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优缺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统文化的优缺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统文化的优缺点范文1

本文结合了电子书和纸质书籍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更好地展现了两者之间的特点,通过纸质书籍到电子书籍的视觉转换,让我们清晰地了解到各自存在的优势。

[关键词]电子书籍;优缺点;发展方向

在互联网、手机等智等产品广泛应用的今天,已经有非常多的阅读内容从传统书籍转向了以电子设备为阅读载体的电子书籍上,电子书籍已经改变了我们的阅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翻阅电子书籍的方式得到大量的信息和知识,使书籍的载体媒介发生了质的改变,它完全摆脱了传统纸质书籍的种种特性,形成了一种新型阅读体验。这种新型阅读体验方式的出现和应用对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的改变有推波助澜的作用。电子书籍作为新媒体艺术众多的表现形式之一,以它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迅速发展。

电子书阅读不局限于传统书籍的特性,电子书籍是以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智能产品为阅读载体,融入互联网和平面两者之间的优点,并且加入了声音、图片、文字和视频等动态交互式效果,使电子书籍本身的内容变得丰富和灵活,更吸引人们阅读。而传统书籍是以纸张为主要载体媒介,并且书籍的形态较固定,都是以印刷输出为主,即使材料纸张、开本大小和装订方式都各不相同,阅读的媒介始终都离不开纸质。人们在纸质媒介上记录文字、图形符号,这种记录方式往往都很抽象,人们必须要对书籍中文字语言进行思考和分析才能理解。

一、电子书籍的特性分析

电子阅读不需要以纸张为媒介,它不仅节约了自然资源,并且方便随身携带,它节省了存放传统书籍所需占用的空间,电子阅读具有个强大的检索功能,很容易地就搜索到读者所需的信息,大大地节省了翻阅搜索的时间,信息传播速度快捷,使人们获取最新的新闻资讯和了解新闻事件的发展变化;并且有良好的休闲性和互动性……诸多的特点使电子书籍阅读更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

二、电子书籍的优缺点比较分析

(一)电子书籍的优点

跟传统书籍相比电子书籍的成本远远低于传统书籍,只要有一个网络电子书制作软件就能做出成千上万的电子书,并且可以无限的复制,而传统书籍的成本要比电子书籍高很多。电子书籍要比传统纸质书籍更好保管、保存、不占空间、携带方便、容易传输分享。电子书籍的传播数度要比传统书籍快,电子书籍只要在网上,很快就会有很多的访问量。现在的社会是电子智能化、网络化的科技时代,电子书籍顺应了时展的潮流。和传统的纸质书籍比较,电子书籍的内容信息量更多一些,在传统书籍的文字的基础上,还可加入音乐、视频、动画等效果,吸引人们的眼球,在电子书籍中,一张照片可以360度无死角的旋转以便看清图片的每一个细节,还原更加真实的视觉效果,这是传统书籍不能相比的。传统书籍是以纸为媒介,用彩墨等材料进行印刷,而电子书籍不需要这些,这符合了环保、节约的理念。

(二)电子书籍的缺点

电子书籍以电子智能产品为阅读媒介的阅读工具辐射比较多,长期使用容易引起身体和视觉的疲劳,严重者会影响视力。电子书籍的阅读效果没有传统书籍好,人们对于文字内容不能透彻的分析理解,有很强的一过性,不能深入的学习和研究。造纸术是我们古代伟大的四大发明之一,用电子设备阅读的电子图书体会不到传统书籍的质感,缺乏传统文化的体验,传统书籍拿在手中比较有质感,更能让人体会其中的文化底蕴和中华上下五百年的传统文化,这些是阅读电子书籍所体会不到的。中国目前的电子书籍市场,存在优质内容不足,编校质量堪忧,版权关系不明,市场竞争无序,产业监管缺位等等问题。

三、结论

传统文化的优缺点范文2

关键词:地域形象 塑造与传播 重要性 河南省

地域形象指的主要是地域发展中客观条件与文化内涵的体现,是一个地区综合发展情况的集中体现,是该地区整体实力与综合素质的体现,地域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对于一个区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地域形象塑造的重要性

正如每个人都有象征自己身份的证件一样,一个地区的地域形象也代表了这个地区的身份。

(一)对文化的影响。一个地区的地域形象往往是该地区文化的体现,随着国际化的不断加深,许多外来文化逐渐影响着国内文化的发展,而我国许多旧有的优秀文化正逐渐被遗忘。虽说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吸取精华,融合其他文化,但我们也必须认清哪种文化该成为主流。

地域形象塑造的过程中,往往离不开本地区的传统文化,这不仅有利于当地人时刻谨记本区域的文化,也有利于外来人员对本区域文化的了解,这对传播我国的优秀文化拥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对经济的影响。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不断地提高,人们不仅追求物质上的享受,也越来越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尤其是近些年,我国交通工具不断发展,交通道路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空闲时间出行旅游。看惯了城市里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许多人更愿意远离现代化的喧嚣而选择有特色的地方作为出行地点。

地域形象的塑造,可以使游客更有游玩的兴趣,不仅是国内的游客,也可以吸引大批的外国游客前来,从而促进旅游消费。所以,每个地域都应该有自己的地域形象。

(三)提高知名度。地域形象就像是一块广告牌,如果地域形象设计的好,能够使更多的焦点聚集于此,从而更快的推动地域知名度的提高,对外界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地域形象的塑造,不仅可以吸引媒体、游客的目光,也会吸引众多投资者的目光,这对该地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域文化与形象塑造的关系

地域形象受该地域自然环境以及文化资源的影响,不仅体现着地域的历史性,而且标着着地域性。历史与文化是一座城市永久的标志,是永恒的魅力,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居民可以创造不同的文化环境。地域文化在无形中孕育了城市的外在形象与内在气质。城市内在的文化气质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

区域形象作为区域文化的载体,是该区域通过物质与非物质为载体的各种信息向公众传递与交流的外在形式与综合反映。物质载体主要包括城市空间布局、建筑等外在形象,非物质载体主要包括市民素质、治安状况等内在形象。区域的文化主要是通过这些载体进行传承与发展的。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景观,无论是风情民俗还是城市精神,都是区域文化的体现。

三、河南省地域形象的塑造与传播

地域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国家的软实力,加强地域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是增强地域影响力、提升地域知名度的重要手段之一,下面以河南为例来分析地域形象的塑造与传播。

(一)河南省文化形象。河南省位于黄河以南,是中华文明以及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河南省拥有众多的文明古都,且为我国古都数量最多密集的省^,如洛阳、开封、商丘等地,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古都名称。此外,我国四大发明中的造纸、火药、指南针皆是起源于河南,老子、庄子、墨子等历史名人也均出生在这个省份。河南可谓是一个充满文化底蕴的历史古都。

河南省有诸多的文物古迹,旅游资源丰富,截至目前为止,该省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二十四处。其中4A级以上的景区约有84个,众所周知,河南著名的景点有白马寺、少林寺、龙门石窟等,皆是具有丰富文化价值的旅游景点。

河南的旅游文化,不仅能够反映河南的历史文化形象、河南政府以及旅游行业的发展,而且可以反映河南风情民俗、文化素养等各方面的内容。可以说河南旅游业的发展联系着整个河南的文化形象。

(二)河南人舆论形象。河南的文化形象是深入人心的,但同时,河南人的舆论形象也令人记忆深刻。

现在提到河南,河南人形象问题基本与河南文化形象问题平起平坐。随着时间的发展‘背信弃义’、‘坑蒙拐骗’等贬义词成为了许多人眼中的河南人形象。这种几乎蔓延了全国范围的地域歧视,让河南人难以释怀,甚至是插在胸口的一根硬刺,不仅是外省人,许多南京本地的青年人也开始‘逃离’这个省份,以此来摆脱这些不雅的称号。有些商人,在听到对方是河南人后,就拒绝和他们有生意上的往来;更甚者有些外地厂商,拒绝河南人进入商场。可以说,河南省是受到地域歧视最严重的地区。

我国每个地区都可能存在着造假、欺诈等不良行为,但为什么偏偏河南人受到的歧视最大呢?这与河南的经济水平分不开。河南人多地少,众多的人口都会选择外出打工,而这些人中难免会有一些行为不良,这就导致人们容易以偏概全。河南的教育水平较低,经济较为落后,外出人口多为受教育程度较低、个人形象较差的人,所以难免会在行为上有所欠缺。

正如作家二月河所说的那样:无论地域歧视,还是身份歧视,背后都有一个深层的原因一一经济,说到底就是穷。河南省政府也反复强调,只有经济的发展,才能提高河南人的形象。

其实河南人有许多美好的品质,只是大部分人都习惯于看到别人的缺点,而忽略了被放大了的缺点掩埋的优点。无论是愚公精神,还是焦裕禄精神,都体现了河南人质朴、务实踏实的态度,此外,河南人向来以性格耿直、坚韧不拔、助人为乐等优质的品格著称。

(三)提高河南形象。为了重塑河南人形象,几年前,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发起了“谁不说俺家乡好”的大型宣传活动,不仅对河南的山水、风景、古都文化进行宣传,其主要目的是树立河南以及河南人的形象。河南形象是众多省委、政府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并多次提出树立河南形象。

“河南人就是中人中的中国人”这句话传出后,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同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人,河南人存在的优缺点,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中国国民身上的优缺点,对于诸多缺点和不足的存在,我们不该是诋毁,而应该相互帮助。

近年来,关于河南形象的文章数量越来越多,这不仅得力于河南政府加大了对河南形象的树立、改善与宣传,也得力于河南人民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及优秀品质的对外传播。

政府在对促进河南形象的传播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相关的政策制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河南形象的建设与塑造,所以政府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调动全省人民的热情,共同致力于河南形象的提升以及正确性的发展。

作为河南省的组成部分,河南的每一个人都肩负着塑造河南形象的重任,河南人要意识到自己在这一活动中的重要性,而不是单单将其看作是政府的工作。尤其是外出的人,要注意自身素质,为外省的人带去良好的印象,以此来逐步改变对河南人形象的偏见。

文化遗产与风景古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域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不仅可以充分提升旅游价值,而且也是对外文化传播信息与符号的重要途径。通过多种传播渠道以及传播原理的利用,可以推动河南文化的对外发展,提升河南的地域形象,进而推动河南旅游业的发展与经济建设的进行。

四、地域形象塑造与传播的主要途径

(一)充分利用传播媒介的作用。我国经济与科技不断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传播方式也逐渐发展壮大,通过对各种传播媒介的利用,能够是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为精准且传播的范围更为广泛。通过对传播媒介的使用,可以更好的推动地域形象的传播。

当前,常见的地域文化传播方式有广播、电视台、网络、杂志等形式。可以通过创办专门的网站,将该地域发展的形象及最新的新闻、成果等内容到网站上,使更多的人能够看到。此外,还可以进行精品板块、传播节目的建设,加强对区域形象以及区域文化的传播。

可以通过电视台,在旅游栏目推出该区域的形象宣传片,将该区域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以及优雅迷人的自然环境、古典庄严的文物古迹进行推广与宣传,充分展现该地域的典型元素以及文化素养。

(二)充分发挥节日文化的作用。在特色节日期间,举办具有当地特色的节日活动,是传播地域形象的另一重要途径。定期举办节日活动,不仅能促进本地域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也能通过贩卖特色商品、特色小吃等提升经济收入。具有特色的节庆活动,是现代人较为向往的一种活动形式,是具有文化素养的娱乐活动,是提升地域形象的特殊活动。

如江南地区每年端午举行的赛龙舟活动,在不断发扬光大当地传统文化活动的同时,吸引了无数游客为之向往,当地具有特色的服饰、食物等也都吸引着外来者的眼光。端午活动的举办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宣传,也是对本地区文化底蕴的传播,更是该地形象树立的重要途径。

只有将区域的传统文化与节庆活动相联系,是提高区域品牌形象的重要形式,是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的推动区域形象的传播,要对当地文化进行深度的研究、发掘、提炼,制定正确的策略,不仅要注意对传统的继承,还要注重对形式的创新,以保证增加游客的体验印象,满足个性化需求,从而提升受众的对区域的评价。

(三)发展知名文化品牌的作用

文化产业作为推动文化发展的具有特色的文化符号,在无声无息中默默地影响着受众对区域文化的了解、对区域形象的认识。文化产品的推广、文化服务的发展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区域的文化氛围,促进区域文化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文化作为发展的软实力,是区域发展重要的因素,而文化产业能够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的影响力,从而增强区域的综合竞争力。

如我国徐州在今年来,不断地打造“舞动汉风”文化品牌工程,形成了一条具有文化旅游、演艺活动、动漫制作等为一体的具有特色的文化产业生产链。虽然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但其从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社会文化对社会经济的带动作用,并以独特的方式将本区域的文化不断地进行传播,使地域文化更广泛的被人熟知。

文化产品是区域形象传播的重要媒介,且具有渲染、引起共鸣等优点,所以在进行知名文化品牌建设的时候,一定要将区域文化融入其中,使产品富有高品位,突出产品的独特性,增强产品的文化竞争力与综合实力,才能使商品在竞争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在品牌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推动衍生产品的发展,形成一条具有特色的产业链,从而以强大的连带效应来带动真个文化产业的发展。

传统文化的优缺点范文3

关键词:语文;高考作文;立意角度;备考

中图分类号:G633.34;G632.4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0-0070-01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一、命题意图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作文很好地贯彻了关于高考命题“一点四面”的改革主题,一点就是要在高考当中体现立德树人,四面是指要在高考当中体现核心价值、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创新精神四个方向。Ⅱ卷的作文虽然没有直接涉及到传统文化的考查,但语文素养即是人文素养、民族素养。语文素养的考查,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民族文化的考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在经济突飞猛进的同时也涌现出了很多问题,传统文化不断流失,青少年对阅读的漠视,对母语的麻木。Ⅱ卷作文对语文素养的考查正是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提高人文素养,传承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材料立意解读

对于2016年高考的这道作文题,与其名曰“任务驱动型”,不如说是“驾轭鞭轨型”,不要求立意创新有多大的发散,只求驾在轭中的牛,在牛鞭驱使下顺着规定好的路线或犁沟往前拉。如果不能入轨于“上述三条路径”,或立意只偏执于说“语文素养”之于“人的终身发展”“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的自信”的作用、意义等,这就算未执行“任务指令”,脱题了。“比较上述三条路径”a.课堂有效教学,b.课外大量阅读,c.社会生活实践。这里的“比较”一词大有文章。并非是比较论述三条路径的高下优劣,“比较”是一个“考证识别甄选抉择”的构思立意过程。于是选择立意的角度只能在 “任务指令”下组合:a、b、c、ab、ac、bc、abc。当然,立意角度要“正中下怀”,以杨玉环在李隆基前起舞作比,剥一句《长恨歌》诗句,最好是“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眸吻题别”。如果你只盯着“课堂”,只算是“凝眸”,是顺着说,跳的是“国标”,不抓眼球;如果你关照“课外”,却有“含情”,是接着说,跳的是“芭蕾”,有点意思;如果你触及“实践”,更为“亲吻”,是“兜底说”,跳的是“探戈”,拓展有力。于是立意视角的价值取向就很明确了,“课堂教学”小于“课外阅读”小于“生活实践”,即“顺着说”小于“接着说”小于“兜底说”。从内容的丰富充实、表达的全面深切、发展的特色凸显而言,上列七个角度中前三个角度胜于后四个角度,两组内细择优选,可形成如下两个不等式:a

三、备考启示

1. 核心价值观依然是主流

高考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有其被赋予的社会功能。它既要有选拔的功用,也要引导社会的舆论方向。因此,在备考时要抓住“一点四面”的教育改革思路,完善作文题目的选材或提高作文题目自主编拟模拟程度,进而提高作文备考的效度,更好地训练考生的审题意识与选材意识。

2. 注意思辨思维能力培养

Ⅱ卷的作文题可谓侧重于思辨思维考查的典范,考生在比较提升语文素养的三大途径时,需要思辨地看待问题。三大途径都有其值得肯定的一面,也有其不足的一面,考生要善于在三大途径优缺点的全面思考中来思辨地论证分析。在备考时,教师要注意培养训练学生的思辨思维。

3. 关注生活,以小见大

高考作文常从生活切入,然后来探讨一个有一定价值引导的问题。Ⅱ卷通过语文学习来探讨语文素养,进而谈到国家软实力和文化自信,以及Ⅰ卷通过漫画奖惩之后来探讨教育的相关问题等都是属于这种思路。高考作文选材常以既是考生熟悉的、有话可说的,又是反映社会现实的、有一定价值引导的内容呈现,因此在备考时要培养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在作文题目的命制或选择中注意选择的标准。

4. 培养学生表达看法的能力

培养学生“文字文雅地、条理清晰地、思维缜密地”表达个体对某事的体会和阐述自己的看法和理由。Ⅱ卷写作要求有“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这体现了高考作文引导考生关注个体生活,表达个体感受,而一些考生在这方面显得稚嫩,在表达个体的体会和看法时,文字单调,思维浅显,甚至是记账式的呆板。所以,培养学生“文字文雅地、条理清晰地、思维缜密地”表达个人对某事的体会和阐述自己的看法和理由,是作文备考中需要关注的内容。

四、 结束语

近些年高考语文作文的重要性和受关注度与日俱增,研究高考语文作文的命题趋势和应对策略都是十分重要的。备考中应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思辨思维能力、对生活的关注以及表达看法的能力。

参考文献:

传统文化的优缺点范文4

不同箱包存在风格的差异,随着时代的发展,箱包设计理念也伴随着时代进步体现自身的时代特征。目前箱包行业竞争虽然激烈,但是箱包的造型设计还是依然延续原来的圆形、三角形、方形,在造型上的创新很少。在配件的装饰性设计上虽然琳琅满目,但是缺乏整体的规范格调,没有规范的设计理念。总体说来,目前箱包配件在造型上相对保守,没有新的活力注入,装饰性设计又显得杂乱无章,没有规范的管理。针对目前激烈的竞争环境,消费者对于箱包越来越高的要求,箱包配饰设计要充分结合时展趋势,突破原有的造型设计,让配件不再是配件,发挥出强大的魅力,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箱包配件装饰设计的发展趋势

2.1、发展箱包配件的材质

箱包配件的装饰设计要突破原有的传统单调,配件的材质创新相当重要。原有的合金、木质、塑料等材质在长久的发展中,形成了固有的设计套路,虽然各种材料在配件设计中广泛使用,但是材料本身的不足限制了自身的发展。箱包配件装饰设计要突破原来的格局,打造全新的设计道路,从配件材质开始就要创新。珐琅是中国文化的历史瑰宝,为箱包配件设计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珐琅原是一种主要应用于材质表面的釉料,能够大大提高金属的色泽。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创新,珐琅的创新工艺延续传统珐琅的透明光亮,在现代设计中将耐磨抗腐蚀的特性融入到珐琅中,打造出了全新的现代珐琅,为箱包配件设计找到了更加完美的材质。现代珐琅能够代替金属材质,不但更加透明光亮,还打破原有单一的镀金镀银,有着更加丰富的金属色泽可供选择。

2.2、加强相关工艺手法发展

加强相关工艺发展也是箱包配件设计中的重要环节,箱包配件的设计需要结合相关的工艺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随着科技水平不断进步,将先进的科技结合设计工艺领域,研究出新的工艺手法,才能打造才完美的设计作品。随着新的材质现代珐琅在配件设计中的使用,珐琅的相关工艺也要不断发展进步,传统的掐丝珐琅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现代珐琅工艺能够实现珐琅的成批生产,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发展模式。珐琅工艺是配件设计中发展比较良好的工艺手法,箱包配件进一步的发展还需要更多的现代工艺,结合传统的电镀、喷绘等工艺,根据箱包配件装饰设计的发展方向,不断加强工艺发展,提供箱包配件装饰设计的技术支持,促进箱包配件能更好的发展。

2.3、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设计理念创新

2.3.1、继承传统的设计元素。长久的箱包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一套传统的设计理念,在箱包配件的装饰设计中需要继承优秀的传统元素。在箱包配件的装饰设计中,可以结合中国风的设计元素,将传统文化的古色古香继续传承。其次有关箱包配件的造型多种多样,配件设计中可以参考原有的造型设计,结合具体使用过程中的优缺点,取其精华所在,抛弃糟粕之处,这是对传统最好的继承。传统的镂刻、烙印等工艺也是值得传承发展的工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原有的工艺技术不能都被舍弃,只需要注入一些新的元素。2.3.2、融入鲜明的时代特征。现代社会变化莫测,流行两的趋势也在不断地改变,箱包配件装饰设计要在现代竞争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必须充分了解当前的流行趋势。在传承优良的同时,对于配件设计需要融入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时尚的品味,提升箱包的美观性能。设计需要明锐的嗅觉,能够嗅到新的流行因子,其次,在变化的世界中寻不变,摸清主要的时代特征,结合时代特征的本质创新思维,才能设计出真正完美的作品。配件的装饰设计可以尝试打破原有的造型,试用新的色彩,结合整体箱包的设计理念,大胆创新,让小配件发挥大作用。时代在发展,对于造型色彩的改变是对箱包配件设计者的挑战,设计师需要走在时代的潮流,继承发展优良的传统工艺,吸收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同时敢于打破传统的枷锁,着眼于新时代人类的需求,从视觉上真正设计出新的产品,让人耳目一新,推进箱包配件的发展。

三、结束语

传统文化的优缺点范文5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项目教学实施;设计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6-0174-02

国务院《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规定了“非遗”保护工作的十六字指导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目前在对“非遗”传承创新上存在着信息缺失、表现缺失、机制缺失等问题。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只有科学与文化相结合,技术与艺术相结合,通过信息技术、数字技术、艺术手段并用,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创新人,发挥高职教育在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作用、服务作用和促进作用,才能最大程度地使民族文化得以保护与开发、传承与创新。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作为国家级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专业教学资源库的项目主持单位,本着服务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原则以“非遗”为主要内容,基于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群),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建设民族文化传承创新教学资源库,搭建保存、传承、传播和创新民族文化的重要平台,解决资源与需求的突出问题,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满足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资源库建设过程中,我院的艺术类的课程根据课程授课需求与非遗资源开发融合,提高了学生将非遗传统文化与数字媒体技术相结合的能力,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

一、非遗资源融入项目课程教学的思路

以教学思想观念更新为突破口,突出文化传承与创新,以项目教学与非遗资源深度融合为重点,树立理论服务实践、学科逻辑服从工作逻辑、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统一的课程教学观,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核心能力的过程中,在非遗资源数字化、数字化资源产品化、文创产品商品化的教学实践中整体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成数字化的教育教学资源。通过动画流程式展示、虚拟沉浸式互动体验、三维仿真式修复留存、视频表达演示呈现、跨终端跨平台式传播等多媒体手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平面传播保护向互动式立体化传承、主动式创新转化提供借鉴模式。搭建作品资源与产品资源双向转化平台。将学校教学过程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生产工作过程紧密结合,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推进职业教育与民族文化产业对接,为学校创意成果转化和企业订单交易、信息提供可参考的解决方案。

二、非遗资源融入项目课程教学案例剖析

1.项目情况简介――非遗电子读物设计。国家级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资源库的任务之一就是电子读物设计。随着屏幕的互联化,社交式阅读、拍照式阅读、分享式阅读的沉浸式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传统载体如书籍、文献、画册等正面临巨大的挑战。非遗电子读物为非遗传承创新提供了一个高效、智能平台。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学生主要承担非遗电子读物的开发任务。在院系领到的统筹和安排下,我们教研室的老师组织了集体备课,制定了涵盖PC终端、移动终端、网络终端全平台开发的任务。每一种资源实现PC终端的多媒体光盘、网页、移动终端的APP版本的开发。

2.非遗素材采集、整理与同类产品调研分析。融入非遗资源的课程会在授课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同类产品市场调研。分析现有产品的优缺点,取其精华,避免设计创意雷同。在互动媒体设计专业教学中,学生分组进行市场调研,以市场资料搜集和汇总的方式进行。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针对课堂所讲授的非遗资料和非遗元素,结合市场实际情况,对目前跟非遗文化传承相关的网站、光盘、APP等电子读物展开调研,深入分析其优缺点,作为设计开发的参考要素。将采集组采集的非遗素材进行处理与归档,提取应用元素,这些非遗元素包括历史由来、风俗奇趣、工艺流程、传承大师、造型特征、典型纹饰、具象元素等内容,将素材进行整理,并通过素材采集汇报会,使大家能了解到各组所获得的非遗元素特征,扩展学生知识面,拓展课程授课内容。

3.访谈非遗传承人。学生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对北京几个主要的非遗文化比如景泰蓝、花丝镶嵌、兔爷、北京风情泥塑的传承人进行走访,开展深度访谈。将走访这些地点以及对非遗艺人进行深度访谈作为课程作业,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京津地区的非遗传承人、艺人进行深度访谈,深入了解非遗艺术。学生在进行非遗艺人访谈过程中,会更注重和传承人的深度访谈工作。学生会与传承人面谈,了解京津地区的非遗资源工艺特点、历史由来、传承大师、风俗奇趣,并拍摄了传承人访谈的视音频。为非遗电子读物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4.信息架构与概念设计。非遗电子读物设计如何传达信息?创意点在哪里?在问题的引导下,项目引导学生反复思考收集到的资料,综合重组排列,进行设计概念筛选。全方位思考,力求创新;寻找空白点是进行电子读物概念设计的出发点。景泰蓝APP开发小组,从访谈景泰蓝传承大师那里得到启发,将景泰蓝从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的整个流程以交互游戏的方式呈现给浏览者,形成在交互体验中了解景泰蓝的产品概念。然后从发散思维开始勾画草图,寻找不同的表达方向。在头脑风暴阶段的任何创意灵感要多记录,不断产生新想法,不断对前面的想法进行修正,反复推敲尚不完整的创意,并在此基础上加以修改、发展、完善,直至形成较成熟的创意构想。因此,要求学生通过草图绘制的方式,快速地把创意构思过程记录下来,用简单的图形与说故事的形式将创意表现出来,经过艺术处理逐步形成创意概念,最后形成相对完整的创意草案。在完善电子读物创意时,集思广益,征求各相关者的意见,然后确定创意方案。

5.非遗电子读物开发实现。通过相关电子读物开发平台将之前设计制作的界面、音视频、动画及创意阶段的交互构想打包到一个平台,完成交互展示。学生除了完成交互设计创意及部分动画视频创作之外,一些关键的交互程序,学生还应学会与程序员合作完成电子读物开发与测试。反复与非遗传承人及爱好者沟通获得对创意设计的反馈意见,对已形成的设计方案进行评价、补充、修改,在反馈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产品迭代设计,使之更加完善。

三、非遗资源融入项目课程的创新与成效

从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特点和职业岗位的要求出发,以非遗资源为教学载体,将教学成果与资源库项目验收要点结合,同时作品参加北京市动漫设计比赛,将非遗内容与课堂教学及专业参赛深度结合,把职业能力训练与具体的项目结合起来,通过教学,实现了各方面的“多赢”。

1.学生作品水平得到提高。非遗资源融入课程是对课程内容和载体有益补充;设计作品将传统文化与互动技术结合,有利于学科交叉的发展;学生面对非遗类选题比较感兴趣;作品艺术水准得到提交,到达入库标准。

2.学生驾驭项目的能力全面提升。在非遗内容融入课程的过程中,学生在真实项目实践中扮演企业设计师的角色,可使学生置身于从接单到客户沟通直至提交完成品的完整行业工作情境,以“准员工”的身份,在规定的岗位上,完整体验和承担符合学生接受度的“仿真项目”工作任务。非遗项目教学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角色作用,将所学的基本理论与专业技能融会贯通于每一个非遗项目的实践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还能根据不同的企业需要或竞赛要求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能熟练运用各种不同类型的设计表现形式,准确传达项目信息;丰富的非遗创造元素和题材能拓展学生的设计思维,加深学生自身的艺术修养,提升学生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意设计和传统文化应用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以及向国际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3.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非遗资源融入项目课程使艺术设计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精神得到有益的彰显,是培养职业型设计师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此类课堂教学中起到主导作用,教师在课前、课后都感到备课和教学的压力,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以非遗资源带动教师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以资源库项目带动科研”,可以促进教师的成长,有利地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我院教师在承担资源库建设及非遗资源融入课程的过程中,结合资源库项目建设成果,申报各项科研课题多项,开发多套教学案例,都为日后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非遗资源融入项目课程让教师的专业素养在互动研讨中提高,教科研成果互相转化,让教师在教学研讨中受益。

4.专业教学成果不断涌现。非遗资源融入项目课程的非遗电子读物、网页、动画作品经过资源库审核小组审核,全部纳入国家级非遗传承与创新教学资源库,学生作品直接入库在我院属于首例。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完整的职业能力,还可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作品参加第四届北京市动漫设计大赛取得了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的好成绩。

参考文献:

[1]成阳.“融”“溶”之别─传统视觉元素融入当代设计的创新思路[J].装饰,2013,(6):72-73.

[2]刘明.岭南地域文化艺术的再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走进大学课堂[J].美术学报,2009,(3):70-73.

[3]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里程碑[N].光明日报,2011-02-26(4).

[4]施王伟.谈高职艺术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77-80.

传统文化的优缺点范文6

在扩招的大背景下,各个学校的研究生在校规模日渐扩大,很多学校都配备了专职的研究生辅导员,但是师生比例的不平衡,在研究生的日常管理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以扁平化管理的相关理论为切入点,通过对扁平化管理理论的梳理,结合笔者在研究生日常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以期概括出扁平化管理在研究生日常管理中应用中的可实施措施及其优缺点。

【关键词】

扁平化;研究生;日常管理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日渐扩大,研究生日常管理问题逐渐突出,本文通过对扁平化的相关理论的梳理,结合笔者日常工作实际进行分析,以期将扁平化管理理论应用在在研究生日常管理中。

扁平化管理作为传统组织结构理论的创新,其本质就是优化组织管理的层次,减少管理环节,实施任务和目标分解,强化责权对等,采取分权式管理,以提高管理效率。扁平化管理的创新和变革,完全是应实践的发展需要、理论的发展创新要求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支撑条件下形成的。中国有着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与现代管理思想由于思维方式和时代环境的影响难免在有多地方有不协调的地方。金字塔式的封建王朝和森严的等级制度,形成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上智下愚”的封建思想,自上而下的命令链的巨大惯性和等级文化,严重制约着扁平化管理的分权管理和横向的有效运行,同时,传统文化中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等思想根深蒂固,加之实施扁平化管理后中层管理者权限受到削弱,基层管理者的责任加大,所以在中层基层推进扁平化管理也会受到自觉或不自觉的抵制。

传统的组织理论主要包括古典组织理论、新古典组织理论和系统组织理论。古典组织理论主要包括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经营管理理论和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虽然三位“管理理论之父”在组织理论上各有建树,但作为古典管理理论体系,主要贡献是奠定了组织内部分工的合理化和职能安排以及组织内部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建立了劳动分工、等级、结构和控制幅度的四大管理支柱。新古典组织理论主要是以科层结构为基础,汲取了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观点,更注重于人在组织中的主要作用,主张分权和激励,提倡组织成员参与决策。其主要研究成果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莱兰的“激励需求理论”以及麦格雷戈的“x-y理论”等。系统组织理论是以社会系统学派、社会技术学派和权变系统理论等构成的理论系统,他们的共同点就在于把企业组织看作一个系统,管理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谋求系统的优化。扁平化管理汲取了传统组织管理理论的营养,旨在通过分权降低集权化程度,努力调动基层的创造性、积极性、提高管理效率。扁平化管理绝不是对传统管理理论的否定,而是面对新的管理环境的一种管理创新和发展。管理跨度越小,指挥的人数越少,那么管理层级就越多,这正是企业金字塔结构的理论基础。传统理论认为,管理跨度以3~6人为好。现代管理由于信息技术和其它科学的生产经营管理技术的应用,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能力可大幅度提高,因而管理跨度增大,相应管理层减少。

以上两个理论的应用,促使企业组织由金字塔结构转变为扁平化的管理结构。扁平化管理具有如下特征:强调系统。一个企业组织是一个许多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的开放系统,管理人员应用系统方法阐明系统目标,确定评价系统工作成绩的标准,并把企业同各种环境系统更好地联系起来。减少中间层。管理学家指出:组织结构上的基本原则是,尽量减少管理层次,尽量形成一条最短的指挥链。加大控制幅度。在现代企业中,管理者可能是间接控制和指挥下属。而且信息化、计算机化等也使企业管理、管理幅度的加大成为可能。近年来,趋势是加大管理幅度,构造扁平化的结构。强调灵活指挥。统一指挥原则似乎成为管理的金科玉律。当组织相对简单时,这一原则显然是合乎逻辑的。事实上,在大型组织里,统一指挥原则经常无法实现。如由于专业知识逐渐增加,组织中的参谋日益增多,高层主管为了使这些参谋发挥效用,常授权他们去控制某些部门,产生了矩阵式组织结构。

结合笔者在研究生日常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和扁平化管理的优缺点,下边简述扁平化管理在研究生日常管理中可采取的措施,并对这些措施的优缺点做出相应分析。

扁平化管理在研究生日常管理中的可实施措施及其实现手段:第一,减少传达的层级,利用新传媒手段。学校安排学生活动或下发通知,一般由校团委或学生处下发文件至各学院,学生辅导员再安排班级干部或学生会干部进行具体操作。一般活动某一环节的具体实施传达某位同学时一般都经过多次的信息转递。这样经过层层的转递,信息失真度就会大大的提高。而某一环节出现的问题,进而可能影响整个活动的开展。另外,在某些重要通知的信息环节,如各类就业招聘信息,学校的紧急通知,如果层层转达,就会造成信息的滞后,从而产生不可预期的不良后果。所以积极利用新媒介,如QQ,微信,飞信等,有利于信息的即时,同时形成一点对多点的传播,能够及时有效的将信息给广大同学,同时减少多层传递造成的信息失真。第二,对某些要求进行细化和量化管理。辅导员在进行具体活动的安排时,首先要保证不犯大的原则性错误,并对活动的各个步骤进行梳理,从而进行合理的安排布置。并可以对某些步骤和环节进行细化的布置,从而可以使学生干部更好的去执行完成。但是这样虽然可以增强学生干部的执行力,但却容易约束和限制学生干部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其次可以引入量化管理,如,学生活动前进行活动的经费的预算估计,保证经费的合理使用。第三,对某些重要活动进行全程式的追踪管理。这样既可以督促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可以使得辅导员深入学生群体中开展工作。使得辅导员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同时通过与学生的广泛接触,掌握学生思想状况的第一手资料。

扁平化管理在研究生日常管理中的可实施措施的优点:第一,有利于信息的迅速传达,通过QQ群,飞信,微博可以迅速的将各种信息、通知出去,同时可以有效避免信息的失真。第二,细化和量化管理的考核依据,可以作为学生干部日常表现的考核依据,在进行学生干部评优,奖学金评优时作为其中的参考依据。第三,掌握学生干部日常工作的第一手资料,作为考察学生干部的依据。辅导员进行学生工作,很多时候需要学生干部去具体执行完成,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辅导员,所以辅导员通过扁平化的管理手段,增大与广大学生的接触面,从而更加客观的评价学生干部在日常工作中的表现。

扁平化管理在研究生日常管理中的可实施措施的缺点:第一,加大辅导员工作的工作量。实施扁平化的管理,对辅导员的工作要求必然是很多事情需要“亲力亲为”,许多细节的问题都要一一过问,势必加大辅导员的日常的工作量。这就要求,在某些管理上,需要做出甄别,既不能事事放手,任由学生干部去做;也不能事无巨细,大包大揽,一定要把握有度,有张有弛,方能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第二,对某些实际情况的掌握有偏差,不能对学生开展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辅导员指导学生开展各类活动依据的是工作经验,但是未必能够了解某些具体的细节情况,进而影响到工作的开展。第三,全程式的追踪管理,使得辅导员在开展工作时过分追求细节,从而忽视对全局的把握;同时由于实施扁平化管理后辅导员(中层管理者)权限受到削弱,学生干部(基层管理者)的责任加大,在辅导员(中层),学生干部(基层)推进扁平化管理也会受到自觉或不自觉的抵制。辅导员对学生的管理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宏观性的指导,由于一个辅导员要带几百个学生,完全实行一对一式的辅导和日常管理,并不现实,对于学生活动的开展也是如此,辅导员事无巨细的过分干预,反而会降低工作效率,同时也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闫伍夫.扁平化管理与金字塔式管理区别[J].商业经济,2008(10):52.

[2]易建平.扁平化管理的理论特征及应用[J].农村金融研究,2003(6):51.

[3]章峰,王沈莉.组织结构扁平化管理探析[J].当代广西,2008(6)上:52.

[4]张延华,刘璞.实施扁平化管理的利弊分析[J].中国信息科技,2010(12):181.

[5]范康健.浅论高校组织扁平化管理[J].信息科技,2007(33):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