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业节能市场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业节能市场现状范文1
关键词:节能服务产业 发展现状 融资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1-043-02
一、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现状
1.节能服务产业规模迅速扩张。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节能工作的重视,节能服务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是节能服务产业队伍迅速发展的一年,节能服务公司新增87家,达到229家,实施节能项目1723个,产业总产值由2006年82.55亿元增长到216.57亿元,同比增长162.35%。综合节能投资从2006年63.3亿元增长到114.6亿元,同比增长81.04%。其中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从2006年18.92亿元增长到65.5亿元,同比增长246.19%。按照综合节能投资计算,形成年节能能力559.02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360.66万吨。
2.节能服务公司逐步成长。其一,公司数量迅速增加。2007年节能服务公司新增87家,达到229家,实施节能项目1723个,我国节能服务产业从业人数新增14000人,达到35000人,增幅67%。其二,骨干公司初具规模。任何产业在任何发展时期,都需要一批不同类型、各有特色的龙头企业为产业领航,节能服务产业也不例外。在节能服务产业领域,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增长,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公司。在建筑领域活跃着一批较有影响力的节能服务公司,如贵州汇通华成、杭州华电华源、北京奥天奇等,在工业领域涌现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节能服务公司,如北京神雾、北京动力源等,在其他相关领域,包括能源统计、能源审计、节能方案咨询等方面,有北京中超、北京浪潮自动化等公司,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重点扶持一批骨干企业,使其率先发展起来,为节能服务产业注入活力和生机,从而带动整个产业快速有序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3.节能服务市场逐渐扩大。2004年至2006年,节能服务项目主要分布在建筑、工业和交通领域。从项目数量上来看,建筑领域最多,工业领域的项目数量也明显增加。从总的投资额来看,工业领域的投资较大,交通领域的项目比较少,占的份额很低。伴随着产业的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的市场领域突破固有的传统市场领域,一些以工业节能为主要市场的公司开始转向建筑、市政和民用等领域,而以建筑节能为主要市场的公司开始向工业领域跨越,还有的已向农村市场和国际市场进军,取得了明显成效。
4.节能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目前,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及其会员单位北京、辽宁、山东三家节能服务示范公司和新兴的节能服务公司共计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1426个,合同能源管理投资42.6亿元,形成年节能能力28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81万吨,同时拉动节能市场投资84.05亿元。所实施的节能技改项目,99%以上获得了成功。节能服务公司的平均投资收益率在20%~30%,拥有独特技术和充足资金的企业收益率更高。
5.节能服务产业竞争加剧。节能服务公司主要以中小型的民营企业为主。然而,自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节能20%的约束性指标之后,民企在节能服务市场这种一枝独秀的状况,开始逐渐发生变化,国内外大型企业纷纷涉足中国的节能服务市场。一方面,国外节能服务公司开始纷纷涌入中国。2006年,世界五百强企业ABB公司与广东省政府签订的节能降耗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这一协议,ABB将为广东省多家能耗大户寻求节能降耗的措施和方法,并提出适用于广东的节能技术标准建议,从而使广东省实现到2010年每单位GDP降低能耗16%的目标。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甚至是央字号国企如中国节能投资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中国集装箱集团公司等也开始纷纷跻身节能服务市场,与众多的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展开激烈的竞争。国内国有大型企业涉足节能服务领域改变了节能服务公司长期以来以民营成份为主的特征,提高了中国节能服务产业的整体实力和水平,同时也加剧了节能服务产业内的竞争。对此,业内专家已经指出,受国内节能商机的吸引,今后中外节能服务公司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将会愈演愈烈。
二、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融资问题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的节能改造项目,一般都需要节能服务公司垫付资金。随着企业实施项目数量的增多,垫付资金量将会累积成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如果没有外部资金支持,节能服务公司将会难以为继,所以资金问题是节能服务公司能否顺利成长壮大的生命线。就我国目前的情况看来,虽然投资不断增加,但满足节能服务产业成长速度的融资却非常困难。
1.风险不确定,影响投资信心。合同能源管理在为客户实施节能项目的过程中,向客户承诺和保证节约量,承担了与项目实施相关的所有前期投入和大部分的风险。节能服务公司帮助节能企业实施节能项目的过程中,面临着宏观政策、金融环境和项目营运等诸多方面的不确定性,这一切使得节能服务公司不可避免地必须承担各种风险。其中,政策风险包括因国内能源政策与法令的变更、节能设备或系统的许可制约、额外税捐或收费等产生的风险;金融风险包括因汇率变动、通货膨胀、利率波动、能源价格变动等产生的风险;营运风险包括因工程建设、运行维护企业经营不善而破产、不可抗力等产生的风险。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节能服务项目相关制度不完善,往往出现纠纷。金融机构缺乏评估合同能源管理风险的专业知识,社会节能经济效益的评估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专门的衡量标准和法律解释,节能目标往往存在争议,无法保证投资收益。
2.融资方式有限,资金来源少。融资方式包括银行贷款、股权融资、风险投资、境外融资和项目融资等。在国外,节能服务公司的资金来源于自有资本,银行商业贷款,政府贴息的节能专项贷款,设备供应商允许的分期支付,电力公司的能源需求方管理基金等。在我国,节能服务公司的发展资金一般来源于政府补贴、银行信贷和企业自有资金。目前,政府支持节能服务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有限,商业银行由于各种原因不愿意为节能服务项目提供资金,而节能服务公司大多为中小企业,自有资金有限。加之我国缺乏产业、家族、私人基金,资金成为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瓶颈。
3.缺乏金融创新,银行信贷动力不足。目前,银行为节能服务产业提供贷款存在种种障碍,例如贷款品种、贷款担保、贷款信用评级等问题都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制约了节能服务产业的信贷融资规模。一是银行没有与合同能源管理相配套的贷款品种。银行现有的短期贷款和项目贷款品种都不能很好的适用于该类项目融资,就算以应收帐款质押的贷款方式进行操作,同样也会存在工程建设期需垫付资金和实际节能效果不佳等问题,以致贷款趋向保守。二是节能服务公司信用评级较低。新兴的节能服务公司普遍存在着资金实力不足、在银行缺少信用记录、财务知识匮乏、财务管理不规范等情况,加之节能服务项目实施期短则一年,长则三五年,期间企业生产状况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为规避经营风险和降低经营成本,银行常常做出不对节能减排项目融资的选择。三是节能服务公司担保困难。国内提供节能服务的近200家公司大部分属于正在成长中的企业。行业调查情况表明,节能服务公司的整体实力相对偏弱。注册资本低于500万元的公司占66%,年产值5000万元以下的公司占78%。这些企业多数是中小型民营高科技企业。它们不是凭借自身专利技术起家就是在国外品牌的过程中逐步拥有了一定的自主创新技术以及市场规模。它们资本少、起点低,在技术创新、法律法规、税收政策、行业管理等方面都缺乏政策支持和资金扶助。节能服务公司大多注册资本小(100万~1500万之间),属于中、小民营企业,由于节能项目的规模往往偏小,多数情况下节能项目不形成独立的资产抵押物,因此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为项目融资,造成节能项目的融资障碍。
三、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融资对策
金融机构应根据项目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通过贷款、基金、担保、租赁、股权投资、风险投资、信托等多种投融资途径及模式为节能服务产业融资。
1.探索金融创新,拓展信贷融资。第一,改变认识,提高信贷积极性。为节能服务产业投资不仅是社会责任,更是市场机会。世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平均投资回报率达30%。银行方面通过节能减排项目贷款这种具有差别化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培育和巩固核心客户群体,增强银行议价能力,还可以带动负债和中间业务发展。事实证明,积极参与节能投资,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第二,根据节能服务产业特点,开发新的贷款品种。银行应对节能服务行业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包括掌握产业特征和政府政策导向,熟悉节能产品和节能技术,了解不同节能服务企业的特点和现状等。在此基础上开拓新的贷款品种以适应节能服务的融资需求。第三,实行贷款本金损失分担机制,分散风险。实行贷款本金损失分担机制,几家银行合作,按约定比例进行分担贷款本金损失,分散银行贷款风险,提高信贷积极性。同时,对使用贷款的企业进行监管,提供各方面的援助,帮助和指导节能服务企业完善财务制度和改善信用状况,以符合向银行融资的要求,进而推动节能服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使节能服务公司投资收益最大化。第四,建立商业贷款担保机制,为节能服务公司提供商业担保。过去国内银行信贷的传统模式主要是抵质押贷款,而节能服务公司往往没有足够的固定资产来抵押,所以节能项目不好做。商业贷款担保机制建立在市场化运作的基础上,以扶持节能服务公司、壮大节能产业为目的,通过担保机构的担保,提升节能服务公司的信用,帮助节能服务公司解决贷款中遇到的担保障碍,增加了节能服务公司从国内银行获得商业贷款的机会。
2.加快上市融资进程,吸引民间资本。节能服务发展前景好,中小型节能服务企业可以通过改组成股份公司后到创业板上市融资。对于已形成一定规模、步入稳定发展时期的企业,应积极寻求主板市场的上市,但需要节能服务公司克服短期内获利困难,较难达到在主板市场上市时对上市公司的赢利记录要求的困难。为此,节能服务公司可以以节能为主业的同时,兼营其他产业,这样不仅可减少投资于节能产业的风险,而且可以拓宽赢利的来源,支持节能项目的发展,有条件的节能服务公司还可设法借壳或买壳上市。相对于银行贷款和股票市场融资方式,企业债券的融资方式更为主动、融资成本更低。节能服务公司良好的发展前景将为企业债券的发行和偿还提供优异的经营业绩支持。因此,节能服务公司债券融资将具有巨大潜力。节能服务公司可以凭借其自身的信誉和经营业绩发行债券,进行企业债券融资。企业债券的发行方式沿用传统的审批模式,发行规模实行额度管理,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十分有限。政府应对节能服务公司的企业债券上市发行予以特别支持,节能服务公司发行企业债券将有很大的空间。
3.设立节能服务专项基金,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成立政府专项基金,鼓励节能服务业的发展。目前,对中国节能服务业影响最大也是数额最大的一笔基金就是由全球环球基金、世界银行与欧盟提供的基金,但它对中国节能服务产业的拉动还远远不够。这就需要政府的参与。政府直接用于节能服务产业的财政资金毕竟有限,可以通过建立专业的节能基金机构,吸收社会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节能服务基金以政府为主导,通过财政拨款和基金运作获取收益,采用提供专项贷款和担保的方式,对实施的节能项目进行全部或部分支持。除此以外,有实力的企业也可以成立基金,向社会融资。
4.继续加强国际投资合作,带动节能服务产业走向成熟。自节能服务产业产生后,国际投资一直是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资金的主要来源,同时也为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带来了新的融资方式和技术等其他多方面的援助,成为支持我国节能服务产业成长的重要力量,我们应继续利用好这一资源。
目前在我国进行大规模投资的有世界银行、法国开发署、国际金融公司和亚洲开发银行。世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提供了2200万美元赠款,6300万美元贷款通过中国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推行贷款担保计划,法国开发署以贷款的形式向中国财政部提供6000万欧元的中间信贷,由华夏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和招商银行向市场发放。国际金融公司以风险分担的方式为兴业银行、北京银行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提供10亿人民币贷款。亚洲开发银行向中国提供总额为8亿元人民币的部分信用担保。目前,应在充分利用好这些投资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国际投资合作,带动节能服务产业的健康发展。第一,落实好国际投资,保证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信誉。这些国际投资金额大,在中国都有合作金融机构,实行了新的贷款方式,我国金融机构应该认真研究市场情况,提高服务能力,履行责任,保证国际投资的回报率。第二,通过与国际金融公司专家共同开发产品和项目营销,学习新的风险管理理念,带动我国金融机构的进步。节能服务企业的融资难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政府加大对市场化融资担保机制的推进力度,同样也需要银行转变传统观念和增加技术手段,更需要节能服务企业改善自身融资条件和加强经营能力。只有多管齐下,共同努力,才能培育和建立起规范的市场化的节能服务产业。
[课题来源: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2514085)]
工业节能市场现状范文2
摘要:依靠大量消耗能源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已经给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但是一些区域的主要用能产业能源消耗不经济现象还相当普遍。要构建区域节能型产业结构,必须妥善协调各方利益主体关系,以可持续发展、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区域产业技术创新原则为指导。以黑龙江省为例,客观分析了能源供给与消费的实际情况,推进煤电一体化项目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实现科学用能,建设特色节能产业是该省构建节能型产业结构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区域;节能;产业结构
一、问题的提出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我国既是能源生产大国,也是能源消费大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已经实现了GDP翻两番的发展目标,但是能源消费也以翻一番的速度增长,甚至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
[1]。多年以来,依靠大量消耗能源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给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资源消耗过度、生态环境恶化加剧。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驱动下,我国能源需求还将大幅度持续增长,而我国目前能源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2]。能源供给不足与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矛盾将日益尖锐,能源短缺危机与环境约束压力同时并存已成为我国能源面临的严重问题。
黑龙江省不仅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储量相当丰富,而且石化工业、煤炭工业、发电业、建材等产业也具有较强的规模和基础。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虽然一度为黑龙江省经济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但最近几年省内一些资源型城市仍出现了资源枯竭的问题,区域内产业结构单一问题也日渐显露。尽管如此,目前省内一些主要用能产业能源消耗不经济现象还相当普遍,一些节能产品和节能技术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导致省内节能型产业不能健康发展。因此,研究构建区域节能型产业结构问题不仅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也是促进区域节能产品与节能技术快速发展,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迫切要求。对于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自主创新,缓解能
源约束矛盾,全面提高区域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构建区域节能型产业结构的原则
我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始终存在地区与国家产业结构、地区与地区产业结构目标之间的冲突,典型表现就是地方政府之间恶性之争导致地区盲目重复建设不断升级[3]。而构建区域节能型产业结构不仅将触及到区域内原有的产业结构基础,也会涉及区域节能技术支持体系和节能服务体系;不仅关乎本区域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可能影响到其他地区的经济与产业的发展,甚至会影响到全国产业发展的战略布局。因此构建区域节能型产业结构,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各方利益主体协调一致原则
区域利益与国家利益以及国内不同区域间的利益差别总是客观存在的。构建区域节能型产业结构是一个涉及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必须要有宏观上的协调。通过宏观协调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区域节能型产业结构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促进国家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以及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黑龙江构建节能型产业结构,既要考虑本地区资源的优势以及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潜力,也要考虑国家节能战略的总体布局,还要兼顾周边地区以及相关区域的产业发展情况;要认真学习其他区域建设节能产业的经验,顾全大局,避免重复建设和区域产业之间出现恶性竞争的现象。
(二)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社会、经济三方面优化的集成。可持续发展要求在有限的能源条件下,当代人在满足自己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时不能损害满足人类世世代代需要的自然资源与环境,以及后代享有公平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虽然国内各个区域的自然条件,产业初始结构以及经济发展现状等方面存在差异,在构建节能型产业结构的具体目标上不可能是完全相同或唯一的,但是各个区域仍有必要达成既要考虑本区域实际情况,又要尊重其他区域利益,同时还要积极参加与保护环境与发展体系的行动。黑龙江的能源消费以原煤为主,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64.7%。第二产业是用能主体,占56%。石油、煤炭开采、石油加工、非金属矿物制品、黑色、有色金属冶炼压延、电力和热力生产、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等行业煤、电的终端消费总量分别占全省总量的50%和55%。按照这样一个能源消费水平发展产业,何以谈得上可持续发展与构建区域节能型产业结构呢?目前省内虽有大油田、大煤矿等能源储备,但这些资源是全体国人共有的财富,不仅属于当代人,也属于子孙后代。当代人有责任合理开发并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并通过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实现能源的经济利用。
(三)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原则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在一定经济发展阶段,由市场需要、科学技术和竞争因素共同推动下演进而成的。基于构建区域节能型产业结构考虑,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要求产业结构不断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充分有效地利用能源,更好的满足市场和社会需求。黑龙江省是我国老工业基地,工业一直占全省经济的“半壁江山”。省内工业结构偏重,重工业比重偏高,长期以来依靠消耗资源和能源来发展,钢、煤、水泥等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形成了一个高耗能的产业结构。按照区域产业优化的原则要求,一方面要通过调整产业比例关系节能降耗,发展壮大低耗能产业、压缩高耗能产业;另一方面要通过内部挖潜,依靠节能技术进步改造重点用能产业,全面降低现有重点用能产业能耗水平,提高产业节能整体能力。
(四)区域产业技术创新原则
任何一种产品的市场都有其生命周期,不仅会趋于饱和而达到成熟化,而且还会走向衰老与死亡,最终被另一种新产品所替代[4]。当某一区域技术创新产生出新的节能技术或节能产品以后,这个区域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就将拉开序幕。在这种产品替代和产业变更过程中即便是区域内原来节能行业的领先者,如果跟不上产品替代的步伐,不能把握产业发展机遇,最终也将遭到市场淘汰。目前黑龙江省哈尔滨天源石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威瀚电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等一些专门生产节能产品的企业已表现出很好的发展潜力,这些企业不仅拥有一批节能方面的专利技术,而且其产品及专业技术覆盖了全国大部分省市和地区,表现出较强的创新力,如果能够继续发展下去,不仅会对省内一部分产业节能降耗产生影响,而且可能形成一些新的产业,进而扩大省内低耗能产业所占的比重,实现省域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
三、构建区域节能型产业结构的主要途径
(一)妥善处理各利益主体的关系
为确保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应根据区域资源特点制定和完善政策制度。在区域与国家产业结构优化目标的协调上,协调的主导者是中央政府。中央政府主要应通过改善各种制度环境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通过培育区域节能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形成节能产品网络体系和合理的价格体系,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国内区域之间产业政策协调目标是通过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促进行政区域间经济区域的转化,协调的内容主要包括协调整合区域节能产业发展规划,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协同整合区域产业优势,培育若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区域产业群。黑龙江省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积极发展大型坑口电站,开发褐煤并推进煤电一体化项目建设,实现煤电转化,不仅符合该省节能产业发展方向,促进本省产业结构升级,而且通过北电南送,有利于打破省域之间电力市场壁垒,实施资源优化配置,建立电力统一市场,满足电力输配要求。
(二)走区域可持续发展化之路
传统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表明,以经济增长为单一目标的区域发展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是与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协调发展相冲突的。因此,构建区域节能型产业结构过程中,区域内的相关产业首先要超越传统产业的一些发展阶段,向信息和知识经济迈进。其次要推行清洁生产,从产品设计、生产工艺、销售和回收利用等各个环节注意环境保护;在不影响产品性能的情况下,将产品生命周期中的环境影响减到最小程度;力求以最少的能源投入,产出更多的产品和更少的废物。黑龙江省素以原煤、原木、原粮等“原”字号产品闻名,能源、电力、化工等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较多,产业结构单一。要构建节能型产业结构,黑龙江省必须根据省内产业的基础现状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严格控制高耗能产业发展。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突出抓好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三个环节。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工业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从根本上降低工业能耗。扩大优质能源消费比例,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控制煤炭消费总量。
(三)以技术创新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美国《国家能源政策》认为,节约能源最好的办法就是采用新技术提高能源效率,即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改进环境质量[5]。过去30年按照这一途径,美国在能源效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国民经济增长了126%,而能源利用仅增加26%,90年代在制造业扩大41%情况下,工业电力消费仅增加11%[6]。美国上述成功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构建区域节能型产业结构应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和实施节能项目。区域节能技术创新途径是结合本区域资源条件、实现结构优化并满足环保的要求。区域能源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投资应集中在那些对区域未来中长期经济增长和环境有实际重大影响的能源资源和利用上,能源技术的研发重点是节能技术、能源清洁利用技术、新能源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装备制造、石化煤化、能源、绿色特色食品、医药和森工、冶金和建材等主导产业和高耗能产业是黑龙江省以技术创新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今后还应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产业指导目录,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建立对高耗能、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益工业的投资约束机制;制定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提升和优化的产业政策,综合运用土地、金融、环保等方面的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按照淘汰一批、限制一批、改造一批、发展一批的思路,引导全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只有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实现科学用能,大力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才能科学搭建黑龙江省节能型产业结构。
工业节能市场现状范文3
一、行业政策
2006年4月21日,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六届三次会议通过《中国橡胶工业“十一五”科学发展规划意见》,提出橡胶工业的总体目标是以8%―10%的年增长速度发展,主导产品出口占35%左右,节能降耗、资源利用切实实现国家‘十一五’发展纲要提出的目标,并争取有新的突破。建筑类橡胶制品,重点发展防水、减震产品,为市政建设、高层建筑、公路桥梁涵洞等配套,提高建筑质量。
2008年4月14日,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08】172号),将新型橡胶的合成技术及橡胶新材料列为高分子材料的重点开发产品,包括橡胶新品种的分子设计技术;接枝、共聚技术;卤化技术;充油、充碳黑技术等;特种合成橡胶材料;新型橡胶功能材料及制品,重大的橡胶基复合新材料技术。相关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相关税收优惠。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将“新型墙体和屋面材料、绝热隔音材料、建筑防水和密封等材料的开发与生产”列入鼓励类产业。
从上述政策可以看出,建筑密封行业为国家鼓励和支持行业,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该行业将在节能环保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对建筑节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窗户面积一般只占建筑护结构表面积的20%-30%左右(幕墙最高可达建筑护结构表面积的70%),但其所散失的热能却达到建筑围护能耗的一半左右。因此,门窗、幕墙是建筑节能的关键部位,密封材料的质量是决定门窗、幕墙节能效果的根本。
(一)行业现状
建筑密封材料生产企业的分布呈以下特点:南方地区市场主要以硅酮胶、聚硫胶、丁基胶应用为主,北方地区市场则以中空玻璃复合胶条、三元乙丙胶条应用为主,近几年北方地区硅酮胶、聚硫胶、丁基胶的应用也逐步呈上升势头。从布局来看,南方以生产胶的企业为主,北方以生产胶条的企业为主,南方市场规模较大的企业主要有广东新展、郑州中原、成都硅宝、山东永安。生产胶条以及胶的生产企业主要集中东北地区,具备一定生产规模的有盘锦黑马、大连通发、盘锦铸诚、铁岭铁研等企业。南方生产密封胶企业规模较大,在行业内影响力较高,北方企业相对规模较小,产品单一。
目前行业内竞争格局为低质低价低利润的小规模企业与优质中价高利润的大规模企业并存。一方面,由于进入门槛不高,绝大多数企业研发能力不足、产品研发投入小、产品科技含量低、生产规模小,而且产量分散,通常采用低价低质竞争策略,不仅企业利润率低,更无法参与到高端产品竞争中。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用户的需求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市场需要具有节能环保产品来替代对资源造成严重浪费的传统建材产品,对产品性能的要求提升引发对企业的研发和生产能力要求趋严。
未来,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部分中小企业受制于研发力量薄弱以及产品附加值较低,无法突破利润较低的局面;而拥有雄厚研发实力、品牌和客户优势明显、产品附加值高的生产企业,将拥有对上下游较强的议价能力,存在凭借性能优良、成本低廉的优势占据大部分市场可能,利润将保持较高水平。
(二)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1.建筑业持续发展将带动建筑门窗密封材料稳定增长
2011年国家颁布了《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建筑产品施工过程的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0%。以全国建筑业总产值、增加值年均增长15%计算,2015年末建筑业产值将达到20多亿。同时,建筑节能已引起各级政府、房产业及设计部门的重视,先进节能型高分子材料――橡胶产品在建筑领域的应用被确定为“十二五”期间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由于建筑密封材料是门窗节能的关键,所以,密封材料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刚性,市场需求较大。
2010年房屋竣工面积为28亿平方米,2011年房屋竣工面积为32亿平方米,2012年房屋竣工面积为36亿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每年平均增长率为15%;房屋竣工面积增加必然增加门窗、幕墙的增加,如果按门窗面积占建筑面积的25%比例计算 ,2012年门窗增加量达到9亿平方米,以每平方米门窗使用密封胶条5米估算,大约密封胶条的需求量在45亿米左右,市场需求量较大,并且每年以15%左右的速度增长。
2.建筑密封材料受益于中空玻璃的大量推广
建筑密封材料的发展与中空玻璃的大量使用密切相关。中空玻璃具有隔音、防露、隔热、抗老化以及透光性好等特点,成为目前重要的节能建筑材料,而中空玻璃的诸多优越性能取绝于密封材料质量的好坏,所以,密封材料对建筑节能起到重要作用。
工业节能市场现状范文4
与知识产权相关的科技查新工作
2007年国外大型钢铁公司申请公开的PCT专利概述
日本新日铁应对危机的对策
Zn-55%Al镀层板市场占有与钢铁公司的商业战略(韩国)
滑动出钢口挡渣工艺的研究与应用
济(南)钢120m2烧结机降低烧结矿含粉率的改造与实践
105m2带冷机链条脱齿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道路工程冬季混凝土施工技术
我国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的生产现状
替代高炉熔融还原仍需技术创新
美日韩钢铁产业集中度的演变及启示
俄罗斯黑色冶金矿石原料基地的现状
汽车企业自主创新的信息需求服务浅析
数据挖掘技术在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基于DELL公司的案例分析
2009年7-8月份国际、国内海运市场简况
记录
节能减排集结号下钢铁工业环境工作思考
行业结构调整加速
交通行业用钢需求分析及预测
转炉冶炼特殊钢的生产现状
浦项提高竞争力的措施
我国海外铁矿投资的时机与策略
高炉煤气干法除尘技术发展现状及邯钢应用前景
石钢提高烧结矿品位的研究与实践
紧日子
本钢高Nb管线钢X70生产实践
产业链垂直整合
锰铁高炉球式热风炉的设计
加速差异化——住友金属的竞争之道
宝钢连铸中间包涂层应用技术进展
日本船用钢材最新技术进步
奥运期间污染控制措施
冶金专业用户需求与冶金图书馆服务探讨
SCI作为科研评价指标其公正性探讨
关于企业生产指标的研究和思考
5、6月份国际、国内海运市场运价简况
卷首语
中国钢材市场分析及2010年预测
走精品路线提升模具钢竞争力
面向战略管理的企业竞争情报
Finex熔融还原技术的新发展
熔剂破碎系统的技术改造
马钢二钢轧总厂低碳易拉丝钢1008的生产实践
减少钢包系统事故的措施探讨与应用效果
热送热装计划模型优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攀钢新钢钒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提升市场竞争力
中板主轧机调速系统的确定与设计
安赛乐米塔尔技术创新体系
国外汽车用热镀锌板生产技术综述
钢铁工业二恶英污染防治
浅议钢铁企业原料供应管理
钢材加工配送中心ERP系统中原料分配模型设计与实现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相关问题
世界主要国家钢铁工业节能环保发展战略
2007年上半年主要工业行业运行情况
从铁矿石进口连续下降再谈中国铁矿石需求
我国特大型钢铁企业中试工厂的现状与建议
工业节能市场现状范文5
从目前来看,不少新上高耗能项目的主要市场在国外,说明我们正在不惜以资源、环境为代价,不顾国内能源紧张的形势,努力为别人提供高耗能产品,实在得不偿失。盲目发展高耗能产业给环境、能源、运输等带来巨大压力。由于高耗能产业的发展,一些能源产区的大气和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发展污染环境的高耗能产业,表面上看是推动了经济发展,但如果考虑到环境污染的代价,可以说是赔钱的买卖。高耗能产业的过度发展,不仅加重了我国经济瓶颈的压力,还诱使许多地方产业畸形发展,出现能源产区大规模缺电的怪异现象。
按照当前市场的发展趋势,高耗能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还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从国家经济安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效率等角度看,高耗能产业的前景显然并不乐观,专家认为,目前这种只顾眼前利益的盲目发展态势无异于“饮鸩止渴”。况且,这种盲目发展潜伏着巨大市场风险,不仅会给国家资源、环境带来压力,还有可能给地方经济造成沉重打击。
节约能源协调发展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建立在大量消耗能源、原材料等资源基础上的。目前,工业部门能源消费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70%以上,而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消费,又占整个工业终端消费的70%以上。也就是说,这些高能耗行业差不多消耗了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一半。高能耗行业盲目发展,使能源供应紧张局面和宏观经济过热的势头推波助澜[1]。在能源供应紧张,24个省市出现不同程度拉闸限电的背景下,拒绝高能耗企业落户、临时调高个别行业的用电价格,可谓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
对高能耗产业盲目发展说“不”,有对当前经济趋热的担忧,更有着眼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长远考虑。事实证明,高能耗必然带来重污染。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要高出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要高出10倍以上。全面推进节约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1]。
2.钢铁工业高能耗现状及宏观调控分析
钢铁工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和消费国,钢铁工业的蓬勃发展,为我国用钢行业的高速增长提供了有力的原材料保障,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为推动世界钢铁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钢铁生产为高温生产,其中间产品要经过多次加热和降温才能成为最终产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载能工质,其能耗占我国国民经济总能耗的10%左右,钢铁生产成本中,能源费用约占成本的1/3。因此,降低能耗、增加钢铁企业经济效益,是提高钢铁产品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钢铁生产过程的用能技术依附于冶金生产过程的组织管理、新工艺及新技术的发展。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提高企业的能源使用效率,才能改变高能耗状况,并大幅度降低成本[2]。
近几年来,中国钢铁工业出现了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的现象。钢铁行业是一种典型的高消耗、重污染行业环境问题突出。钢铁工业生产模式主要特征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模式,我国钢产量已连8年位居世界第一。但我国钢铁行业消耗的能源以及污染物造成的环境负荷均占整个工业总量的10%,吨钢综合能耗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高15%~30%。其中平均吨钢耗新水量约15吨,约高出世界先进水平10吨;吨钢粉尘排放量约6公斤,是世界先进水平的10倍,每年粉尘排放量约110万吨,占工业粉尘排放总量的13%左右[2]。发改委有关人士指出,对于当前出现的钢铁业盲目发展现象以及钢铁工业高能耗的特征,如不加以引导和调控,将导致一些品种产量严重过剩,造成社会资源极大浪费,并易引发有关经济和社会问题。
针对我国钢铁业投资过度和高能耗的现状,行业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潜藏危机。国家为进一步加强钢铁业的投资引导,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2004年以来,国家对钢铁行业重点实行了宏观调控措施。2005年,国家还将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应该说,这些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并非收缩钢铁业,而是加速行业整合,实力相对较强的大部分钢铁企业将因此而更快发展。
3.高能耗行业面对宏观调控的对策
3.1加强中小企业的管理
受资金、生产规模、管理水平限制,中小钢铁企业成为节能降耗的瓶颈。如何将为数众多的中小钢铁企业能耗控制住,成为棘手的问题。节能降耗是项硬功夫,要求企业具备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这同样成为中小钢铁企业能耗控制的一道门槛。中小企业包袱轻,运作成本低,只要能维持下去,就不愿考虑通过管理的细化降低能耗。他们各自为战,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不肯接受大型钢铁企业的整合。
目前,钢铁行业属于高成长期,市场拉动企业扩张,粗放经营就有效益。一旦钢铁形势不好了,企业就必须向规模和成本要效益。中小钢铁企业长期在低水平上徘徊,能耗不可能有大幅下降,亟待增强钢铁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必须把行政手段和市场机制结合起来,规范和引导本地区钢铁企业的发展方向。
3.2加强成本管理,降低能耗
《荀子》曰,“降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可见降本增效的道理古人早知。一个企业效益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对成本的高低,如果成本所挤占的空间过大,那么相应企业的剩余利润则相对降低。经验证明[3],大凡成功的著名企业都非常注意降低各类成本。要节约时间成本狠抓船期创效益节约安全成本,确保安全生产就是最大的效益。节约人力成本挖掘好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潜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节约资源成本发挥企业整体优势,整合各万面的节能降耗经验和技术诀窍,加以交流推广应用,实现资源共享还有节约管理成本、机会成本等等,运用科学的发展观通过各种节约的手段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3.3加强技术创新,降低能耗
从长远来看把节约和技术创新有机的结合是构建节约型企业重要途径之一。从国内电视机行业大战的结局来看[5],很多起步阶段名气很响的企业因为缺少创新意识和创新产品,最终因为库存积压太多、流动资金短缺而败走麦城,而相反中国家电行业龙头老大一海尔正是*着不断地创新,在短短的十几年内成功跻身世界顶级家电企业。创新就是最大的成本节约,创新产生效益,效益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应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大力推动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采取管理节能、役资节能、科技节能等措施将节能降耗融入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严格管理,完善措施,加强考核以求得效益的最大化。
再以钢铁行业为例,其根本是以技术创新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的钢铁、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要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清洁生产、文明消费和开展节能降耗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依*企业的技术创新,即对冶金工艺进行改革与创新对节能技术、环保,不锈钢和特殊钢生产技术及其产品进行不断研发和创新;发展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冶金工业信息化自动化技术,其目的就是提高设备的工作精度和效率,降低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产品质量进行生产过程的全面控制,以获得企业生产过程的整体效益。
3.4全员参与
节能降耗是一项全员参与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系统工程,效益是企业得以生存的根基,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强劲动力。节约减耗降本增效是企业每个员工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积沙成塔,集腋成裘,涓涓细流,汇成江河。如果企业每一位员工都能够立足本职深挖节支增效潜力那么这个企业的前程必定光辉灿烂。
创建资源节约型的宗旨,是缓解目前高能降行业的根本基础。目前,应该依据国家的宏观调空政策,有理有节的开展节能降耗的措施,切不可操之过急,更不可淡漠视之。
参考文献:
[1]邓华宁,走进高能耗企业看究竟[J],经济纵览,2006
[2]李维芳,我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方向探索[J],经济问题探索,2004
[4]阳敏,中国抑制高能耗项目饥渴症[J],南风窗,2005
[5]赵沛,蒋汉华,钢铁节能技术分析[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工业节能市场现状范文6
关键词:浅析建筑节能改造
我国城镇既有居住建筑量大面广。据不完全统计,仅北方采暖地区城镇既有居住建筑就有大约35亿m2需要和值得节能改造。这些建筑已经建成使用20年~30年,能耗高,居住舒适度差,许多建筑在采暖季室内温度不足10℃,同时存在结露霉变、建筑物破损等现象,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很不相应。
一. 建筑节能改造前景
1. 建筑节能未来十年大有可为。我国目前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整体能耗30%左右,近几年比例不断上升;对比国外发达国家经验,建筑能耗占全社会能耗可达35%以上;城镇化进程和工业结构调整会进一步提升建筑耗能比例。建筑能耗加剧的多种压力并存,未来十年建筑节能领域仍然大有可为。
2. 建筑智能节能方兴未艾。作为建筑节能的重要手段,建筑智能化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用能效率,节能率20%-30%;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是建筑智能节能的主要领域,行业经过前期发展,技术、设备条件逐渐成熟;进入进口替代阶段,市场空间大;在外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预计智能节能行业未来市场增速可达20%,节能服务行业增速有望达30%-50%。
3. 公共建筑尤其是城轨站上智能化是强者的舞台。轨道交通领域是建筑智能节能的高端市场,资质审核严格、技术标准高、工程规模大、利润有保证;预计轨道交通未来十年有望维持20%左右的增长;至2015年智能节能综合监控市场容量约60亿,该细分市场目前基本属于垄断竞争态势,仅有6家有过大型项目成功经验,预计未来各家市场规模稳定提升。
4. 智能节能系统集成是产业金字塔顶端。建筑智能节能产业链包括:节能设备(中央空调及其配件)、变频器和智能控制系统。工程总包、系统集成的利润水平高于通用设备供应,毛利率25%-35%;部分空调设备受益于节能环保政策,市场份额有望保持稳定增长;空调用低压变频器受益于工冴自动化大趋势和国产品牌替代进口,有望维持稳定增长。
二.我国建筑节能改造现状
住建部表示,今年要制定建筑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并将适时开展新建建筑强制性应用可再生能源试点,全面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此前,本报曾独家报道,发改委、住建部正编制"绿色节能建筑行动方案",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新建城镇及农村绿色建筑11亿平方米,对5.7亿平方米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并从2017年起城镇新建建筑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为了推动中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德两国政府于2005年至2011年合作实施了中德技术合作中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在北方采暖地区开展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示范工程、能力建设、产业合作、技术与政策研究等方面的合作。在唐山、北京、乌鲁木齐和太原市对28栋约10万m2既有居住建筑实施了供热计量与建筑节能综合节能改造示范工程;在乌鲁木齐、唐山、天津和鹤壁市对约3万栋近2亿m2的既有居住建筑进行了基本情况调查,并制定了相应的建筑节能改造方案;为建筑节能管理条例、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和建筑外保温防火技术标准提供了咨询;对唐山、哈尔滨等6个城市的10个节能改造项目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改进建议;组织了15批近200名行业管理与技术人员赴欧洲考察培训,学习了解了欧洲的建筑节能政策、工作经验和新技术新产品;在北方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巡回宣讲活动。这些工作为推动我国开展大规模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经验,提升了能力。
三. 建筑节能改造部位
1.建筑室内采暖系统供热计量及温度调控改造。因地制宜、合理确定热计量方式,优先实行热源计量及楼栋计量。室内采暖系统改造以温度调控和热计量为手段,实现建筑节能的目的,特别是要根据既有居住建筑室内采暖系统现状选择改造后的室内采暖系统形式。
2.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对城市主街道两侧及规模住宅小区建筑立面造型进行高品位规划设计后,实施改造,形成独特风格,彰显建筑特色。建筑围护结构改造的重点根据建筑结构体系和围护结构构造类型的不同有所侧重。改造前对外墙平均导热系数、保温材料的厚度以及相关的构造措施和节点做法等进行分析评价,确定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的重点部位和重点内容。采用国家标准进行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提高门窗的热工性能和气密性。
3. 热源及管网热平衡改造。按供热计量收费政策要求,科学合理制定热源的节能改造方案,锅炉房、热力站采用的调节手段应与改造后的室内采暖系统形式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