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现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土木工程现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土木工程现况

土木工程现况范文1

(延安大学 西安创新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摘 要:本文系统解析了当今土木工程在设计原理、技术与建材使用、结构方式等层面的探索和提升状况,给出了土木工程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土木工程;信息化;虚拟技术;进步方向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2-0047-02

虽然中国的土木工程建设始终处于迅速发展的状态,尤其是近些年,伴随高速道路、铁路、高层建筑等各项工程的创建,使其领域更加完善,而且更多的现代化建材和新技术的使用也让土木工程建设更加符合当今社会进步的需要,可是就现今的城市进步状况来看,一些土木工程建设还不能满足人们的期望.

1 土木工程的现况

1.1 土木工程建设已获得的成就

据调研统计,中国已建完的高层建筑,高于20层的已有10000多栋.当中,有500多栋高于100m,有50多栋高于200m,有20栋高于300m.而中国现今最高的高层建筑是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楼,在2008年8月29日完工,整套设计应用了钢筋混凝土构造(SRC构造)与钢构造(S构造),其建筑达95层,主体高度是492.5m.就公路与铁路方面来讲,已达到了快速进步的状态.即使中国的高速道路创建较晚,可是在2010年新建2.4万公里,让全国高速道路的总长度达7万公里左右,列于世界首位.而铁路在2010年已拥有8.5万公里的应用里程,尤其是青藏铁路的开通对中国铁路业的进步来讲有着跨时代的意义.当今,铁路建造的重点为城市轻轨与地铁两个方面,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已实现地铁的扩建,其开设的总里程是215公里.

1.2 预应力技术的使用

预应力技术不但在处理大、高等建筑工程的设计与创建难题中展现了其独特的优势,并且也促进了建筑构造的改善,比方说使用预应力拉杆可代替柱的悬挂建筑构造.

在公路建造中,使用预应力技术能较好地处理路面混凝土裂缝与缩减伸缩缝的问题,进而提升了道路的使用时间;在桥梁项目中,对于所有种类的桥梁创建,都能够借助预应力技术处理其跨度问题;在水利工程以及其他的工程创建中,预应力构造也获得了大量的使用,如老式建筑的加固创新、加层与拆除等.

1.3 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的使用

建筑建材和施工工艺的使用,重点体现在混凝土及其技术的使用.由于混凝土所达到的强度已大大超过了其工程所需要的范围,在原材料上,活化、球状等新型水泥与高功能的减水剂,尤其是粉煤、硅灰等超细掺合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在混凝土的操作技术方面,不同原材料的检验设施以及相关高新技术的使用,让混凝土技术的有关性能设计与掌控获得了极大的提升与完善.

1.4 建筑空间的扩展

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和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使我们的生存空间变得十分拥挤,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因此,土木工程建设应寻求在空间上进行扩展,通过向高空和地下两个方向延伸实现更大使用空间的拓展.

其中,向高空的提升,重点体现在高层建筑在其高度上的加高;而向地下的延伸,就体现在城市地铁工程的建造,通过这些形式来减缓城市人口过于密集、交通过于拥挤的状况,这是当今城市发展的必然走向,也是创建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条件.

2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重点

2.1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

近些年,中国建筑施工工程管理质量持续提升,施工单位已逐渐了解到了施工质量对于整个工程的重要性.企业要对土木工程领域加大研究力度,全面提升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与水准.

施工管理者对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要加强管理,认真核查,若是发现问题,要及时找出问题的起因,避免施工当中产生的质量问题,并向施工者提供处理问题的详细策划.

2.2 责任制研究

土木工程中的责任研究,说的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对各个项目工程实施统一详细的管理制度,把施工当中的责任分配到每个工作职工的身上.建筑工程管理的核心便是工程责任的落实,其决定了工程的质量.若是在建筑工程中,各项工作的相关职工对自己的工作不能尽心尽力,过于粗心,不能掌控施工风险,将给施工企业与施工项目带来巨大的危害.

3 土木工程日后进步趋势

3.1 3S系统运用发展

RS遥感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组成了3S系统,其能实时、整体、动态的对地进行辨别观测、应用解析,所以在土木工程领域该系统展现出了较大的发展优势.数字化城市发展观念的提出就是在此3S系统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也就是说其将遥感、遥测、多媒体、网络和仿真虚拟技术综合起来对城市各项性能、基础设备进行自动收集,展现了决策辅助的作用且实行了动态化管理监测,数字化城市就是将此类数字化的信息处理技术、通信网络技术当作发展前提的科学服务技术体系.其势必把中国城市运营与规划建造推向更高的层次,进而促进城市发展水平的不断上升.

3.2 地下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推广

向地下空间实施推广,则重点是把地层原始分布的状态进行一定的更改.因为地下空间的研发与使用,会极大的影响原有的动植物和生态环境,进而对地理气候条件带来影响;会使地下水的分布形式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到地表的植被成长;并且对原有建筑的安全也会带来影响,所以,在实施建筑施工前,一定要全面地考虑地上每项原有的生态环境要素,并对其实施调研与解析,从而保证对地面环境的影响可以得到较好的掌控.

3.3 防震与减灾的合理实施

随着现今各种高层建筑以及大跨结构复杂建筑物的兴起,土木工程中大型的、繁琐的构造式的抗震设计及其对应的难题也获得了更多的关注,有关的调研包括地震动的作用原理、建筑结构的抗震原理等方面的内容.

3.4 单机方式顺序科学转变至网络协同控制和并行设计

对于大型复杂的项目工程来讲,其极有可能需要很多设计部门、大量员工的一同参与,同时还要很好的协作并为其提供在线咨询服务,为了更好地处理此类繁琐的系统问题需要较好的使用土木工程开发设计的协同并行技术.此外,智能化建筑工程和检测结构也是土木工程在信息化发展前提下的进步趋势.由于电子化数据查阅管理体系的简便性,现今国外开发出了无线电双向通讯设施且已大量用于现场工地的互通联络和基于GPS科学技术创建的人机通讯高效便利设施.现今土木工程领域信息技术的超前式进步已经让国际承包商切实地跨越了地域壁垒,取得了智能化的行业性进步.

3.5 土木工程虚拟技术在未来将实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在传统的土木工程研究过程中,我们常常只能使用固定的符号和平面图纸来对信息进行传递和转换,这样的方式会受到信息接收者知识结构的约束,严重制约了其发展和传递.随着新时期工程项目复杂系数的日益加强,这样的交流方式则越来越困难.如此一来,使得土木工程虚拟现实技术逐步衍生出来.土木工程虚拟现实技术为土木工程建设创造了新的交流和实践方式,同时也拓展了其发展空间.土木工程的虚拟现实技术就是把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与网络技术进行交叉融合,然后再把抽象的图纸和符号合理转换为人们的直观感受,也可称为人机交互的新型土木工程虚拟技术,这种技术能够为人们创造接近现实的仿真虚拟环境.在以后的土木工程技术研究和实践领域中,这种技术将会逐渐应用于土木建筑工程的投标、招标领域当中,与此同时,这种技术在设计过程和施工过程中将会体现更多的优势.通过计算机技术对三维图形进行可视化的计算,将变化设计参数结果实现系统、直观的呈现,这样有益于施工设计时间的缩短,实现了最佳方案的选择,并取得了最低费用、最佳工期和资源最优化的配置,从而精准地控制了工程项目整体建设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海燕,岳祖润.土木工程信息网站的设计与实现[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13(2).

土木工程现况范文2

[关键词]土木工程;节能措施;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6-0130-01

引言

近几年来,大量能源消耗的局面正在全世界范围内上演,在所有的能源消耗当中,建筑能源的消耗所占的比重最大,由此可见,解决建筑能源消耗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我们需要知道能源对人们生存的重要性,让人们提高节能的意识。而建筑节能技术的问世,使能源危机问题得到了改善,但由于技术起步晚,我们应该加强建筑节能技术的建设。而在建筑节能技术建设中,土木工程建筑节能主要是指在确保居住地方的舒适环境之下,在恰当的使用和技术进步的基础上,通过一些途径比如经济结构上的合理化以及科学的管理模式,加上对新型保温材料的采用 从而有效地降低建筑能耗。

一、土木建筑中节能措施的重要性

1.降低建筑能耗,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当今,我国正处在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时期,每年大约有20亿?的建筑消耗总量,接近于全球年建筑消耗总量的一半。于这个其间新建的建筑和原有400亿?的存量建筑是否能够节能,不但关系到我国是能否降低能源供求上的紧张现况,并且还关系到了全球气候的变化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建筑节能已成为了一项当务之急的事。根据国家的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建筑的能耗非常地惊人。在建造与使用的过程中直接消耗掉的能源占全社会的总能耗中的30%。而使用的钢材和水泥等的建材生产能耗占有将16.7%。两项进行相加,建筑消耗占了我国的能源将近50%。我国建筑不但能耗便高,其能源利用的效率却很低,建筑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是我国的第一耗能大户,建筑节能也就会成为全社会的节能工作之首。

2.能够缓解城市“热岛”现象

根据有关的测试证明:在城市内建筑的周围挂满了分体式的空调时,将会造成局部的“热岛”现象。空调机和COP(热泵的循环性能系数)相比,其运行能效有显著的下降。因此,建筑的周围热环境也将被其严重地恶化。但是建筑物的寿命一般比较长,造成了建筑节能的改造难度较大。所以在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建筑能耗和环境影响就显得尤其地重要。但是由于我国的广大地区气候各异,不同类型的建筑节能仅仅依靠墙体保温等的措施是无法解决的,这就有必要在建筑设计、建筑细布的构造处理、环境控制的设备和系统等各类技术的集成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我国土木建筑节能的现状

1.土木建筑节能措施投入力度不够

(1)对土木建筑节能的重视度不够

对土木建筑的节能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我国建筑节能措施的应用范围和节能目标的实现。在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土木建筑发展迅速、层出不穷,然而有的开发商对建筑节能的认识不够,导致其不够重视,主观积极性也不够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节能领域相关措施的推广和技术进步。

(2)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太盲目

有的开发商在自身经济利益的趋势下,盲目地追求建筑本身样式上的新奇,过分注重建筑风格,使得很多建筑脱离了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自然条件,造成了建筑物在节能方面的局限性和相关无法弥补的不足。

2.土木建筑节能技术不够先进

(1)我国建筑行业在节能方面经验少

我国在建筑节能方面起步较晚,这不光使得我国在建筑节能的技术上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并且这种差距在短时间内还会越来越大,同时也造成了国民对建筑节能的认识程度还有待提高,需要继续大力宣传和普及建筑节能方面的知识。

(2)专业人员缺乏

我国从事建筑节能的研究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还比较缺乏,专业人员不足使得相应的科研成果较少,而施工管理人员的缺乏又造成了建筑节能监管的不到位。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我国土木建筑节能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3.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

许多土木工程建筑企业的管理机制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其机制还不够完善,缺乏对其健全性的管理。同时对于其中的节能技术的管理也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和问题。施工单位缺乏相应科技人才,即使能够进行节能技术的应用和安装,但缺乏相应的科技人才进行相应的指导。例如在对建筑节能热工进行计算时,就需要专业的暖通人员进行节能的设计和相应的规范管理。

三、加强土木建筑中节能措施的运用

1.提高对土木工程建筑节能重要性的认识

随着建筑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的广泛应用,最主要的就是减少资源的浪费,促进建筑工程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但是在对节能技术应用中,只顾降低成本开支,不顾相关建筑的法律法规,严重降低了建筑工程的整体水平。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们节能意识必都在逐步的增强,建筑节能应该从我们每个人做起,提高自己的节能意识,加强建筑工程建设。

2.提高对土木工程建筑节能技术的管理

现在首要的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促进建筑节能的体制,通过政府部门的监督和鼓励政策,使建筑行业得到规范,政府根据节能标准,逐渐加快法律体系的完善,制定有针对性的监管制度,从而能够加强建筑节能的监管,使能源消耗得到改善,加快了建筑节能技术建设的进程。当前,非常必要抓紧研究和制定推进建筑节能的产业政策,强制性地执行现有的法规和节能标准,并期待政府加快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逐步形成完善的法规标准体系。

3.不断提高建筑节能技术

为了促进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与进步,我们要时刻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相结合,加快节能技术的建设的进程,不但要力求建筑事业顺利完成,还要能源得到的充分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现在我们可以使用高新技术,可以使建筑有更好的保温、隔热、隔声、防水等,有效的减少了环境的污染,使环境更加适合我们的生活。具体而言,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最根本的还是要借助科学技术的进步,加强对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创新,在满足基本建设需求的基础上,做到对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或常规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4.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责任心

在建筑行业中,有了过硬的专业知识底蕴,能够提高相关人员节约能源的意识,使其对节能技术的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使我国建筑节能技术得到广泛的推广及应用。具体而言,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是制约节能技术应用与推广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专业知识的培训,有助于增强节能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节能意识.责任意识,增强企业员工对节能技术的全面认识,进而更好的促进我国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但我国人均能源占有量很少,所以,必须提倡节能环保,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筑作为能源消耗量大的行业,需要采取节能措施,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1] 岑喜平.土木工程建筑节能措施探究[J].能源与节能,2014(3).

土木工程现况范文3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施工的技术探讨

1、材料准备

水泥:应该根据工程的强度要求以及不同型号的水泥性能来选择,保证其强度不低于设计的规范,对于有特殊承重要求的部位应该在选用之前进行测试,结合报告进行选择。

骨料:作为混凝土的主要组成部分,骨料的优劣对混凝土最终强度有直接的影响。在对粗骨料进行选择的时候,应该对其质地、针片状颗粒的含量、级配、最大粒径等参数进行重点的检查。而选择细骨料时,应该重点检查质地、细度模数、含泥量、有害物质含量等,尤其是要对有害物质含量和含泥量进行检查。

水:应该尽量采用可饮用的水进行混凝土的拌合,对于不可饮用的水,在拌合之前应该先进行化验和抗腐蚀检验。应该避免采用工业废水、酸性程度较高的水、生活污水来进行拌合。

外加剂:应该保证外加剂的生产厂家的资格,且要出具对于外加剂的性能检测报告。在使用之前应该进行试验以保证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施工中应该严格控制用量,并且延长拌合的时间,以保证拌合的均匀。

2、混凝土拌合

在确定材料之后,应该对其进行取样,然后交由相应的实验室来进行配比的设计,避免采用经验配比的方法,避免少配、错配、漏配等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事件发生。然后应该对适配完成的混凝土进行性能的检测,然后才能进行大量的混凝土的拌合。在施工中应该经常对骨料的含水率进行检测和调整。在向搅拌机具中投料时应控制在机具的额定容量之下,拌合中应该随时对拌料坍落度和离析现象进行监测。

3、运输

在对混凝土精心运输的时候应该按照形势采取不同的运输方式,如垂直运输一般采用提升架、起重机等运输,现场搅拌的时候采用手推车,小型翻斗车等进行运输,在楼面上多用手推车进行运输等。在运输过程中应该保证混凝土的均质性,以免混凝土的流动性降低或者发生产生离析、砂浆流失、沁水等现象,为了保证最短的运输时间,使其在初凝之前就浇筑完毕,应该尽量减少其运输的周转次数。

4、浇筑

在浇筑之前,应该对钢筋和模版进行检查,以保证其具备混凝土的浇筑条件,还应确定浇筑方法的合理性。应保证混凝土下落高度小于3m,如果采用的是分层分块浇筑方法的话,应该结合钢筋的密集程度和结构的特点来决定每一层的高度。在分层高度的控制上,一般为插入式振捣器作用长度的1.25倍,如果振捣采用的是平板振捣器,则应该控制分层的厚度,不超过200mm。浇筑的过程应该尽量连续,如果必须出现间隔,则要尽量的缩短间隔的时间,以保证在前层的混凝土初凝前可以恢复施工。较注重应该经常观察和整改钢筋、模版等设备的变位现象。较大的梁体可以进行单独的浇筑,对连续浇筑无法实现的部位,应该在剪力较小的地方预留好施工缝。

5、振捣

浇筑后应该及时的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振捣的作用是使混凝土能充满模版的每个角落,使其获得最大的均匀和密实度。振捣分为机械和人工振捣两种,一般只有工程量小、或者采用的是塑性混凝土的时候才会使用人工振捣的方法。振捣过程应该快插慢拔,均匀的选择插点的位置,以防出现漏振的情况。在插入振捣棒的时候应该使其进入下层混凝土中,以免在两层混凝土中间出现缝隙。在一个插点应该持续振捣20-20S,以表面无下沉、无气泡,泛浆或者水平为宜。如果使用平板振捣器进行振捣,则应该保证其能够对已经振实部分的边缘进行覆盖。

6、养护

在混凝土部件完成终凝后,应该及时对其进行养护,通过养护能够使混凝土得到硬化和强度的增长。养护期间混凝土应该保证湿润的状态,保证温、湿度。一般的养护方式是在混凝土表面洒水,并且覆盖草帘,在冬天应该设置保温措施,养护时间一般应该大于14天。

二、施工的质量管理

1、影响质量的因素

1、1混凝土的配合比例

混凝土的配合比例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第一要素,混凝土的配合比例应该满足施工技术的要求,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强度。在科学部门所配出来的配合比例并不一定完全适合施工的现况,当施工现场的运输设备、气温等发生了变化之时,应该根据变化来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例。

1、2混凝土的和易性

和易性,指的是混凝土在搅拌时的粘聚性、流动性、保水性等性能的综合。如果混凝土的和易性不好,就可能导致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或者振捣不实。只有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才便于振实,不会发生离析的现象。

1、3振捣过程

混凝土在浇筑时有没有经过充分的振捣,是影响混凝土最终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浇筑时振捣不良引起混凝土内部出现蜂窝、孔洞等问题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施工单位要重视混凝土的振捣工作,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时应该由专业的人员,采取专业的操作来进行。

1、4施工人员

作为施工的操作者和指挥者,施工人员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影响是无可置疑的。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该严格控制各个环节,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和质量管理体系。为了问题能够得到切实的解决,还应该从技术和管理措施两个方面来约束有关的部门和人员,最终用人员的素质来保证施工的质量。

2、混凝土施工中的控制

2、1供应商

在选择商品混凝土的供应商的时候,应该选择信誉好、资质高的商家。应该安排好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和施工现场之间的联系,对混凝土浇筑的速度做好计算,选择合理的车辆和路线,使混凝土运至施工现场时的质量有所保证。

2、2施工操作

应该在周密的科学组织之上合理安排施工的速度,保证施工操作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杜绝盲目的赶工。在浇筑工程中不踩踏钢筋,不移动预埋的线管。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前不能踩踏和堆放重物。

2、3现场管理

应该对施工现场加强管理,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保证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心。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抓住重点,制定合理有效的方法来保证施工的质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的种类将越来越多。作为建筑施工的基础,混凝土施工技术需要努力适应社会的需要,不断创新,才能使其成为更安全的施工技术,才能不断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谢文利;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01).

土木工程现况范文4

Abstrac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for a very important proportion of concrete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is good or bad will have a direct and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safety of the building. So we must have enough attention to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the concrete, are strict control of each procedure of concrete construction,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Key words: concrete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quali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前言:

混凝土是现代建筑的基本材料,具有成型容易,输送能力大等优点。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决定着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本文从提高混凝土质量的角度出发,对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的技术与质量管理双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为广大建筑工程的实施提供一些参考。1 施工的技术分析1.1施工准备①在混凝土的浇筑施工之前,应该先做好对施工工人的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对施工中要注意的问题要详细说明,强调梁柱、梁板与剪力墙的混凝土标号的控制,以及振捣时间、间距等等事项。②在施工阶段,应该对该地天气变化情况进行掌握,根据工程的需要,把浇筑工程中所必备的防雨防暑物资事先准备好,以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③在浇筑施工之前,应该对钢筋、控制模板、保护层等设备的规格尺寸进行检查,使其偏差值符合国家验收评定的标准。还应该对模版接缝处是否密合完好以及其支撑是否稳定进行检查,还要对钢筋和模版进行预检,符合标准之后,才能开始浇筑。

1.2施工流程及技术要点

1.2.1 材料准备水泥:应该根据工程的强度要求以及不同型号的水泥性能来选择,保证其强度不低于设计的规范,对于有特殊承重要求的部位应该在选用之前进行测试,结合报告进行选择。骨料:作为混凝土的主要组成部分,骨料的优劣对混凝土最终强度有直接的影响。在对粗骨料进行选择的时候,应该对其质地、针片状颗粒的含量、级配、最大粒径等参数进行重点的检查。而选择细骨料时,应该重点检查质地、细度模数、含泥量、有害物质含量等,尤其是要对有害物质含量和含泥量进行检查。水:应该尽量采用可饮用的水进行混凝土的拌合,对于不可饮用的水,在拌合之前应该先进行化验和抗腐蚀检验。应该避免采用工业废水、酸性程度较高的水、生活污水来进行拌合。外加剂:应该保证外加剂的生产厂家的资格,且要出具对于外加剂的性能检测报告。在使用之前应该进行试验以保证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施工中应该严格控制用量,并且延长拌合的时间,以保证拌合的均匀。

1.2.2 混凝土拌合在确定材料之后,应该对其进行取样,然后交由相应的实验室来进行配比的设计,避免采用经验配比的方法,避免少配、错配、漏配等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事件发生。然后应该对适配完成的混凝土进行性能的检测,然后才能进行大量的混凝土的拌合。在施工中应该经常对骨料的含水率进行检测和调整。在向搅拌机具中投料时应控制在机具的额定容量之下,拌合中应该随时对拌料坍落度和离析现象进行监测。

1.2.3 运输在对混凝土精心运输的时候应该按照形势采取不同的运输方式,如垂直运输一般采用提升架、起重机等运输,现场搅拌的时候采用手推车,小型翻斗车等进行运输,在楼面上多用手推车进行运输等。在运输过程中应该保证混凝土的均质性,以免混凝土的流动性降低或者发生产生离析、砂浆流失、沁水等现象,为了保证最短的运输时间,使其在初凝之前就浇筑完毕,应该尽量减少其运输的周转次数。

1.2.4 浇筑在浇筑之前,应该对钢筋和模版进行检查,以保证其具备混凝土的浇筑条件,还应确定浇筑方法的合理性。应保证混凝土下落高度小于3m,如果采用的是分层分块浇筑方法的话,应该结合钢筋的密集程度和结构的特点来决定每一层的高度。在分层高度的控制上,一般为插入式振捣器作用长度的1.25倍,如果振捣采用的是平板振捣器,则应该控制分层的厚度,不超过200mm。浇筑的过程应该尽量连续,如果必须出现间隔,则要尽量的缩短间隔的时间,以保证在前层的混凝土初凝前可以恢复施工。较注重应该经常观察和整改钢筋、模版等设备的变位现象。较大的梁体可以进行单独的浇筑,对连续浇筑无法实现的部位,应该在剪力较小的地方预留好施工缝。

1.2.5 振捣浇筑后应该及时的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振捣的作用是使混凝土能充满模版的每个角落,使其获得最大的均匀和密实度。振捣分为机械和人工振捣两种,一般只有工程量小、或者采用的是塑性混凝土的时候才会使用人工振捣的方法。振捣过程应该快插慢拔,均匀的选择插点的位置,以防出现漏振的情况。在插入振捣棒的时候应该使其进入下层混凝土中,以免在两层混凝土中间出现缝隙。在一个插点应该持续振捣20-20S,以表面无下沉、无气泡,泛浆或者水平为宜。如果使用平板振捣器进行振捣,则应该保证其能够对已经振实部分的边缘进行覆盖。

1.2.6 养护在混凝土部件完成终凝后,应该及时对其进行养护,通过养护能够使混凝土得到硬化和强度的增长。养护期间混凝土应该保证湿润的状态,保证温、湿度。一般的养护方式是在混凝土表面洒水,并且覆盖草帘,在冬天应该设置保温措施,养护时间一般应该大于14天。

2 施工的质量管理

2.1影响质量的因素

2.1.1 混凝土的配合比例混凝土的配合比例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第一要素,混凝土的配合比例应该满足施工技术的要求,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强度。在科学部门所配出来的配合比例并不一定完全适合施工的现况,当施工现场的运输设备、气温等发生了变化之时,应该根据变化来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例。

2.1.2 混凝土的和易性和易性,指的是混凝土在搅拌时的粘聚性、流动性、保水性等性能的综合。如果混凝土的和易性不好,就可能导致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或者振捣不实。只有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才便于振实,不会发生离析的现象。

2.1.3 振捣过程混凝土在浇筑时有没有经过充分的振捣,是影响混凝土最终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浇筑时振捣不良引起混凝土内部出现蜂窝、孔洞等问题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施工单位要重视混凝土的振捣工作,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时应该由专业的人员,采取专业的操作来进行。

2.1.4 施工人员作为施工的操作者和指挥者,施工人员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影响是无可置疑的。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该严格控制各个环节,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和质量管理体系。为了问题能够得到切实的解决,还应该从技术和管理措施两个方面来约束有关的部门和人员,最终用人员的素质来保证施工的质量。

2.2混凝土施工中的控制

2.2.1 供应商在选择商品混凝土的供应商的时候,应该选择信誉好、资质高的商家。应该安排好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和施工现场之间的联系,对混凝土浇筑的速度做好计算,选择合理的车辆和路线,使混凝土运至施工现场时的质量有所保证。

2.2.2 施工操作应该在周密的科学组织之上合理安排施工的速度,保证施工操作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杜绝盲目的赶工。在浇筑工程中不踩踏钢筋,不移动预埋的线管。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前不能踩踏和堆放重物。

2.2.3 现场管理应该对施工现场加强管理,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保证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心。

3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抓住重点,制定合理有效的方法来保证施工的质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的种类将越来越多。作为建筑施工的基础,混凝土施工技术需要努力适应社会的需要,不断创新,才能使其成为更安全的施工技术,才能不断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谢文利.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01).

土木工程现况范文5

关键词:高架桥;基桩基础型式;钢箱梁型式;工程施工

中图分类号:U44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6-0159-02

1 施工结构分类

①桥梁工程于结构上大致分为上、下结构及附属工程。上结构:护栏胸墙、桥面版、大梁、横梁、支承座;下结构:基桩(沉箱、井基)、桩帽、墩柱、帽梁;附属工程:人行道、栏杆、路灯、排水、景观工程。

②桥梁结构、型式分类。预力简支梁、预力箱型梁、中空版梁、钢梁、节块推进、预铸节块吊桩、支撑先进、场撑预力梁、斜张桥、钢拱桥、钢箱梁桥、V型桥、钢索吊桥等。

2 施工数据管理

①内业管理。前期作业:拟订整体施工计划、危险工作场所评估报告书、进度网图、工程预算书、人员组织计划。

②分项施工计划。品管、安卫、测量、混凝土厂及配比、环境保护计划、水土保持计划、基桩施工计划、基础施工计划、墩柱施工计划、钢梁、预力梁、交通维持计划、施工临时设施计划、邻房现况调查。

③竣工文件制作计划。竣工文件分类及制作、竣工文件制作流程、竣工标准程序(QSP)。

④测量作业。外业:界桩点交(导线控制点点交、水平控制点点交);内业:建立导线网平差计算、增设施工水平控制点、施工点位计算(坐标及高程);工区整体收方测量:套绘于施工图、计算土方、复旧依据;竣工时现况测量:以便交付给使用单位、作为日后监测依据。

⑤施工前置作业。施工范围放样、架设围篱、交通改道临时设施等。

3 各项施工步骤与管理

3.1 测量桩位

3.2 钻 掘

①将套管压入土层中,视地质的需要,以不同的钻头或抓斗(Hammer Grab)取出筒内的土壤。重复此动作直至设计深度。

②孔底沈泥的清理。本工程的基桩浇置混凝土前应确实除去孔底的沉泥,避免基桩下沉,导致结构物变形、龟裂,发生重大事故。

③钻掘后废土处理。在施工中所挖出的废土,先放置在一处不影响施工的空地上,再以倾卸卡车载运至合法弃土场。

3.3 钢筋笼的制作与吊放

①钢筋笼的制作依据设计图施工,焊点应有足够强度,防止变形或脱落。

②钢筋笼在吊入桩孔内时,如中途发现钢筋笼无法放入,不得强行压入,应吊起查明原因,经修正后再行吊放。

3.4 混凝土浇置

①当混凝土开始自特密管浇置时,将管提升使距孔底约15~20 cm,使混凝土易于注入基桩,每次提升前,需先行以水尺量测混凝土面高程,浇置混凝土时其下端保持至少埋入混凝土面内50 cm以上,以免断桩。

②基桩完成后,桩顶至地面间的孔穴以细砂填平并覆盖钢板,以免危险。

3.5 桩头处理

由于桩头处理时,系采用破碎机,对基桩主筋不致产生破坏,倘若主筋损毁断裂,将以同等级钢筋电焊方式补强。

3.6 基桩完整性实验

超音波测试器:数字显示超音波传递时间,浇置混凝土7 d后,得进行超音波试验。

3.7 开挖支撑

开挖支撑流程如下:钢版桩及钢版桩打设机进场;基础位置放样;钢版桩打设;第一阶段开挖;围令及角撑架设;第二阶段开挖及基础施工;钢板桩拔除;钢板桩运离现场。

3.8 施工机具

主要包括以下机具:全旋转全套管钻掘机、水车、25T吊车一台、震动机及动力设备一组、DH308三点式打桩机一台、PC200挖土机一台、DENYO 75 kV发电机各一台、测量设备一组、PC400 & PC60挖土机一台、运土车数台。

4 基础(桩帽)施工

4.1 施工流程

①基础原地貌收方及基础位置放样。

②每侧外加60 cm的点位放样于地面,作为钢版桩打设位置。

③钢板桩打设。打设位置离基础边至少60 cm,方便基础模版组立。

④基础开挖。依基础的大小及开挖深度的深浅,准备挖土机及卡车,遇地下水位较高时,并应准备抽水机随时抽水至完成基础混凝土浇置。

⑤基础底整平。整平用挖土机开挖基础后的基础底,以利后续的140 kg/cm2混凝土浇置,确保达到一致的混凝土厚度。

⑥浇置140 kg/cm2混凝土。必须依据高程控制筋浇置,确保达到一致的混凝土厚度,完成面的高程不得高于设计高程确保基础的高度。

⑦桩头打除。以人工使用破碎机打除基桩桩头,配合怪手或吊车将桩头吊离基础后运弃。

⑧基础位置及墩柱位置放样及检测。基础四个角隅位置及墩柱中心位置放样于140 kg/cm2混凝土面上,本工程墩柱为圆形,墩柱位置应放样4个1/4圆的位置,确保后续墩柱钢筋组立在正确的位置内。

⑨钢筋绑扎及组立。钢筋绑扎时,钢筋保护层、支数、钢筋号数及间距应依规范及钢筋施工图确实施作。基础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为7.5 cm,墩柱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为4 cm。

⑩基础模板组立。依模板施工图施作正确的基础的尺寸。

{11}混凝土浇置前准备作业。整理施工便道,以利混凝土预拌车及帮浦车与施工人员的进出。清理基础底的木屑、淤泥等杂物。

{12}混凝土浇置前基础面桥墩位置检测。在基础混凝土浇置前,将桥墩位置放样于基础上层钢筋上,并做检测,以确定墩柱钢筋在正确的位置内。

{13}混凝土浇置。浇置混凝土前,先在基础面上洒水,彻底湿润地面。预拌混凝土厂提供60 m3/h的混凝土,现场工程师应掌控混凝土供料及浇置速率,以避免供料不及而造成施工冷接缝。以帮浦车或滑槽浇置混凝土,混凝土浇置高度落差不超过1 m。

{14}养护。混凝土浇置完成后,在混凝土初凝后,用麻布袋覆盖基础表面,或喷洒养护剂湿治养生,以人工用橡皮管喷洒水于麻布袋上,保持基础表面湿润。以上湿治方式,保持基础表面湿润至少7 d以上,以免混凝土水分散失,而影响水化作用。

{15}拆模。基础混凝土浇置完成48 h后始得拆模。并立即将基础模板运走,以利后续接地系统及土方回填夯实作业。

{16}土方回填夯实。基础混凝土7 d强度达设计值时,位于路堤区域外部分层回填及分层夯实至相当于邻近原始地层的土壤密度,每层松方不得大于30 cm。

钢板桩拔除。视工程进度及工作安排,在不影响基础混凝土强度的条件下,进行钢板桩拔除。

4.2 施工机具

5 墩柱施工

6 钢梁制作

依设计图所示采用符合美国材料试验协会规格ASTM A709 GR50的钢钣及型钢新品。

7 钢梁吊装

①一周前提供运输计划。

②运输路线。例如:桃园县平镇市中山高速公路新屋交流道东湖交流道下右转经贸二路南港路经贸一路工地。

③交通维护。物料进出如影响周遭交通环境时,视实际情形在适当位置设立警示牌,并派专人实施交通指挥。

④构件堆置。钢料堆置时应注意高度(不得超过2m)及平衡,以防滑动倾覆。

⑤吊装作业。进行吊装作业时,必须注意吊车站立的位置是否平稳,其吊点是否安全,吊车的仰角、距离与荷重是否相当,确认相关作业条件无误,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吊装作业。

⑥检测作业。钢梁完成整段的吊装后,进行坐标、高程的检测,确认无误后交业主进行后续作业。

8 桥面版施工

①整地(夯实及整平)。因围离内的作业空间有限,用挖土机进行夯实和整平,供搭设施工便梯及吊卡车进出用。

②施工便梯架设。选取适当地点架设施工爬梯,架设时注意不妨碍组拆模作业空间。

③安全网架设。在钢架下方架设安全网以防止人员及物品坠落,以便安全施作后续的模板组架作业。

④放样。在钢梁上放样相关模板点位,边线预埋件位置等。

⑤中央底模铺设。依模板结构计算书结果,铺设角材及底模,模板接合面务必密接及平整。

⑥钢梁两侧支撑架及构底版位置放样。将钢梁两侧位置以每1.2 m乙点放样于底版上,以便预埋固定螺丝及角钢。

⑦钢梁两侧支撑架及底板组装。钢梁两侧,每1.2m组装一组底板模及支架,在放样好的位置上焊接角钢及预埋座,再循序一组一组挂好支撑架。模与模间隙须平整填实,或用胶布贴平。

⑧钢梁底版两侧位置及高程检测。检测钢梁底板两侧位置及高程,使水平及高程误差在容许范围内,以符合设计值要求。

⑨钢梁上填缝板模粘贴。钢梁上的填缝板,以保丽龙裁剪成型,粘贴在钢梁面上。

⑩钢梁顶版内模块立及预埋件。内模块立完成后,所有预埋件须按位置预埋牢固,预埋件有电缆槽架隔音墙 预埋螺栓。

{11}钢梁顶版混凝土浇置前准备作业。混凝土浇置前应联系帮浦车及混凝土拌合厂,准备混凝土材料,粗细骨材等相关实验,以及调度混凝土预拌车,检查振动棒及振动机各三台。整理施工便道,以利混凝土预拌车及帮浦车与施工人员的进出。

{13}钢梁梁顶版混凝土养护。拆除梁内模后,立即喷洒养护剂养护。

{14}预留孔、工作孔填补。完成后的顶版有预留孔,工作孔等,需以同强度的混凝土或砂浆整齐。

9 结 语

上述桥梁高架工程施工步骤及管理,仅就基桩基础型式、钢箱梁型式作一简要说明。无论任何一件土木、建筑工程都是百年工程,并非仅仅我们这辈人使用,所以施工材料、管制、顺序、养护,都影响着工程质量的好坏,身为工程人应本着专业、用心、良知,造就质量优良的工程,造福社会人群。

土木工程现况范文6

关键词:城市;道路;桥梁;防震抗灾体

Abstract: after the 21 st century, China's urbanization, more and more of the population and wealth accumulation in the city. A large city traffic and infrastructure into the planning is due to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of urbanization and motorization level improvement. Plus the natural and man-made destruction leads to the city in a disaster almost two decades. The urban traffic system is materials operation channel, at the same time it or the city operation of the blood, urban earthquak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xpressway system. In order to upgrade the city secur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can carry out the city traffic system earthquake disaster prevention plan, improvement of earthquake emergency rescue efficiency, and to do so has th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the city; Road; Bridge; Earthquake disaster and body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交通系统是城市的生命线,地震应急救援的效率是由交通系统抗震性能的好坏决定的。城市交通系统是生死攸关的抗震救灾生命线,它是物资运送的通道,又是灾害发生时人员疏散、派遣营救人员及工程队的通道,它是城市防救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城市交通系统抗震防灾规划研究能够提高地震应急救援效率,减少地震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它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地震灾害及面临的挑战

2.1地震灾害及特点

城市在国民经济中起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中心。地震发生是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如果没有一系列先期的、以预防为主的准备,城市在地震面前显得脆弱不堪。分析我国地震灾难实例,发现城市地震灾害具有以下特点:

在城市灾害中放生地震的严重性;

在城市灾害中发生地震的突发性;

在城市灾害中放生地震的连锁性;

在城市灾害中生命线工程发生灾害易遭破坏;

2.2 地震灾害防御存在问题及挑战

(1) 在灾害发生之前,抗震防灾的规划实施后的效果很差;

(2) 在未发生地震时,城市的人们,包括居民和领导,对于抗震防灾的意识很差,并且缺乏相应的地震知识和自救能力;

(3) 建筑物在人民的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城市工程建设质量和管理就需要投入很多的经历,但是它们存在的问题却很多;

(4) 众所周知,我国有许多古建筑物,但是由于建设时科技部发达,致使抗震设防或设防标准不高,这也是由于经济的原因造成的;

(5) 现在城市的防灾减灾要求已经超过了目前的城市抗震设计思想,致使其不能满足现代化的设计。

3、抗震加固方法及措施

抗震的加固可以防止桥梁倒塌,还可以将损伤,破坏控制在稳定范围内。根据物理学研究的桥梁抗震设计中,使用最多的是弹性的上部结构和设计延性的下部结构体系。这个体系承受重力及使用荷截的上部结构式弹性设计的,常被设计成抗震体系中的一个较强损坏,地震期间大体保持弹性。

由于地面运动引发下部结构的摇动和不同桥墩的运通相异,或相邻桥梁段伸缩缝处的相互撞击会导致桥梁上部结构落梁倒塌和撞击损坏。所以,对桥梁结构而言,抗震加固的重点是桥梁的下部结构的建设。

一般来说,在桥梁加固中有两种策略。一是使结构有足够的强度去抵抗地震力可以增加桥的抗震能力;二是降低地震对桥梁结构的地震反应,使现有的结构强度能够抵抗地震作用,例如增加隔震支座。

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对于抗震加固也分为三个部位,使得抗震加固分为上部结构加固、下部结构加固以及减隔震加固。在对桥梁的抗震能力进行评估之后才可以对桥梁进行抗震加固,并且在其结束之后根据评估的结果来评判,是否失效或损伤的程度以及加固的可能性。由于依赖于与其他需进行地震加固的桥梁的比较,使得这个结构通常是相对的,也可以固经费。

在进行加固时,我们需要达到的目标是确定加固的程度以及加固,同时这往往也与桥梁震后的重要程度密切相关。重点点段应该高于非重点点段,对于其上的桥梁,所以其加固的程度及需要达到的目标桥梁应该达到更高的水平。

4、桥梁抗震防灾体

4.1确定桥梁重要性

将关键点段上的桥梁分为第一级别关键点段(重要)和第二级别关键点段(一般),这是按照路网关键点段分析得出的结果;

第一级别关键点从括号中的内容就可以看出是重要的点段,但同时又是薄弱的点段,如果在这些点段中唇线问题,将对抗震工作带来重大影响;

第二级别关键点虽然没有第一点段重要,但也是段路网中的薄弱点段或者重要点段,如果损毁,也将会对救灾工作带来较大影响。

4.2桥梁抗震能力研究方法及对策

(1) 震后紧急抗震评估:为了方便震后紧急交通的快速回复,需要在震后紧急抗震评估要求在短时间内、对大面积桥梁结构给出定性的评价。

(2) 加固前初步抗震评估:为了更方便政府部门在大面积交通环境中评定桥梁结构优先加固等级,并制定宏观加固策略等,则需要要求相对宽松的时间、对大面积桥梁结构、进行关键指标的量化评价。

(3) 加固前详细抗震评估:为了方便采取切实可行加固策略进行抗震加固,需要对时间要求相对宽松、在对桥梁结构的技术现况惊醒准确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具体、定量的性能评价,并探讨具体加固方案的可实施性。

(4) 加固后详细抗震评估:判断其能否达到的抗震性能目标的方法就是根据加固后桥梁结构的技术状况进行具体、定量的分析。

4.3桥梁抗震能力的工具--桥梁减隔震:

(1)通过耗能的装置,耗散一定的地震能力,从而使得桥梁下部结构的地震力减小即为减震措施。隔震装置时通过结构的基本周期以达到降低地震力的目的,在应用减隔震设施的同时,还应该有足够的抗震措施,因为这种装置会带来结构位移的增加。

·为了减小结构地震反应,应采用柔性支承延长结构周期;

·为了达到减少耗散容量,限制结构位移的目的,可以采用阻尼器装置;

·具有足够的刚度是保证结构在正常使用负荷的前提。

(2)桥梁减隔震装置应具备三个功能:

·正常使用功能:正常工作的前提是使用条件下的竖向和水平向的强度和刚度保持正常,并且这样才可以保障桥梁正常工作;

·周期延长功能:周期延长功能可以延长结构基本周期,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是因为其功能是可避开地震能量集中的频率范围而达到目的的;

·能量耗散功能:得到减小响应的原因是通过能量耗散来达到目的的。

5、结语

本篇文章阐述了地震对我们社会及地球造成的危害是不可避免的,并且由于地震灾害的原因使得我们是去了很多东西,其中尤以城市在地震中受灾最为严重。但是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我们逐渐可以预测与预防地震的灾害的发生,同时在预防的基础上,对于城市抗震防灾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系列的对策与方法,可以使所受到的灾害降到最小。众所周知,地震时不可避免的,地震所造成的灾害也是无法挽回的,但是对于地震之前的预警以及灾后的重建便是我们所要极力开展的,我相信人类的力量是没有极限的,希望以后的世界将会更美好。

参考文献:

[1]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

[2] 《国家地震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