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毕业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毕业设计范文1
2006年12月8日,地处全国惟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内的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被确定为全国首批28所“示范院校建设项目”承担院校之一。这所2001年由教育部确定的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又荣幸地承担了国家首批高职“示范院校”的建设任务,这充分彰显出了它顺应改革创新趋势的活力,折射出其示范引领、辐射带动整个陕西省乃至西部地区高职教育的无穷魅力。
质量立校,理念在传统优势中不断发展创新
1999年,为顺应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科教体制改革的需要,学院合并改制,成为陕西省第一所由教育部审批成立的高职院校。陕西省原省长程安东对学院的办学提出了“三新两高”的具体要求,即新起点、新体制、新理念、高水平、高质量。质量意识成为学院办学的宗旨与方针。学院领导广征博研,在“三新两高”的基础上确定了学院的办学理念为:以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办学、创新发展。
近年来,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方针。把教学放在核心位置,以打造鲜明的办学特色为突破口,从专业设置与改革入手,力求实现产销连接;从人才培养模式入手,力求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从强化实践应用能力入手,力求实现教学与实践的零距离、教师与学生的零距离、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取得了办学事业的骄人业绩。学院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教兴农先进集体、省级文明校园、“十佳”诚信办学示范单位,是陕西省首批获得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的学校。
重视技能,综合素质在强化训练中成为亮点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为了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不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软、硬件建设,对教学实训基地建设实施倾斜性投资。近五年累计投入过亿元,新增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相继建成水利水电实训大楼、生物技术实训大楼、水工实训大厅等。同时,学院进一步加强了实验实习设施的建设,先后投入3000万元更新仪器设备,完善现代化教学手段;投入300多万元购置图书资料,建设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投入300万元建成具有同类院校先进水平的校园千兆以太网,初步实现了学院办公自动化。目前,学院拥有国内一流的水工实训大厅、人工智能温室、组织培养实验室等一系列先进的实验实习场所,为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为了增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学院规定各专业实践性教学要占到总学时的一半以上,学生需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在实际工作岗位顶岗实习,课程实习、毕业设计等也需要从生产实际中选题。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一直坚持在工程施工中确定,让学生在工程一线通过实际调研来完成;园林工程专业采取模拟招标形式,按照工程招标程序,让学生分组演练不同角色;机电设备运行及维护专业用水轮机、水电站、电气设备、C语言、CAD制图等综合模拟练习来代替原教学计划中的单项练习,开发出了综合实验实训项目,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学院率先在陕西省推行“双证书”制度,要求毕业生除了具备毕业证外,还需要取得1-2个社会承认的岗位资格证书。学院内也开设了包括特有工种技能在内的多项行业技能鉴定培训站,能承担107个高级和中级职业(工种)的鉴定任务,可满足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需要。此外,学院还通过校企合作、企业深度参与、学校与用人单位分工实施的办法,积极探索“工学结合”、“产学合作”、“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创新,强化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使学生“双证书”获取率达到80%。
校企合作,产学研在互惠多赢中彰显活力
产学研合作教育已成为学院鲜明的办学特色。学院依托科研推广项目,在秦巴山区凤县及关中平原杨凌等地建立了11个产学研示范基地,在主动为生产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出了农业类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五种模式,即技术服务型、基地示范型、经济共同体型、股份合作型和公司带动型。同时,学院积极开展校政联合、校企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校外建立了50个稳定的实训基地,与中水集团、中铁集团等60多个大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选派教师去生产一线实践锻炼,选派学生去企业一线参加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学院和北京伟嘉集团、河南明达集团合作开展订单培养,与合作企业开展联合攻关,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难题,同时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形成了由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构成,覆盖学院已开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网络,成为学院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打造高素质的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平台。产学研的紧密结合,缩短了课堂教学与现实生产的距离,使理论教学和生产实践有机结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近年来,学院共承担省(部)和杨凌示范区重点科研推广项目192项,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几个承担国家星火计划、参与“863”计划课题项目的高职院校之一;先后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3项,地厅级16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学院选育的小麦新品种“武农148”经农业部检测,达到优质小麦标准,已累计推广面积达1000多万亩;学院选育的新品种“玉壶妹”已通过省级品种审定;新型瓜菜化控浸种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其产品“优比”浸种剂获国家专利。整体上看,学院的科研项目总数、在研经费总数、科研获奖总数等数年来一直稳居陕西省高职高专院校前列。
导向就业,教学质量在就业市场中赢得声誉
近年来,学院招生规模、报考率、报到率、就业率均名列陕西省同类院校前列。学院水工建筑、水利工程、测量、路桥工程等专业已有973名学生到中国水利水电集团总公司及下属15个分公司(局)就业,成为中水集团一支重要的建设队伍;有376名毕业生被中铁集团及下属公司录用;分配到中建、省建系统工作的毕业生也有528名,另有640名毕业生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就业。此外,像中煤建设集团总公司、中国路桥公司、葛洲坝工程集团公司、中国第九冶金建设总公司等“国”字号队伍每年也新添学院毕业生500多人。
学院坚持就业是“民生之本、立校之根”的理念,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生工作走过了“扩大招生规模――重视就业工作――强调就业质量”的三部曲。合校建院之初,学院确定了“以规模促效益,以效益促质量”的办学思路;在陕西省内部分高职院校纷纷展开招生大战时,学院又确定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当就业率成为各校互相攀比的目标时,学院又明确了“稳住就业率,提高就业力,以质量求发展”的新路子。从家长、考生、社会三方利益着眼,开创性地提出“就业指标刚性化、就业任务全员化、就业信息网络化、就业面向社会化、就业重心基层化”的“五化”原则,取得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可喜成绩。实践证明,这是一条符合高职发展规律、贴合学院发展实际、顺应家长客观愿望、符合学生就业要求的可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