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茶文化心得体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茶文化心得体会范文1
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阅读是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思想的重要手段。在连续举办了7届的**读书月活动带动下,近年,开发区的居民也掀起了爱书、读书、品书、藏书的热潮,书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进一步强化读书风气与行为习惯,引导开发区居民多读书、读好书,推进文明和谐开发区建设,拟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悦读·和谐”开发区读书月系列活动。为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现制定开发区2**年读书月活动策划方案。
一、活动主题
“悦读·和谐”
二、活动组织单位
主办:开发区宣传办
协办:区教办、区工委会、区团委、区宣传文化中心、区文化站、区图书馆、区文联、区社科分会、《**》、开发区政府网、《**文苑》
三、活动组委会
名誉主任:
主任:
副主任:
成员:
三、活动时间
2**年5月10日至7月30日
四、活动内容
(一)开幕式(活动启动仪式)
时间:5月15日上午10:00
地点:区图书馆一楼
参加人员:区领导、活动组委会人员、各单位代表
活动名誉主任就活动举办的意义进行简要发言;
活动主任宣布活动具体内容和参与形式等;
活动名誉主任、主任、及市委宣传部等相关领导共同启动“悦读·和谐”开发区2**年读书月系列活动。
(二)活动具体内容
1、“书香浸心灵”活动
时间:5月15日—6月30日
地点:全区各大、中、小学
参加人员:学生、企事业单位人员
组织全区小学、中学、大学学生及各集体公司下属企业人员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并撰写读书心得;各校推荐2份优秀心得体会、各集团公司推荐2份优秀心得体会报活动组办公室,在7月的颁奖仪式环节进行统一表彰,并在《**》摘要刊发。
2、“茶文化交流”活动
时间:6月21日下午3:00
地点:区图书馆二楼综艺厅
参加人员:茶文化专业人士或热心人士
举办茶文化交流会,邀请市、区爱茶、品茶、研究茶文化的专业人士或热心人士共同就如何识茶、如何品茶、以及茶道的基本礼仪等方面进行交流探讨,在放松的同时了解茶文化、知晓茶礼仪。
3、“留一缕书香”活动
时间:5月15日—6月30日
地点:各社区(小区)书屋
参加人员:小区居民
组织各社区(小区)居民共同参与“捐一本好书,留一缕书香”活动,充实和丰富本社区(小区)书屋图书,为小区居民共同的文化之家出一份力,献一份爱心。各社区(小区)于6月28日前将捐书名单报活动组办公室,对受捐书目和数量最多的小区授予“书香书屋”牌匾。
4、“书香溢人生”活动
时间:7月11日下午3:00
地点:区图书馆二楼(待定)
参加人员:机关代表、集团公司(企业)代表、社区代表等
举办“书香溢人生”读书签名与读书沙龙活动,邀请爱书人士就读书交流心得,并推荐自己认为好的书给大家。
(三)颁奖仪式
时间:7月25日下午3:00
地点:区图书馆一楼
茶文化心得体会范文2
“不知从何时起,爱上茶,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也许我只略懂一二,但宽敞幽静的茶艺馆能让我心静,赋予灵气的字画能让我心定,举手投足间茶艺流露的宁静之气能让我着迷,茶史那如陈年普洱般的厚重醇香更是耐人寻味。”这是我坐定下来,馆主昝卫东老师说的第一番话。
很喜欢这里的装修风格,庄重不失雅致,从外面看很普通,喧哗街角商场中的一层,走进才知,它占地1500平方米,就像是一个土家族的寨子,里面的卡座和包间却都极具特色。每一个包间不是用木制铁板被隔开,而是坐落在窗边一排排用珠帘撩开,这让我不禁想起电视剧里一帘幽梦中的场景,芊芊玉手随意一拨,仿佛隔离于喧嚣的世界却又置于其中。大堂中央修葺了一个小小的“兰亭序”,让每一位走进的顾客似乎都还原于山水之间,鸟鸣花落屋西东,柏子烟青芋火红,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再者,小小的茶艺馆里面居然有一个玲琅满目的字画屋,书画和茶艺结合,让我瞬间叹为观止。
坐定之后,员工拿来了馆内最具特色的五味茶,热情的说道;“请品尝下,这款茶在成都绝对绝无仅有。”所谓“五味茶”,就是不同的人会喝出不同的味道,它没有真正的名字,你说是什么便是什么茶。我和摄影师都不禁好奇起来,果真如此,闻茶香时摄影师说像,我说极像桂花,说不出所以然。看着眼前这杯五味茶一片片茶叶在盖碗中慢慢伸展开来,似乎那温柔的泉水已经轻轻抚摸醒了酣睡的婴儿。
说起茶,馆主谈道:“现代人找到并延续了前有古人,后有来者的南方嘉木茶之后,却找不到中国古茶的神韵了,那种困惑,是茶者们最大的精神痛苦,想要营造儒雅的茶的氛围,却找不到章法和要领。”的确,一杯茶,苦了古人圣贤,也苦了骄傲无知的现代人,但在这里,时光仿佛倒流,圆润的紫砂茶具,古朴的黑釉茶具,富有灵气的字画,历史仿佛被定格,青石桥、土陶罐,一边品茗,一边赏析字画,一边交流心得体会。从此,那杯千年之茶不再让文人们喝得苦涩。在此地我们一样领略千年灿烂的文化。
如今,像这样既能品茗又可以欣赏书画的馆的确太少,若只是让一颗浮躁的心得以释放还好,想让精神也寻一片乐土很难。所以,我国众多的名人和艺术家大都想做到以书为乐、以画寄情。他们深知书画养生之奥秘在于形神兼并,心驰神往,气随心转。“祖国医学讲到的精、气、神是人之三宝,要养生必须保持精气神的充沛。汉代书法家蔡邕认为,‘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苏轼评智永书‘骨气深稳,体兼妙,精能之至’;米芾称黄道周书‘意气密丽,如飞鸿舞鹤’……凡此精论,不胜枚举。其体、骨、筋、脉、气、血、精、神等妙述,无不体现出中国书画艺术与养生的相辅相成、互为己用的渊源关系,无不渗透着形不离意,意不离形,形为意抒。”馆主说道。
的确,茶艺与书画是心灵与精神的自然有机结合,通过茶艺线描、字画的渲染,让人与自然的精神和品质相得益彰而雅趣。茶与字画,就是红地毯上最引人瞩目的明星。如果我们用3D设计来还原这个文化符号的话,那么茶便是倩倩少女,委婉动人,清爽玉姿。字画则是英俊小生,风流倜傥,机智幽默。执一扇画,香风徐徐,浅吟低唱。这样一种跨越时空的场景,出现在千年后的大都市成都,不得不令人称颂。
茶文化心得体会范文3
关键词:茶文化;高职德育教育;融合
中国作为茶叶生产出口大国,拥有着极为悠久灿烂的茶文化,其不仅具备了较强的民族性,还将中国宽广地域性和历史性实现有效融合,将多元文化进行传承发扬。在教育发展新时期,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者要及时转变自身教学理念,创新完善德育教学内容与形式,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出学生德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保障德育工作效果。高职院校德育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特点,合理引进应用丰富有趣的茶文化,并组织学生开展各项实践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能够切身体验感受茶文化魅力,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社会观。
1茶文化在高职德育教育中的融合作用
1.1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
中国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具体涵盖了茶德、茶道、茶学、茶艺以及茶精神等,在古代社会点茶、品茗是人们追求雅致生活的重要内容,其不仅能够帮助人们充实自我内心涵养,还可以提升艺术境界。在高职院校德育教育过程中渗透优秀传统茶文化,能够有效发挥出茶德内容的育人价值作用,从而科学正确引导高职院校学生的日常思想行为,并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传承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事业建设中。高职院校领导在教育管理工作中,不仅要关注到各院系学生的专业成绩和就业率等,还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德育学习,引导他们树立起先进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高职院校领导通过加强对德育教育工作者的科学指导工作,指引他们深入挖掘利用茶文化中德育教学资源,并融入到德育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掌握茶文化体系中的丰富思想内涵,改变自己对外来事物的各种看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道德品质。
1.2有利于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在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注重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促使他们能够对本民族历史文化、价值取向以及传统精神表示高度认同,并参与到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发展工作中。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永不过时的文化,其承载着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的热情好客、勤劳善良以及团结友好的美好品质,融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人文科学于一体,蕴含了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文化性与育人性、实用性与审美性、思想性与行为性高度统一的多元文化,同时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瑰宝。通过在高职德育工作中渗透应用茶文化,让学生切身接触了解多元茶文化知识,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综合文化知识与素养,还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的良好使命感。
1.3有利于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精神
在中国茶文化体系中,“茶人”有着两种不同的解释,一种是精于茶道之人,一种是采茶之人或者制茶之人,然而无论是哪种,只要是在生活中热爱珍惜茶的人,即便是不够精通此道,都可以称得上是“茶人”。“茶人”都会形成与茶密切相关的精神面貌与风范,而这些通常是从茶树风格、茶叶品性中所引申出来的道德风范。“茶人”精神的含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以茶表达自身志向。茶寓意着一种随遇而安、淡泊文雅的心境,茶叶反复泡最终还是要落入壶底的,其散发出来的醇厚浓郁味道最终也是会回归平淡,这仿佛在向世人说明淡泊方能看清世事。“茶人”会以品茗去表现出自身视世间名望财富如粪土的高尚意境,他们不追求荣华富贵,在日常生活中淡泊明志、俭德行事;(2)以茶代人,表现出对于无私奉献精神的高度赞扬。在自然界中茶树能够生长在各种较为恶劣的环境下,它可以出现在深不见底的山涧,也可以生长于险峻陡峭的山坡之上,它不惧严寒也不惧高温。在茶树身上艰难生长下来的茶叶,延续了茶树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它们将自身奉献给人类,促使人类能够享受到来自于大自然的馈赠,品味到来自于茶叶的芬香。高校在德育教育工作中融入茶文化,可以有效培养大学生努力奋斗、无私奉献的优秀精神品质,帮助大学生完善自我身心修养,将来毕业进入社会后更好的为祖国建设贡献出自身最大的力量。
1.4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茶圣”陆羽在其编著的一书《茶经》有说到:“茶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其中“精行”实质是指行事遵守社会道德的基本规范,不逾轨;“俭德”实质是指恪守有普遍认可度的良好品德,不懈怠。“精行俭德”是对茶人的处事标准认定,学会“精行”方知做茶事茶不公利,不贪婪,精行自然法则,精行于茶人的行为规范;学会“俭德”是正确的做茶事茶观,不虚荣,不狂傲,参透茶道之本,归于个人品德和修养的形成,精于茶却从于俭。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融入茶道文化,让学生去深入了解制茶工艺,并进行一系列品茶饮茶等活动,能够有效陶冶学生情操,拓宽学生学习视野,促使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感悟人生,并提高自身精神追求和思想品位。在品茗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习到关于传统茶文化中的系统规范礼仪,实现对学生的礼法教育和道德修养提升德育工作目的,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茶文化中形成文明知礼的良好品格。除此之外,品茶喝茶本身就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茶水中的茶多酚能够起到抗氧化作用、茶氨酸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正确的饮茶品茶习惯,能够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发展现状分析
2.1多元化思想文化冲击大学生思想
在全球化背景下,学生随时随刻能够通过互联网平台接触了解到来自于全球各地的思想文化,部分学生也的确受到了西方文化的深入影响,从而产生了一些盲目崇拜推崇西方文化的行为。比如,一些学生会过于追求西方自由享乐主义,在生活中让身边人的及时行乐,不用去考虑之后的学习生活工作发展,这样一来无疑会影响到学生未来人生的健康发展。针对于此,高职院校有必要加强德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社会观,能够摆脱网络上的各种偏激负面影响,不被外界各种因素所迷惑而走向歧途。然而实际情况是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着自控能力偏低的问题,再加上高职院校领导与教师不够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未有效设置科学完善的德育课程内容,从而导致高职德育教学活动缺乏科学实效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认为思政教师的传统思想教育理念已经落后于时代,而网络上各种流行文化才是自身所要追求的,这些也会给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有序开展带来较大的阻碍。
2.2德育工作者教育理念过于保守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一些德育教师在教学改革中,教育理念过于保守,他们不愿意去打破常规,主动去创新尝试引进多元教育资源和教学方式,从而导致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效果大打折扣,难以最大程度发挥出德育工作的价值作用,帮助学生提升个人道德素养和文化素质。高职院校德育教师一方面对于丰富德育教学活动科学有序开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方面则单纯认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技能,德育工作并不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教育内容。除此之外,在当代高校强调毕业率与就业率提升的教育发展背景下,无论是高层领导,还是一线教育工作者都会将时间与精力放在学生专业教学管理上,一定程度忽视了学生的德育创新工作,较少引进先进完善的德育教学资源,为学生创建出良好的德育学习环境,这样也就会造成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无法顺利高效进行。
3茶文化在高职德育教育中的融合措施
3.1科学开设特色茶文化课程
在高职德育教育改革工作中,校领导需要指导德育工作者深入挖掘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围绕德育工作实际发展情况和学生学习心理需求特点,科学有效开设具有特色的传统文化课程。因此,高职院校可以根据中华民族传统茶文化体系,构建出完善的茶文化课程,为广大学生提供关于茶道、茶艺等选修课程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想要学习的课程文化内容。茶文化课程的开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了解中国茶叶的品质特点与由来,规范行茶礼仪和茶艺技能使用,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促使他们能够成为社会所需的优秀专业人才。对于特色茶文化课程的开设工作,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加强与社会企业单位的合作联系,邀请社会茶文化领域专家学者到校进行指导交流,共同围绕茶文化课程建设工作献计献策,这样有利于保障课程具备良好的专业性、实用性以及指导性。比如,当高职院校在围绕本校旅游专业开发设计特色茶文化课程时,可以安排德育工作者与社会专家学者共同去制定茶文化教学大纲,编制课程教材内容,明确该项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理解掌握优秀传统茶文化知识和技能。茶文化课程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还必须融入实践考核内容,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制茶泡茶、品茶的过程,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渊远流长。基于该项课程的顺利开设实践,能够帮助旅游专业学生学习了解到我国各个地区的特色茶文化特点,提升他们专业学习综合能力与职业素养,将来毕业后在社会上具备更好的竞争力。
3.2创新茶文化与德育工作融合方式
在高校教育发展新形势下,德育教师要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不再单一采用灌输式教学法,根据德育课程教材内容向学生灌输讲解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于此,高职院校德育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茶文化教育创新意识和能力,要积极挖掘利用优秀传统茶文化资源,并优化整合好这些资源融入到德育课堂实践教学方案中,然后有序组织学生开展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效保障德育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比如,高职院校德育教师可以创新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在课前利用网络平台收集整理好相关茶文化德育资源,并优化制作成专业完善的教学课件视频。这样一来在德育课堂上,教师就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设备演示教学课件视频,让学生能够直观清晰看到关于茶文化的文字、图片以及视频信息。此时,德育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个特色茶主题探讨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根据主题发表自身的观点和想法,这样有利于在德育课堂上营造出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学生对于茶文化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并在特色主题活动实践中实现茶文化精神的内化工作,促进学生德育学习的全面发展进步。茶文化与德育的融合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范围内,高职院校还需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和教育实际发展情况,适当加大对茶文化教育建设的投资力度,通过在校园范围内构建实践实训学习基地,满足师生在校园开展茶艺实操技能学习活动的需求,促使学生能够在浓郁的茶文化氛围下一边感受传统茶文化艺术的精神魅力,一边可以强化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茶文化学习兴趣、文化素养以及价值观念,这对于高职院校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有着很好的帮助。
3.3合理运用网络平台提升茶文化德育效果
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时代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在大力研究应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教育行业也不例外。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者需要创新运用网络平台有效拓展德育教育思路,促使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基于网络平台教育模式下,能够充分发挥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特点。比如,高职院校德育教师通过利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建立起微信交流群,不定期在班级交流群中关于茶文化的学习资源,这样学生就可以自主选择自身爱好需求的学习资源,根据自身学习情况优化设计安排学习,促使学生成为德育学习的主体。此外,在网络平台上学生不仅可以接收教师与同学分享出来的学习资源信息,还可以展开与教师、同学的实时互动交流,及时分享个人学习心得体会,促进学生之间学习的相互发展进步。在当前网络直播火热的发展背景下,高职德育教师还可以通过在网络平台进行直播的教育方式,拉进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网络直播教育方式更加贴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特点,能够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德育学习活动中,在直播中认真听讲教师讲解的茶文化知识,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水平。
3.4强化茶文化德育工作考核评价工作
高职院校在德育工作中融合茶文化展开实践教学,除了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考评工作,还必须关注到学生茶文化德育学习过程的综合考核评价工作。高职院校德育教师要围绕茶文化德育教学内容和实际教学要求,合理明确各项教学考核评价标准,并依据这些标准展开课堂教学评价工作活动。在教学考核评价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以自身为主体,单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抽查考评,而是需要凸显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置,充分发挥出学生在茶文化德育学习过程的教学评价积极性。比如,高职院校德育教师可以通过综合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总评的方式,在课堂上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评价氛围,引导学生围绕本堂课的茶文化教学项目内容展开科学点评,学生既可以点评自身学习的不足之处,也可以评价他人学习中的长处和短处,基于该种教学评价模式下,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发展,及时帮助他们改进不足之处,优化完善自我学习结构。而德育教师则要起到总评的作用,对于该堂课的教学效果展开综合评价,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改进学习方案,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补充学习。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发展中,高职院校领导和德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传统茶文化是一项宝贵教学资源,其蕴含了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我道德素养和文化修养水平。因此,高职院校德育教师要善于将茶文化融入到课堂实践教学中,以此来优化德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德育学习兴趣。教师还需围绕茶文化教学创新完善教学方式,科学利用好网络教学手段,提升德育教学交互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优势。
参考文献:
[1]高云裳.茶文化在高职院校德育教育中的价值研究[J].福建茶叶,2017(02):25-27.
[2]张殿尉,刘佳杰.茶文化在高职院校德育教育中的渗透[J].福建茶叶,2016(06):205-206.
[3]沈秋娜.茶文化德育功能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探析[J].福建茶叶,2018(01):33-34.
[4]刘茜.茶文化在高职学生德育教育中可行性研究与实践[J].农业考古,2017(05):45-48.
[5]张厚军.新时代茶文化在高校德育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茶叶,2018(12):142-145.
茶文化心得体会范文4
感悟一、参与活动,走进孩子们的心灵
下午的第一堂课是我们培训班的班主任陈娅老师给我们上的“破冰活动”课。上午就有许多学员在追问陈老师,什么是“破冰活动”?可陈娅老师始终没有回答,只说,大家到时侯就会清楚。带着这样的疑惑,我们终于见证了真正的“破冰活动”。
其实陈老师在“破冰活动”的课堂中就是带领我们所有的学员做了几个游戏,几个很简单的游戏。平时我们许多老师在学生中不敢表现自己,也不善于表现自己。可是在这一次的破冰活动中,我们每一个学员在陈老师的带领下都敢于参与,而且老师们都能在轻松的气氛中愉悦自己,并快乐着。我们老师能这样,学生又何尝不可以这样呢?我想陈老师给我们的启示不就是老师的参与性吗?是的,我们每一位老师在平时上课时如果能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接近孩子,走进他们的心灵,成为他们的好朋友,我们不就成为了每一位学生喜欢的老师了吗?师生之间的“冰”不就破了吗!
“破冰活动”还告诉我们:每一位老师不仅仅是一位传道授业解惑的智者,更应该是一名学生的好朋友,用平等的地位与学生相伴共处。只要这样,我想我们的课堂一定是生动有趣的。 陈娅老师的“破冰活动”让我想起了尹少淳教授的一句话“在低年级的美术课中,我们要让学生在玩一玩、跳一跳、做一做、画一画、剪一剪中体会到美术的乐趣”,不就是”破冰”这样的道理吗?
这次的“破冰活动”效果真好,破除了我们心中许多心理上的“冰块”,我相信当我再次走上讲台时,一定会是另外一种崭新的我。
感悟二、扎根教学一线做专业型的书法老师
活动的第二天,观看了湖南省宁乡县金海实验小学几位书法老师的常态课与专业课,其中有钢笔写字课。也有毛笔书法课;这些老师在每周都有二十节课左右的情况下,还能把每一节课准备得如此充分,真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因为在这些课中,大部分的内容都是老师自己编制的教材,从形式到内容甚至是所做的课件,无不体现出这些书法教师的专业素养。在这些老师中,谢建明老师的《创作观摩、行书的源流、临习与创作》的讲座,更是给了我深刻的印象,他从自身的经历诠释了一位书者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注意什么?如何临帖、选帖、创作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讲解,尤其是在他每周还有那么繁重的工作中,每天还能抽出两小时以上的时间来临帖,从不间断,真是难能可贵。讲座中,他的语言朴实无华,娓娓道来,让我们每一位听课的老师都能轻易的理解。谢老师不就是一位与我们一样走在教学一线的老师吗?他的成功、他的经验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吗?湖南省宁乡县金海实验小学在书法教育上的成功,离不开有这样一群专业型的书法教师队伍,离不开学校领导对教育的前瞻性。
感悟三、推广书法教育我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李再湘教授是我们这一次活动的主持人,这些天来,他每天都和我们学习生活在一起,一起听课,一起活动,虽然他是一位大师级的书法家,可是当其他专家在上课时,他也能像我们学员一样,仔细地聆听,即使是年轻老师上课。他真的是一位非常严谨认真的人。在他的讲座中,让我们知道了目前学校写字教学的现状,认清了写字(书法)教学的意义,以及对以后书法教育的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李教授的讲座更让我惊叹的是,从他的讲座中我真正认识到了他的人格魅力以及他对书法艺术的酷爱、对传承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李教授是一名数学专业的高才生,是湖南省雅礼中学奥林匹克的金牌教练,数学造诣很深,从他得过全国苏步青数学教育奖就可以窥见一斑。他是一个在数学教育领域中作出过杰出贡献的数学专家,然而正是这样一位出色的数学教育专家又为何走上了推广写字教学的道路,同时又挑起了书法教育的重任呢?是什么让他执着地从事这项事业——我想,那就是“责任”。李教授曾对我说,这一培训项目的投标,省里曾有几家单位想做,然而李教授为了承担这一重任,不遗余力地努力,终于得到了上级领导和评审专家的认可。这是什么力量?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一种“责任”感。
是的,在当前进入到“键盘时代”的社会时,写字的作用的越来越弱化了,可是书法的作用的确越来越大。书法是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瑰宝,我们现在连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贝都不去珍惜发扬,却要去学别人的东西?李教授在讲座中说的“学外语也好、留学也罢,最终的目的不就是传承我们中华文明吗,学习它不就是在与外国人的交流中让世界更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弘扬我们的国家吗?现在我们学外语,就是让我们的后人不要学外语,而要让世界都来学我们的国语。”“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说得多么朴实而又有哲理的一句话呀。我们教育有李再湘教授这样执着的人,难道我们这些在教学一线的书法教师不应该以李教授为榜样承担这样的责任吗?
感悟四、学书法首先要得塑德树人
聆听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何满宗先生的讲座,真是让我惊叹不已,一位看上去并不年长的书家大师,原来是一位年轻帅气而又平易近人的学者。何先生虽然位居高职,但当我看到他的那一刻就被他那种儒雅的风范所震憾。讲课之前,他把他写的一本书送给了我们每一位学员,两小时的讲座后,到了用餐的时间了,可是我们很多学员拿着那本书索要何主席签名,他都一一满足学员的心愿,而且每当签完之后还把他写的这句话念给你听一遍,生怕我们有些字不认识;到了餐厅里,我们很多人在用餐了,这时还有很多学员围着他索要签名、合影,他硬是站在餐厅里等把所有人的要求满足之后方去用餐,这就是一位平时许多人想见上一面都很困难的人物,为何对我们这些对书法或许是一知半解的人会如此呢?我想这就是他在做人、塑德方面给我们的典范,是的,今天何先生给我们的讲座就是从他的人生哲学来展开的:他首先说的是我们要写好字,就应该首先,学会做人,字如其人。如果,你不会做人,没有良好的道德,你的书法是不会被别人接受的。
其二就是通过对宋词的分析来诠释书法这门艺术,用哲学的思想来理解它,用逻辑学来解读它,并且用了很多我们身边的事例来佐证。他要求我们每一位书法爱好者都要做一个学者型的人。
第三就是着重谈了一下湖湘文化,是的,我们三湘四水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在书法历史上就有许多有影响力的大师,如古代的欧阳询、怀素,近现代的何绍基、、齐白石,这都是我们湖南人的骄傲,可现在我们湖南人很少有人临习欧体,反倒是山东那些地方临习欧体之风很盛行。
第四我们要做一位一专多能的书者,因为书法离不开其他学科的帮助,一位书者往往能在各方面都有所造诣方能成就大师。何满宗先生对此还给我们列举了古往今来很多的例子,如书法与音乐的关系,还有书法与舞蹈的关系、书法与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禅学、茶文化、酒文化的关系等,在这里他特别提到,我们很多画家为什么能画出美妙的画来,却不能够写出好的书法作品来呢,就是因为有些画家缺乏更广泛的其他学科的知识。是的,就如李再湘教授常说的一句话“任何艺术如果离开了音乐就谈不上艺术”,不也是一样的道理。
何先生短短的两小时的讲座,虽然没有从学书法的具体中来谈书法,可是他的讲座能让我从更高的层面理解书法的真谛,真正了解了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这与我们做人的人生哲理是分不开的。何先生现在虽然是一位在书法界很有造诣的大师级的人物,可他每天还坚持临帖、读帖、写诗、撰联。他说,一位真正的书法大师,他更应该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如果没有其他方面的造诣,即使你的字写得再好,也只是一名书匠而不能成为一名书法大师级的人物。
感悟五、学会临帖而且是临古帖
夏时先生是宁乡书协主席,他给我们上的讲座是《如何临帖、读帖与选帖》。夏时先生从自身的经历出发,从我国书法的发展,分析了我们如何临帖、读帖、选帖,并且选择了各个时期不同作者的代表性作品进行分析、讲解,使我学到了很多平时没有注意到的许多东西。如用笔、用手的变化,节奏的把握,气韵的运用,在临帖时我们应该怎么样临等,让我们真正地了解到书法的临习、创作。夏时先生用了近四个小时的时间与我们共同分享他在书法中的成果,使我受益匪浅。
其次就是他提到了我们临帖与选帖时必须是唐晋以前的法帖为模本,而后期的仅供我们欣赏,因为唐晋以前就有太多书法大师了,之后的朝代由于受少数民族的统治及皇帝的不重视,或是在追求一种唯美的书体,真正的大师少了。
第三,他在欣赏中提到的“气”的表现。书法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有生命力的东西,在作品中,“气”的运用是很关键的,一个字的“气”,一句话的“气”,整幅作品的“气韵”都是很重要的,没有“气”的贯通,一幅书法作品就没有了生命力,在这里他以在会场墙壁上挂着的湖南省宁乡县金海实验小学谢建明老师的一幅作品作了精辟“气韵”的分析。
感悟六、看清形势,把握机遇,为推广书法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朱小林教授是我熟悉的一位美术教研员,我听过了他的很多次讲座,这次给我们的讲座是《解读〈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中小学开辟书法教育的意见〉》。在解读中他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了这两个意见的差异,从而让我们看清了以后在中小学中推广写字教育的形势,我们有幸成为第一批骨干教师培训班里的一员,成为写字教学(书法)的先行者,是幸运的,我们必须把握住机遇。
刘亚东教授曾经在一个非常好的单位工作,但与他的专业不对口,因为他对书法的执着,他选择了调离,进入到了教师的行列。刘教授从当今书法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给了我们精细入微的分析。是的,现在的书法(写字教育)在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中已经名存实亡,即使是有写字课,也会被他们认为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到其他学科的成绩,在写字课中,他们也会把这样的课变成语文课或者是数学课。刘亚东教授通过鲜活的实例举证了,书法同样可以考大学,书法更能促进其他学科的发展,来论证当前许多人对书法理解上的误区;是的,能静下心来写书法的学生,也一定能静下心来学习其他学科,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其次就是当前的一些制度影响了人们对书法教师的不重视,对书法成果的不认可,并剖析了产生这样的原因,他列举了许多对策,如高考时字迹分值的增加,大学招书法专业的考生,小升初、初升高中的书法加分等,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刘亚东教授说,说不定有关这样的相关文件很快就会得到实施,书法教育的前途一片光明,所以我们这一代人要抓住机遇,作一位在推广书法教育中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