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投资的方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直接投资的方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直接投资的方式

直接投资的方式范文1

【关键词】绿地投资 跨国并购

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方式主要有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而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也是在不断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外资的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这么多年,基本以合资,合作和独资等新建投资为主。最近几年,跨国公司开始在我国基础材料,消费品生产等领域进行收购。跨国并购在国际上是外商直接投资的主流方式。按照数据统计,在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总额中,以并购方式进行的投资占85%以上。而在我国跨国并购还不到10%,但是,从长远看,外资并购将会日益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这一趋势是不会改变的。本文在对两者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找出绿地投资逐渐减少,而跨国并购逐渐增加的原因。

一、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的比较分析

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对投资企业和东道国都各有利弊。跨国企业选择进入方式的时候就要选择较有优势,能创造较多利润的方式。而东道国对进入方式的偏爱,也是受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各自的优缺点影响的。绿地投资对跨国企业和东道国的利弊(见表1)。

表1 绿地投资对跨国企业和东道国的利弊

跨国并购对跨国企业和东道国的利弊分析(见表2)。

表2 跨国并购对跨国企业和东道国的利弊分析

二、中国利用外资方式的现状和趋势

近几年来,跨国公司在国内重工业化,基础材料,消费品生产等领域进行收购的案例也是呈出不穷。

2006年,安塞乐与莱钢集团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溢价购买莱钢38.41%股权,与莱钢集团并列成为莱第一大股东;荷兰喜力参股粤海啤酒;还有正在审批中的安塞乐―米塔尔收购我国东方集团等。随着我国加入WTO,跨国公司在我国金融、保险、旅游、商业零售等行业的并购投资也不断涌现。如汇丰银行参股交通银行;摩根士丹利收购永乐家电等。从1990年开始跨国并购在我国的绝对数额排除经济周期性变化的影响,整体上是上升的,1990年还只有800万美元的并购额,1991年就翻了几番,达到1.25亿,一路上升到1996年的19.06亿美元,由于1998年中国洪涝灾害导致跨国并购的减少。但之后就一直增加,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委员会的统计,2003年还只有38.2亿美元,2004年就上涨到了67.88亿,几乎涨了一倍。2005年进一步上涨到82.53亿美元。

不仅绝对数额一直在增加,而且从1990年到2006年,外商在我国的并购占外商直接投资的比例也是上升的(见图1)。

图1 1990-2006年跨国并购占外商直接投资的比例

(数据来源:UNCTAD FDI/TNC数据库)

从图1可以看出外商在华并购在外商直接投资中的比例在排除了经济周期性的变影响,整体是上升的。特别是最近几年,比例上升到10%以上。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委员会的投资报告展望中,外商在中国的并购预期是上升的,在2007到2009年的数据超过了20%。这说明外资在中国的并购会逐渐增加。

三、跨国并购逐渐增加的原因

1、主观原因分析

第一,跨国并购的优点导致跨国公司更喜欢跨国并购。跨国并购的优点正如前面讲的可以迅速进入目标国获得资产,占领市场。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在经贸领域展开了广泛的合作,中国也降低了外资进入的门栏。外资势必争先恐后的想要进入中国市场,而要想快速抢占中国市场,跨国收购和兼并便是最好的方法。

第二,跨国公司获得签约和履约能力的较便捷的方法。跨国公司全球经营的目的就是获得签约和履约能力。如果跨国公司自己不具备,也暂时不能通过自身培养签约和履约能力,又因其没有控制权而很难获得这样的签约和履约能力,跨国公司只有考虑以并购来“购买”这种能力,而且要是目标公司处于破产境地,跨国公司还可以获得“溢价”效应。

第三,跨国公司为了避开我国某些绿地投资政策进入中国特定产业市场的方法。进入我国汽车整车领域就是一例。我国政府曾经规定若干年内暂缓审批整车合资项目,迫使国外汽车公司转向通过收购方式来绕过这一政策限制而进入我国。

第四,跨国公司R&D投资管理的需要。跨国公司对其公司的研发能力也是很关心的。跨国公司对具有一定R&D能力的公司进行并购,不仅可以获得研发资金,还可以获得人才、设备、管理等方面的资源,而这是绿地投资无法给予的。在中国,成为目标企业的企业一般都是行业内的骨干企业,都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跨国公司是很乐意并购这种企业的。

第五,跨国公司追求利润的动机所致。跨国公司如果能以较低的价格购买一个不错的企业,他当然不会选择去自己建一个企业,因为这样获利空间大。在我国国企改革前后,企业体制不完善,机制不灵活,尤其是资金短缺等经营上的困难导致濒临倒闭的企业,外商可以以较低的价格购买,而且还能获得其他效用,使其坐享利润。

第六,跨国公司参与全球化竞争的主要战略手段。面对竞争压力,全球自由化,外商就通过并购快速的获得竞争力。这也是跨国并购的优点所在。

外商对中国采用并购的方式一直是很感兴趣的,但是由于中国政策法规的不完善,如无法解决人员安置,并购价格等问题,所以,中国一直都是绿地投资为主。将来,绿地投资就会被跨国并购取代而成为中国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

2、客观原因分析

第一,政府利用外资政策法规的逐步完善。以前的政策主要是针对“绿地投资”的,并不完全适合于并购投资,使得外商因为不确定性而不敢采用并购方式。为了规范外资并购的健康发展。2003年,原外经贸部颁布了《外资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2006年,商务部等八部委有联合颁布了《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这一规定为外资并购国内企业拓宽了渠道和手段。中国商务部条法司副司长郭京毅说:“新的规定意在拓展外资利用渠道,从未考虑对外资进行设限。”这就让跨国公司一颗悬着的心踏实了。

第二,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我国吸引外资一直以绿地投资为主,原因之一就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日趋完善,并购方式也会增加。

第三,国内资源现状也引起绿地投资的减少。以前,中国的低廉劳动力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吸引了大量外商前来建厂。国内资源要素的逐渐紧缺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绿地投资”在中国的优势逐渐不如其他国家,从而就有了并购投资方式的需求。

第四,国内经济形式的变化也带来了投资方式的转变。在国企改革的同时,国企自身的矛盾也逐渐的显现,企业布局分散,结构失衡等导致国有企业的资产价格一跌再跌。一些民族品牌也面临困境,甚至不得不将产品品牌出售,跨国公司就乘这些机会并购这些企业;而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开展,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和企业对并购的逐步认可,也使得外商开始从新建投资转向并购。

第五,政府和企业对并购的需求。在国企资产重组时,政府希望与势力雄厚的跨国公司合作;而且重组时还涉及地方利益和税收的归属等问题,外资不存在这些问题,政府也希望外资并购来解决这一问题。在当前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形势下,单纯的资金投入对我国国有企业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他们需要的是能带来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理念,同时又能提高其国际竞争力的合作伙伴。

我国的投资环境对并购也逐渐敞开了胸怀,在我国的政策法规、经济环境越来越好的将来,我国的外商并购也会赶上国际水平。针对外商投资的这种变化趋势,政府应该准确评估并购所产生的效应,以及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和经济安全的影响,进一步完善跨国并购的政策法规,明确对外资的管理思路。而企业应该积极面对这种挑战,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并有效的利用外资。

【参考文献】

[1] 王志乐: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新趋势[J].中国外资,2003(3).

[2] 田立新、尹坚:跨国公司跨境并购与绿地投资的比较分析[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

直接投资的方式范文2

关键词:资金投放;苗圃种植;模式;质量

中图分类号:S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2-0000-02

从组织资源的角度来看待苗圃种植质量的维系,实则需要在“人”的要素和“物”要素等两个方面下功夫。前者指代指参与苗圃种植的人员,后者则指向苗圃种植中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设备。由此,通过资金投放分别提升这两个方面的实力,便能较好的推动当地苗圃种植质量的提升。从而,作为经济作物的苗圃在市场机制配置下,必然产生不菲的货币评价。正因如此,探究资金投放与苗圃种植质量结合下的模式,便成为了本文立论的出发点。

为了使主题讨论能在一个收敛的区间内来进行,本文的人员具体是种植工人,而物质载体可以界定为微灌设备。不难知晓,在大棚内所开展的苗圃种植业,微灌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实现种植经济效益的提升。

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二者结合的内在机制分析

这里需要指出,实施资金投放的主体仍是人。或者说,完成资金投放的主体是处于某一组织内部的人。因此,结合我国当前实际,可以将该组织规定为农村信用合作社。为此,二者结合的内在机制便可以分析如下:

(一)资金投放与人员间的内在机制

根据经济学原理可知,苗圃种植经济属于规模经济范畴,唯有规模种植才能有效稀释内含的固定成本。然而,规模种植不仅涉及对种植设备的要求,也涵盖着对人工数量和劳动技能的要求。因此,这里的资金投放与人员间的内在机制体现在:(1)预发对种植人员的工资。因为苗圃种植具有农业生产特征,即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周期性。从而,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按月支付人工费用。(2)针对种植人员进行培训。培训费用主要支付给农机专业技术人员。

(二)资金投放与技术间的内在机制

微灌技术是目前应用于苗圃种植业中的关键技术,科学、合理的设备架构将是苗圃种植质量的保证。与其它类型的固定资产引进一样,资金投放与技术间的内在机制体现在,通过资金购买相应设备并完成适应性调整。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专用性的设备还将产生隐性的沉淀成本,这将侵蚀资金投放的经济效益。

二、分析基础上的资金投放目标定位

根据企业生产―技术推广―农户应用的内在逻辑可知,种植人员能否有效利用这项技术依赖于农技推广部门的帮扶,而针对种植业长周期特征,这种帮扶也具有较强的跨期特点。另外,在农产品市场化销售的当下,干旱地区的农户也面临着种植规模的调节问题,进而可能会增大微灌技术应用的沉淀成本。沉淀成本的形成就在于,因资产专用性的单用途而导致的使用价值失效。

为此,资金投放目标可定位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与种植人员结合方面

上文已经指出,与种植人员结合在于预发工资和支付技能培训经费环节。对于前者而言,其投放目标在于应能精确做出资金预算,从而在资金集中管理形态下完成工资支付任务。针对培训的目标则是,通过设立专项经费的形式建立起植根性的培训体系来。

(二)与种植技术结合方面

由于微灌技术是国家大力推广的农业高新技术,因此企业在生产中会享受到一定的政策红利。但即使这样仍面临着难题,即微灌产品未能与我国各地农村的自然禀赋条件形成完全的匹配性。这种建立在标准化形态下的生产模式,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但却增大了本土化推广的交易成本。因此,资金投放的目标在于完成设备本土化调整的经费支付任务。

三、定位驱动下的资金投放模式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定位驱动下,资金投放的合理化模式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构建。

(一)完成种植规模的评估

尽管上文将组织资源中物的要素归纳为微灌设备,而这只是方便本文讨论的方法而已。不难知晓,苗圃种植在质量维系上还需要场地、薄膜、肥料等元素的支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还面临着市场需求量的限制。因此,在进行资金投放之前需要综合评估出下一季的种植规模来。

(二)评估基础上资金预算

资金预算可以概括为人工经费和物资消耗经费两类。实践表明,苗圃种植中的人工费用约占总费用的20%左右。因此,这20%便成为人工工资发放的总量。另外,针对专项资金的设置还应建立在权变的基础上。毕竟,农业生产中有相当的时间是处于自然力的作用之下。为此,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就会很大。

(三)预算完成后使用监管

在实施资金投放与苗圃种植质量相结合的讨论中,还应十分重视预算完成后的使用监管问题。这不仅是财务管理中的应有之义,也是确保苗圃种植活动健康进行的保证。对此笔者强调:应在资金使用中严格绩效管理,通过设立奖励制度来鼓励先进个人,也通过制定惩戒措施来鞭策后进人员。可见,保证苗圃种植质量的前提,仍是种植人员的工作态度问题。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诚然,对于本文主题的讨论还可以从其它方面展开,但笔者仍在独特的视角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四、实证分析

微灌通常包括滴灌和微喷等灌水形式。滴灌是通过安装在毛管上的滴箭、滴头、滴灌带或滴灌管等灌水器将水一滴一滴、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附近的灌水形式。滴灌可极大地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深层渗漏。由于滴灌的精准性强,在苗圃中通常用在容器苗上。容器苗是近几年非常盛行的栽培模式,收益远远高于普通地栽苗。由于容器有一定高度,且摆放的行株距不可能完全一致,这种情况通常采用滴箭滴灌,用长度可以定制的毛管从供水PE支管上引水即可,滴箭安插位置具有极大的灵活性。而对于行距较大、成行种植的地栽苗木,则通常采用PE管加装滴头的模式,因为可以根据植株位置现场安装滴头,并可以根据植株需水特性改变滴头数量和流量。对于定植标准的行植苗木,也可以采用内置滴头的滴灌带(扁平状、壁薄、价廉)或滴灌管(圆柱状、壁厚、耐久),施工方便且造价较低。

上述基于微灌技术下的苗圃种植,若要很好的促进苗圃种植质量的提升,就需要通过资金投放来开展前期基础设施的构建。同时,还应采取订制化的生产模式,来确保设备的本土适应性。在此背景下,掌握微灌技术的人员便成为了苗圃种植的必然要求,所以培训中的专项资金应针对性向该领域投放。

五、小结

本文认为,结合我国当前实际,可以将该实施资金投放的组织规定为农村信用合作社。通过资金投放与人员间,以及资金投放与技术间的机制分析后,需要围绕着完成种植规模的评估、评估基础上资金预算、预算完成后使用监管等三个方面完成二者结合下的模式构建。

具体而言,在进行资金投放之前需要综合评估出下一季的种植规模来;苗圃种植中的人工费用约占总费用的20%左右,且针对专项资金的设置还应建立在权变的基础上;应在资金使用中严格绩效管理。

参考文献:

[1]于永生,葛晓丹.谈谈国有场,圃资金短缺的对策[J].林业财务与会计,1998(5):11-14.

[2]陈玉祥.贵州石阡3年将整合部门资金投入茶产业8202万元[J].茶叶世界,2009(14):19.

直接投资的方式范文3

【摘要】 目的 探讨神经突触小体中神经递质量子释放的机制,并提出假设予以验证,从而明确Ca2+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钙通道阻滞剂异搏定、蛋白激酶A的阻滞H89选择性作用于分离的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上,通过观察腓肠肌的收缩程度,验证实验假设机制。结果 Ca2+组收缩曲线的振幅较正常组收缩曲线的振幅大(P

【关键词】 Ca2+; SNARE核心复合物; 神经递质释放机制; 蛋白激酶A; 突触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neurotransmitter releasing from synaptic vesicles and confirm the exact effect in the process by proposing relative assumptions molecular mechanisms. Methods By using the verapamil (the antagonist against Ca2+ ion channel) and H89 (the antagonist against PKA) to work selectively on the toads' isolated sciatic nerve, we could confirm the assumption in the consequence of observations on how much the muscle shrink after being stimulated. Results The amplitude of Ca2+ group's shrinkage curve was larg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s(P

【Key words】 Ca2+;SNARE Complex;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neurotransmitter release;PKA;Synapse

神经信号的传导是近几年神经生物学领域研究的热门课题,研究表明神经信号在神经突触小体处的传递以及某些细胞的分泌功能都是通过囊泡胞吐过程来完成的。这一过程涉及到许多蛋白质和脂质分子。就目前的研究发现这一过程可以分为囊泡的形成、成熟、募集、栓系和锚定、囊泡的激活、囊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内含物的释放及再摄取。关于囊泡的形成、成熟、募集、栓系和锚定这几个过程已基本上达成了共识,而有关囊泡的激活以及囊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机制国内外研究人员观点不一,进展缓慢。但这一过程相关部分蛋白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基于这一点,使得我们能够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之上,经过认真总结分析,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大胆假设,并结合实际条件进行了验证。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和试剂 蟾蜍12只(成年,雌雄不拘,由兰州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每只蟾蜍只应用1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1 mol/L的CaCl2溶液(本实验室配制);9.5×104 mol/L H89溶液(兰州大学机能实验室惠赠);异搏定(广东华南药业有限公司提供);BL410(成都泰盟公司生产的生物信号采集系统)。

1.2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破坏脑和脊髓,剪除躯干上部及内脏,仅留下后肢、骶骨、脊柱及由它发出的坐骨神经,剥掉全部后肢的皮肤并分离两腿。即可制作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1.3 实验设计 将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与张力传感器连接,进入BL410系统实验记录界面,按下述的分组分别实验并做好记录。Ca2+组:先给标本一个适宜的刺激,记录正常的收缩曲线。在神经接头处加入浓度为1 mol/L的CaCl2溶液各1滴(10 μl),每5 min给予与对照组强度相同的刺激,分别记录收缩曲线的变化情况;异搏定组:记录正常的收缩曲线,在神经接头处滴加1滴(10 μl)异搏定,每5 min给予与对照组强度相同的刺激,记录收缩曲线的变化情况,至明显出现衰减波止;蛋白激酶A(PKA)的阻断剂H89组:记录正常的收缩曲线,在神经接头处滴加1滴(10 μl)H89溶液,每5 min给予与对照组强度相同的刺激,记录收缩曲线的变化情况;Mg2+组:记录正常的收缩曲线;在神经接头处加入浓度为1 mol/L的MgCl2溶液各1滴(10 μl),每5 min给予与对照组强度相同的刺激,记录收缩曲线的变化情况。注意每次加完药品之后,待收缩曲线恢复至正常之后再加下一组药品。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实验数据用±s表示,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

2 结果

各实验组腓肠肌收缩曲线的振幅强度与正常组比较,见表1。表1 各组腓肠肌收缩曲线的振幅强度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

由表1可见,Ca2+组收缩曲线的振幅较正常组收缩曲线的振幅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钙通道阻滞剂异搏定组收缩曲线的振幅较正常组收缩曲线的振幅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PKA的阻断剂H89组收缩曲线的振幅较正常组收缩曲线的振幅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Mg2+组收缩曲线的振幅较正常组收缩曲线的振幅小(P

3 讨论

本实验是基于宏观离体组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通过测定其收缩情况,用以反映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与SNARE复合物有关以及Ca2+可以增强SNARE复合物的形成等效应的结论。神经信号的传导是一个极其复杂而严密的过程。研究发现,这一过程中涉及到了很多的调控因子,包括多种蛋白质和脂质分子,其中最重要的有SNARE[1]复合物和Synaptotagmin(Syt)蛋白[16]。本实验通过研究这些相关蛋白质及阻断剂的特性和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再结合研究成果,提出了如下的假设机制,本实验也就是紧紧围绕这一假设机制展开的。

神经突触小体处神经递质的释放包括了非Ca2+依赖式的慢反应过程和Ca2+依赖式的快反应过程,二者均是通过形成融合孔即SNARE复合物来实现的。SNARE复合物主要是由位于突触前膜的Sytaxin1[36]、SNAP25,囊泡膜上Synaptobrevin[3,4]、Snapin[24]组成。位于囊泡上Synaptobrevin蛋白的N端和囊泡上磷酸化的Snapin蛋白与突触前膜上的开放型的Sytaxin1和SNAP25结合,从而形成SNARE复合物,致使在突触前膜上形成一个融合孔,使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经融合孔释放。Ca2+则是通过电压依赖式的Ca2+通道进入突触小体时诱发的Ca2+依赖性式的量子释放。其具体机制也是先在突触前膜上形成一个很小的融合孔,然后4个Ca2+与囊泡上的Syt蛋白的C2区结合,牵引着蛋白C2B与突触前膜上的磷脂酰肌醇4、5双磷酸盐结合,使Syt蛋白的C2A与突触前膜上Sytaxin蛋白结合,从而使SNARE复合物结合得更紧密,使融合孔开放更大,致使更多的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增强递质的效应。

神经肌肉接头处,相当于中枢的突触小体,二者的作用机制相同,故可以依此来代替中枢突触小体进行实验。在正常生理条件的基础之上,人工在该接头处加入非毒剂量Ca2+之后,由于进入神经肌肉接头处的Ca2+增多,就会使更多的SNARE复合物与Syt蛋白在Ca2+介导下结合,形成更多融合孔使更多神经递质释放,从而使得腓肠肌收缩曲线振幅增大。相反当加入异搏定、H89后其振幅会减小。这是由于前者阻断了Ca2+通道,使得进入神经肌肉接头处的Ca2+减少,而后者主要是由于PKA可以使位于突触囊泡上的Snapin蛋白磷酸化,从而形成 SNARE复合物,当用阻断剂H89使得PKA失活后,SNARE复合物就无法形成,神经递质也就无法释放或者很少释放,腓肠肌的收缩曲线的振幅减小。而Mg2+由于竞争性地拮抗了Ca2+的作用从而抑制了突触小体中神经递质的释放。实验结果与假设结论相符合。可见本实验方案通过检测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收缩情况,可以宏观地反映神经递质释放的机制。

综上所述,Ca2+促进了突触小体中神经递质的释放;异搏定、H89、Mg2+抑制了突触小体中神经递质的释放。间接验证了Ca2+、PKA在实验假设机制中的作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将会更清楚地认识参与神经突触小体处神经递质释放的各种蛋白质和脂类,并逐步揭示神经递质释放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也将为我们理解神经递质释放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的视角。

致谢:衷心感谢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机能实验室的张英福老师、邱小青老师、田致峰老师给予我们的支持、鼓励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薛箭飞,陈虹,陈乃宏. Synaptotagmin在神经递质释放过程中的作用.生理科学进展.2006,37(1):6568.

2 Fukuda M. Molecular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uman, rat, and mouse synaptotagmin XV.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03,306(1):6471.

3 郑汭,周海燕,陈生弟. 神经末梢突触囊泡相关的调节蛋白.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 26(7):802806.

4 Sudhof TC. The synaptic vesicle cycle.Annu Rev Neurosci,2004,27:509547.

直接投资的方式范文4

截至2007年底,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总额1,179.1亿美元。相对于发展中国家,由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平均发展速度超过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存量处于比较高的水平。而与发达国家的对外投资相比,中国对外投资的流量处于较低水平,中国开展海外直接投资的实力还比较薄弱,海外投资企业数量、每年海外投资的金额与海外直接投资的累计总额都还比较小。而且,中国的海外投资大多数为中小型项目。在《财富》杂志公布的2008年全球企业500强中,仅有35家中国企业,且排名大多数位于下游。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战略研究

1.以资源开发型产业作为突破口

我国现在还处于对外直接投资的起步阶段,并且大多数发达国家都经历了从资源开发业—制造业—第三产业为主的发展过程。同时,由于国际投资环境日益改善,资源开采业对外投资的环境极为优越。对于一些行业,如采矿业、林业、石油开采业,世界上一些国家资源的供大于求,我国企业应该因地制宜的到国外去投资,开采、加工和运回国外的资源以满足国内需要。

2.以制造业和贸易替代为海外投资重点

对我国现阶段的优势型对外直接投资而言,投资重点应放在生产能力过剩、拥有成熟的适用技术或小规模生产技术的制造业上。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在纺织、食品、冶炼、化工、医药、电子等产业上形成了一定的比较优势。此外,我国还拥有大量成熟的适用技术,如家用电器、电子、轻型交通设备的制造技术、小规模生产技术,这些技术易于为他们所接受。

3.以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为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

根据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应与国内产业结构高级化相一致的标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应该是技术密集型产业。通过并购当地高新技术企业或与当地拥有高新技术的企业合资合作,可以直接获取一般技术贸易和引进外资所无法获得的先进技术,然后将技术传播回国内运用,从而加快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例如。联想集团收购IBM的PC事业部。

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战略

1.以发展中国家作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区位选择

我国地处亚洲,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及相似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需求偏好等使得进入障碍较小;中国的纺织、服装、家电、机械等技术成熟且竞争激烈的边际产业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市场容量大,投资机会较多;还可以利用东道国享有的优惠贸易条件,把产品销往第三国。

2.有选择地增加对发达国家的投资

美国、加拿大、西欧、澳大利亚及日本等发达国家是目前世界上对跨国投资者最具吸引力的地区。因为其拥有优良的投资环境:经济发展水平高,科技发达,基础设施完善,社会稳定,投资法律法规健全,金融市场发达,各类人才丰富,是对外直接投资的理想场所。对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可以获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把掌握的高新技术反馈回国内。

3.积极谨慎地发展对独联体和东欧国家的投资

这些国家正处在经济改革过程中,急需外国在那里进行直接投资。这些国家拥有仅次于发达国家的工业基础、民众的教育和工人的技术水平,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市场,但是其产品出口能力较差,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而中国产品物美价廉,比欧美产品更适合于该地区的市场需求。

四、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选择战略

1.重点发展具有垄断优势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其直接的效果是创造经营的中间产品的内部市场,避免外部市场交易的风险;使资金的转移、税赋的合理避逃有了通畅的渠道;同时降低了谈判、询价等交易成本;保证本企业的技术、技能等不外泄,以持续获得利益。对资源寻求型的投资还可以保证母公司所需资源的稳定来源。

2.大力发展具有经营特色的中小型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目前世界上的跨国公司大部分却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主要原因就是中小企业由于其拥有独具特色的生产经营优势。我国许多中小型企业都具备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劳动力成本低,产业转移产品的原材料等要素价格也比较低廉;产权关系明晰的基础上形成了简明高效率的组织结构优势;拥有符合当地市场需要的实用技术。

3.促进企业集群的对外直接投资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竞争力理论,一个国家的成功是来自纵横交错的产业集群。国内有大量的企业集群地,如宁波的服装、北京中关村的电子产业等。充分利用“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选择的重要战略。从跨国公司成长的角度看,

企业集群可以作为一跨国公司成长发展过程中内部化优势的一种替代。

五、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方式的选择战略

1.根据跨国公司的投资目的制定投资方式的选择战略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主要是寻求国外的自然资源和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自然寻求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应以合资为主,有利于冲破对于自然资源开发的控制以及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学习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应以并购、合资为主。这种进入方式能够直接获得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利用东道国的人才资源培养自己的人才,掌握先进技术,充分提高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能力。

2.根据中国的行业特性制定投资方式的选择战略

一些中国有优势的行业在进行产业转移的时候,中国跨国公司应该以新建企业和合资进入方式为主要进入方式。现阶段,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制造业和机床、自行车、钟表等机械加工业是中国技术方面比较成熟的,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具有投资优势,这些行业投资市场主要是经济技术水平与中国接近的发展中国家和某些发达国家。

3.根据东道国的投资环境制定投资方式的选择战略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应以新建、合资为主,有利于发挥这两种投资方式的优点,避免并购、独资的劣势。选择新建和合资方式可以节约外汇资金,有利于利用当地企业的市场开发优势尽快占领市场、弥补新建企业所需时间较长的不足,新建投资风险相对较小,而且许多发展中国家对新建合资企业比较欢迎。

参考文献:

[1]江小娟,杜玲.对外投资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J].经济研究参考,2002,(73).

[2]陈波,荣飞琼.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选择[J].统计研究,2008,08.

[3]冼国明,严兵.全球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与前景[J].国际经济合作,2007,(1).

直接投资的方式范文5

每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离不开技术支持,只能从劳动密集型或者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发展,才能有效转变产业结构,那么外商直接投资在注入过程中,通过技术转移和溢出效应促使东道国的生产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的转变和优化离不开外商直接投资发挥的作用,产业结构的升级,就能促使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最终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转变。外商直接投资的利用对东道国在其经济增长上的影响并不全是正面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进入,不但有时候没有实现东道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反而有可能造成本国的经济倒退、引发经济泡沫,更加大了东道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不合理布局将导致东道国经济的不平衡发展。通过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而形成的东道国技术溢出受到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在引入发达国家外商直接投资的时候,需要考虑到产业之间的平衡发展,避免不平衡发展所带来的后果。东道国呈现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状态,重要原因在于产业布局的不规范、不合理性导致的。(2)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垄断阻碍东道国研发水平的提高。很多跨国企业在进入比其发展水平低的国家时,对生产技术进行行业垄断,会直接影响东道国经济的发展。,外商直接投资投入国家和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差距会越来越大,技术水平的悬殊会越来越明显。

2外商直接投资影响经济增长方式的形式分析

东道国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受跨国公司的外资进入影响越来越深远。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是通过两种形式影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通过上两条思路可以进行如下的概括:一是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方式的直接影响方式主要体现在外商直接投资作为投资形式本身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东道国在引入外商直接投资以后,外资企业所具备的技术水平高、管理经验先进的优势,随着对东道国的外资投入,渗透到东道国,缓解东道国优势行业垄断、劣势行业只能淘汰的现状,使得产业结构优化、资源合理整合。二是外商直接投资通过间接的溢出效应影响经济增长方式,外商直接投资从表面上看仅仅有资本的流动功能,但是在资本输出的过程中管理经验、产品技术、销售技巧、网络覆盖等都随之输出。并能大大提高东道国的产业技术水平。而这些也是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是一种相对表面和外部性的表现。

3外商直接投资影响经济增长方式的效应分析

3.1技术转移和扩散效应的影响东道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机制与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转移与扩散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纳为两个关键问题:第一是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技术控制约束着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转移与扩散力度;第二是东道国自身的技术吸收能力制约着模仿学习能力。由于外商直接投资跨国公司企业便会对在东道国进行的技术研发实行垄断或技术控制。

3.2竞争效应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对东道国进行直接投资,其目的都有所不同,在东道国生产本地化的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在与其它国家竞争的过程中,在压力之下,东道国的企业就会采用模仿学习手段来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竞争效应和模仿学习效应之间就会逐向趋同,从而竞争效应就能提高东道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提高了经济增长质量,最终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直接投资的方式范文6

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活动的开展,种种新的经济现象不断出现,国际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这两项不可分割的经济活动也日益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尤其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对国际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外商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不仅为决策者提供了可靠合理和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同时富有科学性、学术性、时代性,为该领域的学术研究开拓新的空间,提供新的素材。它的系统研究有以下特点:

第一,视角独特,立论新颖。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会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任何一本书都不可能尽述。该书选取并紧紧围绕“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外贸竞争力的影响”这一主线,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作了深入探究。在理论层面上,作者深入研究了外商投资企业对我国外贸竞争力提升、外贸方式转变及其出口增长的作用机理;在实证层面上,分析验证了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内资企业出口扩张、我国外贸竞争力和外贸方式优化之间的关联度。

第二,逻辑清晰,表述系统。

首先,作者对国内外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在指出以往研究不足的基础上明确该书的研究计划。其次,对改革开放以来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和我国对外贸易的特征进行了归纳,为后续研究作了铺垫。接着作者重点研究了:(1)外商投资企业对我国内资企业的出口溢出效应。构建了外商投资企业影响我国内资企业出口倾向的计量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协整检验得出了基本结论,为长短期对策提供理论依据;(2)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外贸竞争力的影响。包括我国外贸竞争力的现状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外贸竞争力影响的理论分析,以及影响机制的实证检验;(3)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外贸方式的影响。通过计量研究,得出外商直接投资与加工贸易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并就外商直接投资对不同类型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出比较结论。最后,提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发展我国对外贸易的政策建议,并指出今后有待研究的问题。

第三,方法多样,科学严谨。

从宏观角度上,该书采用了多角度的分析方法以及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具体方法上来讲,该书最令人瞩目的是大量采用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和工具进行实证研究,如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协整检验、面板数据模型等。空洞的理论往往不易让人接受,得不到良好的效果,而计量方法的使用能显著增强观点的说服力,增强了科学性和实证性。