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堂教学管理论文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堂教学管理论文论文范文1
课堂教学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单位,它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的师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其过程可以分为教学、评价和管理三个方面。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其特点是通过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评价,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教学效果所作的价值判断,也是提供教学活动反馈信息的途径,具有诊断、调节和强化的作用。而管理,则贯穿与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是教师运用管理学、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对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运作进行计划、决策、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其目的是建立良好的课堂学习的环境,促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传统的课堂教学管理主要采取管、卡、压等办法以控制学生的问题行为,而结果往往是问题行为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现代课堂教学管理则强调为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行为和争取成就的行为,创设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同时预防问题行为的产生。
课堂教学管理的两个基本功能:维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和创建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
1.维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的师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有时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或干扰。例如,有的学生精神不振,打瞌睡、开小差,有的学生上课玩游戏、发短信,有的学生做怪相、哗众取宠等。这些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必将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进一步还会造成整个班级学习纪律的涣散。为此,一个切实有效的措施就是,在学生入学一开始,就应当制定为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行为准则,即教室常规。它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能起到预防的作用。在制定教室常规时,务必使全班每一位学生都认识到规则的意义,它是为了维护学生们自己的学习利益;同时,还应考虑到学生执行起来是否有困难,比如可以采取民主的方式由师生共同来制定,这样的教室常规才不致流于形式。
2.创造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
制定了基本的教室常规以保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步骤得以实施,是否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优异的成绩呢?答案是显然的。因为上述因素仅仅是相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外因。学生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才是决定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这就要求作为教师,还必须在课堂上营造出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努力追求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尽力克服各种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真正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那么,教师的教学活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谓课堂气氛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由师生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的心理状态。课堂气氛按照师生所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大体上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见附表)。为了建立有利于教与学的积极的课堂气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工作。
(1)了解学生的需要
这是课堂学习管理的心理依据。毕竟,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为此,教师应当把自己置于学生的地位,设身处地去体会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学业水平;平时应主动和学生交流、谈心,听取他们的各种想法和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机、态度和期望。例如,在刚开学初始阶段,收集学生对老师的要求和对自我的期望;半期或期末考试后,布置学生写试卷分析和自我总结等。事实上,通过收集学生对“我心目中的数学老师”的描述,我了解到学生普遍喜欢知识渊博,讲课生动形象,富有激情和幽默感,平易近人,能和学生交朋友的老师;而不喜欢老师抽烟,衣着不整、无精打采,处事不公正,体罚学生。部分优生还具体提出老师应当多讲学习方法,典型题目以及解题技巧,平时还可以布置一些思考题以锻炼思维等;而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希望老师讲课放慢速度,深入浅出,多讲基础题目,甚至要求尽可能减少作业和考试等。通过这样一些做法,教师可以提取出很多有用的信息,从而制定出适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学业程度的教学目标。
(2)建立融洽、健康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思想共鸣、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教师和大多数学生的共同态度和情感的优势状态所形成的课堂气氛,是课堂教与学活动的心理背景,对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理性的教师权威,不仅有助于教师传授知识,而且满足了学生对教师、对课堂的心理期望,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具有较大的相容性,相互产生积极主动的促进作用:学生尊重、喜欢教师,主动接受老师的指导,接纳各项教学措施;教师的语言和行为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学活动得以顺利高效地展开。
学生的群体,不论是正式的班集体、团队组织,还是非正式的友伴群体,同样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和价值观有着很大的影响。例如,优秀的班集体,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和群体规范,有较强的凝聚力,可以为课堂教学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而对于学风不浓、学生问题行为较多的班集体,教师则应当采取控制性的管理,培养学生骨干,逐渐引导班集体的群体行为形成规范,同时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
(3)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每一节新课的导入,都应当像磁石一样,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或讲述科学趣闻、名人佚事,或介绍学科的最新发展、社会实践的迫切需要,或是就具体教学内容结合实际生活背景,提出值得探讨,富有趣味的问题等。目的是使学生产生出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高涨的学习热情,把学习活动真正变成学生自己的需要,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就会集中到课堂上来,然后适时地抓住时机进行教学活动。例如,笔者在高一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上,通常会介绍一些数学趣闻以及数学史上的经典问题。当我问道,:“同学们知道陈景润么?”全班都知道他是位著名的数学家;再问:“那么,他有什么成就呢?”这时,有的说他证明了“1+1=2”,有的说他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接下来,又问“哥德巴赫猜想是什么?”、“1+1=2又是什么?”知道的同学越来越少了,而不知道的同学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迫切地期待着老师的答案。当老师详细介绍完哥德巴赫猜想和陈景润的工作进展,最后指出“陈景润的结果仍然还是剩下最后的一步,未能圆满解决哥德巴赫猜想。而这个最后的工作,就等待着在座的各位去完成了。”看到学生们若有所思和跃跃欲试的样子,我知道,他们对数学的认识和兴趣又大大提高了!又如,在“集合”一章的导入课上,我拿着准备划分学生喜好的苹果和梨走进教室时,全班都好奇地盯着我,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到了我身上、并期待着我的解释……
接下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使学生保持自始至终都积极参与的状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也是一名优秀教师每节课都应当追求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各种必要的教学手段和组织策略,以下一些具体方式可供参考:
紧扣教学内容的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是一种手段又是一种艺术。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的情况、激发兴趣等。例如,复习提问可以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为新内容的学习作准备;随堂提问可以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紧跟老师的讲授,积极开动脑筋、自主思考;小结性提问可以训练学生自己去整理已学习过的知识,归纳、提炼一些方法和技巧,等等。同时应当注意,提出问题要面向全体,掌握难度,因人而易、有针对性;一般使学生能够圆满回答,以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但要注意避免诸如“对不对”、“是不是”之类的不假思索的简单问答,以及借提问惩罚学生。
指定学生板演题目。数学课上,课堂练习必不可少。此时指定个别学生上台板演习题,同时要求台下的学生演算完后检查黑板上答案的对错,然后由老师评定。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动手能力,还能够对形式可能出现的问题给予规范的订正,一举多得。
此外,教师还应综合应用幻灯、录象、多媒体课件等工具,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例如,在我校的公开课上,老师组织学生们通过辩论“的功与过”学习历史知识;参观新都可口可乐工厂学习地理的工业布局;表演英语剧目《项链》练习口语;研究“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体会数学中曲线的对称美,等等。这样的课堂,连旁观者都兴致盎然,何况参与者──学生们呢!
总之,课堂学习管理得当,组织有力,为学生创造和保持愉快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将促使学生养成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良好学风,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书目
课堂教学管理论文论文范文2
这些都是塑造教师良好的表层讲台形象的要素。教师良好的深层次讲台形象,则是通过教师表层的讲台形象及其课外的思想行为所体现的教师个人尊严、价值观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一种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影响力和辐射力的人格力量。教师一旦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就可以使学生从教师身上受到“人格美”的感染和熏陶。
其次,教师必须发掘教材的德育内容。广义地讲,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中,都包含着德育的因素和德育的要求。教师备课,一定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深入钻研大纲和教材,把教材中那些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内容充分发掘出来。以语文课为例,欣赏“景物记,教师要让学生领略到祖国河山的壮美,激发他们身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诵读“英烈传”,教师要让学生受到民族英雄、革命志士的感染和鼓舞,使他们从小就树立起爱我中华、卫我中华、兴我中华的理想信念;讲解“名言录”,教师要让学生在批判与继承中受到哲理的启迪;传授“道德篇”,教师要让学生受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的熏陶;评析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要启发学生认识封建社会腐朽没落、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学习资产阶级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世界文学的窗口,了解资本主义的发展史,识破资产阶级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的本质,等等。
第三,教师必须讲究德育方法。文化专业课教学不同于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师往往是更多地在对某些专业知识、理论和技能的讲授中,暗示某种结论,传递某种道理,寄寓某种思想,渗透某种观念。虽然施教者也有明确的德育动机,但这个动机一般是隐含的。施教者愈体现出教育的无意识性,那么教育的层次就愈高,收到的效果就愈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育规律、学科特点及其学生实际,自然而贴切地渗透德育因素。尽管不同的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讲授不同的文化专业课程,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因素的具体方法各不相同,但是,下述一些基本原则却是共同的,不能违背的。一、是要准确把握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没有发掘尽,十分可惜;生硬联系,随意发挥,又不免牵强附会。二、是要使专业教学与德育渗透自然结合,有机统一。即在传授专业知识、理论和技能的同时,结合专业课特点、自然而然地、机智巧妙地、适时适量地渗透德育因素。过重过轻都不恰当;机械切割更不可龋(山西韩士生)""如何加强新形势下的中学德育工作""如何加强新形势下的中学德育工作现在的中学生是下个世纪的栋梁之材,爱默森曾说:“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它创造了多少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看它培养了什么样的人,”初中阶段是人处于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这个时期的德育工作尤其重要。探索育人新途径,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输送优秀的人材是学校工作的首要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传统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下,加强适应新形势于所需人才的培养,应重点培养以下几种能力和意识。
一、在学生中迫切需要竞争意识。
竞争可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能动性,保证、促进了教育的高水平,也使教育过程充满了生机,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对班干部的选拔培养,对学习成绩进行名次排列等等,使学生树立强烈的竞争感,实践证明竞争世市场机制是经济现代化的共同经验,不论是课外竞赛还是班干部、课代表的选拔,成绩排名都是树立学生的竞争意识、自强心理,这样才能使他们将来能更好、更快地步入社会打下坚实过硬的思想基础。
二、树立学生在科学上勇于向前人挑战的意识。
当今的科学日新月异,知识不能仅仅停留在单纯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要培养学生生动活泼的思想,一题多解,一问多思,培养他们敢于在科学上向前人挑战,敢于标新立异,发前人所未发,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小发明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吝方面才智,以严谨的态度来进行学习。对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在解题的找最佳途径,在实际生活中注重观察找到事物中的不足.设法加以改进,对所学知识中的疑点深入研究,敢于提出不妥之处。许多有名的科学家正是有这种向前人挑战意识,科学才不断发展,社会才不断进步,这样培养出的人才不再是墨守陈规、毫不创新的“本本主义’,而是能促进科学技术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跃的有用之材。
三、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
课堂教学管理论文论文范文3
一、运用分组合作方式,尝试解决问题
分组合作学习尝试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把一个班级按学业成绩、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等为依据平均分成若干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教学过程的所有环节都以小组活动为核心。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由于改变了传统班组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的做法,从而改变了班级成员间以竞争为主的交往方式,促进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各小组成员都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
其教学步骤基本如下:
第一步教师创设情境,出示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步学生独立思考,动脑动手尝试解决问题,同时自学课本,教师给与必要的提示与辅导。
第三步小组内部交流答案,探讨最佳方案,教师巡视情况。
第四步以小组为单位抽样展示尝试结论。学生自由发言评价,展开讨论。
第五步教师简要小结,肯定对的,指出不足,适当讲解,并进行相应的奖励及批评。
在这五步过程中,其中至关重要的是第二步和第四步。合作学习不是尖子生做小老师,中下生当听众的学习方式,而是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人人要贡献思维成果,人人既是老师又是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每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独立学习的成果,只靠个别优生唱戏,这样的合作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例如在上初中第一册《〈咏柳〉赏析》这一课时,教师首先提示由“吹面不寒杨柳风”给人的联想时应抓住哪几个关键词并能想象到有何感觉,然后出示《咏柳》诗,并提出问题:每一句分别抓住哪个关键词并是什么大意,你分别联想到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写出来,然后同小组讨论交流,后抽一小组代表提问,其他学生评价,教师小结。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已初步掌握了“赏析”诗歌的基本方法,从而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最后自读课文,比较与自己的赏析有何不同。学生不但诗歌赏析,而且锻炼了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
二、分组合作尝试学习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1.分组合作尝试学习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
美国心理学家格拉塞通过调查指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学生到学校来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分组合作尝试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这种场所和机会,使之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真正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尊严,使之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
2.分组合作尝试学习为学生主体能动性的激发提供了制度保障
分组合作尝试学习的分组原则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即合作学习小组是由4-6人根据性别、成绩、个性特点、家庭、社会背景、守纪状况等方面的合理差异而建立的相对稳定的集体,以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在教学过程中组内各成员的主动参与和互助合作;而各小组的总体水平要基本一致,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公平竞赛的开展。这种原则一方面使得各小组的构成达到合理配置,从而会产生更多的合作性思维、更多的信息输出和输入,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的深度、推理的质量和保持长时间记忆的精确性;另一方面又使各小组牌大体均衡的水平上,增强了小组优胜的信心,促进了组内成员对学习任务和学业竞赛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展。
3.分组合作尝试学习为学生主体性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
分组合作尝试学习变传统的竞争型目标结构为合作型目标结构,“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变个人之间的竞争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定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极大地消除了对于竞争失败的恐惧,增强了“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动力。
4.分组合作尝试学习的生生互动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相比,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更经常、更亲切、更丰富多采,它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机会,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在分组合作尝试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各自小组中讨论并解答问题,变原来的单纯旁观者为积极参与者,由于学生间原有的认识特点、经验水平的不同,对事物理解存在差异,通过学习合作,将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使学生个体从那些与他不同的观战及方法中得到启迪,有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
三、分组合作尝试学习为培养创新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主席说:“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我们今天的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分组合作尝试学习不失为一种良好的途径。
当今世界三大教学理论学派之一的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对创新教学的认知结构描述是:(一)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问题(二)带着问题观察思考(三)解决问题的假设(四)组织材料(五)分析材料,引出结论(六)检验假设。分组合作尝试学习的主要教学环节与此相类似。这种教学方式最大的特点是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既不是“满堂灌”也不是“满堂问”。其教师的活动方式为讲和示(明示和暗示);学生自学的方式为听读说写观思练做;学生互动的方式是互查互议互评;师生的相互活动为谈启研。
而尝试本身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在尝试解决问题时,学生必须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求新的问题的答案,有时没有绝胜的把握就需要大胆的设想,这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有了创新的意识,能用创新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也就是学会了如何学习。久而久之,自然就形成了如何发现问题、如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这是创新的能力的基石。
四、分组合作尝试学习提高了学生的情感素质和思想心理素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能力
语文教学是学科教学,只是知识群体的一部分,它和其他学科知识是相互联系、相互交融的。学生分组合作尝试学习不仅仅追求的是语言文字的训练效果,它还追求学习中思维的、情感的、思想的、心理的等等综合效应。
首先是激励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维受环境的影响,常常会冒出绚丽的火花,然而他们的思维又常常是稍纵即逝的。伙伴之间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安全的、融洽的、自由的环境,为他们积极的思维活跃创造了条件。讨论不同于物品交换。合作学习交换的是思想。必定产生1+1>2效果。
课堂教学管理论文论文范文4
教学实践表明,化学重点的教学意义主要有如下几点。
1.抓住重点,能较好地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联系,使知识主次分明,脉络清晰,便于对知识的理解。
2.抓住重点,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便于知识的广泛迁移。如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典型的元素化合物为重点,由典型带动一般。
3.抓住重点,能使知识系统化,便于知识的记忆。化学知识分为一般知识和重点知识,没有一般知识就无所谓重点知识。重点知识有层次、有联系,抓重点就能使知识形成类别、系统和合理的知识结构。知识的紧密联系和系统,便于大脑储存和记忆。
二、化学重点的确定
重点是连贯全局、带动全面,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比较突出的内容,是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知识,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重点除知识重点外,还有技能、方法的重点。知识内容的重点,一般而言就是教学的重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关键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的确定,是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学习的情况,通过分析、思考得出的。难点是指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不易接受,而教师难以讲授、难以处理的知识内容。关键是指最本质的内容,或是能带动全面、使其他问题迎刃而解的内容。
这三者的关系,有的是重点、难点和关键三者重叠(即三点一致)。有的是三者散列。这三者的关系,不少内容是三点中只有二点或是一点。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课堂教学管理论文论文范文5
语文课堂问题教学法基本模式分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教学情境的创设
创设教学情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呈现教学内容时,在建立新概念或新规律之前,教师要千方百计设计一些争待解决的问题,根据语文学科和语文知识的特点,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渲染,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其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在感人的环境和氛围中,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地感知知识,进而达到理解和认识的升华。
二、巧思妙设引入问题
认知冲突是激发学生认知活动的最主要的动力。教师可巧妙地利用知识的内在联系,关节点或易错的地方设疑,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提出一些新颖,富有启发性且难度相当的问题,吸引学生走进以其现有知识不能顺利解决的问题中。当然,问题的情景创设要孕育着新问题,问题要生动有趣,要与新知识密切相关,要设疑布阵,造成悬念,要扣人心弦,使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此时教师因势利导,巧妙导入新课,就会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向,使学生不知不党觉进入新知识的积极探索状态,同时也显得新课导入新颖自然。如,我在讲“中国石拱桥”这一课时,开头是这样的,同学们:为了学好这一课,掌握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请打开书本读一遍课文,然后合上书本闭上眼睛想一想横卧在自己家乡清水河上的“清水桥”的模样如书中列举的那座桥样式相同呢?同学们想了一会儿后,有的同学说与赵州桥相同,有的说家乡的清水桥与书本中列举的两座桥的结构都不尽相同。大家此时争论不休,那么家乡的这座桥到底与书中写到的两座桥有什么异同呢?等同学们学完了“中国石拱桥”一课后,这个问题就不攻自破了,就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他们带着疑问和悬念积极进入新知识的探索状态。
三、启发诱导,解决问题
启发诱导,解决问题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把精力重点放在启发诱导上,不能滔滔不绝的讲,特别是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更不能包办代替学生解决问题,死记死背问题的答案,只能通过启发诱导,让学生感知新知,尝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为后继学习积蓄更多更大的经验和力量。那么如何去启发诱导呢?
1、要善于运用科学的适应素质教育的启发诱导方法和形式。概括地讲,启发诱导的方法一般是:指导学生自学、观察与实验、比较分类与系统化、归纳、演绎、分析与综合、模型化与具体化、联想与猜想等。具体形式表现为语言启发、直观启发、实验、操作启发、对比、类比启发、设问启发、比喻启发等。
2、要善于围绕教学目标将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台阶式的小问题。课堂上常常会出现学生答非所问现象。寻其根源,往往是所提出问题太笼统,指向不明确,问题难度太大等,要克服类似现象发生,教师就要善于把较为笼统,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台阶式的子问题,使问题相关,层层递进,这样学生就有能力沿着这些问题台阶而上,最后攻克总问题。除此之外,还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对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可接受性,障碍性和探索性。即鸡毛蒜皮的问题不要问,它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因此,问题设计的好,教师就应必须吃透教材,学情。所提出的问题应在新旧知识的交接处,提到学生知识发展的临近区,提到理论的转折处,学生的疑难处、朦胧处、关键处,有助于学生感悟问题。二是提问的形式力求新鲜、新奇、幽默。不宜采用背诵式的直问。应在课堂上交替性使用正问与反问、直问与曲问、明问与暗问、实问与虚问、激问、引问和追问等形式。
如讲“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文中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赵州桥,一个是卢沟桥。那么介绍中国石拱桥为什么举这两个例子呢?我这样理解,中国石拱桥有一部分像赵州桥,另一部分像卢沟桥,所以举这两个例子,大家思考;老师这样理解对不对?问题提出后,激发学生大胆猜想,然后引导学生学会引用课文中的话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讨论后回答,不对。课文时说“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各异,有许多是惊人杰作”。这篇课之所以举这两个例子,是因为这两座桥汇集着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而且又各有各的特色。以上这个问题,学生思考再思考,待他们完全想通了,就像是透过一片清泉,观察水底的五色石子一样的清晰了。
3、要善于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和探索精神。为此就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能关爱学生,宽容学生,给学生提供自由的思考时空,允许课堂上有笑声,鼓励学生议论、争论、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彰扬学生的怀疑和批判精神,而质疑是好的课堂气氛最重要的标志,因为质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问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我在讲“中国石拱桥”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课文所列举的赵州桥,卢沟桥这两个例子都具有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那么请同学结合课文中概括说明部分思考: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是什么?此时有的学生闭目思考,有的学生面带难色,也有的学生喜上眉梢,老师不动声色,几分钟过后,学生把手举了起来,甲说:形式优美,结实,乙说:历史悠久,坚固。丙说:坚固、时间长,丁学生说:由于我国的石拱桥也是世界石拱桥的一部分,因此世界石拱桥的特点,也是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所以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当同学们发言后,我没有明确结论,只是说凡是赞同丁同学观点的举手,这时全班同学一起高高的举起了小手,并不失时机的表扬了思维敏捷的学生。也看到了同学们正在为自己努力所获得的丰收而庆幸,这充分说明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感到无拘无束,可以畅所欲言,思维就会激活,创造的火花就会不断闪现,正如古人所言:“乐思方有思泉涌”。
四、运用新知、拓展创新
学生开始接受新知识不等于形成技能和能力,需要经过识记、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知识的内化过程。因此,要让学生在学中练习、练中提高,这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并且以练习、发现、拓展、再练习、再拓展来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和思路,由原来的知之不多,转化为知之较多。
五、反馈矫正、激励评价
1、反馈矫正要始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抓住各种反馈信息,获取各种反馈,对自己的教学作必要的修改、补充。同时根据信息,对学生给予帮助,使问题得到及时矫正。
2、围绕教学目标,集中反馈矫正,每节课教师可针对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适量有代表性题目,由学生独立完成。对有困难的学生,可用合作的方法,力争当堂达标。
3、用激励评价激发学生便大的学习热情。评价是反馈的催化剂,对在反馈过程中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适度表扬。对学生表现出的求异思维倍加呵护、鼓励。对学生出现学习上的暂时困难,给予真诚安慰,不伤其自尊和自信,要善于捕捉微小进步和闪光点。如让一个差生用“骄傲”一词说话。他说:“我们班不因有我这个差生而骄傲,而因有我而可卑”。这就说明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能力比较强,教师应大力表扬,树立榜样感染其他学生,将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教学管理论文论文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课堂教学;管理
一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不平衡
受办学目标以及教学发展理念的影响,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在专业课教学中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重实践轻教学,在这一理念的导向下许多教师公然在高职院校内主张“知识无用论”,“唯有实践出人才”的教学理念,这种错误的方针理念造成了高职院校错误的教学观。在高职院校中许多专业课程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做铺垫,就很难在开展实践活动,即便实践活动已经开始学生往往也是不知所云,不能对实践有一个很好的领悟。
(二)课程体系以及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学科化较为严重,即在教学课程的设置上一味地遵从高职专业课设置的系统性,而这样往往忽略了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的最终目标,即为国家培养所需的人才,这种课程设置体系没有针对社会所需的岗位进行特定的课程设置,受学科化禁锢,好多专业课在进行课程设置以及教材选择时缺乏并没有将社会所需的专业内容涵盖在专业课课程设置中,导致了学生实践内容与理论学习内容的脱节,同时,这种课程体系的设置方式还会使学生的学习不知所云,对于未来的就业方向倍感迷茫。
(三)教师专业教学技能存在一定的问题
高职专业教师教其他高校教师而言不仅强调教师要有一定的理论教学经验,同时还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学科实践经验,能够在专业课堂中有效的引导学生的学习与实践。但就目前而言,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在这两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欠缺。首先是教学能力的欠缺,主要表现在随着高职院校扩招,青年教师比例扩大,许多青年教师刚毕业就走上讲台,导致他们的教学能力较弱,此外,高职院校内还有许多专业教师缺乏先进教学设备的使用能力,从而导致教学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就是高职院校教师实践经验的缺乏,当前高校内大多数青年教师都是以教学为主,很少有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的教师,同时,青年教师中也极少有具备一定企业工作经验或自助创业经验的教师,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只能以干枯的案例为主,不能用亲身的经验指导学生的实践学习。
(四)高职院校教师普遍科研意识较弱
高职院校长期以来的教学指导方针与办学宗旨就是以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实践型人才为主,因此,在教学中高职院校的领导与教师都着重强调学生实践学习的重要性,但在这一过程中,却忽略了对教师科研能力的要求,教师在高职院校中的科研意识淡薄,许多教师认为在高职院校中实践教学是第一位的,脑海中缺乏对实践教学与科研能力提高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导致他们自动忽略科研素质水平的提高;此外,还有一些教师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压力下无暇顾及科研。诸如此类的原因使得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缺乏一定的科研意识。
(五)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教学理念落后
在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学中还存在许多旧有的教学观念在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教学理念中根深蒂固:首先,是“灌输式”的教育教学方法;其次,是许多教师对于多媒体以及新兴的教学方式应用能力不足,或者对新兴的教育方式在头脑中没有一定的应用理念;最后,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对学生进行知识传递,这并不是真正的“授之以渔”,而是片面强调书本知识,不做课外延伸。
二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所应具备的能力
(一)课堂热情
高职学生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专注力低、学习兴趣不大,有的学生甚至有厌学倾向,还有许多学生到课堂中学习纯粹是受学校制度的约束,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教师就更要怀有一颗热情的心与激昂的精神投入到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学中,用热情去感染学生,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热情的感召下,不自觉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怀抱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兴趣进行有关专业课的学习。
(二)讲课能力
教师的必备技能就是课堂讲课能力,但课堂授课能力的高低还是会因师而异。打造一个生动、有趣的高职专业课课堂对专业课教师的教课能力还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最基本的台风,还要求他们的语言清晰、流畅、富有感染力,能够将学生带入到相关的教学情境中去,同时,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将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传递给学生。尤其是刚刚毕业就走上专业教师岗位的教师尤其是要注意这些方面,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讲课能力。
(三)多媒体演示技能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教学设备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依托互联网、计算机以及大数据库资源的教学设备开始逐渐兴起,多媒体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就日渐普及,多媒体所内含的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要求以及幻灯片制作等技能对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也提出了不小的要求。此外,教师在进行多媒体展示时,也要通过不同的变换形式以及讲解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后,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要充分挖掘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使之有效的服务于高职的专业课教学。
(四)与学生互动能力
教学是以一个双向互动的形式开展的,在高职专业课课堂更是如此,在上文中提到过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们可以看出在课堂中进行互动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只有通过与学生交流,才能真正使学生在课堂中有一种参与感,否则,依高职学生的的学习特点,很可能自行其事,不会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为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养成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教学能力。
(五)延伸课堂知识能力
延伸课堂知识的能力就是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课外知识能力,在教学中除了要对学生进行课本知识教授外,还要通过专业课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量帮助学生进行一定的课外知识延伸,使他们能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专业课知识。
(六)启迪学生的能力
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要做到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们学习,还要能够做他们的心灵导师,人生路上的指明灯。这就要求高职专业课教师在教学总拥有启迪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中不能只是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传递,还要交给他们知识学习的方法,做到“授之以渔”。
三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教学路径研究
(一)课程体系的创新设定
高职院校在制定课程体系时要打破传统学科系统化的课程设置理念,要使课程体系的设定更加灵活、具有针对性,在制定的过程中要以不用专业的社会发展需求作为课程设置的衡量标准,在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以社会人才发展所需的应用能力为主要的衡量标准,对原有的课程设置体系以及教材进行重新构建,同时在进行课程体系设定时要有一定的岗位针对性,使学生们能够明确今后的就业方向。
(二)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设计在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学中也同样重要,尤其是随着科技的发展,高职专业课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设计成为可能,在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模式设计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课堂教学:一是案例教学法,其在专业课教学中案例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第二,就是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通过任务导向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第三是抛砖引玉式的教学模式,即在教学中通过一定的问题引入教学,进而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例如,微课教学法;第四,是现实模拟实践教学模式,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就是培养实践型人才,因此,教师在进行理论教学时也可以在课堂中引入一定的实践教学模式。
(三)不断提高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以及教学能力
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的引导,还要有一定的科研意识,要注重从方面提高自己的科研素质水平,同时,高职院校也要通过多种方式鼓励教师提高自己的科研素质以及科研能力。尤其是随着互联网以及大数据库资源的开发利用,这一要求更为迫切,为此,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重视科研对于教学的理论引导作用。
(四)在专业教学中显性教学与隐性教学相结合
高职院校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不能只注重教授学生书本中的知识,而要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课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技巧,使高职院校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只重视书本的显性知识,还要注意教授所隐含的知识内容。
作者:江红霞 单位: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静.关于提高高职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8):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