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专业问题汇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土木工程专业问题汇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土木工程专业问题汇总

土木工程专业问题汇总范文1

[关键词]混合教学模式;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必要性;现存问题;应用策略

所谓“混合教学模式”,是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线上与线下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够在线下停课等极端教学境况下确保高校的教学质量,还能够将学习者引向深度学习,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前提下,增强其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大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1]。在以往的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采用的大多是围绕大学教师的专业教学模式,即在开展教学前先由教师进行课前准备,在课堂中由教师亲自讲解示范,而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做的仅仅是根据教师的讲解与示范进行机械重复并撰写相关报告,这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与此同时,大多高校近年来仓促地开启了线上教学,但由于缺乏经验,出现了很多问题亟待改善。

一、混合教学模式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契合高等教育改革趋势

混合教学模式的本质在于对教学与学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做出重新思考与设计。作为高校的重点本质问题,教与学的关系在新课改后一直是教育领域最炙手可热的研究热点。相比传统教学与混合教学模式,二者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教学主体的不同,传统教学偏向于以教师为主体,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需要以教师为主体,这种教学模式在效率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由于学生缺乏主体性,教学效果往往难以达到最大化[2]。除此之外,近年来线下停课状况时有发生,侧重于实践的土木工程专业通过生疏的线上教学往往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导致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效果整体下滑。这些现状是高等教育状况发生改变的典型结果,而迎合这些结果,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契合高等教育改革趋势,利用线上、线下的结合教学确保高校能够在任何情况下保证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的教学效果[3]。

(二)考核模式更能够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新课改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高校的教育目标之一,尤其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来说,学生需要掌握的核心素养较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虽然高校也针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做出了相应改革,但是对于高校来说,很难在核心素养培养后对学生的培养状况做出考查。而混合教学模式的意义也正在于此,核心素养的培养大多依赖线下教学,而考查却能够通过线上来予以实现[4]。

(三)提升教学稳定性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就业率比较高的专业,因此也一度成为高校最炙手可热的专业,虽然近年来受到信息产业的冲击使其热度略微下降,但依然难掩高校学生对于该专业的热衷。究其原因,土木工程专业本身属于一类教学效果相对稳定的专业,在教学过程囊括了较多实践类教学活动,且专业性较之其他专业更强,如果学生不能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毕业也是相当大的问题。但是,线下停课状况的频繁发生却令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暴露了其稳定性方面的问题,尤其近几年许多线下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无疑让土木工程的专业教学效果大打折扣[5]。这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创设混合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它能够进一步增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效果的稳定性。

二、土木工程专业混合教学模式的现存问题

近年来,各大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相继建立了自己的混合教学模式,其中线下教学仍然以传统教学为主,而线上教学则以钉钉等直播平台为根本开展。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较之以往更加科学、合理,但却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教师工作量大大增加

混合式学习仍然以教师为主导,虽然随着自主学习平台的出现,教师在线上教学方面的压力有所降低,但是仍然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准备线上课程内容设计、录制课程微视频、制作章节习题、在线测试、学习案例、学生讨论话题等各种教学资源[6]。除了这些内容外,教师还需要时刻跟踪学生的学习状况,当学生在线上遇到学习难题时,通过自主探究而无果后势必会向教师进行求助,而这个求助过程无论是通过线上途径还是线下途径,教师都需要拿出一定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如此一来,教师不仅需要比以往传统教学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还需要更具有责任心与职业素养。由此可见,混合教学模式会大大增加教师的工作量,这是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混合教学模式的现存问题之一。

(二)混合式教学设计有待提高

混合式教学的教学设计是这一教学模式的核心所在。就目前来看,土木工程专业中混合教学的开展形式仍然相对单一[7]。调查显示,目前大多高校选择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交替实施,其中,线上教学主要采取网课形式,旨在令学生形成自主性;线下教学则是负责对学生在线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做出答疑。通过这一模式,教学形式健全了,但是效果却不能达到最佳,线上教学内容不能够真正令学生实现“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甚至在调查过程中许多学生直言在混合教学模式出现后他们的学习兴趣反而下降了。

(三)线上学习平台存在问题

除了教师工作量以及混合式教学设计方面的问题外,线上学习平台也同样存在一定问题。目前,高校线上教学所使用的线上学习平台比较统一,比较常见的有钉钉、腾讯会议等,这些学习平台普遍使用人数较多,但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来说,这些平台往往只能用于直播教学,其他方面则只能使用学校开发的平台。这些平台虽然都由大型信息技术企业开发,但在实际使用时却依旧存在较多问题。其中,比较常见的问题有运行过程存在卡顿状况、加载速度较慢、界面设计不够简洁易懂等。

三、混合教学模式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混合式教学课程资源准备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建设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而其中最重要的是表达课程内容的教学资源。目前,很多平台都提供了庞大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尤其是近几年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视频公开课等,都有可选择的课程资源。因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首先关注的是知识能否被学生有效地掌握。根据技工类学生的实际情况,目前我校以超星平台作为线上教学的主要途径[8]。在超星平台中可以上传视频、PPT或直播,也可以布置在线练习、在线答疑等,还可以进行线上讨论、在线考试与学生学习时长统计、发表评论结果统计等。就网页设计课程,我们采取对原有线下教学的PPT进行改良,根据教学内容的难点和重点录制几分钟的操作步骤分解或是课程小结视频,这个视频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本次课程的要求和要点,方便自学时反复观看,也方便课程复习时汇总指导,起到对课程的统领作用。

(二)混合教学模式的选择方法

当前,我国进入了线下教学不尽稳定的教育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土木工程专业的混合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优势和灵活性。高校应当根据学校所在地的实际情况以及每位学生的个人防疫状态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当学校属地处于无疫状态时,正常在校学生应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参加线下教学与实践活动,以保证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效果;当学校属地防疫状况形势较为严峻时,正常在校学生应当居于宿舍进行自我隔离并参加线上教学活动,此时教师应侧重于专业理论类课程的教学;对于集中隔离观察的少数学生,应当为其制订特殊的教学计划,当在校学生进行线上教学时,集中隔离学生应与大家一起参与;当在校学生进行线下教学时,应有专门人员为集中隔离学生全程录像或直播,以保证其学习进度不落后于其他学生。

(三)优化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

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来促进教学,降低教师本身的教学压力。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应当充分发挥线上平台的优势,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在此方面,教师可以线上平台所囊括的内容为轴心布置课前任务,可将课程相关的重点内容整理成条目并以问题的形式传达给学生,以问题导入法让学生完成学习。而在学习过后,学生可以直接将自主学习的成果通过线上平台向教师做出反馈。教师在接收到反馈结果后,可以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并在后续课堂教学中重点讲解,而针对“小众问题”,教师则可以开展针对性的单独指导,尽可能地确保学生在进行课堂阶段时对相关知识的预习水平差距微小。课堂阶段在传统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原本是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但是由于线上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混合实施,教师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减小,因而教师可以改变过去“将知识点嚼碎并喂给学生”的教学模式,转而以引导学生“领悟”的新模式取而代之。在此方面,教师可以引入更多效果良好的教学方法,如情境创设法、游戏互动法、分组讨论法、辩论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气氛,更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9]。在课后阶段,教师不仅需要依托线上平台向学生布置课堂相关课后任务,还可以在平台内开设不记名课堂反馈,让学生自由提出课堂意见,以此实现混合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四)优化完善混合式学习平台

针对线上学习平台系统方面的问题,学校应当积极与学习平台方面沟通,要求平台的维护人员做出优化与相关维护。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不断探索,找到真正与课程契合的学习平台,提升师生在混合教学方面的体验感。

(五)定期为教师开展短期技术培训并制定解决方案手册

由于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通过自学掌握混合教学的相关知识不切实际,因此必须以学校为核心进行相关培训。在此方面,需要对教师培训的内容比较冗杂,其中比较重要的方面包括混合教学技术培训、线上平台操作培训等[10]。作为软件的一类,线上学习平台势必需要不断做出维护与优化,但是随着其维护与优化,往往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而为了确保教师能够顺利使用,学校方面可以根据不同学习平台为教师配备平台使用手册,在平台做出大幅度的优化后则需要为教师配备新手册。如此一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平台相关问题时,可以通过查阅手册自行解决。针对部分年龄较大、信息技术水平较低的教师,学校方面可以开展教师分组互相带动培训,即将年轻教师与年龄较大的教师分为一组,以此形成互相带动学习的局面,从根本上提高混合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六)进行线上学习平台使用培训

土木工程专业问题汇总范文2

关键词:土木工程材料;教学改革;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TU5;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5)06010805土木工程项目一般投资比较大,涉及范围和部门广泛,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社会性和综合性,这对专业教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1]。土木工程材料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与公共课及专业课紧密衔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2]。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高校教育改革的推进,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许多课程教师进行了多种现代教学方法的尝试,如案例教学法[3]、CDIO工程教学法[2]、探究式教学法[4-5]、项目化教学法[6]、交互式教学法[7]等,这些方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新意识、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这些教学探索均是基于教师角度,以教师为主导进行,未从学生视角剖析教学改革的效果。教学改革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知识传递者、学生的指引者,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文章从学生视角出发,探讨“学促教”教学模式,该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随时代特点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是一种可持续的系统教学改革模式。该模式特点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方法的制定与实施,针对性强,适应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切实推进素质教育改革。

一、“学促教”教学模式

笔者根据近十年教学实践,设计了“学促教”教学模式(图1)。该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与改进,学生与教师定期进行沟通。由于学生人数多,定期沟通需采取有效措施,分期时间和沟通方式决定沟通的效果。目前笔者采取三期(前期、中期、后期)沟通,即将课时分为四段,如:56学时课程分别在14学时、28学时、42学时进行一次师生沟通,沟通方式采用课堂问卷调查,把要了解的学生学习情况设计成为简单易选的调查问卷,根据学生问题反馈及时进行教学方案调整。

图1“学促教”教学模式基本流程二、课程特点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特点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以部分验证性试验,使学生掌握主要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质、用途、制备和使用方法以及检测和质量控制方法,并了解工程材料性能和材料结构的关系,以及性能改善的途径[8]。课程内容中材料种类繁多,不同材料的成分、性质差异大,概念多,相对独立,联系较少,综合性强,系统性差,跳跃性大,学生易感学习枯燥,导致教学难度加大[9]。

三、“学促教”教学模式实施

聂忆华,等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学促教”教学模式及效果评价

笔者近十年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实践,坚持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突破口,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好的教学方法。自2011年起开始研究“学促教”教学模式,尊重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意愿,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课程教学方式的调整,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而且促进了教师授课方法的变革。

表1为2011―2014年“学促教”教学模式方案设计情况汇总,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普及,学生越来越直接地多方位接触知识。因此,新时代的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代接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应根据课程特色、学生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通过研究发现这4年学生均反映作业时间、学习精力投入不足。这是一个普遍问题,亟待解决,否则会影响教学效果。表12012―2014年“学促教”教学模式情况汇总学期人数学生的教学建议制定的教学方案学生学习问题反馈前期有益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方法2011年

(一)课程重要性及难易程度

为了解该门课程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与学习难易程度,笔者对2011―2014年学习该课程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见图2、图3。认为该门课程重要的学生比例达到了80%,认为该门课程学习难度中等的学生比例平均达到了85%,只有约5%认为困难。由于该门课程并没有深奥的理论公式、力学推导等问题,只是多种材料组成、性能、应用等方面内容的学习,而且是各种土木工程结构的基础物质,在学生心目中该课程学习难度不大。

(二)学生学习时间及成绩期望

为了解该门课程学生投入的学习时间与成绩期望,笔者对2011―2014年该课程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见图4、图5。4年中平均50%以上的学生投入学习时间一般,只有约20%的学生投入学习时间较多,这与表1中学生反馈学习投入不足的情况一致。但近80%的学生期望成绩优秀,这与图3中认为学习难度中等的学生比例一致,可见当认为学习难度不大时对成绩的期望会更高。其中2011年约38%的学生投入学习时间较多,明显高于2012―2014年,但约75%期望成绩优秀,约20%期望成绩良好,明显低于2013―2014年,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学生期望用更少的学习时间换取更好的学习成绩。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合理分配和管理时间和如何高效率利用时间也是重要的能力[10]。因此,后续应将训练学生管理时间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学习技能列入大学教育内容之一。

(三)教师授课效果评价

为了解该门课程学生对授课教师的评价,笔者对2011―2014年该课程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见图6和图7。4年中,理论授课教师100%为优良,其中优秀教师约占90%以上;试验授课教师(专业检测工程师,试验经验丰富)95%以上为优良,其中优秀教师约占70%。数据表明,学生对教师的授课方式非常满意。其中2014年是满意度最好的一年,表明教师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案调整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

五、教学效果分析

(一)成绩评价方法

为合理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对课程综合成绩进行细分,见表2。综合成绩分为理论考试、平时测试、试验、作业、课堂参与等五个部分,而且严格执行。将课程成绩分解后,工作量增大,因此,笔者尝试让研究生作为教学助手参与课程授课。结果表明,此种尝试对课程教学改革非常有帮助。一是研究生可以记录和整理各种成绩,二是研究生可以有效组织研讨课并积极参与,三是本科生与研究生可相互学习进步。

表2综合成绩分配项目成绩比例理论考试40%平时测试20%试验20%作业10%课堂参与10%(二)综合成绩与平均成绩

笔者分析2011―2014年授课学生的综合成绩和平均成绩(图8、9),试卷成绩平均期望为70分,可以看出综合成绩呈正太分布,符合正常规律,且正态分布峰值随着年份增加而减少,不及格率逐年减少,平均分逐年增加。数据表明,学生成绩越来越均衡,不及格率在降低,平均分在升高。结合图4、5分析可知,优秀成绩期望与最终平均成绩规律一致。其中,2012年学生投入时间最少,期望成绩最低,最终平均分也最低,前后保持一致。

六、“学促教”教学模式特点

从上述探索可知,“学促教”教学模式具有以下明显特点。

第一,“学促教”是一种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教学改革模式。原有教学改革模式均为教师探索各种现代教学方法,学生配合实施,教师引领学生或主导学生进步,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促教”模式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意愿,在学生全过程参与情况下设计或调整教学方案,达到教学改革效果,学生处于主导地位。

第二,“学促教”是一种可持续的教学改革模式。定期进行学生与教师沟通,根据教学实施效果定期改进,有效保障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上届优秀的教学方法可以传承到下届,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第三,“学促教”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教学改革模式。随着时代变迁,学生特性在变化,课程内容在更新,该模式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意愿和特性,及时更新课程知识点和授课方式,在这种模式中教师也不断与时俱进,不会固步自封。

第四,“学促教”是一种多样化、系统化的教学改革模式。在该模式中,涉及问题式教学法、归整作业法、拓展作业研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角度看,单一教学方法并不能全面提升教学效果,只有根据不同课程特点、不同学生特点,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才能达到全面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的教学效果。

七、结语

教学改革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于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缺一不可。教学方案要根据课程特点、学生特点等多因素来设计,通过对土木工程材料专业基础课“学促教”教学模式的探索,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中心主体地位,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主体意识、综合能力、平均成绩等均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学生对教师授课认可度高。教师通过该模式不仅更好地传授知识,而且可持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笔者近二年已将该模式在其他专业课程中推广应用,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希望该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为培养高素质人才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2011.

[2] 李庚英,赵晓华,熊光晶.“土木工程材料”CDIO模式的设计与实现[J].高等工程教育,2009(5):41-43,51.

[3] 柯昌君,刘秀伟.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案例教学法探索[J].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45-48.

[4] 张长清,魏小胜,李国卫. 探究式学习在土木工程材料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6):102-105.

[5] 郭咏梅.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研究性教学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12):69-71.

[6] 何文敏,王 闯. “土木工程材料”“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 7(4):198-200.

[7] 杨医博,刘庆志,施贤真,等.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交互式学习课件的研制[J].高等建筑教育, 2008,17(3):127-130.

[8] 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9] 周梅,杨晓明,崔正龙.建设精品课程,培养创新人才-“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改革”[J].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2010:249-252.

[10] ARTHUR W. CHICHERING & ZELDA F GAMSONE.Applying the seven principles for good practice i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M].San Francisco:Jossey-Bass INC.,1991.

“Learning promoting teaching” curriculum reform model and effect

evalua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

NIE Yihua, CAO Guoe, WANG Gongxun, MA Binhui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gtan 411201, P. R. China)

土木工程专业问题汇总范文3

以延边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介绍了基于产学研的评价体系构成要素,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构建了创新创业评价体系,提出了地方高校在创新创业评价体系中须强化的内容及完善创新创业评价政策保障的建议。

关键词:

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创新创业,评价体系

0引言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意见》强调,将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长期以来,我国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一直与大学生招生就业问题捆绑在一起[1],其实,创新创业教育归根结底是应用型人才、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一个大课题,为创新驱动战略下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地方高校应全面推进九大任务的同时,充分利用当前教育改革的有利时机,结合区域发展特色,及时制订与完善创新创业评价机制,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取得实质性成效。创新创业评价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创业评价体系是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1地方高校创新创业评价体系分析

1.1创新创业教育特点与不足点

1)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已远远满足不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持续发展的需求[2];2)创新创业方面的核心课程欠缺。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专业教师严重不足;3)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评价问题没有解决。

1.2创新创业评价存在问题与主要原因

1)大学本科的专业目录里未设置创新创业,学科目录里也未设置;2)目前,在大学的教师评价机制中,科研学术评价占主导地位,虽有创新创业教师评价,但两者之间无量化转换标准且没有提高到相应高度而形成反差,阻碍师资力量。

2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创业评价体系

2.1创新创业教育特点与不足点

1)教学方式和方法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2)延续性[2]较差,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3)土木工程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短缺。

2.2创新创业评价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1)创新创业教育与本科专业教育之间衔接不顺,与实践教学环节脱节;2)针对创新创业课的教师培训与管理力度不够;3)创新创业的环境仍需完善,创业经验匮乏、创业的科技转化率低[3]。

3延边大学创新创业评价体系

3.1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阶段性、总体目标

2015年起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7年取得重要进展,构建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与成果,实现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预期目标;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3.2创新创业评价体系指导原则

衡量教学与办学水平、考核学校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之一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已被纳入我校本科生专业教育教学与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并合作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克思教育数据公司,把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情况列入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和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重点内容,公示于众,接受公众监督。

3.3创新创业评价体系构成要素

依据创新创业的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特点,确定评价体系构成要素。

3.3.1总目标层(最终目标层)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以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为试点,通过创新创业意识与投入、创新创业培养方案、专业方向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房屋建筑工程、地下工程、钢结构、防灾减灾GIS)、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及制度设计、创新创业实施与实现以及管理与成果,形成以“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创新创业课程与实践体系、双师型师资队伍培育、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区域绿色建材与结构、创新创业实践与成果”为主要内容的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3.3.2总则层(分析观点层)

1)创新创业意识与投入,其观测点包括:教师与大学生共同具有的创新创业意识、学校创新创业专项经费的投入。2)创新创业培养方案,其观测点包括:土木工程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新实践技能体系。3)专业方向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其观测点包括:房屋建筑工程、地下工程、钢结构、防灾减灾GIS等。4)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及制度设计,其观测点包括: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教学制度的设计。5)创新创业实施与实现以及管理与成果,其观测点包括:创新创业实施能力、创新创业实现能力、创新创业管理能力、创新创业成果。

3.3.3指标层(评价准则层)

部分评价准则层,举例说明如下:1)通过专业师生具有较强创新创业动机、欲望、意识以及肯吃苦、求知欲强、持之以恒的创新创业精神等维度来评价创新创业意识;2)通过学校人力与物力及财力的投入等维度来评价创新创业投入;3)通过本科生创新训练、创业训练、创新实践及本科生科研项目立项与结项、论文与专利以及创新创业大学生与教师、专利的激励措施等维度来评价创新创业成果。

3.4创新创业评价体系的构建

按照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建立三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法、专家调查法,经梳理而最终设计出一级指标五项;二级指标十四项;评价观测点(三级分项指标)三十四项。选用AHP层次分析方法,该方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方法,由美国运筹学资深教授萨蒂(T.L.Saaty)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3]。经层次权重汇总,首先剔除没有通过一致性检验的权重值,其次对各层次的各类指标权重进行聚类分析,得到有效指标权重值的算术平均值,最终得到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创业能力评价体系所涵盖的三级指标下各项权重值,构建评价体系。

3.5实施创新创业评价的方案

评价等级分设为优、良、中、差,由评价组的专家集体识别判分、数理统计、综合评定。在此基础上,以式(1)进行最终评价。同时,编制评价等级A,B,C,D量化为分数的标准,再由该评价方程计算总得分,至于总分与优、良、中、差,对应关系由评价组专家讨论决定,建议采用模糊性综合评价方法。

4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创新创业评价体系

4.1创新创业评价体系

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创新创业评价体系,应根据各自学校专业办学情况和定位的需要,可参照表1的延边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创业评价体系组成表进行横向比较,在同类地方高校中找准自身定位,找出不足,努力加强,因地制宜,遵循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方法,制订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评价体系。

4.2创新创业评价体系中须强化内容

4.2.1加强创新创业教学能力建设与评价

推进创新教学法、强化师资建设,使教学、科研、实践三者紧密结合。应用大数据技术,倡导创新创业课教师把国际前沿的学术发展与动态、最新科研成果、实践经验等融入课堂教学,创造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灵感与潜力以及热情。同时探索创新创业idea、非标准答案(创新创业概念发挥)等考试,破除“高分低能”积弊。

4.2.2激励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与服务的评价

创新创业评价体系中,不可缺少且逐步加大权重的评价准则层指标之一是激励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与服务。建议在教师年度工作量考核中给予合理的科研学时费,突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动力极限,增强土木工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4.3加大与完善创新创业评价政策保障的建议

1)创新创业课程的经费支持。a.对创新创业课程,学校给予每门课程提供建设经费,分二期拨款,主要用于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各项支出。学院对立项课程给予政策支持,有条件的学院提供配套经费。b.对创新创业课程,开课第一年建议学校给予1倍~2倍教学工作量;开课第二年起核算工作量时增加0.1~0.2系数。2)创新创业课程的考核。土木工程专业开设创新创业课的数量和质量,将作为重要评估指标纳入学院年终教学质量考核。3)实施弹性学制与选课制。a.建议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为3年~6年。b.正确导向大学生跨专业、跨年级、跨院系选课且选择授课教师,并可试点实施保留学籍、适时调整学年课程而创新创业,也可探索休学创新创业方法等。4)实施学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制订既科学合理,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大学生学业能力评价体系,如:通过大学生国家级、省级、校级科研项目或工程训练项目,“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竞赛,公开、发明与专利,获取证书与相应学分,并给予学校学业能力评价证书。5)设立创新创业基金与奖学金。积极表彰优秀创新创业的学生,引领与创造氛围。6)建立评价机制、合作机制、长效机制。建立基于产学研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评价机制、合作机制、长效机制等。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力争在若干年内建成一批高质量、高水平并具有区域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使更多的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大学生从中受益。

5结语

本文以延边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介绍了创新创业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并构建了基于产学研的创新创业评价体系、具有指导意义的创新创业评价方案。同时,提出了制订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创业评价体系的参考方法、加强创新创业教学能力建设与评价、激励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与服务的评价、加大与完善创新创业资金支持、政策保障的建议等。希望对于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进一步开展与规范设计创新创业评价体系及其完善工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者:方光秀 单位:延边大学工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振忠,周嫒,张功.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行为评价体系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2):99-103.

[2]孔凡校,胡迎春,袁华,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体系研究与实践[J].今日中国论坛,2014(5):203-204.

[3]高明,李琳.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促进因素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6(30):183-184.

土木工程专业问题汇总范文4

基于校企合作、产学融合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理念,充分发挥企业优势和资源,提升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广度和深度,文章以地方性高校温州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为例,从校企共同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开展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指导等人才培养全过程详细介绍校企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探索实践,为同类地方性高校基于校企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借鉴。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课堂教学;专业实习;毕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6)060061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领》(2010―2020年)明确倡导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鼓励校企合作、产学融合,实现校企共同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可直接接轨行业标准,培养服务于行业企业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让企业提前介入人才培养,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设、毕业设计辅导、专业实习指导等让学生提前熟悉工作环境、接触工程实践,缩短学校教育与实际岗位需求差距;另一方面主要基于现阶段地方性高校“双师型”队伍缺乏,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较弱,缺乏实践经验的现状,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温州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前身为1984年成立的工民建专业(专科),2004年开始招收本科,2006年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浙江省新专业验收,并成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2009年评为浙江省重点专业,2014年评为浙江省特色专业。作为地方性高校应用型专业,服务和依托地方企业,积极开展产学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学习和借鉴兄弟院校成功经验[1-6],经多年探索实践,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设、毕业设计辅导、专业实习指导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

应用型人才校企培养模式探索和实践,积极扩大企业参与深度和广度,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一、领导机构

土木工程专业前身为1984年成立的工民建专业(专科),迄今30多年,毕业生超过2 000人并广泛分布于温州乃至浙南地区的建筑管理部门、建设单位及生产一线企业。学院充分利用广大校友资源,同时积极与温州建设集团、温州设计集团等建筑业龙头企业组建温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统筹与指导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全过程。理事会由行业企业协会专家、知名校友、知名企业专家、技术骨干及骨干教师组成,涉及建筑业管理部门、建设单位、设计、施工、监理、概预算、监测等土木工程各领域专业专家,理事会从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构建、核心课程开发建设、课程标准制定、实训项目开发、学生实习实训指导、毕业生答辩考核、学生就业推荐、毕业生跟踪调研及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与完善等全过程参与专业建设。

二、人才培养方案

充分依托校友和校企合作平台,通过咨询座谈、现场走访、问卷调查与资料研读等多种途径深入行业企业进行调研,在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的制定上,在课程体系、核心课程、课程内容乃至专业课程课时的设置上,在毕业设计内容、设计参数选择、成果要求及校企双方职责的确定上,专业实习的形式、内容、校企双方职责、成果要求的设定上等涉及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框架制定的全过程,始终坚持产学对接、企业高度介入,梳理土建类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在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为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充分听取企业意见和建议,构建了基于“3+1”模式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增设实践教学环节和实践学时。2014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进一步根据学生就业方向及用人单位对不同岗位知识能力的要求,按照分层分类思想,培养方案中设置“工程设计类”和“工程建设类”两大类别,不同类别设置不同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三、课堂教学

首先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构建“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三位”是指课程理论、课程案例和课程实践三个教学单元,“一体”指将课程案例和课程实践贯穿于课程理论教学中,通过现场参观、现场学习、视频录像促进专业知识学习和理解。在土木工程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土力学等专业课程中推行“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在其教学大纲中明确课程实践时间及内容(一般为两次,共4个学时,两个不同参观内容)。课程实践中由现场工程师与校内教师共同担任导师,共同讲解相关内容,每次课程实践后各小组完成实习报告。

其次部分专业课程的部分章节请企业人员承担。部分专业性强,与实际工程联系紧密课程由校内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共同讲解,其中理论部分由校内教师担任,而企业工程师以专家讲座形式,结合具体工程案例介绍相关知识的工程应用,现阶段土木工程专业中的结构设计PKPM软件、工程造价广联达软件、建筑节能等专业课程由校内外教师共同讲解。

专家系列讲座。现阶段土木工程专业中的土木工程概论、土木工程技术两门课采用理论教学+专家系列讲座形式开展,其中理论教学部分由校内教师担任,讲解整个课程脉络、整个框架,之后请校外专家开展系列讲座。土木工程概论主要

进行宏观、科普性地讲解,由行业专家具体介绍建筑工程、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等各领域发展及典型案例,使学生初步认识专业并激发学习兴趣。土木工程技术则结合具体工程案例介绍具体应用技术,如桩基础、基坑围护、混凝土工程、模板工程、建筑节能等具体技术。

四、专业实习

首先依托校企合作理事会和广大校友资源构建覆盖土木工程全领域的实习基地,基地覆盖建筑业建设、设计、施工、监理、概预算、监测等土木工程各领域,并与各实习基地共同制定实习内容、实习方式、指导书、考核办法、校内外导师职责及报酬等规定。实习前请相关企业技术负责人开展系列讲座,包括“施工员第一课”、“施工现场安全注意事项”、“混凝土、钢筋施工注意要点”、“桩基础施工技术要点”等讲座,使学生知道到现场要看些、注意什么,并给学生发放各工种实习教学录像,通过现场参观、辅导讲座、交流座谈及教学录像等多维教学模式,有效保证实习效果。

实施纵向+横向的多维实习模式。根据学生自愿,可结合就业自主选择实习单位或者参加学院统一安排实习,部分学生甚至可选择吃住在现场的集中实习方式。学院一般在实习基地中选择地下工程与上部结构同时在施工的实习基地,在为期两个月的实习期间实行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多维实习模式。横向即学生在实习前半阶段先在多个工种上实习,熟悉了解多个工种,后半阶段在其中一个工种上实行顶岗实习,做到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多维实习。

五、毕业设计

首先共同制定毕业设计内容及成果要求。1)与企业共同制定各种毕业设计类型成果要求,如建筑+结构类型,明确建筑设计图纸、结构设计图纸、计算书等具体要求;2)PKPM电算时参数选择及设计方法直接套用设计院做法。

其次毕业设计过程中开展系列专家讲座。毕业设计过程中针对共性问题聘请设计院等企业相关专家开展专家讲座,如房屋建筑方案设计、建筑构造与施工图,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手算、PKPM电算、施工图,建筑钢结构屋盖设计,桩基础与基坑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房地产开发与可行性研究,工程造价等。讲座结合具体工程案例介绍相关专题如何开展,参数如何选择,与其他工种如何衔接配合等,使学生了解熟悉实际工程相关设计。

校内外教师共同指导毕业设计。聘请部分企业工程师直接担任导师,一方面可直接接纳少数学生在设计院等企业边毕业设计边实习,直接参与到实际工作环境,个别甚至可在导师指导下直接参与实际工程。同时鉴于企业工程师没法每周两次来校指导,企业工程师可在若干关键节点参与指导,包括选题、计算参数选取、计算结果合理性判别、出图规范性等方面,

从而保证质量。

学院组织外审。虽然浙江省教育厅已组织毕业设计外审,但学院为充分保证质量,在毕业设计答辩前,将所有毕业设计成果送设计院等企业按企业标准评审。设计院等企业工程师按照审图标准给出设计成果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则需根据修改意见在指导教师指导下逐条完成修改意见,如企业评审不及格则该学生直接不及格。学院每年汇总外审意见,并请设计院总工对学院所有专业教师及下一届学生进行集中培训,以提升校内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水平,逐年提升毕业设计质量。

最后,企业工程师参加毕业设计答辩。聘请设计院等企业人员参加毕业设计答辩,不仅对学生,同时也为学院其他教师提供一个学习机会。

六、结语

学院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提升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广度和深度。通过校企共同培养模式,吸纳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设、指导专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等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一方面可直接接轨行业标准,培养行业企业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可有效弥补现阶段“双师型”教师队伍缺乏,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较弱,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有效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相关做法可为同类学校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林健.工程师的分类与工程人才培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3(11):51-60.

[2]董倩,刘东燕,黄林青.卓越土木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2(1):77-80.

[3]罗臻,邓敏,叶雁冰.提高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3):123-126.

[4]焦楚杰,张俊平,吴珊瑚,等.地方高校土木工程特色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5):112-116.

土木工程专业问题汇总范文5

关键词:土木工程;教学;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3?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193-02

土木工程是所有工程中发展最早、内容最广的工程学科,是人类改造自然、建设家园、和谐环境的先行手段。给排水系统、住房、写字楼、工厂、农业设施、各类道路、商店、市场、超市、各类学校、运动场、医院等,都是由土木工程建造的;边坡(滑坡)、泥石流治理、抗洪设施、抗雪崩设施、抗震设施等,是由土木工程实施的;资源开采设施、各类发电站、非开挖工程、污水及生活和工业垃圾处理系统还是由土木工程完成的。在许多国际大科学研究计划中,在国家有关深部资源开发的跃深项目中,仍需要土木工程大学科,特别是其中的岩土工程学科的支持,“岩土工程施工”是讲授这方面内容的重要课程之一。现将我们在该课程教学中取得的成效汇总如下,与同行探讨。

一、“岩土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内容

“岩土工程施工”课程自1991年始,在讲课教材以及辅助教材上分别选用由常世臣、郑培根、汪多伦编写的《现代基础工程施工》(1991校内出版),郑培根、陈晨、郑午编写的《大口径钻头图谱》(1993年地质出版社),陈晨、蒋荣庆编写《钻孔灌注桩设计与施工》(1994年校内出版),徐龙宪、陈晨等编写的《水文水井及工程钻探》(1997年校内出版),陈晨、陈宝义等编写的《岩土工程施工》(2003年吉林大学出版社),总计同时或先后使用5本教材。在2003年前使用的教材的内容体系如下:总论、工程孔施工方法、地基处理技术、桩基础施工、地下连续墙施工、锚固技术。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考虑到“岩土工程施工”课程的完整性,增加了工程勘察钻探和非开挖施工技术内容,并在地基处理技术、桩基础施工等原有内容中突出增加了新的施工技术,讲授时采用了最新的岩土工程技术规范,并将粗线条的规范具体化。整合优化后的课程教学内容为:总论、工程勘察钻探、工程孔施工方法、地基处理技术、桩基础施工、地下连续墙施工、锚固技术、非开挖施工技术。形成了具有吉林大学勘察工程专业特色的以钻孔技术为核心兼顾其他的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课程体系,本课程体系受到了国内知名专家、同行的好评。新的“岩土工程施工”课程体系有如下特点:

1.内容全面。讲授内容涵盖了目前国内外所有主要的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如地基处理技术、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边坡加固工程施工技术、非开挖施工技术等。

2.课程讲授体系独有。本课程体系是将所有的岩土工程施工技术放在一门课程中介绍。其他院校的这类教材是对某类岩土工程问题--先学习设计后学习施工,放在一门课程中,这种体系的弊端是将一些相同的施工内容(解决不同的岩土工程问题)重复讲授,造成原本就很紧张的学时浪费。本课程体系不但避免了这种情况,而且将各类岩土工程施工技术中的相同工序提取出来(如钻孔技术),作为一章专门讲授,避免了施工内容的重复,保证了在学时较少的条件下,尽可能地、合理地传授给学生大量的知识。

3.结合科研成果、施工实践。讲授中包含了最新的勘察工程专业的科学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的总结,如大口径反循环钻头的设计准则、反循环井底流场的净化规律、潜孔锤钻进技术、锚固技术等,这些内容均在教材的相关部分有重点讲授。

二、“岩土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模式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我们也积极进行了一些改革与探索

1.注重基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充分利用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将基础理论与施工实践结合起来。对于那些施工地点比较远(不在长春市)而又比较有代表性的工程项目,比如槽式地下连续墙施工、强夯法、振动水冲法等在进行施工的同时,注意收集现场的技术资料,制作录像带,这在教学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2.不断完善教学网络。课程教材不仅仅是单一纸质教材,它应该是利用多媒体组成的立体化教材,包括主教材、辅助教材、电子与网络结合的多媒体教材。我们将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师上课的多媒体课件,各章学习要点讨论问题,练习题等公布在网页上。为学生课外学习提供了大量的信息。

3.注重基本试验技能的培养,充分发挥实验室和教学实习基地的作用,使每个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性教学,学生可以自主地进行设计实验内容,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在实习中采用了分解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处于施工现场的环境中,教师按大纲的要求,把需要学生掌握的实习内容按其内在的施工规律分解为若干子系统,每个子系统由依序排列的若干个问题组成,完成一个较完整的施工任务。根据相应的子系统数,学生也分成相同数目的小组,由学生独立地思考、研究解决各子系统中的问题。根据工程进度和实习时间,各组学生轮换进入各子系统(工序)中学习。现场实习结束后,组织讨论,学生自己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探讨和归纳,最后教师总结。实践证明效果非常好。

四、教与学之间的“互动”

在课程的建设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教学改革不仅仅是教的一方的责任,还要有学的一方的主动参与,才能达到对知识的共鸣。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学生的意见,在近几年的教学评估中非常重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此外,我们还不定期地向已经毕业的学生发出征询意见函,征求他们通过自己的实际工作对学校内关于该课程教学内容、方法的意见和建议,这个方法的针对性非常强,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影响很大。有些学生在确定自己的毕业单位后,利用在校的半年时间甚至大半年时间,主动了解单位的工程项目,在学校里对此有针对性地充实自己,教师对这种要深入掌握知识的需求更是全力的支持。根据工程建设市场的变化,不断调整教学内容的动态教学,使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五、改革传统的考试模式

为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对考试内容、考试方法和评分标准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将单一的书面闭卷考试方式改为从理论、实践和表达能力等多方面考核学生学习成效的考核方式。平时的课堂口试、期末的开卷笔试、实验成绩相结合。弥补了单项考核的某些不足。对“岩土工程施工”课程试题库不断进行完善,试题库中大小试题约200道,可根据情况删减。试题包括:名词解释、填空、单项选择、多项选择、简答题、论述题、计算题等七类。平时的课堂口试,主要为选择和问答类题目,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口头表达能力,锻炼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

六、加强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

土木工程专业问题汇总范文6

关键词:土木工程管理;工程造价;施工进度;控制

1土木工程优化管理的相关措施

1.1健全责任制度

针对土木工程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优化管理,应重视责任制度的完善建立,减少管理漏洞。依照国家相关法规与行业建设标准,制定相关质量要求规范、考勤标准等管理制度,管理人员依据既定制度进行严格管理。随着土木工程项目的规模不断扩大,以地区为单位,建立专门的工程监督部门也十分有必要。无论是政府管理还是企业内部管理,都应形成完备的责任管理制度,明确工程以及施工环节的第一责任人,并由第一责任人负责岗位责任的有效落实,提升各个岗位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从而维持工程项目的有效有序、顺利执行,降低事故率。

1.2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工程施工现场是土木工程整体管理中的重点管理部分,其中涉及到众多施工环节,加强现场管理力度,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施工进度。在现场管理过程中,施工设备、施工材料的随意堆放,会造成施工不便,也不利于材料与设备性能的维护。因此,在现场管理中,除要对材料与设备进场时进行严格核查外,还应对材料与设备的后期养护进行重点管理。将材料按照种类、性能、使用频率等进行有序排列;将机械设备依据工程建设需求进行合理配置,并定期进行专业维护与保养。此外,针对现场施工人员的管理,应为其安排全面的技能培训与安全知识讲座,从而提升施工质量,有效控制施工风险;施工现场的管理者自身也应该做好自我监督与领导监督,提升管理工作质量。针对现场施工的全部人员,实行合理的激励制度,结合岗位责任对工作表现进行有效评价,从而提供一定的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激发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1]。

1.3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意识

施工安全是直接影响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与工程效益的重要因素,由于施工安全隐患造成的重大安全事故,不但会给施工人员带来巨大的生命与财产损失,同时还会为工程与建设单位带来巨大的声誉损失,拖延工程进度。因此,应不断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意识。针对施工人员安全施工意识的有效管理,工程主管部门应对施工单位加强安全管理的相关培训监管工作,并结合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安全责任。针对施工人员定期组织安全施工技能培训课程以及思想政治课程培训,加强安全施工宣传,在明显位置设置安全施工标语,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让每个施工人员都能准确的认识到安全施工的意义与自身的义务。

1.4有效控制施工进度

土木工程是一项具有系统性的建设工程,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应通过明确的施工规划来有效控制工程建设进度。在规划过程中,利用对施工现场以及相似工程的有效分析,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相对准确的预测,并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在工程设计与规划阶段,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施工进度。此外,还应建立完善的施工进度评价体系,对工程施工管理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有效评估,准确分析承包单位的管理能力。针对不同阶段的管理规划,可通过合同签订的形式来设置管理目标,从而有效确保施工进度,尽量避免工期多次延误的现象,为工程整体带来更多的不必要损失。

2土木工程优化造价控制的措施

由于土木工程施工的复杂性特点,工程造价控制应该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针对工程决策与设计阶段、项目招投标阶段、施工与决策阶段,分别制定合理的管控措施,进而全面提升土木工程造价管理的效用性,提升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

2.1项目决策的造价控制

在工程决策阶段制定相应的造价控制措施,明确工程基本信息与数据信息,全面收集项目类型、项目规模、项目场地周边发展状况的信息资料,从而利用科学的分析手段,进行项目未来发展趋势的综合分析。再结合当前土木工程市场、人工市场、材料市场的调查分析结果,预测项目建设完工后的短期利润与长期经济效益,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并制定出标准的运行分析报告,用于辅助项目决策。

2.2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在确定进行工程投资建设之后,就需要进行工程设计,在设计阶段进行造价控制,需要设计部单位的相关设计人员亲临现场,实地勘察,优化运行报告,从而制定出符合工程实际的造价控制方案。通过预算控制的形式达到一定的控制效果,依据工程建设实际与建设单位的整体资金投入,合理设施预算定额。在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应具有一定的可调整性,以保障在后期施工中,发生设计变更时的及时应变处理。

2.3项目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

在工程设计阶段圆满完成之后,就进入到了招投标阶段。这一部分的造价管理包括各个类型,勘察、设备、材料、施工、原材料等都采用公开招标的形式,并重视对投标单位、投标文件进行严格审查,确保中标单位的施工技术能够全面满足工程要求,并保障中标文件当中的费用指标符合市场实际。在最后阶段,应通过合同形式为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提供法律支持[2]。

2.4项目施工与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

土木工程具有施工工期长、施工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因此,施工环节的造价控制是工程造价控制工作整体的重要环节。在控制过程中,优化升级造价审核流程,依据招标文件以及施工合同,进行严格的造价控制,针对施工的全过程指派专人与工程监理人员进行有效配合,针对工程量与设计不符的情况,及时提出,并分析原因,及时纠正。与此同时,针对施工过程的工程变更,应设立严格的审查制度,对现场施工进度与变更原因进行全面汇总,制定有效的变更计划,方便后期的结算管理。项目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则需要进行现场数据采集,结合招标文件、工程合同及工程变更合同等相关资料,进行最后的工程量确认,采用准确、便捷的核算模式,进行工程结算,避免计算错误。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管理与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对提升工程质量与工程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相关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施工过程的事故率,并提升施工效率,加快施工进度;同时还能全面提升施工质量,增强工程建设价值。因此,重视土木工程管理与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不断优化相关措施,从而为建筑工程的长远发展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鄢巍.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全过程造价控制[J].住宅与房地产,2016,(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