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论文范文1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是由振动碾与装运工具结合发展的产物,它最早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不仅技术较为成熟,还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因此,在我国的水利水电建设中应用较为广泛。为了使寒冷地区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更为成熟,经过长时间的应用实践研究,推出了一种新型的寒冷地区的面板堆石坝技术,包括防冻止水技术、防裂混凝土技术及坝坡垫层施工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还对寒冷地区的水利水电工程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1.1面板抗冻配套施工技术

由于受冬季气候条件的影响,寒冷地区的面板坝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橡胶板与混凝土不能紧密结合的现象,使止水结构不能发挥其作用,其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当角钢与橡胶板、橡胶板与混凝土的结合处遇到水后,会产生冷冻膨胀,增大拉拔力,对止水结构发挥作用产生很大的干扰;二是角钢与橡胶板止水盖受冰面沉降的影响,使止水结构的冻部在拉力及剪力的影响下对自身产生破坏。要对止水结构的材料及止水结构进行优选与优化,还要注意对橡胶盖板端头进行处理,同时还要拓展橡胶板的功能使用范围。这些技术的优化,不仅降低了来自寒区冰面的膨胀力与拉拔力,提升止水结构的抗渗性及防冻能力,还能延长止水结构的使用期限,对寒区坝体的长久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1.2混凝土面板石坝固坡技术

在传统的垫层料坡的施工过程中,通常用超填、削坡及碾压等方式完成对料坡的处理。具体操作为在垫层料坡超出设计线30厘米的时候进行碾压处理。在垫层料坡填土15米左右时进行削坡与碾压处理。但由于采用这样的方式不仅施工工期较长,操作工序繁琐,而且对料坡的坡面也无防护设施处理,在受到雨水冲击的情况下,容易对料坡的垫层密度造成影响,从而不能保证寒区面板的稳定性。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可将固坡砂浆与垫层料施工紧密结合,使面板形成一个均匀稳定且高强度的工作面,这种工作基面的形成不仅能缓解汛期压力,发挥挡水的性能,还能提高寒区面板混凝提的抗裂、抗渗性能,增强设备的实用性。通过这项技术的实施,不仅能缩减施工工期、简化施工工序,还能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过程的灵活性。

1.3可控补偿防裂技术

由于混凝土堆石坝技术不仅具有取材简易、操作方便等特点,还能简化工期,降低施工成本,对寒区面板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保障,因此,在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因素对寒区面板的防裂、防渗性能造成影响,这主要是由于堆石坝的面板是一种通过混凝土浇筑形成的薄板,由于在施工期间内受环境的温度、湿度及自身密度不均匀的影响,会使面板的混凝土产生干缩变形,对面板密度较小的部位产生较大的拉力应变,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对面板的防渗效果造成严重的影响。通过采用膨胀剂及减缩剂的制配,实现对混凝土收缩的补偿,从而提升混凝土石坝的抗渗与抗裂心性能。

2寒区土石坝防渗心墙施工技术

2.1冬季低温施工技术

新型的冬季低温施工技术主要是指通过对铺布碾压及对金属罩的覆盖利用等措施,实现对冬季施工的保温。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技术打破了施工规范对环境温度的要求,使其最低施工温度达到-17℃。而沥青混凝土防渗心墙的碾压施工能使芯样的孔隙率小于3%,且满足抗渗试验无渗漏的要求。该项技术通过提模施工工艺的使用,采用土工无纺布对混凝土砌块副墙的代替,不仅能解决寒区冬季低温施工造成的困难,降低施工成本,还对提高防渗心墙整体的防渗性及变形稳定性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2.2振捣式防渗心墙的施工技术

振捣式防渗心墙技术最早应用在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中。由于传统的防渗心墙技术主要采用沥青混凝土碾压式及浇筑式,虽然具有一定的施工效果,但操作工序较为复杂,且施工成本较高,因此应用并不广泛。但振捣式防渗心墙的出现不仅填补了国内外防渗心墙技术的空白,还具有很好的施工效果。它与其他产品不同,不受沥青材料产品的制约,且具有设备简便,造价低廉的特点,在国内外防渗心墙技术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论文范文2

1.国内外标准对合理使用年限的规定经对国内外建筑、市政、港口、铁路等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调查分析,对于房屋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临时性建筑结构为5年,易于替换的结构构件为25年,普通房屋建筑为50年,标志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结构为100年。对于港口工程,临时性建筑物为5~10年,永久性建筑物为50年;对于铁路桥涵,可更换的小型构件为30年,路基防护结构为50年,主体结构为100年;对于公路桥涵,小桥、涵洞为30年,中桥、重要小桥为50年,特大桥、大桥、重要中桥一般为100年,有的达120~150年;对于大坝,使用年限一般为100年,荷兰一些重要的挡潮闸、堤防设计使用寿命要求达到200年。国内外标准对建筑结构使用年限的规定见表2。3.合理使用年限的确定从表2可以看出,工程建筑物的合理使用年限与其作用及重要程度密切相关,对于重要建筑物,一般不小于100年,有的甚至高达150~200年,而一般永久建筑物往往不低于30年,对于临时和可更换的结构其使用年限可以低些。我国现有的水利水电工程大多数建于20世纪70年代之前,由于受当时的技术和物质条件限制等原因,对工程耐久性认识不足,对工程建设基本没有提出明确的耐久性要求。之后到近年所制定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标准,对材料、强度等级、抗渗、抗冻、抗冲刷、抗侵蚀、抗裂等提出了要求,尽管还不够详细,但对提高工程的耐久性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

2.据初步统计,20世纪50—60年代我国大规模兴建的水库和水电站,至今已运行50年以上,一些工程尽管存在病险,但经过除险加固后仍能投入正常运行。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和对工程建筑物耐久性认识的深入,对新建的水利水电工程耐久性使用年限要求更高,技术上也是可能的。我国水利建设有着悠久的历史,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已运行了2200多年,早期的水闸运行也有80多年。世界水电建设已有100多年的历史,1878年在法国建成了第一座水电站。我国最早建设的水电站是1905年建成的水电站(1943年拆除),1912年建成的石龙坝水电站至今还在运行。水利水电工程等别和建筑物级别是衡量其重要程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我国根据工程规模、效益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将水利水电工程划分为5个等别,根据其所在工程的等别和建筑物的重要性,将对永久性建筑物分成5个级别。为了与我国现行标准相协调,水利水电工程合理使用年限也按以上原则分级确定。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合理使用年限,根据工程类别、等别按表3的年限确定。其中,Ⅰ等水库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为150年,Ⅳ、Ⅴ等防洪、治涝、灌溉、供水、发电工程为30年,其余为50~100年。对综合利用的水利水电工程,当按各综合利用项目确定的合理使用年限不同时,其合理使用年限应按其中最高的年限来确定。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各类水工建筑物的合理使用年限,根据其所属工程的建筑物类别和级别按表4确定。其中,考虑到水库壅水建筑物的重要性,1级水库壅水、泄洪建筑物的合理使用年限为150年;考虑到堤防和灌溉渠道线路长、条件复杂等因素,5级堤防、灌溉渠道的合理使用年限可比沿线水闸、泵站、灌排建筑物低,降到20年。当泄洪、调(输)水、发电、过坝等建筑物与壅水建筑物共同挡水时,其挡水部分建筑物的合理使用年限按同级别壅水建筑物的规定执行。水工建筑物中各结构或构件的合理使用年限可不同,次要结构和构件或需要大修、更换的构件的合理使用年限可比主体结构的合理使用年限短,缺乏维修条件的结构或构件的使用年限应与工程的主体结构的合理使用年限相同。

二、耐久性设计原则和主要设计内容

1.耐久性设计原则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运行环境条件多种多样,除了一般环境条件外,北方寒冷地区还受到冰冻作用,沿海、盐碱地区受到氯化物影响,西部一些地区存在硫酸盐、酸类物质侵蚀,凝灰岩、玄武岩等有可能与水泥发生碱—骨料反应,溢洪道、输水洞会受到高速水流冲刷、气蚀,多沙河道存在泥沙淤积影响等。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及其建筑物的耐久性设计必须根据工程的重要程度确定其合理使用年限,调查分析实际工程的建设环境状况,提出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方面的耐久性要求。结构的耐久性设计可分为传统的经验方法和定量计算方法。目前,环境作用下耐久性设计的定量计算方法尚未成熟到能在工程中直接应用的程度。在各种劣化机理的计算模型中,可供使用的还只局限于定量估算混凝土碳化、钢筋开始发生锈蚀的年限。在国内外现行的结构设计规范中,所采用的耐久性设计方法仍然是传统方法或改进的传统方法。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所处环境复杂,应用的材料多种多样,耐久性设计可采用传统的经验方法。对混凝土结构,除了划分侵蚀环境的类别和作用等级外,在耐久性设计要求中,既要规定不同环境类别与作用等级下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最大水胶比和原材料组成,又要提出混凝土电量指标、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扩散系数等量值指标;同时从耐久性要求出发,对结构构造、施工控制以及运行管理作出了规定。其耐久性设计主要原则如下:水利水电工程及其建筑物的耐久性,应根据其合理使用年限和所处的环境侵蚀、泥沙淤积等条件进行设计。对同一建筑物中的不同部位,如所处的局部环境条件不同,可分别设计其耐久性。水利水电工程及其建筑物耐久性设计应有利于减轻环境作用的侵蚀破坏,高速水流、风沙对建筑物表面的冲刷、气蚀、磨损作用以及振动等因素对结构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设计应控制泥沙淤积引起的对工程功能、安全、效益和环境的影响,根据其合理使用年限、河道来沙情况采取预留必要的沉沙容积、设置必要的排(冲)沙设施等措施,制定相应的调度运行方式。工程地质勘察的内容和深度应符合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规定,并满足建筑物耐久性设计所需的地质基本资料要求。建筑物基础处理措施、基础结构应根据合理使用年限、环境条件进行耐久性设计,满足主体结构合理使用年限要求。对于膨胀性土、湿陷性土等不良地基条件,其建筑物基础的耐久性设计应作专门论证。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应考虑混凝土可能发生的碱—骨料反应、钙矾石延迟反应和软水对混凝土的溶蚀,在设计中采取相应的措施。水工金属结构的耐久性设计除考虑环境作用条件下的腐蚀、磨蚀因素外,还应考虑气蚀、振动、冰冻、疲劳等因素对结构的影响。

2.耐久性设计主要内容在水利水电工程及其建筑物耐久性设计中,不仅要强调其材料的耐久性能指标与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适当的构造措施也能够非常有效地减轻环境作用。同时,建筑物的耐久性还需要规范的建设施工、运行管理来保证。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各类建筑物开展耐久性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根据工程的功能、等别等因素分析确定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按照工程中各类建筑物的类别和级别确定建筑物的合理使用年限。提出其合理使用年限内需要维修或更换的结构构件、周期及其为维修或更换所需具备的条件。根据对气象(包括气温、湿度、干燥度、盐雾等)、水文和地质(包括氯化物、硫酸盐、酸浓度等)等的调查、勘察,分析确定建筑物所处的侵蚀环境类别。对于严重环境作用下的建筑物,除勘察资料外,宜有相同或类似的周边工程的耐久性现状调查和检测资料。提出有利于减轻环境作用的结构措施和材料的耐久性要求,包括结构布置、接缝处理、钢筋保护层厚度、预应力锚固、混凝土裂缝控制、防渗与排水、抗冰冻、抗冲磨措施,闸门门槽体型和通气、闸门防振动、金属结构的腐蚀厚度,土石质量和填筑标准,混凝土强度等级、抗渗等级、最大水胶比、含气量、氯离子最大含量、抗氯离子侵入性指标、原材料(包括水泥、掺合料、外加剂、骨料、水)要求等。对处于严重环境作用下的结构,必要时应采取防腐蚀附加措施,如表面涂层、防腐蚀面层、环氧涂层钢筋、钢筋阻锈剂、阴极保护等。对于多泥沙河流上建设的工程,应根据其来沙量、使用年限,分析提出保持工程正常功能和效益的泥沙淤积控制要求,包括沉沙容积、排/冲沙设施、疏浚周期、调度方式等。对工程施工,需提出耐久性方面的施工技术要求和施工质量验收要求,包括施工工艺、原材料和施工质量控制、温控措施、材料和施工质量验收要求等。对工程运行管理,提出正常使用运行原则和管理过程中需要进行正常维护、检测、修理或更换的要求,包括日常安全监测、耐久性检测、安全鉴定要求等。

三、耐久性设计需注意的几个方面

1.一般环境正常大气和温度、湿度(水分)作用下表层混凝土碳化引发的内部钢筋锈蚀,是混凝土结构中最常见的劣化现象,也是耐久性设计中的首要问题。因此,其耐久性设计应控制在正常大气作用下混凝土碳化后的钢筋锈蚀。在一般环境作用下,依靠混凝土本身的耐久性质量、适当的保护层厚度和有效的防/排水措施,就能达到所需的耐久性,一般不需考虑防腐蚀附加措施。用于填筑堤(坝)的土、砂、石料等当地材料,在堤(坝)体中所起作用不同、部位不同,则对材料的具体要求也不同。当地材料填筑的堤(坝)结构应具有抗渗、抗风化和抗冲刷的长期性能。当某种材料不能完全适应使用目的时,需要进行加工处理。冻融环境寒冷地区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应控制混凝土遭受长期冻融循环作用引起的损伤。发生反复冻融的混凝土结构,应考虑冻融环境的作用。因此,需要提出混凝土强度和抗冻等级、混凝土中的含气量、最大水胶比、钢筋最小保护层厚度等要求,及水工建筑物、防渗结构的抗冻要求(包括埋置、排水等)。

2.氯化物环境环境中的氯化物以水溶氯离子的形式通过扩散、渗透和吸附等途径从混凝土构件表面向混凝土内部迁移,引起混凝土内钢筋的锈蚀。氯离子引起的钢筋锈蚀难以控制,后果严重,氯化物对于混凝土材料也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因此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面临的重要问题。氯化物环境中的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应控制氯离子引起的钢筋锈蚀,需要提出混凝土强度等级、最大水胶比、钢筋最小保护层厚度等要求。低水胶比的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混凝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抗氯离子侵入能力要比相同水胶比的硅酸盐水泥混凝土高得多,所以在氯化物环境中,为了增强混凝土早期的强度和耐久性发展,通常在矿物掺合料中加入少量硅灰。混凝土的密实性是其抵抗环境中水、气以及溶解于水中的有害物质侵入混凝土的第一道防线。一般来说,抗渗等级比较适合于判定低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密实性,如大坝混凝土和低强度等级的结构混凝土,而对强度等级超过C30的混凝土,单靠抗渗等级已难以表征高性能混凝土的密实性能。国内外研究表明,混凝土电量指标和氯离子扩散系数可作为评价结构混凝土抗氯离子侵入性的指标。化学腐蚀环境常见腐蚀性化学物质包括土中和地表水、地下水中的硫酸盐及酸类等物质,以及大气中的盐分、硫化物、氮氧化合物等污染物质。这些物质对混凝土等材料的腐蚀主要是化学腐蚀。化学腐蚀环境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应控制混凝土遭受化学腐蚀性物质长期侵蚀引起的损伤。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矿物掺合料对于提高混凝土抵抗化学腐蚀的能力有良好的作用。研究表明,在合适的水胶比下,矿物掺合料及其形成的致密水化产物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微观结构,提高混凝土抵抗水、酸和盐类物质腐蚀的能力,提高抵抗碱—骨料反应的能力。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论文范文3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三维实体地形;工程测量

传统的水利水电工程测量方法是采用断面法作出方量统计,然后做出计算结果。但是断面的切取方法不同,所获得的计算结果也会存在差异。随着三维立体制图软件的不断升级,更为适合水利水电工程测量的软件系统功能更为全面,系统的开放性让越来越多的工程测量人员所接受,且在复杂的施工环境中操作方便。

一、三维实体地形的绘制程序

(一)投影基准面的确定

在水利水电工程测量中,采用三维实体地形技术,就建立三维实体地形模型。将投影基准面确定下来是建模的基本条件。投影基准面的高程包括两部分,即投影底面高程和投影顶面高程,其中的投影底面高程为基础高程。在工程测量中应用三维实体地形技术,对投影底面高程和投影顶面高程的取值原理都有所规定,要求基础高程要比水利水电工程的最低高程还要低,且底面高程要统一。按照投影顶面高程的取值原理,是要求取值要高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最大高程。

(二)三角形网的建立

水利水电工程测量中,运用三维实体地形技术将三角形网建立起来,以对各项数据进行计算。三角形网的建立是基于碎部点数据而生成的,基本操作上,是在碎部点中确定一个点,为第一个点;以计算的方式将距离碎部点最近的一个点找出来,为第二个点;之后的工作就是将两点之间可以形成最大夹角的点寻找出来,为第三个点,三点构成一个三角形。第三个点的确定利用余弦定理计算出来,公式:c2=a2+b2-2abCosc。当三角形构成之后,将三角形的三边向外延伸,对各边的利用次数进行判断,其是否大于2次,之后所有的碎部点都连接起来,三角形网构成[1]。

在三维实体地形技术的应用中,基础高程计算所获得的结果可以实现三维实体地形与实际地形一致,顶面高程计算所获得的结果可以实现三维实体地形与实际地形相反的结果。

二、水利工程测量中三维实体地形的应用

水利工程所发挥的重要功能是调节当地的水资源,防止出现洪涝灾害。水利工程施工中,要对各种水利建筑,诸如大坝、渠道、隧洞、水闸等设计方案有所考虑,不仅需要在施工之前对施工设计方案进行研究,还要充分了解施工现场周围环境,特别是河道周边的地理环境,需要以详细的数据体现。目前水利工程的勘察测量中,可以采用三维实体地形技术,将工程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貌、地质情况等等元素都融入到三维实体地形中,运用三维实体地形结构算法将地形设计出来。

三维实体结构算法的选择,要根据水利工程设计需要确定采用相应的算法。剖面成面法可以将处于帷幕轴线上的第四系厚度做出计算结果,水层的分布范围也可以做出判断。所有的这些判断,都是通过计算,将地质剖面图绘制出来运用DEM生成技术将各个层面绘制出来,形成三维实体模型。运用直接点面法对三维实体结构进行计算,运用了原始的线状数据,将数层分开,且确定标高位置,各个层面的绘制则采用了曲面构造方法。通常水利工程施工地形复杂,会采用直接点面法进行测量。拓扑分析法是建立在不同层面的离散关系的基础上的,对离散点间的空间关系加以确定,构建地质过程中,则是根据空间拓扑距离来完成[2]。与剖面成面法和直接点面法相比较,拓扑分析法的运用相对复杂,所获得的计算结果也是最为准确的,对水利工程质量更有保证。

三、水电工程测量中三维实体地形技术的应用

水电工程的功能是发电,主要的构成为挡水建筑物和排水建筑物、发电系统、引水系统等。水电站建设的根本条件就是要求附近有水源地。这就需要采用三维实体地形技术对工程施工所在地进行地形测量。水电工程测量中,除了要对地质结构有所考虑之外,还要对周围环境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水电测量中,运用三维实体地形技术,不仅要对施工所在地的地质情况和地形以测量,还要对水电工程的总体布局进行判断,并做出剖面图。

水电工程测量中主要考虑的问题包括测量工作所在环境条件、地形地质情况、困难地形对三维实体地形技术所存在的制约等等。

水电工程的三维实体地形测量中,由于测量工作环境复杂,必然会对设计选型、施工建造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当水电工程投入使用后,也会受到环境影响而引发事故。因此,水电工程建设要做好地形测量,并对地质状况做出准确的判断。运用三维实体地形技术将数字化三维立体地形构建出来,根据工程施工情况还要对地形图不断更新,以确保工程施工中对现场的地貌、地形和地质状况随时掌握。此外,运用三维实体地形技术还能够在工程施工任意一个环节对工程表面积、体积等等数据准确计算出来,并建立三维立体架构模式,以满足多个专业技术协同作业[3]。

水电施工中遇到困难地形是必然的。运用三维实体技术对困难地形的制约条件进行观察、分析,做出计算结果,以制定必要解决方案,做到水电工程合理施工。三维实体地形技术所构建的三维立体模型,能够对各种施工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以调整施工方案,提高施工进度。

结论:

综上所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工程技术不断更新。水利水电工程测量是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为了弥补这一弊端,三维立体技术被运用于水利水电工程测量中,测量人员使用三维立体设计常用软件,不仅可以将工程测量模型立体呈现,还能够对工程设计的细节之处进行计算。鉴于传统的工程测量方法即便是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也难以作出精确的计算结果,采用三维实体地形技术,可以获得更为准确的测量结果。

参考文献:

[1]胡D, 张运东, 张强.三维CAD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硅谷,2013(23):66.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论文范文4

现阶段,在水利工程中,机电设备的安装管理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机电设备老化,更新不及时;机电设备的安装设计不合理、安装不合格、质量不过关;机电设备的管理机制不健全、设备信息不全,影响后期的维修维护工作;负责机电设备安装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缺失或其专业技术水平较低;机电设备的安装管理与水木建筑、土木建筑的沟通协调不到位,配合不默契,严重影响了机电设备的安装管理等。

1.1设备老旧,管理模式有缺陷目前,在水利工程机电设备的安装管理中,存在着偷工减料、使用二手机电设备或者购买翻新的机电设备的情况。同时,在工程后期的管理阶段,还存在设备老旧、有损耗,更新不及时或维修不到位的情况。受水利工程特殊性和管理因素的影响,很容易为机电设备埋下安全隐患。

1.2技术人员缺失缺少水利工程机电设备安装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也是影响水利工程运行的一大因素。随着工业科技的高速发展,高效、高能的设备不断更新,科技的创新为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机电设备。虽然购买、安装了这些机电设备,但是,却因为在后期的管理过程中缺乏专业的维修维护人员而造成维修不利的情况,从而增加了不必要的损耗。由此可见,紧跟第一生产力的科技应当是第二生产力技术。

1.3机电设备安装的预留位置有偏差或遗漏在水利工程中,由于机电设备的结构复杂、烦琐,电缆线路数量庞大,与相应的土建工程缺乏必要的沟通,所以,在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容易遗漏安装机电设备所必需的电缆线路的孔洞,或者其位置有偏差、空间不够,造成线路无法通过或者保护层空间不够,进而使得电缆等设备被挤压或破坏。很多时候,一些偏差看似微小,但是,在机电设备的安装管理中,这些偏差都会造成一些难以预计的损害。

2应对措施

从目前情况来看,要想解决水利工程中出现的机电设备安装管理方面重点和难点问题,就要加强对机电设备的有效管理,建立一套完整的机电设备信息登记制度,完善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健全机电设备维修、维护的服务体系,加强机电设备安装与土建工程之间的交流,促进水利工程中交叉施工的协调配合。

2.1加强对机电设备的有效管理要想加强对机电设备的有效管理,就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机电设备信息登记制度。机电设备的档案应当包括前期的设备配置申请、中间的审批程序、过程中的设备采购、设备投入水利工程项目中的安装运行、设备的维修、数据处理结果的检验和设备报废全过程的数据登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水利工程中机电设备的有效运行,才能充分发挥机电设备的经济价值。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论文范文5

【关键词】探究;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设计

现在人们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在此背景下人们在生活质量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精神需求以及物质需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建筑行业在这种情况下飞速的发展起来。水电工程的建筑是工业建筑的重点,为了可以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要对传统技术以及现代技术进行合理应用,为人们设计出经济、实用的水电建筑工程。

一、水电工程如今的设计类型和大致流程

(一)类型介绍

现在,水电工程建筑分为:平面设计类型、总平面设计类型和造型风格类型。平面设计为水电工程当中最为主要的部分,此部分应该由综合素质非常强的设计人员来负责,这部分人不但要掌握与建筑设计有关的一切专业知识,还应该了解一些水工知识以及电气知识等[1]。水电工程的建筑一定要符合人们的要求,所以,设计人员要对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对建筑的内部结构进行科学设计。除此之外,在特有的建筑空间中,设计人员应该按照自己所了解的一切专业知识,应用可以利用的资源,对建筑的结构进行合理设计,使建筑空间的利用价值有所增加。

(二)大致流程

首先,对建筑平面进行设计。按照专业设备在建筑布置方面规定的要求来对平面进行设计,其中水电工程当中建筑物平面的主要布置模式是由水工人员和专业建筑人员一同决定的[2]。其次,对建筑的总平面进行设计。水电工程当中建筑总平面设计分为:建筑物设计、与其配套的设施设计,建筑物有涵闸、大坝以及泵站设计等;而配套设施包括居住房、商业房、绿化等。最后,对建筑的造型和风格进行设计。建筑通常有豪放风格、恢弘风格、温柔秀气风格等。总之,水电工程应该考虑周边环境特点再进行建筑设计,将建筑的韵味体现出来。

二、水电建筑的特点

(一)建筑物对建筑基础有限制

要参照水工专业知识来明确水电工程建筑物的具置、实际高度和占地面积等,这对水电工程的建筑有着一定的限制,因此,不能进行合理的创造。

(二)和地方经济间有着促进作用

水电工程和地方经济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作用,随着水电工程的飞速发展,地方经济也发生了巨大改变,而经济的飞速发展,又促使人们对建筑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进而使水电工程的建筑要求逐渐升高[3]。现在,因为有很多创新元素被引入到水电工程建筑当中,促使水电建筑设计成为其余建筑设计的领头羊,在时代的变化中,水电工程建筑早已和新建筑群完全的融合起来。

(三)没有充足的资金来支持工程设计

在设计水电工程的建筑图纸时,因为传统思想的影响,人们经常不会在此过程中花费太多的资金。资金投入的多少会对工程设计的质量产生直接影响,越少的资金投入,工程的设计质量越差,进而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想要使水电工程可以顺利完成施工,就需要在设计图纸环节增加资金的投入量,这样不但建筑质量提高了,水电工程也会稳步向前发展。

三、水电工程建筑设计需要对以下事项加以注意

(一)在设计时要和业主进行沟通与交流

在设计水电工程建筑时,设计人员必须和与工程有关系的一切人员进行交流,特别是与业主的沟通。一般情况下,业主都会对水电工程建筑的形象和构造有相应的要求,虽然不可能提出明确的方案 ,可业主提出的建议会对设计有所帮助。当设计人员和业主进行沟通的时候,能够掌握到他们所青睐的建筑物风格与结构形式,进而设计人员就可以参照周边环境为业主设计出他们满意的方案[4]。虽然业主不了解建筑设计知识,可是他们却有着强大的审美能力,在和他们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不断对设计方案进行改进,让设计的建筑物能够完全的与周围环境融合在一起,既将建筑的风格完美的凸显出来,又使业主的要求得以满足。

(二)不断的进行创新改革设计

针对水电工程的建筑来看,应该一直进行创新,这样才会与人们的需求更加符合。在设计水电工程建筑时融入一些创新元素,不但可以使建筑物更具创新性,还会使建筑物的外观以及结构更加的完善。设计人员科学的应用美学规律对建筑方案进行设计,并考虑了业主的实际需求,进而将众多因素融合到了设计方案当中,同时还结合了艺术,使建筑物更具特色。

(三)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控制

水电工程的规模十分巨大,只有投入大量的资金才会建筑特色符合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因此,设计人员一定要对工程特点进行分析,合理的设计建筑物的内部结构,同时要对业主所具有的经济实力进行分析,最大限度的为他们设计出最好的建筑。想要使工程造价得以降低,就需要将资金应用在合适的位置上,设计人员可以把建筑的外观当做主要部分进行设计,从而在此部分投入资金,保证建筑具有局部设计特色。譬如:水电工程当中在对大坝里坡防护进行设计时,可以在外护坡上应用花木草皮进行护坡设计。除此之外,还可以在预制块当中合理的应用一些混凝土造型,这样做不但工程造价得到了合理的控制,设计的艺术特点也随之体现出来。

结 语:

总而言之,身为我国一项重要工业建筑的水电工程建筑,科学的设计可以促进水电事业持续向前发展。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水电建筑的设计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设计人员所掌握的知识也逐渐的丰富起来,并不断对建筑进行创新设计。在设计水电工程建筑的时候,设计人员在了解工程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将建筑与自然环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人们的需求得到了相应的满足。

参考文献:

[1]李晓娟.浅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及其中存在的问题[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1):141-141.

[2]徐玖平,李姣.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动态联盟组织模式的结构集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2,32(11):2447-2458.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论文范文6

【关键词】水利工程 机电设备 设备安装 水电站

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在水电站的建设方面也逐渐的朝着多元化和大型化的方向发展,因此,这对水利工程机电设备的安装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的对机电设备安装的施工质量进行合理的控制,通过引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施工质量,对机电设备的安装流程进行优化,从而提高水电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1水利机电安装工程的主要内容和存在问题

1.1预留孔洞的问题

预留孔洞出现问题一般主要是关于孔洞大小、位置尺寸的偏差以及同心度。尺寸产生偏差的主要原因是支撑模版的质量问题,因为在水利工程中,对于混凝土的用量比较大,支撑模版受到的挤压力比较大,超出了实际的承受范围,引发预留孔洞尺寸的偏差;位置尺寸的偏差一般主要与人为因素有关,在工程施工中,施工放样人员的操作不稳,导致对孔洞的定位和同心度等出现很大的偏差,在设备安装时很难精确的对准。

1.2电缆孔洞预留的不合理

因为水利工程的结构比较复杂多余,导致在水利工程中电缆数量非常多,少留或者多留电缆孔洞在工程的结构施工中经常发生,在遇到转弯角度比较大的地方,还需要对电缆的实际直径和尺寸进行核算,这对孔洞的布局和安排有很高的要求,而现实状况则是,电缆预留孔洞的不合理造成了电缆通过的困难。

1.3安装设备基本尺寸的偏差

设备的基本尺寸一般主要包括垂直度、水平度、位置、标高等。在水利工程中,方案图纸上的尺寸与现实的设备存在很大的偏差,而设备的这些基础尺寸是最为基础性的,偏差较大的话可能会影响到工程的整体安装质量,从而使水利机电设备的功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

1.4闸门异常问题

闸门异常是机电设备异常的主要表现。例如闸门操作方式采取液压启闭机的水利工程中,闸门的排漂门左右油缸大小差距大时,会使闸门操作卡壳,影响了机械的运行。在生产时,闸孔两侧的操作杆里液压分配不平衡,会引起电气开度仪器发生故障,多次故障后导致闸门出现异常,引起操作发卡的结果。

1.5水轮发电机组异常问题

如组合轴承在运行中漏油、定子引出线电缆外表皮破裂、定子温升过高、大轴位移过大、机组冷却效果差、转轮接力器出现拉缸事故等。组合轴承漏油问题,可能是组合不当而产生的不良结果。因为密封不当而导致轴承端盖渗油,油顺螺纹渗出。定子引出线电缆外表皮破裂,这种现象大多属于产品质量问题。

2机电安装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措施

2.1规范安装工作,保证安装的顺利进行

在水利工程机电安装工作中,机电安装人员要佩戴安全帽,保证人身安全。对于各种设备要按照顺序来进行安装,规范化施工,减少偏差现象,对于工程项目的供电设备开关以及控制盘要做好前期检修工作,对设备安装的完整性、合理性、安全性进行细致排查。

2.2引进现代化施工设备

科技发展带动了水利工程的技术创新,新的机电安装模式就是通过新的方式和手段,把工程安装效率作为目的的一种新途径。要加大对于新型技术和设备的引入力度,减少不必要的偏差,确保吊装环的良好。

2.3设备安装与土建施工的协调配合

机电设备安装与土建施工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从具体的施工情况来看,机电设备的安装需要相对安静的环境,以确保调试的精确性,而土建施工则比较嘈杂,这就需要双方在施工进度和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协调配合。施工人员在室内进行装修时,要给后续设备的安装提高预留孔洞的数据信息,因此,机电设备安装人员与土建施工人员两者要在施工工程的要求下协调配合,达成一致,然后制作出各自的施工方案。两者的良好配合可以大大的提高工程的施工进度,确保工程的质量。

2.4交叉施工的协调配合

因为水利工程的特殊性,大多都是在年前汛期结束后或者是汛期来临前开始施工的,这就对各个参建单位之间的配合有了更高的要求,各个参建单位在不同的工作程序中难免会出现交叉作业的现象。在实际的机电安装工作中,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状况对施工时间进行合理调整。要提高机电设备的安装技术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①严格按照科学的方案设计进行施工。要确保机电设备安装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就要按照方案设计的标准来标准化施工,严格按照安装的顺序,以及方案设计技术,最大化的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确保工程的整体质量和安全可靠性。

②常规化安装。在进行机电设备安装时,要按照常规方式,以一定的顺序进行,根据每一种设备的具体要求采取合适的作业,在遵循正常顺序的基础上还要确保每一工序实施的准确性和良好性。

2.5其他处理措施

组合轴承漏油可通过更换轴承盖密封圈,在大轴法兰与镜板的连接螺栓部位加一个铜垫,从而达到止漏的目的。就定子引出线电缆外表皮破裂问题来看,可将其临时包扎起来,并在电缆支架垫上橡皮,但是应急之后必须进行更换。定子温升过高时,必须观察到是哪一个发电机定子线圈温度过高,可通过拆除导风板等方法把风机马达容量加大,定子温度便会有明显的改善,从而达到设计的要求。如果出现大轴位移过大,可在安装过程中大轴盘车,达到规范或厂家规定的要求,使径向位移减小到安全范围。然而机组冷却效果差却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目前尚未确定改造方案,目前只有暂时采取限负荷运行的方式。

3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机电设备安装是一项综合复杂的项目活动。机电设备安装当中存在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提出改正措施。水利工程对整个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设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机电设备的质量及安装质量,避免缺陷问题的出现,保证机电设备的健康运行,发挥出水利工程的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齐奔,吕淑峰.水利机电设备安装中常见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4):182.

[2]张寓朝.浅析水利工程机电设备的安装问题及维护检修[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3(04):72-73.

[3]许发锡.建筑机电设备安装中常见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8):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