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茶文化会展策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茶文化会展策划范文1
[关键词]乐山会展旅游旅游产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会展旅游逐渐成为国际旅游业发展的热点,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加入到会展旅游市场竞争中来。据国际联合会统计,会展业每年为全球带来的收入高达2880亿美元。我国各城市也逐步认识到发展会展旅游的重要意义,理论研讨和实践探索都已展开。北京、上海、广州、云南、成都、武汉等省市纷纷提出大力发展会展旅游,建立国际会展中心的战略目标。桂林、深圳、苏州、重庆等城市的会展旅游亦得到了大力发展。2002年5月,在北京还举行了“中国会展旅游发展研讨会”。
乐山的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其中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最具世界影响力。乐山有条件也有必要大力发展会展旅游,完善旅游产品结构,拓展旅游业的发展空间,带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提高社会就业率,促进旅游城市的各项建设,提高城市知名度。
一、会展旅游
会展旅游,即指国际上通称的“MICETourism”(Meetings,incentives,Conventions,Exhibitions),包括举办各类专业会议、博览交易活动、文化体育盛事、科技交流、奖励旅游活动在内的综合性旅游形式。会展旅游的关键是主体的转化,即将会展代表及因会展活动而流动的受众变成旅游者。与通常的观光度假型旅游相比,会展旅游具有组团规模大、客人层次高、逗留时间长、消费能力强、经济效益高、带动作用强等特点。
会展旅游在区域和城市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区域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区域和城市形象的塑造器与显示器,区域和城市相关产业的辐射器,区域和城市就业人员的接收器等。
二、乐山发展会展旅游的可行性
乐山要发展成为会展中心城市,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而且已经初步具备了发展会展旅游的条件。
1.政府大力支持
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中国第一山”国际旅游精品,将为优先开发峨眉山、乐山大佛旅游区,加快区域基础及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区域综合开发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政策支持。打造“中国第一山”,就是全面整合峨眉山、乐山大佛及其周边区域和城市的旅游资源,完善旅游基础及服务设施,提升旅游景区档次,建成我国一流的国际旅游精品,世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实现乐山市旅游的“二次创业”,促进区域综合开发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2.闻名中外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乐山风景优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素有“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曰嘉州”的美称。境内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为中心,呈放射状相对集中地分布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自然保护区1处,省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森林公园4处。境内还有以清幽著称的岷江平羌小三峡;有以古榕为特色,江水如镜的“小西湖”五通桥;有当代大文豪郭沫若的旧居和沙湾大渡河美女峰石林风景区;有具有中国“百慕大”之称的峨边黑竹沟风景区等。全市已形成了朝山、观佛、探险、民俗、生态和休闲等多层次多品味结合的旅游发展格局。2003年乐山旅游收入达35亿元,在四川省仅次于成都。乐山市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称号,并为联合国城市管理中心在中国惟一的合作城市。乐山市文化底蕴丰厚,是有3000多年的历史古城,有2000多年的佛教发展历程。
3.良好的区位条件,交通便捷
乐山地处中国西部成都平原经济圈,距成都仅100余公里,北靠成都旅游区,东邻自贡——蜀南竹海旅游区,西连川西自然生态旅游区,南接攀西阳光度假旅游区,是沟通南北和连接东西旅游区的重要枢纽地。乐山现已形成了以成昆铁路、成乐高速公路为主通道,国道213线、305线等公路为主骨架,岷江、大渡河水运为辅助的交通网络。乐山至峨眉山18公里的快速旅游通道把乐山大佛和峨眉山联成一体。客轮出乐山港和沙湾港可直达长江沿岸港口。目前,正在筹建乐山旅游机场、乐宜高速公路、内江——峨眉高速铁路。预计高速铁路建成通车后,成都至乐山仅有1小时左右的车程。
4.通讯网络现代化,金融机构健全
乐山市的邮电通讯已形成以光纤、微波为手段,以数字程控为中心,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通讯网络,并建成了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和多媒体网,电子邮件、电子商务等各种网上业务蓬勃开展。乐山金融机构健全,拥有人民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农业发展银行、乐山市商业银行以及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乐山支公司和多家证券中介机构。
5.对外开放程度较高
乐山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城市。自从实行对外开放以来,乐山同世界各地的交往日益频繁,朋友不断增多。乐山先后与美国、日本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交往和经济贸易、技术合作关系,同日本市川市和澳大利亚赫维湾市结成了友好城市,同国内30多个沿海、沿边城市建立了横向联系。包括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安森美公司、日本大冢公司、荷兰飞舸公司等世界著名企业在内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团、大企业相继来乐山投资办企业。2002年,全市合同外资2.08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1.395亿美元,名列全省第二。
6.拥有世界遗产论坛的永久性会址
为满足2005年世界遗产论坛召开的需要,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基金会、峨眉山温泉度假区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13.5亿元人民币,在峨眉山温泉度假区原有设施的基础上,新建峨眉山国际会议度假中心及配套设施,作为世界遗产论坛的永久性会址。整个会址由峨眉山国际会议度假中心、世界遗产展示中心、世界温泉博览园等旅游项目和配套的五星级酒店等组成。
7.初步具备接待大型会展活动的能力
乐山现有大型会展中心两家——乐山市农业展览馆和峨眉山国际会议度假中心。乐山现有星级宾馆25家,其中三星级及以上宾馆12家。三星级及以上宾馆大都拥有几个到十几个规模不等的会议厅,并配备多媒体、录像机、幻灯机等会议辅助设备。
近年来,乐山对外开放速度加快,外事活动频繁,每年都有各种大型会议和较多的接待工作要做,却没有一个可容纳上千人的场所,制约了会展经济的发展。为此,乐山市决定在时代广场对面建造一个与之相配的标志性建筑——会展中心。会展中心位于乐山中心城区柏杨路与凤凰路交汇处,宗地面积75.21亩,总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预计投资10亿元人民币。会展中心主体以举办展览、会议为主,兼搞有关展示、表演、宴会等;场馆内部配以商务、旅游、运输、通讯、金融、餐饮等服务设施;外部设置广场和绿地,为大型经贸、文化、旅游活动提供开阔场地。
8.经验比较丰富
近年来,乐山每年都有各种大型会议和较多的接待工作。2002年9月,来自29个世界遗产地的代表和中外致力于世界遗产保护的专家及各界人士相聚乐山,召开世界遗产保护论坛国际会议。2005年10月,世界遗产论坛第一次大会在峨眉山温泉度假区举行,邀请了177个《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的代表、700多个世界遗产单位的代表、世界各国拥有世界遗产的城市的代表、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相关环境保护的民间组织参加,盛况空前。世界遗产论坛的成功举办,使乐山积累了举办大型会展的经验,进一步提升乐山会展及配套设施的档次和服务水平。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乐山已经初步具备了举办大型会议展览的条件。同时,我们也看到,乐山发展会展旅游还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乐山至今没有设立会展旅游的专门管理机构。近年举办的大型会展,如“乐山国际旅游大佛节”、“世界遗产保护节”等都是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国家旅游局主办,乐山市政府、四川省旅游局等相关部门承办。
(2)大型会展设施缺乏。乐山市现有峨眉山国际会议度假中心和乐山市农业展览馆,但还没有一家具备千人以上接待能力的大型国际会展中心,制约了会展经济的发展。
(3)缺乏高素质的会展专业人才。现代会展业是一个涉及面广、专业化程度高的产业,需要既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知识和策划、公关、组织展览能力,又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还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人才。但是,目前从业人员中,无论是包括会展策划和会展高级运营管理等在内的会展核心人才,还是包括设计、搭建、运输等在内的会展业辅助型人才,还是包括高级翻译、旅游接待等会展业支持型人才都比较缺乏。
(4)周边城市竞争激烈。仅就四川省而言,乐山发展会展旅游面临着巨大挑战。首先,最大的竞争来自成都。成都是省会,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具有一批著名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这些都是乐山所无法比拟的。近年来,成都频频举办全国性以及国际性会议展览,极大地提高了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另外科技城绵阳也是乐山发展会展旅游的强劲对手。绵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国防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国家级技术中心、省级技术中心多家,在许多重要科技领域聚集着大量高层次人才。绵阳还是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和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示范城市,并已建成通航绵阳南郊机场。绵阳现有的国际会展中心是一座崭新的现代化展览场馆,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建筑面积近二万平米,曾成功举办了“十六届亚洲国际邮票展览”、“中国首次载人航天暨世界航天科技展”、“恐龙化石标本展”、“潍坊风筝艺术展”等一系列展览。
三、乐山会展旅游的类型
根据乐山资源状况,应重点开发带有特色产业交流、学术研讨、文化交流等性质的会展市场。
1.与世界遗产相关的会展旅游
(1)动植物展。峨眉山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峨眉山地外多种自然要素的交汇地区,得天独厚地形成了丰富的植物种类和复杂的区系成分,素有“古老的植物王国”美称。景区内已知的高等植物3230多种,约占中国植物总数的十分之一,占四川全省植物总数的三分之一,相当于欧洲大陆的三倍。还有木兰、木莲、含笑、石栎、铁杉、万寿竹、石楠、五味子等1亿年前延续下来的珍稀物种。而且热带、亚热带成分在这里会聚一堂,融合为奇特的自然景观,被誉为世界植物资源的宝库。峨眉山景区内,还栖息着大熊猫、黑鹳、枯叶蝶、小熊猫、蜂鹰、牛羚、白娴鸟等2300多种野生动物。
另外,峨眉山建有博物馆,博物馆的自然标本的陈列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富有时代气息,为各个层次观众所喜闻乐见。峨眉山博物馆是四川省近年来优秀的博物馆精品陈列之一,是世界旅游精品的具体体现。
如此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乐山发展会展旅游提供了条件。乐山可以借此举办稀有动植物展,采用标本、图片、图像等形式,吸引国内外学者和动植物爱好者;还可以举办动植物学术交流与研讨会,邀请国际动植物学会专家团以及国内动植物学专家学者参加。
(2)世界遗产地保护与管理学术研讨会。峨眉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世界第18个、中国第3个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经过20多年的发展,峨眉山的旅游开发和景区建设管理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曾荣获全国文明风景区、4A级景区、世界遗产保护先进单位等称号。1997年10月,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目前,在我国建立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并成功上市的景区还很少。
鉴于此,乐山可以举办世界遗产地保护与管理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内外各世界遗产地管理者、学术界专家、政府相关部门前来共同探讨世界遗产地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问题,促进世界遗产地会展旅游的发展。
2.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和茶文化博览会
峨眉山是著名的茶文化发源地,有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峨眉茶历史悠久,唐代就有“峨山多药草,茶大好,异于天下”的记载。峨眉茶叶品种主要有“峨蕊”、“龙井”、“竹叶青”、“云雾茶”等。尤其“峨蕊”、“竹叶青”久享盛誉,畅销国内外。近年来,乐山市在发展茶业经济的同时,大力挖掘茶文化资源,积极发展茶文化旅游产业,取得了可喜成绩。
乐山有一处集茶文化展示、品茗休闲、茶叶生态观光和茶叶加工工业旅游为一体的茶文化主题公园——竹叶青生态茗园。园区坐落在峨眉山脚下的国家级乐山农业科技示范区茶叶科技园内。生态茗园园区占地280亩,分别由“茶博园”、“茗青园”、“生态园”、科研生产加工区四大景区和数十个景点组成,是目前国内尚不多见的茶文化、茶生态、茶科技旅游观光景区。这些都为乐山开展茶文化展览奠定了基础。
被誉为国际茶业界奥林匹克盛会的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两年一届。2004年9月19日~25日,第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暨首届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在雅安举行。出席该届盛会的国内嘉宾有1800多名,外宾560人,分别来自韩国、日本、美国、法国、俄罗斯等28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全球权威茶业机构代表、茶业专家及企业家等。
乐山市应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的支持下,大力争取国际茶文化研讨会的承办权,以承办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为契机,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进一步推动峨眉山茶文化走向世界,有力地促进乐山旅游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乐山还可以举办中国茶文化博览会,展出来自全国各地的优质茶叶、茶器具、茶饮料等产品。
3.名人文化旅游节
乐山市西南沙湾镇为中国著名文学家郭沫若故居,辟有沙湾石林风景区。1982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郭沫若故居”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6月12日,在纪念郭沫若逝世10周年之际,“郭沫若故居”正式对外开放。199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决定将“郭沫若故居”更名为“郭沫若纪念馆”。2000年5月,郭沫若纪念馆经过一年的维修重新开馆,各展室陈列品做了大幅调整,更加方便游人从不同角度了解这位20世纪文化名人的一生。
乐山可以尝试举办郭沫若生平展、郭沫若作品展、郭沫若文化旅游节以及乐山名人文化旅游节,进一步弘扬名人文化、促进文化界与旅游界广泛交流,借此推介“名山、名佛、名城、名人”为主题的乐山旅游。
4.陶瓷产品展以及陶瓷工业展
乐山夹江,作为陶瓷产业后起之秀,经过10多年的探索发展,培育壮大了陶瓷产业集群。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一批重点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以东陶西移战略骨干新中源为代表的一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和以建辉、新万兴、米兰诺、威尼等为代表的一批本土竞争力强的重点陶瓷企业;拥有国家级名牌产品1个、省级名牌产品6个、省级著名商标2个。目前夹江部分陶瓷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已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陶瓷生产新工艺不断涌现。其中新万兴、米兰诺公司的天然气抛光砖生产线,堪称世界之最。新北斗陶瓷公司的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统获国家科技部扶持项目,“川煤气化技术”和“水煤浆项目”已申请国家专利。
随着建陶产业的健康发展,夹江与国际的经贸合作也与日俱增。夹江先后与意大利、西班牙等世界陶瓷强国建立了广泛而稳定的企业间和政府间的联系与合作。2003年,意大利政府向夹江提供270万欧元的无偿援助和贷款,用于建立陶瓷生产培训基地。2004年,夹江境内新建的乐山铁路二类口岸已投入使用,陶瓷产品已顺利进入中亚、东亚、东南亚、南非国际市场,全年建陶产品出口将近800万美元。由此可见,乐山举办陶瓷产品展,以及陶瓷工业展的时机已基本成熟。一方面为乐山陶瓷精品以及陶瓷工业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打造一个国内国际交易平台,推动乐山陶瓷业进军国际市场。同时,也将推动会展旅游业发展。
四、几点建议
针对制约会展旅游发展的不利因素,乐山应着重从机构设置、设施建设、人才培养和交流合作等方面入手,促进会展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1.设置会展旅游主管机构
纵观国际上会展旅游发达的国家和城市,都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如巴黎设有“旅游与会议局”;日本、新加坡和我国香港在其旅游管理机构下专设会议局;北京市旅游局下设有国际会展处。乐山也应设置相应的会展旅游主管机构,统一规划和管理会展旅游业。
2.加强会展设施建设
高标准和多功能的会议展览设施是开展会展旅游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尽早规划决策,建造现代化的大型会议展览设施;除目前建造的新乐山会展中心外,对现有的乐山农业展览馆等会展设施按现代化标准进行改扩建,对在建和计划建设的大型建筑物增强其会议展览的功能,以适应会展旅游的发展趋势。
3.培养会展旅游专业人才
会展旅游成功的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会展服务人员既要熟悉国际会展惯例,又要精于会展市场开拓,还要善于会展管理。因此,建议成立会展旅游专业教育培训机构;邀请国内外会展旅游发达地区的专家前来讲学;选派人员到会展旅游发达地区或国家学习,通过参观考察世界名胜地,听授世界一流课程,学习世界先进经验,接触世界前沿信息,系统、全面地吸收高水平的专业知识,从而较快地提升会展专业素养。
4.加强与成都在会展旅游方面的合作
乐山在发展会展旅游的过程中,在资金、技术、交通、人才等方面都需要借助于成都。同时,成都也需要借助乐山独特的旅游资源、良好的休闲度假环境来增强其在国内、国际会展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成都与乐山在会展旅游方面的合作是双赢的。两个城市可以共同投资建立大型会展中心;可以进行经常性的会展信息与人才交流;还可以联合推出会展旅游产品,进行市场宣传与促销。
参考文献:
[1]娄世娣:会展旅游发展问题分析——以郑州市为例[J].经济经纬,2004(5)
[2]曹新向李永文:会展旅游发展研究[J].人文地理,2004(10)
[3]杨玉莉叶文吴明远:云南省会议会展旅游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1(7)
[4]许峰:会展旅游的概念内涵与市场开发[J].旅游学刊,2002(4)
[5]陈锋仪:对我国会展业与会展旅游的相关分析[J].理论导刊,2002(10)
[6]梁留科曹新向孙淑英:会展旅游的理论及其案例研究[J].经济地理,2004(1)
[7]谢红勇:重庆会展旅游的现状及前景初议[J].经济师,2004(2)
[8]杨群:深圳发展会展旅游的探析[J].人文地理,2004(4)
[9]胡林:会展旅游的市场分析与发展瓶颈问题——以广州的会展旅游市场为例[J].商业经济文荟,2004(5)
茶文化会展策划范文2
[关键词]茶文化社团 素质教育 高职院校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具有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一些高校主要通过开设茶文化专业或相关课程来实现其教育与审美功能。这种传统的课程教学可以将茶文化知识系统、全面地传授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对茶文化知识的学习掌握,但这种停留于书本的教育方式只提升了学生文化知识水平,这仅仅是高校素质教育中最基础的一项教学目标,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长远的基础,高校教育更注重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等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以社团为载体,将茶文化知识融合于社团活动中,便很好的解决了学生综合素质教育问题。目前就有不少高校将茶文化教育结合社团活动进行,使其服务于学生素质教育,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素质提升形成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茶文化社团活动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升
1.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民主协作意识
茶文化社团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参与指导的学生社团,社团成员的招募本着自愿、平等的原则进行,在社团内部,社团成员之间是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组织者与参与者都处于同一地位,社团的组织者由社团成员民主推选,活动内容由社团成员集体协商,社团经费支出透明,在社团开展活动前,由组织者提出方案,全体成员讨论修订,民主表决,在活动过程中,也是全体社团成员相互协作,共同努力来完成。
茶文化社团主要的活动有邀请茶文化专家、教师讲座,参观茶园,学习茶艺,走向社会进行茶艺表演及参与茶叶品牌营销活动。在茶艺学习的过程中,奉行帮带原则,优秀的茶艺师指导后学者,源源不断,输出合格的茶艺能手。在参与社会茶艺表演活动时,有的成员负责外联、有的负责茶具的运输、有的负责茶艺表演,形成完整的团队运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每个环节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劳动,理解自己的工作在整个团队中的分量,形成团结协作的工作意识,为今后走向社会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2.有利于高职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
学生社团是高职学生与社会联系的桥梁,近年来,高职教学提出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重视与加强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社团活动的开展,无疑是这一方针的有力补充。茶文化社团面向全校招募,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甚至不同国籍的留学生均表示强烈的兴趣,志同道合的社团成员聚集于一起,相互学习、工作,正确的认识自我及欣赏他人,为了共同的兴趣努力工作的同时,其沟通、协作、组织的能力就得以形成。
由于近年来茶文化在社会中颇受欢迎,社会的各项活动也会邀请社团参与。如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茶学社,就多次参与“柳州市大中专院校、技工学校茶艺技能竞赛”、“柳州市名优茶评比”等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并多次接受行业企业邀请,参与品牌宣传、茶叶营销等活动。并代表学院参加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逐步接触活动的组织、执行,并通过茶艺表演等增进自身的自信心。
3.有利于高职学生组织决策能力的提升
茶文化社团具有其它社团的共性,同样是学生施展理想、展现才华的场所,成员间具有很深的情感性,社团也多以兴趣相投和友谊为基础,虽然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追求使成员走在一起,但整个组织仍处于不断适应、不断重新组合当中,因此对社团的组织者有一定的要求,社团在进行新成员招募、茶文化知识的传授、各种外联工作及活动的策划、实施与评价上,均需形成规范的制度,并落实到每一个部门,学生参与活动时,在整个活动的框架下进行团队合作与分工,学生的组织决策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4.有利于专业技能的提升
茶叶的健康知识逐步普及,社会上很多商务会谈、工作接洽都选择在茶楼,高职专业中一些要求与人交流密切的专业,诸如市场营销、企业管理、会展旅游等,都要求对茶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这些专业的学生也会选择与自身能力要求提升相关的社团进行辅助学习。如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茶学社的成员,主要以茶艺、酒店管理、会展服务、市场营销、报关与国际货运等专业的学生为主,在社团活动中,社团成员通过听报告、讲座、选修相关课程、参加各种茶文化活动获取知识,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熟知各类茶的品质特点,掌握每种茶类的冲泡技巧;并通过开展志愿者服务、参观考察、行业品牌营销等活动,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灵活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同时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反思自身技能,把握重点,调整学习方向,促使知识得到不断提高。
二、传统茶文化有利于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1.有利于高职学生审美情趣的提高
当前社会是一个物质快速发展,信息多元的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在生活与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同的美学思想熏陶,在多元的美学意识中,如何保障学生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茶文化社团依托茶艺的有形之美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渗透,为学生审美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促进了大学生对美学的深层次认知。
茶文化的表现形态为茶艺,茶艺之美,在茶艺演绎、茶席设计、茶形之美、茶器之精上,并辅以插花及民乐,令人心旷神怡。古人“以茶雅心”,用以陶冶个人情操,茶道中的“廉、美、和、敬”,其中的“美”,即“真、善、美”的“美”。学生在茶文化社团活动中,经常组织茶艺活动,将真山真水名人真迹融为一体,精湛的茶艺技巧,平和的茶人精神与茶浑然一体,学生将感受茶文化的和谐之美,从而达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2.有利于高职学生竖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高职学习期间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社会的快速发展在促进学生务实的同时,也会将一些个人至上、物欲至上、恶性竞争等不良现象浸染到高职院校中,另外,学生在遇到学习不如意、生活紧迫、或从毕业的师兄师姐处得知就业难等问题时,如果不能理性的进行情绪疏导和调节,容易产生自卑、自暴自弃、孤独、焦虑等消极情绪。这些情况在高职院校中时有出现,成了学校思想教育的重点之一。而自古以来,文人雅士以茶为修习心性的载体,饮茶艺术包括茶艺、礼法、环境、修行四大因素。“茶艺”重在泡茶的技术,偏向审美享受,而“茶道”则旨在通过茶艺展示的严谨与周围环境的影响达到修身养性。在社团活动中,专业教师对社团成员讲解茶人的淡泊名利、乐于奉献,向学生灌输茶文化的精髓,影响学生思想向乐观、积极方向发展。庄晚芳教授提出茶文化的基本思想是“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成处事、敬爱为人”,他认为“廉俭”可以“育德”。茶性温和,茶文化社团主张通过饮茶的平台来沟通彼此思想,创造和谐气氛,增进彼此的友谊。饮茶可清心,通过饮茶还可以达到洗涤内心浮躁的目的,不断的审视自己,反思自己的行动,以便更加清醒的看待自己,
理性看待周边发生的事情。
茶文化社团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宣传,参观茶园,认知茶树的生长,体会茶叶的生产制造,从而感知乐于奉献的茶人精神。茶树生长在深山野林,常采不枯,一经种植,其生命周期可达近百年,周而复始的为人贡献,给人带来清心、健康。茶人也是如此,在有限的生命轨迹中,他们不计功名,勇于吃苦,默默无闻地为这个健康产业奉献自的岁月。而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将来需要走向生产的第一线,因此在学校期间,就要做好务实与吃苦耐劳的准备,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才能扎根生产一线,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承担责任,乐于奉献自己,在推进工作的同时,让自己获得职业生涯的成长。
3.有利于丰富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
社团以茶文化传承为途径,除了上述作用外,还能丰富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茶文化包含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等4个层次,物态文化指人们从事茶叶生产过程中的活动方式和茶产品,是有形的文化状态;制度文化则是人们在从事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它与当时的社会生产、经济状态紧密联系;行为文化指人们在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包括礼仪、沟通、谈判等;心态文化是指人们由茶而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茶与一定的历史文化相融合,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上至社会的规章制度与法令,下至各种民间的风俗、风气与习惯以及以茶为内容所产生的各种茶诗,茶楹联和茶画都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他们的人文知识。
在北京奥运会上,张艺谋导演在长长的中华画轴上,用我国四大文明之一的活体印刷术塑造了两个汉字,“和”、“茶”,其意义重大不言而喻。茶文化根植于华夏文化,融合了儒家的中庸之道,道家的“天人合一”,佛家的“茶禅一味”等朴素思想及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茶道中蕴含着美学,伦理,文学、民乐等文化艺术元素。同时,通过饮茶又能达到净化自己心灵与消除彼此内心芥蒂的作用。由此可见,通过茶文化社团弘扬茶文化,可以增长知识,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
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对大学生的教育意义自是非同小可,而以茶学社等茶文化社团为载体传授茶文化知识,更是有效地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锻炼,从而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赵乃璞,刘建.学生社团与素质建设[J]南都学坛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63-64
[2]孙豫峰,王江萍.试论学生社团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3):61―62
茶文化会展策划范文3
“巴西虽不是产茶国,但中国茶在巴西的市场前景广阔”
作为本届澳门国际茶业博览会的重要内容,首届中国・巴西经贸合作论坛同时在威尼斯人金光会展成功举行。来自中国和巴西的主要经济组织负责人、专家学者和优秀企业管理者围绕两国之间更深层次的贸易往来进行了深入研讨,吸引了一百五十多位中外嘉宾到场参与。论坛汇聚了世界最大的产茶国和世界最大的咖啡生产国的行业精英,交流和探讨产业界的前沿信息和重大议题,致力推动中巴茶与咖啡贸易。以此为契机,澳门将逐步打造成为世界茶与咖啡贸易的最佳平台。
论坛下午的议程则专注探讨中国和巴西两国茶和咖啡行业组织和企业之间商贸交流,中国和巴西的茶叶、咖啡行业组织负责人以及著名企业的管理人员分别发表演讲。发言嘉宾就全球茶叶产销形势、巴西咖啡质量和推广、中国咖啡市场概况和发展趋势、我国茶叶出口现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讨论。本次论坛旨在帮助两国行业精英、企业管理者对各自庞大的饮品消费市场加深了解和发现商机。
“巴西并不是产茶国,但为何要将中巴合作论坛设在本次博览会上举行?”针对记者的问题,中国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先生说:“本次茶博会得到了中国两岸四地以及越南、巴西等国的积极参与,参展产品十分丰富,囊括了六大茶类上千个品种。这是继首届澳门茶博会后,又一场在澳门举行的全球瞩目的茶叶盛会。两次茶博会所设计的经贸活动不一样,上一次是针对非洲的合作。这一次主要是打开中国茶在美洲的销售市场。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巴西是世界最大的咖啡生产国,两国对茶和咖啡的需求快速增长,使得两国的茶和咖啡贸易有着很强的贸易互补性。巴西虽不是茶叶生产国,但作为世界人口第五大国以及新兴的经济体,中国茶在巴西市场前景广阔。”
肯尼亚大使出马推广本国茶产品
肯尼亚是世界第四大、非洲第一大茶叶生产国,是全球最大的红茶出口国,茶叶是肯尼亚重要的出口支柱产业之一。2008年,肯尼亚出口茶叶3.54亿公斤,茶叶出口收入为620亿先令(1美元约合76先令)。2010年肯尼亚雨量充沛,受此影响,肯尼亚的茶叶产量大幅增加。据统计,肯尼亚2010年第一季度的茶叶产量比同期增长了50%以上,当地农业部门估计今年肯尼亚茶叶产量有望突破3.37亿公斤。
据肯尼亚《商业日报》报导,肯尼亚茶产业发展局与肯尼亚外交部达成协议,由肯尼亚驻各国大使负责在驻在国积极推广肯尼亚本土茶产品品牌,提升肯尼亚茶产品的国际形象。澳门茶博会期间,本刊记者采访了肯尼亚驻华大使朱利叶斯・桑古利。他说:肯尼亚茶产品虽然出口到世界各地,但大多是原料出口或者代加工出口,导致国际消费者对肯尼亚茶产品的印象不深,而且肯尼亚茶产品的大部分利润被进口商拿走,肯尼亚茶农获利甚微。 为此,肯尼亚正积极提高茶产品附加值。肯尼亚将尽量出口自有品牌的成品茶,并大力推进茶产业产品和市场多元化;除红茶外,肯尼亚今后还将出口绿茶。朱利叶斯・桑古利大使表示,本次澳门茶博会是个很好的示范,他看到了中国澳门和内地茶叶的发展,下届茶博会他们也将组团参展。
“港澳人喜欢普洱茶,这涉及到生活习惯的问题,要想调整历史和生活习惯是不容易的。”
记者在会展中注意到,普洱茶依旧是众多展位上的主角,大益普洱、龙润普洱、海鑫堂、普洱张、福圆号、老曼峨……整个会展放眼一片砖、饼、沱。本届茶博会,云南以普洱茶为主打,在澳门向中外客商展示“云茶”的魅力。大益茶业集团、黎明农工商联合公司茶厂、云南海鑫堂茶叶有限公司、云南普洱景谷李记谷庄茶业有限公司、昆明优雅茶业有限公司、云南海龙益普洱茶厂、云南勐海陈升茶厂、云南西双版纳云观茶叶有限公司等30余家知名茶业企业赴澳门茶博会参展。
香港澳门,是清代民国以来云南思普区普洱茶外销南洋一带的商业集散地。香港澳门人都喜欢喝普洱茶。港澳地区经营传统普洱茶批发、零售业务的茶庄、茶行、茶坊、茶艺中心、茶艺乐园、茶业公司上千家,有800多家茶楼酒家都有普洱茶供应,普洱茶在港年销售约4千吨,云南普洱茶约占40%。香港有百年老店“荣记茶庄”(清咸丰五年开业的陈春兰老店),现仍专营正山普洱茶,专办易武春尖等,“荣记茶庄”的“正山普洱茶”商标上印有“本号具百年经验,认荣字朱印为记”字样。香港颜奇香茶坊,经营百年普洱茶,存有“宋聘号”茶(易武产)、“群记”茶庄饼茶 (江城产)、“福元昌”饼茶(易武产)等。在港澳地区经营普洱茶的还有:香港荣源茶行贸易公司、香港义和成茶行、香港利安茶庄、香港福茗茶庄、香港广源茶行、香港茶艺乐园、香港茶具文物馆双鱼有限公司、香港汇源茶行有限公司、香港东荣茶业有限公司、香港茶艺中心、雅博茶坊等。澳门地区有澳门联合茶业公司,经营茶具和陈年云南沱茶、云南陈年七子饼茶。
针对市场现状,有记者问:“政府是否会对其进行调控?”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先生表示:“港澳人喜欢普洱茶,这涉及到生活习惯的问题,要想调整历史和生活习惯是不容易的,也是不现实的。”
普洱茶再次延伸
其实,本次茶博会很多企业都是抱着展示的态度前来参会的,云南海鑫堂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正海先生表示这种展示非常重要,它会为企业叩开国际市场赢得先机。、
茶文化会展策划范文4
关键词:会展活动;态势;研究
会展活动作为一种经济发展和文化活动的表现形式,在城市的发展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好的会展活动提升了城市的国际化形象,张扬着城市的个性,繁荣了城市的经济。对于上海这样一个国际化程度比较高的都市来说,随着上海世界博览会的日益临近,上海会展活动的孕育态势也正处于一个较为强劲上升期,但总体来看,上海会展活动仍处于发展稚嫩期,尚不规范和成熟,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研究上海会展活动的特点,正确把握和预测上海会展活动的发展态势,积极构架符合市场发展的活动体系,对于促进整个城市的繁荣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一、会展活动概念的界定及上海的会展活动
1.会展及会展活动概念的界定
会展的研究在中国刚刚起步,但国外对会展早有研究。目前国际上对会展已有了一个统一的概念就是通常所说的MICE:meeting、 incentive 、convention 、 exhibition(event),会展的内容包括各种类型的专业会议、博览交易会、奖励旅游以及各种事件活动。会展活动作为会展研究对象。
2.上海会展活动的开发类型
(1)自然景观型:以上海当地的自然景观为依托,综合上海的旅游资源、风土人情等的活动。如上海桃花节、上海花卉节;(2)历史文化型:依托上海当地文脉和历史传承的景观、独特的地域文化开展的活动。如上海茶文化节;(3)民俗风情型:以民族独特的民俗风情和生活方式为主题的活动。如上海弄堂风情游、上海风筝会、朱家角民俗风情游、豫园新春民俗艺术灯会、龙华庙会、枫泾水乡婚典、玫瑰婚典、唐韵中秋游园会;(4)博览展会型:以依托城市优越的经济地理条件,以博(展)览会,交易会为形式,辅以其他相关的参观、研讨和表演活动开展得活动。如华交会、国际葡萄酒展览会、A4中国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
(5)运动休闲型:以各种大型的体育赛事、竞技活动为形式的活动。如全国动物运动节、“空中芭蕾”航空跳伞表演、A1世界杯汽车大奖赛、中国石化F1;(6)娱乐游憩型:以现代娱乐文化和休闲游憩活动为形式的活动。如上海欢乐节、都市森林狂欢、南京路欢乐周、小主人生日游、传统游戏旅游大比拼、“欢天喜地”音乐激光表演、中国国际音乐烟花节、上海电影节 、上海国际艺术节;(7)综合型:多种主题组合,一般会期较长,内容综合、规模较大。如上海旅游节、崇明森林旅游节、豫园中国日、吉祥龙华游。
二、上海会展活动态势评价
就上海近几年会展活动的数量和规模来看,平均每年稍有规模的会展活动有大约几百个,通过2003、2004、2005、2006年会展活动样本,以及300多个会展活动绩效评估样本分析归纳,发现上海会展活动的基本态势表现在“四化”、“四不均”。
1.举办会展活动态度积极化
从上海每年将举办近600多个会展活动的数量,以及自2003年开始,每年以大约 20%的增长速度来看,上海在举办会展活动上持有相当积极的态度。这也反映出上海会展活动的孕育态势也正处于一个较为强劲上升期。
2.会展活动国际化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如果要成为经济、金融、贸易与港运中心,势必会产生对文化产业的推动与呼唤,势必会强化上海的文化视野的国际意识,前卫意识,兼容意识,因此在上海举办很多会展活动都具有走出上海,走向世界的内在要素,例如,上海国际艺术节就是目前中国境内最高级别的唯一的国际艺术节。它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合作竞争、契合与碰撞的有形载体与集中表现,成为上海代表中国发给全世界的一张名片,成为上海向世界展示自己的一个文化窗口,不仅是各国艺术荟萃的一个舞台,更是构建了一个国际化的文化盛宴,优化了上海的文化生态链。应该说,国际化是上海会展活动发展的必然趋势。
3.会展活动集约化
上海在举办会展活动中越来越呈现出集约化的趋势。会展活动具有经济载体功能,有着相当大的潜在经济价值,以往举办的许多会展活动由于较为分散,规模还不够大,使得会展活动这个载体的承载力不够,会展产业链的延伸性不够,边际效应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潜在资源。目前,上海在举办会展活动时,已经注意到通过“捆绑”众多的活动来扩大规模,实行集约化经营和宣传。如有着近四百多年历史的上海龙华庙会已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声誉,其主要成功经验是延伸了会展产业链,在过去传统的地方戏曲和民间表演活动中融合了灯展、花车展、文体活动、经贸活动等活动内容和现代元素,并紧密捆绑,使其发挥了整体的冲击效应,产生了较强的聚积和宣传效果。
4.会展活动精品化
打造精品塑造品牌,这是办好会展活动和促进会展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手段。会展品牌的树立,得到的品牌效应是非常突出的,它的宣传效应、示范效应、广告效应要远远大于新起步的会展活动。上海在举办会展活动时,在注重会展活动国际化同时,还在努力培育和孕育着一些诸如上海旅游节、上海国际电视节、电影节、上海国际艺术节等精品。
5.会展活动公众参与性不均衡
会展活动是一种经济现象,在其运作上应该遵循公众参与性原则(public participation):广泛的参与性是会展活动赖以成功的关键所在。当然这个参与性来自二个方面,一是业内人士,二是广大群众。通过对会展活动绩效评估得知,上海尽管提出的口号是“会展活动是人民大众的活动”,可由于受众对象不够鲜明,导致许多会展活动不为人知,参与性极差。这种公众参与性差,直接导致了一些展会专业观众人数极少,一方面会严重制约会展活动的生命力,从而使得有些会展活动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某些会展活动仅仅走过一届的生命历程就夭折了;另一方面又会影响到会展活动经济拉动效应的出现,造成了诸多市场发展的不利因素。
6.会展活动时间分布不均衡
通过从2004、2005、2006年上海举办的会展活动统计得出,会展活动举办集中的时间主要在三、四、五、九、十、十一这几个月,而在一年中剩余的几个月会展活动举办的比例并不高,尤其是一、二、八、十二月会展活动的比例很低。这种会展活动时间上的分布不均衡势必会导致一些不良现象,首先,在会展活动集中的月份,人们被过多的会展活动冲击的眼花缭乱,不知该选择哪个,会展活动过多、过于集中使得参与人数过于分散,从而导致每个会展活动缺乏必要的观众群,影响了会展活动真正的实效性。其次,场馆得不到正常状态的使用,尤其是十二、一、二月份许多场馆基本闲置,使场馆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使用率,导致资源的浪费。
7.会展活动类型不均衡
会展活动的类型比例极不均衡,其中展览占整个上海会展活动比例的81%,,自然景观、物产餐饮为主题的活动仅各占全年众多的会展活动的1%。以民俗风情、娱乐为主题类占到全年活动的3%、4%。大量的展会已成为上海会展活动的主要内容。实际上,其他类型的会展活动分布如:民俗风情、自然景观、运动休闲等才应该是城市多元文化的真正体现,也是一个国际化都市应有的品质。
8.传统得节庆活动和现代化的节庆活动不均衡
上海会展活动往往偏重发展以经济为主要导向的现代化节庆文化,而一些传统的节庆文化稍有不慎就沦落为了商家促销的噱头。其实,真正传统的也才是大众的,什么都可以国际化唯有民族文化是不能完全国际化的。在上海这样一个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的大都市里,传统的东西往往更容易唤起人们的民族意识,大众也更愿意潜移默化的参与其中。节庆活动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文化性,抛弃了传统文化,那就意味着失去了大众的支持。上海有许多节庆活动由于缺乏与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连接,导致活动参与人数偏低。其实在上海由于它的特殊性,不仅仅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道靓丽的节事风景线,不同国家的传统节庆仍可以成为上海会展活动的一盘盛宴,而上海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进程中,节庆活动更能提升它的国际化,而国际化的基础恰恰是民族的、传统的,离开了这一点我们的节庆活动就缺乏了赖以生存的土壤。
三、上海会展活动发展的理论对策
针对以上分析,上海会展活动要拥有一个良性发展势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构建:
1.强化会展活动的策划意识
(1)塑造特色和追求多元。会展活动的魅力在于特色和创新, 而特色和创新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展示出来的,既有鲜明的主题思想和显著的地方特色,又有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的时代特质。上海不但是中国近代文化诸多品种的发祥地,素有中国文化的“半壁江山”之称,同时海纳百川,又是一个多元文化渗透的大都市。因此,追求多元才是上海会展活动的必由之路。美国唐人街就有春节这样盛大节日的庆典,而上海居住了近115326万的常住的外国人口,为什么就没有一个类似与唐人街上中国节庆活动的西方式的节日庆典呢?(2)传统文化节庆活动的复兴。传统的节庆活动是历史形成的,但作为一种民众的生活文化,它也是自然的,经过长时间历练的,由原来很简单的原始形态逐渐演变发展所形成的。有些节庆活动人们疏离它已经是很长一段岁月了,复兴它也不是可以立竿立竿见影。所以从策划节庆活动上首先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意识和自信态度,加强对传统节庆活动历史根源文化内涵和活动形式的研究 保护和推动。其次,是在表现形式上,应注意传统文化内涵和现代意识、现代生活需求结合起来,而不是简单的“复古”。再者,就是要特别慎重考虑到和市场结合,把传统节庆活动产业化。也就是说,传统节庆活动同样具有文化性、民族性、国际性和市场性。
2.加强总体规划和调控
(1)空间布局的协同化。会展活动举办地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在会展活动开发时,具有相关文化的周边举办地可以进行资源整合,构成一个系列化(统一的)的会展活动大餐。上海作为中国一个举办国际会展活动的中心城市,应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积极构建由点到面的开发模式,来形成集中的较大范围的会展辐射圈,形成会展活动项目的联动性,加强和加大上海会展活动的辐射强度和力度,通过会展活动带动整个长江三角洲以及全国的经济发展,扩大会展经济的拉动效应。(2)会展活动的时间安排序列化。要注意举办会展活动时间的衔贯性、均衡性,将会展活动均匀分布在一年四季的各个时段之中。这样使每个会展活动保证了相应的参与人数,也使很多场馆不至于出现闲置现象,使场馆资源发挥其最大功效,确保场馆始终处在一个良性循环状态。(3)增强联动的意识。 这里的联动是指两方面的联动,一是人才的流动,二是指项目的合作。例如:世博集团率先与周边城市合作,不仅参与投资宁波国际会展中心,而且参与了威海国际会展中心管理人员管理。这种合作发挥了联动倍增效应,有利于资源的共享,使会展产业产生出更大的有效性和带动性。
3.加强会展活动的管理
(1)建立良好的科学管理体系。上海会展活动尽管搞的轰轰烈烈,但缺乏科学的理论研究。仅2004、2005、2006年上海比较有规模的家具展每年都有多次,一些展会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影响了展会的质量和水平。像这样重复办展,缺乏质量和水平的展会,严重阻碍了上海会展活动的健康发展。目前,国内尚缺少一套标准化、规范化的评估体系,不能对会展活动项目的开发给予一个很正确的评估。由于没有科学的理论研究 ,统计口径混乱,无从准确分析会展活动的范围类型和效益,导致举办会展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应尽快建立一套科学的统计指标,形成一个动态的、可控的指标分析体系 。科学的评估标准使会展活动的安排、开发更趋合理性和科学性,同时也有利于品牌会展活动的培育。(2)建立良好的会展活动市场运作机制。上海会展活动虽已市场化运作,但运作方式单一,无良好的运作机制,最重要的是没有形成会展活动组织者、目的地接待者等多方面的合作,这样一个相互联系的接待服务体系。据国际上举办会展活动成功的经验表明, 会展活动的组织者、目的地接待者都是会展活动发展中很重要的环节,缺一不可。目前,在上海,政府还是很受关注的目的地接待者,但会展活动最为重要的组织者却对此缺乏认识. 会展活动的组织者是保障会展活动市场健康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4.推进品牌化的发展
上海在举办会展活动中,尽管有很强的品牌意识,打造出像上海旅游节,上海国际艺术节、4A级的上海国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等品牌会展活动,但品牌的数量还不能适应会展活动的发展,尤其是国际化的品牌更需要培养。上海每年都有几百个国际性展览会,但真正谈的上品牌的屈指可数,还不到百分之五,并且与国际上一些大都市品牌展会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大多数会展活动都不为人知,群众参与意识较差。例如:上海的茶文化节和桃花节,全国各地都在搞,这两个节日在许多省就重复多数,即无特色更谈不上创新。参与人数本地居民占到63%以上的上海朱家角旅游节,游客的吸引度严重不足。像这样的节庆活动再举办已失去了意义,所以说,仅有品牌意识是不够的,还要将品牌建设落实到每一处,在培育品牌上下功夫,既要挖掘已有的资源优势,又要力求会展衍生出更多的资源来,并充分的加已利用。
5.创新会展活动的市场运作模式
积极探讨公益活动和企业的利益挂钩,创新会展活动的市场运作新模式,将公益活动也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来进行。目前,上海已启动了一些大型活动项目,如:“知识工程――中华全民读书书目推荐活动”、“欢乐社区行”等。尤其是“欢乐社区行”项目与企业需求挂钩,推出了“健康、欢乐社区行”很受社区的欢迎。社区居民是文化生活消费的弱势群体,如果公益活动的运作既考虑到企业的利益,又考虑到社区居民的实际文化需求,作好对接,让企业文化和社区文化的牵手,会展活动与广大社区居民联姻,这样项目不但受欢迎,而且也就会有持久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东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
参考文献:
[1]吴必虎,余青.中国城市节事活动的开发与管理态势[N].中国旅游报,2005-02-04.
[2]徐舟.旅游节庆活动的策划规划方法初探[J].平原大学学报,2005,2(22):7-10.
[3]马聪玲.中外节庆活动的几点比较[J].中国旅游报,2005,2(18):11.
茶文化会展策划范文5
[关键词] 旅游业 旅游消费 旅游资源 旅游产业
旅游消费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达水平以及旅游客源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一般而言,旅游业发展水平越低,旅游者的消费水平也就越低,基本性需求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就越高。反之,非基本性消费支出所占的比站就越高。因此调查分析日照市旅游消费结构,不仅可以反映日照市旅游消费水平所处的阶段,还可以反映出日照市当前游客消费的层次性特征,分析旅游者整体和不同群体的基本性需求与非基本性需求结构。
一、日照市旅游消费结构现状
近几年,日照市旅游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旅游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却不是很突出。主要原因是日照市旅游消费结构不甚合理,旅游收入主要集中在吃、住、行等基本旅游消费上。旅游消费层次低,消费结构不合理,不仅影响了日照市旅游业整体形象的提升,而且 严重阻碍了旅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消费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分析
1.总体旅游环境层面
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地区经济基础,特别是从旅游供给的角度看,只有当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为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必须的资金、技术等条件的支持。日照市自1989年才升格为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还相对落后,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基础设施建设虽然近几年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不具备接待大量散客旅游者的条件。
2.政府层面
政府在发展旅游业的态度和政策倾向上都是十分明确的,把旅游业列为日照市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但在处理好做“裁判员”还是做“运动员”的关系上,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政府的工作重点是放在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招商引资上,掌好日照市旅游业这艘大船的“舵”是政府的根本职责。
3.企业层面
日照市旅游企业因发展时间短,缺少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实力和规模都无法达到目前日照市旅游业发展的要求。小型旅游企业无法实现规模效益,缺乏核心竞争力,产品雷同,削价竞争严重。缺少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旅游企业普遍存在投资主体单一的问题,资金缺乏成为阻碍日照市旅游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4.旅游资源层面
日照市旅游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的是海滨资源和民俗资源,而在这两种资源类型中,民俗旅游消费层次低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海滨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够,不能真正吸引度假型的游客,不仅没有门票收入,娱乐、购物等项目收入基本空白。旅行社“牧羊式”的服务和游客“到此一游”的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使得日照市作为一个旅游城市,实际上成了游客旅游计划中的一个旅游景点,大批的游客及其所带来的住宿、购物、娱乐等方面的收入被白白送往周边旅游业相对发达的城市。
三、日照旅游消费结构的优化措施
1.高起点整合丰富的旅游资源
(1)完善旅游经济发展规划,促进旅游资源整合
实施科学的规划是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科学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原则,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立和完善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跨区县旅游发展规划―区县旅游发展规划―旅游景区开发建设规划四级规划体系。充分考虑旅游发展的需要,建立旅游项目库,完善专家评审制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通过规划实施,实现旅游景区高质量、高水平的开发,适应现代旅游高品位、高效益的需求。
(2)明确主攻方向,全力打造旅游精品景区
以打造东方太阳城、水上运动之都为核心,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的基本内容,立足于日照海、山、古、农、节的鲜明特色,重点打造十大精品景区系列:3S旅游度假休闲景区(海滨一线)、莒国古文化旅游景区、五莲山宗教旅游景区、九仙山生态旅游景区、森林公园景观系列、竹洞天风情系列、茶文化系列、古人类遗址景观系列、节庆系列、日照特产风味佳肴系列。
(3)加强区域性旅游合作
以山东半岛城市群、鲁东南苏北城市群为载体,加强日照与青岛、临沂、连云港等周边市地的跨区域旅游合作。积极构建无障碍旅游合作区,共同发展跨周边省市的旅游线路。适应旅游资源、交通条件、区域关系和消费方式的变化,培育综合竞争优势,共同塑造和提升“水上运动之都”和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两个国际旅游品牌。整合优势资源,联袂打造旅游精品,形成产品互补、客源互流的多赢发展格局。
(4)挖掘丰富的旅游文化内涵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物资源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利用文化专业队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民间艺人、社会中介机构等深入发掘莒文化精髓,努力提高旅游文化品位,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增加旅游产品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底蕴。充分利用两城古人类遗址、海曲汉墓、莒国古城、日照市博物馆、莒县博物馆等建设文化旅游基地。
2.加强旅游市场化运作和整体形象策划营销
(1)改革旅游景区(点)产权制度,创新旅游经济市场化运作方式
推进景区经营企业化、景区运作市场化、景区管理属地化。对鲁南国家森林公园等重点风景区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建立巡察制度,对景区(点)内的建设项目进行定期巡察、监管。推动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旅游“龙头”企业,培育大型旅游集团。发展同业合作联盟,推进利益共享的连锁经营和集约式服务。广泛吸纳中小企业参与分工协作,发展专、新、特、精的旅游服务。扶持和培育农民旅游、体育旅游服务组织。推进旅游饭店连锁经营、景区(点)集团化、旅游运输联合化以及导游服务公司化。
(2)突出“东方太阳城”整体形象的宣传促销
以海滨3S旅游、打造“水上运动之都”为主线,注重高层次、战略性策划,精心包装“太阳文化节”、“沙滩文化节”和“民俗文化节”三大产品组合。加强旅游产品主题概念的区别设计,突出特色。围绕整体形象,建立和完善企业为主、部门协同、上下互动、口径一致、形式多样的宣传促销机制,共同塑造日照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利用申办组织国际性、全国性会议、会展及文体、经贸活动宣传造势,提高日照旅游目的地在海内外的认知度。
同时,要不断强化和改善旅游软环境,制定和完善旅游行业管理的政策和法规,推行旅游行业标准化工作,深入开展旅游细微服务活动,规范旅游市场行为,保护旅游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和生命财产的安全,通过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
(3)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大力开拓旅游市场
按照“政府做形象,企业做市场”的原则,建立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促销机制,形成对外宣传的整体合力,提高宣传促销的实效。大力实施“以节促旅”,定期举办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渔家民俗旅游节等节庆活动。积极参加国内外旅游推介会和旅游交易会,在上海、南京、西安、郑州、济南、青岛等主要客源地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促销,针对不同的城市提出相应的宣传口号,如在济南主打“避暑、渔家”,在西安主打“避暑、海滨”,在郑州主打“方便、海滨、实惠”等。
加快构建全市旅游电子信息网,建立功能齐全的旅游行政办公网、旅游公众信息网、旅游电子商务网,建立与全国各省市联网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提供优质的旅游市场信息服务,实行网上旅游服务交易。
3.调整消费结构的六要素,努力延长旅游产业链
(1)发展壮大旅行社业
严格把好旅行社设立、导游资格审核关,日照导游队伍目前不足700人,真正从事导游职业的不足400人,按照2010年日照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的规模,日照导游缺口还有1500人。日照目前只有一家国际社,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开发需求。鼓励旅行社依法经营、走向联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服务质量、规范管理,不断提高市场的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2)活跃旅游交通运输业
交通运输既是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重要的基础条件。要围绕“十大旅游精品系列工程”,以公路建设为重点,加快铁路、水运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完备的旅游交通体系。通过组建旅游专业运输、设置旅游专线、更新新型舒适的旅游交通工具、维护正常的营运秩序等措施为旅游提供优质服务。
(3)促进旅店、餐饮业发展
合理布局宾馆、旅店。根据不同消费需求,形成高、中、低档次分明、结构合理、特色突出、安全卫生、服务优良的游客住宿接待体系。发展符合规范的景区(点)民居客栈。开发菜肴新品、精品,规划建设有一定规模、环境优雅、各具特色的旅游餐饮中心区和美食街(城)。组织日照名特小吃展示、民俗茶艺、烹饪技艺表演、品评等活动,做靓日照美食品牌。
(4)发展旅游商品和旅游购物
按照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的原则,策划开发具有地方标志性文化内涵的旅游特色商品。围绕开发旅游纪念品,扶持一批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建立旅游商品研发、生产、营销基地。促进绿色食品、农副土特产、工艺美术品和旅游用品等旅游商品的生产加工。结合城镇化的推进,建设一批各具特色、形成规模的旅游商品专业村镇。规划建设日照旅游商品批发市场和若干个规范管理的旅游商品一条街。在万平口等较成熟的旅游景区或沿线规划建设旅游购物中心,延长旅游产业链,形成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
(5)繁荣文化娱乐和会展产业
鼓励创办旅游文化娱乐公司、旅游文化演出公司。大力推进参与式文化旅游项目。充分利用山东体育学院日照校区体育场、万平口生态广场、日照展览馆、日照博物馆等重要设施,丰富旅游文化,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加强市及各区县旅游文化娱乐设施和综合性演出场地建设,策划建设一批主题公园。大力发展旅游景区(点)及旅游饭店主题旅游娱乐活动。促进会展和旅游的有机结合,争办全国性、国际性会展,以会展促旅游,以旅游带会展,形成会展商务旅游品牌。
(6)在培育民俗旅游特色上求突破
围绕“住渔家屋、吃渔家饭、做渔家活、享渔家乐”日照渔家民俗风情游这一特色,将之打造成为独具日照本土特色的旅游品牌。鉴于日照市民俗旅游整体层次低的现状,今后要着力提高民俗旅游的层次和水平,由量的增加转变为质的提高,推动日照市民俗旅游由粗放型、速度型向质量型、效益型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必虎著:《区域旅游规划原理》.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年版
[2]Philip Kotler等著谢彦君译:《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白永秀郝索师萍著:《旅游企业管理研究》.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版
[4]日照市旅游局:《山东省日照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年
[5]王德刚:《日照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思路》,2003年
[6]杨乃济:《日照市旅游发展战略》,中国旅游规划设计网,2000年
茶文化会展策划范文6
1.“多渠道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
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创新了“多渠道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多渠道”是指学校渠道与企业渠道并存、课堂内渠道与课堂外实践渠道兼容、教师指导式的培养渠道与学生主动实践体验渠道共享。“开放式”是指专业建设以及学生培养过程是无障碍、敞开式的,企业专家参与专业标准的设计、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及教材的开发,兼职教师介入课堂内外的教学过程,企业专家参与对学生的评价过程。
2.“多重层级模块式”课程体系
专业建设中根据营销职业岗位需求,按照人文素质模块、专业基础能力模块、岗位链接技能模块、专业拓展能力模块、岗位实习模块五个层次设置课程,该成果获得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3.“校中厂”“厂中校”的实践教学
本专业通过将湖南省茶业有限公司、湖南春华食用菌有限公司、湖南供销电子商务公司引入校园,由学院与企业共同出资入股建立了经营面积达800平方米的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农产品营销实训基地。基地实行共同经营,学院出场地,企业出资金、设备、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学生担任员工从事实际业务,初步形成了“校企一体”的运行机制,实现“校中厂”“厂中校”的办学格局。
4.工学结合进行订单培养
如“湘茶班”根据人才培养过程中,将整个学习过程分为课堂学习与湖南茶业有限公司下属企业岗位实践两个过程并交替轮流进行,具体安排见表1。实现“学校即企业,教室即车间,教师即师傅,学生即员工”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毕业时由公司和学生进一步作双向选择后到公司就业。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效
1.提高了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
(1)为涉农流通领域培养了大量营销人才
营销能力培养与具体产品结合的“多渠道开放式”工学交替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实现了专业建设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使该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从2010年的实际到校206人增加到2014年的312人;2010年到2013年,为涉农企业输送高素质的营销技能人才从147人增加到的289人。
(2)为行业提供多样化的专业技术服务
教师服务行业能力得到提高,为省里多家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的品牌推广策划项目。2012年专业教研室由省教育厅授权,主持了湖南省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技能抽查标准的制定工作,以及湖南省中职学校市场营销师资培训标准的制定任务,目前已由省教育厅结集出版。
(3)积极开发行业标准规范行业行为
该专业教研室连续几年相继承接了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有关农产品的经营管理规范,如《食用农产品连锁经营通用规范》、《茶叶连锁经营管理规范》、《食用菌连锁经营管理规范》、《冷鲜肉连锁店经营管理规范》等湖南省大类农产品的经营管理规范的地方标准的制订工作,上述4个标准已由省技术监督管理局公布推广使用。
2.创新了校企合作的途径和方式
(1)通过校企合作创新教学方法
通过合作企业在学院举办多样化的主题活动,来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如:唐羽茶叶多次在学院举办“茶文化进校园”的主题活动,通过茶叶知识的抢答,茶席展示、茶艺的表演,校友工作经历展示等方式,不仅让学生了解茶文化,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和展现自我的机会,感受到榜样的力量,丰富了以往相对单调的课堂教学模式。
(2)创新教学考核和评价模式
学生进入企业实训,实训期间由企业指导老师对其成绩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作为学院评定学分的依据。如2010级学生《推销与谈判》课程实训在农博会进行,其实训考核成绩由出席农博会的企业专家予以评定。对于订单班学生,由相关企业协助学校对整个培养过程进行管理,由企业在最后一学年开设的与岗位工作密切相关的课程由企业专家自主考核,学校承认考核成绩。
3.推动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达到较高水平
先后建设了农产品营销实训室、大类农产品商品实训室、茶艺实训室等仿真实训室,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使学生接触先进的企业文化,感受职场氛围,并按照企业要求规范学生的仪容仪表和行为,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2)校外实训基地不断拓展
合作企业数量从几家增加到了十几家,类别也更趋合理。着重开发了茶叶企业和菌类产品企业、蜂产品企业,建设了湖南省茶业有限公司、湖南君山银针茶业有限公司、湖南白沙溪茶厂等15个校外实训基地,每年为在校生提供310个现场真实训练与顶岗实习的岗位。在已有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依托在我省每年举办全国农博会会展的契机,在会展期间参与企业的布展、参展、推销、洽谈的整个过程。
4.较大地提升了专业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有一批具有较强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专家或有特殊技能的人员成为专业的兼职教师,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时占专业总学时的40%。专业还实施了“双专业带头人”制,聘任了湖南省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担任农产品市场营销专业带头人,改善了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
5.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经过几年的实践,学生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在2011年在全国高校“创意、创新、创业”大赛决赛获特等奖;2013年在全国中华茶艺技能大赛”中获全国二等奖,2015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高职组市场营销技能赛”中获团体二等奖的好成绩。通过毕业调查的数据表明,2013届农产品市场营销毕业生对口就业率95%,初次就业率达到99%,其中订单班湘茶班毕业生共计47人,对口就业率98%,初次就业率达到99%。毕业生起薪明显提高,2013届湘茶班毕业生工作起薪基本达到2000元以上,高收入者的比例也明显增加,月收入达到4000以上的达到10%以上。改革后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大大提升,就业率与就业质量都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为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建设为湖南省名牌专业提供了依据,更是为农业企业输送了高素质的应用型营销人才。
三、改进措施
1.课程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
目前,本专业体现高职教育理念与特色、与农产品营销实际工作相结合的优质课程及相关教学资源的开发还没有全面铺开。
2.师资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农产品流通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和在职业教育领域处于领军地位,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学名师的培养都需加大力度。
3.社会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示范引领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