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色彩与传统文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色彩与传统文化范文1
关键词:中国画;随类附彩;色彩;水墨
关于中国画色彩问题,主要是针对中国传统的水墨画而言,再具体1点说,就是围绕自唐代以后形成并逐渐形成为中国画主流的文人画样式,也即所谓“墨分五色”的色彩命题,当然其中也涉及到“固有色”的观念。重点之所以放到前者,因为传统中国画的1些观念“山水居首”,“水墨为上”表明作为水墨画的墨分五色已发展为成熟的色彩系统。
中国水墨画色彩系统的形成,有1个历史发展和演进的过程,不了解这个过程,就不可能正确了解中国画色彩的特点,他的独特的审美追求和表现规律,就会像有些论者那样轻率地指责中国画的色彩不够丰富和缺乏视觉冲击力,他们喜用西洋绘画的色彩传统和成就,在不经意中贬低我国传统绘画色彩语言的价值,这种割裂传统的认识和价值取向。不利于中国绘画事业的革新与发展。
当然,不了解这样1个历史过程,我们也不可能冷静地全面地认识我国传统中国画色彩语言的真实面貌,就会忽视传统绘画色彩语言特定的历史内容,1旦陷于固步自封的境地。背离了历史审视的目光,也会失去不断革新不断进取的锐气和方向。同样,会阻碍中国画的发展和提高。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在古代,中国画又叫丹青,可见,中国画本来是重色彩的。远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已有相当复杂的色彩:春秋战国和西汉色彩斑驳的帛画;辽阳棒台子汉魏墓壁画《车骑图》,有朱,赤。黄,绿,白,赭,黑,墨等几色,五彩缤纷;隋代展子虔勾勒重彩青绿山水《游春图》;唐代大小李将军的山水金碧辉煌:五代黄筌花鸟鲜艳夺目等,举不胜举的历代名作就是明证,传统中国画的1个极为重要的特点就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了异常丰富的色彩系统,明代杨慎曾经概括指出了“画家有七十2色”,而这个系统在宋代之前就是建立在“固有色”基础之上的,我们不能无视这个历史事实,进而无端抹煞传统中国画色彩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其次,时至宋元,水墨画的崛起并逐渐成为中国画的主流,但它并没有终止对于绘画色彩语言的追求和更新。并没有中断我国绘画色彩运用的传统,而是在新的表现技巧的形成过程中,对传统的中国的色彩语言进行了大胆的革新,这种革新导致了传统中国画色彩系统的形成,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充实,锤炼为1种高度精粹的独特的色彩系统,这种高度精粹的独特的色彩系统,是以墨白这两种最基本,最重要的色彩为主要载体,通过水与墨不同量的融合于宣纸上得渗化,产生黑,白,灰丰富的层次,表现了色彩无穷的变化,如果用今天的色彩构成学中的“蒙赛尔色立体”去剖析这种变幻,它反映在黑白两极之间的纵轴之上,是色彩明度的变化,与横向的色相和纯度的变化并无直接的联系。但正因为此,从自然物象抽取,概括出来的不是模拟自然色彩的黑白关系,却似乎更能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更具有表现性,从而达到以虚当实,虚实相生。不似之似的艺术效果。
从以黑白为主的中国水墨画色彩系统的形成和变化看,这种新的色彩系统,新的色彩观是渊源有自的,它不中断传统,不反叛传统,而是执着于新的追求,新的突破,这种突破主要表现为对“固有色”的超越。
中国画之用色比较注重主观性,自有其历史文化和哲学土壤,先秦的儒学,用理性精神解释传统“礼乐”,将理性引向现实的日常生活,伦理情感及政治观念之中,在色彩的认知上,则表现为对客观存在的色彩的主观性格予以肯定,“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徇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日:“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在缣帛上施加彩绘的美丽女子之形象,之所以美,是因为这个形象统1在素色之中,以此比喻“礼后”。认为仁是礼节仪式的思想内容,礼节仪式是仁的外在表现,即强调外在的表现形式必须从属于内在的思想观念,重视的是正常情感的感受与理念的结合,而不是认识模拟功能,把中国画对色彩的处理引向带有主观性的表现轨道,在理论上则演化为谢赫“六法”中的“随类附彩”说。
“随类附彩”主张作画要表现物的属性,即物的固有色,而不去模仿物的现象即所谓环境色,这1特点,要求画家必须对丰富的客观色彩世界加以高度的概括处理,而这1过程本身就为主观心灵活动1审美选择赋予了较大的空间。“炎绯寒碧,暖日凉星”而“水色:春绿。夏碧,秋青。冬黑”。在中国画家看来,如果用绿色表现冬天的水(并非冬水不含绿色),那是难以吻合冷,寂静的冬之情调。这里的色彩属性(固有色)所体现的冷暖关系,已经通过心灵感应的过滤概括出来。李思训父子的青绿山水,工整细润。缜密而富丽的设色;张萱,周P的仕女图卷,轻简的衣裳,柔丽的色调:黄筌的工笔画鸟,几不见墨迹的五彩调子;范宽的雪景重林。云烟惨淡,风月阴霁之状。宋元之前,中国画丰富的色彩世界,无不通过对“固有色”的总体感觉的把握来表现“心”的世界。
对“固有色”的突破正是在唐代工笔重彩发展至成熟阶段水墨画出现之时,可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山水。花鸟画在这1时期的兴起更助长了水墨的滥觞。此后,水墨画则1发成为中国画样式的主流。尽管元代前后出现了浅绛形式,色与墨又融合在1起,但这种融合是水墨(不是墨线)与色彩的交融,并仍以墨为主,色为辅。“右丞云:‘水墨围上’,诚然。操笔时不可作水墨刷色想,直至了局墨韵既足。则刷色不妨。”浅绛的问世,虽使中国水墨画更为丰富,为墨这1极色增添了别样的光彩,但依然是以墨为主调的。以墨代色,墨分五色的发现,是对色彩论看似离题却也是惊人的创造。“墨分五色”这1高度精粹的色彩观的形成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历史原因,概括起来讲,主要有3大方面的因素。
其1,“墨分五色”的色彩追求。与道家追求与自然同趣的至大至美的艺术观是1脉相承的。既然“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我们很自然的看到道家对色彩的去取,是摈弃人为的“无色”。所谓“五色令人目盲”,因而面向对自然本质的追求。他们认为人为的色彩追求是不足取的,因为追求人为的色彩就会破坏自然固有的“全美”。这种面向自然本质的精神。与以后中国画色彩演变之间。存在着非常内在的关联。用“墨分五色”的这种超主观的色彩观去突破“固有色”的主观色彩观,实际凭籍的真是道家的艺术哲学。作为道家最基本的思想的“道”。其本质是“无”是“虚”,而又表现为“有”为“实”,这种有无相生,虚实相成的艺术哲学对中国艺术(当然包括中国绘画的色彩追求)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这1色彩观与禅宗的人生哲学与文人审美兴趣也逐渐趋向1致。禅宗追求以自我精神解脱为核心的适意人生哲学与文人画家自然淡泊,情境高雅的生活情趣融为1体,清幽,闲静的审美情趣也逐步形成。自然适意,不加修饰,浑然天成,平淡幽远的闲适之情成为他们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而水墨色调那单纯,朴素,清雅。
浑然天成的美学性格成为最适合于文人画家审美兴趣的技法手段。
其2,工笔画是以勾线填色的形式来表现物象的,这种方法与写实主义西画的区分,就在于形和色是两个不同层面上的既分离又关联的形式要素,简而言之,西画的形与色是相互融合,形是用色来体现的,而中国工笔画的形是用墨线轮廓来表现,色则是在这墨线轮廓之中的形象的固有色。这种表现形式发展到唐代已相当成熟,墨线与色彩的各自发展,势必要以侵入对方的领域为前提。用金线勾勒的金碧山水画,以明暗层次为主要特色的陆探微和黄筌的画作,可以说是用色人形,而水墨画的出现则是以墨线的扩展向色彩方面逼近。宋朝时期,出现院体画和文人画相互对峙的局面也并非偶然,这是中国画样式自身发展的1个必然结果。另外。中国画传统强调的不是对象实体,而是主观情感所表现的气势和韵律,这种生动的气韵主要是通过墨线的“形”来表现的,像“曹衣出水”,“吴带当风”,“春蚕吐丝”,“风雷电驰”这样优美的词汇,都是用来描绘墨线艺术的独特风格及特殊韵味的。可以说工笔画样式发展的日趋成熟,也是墨线扩展为“墨分五色”的水墨画艺术的又1内在成因。
其3,我们还要注意水墨画及其色彩系统形成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从整体上看。唐代之后的审美追求。逐渐从儒家政教怀抱的束缚下挣脱而出,朝着追求艺术自身的审美规律和形式规律的方向发展。于是以1种反对矫揉造作,追求自然平淡,质朴无华的情趣韵味,去表现那种超尘脱俗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便成了时代的审美风尚。因此,有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耐人寻味无穷的优美诗句;有了苏轼的“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临”的审美主张;也有了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的文人水墨画。
此外,毛笔,墨与生宣纸质的相互磨合为“墨分五色”的审美理想的实现又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即特殊的绘画材料。进而构成了特殊的绘画语言。
通过上述3个相关因素的分析可知:中国水墨画的形成和发展,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悠久的文化哲学内涵。从“固有色”到“墨分五色”的演变中,我们看到传统中国画色彩语言系统既有其高度概括,高度浓缩的主观色彩的艺术特色,要大胆肯定和发扬这种审美方法的优良传统。重表现重主观情感意志的传统审美特点,决定了传统中国画的色彩追求,不像西方写实主义绘画那样刻意追求物体的环境色,重在客观物象的再现,这1点,就连西方画家也认识到了,后期印象派的变革便是明证,我们似乎没有理由菲薄自己。
色彩与传统文化范文2
1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1.1图形的运用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图形具有广泛的应用。在环境艺术设计中,通常将图形依附于某种建筑装饰载体,从而满足人们的视觉需求,并且传递了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整合的体现。在设计过程中,图形的选择要符合建筑使用目的,并且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中国文化体现了谦虚、厚积薄发等特性。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通过中国文化形象设计图形,图形的运用可直接借用,或将具体图形抽象化后运用,通过图形的运用可直观的表达建筑情感,体现我国的传统文化。
1.2情感的表达
隐喻是环境艺术设计情感表达的主要方式之一,可应用于室内设计和室外设计中。在室内布局过程中,巧妙地使用艺术陈列品或者具体的图案,可蕴含一定的文化内涵。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蕴含的文化和带给人的心理影响给予了更多关注,因此情感表达成为建筑设计师掌握的重要技巧之一,也是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利用不同形式的传统文化组合因素,来诠释环境本体以外的人类情感,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独特作用的体现。
2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构思
2.1自然环境与色彩的搭配
人在自然环境中存在,对自然环境的美有着客观的认识和真实的追求。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环境艺术设计通过一定的传统文化和自然环境体现影响人的情感表现。色彩具有多样性,不同色彩会对人的情绪产生不同的影响。通过正确的色彩运用,可促使人们的感情升华。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要承认自然界中所有事物均是相对、统一这一理念,要求设计师在设计时运用与自然相近的色彩,使建筑融于自然,缓解人的压力。设计师应对色彩正确的把握,除了要重视自然生态色彩的选取,还要综合考虑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情感需求,正确分配色彩的强烈或者浓郁,体现环境艺术设计的美感。
2.2自然环境与文化的融合
传统文化在古代建筑中有着明显的体现,能够给人以亲切感,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很多设计师忽视了这一设计理念。事实上,自然环境与文化的融合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的心情,因此设计师除了要具有先进的设计理念外,还应结合我国传统建筑的设计手法,实现自然环境与传统文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结合。在古代建筑中,檐柱的设计除了具有稳固作用外,还从屋角等细节上体现了建筑的整体美以及其与周边事物相融合的特征。而现代建筑由于受到多种原因影响,严重忽视了周边环境与该建筑的结合,甚至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不符合自然发展规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文化呈现相互融合的趋势,这也给建筑设计师的设计带来了新的压力。要求建筑师在选择设计方案时要进行多方面考虑。首先,要认真分析我国古代建筑设计的风格,分析其蕴含的文化,借鉴优化的设计方案。而在引进其他设计方案时,要考虑建筑设计的目的,确保建筑设计与周边环境的结合,最终呈现出完美的嵌入型结构。总之,自然环境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获得人们的认可,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总结
色彩与传统文化范文3
关键词:人居环境;传统中式园林景观;新中式园林景观
1基本概念
1.1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顾名思义,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
1.2传统中式园林景观
中国传统园林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它承载着中国五千多年来深厚的文化底蕴。传统中式园林景观即为古典园林景观,我国古典园林讲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以人工仿造自然山水,表现出较为理想的自然景色。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四大要素:山、水、植物、建筑,造园家尊重自然,他们在原有气候、地形等现状条件的基础上,将自然中的美景凝缩到有限的空间内,移缩天地,使之成为天地的集萃缩影。园内楼台错落、曲径通幽,花草繁茂隐奇峰秀石,别是一番情趣。传统园林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在布局上多采取灵活多变的手法;第二是善于仿造自然山水的形象;第三是十分讲究园林的细部处理。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中式园林是自然与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表现出当时人们的理想与情怀。中国园林体系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称得上是历史分布最久,范围最大的风景园林体系。按照其选址与造园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自然山水园和人工山水园。
1.3新中式园林景观
“新中式”最早出现在新中式风格一词当中,即现代中国风,其设计理念是运用中式风格来塑造清雅隽永、自然和谐的中国传统文化意境。“新中式”景观设计是在人们物质生活得到充分满足后,从而追求更高层次精神需求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新中式”景观风格不是单纯的元素堆砌组合,新中式景观不是纯粹照搬中国古典园林而是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在时间长河里邂逅、碰撞的结晶,通过对传统文化的透彻领悟,将现代元素和传统文化融为一体,根据现代人的审美取向来营造富有传统文化意境的景观空间,让传统艺术在现代景观中得以体现和延续。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入现代人的居住方式和心理需求,用现代的理念诠释传统文化的回归。这种设计手法既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又符合了新时代人们对现实生活的需求,使得“新中式”景观设计得以诞生并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目前我国的的新中式景观设计还处于刚起步阶段,但在当今市场环境以及经济需求的刺激下,逐渐成为一股主流的景观设计趋势。新中式景观设计是把我国古典园造园手法的精髓部分利用现代语言,讲述给现代人听,使其了解并逐步接受这种讲述方式,最终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生活习惯,实现古典与现代的交融。
2新中式风格的特征
按照建筑风格划分,中式住宅分为现代中式风格和新中式风格。现代中式指将现代与传统建筑风格相结合,从现代人的经济、生活需求出发,运用传统文化的艺术内涵或对传统元素作适当的提炼与创新。新中式风格,已经超越了对传统建筑外貌的模仿阶段,通过现代的材料和手法重新来诠释传统建筑中的各个元素,但在空间结构上则遵循传统住宅的布局格式,仍然保留着中式住宅的空间意韵和精髓[1]。“新中式”景观设计把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和谐的融合在一起,既体现出传统文化又体现出现代时尚,这种风格是传统文化与时代特色的集合体,打破了中国传统风格中循规蹈矩、缺乏活力等常见的不足之处,重在提炼传统色彩搭配、图案符号、植物材料运用传统的造园艺术手法,营造出具有中国韵味、灵活多变、功能性强的现代景观空间[2-5]。
2.1新中式景观基本特征
风格是指其表现出来的一种带有综合性的总体特点。新中式景观风格最主要的特点是传统文化的凝练及传统造园手法的运用。传统文化凝练包括色彩的运用、图案符号的运用以及植物的运用等。这些要素在传统造景手法灵活组合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景观空间。
2.2色彩特征
在景观设计中,景观的色彩是主要的造景元素,良好的色彩的组合构成能够很好地突出甚至于优化当前景观的特色。“新中式”景观设计主要选用能代表上下五千年文化的色彩,可以称之为“国色”,以中国红、琉璃黄、长城灰、玉脂白、国槐绿为主,这些颜色是对历史的提纯,如中国红的印象来自与紫禁城的城墙,琉璃黄则来自于琉璃瓦,长城灰的颜色来自于长城的城砖等等。“新中式”色彩选择还需要结合景观材料及新中式的表情定位,常常使用到木原色及水墨黑,这些色彩共同来营造景观,营造崇高、喜庆、祥和、宁静、内敛的“新中式”景观空间。上海世博园中国馆采用了中国红的色彩,打造出喜庆祥和的,且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建筑作品,使参观者无法忘记,色彩深入参观者的心灵。相同处理手法的还有俞孔坚的设计作品———秦皇岛汤河公园“红飘带”,让人感受到熬中国元素、中国色彩的魅力与震撼。例如,万科第五园用长城灰木原色在铺装和谐共处,对铺装纹理进行了条理的划分与拼接,形成有机的装饰纹样,用黑色做花池白色饰墙面散置地面,形成宁静纯洁的空间[6]。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上,色彩的选用是关键的一步,合理选取色彩,做到轻重得失、有主有次[7]。新中式景观的常用色彩明度、纯度较高,若搭配不当容易产生恶俗感。例如白色、灰色兼具现代主义色彩和典型的民族特色,是新中式景观中的主基调色。但是大面积使用会给人以强烈的压抑感。因此在设计中需要运用对比度墙的亮色进行调节,在中国传统韵味背景下,强化艺术特征。新中式景观不拘泥于传统色彩选择,更加重视博采众长,注重合理的色彩搭配,使得新中式景观具有现代艺术特征的时尚感与传统艺术的内敛。北京新四合院“易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项目整体从建筑外观材质、围墙到铺装都采用灰色系,给人以稳重与压抑之感,缺乏活力。如果色彩选择上可以采用如中国红等色彩进行搭配,可能会增加亮点,调节压抑感受,更容易让人在心里上接受。
作者:陈玮 单位:牡丹江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代元麟.基于传统文化思想的居住建筑设计研究———以新“中国风”住宅为例[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2]李康淳等.“新中式”景观设计初探———以南京夫子庙街巷景观整治为例[J].林业科技开发.2011.
[3]朱林.现代新建中式园林景观的探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
[4]徐千里.“传统”与“现代”之间[J].城市建筑,2004.
[5]蒋鸿兴.什么才是“新中式”建筑的发展之路[J].建筑师,2005.
色彩与传统文化范文4
时代对室内设计的要求与态度
时代伴着科技发展的旋律在前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室内设计中采用一些现代科技手段,使设计达到最佳声、光、色、形的匹配效果,实现高速度、高效率、高功能、创造出理想的值得人们去赞叹的空间环境来。只强调高度现代化,人们虽然提高了生活质量,却又感到失去了传统,失去了过去,因此,时代对室内设计的发展要求就是现代与传统的结合。
随着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不断地提高,对居住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室内环境设计的历史画卷也随之越来越斑斓多彩了。文明的发展对室内空间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人们对传统文化都有一定的情结,与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思想、道德、风俗、艺术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传统文化的回归更是人们无论如何也挥之不去的文化情结。这不只是设计师的觉悟,更是全世界人民的共识。因此,设计师作为文化作品的创造者,有着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本论文对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主要是理性地继承与发扬。
如今的社会形态与历史的任何时候相比,都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完全照搬昔日的形式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的,尽管传统的形式有着无限的魅力。因为事物永远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在某些传统形式与文化之中,存在着一定量的与现代文化及社会需求相背离的成分在其中。发扬是目标,但是继承必须是要是理性的,要有所选择。也就是说对传统文化的延续即提倡文脉并非眷恋过去,而是要侧重发扬历史文化中的内质和精华。例如:在室内设计创作中,对某些传统设计元素及型制的运用,必须符合现在创作原则和现代科技的充分利用基础上才讲究对传统设计元素的提升。任何室内设计作品都是时展、文明进步的产物,传统的文化必须在现代化进程的框架中不断地进行重构,才能得到发展和丰富。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只有理性地继承和发扬,才能赋予室内设计的发展于生生不息地活力。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室内设计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是在文化的参与和制约下展开和完成,充分体现出当时当地的文化风貌。
室内设计深受着传统文化的影响。从室内设计的原则到室内设计师和受众的思维方式,从设计的形式体系,到设计的评价标准都受制于“文化”因素。所以说认为自己的作品是“无传统”的,也是不可能的。尽管有些现代设计师尤其是那些具有前卫意识的设计师,时时声称要抛弃任何传统,但是设计从来就不是纯个人行为。从媒介、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的显性传统到对设计认识的文化心态、思维方式、审美观点等隐性传统,都影响着每一个室内设计师。即便是现代的艺术家和设计师都无法完全使自己脱离习俗。
随着计算机的迅猛发展,我们已从工业化时代迈人信息化社会,对于室内设计师来说,设计是借助于计算机作为媒介来创作,通过互联网向世界各地延伸,已不再是手工工艺和工业生产的结果。特别是以人为本的现在,室内设计师必须从与人类密切相关的效用方面来考虑传统文化所具有的价值,在室内设计的实践中,需要有效地利用传统文化。
自觉地将传统文化融人到现代设计理念之中,是设计师应着重关注的问题,更是设计师的社会职责所在。具有“高雅”、“雅致”格调的物品和室内空间被国人所欣赏,这实际上是受传统老庄美学思想“恬静淡泊”的影响。这种“美的意向”无疑是从我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提取出来的。因此对设计师而言相当必要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对中国审美传统有所认识。
室内设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运用
文化积淀为一种深厚的传统时,文化价值会逐渐丧失其原有的积极性,往往助长人类的惰性而阻碍人类前进的步伐。所以人类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绝不是简单的克服或保留,而应包括对文化的创新。基于传统文化的显性与隐性、生活性与发展性、相对性与绝对性、复杂性与多元性等形式,可以推导出如下几种的创新性运用方法。
1. 从传统文化的思维上借鉴
中国在其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逐渐形成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就这一点来说,是勿庸置疑的。在室内设计中传承传统文化,就要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学习,需要深刻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有的精髓、价值取向和审美哲学等多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社会发展,影响是巨大而又深刻的,儒、道、佛三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各以其不同的文化特征影响着中国文化。其精髓在于《周易》的重生思维,天人合一观念;儒家的仁者思想、中庸思想;道家的思想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同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表现在自强不息、正道直行、平均平等、求是务实、豁达乐观以及以道制欲等诸多方面。
中国美学的起点是从老子美学开始。数千年以来,大量的哲学家、美学家、艺术家不断在这一领域进行探索,从而形成了玄机独具,博大精深的中国美学体系。这个体系中蕴藏了中国文化的传统精髓,从思想到行为上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人。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整体意识、生态意识、人文导向、雅俗观、多元论倾向等等,都对现代的设计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
2. 对传统图案的再创造
室内环境中,传统装饰图案的再运用有很多,也很常见。归纳起来,常用的传统装饰
图案的再创造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抽象简化。以抽象表达具象,以简练的笔画在限定的空间里表达了运动与节奏。图例中都是用点、线、面来表示宇宙万物,从万物的运动中体现了自然之美。
如中国古代阴阳互相交替的图形演变,这种形式把一个整体破为两个互相对立而又互相关联着的相反而又相成的图形,在限定的方形与圆形中具有完整的形式美,黑白、虚实、空间的对比,相互衬托,体现了事物本质的美。这种手法在东方特别是在中国、日本的传统与民间图案中应用很多。对称的表现形式给人以单纯化、秩序与条理性,它把一种抽象的朴素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抽象简化是对传统形式的整体或局部,进行艺术加工提炼与抽象简化,其原则是可失传统之形而不使传统之韵,使传统在结合现代的功能与技术的基础上,得到延续与发展。
第二种是变形、重组。这种手法以最简练的艺术语言传达着丰富的信息与内涵。对基本形状进行打破、变形重新组合,进而重复出具有节奏感的韵律。通过形的共生、形的渐变组合和信息的交合,是表达出来的图案相互沟通、相互转换、相互演化与繁衍。
第三种是适形造型。通过色彩、肌理、点、线、面、立体的变化和平面空间的限定,综合各类关系要素如材料、技术、构造、功能等,使传统图案成为人们精神中的视觉图像。将感觉因素与想像因素作为各种美的形式和内容在图形中保持了协同与融合。
第四种是随形就像。图形创造的形式法则多以平衡、对称为基础,从所要表现的内容出发,最后的视觉效果取决于处理的视觉空间和艺术的综合构成。规则和不规则、简单与复杂、对称与不对称等,都与构成中的主题形象融为一体,不能彼此孤立,要充分利用空间的变化,调整图形的大小。在特定的平面空间,通过对传统图案尺度的控制,画面装饰流程的调整,使特定的空间平面中的相互关系得到了有效的发挥。不是机械地选择限定图案的空间,而是根据它的内部世界、造型结构和自然界的光所引起的直觉来选择决定的。
总之,对传统图案的再创造,主要是在符合现代的加工工艺和建造工艺的基础之上,对其融入了现代的一些文化信息。
3. 对中国传统色彩的提炼
中国传统色彩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蕴,传统色彩观是民族的、悠久而质朴的。中国传统的色彩很多,有的古朴典雅,有的浓重热烈。中国红与青花蓝、琉璃黄、国槐绿、长城灰、水墨黑和玉脂白构成一道缤纷的中国传统色彩风景线。
单就红色来讲:从朱门红墙到红木箱柜;从孩子的贴身肚兜到以中国红为主题的婚礼;从舞龙灯的绣球到锣鼓唢呐的饰物;从深闺女儿的红头绳、香囊到扭秧歌的舞绸;从开张大吉的剪彩到恭贺新禧的贺卡;从铭刻着权力的印泥到记录着功勋的锦旗;从过年过节悬挂的灯笼到家家户户张贴的春联、倒福和窗花;从“压肚腰”的压岁红包到除旧迎新的爆竹……中国红就这样以农耕文化为依托,以家族意识为核心,经过多少代潜移默化的熏陶,深深地嵌入了中国人的灵魂,成为当之无愧的安身立命的护身符,镇守着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理想疆土。
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中国人对中国传统色彩的运用有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种是保留原色。原色纯正饱满、鲜艳大气,是最富有中国特色和民族表现性的色彩,多年的传承使原色被赋予了丰富的想象和象征意味。比如黄色在中国是尊贵之色,代表极高的社会地位,通常皇族才可以运用。中国传统的明黄色用于家居点缀居多,土黄、琉璃黄则在现代家居色彩设计中应用得比较广泛。青花瓷中的蓝色是中国蓝当之无愧的代表,青花蓝连同青花瓷的形状在家居装饰中的运用被认为是中国风的典型代表。中国色彩的黑色代表是水墨黑,黑色不是绝对意义上的纯黑,而是一定程度上的重色或深色。
第二种是色彩的强烈对比。中国传统色彩喜欢将对比互补的纯色配合使用,从而达到明快新鲜,强烈醒目的色彩效果。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也使其更富有民族感和现代感。
第三种是和谐共生。中国传统色彩在配色运用时常以其中的一种或一组色彩作为整体色调,小面积使用其对比色作为陪衬点缀色,从而达到统一又不失活泼生动的室内效果。而当几种色彩并置时可以将色彩的面积、疏密、形状、大小等进行不等值配置,使得总体色彩沉着厚重,艳而不燥,璀璨绚烂而不张扬,色彩含蓄又充满张力。
结束语
任何创作都离不开文化底蕴。对传统文化与艺术的传承与创新问题,一直是艺术创作中的一个方向。而室内设计中的文化艺术强调实际使用功能,但又往往和精神意识联系在一起。室内文化艺术形式的营造,与其所处的地域及时代密切相关。作为一名中国的设计师应立足于现代,从实际出发,将室内装饰风格与时代的经济发展程度密切联系,并融入传统文化,将其与现代美学与现代设计理念完美结合,从而创造出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佳作,创作出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生活实际的需要的艺术设计。
色彩与传统文化范文5
关键词:传统文化;茶叶;包装;设计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中西方文化交流紧密的相连在一起。而设计本身就是个舶来词,从上世纪80年代起设计的概念就随之引入中国,而在茶叶包装设计方面,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包装设计,乃是发扬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主要路径。在进行这些有意义的实践探索设计之前,其有必要先将茶叶包装设计的概论和对传统文化的一些理解进行简述明确。
中国茶文化历史源自于唐代。宋元明清时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它又得到了陆羽在其《茶经》里所写的:“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当中相继又出现了煎茶、点茶、斗茶、泡茶等不同特点、风格各异的饮茶习俗。赵贞信《封氏闻见记校注》所载:“茶早采者为茶,晚采者为茗。本草云:‘止渴,令人不眠。’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中国茶文化的形成源于我国唐代,自唐开元年间起,唐人上自天子,下至黎民百姓,几乎所有人都不同程度地饮茶。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文人亦与茶结缘甚深。中国茶史上历来就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宋代制茶工艺有了新的突破,例如福建建安北苑出产的龙凤茶名冠天下。元代作为从宋代到明代的过渡期,虽然历史较短,但在饮茶法上却进一步走向成熟,茶文化发展到明代,盛行了几个世纪的唐宋煎点饮茶法变革成了用沸水冲泡的饮法。成为中国人至今都普遍使用的饮茶方法。这种品饮方式广泛深入到社会各个阶层,根植于广大平民百姓之中,成为整个社会的生活艺术。
而在茶包装的色彩研究方面,我国传统色彩传统韵味的文化象征,中国的色彩理念融和了自然、宇宙、伦理、哲学等观念,形成了独特的中国色彩文化。在色谱的色系中,主要有红色系、黄色系、绿色系、蓝色系、紫色系、金色系、银色系、黑色系和白色系。红色系主要有中国红、浅粉色、粉红、水红、珊瑚红 、石榴红等,黄色系主要有琉璃黄、鹅黄、蛋黄、米黄、橘黄、杏黄、土黄等;绿色系包括浅绿、梅子绿、芽绿、碧绿、孔雀绿。蓝色系包括湛蓝、水蓝、粉蓝、淡蓝、群青、宁兰等。基于本文涉及的茶叶产品的本质特征,所以在选择颜色的标准上,采用了绿色之中的芽绿和孔雀绿为基调色。突显其茶叶包装在以传统文化中的体现,使其更符合人们的审美观、艺术性。
传统文化元素在包装中的运用,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色彩学搭配的美感,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传统文化元素可以抓住消费者的消费潜意识,设计师可以通过对包装进行有意识的传统文化元素包装化处理,抓住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一方面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之精髓,起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另一面切合了市场的消费实际需求,为茶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价值。
我国的传统文案和图案内容丰富,式样多变,而且构图均衡、匀称,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例如民间传统图案有饕餮纹、云龙纹、凤凰图案和腾龙图,宗教图案有伏羲先天八卦图、杏黄旗、道符标示等等。明代的王象晋《茶谱序》中云:“茶,喜木也。一植不再移,故婚礼用茶,从一之义也。”清人陆廷灿《续茶经》引《天中记》中语:“凡种茶树必下子,移植则不复生,故俗聘妇以茶为礼,义固有所取也。”传统图纹的应用是包装设计中最能吸引顾客的,如果传统图纹的应用搭配得当,使消费者有一种赏,赏心悦目的感觉,就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涉及到的茶叶包装所用的传统图案,在色泽搭配上,首先以绿色为主,因为,茶源多产于青山秀水之护的茶树,少红时片经过烘制而成为冲,具备优美的色泽、形状、香气和滋味。茶叶由于制造技术的进步,品种也很多。对于茶的类别区分,有的将茶叶大致分为红茶和绿茶两种;也一有的将茶叶分为红茶、绿茶、乌龙茶、花茶、砖茶、沱茶六种;还有的除乌龙茶、岩茶、水仙茶之外,加入青茶、白茶。尽管品种繁多,举不胜举,但是从茶树的根源分析,总离不开绿色。其在文案造型性上,以腾龙图为辅,腾龙一是显示茶叶品味高贵,品位不凡,二是腾龙形象,云烟袅袅,很符合茶品的定位。
书法是世界上文字的艺术形式,类型分为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文书法等。其中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对于本土特色很强的茶叶包装设计,笔者在进行茶包装文字设计时突出传统文化特色的手法。另外,还借助传统文化的特色,用隐喻的汉字书法增加包装的感染力。如“宝泰养生茶”的包装设计,采用我国南方最具代表性的宋体为字符,以草书的偏旁部首作为设计素材,使整个包装以翠绿色为底色,充斥着南方地区的民间茶包装的文字设计和汉民俗族的民间特色。设计师选用纯度较高的绿色作为底色,配合色彩丰富的风景照片,表现了江南地域优美美丽风光和民风民俗。整体色调饱和、鲜艳,为避免画面效果过于强烈地步调味用变异的云龙纹图片,使包装既充满民族特色,又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预期。
中华民族历史渊源,有着灿烂的传统文化色彩,在五千年的人类文明史,绝大多数时期都是傲视群雄的,但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冲击,受到一些影响的同时与之相适应的,传统文化也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在众多物质文明和非物质文明遗产中,即便经受千年冲刷,已然表现出很大现代价值。这里有几点可以说明:首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形式是现代社会价值体系的基础,其二,非物质文化是现代社会价值体系的具体表现形式。在我们设计师的设计实践活动中,要自我着重传统文化的价值,切勿妄自菲薄,第二设计师在面对西方现代文明带来的物质文明,要积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文明相融合。
参考文献:
[1] 丁建超.电脑美术与平面设计实例教程丛书——包装设计实例篇[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3-4.
[2] 曾迪来.现代包装设计[M].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1-6.
[3] 王苏.世界糖果市场趋势[J].中外食品,2005,10(1):59-60.
[4] 王章旺.包装分类设计-设计基础[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4-31.
[5] Nicolas Aparicio.Efective Package Design[J].AMA Newsletter,2003:1-3.
色彩与传统文化范文6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平面设计应用和结合
一、设计方面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形式、符号在世代传承中不断演化、再生。而文化的精髓也源远流长,不断得到继承和升华。
(一)传统吉祥符号
中国传统吉祥符号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传承与发扬它,把其精神元素融人现代企业形象设计之中,必定会使企业形象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中国几千年传统吉祥图案及纹样经逐步挖掘、变化和改造成为中国企业形象标志,有方胜、云纹、如意纹、回纹、水纹、太极八卦、中国结等。这些纹样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中国联通的标志,就是由一种回环贯通的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盘长”(即中国结)演变而来的。取其“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之意。迂回往复的线条象征着现代通信网络,寓意信息社会中联通公司的通信事业井然有序,信达畅通。将这种吉祥寓意与现代信息时代的理念巧妙结合,使传统文化有了延续性,巧妙而不牵强,使我们的现代设计少了一些商业气,更多了一些文化气息和亲和力,在传达中达成了传统与现代的对话,设计作品与大众心理的对话。
(二)神韵的传承
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深层次的是在于神韵、内涵的传承。中国有5000年的文化,具有独特的审美哲学和审美情趣,这些文化随着具体事物通过视觉表现出来,如:国画、书法、易经、禅学、五行八卦等等。民间有剪纸、泥塑、木版年画等。在神韵传承中,设计师不直接引用符号而是将传统文化的表达形式、意蕴、审美方式等综合之后,再形成独特的设计方法,达到与传统“神似”的目的。香港著名设计师靳球强之所以走向成功,源于他有一流的设计意识和头脑,以及在对中国文化精髓如古钱币、水墨文化、书法、儒家文化、民间文化等的深刻理解,加之早年受到的现代设计的影响,使他的设计作品传达出厚重的文化底蕴。他的设计将传统和现代融会贯通,神形俱佳。
(三)中国传统审美
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方式中强调精神的追求和意境的表现。意境包含生活形象的客观反
映和艺术家情感理想的主观创造两个方面。艺术家通过有形物质世界的表现来追求大千世界
的神韵。“境由心造”,在绘画、雕塑、建筑等各个方面都能够体现出艺术家创作过程中所强调的意境美和心理上的和谐美。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意境的美表现在人的创作和审美体验当中。唐代的王昌龄在《诗格》中就提出:诗有三境,即物境、情境和意境。意境作为美学和心理学的范畴与思维关系密切。人们崇尚意境之美,李泽厚在《“意境”杂谈》中说:“意境”是“意”“情”“理”与“境”“形”“神”的统一,是客观景物与主观情趣的统一。形与神是创造意境的前提。形指可视的形象,意境的产生依赖于形象,对于形象之外的联想也要依据可视的形象来刺激。神指艺术精神的更高境界,艺术品的传神之写照能够更好地表现出意境之美。形与神的统一始终是艺术家追求的目标。中国绘画艺术尤其重视意境美的表现,这是由中国传统思维形式决定的。中国自古以来注重表现自然美,表现人与天地万物的和谐,“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二、传统文化在现代平面设计艺术中的应用
(一)构图方式
中国人向来追求中、全、和。所谓“中”,即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儒学表现的正是这种中正平和的大家气度,它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儒家思想为古代设计提供了设计的宗旨,阴阳五行思想为设计定下了具体的模式,如在建筑设计上强调等级体现,布局上富有层次感和对称性,在色彩上以黄色为至高无上等。这种注重系统规划的观念深入人心,在构图方式上多有体现。中线是一个表现,中线指以一条中心线自上而下贯穿整张画面的构图方式。在中国现代图形设计中,运用中线进行排版的作品大量可见,这与德国多运用上升的斜线进行排版的构图方式形成别有意味的对照。这种构图折射出“万事求中”观念对设计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对称也是一个表现,在西方古典美学中,“对称”被公认为美的一种因素。在中国民间美术的图案构成中以偶为美、两两相生的对称之美也是由来已久的,如年画、剪纸、风筝、脸谱等。
(二)表现方式
中规中矩的儒学与自由随意的道家导致了两种不同的中国古代工艺设计思想,两者对立补充,使得中国的设计思想有了完整的发展空间。正如等级森严、秩序井然的紫禁城与小桥流水、诗意盎然的江南园林能够和谐共生一样,道家清静无为的道德准则和封闭含蓄的文化特征形成了中国传统艺术总体上重意境、自然含蓄的特点,其朦朦胧胧、藏而不露、隐含寓意的艺术表现方式,为本土化图形设计注入了独特的精髓。
1.传统水墨方面
当代平面设计从中国传统绘画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如工笔画的线条、版画的色调等,然而水墨画的随意笔触和虚实关系更为现代设计所普遍借鉴,它的不规则性和渗透性与商业设计的严谨性巧妙而又奇特地结合在一起,显示出一种非凡的视觉力量。毛笔是有生命力的,水与墨是有灵性的,中国水墨画的表现形式和工具材料特质,如墨、绢、宣纸等决定了水墨画创作有一种不可逆性,笔蘸着墨与纸接触,一笔下去,不容修改,只有在充分放松的自由状态下才能真正进行创作。
2.传统文字方面
在现代图形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字进行图形创意的平面设计十分常见,可以说是最具本土化特征的一种表现形式。汉字的独特魅力在于它象形的字型和巧妙的结构,汉字中蕴涵着视觉表现的无限可能。如清代吉祥文字“黄金万两”利用字体结构的相似重复,把四个字连成一个图形,是现代字体标志的成功范例。
(三)色彩表现
中国传统色彩一方面受统治阶级制约,如皇宫寺院用黄、红色调,王府官宦用红、青、蓝等色,民舍只能用黑、灰、白等色;另一方面则不受限制地在民间蓬勃发展,呈现出五彩缤纷的面貌。在当代平面设计作品中依旧能感受到色彩表现上的朴素与浓艳、大俗与大雅的独特个性。朴素指的是现代设计中随处可见的黑白对比和素调子。简化色彩既可舒缓视觉疲劳,更能体现设计作品的典雅情调。浓艳主要指色彩搭配的对比关系。我国传统艺术用色的基本准则为五色,即黑、白、赤、青、黄。这五种色彩并置,效果十分强烈,在我国传统艺术中,无论是民间美术中的年画,还是宫廷的建筑构件等,都常用五色对比。这种养目的色彩在传统食品的包装设计中最为常见。
放眼世界,现在已是网络时代,地球也已变成一个村,我们的设计作品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手段广泛而迅速地传播,我们的文化交流也就显得非常的频繁和有效。只有立足当代,深挖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的设计之路才会越走越宽,才会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张曼娟.《平面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导入》[J].《内蒙古艺术》,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