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茶文化的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茶文化的总结

茶文化的总结范文1

关键词:茶文化;文化价值;人生价值观;道德价值

中华文化悠悠数千载,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创造了悠久厚重的茶文化。茶,是当今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可可)之一,从古至今,由南到北,中国人都爱喝茶,茶在中国被誉为“国饮”。中国人爱茶,饮茶,品茶,论茶,世世代代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的茶文化,就是一种典型的‘中介文化’”,即“以物质为载体,或在物质生活中渗透着明显的精神内容”。因此,茶文化当之无愧地构成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备了其特殊的道德价值作用。

一、茶文化的定位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因而,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茶文化的内部结构可分解为四个层次:即物质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制度文化层和观念文化层。

1.物质层面的茶文化

物质层是茶文化的最表层。茶兼有文化和实用价值。茶的种植、采摘、焙制,成品茶的辨别、分类,以及茶具、茶馆和世代累积的大量茶书典籍,都是茶之物质生产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因而茶文化也就包含了物质层面。这是茶文化的基础,文化特征相对而言也较为稳定。

2.行为层面的茶文化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是从端起茶杯开始谈论茶文化的。茶文化的行为层面,包括饮茶方式、泡制方法、饮茶风俗及各类茶文献中与茶相关的民俗内容。行为文化层是人们在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通常以茶礼、茶俗以及茶艺等形式表现出来。这一层面的茶文化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时代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民族背景下,该层面的茶文化差别很大。

3.制度层面的茶文化

茶文化的制度层面是指人们在从事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茶相关的各种社会行为规范,如古代的茶政,现代行政的茶叶管理等。现在饮茶、贩茶是一种自由生活或商业行为,只要不违法,不再受国家或社会制度的过分制约。历史上,茶与官制几乎是伴随始终的。充实国库的“榷茶”、经济外交的“茶马古道”等等,都与时代与政治相关。随着时代的变迁,“茶马古道”等文化现象已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其存在与消失恰恰说明,茶文化的制度层面是最具时代性的。

二、茶以载道——茶道精神与儒释道思想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始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我国的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茶叶的专著。它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茶、制茶、饮茶、评茶的方法和经验,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

茶道是指烹茶饮茶的艺术,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茶道是以修行悟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是饮茶之道和饮茶修道的统一。道作为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一般指宇宙法则、终极真理、事物运动的总体规律、万物的本质或本源。道,有儒家之道、道家之道,有佛教之道、各家之道不尽一致。中国文化主流是“儒道互补”,隋唐之后又趋于“三教合一”。茶道中所修何道?可为儒家之道、可为道家、道教之道,也可为禅宗及佛教之道,因人而异。一般来说,茶道中所修之道为综合各家之道。修道的理想追求概括起来就是养生、怡情、修性、证道。证道是修道的理想结果,是茶道的终极追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证道则天人合一、即心即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极高明而道中庸,无为而无不为。中国人视道为体系完整的思想学说,是宇宙、人生的法则、规律,所以,中国人不轻易言道,在中国饮食、玩乐诸活动中能升华为“道”的只有茶道。

三、茶道之中见茶德——茶文化的道德价值作用

“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通六艺,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茶文化是人们在对茶的认识、应用过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融汇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丰富知识,人们进一步认识了茶性,了解了自然;另一方面又融汇了儒、释、道诸家深刻的哲理,饮茶作为人的生理需要和生活方式转化为生活情趣与精神追求,完美的展现出了茶文化的道德价值。

所谓“茶德”,是指饮茶人的道德要求。进一步而言,是将茶艺的外在表现形式上升为一种深层次、高品位的哲学思想范畴,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和道德风尚。茶道精神将佛教圆通空灵、道教之幽玄旷达、儒家文雅含蓄的意境之美融为一体,因此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就是“和”。一个‘和’字,涉及天时、地利、人和诸层面,实为最好的茶德概念之说。中国传统的茶文化关于人生价值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思想构成了互相联系统一的人生价值观,它是中国茶道的核心内容。千百年来,这种价值观潜移默化于中国的民族精神之中,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中国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世界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共同享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思想,与生产生活实践相依托,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与人文和历史相伴随,贯穿于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之中,形成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分析和研究我国茶文化的道德价值作用,对我们进一步了解茶文化的历史,理解茶文化的核心,将中国茶道精神发扬光大,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当今茶的使用价值已经弱化的情况下,我们应更多考虑茶的文化价值,利用茶的种种文化优势,提升整个行业的认可度与辐射面,将茶作为一个文化消费品,融于整个社会中。品茶不仅仅是品茶,而是品一种文化,品一种沉淀在中华文明五千年中的厚重,品一种健康生活与道德规范的精髓。(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玲.中国茶文化[M].北京:中国书店,1992.

[2]陈文华.中国茶文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36.

[3][唐]陆羽、[清]陆廷灿著,志文注译.《茶经续茶经》[M].三秦出版社,2005.

[4]李海杰.中国禅茶文化的渊源与流变[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茶文化的总结范文2

近年来,都匀市依托毛尖茶这张名片,结合自身优势,大力发展茶叶产业,走出一条以龙头企业带动、茶品质为优势、茶文化为主题、茶园风光为特色的“茶旅一体化”发展之路,实现茶产业在新形势下的转型升级。

目前全市茶园面积已突破30万亩,其中可采茶园12万亩,年总产量达2800余吨,年总产值达7.5亿元。茶产业真正成为农民的一项重点致富产业。

今年,都匀市拿出专项资金2000万元,拟打造茶乡旅游度假区,开发高山滑草、滑翔、茶主体公园等项目,实现“茶旅结合”新突破。

为加速茶产业发展,该市采取茶叶、生态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使茶产业成为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依托茶产业,以茶文化带动旅游业发展,以旅游带动茶叶生产销售,茶旅互动成为推动市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引擎。

同时,立足资源优势,结合旅游产业开发,面向市场需求,整合茶叶加工企业。在“都匀毛尖”统一冠名下,对全市茶叶经营加工企业实行资源整合,通过资产重组成立茶叶经营总公司,实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负责全市茶叶生产经营,以及产品研发和茶叶项目实施,提升茶叶品牌和质量,精心打造省级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

此外,大力发展高效生态无公害茶产业,在抓好都匀市毛尖镇及周边地区茶园基地建设的同时,扩大归兰等乡镇茶园基地建设,促进规模化生产,提高生产能力。

茶文化的总结范文3

茶文化如茶道、茶艺、茶俗、茶礼之类清新淡雅的片断是人类悠久流长历史中沉淀下的一朵瑰宝,大唐盛世在政治经济文化的推动下,茶文化在社会发展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论文主要从茶的起源、发展及文化的形成过程和内容,研究其作为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内涵及对其他领域的连带作用,引起人们以对本民族文化的共鸣。唐朝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最鼎盛的时期,因而对茶饮文化发展有强大的推动作用。继而出现的陆羽《茶经》等文字著作是对茶文化发展从饮食到文化的高度总结和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茶叶的种植、采摘、加工、烹煮、品饮乃至于茶具、习俗,使茶文化从纯技艺升华为精神文化,并集中体现在茶道文化这一次生的文化形式,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流芳全世界。

关键词:

唐代;茶文化;茶经

1.绪论

茶文化广义上包括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即茶具、茶馆、运茶、制茶、茶道、茶政、茶礼、茶艺等等,而狭义的茶文化则是指其人文科学内容。而本论文则从广义的方向入手来研究中国唐代社会经济对茶文化的推动以及茶文化对后世之影响。从茶物质开始,在延伸至与其相关的人文精神素养。“茶文化是茶的物质产生和饮品利用过程的物质、记忆以及形成精神的成果的总和,其内容包含物质层面,技艺层面和精神层面。”[1]随着唐代疆域的扩大,饮茶文化也逐渐从南方传播开来。直至边疆地区,对后世在经济、文化、名俗乃至于民族融合上影响深远。如唐代有言:“自邹、齐、沧、隶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2]可见,饮茶、贩茶在唐之前已经广为流传与普及。饮茶的起源可追溯到夏商周时期乃至上古,唐代以前并无“茶”字,只有“荼”的记载。茶圣陆羽首先提出了茶的起源是“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而至于全民品茶,论茶,斗茶,将茶发展出其专属的文化品位,则源自于唐朝,它起到了加强经济、融合文化、丰富艺术、促进交流、开源国库的作用,有着无法预计的社会提升作用和效果。

2.唐代社会经济对茶文化的推动

秦汉之际,中华民族的祖先饮茶始于药用。有言“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3]“荼”即古代的“茶”(《尔雅》记载)。南北朝时佛教兴起为茶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而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到了唐代,随着国力、经济的大力发展,中西方交流日益增多促成了茶文化的发展条件。安史之乱后,虽然经济有所动荡,但茶文化的发展趋势仍未受到影响。正是在这种多元的文化氛围下,茶饮文化正式的开始了发展和壮大。由此,茶叶贸易,贡茶制度,茶书著作,茶禅联系都蓬勃发展起来。

2.1唐代茶叶贸易的盛行。

白居易《琵琶行》有言:“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浮梁是唐朝疆域里最东南的一个集散地,经济交易十分频繁。唐中叶以后,由于交易的经一步推进,使得茶叶文化从南向北扩散,呈网状结构覆盖全国。陆羽在《茶经》中更是罗列了无数的产茶州县,现阶段已经明确知道的茶业产区已有四川、陕西、湖北、云南、广西、贵州、湖南、江西、江苏、浙江、安徽、河南等十四个省区,覆盖大江南北。这样的网状结构,在唐代这样的广泛交流时代,为茶叶的传播和茶风的普遍化提供有利条件。

2.2贡茶制度的施行。

由唐代开始,朝廷开始在名茶产区设立贡茶院,由官府监督。当时最著名的贡茶院设在湖州、常州以及顾渚山等地。每年清明前,都需将上好的明前茶上贡至朝廷。贡茶制度劳民伤财,每次运输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有其负面性。但另一方面该制度确实对茶叶质量的提升意义非凡。皇家饮茶习惯的发展带动民间饮茶消费,当时宫廷里产生的许多新兴茶饮模式成为民间习俗的风向标。自唐代开元以来对茶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甚至在产茶地设下御用制茶场。此外,唐代朝廷增收茶叶税加以立法管理,也促成了茶文化的蓬勃发展。

2.3茶书发展及流传。

唐代社会经济推动茶文化发展的标志性产性—茶书兴盛,对茶文化系统理论性研究愈加广泛。自公元七六〇年左右茶圣陆羽所著《茶经》问世以来,陆续撰写了《茶记》、《顾渚山记》等卷,系统介绍采茶、制茶、煎茶、饮茶之法并分列等级[4]。《新唐书-陆羽传》记载:“羽嗜茶,着经三篇,言茶之源、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以。”[5]另外诗僧皎然、张又新、温庭筠等著作《茶诀》、《煎茶水记》、《采茶录》、《十六汤品》、《茶述》、《茶学大典》、《茶谱》等较为著名。这些茶书将饮茶学问详细地论述,更加推动茶经济贸易的发展。

2.4茶禅关系的发展。

由于茶味先苦后甘,与禅境十分相像,故自东晋后,饮茶便被列入禅规之中[6]。僧徒行踪遍布全国,也使南方饮茶之风传播到北方。茶对于僧人而言,其妙用在于精神层面,茶道所言清雅、宁静、和谐、自由俭德等精神领悟与佛法之六度五戒暗暗相合。喝茶既可以通晓茶品、体验自然、又可以通过观茶色品茶味,识解佛性。总而言之,其共同特点在于,领悟自然的神妙。[7]同时,寺庙因为其清幽雅致、古朴无华的环境,成为了文人墨客与僧人进行儒释文化交流的绝佳之地。这些活动与交往,扩大了茶文化的传播。[8]

3.茶文化对饮茶物品贸易的带动

《茶经》对采茶天气、制茶工序、煮茶用水、品茶方法等的详细说明,[9]明确了茶文化除茶叶贸易外,还存在饮茶物品的交易。其中所列的饮茶器具总共有二十八种,并称为茶器。而采茶所用器具则称为茶具。唐代茶器可分为两类,一种是陆羽所言,乃文人学士所用。二是在陕西出土的金银、秘色瓷、琉璃茶器,乃是皇室王孙贵族和宫廷所用。比如风炉、水方、碗、札等,平时并不一定要用全套茶器,但最好还是备齐全套,否则,“茶废矣”。

4.结论

在唐以前一千多年里,茶饮文化经过了漫长的孕育期,在唐朝国富力强的时代以空前的速度发展起来,极大的影响了后世经济、政治、文化、艺术,甚至人民的想观念和意识形态,除了与饮茶实物的贸易外,茶文化在茶馆、家庭消费等奠定了不容忽视的基础,迄今不衰。茶饮已逐渐艺术化,国际化。

作者:光梓宜 汪翔 单位:西安交大附中 安徽大学

参考文献:

[1]《论茶文化的理论与实践》,郑永球

[2]《封氏闻见录》,[唐]封演著,《雅雨堂丛书》本

[3]《茶经》,[宋]陆羽著,1956,百部丛书集成,艺文印书馆出版

[4]《神农本草经》,作者不详,约成书于秦汉时期

[5]《新唐书-陆羽传》北宋欧阳修、宋祁、范镇、吕夏卿等合撰

[6]《饮茶与禅修》,沈柏村,国立国父纪念馆馆刊,2000.5

[7]《中国唐宋茶道》,梁子著,1997,陕西人民出版社

茶文化的总结范文4

兰・茶艺坊把一切属于大自然的物体尽可能搬到离城市最近的地方,用虚拟、延伸、室内室外统一交融,呈现出一派空中原生态茶馆的意境。谁能想到这样具有浓厚艺术感的茶楼主管兼半个老板――高雯曾经是包装厂的女工,而且现在30多岁的她还身兼大学生的身份。究竟是怎样的经历让其有特殊的身份呢?《经济*记者近日来到兰茶艺坊。高雯用湖南女孩特有的率真为我们讲述她的故事,谈吐间总会不经意地流露出她的娴熟甜美以及对茶文化的热爱。

湘西女孩进京打工

一个大学梦,始终令高雯魂牵梦萦般追寻。15年前,由于家境不好,父母靠卖山药维持家中的开支,这个15岁女孩放弃了中考,把读书的机会让给弟弟。她辗转北京各地打工挣钱供弟弟念大学,自己却一直与大学无缘。

高雯来自湖南湘西的凤凰古城。1994年春,当同学们埋头复习冲刺,迎战当年7月高考时,她却有了“杂念”,每天面对着课本资料,不断叹息。

父亲瘦弱,干活儿太多会气喘吁吁;母亲身体也不好,还要照顾年迈的外婆;弟弟刚上初中,刻苦聪明,前途一片大好;贫困的家庭除能基本解决温饱外,毫无积蓄。

高雯作出一个重大决定一放弃中考,让弟弟继续读书。但她知道父母不会同意她回家务农的,“毕竟我当年是全村唯一考进重点高中的孩子。”

高雯继续待在学校,却不再复习功课,中考成绩一下来,她离录取线还差几十分,她自然而然回家当起了农民。早上天刚亮,她跟着父亲外出干活,把家里的4亩田地打理得妥妥当当。晚上回家,她还要抽时间辅导弟弟。

三年过去,家里经济情况略有改善,弟弟已上高中,成绩很好。高雯决定外出打工,首先来到北京进入一家包装厂打杂,用剪刀把多余的材料剪掉。每天长时间地握剪刀,手都磨起血泡结了痴,工作生活非常艰苦。

打工遇贵人

即使打工再辛苦,但只要高雯空闲下来,就在工厂的某个角落捧着书本,对知识的渴望让她不安心一直打工。“没有文凭,只能做力气活儿,那时,重新读书的念头一直未灭。”可以从她脸上看到她曾经深深的渴望。

打工得来的工资,她仅留下生活必需的费用,其余全部寄回家供给家用和供弟弟上学,业余生活就是去废旧书店买一本便宜的书,读书对于她来说是一种奢侈。她是个意志坚忍的人,虽然很多次她想放弃一切,高雯说“那时觉得人生太苦了!”但是每当她想到家中的老人和弟弟,她放不下,她肩负着很多责任,她必须努力。“风雨过后,就是彩虹,我拼命为自己打气,漫漫人生,困难算得了什么?我相信我可以慢慢实现自己真正的价值,在没有欣赏到最美丽的风景之前,怎么可以停下前行的脚步?我更应该做的是收拾行囊,再坚持,精彩等着我。”她的信念一直鼓励着她一边努力工作一边刻苦学习,由于没多余的钱买书,她让弟弟把家中的课本全部邮寄给她,她用行动印证着自己“一定要考上大学”的信念。

人常说,贵人相助。高雯在工厂,遇到了助她开拓思想的贵人。“多亏了我的老板,才有了我今天的一切。是她让我的思想有了突破,有了质的飞跃,也让我认识到自己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到底是怎样一个情况呢?高雯抿了口茶,娓娓道来:“我的人生特别戏剧化,这似乎是在电视剧里才会发生的事情,我却真真实实地经历了。一个偶然的机会,记得那天是阴天,午休时间,我坐在工厂的阶梯上看高中数学,旁边散乱着摆着一堆草稿纸,其他同事在旁边打牌吵闹着。突然大家安静了,我抬头看了一眼,一副慈祥面孔出现在我面前,她温和地冲我笑,我当时愣了……”原来这是工厂的老板张琳,那天来查看赶工的进度,这个坐在角落安静看书的女孩吸引了她。张琳后来告诉高雯,以她多年的阅历,这个女孩不简单。她笑着告诉记者:“当时我特别紧张,语无伦次,就这样含含糊糊地把我的家境、想要摆脱现状的想法和她说了,她告诉我她觉得我很有思想,有发展前途,还说以后想看书了就找她,她爱和爱学习的年轻人打交道,我当时想这就是我的贵人吧……”

高雯说:“张总说她欣赏勤奋好学的青年,喜欢和年轻人聊天。我想就是我的上进心得到她的赏识吧!”从那以后,高雯一空闲就借书看书,和张琳讨论。她说她不能在工厂里干一辈子,一直从事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对她没有任何好处,她需要把她的脑力发挥到工作中去,她得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发挥她的长处。她开始帮着张琳从事销售,为了不辜负张琳的期待,她非常拼命,几乎每月都提前完成任务,工作也慢慢得心应手。

茶楼开启精彩人生

一晃11年过去了,这11年里,在和张琳的接触过程中,高雯了解到她特别喜欢品茶,也通过她了解到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她跟记者介绍:“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神农氏尝百草的传说便开始有关于茶的记载。茶一开始是作为汤药饮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类文化的发展,逐渐形成以清、雅为主的茶文化。”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开始钟情于茶文化,迫切地想了解任何关于茶的知识。有一天,刚从工厂来到张琳家,汗流浃背,口渴难耐,她正在品茶,随手端了一杯酽茶递给高雯,她咕噜咕噜一饮而尽。空杯刚放下,便觉得全身神清气爽,精力倍增。虽然涩味滞舌,但香气浓郁,齿颊久久生香。原来喝茶是这般的享受!

张琳告诉她,饮茶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茶文化包含着茶的种植、制作加工、茶的冲泡、饮茶、品茶等内涵以及由此形成的独特文化。茶道是中国茶文化非常重要的一环,从茶叶选取到泡茶技巧再到品茶方法均有一套十分讲究的程序。只有按照程序冲泡、饮、品,方能品出一泡好茶的清香与韵味。

她顿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无所知,此后,工作之余她开始钻研关于茶的一切,她对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泡一杯茶,可以看透整个人生。”2008年,她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她想开一家茶楼,并把这想法和张琳诉说。张琳非常高兴,这其实是她一直的想法,鼓励年轻人能够像她这样深爱茶文化、深爱茶艺,中国的茶文化需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她说:“可以说张总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是她让我重生,让我的思想有了飞跃。”

2009年,高雯在张总的引荐下结识了万总,万总精通茶文化,她曾为了寻求好的茶源跑遍了全国各地,她一直在寻求机会开一家京城独一无二的茶楼。两人一拍即合,立马行动起来。高雯回想到这,微笑了:“一直觉得上天特别眷顾我,在我最艰苦的时候遇见了张总,在我无助的时候遇见了万总。万总出生于书香门第,从

国外留学回来,一直钟情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果说张总让我的思想有了飞跃,万总则让我的思想有了二次飞跃。”她们开始潜心研究茶楼经营管理,她们意识到茶楼首先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比如一个让人回味无穷的名字,因为这是茶楼的招牌,也是品牌,而品牌缺了文化内涵是不行的。高雯说:“关于名称,当时万总提议用‘兰’,兰花是一种珍贵、神奇的草本植物,她生长在深山野林,‘长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品德高洁,枝叶典雅,花朵幽香清新。她是一种精神、一种艺术、一种情怀与境界,是根植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的一种文化,因此兰成了兰茶艺坊的精髓。”另外,茶楼的选址非常重要,因为茶楼的经营和酒吧不同,它必须有氛围,高雯向记者介绍:“关于选址,闹市肯定是不行的,因为那太吵了,不是品茶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品茶的消费群体很特殊,必须要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和文化品位,我们选址在梅兰芳大剧院这个艺术精品的荟萃之地和文化人士的集结场所,恰恰与我们的茶楼定位一致。”除此之外,茶楼的装修风格也很重要,对此,高雯头头是道:“茶楼必须有很强的传统风格,内部装修也必须有这样的味道,比如不可以用现代的瓷砖等材料,而应该采用一些能体现中国文化的材料装修,中国化的环境才能勾起人消费和休闲的欲望。茶楼最注重的是茶的品质和茶文化环境!”

高雯及其朋友给茶楼以高端定位:老式的桌椅陈设,悠闲的饮茶气氛。虽然相比很多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茶楼,兰・茶艺坊不能与其媲美,但其敞开式的装修风格却是北京第一家。她们明白去茶馆喝茶的客人对喝茶的环境特别讲究,茶楼从开张到现在一直保持淳朴的原生态风情,有别于其他以经营餐饮为主的茶楼,这里得到不少风雅人士的青睐,也因此为茶楼增加了文化气息。

由于自己是农民出身,高雯深知农民工的苦衷,因此在高雯的提议下,茶楼招纳的茶楼员工都是渴望学习的农村人和正在读书的大学生。由于有些人的文化水平不足,上岗之前,她免费给员工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并丰富他们的茶艺知识。她说:“人生就该有不同的追求,我的追求就是不断学习、突破,我们的员工也应该不断学习,活着不仅仅是满足衣食住行,得有更高的人生追求。张总的品质让我学习到这点,我也要像她一样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完成自己的梦想。现在张总会经常来店内品茶聊天,她经常说看到现在的情形,一股股暖流会在她心中流淌,我在向她靠拢!”

茶文化的总结范文5

关键词:茶文化;教育价值;学生管理

1茶文化的定义

我国的学者对茶文化的定义给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徐永成(1999)认为,茶文化包含有物质文明以及精神文明两层含义,依托于茶,来进行其他各种文化的传播,可以说是茶与文化的巧妙融合。在他看来,茶文化包罗万象,涉及科教文卫众多领域,包括科学技术、医疗保健、文学艺术、经济贸易、饮食文化、历史文化等学科与行业。邹明华(2004)将茶文化的内涵总结为“养生、修性、怡情和尊礼”四大点。徐永成认为,茶文化对促进社会安定也有一定的作用,茶文化是一门艺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饮茶可以安神定气、修身养性;客来敬茶是中国的传统,这是中国的传统美德,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维护稳定;中国对外的茶叶贸易也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谢芳则进一步提出,大力弘扬茶文化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茶文化作为中国的一个文化符号,关于茶的起源、饮茶历史和茶文化的发展历史等都有比较多的研究。而“茶兴于唐”,因而大多茶文化研究的关注点集中在唐朝,台湾逢甲大学傅及光(2006)以及何晓芳(2010)都是对唐代茶文化的专门研究。“由茶及人”,有学者认为,中国茶文化中体现了我国人民求和、重德、坚忍、克己的民族性,反过来茶文化的孕育与发展也是这种民族性的产物,而民族性的塑造则又源于我国农耕文化的长期浸染和儒释道文化的影响。因而,在当代社会,茶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有重要意义。

2茶文化的特点

我的茶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融合了多种教派的思想,包含了儒教、佛教、道教的哲学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茶文化伴随着朝代的更替而不断发展,因此我国的茶文化具有鲜明的特点。

2.1茶文化具有区域性

我国地域广阔,不同的地区都产有地区特有的茶叶,并因此形成具有区域性的茶文化。福建的大红袍,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很多的爱好者。湖北省茶类品种也很多,茶叶的六大品类产品都很齐全。截至2015年底,绿茶占全国绿茶总量的72%,红茶、青砖茶、乌龙茶占全国总量的26.5%,白茶和黄茶占全国总量的1.5%。不同区域的茶叶具有不同的特色,代表了地区的特色文化。

2.2茶文化具有民族性

我国拥有多达56个民族,不同民族在风俗文化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各个民族的茶文化也具有很多不同之处。汉族是我国各个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民族。汉族居民更偏好绿茶、红茶、乌龙茶。不同的民族在饮茶过程中形成的习俗各有特色。藏族人民在喝茶时,一般第一杯茶不会喝完。在傣族有“三道茶”的风俗,这种风俗是指在斟茶时,只能斟半小杯,而且要连斟三道。结合地方风俗习惯发展而成的茶文化具有民族特色。

2.3茶文化的国际性

很长时间以来,茶为中国所独有,茶文化在世界上也处于领先地位,是中国文化符号的一种象征,属于进步文化。然而,这种文化不仅是中国的,更是属于世界的。从文化的长远发展来看,应该打破地域与国家的限制,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事实也是如此,茶文化突破了地域限制,向外传播,被更多的人接受与喜爱。三个多世纪以前,茶传入欧洲,经过传播与发展,在欧洲掀起了“饮茶热”。如今茶在一些重要场合也会发挥外交作用,例如在2016年的G20峰会上,我国主席习近平就以盖盖碗招待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中西茶文化也存在诸多差异,由于中西方在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不同,茶文化发展出不一样的内涵。首先,在原产国中国,茶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茶与文人不分家,中国将“诗与茶”并称,后来佛教东传之后,更是发展出“禅茶”文化,中国人将茶作为一种情感的寄托而后精神的激励;而欧洲的茶文化缺少这种精神层面的内涵,更多的将茶作为休息和娱乐的工具,茶文化在欧洲有更务实的精神。其次,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得以在茶具、饮茶方法、茶礼等方面各放异彩,有一个极其庞大的茶文化体系;而欧洲茶文化相对单一,大部分国家只有饮茶的行为,缺乏其独特的文化内核,但英国发展起了经久不衰的“英式下午茶”,并影响了世界其他国家,甚至包括中国。

3茶文化的教育价值分析

3.1茶文化能够让大学生拓展知识面

茶文化包含了多个学科的知识,覆盖了历史、人文、艺术等领域,同时茶文化还蕴含着宗教与哲学思想。大学生通过学习茶文化,不仅能够让大学生学习到传统的茶文化知识,还能拓展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大学生学习到多个学科的相关知识。大学生在学习茶文化的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泡茶、品茶、论茶、茶艺表演活动,能够让大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茶文化的精髓。

3.2茶文化能够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品质

我国的茶文化讲究和与真。这几个字对应的是各种精神品质。“和”指的是详和的品质,在平时的生活中不急不躁,有条不紊。“真”指的是为人真实,不虚伪。茶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品质,对于我国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陆羽曾在《茶经》提出茶与人讲求的是合二为一、品质相同的观点。茶文化中的精神品质应当作为饮茶之人的自我要求。茶文化中蕴含精神品质,能够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并结合自身的不足进行自我改善,从而培养良好的品质,这对于大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3茶文化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

茶文化包含有茶德思想,茶德又包含多种品德。例如康、乐、和、静等。康是指健康,乐是指的使人身心愉悦,和则是安详平和,静指的是宁静致远。将茶德思想应用到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当中,能够帮助大学生培养注重健康、注重身心愉悦、养成安静平和的心态。古代的学者常常利用茶来表达自身追求的精神品质。茶文化所蕴含的奉献精神也是当代大学生所必需具有的重要精神。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人才储备,只有具有奉献精神,才能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服务。培养大学生的奉献精神,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

4茶文化价值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4.1树立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茶文化推崇相互尊重,讲究礼仪等精神。因此,高等院校的教师与管理人员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时,必须充分尊重大学生的意愿。结合大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与大学生进行交流,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内心想法,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管理模式。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结合茶文化蕴含的教育管理哲学,开展教育管理工作,从而提升教育管理工作的水平。帮助大学生培养健康的品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需要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要以平和的心态,结合学生的发展现状,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大学生进步成长。

4.2引导启发教育模式

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等人才的重任,因此,高等院校要提升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水平。相比于高中生,大学生的能力与意识更强,这样加大了对大学生教育管理的难度。大学的教师与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会遇到大学生的一些抵触行为。如果对大学生采取批评、说教的方式,可能会产生逆反效果。茶文化中所包含的引导教育理念,对于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通过引导启发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习的效果更好。

4.3引导学生参与茶文化活动

茶文化包含了很多学科的知识,同时还蕴含着哲学与宗教的思想,要充分了解茶文化,对于大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开展一些茶文化相关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更为深刻的了解茶文化。高校可以组织一些对茶博会与茶厂的参观活动,帮助大学生了解我国茶相关产品的现状。同时,高校可以成立一些茶文化社团,引领大学生积极学习并宣传茶文化,并组织大学生对茶文化的学习心得进行交流。

参考文献

[1]黄志婕.茶文化时代大学生管理中的策略研究[J].福建茶叶,2017(1):408-409.

[2]胡雅娟,夏达.茶文化的德育功能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影响研究[J].福建茶叶,2016(6):211-212.

[3]王雨婷,李情.基于茶文化思想的高校学生管理策略浅谈2017(8):328.

茶文化的总结范文6

丽江首届“茶马古道杯”茶艺之星大赛已经结束,然而留下的感触却一直在心里久久不能散去。这是一场以茶传情,以茶增谊,以茶会友,以茶觅商的茶界盛会,通过茶知识、茶礼仪、茶艺术等方面展示丽江茶文化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内涵。丽江作为茶马古道重镇,自古便有饮茶的风俗,然而成为一种文化却还只是贵族文人的专利,一般的百姓则更喜欢围坐在火塘边,边煮边喝大碗茶。到20年前大家对茶文化的理解到了认为在杯子里放一撮茶叶,倒上热水,那就是饮茶,殊不知源于中国的茶文化已被人们简化到如此地步,陆羽若见,必定悲痛欲绝。作为茶文化“学生”的日本却将茶文化精神发挥到了极致,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所幸国人在物质生活日益满足的条件下,开始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当今林林总总的茶艺馆推出的茶艺表演,无疑成了普及茶文化精神、引导人们如何领悟中国茶道的最佳载体。

丽江作为一个茶马古道上的重镇,一直被人们所关注,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丽江更是成为了滇茶文化传播的对外窗口,在丽江,茶是活的,可品、可论、更可以学习。丽江市茶叶商会茶艺职业技能培训站作为本次茶艺之星大赛的承办单位与参赛单位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茶文化的内涵,以及丽江茶艺界的精神风貌。

培训站站长马建英老师温婉含蓄,她带领茶艺师们所作表演举手投足问古韵十足,优雅而闲适,令观者折服。“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茶艺的审美特征是通过外观来追逐内在美,其内在美即“物我两忘”、“自然和谐”的茶道。茶道是茶艺的灵魂,茶艺师的技艺、解说员的茶艺说明以及茶室的意境共同传达的是一种人生表达。

茶艺培训站依托丽江“茶马古道重镇”历史文化,以保护和弘扬优秀世界文化遗产为己任,结合省内、外众多院校的办学方式,聘请省内众多的茶学专家与教授、民间高手、营销大师作为教学师资,以茶树种植、茶叶加工与茶叶包装设计、茶叶市场营销、茶叶品牌塑造、茶叶企业管理、茶叶售后服务等涵盖茶文化与旅游、茶叶连锁管理、茶叶深加工、茶饮料茶食品等为核心的茶行业高水平专业教育。培训站的成立填补了丽江普洱茶茶艺文化的空白,必定在不久的将来为丰富丽江茶文化而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