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

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范文1

关键词: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会计基础教学;技能培养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由于职业院校教学的理念是以职业标准要求为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核心,多给学生动手机会,让学生在动手中了解并掌握专业课学习的要求。而理实一体化教学就是为了顺应目前的职业教育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就是将课堂教学搬到了实训室,将专业理论知识融入了技能训练中,利用直观性和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把企业请进课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课的教学质量。

一、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条件

1.理实一体化的实训室

因为实训室是讲授专业理论课知识的课堂,也是操作技能训练的场所。会计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有其特殊性,为了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会计专业技能,就必须构建融教学、实验、实训、考核等为一体的理实一体教室,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现场演示教学等教学手段,还要求每位学生配备好红笔、黑笔、回形针、剪刀、记账凭证、各种格式的账页、报表等记账用具,让教学方法直观、灵活,让教学形式生动活泼,使学生更快地掌握专业知识。目前学院已经建立多媒体网络电教室、手工账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证券投资实训室1个、模拟银行1个、模拟工商窗口和模拟税务窗口各1个和ERP(企业资源计划)实训室。

2.校外理实一体化实训基地

会计课程中有些业务知识仅仅依靠模拟实训是不够的,还需要利用校外的实训基地来开拓思路。例如,与会计软件企业联系,让学生参观企业,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具体运用;将会计事务所的专家请进课堂,使学生了解账务处理程序在企业中的运用;参观证券交易所,了解证券交易的实战情况;通过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学习,学生会对会计专业的一些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有真切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会计专业的学习效果。

二、会计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运用

1.课前准备

(1)首先聘请工作经验丰富的企业会计实践专家,为学生介绍会计专业的就业前景、会计人员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及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经历等,并演示会计实务的操作过程和方法,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力,同时为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奠定基础。

(2)ERP实训室模拟企业管理系统,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结构、资金的来源、原材料的购置、生产线的设置、销售的形式等,例如,ERP中企业的资金来源包括投资者投入资金和债权人投入资金,引发会计基础中最基本的会计等式,通常称为第一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由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共同构成了企业资

产的来源,即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和等于权益,根据分析可知,在任一时点企业的全部资产必定等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和。并引申出会计等式也是复式记账法、试算平衡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基础,在会计核算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通过理实一体化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学习中的工作环境,更加明确学习目标。

2.课程实施

(1)会计基础专业教学设置:要求学生了解会计基础课程设置,第一章会计概述;第二章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第三章复式记账;第四章会计凭证;第五章会计账簿;第六章账务处理程序;第七章财产清查;第八章会计报表;第九章会计档案;第十章主要经济业务。会计职能中最基本的职能是会计核算,会计核算具体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从账务处理程序上来看是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会计报表。

(2)在手工账实训室中下面通过一实例详解各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账务处理程序。

例:A公司从B公司购入一批材料,贷款100 000元,增值税17 000元,对方代垫运杂费1 000元。材料已运到并验收入库(该企业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款项尚未支付。

通过第一章会计概述的学习了解到会计核算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环节,反映特定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向有关各方提供会计信息。在此实例中,

①确认:原始凭证是由B公司提供商品并开具的增值税专用

发票和代垫运杂费专用票据,而A公司并未付出货币资金,形成负债的增加;

②计量:记录经济业务的金额确定,包括货款成本101 000(货款100 000+运杂费1 000)、增值税税费(17 000)及负债总额(118 000)的确定;

③记录和报告:在会计中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A.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进行填制记账凭证。

借:原材料 101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17 000

贷:应付账款――B公司 118 000

通过上述会计分录的形式对这笔经济业务所作的反映,使学

生了解会计分录中的借贷是在第三章复式记账中指出借贷记账法是指以“借”“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借贷只是纯粹的记账符号,成为会计上的专业术语,用来标明记账的方向。还有在实际编制记账凭证中提示学生注意第四章会计凭证中记账凭证上除反映会计分录的三个要素,即借贷方向、会计科目、金额外,还需填列日期、摘要、编号等相关内容。

B.通过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在第五章会计账簿中了解会计账簿的基本内容有封面、扉页、账页。启用会计账簿时,账簿封面上写明单位名称和账簿名称,并在账簿扉页上附启用表。登记会计账簿时,应当将会计凭证日期、编号、业务内容摘要、金额和其他有关资料逐项并平行记入账内。登记完毕后,要在记账凭证上签名或者盖章。

C.根据会计账簿记录定期编制会计报表,在第八章会计报表中了解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①资产负债表;②利润表;③现金流量表;④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要求学生了解编制会计报表的目标是向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作出经济

决策。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这是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通过让学生观察真实的凭证、账簿、报表,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

3.课程总结

在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完成之后要进行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结果,更要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加强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对会计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对会计基本技能的训练,将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实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之能够真正掌握,针对各种业务进行准确而独立的账务处理,从而为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冰.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数控专业中的实践与应用.职教论坛,2007(06).

[2]金启东.试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当念.职教论坛,2007(10).

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范文2

【关键词】中医基础;理论;临床思维;培养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62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75-01

中医基础理论的授课对象是刚刚迈入大学校园的一年级新生,对于这些新生来说,中医学是一门晦涩难懂的学科。而中医基础理论就是带领学生迈入培养学生中医特有的思维方式的基础学科,是其他中医学科的基础[1]。因为中医学是一门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方法的学科,其与各学科之间都是一脉相承的,所以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对于是否能学好全部中医课程都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临床思维是医生在医疗过程中运用思维工具对患者和病证进行分析判断并最终形成判断决策,以探求疾病的本质与治疗规律的思维活动过程[2]。目前的毕业生普遍存在中医辨证能力较差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在课程的学习当中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没有跟上,要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应该从中医基础理论这门基础课程开始[3]。

1临床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现在的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目标是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即使达到了这个目标,学生也无法很好的为后几年的学习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因为中医学临床思维的方法这个必须要重视的环节被忽视了。这门课是面对刚入学的新生的,而这些新生还习惯于逻辑性思维,感性认识事物,通过记忆和背诵来积累知识。中医学的思维是思辨性思维,理性认知事物,通过思考来积累知识[4]。这种思维方式的变化会让新生无所适从,造成学习时困惑较多,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

2中医学临床思维

中医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方法,中医临床思维是中医思维体系的一部分,核心就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5]。整体观念就是看待世界时用一种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思维方式,不仅把世界看作一个整体,还把每一个事物,每一个人都看作一个整体,而且人作为世界的一部分,不仅自身是一个整体,而且与周围世界密切相关[6]。这跟西方医学,把人体视为各个不同系统的组合来看待是有着本质的不同的。辨证思维就是在面对病人时,不光着眼于病人的“病”和“症”,更重要的是分析清楚当时病人的“证”。在中医的理论指导之下,把病人各种症状有机联系在一起并进行分类,根据中医辨证模式,对疾病现阶段的病因、病性、病位、病势做出综合性的概括,并给出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法[7]。

3临床思维的培养方式

31强化基础知识的教育要想在浩瀚的中医知识海洋中前进,扎实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这首先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要熟练的掌握,只有教师自身业务熟练,知识丰富,才能更好的给学生进行讲授[8]。在教学时,除要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外,更要运用原有知识迁移,形象生动的比喻,还要寻找到其和临床思维的契合点并加以强调。这样就能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的同时培养起临床思维的能力。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中医临床思维最好的培养方式就是临证学习,边观察,边思考。

32多采用案例和讨论医案是最能直接反映医生临床思维的实录。通过学习案例能够贴近实际情况,有效模拟直观场景,能够克服课堂教学中从概念到概念的理论学习比较抽象的弊端,通过对案例的学习、思考和讨论能把学生代入到临床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于中医学的兴趣[9]。在对案例学习的同时,让学生结合已学的中医理论知识,通过查阅资料,自己分析案例,辨清病因、病位、病性并得出中医初步诊断、给出治法、方药、针刺、推拿,再进行课堂讨论。教师负责对学生点评与总结。通过实践能够证明,虽然其中很多内容学生并没有学习到,但通过学生查阅资料、主动学习及教师的指导和评价,学生可以对整个辨证论治过程进行学习和理解,这种学习方式既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中医、深入思考中医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

33多临床见习中医学是实践性非常强,单纯理论学习并不能让学生对学科有一个全面充分的理解。应该让学生早一点临床见习机会,多一些临床经验。在见习之前,教师应对病例有所选择,虽然多接触不同病例有利于学生开阔见识,增加知识面,但是选择病情简单但又能突出体现某一中医理论的病例更加能够符合大一学生的知识特点,并能够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10]。让学生实地感受医院的诊疗氛围,自己动手收集病人的四诊信息,亲身参与辨证施治过程的讨论与决策能够让其对中医诊疗全过程留下深刻印象,建立并巩固中医临床思维。

新生入学后,就要培养,不断建立中医思维的方式,掌握辨证思维、整体思维等中医独特思维方式。当然,这种思维方式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在平日的授课和实际训练当中经常加以引导。另外,中医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和传统文化的了解掌握密切相关,要想学好中医,需要广博的人文哲学知识,这是建立中医临床思维的基础。传统文化的熏陶对提高中医感悟能力大有裨益。学生加强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对建立中医临床思维也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聂娅论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临床思维的培养[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04(72):134

[2]周立美,刘艳娇中医临床思维研究之现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1(11):1291-1294

[3]刘玉良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中医思维、兴趣和信心[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9(03):19-20

[4]韩善夯,朱蓓蓓加强实习生中医内科学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南方医学教育,2008,12(04):25-26

[5]朱玲玲中医内科学实习带教中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南方医学教育,2006,09(03):33-34

[6]魏凤琴重视《中医基础理论》思维方法教学的体会[J]中医药导报,2007,04(04):112-113

[7]段安中医外科教学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02(02):132-133

[8]张新霞,詹华奎以病案为基础的学习(CBS)教学法在中医专业本科生临床思维训练中的作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5(05):85

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范文3

作为一名生理师,面对中医学专业同学,如何能够既突出中医学的特点,又讲好生理学的基础知识,是学好中医学专业的重点。在中医专业教学工作中,我们逐渐摸索出一些较为有效的方法,即:“中西医融合”。

1对教师的要求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机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学好西医的基础。但中医专业学生在学习生理学之前,往往先学习中医学基础理论,特别是中医学基础的“脏象学”部分,相当于中医的“人体生理学”。中医学对生理过程的认识自成一套体系,当学生接触到西医生理学时,这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会对学生学习和理解造成困难。因此,作为西医院校毕业的教师,要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中药学以及中医诊断学等内容,既可拓展自己的知识层面,又有利于更好地与学生探讨。另外,教师还需正视一个新问题:如何应对已从网络获得大量信息的学生?它迫切要求高校教师不断补充学术养份、拓展学术视野、更新学术理念,以保持对学术新知的热情,从而主动及时地给自己的学术生命输入新鲜血液,本教研室要求教师除了课堂教学外,在课余时间也要学习中医的基础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层面,另一方面,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积极关注前沿学术动态,了解学木热点,参加科研活动,撰写科研文章。

2理论教学中要做到“中西医融合”

中西医都是科学,只是各自的研究方法、手段、发展背景的不同而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在理论教学中,尽力寻找到一些生理学与中医学的共通点,在讲授的时候加以结合,以此构建中西医理论体系之间的沟通平台。第一,我们对中医学和西医学中内涵一致,仅仅是提法不同的内容进行整合。打个比方,学习绪论这章时,根据内环境稳态内容,把生命活动的对立统一、维持相对稳定状志等普遍存在的规律与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互相转化的阴阳对立统一学说相比较,使学生在掌握内环境稳态的基础上,对于中医理论的总纲一“阴阳学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又如,在讲授器官生理作用时,把中医理论中脏腑的相关功能与之相比较:西医中心脏的泵血功能与中医学中心主血脉的功能是一致的;西医中肝的主要功能是:贮血和消化,这与中医学中肝主藏血、主疏泄的功能是一致的;西医中生成尿液是肾脏的主要功能,这与中医学中肾主水的功能是一致的。通过“中西医融合”的方法将两大理论体系不断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从而达到融会贯通,为学生架设起一座沟通中西医学的桥梁。第二,除了比较这些共通点,我们还特别提出中西医之间对器官生理功能和意义理解上的差异,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理解和记忆。例如:中医学对心功能的阐述是“藏神,主血脉”,它除去包含西医生理学中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其中还囊括神经系统的部分功能。

3实验教学的“中西医融合”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其一切理论都源于实验,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如动脉血压调节实验中,学生通过给家兔耳缘静脉注射肝素、乌拉坦等药品,随后进行颈总动脉插管,就可以掌握静脉注射、动脉插管等操作方法。同时通过牵拉、夹闭颈总动脉以及电刺激迷走神经等操作,来验证降压反射的相关理论,使学生对此知识点理解得更透彻,记得更牟固。实验教学是最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研思维,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如何做好生理实验,如何通过实验得出相应的理论知识。同时,在常规的实验项目中,我们还特地加入一些中医药学内容,以提髙中医系同学的兴趣。例如,实验5:调节动脉血压中,可以建议同学观察三七这种中药对动脉血压的影响;还可以观察中药木香对小肠平滑肌的影响。

4根据不同专业区别对待

在我校,中医专业学生既有文科生,又有理科生,学生起点差异比较大,而且生理学教学课的时间有限。因此,作为生理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同水平,对教学内容有所侧重,当然是在保证掌握基本内容的前提下。例如:生物电现象的形成机制,对于药学专业,这部分内容熟悉即可,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其详细过程;但对于中医专业,该部分内容要求全面理解和掌握。通过这种不同专业和层次的匡别对待,在有限的课时内,既做到了生理学基本原理和知识点的覆盖,又突出各专业的特色和重点。

5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对于中医学专业学生而言,生理学内容较多,而课时少,如果采取“填鸭式”的讲授方法,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在要使学生有限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掌握好基本知识,作为教师必须抓住各章重点,突破难点。抓住重点就是对教学大纲中所要求掌握的重点知识,进行详尽地讲解。如呼吸运动的调节重点在于呼吸的反射性调节,而其中又以化学感受性反射尤为重要。因此授课时主要讲授化学因素CO2,O2和H+对呼吸的影响,这样才能突出重点,做到层次分明。也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住重点进行自学和复习。至于难点内容,也就是学生认为难以理解、难于掌握的内容,可采取比喻的方法,从而化难为易。教学中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就能抓住要点,分清主次,更深入地了解主要内容。

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范文4

    。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课程组中具有博士学位5人,硕士学位2人。学校131人才工程中青年名师2人,天津市131人,创新型人才培养第三层次入选1名。双师型的教师(具有教师资格、医师资格)为100%。为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课程组采取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的方式,以提高教师素质,同时也保证了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和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队伍是保证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源泉[1]。

    2注重基础教学突出教材建设

    本课程组承担本科生、本科七年制及硕士、博士研究生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基础》《中医药学概论》《中医药膳学》《中医基础理论双语(中英)》《中医基础理论双语(中日)》《中医自然疗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医学心理学思想》《医学初级日语》《中医临床日语会话》等课程讲授。其中《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基础》和《中医药学概论》作为中医学的主干课程,授课对象覆盖面广,涉及中医学院、针灸学院、中药学院、护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部门。本学科组中四名教师可流利全程用英文、日文讲授《中医基础理论双语(中英)》《中医基础理论双语(中日)》及相关双语选修课程。课程组成员积极参与各种专业教材及参考资料的编写工作。作为副主编、编委参加了普通高等中医药教育“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基础》及相关习题集的编写工作。先后有6人参加20余部全国统编教材编写工作。通过教材编写促进了与兄弟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开阔了眼界,提高了水平。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严格的教材选用制度,所选用的教材能体现实际需要及教学大纲的要求。自2003年起采用的七版教材为新世纪全国中医院校规划教材,是目前国内高水平的中医药学精品教材,可满足课堂理论教学的需要。针对学科发展及教学实践,在更新教材的同时,也及时充实和引入了教学参考资料,对所使用的教材进行适时地补充,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能够反映本学科的发展概貌。特别是在本科七年制和研究生教学中已被广泛应用。

    3深化课程体系与内容改革

    本课程组立足改革,更新观念,以厚基础、重实践为原则,突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注重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改革。3.1实施PBL教学改革通过课题立项,本课程组设计并实施启发式、整体互动式教学方法,选取相关章节,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方式,推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倡导小班教学、小班讨论。老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完善以能力为导向的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定体系。加速了由灌注填鸭式教学向能动性教育方式转变的过程。3.2积极开展双语教学为了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及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能力人才的需要,本课程组多年来在七年制必修课中,开设《中医基础理论》的英语和日语双语教学。同时鼓励五年制本科生继续双语学习,并设置《初级日语》《中医临床日语会话》《中医基础理论双语》等选修课为我校专业双语(日语、英语)的教学奠定了基础,使学生们初步掌握了专业英语、日语技能,提升学生临床即时翻译训练及参加中医药国际学术会议专业翻译水平。3.3建立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为了更好地支持和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学校通过引进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师生互动式自主学习。教师可自主结合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学生突破时间空间限制主动访问教学资源,自由发起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并逐渐体验到基于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的乐趣。

    4注重各层次人才培养

    课程组针对不同层次的人才特点,进行适宜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对本科生培养强化基础教育,注重中医思维模式的建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从教学方法,教学改革等方式入手,改变中医基础理论、内经等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利用实验室、多媒体等方式方法辅助教学,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对硕士研究生培养在明确研究方向的同时,注重夯实基础理论知识,提高中医临床技能和基础实验科学能力的培养。从研究生招生复试、课程教育考核、课题设计实施、资料搜集整理、论文撰写修正、毕业答辩等方面严格要求把关,突出基础理论对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的指导意义。对于博士研究生培养,注重基础理论的深化研究,以及在临床疑难病的基础研究。强调创新意识和严谨求实作风的培养,对博士学位论文要求既要有鲜明的创新点,同时又要有充分丰富的论据,以提高博士毕业生的整体水平。

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范文5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12.044

中图分类号:R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12-0096-02

《中医学》是我国西医院校的重要教学课程。西医高等院校开设《中医学》课程的目标是使西医学系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理解不同医学体系对生命的认知差异,初步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开拓临床思维,丰富诊疗手段。我国西医院校开展《中医学》教学已经20余年,但对其教学效果较少进行调查总结,尤其是有关学生对教学评估的研究更少。为此,笔者以临床专业七年制学生作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以期对《中医学》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为今后《中医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进提供参考。

1 评估内容

2011-2012年,笔者选取首都医科大学2008级和2009级临床专业七年制学生120名,使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学习《中医学》课程反馈调查。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填写无记名的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您学习《中医学》课程的最大收获是什么?”、“您对《中医学》理论授课和见习授课最不满意的地方是什么?”、“您对《中医学》今后的课程设置和授课方式有何建议?”等问题。要求学生进行认真思考后如实回答。120份问卷调查表全部收回。

2 评估结果

2.1 学习《中医学》的收获

2.1.1 收获一般(大致了解) 55名(45.8%)学生认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中医有了一个整体、概念上的认识,大致了解了中医学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了解了中医学的主要特点和思维方式。认识到中医与西医属于不同体系,《中医学》的学习有助于开放思维。

2.1.2 收获较大(深刻了解) 47名(39.2%)学生认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有了较深的了解。认识到中医把人还原于自然中,是自然奥秘的体现;感受到中医学的文化精髓,学会了另一种医学思维;认为学习《中医学》对西医的学习有很多启发,并尝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中西医的共通之处。

2.1.3 收获很大(理论联系实际) 18名(15.0%)学生认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系统学习了中医理论,学会了用辨证的方法看问题,并能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可以联系到实际。

2.2 对《中医学》教学方式的满意程度

2.2.1 很不满意 19名(15.9%)的学生感到很不满意,认为理论课不够有趣,过于枯燥,缺少中药的见习。

2.2.2 不太满意 79名(65.8%)的学生感到不太满意,认为理论课程太少,只学到了肤浅的知识,没能深入学习;见习时带教老师少,每组学生人数太多,动手实践的机会较少,不能很好地观察患者,缺少与患者交流的机会;见习时的患者不够多,带教老师对学生讲解有限。

2.2.3 比较满意 22名(18.3%)的学生认为理论授课覆盖面广,理论课带教老师准备充分,讲解较为透彻。

2.3 对《中医学》教学方式改进的建议

基于目前《中医学》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学生们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①适当增加课时,将现行教材中文言文描述的内容用更浅显的语言加以解释,以方便准确理解;②理论授课时在课件内增加和丰富图片内容,以帮助记忆;③增加一些典型病例的讨论,以提高课堂的活跃性;④多讲解具体实用的知识,并采用更易理解的方式;⑤理论授课时不用太泛,应结合具体情况重点讲解;⑥增加见习课带教老师,以便学生能多参与临床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⑦增加见习的形式,除门诊带教外,还可让学生参与中医会诊、病例讨论等;⑧增加中药见习次数,以真正掌握中药的性能;⑨中医与我国中华文化息息相关,讲课过程中可穿插介绍中医与中国文化的深厚联系。

3 对教学模式调整的建议

从上述学生的反馈意见可以看出,目前《中医学》教学模式存在较多问题,学生满意度不太高。由于现行西医院校课程设置的安排,《中医学》课时数很难增多,因此,如何调整和改进《中医学》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获,是今后《中医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3.1 增加带教老师

中医学理论较为抽象,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兴趣。既往七年制临床专业学生的见习一般为8~10名学生配1名带教老师,学生动手机会较少。因此,增加带教老师可以增加学生接触患者的机会。建议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使学生参与中医门诊、中医病房会诊及参观中药房,以有效保证每个学生见习次数和学时,满足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

3.2 改进教学模式

学习风格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习惯性学习方式和倾向。当教学策略与学生的学习风格相匹配时,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熟悉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了解不同学习风格的优势与缺陷,因此,应根据其学习风格的特点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临床见习时,可根据科室带教师资情况,将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合理分组见习,使学生获得最大的收获。

3.3 加强网站建设

《中医学》作为首都医科大学的精品课程,首都医科大学的教学网站上提供了较多的中医药在线学习内容,今后应进一步丰富在线教学内容,建设多个学习模块,如教学课程、教学参考及中医科普等,加入适当的教学图片、图谱、动画及教学录像等资料。其中,教学课程模块包括教案、课件、复习题及重点讲解等,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教学参考模块包括课程相关的参考文献,可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触类旁通;中医科普模块包括基础知识、预防保健、中医入门等内容,可增加学生对中医的兴趣。另外,应开设讨论专区,为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供平台。

3.4 密切结合临床

尽量增加临床见习时间,使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临床。如让学生参与望、闻、问、切的中医辨证全过程,亲自与患者沟通交流,以锻炼其沟通能力和观察能力;另外,教师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出问题,由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提出诊断和治疗方案,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通过对相似病例的比较,增强学生的思维辨别能力。

3.5 充实中医文化教学

在《中医学》教学中穿插介绍中医现代研究技术与方法,以及中医与西医的联系与区别,拓宽学生的科研思路,增加学生对中医的学习兴趣。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适当讲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使学生理解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初步奠定学习传统文化的基础,帮助学生理解中医理论,掌握中医学的精髓。

4 结语

本研究通过调查首都医科大学七年制临床专业学生对《中医学》教学的意见和建议,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中医学》课程教学模式的建议。笔者认为,通过多途径改进《中医学》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增强临床信心,激发学生对中医药基础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范文6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8.241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8-2214-01

中医基础理论是以中医经典著作《内经》为理论渊源,融会了历代著名医家的真知灼见和创新观点的一门课程,是研究和阐述中医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科,是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对刚入学的中医专业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中医理论形成于两千多年前,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文字古奥,内容博大精深,在认识论、方法论、思维模式、概念体系等方面均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和抽象性。中医基础理论所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已习惯于中学期间形成逻辑思维的大一新生。因此,要使学生们真正透彻领会抽象而古奥的中医术语、概念、学说并不容易,例如:五行学说、脏腑概念、气血津液等。调查发现,学生们普遍认为接受起来比较困难[1]。这就使得初学中医知识的学生们常常会产生畏难情绪。传统的中医基础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上主要就是教师讲、学生听,“黑板、粉笔与教材”的满堂灌式教学模式,乏味枯燥,也不利于学生理解文字深奥的中医基础理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知识的热情和兴趣,是较快较好地掌握中医学的思维方法和基础知识的重要前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学人员所面临的共同课题。笔者认为,在传统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模式中合理的引入相关教学病案和增加师生互动式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1.合理引入教学病案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学习兴趣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有助于挖掘他们自身的学习潜能。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内容。现代中医高等院校普遍采用的是西医院校的基础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容易造成课堂气氛沉闷,使学生失去对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的兴趣。中医理论源于临床实践,并不断完善于临床实践。根据“先感知、后理解、再巩固、终运用”的学习基本心理过程,中医学习过程中的感性知识只能从临床中来获得,中医传统学习模式是“家传”和“师授”,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早期中医教育中的重要性[2]。因此根据目前中医课程的纯课堂教学设置情况,结合传统中医教育的“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特点,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中应用临床病案,通过模拟临床激发中医专业学习兴趣并强化教学效果。例:在病因“痰饮”章节讲解中,可以通过以下病案分析讲解:“王某,男,50岁。面部及双下肢反复浮肿时间6年余。因劳累导致双下肢再次浮肿,按之则凹陷。脸色暗淡无光泽,口淡乏味。形体消瘦,腰酸体倦。怯寒肢冷,减退。舌质淡胖,脉沉细”。问:“此患者的水肿症状,主要与哪些脏腑的哪些生理功能失调有关?为什么?”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和分析,学生明白了病为水肿,其病机为脾肾阳虚导致津液代谢失调。然后让学生回顾津液的生成输布过程以及参与津液代谢的脏腑的生理功能,这就启发性的加深了学生对广义痰之水湿痰饮的理解。当然,在应用病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切合教学目标,浅显易懂并把握好教学时间,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采用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中,往往以“满堂灌”的模式为主进行授课,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影响了教学效果。互动式教学法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去理解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相关问题的讨论、分析解答而掌握新的知识[3]。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从前苏联引入后,许多课程教学便广泛采用,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之中最常用的是课堂讨论法[4]。因此,笔者认为在中医教学中开设讨论课,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有助于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表述能力。在讨论课中,把握阶段教学目标,要注重加强对学生思维方法的横向引导,并对相关知识进行强化训练。在进行专题讨论时,要精心选择讨论专题,最好选定横跨不同章节的专题内容:如“脏腑关系”部分。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讨论一对脏腑之间的关系,并派代表到讲台进行“演讲”,然后再由其他同学进行相关的补充。发言之后,老师和其他同学提出相关问题,由发言组的学生当场解答,最后由老师总结同时根据各组的表现予以细致的点评。引导学生透彻理解题意,明晰基本概念和相关原理,能将相关知识前后贯通,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结论。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充分理解中医基础理论,在理解的基础上思考、巩固,从而能自觉运用和分析相关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结语

总之,“学无定法,教无定规”,中医基础理论是构筑中医药学的基石,授课教师做好中医基础课程的教学能很好的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发学生学习中医专业的动力。笔者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深刻体会到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教学病案和互动式教学方法的作用。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培养了学生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既加深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理解,又锻炼培养了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因此,认真研究每一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及与之相适宜的教学内容,并将教学方法融于教学过程,这样才能保证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能较好的传授给学生,并为后期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l]王蕾,李春英,张炎,等.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调查情况分析[J].中医教育,2000,19(6):23.

[2]吴鸿洲,程磐基.古今中医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