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范文1

关键词:茶文化;高职院校;德育教育

在我国的源远流长的经典文化中有重要的体现部分就是茶文化。它不仅仅将民族性、地域性、与历史性完美结合,而且还实现了我国的文化传承。因此,当我们动用资源去探索茶文化所蕴含的深刻意义,找出有助于当代学生健康成长的、具有积极意义的茶文化内容时,无疑都将推动发展高水平教育并有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1茶文化的概述

我们在习惯上将所谓的“茶文化”分为两种。即狭义和广义。在古人的《中国茶叶大辞典》中有明确对茶文化的定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茶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业界中把这个认为是广义的含义。但在另一方面,我们普遍认同与喝茶品茶相关的文化即是我们狭义的茶文化。中国的传统就有将茶文化的发展和精神文化不断结合的习惯,它贯穿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始终。最开始的茶文化是以物质作为体现的。饮茶用具、茶艺体现、展现茶艺等。在精神层面上就是在不断体现为道德和人性品质上。随后的发展又新生出了应用于当时符合制度范围的茶艺政度、茶艺法制等,它便是在文化内涵与物质载体的介中的体现形态。所以,我们认为目前的茶文化主要是三个方面组成完整的结构,分别是茶的制度、精神以及物质载体。

2优秀茶文化在高职院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茶文化体现的不单单只有一点,它还带有着休闲和礼仪,也还渗透着道德意义。在高等院校中,我们不断对学生渗透该文化并时刻加大对茶文化的宣传力度,目的就是希望能够积极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希望在学生完成正常的课程任务后能体会茶艺中所蕴含的高雅气质。为了这点,高校第一步就应该当认同茶文化自身就具有教育意义,其次高校也有义务使得茶文化能够在高校校园中传承下去。

2.1优秀茶文化的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茶德,我们可以认为的茶本身具有的品质。追溯到五代十国末期,我国已经将茶本身的道德思想引入到中国周边的国家,并对周边的国家补充该国家的茶文化起到不可磨灭的突出作用。陆羽被誉为中国茶圣,他在其经典著作《茶经》中论述了他对茶德的看法,也表达了饮茶之人在日常饮茶、修养中应具备的怎样的德行。只有具有这样修养的人,方能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的道德精神,同时也能够以严标准来约束自己,起到维护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的作用。如此看来,茶文化中的茶德思想和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品质不谋而合,随着继承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的优良的品质,丰富了茶文化中的茶德思想,并赋予深厚的传统文化道德内涵。这也认同了我们大力在高校中宣传茶德思想,不单单能够引导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也能够发扬与继承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目前看来普遍的大学生还正在不断的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这个时候,怎样正确的帮助大学生建立新的思想便成为当务之急。在学生的正常工作、生活中,不积极的价值观会给学生的意识形态带来超乎寻常的破坏、也十分有可能表现出不同的问题,比如说紧张、恐惧等。我们将茶文化中的道德思想传送到高等院校中,有利于使大学生理解茶艺本身的思想内涵,并从中审查自己、发自内心地改变自己对外来事物的看法,为调整自身的心态打下基础。

2.2优秀茶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奉献精神

“茶人”,一般来说是通过种茶和卖茶谋求生路的人,世事变迁,通过一代又一代对茶文化的传承,许多只要从事与茶叶有关的人同样也是“茶人”。而“茶人”精神不单是说这些人身上所伴随的高尚品质,在某些时候也指通过茶树加上“茶人”优秀品质衍生出来的精神和道德。“茶人”精神的含义主要由以下两个方面组成。第一,用茶指代人,表现出对毫无私心甘心奉献精神的高度赞扬。茶树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顽强生长,这些地方包括深不见底的深谷、巍峨耸立的高山,哪怕是陡峭艰难的山坡,茶树都可以适应本地的土壤,生根发芽。无论严冬腊月或者高温难耐的三伏暑季都能在其生长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即使生存环境不令茶树满意,但茶树依然可以为神州大地献作出自己的贡献。当然,在茶树上生长下来的茶叶,同时亦延续茶树的生命和奉献精神,并奉献自己给人类,使人们享受了来自大自然的神奇;第二,用茶表达自己的志向,表现出来视世间名望财富如粪土的高尚意境。综上所述,“茶人”精神不只是由奉献、视名利如过眼云烟组成,还有克服困难,力争上游的精神贯穿一生。发扬“茶人”精神必然能够指引社会不贪恋世间繁华、远离灯红酒绿,并用自身的努力与勤奋为全人类的进步做出不可磨灭的作用。当代青年不单单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还承担着中国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这些品质精神贯彻到高等院校的教育中去,必然对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努力、拼搏有利,这些精神的领悟有利于完善大学生自身的身心修养,还可以源源不绝的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动力。

3优秀茶文化对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几千年的中华民族传播下无数的优秀文明,茶文化亦是其中一点。它可以说是民族节气的现实体现,有着巨大的政治教育资源,同时和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是藕断丝连的,这也就对日后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提供帮助。高等院校的思政教育是为了日后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来作为保障的,它应该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我们努力宣传优秀的高尚的民族文化,根本目的就是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同时能够培养出高尚的节操和修养素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趋全面成熟,它带来了或多或少的多元文化和价值取向,大学生们正在从心智上趋向成熟,处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和关键阶段,如果使大学生既缺乏当代先进的人文精神影响,又缺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优秀民族传统,人生观上非常容易受到严重的腐蚀。

4茶文化在高职院校德育教育中实施的策略

4.1创新茶文化的教育方式和手段

茶文化本身包含着巨大的宝藏,然而如果我们单单通过上课的方法传达对茶文化的宣扬我们很不难传授得全面完整,并且课堂的宣传方式也过于呆板,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茶文化的传播。高等院校展开对茶文化宣传活动中,我们更应该注重教育方法的不同发展,加强学生的自主领悟水平和能力,我相信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一定能够传承茶文化的内涵。

4.2开展茶文化教育以及吸取文化的精髓

我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当我们说到茶文化的价值层面,茶文化自身的广泛性不仅可以使高等院校的大学生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而且还可以鼓舞大学生提升自己的修养。传承和巩固茶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高等院校大学生自身就应该积极肩负的历史使命。所以,高等院校的茶文化教育必须进行有目的的筛选,保证茶文化的教育能够为学生日后走向社会,走向成功发挥关键的作用。我们通过茶文化鼓励大学生完善自己,充实自己,提升自己,但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就是所谓的量变会引起质的变化,所以说高等学校发起的有关宣传教育茶文化的活动,还必须使用全社会的力量,只有通过这种方式,茶文化才能够体现其教育意义。

4.3借助网络平台,提高茶文化的德育实效性

随着高新科技的慢慢成熟,慢慢变得大众化,我们应该通过高新技术来达到宣传茶文化的目的,更应该借助网络平台,通过我们的努力来博取学生的关注,最终达到让学生自己亲身体会并且自愿去宣传的目的,我们可以QQ平台、微信平台、易信平台,通过QQ空间,微信朋友圈,或者学校自己的官方微信订阅号来实现这一点。当然了,微博也一定是必不可少的,网络宣传的速度是惊人的,它会用自己的方式快速的传递着我们需要的消息。另外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自己的人脉,或者通过学生会组织活动来实现。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继承和弘扬传统的中华文化,即是传统的中华茶文化。

作者:张殿尉 刘佳杰 单位: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迟会礼,吕长芳,陈福刚,张忠立,李洁,张翠,房玉春,徐艳梅.弘扬传统文化创新德育途径———在高职院校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理论前沿,2014(9):48-50.

[2]黄慧君,滕琴.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J].成功(教育),2011(1):248-249.

[3]韩芬.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德育教育问题及创新思考[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6):59-60.

[4]邢雯芝.茶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价值与实现[J].福建茶叶,2015(5):58-60.

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范文2

关键词 茶道文化 影响力 传承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1.001

0 引言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的茶道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融入佛学,哲学等禅学之韵,使得茶道文化充满生活艺术。茶道在给人们的饮食生活带来健康保健功效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了一种清新淡雅的享受。茶文化是茶学专业的必修课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魅力的一支,它不同于一些纯理论的学科。在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相对缺失的今天,茶文化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本研究旨在大学生群体中践行大益“爱智美”三位一体公益项目,并寻求与大学生素质拓展的规律与效应的研究突破。我们认为,形成中国茶道的特有品质和时代内涵,有利于扩大茶消费在全民中的影响,从而促进茶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在全社会宣传茶道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这些领域的推进与发展有赖于茶文化教育的深入持久开展。

在茶经济时代到来的广阔背景下,本课题是面对21世纪大学生复合型人才培养战略及市场需求与就业前景所作出的自适性调整与前瞻性立体规划,试图开全国高校研究的先河。肩负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中国未来的茶道大师,振兴中华茶道的重任。

1 茶文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1.1 发展现状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亦是茶文化与茶艺术的发源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茶树和加工利用茶叶的国家。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改革于明,独领世界茶市场于清。几千年来,茶与中华民族结下了不解之缘。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文化的重视明显亚于对物质类的重视,茶文化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发展状况引起社会各界的担忧。

1.2 影响因素

1.2.1 茶文化风尚和观念局限

虽然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茶产业、茶经济、茶文化、茶消费等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也举办了各类茶叶博览会和茶文化活动,但茶消费的风尚和观念仍然局限在少数群体和一定社会范围内。究其原因,一则中国没有形成符合现代社会精神、内涵一致的茶道文化,进而普通消费者还没有很好地将茶上升到精神生活必需品的层面。

1.2.2 茶文化从业者的断层与缺失

茶经济在消费环节的普及工作做得不够,少有从业者会选择与茶相关的行业,茶艺师面临极大的市场缺口。目前茶艺技能的培训与习得主要集中于农业院校的茶文化专业与社会上一些衍生的茶艺馆。这些茶艺培训的机构主要是培养专业的或临时性的茶艺师与茶叶工作从事者,培训内容及应用范围均有限,一直没有得到社会广泛的认知与运用。从业者的影响力也往往局限在本行业内,对全民的影响不大,更不能对社会文化深层次的提升产生一定的益处。

2 大益“爱智美”三位一体公益项目内容与背景

2.1 项目内容

2010年起,大益爱心基金会首创“爱智美”三位一体创新公益模式,“爱”即爱心茶室、“智”即茶道课、“美”即艺术团,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茶艺技能、礼仪等全方位培训,将茶道课程、爱心茶室、茶道艺术团三者有机结合,整合校、企优势资源,达成多方受益的良好格局。同时也将滋味、品味、真味“三味一体”的茶道境界蕴含其中, 反映了从生理感受到精神享受到人生感悟个不同层面的价值及升华。截至2015年6月,“爱智美”大学项目已与全国88所高校达成合作,在39所大学建立了大益爱心茶室。而武汉体育学院是湖北较早与大益合作的院校,茶道课程的开展、爱心茶室的运营、茶道艺术团的活动都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为本课题的研究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2.2 项目背景

2.2.1 政治背景

21世纪是开放的时代,是活跃的时代,同时也是进步的时代。国家主席以中华茶文化之“和”诠释中华文化的兼容。弘扬茶文化,创新茶艺术,推广茶科学,普及茶保健,发展茶经济,拓展茶旅游,享受慢生活,共建茶文明,是全面小康赋予当代中国茶人的历史使命。让平民茶饮进学校,进社区,进新农村。为生态环保健康而倡导绿色经济;为提高生活质量而倡导绿色生活;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倡导绿色心理。正处于小康时代的我们需要在这样的盛世饮茶,品位小康。在此,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大益茶开展“三位一体”的茶文化推广活动,也是对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的大力支持。

2.2.2 经济背景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国家经济战略也做了相应调整。文化对经济的影响与作用不容忽视。文化进行新型产业化的转变对经济的发展起到强大的带动作用。大益茶业集团是目前中国首屈一指的现代化大型茶业集团,大益集团以传承为根基,以拓展为血脉,不断超越,成就经典。在继承传统优秀制茶技艺的同时,以科研带动创新,以技术引领发展,并将科研成果向全行业辐射,引领整个行业的工艺革新及技术的全面升级。大学生这一未来时代的主体也必然是经济的主体,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相关活动是对现代与未来经济推进。

2.2.3 文化背景

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纵观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与“琴棋书画诗曲”一道,成为中国文人最为重视的修身形式。从远古时代到现代社会,茶文化在中国文化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一片简单的树叶在历史长河中变迁出无与伦比的气质内涵,温润了一代又一代茶人。茶文化从中国传至日本、韩国,被Y合以禅宗思想和儒家文化,发展出独特的茶道、茶礼样态。我们作为炎黄子孙,更应该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将茶者惜茶爱人的精神传递出去。以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当代大学生的作用不容忽视。

2.2.4 历史背景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源于唐朝,盛于宋朝。随着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茶文化也在不断完善。千百年来,不断被广大民众学者所喜爱和推崇。茶文化是中国古老的传统优秀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茶道茶艺发展历史悠久,在历史的洪流中,经受着岁月的洗礼,却仍然充满着勃勃生机,以昂扬的姿态不断地发展和传承。这也是我们推动大益“三位一体”项目的重要原因之一,茶以载史,博古而通今。关于茶道文化,不仅有中国传统珍贵的历史,也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美好精神风貌。

3 大益“爱智美”三位一体公益项目发展概况

3.1 传播文化,传递爱心

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注重学生创新实践,在学生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形成了“博雅”文化特色和品牌。有“三味书屋”书吧形式的学习中心;有“三味书屋”书店与打印社;形成了以“博雅”文化为品牌的大学生实习基地。

武汉体育学院大益爱心茶室位于图书馆旁的梅花园,毗邻美丽的东湖之畔。茶室内环境优雅别致,陈设古朴淡雅,花香、茶香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轻松幽雅的学习交流环境。从理顺管理等多方面对上述四个项目进行了夯实与推进,取得良好效果。茶室是传播传统文化与拓展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载体。为广大同学营造一个轻松幽雅的学习交流环境,也使学生们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茶艺的恬淡静雅,与武体推崇的体育精神有契合,别具一格,以艺通道,以武融哲,武体图书馆大益爱心茶室结合本校特色,开启公益之路。以“传递爱心,热心助学”为主题传递爱心助学的善行,演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两年来,举行各种公益活动近20次。

3.2 提升审美素养,丰富校园文化

茶道艺术团致力于培养内外兼修、茶艺精湛的学生,这里为120余人的学生“茶艺社”提供了展示才艺的舞台,也为其他社团提供了活动空间。茶道艺术团,将专业技能与茶元素有机融合,创编有自己特色的艺术作品,满足当代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爱・智・美”全面发展的需求,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经过培养,茶道艺术团的同学们纷纷走出校门,或代校出征赢得荣誉,或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自我,或因此才艺进入职场,充分展现了中华茶道在他们身上赋予的魅力和精神。武汉体育学院茶道艺术团在第二届最美茶艺师全国评选大赛武汉分赛表现优异,获得最佳创新奖。

3.3 传授知识,传达理念

茶道课程经申请由教务处批准列入教学计划, 用36课时安排茶道茶艺的理论学习,计2学分,并纳入考试科目。授课分为理论课(茶学、茶道、茶艺)和实操课(各类茶的品鉴冲泡展示、茶艺师的技能考评等),课堂进行理论讲授,将爱心茶室作为实训基地;两年来,有千余学生选修,成为全院最受学生青睐的选修课。从茶类知识的理论学习到走进茶室品尝感受;从茶起源的讲述到茶艺的勤学苦练;从对茶文化的粗浅认知到“惜茶爱人”理念的根植。在茶香的浸润中,同学们深深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激发起民族自豪感和传承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4 大益“爱智美”三位一体公益项目的意义

从总的方面来说,大益活动的开展具有促进社会进步和为社会提供更多的茶产业方面的优秀后备军的作用。众所周知,茶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深度开发的潜能,发展茶叶生产和茶叶贸易,对促进经济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从茶本身所衍生出来的优秀茶文化,对人的身心也有潜移默化的净化作用,爱心茶室、茶道艺术团和茶道课都是以茶为依托,有利于为茶产业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从而在市场上赢得人才优势,有利于可持续的l展。

4.1 以茶雅心,有利于陶冶大学生的情操

大益“三位一体”项目是立足于一种公益性的发展,将大爱,大益,大美的品质得以宣扬。立足于发展和弘扬茶道,并与茶道艺术团相结合,丰富了茶道文化,也能提高个人的修养,通过茶事活动来体现茶道中的“清”,“寂”,“廉”,“美”“静”,“俭”,“洁”,“性”等,来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酸甜苦涩调太和”的中庸之道,“朴实古雅去虚华”的行俭之德,“奉茶为礼尊长者”的明伦之礼,“饮罢佳茗方知深”的谦和之行,都通过茶事活动得到传播。此次活动的开展,对于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健康向上的人文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4.2 培养自主创业和经营管理能力,为茶产业输送人才

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与实践的平台,自主负责茶室日常的运营、管理、财务监督,承担艺术团的节目创编、排练,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培养了创新意识,提高了自主创业与经营管理能力,储备大学生的就业正能量,使他们能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中胜出。与大益茶道院,湖北陆羽茶文化研究中心合作开办茶艺师双证班,学习结束并通过考核,授予大益青年茶道师阶位证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茶艺师资格证书,为将来从事茶行业提供保证。

4.3 有利于调节大学生人际关系

“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以茶示礼”系列茶文化学习与交流活动的开办有助于增强大学生之间的凝聚力,推动茶道文化的弘扬与传播,从而有利于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4.4 以茶倡廉,提倡茶德和茶人文化,以茶行道净化社会风气

在当今社会中,商品大潮汹涌,物欲膨胀,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人心躁动,心理易于失衡,人际关系趋于紧张。而茶文化是娴静,健康的文化,它能让倾斜的心理趋于平衡,紧张的人际关系趋于平和。

总之,本项目对于激发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中国未来的茶道大师,振兴中华茶道的重任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另外,对于丰富大学生活,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健康生活理念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还为国家培养内外兼修的高素质人才。研究项目的设立,还有利于推动茶道学科建设与学术方面的研究,鼓励更多的优秀学生参与到茶道美学、哲学与心理学研究的事业中来,真正将茶道文化服务于社会之中。

5 大益“爱智美”三位一体公益项目的未来发展设想

5.1 以传统的特色文化为底色

不断融合和挖掘具有民族特色和民族传统的茶文化,增加在泡茶、饮茶过程中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特色茶文化活动,为生活增添更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内容,同时加强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教育,以期以茶为切入点,探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体验模式研究的新课题。

5.2 以美学的维度,传递价值,弘扬茶学

在茶室传递爱心的活动中,更加注意公益价值的传递,吸引更多学生投入到“惜茶爱人”的活动,弘扬“及时而优雅地行善”的公益美学理念。通过在“茶艺”的空间体验来指导人们更好的发掘美,欣赏美,表达美;纠偏茶事实践只注重外在训练,而不注重其人本意义的观点和方法;从而对其表象性特征能够有所突破,达到对中华茶艺更为深层次的领悟与认识。

5.3 发展弘扬茶道精神,注重茶与禅的统一

中国茶道要发扬自身的茶道精神。即要注重天人合一的生活观和世界观(主要体现在四个合一:自然与自然的内在合一,自然力与人为力的合一,个人身体与精神的合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合一)。这种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精神气质是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中国茶文化所特有的特点。禅是一种生活的智慧,禅的本质是贴近生活和体验生活,禅与人生,禅与社会关系密切,茶禅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境界的提升与升华是茶禅的共同的追求。所以大益“三位一体”的发展,应该注重茶禅的统一。

5.4 以人为本,进一步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

大益爱心茶室是公益项目,公益要突出以人为本。目前,大学生最突出的需求就是创业就业,这也是政府和高校的需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总理多次视察高校,最重视的也是大学生创业就业问题,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要整合资源,争取高校和大益集团更深层次的合作,为大学生提供公益实践和创新创业的综合平台,进一步将茶室打造成能为大学生提供更实际的创业就业帮助的组织。

6 Y语

总而言之,大益“三位一体”的发展,应从多个方面进行考量。中国的茶道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茶文化以德为中心,自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和谐,平静,平和相融汇。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残酷,人际关系淡漠,而茶文化中包含的“以和为贵”、“以茶修德”、“和气生财”的基本思想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积极作用。茶道课、茶室以及艺术团的三位一体,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互通,感情的交流,对生命乐趣的享受,增加社会的人情味。通过对在校大学生开展大益“三位一体”公益项目,在各个院校推行茶道茶艺,有利于培养未来的茶艺大师,提升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和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同时利于中国古老的茶道文化的传承。设立的爱心茶室和成立艺术团,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实践的平台。通过茶事活动,品自然之味,习传统文化,悟人生哲理,真正肩负起弘扬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树立社会责任感,培养自主创新创业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龚永新,张耀武.中国茶文化的特征举要,2011(1).

[2] 蒋碧秀.论我国茶文化及其社会功能.时代文学,2009(22).

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范文3

关键词:径山茶;茶文化;品牌建设;对策建议

径山茶主产于杭州余杭区径山镇,其产制历史悠久,最早起源于唐天宝年间的径山万寿禅寺,后以“崇尚自然,追求绿翠,讲究真色、真香、真味”著称于世。宋代时径山茶与天目茶齐名,并列“六品”,被誉为“龙井天目”,意为兼有龙井和天目茶之美。至元、明、清时,径山茶依然享誉不衰,并作为“贡茶”历来倍受欢迎,历史上的径山茶在清末走向衰微。径山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播地,禅茶文化是径山的精髓。唐代茶圣陆羽曾慕名隐居径山,写成了千古名著《茶经》,从而为一片茶叶赋予了文化内涵与精神境界,让径山、杭州在一千余年的文化发展中,具有了独特的韵味。诞生于径山寺的“径山茶宴”,是我国禅茶文化的杰出代表,对日后各地茶礼、茶道、饮茶习俗的发展等都具有重要影响。禅宗寺院的清规和茶会礼仪传播到日本,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形成了日本茶道。近年来,传统文化的复兴上升为国家战略,政府层面先后制定和出台了优秀传统文化振兴工程、文旅融合发展等战略规划,传统文化的热潮方兴未艾。“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等改革开放大手笔,极大地提升并拓展了江南文化的创新发展空间,良渚文化的申遗成功,更是把江南文化核心所在的杭州,推向了五千年中华文明曙光升起之地的高度,杭州在G20峰会后迎来了高光时刻。这为以国家级非遗项目成功申遗已经十年之久的“径山茶宴”为核心代表的径山禅茶文化的传承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1]。因此,挖掘径山禅茶历史文化和径山禅茶文化传承,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径山茶产业的转型升级意义重大。

1径山茶的历史

说起径山茶,离不开径山寺。径山寺,全称为径山万寿禅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径山,肇建于中唐,兴盛于宋元,是佛教禅宗临济宗著名寺院,号称“东南第一禅院”。唐代万寿禅寺的法钦禅师在寺庙周围种植茶树,采制茶叶用于供佛,茶树逐渐在径山繁盛起来,成为径山茶的起源。据《余杭县志》记载:“法钦禅师曾植茶树数株,采以供佛,逾年蔓延山谷,其味鲜芳特异,……径山寺僧采谷雨前者,以小缶赠送人,其味鲜芳,特异他产,今径山茶是也。”宋代径山寺成为江南“五山十刹”之首,作为佛教中国化最具代表性的禅宗,径山禅寺达到了发展的最高峰。径山寺的僧人们在献茶礼佛参禅的过程中,制定了独特礼仪,从而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径山茶宴”。从宋至明清时期,约有240位日本僧人入径山求法,他们归国时又将茶书茶典、“茶台子”“茶道具”等带回日本,并在日本发扬光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自称为径山虚堂禅师七世孙的一休和尚,将其所继承的径山法脉与禅茶文化,通过其弟子村田珠光、武野绍鸥、千利休的代代传承,从而发展出了日本茶道,一直延续至今。因此“径山茶宴”也被公认为日本茶道的源头。如今,径山禅寺以宋代禅院茶礼为基础,挖掘恢复的“径山茶宴”,其形制与内涵皆源自唐宋径山禅寺禅茶文化的积淀,特别是宋代径山禅寺以丛林清规为基础的禅院茶礼,使茶成为了体证禅法、接待云水的助缘。“径山茶宴”在2011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对径山禅茶文化价值的认可,更是对径山禅茶文化发展的鼓励与鞭策。

2径山茶的现状与机遇

1978年,为重现千年径山茶曾经的荣耀而恢复径山茶的创新生产,使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名茶得到传承与发展。1998年杭州市余杭区成立径山茶业管理协会,协会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形成了径山茶特有的基地认证、生产标准、标识包装、品牌宣传、市场营销、行业监管“六统一”的管理模式,使径山茶进入了有序监管和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径山区委区政府连续成功举办18届的中国茶圣节,提升了径山茶文化格局,带动了产区9个镇街的区域经济发展。现代的径山茶已经不再拘泥于“佛茶”的层面,而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所享用,成了人们养生的健康饮品,并在行为文化层面给了径山茶文化新的诠释。可以说,小小一棵径山茶树,已经成为径山地区的生态树,农民兄弟的摇钱树,小康生活的幸福树。截至2019年,径山茶茶园面积4300hm2,主要分布于径山、黄湖、余杭、中泰、瓶窑等西部9个镇街63个村,径山茶叶总产量达8500t,总产值9.1亿元[2]。品牌价值不断提升,据2019年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中国茶叶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发布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径山茶品牌价值达23.56亿元[3]。经过40年的努力,径山茶凭借优异的产品品质、规范的行业管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产业规模发展迅速、品牌价值不断提升,以其良好的品质,屡获殊荣,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和青睐。先后荣获浙江省十大名茶、浙江省名牌产品、中国文化名茶、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并被中国茶叶博物馆收藏展示,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成功范例。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径山茶产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与周边的西湖龙井、安吉白茶相比,品牌宣传推广力度不大、茶文化人才紧缺和茶叶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随着杭州建设世界名城工作的推进,径山茶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十区同城,拥江发展,杭州进入全面建设加快发展的新时代。径山禅寺、径山茶应从禅茶文化的宣传与弘扬和品牌建设等方面着手,多措并举为杭州建设世界名城的独特韵味贡献“禅茶一味”,从而实现径山茶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径山茶文化品牌建设建议

光大径山茶文化品牌,是对历史优秀文化的传承,也符合今天杭州的城市气质,更是落实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和乡村振兴战略,促进茶农增收致富的有效渠道。弘扬径山茶文化,打造径山茶品牌,重要的就是要深入挖掘整理径山的禅茶文化,从而延伸产业链,形成“茶产业+文化+旅游”的多渠道融合发展模式。为此,提出如下四点建议。3.1加强标准化管控,做好“茶品质”文章加强对径山茶的管理与开发,在坚持“六统一”标准的基础上,开展径山茶专用品种选育,培育1~2家径山茶种苗基地,通过基础设施、配套设施设备等建设,逐步提升与径山茶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优质苗种配套供应能力。加强茶园管理,培育标准化茶园,扩大径山茶产区、产量。加强网络宣传,增加径山茶粉丝量,扩大电商销售辐射区域。开发禅茶、茶点、茶具、茶饮食等周边产品,丰富径山茶产业内涵。

3.2加强宣传拓展渠道,做好“茶营销”文章

径山文化作为余杭区三大文化(良渚文化、运河文化、径山文化)之一,其独特之处在于蕴藏了深厚的禅学精神,而径山茶文化的核心是禅茶文化。在这一核心举措上,应结合大径山发展规划,在径山规划建设中国首家“径山禅茶文化博物馆”,呈现径山禅茶文化的历史价值。积极做好电视、报刊、新媒体等平台上的径山茶专项宣传,鼓励以径山茶为主题,创作微视频、小说、电视节目等,根据所创作材料等级给予适当奖励。结合径山禅茶原产地示范茶园的建设,为弘扬径山茶文化提供最具特色的交流平台,拓展更加宽广的发展路径。

3.3坚持错位发展,做好“茶生态”文章

茶叶是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典型代表。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结合生物防治,推进茶园景观改造与茶叶品质提升相结合的课题研究,改变茶园景观单调、生态弱化的短板,形成四季可赏的生态茶园,使大径山成为浙江省“大花园”建设的重要节点,中国美丽乡村的典型样板。按照“深入挖掘陆羽与茶经文化内涵”的要求,建议对现有改造项目规划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一是邀请相关专家及专业化团队,做好公园建设规划及相关文化呈现、展示设计;二是对周边农户进行征迁,拓展陆羽泉公园空间,部分房屋可根据实际给予保留以便后期利用;三是将陆羽泉公园和大径山旅游集散中心打通连接,建设一条茶文化主题商业休闲街,丰富公园配套茶文化体验业态,并与现有双溪集镇业态错位发展,打造陆羽文化小镇。

3.4坚持融合发展,做好“茶旅游”文章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者越来越重视个性化的需求,更多的是要满足自身的求知欲望、审美情趣、自我价值实现等更高层次的旅游需求[4]。径山之“禅”与径山之“茶”结缘相融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径山禅茶文化,其内核是清心陶情、和敬清寂。因此,在利用好目前径山禅寺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应围绕体验游,进一步优化径山茶旅游产品结构,利用“径山禅茶文化大观园”项目建设契机,整合径山禅寺、径山古道、径山民宿、径山茶园、径山花海和区域内陆羽泉等旅游资源,整体推进径山禅寺周边各类项目建设,形成几条以茶为特色的精品旅游路线。一是打造禅茶第一村,让大概念有落点。禅茶第一村建设要在业态内容建设上考虑与茶馆、茶楼、茶企、民宿、创意经济进行对接充分体现径山禅茶文化内涵;径山高速出口、207省道、漕雅线通寺道路等重要节点和沿线要全面提升,进一步将径山禅茶文化内容有机地融入其中,打造全域禅茶文化氛围。二是建设径山禅茶文化体验中心,让大观园有亮点。充分考虑禅茶文化的体验性,选址(可结合山项禅意酒店)建设径山禅茶文化体验中心和中日韩禅茶文化中心,作为径山禅茶文化园的核心文化展示、体验交流空间,将“喝茶、饮茶、吃茶、用茶、玩茶、事茶”等禅茶文化相关展示、体验内容融入其中,打造径山禅茶大观园的核心亮点。三是继续丰富禅茶文化传统活动,让大文化有看点。深入挖掘南宋宫廷茶艺、茶音乐、茶歌舞等传统茶艺,形成径山禅茶文化旅游的独特景观。此外,还应针对现有径山交通难点,从便利性、高效性及环保、安全等方面考虑,丰富交通组织形式,全面提升大径山旅游区,特别是径山寺核心区的交通状况。通过以上举措,营造发展壮大径山茶产业的良好氛围,让径山茶品质不断提升、品牌不断攀升,定能让古老的径山茶重现千年荣耀。

参考文献

[1]鲍志成.禅茶文化及其当代传承与发展以国家级非遗项目《径山茶宴》为例[J].茶博览,2019(8):52~57.

[2]潘怡雯,施鸿鑫.径山茶云推介会146万网友在线观看[N/OL].余杭晨报,2020-04-04[2020-04-14].

[3]胡晓云,魏春丽,许多,等.2019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J].中国茶叶,2019,41(6):22~43.

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范文4

中国是茶的故乡,几千年来发展的优秀茶文化对于人们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作为纯天然、无污染的饮品,茶的味道无可替代,品茶重在意境与情怀,休憩之时、会客之际,手中一杯茶,茶香四射、兴趣盎然。如今,中国文化传媒产业将目光投向茶文化,继而一部部优秀的茶文化纪录片诞生了,一个个不同种类的茶文化网站火了,茶文化搭载传媒的班车离人们的生活更近了。本文主要从电视纪录片和网络媒体两方面阐述了茶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力,并进一步探讨了传统茶文化对文化传媒产业的意义,旨在说明茶文化与传媒的有机融合可以迸发出更绚丽的火花,并通过茶文化促进中国文化传媒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茶文化;传统;文化传媒产业;影响

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也因此衍生出相关的茶道、茶艺,逐渐形成了中国传统茶文化。茶蕴含天地之灵气,与哲人之巧妙思想息息相通,与艺术水融。自古以来,有关茶的美词佳句层出不穷,而有关茶的生活哲理亦是在茶香袅袅之间引人神思飘远。茶文化博大精深,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高度融合。作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茶文化对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茶文化沟通中国文化传媒产业,发挥茶文化的优势,既可以丰富中国文化传媒内涵,又可以进一步弘扬中国茶文化。本文从现代角度出发,围绕茶文化对中国文化传媒产业所带来的影响,进一步阐述如何实现当代传媒领域与传统文化的有效沟通。旨在希望通过茶文化推动传媒事业的发展,并通过现代传媒真正实现我国茶文化的传播与继承。

1中国传统茶文化在电视媒体中的传播

茶在中国的历史长达4700余年,与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交相辉映,与当代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热爱文明、并拥有高尚审美情趣的人。与咖啡、可乐等饮品相比,茶绝不单单是一种饮品,作为一种持久而充满生命力的中国文化,其深厚的内涵体现了人们的审美取向和精神追求。今天的茶文化俨然兼具历史底蕴和时代标志的鲜明特征,茶文化的相关题材亦应运而生。关于茶文化的题材,在电视纪录片上体现的最为突出。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中国的电视纪录片也迎来了一次又一次蜕变。寻找历史,深入挖掘文化根源,是如今纪录片的主要诉求点。一方面把握时代脉搏,追求创新,另一方面要寻找与时俱进的文化,循着中国传统茶文化一路向前,不难发现这其中所蕴含的丰厚土壤。于是,关于茶文化题材的电视纪录片逐渐增多,如《茶,一片树叶的故事》,该片在展现制作茶的工艺方面、不同国家茶人故事等方面精细锤炼,为观众展现了由中国而延伸至全世界的茶文化;《茶马古道》则讲述了云南香格里拉的原著民族故事,作为集文化、神秘、自然风光于一体的线路,这条路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其所孕育的文化令人沉醉,其传说悠久绵长,古老的马帮与消失的部落成了令人神往的壮丽画卷;纪录片《茶》则是一次由中国走向世界的茶文化探索历程,其中包括龙井、普洱、铁观音等茶叶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取材源于自然,紧密围绕茶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又别出心裁地从市井街坊中寻找颇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将茶文化与地域文化巧妙结合,深入挖掘底蕴深厚的茶文化。从这些纪录片中不难发现,中国茶文化纪录片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一步弘扬茶文化,并最大程度地将其精华进一步延伸。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为纪录片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并成为现代精神文明建设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随着电视媒体的不断发展,茶文化必将会有更大的生命力。同样,茶文化将成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佳载体,在现代媒体的传播与精心策划下展现出更加丰富的内涵。

2中国传统茶文化在网络传媒中的传播

当前,互联网在中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成为目前最为流行的信息传播媒体。当极富时代气息的互联网与中国传统茶文化碰撞时,必将擦出耀眼的火花。历经数千年发展的中国茶文化,在时代的感召下已经被人们赋予新的意义和更加深刻的内涵,这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中最为灿烂的篇章。利用先进的互联网弘扬茶文化,使中国的茶文化迅速走向世界,使世界各地人民了解中国文化,是茶文化在网络传媒中传播、发扬的意义所在。茶之所以能够走向世界,不仅因其深厚的文化,还作为一种健康饮品而受到人们的欢迎。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传达健康观念,通过品茶修身养性、延年益寿,既彰显了和平时代中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又可以充分吸引更多人关注中国文化。如此,茶文化在网络传媒中以资源共享的方式充分展现出文化无疆域,可以使不同肤色、不同背景、不同国家的人通过感悟茶文化进行沟通与交流,实现不同文化的融合。在新的时代弘扬茶文化,应具有创新精神,要调动社会各界人士的力量,缔造属于中国互联网时代的茶文化,如建立各种各样的网站、论坛,类型包括专业茶工艺、茶知识、休闲、娱乐、旅游等。建立相关网站后,要加强网站的管理与维护,丰富完善网站内容,增添实时资讯、茶文化答疑等栏目,实现专家与茶爱好者的交流与互动。关于茶文化的远程教育亦可通过网络实现,为茶文化的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了更加方便的学习途径,实现随时随地学习、交流的目的。此外,可开设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向公众提供有价值的茶文化信息。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大大提升信息的传播速度,解决了许多资料难以保存的问题。随着网络数字图书馆的建立,各种资料均可随时共享,无论是文字资料,还是图片、视频资料,都可以为茶文化的传播提供有力的保障。除了茶文化资料,利用虚拟显示技术可以真实再现茶的制作、工艺流程。总之,网络时代下的茶文化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泛,不能忽略网络传播的影响。同时,中国茶文化通过网络传递到世界各地,亦是牢牢抓住了机遇,实现了古老文化与新生代事物的水融。

3中国传统茶文化对文体传媒产业的意义

中国茶文化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文化,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深奥的哲学、高雅的艺术以及人类的智慧。茶作为一种饮品,健康,无污染,纯天然,在制作方面有着极其讲究的工艺。此外,茶拥有悠久的历史、广泛的民族风情和地域性、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些都成为茶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传播中国茶文化,非传媒莫属,而茶文化对当今传媒产业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经典的文化需要传承,中国传媒亦需要文化去充盈内涵,从而获得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在传媒领域中,电视纪录片和网络媒体对茶文化的传播具有很大的优势,在为人们带来视听一体的超级享受同时,还可以使人们感悟到茶文化深刻的内涵。在当今社会,茶文化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建设文明社会做出贡献。茶文化中所包含的以茶会友、修身养性等诸多内涵,完全与这个时代同步。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茶文化的传播有助于人们学会平和,学会调节自我,以健康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对生活。基于茶文化的种种价值,通过传媒体现茶文化,提升自身价值,则更具有现实意义。对于电视纪录片而言,其重点在于写实、引发人们思考。茶文化纪录片从选材到策划,都需要结合历史源头,把握时代脉搏,最终影响社会,填补人们生活中的空白。具有厚重底蕴而荡气回肠的茶文化,能够为纪录片提供丰富的创作灵感和源泉,同时,得益于制作人的深入挖掘与不懈努力,就会拍摄出优秀的电视纪录片。而对于网络时代的茶文化传播,则更应该高度重视,利用网络的优势扩大茶文化的范围。通过网络凸显茶文化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将中国优秀的文化精髓传遍世界,彰显茶文化的国际地位。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体现茶文化的价值,中国文体传媒需要充分发挥作用,通过深入挖掘文化根源、文化特征,传播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引发人们思考与热爱。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最为优秀的一部分,在现代领域中若要进一步绽放魅力,则需要文体传媒的力量。而文体传媒若要得到进一步发展,茶文化则成为最佳素材之一,因其所具备的时代意义,可以充分实现传媒的价值。在传承与发扬的过程中,电视纪录片功不可没,通过镜头捕捉文化的剪影,在时间的涓涓细流中流淌着属于茶文化的点点精彩。而作为未来时代最有发言权的网络媒体,其与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结合势必会缔造更加美好的明天。总之,在现代传媒领域中,中国茶文化必将以更加旺盛的生命力为更多人所知晓,成为与时间交相辉映的璀璨明珠。

作者:汤盈 单位:宿州学院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陈伟珍.体验经济视角下的茶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2]余悦.中国茶文化研究的当代历程和未来走向[J].江西社会科学,2005,07:7-18.

[3]黄晓琴.茶文化的兴盛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3.

[4]朱世桂,房婉萍,张彩丽.我国茶文化旅游资源现状、特性及开发思路[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36-41.

[5]林朝赐,张文文,刘玉芳,陈春芬.茶文化旅游与茶业经济发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8,02:385-388.

[6]谭振.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溯源与海外传播[D].青岛理工大学,2014.

[7]李放.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

[8]杨天.中国传媒行业企业文化变革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范文5

品牌精神:70年的传承与发扬

大益的命运始终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无论是筹建之初支援抗战,还是新中国成立后至今支援国家经济建设,每一段时间的历史都让人觉得厚重。那时的范和均也许不曾想过,烽火岁月下创建的茶厂能够传承70个春秋后仍充满活力,如今“大益”成了普洱茶市场上的第一品牌。筚路蓝缕的奋斗精神,一直为大益所承继并发扬――历史的厚度赋予了大益品牌的精神核心。

品牌密码・大益茶制作技艺

2009年“大益茶制作技术”成功入选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唯一一个以生产企业品牌直接命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0年前,佛海茶厂是以机械化生产的专业茶厂成为普洱茶机器制作的开拓者,也是中国现代茶业的滥觞。恰恰是高起点、现代化和专业性,成就了大益的技术领先优势。而真正将大益推到行业技术制高点的,是1973年人工后发酵陈化技术的研创和最甲成功应用,这一巨大技术变革开创了普洱熟茶的全新时代。大益熟茶也成力普洱孰茶的标杆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多数物质遗产不同,它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呈现出活力。它保护的是一代代制茶人对制茶的理解、经验、技巧的综合积淀,以及在此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技术变革的现实成果,保护的是作力一类传统文化由过去到未来生生不息的活水源头。令大的大益,依然保持肴研发创造的机制与活力。目前勐海茶厂年开发新产品不下10佘种。

品牌特色,融合传统文化

茶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中国茶与中围传统文化足一个共生体。大益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在最近刚结束的几场70年感恩条会中,几乎每一场的主题都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普洱条文化紧密结合,邀请各个行业的专家学者讲演传统文化。在“国粹风华”、“丹青冲韵”、“翰墨名香”、“琴与茶的对话”的茶会里,传统的戏曲、书法、绘画、古琴与普洱茶在形而上的精神层面里默契地融为体。在“茶叙岭南文化”、“茶话长安文化”的茶会里,大益普洱茶又以一种亲和性在异地文化的土壤上畅快生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人益的品牌建设中,中围传统文化成了大益普洱茶的传播载体。

今年5月正式成立的大益条道院,足中国首家职业茶道师认证及研修机构。其创办初寝是希望把消费者培养成专家,让爱茶者懂茶,懂茶者因茶悟道。即大益茶道的三个阶段“习悟茶之美妙,升华品茗内涵,服务社会大众。”当文化成为品牌传播的载体的时候,品牌的内涵也在无限放大。

品牌传播・多元整合

从2008年到2010年,从“茶有益,茶有大益”到“好茶,自有大益”。大益斥巨资在央视黄金时段投放的广告让“大益普洱茶”名扬天下,开创了茶业广告的纪元。毋庸置疑,品牌的舢名度和影响力需要多元化的传播来实现。改制之后的大益更庄重多元化的整合营销传播。2006年和2007年,大益集团分别赞助了CCTV大益大型电视节目《我的长征》和《祖国不会忘记》,与央视的合作,对“大益”品牌的传播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除了电视、平面媒体、网络等大众媒介外,会展、公关、终端肜象、人事件营销等方式也是大益品牌传播的重要方式。今年,人益还正式签约成力即将在广州举办的2010年亚运会的茶叶产品供应商。秉着“亚洲滋味,世界共享”的理念,在普洱茶消费群体最广大的广东,大益将在亚运的舞台上再次提升品牌形象。

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范文6

关键词:民俗传统体育;采茶舞;高校;体育教学

1采茶舞进校园的意义

1.1学校层面

丰富校园文化,提升中华传统教育高校不仅肩负着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教授专业理论与技能的人才培养的基本任务,更是传播和培育中华民族传统人文教育的重要基地,促进大学生对人文知识的理解、思想观念的转变、道德修养的认知、行为方式的约束、个人价值的取向等都有着直接的重要影响。采茶舞简单而直接地体现了我国从事采茶行业基层民众生活、生产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真实现状,从文化层面也直接体现了中华民族最为传统的勤劳、朴实、勇敢、机智、热爱生活和艰苦朴素的精神与美德。因此,在学习生存、生活、生产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加强人文教育,不断灌输传统人文教育,使当代大学生更好认清自己所处的历史阶段的重要历史责任,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在成人成才的道路上保持健康的身心发展。

1.2社会层面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采茶文化受众人群和专业人才是采茶舞传承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因素。受众人群是采茶舞传承与发展的外部因素,专业人才是采茶舞传承与发展的内部推动力。采茶舞属于地方性小剧种,因此从事采茶舞编导、表演、音乐、舞台等的专业人才相对匮乏。因此,校园成为在新时期推动采茶舞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方面,校园学子来自全国各地,能够将采茶文化传播到更广阔的地域文化中去;另一方面,校园开设采茶舞课堂,有助于培养采茶舞从业者的素质,更好地推动采茶舞的创新与发展。

1.3学生层面

发展个性,培养大学生对民俗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继承现代社会的经济生活方式,造就了颠覆式的青年一代的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的变革。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环境背景下,社会、学校、家长越来越发现必须在教育中重塑青年一代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理解与继承,以保证新的接班人和生产力资源在精神与思想战线的统一。中华民族拥有着独特的传统文化,这也是过去几千年我国整个社会、民族发展和进步精神的基石。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力发展民族传统文化,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对于提高育人标准,育人质量,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创新发展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2采茶舞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2.1传承与发展的可能性分析

高校作为传播人类文明和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肩负着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重任,在高校开展采茶舞的体育教学也是实现这一重任的体现之一。采茶舞在江西省赣南地区很多中小学的课外体育活动和舞蹈比赛中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由于还没有上升到足够的重视程度,目前还没有成为一门正式的体育课程并得以普及教学。采茶舞的主要表演形式有舞台剧、场景剧、广场舞等,对于学习者和参与者自身的要求不高,采茶舞进校园在国内很多地区已经广泛开展,例如:广西、贵州等地的桂东南采茶舞等传统体育项目已经作为体育教学资源引入校园体育课堂和课外体育活动。在融入了地域性的特色历史文化的同时,还贯穿了文化价值观和个人价值观的教育,其所包含的文化功能和教育功能都符合校园文化教育教学的需要。

2.2硬件设施建设

采茶舞的主要表演形式有舞台剧、场景剧、广场舞等,几个人即可组成一个团队,也可数十人完成一个表演。对于校园这种文化艺术底蕴比较浓厚,经常开展大型晚会或文艺演出的场所来说,场地设施条件是可以满足常规的采茶舞教学和表演需要的。北京舞蹈学院早在1959年就开始创编了赣南采茶舞教材,并在舞蹈专业教学中成功实施采茶舞的教学实验。广东舞蹈学校也于1963年开始在舞蹈专业教学中成功实施采茶舞的教学。虽然都有过成功的教学经历,但因当时大环境的局限性,还未能系统完整地列入教学体系进行规范。直到1986年,北京舞蹈学院建立了独立的中国民间舞蹈系,并由赣南艺术学校民间舞蹈教师陈宾茂先生担任客座教授,这也是赣南采茶舞蹈正式进入教学体系的里程碑。之后,众多艺术类院校和文化学者开始对采茶舞蹈进行研究和推广。

2.3软件设施建设

采茶舞在江西省范围内的很多高校、中小学校园已经在尝试开展并发扬传承。目前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在校园里普及还需要铺垫一定的基础。比较典型的成功代表有原赣州高等师范学校也就是现在的赣南师范学院的教师所创编的《小小采茶迷》在“2014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邀请赛——中国56个民族青少年艺术人才大赛”中获得表演三等奖。《小小采茶迷》很好地体现了采茶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将赣南采茶戏融入了现代舞的舞蹈元素,既体现了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也展现了现代舞蹈元素的气息,可以说是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创新,也为采茶文化在校园文化的普及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采茶文化从民间区域性文化走向大众文化进行了良好的文化积淀。郭磊教授所编写《赣南采茶舞蹈教材与教学实践》教材对于推动赣南采茶舞蹈教学走进高等教育体系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该书不仅介绍了赣南采茶文化的历史渊源、表演特色、角色特点,也对学习者的技术重难点、学习要求、课堂训练、舞蹈创编、音乐创编等方面给予了指导。该教材被广泛应用于国内舞蹈院校教学和研究参考使用。玉林师范学院在传统《打杯舞》的基础上改编创作了新版《打杯舞》。在2008年全国大学生文化艺术展演舞蹈普通组获得二等奖。江西理工大学拉拉操队将采茶舞的动作融入现代拉拉操表演中,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拉拉操总决赛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并成为北京奥运会的“中国拉拉宝贝”。以此可见,在我国校园,采茶舞的体育教学已经有所发展,师资队伍虽然还不够健全,但是已经具有开展此项教学工作的基础,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专业化的团队建设。

2.4借鉴学习

虽然国内高校目前采茶舞体育教学普及程度不高,但在江西省20多所艺术类院校中已有2所开设了采茶舞蹈专业。江西赣南地区是采茶舞元素最为浓郁的区域,其采茶舞所包含的文化、艺术、音乐、舞蹈动作等很多元素出自该区域。因此,在借鉴学习的时候应该抱着创新的理念但不能忘本的宗旨,在保持原有传统元素的同时,融入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与表现形式的新的理念,将新的文学、艺术、音乐、舞蹈等元素融入采茶舞的音乐创作、舞蹈动作的创作、舞蹈剧本的创作过程中。

3采茶舞体育教学课程体系分析

体育舞蹈课程在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中早已形成了完善的教学体系,不论是公共体育选修课,还是体育专业学生普修课与专业课都具有较好的教学基础。采茶舞虽然也是舞蹈的一种,但毕竟是独特的民俗体育舞蹈项目,有其自身区别于其他舞种的文化元素与技术元素。因此,在高校课程体系中开展采茶舞的体育教学需要根据采茶舞的特点循序渐进地开展此项工作。

3.1理论方面

校园采茶舞的理论教学应该更注重精神层面的传递,通过理论与技术的学习与体会,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采茶文化的传统文化内涵和精神意义。校园采茶舞在校园里开展,其最重要的任务是传授采茶舞的动作技能,传承和发展采茶舞的文化精髓,只有深刻认识和理解了文化精髓才能更好地运用到舞蹈动作中,不断开拓和创新思维,促进采茶舞的发展和创新。同时也能实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科学素养、文化素养、创新素养的培育。

3.2技术方面

技术教学要注重情感、气质、肢体、挑战、创新等元素的融合与创新,并结合多媒体展示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体会采茶舞蹈动作的同时能更深层次地感悟舞蹈动作的精神与文化内涵的实质。舞蹈艺术的学习与实践过程重在体验、参与、表现。现代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能够生动、形象、客观、深刻地将采茶舞的舞蹈艺术、语言特色、音乐旋律、地域文化、学习要点、注意事项等环节重现在观众和学习者眼前,有助于提高认知和接受水平,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采茶文化在校园里的普及和开展,从而扩大采茶文化在社会范围的传承与发展。

3.3实践方面

在指导学生学习和参与各种采茶舞蹈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必须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循序渐进、分层实施、回归本土、适应范围等基本原则。同时注重围绕学习与体验目标指导学生完成相关学习与考评任务。在创新与突破方面:紧紧围绕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目标指导学生在采茶舞的创编、音乐、表演等方面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肖驻华.粤北采茶戏进校园对大学生人文教育的作用[J].戏剧之家,2014(3):40.

[2]刘斌,杨林.新时期如何创作出优秀的赣南采茶舞蹈作品[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3):77-79.

[3]黄文华.跳好赣南采茶舞的三个环节[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10):42-43.

[4]李俊玲,杨林.赣南采茶舞蹈实践教学探索与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2):154-155.

[5]屈红梅.璞中有真意民间有华彩———试析《赣南采茶舞蹈教材与教学实践》编写特色[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4(S2)102-106.

[6]孙庆彬,凌颖,周家金.民族传统体育校园化改编的方法探析———以民间采茶舞的体育教学改编为例[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4,35(5):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