院财务管理团队,实现医院财务集中、统一化管理,使得财务制度可以更高效的落实,使得医院经济决策更加专业化、规范化。

(二)构建新的财务管理系统项目

新财会制度下,对于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覆盖面积,涉及到人事、药品等多个领域。为了保证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和新财会制度的有效结合,将新财会制度准确的贯彻落实,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首先要做好核算单元的划分工作,加强成本单元和科室之间的联系,为医院新财会制度的运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要进一步加强现有资产以及材料的管理,做好固定资产的分类工作。最后,还需要在成本核算方面,选择更加高效的计价方法,做好药品物流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三)精细化财务管理体系

首先,在进行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时,要以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为基础,按照预算对医院进行详细的划分,同时与绩效考核单元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实现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其次,还要以科室为单位,做好成本核算单元的详细划分,为新财会制度的运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再次,要结合具体的岗位对人力资源进行全面的盘点,按照相关的物价标准来制定相关项目的收费标准,以便于成本核算更高效的进行。最后,在核算单元方面,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盘点,以新的财会制度为原则,对之前的数据进行全面整理,为新制度的落实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

(四)对信息系统进行全面升级

新的财会制度下,对于医院信息系统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对医院收费标准、固定资产分类等相关信息进行变动。新的财会制度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要跟紧时展的步伐,改进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高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使得医院财务管理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采购监督管理机制范文3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安全生产;建议;完善机制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房屋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最初基本的居住场所,到现阶段更加追求房屋质量、房屋安全,如此一来,建筑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受重视。但在现阶段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建筑工程质量不过关,验收不合格等问题,既影响居民的居住体验,更会给开发商带来经济损失。所以现阶段需要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系统分析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优化意见,保证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运行。

1.分析房屋质量目标

1.1目标定位

在设计房屋的建筑工程项目时涉及很多问题,比如业主要求设定的交房日期以及质量目标等。分析诸多目标,分阶段来分析安全生产项目,通过分阶段目标的把控来确认各个阶段目标的完成落实度,提高施工人员在施工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安全意识,以此_成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目标。

1.2完善目标

完善目标的作用就是对已经定位的目标进行细化,包括人员、管理制度等方面。在施工单位进行施工的工程中,对进行施工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按照岗位类别进行考核,分析他们的专业能力,使施工管理的质量监控可以落实到人上。在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对施工项目进行甄选,这样可以促使建筑企业有意识的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在各个环节、各个单位、各个部门细化工作以后,可以具体判断那个区间质量没达到要求,以此来加以提高。

1.3优化房屋的建筑工程程序

建筑企业进行施工过程有一定的工程程序,比如工程开始之初需要进行行业调研;施工地段选择;开始施工;施工过程;完成施工等程序,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各个程序进行把控,保证每个工序的质量都满足要求,确保建设过程安全可靠。

2.安全生产存在诸多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方面存在各种问题,包括不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的经费管理制度;政府部门缺乏监督管理机制等,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2.1不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

由于施工企业一般都来自民间,由素质不高但有资金实力的老板运营,这个行业发自民间,没有相关的监督管理制度。随着行业的发展,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的监督管理制度,相关政策要求,但是这种后发的制度管理起来存在诸多限制,也不一定实用。另外建筑行业的管理人员也没有被管理的习惯,没有遭遇严格的惩罚,无法意识到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重要性,造成有制度不依;政府管理人员也没有真正严格意义上执行监督管理制度,造成有制度不执行。所以,首先需要完善监督管理制度,提高生产人员、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的意识。

2.2不完善的经费管理制度分析

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在费用上没有实现生产与监督分开,自己生产自己监管,这样监管就形同虚设。建筑企业为了规避监督就会选择虚设监督部门,对于生产过程中需要监督的费用也就能省就省,多花钱监督相当于是在跟自己作对,很多企业都不会这么做。这种制度最终造成企业的监督管理制度失效。

2.3政府部门缺乏监督管理机制

从第二点可以看出监管与生产都由建筑企业自行负责,政府在监管过程中其实是无作为的,没有对生产过程跟踪监督,对于监管费用更是不过问,这就造成生产过程的监督只是流于形式,留有形同虚设的部门,造成各种虚假文件。

3.强化工程质量监督的建议

3.1完善施工前的工程质量保障机制

建筑企业的质量问题一般出现在采用低质伪劣的原材料,出现豆腐渣工程,那么在施工前就需要对原材料进行把控。首先要根据工程的需要合理选择原材料,根据实际需要采购质量有保证、价格合理的原材料,而不是仅仅根据成本以及关系来采购原材料;其次是采购原材料的人员要由专业人才来担任。专业的人才才知道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合理选择原材料,而不是任人为亲的相关人员。提到人员,在项目施工前,也要注重人员的管理,对人员进行安全生产,质量监督管理的教育,提高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只有意识提高了,才能主动思考如何保障工程质量。

3.2完善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机制

对于施工现场的管理,需要对施工现场的物料进行合理保管,完善的物料保管机制才能保证施工过程的有效实施。在施工过程中,要乐于引进先进的技术,先进的技术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一定程度上也更加安全,运用先进的技术也能提高工程质量。最后,建筑行业人员流动性大,需要建立相关管理机制,保证人员正常衔接,保证施工工作正常进行。

3.3完善工程验收的质量保障机制

对于工程的验收一般也是建筑企业自己执行,因此就需要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自己公司负责的原则,认真的进行工程验收,对工程质量进行最后把关,保证建筑工程安全。验收还涉及文件以及档案的审核,对于缺失的文件需要补齐,错误的需要改正,以此保证工程项目能顺利验收。

采购监督管理机制范文4

关键词:企业;集中采购;工作;思考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01

引言:集中采购可以有效杜绝暗箱操控、等问题,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企业采购成本过多,浪费贿赂等问题.在企业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积极采用集中采购的模式,并能够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采购方法,丰富采购经验,这样才能提高采购工作成效,为企业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一、当前企业集中采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制度执行不得力

良好的制度能够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和思想,对于集中采购工作也是如此,强化制度执行力度,才能够确保各项制度的落实,引导人们的行为。但是现阶段,在一些企业中,集中采购规范执行得并不彻底,个别的部门还是会自行采购物资,总是会找出各种理由逃避集中采购。还有一部分企业,在谈判与决策分离制度方面,不能够有效执行,或者受到利益的驱使,将采购限额与标准提高,导致企业资金严重浪费。

2.操作程序不规范

在执行集中采购单采购的过程中,操作程序不正确、不规范,都会导致成本增加。另外,采购策划不细致,临时性采购不断增多,从而导致原有的计划被打乱,不仅影响了采购进度,也增加了很多花销。在公开招投标的过程中,投标单位不足,公开竞争条件不足,咨询价格的过程比较简答,不严谨,进行采购活动的工作人员,工作态度不认真,违反工作纪律等问题也比价普遍。

3.监督管理不到位

在集中采购的过程中,监督不到位的问题也比较普遍。一部分企业都是通过内部会议通报的方式进行的,这样基本无法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另外,采购部门与会计、纪检缺乏沟通,在监督过程中,监督管理的作用体现不出来,监督合力被削弱。最后,集中监督机制不完善,缺乏对纪检、内审相关部门检查规定,检查的方法缺乏合理性,监督管理不到位。

4.基础信息工作薄弱

一些供应商对信息收集工作不关注、不重视,因此并没有建立“供应商信息库”,即便是建立了,也没有进行相关的实地考察,没有建立一对一的供应商准入标准、办法,供应商生产过程不明确。现有的商品信息库,信息不完全,供应商的生产过程,信息查询不到,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采购质量。一些企业在采购档案管理方面的工作不完善,档案信息采集缺乏,比如通知书、定标文件以及补充合同等资料,这才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采购质量。

5.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集中采购工作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才能把握采购流程和采购质量。如对货物、工程、服务等方面的采购标准了解,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对企业管理规定的了解。

二、企业进一步完善集中采购工作的几点建议

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以下几点采购对策:

1.健全制度体系,保证集中采购工作规范运行

完善企业集中采购机制,首先需要针对现有的采购制度进行梳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与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完善现有管理机制,修订管理细则与相关工作流程,提升现有采购机制的可行性与规范性。修订完善之后的采购机制,将作为采购人员,采购行为的约束和准则,并能够切实减少各种采购风险与违规行为。然后,构建完整的组织架构,采购人员之间必须要秉持相互合作,相互监督的原则,从而达到权利分流,切断贿赂的源头。最后,针对集中采购的项目范围,限额标准等方面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统一规范采购文件,健全采购内容,提高集中采购管理力度,规范采购行为。

2.规范集中采购工作程序

严格一句科学、合理、严禁的工作原则纪念性采购。首先,要做到相对集中,相同的采购项目必须要进行统一的筹划和安排,减少重复次啊狗的问题,优化采购成本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收益。要细致规划招标内容,定制相关规定,在招标顺序、内容以及相关合同放ian,要严格制定严格的标准。超标的供应商要严格控制,这样能够有效提升商家的竞争意识,提高采购质量。构建完善的采购商品信息库,并制定相应的标准和方法,与企业所规定的相关法律保持一致。最大限度解决企业资本,包括人力、物力与时间,提升物资采购效率。

3.加强监督管理,堵塞商业贿赂的产生渠道

集中采购工作是一项涉钱管物的重要工作,规范这项工作,必须建立集中采购长效监督制约机制,形成一整套科学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监督上要将人与岗、岗与事、事与责、责与利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各个环节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监督制约机制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监督与社会外部监督。内部监督首先是建立和完善采购工作的考评制度。年初计划时将采购工作的监督检查结果与年度目标考核结合起来,对集中采购活动中发生的违规违纪和不廉洁行为要严肃处理,将责任落到实处。其次是加强监督检查,内审部门对集中采购工作事中事后可以开展专项审计,纪检部门要加强对集中采购的全程监督,可以开展效能监察,重视采购中投诉反映的问题。外部监督主要是向社会公开集中采购信息。充分利用网络、报刊等形式,不断拓宽集中采购的民主监督渠道和范围,广泛接受社会和职工的监督。通过内外部监督,达到对某一项目在采购执行全过程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有效监督,将商业贿赂等腐败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使集中采购成为真正的“阳光工程”,彻底杜绝暗箱操作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三、结束语

在企业中,采用集中采购的方式进行采购,是企业节约采购成本,提升采购质量的有效手段。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出集中采购的优势,企业管理者应该客观分析当前存在于企业集中采购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制定更加完善,更加富有针对性的采购标准、采购制度,提升监督管理效力,确保集中采购的可行性与规范性。

参考文献:

[1]宋光君,张伟伟.集中采购成本分析[J].石油石化物资采购.2011,(01)

采购监督管理机制范文5

    在世界上着名的政府采购法律规则中,在实施政府采购制度的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文本中,我们几乎都看不到有“监督检查”的专门章节。我国的《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基本上是照搬、移植国际上着名的政府采购规则,惟一有中国行政法特色的是《政府采购法》第七章的监督检查。这一章节用了12个条款规定了政府采购的监督检查制度,但大部分条款是属于东拼西凑、重复立法,缺乏监督的实质性内容和具体的实体及程序规则,因而浪费了立法资源,有损国家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监督检查中的重复立法及其口号式语言。我国《政府采购法》在总则、政府采购当事人、政府采购方式和程序、质疑和投诉、法律责任等章节中,对于政府采购法的监督主体、监督的客体、监督的内容、监督的权力与权利等内容已经有所体现,“监督检查”章节中的有些条款在我国其他法律中都已经有具体的规定。因此,现行法律专门设立“监督检查”的章节值得商榷。如果必须设立的条款,为了保持法律章节条款的和谐与一致,应该在相对应的章节内容中进行规定。例如,我国《政府采购法》在总则和其他章节中,已经规定了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活动及集中采购机构的监督检查;规定了所有政府采购信息披露制度,其中包括了政府采购项目的采购标准和采购结果的公示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本法规定指定采购,这在总则和法律责任章节中都已经有明确规定;集中采购机构的权利义务和法律地位等内容在总则、政府采购当事人等章节中也都有详细规定,没有必要通过不同语言的表述方式在另一个章节中又重复进行规定。又如,我国审计机关和监察机关各自的工作原则、监督对象、监督权利、监督范围等内容分别在我国的《审计法》和《监察法》中都有非常明确的规定,法律实施中的社会监督在我国《宪法》中都已经有明确规定,《政府采购法》没有必要作出相类似的规定。这种法律规定,由于没有相应的程序性规则和法律责任条款进行保障,等于是无效的空洞规定。

    监督检查机制缺乏独立的监督主体。我国《政府采购法》第十三条虽然统一了政府采购市场中的监督主体,明确规定各级财政部门为政府采购对象的主管机关,但由于还存在着另一部法律《招标投标法》。故公共采购市场中的监督主体实际上尚未统一,各级发改委和相关的行政机关还在兼任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双重角色,各自制定相应的公共采购行政规章,分别管辖属于自己的公共采购项目。公共采购市场中的货物、工程、服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供水、供电、供热等政府公用事业的采购项目,涉及到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的采购项目,涉及到国家稀缺资源和国家利益的公共采购项目,等等。这些公共采购项目在我国现行的公共采购法律体系下,还存在着多元的监督主体,大部分都还没有进入各级财政部门的监督视野。

采购监督管理机制范文6

1.1税收管理不易控制。

这里所指的税收管理工作,是指财政税收人员在开展工作中,需要同时接受业务管理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的两种管理体制要求,但这两种管理体制本身又存在一定的矛盾,这就使得税收管理难以得到有效控制。也不能够对税收工作人员产生严格的约束力,使得工作人员容易出现推诿扯皮现象,工作难以落实到位。

1.2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

作为一种与财政和经济有直接联系的工作,财政税收工作人员往往面临着较大的利益诱惑,而要约束工作人员,使其能够恪尽职守,坚守岗位,就必须要有一定的监督管理机制来支撑。而目前我国财政税收的监督管理机制并不健全,很多监督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失去了其监督职能作用。

1.3民主管理机制不完善。

财政税收应当是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的财政收入,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有利于民众对财政税收工作进行全面监督,能够促进财政税收的顺利开展。但是很多地方和基层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并为真正落实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民众的监督地位被完全忽视。

1.4规范化转移支付问题较多。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目前我国政府部门的财政资金转移往往不够公开透明,其中存在的问题也相对较多,包括转移流程不规范、转移时间较长、转移模式落后、转移资金利用率较低以及贪污犯罪现象屡禁不止等问题。财政税收在从社会基层收取上来之后,要通过一定的转移来实现税收的合理运用。但尽管中央已经采取了分税制的改革措施,在财政税收转移支付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这就说明了当前我国财政税收转移支付流程仍然不够规范,监督管理机制仍然不够健全,转移支付中存在的多种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1.5财政税收名目较为混乱。

由于财政税收所涉及到的税收项目较多,因此其税收名目也相对较为繁杂琐碎,极易出现重复收费和乱收费的现象。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来取消部分税种,如农业税,个体户工商税等。但是很多不知所以的税收名目依然在各地基层中存在。这就严重破坏了国家好不容易获得的税制改革成果,为财政税收的顺利开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极大不利影响。而目前我国对于财政税收乱收费的管理机制还未形成,很多管理工作无法落实到基层,这也是存在于当前财政税收体制中的主要问题。

2我国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措施与创新对策

基于财政税收对国家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财政税收体制管理中存在的多种问题,我们必须要深刻的认识到当前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工作还负有艰巨的任务。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创新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是目前我国财政工作的重点发展内容。在此笔者提出了几种改革措施和创新建议,具体如下所示:

2.1建立完善“分级分权”的财政体制。

建立完善“分级分权”的财政体制,不仅是我国基本国情的需要,也是通过改革整治现行财政税收管理中诸多漏洞的手段。合理划分各级政府、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分级分权财政体制,目的在于调节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税收比例、依据当前情况,应当适当加强中央政府的收入比例,强化政府财政同一支出的平衡;加大中央政府的直接支出,加强统筹管理,减少财务问题,同时减轻地方政府的财务管理的压力,配合行政改革中人员精简的客观要求;还要对地方政府的支出权限进行必要的规范,既赋予足够的财政权力,也要控制过度的财政自由,使得地方支付财政税收管理改革加速进行。

2.2健全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

要将一般性转移支付与有条件的专项转移支付进行合理搭配,形成资金来源稳定可靠,资金分配方法较为科学合理的中央、省(市)两级两类转移支付体系。首先是要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例,适当整合其中的专项转移支付,妥善安排转移支付的结构比例。其次是要改革税收返还与增值税分享制度,从而稳定转移支付的资金来源。最后是要改革转移支付的分配方式,建立起科学合理、公开透明的资金分配体系,从而逐步改变目前从基数法确定转移支付数额与转移支付水平的方。

2.3财税改革要在制度上实现创新。

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一直是制约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改革深化的羁绊。在广大农村地区大力推广,农民的劳动热情被充分激发,农业生产工具的价格下调,给农业生产降低的生产成本,在免除农业税等税收项目外,在水手结构上也应当进行必要的调整。正式地方政府的职责所在,也是发展地方经济的必由之路。通过适当的途径招商引资、引进先进技术、合作扩大生产是有效手段。在财政税收体系中,合理的采用“合同制”,也是完善地方政府财务税收管理分配职能的一大创新,不仅仅加强了地方财政税收的自,也使得中央政府能够施加有力的宏观调控。体制改革是永不过时的话题,制度创新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作用一再被历史证明。加强中央管理和不同级别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是制度创新的出发点和着眼点。

2.4完善国税与地税的协调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