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手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医基础手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医基础手法

中医基础手法范文1

在畜牧业的发展中,幼畜的养殖尤为关键。而幼畜又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幼畜身体的各方面的机能和功能尚未完善,对于疾病的抵抗能力也比较弱,因此,在实际的兽医诊疗中,对于幼畜的疾病诊疗要尤其的细致精确。

一、幼畜的概念及其特点

幼畜就是我们长春养殖户一般土话中所说的“幼仔儿”,一般是指那些新生的或者还年幼未到初情期之前的幼年家畜。这些家畜因为还未完全长大,从生理机能到状况都与成年家畜有着很大的不同,生长发育十分迅速,有的动物种类甚至能一天长十几斤,但是在生长的过程中就像成长的孩童一样,因为身体机制未能完全发展,

他们往往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较差,体质嫩弱,抵抗力低。我国古代中医理论总结幼畜的生理状况曰“稚阳未充,稚阴未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而这些特点也决定了他们较成年家畜容易患病,但是在治疗时又不能像成年家畜一样诊断、用药,具有很大的特殊性。

二、幼畜的常见疾病分析

1.先天性幼畜疾病

先天性幼畜疾病主要是由于幼畜先天发育过程中由于器官发育不健全、母体患病、病体遗传或生产问题导致的一些幼畜患有的疾病,例如幼畜呼吸器官发育不健全造成的幼畜肺炎、母畜受孕期间营养不足患病等问题导致的幼畜孱弱等疾病都是幼畜先天性疾病的一种,这种疾病出生便应接受兽医治疗以便康复。

2.感染性幼畜疾病

新生幼畜生理机制还未健全,身体抵抗能力差,因此较容易感染疾病,使幼畜患病甚至死亡。例如因新生仔畜脐带断的那一断受到感染,幼畜可能会感染脐炎,患畜常弓腰,不愿走动。

3.病毒性幼畜疾病

病毒性幼畜疾病和感染性幼畜疾病一样,主要是由于幼畜体制较弱而引起的,不同的是,感染性疾病只要是由于幼畜在治病过程中或者有伤口的时候而造成的,而病毒性疾病则是因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疾病。主要常见的有轮状病毒引起的胃肠道传染病、脓毒败血菌引起的脓毒败血病、大肠杆菌引起的严重腹泻等等。

三、幼畜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诊断幼畜的方法与成年家畜一样,也要求四诊合参,做到望、闻、问、切,但因为幼畜和成年家畜的生理机能和体质有着很大的不同,治疗的时候则绝不能什么都向成年家畜看齐。

1.诊断

在诊断幼畜疾病的过程中,兽医需要先观察幼畜的形体、神色、口唇等,通过其基本外相了解幼畜可能存在的问题。其后和畜主了解幼畜的疾病反应,这一步很关键,因为幼畜患病后的反应、幼畜所处的生长环境都都是判断其病情的方法之一。

在基本的了解后,一些简单的疾病已经可以诊断而出。但因幼畜的很多疾病都存在隐藏性较大、辨别性较难等问题,在幼畜疾病诊断时还需可以解其口舌气味、呼吸状况等,必要的时候更需要观察其粪便等,准确了解幼畜存在的疾病。

因为幼畜的生理机能不健全,很多疾病表现也和成年家畜不一样,所以切忌在诊断的时候根据成年家畜疾病经验妄断幼畜所患病。

2.治疗

对于幼畜的常见病,一般兽医会经常用到的常用治疗法主要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对于病情较轻的幼畜可以采取药物治疗,就是针对幼畜的病情选用正确的药物让幼畜通过口服、输液等方式进行治疗,而针对患病较重或者有需要的疾病可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

在治疗中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幼畜的生长迅速,其身体内各构建的成长也很快,因此对幼畜疾病的治疗一定要反映迅速,争取时间治疗。在经过诊断,能够确切的肯定幼畜所患的疾病后,所从事治疗的兽医一定要快速反应、及早治疗、用药。

3.用药

幼畜和成年家畜不同,他们对药物的反应要比成年家畜敏感很多,因此在对幼畜用药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除了要比成年家畜用药量少以外,更要绝对适合其体质,防止致病不成反对幼畜身体造成迫害。

在幼畜用药的原理,中医曾总结了三个“要”,即“一要精,选方用药要精,药味宜少不宜多,以使药力集中;二要轻,药量宜轻,中病即止,不可过量;三要清,取其味轻清,以流畅气机;四要灵,灵活机动,不死守成方。”

此外在对幼畜用药时还需特别注意幼畜自身的发育状况、病情缓急、体质强弱等,在用药的剂量上做好充分的把握。

4.注意

在幼畜疾病的治疗中,有很多兽医都存在有“经验观”的问题,或者根据成年家畜病况反应为幼畜定病、或简单观察便以经验定病,这些在多年从事工作的老医师身上可能是真确的,但是大多数兽医不能正确判断,因此切记“经验说”。

一般来说,幼畜患后天性疾病多与其多处的生长环境有着密可不分的关系,因此在治疗后期兽医也因和畜主进行交流,对幼畜疾病复原所要求的成长环境进行普及,防治二次病害的发生。

中医基础手法范文2

[关键词] 中兽医 防治 畜禽 病毒性疾病

[中图分类号] S85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1-0261-01

畜禽病毒性疾病对畜禽造成很大的危害性,感染这类疾病的畜禽不仅会在短期内大批死亡,还会对畜禽产品质量带来长远的负面影响,也给养殖者带来很大的财产损失。研究防治畜禽病毒性疾病的方法已成为畜牧兽医工作人员面临的重要问题。中药与西药相比,具有无残留、无副作用的优势,将中医应用到防治畜禽病毒性疾病上,不仅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还能减少抗生素的用量,提高畜禽产品的质量,有利于人民身体健康,同时提高养殖户经济收益。

1 中兽医防治畜禽病毒性疾病的可行性

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畜牧需求量越来越大,加之食品安全问题愈加严重,保证畜禽质量,科学治疗畜禽疾病已成为全球性问题。然而,现有的畜禽病毒性疾病方法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比如滥用抗生素、疫苗药效不强、免疫程序冗长等。这些问题造成了畜牧工作者对畜禽病毒性疾病难以把控的现象。传统中医学与现代免疫理论有些地方是相似的,而且中医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效果已经过漫长历史的检验。因此,中兽医防治畜禽病毒性疾病方面是具有可行性的。中兽医学以阴阳、五行及其运动方式和心、肝、脾、肺、肾五脏以及经络学说为基本理论,并以气、血、精、津、液为其活动的物质基础。中兽医治疗畜禽病毒性疾病的特点是从整体观念出发,按辨证论治原则进行畜病的诊断和治疗,并以理、法、方、药、针构成完整的学术体系。其中经络包括纵横交叉的经脉和络脉,是内属脏腑、外络肢节、联系全身、运行气血的通道,是针灸的理论基础。中医中的正邪气理论与现代免疫原理不谋而合。中兽医主张畜禽的机体脉络即为正气,抵抗外邪入侵,阴阳调和,与现代免疫中的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理念一致。

2 中兽医防治畜禽病毒性疾病的优势

2.1 增强畜禽病毒性疾病防治效果

中兽医以辨证论治为理念,相较于西方医学更强调“治本”,在治疗畜禽病毒性疾病时一般以扶正固本、扶正御邪为治疗准则。对免疫力低的畜禽即正虚者采取扶正的治疗方法,目的就是提高畜禽抵抗力,低于病毒性疾病的侵袭;对正不虚邪实的畜禽采取祛邪的治疗方法,目的则为调节阴阳达到平衡,取得扶正气、去邪气的效果。在治疗畜禽疾病时,中兽医一般采用中草药疗法和针灸方式,不仅能够治疗疾病,还能从根本上改善畜禽体质,在防治畜禽病毒性疾病上具有广阔的前景。

2.2 无毒副作用

畜禽感染病毒性疾病的原因有很多,加上畜禽本身免疫系统复杂,在畜禽机体遭受病毒侵害后,西医疗法所使用的免疫促进药物或者免疫抑制药物能起到的治疗效果十分有限。而且西式兽医所使用的药剂一般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对畜禽本身及食用人群造成不利影响,阻碍畜禽业的长期发展。在使用中兽医防治畜禽病毒性疾病时,不仅使用免疫促进剂及抑制剂,还会使用调节剂,对畜禽整体的免疫系统进行最大限度调节。而且使用药物多为天然成分,如甘草、黄芪等,对畜禽机体无毒副作用。目前,兽药残留已成为影响畜牧业发展的重要障碍。有关专家认为,中兽药不会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将逐步取代西式医学部分化学药品。另外,针灸疗法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3 中兽医防治畜禽病毒性疾病的方法

3.1 针灸、中草药、疫苗结合

针灸治疗讲究穴位的特异性,中医辨证理论指出,在使用针灸治疗畜禽病毒性疾病的前提是辨清畜禽脏腑与穴位经络的对应关系,在疾病特异性穴位注射药物才能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帮助畜禽吸收药物,并且延长药效时间,从而减少疫苗注射量,在节省成本的同时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另外,中草药具有较好的抗病毒作用,并且能够促进免疫系统的建立与完善,利用中药研制疫苗辅助剂,能够提高疫苗活力,并且减少一定的毒性与副作用,提高抗体产生效率与持续时间。此外,将针灸、中草药、疫苗结合起来使用,三种治疗方法相互促进,相互补充,能够进一步增病毒性疾病的治疗效果。

3.2 中兽医治疗方式与西式兽医治疗方式结合

一般来说,治疗畜禽病毒性疾病时主要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抗生素预防继发性感染治疗等方式。对于发病的畜禽,确认病因是合理用药的前提,只有确切的诊断才能了解病因,从而筛选对病毒高度敏感的药物。这种方式符合中医望闻问切的诊治方法。而且中兽医疗法中的扶正祛邪相较西医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通过提升畜禽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来抵御疾病入侵。一般情况下,非特异性免疫力是畜禽在感染病毒性疾病后最初自愈的能力。由此可见,在治疗病毒性疾病的实际过程中,将抗生素类药物与中兽医的诊疗方法如针灸、中药等结合起来,充分激发、调动畜禽的免疫系统来抵御病毒侵入,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情恶化及再次感染的概率,从而提高畜禽质量,降低死亡率。

4 结语

我国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扎实、具体的理论基础,不仅治标,而且治本,无毒副作用,相较于现代免疫学具有显著优点。将中西医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增强药物疗效,提高治愈率,并且调动免疫系统来抵御病毒侵袭,提高免疫力。但是,由于西药疗效的立竿见影以及人们对传统中医的误解,目前中兽医在防治畜禽病毒性疾病的应用上并不广泛,畜牧兽医工作者要除旧立新,转变观念,寻求更好、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保障我国畜禽质量及牧民财产安全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中医基础手法范文3

【关键词】 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66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18-01

腰椎间盘突出主要是腰椎间盘出现退行性变、损伤以及积累性劳损,引发腰椎间盘纤维环或者是软骨板破裂,髓核向椎管、椎间孔或者是椎体内突出,对硬膜囊以及神经根造成压迫,导致临床综合征,以腰腿疼和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症;若马尾神经受损,会导致马鞍区感觉出现异常,存在大小便障碍[1]。本次研究选择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效果较为明显,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至2013年在社区服务站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例,符合LIDP诊断标准。其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为18至62岁,平均年龄为(41.0±14.5)岁;病程为5天至7年。

1.2 方法 应用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的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嘱咐患者多休息,并辅助适量的腰背肌功能锻炼。

1.2.1 中医骨伤疗法 主要是分为四个步骤。首先,应用放松的手法,将腰背部和臀部痉挛肌肉放松;患者取俯卧位,腰部暴露,在腰部医师涂抹适量的食用麻油,应用掌推法、掌擦法,加快局部的血液循环,局部发热为止。其次,采用复位方法,有助于突出物出现回纳;患者取俯卧位,在胸部以及前胯部垫一定高度的枕头,腰部悬空,术者采用双手的拇指沿当夹脊穴一线,内力推动,进行8至10次。再次,点按穴位,穴位包括肾俞、腰部阿是穴、大肠俞等。最后,活动关节,患者选择仰卧位,应用拔伸及被动直腿抬高、牵引下肢手法,腰和患侧下肢相关的环节得到活动。每次操作时间为25分钟,每天1次。

1.2.2 中药内服 独活寄生汤是主方,辨证用药。药物的组成是:15g独活、杜仲、桑寄生、牛膝;10g桂心、防风、白芍、秦艽、熟地、当归、茯苓、川芎、党参;3g细辛、甘草。对于血瘀者,增加10g红花、桃仁;对寒湿甚者,增加10g附子、防己;对于气虚者,增加30g黄芪;对便秘者,增加10g生大黄;对痛甚者,增加15g延胡索;对阳虚者,增加15g锁阳;对阴虚者,增加15g枸杞。应用水煎服,每天1剂,两次服用。1个疗程为7天,需要治疗2至4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标准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痊愈:腰腿疼痛消失,直腿抬高试验为阴性,能够进行正常的工作。显效:腰部的疼痛有所消失,没有明显的压痛点,直腿抬高试验为阴性,能够基本恢复工作。有效:存在轻度的腰腿疼痛,直腿抬高可疑阳性,可以部分恢复工作。无效:腰腿疼痛没有好转,直腿抬高试验为阳性,不能恢复工作。

2 结 果

本组研究8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通过进行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治愈为28例,显效为32例,有效为23例,无效为3例,总有效率为96.5%。

3 讨 论

现代医学的观点认为,腰椎间盘出现退变突出,对外层纤维环以及后纵韧带脊神经膜支纤维造成刺激,引起腰背部局限或者是广泛的产生钝痛,若持续的时间较长,腰背部肌肉胶原组织降低弹性张力;肌纤蛋白与肌浆球蛋白没有进行很好的结合,在肌肉作用时,运动单位的数量变少,产生腰背肌萎缩,腰椎的生理曲度消失,出现平腰畸形,腰椎的稳定性消失,腰椎间盘突出症加剧[2]。

在中医治疗中,应用独活寄生汤具有良好的功效:补气血、祛风湿、益肝肾以及止痹痛。独活寄生汤包括独活、杜仲、桑寄生等药物,多种药合用,可以补肝肾、调节气血、强健筋骨以及祛除瘀浊,对破裂椎间盘纤维和神经根起到修复的作用,在椎间盘周围能够生成营养保护膜,促进神经韧性的恢复,变性骨骼可以恢复到营养的状态,消除椎间盘突出部分对神经、周围组织以及血管所造成的压迫,恢复局部新陈代谢[3]。应用中医骨伤疗法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治愈率较高,治愈的效果较好,较为安全,没有产生不良反应。应用中医骨伤疗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中药内服可以起到整体调节的作用,骨伤疗法可以起到局部治疗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唐玉萍.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2):3598-3599.

中医基础手法范文4

【摘要】 目的研究生当归、当归头、当归身、当归尾的水提取液体外对羟自由基(·OH)和氧自由基(O2-·)的清除作用。方法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当归水提液对Fenton反应产生的羟自由基(·OH)和邻苯三酚自氧化产生的氧自由基(O2-·)的清除能力。结果当归不同部位水提液在受试浓度范围内对羟自由基和氧自由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当归及其不同部位水提液浓度的增加,抑制率明显升高,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依次为生当归>当归身≈当归头>当归尾,对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依次为当归身≈生当归>当归头>当归尾。结论当归不同部位水提液体外均具有较好的清除自由基的作用,不同药用部位在清除氧自由基和羟自由基能力上表现不同。

【关键词】 当归; 不同部位; 水提液; 羟自由基; 氧自由基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water extracts of different parts of Radix Angelicae Sinensis on hydroxyl radicals and oxygen free radicals.MethodsThe inhibition rate of water extracts of different processed products of Radix Angelicae Sinensis on free radical in vitro were detected by spectrophotometry. Resul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ater extracts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Radix Angelicae Sinensis in vitro had significant scavenging effects on hydroxyl radical. Furthermore , the extracts exhibited a significant concentration-dependent elimination. ConclusionThe water extracts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Radix Angelicae Sinensis have significant antioxidative actions in vitro. There exi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se different parts of Radix Angelicae Sinensis on scavenging hydroxyl radical and oxygen free radical.

Key words: Radix Angelicae Sinensis; Different parts; Water extracts; Hydroxyl radicals; Oxygen free radical

当归为伞形科当归属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sis (Oliv.)Diels.的干燥根,主产于甘肃岷县等地,属甘肃道地药材,是中(兽)医临床常用药,性温,味甘、辛,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等功效[1]。中医药传统理论和临床经验认为,当归不同药用部位具有不同的药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当归在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免疫系统、抗损伤及保护方面均显示良好的药理作用,且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对脑缺氧、缺血后再灌注脑组织脂质过氧化增高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而中药抗氧化的作用机制是清除机体在正常细胞代谢中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过氧化氢、单线态氧等自由基[3]。为此,本实验分别以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为检测指标,研究当归不同药用部位抗氧化作用的异同,以期从生物学角度探讨当归不同药用部位入药的依据。

1 材料与仪器

1.1 药物和试剂生当归采于甘肃岷县(经甘肃中医学院中药学系龙全江副教授和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中兽医教研组鉴定为伞形科当归属植物当归),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分头、身、尾切成薄片,晒干或低温干燥。无水乙醇、FeSO4·7H2O、水杨酸、H2O2、邻苯三酚、盐酸、L-抗坏血酸等均为分析纯;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为进口上海中秦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分装。

1.2 仪器RE-6000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TBZ5-WS多管架自动平衡离心机(湘仪),HH-501超级恒温水浴箱,OPPON-3000型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韩国),CW-2000型超声-微波协同萃取仪,AL104电子分析天平,SHB-III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C型玻璃仪器气流烘干器,XW-80型旋涡混合器等。

2 方法

2.1 当归水提液制备分别取生当归、当归头、当归尾、当归身各100 g,加蒸馏水300 ml,85 ℃超声-微波协同提取2次,每次30 min。合并两次提取液,减压浓缩至质量浓度1 g/ml。4 ℃保存备用。

2.2 羟自由基体系参照Fenton反应的方法建立反应体系模型[4,5],采用固定反应时间法[6,7],在相同体积的反应体系(6 mmol/L的H2O2 1 ml,6 mmol/L的Fe2+ 1 ml,6 mmol/L的水杨酸-乙醇溶液 1 ml)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生当归、当归头、当归尾和当归身水提液1 ml,设置5个浓度组(质量浓度分别为5,10,20,40,80 mg/ml),每个浓度设10个平行管。以蒸馏水为参比,在510 nm处测量各浓度下的吸光度,通过公式计算其清除率。以L-抗坏血酸为阳性药物对照,质量浓度分别为0.15,0.20,0.25,0.30,0.35 mg/ml共5个浓度组,每个浓度设10个平行管。

公式:清除率(%)=[Ai-(Aj-Ad)]/Ai×100%

Ai为空白对照液的吸光度;Aj为加入药物溶液后的吸光度;Ad为不加显色剂H2O2药物溶液本底的吸光度。

2.3 氧自由基体系[8,9]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10~12]:邻苯三酚在弱碱性介质中自氧化分解产生O2-·,利用O2-·清除剂能使邻苯三酚自氧化产物在325 nm处的吸收峰受到抑制这一特点设计实验,实验分为对照管和加药管,对照组管设5个平行管,分别加入50 mmol/L的Tris-HCl缓冲溶液(pH 8.2,含1 mmol/L 二乙基三氨基五乙酸)4.5 ml,加入4.2 ml双蒸水,混匀后25 ℃水浴保温20 min,取出后立即加入25 ℃水浴中预热的6 mmol/L的邻苯三酚0.3 ml (以10 mmol/L HCl代替邻苯三酚作为空白),混匀后立即倒入比色杯,于325 nm处每隔30 s测A值1次,共测5 min,计算对照管溶液吸光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加药组设5个平行管,在加入邻苯三酚前先加入1.0 ml当归提取液(设质量浓度分别为25,50,100,200 mg/ml共4个浓度梯度),再加入3.2 ml双蒸水,混匀后25 ℃水浴保温20 min,取出后立即加入在25 ℃水浴中预热的6 mmol/L邻苯三酚0.3 ml,混匀后立即倒入比色杯,于325 nm处每隔30 s测A值1次,共测5 min,计算当归及其炮制品水提取液吸光度随时间的变化率。以空白管标零。以L-抗坏血酸为阳性药物对照,设质量浓度分别为0.02,0.04,0.08,0.16 mg/ml共4个浓度组,每个浓度设5个平行管。

公式:清除率(%)=(A-A0)/A×100%

A:表示对照管邻苯三酚自氧化变化速率;A0:表示加药管邻苯三酚自氧化变化速率)便能测定被测物对O2-·的清除作用。

2.4 数据统计处理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线性相关,测定结果以±s表示,以(P

3 结果

3.1 当归不同药用部位水提液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由表1可以看出当归不同部位水提液在不同实验浓度范围内都表现出不同的对羟自由基清除能力(P< 0.05),随着不同当归水提液浓度的增加,抑制率明显增加,表明均呈明显的量效关系(r值分别为生当归0.971、当归头0.960、当归身0.946、当归尾0.961,P< 0.05)。由表3可以看出不同药用部位IC50从小到大依次为生当归、当归身、当归头、当归尾,即生当归水提物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依次为生当归>当归身≈当归头>当归尾。表1 当归不同部位水提液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3.2 当归不同药用部位水提液对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由表2可以看出当归不同部位水提液在不同实验浓度范围内都表现出不同的对氧自由基清除能力(P< 0.05),随着不同当归水提液浓度的增加,抑制率明显增加,表明均呈明显的量效关系(r值分别为生当归0.983、当归头0.946、当归身0.915、当归尾0.926、,P< 0.05)。由表3可以看出不同药用部位IC50从小到大依次为当归身、生当归、当归头和当归尾,即生当归及其炮制品水提物对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依次为当归身≈生当归>当归头>当归尾。

4 讨论

体外实验结果表明,生当归、当归头、当归尾、当归身水提取物能清除反应体系产生的O2-·和Fenton 系统产生的·OH,均具有良好的量效关系,其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当归不同药用部位抗氧化作用存在一定差异性,清除羟自由基能力为生当归>当归身≈当归头>当归尾。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为当归身≈生当归>当归头>当归尾。不同药用部位在清除氧自由基和羟自由基能力上表现不同 表2 当归不同部位水提液对氧自由基清除作用 表3 当归不同药用部位水提液对氧自由基羟自由基半数抑制率

L-抗坏血酸氧自由基12.9913.7113.4317.000.18羟自由基63.3284.1661.496.230.104

据文献报道,当归中的化学成分为苯酞类、香豆素类、黄酮类、挥发油类、有机酸类、多糖类化合物及其他成分。在当归的这些化学成分中,除香柑内酯等呋喃香豆素外,其他类化学成分几乎都与抗氧化有关[13],其中阿魏酸[14]、挥发油[13]和多糖[15]都被认为是抗氧化的主要成分作用,而这3类成分现在被普遍认为是当归的主要成分。当归不同药用部位中,挥发油、阿魏酸含量以归尾最高,归头最低[16],这个结果与实验所得当归头的清除氧自由基和羟自由基能力强于当归尾不一致,说明当归不同药用部位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是多种化学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也正是中药多成分、多靶点作用的结果。当归不同药用部位提取物中含量及相互间的比例有所变化,这些成分之间协同作用,共同表现为清除氧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不同能力,而究竟是如何协同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分析不同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变化。

中医药传统理论和临床经验认为,止血用当归头,补血用当归身,破血用当归尾,和血(即补血活血)用全当归。本实验所得结果也表明当归不同药用部位清除氧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能力不同,因此提示当归的分部位用药和炮制入药有一定的意义,为中医药传统理论的验证提供了佐证。

综上所述,不同药用部位之间在清除氧自由基和羟自由基能力上表现不同,这一实验结果与当归不同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变化进行分析,发现其抗氧化能力可能不是单一成分作用的结果,而是多个成分协同作用,提示中药的研究不能以单一成分为指标;而中药不同部位入药的每个细节都与临床息息相关,在评价当归不同药用部位作用时需要考虑的这一问题,需选择多种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研究,以期获得较为科学地阐明其分部位用药原理及功效。

参考文献

[1]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2] 康 军.当归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医药产业资讯,2005,23:120.

[3] 许今博,买尔旦,马合木提.中药抗氧化研究进展及研究前景[J].西部药学,2006,3(3):170.

[4] Halliwell B. Superoxide-dependent formation of hydroxyl radicals in the presence of iron chel'ates [J].FEBS Lett,1978,92(2):321.

[5] 贾之慎,邬建敏,唐孟成.比色法测定Fenton反应产生的羟自由基[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6,23(2):184.

[6] 李贵荣,杨胜圆.党参多糖的提取及其对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J].化学世界,2001,42(8):21.

[7] 曾小玲.马齿苋水提物对氧自由基清除作用的研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1999,24(2):133.

[8] Marklund S,Marklund G. Involvement of superoxide anion radicals in the autoxidation of pyrogallol and a convenient assay for superoxide dismutase [J].Eur J Biochem,1974,47:469.

[9] 邹国林,桂兴芬,钟晓凌,等.一种SOD的测活方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的改进 [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86,15(4):71.

[10] 静天玉,赵晓瑜.用终止剂改进超氧化物歧化酶邻苯三酚测活法[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5, 22(1):84.

[11] 向 荣,王鼎年.过氧化脂质硫代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的改进[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0, 17(3):241.

[12] 李贵荣.枸杞多糖的提取及其对活性氧自由基的清楚作用[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2, 19(2):94.

[13] 李明明,吴丽颖,朱玲玲,等.当归有效成分抗缺氧损伤作用的研究进展[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8,32(1):87.

[14] 王 萍,葛丽花.阿魏酸低聚糖的体外抗氧化性质的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28(3):8.

中医基础手法范文5

[关键词] 津沽推拿;学术流派;源流

[中图分类号] R2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11(c)-0120-03

Investigation on the origin of academic schools of "Jin-Gu massage"

DONG Hua WANG Jingui

Department of Massage,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CM, Tianjin 300193, China

[Abstract] Jin-Gu massage is burgeoning massage innovative schools in Tianjin, but its theoretical basis stems from the massage innovative theory of massage masters Hu Xiuzhang, Li Molin and orthopedics masters Ye Xixian combining with professor Wang Jingui. This paper aims at analyzing and discuss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Jin-Gu massage and its two important research directions:massage in the treatment of soft tissue injury disease and massage in th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medical diseases by discussing the origin of Jin-Gu massage, so as to further enrich the academic connotation of Jin-Gu massage, and expand its influence.

[Key words] Jin-Gu massage; Academic schools; Origin

王金贵教授将自己在推拿专业领域多年积累的临床与科研经验梳理后,融合胡秀璋、李墨林、叶希贤三位天津推拿名家的特色手法与理论精髓,整体出一套具有天津地域特色的、疗效肯定的推拿治疗体系——“津沽推拿”创新流派。虽然名为创新流派,实际上是将天津地区特有的推拿名家经验加以继承、创新,藉此规范了推拿诊疗过程,提高了治疗效果,并极大地丰富了各流派原有的疾病谱,提高了推拿专业在天津地区乃至全国的生命力。

1 津沽推拿历史源流

天津是中国北方第二大城市,毗邻北京,因漕运而兴起,取“天子津渡”之意而得天子赐名[1]。“津”、“沽”均为天津的别名,既可单用,又可合称。清末民初直至解放初期,天津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一直在政治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各界精英也随之云集至此,也因此促进了天津地区各行业的飞速发展。推拿因其独特的手法治疗体系与绿色无副作用的治疗理念受到众多患者的欢迎。众多推拿界的流派创始人纷纷留驻天津发展,为天津后来形成多个推拿流派奠定了人文基础。

1.1 胡秀璋腹部推拿

胡秀璋老先生先后跟师于安纯如、石汉卿两位名家门下,分别学习腹部推拿和外伤推拿。在津行医数十载,运用手法治疗内、外、妇、儿各科疾病,效果显著,并留下《腹部推拿学简编》、《推拿学讲义》等著作。胡老腹部推拿的特点[2-3]:①以脏腑与经络的关系为基础并善加利用,特别强调冲脉调理周身气血(即腹部推拿治疗全身疾病的理论源泉)的生理功能;②胡秀璋腹部推拿的独到之处——分层导疗理念,将腹部推拿理论化、系统化;③强调推拿功法的习练,指出医者只有做到了“心、意、气、力”四者合一,方能以自身的正气攻伐患者邪气;④胡秀璋认为只有规范使用手法才能取得应有的疗效,同时保护医者自身健康,是推拿手法规范化的先驱。胡秀璋的推拿理论基础丰厚,充分运用藏象理论,讲究调控本脏以改变相应系统的功能,因此在功能性内科病治疗上有着深厚的潜力可以挖掘。

1.2 李墨林按摩疗法

李墨林老先生擅长以手法治疗软质损伤类疾患。李墨林自幼随父研习正骨按摩技术,后又受业于少林。目前留世的李墨林著作有《按摩》、《李墨林按摩手法》等。李墨林按摩疗法的特点是:①重视经络腧穴的治疗作用,特别是经穴在舒筋通络、活血散瘀、麻醉止痛方面的功效;②对指针(又称穴位指压法)手法运用的淋漓尽致,并将配穴与现代解剖相结合,取得事半功倍之疗效;③重视手法补泻的灵活运用,在单次操作及不同的治疗阶段适时调整手法力道。

1.3 叶希贤推拿手法

叶希贤老先生先师从屈连海学习正骨,后至国医学馆学习中医。叶希贤在伤科疾病治疗领域颇有建树,凭借其在骨伤科方面特有的治疗手法,获得了多位国家首脑的肯定,赢得多项国家奖励和荣誉。他撰写的《中医按摩治疗肩凝症十种手法论述》、《中医按摩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症十种手法论述》、《中医正骨讲义》等著作至今作为中医骨伤科的重要学习资料而被广泛传播。叶希贤治疗伤科疾病的特点[4-5]:①重视药物在伤科疾病中的治疗作用,特别是与手法的协同作用;②提出伤筋治疗重在顺理;③总结提出了包括治疗“九步按摩手法”“十步手法”等伤科手法治疗体系用于肩周炎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在伤科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大推拿流派代表了天津地区近代的推拿发展水平,在当时均属于全国领先水平。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三大推拿流派都显现出了一定的缺陷。如胡秀璋腹部推拿原有适应证逐步被现代医学所取代,生命力正逐渐减弱。李墨林按摩疗法强调通过腧穴、经络的调节,放松关节和软组织,过度依赖自行恢复而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叶希贤正骨手法强调理筋整复,纠正解剖位置的异常,但按照原有的操作理念,把握不好易引发医源性损伤。如果不加以发展创新,天津地区的推拿疗法将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2 津沽推拿的形成

与其说王金贵教授创立了“津沽推拿”,不如说是挖掘整理、提出了具有天津地方特色的“津沽推拿”。他主要针对两方面疾病——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和功能性内科病——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梳理和技能技法整理。

2.1 软组织损伤性疾病

王金贵教授以叶希贤与李墨林推拿理念为基础,结合自己的创新性理论,针对软组织损伤性疾病提出了“松筋易骨”推拿疗法[6-8]。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属于中医“筋出槽,骨错缝”范畴,由于各种急慢性损伤导致经脉瘀阻、筋肉挛急、气血凝滞,经云“不通则痛”而发此病。王金贵教授将自己总结的手法适时应用理论、软组织损伤时相辨证理论以及综合多种中医传统外治疗法的“处方式配伍”综合治疗的创新理念引入“津沽推拿”,针对“筋出槽、骨错缝”分时辨证施治,在疾病不同发展阶段适时应用李墨林按摩疗法和叶希贤正骨手法,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并经过了科研验证,形成“松筋易骨推拿治疗软组织损伤性疾病”这一研究方向。

“松筋”手法主要是针对“筋出槽”疾患存在的筋脉挛急、气血运行不畅的情况,借鉴李墨林手法特点,将指针手法在针对性选择的经穴或神经走行部位施以指压法,辅以弹拨及牵拉手法,不仅疗效确切,同时又减轻了传统手法治疗过程中伴随出现的疼痛等不适。“易骨”手法则是在“骨错缝”类疾病的治疗中,借鉴叶希贤“九步按摩手法”和“十步手法”中的操作手法和治疗理念,通过被动运动患者关节,纠正异常的解剖位置,恢复紊乱的关节结构。同时,在“松筋易骨”手法的基础上、配合多种中医传统外治法,并进行“处方式配伍”,结果在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改善预后及减少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方面均有显著提高。

2.2 功能性内科疾病

胡秀璋腹部推拿认为推拿功法锻炼和手法规范化是一切疗效的基础,重视脏腑经络、“伏冲之脉”的介导作用,强调分层导疗理念。王金贵教授在原有腹部推拿传统理论基础上,从脑-肠互动途径解析腹部推拿治疗功能性内科病的机制,围绕开展了多项国家级课题,为“推拿治疗功能性内科疾病”机制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在机制研究的过程中提出“通脉健脾”“通脉调气”“通脉调神”为主的三套腹部推拿治疗方案,并将多种中医传统外治法进行“处方式配伍”,用于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紧张性头痛、心理生理性失眠等功能性内科病,确立“通脉”为功能性内科病治疗总纲,继承发展了传统腹部推拿原有适应证,在手法治疗内科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9-11]。

推拿与针灸、中药同为中医经典治疗手段,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因其无创性疗法与没有药物的毒副作用也是相对其他学科所具有的明显优势。但随着时代变迁,特别是“”后西医东进,中医发展遇到瓶颈,推拿的地位更是日益衰落,直至今日以盲人为从业主体,治疗对象局限于运动系统疾病。

此外,由于推拿学科自身特点——历代传承多为口传心授,少有专著,仅存的资料多散见于其它著作之中,且多散落于民间。推拿的古籍文献作为一种古老的信息资源,其存在方式与传播方式已无法适应现阶段社会的需求[12],然而推拿特别是内科推拿起源于天津,发展于天津,因此,就必须尽快利用现代科学手段将其数字化,使大量散落在民间的记录资料重新焕发时代风貌,然后将回顾性研究与前瞻性研究相结合,王金贵教授通过走访传人、搜集文献,收集大量的历史资料。从产、学、研不同角度对资料进行挖掘和整理,并融入自己的学术经验,通过“原始创新”,总结出了“津沽推拿”治疗流派。在继承胡秀璋、李墨林、叶希贤三位名家的学术成就基础上,又将王金贵教授总结提出的软组织损伤时相辨证、手法适时应用、多种中医传统外治法“处方式配伍”等治疗理念有机融合,在推拿治疗软组织损伤和功能性内科疾病”的临床和科研上取得了一定成绩,形成具有天津地域特色的推拿创新流派——津沽推拿。希望借此改变推拿仅仅治疗运动系统疾病的单一局面,使推拿专业实现跨越性发展,巩固天津推拿专业的学术地位,最终成为全国推拿专业的一支奇葩。

[参考文献]

[1] 航鹰.近代中国看天津[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151.

[2] 王金贵.胡氏腹部推拿法及其理论基础[J].按摩与导引,1999, 15(89):3-4.

[3] 孙庆,张树津,张震宇.陈志华教授腹部推拿原理浅析[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3,22(3):43-44.

[4] 张君涛,古恩鹏,孔令勤,等.津门中医伤科名家叶希贤之手法特色及经验总结[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7):1841-1844.

[5] 王平,古恩鹏,李远栋,等.叶氏伤科(叶希贤)正骨经验介绍[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19(7):64-65.

[6] 王金贵.辨证分期推拿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综合治疗方案中的应用[J].环球中医药,2010,3(6):421-423,441.

[7] 王金贵,赵强,谭涛,等.“综合分期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规范性研究[J].天津中医药,2008,25(4):345.

[8] 王金贵,孙庆,张震宇,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期手法治疗[J].中华脊柱医学,2004,1(2):34-35.

[9] 王金贵,王艳国,骆雄飞,等.摩腹法对肠易激综合征白兔模型不同脑区激活特征的影响[J].天津中医药,2008,25(5):377-379.

[10] 王金贵,王艳国,孙庆,等.摩腹法对肠易激综合征模型结肠组织脑肠肽表达的影响[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 26(1):19-21.

[11] 王金贵,王艳国,谭涛,等.腹部推拿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J].按摩与导引,2008,24(9):2-3.

中医基础手法范文6

暨世界中联风湿病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2013・韩国)会议通知(第一轮)

世界中联骨伤风湿中韩学术研讨会暨世界中联骨伤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暨世界中联风湿病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将于2013年10月14日-18日在韩国举行。此次会议将由世界中联骨伤专业委员会、世界中联风湿病专业委员会、韩国韩医学会主办。期间除了召开学术会议外,还将组织学术考察调研活动。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大会主题:发展中医药为风湿、骨伤学术发展作贡献

二、大会征文范围

1.中医临床对风湿、骨伤常见病、疑难病、危重病的诊治:

风湿病(皮痹、肉痹、脉痹、筋痹、骨痹五体痹及心、肝、肺、脾、肾五脏痹;西医的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红斑狼疮、骨关节炎、干燥综合征、肌炎、皮肌炎、痛风、骨质疏松症及其他各种原因的关节痛、肌肉痛、关节炎等)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风湿病针灸疗法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风湿病综合疗法(包括内服、外治等)的临床研究;

2.中西医结合风湿、骨伤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3.韩医理论与临床研究,韩医与中医学的比较研究;

4.替代疗法、辅助疗法,如饮食疗法、音乐疗法、物理疗法等对风湿骨伤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的研究;草药或民间疗法对风湿、骨伤病预防、治疗、康复的研究;

5.风湿、骨伤中药新药开发研究;

6.风湿、骨伤名医、名师的临床经验;

7.中医、中西医结合在脊柱、关节、创伤、骨病、软组织损伤、微创技术、康复医疗和药物研究及器械研制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进展;

8.风湿、骨伤手法的临床研究,包括:①手法传承与临床应用经验总结与交流;②传统中医骨伤手法的临床规范研究与推广应用;③手法作用机理的基础研究;④手法的特色优势研究与思考;⑤其他与手法有关的新技术、新方法;⑥手法治疗内科及儿童疾病的研究。

详情请见: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网站http:///或http://。

三、论文格式要求

1.论文一律采用word文档格式,正文(含参考文献)字数在4000字以内,中英文均可,文章均附中英文摘要,字数200字左右。作者姓名要全部依次列出,作者单位需写全称,地址要详细;

2.论文收集截止时间:2013年8月31日;

3.请填好论文信息表于2013年6月30日之前提交至:,表格可从世界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网站下载:http://或http://。

四、咨询、报名及其它事宜

1.风湿病专业委员会联系人:马桂琴、黄雪琪

电话:010-63329516,51937888;传真:010-51937888;E-mail:

2.骨伤科专业委员会联系人:张军

电话:010-84042327;传真:010-51937888;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