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理财方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的理财方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的理财方式

大学生的理财方式范文1

关键词:大学生;理财方式;实证;武汉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4-0271-03

引言

近年来,一股个人投资理财的热潮涌入校园。如今的大学校园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既是大学生,又是股民、基民、彩民、储户、有些还是“小老板”。大学生是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理财理念和理财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生活状态和价值趋向。了解大学生群体的理财方式,研究其理财行为特征,帮助他们树立起适度、科学的理财观念,引导其理性投资和消费行为就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做的重要工作。

本研究试图用实证的方法考察在校大学生(仅指本科生,下同)的理财状况,发现在理财方式偏好和实际理财方式上的差异。

一、文献回顾

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较早,这与西方国家较为重视学生理财意识的培养有关。Yamauchi,K.T and Templer(1982)通过研究权利威信、焦虑、不信任和保留时间等几个因素的基础上,得出了金钱态度量表(MAS) [1]; J.A.&Jones,E.(2001)透析了美国大学生的理财与消费,指出金钱的态度、权力、威望、信任和焦虑密切相关,反映在强迫性购买与经常使用信用卡上 [2];Oezlen Oezgen,Ayse Sezen Bayoglu(2005)对300名来自三所不同大学的土耳其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指出大学生的金钱态度有着一定的差异,特别是在性别和年龄上有差异[3]。

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长期以来,国人忽视了对大学生理财理念的教育,缺乏对其理财行为特征的研究。近几年来,随着校园理财人数的剧增,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理财行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周雨风(2005)、吴利明(2005)、曹素芳,彭兴富(2006)、吴运兰,曹文超(2007)分别对当代大学生理财行为的表征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延伸课堂教育、加强校园理财文化建设等建议 [4~7] 。凌霞、马国振(2008)通过调查研究发现: 理财教育对于提升个体的理财观念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但理财观念对理财行为的指导作用很小[8];孙凌霞、宫永建(2008)对天津高校学生的理财观念与理财行为现状进行考察,得出了大学生理财方面的共性特征与差异性 [9]。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发放调查问卷采集数据,利用SPSS统计软件,采用频数分析、相关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力求发现在校大学生理财方式偏好和实际理财方式的特征。

(二)问卷的设计

在此次研究中,将问卷设计为个人基本情况、对理财方式的评价以及个人的理财情况三个部分。

个人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所学专业、家庭结构、家庭所在地等有必要的和针对性的信息。对理财方式的评价采用里克特式五点量表法,记分方式如下:“很不喜欢”给5分;“不太喜欢”给4分;“一般”给3分;“比较喜欢”给两分;“非常喜欢”给1分,变量项目的平均数越低,代表赞同程度越高。而个人的理财情况则包括资金的主要来源、获取理财信息的主要渠道以及在校期间有过哪些理财方式等个人理财的基本信息。

(三) 调查方法与样本构成

此次调研以武汉市大学生为目标群体,由于武汉高校众多,考虑时间、人力、财力的限制,运用了简单的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的思想。以学校和年级为双重划分标准,分别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武汉科技学院、湖北经济学院及华中农业大学这七所高校中随机选取了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

2009年3―5月,针对所抽取的学校的各年级学生开始了实地问卷调查和网上问卷调研。共发出400份问卷,回收问卷365份。回收率为91.25%。但经过检查筛选,删除数据不全的问卷53份。剩下313个有效样本进行数据分析,有效率达85.75%。

(四)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为了进一步提高问卷的信效度,我们利用SPSS14.0统计分析软件对问卷进行了信度分析,Alpha值为0.651,表明信度较好,符合研究要求。问卷的测量项目是基于文献资料,结合焦点座谈会和深入访谈得出的,并邀请两位专家对问卷进行了审核和修缮,问卷设计完成之后,正式问卷发放之前,在50份问卷的基础上进行了小范围的预调研。根据被测试者对问卷的设计、结构以及措词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多次修改,因此本问卷的表面效度基本符合要求。

三、实证分析

(一) 理财方式偏好分析

通过对被调查的大学生在里克特式五点量表上对各种投资理财方式的喜好程度(平均数越小者,表示受喜欢的程度越高)的统计分析得出:储蓄、购买国债、投资股票、购买证券基金、购买保险、购买彩票、放在家里什么也不做的平均值分别为2.46、2.98、3.04、2.86、2.78、3.32和3.75,表明大学生最为偏好的投资理财方式是储蓄,其次是保险、国债、证券基金、股票和彩票等。由此可见,大学生在选择投资理财方式上首先考虑的是风险性,其次是收益性,总体来说较为理性。

(二)理财方式偏好差异分析

通过SPSS13.0提供的Compare means-one way ANOVA命令处理,得出F值和相伴概率,结果显示:大学生不同性别在购买国债、股票、彩票、证券基金以及放在家里什么也不做等理财方式上没有显著差异,而对于储蓄和购买保险这两种理财方式则存在显著差异(置信度取95%,即sig.值小于0.05为显著,下同);大学生不同学科在储蓄,购买国债、彩票、证券基金以及保险等理财方式上没有显著差异,而对于股票和放在家里什么也不做这两种理财方式则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不同家庭结构在储蓄、国债、保险、彩票、证券基金以及放在家里什么也不做等理财方式上没有显著差异,而对于购买股票这一种理财方式则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不同家庭所在地在储蓄、国债、保险、彩票、证券基金以及放在家里什么也不做等理财方式上没有显著差异,而对于购买股票这一种理财方式则存在显著差异。

为了进一步描述大学生理财偏好在性别、学科、家庭结构和家庭所在地上的差异,我们对其均值进行排序,结果显示,女生比男生更加喜欢储蓄和购买保险的理财方式;对于股票这种理财方式,最为偏好的首先是经济学学科的学生,其次是管理学学科的,再次是其他学科的,最后依次是工学学科、文学学科、法学学科以及理学学科的学生;而对于放在家里什么也不做这种方式,最为偏好的依次是理学学科、工学学科和文学学科的学生,其次依次是其他学科、管理学科、法学学科和经济学学科的学生;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喜欢购买股票的理财方式;来自城市的学生比来自乡村和城镇的学生更喜欢购买股票的投资理财方式。

(三)实际理财方式分析

通过对被调查的大学生的实际投资理财方式的频数分布分析,发现储蓄占73.83%,购买国库券占1.56%,购买公司债券占2.07%,购买股票占4.66%,购买证券基金占3.63%,购买彩票占14.25%。由此可知,大学生的实际理财方式以储蓄为主,其次是购买彩票,再次是股票、证券基金、公司债券和国库券。

1.性格、风险态度与实际理财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上页表1反映了变量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可见性格、风险态度与实际理财方式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没有相关关系。由此看来,大学生的实际理财方式不受其性格与风险态度的影响。

2.家庭月收入、父母理财方式与实际理财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由表2可知,父母理财方式与大学生实际理财方式之间均存在正相关;而家庭月收入与大学生实际理财方式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没有相关关系。由此看来,父母的理财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大学生的实际理财方式。

3.不同年级大学生实际理财方式的差异分析

表3 实际理财方式ANOVA

由表3可知,实际理财方式的显著性为0.350,大于0.05,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即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理财方式没有显著差异。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通过以上问卷分析得出如下研究结论:(1)大学生最为偏好的理财方式是储蓄,实际理财方式首选的也是储蓄。(2)大学生对理财方式的偏好在性别、学科、家庭结构和家庭所在地上存在着显著差异。(3)大学生实际理财方式一定程度上受父母理财方式的影响。(4)不同年级、性格和风险态度的大学生的实际理财方式无显著差异。鉴于此研究结论,我们建议:1)注重家长的示范效应。影响大学生理财的外界因素中,家庭因素最为重要,父母的理财理念和理财方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理财理念和实际理财方式,因此,父母对子女既需要言教,更需要身教,正确引导。2)加强对非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理财教育。由研究结论可知,大学生中经济管理类学科的学生对理财的重视程度要高于工学学科、文学学科、法学学科以及理学学科的学生。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非经济管理学科类学生的理财教育,可以有针对性地对理工科的学生开设与理财有关的课程,介绍一些最新的金融产品及其在理财活动中的应用,介绍一些先进的理财理念、理财方法,使学生能够有机会了解最新、最前沿的知识,使学生在学生时代及走向社会的理财活动能够与时代同步。这样不仅能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也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和事业有利。

参考文献:

[1]Yamauchi,K.T & Templer,D.I.(1982) .The development of a money attitude scale.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46(5):523-528.

[2]Roberts,J.A.&Jones,E.(2001) .Money attitudes ,Credit Card use,and Compulsive buying among American College students.Journal of Consumer Affairs.35(2) :213-240.

[3]Oezlen Oezgen,Ayse Sezen Bayoglu.Turkish college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s mone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sumer Studies.2005,(29)6:493-501.

[4]周雨风.当代大学生个人理财教育与消费道德引导[J].商场现代化,2007,(1):190-191.

[5]吴利明.对当代大学生加强理财教育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2):80-81.

[6]曹素芳,彭兴富.加强大学生理财观教育,构建和谐校园[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3):207-209.

[7]吴运兰,曹文超.浅谈大学生的理财之道[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5):62-63.

[8]孙凌霞,马国振.对中国高校理财教育的反思[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7):9-11.

大学生的理财方式范文2

【关键词】 家庭理财教育; 大学生消费行为; 影响

一、引言

消费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辆马车之一。当前,在投资和出口这两大“经济马车”均已放缓的大背景下,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持续上升,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消费这辆“经济马车”正逐渐加速。近年来大学的不断扩招使得大学生的人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消费数量及消费能力均在不断增加,大学生不仅是当前社会消费主体之一,也是未来社会的消费主力,为此,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对整个社会消费导向的影响不容忽视,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也应该得到充分重视。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因素很多,本文着重研究家庭理财教育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主要是考虑到大学生在上大学以前和社会接触较少,而且大部分大学生没有收入,他们的一切开支基本由家庭承担,所以其消费行为受到家庭理财教育和理财方式的影响。本文所研究的大学生消费行为是指除学费、住宿费、书杂费等之外的生活花费。

为了研究家庭理财教育与大学生消费行为相关问题,课题组以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徐州市四所高校1200名本科生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共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相关问题,另一部分是家庭理财教育相关问题。由于这四所大学的生源来自全国各地,本次调查注重了生源的地区分布均衡问题,所以该次调查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本课题的研究以家庭的理财教育方式与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着相关性为前提,在调查问卷中专门设置题目“对你当前消费行为及消费导向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此题为多选题,同时选择A项(家人消费行为)以及D项(家庭理财教育方式)两项的大学生所占比例为83.6%,也证明了此项假设的合理性。回收有效问卷1099份,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进行整理研究,对家庭理财教育与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如何加强家庭理财教育,从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消费行为的良性发展。

二、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主要表现

(一)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总体来说较为合理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消费水平为500元左右的约占27%,800元左右约占57%,500元以下约占10%,消费水平在1000元以上的仅占6%。可见大学生消费水平主要集中在800元左右,根据调查学校所在地区的整体消费水平来看,大部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还是趋向合理的,属于中等消费水平。而且大部分消费行为属于求实性消费,追求商品的实用性和价格的合理性。对于“发现周围的某些同学拥有比你更好一些的物品,你会?”一题,80%的同学选择了“不会想太多”;对于“在你选购商品时,你比较注重商品的哪些方面?”一题,85%的同学选择了质量和价格。而且大学生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较强,对网购的价格较低也比较认可,80%以上的学生都有上网购物经历。如果购物网上的店家在低价格的同时能够注重质量,那么在校大学生将会成为他们的主力消费军。不过,大学生最喜欢的购物模式还是去专卖店购买,特别是打折的时候,可以买到质量和价格都较为满意的物品。

(二)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现象

从消费结构来看,在总的消费金额中,伙食费所占比例基本在50%左右,这可看作是大学生的“恩格尔系数”,可见大部分大学生消费水平尚处于温饱状态,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处于满足生理需求的最低阶段。但是这个“恩格尔系数”的分母“总消费”中是不包括学费和住宿费等,如果把学费等包括进去,那么得出的“恩格尔系数”会低得多。而且从理性上讲,作为在校学生,除了伙食费和其他日常必需品外,不应该再有额外的支出。但是从调查显示可以看出大学生还有另外等同于伙食费的支出,消费结构日益呈现多元化特征。在伙食费以外的支出中,用于购物的支出所占比重较大,大部分学生偏向于购买电子产品。对于女生来说,较偏向于购买服饰和化妆品。再次是用于娱乐消费,如KTV,旅游等。这种现象和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是有一定关系的,大学生所能使用的花销主要来源于家庭,受到一定的约束,但是由于大学生已接受了十几年的正规学校教育,加强了他们对精神和内心情感的追求。所以即使没有充分满足生理需求的情况下,也存在高层次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而用于购买课外书籍的支出仅占5%,购买的书籍主要为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等书目。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大学校园图书馆藏书较为丰富,收入有限的大学生就把此项支出作为能省则省的项目。另外,大学生的人情消费、交际消费比重日益增大,这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一种需要,很多学生担心处理不好人际关系,会影响工作和学习,所以请客吃饭、请人唱歌、给他人过生日等现象在大学校园里越来越多。

(三)大学生消费行为中也存在着不和谐现象

在大学生的众多消费行为中,也存在着不和谐现象,如攀比性消费、冲动性消费以及超支性消费,这些不和谐的消费行为主要表现在购物方面。很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第一次独立支配自己的各种开销,往往没有目标、没有计划,加上有些大学生自尊心与虚荣心较强,所以会在消费过程中表现盲目性攀比,或者为获得自我满足而进行冲动性消费和超支性消费。从性别来看,男生偏向于攀比性消费和超支性消费,而女生更多的是求实性消费和冲动性消费。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男生比较爱面子,从而可能进行攀比;对于恋爱中的男女生,消费一般由男生承担,所以男生会出现超支性消费,把未来的钱花在现在,超出其实际经济能力。而且校园里人情风的蔓延,也是造成攀比性消费和超支性消费的一个原因。从地域来看,农村学生基本属于求实性消费,主要是和家庭经济条件有关,而城市学生特别是城市中的独生子女更加偏向于攀比性消费和冲动性消费。从年级来看,大四的学生求实性消费行为最少,这与大四的学生即将毕业,并且与社会接触较多有关。

三、家庭理财教育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

(一)家庭理财教育和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着相关性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在上大学以前,家长对子女的消费基本上实行满足供应的政策,全权由家长安排其各种支出,同时家长关注较多的是子女的学习情况。但是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调查显示,83.6%的大学生认为家人消费行为以及家庭理财教育方式对自己当前的消费行为及消费导向有着最重要的影响。52%的学生承认父母对其当前理财方面所持的意见是欣然接受的,40%的学生则是大部分采纳。可见,家庭理财教育和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是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的。

(二)合理的家庭理财教育方式产生良性影响

在对家庭理财教育状况进行调查时,54%的学生认为父母能够运用相关的理财知识进行引导教育;60%以上的家长对自己子女的消费情况比较了解,并有所关注和指导;48%的父母对于子女额定范围以外的开支需求是以奖励的形式进行满足;50%以上的父母和子女明确地交流过家庭经济的真实情况。这些较恰当的理财教育方式对大部分大学生较为合理的消费行为是有影响的。通过数据的筛选,发现合理的家庭理财教育方式下90%以上对应于大学生的求实性消费行为,这些学生在购物上注重的是物品的实用性,要求质量好、价格低,并不去刻意追求名牌产品。而且这些学生基本对每个月的生活费都有支出计划,对于购物时遇到自己中意的但是计划外的物品,这些学生81%表示不会购买,其余表示偶尔会买,这说明合理的家庭理财教育方式对于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确实能起到良性影响。以父母支付子女生活费方式为研究对象,65%的家长选择月初或学期初定量地支付子女一笔生活费,在这种支付方式下,产生的是90%以上的求实性消费行为。主要是由于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控制自己的消费,需要大学生对自己的消费有一个很好的安排和计划,也锻炼其理财的能力。

(三)不合理的家庭理财教育方式产生不良影响

不合理的理财教育方式会造成大学生的一些不良消费行为。通过数据的筛选分析,以近21%的溺爱放纵型的家庭理财教育方式为整体样本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这种教育方式对子女的任何花费要求都是100%满足,而且家长在支付子女生活费时,大多是一次性给孩子一笔钱,等孩子用完了再给,这种没有节制的方式引起大学生90%以上的不良消费行为。其对子女消费行为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中57%子女消费行为属于攀比性消费,10%的子女消费行为属于超支性消费,25%的子女消费行为属于冲动性消费。这些大学生90%以上属于独生子女。对于这些独生子女,家长从小就把他们当作家庭的重点对象,上大学后,总是担心苦了在外的孩子,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会无条件满足子女的消费要求。由此也可以看出对孩子放任自流、不进行约束的教育方式,导致这些大学生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很难体会到赚钱的艰辛,他们往往把花钱作为体现自己身份和地位的一种方式,所以容易出现不良消费行为。

(四)家庭理财教育方式影响的其他表现

笔者以超支性消费行为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数据筛选,发现造成这种行为的家庭理财教育方式竟以教育引导型和干预控制型居多,并且所占比重相当。究其原因,教育引导型的教育方式一方面会促使大学生进行求实性消费,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接受了很多的理财知识后,在急需现金时往往会尝试借贷消费,对这种行为要了解其花费去处,如果是用于正确的花费也应该鼓励。而对子女消费行为过多的干预控制、指手画脚,往往会引起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增加其不良消费行为。由此可以看出,家庭理财教育方式所起到的效果不一定都是正比关系,作为家长,要在对子女充分了解的情况下,进行相关的合理的教育,才能起到正面的作用。

四、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产生的原因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家庭理财教育方式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下面就从家庭理财教育方式方面对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第一,部分父母不重视对孩子理财的教育。有些父母认为孩子的任务就是学习,书中自有黄金屋,而挣钱养家是大人的事情,理财消费也是大人的事情,孩子知不知道没有关系,所以父母很少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甚至钱花在哪里孩子都不知道。这样孩子在成长过程必然缺乏对钱对理财的认识。家庭理财教育的缺失致使子女在独立支配金钱的时候无所适从,导致许多不良消费行为的出现。

第二,父母由于溺爱而盲目满足子女的要求。调查显示,30%的父母对子女生活必需品之外的需求是毫不犹豫地满足,也就是说近三分之一的家长对子女是有求必应。有的父母自己小时候生活条件不好吃苦受罪,不愿自己的孩子再受一点罪,所以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消费需求。还有的父母觉得别人家的孩子有什么吃什么,自己家的孩子也不能比人家差,怕孩子自卑不合群,所以也盲目地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父母对孩子的溺爱或多或少造成了孩子盲目跟从、炫耀攀比、铺张浪费等一系列不良消费行为。

第三,父母不恰当的言传身教也对子女产生不良影响。孩子生下来是一张白纸,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位老师。父母错误的消费观念和行为或不正确追求财富的行为,都会影响孩子。有的父母自己过度看重金钱,给孩子灌输金钱是万能的思想,往往导致孩子也形成拜金主义,孩子长大以后金钱至上的观念可能影响其一生;还有的父母自己平时花钱大手大脚不加节制,孩子潜移默化地也会养成这种习惯。这些都引起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

五、正确引导大学生消费行为建议

在现代生活中,理财能力是一个人在生活和事业上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而理财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个分支,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家庭是对孩子进行理财素质教育的最主要、最理想的场所。下面从家庭理财教育方面提出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建议。

(一)加强家长理财教育观念的建立

理财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少儿阶段就开始进行,抓得越早,效果越好,否则等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已经定型后,再进行理财教育将十分被动。家庭是对少儿进行理财教育的最佳场所,家庭能为这种教育提供所需的内容材料和组织具体活动。家长必须改变只要孩子学习好,前途就一片光明的思想。作为家长,不仅要自己学会理财,还要树立教育子女理财的观念。家长应该在子女少儿时期就教授其理财知识,言传身教地教孩子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金钱,培养子女的理财能力,使正确的理财观念和合理的消费行为在孩子的脑海里根深蒂固,为其将来独立生活时多一份保障。

(二)家长应树立理财教育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即使没有做到像老师那样传道授业,但是其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上梁不正下梁歪。所以要教育孩子正确理财,家长首先应树立良好的理财榜样,发挥对孩子理财消费教育应有的职能。如果父母本身就追求时尚、名牌,甚至以牺牲家庭的其他一些必要支出为代价,那么子女将来就可能出现攀比性消费以及超支性消费等不良消费行为。反之,如果家长对每个月的支出都会做详细的计划,在购物时注重物品的质量和价格,那么子女将来的消费行为往往表现出求实的、有计划的消费行为。父母的言行要让孩子知道赚钱的艰辛,了解钱的实际价值,让孩子树立合理利用安排金钱,而不是大手大脚花费的意识。

(三)把握正确的理财教育方式

家长在树立了理财教育的意识后,还要把握正确的理财教育方式。首先要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念。一个人金钱观念支配着其消费行为和消费导向,所以培养孩子健康的金钱观极其重要。要让孩子明白并不是想要的每一样东西都能得到,赚钱是辛苦的,金钱的总额是有限的,买了这样东西就不能买那样东西。要树立顾全大局的观念,树立其对家庭、对他人的责任感。要让孩子明白不一定要穿名牌,而是要穿出自己的风格。其次要培养孩子的理财技能。对孩子理财技能的培养可以从零花钱开始,定期支付孩子零用钱,并让他自己支配,给孩子理财机会,让孩子通过切身实践来增长理财技能。同时要教育孩子懂得一定的商品知识和购物常识,懂得注重物品的质量和合理的价格,懂得货比三家的道理。并且要鼓励孩子参与家庭经济决策和管理,在实际消费过程中教会孩子正确理财。最后要注意纠正孩子错误的消费行为。由于社会经验和理财知识的缺乏,在消费过程中,孩子是最容易犯错误的,这些错误如果不进行纠正的话,会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发展和前途。比如说不做理财计划,一买东西就把身上的钱花光等。当孩子出现错误的消费行为时,家长一定要注意引导,不能因噎废食,鼓励孩子向正确的消费行为发展。

总之,家庭理财教育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个人的理财能力越来越重要,而大学生理财能力的高低将导致其消费行为的走向,最终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理财教育要从少儿抓起,家庭作为理财教育的最佳场所,家长要承担起教育责任,为其子女将来成为大学生进行自主消费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岩,杨卫华,张丹.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及对策[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8(4):120-123.

[2] 许梦龙.大学生消费偏高的成因与对策分析[J].企业家天地,2010(2):91.

[3] 石庆新.家庭理财方式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8.

大学生的理财方式范文3

关键词:大学生;个人理财;推广

一、研究大学生个人理财的背景

当下,我们的大学生对于结余的生活费的处理已是造成了个人的资金浪费。大学生不仅没有好的消费习惯,而且没有合理的理财规划。从大学生理财现状中不难看出大学生理财缺一个由理论到实际的的桥梁,少一个实际操作的平台,更没有专业理财人员的指导,因而月底会变为“大负翁”、“月光族”。

面对现在的大学生理财的现状,我们的大学生就需要理论的扎实、多次的实际经验、专业的理财指导,然而能够帮助大学生做到这三项的任何服务业务我们至今没有发现。

二、影响大学生个人理财的因素

(一)大学生自身因素

1、自身认知偏差。部分大学生会利用自己兼职的资金以及凭借工作经验去理财机构购买理财产品,然而许多人是亏本还得向父母借钱度日。这些现状显示一定程度上的过度自信、表面认知偏差都会使大学生积极的理财,但在相应程度上会忽略产品的风险、时间等信息,从而导致个人理财出现认知偏差。

2、固定的收入。根据调查显示,约75%的学生的生活收入来自父母,他们的收入减去必要的支出及大学里逐渐的存在攀比消费和盲目消费、浪费资金严重及消费结构不合理等资金支出后,这样的不合理支出让大学生无财可理。

(二)理财市场与社会环境因素

1、理财市场条件的制约。由于理财机构宣传不到位,很多大学生是一无所知选择理财产品或是产品的销售门槛高放弃理财,这样的现实条件制约,让大学生对理财望而却步。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2、社会环境。传统的消费理念受到强烈的时代冲击,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有很大的转变,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消费观,给大学生理念带来较深的冲击,导致大学生产生高消费的心理变化。在实际情况下,由于社会环境影响,很多大学生不能树立很好的理财观。

三、研究大学生个人理财中出现的问题

1、理解误区。大学生理财需求上升,但仍缺一个独立的理财环境,且理财技巧匮乏,受传统观念束缚,大学生的理财很保守。错误的将理财理解为传统的资金使用方式,即获得的收入存入银行获得稳定的利息或进行股集,债券投资,以期获得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的风险收益。

2、欠缺丰富的理财经验。相对保守的大学生选择基金,学生一般选择资金管理的开放式基金的固定方式。21岁的李乐同学看到学多人理财都挣了不少钱,他于是拿出了自己积攒的资金购买定期理财产品,可不久李乐就亏损了。可见,尽管在校大学生理财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这需要经过比较长的投资理财起步期。

3、理财风险。对大学生而言主要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理财商家可能因经营管理不善而亏损,也可能因市场变化出现产品滞销、资金周转不灵导致脱节现象等。期限越长的理财产品,对利率波动就越敏感,市场风险也就越大。

4、理财产品门槛偏高。如招商银行的“金葵花”,要求客户资产要达到50万元;工商银行的“理财金账户”,要求客户资产达到20万等。这显示理财市场上的产品缺乏创新性,不能满足大学生这一客源,让很多大学生只能观望理财。

5、缺乏专业指导。专业的理财人员不能接触到我们广大的大学生,因而我们大学生的理财知识理论层面的教学,而没有实际的实例教学,这就使大学生个人理财要走许多弯路,如此发展会让大学生对理财的热衷度降低。

四、针对大学生个人理财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案

1、开展理财宣传教育。在高等院校开展理财宣传教育让非经济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对理财的认知程度。理财机构定期开展理财知识竞赛、与各高校合作开展理财宣传教育的专题座谈会,并在大学城设立理财中介服务点,可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和生活理财习惯,并为将来成为一个善于理财的现代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2、量身定制理财规划。当月可支配收入在500元以下的大学生,由于受自身资金的限制,建议其要开源节流,合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勤工俭学来拓宽自己的融资渠道,比如利用家教、导游、餐厅服务等兼职,增加自己的经济收入。大学生群体差异较大,不同的群体不同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且每个人有着不同的收入来源和消费习惯,因此,每个人的理财方案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丰富理财经验。经验不一定是非得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是可以互相学习交流的。学生可向经济管理类的专业老师请教,也可向我们理财中介推荐的理财专业人士咨询。我们理财中介服务会不定期的发放专业书籍和邀请理财专家和理财成功人士到学校为大学生做专门的经验交流讲座并建立“大学生理财协会”会员社团,有效促进理财资讯和经验的交流。

4、合适的理财产品。理想的理财产品应有相对较低的理财服务门槛,以满足大学生对资金灵活性的需求。各理财机构不断推进创新理财产品,个人理财产品只有适用才会有新市场,所以为大学生量身定做理财产品,突出产品的适用性,要最大限度的满足大学生客户群理财的需要。

5、完善个人理财业务相关的政策环节及法律保障。

(1)理财合同。理财机构从事理财业务,应当依法与委托人签订委托合同或信托合同。但在合同中不得对理财产品进行保本保息的承诺。

(2)理财机构的风险内控制度。包括对理财资金及资产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严格执行相关会计制度要求,切实防止帐外经营,挪用理财资金情况的发生,建立严格的业务隔离制度。

(4)理财机构的信息披露制度。理财机构应当按照诚信、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的原则披露理财业务的相关信息。

(5)禁止作出保证其资金不受损失或最低收益的承诺。

五、成果

(一)实现大学生人人会理财,人人有财理

通过对大学生的一系列的理财服务,我们确保了许多大学生享受到了理财该有的服务,确保大学生是会理财,而且通过专业理财人员的指导下,我们确保每个大学生都是有足够的资金去理财。

如果不会理财,不用怕,个人理财拥有专业的服务,保证人人会理财;如果没有资金理财,不用担心,我们的专业理财规划师会帮助规划资金使用,保证人人有财可理。

(二)校企合作共同发展大学生理财项目

学校与理财合作商合作,针对理财专业指导,合作商可与学校举办理财讲座、开展理财模拟大赛、理财知识竞赛、理财培训等方式让更多大学生合理的参与到理财中来,既让合作商有机会宣传自己的理财产品、给自己的理财销售市场增加客源,也让学校的理财课程有机会接触实际操作中去,有利于学生合理利用资金,合理的去理财。

(三)特色的方法,开启潮流模式

1、利用创新手段宣传理财。为了让大学生加入理财,我们理财服务点利用21世纪时尚通信方式(QQ、飞信、YY、人人等)建立大学生理财交流群和理财中介服务点会员社区群以及进小区宣传理财,通过我们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参与理财的大学生人数日趋上升。

2、与高校合作开展多次理财座谈会。我们个人理财中介服务点成立会员社团,与高校合作举办关于理财的经验交流、理财教育等专题讲座,大学生参与率100%,让更多学生不再惧怕理财。

3、大学生个人理财的业务不断深入发展,每个学生经过我们系统的培训都可以实际操作理财,对理财的认识不再是表面的理论了解,能够合理理财、规划理财。面对这样的发展形势下,学校与当地的各大理财商家更加的急求加入我们的跟人理财服务团队中来,不断地壮大我们的服务队伍,提高理财服务水平,为大学生理财服务提供更进一步的发展。(作者单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课题来源:

本论文课题来源自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个人理财中介服务创业设计

参考文献:

[1] 王在全:《一生的理财计划》,南海出版社2008年版

[2] 何丽华:《理财新视角:个人理财规划》,《审计与理财》05年第2期

[3] 林宁:《浅谈个人理财规划》,《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版

[4] 郑建辉:《如何制定合适自己的理财规划》,《金融博览》2008年第二期

[5] 田文锦:《个人理财规划》,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6] 曹素芳,彭兴富.加强大学生理财观教育,构建和谐校园[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3)

大学生的理财方式范文4

摘要:互联网理财产品是金融市场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本文以在校大学生为调查主体,了解他们对互联网理财产品的认识及使用情况、从而将互联网金融进行普及,为大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消费观和理财观。

关键词 :互联网理财;余额宝

一、引言

去年底以来,互联网理财产品来势汹汹,这种产品具备低门槛、高收益、快速赎回机制,对投资者来说无疑是极富吸引力的。特别是年轻一代,余额宝的平均用户年龄在28 岁左右,大学生也是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消费群体之一,大学生如何看待互联网这种新兴的理财方式,对这种理财方式的发展有什么样的想法,直接影响着金融市场的未来发展。

二、调查过程

本文以嘉庚学院会计系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200 份,收回有效问卷179份,回收率为89.5%。在此次的抽样样本中,男生和女生比例分别为25.2 %和74.8%。

二、发现问题

通过随机对200 财务会计专业的嘉庚学院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采访,发现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1.发现大学生的消费还是集中在日常的生活开销,没有进行投资理财。同时对理财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也不佳,很多同学从来不去关注理财产品,也不了解相关理财的概念;一部分同学从老师或者网络上了解一些理财方式,但从来没有去实践过。只有很少一部分同学会对理财产品进行了解并进行理财规划,可见,大学生的理财意识淡薄,理财观念不佳,需要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良好的消费和理财引导。

2.互联网理财作为一种新兴的理财方式,将对未来的金融市场产生深远影响,需要大学生对其进行了解和拓展。当被问及现在投资的理财产品时,大部分同学买入余额宝进行理财,因为起点低,操作简单。大学生对互联网上的理财产品更有兴趣。

3.需要加强宣传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收益性和风险防范措施。大部分同学对认为互联网的风险一般,当被问及互联网理财产品还有别的风险的时候,大部分同学答不上来,可见,大家对互联网这种新兴的理财方式还是不太了解,对其风险更是知之甚少。

四、对大学生进行互联网理财普及的应对策略理论、实践相结合拓展理财教育,课堂理论教育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是培养大学生理财能力的重要途径。

第一,通过开设《理财学》、《投资分析》、《证券投资学》等传统选修课,还可以开设《互联网理财》、《互联网投资分析》、《新型投资方式研究》等新型课程,全面提升学生对新型个人理财工具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操作。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同学们还是很渴望掌握、了解新型的投资工具,提升自己的理财知识和理财管理能力的。

第二,鼓励大学生社团开展丰富的课外理财活动教育,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对理财知识的兴趣。例如可以开展以“理财知识竞赛”为主题的活动,利用我们现有的资源,比如金融系的模拟炒股系统,会计系的网中网会计软件系统,财政系的税务软件等,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升华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形成爱好理财、擅于理财的校园风气。

第三,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以校外指导老师为主,以他们的实战经验来为学生培训相应的理财知识,比如可以聘请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财务管理咨询公司等相关培训机构人员,为同学们讲述现有的投资技巧、理财理念及理财方式。

学校能够为学生营造一种“人人理财”的大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就会耳濡目染,即使没有进行个人理财,但也会了解很多理财知识和理财工具,能够为学生培养一种良好的情操,对于他们以后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王赵亮,韩宏立.美国财商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年第1期.

[2]苏雯.网络理财VS银行理财.理财,2013年第11期.

大学生的理财方式范文5

【关键词】90后;大学生;理财

随着我国就业制度、住房制度、医疗制度及养老制度改革等相继推出,个人势必对自己的未来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提高财商,学会理财,已经是90后大学生不可忽视的当务之急。然而,通过调研发现,如今的90后大学生仍存在许多理财误区。

一、90后大学生存在的理财问题

(一)容易陷入财务困境

虽然大多数的90后大学生基本可以达到收支平衡,但是“收=支”并不一定就是财务健康的表现。比如,某位同学每月父母给的生活费高达四五千,但还是经常成为“月光族”,这样的财务状况就不健康。一旦父母断了生活费的供应,或是数额大幅减少,这位同学必将陷入财务危机。90后大学生一方面因收入严重依赖父母容易陷入财务危机,另一方面也因财务管理能力差容易产生财务问题。90后的大学生具有自我控制能力薄弱、喜欢攀比、追求个性化、崇拜奢侈消费等特点。而且,由于大学生娱乐休闲方式的转变及网购的普及,在集体宿舍的活动时间越来越长,个人消费内容和消费方式容易受到周围大多数人的影响,消费结构通常都会出现共同的趋向和特点,但是90后大学生的可支配收入却没有全部相同,甚至有些贫富悬殊的学生却有着相似的消费结构。所以,现如今的很多大学生往往是期初或月初是富翁,期末或月末就成“负翁”了,缺乏合理支配资金的能力。

(二)普遍缺乏理财知识

目前,90后大学生理财知识的形成大多是通过自学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不是像科学文化知识一样是级级传授的,所以90后大学生往往片面地认为个人理财就是投资赚钱,却不清楚大学生理财应该是对自己现有资金的科学管理和合理配置。由于不了解理财的真正含义,90后大学生往往空有强烈的理财意识,却没有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科学的理财观念。理财知识的缺乏,使得90后大学生不做消费记录、不做支出预算,投资只会储蓄,没钱就找父母要,一直觉得理财是工作后的事。

(三)盲目进行投资理财

理财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现代生活技能,没有经过长期的实践训练和经验积累,就很容易造成盲目投资。而90后大学生普遍缺乏系统的理财实践训练,导致理财技能欠缺,而且由于特殊的集体生活方式,大学生很容易听到周围人说什么赚钱就投资什么,没有分析自己的财务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只知道跟着往里面投钱。前两年有三位住同一宿舍的毕业生都因没有缴清学费而无法领取毕业证书,原因不是因家境贫困,竟而是学费都拿去投资股票被套牢了,又不敢跟家长再要,直到毕业了钱还在股市里抽不出来,自己也凑不出钱来交学费。

二、90后大学生理财问题原因分析

90后大学生的理财问题归结起来是受到社会环境、学校家庭教育和大学生自身三个因素的共同影响而产生的。

(一)社会因素

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部分个人和家庭先富起来,消费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但有些人一味追求奢华的物质生活,而忽视精神层面的提高,价值观渐渐被扭曲了。信息传递的快捷便利,使得这部分人扭曲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得到广泛传播,还受到不少人的热捧,如马诺的经典语录“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后面笑”、郭美美的炫富等。这种社会现象带来了非常深刻的负面影响,导致部分90后大学生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微博炫富者比比皆是,各种挑战社会道德底线的行为层出不穷。

此外,某些商家为了盈利,利用大学生不成熟的消费心理,不断刺激大学生进行消费,各种节日都能被渲染成消费购物的节日,而精力旺盛、喜欢热闹又有充足休闲时间和金钱的大学生,就成为这些消费购物节日的最好追捧者。另外,90后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也受到社会上一些腐败现象的侵蚀,请客吃饭、唱K泡吧、互相攀比等现象在90后大学生中已经是一种常态了。

(二)教育因素

美英等国在中学阶段就将理财技能课程作为必修课,而在中国到了大学还依然没有普及专业的理财教育。由于我国长期推行应试教育,一切以中、高考为指挥棒,集中所有力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理财能力的培养也就难以顾及。而到了大学阶段,除了部分财经专业的学生之外,其他专业的学生很少能从课堂上学习到关于理财方面的知识。虽然大学生必修的思想道德修养的公共课程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这些课程对如何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能够提供的帮助有限。可以说,我国学校教育关于理财方面基本是空白的,理财教育在校园内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然而,更严重的问题是,不但学校方面不关注理财教育,家庭内的理财教育也基本缺失。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中国人奉行的都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好像只要把书读好,自然就懂得理财了。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有些孩子因为物质上的充裕,分散精力,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很少与孩子谈“钱”的问题,更加不会要求他们分担家庭经济责任,甚至有的家长对孩子如何花钱不闻不问,一切消费有求必应,任凭孩子挥霍。而且,90后大学生的父母本身也没有接受过现财知识和理财技能方面的教育,很难准确表达应该如何管理自己的财富。

(三)自身因素

90后大学生一些独有的心理特征,也是造成理财问题的重要原因:(1)追求个性,张扬自我。这使得90后大学生在服装饰品的支出比例大大增加,有的为了达到万众瞩目的效果,甚至进行奢侈消费和超前消费。(2)缺乏人生目标,急功近利。90后大学生普遍缺乏人生目标,不进行人生规划,因此他们不重视财富对于实现人生目标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同时又很看重财富,幻想一夜致富、坐拥高利,因此盲目进行投资,结果往往是血本无归,付出惨痛代价。(3)崇拜商界成功人士,盲目自信。比尔・盖茨、李嘉诚、马云等商界成功人士都是90后大学生崇拜的对象,但学生往往只看到这些人成功的风光,盲目相信自己也能达到如此成就,却忽略他们背后付出的努力,看不到学习理财的重要性。

三、90后大学生培养理财能力建议

大学时代是形成人类三观和培养生活技能的关键时期,是提高财商的黄金时期,也是人生理财规划的起步阶段。因此,大学生培养理财能力刻不容缓。

(一)创造外在条件

根据90后大学生理财问题的原因分析,创造良好的外在条件,解决外因问题,是培养90后大学生理财能力必不可少的条件。

1.营造良好的理财氛围。社会方面,要促进形成科学正确的消费观念,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理财环境。一方面,通过政府部门和大众媒体大力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倡导勤俭节约、浪费可耻的社会风气,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对郭美美之流的要予以抵制;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大学校园及周边环境的管理,关闭校园内及周围的各种高消费娱乐设施,引进公益性的娱乐项目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让大学校园成为充满健康文化气息的育人环境。此外,政府应加大鼓励理性投资的宣传力度,严惩金融犯罪行为,形成全社会良好的投资理财风气,促进全民科学理财观念的形成。

作为大学生最主要的生活和学习场所,大学校园更需要在日常活动中营造出科学理财的舆论氛围。校方既可以通过传统校内宣传手段如宣传栏、广播等向大学生强调合理消费的重要性,也可以使用当下流行的微博、微信等网络通讯工具倡导大学生科学理财,还可以与社会上的理财机构共同协作,开展如模拟炒股大赛、创业设计大赛、大学生理财规划大赛等活动,激起大学生学习理财的热情。

2.开展系统的理财教育。首先,高校应组织有关部门制定理财教育的教学计划,编写或挑选适用的教材,优化相关课程设置,统筹安排课时,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增加理财消费专业知识的课程,让90后大学生能够系统掌握有关理财方面的专业知识。其次,高校对90后大学生进行理财教育还应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除了开展各种理财竞赛活动外,还可以进行以理财教育为主题的参观访问、勤工俭学、专业实习等活动,如到证券公司参观从开户到交易的全过程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理财实际操作技能。再次,高校也可以把理财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利用校园一卡通平台,将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行分类汇总,不仅可以方便学生查阅自己的消费记录,还可以定期公布消费排行榜,分析学生的消费结构变化,针对消费较高的项目提出理财建议。

总之,各高校的管理者必须重视理财教育,使得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生活等都成为理财教育的平台,把理财教育列入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中,贯穿于大学生整个培养过程,从而帮助大学生掌握科学正确的理财知识和技能。

此外,家庭教育也是理财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最能够培养个人理财意识和塑造个人理财观念的教育方式。家长应言传身教,一方面增加自己的理财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财技能,规范日常消费行为,制定家庭理财规划,另一方面从小就要开始对孩子灌输科学理财的意识,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习惯,让孩子了解并参与家庭财务管理,慢慢形成其独立理财的能力。进入大学后,家长也应定期了解子女在校的消费水平,指正其消费误区,鼓励子女采用兼职或投资等方式取得收入来满足除必要生活费外的其他消费需求。

(二)提高自身财商

大学生理财的主体是大学生,想要提高90后大学生的理财水平,关键还是需要大学生主动提高自身财商,解决内因问题,不能仅靠被动接受理财教育。

1.增长理财知识。恐惧来源于未知。90后大学生投资只会储蓄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投资充满恐惧,觉得投资充满风险,很容易就血本无归。然而,对某个人来说是高风险的投资,另一个人则可能觉得风险很低甚至是几乎没有风险,原因就在于是否具备专业的理财知识。提高财商可以提升应对意外事件发生的能力,运用专业技术知识来减少意外的发生并降低风险。罗伯特・T・清崎在《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提出“财商”这个概念的同时就指出,财商应该是由会计、投资、市场营销和法律四个方面的能力综合构成的。

2.控制个人情感。沃伦・巴菲特说过:“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那么,你就无法控制自己的金钱。”前面已经分析了90后大学生的一些心理特征也是他们产生理财问题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财商的另一个途径就是要学会控制个人情感。感性的反义词是理性,想要控制个人情感,就要用理性的思想来主宰自己的大脑。这是一个漫长的心理过程,无法一蹴而就,而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正处在培养理性思考的黄金时期。90后大学生应该接受财商教育,学习理财知识,然后不断寻找机会进行实践,克服对失败的恐惧,从失败中摸索成功的经验,慢慢的理性思想就能战胜感性思想。

学会控制个人情感还必须做到慎重地选择朋友。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是群体性的,周围朋友的言行对个人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尽管要慎重选择朋友,但也不应把财务状况作为挑选朋友的标准,应该既要有家财万贯的朋友,也要有穷困潦倒的朋友,有选择性地向他们每个人学习。与有钱人交朋友,你可以观察他们是如何谈论金钱,如何进行投资,除了学习他们致富的秘诀,还可以构建自己的理财关系网。对于没钱的朋友,你可以观察他们的言行,找出他们穷困的原因,懂得哪些事是不可以去做的,避免自己陷入财务困境。

参考文献

[1] 孔瑞,陈运华,张玄卿.大学生消费与财商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2(12):282-284.

[2] 陈兵.当代大学生财务困境与理财指引[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4):87-93.

[3] 王辰.关于“校园卡时代”大学生理财消费的新思考[J].中国市场,2010(39):176-178.

大学生的理财方式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理财

大学生作为新兴的消费群体,在引领消费时尚、改善消费形式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在一些大学生中也普遍存在着冲动性或盲目的高消费,这与理财意识薄弱、理财规划不明确等因素有关,这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

一、大学生消费及理财现状分析

当前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一些对理财的误区,这也导致了他们理财意识淡薄、消费无规划,以下是几种典型观点。

第一,理财就是生财。认为理财是搞财经的人投资增值的手段,只有拥有雄厚的资金的公司和老总才需要理财。其实这是一种狭隘的理财观念,生财并不是理财的最终目的,理财更多的体现在对钱财的合理支配和规划上,使个人与家庭的财务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

第二,无钱可理。认为理财是有钱人的专利,大学生的钱财构成无非就是生活费和学费,钱财有限,无需理财。这种想法缺乏远见的,即使大学生手头的钱有限,也需要理财,大学生面临的是走向社会、独立生活,对个人钱财的管理是独自生活的重要保障,通过理财可以实现资产的保值与增值,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

第三,理财就是股票和基金。很多学生受固有思维的影响,认为只有涉及到股票和基金才是理财。其实二者只是理财的方式,并不是理财的全部。理财是理一生的财,是人一生的现金支配与风险管理,为了将风险降至最低,只有采取多类金融投资工具,才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第四,理财高风险、高收益。理财的基本目的之一就是规避风险,做在任何投资活动之前都有必要充分估计风险,计算收益,在风险最小、利益最大的状态下来实现财富的稳步增长,一夜暴富的案例终究只是个案,片面追求高收益、忽视投资风险,结果往往会在风险的漩涡中不能自拔。

二、影响大学生理财观念的因素

造成大学生缺乏正确的消费观和合理理财观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家庭因素及社会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多数是家中的独生子女,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父母在孩子教育上的支出节节攀升,其中也包括对孩子消费需求的满足。例如苹果手机在国内的风靡,购买数量之大、价格之高令国外大跌眼镜,分析其使用群体,除了白领和高管等高收入人群,使用最多的是高校的大学生。父母一味地满足大学生的消费欲望,是造成了大学生对钱财观念淡薄的重要因素,长此以往很难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意识。同时社会上新兴起的“信用卡透支消费”也为大学生过度消费、盲目消费提供了温床,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更多地被市场引导。

其次,是学校因素。学校教学过于局限于专业教学,关于财务的课程却很少出现在选修课中,日常校园活动也集中侧重学科知识,几乎不涉及理财知识。由此可见,理财教育对于大多数高校学生来说基本是盲点。

再次,大学生消费观的不成熟。大学生在入大学之前,基本上应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日常所有事物全由父母操办,基本没有自己的消费观。进入大学独立生活后更多是的对周围人的模仿和攀比,难以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三、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理财观的对策

(一)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消费与理财观念

(1)对个人收入作出安排。随着政府对高校扶持力度的加大,高校的奖助学金额逐年提高,为大学生提供的兼职岗位也越来越多,大学生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成绩和课余时间的勤工俭学获得个人收入。这部分收入是大学生辛苦付出所得,也是学校鼓励大学生的一种手段,因此应当合理使用和安排这些收入,将之用于生活或学习等提高自身价值方面。

(2)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随着商品的多样化、消费结构的多元化,各类促销方式吸引着年轻人的眼球。而大学生作为年轻一代受到现代消费思潮的深远影响,其消费具有从众性、时尚性、易受暗示性、攀比性、个性化等特点,品牌效应和奢侈品消费逐渐向他们侵蚀。因此,大学生要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明确辨别必需品和非必需品,抵制各种不良诱惑,以使用价值作为购买商品的参考,合理消费。

(3)合理使用信用卡。“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信用卡消费已成为一种时尚的付款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消费,但对于自控能力差、天生购物狂的学生来说,无疑是陷阱,先消费后付款的消费方式,加很容易引起过度消费。若透支幅度超过还款能力,可能造成没有必要的利息损失,造成财务危机,甚至影响到自己的信用度。因此大学生消费要合理、慎重地使用信用卡。

(4)“开源节流”同步进行。节流是指计划消费资金,提倡艰苦朴素和勤俭节约。节约是另类的收入,省去不必要的消费就是一种赚钱的手段。而所谓的“开源”,除了争取奖助学金,还可以通过做家教,做推销等方式获得额外收入。

(二)多管齐下,营造良好的消费与理财环境

(1)家长要更新观念,树立楷模。家长要言传身教,杜绝铺张浪费,不盲目攀比。其次家长应当引导大学生建立起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对儿女的消费需求“适度供给”,帮助子女培养合理安排预期收入和支出的意识。最后,家长应把自己勤俭持家的行为言传身教给子女,把自己合理的理财观念及技巧传授给子女,让子女深刻体会到科学理财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2)学校要提供相应的理财课程。高校应结合当前大学生的生活现状和思想状态,有计划的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理财教育,开设《财务管理》等课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为大学生合理支配金钱提供可行的参考模式。其次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理财的观念。追求“绿色消费”理念;反对铺张浪费,讲究消费效率;提倡文明消费,合理消费;体现环境保护的准则;体现社会生活规范,反映公共生活准则。学校也可以请金融行业的专家、学者为学生作相关的讲座,介绍一些最新理财理念、理财方法。

(3)社会要引领正确消费观,建立健康的消费环境。当前攀比、拜金的消费大环境对大学生的消费起着非常深远的负面影响。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承担起主要责任,采取政治、经济、法律等手段规范消费市场。其次,社会要积极为学生创设独立成长的环境。例如为大学生兼职信息、对贫困学生实施救助等。再次,大众传媒应本着负责任的态度,规范自身行为,引导群众科学消费。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准备阶段,也是大学生实施理财的关键时期,受家庭、社会、学校更方面的影响,很多大学生还未树立起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观,这对于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是极其不利的。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各尽其责,积极为大学生营造健康的消费环境,大学生自身更应广泛涉猎理财知识,培养正确的理财观念,做好走向社会的准备。(作者单位:山西大同大学)

基金项目:大同大学科研基金项目(2013K1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