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发展困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业银行发展困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业银行发展困境

商业银行发展困境范文1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 信贷风险 防控 问题与对策

一、研究背景概述

城市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业的一个特殊群体和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当地中小企业和城市居民的重要职责,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影响。然而目前,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由于其特殊的市场定位和经营模式等特点,市场规模有限,综合实力不强;在国有银行和其他股份制银行的激烈竞争的重压之下,为了与之抗衡而片面追求业绩与利润,忽视了基础监管和信贷审查等基本的风险防控工作,从而引发了很多棘手问题,如总体规模小、不良资产多、信贷风险大等,而由此造成的重大损失也不绝于耳,有的甚至演化成波及地方金融业乃至社会稳定的巨案。为此,必须强化城市商业银行监管防控机制建设,分别针对操作风险、担保风险和道德风险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应对和预警对策。

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由于其特殊的外部环境、内部资源以及面临的复杂的银行业竞争格局,使其信贷风险呈现出集中度高、地域依赖性强、抗风险能力较差等特点。针对自身风险特点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策略,对自身资产规模有限的城市商业银行来讲,可以避开因融资渠道相对欠缺而导致的资本不足的缺陷,维系自身正常运营与发展。加快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努力争取政策上的扶持与优惠,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城市商业银行信贷理念,对于打破城市商业银行地域局限,扩展业务空间,减小贷款集中规模,充分利用地缘性经济优势和决策链短、信息传递快捷的优点有重要意义。因此,充分重视城市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防控与管理,有利于正处于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下的变革调整期的城市商业银行的进一步成长和发展。

二、当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控中存在的困境

(1)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信贷风险的特殊性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风险集中度高,如果把那些净资本为负值的城市商业银行剔除,城市商业银行很少有单一客户贷款率小于10%,大多数银行的10大客户贷款率在200%以上,相当一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的单一客户贷款率在100%以上。按照贷款对象进行划分,城市商业银行像国有企业、500人以上的大型私企、100-500人的中型私企一起地方政府的贷款比例平均为17%、14.5%、18.6%和6.7%,对100人一下的小型私企平均17.8%,对家庭消费贷款仅为2.2%。融资渠道的不畅、银行间合作机制的欠缺造成城市商业银行较低的抗风险能力。

(2)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出现的问题

城市商业银行的诸多特殊情况使其面临更为严峻的信贷风险挑战。我国很多城市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出现市场定位摇摆不定的现象,而这突出表现在城市商业银行热衷于与国有银行和大型股份制银行争抢大客户、大项目。城市商业银行的同业竞争压力主要来自于国有银行改制后经营活力的提高、股份制银行规模发展效应和管理机制优势、外资银行渗透后对市场的蚕食和引发的市场行为方面的变化,如2006至2009年齐鲁银行财务数据和主要指标增长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一 齐鲁银行06-09年主要财务指标增长分析

三、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控的发展路径选择

第一,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城市商业银行要在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专注于客户而非产品的经营。通过自身地缘优势,一方面,充分挖掘所在区域的客户资源,减少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信用风险发生概率;另一方面,针对所在区域的风俗习惯等特征,提供定制化服务,提高服务水平。

第二,针对地域依赖性的风险管理。要减少地域特征给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所带来的风险管理约束,当下来看,只有换角度思考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培育和创新可以跨区域的业务或者提升资产管理能力,更多的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

第三,改善城市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建构高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城市商业银行需根据市场定位,在参考国内相关风险防范体系建立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城市商业银行管理体制的扁平化与垂直化优势,通过人才培训与风险意识宣传,提高操作风险防范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江木峰.对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问题的若干思考[J].福建金融,2007,(8).

[2]吴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概述[J].新财经,2003,(1).

[3]樊纲.城市商业银行银行不良资产信托[J].新财经,2005,(3).

[4]褚如松.银行不良资产与资产证券化[J].经济师,2004,(4).

商业银行发展困境范文2

关键词:中小商业银行 金融投资 绩效 风险控制

中小商业银行相较于国有银行来说具有灵活的经营机制和创新能力,规模较小,资产负债率较低,不良资产所占比例较少,资本充足,是我国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行为的先行者。但是受到金融体制、内部金融机制、金融投资机制的影响,我国境内中小商业银行经营面临着经营困境,金融投资风险逐渐暴露,绩效也有待提升,为此,有必要完善治理结构和机制,加强投资风险的控制和防范,不断提升中小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

一、境内中小商业银行金融投资的绩效和风险分析

金融投资绩效是衡量中小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重要指标,准确的绩效考核结果是以科学的评价方式和合理的资源配置为基础的,但是当前我国境内中小商业银行在成长中的经营绩效评价和管理大多是基于会计利润而非经济利润的评价,整体上忽略了投资成本,过于追求利润最大化,这将不利于银行的持续健康发展,加上中小商业银行业务规模有限,经营范围狭窄,欠缺综合化经营优势,无法对资金进行充分、有效的应用,投资管理和决策存在问题,最终导致银行的投资行为不规范、投资目标不长远,金融投资面临困境,金融投资绩效相对较低。

金融投资风险是造成金融投资绩效不合理的重要因素。瞻观境内中小商业银行金融投资现状,很多银行为了获取最大利益,不断加大对外投资力度,导致银行机会成本加大,一些银行大多采取上市措施购买债券,投资股票,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市场风险,成本风险急剧增加。此外,中小商业银行要保证经营的正常开展,就必须保证现金投资――投资运营――增值现金回流这个基本过程的良性循环和不断运转,而很多银行面临着资金断裂风险,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境内很多中小商业银行资金回收困难,资金增值更是难上加难,资金链面临着断裂风险,严重威胁着整条资金链的运转。实践表明,大多数中小商业银行之所以面临着资金链断裂风险并不是因为资金的短缺,而是没有对资金进行有效利用,此外,宏观经济环境不稳定、借款人信用基础差、政府监管不力、银行内部自身管理问题也会使企业面临投资风险。

二、应对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和管理体系

中小商业银行金融投资绩效能够将银行的盈利能力和成本节省能力反映出来,因此在衡量银行金融投资绩效时,应合理设计谨慎指标、绩效指标和控制指标,以先进的考核理念为指导,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以经济利润为真实依据,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和管理体系,细化绩效考核和管理内容,贯彻落实激励机制和奖金计划,对中小商业银行如何在全新的模式下实现金融投资绩效评价中短期效益和长期发展的平衡做出全面分析,力争实现银行长远发展。

(二)建立投资风险预警机制

中小商业银行建立健全投资风险预警机制、加大投资风险识别和监测力度是防范投资风险、规范对外投资行为的主要手段。这就要求银行确定定性和定量指标,构建与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特点相适应的信贷管理机制,加强对客户的跟踪和监测,把握资金充足度,强化风险意识,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进行监测,加强投资管理,将完善的投资风险预警系统全面融入银行资金控制、绩效考核、投资分析、投资决策等环节中,有效提升中小商业银行抵御投资风险的能力。

(三)加强内部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效益是衡量中小商业银行金融投资绩效水平和经营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为此,有必要加强内部成本效益核算,保证资金投放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首先,银行应当不断拓展投资渠道,比如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建立良好的经营管理机制,改善资金质量,科学规划现金流量,提升资金利用率,以自身优势积极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促进银行竞争力的提升。第二,严格执行审贷分离,详细评估各种放贷风险,加大成本效益分析力度,在合理的存贷范围内投放高于机会成本的项目,最大限度降低机会成本损失。

(四)健全技术防范风险机制

虽然境内中小商业银行的信息化工作早已展开,但是信息系统建设仍然较薄弱,针对这种问题,银行应制定完善的中长期信息科技发展规划,完善公司内部审计操作系统,创建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对投资业务和财务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制定并落实各项管理政策,实行由领导层到操作层、由一线业务部门到后台职能部门的全方位管理,提升银行金融投资的绩效评价和管理能力、风险识别能力、内部控制能力,以切实提高资金投放质量和利用效率。

三、结语

针对当前境内中小商业银行金融投资面临的困境和风险,我们有必要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加快投资业务结构调整,建立全面的金融投资风险预警机制,创新风险管理体系,健全技术防范风险机制,加强内部成本效益分析,有效提升中小商业银行抵御金融投资风险的能力,实现金融投资绩效长期、稳定的提升,从而使境内中小商业银行立足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1]陈永地.境内中小商业银行金融投资的绩效与风险分析[D].厦门大学.2011,22-37.

[2]刘玲,张.中小商业银行经营困境的原因及其对策[J].投资与合作.2012,(1):18.

[3]韩晓悦.金融危机背景下商业银行投资风险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33).

商业银行发展困境范文3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2009年上半年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保持较快增长,截至6月底,工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余额近2.3万亿人民币,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新增4773亿元,增长26%。目前,中小企业贷款在工行全部公司贷款中的比重达50%左右。中行上半年中小企业贷款增速超过全行贷款整体增速。农行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则达到1.63万亿元,占全行各项贷款余额的41.5%,比年初增加3225亿元,增幅达24.6%。这种发展主要源于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银监会在2009年工作会议上提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发改委口径统计的中小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同时还下发《关于银行建立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的指导意见》,鼓励各家银行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更好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按照银监会的要求,国家开发银行、五大国有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等1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成立服务于小企业的专营机构,有效地推动中小企业贷款的快速增长。

然而,面对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群,这些资金显得杯水车薪。特别是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增长趋缓,使中小企业利润空间渐趋缩小、资金链日益绷紧。尽管创业板已经粉墨登场,其主要目的是为中小企业融资解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创业投资基金的发展,但是能够达到创业板要求的中小企业毕竟是少数。因此,融资难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产生的原因

中小企业融资之所以处于困境,笔者认为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小企业“先天不足”。中小企业在各国的经济发展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般占公司总数超过99%的份额,对就业总人数和附加值的贡献额超过了50%。我国的中小企业比率高达99.6%,800万的中小企业创造了60%的GDP和50%的税收。但是由于中小企业的产品比较单一、规模较小、自有资金比较少、抗风险能力较弱,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出现了较大的困难,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担保难问题显得异常突出,相当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困境。而且,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比较短,波动性较强。同时,很多中小企业的管理不规范,没有健全的会计核算体系,存在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由此导致中小企业难以跨越银行的贷款门槛。

第二,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需要与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之间存在矛盾。就中国目前来讲,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还是在银行。然而国内大多数中小企业集中在低端的产业和低附加值的产业当中。同时,中小企业传导的能力非常脆弱,受宏观调控的影响比较大。这也是目前形成融资难的技术层面的原因。这都增加了商业银行经营的风险程度。出于自身规避风险的需要,商业银行将具有成长性的中小企业作为主要的客户目标,不可能也不应该满足所有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

第三,各地经济政策、金融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尽管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并颁布了诸如《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法规,但是各地政府的相关举措与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异,进而对各地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缓解具有不同程度的作用。例如浙江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已从2006年11月1日开始执行,而甘肃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2009年8月1日才开始执行,可见地区差异之大,这必将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途径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形成非一日之寒,这是我国金融体系的结构、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与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不相协调所产生的深层次矛盾,因此要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将是一个持续改进的渐变的过程,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

第一,中小企业完善经营管理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融资能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首先需要从自身着手,如果不苦练内功,即使外部融资环境优化,企业获得了资金,也会出现不能消化或者不能有效利用资金的后果,这会扩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和银行的信贷风险。因此,企业必须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完善内部治理机制,规范经营模式,建立科学管理机制,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树立诚信形象。其次,要成为成长型中小企业,必须要有创新的理念,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逐步实现产业转型和结构优化升级,在国家自主创新的政策引导下,这是保持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再次,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已完成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未来这套国际通用的财务报告准则的使用,将降低目前部分中小企业按照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提供财务信息的成本,将减少中小企业财务造假行为,将缓解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

第二,金融体系通过创新机制,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在国际上,银行体系是中小企业外源性融资最重要的机构提供者,在美国大约65%的中小企业依赖从银行获得资金,而在欧洲该比例为79%,我国接近90%。笔者认为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适合其特点的业务流程、融资方式,建立小型、新型金融机构,对于有效地缓解及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至关重要。首先,应进行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再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通过对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设计差别化和多样化的业务流程。尤其要对中小企业贷款流程进行再造,进一步简化贷款程序,从而快速、及时、有效地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例如可将信贷客户分类、信用等级评定、统一授信的审批权限转授二级分行,由二级分行批复。除了项目贷款需报一级分行审批外,其他融资申请在分行转授权范围内由二级分行审批,同时允许二级分行根据实际情况向下级支行实施必要的转授权。另外,根据2009年《关于银行建立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的指导意见》,各银行应针对小企业建立独立高效的信贷审批机制。要在保证贷款质量、控制贷款风险的前提下,合理设置审批权限,探索多种审批方式,可对部分授信环节进行合并或同步进行,以优化操作流程,提高审批效率。这样的业务流程可以更好地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理念,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其次,进行商业银行融资方式创新。国内一些银行在供应链融资领域已经进行了不少有益探索。例如深发展、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及中国银行等等。它们多数从传统的贸易融资业务人手,从动产抵押或保理等单一融资产品的提供开始,逐步开发产品种类,形成产品集成能力,最终过渡到面向整条供应链提供结构性融资服务。在当前的金融海啸中,推动供应链融资较快发展,不仅能够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充分的金融服务,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使投资、生产、销售活动更加顺畅,加快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升级,而且可为银行业未来的金融创新积累经验,推动各项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再次,应促进小额贷款公司的良性发展。2008年5月4日,银监会和央行出台《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小额贷款公司得到迅速发展,截至2009年3月末,全国已开业583家小额贷款公司,筹建573家。这为解决当地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中,不少中小企业通过小额贷款公司化解了资金危机。2009年6月9日银监会颁布了《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通知,符合一定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以改制成为村镇银行,不仅在身份上从以前的“工商企业”转为了金融机构,享受金融机构的税收政策,而且经行政许可,还可以开办各类银行业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

商业银行发展困境范文4

关键词:商业银行;传统管理观;辩证管理观

1商业银行辩证管理观探析

1.1发掘“辩证”一词的含意

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辩证”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作动词,意为“辨析考证”:如反复辩证。也作“辨证”。第二层意思是:作形容词,表示“合乎辩证法的”:如辩证关系、辩证的统一。在理解这两层意思时,我们应注意如下几点:

首先,“辩证”作“辨析考证”理解时,“辩证”同“辩证”。从哲学角度分析,“辩证”所指的“辨析考证”,是人们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与人的精神三大领域的人或事物自身进行直接地或通过相关文献资料进行间接地反复辨别、分析和研究以探求事实的过程,是主观见之于客观、客观又见之于主观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螺旋式上升的认识过程。可见,“辩证”一词背后隐含的是在可知论基础上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其次,“辩证”是直接与辩证法相联系的。“辩证法”是希腊语“dialego”的汉语译文,原意为谈话、论战的技艺。后指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专门研究世界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的哲学学说。辩证法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先后出现了古代朴素辩证法、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辩证法和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三种基本历史形式。其中,只有唯物辩证法是客观物质世界的发展规律和认识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1.2透视辩证管理观

当前学术界对管理的研究大多是沿着美英等国的管理思路进行的,而对辩证管理方面的研究很少。总体来说,关于辩证管理现有的论述主要可概括为三类观点:

第一类观点是从管理实践中挑出几个诸如“疏”与“堵”、“宽”与“严”、“刚”与“柔”等具有辩证关系的词并加以简略分析,于是便称之为辩证管理。如果这能够称为辩证管理的话,那么中国古代《管子·正世》篇中所言“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反映出的“变革”与“稳定”之间的关系也可称为辩证管理。实际上,管理过程中偶然闪现出的辩证管理思想火花并不等于辩证管理。

第二类观点是从中国传统中医学“辨证论治”或“辨证施治”理论延伸出辩证管理,并认为“医人医国”,“其道一也”。按传统中医学观点,“证”通“症”,“辩证”的意思就是根据中医学理论,运用四诊、八纲等方法,辨别各种不同的症候,以做出正确的诊断。“施治”或“论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针对病情,确定治疗原则,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可见,辨证施治在诊断和治疗上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上文所分析出的“辩证”的两层含义。但值得注意的是,辨证论治本身并不是辩证法和认识论,更不是辩证管理的思想源头与方法论基础。

第三类观点是从马克思辩证唯物论和管理二重性原理出发,认为辩证唯物论是辩证管理学的方法论基础,管理二重性原理是辩证管理学的思想渊源,并且辩证管理学是以管理过程中的一般性(自然技术关系)和特殊性(社会关系)及其对立统一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管理学。仔细推敲后,很容易发现这种观点有两点不足需要指证。

首先,该观点所提出的“辩证唯物论是辩证管理学的方法论基础”的论断具有一定片面性。因为唯物主义是研究世界物质本性的,而辩证法是研究世界的联系、运动、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的,这两部分结合起来才会形成科学、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按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结合方式可以形成侧重点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中,一个是辩证唯物主义,另一个是唯物主义辩证法。前者在承认世界普遍联系、运动和变化、发展条件下研究世界的客观物质本性,后者在坚持世界客观物质本性基础上研究客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管理所应该研究的是如何通过认识、把握和利用管理主体、客体及管理中介的普遍联系、运动、变化与发展的规律以实现既定目标,而不是在普遍联系、运动、变化和发展中研究管理主体、客体与管理中介的本性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与其说辩证唯物论是辩证管理学的方法论基础,还不如说唯物辩证法是辩证管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基石。这是其一。其二是,该理论虽然以辩证唯物论为方法论基础,但没有意识到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物主义历史观也是构成辩证管理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基础的另外两块重要基石。因为管理作为一种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具有相当的复杂性。所以,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在唯物主义认识论指导下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必须在唯物主义历史观指导下用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及相关范畴对管理二重性,即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进行辩证分析和研究,从而才有可能使管理走出令管理学界千夫所指的管理理论的“丛林”、摆脱管理中的困惑。

其次,该观点仅仅是对创建辩证管理学的一种理论构想,并未涉及如何建立辩证管理学、如何把辩证管理理论应用于具体的管理实践等内容,所以,其对具体管理实践的指导性和实用性较差。

商业银行欲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首先要改变原有观念,并树立商业银行辩证管理观,即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唯物史观基础上,以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物主义辩证法作为方法论基础,认识、把握和利用管理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技术属性方面的规律、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社会属性方面的规律,以及管理与上述两大规律之间的辩证规律,从管理二重性的辩证关系角度研究提高管理效率的管理方法,以保证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2商业银行传统管理因缺乏辩证管理的优势而陷入双重困境

客观地说,无论是对一般企业进行管理,还是对商业银行进行管理,都具有对生产力进行管理和对生产关系进行管理的二重性。若在管理过程中能够坚持辩证管理观,即在兼顾对自然技术属性进行管理的同时,兼顾对社会关系属性进行管理,并处理好二者的辩证关系,则这种管理才是科学的。否则,管理在理论或实践方面很容易陷入这样或那样的困境。

2.1商业银行管理思想的三次革命没有使银行真正摆脱理论方面的困境

随着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变化,在不同时期的银行家对安全性、流动性和营利性的认识和取舍也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商业银行的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也随之发生变革和更新。在此过程中,商业银行管理虽然经历了以商业贷款理论、资产转换理论和预期收入理论等为代表的资产管理理论、20世纪60-70年代出现并占统治地位的负债管理理论和20世纪70年代中期出现并延续至今的资产负债综合管理(以下简称为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三次管理思想的革命,但是这三种理论都是从管理的自然技术属性角度分析银行管理的,也都不约而同地忽视了从管理的社会属性角度对银行管理的研究,所以是具有片面性的。不仅如此,这种银行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上的片面性,导致资金池法、线性规划法和财务规划模型等以资产或负债为内容的具体管理方法也会加强和延伸这种片面性。其实,这只是商业银行管理理论的困境之一。

商业银行管理理论的另一个困境就是,现行的诸多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方面的教科书不只是单方面从管理的自然技术属性来研究银行管理,而且还把银行经营运作中技术性联系很强的业务人为分割开来并机械地加以研究。比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教科书中常见的情形就是,把资产管理、负债管理和流动性管理分别分成不同章节讲述;还有就是把商业银行贷款管理和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也分别分成不同章节进行研究,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对某个论题像“解剖麻雀”般地“分而析之”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仅仅是把“解剖麻雀”形而上学地加以运用,并且对“解剖麻雀”观点背后的“个别到一般,特殊到普遍”的哲学要义全然不知的话,那么就有可厚非了。实际上,除了上述资产、负债和流动性管理之间以及贷款管理与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之间密切相关以外,商业银行管理中还有其它很多管理项目之间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我们需要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观点对这些项目进行辩证研究,机械的“解剖麻雀”观是要不得的。

2.2商业银行管理实践方面的困境

从管理二重性角度来看,如果说现在的一般企业管理由于在自然技术属性与社会属性方面偏倚重于一方、缺乏把两者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科学管理理论指导而被称为“瘸腿管理”的话,那么目前的商业银行管理就可以被称为“单腿管理”。因为当前商业银行不仅缺乏像一般企业管理中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那样专门研究人与人际关系的管理理论,而且也没有反映管理二重性辩证关系的科学理论的指导,在此情况下,经济中出现以巴林银行为代表的银行倒闭事件以及人们发出“不断下降的竞争力和沉重的监管负担,正在将商业银行推向死亡”的感慨,都是不足为奇的。这恰恰是银行管理实践方面困境的写照。

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相比,尽管它们正在奉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有“单腿性”,但是,我国的资产负债管理依然不可与之同日而语。正如我国有些学者所言:“我国银行的内部管理基本上还处于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阶段,没有真正进入全面资产负债管理阶段。”具体说来,我国商业银行管理实践中的困境主要体现为目前尚无法有效得到解决的一些矛盾。比如,实行能够体现管理二重性辩证关系的科学管理与缺乏这种科学管理理论指导之间的矛盾,实行全面资产负债管理与某些银行职员因素质差而读不懂资产负债表之间的矛盾,实行全面资产负债管理与商业银行资产管理部门和负债管理部门内部各自为政的矛盾,实行全面资产负债管理对员工群策群力和团队精神的要求与银行职工在现有奖惩机制下工作积极性不足的矛盾等等。

3商业银行实行辩证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商业银行要逐步摆脱管理实践中的困境,应该把辩证管理观落实到具体的管理中工作,通过具体的银行业务及相关管理践行辩证管理观。在此过程中应遵循如下思路和原则:

3.1商业银行应该从其自身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把握自己的生存规律及将来的发展趋向

构成人类社会的各种要素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构成的人类社会基本要素。第二类是由氏族部落、民族、家庭、企业、国家与政党等组成的人群共同体或社会组织。第三类是包括需要、利益、社会分工和社会交往等在内的运筹性因素。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商业银行应该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辩证眼光,在人类社会基本要素构架下,在商业银行与其他人群共同体和社会组织共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考察商业银行与其他社会组织与人群共同体如何通过选择、调动、处置、分工、匹配等手段来发挥运筹性因素的作用,从而由商业银行发展的历史轨迹中概括、总结并发现规律,以便为自身的发展提供规律性指导。

3.2建立商业银行辩证管理的双中心制

客观经济活动过程的辩证二重性决定了商业银行管理的辩证二重性和辩证管理的双中心制。如图1所示,银行管理自然技术关系和人与人际间的社会关系决定了银行必须同时以人和工作为辩证管理的中心,处理好以工作为管理中心和以人为管理中心的辩证关系,才能确定科学的领导方式和领导行为,才能做好管理工作。

3.3商业银行应在不同环境下确定自己的行为准则和行为模型

无论在确定性还是不确定性条件下,商业银行应该能够处理好营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三者之间辩证关系,处理好银行偏好与银行效用的辩证关系,在此基础上确定银行理性选择行为、行为准则和行为模型。这决定了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现状和前景。

3.4在综合权衡各个管理主体不同管理特征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商业银行的最佳管理策略

商业银行负债经营和经营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商业银行管理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银行的经营对象是银行重要的管理客体,同时也可能是不同特征的另外其它管理主体的管理客体。例如,商业银行给生产性企业发放的贷款,既是商业银行的管理客体,又是作为借款人的生产性企业的管理客体,同时还成为银行监管、证券监管等部门的管理客体。如图2所示,银行对贷款的贷前、贷中和贷后管理的二重性与银行信贷客户使用信贷资金进行生产的管理二重性融合在一起,增加了银行管理的复杂性。这也正是我们研究和倡导商业银行进行辩证管理的主要原因之一。

(1)按银行业务关联度或重要性不同,把银行业务分为不同的业务群,研究同一业务群内部和不同业务群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前提下,把重要的业务群管理与银行内部组织结构管理结合起来,对重点业务群的管理交由相关部门进行专项管理。比如,可以把商业银行市场营销与金融创新业务合并成为一个业务群,并建立金融产品创新推广部专门负责这一业务群对老产品的改良和新产品的创造、原有市场的巩固和新市场的开拓等业务的辩证管理。

(2)处理好以工作对象的银行业务绩效管理与以人为对象的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辩证管理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良好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杨文士编著.管理学原理(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张金鳌.二十一世纪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3]陈功伟.试论辩证管理[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3).

商业银行发展困境范文5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营改增 困境 对策

一、前言

我国目前直接融资市场还远远不够发达,商业银行这一间接融资市场的主角有着十分重要的市场地位。商业银行作为实体经济资金的源头,其在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用不言而喻。目前我国对商业银行实行征收营业税,然而营业税的种种弊端必然会伤及商业银行的利益,最终导致整个社会经济效益的损失。

营业税是一种对联合利用资金和劳力进行盈利的企业征收的一种税。这种税收以企业的总营业额为应税基础,不对营业成本进行扣减,所以对商业银行征收营业税必然会导致众多问题。

第一,商业银行税负较重。商业银行以5%对营业额全额进行征收营业税,这远远高出其他绝大多数行业所应缴的3%。以江苏省为例,2013年江苏省全部法人银行金融机构各项纳税总额为147.4亿元,占总利润的35.9%。其中营业税税金为48.32亿元,占总利润的11.77%。如此高额的营业税无疑会增加商业银行的营业压力。除此之外,与外资银行相比,我国内资银行的绝大部分收入来源都是人民币贷款利息所得,外资银行在我国的绝大部分营业收入为外汇转贷业务。然而,税法规定对内资银行的贷款利息全额征收营业税,但对外资银行的外汇转贷业务只对利息差征收税负,这无形中加大了我国商业银行与外资商业银行间税负的差距。

第二,对商业银行征收营业税的应税范围不合理。我国规定征收营业税时只考虑银行整体的营业收入,对吸收存款所耗费的成本全然不顾,如贷款利息以及手续费等,这一不合理的应税范围将进一步加重商业银行的税收压力,造成贷款积极性不强。除此之外,商业银行办公物资、IT运营等成本也不能进行增值税进项税的抵扣,商业银行为进一步提高专业化水平而进行的部门外包业务也将在每次业务往来时全额征税,这造成了十分严重的重复赋税问题。

第三,商业银行营业税的征收是按照权责发生制进行的,也就是说即使此项贷款的利息或是本金并没有及时收回,但仍要按时缴纳其所负担的那部分营业税,变相增加了商业银行的经营压力与风险。

面临着如此多的弊端,对商业银行征收营业税的做法岌岌可危,营改增的步伐更应该稳健地向金融领域进发。国外事实证明,对商业银行征收增值税的利远远大于弊,是代替营业税的绝佳选择。

二、我国商业银行实施营改增所面临的困境

1、营改增可能增加商业银行整体税负

商业银行目前征收的营业税是价内税,在计算利润之前就应予以扣减掉,减少了企业所得税应税额。然而增值税是一种价外税,最终通过转移税负将税负由消费者承担,其金额不在所得税征收前扣除。也就是说改征增值税后,企业应付所得税税基将增大,这将在一定时期内增加银行的整体赋税。除此之外,由于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为资金性业务,固定资产等可以抵扣增值税进项税的项目较其他行业要少很多,因此不能很好地发挥增值税的作用。

2、营改增可能会增加商业银行运营成本

商业银行实施营改增后,税收凭证、财务税务流程等需要进行重新安排。银行的这些必要措施,如管理增值税发票、改变业务流程、改造升级业务系统、完善企业内控机制等必将增加商业银行的运营成本。除此之外,企业要从会计核算方式上做到与现行的增值税制度相衔接,使得核算管理系统与税务系统得以充分衔接,这才能使得商业银行完全获得营改增的红利。然而这个过程中的人力、物力成本也是不容小觑的。

3、难以确定合理的税率水平

税率水平的确定需要考虑众多因素,要结合行业特点对大量数据进行测算。税率定得过高,则会影响商业银行的效益,进而降低我国资本市场的效率;税率定得过低,不仅会引起其他行业的不满,还会造成商业银行过度激进的贷款行为,这也给经济的发展埋伏下一定的危机。目前我国营改增试点已经设立了几档的增值税税率,但究竟哪种适合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否需要重新单独定档等问题仍然较难解决。

4、难以确定合理有效的征税模式

目前基于国外的实践经验,增值税的征收模式主要有如下几种:一是免税法,主要实施国家代表为欧盟;二是零税率法,即为加拿大等国实施的以代替免税法的模式;三是进项税额部分抵扣法,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等国所采用的模式。但由于各国具体情况的不同,上述这些方法是否适用于我国,是否适用于我国商业银行业还有待考究。因此,结合我国国情,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与业务,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增值税征税模式仍然困难重重。

三、我国商业银行营改增突破困境的对策建议

1、对商业银行的对策建议

(1)强化银行业务的分类与定义,加强相关从业人员税务知识的培训。营改增后由于纳税方式的改变,相应的应税业务范围也将有着较大变化,需要针对应税的适合范围和计税的具体依据,对商业银行现有的业务进行重新的定义和分类,不同的业务类型区别对待。除此之外,商业银行也应加强员工对税务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并对上述的业务定义与分类熟记于心,对于不同业务采取不同的财务和账务处理,以进一步减小后期税务工作的劳动量,使整个商业银行从业务到人员都全面贯穿营改增的思想,加强协同效应,进一步减小营改增的运营成本。

(2)建立独立的增值税管理系统,降低系统风险,减小运营成本。为保障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稳定运行,降低系统改造风险,减少综合成本,商业银行更适合建立独立的增值税管理系统,有效衔接税控系统与各项业务系统,实现价税分离的会计核算,增值税发票管理和纳税申报。只有抓紧建立增值税管理系统,才能加快商业银行实施营改增的步伐。营改增后商业银行要对相应的应税业务的购买者提供增值税发票,这就要求银行进一步完善增值税管理系统,除按照标准的业务分类与纳税规则合理开具增值税发票外,还可研发附带税务部门许可的合规防伪标识的电子发票,电子发票不但在业务操作时方便快捷,减少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资本,同时还有着易于保存、不易损毁、难以伪造等优势,可以有效减小营业成本。

(3)梳理业务流程以确保风险可控,优化管理模式,力争减轻税负。商业银行应该在营改增实施前夕就着手梳理业务流程,如新增增值税相关科目、修改或增加有关的会计核算原则、分析增值税税务政策、梳理营改增对业务产品的影响、完善客户信息等等,确保风险可控。同时分析进项来源,在供应商、采购、合同条款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力争降低支出和税负水平。除此之外,针对增值税的征收模式,商业银行可对其客户类型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化认识,对于不可以开具增值税的个人客户和小规模纳税人客户,商业银行应该重点关注,予以区分,并采取不同的会计应对措施。

2、对征税税务机关的对策建议

(1)合理制定税率税基,采取税企双赢的征收模式

税率税基是一项税目产生时必备的基本要素,对商业银行征收增值税,则应按照其特定的业务内容并兼顾其给社会带来的正外部性进行综合考量。对于增值税税率,目前我国有17%、13%、11%、6%、3%和0%这六档,在这六档中,6%的档次与目前所征收的5%的营业税最为接近。虽然增值税进项税可以进行抵扣,但从目前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和业务内容看来,可用于抵扣的进项税的项目非常少。因此,为了降低商业银行总体的税负压力,税务机关还应开放税收优惠政策,对一些核心性的金融业务予以减税或实施免税,具体可包括存款贷款业务、外汇及外汇转贷业务、现金业务以及有价证券等金融产品及衍生品的买卖等。与此同时,在征税模式上,国际上现行的三种税收模式对于金融行业都是核心业务零纳税,这在我国不仅会严重缩小财政收入,还会引起社会其他行业的不满,甚至会带来税收不公平的社会舆论。因此,我国应结合国情,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实施阶段性的税收模式,从6%的征税档次开始,根据整体效益与作用,阶段性调整税率和优惠内容,最终达到一个税企双赢的征收模式。

(2)相关税收法律制度的完善

由于商业银行业的特殊性,简易计税法并不适合其长久发展。营改增一旦全面实施,则必然需要一套与其相应的税法制度,用于指导税务机关、商业银行以及其他上下游相关企业的纳税行为。因此,完善金融业的税收法律法规,制定符合商业银行特点的税收规定,更有利于营转增的贯彻实施。法律基础是整个营改增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法律基础也是商业银行改变现行会计核算、转变税收系统的法律依据。只有税法确定后,商业银行的营改增才能有法可依,才能以最小的成本完成整个税务工作线的变更。

四、总结

商业银行营改增已是我国目前税收改革推进的必然趋势,也是整个税改中的重要一环。商业银行作为我国经济金融市场上最为重要的主体,其发展的好坏将直接决定其他产业的发展进程。商业银行营改增无疑会改善营业税现存的众多问题,为商业银行的经营减轻税负压力,从而促进其经营发展的积极性,最终增加整个经济的正外部性。但由于缺少合适的经验来借鉴,此项改革仍需在探索中慢慢地实施和发展。此项改革不仅存在很大的改革红利,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商业银行来说,其需要改变相关的会计核算方法、信息披露方法,甚至面临着整体税收规模反增不减的可能性;对于税务机关来说,其可能面临着如何确定合理的税制税率、如何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挑战。这也就需要商业银行和税务部门齐心协力,积极稳妥地应对改革中可能面临的困境,采取适当的对策冲破重重阻碍,实现商业银行营改增的全面落实,最终达到从总体上为商业银行业减税、增加整个社会经济福利的目的。

【参考文献】

商业银行发展困境范文6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 财政金融

一、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分析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经济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虽然仍处于初级阶段,但是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中小企业的重要性,在地区经济中表现的更为明显,在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具有优势地位的地区,都是中小企业发展的较好的地区。要想在更多的地区实现这种成功,就必须解决当前面临的融资问题,其困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小企业能够从银行获得的贷款有限。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资本在全球市场的流通和配置,资本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阶段。但是,对于我国来说,市场经济的发展起步本身较晚,所以资本市场在我国也并没有完善和健全。在这种情形下,中小企业要想获得自己支持,最主要依赖的力量依旧是商业银行。我国的商业银行,大多数依旧是国家控股的商业银行,这就决定了,商业银行的各种经营行为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国家宏观调控、国家政策的制约。当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对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这一方面,并不理想。能够提供的贷款金额有限,并且期限较短,这就使得这种贷款并不能够有效地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其面临的经济困境。程序繁琐、还款期限短,无法解决民营企业的燃眉之急,这就是当前中小企业不愿意通过商业银行贷款来缓解自身的资金问题的主要原因。

第二,我国的市场投资类型有限,能够提供融资的企业和机构较少。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健全,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在当前的国际市场上,虽然资本的全球性运作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但是我国的投资公司、风投企业等在数量上和规模上还极为有限,能够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担保的第三方机构还没有形成一个全国通行的健全的体系。这就是在商业银行的贷款极为有限的情形下,市场经济也没能产生与其发展相适应的融资体系和融资机构。从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累积,我国虽然也出现了一批风险投资公司,但是他们主要的投资对象是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以及在民营企业中发展势头较好,已经初具规模的企业。一般中小型企业要想获得风险投资,还是非常困难的。

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财政金融对策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贷款困境的缓解,商业银行依旧要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何有效的发挥商业银行的市场价值功能,促进中小企业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这将是一个持续研究的科学命题,但是在当前,我们针对中国的现实经济环境,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政府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职能机构。经济建设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这项工作的开展,涉及到许多不同的部门和机构之间的配合、协调与合作。但是从当前政府职能部门的体系来看,还并没有一个专门针对民营企业发展的职能机构。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而言,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发展往往难以通过行政区划的标准对其进行区分,所以按照常见的行政区划进行管理并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应该考虑建立一种跨行政区划、跨地市的职能机构,专门的负责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这种专门机构不仅仅是着眼于融资这一个问题,而是从整体上支持和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第二,推行小额贷款。现代小额信贷,旨在面向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务,是扶贫减贫和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种有效金融工具。社会小额贷款的主要形式就是小额贷款公司,这种贷款形式较为特殊,它既不是商业银行贷款,同时也不是我们了解的民间资本。这种贷款形式介于这二者之间,是当前社会融资贷款一种较为新颖的形式。小额贷款公司的出现,对于中国的资本市场而言,既是一种尝试,也是一项突破。小额贷款的出现,无疑于是有利于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这一问题。但是由于其出现较晚,整体的发展还并不成熟,在当前其价值也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从长远来看,利用这种模式来缓解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是十分可行的,我们要做的,就是积极的拓展小额贷款在当前的市场价值,使其发挥更多的功能。

第三,商业银行信贷产品的创新。市场经济的多样化,决定了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对于资金的需求是多样的。商业银行要想提升自己的盈利能力,就必须以更为主动的姿态出现在市场经济中,而不是我有钱,我老大这种传统的发展模式。加强商业银行信贷产品的创新,丰富当前融资信贷的方式,使中小企业在融资信贷问题上有更多的选择。

第四,继续坚持“择优支持”的信贷模式。市场经济的开发性,使得参与市场经济的民营经济组织在准入的门槛上大大降低,这种数量的增加并不代表发展质量的提升,一些缺乏经营资质的企业也混杂在其中。银行信贷,并不是公益性质的扶持,所以在选择贷款对象时必须要考虑企业的信贷能力、盈利状况,只有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才能够真正的发挥融资贷款的价值,既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同时也能够保证银行的盈利能力。所以,择优支持的模式,符合市场竞争的需要。这种模式能够集中有效的信贷资源扶持优势的中小企业,是银行信贷在未来也应当继续坚持的一项业务原则。

参考文献

[1] 孔德兰.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与融资策略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2]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08-2009[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