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劳动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劳动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

劳动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范文1

在平时和幼儿一起游戏,一起生活,一起学习中,我发现大多数幼儿起床后不会穿衣,看了书后不知道把书放进书柜,觉得劳动脏,更有吃惊的是孩子说:“老师你家的鸡蛋太硬,我咬不动。”原来孩子们都不会剥鸡蛋壳。在家庭的调查中发现:幼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种种不良现象告诉我们,幼儿缺乏的不是劳动时间和学习的能力,而是缺乏参与劳动实践的意识、兴趣和技能。

针对这些现象,我们认真学习有关教育理论,结合幼儿的现实生活,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劳动实践机会,培养幼儿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及绿色环保的意识;培养幼儿从小仔细观察、分析判断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幼儿充分体会劳动的艰辛和乐趣,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幼儿具有积极健康的人格和朴素的生活情操,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作为肩负教育重任的幼儿教师,有责任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幼儿通过游戏、生活与学习,把劳动这一做人、做事的道理内化为幼儿的意识兴趣,培养劳动的技能,并形成习惯。从转变教师观念和改革教学方法着手,探索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劳动习惯、锻炼幼儿简单的劳动技能、培养幼儿热爱劳动者的优良品质、开发幼儿智力潜能等的有效途径,具体做法如下:

一、结合生活,创设环境,把劳动教育渗透其中

陶行知看来,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他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1、多形式、多渠道地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对孩子来说,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游戏了,游戏是孩子幸福的源泉,是接触新事物的一种手段。陈鹤先生说“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小班幼儿特别喜欢边说边玩,抓住这一特征,我们就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在自己动手操作中进行自我服务意识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

2、参观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激发幼儿的劳动兴趣。大自然、大社会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大课堂,我们充分挖掘社区丰富的教育资源,经常组织幼儿参观访问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通过观察、交谈、讨论、亲自体验等活动,让幼儿懂得自己的生活成长是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劳动的。如参观邮局、银行、超市、医院、农贸市场、蔬菜大棚、花木场、养殖场、春耕秋收等,让幼儿了解其中的工作人员是如何工作的,观察他们使用的劳动工具,并亲自认一认、用一用,进行简单的体验,感受他们劳动的艰辛和给大家带来的方便,懂得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一切,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美,懂得珍惜劳动果实,不浪费,激发幼儿尊敬、热爱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情感。

3、结合生活活动,积极开展各类区域游戏活动,培养幼儿劳动的兴趣、习惯和能力。兴趣是幼儿主动学习的首要因素。我们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师生共同收集废旧材料,在操作区创设“娃娃家”,让幼儿帮娃娃梳头发、编辫子、穿脱衣服、折叠衣服、收拾玩具、整理床铺等,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4、指导家长参与课题研究,营造良好的家庭劳动教育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幼儿园的重要的教育资源,要培养好幼儿的劳动素养,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因此,我们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手册”、“家长园地”等形式使家长由初始的了解内容到肯定幼儿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再到按每月的劳动素养培养目标,指导家长积极创设良好的家庭劳动教育的环境,充分为幼儿创造自己动手做事的机会,让幼儿参与劳动,体验劳动。

二、在大自然中,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和创造力,激发幼儿道德情感

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做是学的中心,也就是教的中心,教学做融合在一起,才能培养出有真才实学的真人。”

三、幼儿朴素的生活情操和积极健康的人格得以养成,其身心得到了全面、和谐的发展

1、幼儿由依赖性――自主性。在日常生活中,幼儿通过教学做合一,融知识、行动与一体,双管齐下,参加各种劳动实践活动,训练自己的道德行为,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幼儿的依赖性逐步弱化,自主独立性不断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提高了,他们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穿衣、用餐、就寝、收拾玩具、整理房间……。幼儿的责任意识已经萌发,责任感也逐步加强,他们能主动为他人、为家庭、为集体、为社会服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小小值日生、环保小卫士……。

劳动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范文2

如何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始终是我们幼教工作者探讨的问题,今天笔者结合工作实际略作探究。

1德高为范,提高职业素养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要严格遵守道德,恪守法律和职业操守,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要正人先正己,严格按照《教师法》的有关规定约束自己。

教师不但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启蒙者和指导者。教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应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去影响学生,帮助孩子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严师出高徒 ”,唯有从严要求,学生才能勤奋学习,养成好的学风,也只有从思想、道德和纪律等方面严格要求,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只有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加强职业素养,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言行一致,这才是教育得正能量。

2 多策并举,向课堂要质量

凡是和品德挂钩的都是我们教育的内容,今简单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

2.1户外活动和体育游戏时的德育教育

户外活动和体育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幼儿园体育游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这就为德育渗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如在各类竞赛性游戏中,激发幼儿的团队意识,明白团结一致、互相协作就会胜利的道理;在玩滑梯、跳绳、玩皮球、荡秋千等为主的小型游戏中,教育幼儿互谦互让,不争抢活动器具;在自由活动时,幼儿不慎突然摔倒,其他幼儿就会自然流露出“爱心”去帮助他,这时要对孩子进行表扬;当幼儿走独木桥,个别幼儿产生畏惧情绪时,老师都及时而恰如其分地进行勇敢与尝试教育。

2.2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创设良好育人环境。

幼儿是在活动中成长的,幼儿的发展是通过活动实现的。因此,我们要注重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来丰富幼儿德育的内容。根据幼儿的年龄设计合适的主题活动。如:小班时组织穿衣服穿鞋子比赛,让幼儿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中班时开展“争当环保小卫士”,让孩子去给园内的花草浇水,打扫卫生,培养劳动的意识;另外,每天均有值日班长和组长及好孩子的标志,每个区域活动角,均有值日生负责整理,且轮流担任,培养幼儿的主人翁意识与集体荣誉感。

3 家园共育,确保有始有终

劳动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劳动实践 育人 知行合一 崇实尚能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秉承“修德、砺能、笃行、创新”校训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工学结合、创新发展、服务社会”办学理念,在学生成才过程中不断探索实践育人的新机制和拓展实践育人的新平台,着力推动实践育人规范化和制度化,逐步探索了一条通过实践育人助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常态、长效机制。劳动实践课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劳动实践课的实施背景

为践行“知行合一,以行为本”的教育思想,提高学生“三自”服务能力,促成长成才,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并借鉴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开设《劳动实践课》的先进经验,2012年11月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在高职院校中率先开设劳动实践课程,旨在通过劳动实践锻炼,使学生将学习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吃苦耐劳精神和坚强意志,培养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年多以来,实践课迅速走上了正轨,收到了预期效果。中山市电视台、中山商报等媒体先后大幅进行报道。目前,已有6千多人次参与此课程,5千多名学生顺利通过考核并取得学分,劳动实践课取得初步成效。

二、劳动实践课的组织过程

1.列入教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

劳动实践课课程列入人才培养计划,作为必修课并计算学分。课程实施对象为大学一年级新生,纳入素质拓展项目。所有大一新生必须在一年内完成不少于35个小时的劳动实践课程,才能在该必修科目拿到0.5个学分,顺利毕业。如果不能在大一按时获得学分,可申请在下一学年重修。

2.明确部门职责,规范考核流程

劳动实践的开展,各部门分工明确。学生工作处负责劳动实践课管理办法的制订、组织开展。总务处负责清洁工具的发放管理、各院系负责课程的实施,做好课程时间、地点的统筹安排。学生劳动实践内容主要包括各教学院系教室、实训楼以及其他公共场所的保洁工作。各院系配有专门的学生助学进行日常检查考核,每周在校内网站公布劳动实践课程的考核结果,对连续3次考核不及格的班级或小组提出预警,期末考核结果纳入辅导员、系部考核。

3.配备指导教师,严格日常管理

为保证劳动实践课的效果和质量,各院系分别为劳动实践课指定了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从劳动实践中获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帮助学生通过劳动积累相应经验和提高技能。对于在劳动实践课过程中态度不端正、行为散漫的学生,指导老师及时通过谈心等教育手段,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劳动实践课与其他专业课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体现了劳动育人的效果。

4.加强宣传推广,落实劳动实践课

为使劳动实践课不停留于形式,在每一届新生军训期间,各院系通过海报、网站、微信、QQ群大力宣传,每年开展“我与劳动实践课”征文比赛、劳动展映照片展、劳动感悟等活动,让劳动实践活动充满活力。

三、劳动实践课的育人效果

1.端正了学生的劳动态度

通过积极开展劳动实践课,学生们在生活学习过程中端正了劳动态度。劳动实践课的锻炼,使学生体会到长辈们的艰辛,在感恩父母的同时更加珍惜今天的劳动成果,领悟劳动的价值与意义,并通过自身的感知,进一步认识劳动的重要性。

2.培养了良好行为习惯

自劳动实践课开设以来,大部分学生在个人卫生习惯方面更加自律。校园环境有明显改观,课室的地面、讲台、窗户、走廊干净整洁,学生们通过自身的劳动,学会尊重、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现在学生寝室的卫生比以往有明显的改观,学生也更加注重个人的卫生。

3.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劳动实践课推行之初,部分学生抱怨抵触,但在劳动中,逐步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学生之间逐渐熟悉,加深了解,气氛活跃,课室也干干净净,同学们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劳动实践课的产生的影响是细致入微、潜移默化,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们的生活自理意识,能够使他们在劳动过程中逐步克服懒惰的习惯,培养良好的动手能力。

4.提升了学生个人道德修养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从小呵护有加,成长阶段很少做家务或其他劳动,有的甚至缺乏基本的独立生存能力,形成个人主义、以自我为中心。大学生接受劳动实践锻炼,让他们在劳动实践活动中提高自身的存在感,培养了主动参与公共活动的意识,更加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5.树立了正确就业观念

现在的大学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思维敏捷、知识面广、接受能力强。但他们也普遍存在意志力薄弱、做事懒散半途而废、不够吃苦耐劳等方面的缺点。劳动实践课的开展有助于学生转变就业的观念,培养“锲而不舍、吃苦耐劳”精神。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将脑力的智慧与灵巧的技术操作相结合,才能实现教育与劳动相结合。

6.提升了班级凝聚力向心力

劳动实践课不仅改变了学生的行为习惯,也提升了班级凝聚力。从陌生到熟悉,从个人到集体,学生们更加团结合作,互相帮助,更加懂得团队精神、班级凝聚力的重要性。这种精神不仅仅体现在劳动实践课中,对其他的学生日常活动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团日活动、班级活动等。

四、劳动实践课的特色

1.立德树人,知行合一

在大学生中进行劳动实践教育的举措,旨在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养成自觉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使学生在思想教育和行为教育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知行统一。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优良品德,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2.发扬传统,崇实尚能

劳动作为每个学生应尽的义务与责任,伴随着他们成长的每个学习阶段。劳动教育作为一项传统的教育方式,甚至从幼儿园开始,老师就有目的地进行劳动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立,掌握生活的技能 。随着年龄的增长,劳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学生掌握的生存技能也越来越多。当学生进入大学继续深造时,他们已经基本成年,逐渐能够应对生活的种种考验。大学阶段的劳动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延伸,最终达到劳动育人的目的。

3.育人为本,全员参与

开展校内劳动实践课,是落实教养工程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更好地将学生素质养成教育落到实处,有助于培养爱护环境、珍惜环境的个人品质,有助于推动学生自主参与校园环境保护工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同时全员参与校园劳动,可以倡导全员师生共同关注和爱护校园环境的良好氛围,对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促进良好的校风学风的形成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载体丰富,形式创新

劳动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 家长 教养态度 自理能力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家庭是幼儿生活和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教养态度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孩子的体力、智力、良好的个性形成和为今后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也是孩子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保障,对他们的社会化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由于教育观念的片面和主观作用,一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只注重孩子健康成长中更为重要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些孩子自幼受宠,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意识,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没有,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实践表明,结合幼儿的年龄阶段特点,有意识地从小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是完全可以形成并逐步提高的,从而促进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在幼儿园,老师从小班开始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在老师的指导和有意识的培养下,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自我服务能力。

但是,许多孩子经过一个假期之后,再次返回幼儿园,孩子刚刚形成的一些自我服务能力却荡然无存,老师们又要重新进行培养,原因何在呢?这就是,教育是有循序性和阶段性的,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接轨存在很大的偏差。一些家长由于缺乏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不合理,幼儿在园里能够自己吃饭、穿衣,可到了家里,却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大人们对孩子宠爱有加。如果孩子们长期接受的是这样的教育和生活,没有自我发展和自我锻炼的机会,就如同生长在温室里一般。“温室里是永远也长不出大树的!”家长们应该明白怎样做才是对孩子真正的关心和爱护。

家长的教养态度与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培养之间到底有什么内在联系呢?这是家长们应该深思的问题,更是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应该解决的问题。我们想通过这个调查来探索这个问题,从而为促进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良好接轨,正确地指导家庭教育,科学、有效地培养孩子自理能力提供科学的行之有效的依据。

二、调查设计

(一)调查对象

幼儿园30名家长及其幼儿。

(二)调查内容

家长方面:家长的教养态度和幼儿的自我服务情况。

幼儿方面:幼儿的自我服务情况。

(三)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

2.观察法

从调查的结果看,家长的教养态度和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存在着较强的对应关系。家长教养是重视型的,幼儿的自理能力就强;家长教养态度是放任型的,幼儿的自理能力一般;而家长是保护型的,幼儿的自理能力最差。为什么过度保护的孩子的自理能力最差呢?我们认为有以下的几个方面原因。

(1)长辈溺爱。有15%的幼儿与长辈生活在一起,有些父母由于工作忙或贪图方便,把孩子寄托给自己的老人。如徐千千小朋友,什么都由老人给准备好,照顾周到,非常娇气。由于“隔代亲”的影响,长辈们带养孩子往往重养轻教。也有些父母想让孩子自己动手,但是长辈舍不得,百般阻拦,教育方法不一致,使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得不到发展。

(2)孩子依赖。由于孩子年龄小,能力弱,独立性差,常常过分依赖家长,或任性倔强。如有的小朋友,从吃饭、穿衣到睡觉,无一不需要父母的照顾,有些自己能够做的事情或已经学会的事情,在父母面前就是不肯做。这些家长越是把一切困难从孩子面前挪开,越会使孩子形成严重的依赖心理,一旦遇到困难,孩子就会束手无策,不会独立应付和自己解决。

(3)父母赶时间。有些家长工作忙,时间紧,不愿意让孩子在自己的练习中浪费时间。孩子能够完成的事情,家长宁愿自己在匆忙中代劳。这种做法剥夺了幼儿早日获得自理能力的机会。其实孩子往往从小就喜欢自己动手,大人应该不放弃机会,让孩子建立信心,是具有成功感、独立性、意志力的有效前提。

(4)父母不放心。许多家长怕孩子自己动手,吃饭慢了怕饿着,穿衣慢了怕冻着,自己走怕累着,自己洗脸怕洗不干净。经过调查询问有25%的幼儿本来已经学会了吃饭穿衣,有时一切由家长包办代替,这个不准动,那个不让摸。家长过分的限制和包办,无意中剥夺了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家长怕孩子不懂得吃苦受累,什么都得想到了,做好了,长此以往,培养出来的孩子不懂得关心父母和周围的人,不懂得珍惜和付出,性格自私,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与人分享,不懂得谦让和宽容,不爱劳动。这样对形成幼儿健康人格是非常有害的,必须加以纠正。

三、方法和对象

一些教育家提出:“培养孩子的要诀之一,就是早让他们自立。”要使孩子建立必胜的信心,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引导家长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教育的当务之急。家长首先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时要坚持三个原则:

(一)循序性原则

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来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技能,不能把孩子力不能及的任务交给幼儿。因为让孩子经常做他不容易完成的事,不仅不能形成自我服务技能,反而会因多次失败而产生自卑感,对以后的练习失去信心,当孩子做不好或完不成时,要耐心帮助,切不可急躁。开始教孩子学做时要从易到难,逐步提高要求,使孩子逐步树立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加自己动手的积极性。

(二)持久性原则

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孩子学会了就可以放松要求的。要持之以恒,停止或放松只会前功尽弃或使坏习惯重现。当孩子生病或依赖时要及时调整孩子的情绪,耐心加以引导或等孩子身体恢复或情绪稳定时,继续要求孩子自己动手。

(三)随机性原则

除了尽可能安排有意识培养孩子自理能力外,平时在生活中要抓住各种机会,从生活中点点滴滴小事做起,随时让孩子多动手,经常训练和巩固。如做饭时让孩子帮着剥豆子、摘菜,吃饭时让孩子摆碗筷、盛饭,睡觉时帮着铺被。不要为了功课而放弃让孩子动手,动手能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动手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分析、判断和创造能力。

其实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家长的教养态度和教育观念,幼儿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指导和实践:

1.加强家园联系,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

《幼儿园工作规章》第47条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家庭配合。”因此,我们幼儿园定期组织开办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召开家长会,与家长共同商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家访,进行家教经验交流,组织幼儿远足活动,特邀家长参加,帮助家长提高重视劳动教育的意识,掌握教幼儿的技巧和方法,配合幼儿园,共同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2.采用多种手段,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劳动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家庭教育;孩子成长;影响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131-01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明显提高,但由于大多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误解,致使教育孩子的重任完全落到了学校和教师身上。家庭教育的忽视和缺失,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最早期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幼儿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接受家庭教育,父母就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从幼年时期开始教育还并不那么困难,但以后矫正缺点的再教育就困难很多。因此,家庭教育把好第一关,打好教育的基础是十分重要。父母是幼儿的亲人,他们是幼儿最亲密,最信赖的人。同时他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家庭里,接触的时间最多,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时刻刻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所以,父母的教育往往在幼儿心灵上起着决定作用。过去有些教育家把幼儿比作一张白纸,可以任凭你在上面画什么画。这种比喻虽然不很确切,因为幼儿的发展要受到遗传,环境和教育三种因素的影响,但是这种比喻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因为,遗传素质只是发展的前提,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环境和教育,而教育更是起主导作用的。它可以改变一定的环境,或者利用一定的环境,使它有利于幼儿的发展。所以,懂得家庭教育的父母,可以根据幼儿的先天素质和环境设计最美好的图画。幼儿从出生到他能够不依赖家庭而独立生活以前,都在不同程度上接受家庭教育,越是年龄小的时候接受家庭教育越多。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是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教育环节,在幼儿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对幼儿健康成长的影响

首先,家长自身的素质。家长的素质,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社会和人生的态度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即世界观和思想品德。二是理论、知识方面的水品,即文化素养。家长的人生观和思想品德对子女教育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有人对多个家长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恶劣、受过刑事处分的家庭做过调查,其中有90%家庭的子女违法犯罪或有劣迹。由此可见,家长的人生观和思想品德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家长的文化素养并不等于家长受教育的程度。家长的文化素养是指家长通过学习和实践所掌握人类精神财富的多少和所表现出的理论知识水品。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孩子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一般情况下,家长的文化素质高,孩子的发展就会比较好。所以,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家长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对子女的身心发展肯定是有好处的。

其次,家长对子女的态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家长对子女热爱、关心的程度和方式;二是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一些不关心孩子的家长。这种家庭下的孩子变得性格孤僻、冷漠、厌世,变得消极、沉沦。还有些家长是太过溺爱孩子,对孩子,父母有说也说不完的牵挂和割舍不下的爱,真可谓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结果是最后培养出来的孩子胆小怕事,时常表现出心理学上所说的“退缩行为”。有的甚至还可能有任性、娇气、爱发脾气、唯我独尊等不良的人格品质,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心理特别重的毛病。这已经成为一个不得不关注的问题了。所以,家长对子女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人格品质的形成。

最后,家庭生活环境。家庭生活环境对子女的身心发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举个例子来说,单亲家庭,它属于残破型家庭,父母缺少一方,在这种家庭中的子女容易出现孤僻、胆怯、冷漠得心理,或出现冒险、野蛮的心理。而现代社会讨论最多的,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问题。独生子女作为当代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引起越来越多各界人士的关注,也存在着许多争论。有些人认为独生子女是“特殊儿童”或“问题儿童”,认为他们缺乏独立奋斗的能力、依赖心十足、缺乏社交能力、早熟、孤僻、娇气、任性等。但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心理学家通过对40万名中学生的调查、对比,发现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聪明、更富于创新、对事业更敏感。可见,上述问题不能完全归咎于“独生”上,这是不科学的。颜之推也说过:“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

三、如何做好家庭教育

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对于绝大多数家长来说,仍然很迷惘。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对孩子进行全面的教育,做到德、智、体、美、劳兼顾。在体育方面,要注意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和体育锻炼,防止营养过剩,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度以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不利环境因素的抵抗能力;在品德教育方面,要根据社会对儿童青少年思想品德方面的要求和儿童青少年年龄特征进行教育,做到适时适势;在智育方面,主要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开阔孩子的知识眼界,对文化知识的学习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辅助以及制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做到适时而教,遁序渐进;在美育方面,培养孩子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创造美的意识;在劳动教育方面,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等。总之,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劳动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范文6

幼儿家访心得体会(1)

教育是个大家庭。学校、家庭、社会应共同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各施其职并互相促进。

为进一步搞好学校教育,协调各种教育力量,本学期末我校开展了全面的家访工作。现将本次家访所得简述如下。

一、现代社会家庭教育的积极因素

1、家长具有把孩子教育好,培养其成才的心理。现在的家长寄托在孩子身上的希望很大,具有将孩子培养成才的强烈愿望。因此家长往往能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包括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购置充足的儿童玩具,提供广阔的学习渠道和媒体。有的家庭还为子女布置了专门的小房间用于学习。

2、现代家长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内容。现在的学生家年龄都在30—40之间,他们本身受过良好的教育。因此他们能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普遍重视对儿童的教育工作,并讲究教育的方法,经常帮助子女解决一些在学习上的困难,这对学校教育起到了很好的补兖作用。

二、现代家庭教育的消极因素

1、正因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子女有求必应,以至于溺爱和放纵,从而使孩子形成了骄纵的心理。他们在言论、态度、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挑吃挑穿、爱耍脾气、爱哭闹、懒散等不良的行为习惯,这给学校教育带来诸多的难处。

2、家长望子成龙,只看重自己子女的学业成绩而忽视或放松了对子女的思想品德、纪律、劳动等教育。有些家长对素质教育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对素质教育提出质疑,与其背道而驰。这使学校教育孤掌难鸣,某些工作开展不开。

3、现代家庭中父母外出打工、做生意的不乏少数,从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有些家长虽然将其子女交于父母管束,可是爷爷奶奶不是宠爱有加,便是有心无力,管束不下,徒劳无益。这更助长了孩子的骄纵心理,他们变得越来越野,使学校教育工作难上加难。而学校与家长联络也往往是徒劳而返。

4、家庭成员内部不一致的教育力量难以与学校教育融合。有的家庭成员缺乏对教育下一代的正确认识和协调意见。往往出现“爸爸动手打孩子,妈妈忙着护孩子,奶奶出来拉孩子”的局面。家庭成员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彼此埋怨、指责、争吵,弄得孩子无所适从,分不清是非曲直,更不知自己错在哪里,如何改正,从而养成了说谎、见风使舵、投机取巧等不良品质,给学校教育增添了许多难处。

5、现代社会学习渠道和媒体的多样性使学生有机会获得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拓宽了知识面,这是好事。可是诸多媒体如电视、vcd、书报杂志等中不乏黄色、暴力等糟粕。孩子因为得不到家长正确的监督和开导(有的家长甚至当着孩子的面而不知隐蔽),而形成了暴力模仿倾向和不良的心理品质。这是学校教育在新形势下面临的又一严峻的问题。

三、克服家庭教育弊病的方法

1、家长要严格要求和抚爱相结合。

2、对子女的学习辅导和思想品德教育、劳动教育并重,提供他们力所能及的劳动条件。

3、加强对孩子的心理开导,使其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

4、适当开辟学习渠道和提供合适的媒体,并加强监督和引导。

5、协调好家庭成员内部的教育力量。

6、家长要多与班主任联系,及时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向,并对症下药。

7、学校要通过家访、开家长会、书面联系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勾通,协调做好教育工作。

幼儿家访心得体会(2)

幼儿园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俗话说“情感是教育的桥梁”。平时,我们虽然会每天与家长送孩子来园时作沟通,也会与有特殊情况没来园的家长做电话家访,但是走进孩子的家庭,与家长面对面的家访总能让我体会到了电访所不能达到的效果。面对面促膝交谈与电话里的听声不见面,那感觉和效果就是不一样。与早上匆匆忙忙的沟通相比,走进家庭的家访更能用心的聆听家长的心声,也更能表达我们对家长与孩子的看法。更能及时了解孩子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孩子不在幼儿园还继续享受老师给予的关爱;更能取得了家长对幼儿园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

期末将至,大一班经历了三年的幼儿园生活,终于毕业了。作为大一班长期的“陪课老师”(每周兼课一天已经2年了),终于能在他们离开幼儿园的时候,去他们的家中看一看,与他们的家长面对面更近距离的做“亲密接触”,也能与亲爱的宝贝们再道一声“再见”。

24日傍晚,习习凉风迎面拂来,甚是愉悦。我邀上同样是“陪课”的陈老师,带着“暑期一封信”,揣上精心撰写的期末评价表,从幼儿园出发了。我们今天的路线很简单:距离幼儿园最近的20来位孩子。

犹如预料之中,家长们对于我们家访反应不一,大多的是惊讶,说我的孩子在幼儿园已经毕业,不再去幼儿园就读了,老师怎么还会来家访?有的说你们两位老师平时这么忙,怎么也来家访了呢?也有的的是欣喜,正愁没有机会和老师好好交流呢,我的孩子虽然即将踏入小学,但是在学习行为、生活行为上,家长很是不放心。对于我们的到来非常的高兴,很很多问题与我们沟通,有许多疑惑想请我们作答。面对家长这些态度,我们深深知道:毕业班的家长们的家庭教育观念更需要我们的引领,而走进家庭的家访活动,正好给了我们一次了解、沟通的机会,对孩子,对家长,对我们自己,都将会是一次挑战。

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家长对老师的尊重与信赖,也深切地感受到家长们对孩子的殷切希望,我们提醒家长不仅要关心幼儿的学习、生活,更要关心幼儿的情感和品德,注意安全等。针对一部分家长提出有关幼儿园与小学的困惑上,我们用“幼小衔接”存在的一些问题与措施,从时间安排与知识积累上,做了耐心的解答;一部分家长提出孩子特别不懂事,担心孩子上小学的问题上,我们也用自己的观点表明孩子的进步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长期积累,只要我们对孩子一定的信心,多鼓励,今后孩子会成长更快;部分不足龄的孩子家长,我们在明确了下学期继续留读大班后,也对孩子读第二次大班时要与第一次有所不同要求,但是又不能给很在很大压力,并提出一些可取性的建议:肯定幼儿的优点,甚至是家长还没有注意到的闪光点,诚恳地指出幼儿缺点,小部分孩子不在家,我们只得通过电话,向家长表达了我们的意思,做了并做了相关交流。其中林松卫小朋友,就是对我说出“老师。我讨厌你上课”的那位男孩子,我更是耐心与家长沟通的同时,更与他本人做了很长的交流,促膝谈心,不但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增进我们的感情,也对我今后的兼课教学生活带来很大的反思。

这次家访使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的指导家长,同时多进行交流,家长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结成一个家庭学校的教育同盟。那么我们的教育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这对我今后的幼儿园教学工作来说是一个宝贵的经验,家访中,孩子们更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与重视,这是对孩子的鼓励,;家长更能理解我们的工作,这是对家长的触动。家访,容易形成教育合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家访,是联系家庭与幼儿园的一条重要纽带,是幼儿园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缺少的桥梁;是一门永无止境的学问,是一种多姿多彩的艺术。如何更有效地与家长,孩子交流,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我们还要进一步研究与实践。我愿倾心奉献,天天等候。

幼儿家访心得体会(3)

对幼儿园小朋友们的成长来说,老师与家长是最具有影响力的两大群体。想要把老师与家长对幼儿的这种影响力发挥到最大,就需要两者之间默契的配合与及时的沟通。因此,我对我们班上的小朋友们进行了家访,在这个过程中,我受益匪浅。

一、孩子们的两种生活状态

当家长们接到家访的通知时,都表示出了积极与热情,因此,家访进行得非常顺利。在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当中,我惊讶地发现,孩子们在幼儿园与家中呈现出两种活动状态,而这两种状态往往相差甚远。

我们班上有一个非常文静、内向的小女孩夏静姝,她常常在父母送她进幼儿园并离开之后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哭泣,有需要也不敢举手说明,但是她的父母告诉我,这个孩子在家中是长辈们的开心果,是个乐观积极的孩子。类似夏静姝的情况我在其他几个孩子的父母口中也发现了。这使我很惊讶也非常焦虑,孩子在幼儿园隐藏了自己阳光积极的一面,而变得胆小内向,我就这个问题及时地与他们的父母进行了沟通,细致地了解了孩子在家的生活状态,并且与家长共同分析了孩子这种行为的心理状态。

我发现,导致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孩子对家庭环境强烈地依赖与信任,从而加强了他们对幼儿园环境的陌生感。在家中父母对孩子全方位的关爱与照顾,让孩子在面对较为陌生的环境时无法找到那种熟悉的依赖感,因此封闭了自己。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与家长们达成共识,家庭与幼儿园两个方面相互配合,家长要逐渐培养孩子独立的能力,让孩子学会面对陌生的环境,接触陌生的同伴。

二、孩子们学习意识上的一致性

幼儿园作为孩子知识启蒙的沃土,要为孩子今后的深入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启发孩子学习求知的意识。这次家访我就孩子的学习与家长进行了交流。家长们反映孩子学习知识的态度主要是依据知识本身的趣味性而确定的。有趣的知识或者以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知识,孩子比较乐于接受,相反,死板的、硬性的问题则遭到了孩子们的排斥。同时,我发现,孩子们对知识本身并没有过多的渴求意识,而是对于该知识相关联的附带价值表示关注,例如,学习知识之后所获得的奖励或者来自于父母的表扬等等。

孩子们在家庭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于学习知识的意识与他们在幼儿园所表现出来的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在幼儿园中,孩子们依然关注老师手中的奖励或者伴随而来的玩乐的时间,只有极少数孩子表现出对于知识本身的好奇与渴望。特别是针对学习过的知识,大多数孩子不再表现出关心与重视。

从这个体会中我发现,提高孩子的求知意识是较为重要的。只有培养孩子的学习意识,才能更好地为他们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需要家长与老师的配合,从课堂上与生活上全方位地提高孩子的学习意识,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思维发展。

通过这次家访,大大加深了老师与家长的默契与信任。在与家长的交流当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作为家长的用心良苦。他们对孩子有多么爱护,对我们的信任就有多么大,给予我们的责任就有多么重。在老师理解家长并且感谢家长给予的这份信任的同时,家访工作也让家长们充分地认识了教师工作的难度,需要家长们给予全力的支持。可以说家访让老师和家长彼此走近了,让老师和孩子们走近了,让这样三个独立的个体紧密地联系起来,把每个人的力量都发挥到最大,一切为了孩子。

经过与家长们的交流,我意识到家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是不可替代的,只有彼此信任,彼此交流,才能让孩子们的明天更加灿烂。

幼儿家访心得体会(4)

为贯彻落实教育局“‘走进家庭,走近幼儿’集中家访月”文件精神,于是我园在9月份开展了新生家访活动。而家访对我们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作为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它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取得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幼儿园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俗话说“情感是教育的桥梁”。平时,我们虽然会每天与家长送孩子来园时作沟通,也会与有特殊情况没来园的家长做电话家访,但是走进孩子的家庭,与家长面对面的家访总能让我体会到了电访所不能达到的效果。面对面促膝交谈与电话里的听声不见面,那感觉和效果就是不一样。与早上匆匆忙忙的沟通相比,走进家庭的家访更能用心的聆听家长的心声,也更能表达我们对家长与孩子的看法。更能及时了解孩子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学生不在学校却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