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科的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劳动教育科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劳动教育科的意义

劳动教育科的意义范文1

(一)知识目标

1.识记企业的含义和基本分类;公司的基本特征和分类;自然人和法人的区别;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含义和特点;公司的组织机构;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企业兼并、联合、破产的含义。 2.理解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别和联系;公司制的优点,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意义;企业兼并、联合、破产的意义。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何依法设立一个公司;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为什么以建立公司制为目标。

(二)能力目标

1.本框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参与经济生活的实践能力。2.在学习经营公司时,通过相关知识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如何创办公司、如何经营公司,从而提高学生将来的创业能力。使学生能分析不同公司类型的特点,学会在不同条件下进行选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国家观念,使学生认识到,创办公司、积极创业有利于国家生产力的发展。2.使学生深切认识,锐意进取、诚实守信,合法经营、积极创业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3.增强学生依法设立公司、依法经营等法律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公司制企业;公司的经营。

(二)教学难点:正确认识企业的兼并和破产。

(三)教学方式及手段

教学方式:问题探究法、讨论法、设问法、讲授法、情景设置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三、导入新课

在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生活与消费”,生产什么消费什么,我们每个从每天都在进行各式各样的消费,我们消费的这些有形无形的商品都从哪里来的呢?企业对于同学们并不陌生,请学生说说你所知道的企业?

同学举例:中国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有限公司等等

在这些企业中,我们可看到有些是股份有限公司,有些是有限公司,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还有我们所说的公司=企业吗?在以后我们怎样去创建自己的公司呢?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板书)

第一框公司的经营(板书)

一、 公司的类型(板书)

(一)企业(板书)

1.含义(板书);2.类型(板书)

(多媒体展示)问题探究一:

下列哪些属于企业?(BCE)

A、中国科技大学;B、中国人寿保险公司;C、沃尔玛超市;D、故宫博物院;E、乌蒙山水泥发展有限公司;F、六盘水市人民政府

教师总结:在我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等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其中,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总之,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2、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主要的组织形式(板书)

(1)公司的含义(板书)

(2)公司形式(板书)

(多媒体展示)问题探究二:

企业=公司吗?

教师总结:无论哪种企业,都有一定的企业组织形式。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除去公司制企业外,我国还存在大量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

(多媒体展示)

按财产的组织形式和承担的法律责任划分

现代企业组织形式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制企业:

股份有限公司

个人独资企业

(多媒体展示)模拟创业

情景设置一:

10年以后,在坐的每位同学手里有50万元的创业基金,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你们如何是进行创业呢?

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提示:小组成员可自由选择,可自己个人创业,也可相互合作)讨论内容包括:创业的形式,公司名称,经营对象,注册资本,股东各自所承担的责任,公司的机构,小组各成员在公司所担任的职务等。

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归纳总结:

(1)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之间各自的优缺点。

(多媒体展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之间的主要区别

(2)公司的组织机构:这些机构之间权责明确、互相制衡,可以有效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使公司的发展具有充分的活力。

(多媒体展示)公司的组织机构图

(3)理解法人要注意与自然人的区别。

二、 公司的经营与发展(板书)

(多媒体展示)模拟创业

情景设置二: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坐的各位董事长,总经理如何经营自己的公司,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果我们的公司经营不善,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教师归纳总结:

1.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板书)

2.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板书)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板书)

经营战略是指在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为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而作出的总体的、长远的谋划与对策。经营战略主要解决的是企业“做什么”的问题,包括如何进行投资、生产什么样的产品、如何进行生产,如何开发市场等。

举例:海尔从原来的涉临倒闭的小厂发展成为如今的世界级品牌,首先归功于它的经营战略。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板书)

举例:海尔从亏损147万到今天全球营业额600多亿,81%的年平均增长率。最主要取决于两个字:创新。

(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板书)

举例:海尔有一个很著名的广告语,叫做“真诚到永远”。一个企业要永续经营,首先要得到社会的承认、用户的承认。企业对用户真诚到永远,才有用户、社会对企业的回报,才能保证企业向前发展。

⑷其他(板书)

3.公司经营不善的后果(板书)

经营的目的是利润,兼并的核心是竞争。兼并、破产与“强强联合”都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获得更大的利益。

(1)企业兼并(板书)

兼并,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1+1>2

举例:海尔兼并案例

(2)企业联合(板书)

它可以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市场占有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企业破产(板书)

实行企业破产制度,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企业破产,淘汰落后企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举例: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导致破产。

劳动教育科的意义范文2

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著名教育实验家、理论家。他一生忠爱教育事业,在平凡而伟大的教育岗位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被人们称为“教育思想泰斗”,其教育著作被视为“先进教育经验的完整总结”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其教育理论被公认为“活的教育学”。

[成书背景]

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33年,其中有26年担任校长。这期间,他实践并发展着自己的“教育信念”,努力使教育劳动成为“充满了紧张的探索和思考”。《帕夫雷什中学》一书,是他一生教育智慧的总结。书中围绕校长和教师的崇高使命――“设计和造就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这一思想,集中而全面地阐述了他的教育信念、办学思想及施教措施。该书除在前苏联国内多次重版外,还在国外被译成多国文字出版。中译本于1983年由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精要]

《帕夫雷什中学》一书的教育思想精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论学校管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作为一名校长,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者,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他指出“一个好校长,首先应当是一个好组织者、好教育者和好教师。”“校长工作首位的不是事务性问题,而是教育问题。”

对学生的管理,主要是要抓住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这个“主要杠杆”。对教师的管理,他认为,要办好一所学校,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尤为重要。因此,作为学校领导,应该关心、爱护教师,尽量减轻教师的负担;同时他又要求教师努力提高教育素养,包括:精通自己所教学科的内容;懂得心理学、教育学和教学法等教育科学知识;有较高的工作激情,等等。

2.论教学:书中既有关于教学基本理论的论述,又有各个教学环节的经验介绍和建议,基本构成了一套较完整的教学论。

关于教学――教育的统一。他提出了教育性教学原则.要求世界观教育、道德教育必须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来进行,反对把教育看成与学习和教养相隔绝的东西。

关于教学――发展的统一。首先,他强调师生通过教学应有效地传授和获取知识,认为只有掌握知识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幸福的人。其次,他坚决反对那种只教给知识,不重视发展智力的教学。因此,他要求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真正的学校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并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关于“两套教学大纲”的论述。在他看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忠实执行国家制订的教学大纲,但不能过于机械,心中应同时装有“第二大纲”,借以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开阔视野,发展他们的自学能力。因此,他要求教师要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吃透教材,并指出:一位优秀教师懂得的东西应比“大纲”规定的内容多许多倍,课程对他来说只不过是这门学科的起码知识。教师高深的学识是吸引学生热爱学习,获取知识的必要条件。

3.论教育:苏霍姆林斯基从多角度论述了教育目的,其中最集中也最深刻的一个观点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而培养这种人需要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即“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统一的完整的过程。”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这才是一个校长,一个教育家应当全力以赴解决的教育问题。

[简要评价]

《帕夫雷什中学》不愧是一部“活的教育学”,它涉及到一个学校所涉及到的所有主要问题,而且提出了一系列独到见解和新鲜经验。苏霍姆林斯基坚持马列主义全面发展教育,继承了克鲁普斯卡娅、马卡连柯的教育遗产,他不仅发现了前苏联社会发展与生活对教育所提出的新问题,而且对此作了深刻的解答。因此,他的教育学堪称为“现代教育学”。虽然该书属于普通教育学的范畴,但对幼儿教育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名言选萃]

一名好校长首先具备的一个最主要又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深深热爱孩子,有跟孩子们在一起的内在需要,有深刻的人道精神,有深入到儿童精神世界中去并了解和觉察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个人特点的能力。

孩子们所喜欢的是那种本人就喜欢孩子、离开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们交往是一种幸福和快乐的人。

劳动教育科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开发;现状;对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目标,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强调教师应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并能够发掘自我能力,养成积极而负责的生活态度。但是,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惑;经费不足、资源不够、师资缺乏、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相当突出。所以,如何展开综合实践活动课,引导学生学习并展开力所能及的技术实践和劳动实践,培养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

(一)客观问题

在有关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的调研中发现:

1.城乡差异明显,农村课改存在难度。

2.课程资源匮乏,经费投入存在不足。

3.教师能力不足,课程内容需要调整。

(二)主观问题

1.农村学校多数管理人员和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性质和内容理解不到位,在实际操作中,缺乏科学性的指导和定位。其次不少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文件还没能完全贯彻落实,使得当前的综合实践课程难以真正普及,“主课占用课时”“课时少”现象十分的普遍。

2.不能灵活按照当地的情况和现有的教学资源调整课程。在北方农村,课程资源成了制约综合实践活动开发的关键性因素。究其原因,主要是课程开发者的课程资源一时缺乏。其实,农村有很所多课程资源,只是教师不能从广阔的视野上洞察、识别、发现课程资源。农村学校一定要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区的自然环境,民族文化,经济发展的状况开展具有区域特色、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3.学生缺乏思考创造能力,课堂气氛生硬死板。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将书本上的知识点搬出来,也不是单纯的让学生动手。而是要将综合实践课深化到更高的层次,让综合实践活动与学习思考相结合,这需要巧妙的设计和构思,不能搞形式主义,一定要将综合实践的真正意义体现出来。

二.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要发挥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作用

小学综合实践课的开始已经有十几年,但是相关的课程规定却十分模糊,具体的指导纲要也没有出台。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尽快出台具体明确的指导文件及操作性强的课程内容,以避免认识上的模糊,为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准确导航。

(二)要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

要改变农村小学综合实践课现状,学校要加强组织领导,制定相关实施方案,严格执行规定,开齐开足课时。要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加强教师和各学校之间的互动,通过培训学习使教师尽快更新观念、提升能力,健全规章制度,形成以课堂为主场,活动为主体,老师为主角的工作体系,相互协调,形成合力。

(三)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综合实践课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教师必须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胜任。教师要增强终身学习意识,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调研活动。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在现有的条件下,要遵循针对性、调整性、经济性原则,从当地文化和乡土情方面出发,开发各种资源。

(四)要发挥社会力量的辅助作用

综合实践课涉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等范畴,要改变农村小学综合实践课现状,发挥社会力量是不可或缺的。如展开交通安全、防火防盗、防诈骗等法制教育。要发挥青少年活动中心和社区的作用,请相关人员利用假期带领学生站来社会实践活动。

三.具体实践方法

(一)主题活动的选择

1.引导学生从“劳动教育”、“环保教育”、“人与自然”的方面提炼主题。让学生在劳动中树立劳动观,学习劳动技巧,树立环保意识,参与环保实践。

2.社会生活就是一本活教材,它能为学生的活动贡献出比教科书更详尽、更感性、更生动、更富有人情味的环境。因此学生能在实践中更多关注社会、体验角色,热爱生活,关注生活问题,健康愉悦的成长,智慧而创意的生活。

(二)活动展开方法的尝试

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同,活动要尊重学生的差异,采用多样的探究方式和活动手段,刺激学生调度多种感官,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学生在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活动中进行有效的活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身经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的自我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四.案例分析

以北方农村的小学综合实践为例,北方的气候总体来说春秋季并不明显,几乎是冬天过了就是夏天,农村条件有限,综合实践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很大程度上是要围绕本校资源,地方资源进行的。所以立足学生兴趣,围绕地方资源设计开发适合各个年龄段学生的校本综合活动实施案例。

在校本资源开发过程中,根据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地理特点,开展具有校本资源的三贴近主题系列活动,要求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地域,探究发现生活美,家乡美和人文美。这些活动意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实践能力,手机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活动包括:民间故事传说、古今地理发现、自然风景、交通状况、特a和开发建设等。这一系列探究活动,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与实践,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为教师提供了发展的空间,有效地激发师生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小结:可以说综合活动实践课的实施对推动课程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是一门极为理想的学校教学课程。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顺利而有效的实施对于农村学校而言有困难也有挑战,任重而道远。由于个人认识有限,难以概述全面,希望学者们可以继续交易研究,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九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诊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劳动教育科的意义范文4

摘要:家庭教育是伴随着家庭的产生而出现的,它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同时,前人也为后期的家庭教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教育经验。当然,作为教育之源的家庭教育对于国家和个人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因此,有必要深入挖掘家庭教育的内涵,探索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当代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发挥它应有的效益。

关键词:家庭教育;传统;当代;定位

关于家庭教育的定义国内外在不同时期表述不一,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学》中解释为:“家庭教育是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内自觉地、有层次地对子女进行的教育。”马和民认为,“家庭教育既指在家庭中进行的教育,又指家庭环境因素所产生的教育功能。”日本有学者指出,“家庭教育是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进行的。”

一、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特点

1.家庭教育观念

在我国古代,一方面,家庭是社会基本的生产和消费单位,人们所需的各种知识、技能、道德规范大都是从家庭中获得,“世袭家传”是最常见的家庭教育形式;另一方面,在这种家国同构、政教合一的政治模式中,强调“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因此,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即家庭教育是为国家发展服务的。

2.家庭教育目的

我国古代社会把“修身”、“齐家”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手段的同时,“齐家”成为了家庭教育的首要目的。具体目标表现为:教导子弟修身养性、学会做人,从而维护家庭的和谐;鼓励子弟读书入仕,追求光宗耀祖;教育子弟以耕读传家,即边读书边种田。

3.家庭教育内容

尽管古代社会的家庭教育范围颇为广泛,价值取向不一,但“修身”是其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内容,具体表现为:(1)伦理道德教育,如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言,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2)立志教育,如要求晚辈自强自立、振兴家门;(3)蒙养教育,即教导子弟一些日常生活技能,传授数数等基础知识以及基本礼仪规范等;(4)专经教育,即所谓的世袭家传教育。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所涉及的内容是越来越广泛,如理财教育、尊师教育、为政教育等,而且教育的形式也有所拓宽,如胎教……

4.家庭教育原则

从家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我国自古就积累了不少经验,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教育原则,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以身作则、潜移默化、训诫引导、慈严相济以及后来的环境塑造等。

二、西方家庭教育的特点

1.家庭教育观念

综观西方家庭教育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西方家庭教育一贯主张:重视个人发展,尊重儿童的价值及独立性,并依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挖掘其潜在的能力。正是这种教育思想在不断地推动着西方家庭教育的实施及相关理论的发展。

2.家庭教育目的

受家庭教育思想的影响,在西方国家,“儿童本位”始终占据着首要地位。因此,西方家庭教育目的不同于中国传统家庭教育,它更多地倾向于“个人本位”,注重培养儿童的独特个性,主张把儿童培养成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充分发展的自由人,正如爱伦·凯在《儿童的世纪》一书中提到,教育的理想即在于造就“新人”。

3.家庭教育内容

自古希腊的雅典时期起,西方就开始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家庭教育普遍实施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等内容。斯宾塞认为,要培养“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的人,就应该按照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对其进行体育、智育、德育等方面的教育。

4.家庭教育方式

在许多西方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更多时候体现的是一种民主色彩,父母非常尊重孩子的人格、意见、权利,不像中国传统家庭教育,西方家庭教育在对待子女方面更多采用引导的方式,而不是命令、专制。

三、当代家庭教育的定位

当代家庭教育受市场经济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在实践上存在许多不和谐的状态:教育意识与教育行为脱节;功利性色彩浓于教育性色彩;父母的“急于求成”与教育的长久性矛盾;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功能错位;知识、技能本位思想贯穿始终;教育责任转移或转嫁越发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当代家庭教育的转型,因此有必要重新定位当代家庭教育,使其发挥它应有的效益。

1.当代家庭教育目的取向

我国传统家庭教育在教育目的和价值取向上更多地倾向于“家族本位”、“国家本位”,而对个体人的发展有所忽视。当前,随着改革开放,那种传统的家庭教育价值取向已经不能满足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导向的社会发展需要了。家庭教育应该更多地注重个人需要与价值取向,使个体能够按照自身的发展规律自由化发展。当然,这种教育并不等同于完全漠视甚至背离社会。为了人类的长久发展,家庭教育应该在重视个人发展的同时,兼顾社会集体利益与需要,毕竟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有着互为因果、共存共荣的关系。

2当代家庭教育内容

有关家庭教育的内容,我国经历过古代的“伦理道德教育”,建国后的劳动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阶级教育等意识形态,也经历过改革开放后的“智育”,此后,“知识教育”垄断了家庭教育的教育内容,这种“工具性”的知识教育使人的主体性严重缺失,个体得不到自由全面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全面发展、人格健全、自由创新越发成为新的人才标准。因此,当代我国家庭教育的内容也应该有所调整,除了继承优秀的传统教育内容外,还更要注重新时期个体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

3.当代家庭教育方法

从古至今,我国家庭教育方式的选择更多的体现为“经验型”,父母或长辈非常注重个人经验的传授与教诲;相反,西方国家则把家庭教育建立在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之上,如根据孩子的个性特征、年龄特征、性别差异等采取恰当、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因此,我们有必要寻求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从而更好地影响下一代的发展。

4.当代家庭教育形式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那种封闭式的家庭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个体对知识的需求了;同时,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加上社会分工越发明显,以往那种“父母在家庭里对子女进行教育”的家庭教育定义已经不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特征了。当代家庭教育不仅应从内容和方法有所突破,还要从形式上有所超越。首先,家庭教育的实施人员不仅可以是父母,还可以是子女,即父母也应该从子女那里学习一些知识,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子女的想法,从而有利于更好地对其进行教育并由此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其次,实施家庭教育的场所不再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家”,也可以抽象意义上的,比如以网络为纽带的空中家庭教育;最后,实施家庭教育的载体除了言语之外的,还应包括行动教育、环境教育、氛围教育等各种形式。总之,当代家庭教育的教育形式应体现多元化、开放化、个性化。

5.当代家庭教育制度

在中国,家庭教育更多表现为“私人化”、“内部化”等特征,家庭教育事关个体、国家及社会的未来,如果没有完善的制度加以保障的话,家庭教育是很难得以发挥其效力的。因此,国家政府有必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从而有效地保证家庭教育的顺利实施。(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曹清,张慧.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简述[J].教育教学研究2009(46)

[2]希淑惠.关于家庭起源问题的理论浅述[J].社科纵横1993(2)

[3]杨恒.中美家庭教育的跨文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外国学院,2007’

[4]邹强.中国当代家庭教育变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2008

劳动教育科的意义范文5

我们认为,“洒扫应对”关乎学生的习惯养成。所谓“洒扫”,是指从生活中的劳动教育入手,教育学生养成清洁整齐的习惯;所谓“应对”,是指对学生进行待人接物方面的礼节教育。也就是说,“洒扫应对”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既包括在生活能力、劳动技能等方面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也包括在人际交往方面指导学生养成知礼节、懂礼貌等行为习惯及爱国守法、尊敬师长、孝老爱亲、感恩助人等良好品德。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决定把“洒扫应对”上升到德育教育层面。为使活动取得实效,我们提出了“活动对接课程”的理念。这里的“活动”,指的是在学生中开展实践体验活动;“课程”,指的是教师在课堂内外教会学生开展实践体验的方法和技能体系;“活动对接课程”,意在让课内对有关方法技能的讲授与学生课外的活动体验有效对接,引导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通过生活体验学以致用,达到生活即教育的目的。为此,我们重点做好两件事。

一、编写有关“洒扫应对”活动的校本教材

“活动对接课程”主要的实施阵地在课堂,因此,就产生了活动课程。为了让活动课程进入课堂,我们专门开设了一节“洒扫应对”校本课,每班每周用一节课时间授课,任课教师为班主任,保证了“洒扫应对”主题教育活动的课时和师资。

有了课时和师资,最难的是编写《洒扫应对》校本教材。为此,我校专门成立了校本教材编写组,校长亲自担任组长,组员有政教处、少先队、优秀班主任、校外辅导员等,还特别邀请了南宁市文明办的同志对教材的编写提出了指导意见和建议。编写组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深入了解“洒扫应对”主题教育活动提出的时代背景、具体含义等。然后围绕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下发的“洒扫应对”课程内容,逐项编写我们的校本教材,使之既与市里的要求相一致,又有我们自己的系统性特点。我们将编写内容所涉及的劳动、文明、礼仪、安全、交往、社会实践等内容,分成四个单元来编写,一个单元就是一个主题,一个主题由两个活动构成。

良好的德育教材,应该科学合理地设置循序渐进的德育目标,使其兼具现实与理想的双维视角,形成层次递进、不断完善的德育目标体系。为此,我校校本教材编写组确定了分年段的教学目标:低年级以学习文明礼貌用语、掌握基本的扫地技能、关注社会新闻、群体安全疏散、团结友爱等为主要内容;高年级则细分为会洗衣服、会做饭、给社会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礼貌待人,以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好公民为主要内容。

既然是教材,设置课外作业是必不可少的,而特殊的教材必定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作业,我们将“洒扫应对”校本教材的作业设定为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与学生的生活体验密切相关、深深植根于学生的家庭及社区生活、操作性较强的实践活动,以确保实现学校、家庭、社区的良性互动。如五年级《我会洗衣服》这一课的课外作业是“自己洗自己的衣服,让家长给你打分”,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家长的监督和帮助下完成“洗衣服”这个任务。在编写教材的时候,老师们更多关注的是课堂上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操作成效,力争使教材达到知识与操作的统一,进而实现学生的知行合一。

二、确保“洒扫应对”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为了确保课程实施的实效,我校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展开研讨,形成共识。教师们在认识水平、教学水平上存在差异是正常现象,他们对学校提出的“活动对接课程”德育教育理念同样存在理解上的差异,为此我们组织教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学习,让他们在学习、研讨的过程中达成共识。在多次组织班主任开展“洒扫应对”教材研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让各年段班主任统一学习一至六年级完整的教材内容,并在研讨的过程中对教材进行修订和完善。教师们以年级组为单位,组长带领大家学习,一一明确每一册教材教学目标的重、难点。教师们在统一了认识后,越发觉得“洒扫应对”活动的必要性:“洒扫应对”活动课程对于提高目前独生子女的生活自理能力、安全意识都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二是精心打造“活动”与“课程”对接的课堂。课堂是开展“洒扫应对”主题教育活动课程的主阵地。我们主张“洒扫应对”活动课程要以体验为主。课堂上,老师要少说,知识的讲解和教授不可多于15分钟,而且重在讲方法;学生要多练,重在操作。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洒扫应对”课堂主要由“知识链接”“活动体验”“活动延伸”三大板块组成。教师首先要清楚地掌握所授知识,不仅是学科知识,还包括各种生活知识;然后还要能够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开展相关的课堂操作活动,课堂操作既可以在教室内完成,也可以在教室外完成;最后才是把活动延伸到社区、家庭、学校当中。比如六年级上《红花绿树扮家园》这一课:“知识链接”是进行15分钟的知识教授,老师在课堂上教会学生种花、种树的步骤和方法;“活动体验”是老师带着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校园,在校园的植物园里种上花的种子;“活动延伸”却是多种多样,比如让学生回家后在自家的阳台上种花,然后进行多种形式的跟踪记录和写作,并在交流学习收获时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活动感悟和有关的报告手册等。如此完整的一个活动项目,需要花大量时间,基本都是在操作中完成的。

三是努力搭建深化活动的各种平台。为了检验和深化各班的“洒扫应对”活动课程内容,学校需要整体统筹、引领。首先,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展示活动,如低年级的钉扣子比赛、洗袜子比赛,高年级的摄影作品展、社会调查报告展示等,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了老师们开展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让学生们切身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并逐渐将活动的内容内化到精神层面,培育出良好的道德品质。新教育的创始人朱永新教授说过:要无限地相信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和力量。为此,我们学校只是起到统筹、引领的作用,各班的活动课程可以各具特色、百花齐放,学校再根据各班开展活动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搭建适合的展示平台,以此鼓励一线教师把活动更为机动灵活、深入有效地开展下去。其次,我们选出三位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论水平较高的教师成立“洒扫应对”教师工作室,充分发挥他们的原创和引领作用,以主题教学展示的形式,以点带面,深化活动课程研究,积极推进“洒扫应对”主题教育活动有效地开展。所谓主题教学,即每学期选定某一个单元的某一个主题集中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对其进行研究、展示,促使教师更为准确地把握好单元知识结构与学生实际体验的关系。

“活动对接课程”教育理念旨在通过实践体验帮助学生消化、吸收课堂上学来的知识,使活动内容更为有效、实用。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践,我校师生“洒扫应对”的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学科课堂教学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教师们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方法,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的过程,更加关注家校携手的效果,自觉地将课堂上的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的责任心变强了,与家长的关系融洽了,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养成了自我服务的意识和尊重自己及他人劳动果实的良好品质。

劳动教育科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中职钳工;项目教学法;项目式课题;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2-0167-03

《钳工工艺》是中职机械加工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技能课,钳工实训操作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工种之一,内容包括平面划线、钳工、锉削、锯削、钻孔、扩孔、铰孔、攻丝、套丝、刮削及复合作业,以及常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等。通过长期钳工实训操作教学发现,如果按照书本上项目来进行实训操作,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机械单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再加上钳工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学生认为钳工实训操作很辛苦,极易疲劳,挫伤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提高钳工实训操作教学质量,在分析钳工实训操作项目特点、学生心理状态的基础上,对实训操作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实验,笔者提出项目式课题教学,即将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典型产品、典型零件、典型工艺结合职业学校教学实际,略作加工改造而成了若干实训教学的训练课题。通过设置项目课题,实施项目式教学,提高了钳工实训课教学效果。

一、中职钳工实训操作项目的特点

1. 钳工实训操作所用设备和工具比较简单,如锉刀、手锯、钢尺、锤子等,学生对这些设备和工具没有好奇心,缺乏求知欲。有的学生还错误地认为钳工技术与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及其现代化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的生产现场相差甚远,即使掌握了也没有用武之地。

2. 钳工实训操作劳动强度大,体能消耗大,学生感到比较疲劳。由于钳工操作的特殊性,操作技能的形成必须要通过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

3. 钳工实训操作时声音大,实训操作环境差,学生有心烦意乱的感觉。由于条件限制,30个学生同时在不大的课室内实训操作,锯削、锉削、锤击铁块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学生普遍反映比较刺耳,难以集中精力学习,影响教学效果。

4. 钳工效率低,进度慢,学生实训操作无兴趣。要锉好一个平面需要多次反复进行,有时半天时间也锉不平一个工件,学生感到比较枯燥乏味。

二、当前中职钳工实训操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钳工实训操作存在着上述特点,加之目前学生吃苦少、身体素质差、独生子女多的现状,在钳工实训操作教学中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 部分学生对钳工实训操作认识不高,思想不重视,实训操作态度不端正;认为钳工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认识不到钳工工艺在现代化生产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实训操作时,应付凑合,满足于“及格”,对自己要求不严,得过且过。

2. 少数学生怕苦怕累,甚至叫苦连天,不愿完成既定的实训操作训练任务,在实训操作中偷工减料,影响了钳工实训操作教学质量的提高。

3. 个别学生身体素质差,体能难以胜任钳工实训操作训练的要求。尽管实训操作态度端正,训练也很刻苦,但体能不足,影响了实训操作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影响钳工实训操作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既有钳工项目特点的制约,也有学生主观方面的原因。根据目前中职课程改革的主流趋势适时引入项目教学法的实践。项目教学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最早的雏形是18 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经过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并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潮。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通过师生共同实施项目内容进行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法在项目任务完成过程中,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自觉地进行知识建构,是一种具全新教学理念的新模式。项目教学法作为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课题”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它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课题”,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开展教学,使学生直接全程参与,体验、感悟、论证、探究。具体包括三个方面:①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来进行教学活动;②学生在教师的主持下以小组合作工作形式,自行组织完成项目;③工作要主动,学习过程是需要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项目课题的确立十分重要。以下谈一谈项目教学法在中职钳工实训课教学的运用注意事项。

1. 思想教育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对学生进行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为提高实训操作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教育学生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实训操作中不怕苦、不怕累,勤学苦练,扎扎实实地掌握操作技能。使学生懂得无论机械生产技术如何先进,仍有中小型零件采用手动的钳工完成,钳工是任何机械生产的基础。在实训操作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实训操作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认真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提高实训操作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中,应牢固树立“思想教育与培养技能并重,思想教育先行”的原则,把思想教育贯穿于实训操作教学的全过程,提高学生对钳工实训操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学生实训操作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思想问题解决了,解决其他问题就会水到渠成。

2. 激发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积极运用多种教学手法,调动学生实训操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能干”向“会干”转变,由“要我练”向“我要练”转变,从根本上保证钳工实训操作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1)采用趣味教学方法,化难为易。如在钳工锉削实习教学中,因锉削是钳工专业最基本的操作技能,锉削姿势正确与否,对锉削质量、锉削力的运用和发挥及操作者的疲劳程度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但是,锉削的操作姿势又很难掌握,根据锉削的特点、技术要求、动作要领编成口诀进行教学,口诀如下:两手握锉放件上,右臂纵向保平行,左臂小弯横向平,左手压来右手推,上身倾斜紧跟随,锉行四三体前停,重心在左膝弯曲,右腿伸直向前倾,两臂继续送到头,动作协调节奏准,左腿伸直借反力,体心后移复原位,顺势收锉体前倾,接着再作下一回。简短几句话,把从握锉、站立步位、姿势动作及操作用力几方面加以形象地概括。学生记熟了口诀,明确了教师的要求,可按照口诀和教师的示范动作进行练习。学生出现的错误动作,教师可用朗朗上口的口诀及时纠正,使学生减少失误,缓解疲劳。

(2)实训操作项目课题实用有趣。根据教科书的体系进行科学重组,选取机械加工、制造企业生产实际中的典型产品和零件,通过改造使其成为钳工实训教学的若干项目式实训课题,教师可将实训操作项目设计得有趣、有用一些,使得实训操作变得趣味横生,如小榔头、花盆底座等。在学生综合实训时,对其进行生产课题的训练,是切实提高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有效手段,也为中职学校实践教学践行项目式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3. 科学训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俗话说,苦练不如巧练。训练效果与训练时间有关系,但并不绝对与时间成正比。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佳的训练效果,是实训操作教学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学生体能普遍不足的情况下,科学合理安排训练尤为重要。因此,减少无用功操作显得尤为重要,如笔者在“錾削”课题练习中,穿插“游标卡尺使用”这一课题;在“锉削”课题练习中,穿插“划线”课题练习;在“锯削”课题练习中,教材的束缚穿插“錾子的刃磨”练习。主要出发点为:变整天单调、枯燥的基本技能训练为穿插训练。在基本动作训练后,穿插有关《钳工工艺》的理论知识及其他课题。这样学生得到了休息,体能得到了恢复。教学内容因为穿插而不显得单调、枯燥,也从根本上确保了一体化教学任务的完成。最重要的是,穿插教学很容易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习,在实习中去体会理论,检查理论,以实现学生较快的掌握钳工基本技能及钳工工艺学理论。

4. 分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学生素质有差别,体制有强弱,接受能力也有快有慢,因此,要区分层次,根据学生的体能、素质的不同,制订不同的训练考核标准,实施分层次教学,既让体力充沛、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吃得饱”,又让体力不足、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吃得了”,调动和维护好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比如,对体能较差的学生可以在教学大纲规定的范围内适当降低标准要求;要求体能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加大工作量、提高钳工精度等。

以上是笔者将项目式课题及项目教学引入中职钳工实训课教学的一些实践体会,通过贯彻实施,学生中明显地出现了“四多四少”的可喜景象,感到钳工实训操作时间短的多了,加班加点的多了,刻苦训练的多了,精益求精的多了;思想重视不够的少了,请假旷课的少了,应付凑合的少了,偷工减料的少了。技能操作考核时间由原来的360分钟降低到180分钟,时间利用率增加了50%,效率提高了50%,疲劳度降低了30%,所任教的班级学生钳工中级考级合格率均为100%。

总之,中职钳工实训操作教学质量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重要的意义,实训操作指导老师必须加强研究探索,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寻求科学的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05]35号,2005-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