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发展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茶文化的发展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茶文化的发展现状

茶文化的发展现状范文1

关键词 茶产业;现状;做法;问题;对策;安徽郎溪

中图分类号 F326.12;S5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2-0300-02

1 郎溪县茶产业发展现状

1.1 茶园基本情况

郎溪县境内现有茶园总面积4 600.00 hm2(含国营农垦宣郎广茶业总公司786.67 hm2、上海白茅岭农场243.07 hm2、江苏省社渚农场208.00 hm2),采摘面积4 133.33 hm2。其中无性系茶园933.33 hm2(2013年新增无性系良种茶园169.40 hm2),无性系良种比例16.4%;标准高效茶园348.00 hm2;低产茶园改造261.33 hm2。郎溪县茶园主要分布在南片十字、飞鲤、毕桥、姚村和北片涛城、凌笪等乡镇。

1.2 茶叶生产加工情况

郎溪县从事茶叶生产加工工商注册企业41个,其中省级茶叶龙头企业4家、市级1家、县级12家;茶叶专业合作社35家,其中市级以上4家。2013年干茶产量11 980 t,产值23 352万元,其中名优茶 52 t,产值4 060万元,大宗茶11 928 t,产值19 292万元;春茶4 060 t,产值13 032万元,夏秋茶8 470 t,产值10 420万元。一产产值6 294万元,二产产值16 075万元,三产产值1 083万元。全县从事茶叶生产的人员3.92万人,茶农人均茶叶收入5 880元。3家省级龙头企业,年产外销茶1.619万 t,出口创汇3 806万美元。

1.3 茶叶“三品”认证及商标注册情况

郎溪县已实现茶叶标识认证绿色食品绿茶1个(宣郎广茶叶公司),认证面积533.33 hm2,白茶1个,认证面积80 hm2;无公害绿茶1个,产地认证面积1 200 hm2,产品认证面积200 hm2。地理标志产品1个,认证面积2 000 hm2,QS认证企业、合作社17个。拥有如“瑞草魁”、“隽峰”、“红新”、“云岗白魁”、鑫云等 35 个注册商标,其中省著名商标2个。

2 郎溪县发展茶产业的主要做法

2.1 出台相关茶产业政策措施

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茶产业发展,相继出台《农业“星火工程”实施办法》《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十二五”期间,县财政还安排2 000万元茶产业发展资金扶持茶产业发展。

2.2 推进标准化生产示范工程

建设茶叶“三品一标”生产基地,通过建立茶园生产管理规程、规范加工工艺流程、健全茶制品质量监测体系、加大投入品管理和茶叶生产环境整治,狠抓茶叶安全用药监测,不断提高茶叶质量安全[1]。

2.3 抓品牌培育,努力打造名优特色工程

瑞草魁是郎溪县历史名茶,为保护和开发这一历史名茶,郎溪县申请地理标志保护,并通过农业部认定,制定了瑞草魁茶省级地方标准。同时大力发展白茶,打造白茶品牌。

2.4 实施科技创新工程

加强与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积极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和农业科技示范园,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2-3]。

2.5 开展茶叶生产经营专项整治行动

为了维护郎溪县“中国绿茶之乡”的品牌形象,切实加强对茶叶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的综合监管,全面提高茶叶产品质量,促进郎溪县茶业经济稳步健康发展。

2.6 加快茶叶龙头企业发展

扶持各类茶叶龙头企业,壮大省、市龙头企业,着力培育安徽省出口绿茶加工集群。

2.7 壮大茶叶专业合作社,培育发展茶叶家庭农场

鼓励茶农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发展茶叶家庭农场,辐射带动农户。

3 郎溪县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三品一标”产品生产规模不大

目前,虽然郎溪县已通过“三品一标”认证达2 613.33 hm2,但除宣郎广茶叶公司绿色食品533.33 hm2外,全县绿色食品基地面积较小,仅80.00 hm2;无公害认证面积1 200 hm2,但产品认证面积只有200 hm2且尚无加工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虽认证2 000 hm2,认证产量530 t,但严格按照地标产品规范建设和管护的茶叶基地面积及采摘、加工却不大,年产量只有2.8 t,占认证产量的5.3%。

3.2 名优茶生产能力不足,品牌经济未形成规模

郎溪县名优茶年产量只有52 t,产值为4 160万元,名优茶生产能力明显不足。省级以上著名商标只有2个,虽然近年来郎溪县茶叶品牌在各类茶事活动取得了良好成绩,品牌价值和知名度有所提升,但精品名牌少,缺乏高知名度地方大品牌,导致郎溪县许多品质优良的茶叶产品没有自己的高端市场,只能以原料和中间产品销售。

3.3 龙头企业的拉动不力

茶叶发展的关键是企业的拉动,郎溪县虽有3家省级龙头企业,但都是生产大宗出口茶为主,属低端产品出口,产品附加值不高,且虽自营出口权,自营出口量不大,基本上被中间商、外贸公司、外商所主导,缺乏市场话语权,对整个产业辐射拉动效果受到影响。

3.4 种植分散,管理粗放,茶叶的产量、品质不高

全县土地流转、集中步伐缓慢。目前,郎溪县80%以上茶园仍集中在茶农手中,由于种植分散,管理粗放,种植管理技术水平不高,影响茶叶的产量、品质[4]。

4 发展对策

4.1 突出资源优势,围绕绿茶出口,打造一流示范基地建设

结合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抢抓省政府“671”计划等有关茶产业政策契机,以“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模式,增强叠加效应,创建休闲茶产业,打造各具特色、优势互补茶产业休闲区,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把郎溪县出口茶叶产业加工集群打造成省内有影响的和国内知名的一流绿茶出口示范基地。

4.2 进一步抓好品牌和基地建设工作

加大政府运作力度,加强茶叶品牌建设的宏观策划指导,充分发挥茶叶行业协会作用,组织专家制定和完善现有名茶的标准和生产加工技术规范,重点抓好“瑞草魁”、“云岗白魁”等精品名茶,推行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茶叶基地建设,完成茶园整治、茶树换植,增扩大无性系良种茶园。

4.3 进一步推进茶业工艺创新

积极推进茶叶加工由“初制”向“精深”发展。鼓励茶叶龙头企业产品升级和技术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鼓励茶叶企业创办境外茶叶贸易公司或销售窗口。加强茶业科技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和研发体系[5]。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体系建设,加速茶叶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推广。

4.4 突出“文化兴茶”战略,促进茶业由“品质”向“品位”转变

一是深入挖掘茶文化的内涵,积极成立郎溪县茶文化研究会;二是积极打造茶文化的展示平台。强化茶园休闲观光旅游,大力发展茶文化的展示平台,开辟茶文化、茶观光、茶休闲等旅游线路;三是加大宣传,提升名气。积极举办、参与各种茶事活动,广泛宣传郎溪茶文化和“瑞草魁”系列品牌。

5 参考文献

[1] 朱俊成,钟儒刚,杨益明,等.咸宁市茶产业发展及战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27):15331-15336.

[2] 侯彦双.贵州省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5):377-378,383.

[3] 杜立忠,陈相浩,刘军,等.长清区茶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13(17):7722-7723,7738.

茶文化的发展现状范文2

关键词:茶文化;茶叶包装;艺术设计

近年来,随着我国茶叶包装设计理念的不断更新,茶文化在包装设计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在茶文化飞速发展的推动下,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也正逐步朝着专业、创新等多方面发展。所以,将茶文化与现代茶叶包装艺术设计有效结合起来至关重要,需要我们对其给予高度重视。

1中国茶文化概述

1.1中国茶文化的内涵

茶文化主要是以茶为载体,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并在此基础上融入了道家、佛家的思想观念,不仅体现了仁、义、礼、德等道德观念,而且还充分展示了自然美和随和美。总的来讲,中国茶文化的内涵大致包括四个方面,即物态文化、心态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其中,物态文化是指以茶叶为产品而展开的各类生产活动的总和,可被视为一种行业领域。心态文化是指人们在接触茶叶时由此而产生的主观因素,比如说,人们在品茶时追求的意境、茶艺操作时产生的丰富联想等。行为文化是指人们在生产、消费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这种文化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茶礼、茶艺和茶德等。而制度文化则指的是一种行为规范,随着我国茶产业的飞速发展,为了确保茶叶的生产和消费可以顺利进行,各阶段的统治者都会制定一系列规范,以此来达到管理和控制的效果。

1.2中国茶文化的特征

中国茶文化的特征具有多个方面,例如,社会性、民族性、传承性、时代性、地区性以及历史性等。近年来,我国茶文化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宣扬和传播,使得饮茶文化也逐步渗透到各个层次和领域,一直与人们的生活相伴。根据地域和民族习性不同,茶文化在不同地区的展现形式也不同,同时也形成了不同的茶艺和茶礼,给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中国茶文化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渗透

中国茶文化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渗透除了观念渗透之外,还体现在图案、文字、色彩等多个方面,为现代茶叶包装艺术设计注入了许多时代元素。

2.1茶文化设计元素与现代设计观念的结合

就目前平面包装设计理念来看,为了使产品包装吸引眼球、蕴藏深意,就必须在传统图形元素的基础上加入新的元素进行重组、创新,进而表达某种思想和意境。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若想将茶文化的作用在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充分发挥出来,首要任务就是对茶文化进行深层次研究。在茶文化影响力逐步扩大的今天,设计师在对茶叶包装、画册设计、LOGO设计以及茶叶海报宣传进行设计的时候,会将与茶相关的诗词和书画充分利用起来,并在此基础上添加新的元素,从全新的视角出发,合理使用茶文化。与此同时,为了使茶叶包装设计更具观赏性,设计师往往会将茶文化中的民族元素与时尚理念结合在一起,不断赋予茶叶包装新的内容,进一步拓展设计内容和形式,使包装设计更具时代特色。总而言之,茶文化设计元素与现代设计观念的有效结合,打破了传统茶叶包装一层不变的模式,赋予了茶叶包装厚重的文化底蕴。

2.2茶文化在图案设计中的渗透

在当前茶叶包装设计中,图案的应用最为频繁,最常见的图案有茶叶、茶具、茶画以及茶种植等,并在此基础上装饰写意的山水画或侍女图,使整体包装设计生动、形象,具有观赏性,不同风格的图案设计赋予了茶叶包装不同的艺术效果,同时也赐予了茶叶更高的艺术价值。此外,茶文化中所融入的生活习俗、民族风情和审美习惯也为现代平面设计注入了新的元素,很多平面设计者在对图形进行构造的时候,会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考虑其中,推出不同风格的包装设计。风格迥异,使茶叶包装可以在没有文字渲染的前提下,向人们呈现出另一种风格的美感,无形中满足了大众的审美需求。但需要注意的是,以图案为主元素对茶叶包装进行设计,必须以各种几何曲线和抽象纹样作为表现手法。这样一来,才能够将简约、抽样的设计理念充分传达,推进图形表现手法的更新。

2.3茶文化在文字设计中的渗透

在当前茶叶包装设计中,文字占据了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文字大多是与茶相关的诗句,比如说,“扬予江心水,蒙顶山上茶。”、“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这些诗句的使用大大提升了包装设计的意境和神韵。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强包装设计的古典美和文化特色,很多设计者会将文字设置成不同的字体,比如说,篆书、隶书、草书等,书体的变化与茶文化的历史性、民族性有效融合,能够将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更加充分地凸显出来。此外,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追求,部分平面设计者会在茶叶包装中融入泡茶工艺,这种传播方式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茶文化,让中国茶文化具备了美学的内涵。2.4茶文化在色彩设计中的渗透色彩在信息传递方面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不同的色彩可以让人产生不同的感觉和联想。所以,色彩的合理搭配也是平面设计者在设计产品时十分注重的一项内容。目前,市面上茶叶包装的色彩多以绿色为主,绿色,既是茶叶本身的颜色,同时也是大自然的颜色,以绿色为主色的包装设计,可以给人一种清爽舒适的感觉。近来年,在茶文化飞速发展的推动下,茶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文化也被设计者转换为色彩融入到包装设计中。比如说,红色、黄色,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红色和黄色分别代表着喜庆和高贵。因此,越来越多的设计者开始以红色和黄色为基调对茶叶包装进行设计,以此来凸显茶叶的尊贵。除此之外,金、银、黑、白也是当前茶叶包装设计中常用的颜色,其中,金、银两色代表着华贵、高档;黑、白两色代表着神秘、雅致。每一种色彩的使用都可以赋予茶叶包装不同的视觉效果,从而带给消费者不同的感受。可以预见,在茶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色彩被应用到茶叶包装设计中,打破传统设计格局,使设计效果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3现代茶叶的过度包装

图案、色彩、文字作为当前茶叶包装设计的几个重点要素,三者的合理搭配和使用不仅可以提高茶叶包装设计的艺术性和观赏性,而且还能够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统。然而就目前茶叶包装设计的现状来看,却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过度包装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一项。

3.1茶叶过度包装现象

近年来,茶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了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使企业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份额,大部分企业不惜一切代价对产品包装进行设计,以此来使产品看上去富丽堂皇、尊贵典雅。但据相关部门调查,这种设计方式虽然提高了产品档次,但却与商品的属性背道而驰,很多市价上千元的产品,茶叶的实际价格也就100-300元。这种过度包装现象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而且还会加剧环境污染,同时对企业的整体形象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之所以会存在过度包装现象,其原因大致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包装设计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缺乏完善的制度作为约束,加上企业缺少职业道德,从而导致该现象愈演愈烈。另一方面是群众消费理念的转变,目前,大多数人在购买产品的时候,都倾向于通过产品包装判定产品品质,所以,精美的包装往往会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这种消费观念却助长了茶叶过度包装的气焰,使茶叶包装市场陷入奢靡浪费的局面。

3.2解决茶叶过度包装的对策

首先,要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任何行为的约束都需要建立在完善的法律法规基础上,茶叶包装设计也不例外。然而就我国目前此方面的法律法规来看,却仍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导致过度包装现象越演越烈。所以,在未来的时间里,国家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当前平面设计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消费者需求,构建科学完善的法律法规,倡导绿色、节约的设计理念,促使茶叶包装设计朝着节约化、美观化方向发展,从根本上提高产品包装的设计效果,进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同时,在对行业标准进行制定的时候,应该根据我国茶叶市场的发展现状对茶叶包装设计中涉及到的内容、材料、要素、功能等进行明确规范,以此来制定符合我国茶文化发展的规章制度。其次,要倡导企业树立绿色经营理念,企业是开展产品包装设计的主体,企业的经营理念直接关系着产品包装效果,所以,树立绿色经营理念对企业发展而言至关重要,企业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制定发展战略。在工作中,应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对于过度包装的陋习,应加大惩罚力度,反之,对于提高企业形象的产品包装则应给予相应奖励。此外,企业还要通过茶叶包装设计的独特性获取市场竞争力,杜绝出现雷同的情况,包装材料的选择应尽可能绿色环保。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保障消费者的利益,而且对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茶文化对现代茶叶包装艺术设计产生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将茶文化有效渗透到茶叶包装设计中,除了可以将中国茶文化推向世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外,还可以进一步推动我国茶叶和包装设计行业的稳步发展,促使经济、文化向更高一层迈进,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同时也需要对当前茶叶包装过度的现象给予足够重视,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措施将该问题解决,以此来提高茶叶包装设计的美观性。

参考文献

[1]彭醴纹.浅谈中国茶文化与现代茶叶包装的关系[J].山西青年:下半月,2013(24):194-194.

[2]周易华.中国茶文化对茶叶包装设计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3]夏兵,张士康,汪一飞等.中国茶文化底蕴下的现代茶包装探索[J].农业机械,2012(36):110-113.

[4]欧阳晋焱,周爱民.中国茶文化影响下的茶叶包装设计[J].中国包装工业,2013(8):39-40.

茶文化的发展现状范文3

推荐一:个人护理品店

[推荐理由]:个人护理意识提升,利润相对高,行业标准不成熟,起步门槛低[发展现状]:除个别大型连锁外,都集中在规模小,客群散,服务缺乏阶段

[未来潜力]:引进科学的品类管理,发展高端个人消费品,完善店面或系统整体形象

[首举零售门店]:屈臣氏

屈臣氏,具有国外科学品类管理及较完整的形象系统,相对成熟,门店分布广,在内地目前处于总体水平领先状态,已经赢得内地消费者的认同。未来屈臣士可以向着行业标准制定者及开发个别高端消费体验店方向发展,将生意做到充分且有层次。

推荐二:地铁商圈概念店

[推荐理由]:资源整合,消费便利

[发展现状]:刚刚起步,商圈、推广、品牌都不成熟

[未来潜力]:城市潮流集商业集中营,规模与个性兼容,引领快时尚,并有大量单体店成长机会

[首举零售商圈]:天河又一城

利用交通拦截能力,为消费者提供衣食住行综合消费业态,将百货搬至地下,充用有效利用空间、商业地产与人流结合的特点。未来的发展趋势即引进商圈概念,打造专业或特色综合商业圈。

推荐三:母婴用品店

[推荐理由]:婴儿潮正在进行,婴童的重视度和投入高涨

[发展现状]:个人单店较多,经营水平不足,地域性强

[未来潜力]:建立全国品牌性连锁,形成系统管理,引进周边性消费品

[首举零售门店]:丽婴房

丽婴坊是第一批本土母婴连锁店,从上海开始走向全国,起点比较高,发展较为稳健,目前在中国大陆已经有1500多家分店,在固定消费者心目中形成良好品牌形象,正在探索切合地域性消费习惯的产品结构与推广方式,结合消费者需求发展周边性消费。

推荐四:高端超市

[推荐理由]:配置高端 产业珍稀

[发展状况]:进入时间短,品类暂时不能适应中国消费

[未来潜力]:优化品类结构,充分适应中国消费习惯

[首举零售门店]:中华广场百佳taste店

中华广场百佳taste店作为广州首家高端超市,开业时的盛况想必人们还记忆犹新,千元一只南瓜、百元一斤进口水果、万元一个的果篮……开业当天人山人海,表明中国一线城市的商超是非常被期待的。随后友谊国金店、太古会的Ole’都受到了消费者的热捧。高超消费人群购买的是一种品质、品味、环境、心情,未来对基本生活品类的配置,和中国人情礼节这重大版块的开发,是发挥高超品质保证、包装精美的能力带来高额回报的潜力来源。

推荐五:健康药房

[推荐理由]:健康意识的回归,健康消费加大

[发展现状]:外用药为主,日化、保健、生活用品急剧增长

[未来潜力]:品类生活化,销售便利化

[首举零售门店]:海王星辰

海王星辰是目前大陆门店数量最多的零售医药连锁品牌,立足服务社区家庭人群。未来的发展方向优化品类结构,引进与生活健康相关产品与体验方式,形成老百姓身边的消费平台,做老百姓的健康专家。

推荐六:奢侈品店

[推荐理由]:社会财富的增长,品牌意识的提高

[发展状况]:店铺稀少,开店速度慢

[未来潜力]:发展门店数量,与区域性优势

[首举零售门店]:LV旗舰店

奢侈品消费增长突飞猛进,正在由一线向二线发达地区开店蔓延!未来谁在中国开店多谁被选择的机会就越多,类LV旗舰店也绝不例外!

推荐七:中国式饮品连锁

[推荐理由]:咖啡馆、茶馆、红酒坊已经成为未来城市消费第三场所

[发展现状]:发展定位模糊,体验功能不足

[提升潜力]:优秀的服务设计,形成消费粘性

[首举零售门店]:大益茶专卖店

类星巴克、红酒、普洱茶文化在商业人士中已经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大益茶专卖店2600多家,遍布全国,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茶的销售平台,也成为中国茶文化的一个传导品牌,受到高品质生活人士的大力推崇,健康的、有品质的、有文化的零售形态已经成为目标消费者期望。未来在这里引入与品类相关的体验升级文化层次,形成与消费者的互动与沟通,是这类店的增长点。

推荐八:院线文化店

[推荐理由]:文化生活传播首站

[发展现状]:单纯影像传播功能

[提升潜力]:发展周边商业消费,形成影像文化产业链

[首举零售门店]:万达影城

万达影城对主力消费人群80后产生巨大的影响,第一时间的时尚,第一个时间的广告资迅都可能从这里传达到他们意识中,没有形成起观影前后的文化产业链,书籍、电子产品、音响、文化饮食都可以成为这个产业链的一个环节。这一产业链的未来会像一场好来坞大片一样精彩!

推荐九:直销专卖店

[推荐理由]:直销业态已被接受,店销潜力远未挖掘

[发展现状]:停留在业务结算与展示教育层面,其商业性大受限制

[未来潜力]:以品类护容与服务扩容释放大量会员与新顾客

[首举零售门店]:完美

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的完美,在中国的十几年发展证明它的坚持是适应中国市场的。完美在中国内地已经拥有5000多家直销专卖店,用其它产品及文化将消费者串联在一起,随着中国消费者意识的提高,更丰富的产品线与服务线成为直销增长的第三招。

推荐十:消费电子体验店

[推荐理由]:电子类产品的功能已进入消费体验时代

[发展现状]:体验雷同、内容分辨低、缺乏核心的品牌与科技传递

[提升潜力]:体验带动连锁销售

[首举零售门店]:苹果专卖店

茶文化的发展现状范文4

关键词:宜春市;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宜春市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以丘陵、山地为主,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素有“山明水秀,土沃泉甘,其气如春,四时咸宜”之称,全市森林覆盖率为56.97%,具有得天独厚发展茶产业的自然生态环境。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叶产业的发展,为进一步摸清宜春市茶叶产业家底,提升茶的档次,帮助茶农增效增收,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2013年1月,宜春市农业局组织各县(市、区)相关人员先后深入各产茶一线,面对面地同茶叶企业业主和茶农座谈,对全市茶产业情况进行详细调研,并对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前景进行全面探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1 宜春市茶产业发展现状

1.1 产业规模稳步上升

目前,宜春市茶园面积达到9267hm2,其中绿色及有机茶认证面积800hm2,茶叶品种以绿茶为主,有部分红茶和铁观音,茶园主要分布在铜鼓、靖安、樟树、丰城和袁州区及其周边的县市。现有3.3hm2以上规模的茶叶基地133个。近年来,宜春市茶叶生产的发展模式有了新的变化,主要以公司、大户或专业合作社参与茶叶生产,茶叶基地面积稳步上升,仅去冬今春发展茶园面积633.5hm2,改造老茶园178.6hm2。特别是白茶发展迅猛,靖安已成为全省最大的白茶生产基地县,全县白茶面积突破1333hm2。通过资金的支持,公司、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的强力推动,从而带动整个宜春市茶叶产业发展。

1.2 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由于一些新的茶叶生产企业、专业户入驻,带来了茶叶品种改良,种茶科技含量提升,茶叶质量提高,种茶经济效益明显。2012年,绿茶中的名优茶最高价卖到2万元/kg,最低价也有1000元/kg;大宗茶最高价1000元/kg,最低价400元/kg;红茶中的高档茶最高价6000元/kg,最低价2000元/kg;大宗茶最高价800元/kg,最低价20元/kg。2013年新茶上市,茶叶的售价明显高于往年,特有的名优茶有的地方比过去翻了几番,全年有望实现茶叶综合总产值3.1亿元。

1.3品牌建设不断提升

随着全省“江西绿茶”品牌整合,全市加大了以“铜鼓春韵”、“靖安白茶”为主打品牌的建设与宣传力度。铜鼓县为全省茶叶生产十强县,连续3年被授予“全国重点产茶县”称号。铜鼓春韵先后获得“江西省著名商标”、“江西名牌农产品”、“江西十大最受欢迎农产品”、“中茶杯特等奖和国饮杯特等奖”、“上海国际茶文化节金奖”等荣誉。近几年,靖安白茶也获得多项殊荣。从2006年至今,靖安白茶已30多次荣获国际国内名茶评比大奖,2009年“靖安白茶”被评为“江西十大名茶”;2010年被中国茶业流通协会授予“特色产茶县”荣誉称号;2011年“靖安白茶”被评为江西省著名商标;2012年上半年,靖安白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通过国家质检总局认证。其他县市也在积极打造属于自己的茶叶品牌,明月山风景区正在积蓄力量,着力打造“宜春禅茶”品牌。

2 宜春市茶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2.1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

近年来,宜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发展,将茶产业作为当前的主导产业来抓,制定具体发展规划。为贯彻落实《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茶产业发展意见》,促进宜春市茶叶产业发展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宜春市人民政府出台了 “关于进一步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意见明确了市政府每年拿出200万元对宜春市新建茶园和改造老茶园进行资金扶持,各县市区也出台了相应扶持政策。市政府还将茶叶产业列入全市“农业产业化三年扩张战”的重要工作内容,将茶叶生产目标任务进行了层层分解落实,且将茶叶生产纳入政府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加大了对茶叶生产的考评力度,高位推动茶叶产业的发展。此外,市政府今年单列切块经费100万元,全力打造靖安白茶。

2.2茶业历史悠久,初具基础

宜春种茶历史悠久,历代胜产名茶,如唐代的界桥茶,宋代的袁州金片,元代的绿英、金片,明代的云脚等,均为有名的茶品。宜春境内丛峦叠嶂,飞瀑流泉,云蒸雾绕,土壤肥沃,气候温润,最适宜茶叶生长。黄檗山、洞山、仰山都盛产茶叶,其中以黄檗茶和仰山木平、稠平茶最为有名。上高县发现了一处有800多年历史的原生态古茶叶树群,1500多棵原生态古茶叶树散生在海拔900多m、方圆3~4km2范围里的崇山峻岭灌木丛林中。这一传统传承,为宜春市进行现代茶产业发展培育了一批茶产业生产基地,培养了一批茶产业技术人员,造就了比较浓厚的茶文化氛围,为进行现代茶产业发展筑就了一个好基础。

3 宜春市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生产成本不断攀升

请工用工难,工价高,生产资料成本大,茶叶产业投入不足,以致良种茶园扩建、厂房改造和设备更新缓慢,严重制约了宜春市茶企业的进步和茶产业的发展。由于采茶用工季节性强,而茶园大多在山区,区域广、面积大,采茶工严重不足。

3.2生产技术相对滞后

茶业技术性要求严,尤其是茶叶制作难,与此同时茶叶加工技术、设备相对落后,加工企业规模不大、生产效益不高、带动力不强。相当一部分茶叶加工企业设备简陋,加工环境较差,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3.3茶文化开发不够

宜春市产茶历史源远流长,尤其禅茶文化更具特色,但是茶文化开发力度不够,茶叶品牌知名度不够高,难以形成合力。

4 对宜春市茶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4.1加大扶持力度,扩大基地规模

加快茶产业发展,归根结底是基地规模的扩大和品质的提高,在配合省厅实施现代农业茶产业发展项目的同时,继续加大市本级新建、改建茶园力度,每年新建标准化茶园666.7hm2,改造老茶园666.7hm2,力争到2015年,全市茶园面积达到1万hm2以上,茶叶总产1万t,绿色、有机茶园面积达3333hm2。

4.2健全推广体系,强化技术培训

加大基础技术培训推广力度。在技术推广方面,建立完善的市、县、乡三级茶业技术推广网络,健全茶叶技术指导机构,重点产茶县应设立独立的茶叶技术推广机构,按万亩茶园配备1~2名专职茶叶技术推广人员;3333hm2以上的产茶大县,应设立茶业管理机构;在重点产茶乡镇配备1名茶业技术专职人员。在培训方面,一是要加大对茶农的培训力度,整合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培训等各种培训资源。从2013年起,将茶叶生产、加工技能培训作为重点来抓,造就一大批种茶制茶能手。二是加大对农村基层技术人员培训的力度,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一方面邀请省内外茶叶专家来宜春市进行指导和培训,另一方面组织基层技术人员到省外先进地区学习,运用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指导宜春市茶叶生产、加工、营销,推动茶业迈向优质、高效发展之路。

4.3优化发展环境,打造名优品牌

一是要推进区域品牌建设,适时开展品牌整合,积极配合“江西绿茶“品牌战略,打造具有宜春市传统特色茶文化品牌,发挥已有的原生态古茶树资源优势,做大做强“铜鼓春韵”、“靖安白茶”、“宜春禅茶”、“丰城绿茶”等区域品牌。二是要完善市场体系,鼓励专业大户、龙头企业、农民经纪人举办茶叶销售窗口、专卖店,支持茶企业在各地中心城区建立茶叶交易市场。三是要加大宣传促销,加强茶业发展和茶业经济效益、生态功能、文化功能的宣传,加强茶业政策与发展环境的宣传,利用各种机会组织各种茶事活动,吸引外地客商、茶人、企业,积极参与外地举办的茶事活动,加强交流,全面推介宜春茶叶品牌。四是要强化品牌管理,要以茶叶产品推行QS认证为契机,联合有关部门,加强对茶叶品牌、茶叶质量、茶叶包装的管理。

茶文化的发展现状范文5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融合思路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生活的质量和消费结构也有了全新认知,从以往的“温饱”问题,逐渐深化为当前“优质生活”。正是人们消费理念的极大改变,加上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同时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旅游发展支持政策,促进了旅游行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但人们在旅游热情释放的同时,对旅游活动的品质与内涵也提出更高要求,这就使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充分完善开发思路,构建体系化开发方案。而这一切的重点和关键都在于旅游资源,不管选择什么样的思路,最终都是采取以旅游资源为核心的综合开发模式。

2茶文化与旅游资源的共同点分析

想要将茶文化与旅游资源有效融合,其前提和关键就是寻找到两者的共同点,这不仅是实现联动、融合开发的前提和关键,更是探讨二者相互融合可能性的基础。事实上,茶文化也是一种旅游资源,是一种容纳了多项元素的旅游资源。在一些茶文化资源丰富的地方,就形成了相关旅游景点。诸如:普洱的产地等等。可以说,二者融合符合旅游资源开发规律,也符合人们的旅游需求。

2.1都具有观赏性,能够让人感受身心愉悦

我们必须清晰认识人们通过旅游活动想达到什么目的,这是我们开发旅游项目的重要依据。只有满足人们需求,才会有市场,才有开发的价值和意义。无论是旅游资源,还是茶文化都有极强观赏性,游客通过参与其中,能够充分感受到这一系列资源所带来的心灵放松、身心愉悦,两者都可以让游客感受到快乐的重要资源。

2.2都具有资源独特性,具有开发价值

任何一个资源想要体现其价值,确保其独特性是重要因素。旅游资源和茶文化都有分布独特性,以及具体内涵,同时一些资源还是长期形成的,在短时间内不易被别人所模仿,其资源独特性也使整个开发更有价值和内涵。这就能确保在整个开发过程,可以实现开发投资有回报、开发内容有市场、开发活动成体系。

2.3都符合人们旅游消费心理,有市场价值

事实上,旅游是一项融入多重元素的服务能满足人们某些需求为代价的商品交易过程。所以,这一过程,也是“商品经销者”与“客户”互动的过程,因此想要确保整个活动有效开展,就必须从人们的消费心理出发,通过满足人们旅游消费的实际需求,确保其占有相应的市场份额,获取经济收益。而茶文化所反映的生态、养生、绿色、健康等理念正是当前人们所追求的理念和目标。旅游资源的开发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舒适生活的向往,这些都与人们的消费心理相匹配,所以只要开发得当,都能获取相应的收益。

3利用茶文化开展整个旅游活动的作用及注意事项分析

茶文化是茶叶产地,经过上千年历史发展所形成的具有标志性的文化。其价值深远,且不可复制。而茶文化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独有的产地文化,即不同茶叶产地,所形成的茶文化截然不同,这不但确保了其不出现同区域内的类同化现象,更为形成体系化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保障。

3.1利用茶文化开展整个旅游活动的作用分析

通过高效利用茶文化,首先丰富了整个旅游活动的内容,实现了旅游活动从内到外的展示。可以说,茶文化是一种内涵,是一种精神,而旅游资源是一种客观物质,一种载体。如果片面的开发其中某一项内容,都很难达到理想效果。而通过将旅游资源与茶文化紧密融合,不仅延展了开发内容,同时也实现了整个活动从本质内涵到外在载体的充分展现。将茶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有效融合,将大大提升旅游活动开发的价值,实现整个开发过程的“价值提升”。通过高效利用茶文化,能够充分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从“自驾游”比例逐渐超过“跟团游”这一旅游出行方式的变化趋势,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人们旅游消费理念不断成熟,在参与旅游活动时,更关注的是参与体验、自我追寻,更加关注的是整个旅游活动中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将茶文化融入旅游资源开发,能够为客户提供除了自然资源之外所带来的独有价值。游客通过参与茶叶制作,了解茶文化的历程变化,实现自我成功探索是茶文化价值链条有效延伸的重要表现。通过高效利用茶文化,能够为旅游资源开发增加附加值,为整个旅游资源开发过程提供重要保障。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通过融入茶文化,能够为整个资源开发过程添加新的元素,从而实现整个产业链条开发的有效延伸。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往往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只有具有一定内涵,才能为旅游资源开发的资本回笼提供保障。

3.2利用茶文化开展整个旅游活动的注意事项分析

尽管利用茶文化对旅游资源开发有着重要作用和影响,但是在开发过程中必须坚持注意以下事项:首先,茶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开发应坚持适度原则。正是这两者的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使得我们在开发过程中,必须坚持适度开发、与发展现状协调一致的原则,通过合理的市场调研加上行业发展预判,来确保整个开发进度符合发展实际。再者,坚持以游客为核心的原则。客户为王的时代已经到来,当前游客有着庞大的备选群体,如果旅游景区开发建设不符合时展特点,那么游客就不会选择到此旅游,所以开发过程应该坚持围绕游客需求开展。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将二者有效融合。最后,应坚持深度融合,确保形成系统化内容。利用茶文化开展旅游资源开发,绝对不是做“表面文章”,是将两种文化资源进行深度融合,体系化开展的重要过程,更是通过有效融合,构造全面完善的旅游体系。只有将茶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紧密结合,才能赋予其应有的生命力和内涵。

4茶文化与旅游资源深度融合的实施思路和方案阐述

正如“布局一盘棋”的思路一样,将茶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实施深度融合,通过深度规划、全面布局,并通过切实合理的开发实践,才能切实实现两者资源的有效联动。而达到这一目标的具体思路和方案为:

4.1重视市场调研,规划切合实际

旅游开发的基础和前提是充分的市场调研,只有清晰知道市场现状、客户需求、发展趋势,才能为自身发展寻找到切合实际的发展定位。才能为旅游开发规划工作开展提供充分依据。规划是开展建设的前提,也是决定整个旅游开发的发展方向。贴近建设实际的规划方案为旅游资源高效开发提供了重要保障。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了解掌握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确保既能享受国家相关政策优惠,同时又在国家法规要求下开展旅游开发工作。

4.2重视产品开发,构建链条化产业

将茶文化与旅游资源深度融合,最重要的是构建全新的旅游产品。通过构建链条化的旅游产品,确保游客参与其中,能够获得多样乐趣。随着旅游市场不断成熟,当前旅游市场已经出现“全家一起游”的发展趋势,因此只有构建链条化的产业,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比如将茶文化与旅游资源融合,其表现形式除了观光休闲之外,也可以融入茶产品制作,茶文化体验等等,通过附加值增加,实现二者深度融合。

4.3重视产品品牌化,提升产品竞争力

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使得游客对产品品质有着明确要求。而市场经济的盲目性,使得某种业态一旦有了较好的市场,就很快会被其他地方所模仿。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竞争力,维护市场份额,就必须构建属于自身的品牌,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实现自身品牌的有效维护。将茶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融合,必须形成独有的产品品牌,在最大限度保留各自特色的基础上,取二者的优点和特点,研发极具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产品。

4.4重视开发建设步骤,阶段推进

任何产品的开发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必须在规划与市场影响下,有侧重的阶段性进行,这也是旅游资源适度开发理念的客观要求。茶文化与旅游资源融合想要达到理想效果,就必须阶段性推动开发,而每一个开发阶段,都要将二者的融合深化,才能确保从根源上实现二者有效融合。阶段性开发不仅是由产品构建的实际状况决定的,也是由旅游开发必须坚持开发与保护相协调的原则所决定的。

4.5重视游客感受,构建游客主导的旅游开发模式

随着旅游市场游客主体地位的确立,如今在实施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不可能忽视游客的需求和感受。因此,要结合这一趋势,充分做好游客服务工作。通过精细化、智慧化旅游环境建设,提升客户的参与感受。构建游客主导的旅游开发模式,实际上是让所有建设都围绕满足客户需求出发。无论引进旅游配套服务,还是基础设施建设,其核心都是游客。只有充分融入游客的感受和需求,才能推动旅游开发成熟发展。

5结语

目前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开发层次低、资源体系化融合不强等一系列问题。随着旅游市场发展不断成熟,解决这一问题变得日益紧迫。茶文化是一项融入了历史文化、生态资源、养生健康等一系列资源的文化体系,其内涵多元、形式多样,是当前旅游开发过程所倚重的重要的资源。通过将茶文化与旅游资源有效融合,不但可增强旅游资源开发内涵,同时也让游客充分领略到茶文化独有的底蕴与魅力。

参考文献

[1]韩野.旅游产业融合模式研究[J].旅游学刊,2013,3:36-39

[2]杨磊.旅游文化的传播战略研究[J].旅游科学,2013,18:44-49

茶文化的发展现状范文6

本文阐述了烟台茶产业的发展历史和烟台茶产业发展的自然优势、政策优势和茶文化助推优势,调查分析了烟台茶产业发展规模和基地建设情况,探讨了烟台茶产业基地生产、加工、销售和品牌建设一体化的生产与经营模式,结合烟台茶产业发展的地域特色提出了多管齐下提升茶叶品质、多元互动提高茶叶销售效益、多方借力挖掘发展烟台茶文化等方面的建议与对策,以期为烟台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烟台;茶产业;发展现状;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S571.1:F307.1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7)04-0147-05

Development of Tea Industry in Yantai

Han Shubing, Han Changshen, Wang Huiqing, Sun Congxi,Sun Weiwei

(Yantai Academy,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Yantai 264670, 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Yantai tea industry was stated in this paper. Its advantages in the aspects of natural resources, policy and tea culture were described, too. The present developing scale and base construction status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n the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models concentrating production, processing, market and brand building were discussed. Taking the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of Yantai tea industry into consideration, th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enhancing the tea quality by utilizing multiple measures, promoting the sale efficiency through multi-interactions, and exploring the tea culture by multi-leveraging, were proposed. It was expe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Yantai tea industry.

Keywords Yantai; Tea industry; Development status; Development suggestion

烟台茶叶种植历史可追溯到唐朝,据《海阳县志》记载:“早在唐文宗年间(公元827―835年),境内就有种茶制茶之说。”宋元时代,昆嵛山区曾设有管理茶叶生产的机构“茶场提举”[1]。金统治中原r期在宁海州(牟平)等地设立茶坊,专营茶叶生产销售,并大量种植茶树[2]。明代昆嵛山专门设有管理茶叶市场的茶道司衙门,万历年间黄一正的《事物绀珠》一书将“莱阳茶”列入“今茶名”,表明烟台茶叶种植和茶叶市场管理在明代已初具规模[3]。清代烟台茶叶销售有了进一步发展,清末,县内私营商号和客栈、货栈130余家,糖茶属经营范畴[4]。在烟台海阳市留格庄镇发现的古代蒸青工艺制茶的石锅、烟台牟平昆嵛山现存的800多年前的老茶树,都是烟台种茶历史传承的印证。

建国以来,烟台茶产业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又曲折的发展历程。1964年从浙江引进茶树、山茶花[5],1966年在南茶北引政策的指导下,烟台的文登、蓬莱两地引进茶籽试种,1973年经鉴定试种成功并组织推广[6],1977年茶园面积增长到292.6 hm2,年产量达到了187.75 t[3],后因常受冻害,茶园面积逐年减少。21世纪以来逐步攻克了关键栽培技术,2004年市政府针对烟台绿茶的发展制定了新规划和激励政策,2007年由烟台市供销社茶业公司牵头从南方引进20余种国家级茶树良种试种推广,掀起“南茶北引”第二拨浪潮[7]。

本文对烟台茶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结合烟台茶产业发展的地域特色提出了相关建议,旨在为烟台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1 烟台茶产业发展优势

1.1 适宜的气候和优质的土壤条件优势

烟台的地形地貌多为低山丘陵,土壤类型以棕壤居多,在花岗岩、片麻岩等酸性和中性岩发育的棕壤为宜茶土,土壤呈微酸性,pH值为5.5~6.5,主要分布在山东的东南沿海及胶东半岛地区[8]。

烟台位于北纬37°~38°,山东半岛的东部和东南部,是我国纬度最高的茶区。气候受到海洋的调节,属温带季风气候区,在区域小气候条件较好的地方种植茶树,所产的绿茶具有南方高山茶的风格[9]。年均日照时数2 698.4 h,年均气温12.7℃,年均无霜期为210 d,年均相对湿度为68%,年均降水量为651.9 mm,符合茶树生长发育的需求。烟台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茶树生长较慢,营养成分积累充分,再加上独特的海雾弥漫,茶叶叶片肥厚,内含营养物质丰富。经检测,烟台绿茶水浸出物比南方绿茶高14%,茶氨酸含量高64%,叶绿素含量高170%,芳香类物质积累多。从品茶角度上看,烟台绿茶“汤色碧绿明亮,香气馥郁、优雅,滋味丰厚,入口有厚度、层次性强、回甘好”。

1.2 政策扶持优势

2013年4月,农业部《关于促进茶叶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在稳定茶园面积的同时,加强老茶园改造,提高单产、品质、和效益,促进茶叶生产持续健康发展[10]。山东省作为全国纬度最高、面积最大的北方优质茶产区,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2014年出台了《山东省茶叶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为烟台茶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契机。2012年 9月烟台市政府印发《关于推进绿茶产业发展意见》[3],明确了“基地化种植、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管理、品牌化发展”的任务目标,对烟台茶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和布局,积极打响“烟台绿茶”的品牌,为烟台茶的长远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

1.3 茶文化发展助推优势

烟台茶文化源远流长,在上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丰富的饮茶礼仪、习俗和众多

关于茶的诗词歌赋,嵩山院“一面朝阳三面松,背靠峻岭飘香茗”为海阳人所熟知。烟台海阳的梦达寺、嵩山院、七祖院、丛麻禅院四大寺院中种植“禅茶” [11]。这些深厚的历史底蕴为烟台茶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文化根基。现代烟台茶文化的发展与普及也推动了烟台茶产业的发展,烟台茶文化协会积极开展各类活动宣传茶文化,开展茶文化讲座。烟台茶博会多次举办茶艺表演、茶服走秀、茶事互动等展现茶文化魅力的活动。

2 烟台茶产业发展规模与基地建设

2.1 烟台茶叶种植面积

在政府大力扶持和民间团体推动下,烟台茶产业蓬勃发展,自2008年大规模种植茶叶,茶叶年产量和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至2015年种植面积达到912.9 hm2,总产量达到555 t,涉及牟平、海阳、莱阳、蓬莱、栖霞、龙口、招远、莱州、高新区等9个县市区。预计到2020年,烟台绿茶种植面积将达到3 000 hm2以上[12],成为北方重要名优绿茶生产基地之一。

2.2 烟台茶产业基地建设

烟台市具有代表性的21个茶叶基地主要分布在海阳、龙口、牟平、莱阳和烟台市高新区,以海阳市为主要聚集区。面积6.7 hm2及以上的基地有12个,其中海阳市步鹤山茶基地最为庞大,达到了340.0 hm2。每个茶产业基地的生产与经营模式均为生产、加工、销售和品牌建设一体化。

3 烟台茶产业的生产与经营

3.1 茶园的生产管理

烟台茶叶以设施生产(茶棚)为主,有利于茶树安全越冬和提高茶叶质量。茶棚建设经历了从竹木小拱棚、钢筋混凝土拱棚到强钢结构大棚的历程。茶园管理涵盖了茶树施肥、病虫害防治、茶园灌溉、茶棚建设、保护地栽培等方面。各茶产业基地都会采取一些相似的高效管理茶园的方法,同时结合自身特点,探索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独特的管理经验[13]。“有机、绿色”的概念已深入茶农心中,并贯穿整个茶叶生产管理过程。在茶树生长期间不使用普通化肥和高毒农药,只施用有机肥,如农家粪肥、沼液、豆粕等,应用生物农药和防虫灯、粘虫板等物理方法并举防治病虫害。灌溉以湖泊水、山泉水为主,滴灌和微喷灌溉技术也得到一定应用。茶叶质量检测技术[14]和茶园土壤重金属与农药残留检测技术[15,16]都得到一定应用。

3.2 茶叶加工

烟台茶市场主打绿茶、红茶,也有少许乌龙茶、白茶,还有桑叶茶、流苏茶、地瓜茶、红豆杉茶和玫瑰花茶等代茶饮。早期,茶基地往往会重金聘请南方或者日照、崂山验丰富的炒茶师傅,或经营者拜师学习炒茶工艺。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杭州茶叶研究所专家定期来烟台指导茶基地做茶,每个茶产业基地都能结合自身特点,制作出具有北方茶醇厚滋味又具有各自独特风韵的一款茶。杀青、揉捻、发酵、干燥等工艺通过完整的加工设备一气呵成。茶农依附于茶基地成熟的加工工艺和完备的设备代加工鲜叶,而茶基地则不断对设备、技术更新换代,加工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3.3 茶叶销售

所有的烟台茶基地通过茶叶会展销售,其中86%的茶基地拥有独立的实体店面,52%尝试通过淘宝、微信等网络平台进行销售。每个基地都秉承独特的经营理念和销售渠道,有的致力于走精致的私人订制路线,有的依托于社会关系拓展销路,还有的海外代销等。

3.4 品牌建设

一是加强宣传。据统计,100%的茶基地采用参加茶博会、推介会的方式进行宣传,通过广播电视宣传的占48%,报刊杂志宣传的占24%,车体宣传的占5%。二是注重知识产权保护。2013年烟台市茶叶协会成功申请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6年“烟台绿茶”又成功申请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烟台绿茶知名度进一步提高。海阳市相关部门经过努力,成功追回对“海阳绿茶”商标的使用权,统一了海阳市茶叶品牌[17]。各个茶基地品牌意识不断加强,在充分利用“烟台绿茶”、“海阳绿茶”大品牌的同时,85%的茶产业基地已建立了自己的品牌。

三是以品质锻造品牌。在调查的21家茶叶基地中,已有4家成功申请了QS/SC认证,5家正在申请,占总数的 43%;有6家拥有有机认证,1家正在申请,占总数的 33%[15]。

4 建议与对策

4.1 多管齐下提升茶叶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