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体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医学基础体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医学基础体质

中医学基础体质范文1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一体化;教师一体化;教材一体化;课堂一体化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如果要想实现中职教学一体化的高效率,那么就要采用教师、教材、课堂一体化的方式。教师一体化即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教材一体化即要根据中职学校以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的教学宗旨,实施模块化的教材;课堂一体化即不仅要将教学场所设定在教室内,还应该将其延伸到实验室、机房、车间、生产厂房等实践基地。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中职计算机教学一体化的方法作初步的探讨与分析,以期为广大教师带来一些启发与思考。

一、教师一体化

普通中学教师对于文化知识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缺少专业领域的实战经验。如果依然沿用以往的教师体系来展开教学活动,那么不仅无法适应中职学校的办学特色,更无法培养出生产、服务、创新三位一体的高级人才。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两种方法来实施双师型的教师一体化。第一,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第二,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首先,如果教师在专业知识的理论方面基础较差,无法深入地对学生进行讲解,更无法采用正确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知识,那么学生就不会高效地学习,从而无法将专业知识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中。以计算机专业为实际教学案例,教师不仅应该懂得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例如:计算机的历史、发展历程、用途等,还应该懂得计算机的应用基础、编程、制图等技术知识。其次,如果教师只懂得理论知识的学习,而缺少实践技能方面的经验,那么会造成自身纸上谈兵的现象,这样就不利于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比如:在上机学习Flash时,学生不会利用软件创建帧、时间轴,这时就需要教师手把手地教给他们,以便其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由于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层次不同,这就导致他们会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遇到不同的问题,这也就意味着教师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如果教师缺少较丰富的实战经历,那么将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二、教材一体化

普通中学的教材是以文化知识为重点,有针对性地来拓展学生的文化素养,而中职学生需要进一步掌握所学专业的技能知识。所以,如果还延续普通中学的教材就无法适应他们的学习情况。将职业技能与理论知识结合在一起,有针对性地、目的性地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材内容是中职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首先,教材要实行双向融合模式来编著。教材既要结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又要结合学生的专业技能,采取二位一体的思考方式来有方向性地制定模块化的教材内容。可以将其分成三个模块,即计算机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拓展模块。其次,有层次化地设定教材内容。根据模块化的教学方式,第一学年应该以学生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掌握为主,包括计算机的应用基础、办公软件的运用、基本系统的理论等;第二学年应该以学生熟练操作计算机软件的能力为主,包括:3DMAX、FLASH动画、计算机的组装和维护等;第三学年应该以较高层次的计算机理论与技术知识为主,包括:网络设计、语言编程、数据库等。根据教材的布局特点,教师需要为学生重新分配自己的教学内容,以此来适应新的教材。

三、课堂一体化

传统的授课场所以教室为主,教师通过讲台上的讲解来为学生传播知识。但是,中职学生以职业技能的训练为主要培养目标,单纯将设施场所局限在教室内,不仅无法适应中职教育的特质,还无法让学生深入地掌握专业技能。所以,这就需要将教学场所延伸到编程室、计算机机房、公司等实践基地。自然而然地也就要求教师采取不一样的教学方式来为学生传授知识。首先,教师采取上机操作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以学习FLASH为教学案例,笔者以具体的操作例子为内容,通过为学生演练的方式引导他们学习。比如:需要创建一个动画帧,笔者就会先让学生观看自己的操作步骤,然后再让学生上机操作来重复笔者的步骤,从而加深他们的印象,以便提高其职业能力。其次,教师让学生自主操作实战。在学习具体的专业知识时,笔者会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自己实践,然后配合学生的操作情况,与他们进行实时互动,及时地帮助其解决遇到的问题。在上机操作PS时,笔者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讲解修复人物照片的方法,然后给出他们具体的人物图片,最后让其自行完成操作,对人物进行抠图、磨皮、美化等。而笔者在一旁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一体化教学体系是适合中职教育任务的科学模式。它不仅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与情况,还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但是,一体化教学模式还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地探索、发现,以此来培养出更高层次水平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潘玉红.中职计算机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教育:文摘版,2015.

中医学基础体质范文2

【关键词】计算机;以生为体;教学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课堂教学理念是:把学生学习的外部压力和内部压力、人的意识和机体活动、情感与认识活动、社会规范的要求和学生的天性统一起来,创设一个和谐的充满关爱的课堂人际氛围,让学生富有个性地、独立自主地、自由开放地合作与探究学习,从而使得学生通过适合自己的途径,轻松自由地掌握知识——即“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在学生有需要时,从旁递一下拐杖”的人。

计算机作为一门学科,其特点是知识涉及面广、更新快,所以它的学习方法有别与其他的学科。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专业有莫大的兴趣,但由于他们目前的学习能力,以及计算机知识的繁杂多样性,随着学习的深入,有些学生会慢慢觉得它比较复杂、比较枯燥,并产生迷惘、惧怕、甚至想放弃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开展生本教育,是摆在计算机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二、问题的探讨

在刚接触生本理论时,由于认识不深,没领悟到生本理念的真谛,只停留在粗浅的文字认识层面,认为:生本,就是教师在课堂里少做事少说话。就因为这么一个粗浅而又错误的认识,走了很多弯路。

开始按着自己粗浅的理解,不断改变教学模式。尝试过课堂初期向学生展示一个标准的作业成果,让学生以此为参照,完成相关操作;尝试过给出一份详细的操作指引,引导学生操作……这些措施没有收到任何效果,学生更是觉得枯燥无味。种种的失败让我决心重新认真学习生本理论。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反思,我终于找到了失败的根源——对生本教育只停留在字面上的理解,曲解了它的真实涵义,以为让学生自由开放、独立自主的学习,就是教师什么都不用管,给出学习范围后听之任之就行了,既没向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也没给学生适当的导航与鼓励,更没有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热烈、充满关爱与鼓励的学习环境。

生本教育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在课堂学习生活过程中学会感悟,体味生活,在与知识的“相遇”中,使知识融入生命。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主要由“领受—领悟—提升”三阶段组成。

领受:教师要向学生确定教学任务,并且简明扼要地提出问题,要在上一次课结束时开始,这样学生才有较多的时间和空间来做课前准备。教师要融入课堂生活,表情动作和言语能让学生体味到教师的关爱和深切的期望。因而当一次新课开始,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教师对讨论询问即可获得学生领受的现状,为下一阶段的领悟引导以及对教学设计及时做出调整。

领悟:是生本课堂教学中的主题和核心环节。阅读、讨论和相应的必要练习是主要的教学策略。通过阅读、讨论或相关练习,让学生深入知识的内部,领会知识的内涵及发现知识生成的初步或基本的规律。同时用集体学习的动机促进内化的方法,使知识与思维、情感、态度真正成为学生生命的有机成分。

提升:是在学生领悟的基础上对知识的拓展。通过对已有知识的成功领悟,让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探究的精神得到张扬和发挥。

既然对“生本教育”有了较深、较正确的认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再度尝试开展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的“生本教育”。

首先,建立小组,提前明确学习任务。在上一节课结束时,就向学生明确下节课的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让他们在课余时间关注一下大致的学习内容,尝试利用各种渠道发掘与之相关的内容。在必要时,还会向他们提供几个相关的网址,让他们在课余时间去浏览。在这个环节中,为了引导他们主动“准备”学习,还采用选举“最优秀发掘员”、“最优秀关联员”、“最优秀资料情报员”等方法激励他们多尝试、多思考。教师意识到:若仅靠学生单个去发现问题、去领会知识、去深化延伸知识,他们的个体力量与能源是不够的;而若他们一遇到问题就找教师,知识的延伸还时刻需要教师的指导的话,这不但扼杀了学生的潜能,有碍于学生的自我发展,更别说教师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照顾不到每一位学生。所以,把学生每四个人组合成一个小组,引导他们课前一起做好资料的采集与分析工作,课堂中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探究,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共同释疑,共同进退。

其次,组织探讨,因势利导,始终谨记教师只是课堂组织者这个身份。课堂中,再次明确该节课的学习任务,并根据该内容提出一些相关而又扼要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引导他们把课前已收集、分析好的资料与该节课联系起来,并让他们带着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把书本知识和课前准备的资料结合起来,主动地开展学习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擅自把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强加给学生,只是演绎一个巡视者、旁听者的角色。只有当学生面露迷惘之色、不知所措,或是讨论争持不下时,教师才能引导他们走回“正道”,而这么一个行为也往往是点到即止,剩下的还是交给学生自己去探究。

最后,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绝不吝啬鼓励与欣赏。在课堂快要结束时,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展示几个学生的作业或几个小组共同完成的作业,与其他学生共同欣赏。在这些作业里面,有做得比较好的,也有稍有欠缺的。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还有没有把该作业完成得更出色的方法呢?让学生们共同思考共同探究,从而指引他们找出知识理解中的某些误区。这个环节既能让学生欣赏到他人的学习成果,也可以一展自己的“智慧结晶”,这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个人荣誉感与集体荣誉感,学习兴趣得到提高。

中医学基础体质范文3

脑出血急性期常发生脑水肿,造成颅内压增高,甚至发生脑疝,危及生命。使用脱水剂是必要的,但用药量太大或用药时间太长,会造成脑细胞过度脱水,形成医源性颅内低压综合征。

例1:女患,62岁。因左侧肢瘫伴头痛5小时入院。头颅C示:右壳核出血(出血量约20ml)。给予20%甘露醇250ml,每6小时静推1次,同时静滴能量合剂。5天后头痛消失,肌力由Ⅰ级提高至Ⅲ级,将甘露醇改为250ml,每12小时静推1次。继续用药第12天,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平卧位可减轻。考虑再出血,将甘露醇再次改为每6小时1次静推,头痛日渐加剧,恶心、呕吐频繁,畏光,眩晕。于住院后第17天行腰椎穿刺术,抽出清亮脑脊液,压力40mmH2O。立即停用甘露醇,经镇静止痛,大量饮水,静滴生理盐水并辅予尼莫地平等处理,症状逐渐缓解,住院35天基本治愈出院。

本例在控制脑水肿时,因脱水剂应用时间太长(共17天),剂量偏大,造成脑细胞过度脱水,血液浓缩,发生颅内低压综合征。经镇静止痛,大量饮水,静滴生理盐水并辅予尼莫地平等处理,脑症状消失。笔者体会,控制脑出血所致的脑水肿,应用脱水剂的时间一般为7天,很少超过10天,应用剂量应根据颅高压症状轻重、头颅C所示出血量多少而决定。

注意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

脑出血急性期,由于脱水、利尿,应用激素、糖类药物,乏氧、呼吸异常等原因,常并发酸碱失调和电解质紊乱,使人体内环境遭到破坏,如不积极治疗则可能危及生命。

例2:患者,女,53岁。因右侧肢瘫伴意识不清3小时入院。腰穿抽出均匀一致的血性脑脊液。血生化检查:K+4.6mmol/L,Na+140mmol/L,Cl-98mmol/L,CO2-CP27mmol/L。诊断:脑出血。给予脱水、营养脑细胞等中性治疗。3天后神志转清,7天后神志模糊渐至浅昏迷,呼吸深大。第2次腰穿肉眼未见血性脑脊液。急检血生化:K+3.0mmol/L,Na+130mmol/L,Cl-96mmol/L,CO2-CP18mmol/L。血气分析:p7.2,BE-4,标准碳酸氢19,二氧化碳分压为4.0kPa,立即给予碳酸氢钠、生理盐水、氯化钾等静滴,次日下午2时许,病人神志清晰,呼吸平稳。又过2天复查K+、Na+、Cl-、血气分析,均正常。25天后基本治愈出院。

本例在脑出血治疗中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和低钾、低钠血症,使病情加重,幸亏及时纠正才转危为安。笔者认为,在应用脱水剂的同时,要适当补充钾、钠、氯离子,尤其对不能进食者,并且要定期复查钾、钠、氯和血气分析。

预防感染

脑出血时,因患者多有意识障碍、长期不变、吞咽功能障碍,在此基础上,由于唾液、食物的误吸、呼吸道护理不良,肺底瘀血,很容易引起肺部感染,尤以意识障碍者为著,发生率70%以上[1];也可因尿潴留、尿失禁、下导尿管等引起尿路感染。因此,预防感染至关重要。

例3:男患,62岁。因右侧肢体运动不灵伴头痛12小时入院。头颅C证实为左侧壳核出血。给予吸氧、脱水、营养脑细胞等治疗。第5天出现咳嗽、咳黄痰,发热,体温38.5~39.5℃,嗜睡,时有躁动不安,双肺底水泡音。血常规:WBC17.9×109/L,N0.90,L0.10。尿常规为Pr(+),WBC30~40个/P。给予氨基苄青霉素5.0g+生理盐水250ml,每日2次静滴,终因感染严重,于病后第11天呼吸循环衰竭抢救无效死亡。

本例主要死因是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和由此而引起的呼吸循环衰竭。笔者认为,对脑出血病人,尤其是重症者,应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避免滥用降血压药

以往认为积极降血压是预防脑再出血的关键,目前则认为脑出血患者常有颅内高压,此时的高血压是维持有效脑灌流所必须的。此时,若应用降血压药物,一旦血压下降,由于脑出血患者血管自身调节功能破坏,势必影响脑内血液循环,加重脑水肿,使病情急剧加重,甚至死亡[2]。所以,在急救中应着重降颅内压,颅内压下降则血压自然下降。

例4:女患,44岁。因突发右侧肢瘫伴意识不清30分钟急诊入当地乡卫生院。当时血压为220/110mmg,呕吐频繁,拟诊脑出血。立即肌注利血平和硫酸镁各1支,同时静滴能量合剂,吸氧。1小时后血压未降,又肌注利血平、速尿、硫酸镁各1支。笔者赶到会诊时,患者处于深昏迷状态,血压降至150/90mmg。立即停用降血压药物,给予20%甘露醇250ml静推,血压继续下降,抢救无效于2小时后死亡。

本例脑出血急性期血压高、呕吐、意识不清,是颅内高压的表现,而在急救中未降颅压而应用降血压药物,使病情进一步恶化,造成死亡,教训是深刻的。

除以上列举的几个问题外,还应注意在脑出血急性期适当吸氧,强调患肢功能锻炼,定时翻身以防褥疮发生等。由此看来,脑出血的治疗是综合性的,切不可顾此失彼。

参考文献

中医学基础体质范文4

关键词: 中职教育 机械专业 一体化教学

新经济时代,机械制造业逐渐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导产业,为了能够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中职院校应当实行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从近些年中职机械专业的毕业生源数量来看,学校应当缓和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避免人才的供需失衡。中职机械专业教师不能仅依靠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应积极采用新时代的教学方法。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正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在中职机械专业领域的应用效果显而易见,那么,教师怎样面对当前出现的问题,积极实行中职机械专业一体化教学呢?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专业设置一体化

在当前的中职机械教学中,虽然很多学校已经开始实行一体化的教学,比如机电一体化,传统意义上的机电一体化,指的主要是机械和电子两个方面,并且整体侧重于机械一面。根据当前的科技发展状况,应当将机械专业课程和电子技术做到完美的衔接,充分发挥出各自的优势,使得机械实现智能化转变。目前的科技发展十分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并且更加注重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所谓的机电一体化就是能够同时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和传统的机械技术。一体化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实现互补,与此相关的交叉学科主要有机械工程学科、电子信息学科等。所以,专业设置应当注重一体化,将电、机和计算机三者紧密结合起来,以实现高效教学。

二、教学内容一体化

中职机械专业的教学内容是根据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生转变的,就目前中职机械专业的教学来讲,很多中职学校所用的教材及教学的内容并没有充分展现当前机电行业的总体发展水平,教学内容相对比较落后,难以脱离传统的教学内容,老版本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需要,也无法适应当前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传统教学依然将各科分开来,相关的内容知识并没有做到完美融合和渗透,其次,课堂上的教学和现实的实践实训有着明显的差别,两者之间没有做到很好的融合贯通,传统教学无法让学生很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为解决这样的教学问题,很多学校开始结合学校的特点编制属于自己的教材,这是中职机械专业教学转折的关键点。自编教材不仅能够对传统教材加以补充,还能够体现学校的个性,这将有利于提高中职机械专业的教学质量,更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但是中职院校的水平毕竟有限,短期内不可能有质的飞越。所以,学校怎样才能编制出高水平的专业书籍无疑又成为另外一个问题。对此,各个中职学校应当深入了解生产实际情况,从各企业中吸取生产实践经验,并且可以推荐一线技术人员加入教材的编写。

三、理论实践一体化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中职机械专业教学的最终目标,中职学生所需掌握的最基本的能力就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理论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是中职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标准,在中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把握好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积极实行以实践为基础的机械专业教学,将专业理论课渗透到专业实行中,教学环节应当做重新的分解和整合。只有建立一套完整的专业模拟训练系统,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才能让中职学生加深对机械专业的认识,了解其中的工作原理,对操作过程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具有实用性、高效性、综合性等特点,这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很多中职学生认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能够将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直观,教师在学生的旁边边教学边指导让学生学起来游刃有余。

四、学科渗透一体化

随着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更新,各个学科之间的渗透性不断增强,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对于提高学生理解力有重要的作用,能够让学科教学之间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这样才能够形成更加完整的教学体系。很多企业要求机械专业的毕业生不仅拥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具备较强的外文阅读能力和计算机操作水平,更应当具备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能力。对此,在进行机械专业课程设置的时候,教师不应当在专业课学习的最后跳跃性地加大课程内容的难度和深度,而是从学习的基础阶段就应当注重对专业课思想的灌输,并密切各个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计算机应用――计算机操作考证――计算机实用技术这条教学主线,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现代的技术工具,还能够加强学生对专业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融合思考,通过计算机技术的课程讲授,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人才结构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师的综合水平和教学方法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中职学校需要培养的不仅仅是具备理论基础的学者,还应当是具备扎实操作技能的劳动者。中职机械专业一体化的教学应当善于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水平,优化教学环境,全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培养目标的针对性,只有这样的教学过程才更加适合21世纪对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煜.中职机械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探讨[J].文理导航(下旬),2013,09:23.

[2]王煜.中职机械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探析[J].时代教育,2013,24:71.

[3]陈志琴.中职机械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探讨[J].科普童话,2015,47:63.

中医学基础体质范文5

【关键词】教学现状分析 教学内容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232-01

《基础会计》由于专业术语的抽象、深奥、枯燥,加上职高学生缺乏感性经验,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参与性差,形成被动性学习,习惯于听老师讲,很少去自己阅读教材,对知识进行梳理,更是缺乏实际的操作能力,因而形成教学效率低,实际操作能力差的结果。基于《基础会计》的理论性与操作性并举的特点,必须根据教材的内容,充分根据教材内容,充分利用其操作性强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变成直观性强的具体情景,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笔者从这一观念出发,在《基础会计》教学中,运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探究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基础会计在会计专业课程培养体系中的地位

基础会计课是中职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首要入门课程,主要介绍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程序和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基础知识,学会记账、算账和报账的技术和技能。在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它起到启蒙的作用,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因此,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

二、 基础会计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中职学校的基础会计教学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学习内容,学生听得多“做”得少,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少。同时由于强调学科理论体系的完整,教学顺序上,先介绍会计概论,后介绍借贷记账法,再介绍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学生要先学习理论再进行实训。这种教学对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因其年龄小、基础薄、抽象思维能力达不到要求,极易产生畏难情绪,十分不利于培养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也不利于会计职业素养的形成。

三、怎样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第一阶段:认识、入门、掌握阶段,教师主导,学生主角。其教学做环境: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多媒体计算机连高清投影仪;教学方法和手段:任务驱动教学法,以技能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生怎样做,怎样做好。教师在教学中,以实务教学为主线,将工作环节转化为教学任务,按实践操作顺序安排教学,学生先参观往届学生所做的账本、账簿、报表,从而有个初步的认识,接下来从经济业务的发生开始,首先边做边学如何填制各种原始凭证(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普通发票、收据、收料单、领料单、限额领料单、差旅费报销单、支票、进账单、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委托收款业务办理、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汇兑凭证、托收凭证等凭证的填制),如何审核原始凭证,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随后介绍企业的经济业务,如何将各种原始凭证分类,在学生有一些初步认识后,穿插讲解会计核算的“钥匙”――借贷记账法,并让学生运用借贷记账法将经济业务(以某年的12月份业务为例,具体有筹资、提现、采购、出差借款、入库、出库、销售、差费报销、薪酬等日常简单业务核算和期末计算利润等期末会计核算)填制在记账凭证上,接下来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记账簿,账簿核对无误后,编制财务报表,最后整理和装订凭证。通过动手,提高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兴趣,在操作中,简要介绍用到的会计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实务中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通过这一教学顺序,避免一开始就学习抽象的会计专业名词和理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阶段:强化、巩固阶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其教学做环境包括:计算机局域网机房,教师机安装网络多媒体教室软件(主要用于操作示范、教学互动提供教学资源等)+基础会计实训教学平台(主要用于教师布置和安排任务,并让学生通过浏览器访问,进行无纸化实训练习);学生机要求安装有互联网浏览器,如Windows IE(建议使用IE 6.0以上版本)。教学方法和手段:指导操作训练法,课堂训练巡回指导,有问即答,即答即练。

叶圣陶先生强调:“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针对第一阶段学生已掌握的基础会计知识,如仅凭教师在课堂上对知识点进行讲解,进行演示,学生照葫芦画瓢,那么教出的学生也只是照本宣科,无法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为保证学生能熟练掌握基础会计的操作技能,教师可通过基础会计实训教学平台,控制实训进程或自主增加课程的实训内容、布置实训作业和上传课件,并通过网络多媒体教室软件操作演示其实训内容。学生可根据教师所设置的实训作业进行学习、实训,在训练的过程中不断解决问题,提高技能。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差,理解不深,在技能训练中必然会产生或多或少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在计算机机房中全程巡回指导,通过观察和了解,有针对性地运用口头讲解、重复演示的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从合适的认知角度更好地学习与训练。另外,在实训教学平台上,学生可自行比对自己的答案和标准答案,查看自己操作错误之处,并可反复进行强化训练,这样便能做到错一处,改一处,懂一处,增强记忆。同时,基础会计实训教学平台提供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两种训练模式,模拟真实的会计流程,达到与手工实训相同的效果,学生在训练时可灵活掌握,在完成教师规定必做项目后,可按自己的学习需求,进行自主强化训练。通过标准化的实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兴趣高,学习效果好,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缩短就业适应期,提高对口就业率。 必须强调的是,在两个阶段中,教师与学生的教和做是互动的,在教学中可适当设置如小资料、想一想、练一练等提示知识点,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构成“激励、合作、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

学生在教师主导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情景中,有效保持了学习的注意力,同时,学生觉得身边都有会计知识,或者学习并不难。由于对新知的理解具体而形象,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的愉悦感逐渐积累,最终将从根本上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进了师生情感交流,提高了教学效果。总之,教学中让学生亲身去经历、去体验、去感受比空洞的说教更有说服力,教学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张晓霞.浅析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代经济信息》2012年6期

中医学基础体质范文6

关键词:中职;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理实一体化教学

随着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电子信息产业基础的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也异常迅速。近年来我国电子工业持续高速增长,这对我们学习电子技术的中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是电子专业的基础课程,如何才能让中职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值得电子专业的教师去深思。本文就中职《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中职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现状

目前,我校的中职学生生源质量逐年下降,他们大部分是无法升入高中学习,有些甚至连初中都没有毕业就来中职学校学习的。他们具有基础差,无心向学,贪玩好动,自制力薄弱,没有上进心,个性张扬,叛逆和浮躁等特点,个别学生还有抽烟喝酒,谈恋爱或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这些特点导致他们学习热情不高,甚至认为学不学无所谓。由于学习目标不明确,所以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愿学、也不好学,学习效率很低,文化基础薄弱,导致学习成绩很差,这对学习电子理论知识非常不利。尽管他们是应试教育下的失败者。但同时,他们的智力素质并不低,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对于经验性、策略性知识和能力能较快掌握,兴趣广泛,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对新事物,新观念容易接受,适应能力强。所以,他们学习电子工艺基础知识非常容易上手。他们大多不是不爱学习,而是不爱读书,不喜欢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在电子专业教学中应注重发掘中职学生的潜力,因材施教,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在实践操作中快乐学习,从而掌握电子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二、中职《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

自十七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以来,课堂教学一直是各国各类学校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中职《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课程如果在专业教学上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分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这无疑不适合目前的中职学生,不仅加大了学生对专业理论学习的困难,而且会使理论与实践脱节,无法有效地对中职学生进行操作技能的培养。所以,中职《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应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为本位。在内容的选取上要以适用为主,尽量避免枯燥的理论。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同时,本课程是学生学习电子专业课的必备知识和技能,只有学好本门课程才有利于后续电子专业课程的学习。显而易见,中职《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适合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来提升教学质量,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也是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

三、中职《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

所谓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指在同一空间和时间同步进行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顺序,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理实一体化教学具有三个特性:①空间和时间的同一性;②认识过程的同步性;③认识形式的交错性。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大胆突破以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现象,将其紧密结合起来,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构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课堂教学环节,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激情,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仅是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一体化,也是教师在知识、技能、教学能力上的一体化,同时,还包含教学场所的一体化。因此它绝不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形式上的简单组合,而是从学生技能技巧形成的认知规律出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中职《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基础学科,也是核心课程。它具有以下特点:知识点多,抽象且难以理解,操作技术要求高,实践性强等。在教学中为贯彻精讲多做、边讲边做、边做边讲的教学方法,本课程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措施如下:

1.充分利用多媒体实验室开展《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确保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强调的空间和时间的同一性

我校为实现理实一体化模式的教学改革,在各个功能实验室安装了便于教学用的多媒体投影仪,并在电子工艺实训室中划分出理论教学区和实训操作区。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先在教学区进行理论教学,然后马上到实训操作区进行分组操作;也可以先布置学生在实训操作区完成实验后,再集中到理论教学区进行讲解分析。整个《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课都在多媒体实验室完成教学,老师可以边讲边做,学生也可以边做边学,将所学理论与实践完全融合起来。这种为用而学,学以致用的教学方式让教与学有了更强的针对性,能较好地实现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能力培养,即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学会如何用专业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做,学以致用”。

2.根据《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遵循“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设计项目式或任务式教学法,确保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强调的认识过程的同步性

电子理论知识的讲授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强调“实用、适度”,电子技能训练则强调创新能力。在教学方法上,以技能训练为中心,配合相关的电子理论知识构成项目教学模块,并由一位教师同时担任理论教学和实习指导,从而保证二者同步进行。理论指导实践,而实践操作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知识与技能掌握更加牢固。例如设计项目教学:“光控电子鸟的制作”,本项目具有趣味性和新颖性,容易吸引中职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该项目下有几个任务: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电子线路的安装与测试……等,学生通过逐个任务的完成才能成功地制造出光控电子鸟。在整个制作过程中,许多学生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学会如何用专业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有计划地按照教师确定的课题项目和学习要求进行专门的技能训练,在训练中让其知其然。教师将学生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或困惑,用专业理论知识来加以解释,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3.保持《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教学的趣味性,确保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强调的认识形式的交错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古人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教这门课程开始,笔者就想尽千方百计地保持这门课程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这是中职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源泉,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地进行学习。由于实践操作的趣味性可促进枯燥理论的学习,理论知识的提升又增加了实践操作的趣味性,如此交错反复,学生在学中求乐、在乐中求学中快速成长。

当学生把学习看作有趣的事的时候,学习就不仅仅在教室里或实验室里了,也不只停留在书本上了。一般笔者会要求每个学电子专业的学生买万用表和电烙铁等常用的工具。把在多功能实验室中学到的电子知识运用到家里和生活中去。如在学过二极管和整流电路之后,有学生会修理家里坏掉的手机充电器了;有些学生就会修电饭煲等家用电器。遇到不会修的,学生就会跑来问老师或翻找书本查找答案。此时,课室不仅仅在学校,已经延伸到家里和社会上了。实践维修中的成功经验促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追求,而理论知识的提升又促进了学生技能的发展,如此反复交错,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职《电子工艺基础与实训》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合理设计教学模块,以循序渐进为原则,由浅入深,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融于一体并进行有机组合,在学生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迁移方面充分显示了其科学性。同时,也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使培养的学生既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