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艺术的核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戏剧艺术的核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戏剧艺术的核心

戏剧艺术的核心范文1

随着统计教学的不断实践与探索,人们逐渐对统计学习的价值与目标有了清晰的认识,即统计学习不仅仅是画统计图表、求平均数等技能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提高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数据分析观念(或称为统计观念)是在亲身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一种感觉、一种思维方式,其核心是“通过数据分析问题”。英国的Peter Holmes在1980年提出统计观念表现在五个方面:数据的收集;数据的记录与表示;数据的提炼;数据与概率的关系;对数据进行解释并做出推断。美国的Jerry Moreno则在1998年提出,公民的统计观念主要应体现在用统计说理、会设计调查实验、能辨认出传媒表达的错误信息等八个方面。我国200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统计观念主要表现在: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做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

在十年新课程实践的基础上,我国的《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统计领域做了进一步修订、完善。首先,《标准(2011年版)》将核心词“统计观念”改成了“数据分析观念”,以进一步明晰和强调“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并重新阐述了其内涵:“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是蕴涵着信息的;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从修订后的表述中可以看出,《标准(2011年版)》仍将统计意识(即数据分析意识)放在首位,修订又进一步明晰了统计的两个核心目标:通过数据分析用合适的方法提取信息、通过数据分析体会随机性,期望通过统计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运用数据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其次,《标准(2011年版)》在“统计”的内容结构方面做了较大调整,第一学段主要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包括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不要求学生学习“正规”的统计图以及平均数(这些内容移入了第二学段)。统计量的教学也进行了调整,只在第二学段学习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内容移入了第三学段。

数据分析观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数学教学应经常让学生置身于实际情境中,经历收集数据、整理和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统计活动全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收集数据”“怎样整理和描述数据”“如何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数据分析的方法”“从数据分析中能得到什么信息和解决什么问题”等,增强学生数据收集的意识,掌握一些基本的数据分析的方法,体验数据的随机性,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据收集和分析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意识,使学生逐步养成用数据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

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形成,首先是要形成通过数据来分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也就是当遇到有关问题时能想到调查研究,通过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解决问题。教学中,要设计一些基于实际生活的统计活动,创设含有数学问题的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真正投入到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中,使学生能够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解决问题或做出决策,在活动中获得数据分析的亲身体验,逐步形成用数据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例如,有一个班要过一次集体生日,班主任和同学商量“集体生日安排在几月份”,后来决定“哪个月过生日的同学最多,就把集体生日放在那个月”。接着引导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最后组织学生分析获得的数据,并做出决策,确定“集体生日安排在几月份”。这样,通过调查统计活动,学生确定了集体生日的时间,解决了实际问题,并充分体会了统计在决策中的作用。再如,班级里要选择两位运动员参加校运会的投篮比赛,也可以引导学生用收集几位候选运动员的有关数据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做出决策。

类似上面调查统计的活动还可以设计很多,如“搞体育比赛前,调查同学们最喜欢的体育运动”“开联欢会前,调查同学们最喜欢的水果”“统计水果店一周卖出各类水果的情况,为下一周的进货提供依据”“调查最爱收看的电视节目”“调查一年级同学掉牙情况”“调查学校教师使用的交通工具”“统计一个家庭一周丢弃的垃圾袋的数量”“统计学校门口的车流量”等。这样的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使学生在一次次经历数据收集与分析的活动中,积累统计活动经验,逐步体会到生活中充满着大量的数据,很多问题的解决可以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再通过分析做出合理决策,逐步树立从数据收集与分析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经常记录、逐步积累一些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基本数据,如“每天上学的时间”“每天写作业的时间”“吃一餐饭的时间”等,以便在需要的时候利用数据进行决策,也有利于学生的数据分析意识的形成。

二、引导学生学习掌握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学会根据问题背景用合适的方法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根据信息做出合理决策或推断

运用统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一般包括下面三个步骤:根据收集数据的目的,决定收集数据的方法并收集数据;根据需要整理数据,并用一定的方式描述数据;分析数据,并做出合理决策或推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否掌握一些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并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非常关键。

(一)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基本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方法

常用的收集数据方法包括测量、调查、实验等直接获得数据的方法,也包括查阅资料等间接获得数据的方法。《标准(2011年版)》在第一学段提出“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在第二学段提出“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能选择适当的方法(如调查、试验、测量)收集数据”“能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

在收集数据以后,需要对看起来杂乱无序的数据进行必要的整理,然后运用统计图、统计表等方式表示出来,再进行数据分析,为做出决策和推断提供依据。整理数据的方式主要有分类、排序、分组、计数(包括用画“正”字等多种方式记录)、编码等;描述数据的主要方式有文字、图画、统计图、统计表以及刻画数据特征的统计量等。《标准(2011年版)》在第一学段提出“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在第二学段提出“认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分析数据主要指根据数据做出判断、推断、预测、决策等,并能根据数据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标准(2011年版)》在第一学段提出“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涵信息”, 在第二学段提出“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全过程,并对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的方法进行指导。其中,收集数据主要是让学生对一些基本的收集数据的方法有比较丰富的体验;整理数据主要是让学生体验每种整理方法的作用并会做出选择;描述数据,第一学段要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描述数据,第二学段的统计图教学,要注重让学生体会各种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统计量的教学,主要是要关注“平均数”实际意义的教学(见下面的案例);分析数据的教学,关键是教师要设计一些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数据思考分析和判断、预测等,并通过讨论、交流,学会一些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

案例1:“平均数”教学片段

“平均数”教学时,在初步教学平均数的概念后,教师又先后出示了下列几个问题,引导学生结合具体问题体会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1.下面图中的虚线表示第四小组投球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想一想,你认为哪幅图的表示是正确的?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2.出示一位运动员体操决赛中的得分情况。

(1)你知道计分员是如何确定他的最后得分的?为什么要用这几个得分的平均数来代表他的最后得分?

(2)为什么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

(3)你先估计一下这个运动员的平均得分,再算一算,比一比。

3.出示:光明小学教师的平均年龄是40岁。

(1)“平均年龄40岁”你怎么理解?

(2)如果想让该校老师的平均年龄降下来,有什么办法呢?

4.情境辨别。

读一读下面的几段话,你认为有道理吗?请发表你的看法,并简要说明理由。

情境一:小明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5厘米,所以他的身高一定是135厘米。

情境二:小明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5厘米,小强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2厘米,所以小明要比小强高。

情境三:一个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20厘米,小林身高125厘米,他在这个游泳池游泳肯定不会有什么危险。

平均数是一种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是描述数据的重要统计指标之一,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是教学的关键。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设计了丰富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辨析讨论,体会“平均数肯定在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平均数有时会受极端数据影响”“平均数是一个特征数,并不是所有数都是这个数”等特点,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这样的教学,有助于学生今后理解用平均数表示的数据的特征,并且在进行数据分析时能想到用平均数刻画数据。

(二)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背景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有效地从数据中提取信息

数据分析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特别是对于不同的问题背景,学生要会选择不同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方法,即使是同一组数据,也可以有不同的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方法,在不断修正自己想法的过程中掌握数据分析的方法。

案例2: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收集下列数据?

①同学们最喜欢的体育运动。

②学校教师使用的交通工具。

③全班同学立定跳远情况。

④统计学校门口的车流量。

⑤不同的球在同一高度落下时的反弹高度。

⑥2000年以来的四届奥运会中国获奖牌情况。

通过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体会如何根据问题背景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收集数据的方法。如上述案例中的①②可以用调查的方法;③可以用测量的方法;④可以用观察记录的方法;⑤可以用实验的方法;⑥可以用查阅资料的方法。

案例3:“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教学片段。

教师呈现一个班级学生的身高记录单,并先后提出三个问题,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方法整理数据、分析数据。

呈现问题1:从这组数据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可以用什么数据描述这个班身高的整体情况?

学生通过分析数据、讨论,得出了以下信息:这个班中最高的人的身高是158厘米,最矮的人的身高是130厘米,这两人的身高相差28厘米。这个班的平均身高约是142厘米。

呈现问题2:开运动会时,如果要选10名身高比较接近的同学参加鲜花队,你认为该如何整理数据,然后做出选择呢?

学生通过分析数据、讨论,确定可以用“排序”的方法整理数据,教师利用excel直接进行“排序”,然后引导学生选择10名身高比较接近的同学,在交流中体会“排序”整理数据的作用。

158? 155 154 154 153 148 148 147 146 145 145 144 143 142 142 141 140 140 139 139 138 138 138? 137 136? 136? 135 135 134 132 131 130

呈现问题3:服装厂要为这个班的同学做校服,要做多少种型号的校服呢?怎么整理数据呢?

学生通过分析数据、讨论,提出了三种做服装的方法,第一种是每个厘米数为一种型号;第二种是每10厘米一个型号,共三个型号:130 ~139,140 ~149,150 ~159; 第三种是每5厘米一个型号,共六个型号:130 ~134, 135~139,140 ~144, 145~149, 150~154,155~159。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三种方法的合理性及各自的优缺点,体会“分组整理”数据的价值。然后,引导学生用第三种方法进行分组整理,如下表:

在“分组整理”得出数据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1)这个班同学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多?

(2)根据统计数据,服装厂要做几种型号的校服?每种型号要做多少套?一共要做多少套校服呢?

(3)整理后的数据和原始数据记录单相比,有哪些优点?

通过上述三个问题的讨论,学生经历了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了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排序、分组整理等多种整理的方法,能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初步学会了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整理的方法,体会分组整理能使原来繁多的数据简化、有序化,进一步增强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引导学生在数据收集和分析中体会数据的随机性,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数据

(一)引导学生体会数据的随机性

《标准(2011年版)》强调通过数据分析使学生体会数据的随机性,其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

教学中,要选择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经历统计的过程中体会数据的随机性。如在关于“校门口早晨、中午、傍晚三个时间段中,哪个时间段汽车流量最大”的统计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在用一定的方式统计和记录每天三个时间段的车流量情况。学生在开展这一统计活动时需要考虑如何收集数据、用什么方式整理和描述数据,能从这些数据中得到怎样的结论,需要观察记录多少天等。在记录一周数据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七天中每个时段车流量的情况进行分析,在数据分析中体会数据的随机性,也就是对于“哪个时间段的车流量大”的统计分析中,可以体会到“每天收集到的数据有所不同(如有的日子早晨车流量最大,有的日子傍晚车流量最大,甚至个别日子中午车流量最大等),但从七天的数据中可以发现一些规律(如总体上每天早晨、傍晚的车流量大,每天中午的车流量比较小等)”。如果七天的数据还不足以支持规律的发现,可以引导学生再统计一周,然后再进行数据分析。

(二)引导全面客观地认识数据

戏剧艺术的核心范文2

【关键词】许昌越调毛派戏剧 传承 创新

作为毛爱莲老师精心培养的学生,笔者责无旁贷地应在传承和创新工程中洒汗尽心。而如何传承、创新?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点需要深入思考。

一、深入发掘和理解毛派戏剧艺术的独有特色

毛爱莲生于1930年,9岁从艺至今,历经70多年艺术实践,倾其心血汗水,积其聪慧才智,汇百家姊妹艺术之长,创立了许昌越调毛派艺术,毛派艺术的特色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自己不同的认识和理解。笔者认为,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打磨出仅属于自己而不雷同于他人、独一无二、久演不衰的剧目,如《火焚绣楼》《白奶奶醉酒》等;第二,塑造出了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使观众难以忘怀的人物形象,如洪美荣、白奶奶、玉姐、柴郡主等等;第三,独具个性的唱腔和念白。有观众说,毛爱莲唱戏、念白字字蘸蜂蜜,句句含冰糖,能甜心润肺;她仿佛嘴不张、唇不动,似说似唱、似吟似哼,自如、自然、轻松、巧妙地演唱,其声腔畅如清泉流水,脆像银铃叮咚,甜美、圆润、纯正、赏心悦耳;再者,其演唱吐字清晰,且有很强的穿透力,字字入耳,明白无误,令观众欣赏起来,不急不躁,心平气顺,可谓一种莫大的艺术享受。在民间,甚至有观众说,“甘愿省钱不吃盐,也要买票去看毛爱莲!”“宁肯不置庄买地,也要看看毛爱莲唱戏!”第四,毛派戏剧在吐字发音、偷字闪板、字领腔行、字词布局、叠字回环等方面都有自己独有的窍门绝招。所以,只有发掘和理解毛派戏剧艺术的独有特色,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创新。

二、对传承和创新毛派戏剧艺术要有时不待我的紧迫感

毛派艺术创始人毛爱莲从艺70多年,先后演出剧目130多部,其中有传统剧目,也有现代剧目,有大型剧目,也有小戏和折子戏。在时跨两个世纪的舞台生涯中,她塑造出了众多栩栩如生、独一无二、令人难以忘怀的艺术形象,其中有巾帼英雄,有革命女性,有大家闺秀,也有小家碧玉、农村妇女;按行当分,有青衣、花旦、彩旦、帅旦、闺门旦。毛爱莲的唱腔艺术独树一帜,其声腔细腻清脆,虽不高亢,却极具穿透力;她的演唱吐字清晰、准确、不混不浊,嗓音甜美、悦耳动听……在唱、念方面可谓达到甜、纯、清、巧、流畅、纤细……毛老师对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有丰富的经验,也有可贵的理论,更有仅属于自己的独门绝招,形成了被观众公认的毛派艺术,被国家收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要原汁原味地传承毛派艺术,最快捷的途径和最有效的方法是亲耳聆听毛老师的口传面授,亲眼看她示范表演;带着问题求老师传道,怀着疑虑请老师解惑,面对面请她授业。在毛老师的指导下发掘、整理她所演出的剧目,总结她积淀的丰富经验,升华她独创的宝贵理论,用文字、录音、摄像等手段把她的真腔真调、肢体动作,以至于喜、怒、哀、乐的面部表演,都记录下来,在传承的基础上固本而创新,由毛老师亲自带领弟子共同创新。

孔夫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喜,二则惧。毛爱莲老师已迈入耄耋之年,我们在庆幸老师身体健壮、精神矍铄地给我们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在欣喜之余,亦有一个“惧”字警示着我们,时间紧迫,时不待我,必须抓紧分分秒秒,学习、总结、发掘、整理、开拓创新。任何一派戏剧艺术怕的都是――“失传”,这是最大的损失,担忧的是“先翁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追悔莫及。

三、传承和创新毛派艺术需要持之以恒的多方努力

我们通过分析一种现象,就可以知道传承和创新毛派艺术的艰难。在河南卫视《梨园春》栏目所举办的戏曲演唱打擂活动中,无论是学习豫剧陈派、常派、崔派、闫派、马派的或是学习曲剧张派、越调申派的,都有学得的好明星擂主或新秀,唯独学毛派的艺术个性大于共性,特殊性大于一般性,学习难,学好更难。毛派艺术那像“撕绫罗、打茶盅、画眉叫、蜜蜂哼”的唱腔,那嘴不张、唇不动,轻松自然地念白,要学得惟妙惟肖可谓难上加难,更不要说如何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达到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地步。要学好毛派艺术,除了后天的刻苦努力,还必须依靠学习者先天的良好自然条件,毕竟,毛派艺术唱腔中的“甜润,甜美”,仅靠演员的后天苦练、收效不会非常理想。

所以,要传承毛派艺术当下急需一大批专业人才,这就需要政府注重戏剧人才的引进,需制定特殊的政策或在政策方面向戏曲人才倾斜,比如编制问题可考虑特殊解决。据笔者所知,戏曲人才,导演、配器、作曲、舞美等人才青黄不接,出现断档,因此,创新人才是第一位的。其次,在舞台艺术实践中,现代科技,声、光、电的综合运用越来越明显,因此,在剧团服装、道具、头盔、头饰以及灯光、音响、字幕等设备上需要一定的投入,并结合创新以整合现代舞台效果。

戏剧艺术的核心范文3

[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业务需求;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6 ― 0072 ― 02

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发展伴随着卫生行业信息化发展而迅速推进。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怎样改变医院信息管理不适应用户需求的现状,确定科学有效的发展方向,选择高标准的操作平台,使用兼容性好的数据库,以及开发网络版的信息处理系统,构建以日常医疗信息为基础数据、医院财务数据为重点的数据库系统、为管理层决策过程提供参考信息,建设智能化的节点数据库和数据仓库,是广大地区基层医院及中心地区三甲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医院间实现用户数据共享,是医院管理者需要深入思考和重点解决的问题。

1 医院信息系统建设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在医院信息化建设方面已经有了长足发展。基于大数据的医院财务管理与决策工作的系统需求分析该系统的数据来源于现有医院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以及相关子系统,通过对导出的财务和相关数据采集与分析,并按照中国财务软件数据暂行标准接口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和定制化。通过搭建现代化医院财务管理框架,满足当前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数字化建设需求,为医院管理层提供宏观财务数据报表、财务趋势分析等决策数据和医院财务监督体提供量化数据的数字化工作平台。不仅解决了传统医院财务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而且突破传统局限性,从正常运营角度规范了医院财务管理系统的工作流程,为管理层提供财务数据趋势分析、对比分析、盈亏损益等,实现从财务会计到管理会计的转型。〔2〕分析系行业有关资料,医院信息化的发展主要经历三个阶段。

(1) 单机版信息处理系统〔3〕

从八十年代开始,各类医院计算机系统的应用主要分布在挂号收费、患者住院费用管理、医疗器械和药类制成品管理、单位人事管理、考勤制度执行等具体方面。早期在卫生系统得到广泛应用的MOTOROLA系列计算机、DATAMAX等微型机,采用的处理语言有FORTUNE、 COBOL 语言,我国第一版的 ICD- CCD 医院病案管理系统就是在此基础上开发并得到广泛应用的。

(2)不同科室个性化应用系统

随着计算机在医院信息管理应用领域的扩大和深入,功能性强的科室应用系统在门类齐全的综合医院发展迅速。

(3) 基于LAN的资源共享网络应用系统

各医院内部及医院间网络版本的医院信息系统始建于上世纪最后10年,有实力的大医院相继在100M/1000M自适应以太网上建立了功能较强的医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用户信息化处理的发展趋势, 开始向医院与医院、医院与社区、医院与患者信息共享的方向发展。信息处理的整合从前台走向后台,从以本科室的应用处理向跨科室、跨医院、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信息系统相结合的集成模式方向发展。

2 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1)信息处理功能单一

当前软件应用系统在前台业务处理上的支持比较全面,但在后台的数据分析上不能有效地服务于医院管理层的科学决策。

(2) 系统建设没有统一标准

目前,信息的分类代码、信息处理的流程、报表的格式等都缺乏统一的规范与标准。软件产品的通用性和灵活性差,导致软件升级及扩展困难,孤立的信息节点难以共享资源,网络化程度低。

(3) 应用功能在临床领域普及率不高

目前业内的医院还没有建立“以病人需求为中心” 的信息管理系统,不能实现临床数据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患者查询信息系统的有机统一,应用功能不高。

(4)数据分析不能适应管理需要

在医院管理工作中,采用数据库系统管理海量数据是现代管理模式优势之一,在逐渐替代传统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实现了医院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从技术层面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所以,医院信息数据分析是提高管理质量的技术瓶颈,改革医院当前的管理体制、提高人员素质、更新观念、破除陈旧的管理模式对医院信息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5) 行业标准和有关法律法规急需完善〔4〕

目前,卫生行业专业信息安全规范体系的规划设计还不完善,诸如涉及到值班医生数据签名、远程视频会诊的过程记载、对患者常规检查诊断及初步结论和后期医疗护理质量管理过程等都需要当事人的认可等。这些都没有形成法律法规。

3 应对策略与办法

(1) 必须进行卫生信息立法

首先,医院方面积极主动地以“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为出发点,找准医学信息和现代信息技术与医疗护理工作的最佳结合点。从法律上对计算机病历( Computer Medical Record, CMR) 应用和医疗护理执行过程进行规范,深入患者中间搞调研、听意见、询建议,形成医患双方共同遵守的行业规范;其次,聘请医学专家、医院管理专家、信息技术专家、法学家、新闻媒体等组成独立的第三方公证系统,推进卫生信息立法和医院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

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还要严格规范计算机病历数据的采集、修改、添加和删除等运行中各个环节的监控,依据医院应用信息系统数据流程的要求进行操作,并对后期的数据整理、分类和打印输出采用手工签名。

(2)使用ISO标准建立医学信息标准体系〔3〕

根据临床医学概念的丰富性和多样化特点,要规范医学术语的标准化,使医学数据的编码与医学术语标准化紧密相连,提高编码方式的科学实用性,对各类疾病、药品和医疗操作术语等进行统一编码,提高疾病分类的细致程度,并适用于流行病学及保健评估的需求。在保持医学文档半模板化或全部模板化的同时,创新文本格式,使电子病历能方便地记录患者特殊信息,所描述的临床医学记录既有严谨的学术化表述,又有通俗易懂的大众化色彩。

医院信息化发展越来越具有网络化、全球化的远程医疗和信息共享的趋势,为了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患者与患者之间、家庭与医院之间、同一地区的不同医院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同国家之间实现医学数据的交换和共享,还要统一数据交换的标准问题,以更好的为医疗资源共享进行软件研发和提供技术支持,进一步增强计算机病历形成和使用的共性。

基于大数据思想的医院财务管理系统是对当前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功能的增强和扩充,通过引入大数据思想,实现大数据集存储、管理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和大数据的分析与挖掘。除了基本财务核算与财务报表基本功能外,还利用R Language统计分析、分类回归、聚类和关联规则等功能,重点实现了实时的财务报表、财务指标和现金流能力的预测模型功能,满足医院现代化财务管理需求〔4〕,达到了医院财务管理和决策系统的设计目标。通过完备的系统测试和性能测试,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针对医院信息化存在的共性问题与不足,借鉴和引入银行业财务系统的成熟管理思想与实现方法,设计和开发了基于大数据思想的医院财务管理与决策系统。在传统数据仓库和商业智能基础上,融合大数据思想,实现数据大集中。基于灵活、易扩展和健壮的软件体系架构设计与开发,加强数据协同性,提供高效的数据聚合、分析挖掘和动态展示。实现了财务数据的实时变化、信息挖掘和过程监管,对于提高当前医院整体运营工作效率、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绩效管理,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与运营风险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3) 采用B/S系统架构的数据中心建设〔2〕

采用服务器/浏览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来设计和开发基于大数据理念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在不影响现有医院财务系统正常运营使用的系统设计理念下,通过对数据(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采集、清洗与集中,利用标准数据模型(standard data model,SDM)对目标数据的整合与优化,构建大数据平台,改变传统数据流拓朴结构,利用DBLOAD技术,建立作业自动进行批量数据导出、导入与备份,利用数据库外部链接技术实现实时更新系统数据,进行批量和实时数据的大集中于数据仓库;通过元数据管理实现,实现数据资源统一和规范化;通过数据库反规范化和数据分区等技术提高数据存储优化;按照业务流程抽象模型驱动数据互用性。

引入NOSQL非文档型数据库-MongoDB作为数据聚合层提高系统访问速度和数据分析与挖掘支撑平台。开发高性能的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开发服务器要基于J2EE体系,客户端基于Dot Net Framework开发,选择高性能、无模式的文档型数据库MongoDB作为后台聚合数据库,MS SQL Server作为后台数据仓库,Java和C#为主要程序语言,采用Spring框架和经典MVC设计模式进行高端C/S模式应用程序的开发。〔4〕其中,Dot Net FrameworkWPF作为表现层基于MVVM设计模式提供Rich Client实现Data Visualization,Spring+J2EE作为业务逻辑层,Hibernate作为ORM并提供数据持久化,MongoDB作为数据聚合层,Autosys作为系统前后台作业调度核心系统,保证了系统自动化运行管理。通过Spring框架将业务对象与业务逻辑相分离,并通过容器(Container)和非容器(Non-Container)两种管理方式完成业务逻辑对象的创建、调用和回收,保证系统的平立性和易扩展性。在MongoDB的设计和使用上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按照业务规则对数据进行横向(基础数据)与纵向(分析数据)处理并独立存储和有效隔离,另外MongoDB作为Near Cache(类缓存技术)使用,将数据存储在内存和磁盘上,提供快速访问和瞬间定位能力,实现对高性能信息管理系统的访问。

〔参 考 文 献〕

〔1〕 李维基于RUP的医院信息系统需求管理研究与实践〔J〕.中国医疗设备2010,(04).

〔2〕 袁珏.胡军浅谈软件项目管理中的需求管理〔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7).

〔3〕 倪爱银.软件项目需求管理解析〔J〕.软件导刊

戏剧艺术的核心范文4

【关键词】戏剧;发展;方向

随着文化改革的起伏,作为戏剧表演艺术,不管是单位每年的演出任务,还是媒体在观众中呈现的文化形式,戏剧不知不觉地被小品的演出形式逐步替代。有时猛一回头想起“戏剧本身的含义是什么”的问题,就感到尤为重要了。

有一位哲人这样讲过:世界上震撼人们心灵的事情只有两个。一个是我们头顶上的宇宙,另一个是我们内心深处的道德。而戏剧及戏剧表演艺术之所以对我有如此强烈的吸引力,就在于它对人们心灵深处的震撼。当我们听到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台词无不是惊天地,泣鬼神;当我们重新阅读老舍、、郭沫若的戏剧作品时无不为之心动。而现实中的戏剧或小品,能够打动观众心灵深处的东西有多少?不仅如此,在表演、台词、风格上,导演和创编人员,在不断刻意的追求上,以“贴近生活,求奇、求特、求方言”为名,在越来越通俗的表演上,达到俗不可耐的地步,距离我心中的戏剧艺术越来越远了。这样势必将戏剧艺术的发展走向死路。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个人认为:戏剧的发展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创作上的问题。一个是表演上的问题。下面就这两方面问题谈一下我个人不成熟的看法,请读者给予指教。

一、创作上的问题

创作上首先是题材的问题。题材是创作的原始材料。将一个题材怎样转化为戏剧性艺术表达形式是一个基本问题。一个题材,最有价值的是什么?是人们心灵深处道德观的矛盾冲突和震撼,这是题材的本源。这就是说,一个题材可以歌唱化、美术化、音乐化、戏剧化、电影化,这也就是可以被文化的。而戏剧化是文化形式的一种。不管什么化,题材的核心是能够震撼人心灵深处道德观的“事件”。但是,当今有些题材的采风上,确注重方言化、通俗化、娱乐化、戏说化。在创作的题材、选材上出现了艺术化的偏差和文化上的偏差,导致了戏剧艺术的衰退。

我不是反对小品。如小品《超生游击队》,作品反映了当时人们生子的传统观念与现代生活的矛盾,对人们的心灵有着震撼的教育意义,是个好作品。而表演风格上的方言、口音是对题材表现上的一种润色。不用方言用电影写实或舞台口语表达,也是感人至深的。题材意义是本,表演形式是末。而现在的小品本末倒置。甚至一个小品就剩下一句搞笑风格话了。如果没有了这句话,作品毫无价值。这就是创作人员的刻意导向导致艺术内容和艺术核心的缺失所致。所以,戏剧艺术的创作,题材的选择,要遵循文学艺术的本质:能够震撼人们内心深处的心灵。

二、表演上的问题

柏拉图在论述音乐的《节奏论》时说过:我们要迎合节奏,因为有节奏的艺术表达是最接近上帝的。即使我们的艺术表达与节奏相同,我们还不是上帝,与上帝还隔一层。如果我们艺术的表现与节奏相左,我们与上帝就隔两层。

虽然,柏拉图讲的是音乐,但文学艺术是隔行不隔理的。我们戏剧创作的题材,要贴近群众。但是,群众的方言表达与题材的事件核心,也是隔一层的。怎样通过艺术的戏剧表达、台词表达更接近事件的心灵深处,这是表演艺术要下功夫解决的问题。一旦人类的灵魂被“戏说”,那么,我们距离文学艺术就十万八千里了。

所有民间的方言,均系非“正戏”的台词咏诵。方言的产生,不外乎出于人们最原始的本能感。这种本能感有着四种基本属性:野蛮、霸气、神秘、厚重。只有我们从创作到表演的环节“通程”从戏剧艺术化、文化来考虑。将霸气、野蛮、神秘、厚重艺术化,才能将一个民间题材升华到艺术的境界。而把以讹传讹作为贴近生活,文学艺术必将走向死胡同。

戏剧艺术的核心范文5

(一)丰富幼儿的审美情感

自古以来,戏剧作为一门综合艺术,以生动的表现形式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触动了无数人的心灵,同时又由于其独特的艺术手段,能够对最普遍的受众产生影响。因此,一定要重视戏剧的教育作用。新课标明确提出,戏剧教学要从经典戏剧作品中汲取教学营养,丰富幼儿的审美情感,提高幼儿的文学修养。幼儿戏剧资源十分丰富,包括话剧、歌舞剧和皮影戏等,任一剧种都有其独特之处。例如,歌舞剧采取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话剧以人物对话、肢体语言为主要表现手段;皮影戏则是以驴皮制作、雕刻形象生动艺术性强的人物,利用灯光将影像投射到屏幕上。丰富的内容不仅拓展了幼儿的视野,而且培养了幼儿的艺术审美情感,引领他们走进戏剧世界,体验戏剧的无限魅力。

(二)培养幼儿的审美鉴赏力

许多艺术形式都具有一定艺术包容性,但戏剧的包容性几乎将所有艺术手段都整合了起来,并根据自己的内在规律将它们完美融而为一,形成一个统一的、独特的有机体,进而展现出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利用声音来塑造形象、表达思想情感的;舞蹈是形象艺术,是以人的身体动作来抒情和表现的;文学是语言艺术,是用文字语言(词语)来创造形象的。而在戏剧艺术中,音乐通过具体的唱腔和伴奏,舞蹈通过程式化的身段,美术通过具体道具,如此一来,不同艺术形式的独立性就受到了削弱,利用它们有价值的艺术元素,让它们成为戏剧艺术的有机构成。戏剧艺术这种强大的包容性和统一性——动听的音乐、优美的舞蹈、鲜艳的绘画等,都很容易激发幼儿的审美兴趣,利用这些直观形象和趣味活动来引导幼儿,培养幼儿的审美鉴赏力。

(三)激发幼儿的审美创造力

在幼儿园戏剧艺术教学中,戏剧排演是教学核心内容。幼儿根据剧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戏剧排演,是一个极具创造性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幼儿们认真分析角色、揣摩语言、即兴发挥,通过直观感受、自我理解和大胆想象,将文字变为舞台上血肉饱满的人物和跌宕起伏的情节,灵活运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演绎剧本内容。这一活动不仅是对剧本的二次创作,而且深化了幼儿的学习体验,这本身就是一个创造美的过程。可见,戏剧艺术教育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而且能够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通过寓教于乐的戏剧排演,既有效拓展了幼儿的想象空间,又激发了幼儿的审美创造力。

二、幼儿园戏剧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标准化,扼杀幼儿创造潜能

在幼儿园音乐游戏教学环节,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在音乐的带动下,教师反复带领幼儿模仿各种动物的声音、走路姿势和猎食姿态等,想要借此来引导幼儿感受音乐。整个过程都是幼儿在模仿教师的动作,而并非结合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来做动作。艺术是开放的,艺术教育倡导人的灵魂自由,不同个体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感受,并可以借助艺术手段表达出来。但就当前幼儿园艺术教育现状来讲,许多教师习惯了灌输式教学,习惯了全部一样的标准化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音乐教学成了机械的模仿训练,绘画教学成了生硬的临摹训练。上述这些问题都是幼儿园艺术教育过于标准化带来的。因此,这种一味强调标准化的艺术教育,极大地扼杀了幼儿的创造潜能,限制了他们的个性成长。

(二)强调结果化,忽视幼儿审美体验

在实际的幼儿艺术教育中,大部分教师习惯于给幼儿灌输艺术知识和技能,但却忽视了幼儿主动参与、探索和体验艺术的过程。比如,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是先带幼儿们一起记歌词,然后由教师逐句教授幼儿学唱歌曲。每教完一句,教师就挑选几名幼儿唱,以了解他们的掌握情况。在学唱结束后,教师也会给一些表现优秀的幼儿以鼓励,随后整个活动结束。音乐是听觉艺术,需要用心去体会和感受。若是缺乏深刻感受,就无法体会到音乐中的情感与乐趣。幼儿应该在艺术学习过程中感受节奏、体验乐趣、释放情感、享受艺术。但是艺术教育的结果化倾向却将艺术教育带向了形式主义的歧路,忽视了幼儿感受与体验艺术的过程,一味强调教学结果,使得幼儿变成了机械模仿者,不利于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

(三)过于封闭化,打破戏剧艺术完整性

由于不同艺术门类之间有着较强的关联性,所以幼儿艺术教育要注重综合艺术教育,这也是新课标所提倡的一点。但在实际中幼儿艺术教育的封闭化却造成了幼儿艺术活动的单一,缺乏不同艺术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戏剧活动就是戏剧活动,美术活动就是美术活动,彼此泾渭分明,毫无联系。众所周知,每一种艺术都有其独到之处,不同艺术门类之间有着许多共通之处。比如音乐、美术和戏剧都具有节奏和韵律等。因此幼儿戏剧艺术教育要充分体现出戏剧艺术的包容性,推动不同形态的艺术之间的交流,让幼儿在戏剧艺术教育中接触了解其他门类的艺术,让他们获得更加多样的艺术体验。就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要求的,不同领域的内容要相互融合,站在不同的层面推动幼儿的情感、态度和认知等方面的发展,幼儿戏剧艺术教育要充分体现出艺术的包容性、开放性与完整性,以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当前幼儿园有效实施戏剧艺术教育的教学对策

(一)巧妙构思,提高幼儿戏剧艺术学习主动性

以儿童中心的教育理论观点来讲,幼儿园教育要在以幼儿为本的理念下全面展开。我们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以幼儿为根本出发点,挖掘设计符合幼儿认知规律和审美习惯的戏剧艺术活动内容,激发幼儿戏剧艺术学习的兴趣,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幼儿思考、认识自我并加强对客观世界的了解与认识,培养幼儿戏剧艺术的审美力与鉴赏力,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所以,幼儿教师在开展戏剧艺术教育活动时,一定要强调围绕幼儿兴趣去发展的特点,为幼儿精心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戏剧活动,采用生动形象、吸引力强的语言和动作,全面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让幼儿全身心投入到戏剧教育活动中,强化主动学习意识。当幼儿具备一定的戏剧知识基础时,教师就要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让幼儿获取丰富的戏剧体验。等幼儿具有一定的戏剧审美能力后,教师要注重创设一个立体化、全面化的感受情境,并配以音乐、舞蹈和美术等艺术种类,开放性、包容性、创造性地对幼儿进行美感熏陶,拓展他们主动参与戏剧艺术教育活动的想象空间,提高他们的戏剧艺术创造力。因此,幼儿教师要巧妙构思,全面考虑幼儿的认知实际,挖掘设计符合幼儿实际需求的戏剧艺术活动,以提高幼儿对戏剧的艺术学习主动性,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

(二)加强互动,为幼儿营造轻松愉悦的艺术氛围

艺术氛围是主体心灵和客观对象相互交感而产生的,它属于艺术作品各种冲突和差异因素经过复杂的整合而形成的感应力集中表现,属于艺术魅力的具体外显形态。轻松愉悦的艺术氛围,是顺利开展幼儿园戏剧艺术教育的重要前提。我们营造的戏剧艺术氛围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服务于幼儿园实际教育活动,一种是幼儿自发地进行艺术欣赏。两者共同构成幼儿园戏剧艺术教育的整体氛围。具体而言,营造轻松愉悦的艺术氛围,让幼儿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获取丰富而深刻的审美体验,让幼儿在戏剧艺术教育的互动中培养艺术感知能力,加深情感体验与感受,实现与戏剧艺术教育的有效互动,让他们充分领略到戏剧艺术的巨大魅力,强化他们的戏剧艺术认同感。由此可见,幼儿园戏剧艺术教育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浓厚艺术氛围的营造,所有的戏剧艺术教育活动都需要经过幼儿多种感官的参与来体验和感受,因此,我们要结合戏剧艺术规律和幼儿认知实际,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愉悦和自由的戏剧艺术氛围,以提高戏剧艺术教育的实际效果,并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与影响,让幼儿在良好的艺术氛围中实现健康发展,激活幼儿思维,挖掘幼儿潜能,提高幼儿素养。

(三)加强拓展,将戏剧艺术融入幼儿生活

正所谓,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归于生活。幼儿园戏剧艺术教育与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幼儿园戏剧艺术教育不仅要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而且要以幼儿实际生活为出发点,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挖掘素材开展教学,为幼儿精心创设生活化戏剧情景,引导幼儿在生活化情景中体验戏剧艺术的无限魅力。生活是幼儿实现成长的重要途径,生活中的许多真实情景,会让幼儿调动并运用已学知识和已有经验,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现有知识体系。而所有幼儿都有追求美的天性和学习艺术的潜能,因此我们要有计划、有针对地为幼儿创设生活化戏剧情景,将戏剧艺术教育与日常生活进行完美融合,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相关戏剧知识与技能。戏剧艺术教育与幼儿生活的融合,让幼儿学会用艺术的方式呈现和美化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在戏剧艺术学习中加深生活感悟,丰富人生经验,感受生活乐趣。

戏剧艺术的核心范文6

戏剧化妆师是戏剧这个集体艺术家的一员。化妆是戏剧这门综合艺术的一部分。它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技艺,也是一种艺术创造。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戏剧化妆师,仅仅停留于技艺成面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首先夯实文化修养这个根基。木本实而花萼振,根深才能叶茂。戏剧化妆师的文化修养是多方面的,仅就最基本的最必须的而言,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戏剧艺术修养,二是美术修养,三是美学修养。

一、戏剧艺术修养。戏剧化妆师的具体艺术任务是为角色化妆造型,从外观上塑造直观的角色形象。这一任务一方面比较简单,例如,通过特定技术与技巧化妆出一个工人,一个农民,一个士兵,一个老太太,一个老头儿,一位小姐,一位太太……使之符合人物身份,看起来很像,这并不太难;但另一方面,化妆又是很难的,难点在于个性化艺术化,而不是类型化模式化,即使是戏曲的行当化化妆也是如此。而要使角色化妆既形似又神似即生活化,又艺术化达到共性个性的统一就必须超越单纯的化妆技术层面,而进入戏剧艺术规律这一更深的艺术层面。戏剧化妆师首先要深刻理解剧本,认识到好戏的根源在于人物,戏剧的最高任务是刻画性格这一戏剧艺术的真谛,对剧作家在剧本中刻画的人物性格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对每个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在每场戏每个规定情景中的性格体现与发展过程,都了然于心,体察入微这样才能做出准确的个性化艺术化的化妆造型。其次化妆师要深刻认识戏剧是动作和行动的艺术,人物化妆造型即是静态的,又是动态的,化妆造型要与角色的语言形体动作以及在整部戏中的行动线紧密结合。再次,化妆师必须把握戏剧的综合艺术特征,在为人物化妆造型时,要在导演构思的框架内,兼顾与服装、灯光、布景、音响的协调与融合,与之形成统一的艺术风格。

二、美术修养。戏剧人物化妆造型本身便是一种特殊的美术,是以活人为基质以其他物质材料为手段的造型艺术创造。因此戏剧化妆造型,与写实性绘画、写意性绘画、装饰性绘画,与雕塑艺术、建筑艺术、摄影艺术等息息相通。一位戏剧化妆师的基本素质是美术素质,他对美术应该有敏锐的直觉能力,有较高的审美鉴赏力,他对构成美术的形式要素如线条、色彩、明暗、构图应了如指掌,对美术修辞手段如对比、夸张、隐喻、象征等能运用自如,他要能把一切美术艺术手段,以审美的眼光巧妙地用到化妆艺术当中来。优秀的戏剧化妆师化妆出的角色形象,往往是一幅人物肖像画,或者是异彩纷呈、错落有致的群雕作品,当这种肖像画似的或群雕式的人物造型被拍成剧照后,可以让人们当做美术作品来欣赏。如:舞剧《白毛女》中的白毛女,歌剧《江姐》中的江姐和“绣红旗”的场面,话剧《茶馆》中的王利发以及剧终时三位老人撒子钱的场面,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