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医基础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医基础研究

中医基础研究范文1

“证”是机体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反应状态。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已被视为实现中医药规范化,客观化乃至科学化的重要环节。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刘建勋研究员首先提出了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拟临床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其研究团队以冠心病作为切入点,采用多因素、多靶点的方法干预模型动物的生理过程,建立了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小型猪模型,利用模型动物的特点和优势,深入分析疾病证候的现代机制和生物学特征,进行治疗相关病证中药新药的研究与评价。相关研究成果在本刊连续5期相继发表系列研究论文,得到了广泛的反响。以下是中医药学不同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分别表述个人观点:

王庆国(教育部“证候与方剂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市“证候与方剂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医疾病病机演化规律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它随着外界环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传统中医病机的认识逐渐向微观化方向发展;同时对病机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在微观上、深层次上认识机体生物活动特点,更加准确的揭示病机演化的本质,促进达到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的统一。在《中国中药杂志》2013年第38卷23期发表的“小型猪痰瘀互结证冠心病“痰、毒、瘀”病机演变规律的实验研究”一文中,作者首先采用模拟临床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方法,将高脂饮食与冠状动脉血管内皮损伤二者有机的结合建立中国小型猪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冠心病模型,并进行病机规律的分析以指导临床诊疗。通过对血脂代谢、炎症反应、血液功能动态变化的分析提示,单纯的痰证、瘀证或毒证都不足概括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病机的发展规律。可以认为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病机发展规律在于“由痰致毒、致瘀,痰毒瘀三者互结,损伤心脉,气血运行不畅,发为心痛”。扩展了中医胸痹的病机认识。此研究采用现代医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从微观角度分析冠心病病理机制,并结合对中医传统致病因素的认识,提出了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痰-毒-瘀”的病机演变规律,其思路和方法都值得借鉴。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所研究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病理生理及客观检查指标的变化应与临床相关病证密切相关,否则对病机的微观分析将毫无意义和价值。

史大卓(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转化或转换医学(translationalmedicine)是近年来国际医学健康领域出现的一个新的学科,即从实验室到病床(benchtobedside),再从病床到实验室(bedsidetobench),实现“基础-临床”循环往复的研究模式,简称为“B-to-B”。B-to-B模式不仅应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机制研究中,同样也运用于新药研发过程。在转化医学过程中要求基础实验动物模型是有多个方面与临床相关疾病相似的病理改变,相似度越高则由实验室转化临床的效率就越高。因此,对实验动物模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中国中药杂志》2014年第39卷第3,4期发表的“痰瘀同治方对痰瘀互结证冠心病小型猪心功能的改善作用”,“痰瘀同治方对痰瘀互结证冠心病小型猪心肌组织的保护作用”2篇论文,实验不仅采用临床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方法作为致病因素,并且在模型评价过程中以临床冠心病诊断的方法为中心,通过心肌酶谱、心脏超声、无创血流动力学分析观察实验动物冠心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这不仅为冠心病的临床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载体,同时也使中药新药临床前评价的数据和结论更有临床参考价值,缩小实验研究向临床转化的距离。因此模拟临床的动物实验研究,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方向,特别是在中医药领域。此研究所建立的中国小型猪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冠心病模型也值得推广和广泛应用。

吕爱平(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讲座教授):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体现了中医学对疾病诊断和处理的特点。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中医临床实践的深入,如何将疾病证候的变化特征以更客观的现代医学实验室指标来阐述,还需要大量细致的工作。但是在基础实验研究中,通过建立与临床相关疾病证候相似的动物模型,并以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分析证候发展过程中客观实验室指标的改变将有助于证候本质的认识,辨证与辨病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的结合;同时也进一步提高基于证候分类的疾病治疗疗效。在《中国中药杂志》2013年第38卷24期发表的“痰瘀同治方对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小型猪模型中医证候评分的影响”一文中,实验的设计和思路比较新颖、独特,实验采用模型临床四诊辨证的方法并结合现代医学对中医致病因素的认识,从体重指数、脂质代谢、血液流变学,心功能和心电图改变等对中国小型猪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进行证候评价,并建立证候诊断标准,基本符合中医痰瘀互结证的特点。因此以临床病证特点为参照,根据实验动物病理、生理情况,将临床病证的表现通过适当的转变以应用于动物模型中进行评价,将有助于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发展。因此中国小型猪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模型的建立促进此方面的研究,而该模型的建立和发展同时也进一步促进疾病过程中证候变化本质的研究。

孙晓波(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研究员):中药复方临床前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将来的临床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而病证结合进行中药临床前有效性评价的方式收到了越来越多的接纳。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要求具备现代医学病理学模型和中医证侯学模型两方面的特点。但是由于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目前存在的诸多不足导致中药复方临床前评价多采用西医疾病,或者单纯中医证侯的模式进行。在《中国中药杂志》2014年第39卷2期发表的“痰瘀同治方对小型猪痰瘀互结证冠心病血液流变性及血脂的改善作用”和“痰瘀同治方对小型猪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的影响”2篇论著中,则克服了以上中医模型不足和缺陷,值得推荐。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和冠状动脉血管内壁球囊损伤双因素的刺激方法,建立中国小型猪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模型,用于中药新药的临床前评价。在评价方法中,一方面围绕与中医证候相关的因素如血脂代谢的异常、血液流变学的异常等进行评价。另一方面以冠心病病理过程为中心,评价中药复方干预对心肌缺血过程的影响。通过以上两部分的密切结合,可以全面的分析中药复方的作用特点。同时也与当前中医临床辨证与辨病结合的发展一致,更加密切联系临床。不失为一项高起点、高标准的中药复方临床前评价研究工作。本文来自《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医基础研究范文2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

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化学教学过程与实验是密不可分的。在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接触到化学学科,其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对学生化学学习理念的培养,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在现阶段新的教学形势下,部分学校依然过于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重视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手段,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且难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实践能力,这不符合当代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目标。“以实验为基础”是新的化学教学观念,并且重视设置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对教学结构进行优化,采取探究和引导的方式来让学生参与学习。因此,在化学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重视“以实验为基础”的理念,加强对实验教学功能的研究,是初中阶段化学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要对课堂的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并且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来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对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有助于提高目标实现的可行性,并且可以更好地为后续教学组织与实施提供基础。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一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过程目标、方法目标以及价值观目标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制定。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对于质子、中子与电子的相应概念进行了解,并且初步地对原子质量概念进行认识,了解如何查找原子质量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特定的图片与视频,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对原子概念的发展历史和结构等产生兴趣,并且给学生相互沟通与交流的话题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精神,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发展历史。相对于传统的教学目标设计,这种“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目标设计,可以更好地发挥化学实验的优势,提高学生对于课堂基础知识的认知水平,提高教学过程的直观性和互动性,符合当代素质教育的具体需求。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

在教学工作开展之前,教师要对于教学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分析,进而明确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容,并且在结合初中阶段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提高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例如,在《燃烧与灭火》一课教学的过程中,本课的学习重点是燃烧的基本条件和灭火的相关知识。对于燃烧和灭火,我们在生活中的经验也相对较多。教材内容中,对于燃烧的现象、生产和生活的实例来进行探讨,让学生有了相对直观的了解。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上,通过让学生对实验中燃烧现象的观察,进而更好地理解燃烧的原理,并且掌握相应的知识和常识。这种以实验为教学手段,以实验事实和现象为教学的重点,有效地充实了教学内容,并且丰富了教学过程,让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另外,在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工作中,这种以实例来带动学生学习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化学课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情境的设计

在进行教学情境的设计上,教师要对学生的内心状态和兴趣特点进行深入的考虑,并且提高教学情境与化学实验之间的联系。在教学情境设计时,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方法,并且提高教学方法的具体性。例如,在《自然界中的水》一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开展阶段,就可以对人类研究水组成的实验历史来进行介绍,并且创建与水有关的问题,联合生活中与水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参与水的分解与和合成的实验。学生通过对实验过程中现象的分析,进而认识到水的基本成分。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强化记忆与水组成相关的化合物等多方面的概念,有助于帮助学生实现多个知识点的链接。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对于生活中日常用水的问题进行引申,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宝贵,并且展示当代社会水污染等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另外,在教学实验的设计中,考虑到一些实验具有危险性,教师则可以利用仿真实验的方式,既避免了试验中的危险,又给予学生真实的体验机会,让学生探究更多、更加奇妙的化学现象,可以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成效,并且对于化学这一门学科中实验的基础性地位进行认同。

总而言之,教师在开展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以实验为基础”理念的应用,并且设计出符合当代化学学科教学的目标、内容与情境,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苏春兰.提高化学教学效率[J].华章,2013(16).

中医基础研究范文3

关键词:出口退税;农产品;经济转型;国际贸易

一、简述我国出口退税机制

出口退税是税式支出的一个项目之一,而出口退税机制是指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一国家或地区为促进企业出口额度的增加,出口产品国际竞争能力的提升,合理运用退税基本的作用,发挥出口退税功能,实现出口退税目的。不完全出口退税模式普遍应用于我国的出口退税机制上,在出口退税率上,则主要表现为浮动税率,且汇率调整相对频繁,尤其强调国家政府在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及退税率变动上的宏观调控作用。以出口退税机制要素来分,我国出口退税机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要素的实现功能,如实现退税行为;其二,要素的运行流程,如企业按照规定提出退税申请;其三,运行需求的支撑,如人民币汇率。

二、以农产品为例分析我国出口退税

1.农产品出口退税政策的发展

我国是农业大国,对于农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发展曲折,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阶段:按照出口企业成本核算办法,出口货物购进价格进行确定和以13%的退税率计算应退税额,如:2002年1月1日,并对将要出口的小麦、大米、玉米增值税实行零税率;2004年1月1日,农产品及其相关产品出口退税率进行了调整,平均退税率比调整前略有提高,如:2004年1月1日,食用粉类和分割肉类的出口退税率由5%调高至13%,并对一部分资源性农产品取消出口退税。

2.出口退税政策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出口退税政策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数量效应,2007年底全球爆发粮食危机,把稳定国内的粮食市场为主要的目标,我国宣布对小麦、稻谷、大米、玉米等原粮及其制粉的出口退税的取消,并且自2008年1月1日政策生效后,我国粮食全年出口160.4万吨,金额达6.7亿美元,与上年相比,分别同比减少82.4%,65.8%。其二,结构效应,主要体现在出口企业性质上。2008年为171.3亿美元,相比2007年增长10.1%;私营企业2007年出口116.2亿美元,2008年则为14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7%。在全部的出口额中,民营企业成为新的增长点,对全国农产品出口贡献了新的力量近10个百分点,成为第二大农产品出口主体。而部分农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更有利于提高加工企业的出口,促进深加工,促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3.农产品出口退税存在的缺陷

首先,我国出口退税政策不稳定,变动频繁,自金融危机以来出口退税政策以来,就做出了7次调整,关于农产品及其制品方面变化频繁,严重影响了企业的长期规划,增加企业经营管理的困难,使得企业对政府的信任度降低。其次,财力分配失衡,各部门之间责任不明确,没有系统的制度保证农产品的出口退税,同时拖欠企业出口退税引发一系列问题,比如加大经营财务成本、资产负债率高等,在某些方面,出口退税制度立法不够规范,出现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纠正,对行为无法及时给予处分。

4.农产品出口退税政策的改良

(1)根据WTO国民待遇原则及透明度原则,完善我国的出口退税制度,从法律层次上提高出口退税制度的执行力,增强其稳定性。(2)加强出口退税管理,农产品出口退税及时、足额,并建立健全完善的出口退税法律制度,增强出口退税政策在使用中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三、完善我国出口退税机制

表现在农产品出口退税上的缺陷,我们不难发现更多存在于我国出口退税机制全局上的矛盾,针对政策的不稳定、税务分担不合理,应从立法层次上稳定出口退税率,最大限度让法律助于出口的增长;再者,加大出口退税专项转移支付,权责明确,消除灰色区域,从中央财政支出划拨,以减轻地方压力;最后,删除繁琐、多余的出口退税程序,制定差别化的出口退税政策,升级管理方式,真正达到位为出口企业服务的目的。

四、总结

单从农产品出口退税上,一斑窥豹,我国出口退税机制在各个方面仍旧存在不同程度上的缺陷。政策制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经济的发展,我们应在发现矛盾的基础上,尽早解决矛盾,制定严格的出口退税法律、稳定的出口退税率、使对出口退税机制的管理得到完善,用实践推动认知的深入,在实践中改良我国的出口退税机制,从而促进经济长期有效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邢树东.出口退税与国民福祉[J].财经问题研究,2010.

[2]马云俊,段丽娜.调整出口退税率是福还是祸?[J].辽宁经济,2009.

[3]李苓.中国现阶段出口退税政策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2.

[4]陈飞.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2.

[5]赵健.优化财政收入结构问题研究[J].财政研究,2008.

中医基础研究范文4

摘 要 体育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教学过程,课前,教师虽然精心备课,设计了教材、教法,安排好了场地器材,但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突发事件的发生,考验着教师教育智慧,一个睿智的教师要善于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就会创造 出一个比较好的教学环境,从而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体育课堂 突发事件 解决办法

体育课大部分在室外进行,由于体育教学活动的复杂多变性,体育课中突发事件会时有发生。在体育课堂上突然发生的,有一定影响力的事件被称为突发事件。造成突发事件的原因经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因素;2.学生因素;3.场地、器材因素;4.气候和环境因素。下面根据以上四个方面逐一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去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师因素

一般情况下,人们总是把教师作为处理突发事件的角色来定位,实际上,在体育课堂中,教师依然有可能会引发出某一突发事件。体育教师调队时口令发错,学生队形就会混乱,讲解技术动作时,教师语不达意,学生就会对动作概念模糊,教师示范失败,或从器械上掉下来,就会给学生学习思想上带来压力。教学组织不严谨,学生练习积极性不高,教学秩序混乱,保护帮助不合理,造成学生受伤,酿成教学事故。

要解决因教师引发的突出事件,教师首先应做到以下几点: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课前精心备课,对教材的选择,教法的运用,教学的组织管理都要成竹在胸。做好实地试讲,并邀请有经验的教师对试讲效果进行评价,积极改正试讲中出现的问题。课上面对全体学生,教态自然,语言流畅,口令专业,示范优美,采用多种激励方法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做好练习小组建设,使小组间体现竞争,小组内实现互助合作。保护与帮助也是体育课上重要的一环,保护可以使学生免受意外伤害,帮助使学生尽快掌握动作,课上要做好保护与帮助光凭教师不行,需要同学来帮忙,教师就要培养好小助手,教会他们正确的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指导他们开展工作,确保体育课安全有序的开展。出现重大意外伤害事故时,教师要第一时间将学生送往医院诊治。出现擦伤、挫伤等小伤害事故,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妥善处理。

二、学生因素

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心理还很不成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偏执性,对喜欢的体育活动他们兴致很浓,积极参与,对不喜爱的运动往往产生抵触情绪,不愿意参加活动。还有一些学生缺乏良好体育学习习惯,错误的认为体育课就是做操、跑步、打打球体育课上积极性不高,出现被动学习的局面。表现为,请假逃避体育课,上课不认真听讲,练习时动作随意,用语言或肢体干扰其他学生练习,教师教授的运动技能掌握不了,练习时因注意力不集中,伤害事故时有发生。有的学生体育课上争强好胜,喜欢表现自己,练习时动作过大,造成伤害事故,如练习分腿腾跃跳箱,为了展示自己的能力,有个学生将踏板拉得较远,起跳腾空后,手臂推撑力量达不到,整个人趴在了跳箱上面,造成了手臂骨折。体育课上学生之间小摩擦时有发生,对骂、对打不时会在体育课堂中出现。学生练习中间闹情绪,停止练习。

对策:首先向学生进行体育传统教育,使学生明确体育教育的目的,使他们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强身健体。在汗水中体验成功,在竞争中学会合作,从而使学生在思想上形成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严格课堂常规教育,一切行动听指挥,对课中学生出现的各种违纪现象要及时果断的处理,处理时,语言要精炼,小错误可用肢体语言来纠正,处理问题时间要短,不可用大量的时间处理一些小的学生突发事件,因为教学是主线。教学过程中,要选择好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教法,用启发诱导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练习中科学安排练习运动量和强度,教育学生出格的事不能做,对练习中容易发生的危险状况对学生提前预警,使学生明确意外伤害的危害性。教师指导小组长做好本小组练习工作,定时各小组交流展示,教师可对学生的练习效果做科学评价,优、良、中、差即时评价,鼓励学生向更高一级目标努力。

三、场地、器材因素

体育课大都需要场地器材,因场地器材引发的突发事件不可轻视,因为此类突发事件会波及学生的健康和安全,因此,这类突发事件,就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例一:在一次体育测验课上由场地引发了突发事件,造成了多名学生受伤。那节体育课是测试课,测试学生200米成绩,学生准备活动做完后,教师将学生进行测试分组,每五人为一组,学生不分道跑,教师讲解跑中注意事项,随后测试正式进行,教师发令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向前跑去,学校操场面积较小,转弯处弯道半径较小,学生进入第一弯道时几名学生搅在一起,相继摔倒在地,造成两名学生踝关节受伤,一名学生小臂骨折的后果。

例二:在一次跳高课上,教师教授完跳高动作技术后,学生进行过杆练习,跳高练习的高度逐渐升高,学生练习进入状态,一名学生助跑、起跳、腾空动作完成的比较漂亮,落地时落在了垫子边上,造成了右脚踝关节受伤。这是由垫子摆放不到位引起的意外伤害。

由场地器材引发的学生伤害事故很多,我们体育工作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上课前教师要对场地看个遍,对器材摸个遍,及时发现场地器材的安全隐患。在径赛项目中力争采用分道跑,没条件分道跑要教给学生在跑动中避让对手的方法,将事故隐患降到最低。体育器材使用前应检查器材是否破损、松动,使用是否安全,跳高垫子厚度是否合适,摆放是否到位。发现场地器材存在安全隐患,要及时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场地器材对学生的伤害。

四、气候和环境因素

体育课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教师应根据实际随时调整活动的场所或量与强度,在上体育课时出现大风,学生睁不开眼睛,或天降大雨,学生只有改上室内课。炎热的夏天会出现体育课学生中暑现象,要求教师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练习地点要争取到阴凉处,并告诫学生多补充水分,练习运动量不宜过大。冬天地上结冰路滑,学生易出现摔倒损伤,教师让学生转成室内课。多班在操场上课,由于缺乏沟通,各班会因占据有利位置而发生冲突,学习过程中学生会走神,注意力往往会集中到别班练习内容上,解决办法,首先教师间要提前做好沟通,各班上课位置相对固定,教学内容尽可能一致,同时在课上可以开展班与班之间交流,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新时期,教师要不断加强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增加知识储量,了解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发展动向,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提高整体素质,增强应变能力。要了解本学科新的教学内容、新的教学方法、学生心理变化动态和行为。教师要学会预测可能在课堂中出现何种随机现象,学会如何应付及处理。注意这种随机现象及应对措施的积累,逐渐增强体育教师应变能力。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善于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并不断总结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使自己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这样就会创造出一个比较好的教学环境,从而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中医基础研究范文5

【关键词】路面基层;技术实施;研究;施工工艺;材料;

公路路面基层是接触车辆最直接的一层,对于路面基层工艺的研究,实际上就是采用更为先进的技术,避免因基层质量不好而产生的里面基层过早的被破坏的想象,公路的路面基层的质量对于公路的使用性能有较大的影响,路面基层大致可以分为为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和碎、砾石基层。它的一般作用就是起到稳定路面的作用。公路基层材料就是充分利用石灰等无机结合料与土或者级配碎石的拌和压实,经过一定时间的养成,而形成的刚性路结构。一般的基层路面都有强度高。承载力强、施工简便高效、后期维护费用低的特点。所以在基层路面施工的过程中,采用一定的技术就是为了保证路面基层的特性,使得其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1 不同材料的路面基层

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是根据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施工工艺,首先是有水泥稳定土,它是由水泥稳定土粗粒土和中粒土混合而成的混合料,这种路面基层的强度高、水稳定性好、抗冻性也高,非常适用于各种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及各级沥青路面基层。其次是水泥土,是由水泥稳定细粒土混合而成的混合料,这种路面基层虽然强度高,抗冻性强,但是易干缩与冷缩,容易产生裂缝,不适合高级路面基层,用于一般的底基层较好。在城市的道路上或者各级公路上最好使用的石灰钢渣类。再次就是碎石、砾石基层,有这个要求是级配碎石,粗细不同的碎石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个,这种级配碎石强度高,稳定性好是级配料中最好的材料,也是无机结合料中最好的材料,使用在城市道路上时最大的石粒的直径应该控制在40mm以内,尤其是用在沥青路面基层或者半刚性性基层的中间层时应该控制在30mm以内,这些都是不同的材料的路面基层,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2 不同路面基层的工艺技术

一般的路面基层的施工技术都离不开材料的混合比,基层的养护工作等,这些都是包含在路面基层的施工工艺中的,对于不同材料的路面基层有不同的施工技巧,在这里我们首先来看:

2.1 石灰粉煤灰路面底基层的施工工艺

先前在提及不同材料特点是提及过,这是一种混合料。适合勇于各级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基层,它们用作稳定细沙粒得到一种混合料,叫做二灰土。这种混合料的技术要求很高,需要的材料必须是3级以上的消解石灰或生石灰,粉煤灰中二氧化硅、二氧化铝和三氧化铁的总含量应该要大于百分之七十,粉煤灰的烧失量不能超过百分之二十。必须要严格按照比例进行材料的选择,这样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要按照一定的配合比例进行调配,经过多次的反复实验以及多种预备方案的反复研究才能够最后确定石灰粉煤灰各种材料的比例。在进行施工的时候,为保证石灰粉煤灰的稳定,应该采取路拌法分为上下两层施工,第一层大概在20cm左右,施工完成后马上进行碾压,碾压后的地面需要有5mm的凹凸面,这样才可以稳定上下两层之间的连结。

2.2 级配砂砾路面基层的施工工艺

级配砂砾路面基层前面我们也提到了,是有粗、细不一碎石集料和石屑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料,水泥稳定土在其中占有很重的比例,这也是在最常用的两种路面基层材料之一。级配砂砾路面基层的施工技术要求比较严格,首先有要求的就是对于砂砾本身的质量优劣,作为垫层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到整体的工程质量,所以级配砂砾中砾石的压碎值应该小鱼百分之三十,原始材料中0.5-5cm的砾石含量不能少于百分之五十,最大的颗粒也不能大于6cm。极细的砾石粉料不能多于百分之七,这跟级配砾石的压实有关所以对级配砾石有严格的要求。且级配砾石是一种很松散的材料,所以施工单位应该有组织有计划的实行半幅通车开放,避免因行车带来的破坏。接着就是利用水泥稳定砂砾的办法对垫层进行加固,也有不同的方法,一般可以分为广拌法和路拌法两种,路拌法可以用来稳定砂砾基层,一般分为初平沙粒料接着是洒水闷料,摆放水泥,摆平水泥,机械拌合最后是整型照平,碾压与洒水护养,而广拌法却不一样,他是先进性沙粒备料,加入水泥剂量,加水进行拌和最后才是运输到施工地点,进行铺平与碾压,进行洒水护养,这两种方法都需要严格的审查过程,在质量控制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实验分析,确定其物理学原理。以及前期的对于路面基层的鉴定,这是先说的对于原先的路面基层的挖除,在挖除以后在对其进行鉴定,决定是否继续利用与处理,在拌和的过程中,还需要确定是水泥稳定土的含水量的问题,最佳的含水量才会使压实达到最大的密度,所以在路基的压实与水泥拌和的过程中注意控制土的含水量,含水量过大的时候就要进行晾晒,在施工的工程减少雨淋、曝晒,这样才能控制好压实的密度。

2.3 沥青路面基层施工工艺

沥青路面基层基本上已经成为我过高级公路基层路面的主要材料,这是一种镶嵌型粒料,类似于填隙碎石,然后在铺筑的时候浇洒少量的沥青在碎石中,促进碎石层压实成型的一种改进填隙碎石,可以提高压实的密度,加强路面集成的稳定性,是一种非常优质的基层材料,所以特别适用于高级路面基层。沥青混合料具有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沥青面层的开裂机理等特点。沥青混合料的路面基层分为柔性的沥青混合料的路面基层和半刚性的路面基层,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半刚性的沥青混合料的路面基层中的施工工艺,经过美国地质学会的多年研究表明,沥青混合料的最佳的石油比根据不同的混合料分别是AC-20Ⅰ的最佳是由比为百分之四点三,改进后的为百分之四点二,SAC-20的最佳石油比为百分之四点二,这就是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室友比例,在一定的条件下石油比的确定是能够提高路面基层的质量,以及对费用的最佳实行方案。一般沥青做结合料的结构层的总厚度为20cm左右,一般由水泥稳定碎石进行底基层的铺筑,在水泥稳定碎石在做下层铺筑的时候,瞎闹清除底基层表面松散的集料以及表面的泥块与污染物,尽量使骨科暴露出来,在进行洒水清晰与保湿工作。

3 裂缝的防治

对于任何材料的路面基层工艺,最后都是需要做裂缝的防治工作,首先我们需要选择收缩性小的水泥稳定类结构做基层,施工时要考虑水泥材料产生裂缝的机理,一般都是随着温度的变化的收缩与干裂。这两者都与材料的含水量有关,在使用的过程尽量选择最佳的含水量,保证裂缝的少出现。再来就是沥青整体道床非荷载的低温与疲劳裂缝总和,这与沥青的品质有关,主要是沥青的温度敏感性和针入度,所以在使用的过程要考虑到这两个因素,最后就是对与路面基层的养护工作,又叫养生。路面基层一般要求湿养,因为基层混合料的含水量低,所以只要表层出现脱水就会造成开裂的不良影响,在这时候就必须保证公路施工完成以后一个星期内的湿润,而且要采用布盖的方式对其进行养护,这样才不会冲掉表面的吸料。

4 结语:

在公路施工中路面基层的施工工艺是利用各种混合料的摊铺、压实与碾压的工艺,本文针对的是不同级别的公路实行的不同混合料的施工工艺,路面基层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公路的使用性能,所以针对不同的公路项目采取不同的施工工艺才是正确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杨小波.高等级公路路面基层施工质量控制措施[Z].

中医基础研究范文6

【关键词】触摸控制;电容式;灵敏度;隔离保护介质

A method research and design of the capacitive touch control

TENG Li,PANG Xiao-dong

(The First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Beijing 102200)

Abstract:The paper describes a method research of the capacitive touch control,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of capacitive touch sensing briefly and designs a touch button basing on the principle.In addition,the overall design of capacitive touch sensing is presented,the key technologies and design rules about the circuit and structure are described in detail.Experimental result shows that this design is feasible.The solution for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research is also presented.

Key words:touch control;capacitive;sensitivity;isolation protective mediums

触摸控制作为高端的电子控制方式,已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如触摸显示屏、触摸路灯开关、仪器仪表控制面板等。对使用者来说,触摸控制器具有美观、操作方便、易清洁的优点,又因为采用非接触式按键技术,理论上使用寿命可以无限长,不像普通按键只有几十万次的机械寿命,并且可靠性不会随时间增加而降低[1]。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触摸控制可分成以下几类:电波式(如表面声波)、电阻式、光学式(如红外线)、电容式、电感式、电磁式等。每一类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2]。其中,电容式触摸按键技术已经成为触摸感应技术的主流,适用范围更为广泛。电容式触控感应技术以其无机械损耗、寿命长、灵敏度高、节省空间和触摸动作丰富等优点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半导体厂商也不断地推出相应技术的IC以简化硬件设计人员的开发。本文所设计的触摸按键就是基于Atmel QTouch技术实现的。

1.电容式触摸感应原理

电容式触摸是利用人体的电流感应进行工作的。它将人作为假想的接地物(零电势体),感应电极与地构成一个感应电容,在周围环境不变的情况下电容值固定为微小值Cp,具有固定的充放电时间;当触摸隔离保护介质(面板)时,由于人体电场,人的手指(隔着隔离保护介质)和感应电极形成一个耦合电容Cf,这样就会改变固有的充放电时间。通过测量充放电时间的改变即可检测是否有按键被按下[3]。根据电容定义:

(1)

式中ε0为真空介电常数,εr为隔离保护介质的介电常数,A为按键区域面积,一般为直径小于10mm的圆形,T为隔离保护介质的厚度,通常为几个mm,由公式(1)可以计算得到pF级的Cf值。

世界知名电子元器件供应商推出了众多的专业芯片,在本设计中选用Atmel公司基于QTouch技术的控制芯片。Atmel QTouch的电容感应工作是基于电荷-传输(charge-transfer)原理,它通过开关电容的方式来判断在触摸过程中感应电极的电容变化,可以实现一个能够测量电容量毫皮法级(千分之一pF)变化的高分辨率的测量系统[4],因此Atmel QTouch控制器完全能够精确测量pF级的耦合电容Cf。QTouch IC和简单按键电极之间单连接来检测触摸,器件对未知电容的感测电极充电到已知电位。电极通常是印刷电路板上的一块铜区域。在1个或多个电荷-传输周期后测量电荷,就可以确定感测板的电容[5]。

2.设计方案及关键技术

2.1 总体设计

触摸按键由感测部分(PCB板)、隔离保护介质(绝缘层)和光线扩散介质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触摸按键结构示意图

感测部分的核心是ATMEL的QProx QT113A控制器。ATMEL QTouch控制器允许自耦电容型和互耦电容型两类感应器,本方案采用自耦电容型感应器。感应器从感应方向分类又可以分为3种:无方向感应器、单方向感应器和双方向感应器。本文设计的开关按键只感应一个点的动作,属于无方向类型。当讨论一个感应器设计的时候,用户需要在感应类型和方向分类所构成的6种可能中进行合理组合[4]。本触摸控制根据上述确定的感应器类型故选用QProx QT113A芯片作为控制器。

隔离保护介质即面板,通常选用玻璃、有机玻璃(PMMA)、聚丙烯树脂等。由公式(1)可以明确得到,更薄的隔离保护介质和高介电常数的介质可以提高电容及响应的充电电荷保有量,从而带来更高的增益和更好的信噪比。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外观要求选择介质。本方案选用4mm厚的有机玻璃,将有机玻璃背面镂空喷漆,形成功能图标,图标均有背景灯光透过,这样可使功能按键更显著。

隔离保护介质与电路板之间采用ABS板作为光线扩散介质,实现对图标的背景灯光扩散。如果将隔离保护介质与电路板直接装配,则背景灯光不能完全覆盖整个图标,从外观上看是一个光斑,这是因为点光源所发出光线没有转变成面光源。故采用在隔离保护介质与电路板间加ABS板,来达到将点光源转变为面光源的目的,去除光斑,使得外观更加美化,同时还能降低光源亮度,减少刺眼程度。

2.2 关键技术

触摸式按键设计在电路板上元器件位置、布线,以及结构、选材等方面都十分考究,在任一方面设计的偏差都会影响其灵敏度,以下对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项原则进行详细论述。

2.2.1 PCB设计与布局

触摸控制IC元器件布局和走线设计十分关键。所有无源元件在物理空间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应尽可能靠近控制芯片。如果触摸控制IC及其它无源器件置于顶层,则在底层设计感应电极,并应尽可能多的将传感信号线布置到顶层,底层可用来布设普通信号线。由图2可以看到本方案电路板布有感应电极的一侧没有其他元器件。需要特别注意,应该保证控制IC对应的底层没有布设任何感应电极,同样,一个通道的信号线对应的底层也不能布设其他传感通道的感应电极 [6]。图3是电路板顶层设计,圆形虚线代表感应电极在底层的位置,矩形实线代表控制IC在顶层的位置,按照上述原则控制芯片与电极不同层且位置错开。此外,自耦类型的感应器到控制器的连线在不影响RC时间常数的前提下应该越细越好,该连线应小于150mm,连线也是对触摸敏感的,它就是感应器的一部分,更长的连线会引入噪声并降低感应灵敏度[4]。电容式触摸IC电路的设计还要求电子元器件与芯片间的走线远离电源和地线,以及铺铜部分,如电极。

图2 感应电极设计

感应电极的设计是决定触摸控制灵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电极的形状和大小应紧密配合被感应物体的大小。按照电极最外边缘应大出触摸边缘2-3mm的设计原则,以手指触碰为例,建议设计电极大小为8到10mm的方块或圆片。增大感应电极建议不要超过15×15mm2,因为过大的电极不但会降低灵敏度,而且会增加对噪声的易感性[6]。电极形状可设计成各种几何形状,例如方形、圆形、三角形,以便具有不同功能和应用。本触摸按键感应电极设计如图2所示。

图3 控制芯片与感应电极位置设计

2.2.2 结构设计

触摸按键的面板必须选用绝缘材料,如上述所列,按键正上方1mm以内不能有金属,50mm以内的金属必须接地,否则会影响到灵敏度。在生产过程中,要保持面板的材质和厚度不变,面板的表面喷涂必须使用绝缘的涂料[7]。

当采用如本设计一样将三种(FR4板、ABS板和有机玻璃板)甚至更多种材质叠放在一起时,要确保相邻两层之间无缝隙,否则将容易导致内部空间的湿度变化或空气介质发生变化,造成漂移,进而影响按键的灵敏度和可靠性。如果所应用的环境恶劣建议使用透明胶将各层压紧。此外,各个结构件间良好的结合也是保证灵敏度的重要因素。如果触摸时,电极、ABS板、有机玻璃板间有相对滑动,即使是100微米很小的移动,也会带来灵敏度不稳定。发生位移后需要再次上电进行校准。可通过超声波焊接、粘合剂、螺丝钉紧固等方法将其固定。

触摸式按键背光照明设计,通常在按键的中间挖空,使PCB上的LED能照射到面板上镂空的图标或字符。图2电极设计中可以看到中央位置处的LED。注意小孔要尽量小,孔越大损失的敏感度就越多。最大孔径可依据按键直径来设计,如表1所列。

表1 照明LED安装孔径尺寸

面板的外观设计需要注意的是,进行喷涂修饰时,要事先了解这种装饰原料的导电性能,否则即便是外观设计也会对按键性能产生影响。作者选择了两种物质做了实验对比。一种是采用在有机玻璃材料背面进行丝网印刷,介质是油墨,虽然遮光效果佳,但灵敏度急剧下降,甚至为零,这与油墨中含有金属离子,从而具有金属属性有关,所以油墨会严重影响触摸按键的灵敏度,对于本设计不宜采用。另一种选用喷黑漆作为底色,不仅遮光效果好,灵敏度也比较理想。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喷涂材料对灵敏度影响极大,原因是不合理的介质会导致电场传导的连续性被破坏。本设计中承载感应电极的基材电路板FR4,其介电常数为4.2,作为隔离保护介质的有机玻璃其介电常数为4,油漆的介电常数为3.5,ABS板的介电常数为3.04,因此电场就具有较好的连续性。

3.测试实验

在设计之初由于缺乏对介质导电性能的了解,使用了油墨对外观进行喷涂装饰,破坏了组成触摸按键结构的各个部件间电场的连续性,导致无输出,经过调整所选材料,使用黑漆喷涂,测试输出正常。对于灵敏度的调节一方面可以从控制芯片的GAIN引脚的输入电平调整,若灵敏度过高可从高电平转为低电平,这种调整可以明显改变灵敏度;另外一方面可以从调节收集电容Cs和Cx的值来微调灵敏度,Cs值越大Cx值越小则灵敏度越高,但注意Cs在10nF~500nF,Cx在0~100pF[8],若超出这个范围则无输出。对触摸按键单板测试无误后,放于某仪器设备上用于控制照明开关,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有时会出现上电瞬间灯闪一下的现象,捕捉到的图形如图4,触摸按键受到干扰时间约为200ms。在应用环境中干扰无处不在,有来自仪器内部的也有环境中存在的,对于已经设计完成的触摸式按键电路板,可以通过磁环有效地屏蔽一部分干扰。本应用选用TDK的ZCAT 2132-1130磁环固定在数据线缆上问题得到解决。

图4 触摸控制受干扰波形图

4.结论

基于Atmel QTouch技术设计的一种触摸开关控制方案,电路与结构上依据设计过程中的原则和规范,经过实验证明可以有效地实现开关控制,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调节灵敏度以适应不同应用的需求。触摸式控制设计重点在于电路元器件、走线和电极的布局,以及结构件的选材,要了解每个部件的电性能,只有做好每个细节,组装后的触摸按键才能在灵敏度和抗干扰上得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韩俊,戎蒙恬.低成本电容式触摸控制设计[J].信息技术2006,8:42-45.

[2]周志永,胡建人.低成本电容式触摸按键设计[J].机电工程2011,28(3):365-368.

[3]MARIN R E,SIMONSON R K.Capacitive keyswitch sensor and method,US,3931610[P].1976.

[4]Touch Sensors Design Guide.Atmel Corporation 2009.

[5]鲁冰.电容式触摸屏系统解决方案[J].电子产品世界2008,15(12).

[6]黄梓佑,崔景诚等.S-Touch电容式触摸控制器PCB布局指南[J].电子产品世界,2009,16(8):12-16.

[7]陈斌.电容式触摸按键设计与专用芯片应用[J].电子世界,2014(16).

[8]Datasheet-QPro QT113/113A CHARGE-TRANSFER TOUCH 2001.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