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特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统文化的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统文化的特征

传统文化的特征范文1

关键词: 南涧彝族 “跳菜” 文化特征

1.南涧彝族“跳菜”现状审视

1.1南涧彝族“跳菜”的表现形式

南涧彝族“跳菜”是云南南涧彝族自治县一种具有1200多年历史的民间舞蹈。据史料记载,公元800年《南诏奉圣乐》书中所说的“抬菜舞”,经千余年演变,发展为现今的南涧彝族“跳菜”[1]。南涧“跳菜”的套路可分为“宴席跳菜”和“舞台跳菜”两类[2]。“宴席跳菜”根据抬菜的方式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种跳法可,见表1。

“舞台跳菜”又分可再分为“表演跳菜”和“广场跳菜”两种。可见表2。

类并不是单一的,每种跳法都有一定的难度和独有的特点,南涧“跳菜”的表演者,通常都穿着彝族节日盛装,也可根据舞蹈节目的需要适度夸张,但又不失“土而美”的本色。演出中常常采用“揉、狂、猛”递进的艺术手法,融传统的“跳菜”、“十二兽神舞”、“打歌”、“哑神之舞”等为一体。“跳菜”音乐始终保留彝族“自吹自唱”的风格,并把南涧近几年来音乐创作成果中最有影响、观众最为熟悉、传播最为广泛的优美曲调融入其中,使之更具有强烈的震撼力、亲和力、感染力。

1.2南涧彝族“跳菜”的保护发展现状

2008年6月,南涧“跳菜”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年11月,南涧县再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南涧跳菜)文化艺术之乡”,在此之前南涧彝族自治县就已经做了大量的挖掘与保护工作[3],见表3。

南涧县对“跳菜”的挖掘与保护做了较大的努力,南涧民族民间跳菜队曾先后应邀参加国内外演出比赛906场,观众达632.5万人次,从而使南涧“跳菜”登上了大雅之堂,其影响遍及海内外。

南涧举全县之力,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增长点来抓,全力打造南涧独有的彝族民间民俗――“跳菜文化”和“跳菜经济”。首先,全面推广和普及“跳菜套路”,抽调大批民间跳菜艺人深入机关、学校、社区和农村培训跳菜,形成村村寨寨学跳菜的良好氛围;组织专业队伍编撰“彝族跳菜广播体操”在各中小学作体育必修课推广;在县职业技术中学成立跳菜培训中心,开设民族歌舞中专学历教育。其次,南涧县人民政府拨出专款用于精心创作和编导“跳菜节目”,争取出精品节目。再次,成功组织和举办“跳菜艺术节”,把一年一度的“火把节”依法确定为“跳菜艺术节”。最后,科学策划和申报“跳菜之乡”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南涧县委政府先后命名了无量乡等8个乡镇为跳菜打歌民间艺术之乡,瓦折村委会等40个行政村为跳菜民间艺术村,罗文贵等32户为跳菜世家,罗家富等36户为音乐世家,成立“南涧跳菜艺术团”,由艺术团全权负责跳菜艺术的继承、发扬以及对外交流工作。南涧“跳菜”经挖掘整理和精心加工之后,已从山间田园跳到广场都市,从锅台饭庄跳进了艺术殿堂,充分展示出东方人的幽默诙谐,是舞动着的人体艺术[4]。

2.南涧彝族“跳菜”的民族传统文化特征分析

2.1独有性

南涧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国民间跳菜艺术之乡”,“跳菜”是南涧彝族特有的古香古色的饮食文化,它把粗犷豪爽、古朴生动的民间艺术亮点融会其中,堪称“东方饮食文化之一绝”[5]。南涧“跳菜”由衷地表达着彝家人对远道而来的客人的一片深情厚谊,和彝家人火一样的热情。

2.2民俗性

“跳菜”是彝族举行喜庆、婚礼、丧事等活动之时必不可少的一种习俗。相传这是古代彝族人敬奉帝王在宫中表演的一种舞蹈艺术,后来慢慢流传于民间,成为彝族民间艺术之独秀,饮食文化之奇葩。彝族村寨,逢喜事,以“跳菜”助兴,遇丧事,以“跳菜”化悲。男子剃光头发,亲自下厨,舞着托盘,跳着上菜,令人眼界大开,食欲大增。此外,南涧县蜜蚂郎村的《十二兽神舞》和盖瓦洒村的《哑神之舞》等文化与彝族打歌,均属“跳菜文化”大圈的派生物,其推崇的面对死神而友爱相帮的精神,与“跳菜”“天人合一、不畏艰险、与天地同存”的原始宗教精神是一致的,都遵循了融会人与事、亲与仇、友与敌、古与今、美与丑、生活与生命、平凡与伟大的道教原则。

2.3原生态性

南涧“跳菜”起源于原始母系社会,盛行于唐朝民间。跳菜雅称“奉盘舞”,俗称“抬菜舞”。野风所撰《定边纪事》记载:“跳菜”艺术源自彝族原始宗教――古道教文化,曾是原始母系社会时期狩猎与战庆活动过程中的进奉行为。野风认为:“原始跳菜即‘母虎日历’的起源时间在公元前约9000―6300年之间;‘十二兽历’则在公元前约7000―4300年之间。”[6]

2.4活态性

南涧彝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拥有自己的语言,但是并没有具体的语言文字,南涧“跳菜”盛行于唐代,传承埋没于民间,发掘发展于当今。经文化艺术工作者研究和发掘整理,现在经常可见和比较有名的跳菜节目有《跳菜情源》、《火恋彝乡》、《十二兽神舞》、《彝族打歌》、《哑神之舞》等。“跳菜”被誉为南涧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如今,随着南涧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传统跳菜艺术经过发掘、整理、创新,逐渐走出了大山、走向世界,成为南涧县的一张靓丽名片。

传统文化的特征范文2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道德 人格教育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学生人格教育的影响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XJK01 5CZY096。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40-01

文化的植入好坏相对决定了人格的优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自然也就造就了优秀的中国人格,但是由于时代的进步,文化的相互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之间就有了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如何在现代教育过程中延续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值得大家关注的问题。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格理论及特征

1.传统文化的人格体现

儒家的理想人格。在儒家的理想人格中,认为最高人格的体现为圣贤。而圣贤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是要与天同德,与大道同行,克己复礼,兴国安邦的高尚品格。儒家圣贤的人格主要体现在仁与礼的统一。

道家的理想人格。在道家的理想人格中,提倡隐士。即真人,至人,神人。主张淡薄本性,无为不争,已达到人性和自然最原始的状态。在道家的思想中,提倡返璞归真,无为而治。

法家的理想人格即为英雄。认为要追求自身的实际理想,凭自身的力量争取社会地位。提倡法不阿贵,唯法所在。在法家看来,法令制度高于一切,无论君臣,在法令面前一律平等,体现了人们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

佛家的理想人格提倡超尘绝俗,认为万物皆空,明心净性。在佛家的思想中,佛就是泯灭七情六欲的超人,在生活中做到宠辱不惊,万般皆空像的心态。

2.中国传统人格教育理论的特征

第一,肯定人的价值,尊重人格。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就是表面天地之间人之性命最为珍贵,体现了人的价值。孟子说“所欲有甚于生者”就是指人的追求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表明了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和人的尊严是中华民族的行为模式,注重挖掘人的价值,获取他人的尊重,一方面做到自爱,自尊;另一方面做到理解人,尊重他人。

第二,崇尚仁爱理念。孔子特别注重“人”的突出地位,仁爱是人性之基本,通过自身的美德,达到人与万物的统一。在理想的人格教育中提倡,一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的德行,另一方面也要将德行推向社会,造福社会。

第三,重视修养实践,崇尚理想人格。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将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作为自身的追求根本,通过道德理论的熏陶和道德实践的累积达到人身外在和精神内在的统一。

二、传统文化与现阶段人格教育的融入

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提炼、整理,塑造高职学生优秀的人格,以经典“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理想为重点;以仁人志士为榜样加强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励志教育,培养高职学生的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和团队精神。

1.思政教育体系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

在现行高职思政教学体系中,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伦理导向性融入思想道德修养课,用心弥补现行课程的人文精神的不足,增加课程的育人功能。高职学生的道德修养不能被文化课的知识性要求所取代,教学与评估只能以育人为中心,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道德修养课程,可以充分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来引导学生的道德思想,培养人格健全和道德品质优秀的大学生。

2.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网络、影视建设

网络、影视等公共媒体对高职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可以在专门优秀传统文化网站中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高职大学生提供一个干净绿色、健康有益的网络和影视环境,转移人格教育的重要阵地。

3.在校园人文环境中融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高职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大学生社会化的主要战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对高职大学的道德人格培养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校园文化中的历史传统和思想追求能改变学生的价值观、理想和道德信念。如清华大学的厚德载物、北大的兼容并蓄,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影响着一代代的青年才俊。

三、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今高职学生人格教育的理论价值

1.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在择业观方面,高职的毕业生刚刚踏入社会就想着找到非常理想的工作是不现实的,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敬事而信“,“建功立业”的精神是值得当代高职学生借鉴的。很多成功者和建功立业的人都是从很艰辛的基层工作做起。通过传统文化中典型的人物案例引导学生调整就业期望值,保持达观的择业心态,“天生我才必有用”,有才华有德行的人最终会被发现。保持不断进取的信心是帮助高职学生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2.有利于高职学生正确处理人际交往。高职学生在进入大学后,许多人不知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因而往往造成与同学交往胆怯、与教师“顶牛”、与父母关系不合;还有一些学生交往重实惠不重原则,请客送礼、拉帮结派,这种友谊自然不会长久,又反过来影响学生的交往能力。因此,利用传统的道德中强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让他们更加能够明白尊重他人,勇于承担,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多角度考虑问题,在传统的道德教育中学会做人的道理,促进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3.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诚信品质。诚信是做人之根本,所谓“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因此,对于高职学生来讲,诚信品质的培养在整个人格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诚信建设是社会主义良好经济建设的需要,是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需要,是整个社会道德文化进步的需要。因此,通过传统文化培养高职学生诚信的品质至关重要。

4.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道德自律。在如今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强调理论知识的教育而忽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这就导致道德教育的效果不明显。马克思说过“道德的基础是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这也就表明,道德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培养有自律意识的人。在道德教育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调动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

综上可见,中国的传统文化始终贯穿着人格的养成,中国的传统文化孕育着至大至刚的人格,乐天坦荡的性格,天性仁厚的性情,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中华人民高尚人格的形成。在社会发展的今天,世界文化与传统文化发生碰撞,我们不仅要吸取丰富的世界文化,更要注重传统文化中人格和人格教育的传承。

参考文献:

[1]李国娟. 高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逻辑[J]. 思想理论教育,2015,04:64-69.

[2]张应平.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理论教育的思考[J]. 黑河学刊,2014,08:98-99.

[3]朱明贤,郑克卿,赵国龙.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格教育[J]. 唯实,2008,03:32-35.

作者简介:

葛金平(1972-)女,湖南湘乡人,文学硕士,文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传统文化的特征范文3

【关键词】满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

1.满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

1.1竞技外延性与军事传承性

竞技性是满族传统体育活动中竞争意识的体现,涵盖生产、狩猎、商业、交通、服饰、饮食等方面,贯穿于满族生产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满族长期从事狩猎,并且能征善战,是个精于骑射的民族,骑射后来渐渐演变为一种体育活动。除此而外,满族的体育活动还有赛马、跳马、跳骆驼、冰嬉、秋千、滑雪、赛船、角、击球、采珍珠等。

满族军事体育包括实用军事体育围狩,竞技军事体育冰嬉、打滑哒,军事游戏项目冰上蹴鞠,军事表演项目摔跤等。北方寒冷的气候,狩猎的生活铸成了满族人坚强的体魄和剽悍的性格。骑射、狩猎的技艺以及角力等很容易转成一种优势的军事武艺,他们一般都施行一种“全民皆兵”的生产与军事体制。如今,八旗军事组织制度对满族思想意识、风情习俗等文化活动的传承、沿袭与交流方面的影响仍然存在,主要表现为满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军事传承性,如赛马、射箭等活动,就是按世代承袭的传统方式进行,即使在现代化进程中发生了变化,其变化也相对一致。目前各地的比赛场地和比赛方法仍然是基本一致的,而且其竞技性的功能仍然没有改变。此外,在满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如婚丧嫁娶、育儿、游戏、竞技中也无不显示出满族崇尚武勇重、视骑射的风尚,体现出了满族传统体育文化较强的军事传承性。

1.2狩猎民族性与生产实用性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产属性正是由人类在创造体育文化过程中遵循文化发展的结构规律,从生产实践中不断提炼体育成分,并逐渐从生产中剥离体育活动,派生出具有独力、完整的体育文化之表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类体育文化原始成分保留最丰富的一种形式,它最能反映体育文化的起源和发展里程,比如传统武术至今还保留着原始生产的痕迹。满族发祥于长白山,尚武的习俗直至清末仍保留在一些满族聚居的乡镇中。如满族传统体育中的珍珠球,就是人们在水中捞取珍珠的劳动过程,逐渐演变成今天的体育项目,源于生活、鲜明生动、多姿多彩。被调查的居民也普遍认为生产因素是民族传统体育的灵魂,也正是由于这些因素使他们能轻易地参与体育活动,产生亲切感受。民间体育中,也多含军事训练性质。骑射是北方狩猎民族满族与蒙古族的共同爱好和特长。满族古时出于狩猎和军事的需要,把骑射作为每个青年男子(包括部分妇女)的日课,其后多在节日举行。据《金史》记载,满族先民女真人自皇家兴起,每逢端午及重阳,都举行骑马射柳和骑马击球活动。很多源于生产生活的东西经过满族人民的挖掘、整理,如今已经成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在全国得到推广。

1.3性与民族融和性

由于宗教具有广泛的大众基础,所以它对人类文化的影响力是其他文化现象无法比拟的。满族的许多风俗习惯就是来源于,甚至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有些体育项目甚至直接源于宗教仪式或迷信活动,并逐渐演变为游戏、竞技活动,最终发展为传统体育活动。满族信奉萨满教,由万物有灵观念生发出种种崇拜,包括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自然崇拜是人们对某一自然物和自然现象的崇拜,自然崇拜的主要对象是对生产有积极作用的自然界――天和地,如对于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林树木、江河湖海、飞禽走兽等的崇拜和信仰。图腾崇拜是原始民族认为所崇拜的事物和自己的氏族、部落有“亲族”血缘关系,其崇拜物以动物居多,兼有植物和其他。祖先崇拜是由古老的图腾崇拜演化而来,它是人类自身的崇拜,是社会发展后人类认识能力提高的体现,是在灵魂信仰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祖先灵魂的敬仰。满族传统体育活动中有许多宗教的仪式,如满族的射柳习俗就是源于满族先人对天的崇拜,是祭天祈雨的一种仪式。满族的先人女真人每年都有重五射柳的习俗,这一习俗后来发展成为满族骑射的一部分,作为满族传统体育的一个项目而被保留至今。满族另外一种古老的游戏打得栲,源于满族“驱邪”的宗教活动,把穷神饿鬼的名讳写在栲牌上以石击打,进而演变成打得栲的球类项目。由此,可以看出满族传统体育带有的文化特征。

1.4大众生活性与休闲娱乐性

民族传统体育的娱乐性是一种以闲暇消遣、健身娱乐为主要目的,而又有一定模式的民俗文化活动。它是人类在具备起码的物质生存条件的基础上,为满足精神的需要而进行的文化创造。满族传统体育活动,是寓竞争性、技巧表演性、游戏娱乐性、艺术观赏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综合运动形式,有许多娱乐性的体育活动和游戏项目,如抓“嘎拉哈”――又称抓子儿。“嘎拉哈”,满语称“色尔图”,是用动物獐、狍、鹿、猪、羊等的骨头(趾骨)制成,常涂有各种颜色。玩法多种多样,室内、室外、地上、炕上都可以玩。《清文江书》中归为两种玩法:抓背式骨(接马儿);抛背式骨(打玩马儿)。女孩子一般在室内玩弹嘎拉哈、拉珍儿、抓对等,男孩子一般在室外玩打嘎拉哈、击嘎拉哈,玩时常常还伴有“布口袋”、“钱马子”等辅助玩具。赛威呼、雪地走、双飞燕、踩高跷、老鹰抓小鸡、跳绳、跳房格等,这些活动形式主要流传于民间,以消遣娱乐为主。今天这些项目仍在辽宁满族地区流传,已成为他们生活当中的一部分。此外还有跑马城、撞拐、老鹞子叼小鸡、满洲棋、二贵摔跤、翻绳、踢毽子、打瓦、角等,其中有的游戏是学习汉族的游戏。

1.5区域封闭性与冰雪地域性

满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着自身原有的风貌,比如满族木兰围猎古风依然,充分反映满族的特点。布库、二贵摔跤古朴无华,规则限制很少,每逢重大节日传统体育活动便如火如荼1。原汁原味表现出的封闭属性源于客观的自然地理因素,在人类社会尚未出现交通、通讯工具的时候,人们与外界交流十分有限,文化的交流只能是局部的。民族体育文化同样不能达到广泛地交流,只有在区域范围内自我萌发、自我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更注重的是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民族文化自我保护的意识强烈。在一个民族文化刚刚萌发和发展的时期,假设没有相对的封闭,民族文化可能难以形成其独特风格的独立体系。封闭环境可以不断地自我发展,充实文化的底蕴,增强文化的能量,积累文化的实力。人类社会的社会行为存在着一定的遗传性,即人们的社会意识和行为在相当程度上保持着与上一代人或前辈的相对一致2。社会行为遗传实质上是在一种社会环境的熏陶下,使人们在特定环境中某种技能有机会加以表现和发挥。在少数民族地区,体育作为人们生活的主要成分,体育生活社会氛围浓厚,自然对人们的体育生活产生积极影响,形成所谓的社会遗传。满族好“动”善“武”,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体育生活的社会遗传造就了相应的环境,因此体育活动的社会遗传就有可能变成了一种必然现象。在封闭的环境中,这种社会遗传的可能性被放大,表现更为深刻、广泛。

【参考文献】

[1]林耀华.民族学通论[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2][法]丹纳.艺术哲学[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1

[3]李力研.野蛮的文明――体育的哲学宣言[M].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

传统文化的特征范文4

关键词 大理白族 民俗节日 传统体育 文化特征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色彩。白族的传统体育活动主要存在其民俗传统节日中;且内容丰富,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白族的社会历史、民俗文化和。

云南大理白族的发展是中国白族文化发展的缩影,根据2000年中国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全国有白族1858063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105644人),其中滇西大理白族自治州就占总人口的60%以上,是其主要聚居地区[1]。对云南大理白族民俗节日中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能揭示传统体育活动与民俗节日的关系和文化内涵,有利于对白族民俗节日进行保护和开发。

一、大理白族民俗节日中传统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调查

(一)“绕三灵”中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

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大理、洱源、宾川、巍山的白族,男女老少,身着盛装,从四面八方成群结队地来到苍山洱海之间,参加狂欢节日“绕三灵”。白族“绕三灵”又称“绕山林”、“绕桑林”、“祈雨会”,意思是游逛山林或园林,“三灵”指的是“佛都”崇圣寺、“神都”圣源寺、“仙都”金奎寺,相传“绕三灵”起源于南诏国[2]。

在“绕三灵”过程中始终贯穿“霸王鞭舞”这项最具白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活动中女性使用霸王鞭,男性则用八角鼓,男女人数均为偶数。活动行进过程中,队形可随意变化,人们有时单个表演,有时男女对舞或集体表演,还有的人则边唱边舞。活动时舞姿既柔和轻盈又刚劲有力,带有鲜明的节奏感,能表达欢快的情感。表演中夹有屈膝和双方仰俯屈伸、辗转反侧,按各种规律在肩、胸、腿、脚上进行敲击,节奏鲜明而欢快,节拍由慢到快,形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使“绕三灵”形成热烈、欢快的气氛。

(二)“三月街”中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

“三月街”也称“观音街”,是白族的盛大节日;是白族传统民间物资交流和文化娱乐活动的盛会。赛马是“三月街”期间最吸引人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赛马会”为期4天,比赛形式分为速度赛马、走马和马术表演,近年来,大理政府以“大理三月街赛马会”为品牌,邀请国内外马术高手参加,力求将“三月街”赛马办成闻名国内外的民族体育项目,使其成为大理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2009年“三月街”民族节的赛马会上,不但开展了白族原有的赛马项目,还增设了民族组速度赛马比赛。由此,三月街赛马活动项目与“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的项目相同。

(三)“耍海会”中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

“耍海会”又叫“捞尸会”,每年农历八月初八,大理洱海沿岸白族人民要在洱海东岸的洱海神祠(龙王庙)祭拜斩蟒英雄段赤诚。在“耍海会”中除举行“耍海”、“对歌”活动外,还要举办规模盛大的龙舟比赛。龙舟赛一般以村为单位,在赛前参赛的各村都要在舷上画有黄龙、黑龙或青龙图来装饰龙船,龙船挂着用彩绸扎成的绣球花,船的四周插着各色彩旗,吊着响铃,十分漂亮。白族的龙舟赛在当地有很深厚的群众基础,“耍海会”这一天白族人民为了祭祀“本主”,都会自发的来到洱海边,进行烧香、“耍海”和观看龙舟比赛。使得整个赛龙船场面,别具一格,引人入胜。

(四)“火把节”中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

“火把节”是白族古老的宗教祭祀活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节日当天,白族人民聚集在一起祭祖,通过竖火把、点火把、拜火把、打歌、耍火把等活动祈求早日生育、祛病消灾,预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同时,“耍火把”是白族火把节中一种特殊的娱乐祭祀活动。人们会手持“小火把”在田间、旷野、自家院子里奔跑玩耍,一般由“照穗”、绕火把、跳火把等活动组成,一直以来“耍火把”在白族火把节中都有广泛的开展。

(五)“谢水节”中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

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白族人民都要举行“谢水节”。“谢水节”又叫“送龙船”,节日这天白族人民要举行传统的祭龙王、送龙船、舞龙等活动。舞龙是“谢水节”中最重要的传统体育活动,白族舞龙又叫“耍龙”,顾名思义就是娱乐玩耍的意思,它是白族一种传统的祭祀仪式,现在在春节和各种喜庆节日中也会举行舞龙,而以“谢水节”求雨仪式中的舞龙最为隆重,规模也最大。

二、白族民俗节日中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

(一)宗教性

民族体育文化以一种依附的、不独立的状态存在于宗教活动、生产劳动等社会活动之中,民族体育文化的价值也不能够明显地呈现出来,而是依赖其他文化形态表现出来,如祭祀、娱神中的舞蹈和竞赛活动,没有宗教文化显然就失去了文化存在的载体和基础[4]。白族民俗节日中的传统体育与宗教祭祀活动密切相关,从这些传统体育的起源和开展情况来看,它们大都起源于宗教祭祀仪式,并体现出严肃的宗教特性。

首先,体现“本主崇拜”。本主是白族“本境福主”的简称,白族认为本主是村社的保护神。人们认为“本主”保佑风调雨顺,以白族人民通过在“绕三灵”中开展“霸王鞭舞”,来“娱神”祭祀,祈求“本主”赐予全村风调雨顺、人寿年丰,表达白族人民对“本主”极高的崇拜之情。

其次,体现了“图腾崇拜”。大理白族地区主要以龙为对象的图腾崇拜,《九隆神话》是云南最古老的关于龙的神话之一,也是现知云南古老神话最早见于文献记录者之一。白族人很早认为自己是龙的后代,以龙作为自己的图腾崇拜。

最后,体现了“自然崇拜”。白族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民族,在远古时期,生产力极为低下,先民与自然界的抗争能力有限,各种自然灾害,瘟疫、疾病等给白族先民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人们无力控制和应对这些自然现象,于是就归咎于自然神秘力量,就产生了崇拜自然的观念。在白族的火把节看到,白族人通过在“大火把”中举行“打歌”活动来祈求生育;在“小火把”中通过“耍火把”活动来祈求祛病消灾、人畜平安;通过用火把“照穗”来驱赶虫害,以祈求来年的粮食丰收,这些现象表明白族人强烈的对火的崇拜。大理白族民居的特点是“家家门前有流水”,可以看出白族人民对水的喜爱之情。从白族“谢水节”中舞龙运动的开展情况我们可以看出,白族人民对水有极高的崇拜之情,白族龙文化是白族水文化的另一种展现。

(二)具有独特的民俗性

白族民俗节日所进行的传统体育活动是不同的,传统体育活动在对应的民俗节日中举行。如赛马活动在“三月街”;赛龙舟在“耍海会”中举行。白族的“打歌”、“耍火把”在“火把节”中举行。由此可见这些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带有明显的民俗性和独特的民俗指向性。

(三)娱乐性

史料记载,民族娱乐先于民族体育,从白族民俗节日中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看白族传统体育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原始的祭祀活动中这种娱乐性体现在“娱神”上,就是通过传统体育活动使白族人民所崇拜的“本主”开心,就因这目的形成了白族传统体育特有的娱乐性。从白族民俗节日中传统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看:“绕三灵”中的“霸王鞭舞”、“火把节”中的“打歌”,“谢水节”中的“舞龙”等这些传统体育活动都带有明显的娱乐性,参加者、观众都被活动浓浓的娱乐气氛所感染。人们用自己身体的语言表达出内心激情而达娱乐消遣之目的。由此白族民俗节日与传统体育活动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相互交融、相互促进,逐渐形成今天看到的这技巧性和艺术性相互交织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

三、结语

传统节日是白族民俗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白族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传统节日有的源自古代的民俗习惯,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有的来自宗教,充满神秘色彩;有的源于重大历史事件,有纪念价值;有的出自对英雄的崇敬和缅怀,独具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可表达民族感情,有民俗节日这块沃土将会传承下去,同时继承其文化内涵、精神信仰和寄托。因此国家应科学的保护和开发民俗节日,促进民俗节日健康发展。

传统文化的特征范文5

关键词:平面设计传统文化运用

一、引言

传统文化是社会的灵魂,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应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继承基础上,必须找到赖以生存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韵味使创作的自由空间拓展开来。中国平面设计应对传统文化作深人而系统的研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创造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作品。本文着手于传统文化,整合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关系,探讨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应用问题。

二、传统文化是现代平面设计发展的根基

全球化的进程影响了当今的文化,搞笑的肥皂剧、滑稽动画片、麦当劳等进人到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充满洋味的社会文化。新的生活方式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人们有了新的价值观与审美观,设计中没有了传统文化,失去了发展的根基,作为中国的平面设计,这种没有意味的作品不会被世界所认同。因此,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必要的。

中国传统文化优秀营养成分只要花更多的时间来挖掘,它的意义是深远的。平面设计的发展必然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基础之上,必须找到赖以生存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传统文化。中国虽没经历西方的工业革命与现代设计运动,并不等同于失去发展本国设计的能力。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韵味,较西方文化表现的直观感性,多了些理性的浪漫理想,中国平面设计应对传统文化作深入而系统的研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开发,运用有意味的元素,创造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平面设计作品。

三、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整合与应用

现代平面设计有必要以发展传统文化为己任,经济发展,现代技术的提高,把探讨当代设计的着眼点放在传统的文化中进行分析尤为必要。平面设计中具有诸多影响因素,诸如文化等,在西方艺术思潮融人中国平面设计的时候,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重新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这吸引了很多目光。中国的现代平面设计离不开传统文化,也离不开当前的设计观念更新,现代平面设计理念必须植根于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建立在中国人审美情趣基础之上,现代平面设计的理念不但是融合现代设计观念和设计思维,也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创造符合当今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新作品。

在当今的现代平面设计中融人传统文化的一些特征、符号,也成为现代平面设计探索中国传统文化潜质的一种趋势。比如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中国香山饭店就是运用江南水乡青砖灰瓦色调,使现代建筑加上中国传统文化情怀,形成了一种文化上的共鸣。这里需要明白的是,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融合的过程之中是彼此吸收精华的过程,借鉴传统特征和符号,有目的地选择作为文化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中精华融进现代平面设计中去。此,我们应该倡导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设计中得以延伸发展,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从而传其“神”,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以现代化国际化语言来表达,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元素融人现代平面设计之中,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设计语言,共同融汇成现代设计艺术的主流,必定会使现代平面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使传统文化得到再生,并焕发新的生机。

著名平面设计师靳埭强先生为日本“自在”纸坊创作的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海报设计,在纸纹上运用了传统手造纸的毛边,宣纸竹纹变化,构成中国山水自然绘画意境的疏散意象,表现了中国人文性情无束,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整幅海报制作结合中国传统图案艺术表现手法,把作品风格淋漓尽致突显。

奥运会标志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范例:五星,五环,象形的“中国结”传统图案,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太极拳结合,使得标志如行云流水般生动和谐。作品在体现现代设计观念的同时,也折射出了本民族的审美价值取向和历史文化特征。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标志设计紧密结合的艺术魅力。该标志整体结构也是取自传统吉祥装饰图案“盘长”,但可贵的是它没有对这一传统造型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书法中所特有的笔不到而意到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地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动势与意象,并借以表达标志主题和传达人民的祝愿。

香港凤凰卫视的台徽,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中“喜相逢”图案,反映出一种厚实的带有民族文化底蕴的特征,而且凤乌两两相对,旋转的翅膀极富动感,体现了圆满、吉祥、欣欣向荣的美好寓意,这种对未来的美好希冀与向往的装饰图案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表现的特色手法。“上海老酒”包装的创意设计就采用了传统纹样和老上海建筑的特征,将传统图案和地域特征结合当代人的欣赏习惯,表现了老上海的传统文化,给人以古朴、回归的感觉,设计出了喜闻乐见的现代酒包装。

《迎接新世纪》海报赵萌在设计中运用了中国龙作为主题图案,把中国人民龙的情结与现代设计艺术结合一起,既有新意又不拘泥形式,在传统表现形式上强调新的创意、赋于新的内容,表现新的理念。其视觉语言简洁明快,一目了然。

中国定向运动协会的标志设计以体现人们回归自然、体验健康的愉悦精神内核作为创意原点。标志借用司南椭圆的外观造型与国际通用的定向运动标志相结合,取意天圆地方、天地合一之意,整个标志给人以宁静、悠远又不失动感,体现了中国定向运动协会“回归自然,体验健康,珍爱生命”的运动宗旨和“在休闲中锻炼,在锻炼中休闲”的理念。司南作为中国最早的指南针,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司南的运用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升华,让人联想到定向运动的特点,更寓意着这项运动与中国的历史渊源。

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如何能把握传统装饰图案关系及运用,我们不仅需要掌握图案色彩的对比、统一及变化等基本规律。还要注意汲取中国传统民族图案艺术中的色彩精华并加以创造性地发挥与运用,才能更好地体现出的中国平面设计民族风格。

传统文化的特征范文6

传统文化包含丰富的内容,不仅有儒家文化,还有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这些文化经过继承和发展,形成具有自身鲜明特征的文化,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而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项系统复杂、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包括环境与设施规划、造型设计、材料选择、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等等,其设计手法多种多样,通过设计工作,能够为人们现代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设计也不同程度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设计理念、设计艺术特征、设计水平等方面。(一)创新环境艺术设计理念。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集中了环境、空间于一体。在设计中,要综合考虑传统文化因素,结合时展特征和要求,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设计水平提高。有效传承优秀文化因素,设计中融入现代设计理念,传承优秀文化。开展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时,首先结合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做好景观设计、风格设计、材料选购等工作,然后结合传统文化因素,增强设计现代气息,实现设计工作的创新,促进设计水平提高。(二)增强人文环境艺术特征。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不仅要注重功能方面的因素,满足人们使用要求,还要注重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需要,为人们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通过合理利用传统文化因素,能够增强人文环境艺术特征,为人们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传统文化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设计水平提高,增强人文气息,提高环境文化氛围,为人们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三)提升环境艺术设计水平。设计过程中通过合理利用传统文化因素,并结合新时代、新特征,将文化因素巧妙地融入设计中,进而增强了设计的文化底蕴,对传统文化进行凝练和继承,满足人们审美心理需求,推动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创新,也有利于提高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水平。

二、传统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具体运用

传统文化满足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需要,在设计中有着广泛的运用,渗透到设计工作的各个领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用形。传统文化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图形有着重要影响。其中比较突出的表现是将传统图形直接运用到设计工作中。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将传统文化元素重新依附在一个新的载体上,为其重新设计视觉环境,发挥原图信息。通过这种直接使用,并结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工作需要,对其进行设计创新,同时考虑周围环境、设计工艺、产品材质等内容。对这些因素进行合理组合,满足设计工作需要,展示其独特的设计韵味。例如,上海经贸大厦设计中,其结构独特,让人感到亲切,设计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其造型受到唐代大雁塔的启发,因其独特的造型不仅使整座建筑显得美观,还为人们生活与工作设计出舒适的环境,得到人们的一致好评。(二)用意。在中国古代建筑设计和室内装潢中,人们习惯运用含蓄的手法传情表意,不仅注重外观设计工作,还注重通过外观设计来表达思想感情。因此,从建筑的外部形态设计到室内外空间布局,都注重考虑审美和功能要求,选择恰当的文化图案和陈设,注重引入传统文化元素,从而让这些环境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这种方法叫做隐喻。也就是在设计过程中,注重通过合理运用环境构成元素,来表达环境本体以外的内涵、意蕴和价值,从而体现设计者的设计思想。(三)形神并举。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运用现代审美观念去审视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合理融入设计过程中。同时还要在充分理解传统文化基础之上,感受其外形特征,并深刻领悟设计所表达的意蕴,让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并推动设计工作的创新发展。在中国传统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都十分注重对线条的运用,线条具有长度、宽度、方向、厚重感,还注重通过线条表现出速度和力量。其中最为恰当的描述是形神并举,使环境艺术设计不仅满足人们使用的需要,还能够体现出诗情画意,促进设计水平提高。例如,在苏州博物馆设计过程中,十分注重对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同时也在设计中注入现代设计理念和审美观念。从外形结构来看,苏州博物馆具有现代气息,而其内部组合包含传统文化元素,富有传统文化情调。例如,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结构设计是利用石板做成山水组合,不仅外形漂亮,还充满人文气息,赢得人们的一致好评,也为人们营造出舒适的环境。

三、促进传统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的策略

(一)环境艺术设计中注重吸收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具有重要影响,设计中不能忽视其重要作用,应该结合设计工作的需要,将传统文化元素恰当地融入设计工作中。我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集中了儒家、道家、佛家等内容,对环境艺术设计具有重要作用。因而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传统文化的内涵,结合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特点,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其合理有效地运用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从而促进设计水平提高。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具有浓厚民族精神、深邃意境的作品,更好满足人们需要,提高人们审美情趣。(二)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并推动设计创新。注重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新,传统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设计中运用需要结合时代特征,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一方面要接受传统文化知识,另一方面要合理吸收和利用传统文化,促进设计工作不断优化与发展。环境艺术设计既要有传统文化特点,又要充满时代气息,在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的前提下,推动设计工作创新,促进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不断发展与进步。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